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范文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0:5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环境卫生标准体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环境卫生标准体系

篇1

【关键词】学生卫生标准;制定;实际工作;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628

通过在学校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不断地规范学校卫生标准建设,是学校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在实践中表明,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饮食环境等都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学校制定卫生安全标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对学生的安全健康管理,同时也能够很好地促进学校的安全发展建设,因此一定要加强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从而不断完善学校生活、学习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1卫生标准体系

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卫生标准体系的建设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心理健康发展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卫生标准体系通过法律形式形成量化的规定,从而以量值进行卫生相关部门对于其行为技术规范的规定建设,经过国家以及相关的主管部门批准以后,就形成了法定的卫生标准。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学校卫生标准管理范围主要是学校的卫生基础、环境卫生安全、预防性卫生、学生的相关卫生行为规范、学校卫生教育、生活用品卫生、学生的身体卫生以及健康状况等七项规定。

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于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国家卫生部门提出的专用的卫生标准,比如学校的一些基本设施的大小、标准化建设规定等,都是由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下面设置的学校卫生委员会组织制定,除此以外,其他的卫生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同样也适用于学校卫生管理和监督使用,比如生活用水的卫生安全标准等。

一方面是卫生部以外的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卫生标准,制定的相关标准同样也适用于学校卫生管理和监督使用,比如学校的建筑设计规范等。

学校卫生标准体系是卫生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按照学校卫生标准的对象、性质等的不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卫生标准体系。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体系,能够对学校管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清楚地对学校的相关卫生标准组成进行充分了解,通过各个卫生项目之间的协调作用,从而深化卫生标准在学校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应用。

2学校卫生标准制定及其管理

学校卫生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原则以及程序,下面我简单对其加以介绍。

2.1卫生标准制定所坚持的原则

卫生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第一,必须要符合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第二,满足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需求;第三,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第四,根据经济、技术发展等进行卫生标准制定;第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采用国际标准。

2.2卫生标准制定程序

2.2.1通用程序

通用程序主要是编制、规划、计划、起草、审核、批准等8个阶段。

2.2.2快速程序

快速程序主要是等效的采用国际标准或者是国外标准,能够避免研发、起草等阶段。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对现存的卫生标准进行修订,这种方法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研发、起草等阶段。

2.3卫生标准工作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卫生标准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由于其制定内容的滞后性,导致当前的卫生法律制度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二,卫生标准的可行性理解不透彻,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公开度有待增强;第三,标准修订缓慢,不能够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相适应;第四,标准的实施状况差,不能够开展有效地操作过程;第五,标准制定经费不足。

3学校卫生标准在实际工作的应用探讨

学校卫生标准和技术是国家立法的重要基础,也是学校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重要依据,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教育,推动学校的卫生安全管理,从而促进学校卫生标准在学校内很好的实施。

在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学校教学楼、宿舍楼的建筑设计要求以及室内的照明设计要求、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状况、生活学习环境、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教育、相应的学校保健设施等这些都属于学校卫生标准制定内容。当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二十多项的学校卫生标准,主要就是上述提到的这些相关内容,包括对学校的相关设计要求、学校的安全卫生教育状况以及结合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方面提出的卫生标准制定。

在学校的卫生标准制定过程中,最明显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学校教学楼教室的采光和照明等相关方面的设计要求,根据卫生标准规定,依据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育状况而制定,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乡镇等的中小学学校、高等教育学校等,比如对于学生使用的课桌面的采光最低值的限制等,从而促进学校的卫生标准制定,促进对学生的健康发育的良好影响。

4结束语

学生卫生标准制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作,一方面要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做好学校卫生标准的制定,另一方面在制定卫生标准的过程中,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比如学校的教学楼设计、室内的课桌设计、学生年龄等情况,每个学校的环境不同,因此在联系国家有关的卫生标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要结合各自特点进行卫生标准制定,从而从学校建筑设施、学校教学、学生的自身成长发育等方面制定完善的卫生标准体系,不断促使学校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军.学生卫生标准制定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01):01-03.

篇2

在会议中,为确保环境卫生标准化管理落到实处,打造车间优质生产环境,全面提升公司环境卫生秩序管理水平,结合我公司实际,经过研究制定《环境卫生秩序标准化管理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绩效考核的施行,将成为我公司环境卫生管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将对打造优质生产环境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按照卫生绩效考核原则,由各部门车间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根据明确的责任区域,按照“定人员、定岗位、定时段、定内容、定标准、定奖惩”的要求,杜绝车间脏、乱、差、无序的现象,确定具体责任人,保证车间地板干净整洁,物料摆放整齐,广泛调动全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确保环境卫生绩效考核原则得到贯彻执行。

二、加大考核力度,积极推进公司环境卫生建设

在会议中,为确保检查考核取得实效,绩效考核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公司对各车间环境卫生秩序管理情况实施分级考核,通过日常检查考核、专项例行检查、社会监督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绩效考评机制,每天对各车间环境卫生管理情况进行日常巡查,将车间地板是否整洁、物料摆放是否有序作为检点,不留卫生死角,做好记录。充分利用检查这一有效措施,进行定期监督,做到卫生工作经常化。将发现问题反馈有关部门,督促及时整改;每周进行一次整改情况汇总;每月对各车间环境卫生管理情况进行排名,并将情况通报各车间,同时报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评比,将成绩适时向全体职员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每年进行年终总评,与各车间年终目标考核挂钩。对管理责任不落实、问题突出的单位和责任人,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问责。

三、落实消防安全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公司实现持续消防安全

在会议中,建立消防安全绩效考核制度,有利于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有利于公司所属单位的消防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并自觉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按照消防安全绩效考核原则,加强公司各车间消防安全自主管理意识,以“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奖励优秀”的原则,定期分析、排摸和检查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落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员工上岗前进行安全告知制度,告诫新上岗员工遵章守纪,认真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并要“在管理上抓环节、在措施上抓落实、在机制上抓长效”,重点抓好事故前的安全预防工作。

公司应对各车间以及消防重点部位,按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制定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建立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并按消防安全应急预案要求,配备必须的消防设施,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在各车间出口通道处,按规定设置明显的紧急疏散安全标志,保持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畅通,禁止封闭和堵塞安全出口通道,如遇有紧急情况时,应确保员工安全疏散和撤离。公司全体职员要加强安全消防意识,按消防安全应急预案要求,加强消防演练和演习,并按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消防安全工作,防止火灾事故发生。

篇3

    关键词:WTO 水环境 节水灌溉 标准化

    1 前 言

    标准化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技术支撑,也是我国加入WTO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我国标准化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建成了一套基本上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临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的新形势,我国标准化工作仍然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如何适应发展国际贸易和服务国际贸易的需要,如何与国际惯例接轨,是摆在我国标准化工作面前的新课题。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已达1000种以上,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约占非关税壁垒的60%~70%。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在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方面,正日益成为调节国际贸易的杠杆,成为最难对付的贸易障碍。

    2002年元月科技部召开的全国科技会议提出,要实施人才、专利、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并将“重要技术标准”列入2002年要实施的12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中;9月在成都举行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上,加入WTO后的对策研究成为年会的主题和与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加入WTO后开展技术标准研究的重要性。

    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按照WTO国际规则运作,无疑这会对我国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带来强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水环境和节水灌溉作为我国水利部门(行业)中的领域,当然也不例外。

    2 中国水环境和节水灌溉标准化概况

    2.1 水环境

    环境标准是评价环境质量优劣程度和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好坏程度的尺度,也是相关行业环境保护主管单位进行环境管理、监督执法的基础依据,是我国环境保护法规的具体化、指标化,是贯彻实施我国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标准依据。无论是环境规划、环境治理、环境评价、取水许可、排污收费、环境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等活动,都离不开环境标准作依据。

    水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水利系统经过努力,现已建成了以251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2861个各类水质监测站点为基础,覆盖全国江河湖库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已有51家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实验室通过了国家级计量认证,占水利系统质检中心的61.4%,它包括了部、省、区域和流域的水环境监测中心。

    2.1.1 水环境法律法规与规章等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水环境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这些均为水环境标准的贯彻落实与执行提供了执法依据。主要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和法规。

    主要的行政法规及法规性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等。

    主要的部门(地方)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珠江河口管理办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水文设备管理规定》、《境内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已正式,共6篇21章742条,其中第六篇 水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 共2章24条。第1章水环境影响评价,共有强制性条文8条,摘自《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DJ302-88(试行)和《江河流域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92。第2章水环境监测,共有强制性条文16条,摘自《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98、《水质采样技术规程》SL 187-96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2.1.2 水环境标准体系

    水环境标准体系是对水环境标准工作全面规划、统筹协调相互关系,明确其作用、功能、适用范围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可概括为“六类三级”,即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环境卫生标准与水环境基础标准、水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水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六类,与国家级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

    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环境卫生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它的水环境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截止到2001年9月底为止,由国家环保总局主管颁布的水环境国家标准370项(不包括水环境卫生标准),占环境保护国家标准总数的65.3%,可见水环境标准在整个环境保护标准中的地位。水环境卫生方面至少有国家标准10多项。

    水利部颁布水环境行业标准55项,其中水利部系统的国家级标准物质(二级)29项,水质分析测定方法21项,水质采样标准2项,水环境监测规范1项,水环境检测仪器、设备校验方法1项,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1项。拟编标准9项,起草标准1项,征求意见1项,送审标准1项。

    此外,制定水环境行业标准的相关部门还有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建设部颁布城市供水、生活饮用水方面的标准10多项,国土部颁布了地下水检验监测方面的标准等。而在“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中,水利工程中的供水节水专业门类所列13项标准中,只有1项已颁,其余12项一半仍处于拟编状态。

    2.2 节水灌溉

    国家、地方和各部委的节水灌溉方面的法规、条例、规章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灌区管理暂行办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农业节水灌溉条例等。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中,涉及节水灌溉领域的有3本标准共17个条文,即节水灌溉技术规范、泵站施工规范、泵站设计规范。在进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必须强制执行这些条文。

    《强制性条文》的,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推动了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的过程和环节的技术控制,有利于整顿和规范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它的与实施,是进行标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是向建立由强制性的水利技术法规与自愿采用的技术标准相结合的新体制迈出的关键性的一步。

    节水灌溉标准的制定有水利系统、农业系统和机械系统等,其标准种类分为国家、行业、地方与企业标准等4类。根据最近出版的“水利技术标准汇编 灌溉排水卷”统计(截止到2001年12月底),已有该方面的标准119项,其中国家标准(GB)25项,水利行业标准(SL)37项,机械行业标准(JB)57项。119项标准中农用泵标准51项,占总标准数量的42.8%,节水设备与材料标准44项,占40.0%。

    2002年8项农业灌溉设备国家标准批准,从8月1日起实施,8项标准的名称如下:

    ·农业灌溉设备 灌溉阀的压力损失试验方法 (GB/T 18688-2002)

    ·农业灌溉设备 小型手动塑料阀(GB/T 18689-2002

    ·农业灌溉设备 过滤器 网式过滤器(GB/T 18690.2-2002

    ·农业灌溉设备 过滤器 自动清洗网式过滤器(GB/T 18690.3-2002)

    ·农业灌溉设备 止回阀 (GB/T 18691-2002)

    ·农业灌溉设备 直动式压力调节器(GB/T 18692-2002)

    ·农业灌溉设备 浮子式进排气阀(GB/T 18693-2002)

    ·农业灌溉设备 非旋转式喷头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8687-2002)

    在“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中,水利工程中的灌溉排水专业门类所列50项标准中,30项已颁,其余处于起草、拟编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标准中水利系统制定的仅有3项,即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与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 85-85)。

    节水灌溉标准的分类,在“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中是按综合技术、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材料、试验、设备划分的。也有按综合、工程、管理与材料设备或工程、产品、方法、基础与环保划分的。

    3 加入WTO对水环境与节水灌溉标准化的影响 

    3.1 加入WTO对水环境与节水灌溉标准化的机遇 

    首先有利于促进思想观念转变,提高我国国民的水环境保护与节水灌溉意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促进我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向市场经济轨道,加快国内各项法律制度的建立或完善,使我国水环境与节水灌溉标准化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现在,许多国际环境条约、公约都把贸易措施作为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规定了相关贸易条款,控制跨国界的污染转移,保护候鸟、鱼、海洋动物以及濒危物种及其它们所处的栖息地,控制危险产品和物质的危害,保护全球生态环境。 

篇4

     1内容与方法

     1.1内容对评价类型、依据、方法、程序、内容进 行探索和研究。

1.2方法对以往轨道交通公共场所预防性卫生 学评价实践工作归纳分析;参考文献和著作;参考建 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标准;研读 公共场所卫生法规、规章、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 与轨道交通相关的专业标准。

2 结果

    2.1评价类型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 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公共场 所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竣工验收”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公 共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应当符合有关卫生 标准和要求,经营者应当按有关规定办理预防性卫 生审查手续”的规定,对应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 预防性卫生审查,提供技术依据,预防性卫生学评价 的类型按建设阶段分为设计卫生学预评价和工程竣 工卫生学评价,其他阶段(如可行性研究)可参照评 价。

2. 2 评价依据

     2.2.1法规和规章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 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公共场所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法规、规章规定公共场所卫 生管理要求,可作为评价的法规和规章依据。

2.2.2标准和规范依据《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 标准》(GB 9672 - 1996)、《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 (GB 9673 -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 (GB/T 18024 -2000)、《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 范》(GB/T 17220 - 199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 - 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 5750 -2006)等,卫生部的公共场所集中 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和卫生规范等规定了 公共交通场所的设计要求、卫生设施和措施要求、卫 生指标标准值、采样与检测检验技术要求;其他与轨 道交通相关的专业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 -200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 -2009)、《轨道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GB/T 7928 -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GB 50019 -2003)中有公共场所卫生学意义的 条款;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和规范规定的企业卫生防 护距离等,均可作为评价的标准和规范依据。

2.2.3基础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本资料、项目 概况资料、技术资料、卫生管理资料以及各建设阶段 的审查材料,可作为评价的基础依据。

2.2.4其他依据与评价工作相关的国内外文献 资料,可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

2.3评价方法

    国内对轨道交通工程公共场所预 评价采用检查表分析法、类比法^3〕,对地铁站厅站 台竣工和车辆卫生学评价采用检测检验法M_5〕,对 地铁站站台公共区域空调系统工程竣工卫生学评价 采用卫生学调查、检查表分析法、工程卫生分析、检 测检验法〔6〕;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工程分析m ;建设 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放射防护评价采用的风险评 估法、类比法、检查表法、卫生调查、卫生学检 测〔8_w〕。上述的评价方法技术较成熟,故预防性卫 生学评价可根据评价类型和项目特点灵活采用卫生 学调查、工程卫生分析、检查表分析、类比、检测检验 和风险评估等6种方法。人机工效学、遥感调查、数 学模式、物理模型等评价方法,在公共卫生领域技术 尚未成熟,有待进一步探讨。

2.4评价程序

   有学者_认为项目的一个完整评 价程序应由危害分析、风险表征或评价、风险管理三 部分组成;职业病危害评价程序由准备阶段、实施阶 段、报告编制和评审阶段3个阶段组成;环境影响评 价程序由第一个阶段(编制评价大纲)、第二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阶段(完成报告)3个阶段组 成;疾控工作规范的评价程序包括受理和资料收集, 调查、检测、分析、评价,提出评价意见三个部分。参 考上述的评价程序,结合工作实践,预防性卫生学评 价程序应分准备、实施、完成三个阶段。

2.4.1准备阶段主要任务确定评价方案。内容 包括接受委托、明确职责、研读资料、必要的现场勘 察、初步工程分析、危害因素分析、项目公共卫生特 征分析、明确评价依据、范围、方法和质量控制、筛选 评价因子和明确评价单元(内容),确定评价方案。 2.4.2实施阶段主要任务对各评价单元分析评 价。内容包括必要的工程卫生分析、卫生学调查、类 比调查、检测检验;汇总分析资料,危害因素定性、定 量评价及各单元分析评价。

2.4.3完成阶段主要任务完成评价报告。内容 包括总结各单元分析评价的结果,得出评价结论,针 对问题提出建议,完成评价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 2.5评价内容2.5.1评价因子把能定性、定量描述评价项目卫 生质量特征的危害因素或特征值作为评价因子〔12〕, 筛选重点评价因子,依据国家标准的卫生限值,作为 必需评价的危害因素及其控制目标。

2.5.2评价单元及其内容轨道交通公共场所包 括车站公共区域(站厅、站台)和车辆,根据建设项 目的组成特征(与卫生学相关的设计单元,如客流 预测、平立面、暖通、通信、供电与照明、给排水、环控 等等)或规划设计篇章、公共卫生学特征和评价需 求,把项目划分若干相应的评价单元,对各单元有卫 生学意义的要素,作为评价内容进行评价。

2.5.2.1车站选址主要内容调查车站位置,地面 出入口和风亭(或新风口)设置与周围环境、交通状 况、可能存在污染源之间的关系,是否国家确定的自 然疫源地。

2. 5. 2.2车站建筑卫生学主要内容包括车站建 筑规模、总体布局,车站建筑装饰材料和轨道材料。 2. 5. 2. 3车站公共区域平面布置主要内容包括 车站形式、客流量预测、建筑规模、乘客出入车站流 程、车站各层平面布置和公共区域布置、车站内交通 及出入口。

2. 5. 2.4车站公共区域微小气候主要内容包括 设计参数,微小气候指标检测结果(或类比项目检 测结果)。

2. 5. 2. 5车站公共区域室内环境卫生质量主要 内容包括室内空气物理、化学、微生物卫生指标检测 结果(或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2. 5. 2. 6车站公共区域空调通风排气设施及卫生 质量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参数,预测高峰小时(含 高峰系数)客流量,空调类型、数量、机组配置、风量 设计及负责区域,运行工况,风系统配置和分布,风 亭(或新风口)位置、设置及周围环境关系,气流组 成和气流形式,风管材料,卫生设施设置,分区域运 行调节装置,水系统配置、冷却塔位置和设置;非空 调系统的通风系数和换气量、风量等设计参数,自然 通风和机械通风设施设置;空调系统卫生指标检测 结果(或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2. 5. 2. 7车站消声防震设施及卫生质量主要内 容包括噪声控制设计参数,轨道结构减振降噪设施, 各类机组、风管风口等可能产生振动和噪声的隔振 减振消声设施,机房、功能区域之间的消声防振设 施,室内噪声检测结果(或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2. 5. 2. 8车站环境电磁场防护设施及卫生质量 主要内容包括电磁场频率及控制设计参数,产生电 磁场设备、区域以及防护设施,电磁场暴露值检测结 果(或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0. 5. 2. 9车站给排水设施及卫生质量主要内容 包括供水水源,给排水系统设计参数,给排水系统设 置,涉水材料、二次供水设施,直饮水管网、水处理器 及涉水材料、水处理机房、辅助卫生设施;水质卫生 指标检测结果(或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2.5.2.10车站采光照明设施及卫生质量主要内 容包括采光、照明设计参数,照明系统设置和分布, 照度检测结果(或类比项目检测结果)。

2.5.2.11车站辅助卫生设施主要内容包括辅助 卫生设施布局和设置,卫生间的位置、设置以及卫生 设施,预防控制病媒生物设施。

2.5.2.12车辆卫生主要内容包括与卫生学相关 的设计参数,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列车载客量和运输 能力、车型和列车编组,客流组织、运营组织和管理, 车体结构、内装材料和车内设备,车辆空调系统设置 及其卫生设施;车辆卫生指标检测结果(或类比项 目检测结果)。

2.5.2.13卫生管理组织与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卫 生管理组织、职责、制度,操作规程、定期检测和告 知,卫生档案(含证件)管理、事故管理,从业人员卫 生管理。

2.5.2.1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措施主要 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预防空气传 播性疾病应急预案。

篇5

为配合全市开展的“对标找差、提升文明”主题讨论与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辖区公共环境和秩序,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辖区文明程度,为迎接党的十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对照《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以“找差距、定措施、促提升”、“学雷锋、讲奉献、见行动”两大系列活动为抓手,引导、推动各社区、机关各部门和广大居民对照现代城市文明标准,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城市家园,为展示新时期文明的良好形象、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作出应有贡献。

二、活动时间

2014年7月—12月。

三、活动内容与任务分工

(一)开展“找差距、定措施、促提升”系列活动

各社区、机关各部门对照《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着眼于落实长效管理、提升城市品质,自觉查找存在差距,制定推进达标工作措施。同时,组织开展各类优化公共环境与秩序专项治理行动,具体达到以下标准:

1.公共场所环境:广场、公园、旅游景点、车站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状况良好,无乱扔杂物、无随地吐痰、无损坏花草树木;无乱张贴、无乱涂写、无乱设广告牌;公共设施功能完好,无人为弄脏、无损坏。

责任部门:公共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区

2.街巷环境:主干道、非主干道、商业大街、背街小巷等场所环境整洁,卫生状况良好,无乱扔杂物、无随地吐痰、无损坏花草树木;无乱张贴、无乱涂写、无乱设广告牌,无占道经营;道路名称与道路基础设施完好,无缺失、无损坏、无侵占。

责任部门:公共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

3.市场环境:商场、超市、集贸市场等环境整洁,卫生状况良好,无乱扔杂物、无随地吐痰、无损坏花草树木;柜台、摊位摆放整齐有序,无占道经营;无乱张贴、无乱涂写、无乱设广告牌;亮证经营,证照齐全,无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无强买强卖;公共消防设施功能完好,消防通道无被占用、无堵塞,消防安全制度健全。

责任部门:经济服务中心、公共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

4.小区环境:环境整洁,卫生状况良好,无乱扔杂物、无随地吐痰、无损坏花草树木;路面硬化、平整,无明显坑洼积水,排水设施完善,无露天排水沟渠;生活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清运,垃圾箱房(桶)完好、整洁;楼门内干净整洁,楼道无堵塞,墙面、玻璃干净无破损,照明灯完好、无缺失;住宅楼有符合标准的防盗、消防设施

责任部门:公共环境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各社区

5.餐饮店环境:环境整洁,门前责任制落实,无乱扔杂物、无随地吐痰;店内干净整洁,达到卫生标准;亮证经营,有《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有“五病”调离的相关制度和记录;公共用品、用具消毒制度落实,有消毒设备、消毒措施和记录;无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

责任部门:社区服务中心、公共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各社区

6、“窗口”行业规范服务:积极参加“四比四创”文明优质竞赛活动,有明确的服务标准、服务规范,无服务质量问题。

责任部门:工会、社区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各社区

(二)开展“学雷锋、讲奉献、见行动”系列活动

以“雷锋常在身边”为主题,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重点,从扩大阵地、壮大队伍入手,广泛开展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新提升。

1.大力培育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围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对在开展活动中涌现出的特色志愿者团队,组织集中宣传,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培育形成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队伍。

责任部门:团工委、各社区

2.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敬老志愿服务,为空巢老人以及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帮助;开展爱幼志愿服务,为留守儿童等有困难的儿童提供帮助;开展帮助农民工志愿服务,为农民工排忧解难;开展助残志愿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开展文明礼仪知识普及志愿服务;开展文化体育志愿服务;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开展普及环保知识志愿服务;开展保护山川河流志愿服务;开展植树造林志愿服务。

责任部门:社区服务中心、妇联、团工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社区服务中心、公共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各社区

全市将在人流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建立20个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设置20个志愿者服务协勤路口,常年开展。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及社区届时要予以积极配合。

四、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开展“对标找差、提升文明”主题活动,是贯彻落实全市“对标找差、创先争优”动员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深化文明创建、迎接今年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的重要抓手。各社区、机关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具体职能处室。各社区要结合新一轮市级文明系列检查,积极开展“对标找差、提升文明”活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篇6

1、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领导重视,亲自抓落实,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

2、各级爱卫会组织健全,在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实现齐抓共管。

3、市、区爱卫会办事机构具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街道办事处配备专职、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单位有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

4、爱国卫生工作每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及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

5、有本市爱国卫生工作的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6、有关部门认真办理群众卫生投诉,群众对全市卫生状况满意率≥90%。

二、健康教育

1、全市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全,人员、经费落实,能够承担起业务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责。

2、城、郊区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中专、中等职业学校及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

3、各级医院能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4、社区能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5、各行业能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6、市、区各新闻媒体设有健康教育栏目,能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卫生城市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7、机场、车站、码头、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

8、坚持开展控烟工作。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标志,城市建成区无烟草广告。

三、市容环境卫生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

2、各级政府把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发展需要,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3、市容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要求。城市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下水道无垃圾堵塞现象;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无乱张贴涂写、乱设摊点现象,广告、牌匾设置规范,居民楼房阳台屋顶无乱放和乱挂衣物等现象;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度落实,车辆停放整齐;废物箱等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无乱扔乱吐现象;城区无卫生死角,街巷路面普遍硬化,无残垣断壁、乱搭建、垃圾渣土暴露和违章饲养畜禽现象;城市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98%。

4、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道路机械化清扫或高压冲水率≥20%,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全面密闭化。

5、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

6、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符合《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管理规范。其中,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范与设计》要求,城市主、次干路、行人交通量大的道路沿线、公共汽车首末站、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码头、旅游景点所设置的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

7、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活禽的销售,有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全市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

8、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施工场地设置的隔离护栏规范,高度不低于1.8米;施工现场清洁,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全面实施密闭运输,无偷倒乱倒现象;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待建的工地管理到位,无乱倒垃圾和乱搭乱建现象。

9、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完成,绿线管制制度得到落实。

10、城市河道、湖泊等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四、环境保护

1、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70%。

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所有考核监测点位全部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县级城市至少有两个以上监测点位采用空气自动监测系统。

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

由环境监测站对饮用水源进行定期监测,全年监测6次,隔月监测,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每月监测一次,监测14项指标。未隔月监测及未监测的指标按不达标计。所有在用的水源地均需监测,备用水源地不监测。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是指城市市区从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取得的水中,其地表水水源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和地下水水源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的水量占取水总量的百分比。

3、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已建成的烟尘控制区面积之和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50%。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是指城市市区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

城市建成区内经认证的环境噪声网格检测的等效声级的算术平均值。

6、近三年内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特大污染事故系指导致人员死亡、10人以上中毒、饮用水水源停用、供水厂停产、农副产品大面积绝收或大幅度减产等。(由省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供证明)

五、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

1、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

2、经营单位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五病”调离率100%;各类公共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清洗、消毒、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落实,从业人员操作规范,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3、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厅、小歌舞厅、小旅馆、小网吧等符合卫生要求。

4、自来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规范,自身和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测资料齐全。自来水厂出水水质、管网和二次公共设施水质符合《城市公共水质标准》。

六、食品卫生

1、政府重视食品卫生工作,食品卫生纳入政府工作规划,有中长期工作目标和措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责任落实。

2、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有本市食品卫生管理的具体实施计划,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有关资料齐全。

3、有食品安全整治方案并得到落实。制定了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报告体系及制度健全。

4、无农产品农药、兽药及畜产品、水产品违禁药物滥用,药物残留超标得到有效控制。

5、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有健全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采购索证、进货检查验收、台帐、过期食品退市等制度,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及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符合相应的卫生要求。

6、餐饮业全面贯彻《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95%。机关、学校等单位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管理责任落实并制度化。

7、无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和无固定加工、就餐场所的食品摊点。小饮食店符合卫生要求。

8、城市实现生猪定点屠宰,无注水肉和病畜肉上市,已开展牛、羊、禽类定点屠宰。

七、传染病防治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规定要求。

2、医疗机构设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它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3、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4、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

5、计划免疫实行周门诊制度,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100%。有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95%。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

6、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90%。无有偿献血。

7、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

八、病媒生物防制

1、在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防制人员、经费落实,防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

2、在化学防制中,注重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

3、积极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监测方法规范,数据可靠,能够基本反映病媒生物危害的现状,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通过综合防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一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九、社区和单位卫生

1、社区和单位有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广大居民和职工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

2、社区和单位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符合卫生要求,无违章建筑。饲养宠物和鸟类能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进行免疫接种,粪便不污染环境。

3、市场、饮食摊点等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管理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

4、驻区单位卫生工作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符合规范要求,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十、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

1、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

2、有卫生宣传栏,本村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0%。

3、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100%。有污水排放设施。公厕数量达标,符合卫生要求。

4、路面平整干净,无坑洼、积水及泥土。村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现象。

5、除“四害”措施落实,无违规饲养畜禽。

篇7

1.1制定流程

根据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模式,拟定各项流程,包括:各种物品的清洗、杀菌、消毒;无菌物品的管理;物品表面与手的卫生学监测;医务工作人员防护等。

1.2纳入标准

参照卫生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定医院感染发病率,全部病患诊治前均非感染性疾病调查工作人员。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第三版第一分册的规范执行监测采样。

1.3统计学处理

所获数据使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卡方检验研究两样本构成比,以P<0.05为结果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病患感染出现情况

感染控制流程推广前手术病患感染84例(6.4%),推广后手术病患感染75例(4.7%)。

2.2环境卫生

感染控制流程推广前后手术室环境卫生监测状况,循证医学是由加拿大的Sacktt教授于1992年正式提出的,它是遵照医学证据进行决策的方法。目前,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感染发生率,是手术室的一项重点工作,它即向患者显示了本医院的医疗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医院管理的水平。手术室是外科对患者进行抢救和手术治疗的场所,是防控医院感染的重点。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是手术质量管理的关键,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已成为一个系统工程。而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强调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需要对其效果予以系统性的评价,使得医院感染工作简捷与有序,且更靠近临床。现代流程管理的核心为规范性、建立点到点的优秀业务流程,采用以不断增加组织业务水平为目标的系统性措施,由此主张质量并非检验出来的,而是在执行流程中创造出来的。因此,建立手术室感染控管理各项流程,使得每步流程得到高度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执行,以取得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表1中,运用循证医学的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由之前的6.4%下降到4.7%(P<0.05),表明循证医学对于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率的控制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由于感染所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使用光谱抗生素容易使菌群生态环境失衡,使用抗生素的量越多,越易导致细菌波动,且更易引起抗菌菌株与致病性菌株的定植。空气污染是最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空气不流通、温湿度过高都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有利条件。这样一来无疑会对人体的呼吸道环境造成影响,更容易使人感染。因此,本院特意安装了空气消毒机,可于动态环境下对空气进行消毒,使空气质量满足卫生标准。手、空气等均达到了卫生监测标准,较实施感染控制之前有了明显提升(P<0.05)。通过对各环节的有力控制,使医院感染率下降,对医院感染治疗费用的节约是有利的。目前,我国乙肝总感染率超过60%,HBV携带者超过3亿人,艾滋病也我国呈现出迅猛增长趋势,1981年至1993年美国发现的30万艾滋病患者中,高达60%以上是医护人员,因此,必须重视我国医院存在的职业暴露危险,提前予以防护,严格规范具有隐蔽威胁的行为,且构造职业暴露的控制路径,对医护工作人员预防职业威胁的能力予以有效提升。

3结语

篇8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249-02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一种科学、简便、有效的预防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目前国内外推崇的控制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为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卫生部2003年颁布的《食品安全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在2006年所有学生集体供餐企业实施HACCP管理[1]。2005年10月新颁布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中又再次提出建立和实施HACCP管理体系的要求[2]。然而,目前中小学食堂中尚未推行HACCP体系,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基础设施及从业人员素质的限制。

为了解中小学食堂是否具备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的基础条件,笔者于2008年3-4月对沈阳市部分学校食堂的基础设备、卫生情况和人员素质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沈阳市皇姑区学校食堂55所,其中小学食堂32所,中学食堂23所。

1.2 方法 根据“沈阳市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表”对学校食堂采用现场查看、询问和填写统一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食堂卫生管理、功能布局、卫生设施、食品储藏、操作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餐具消毒等。同时对528名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调查。

1.3 统计分析 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食堂建筑面积为(1017.4±1650.5)m2, 中学大于小学。 从业人员数量,小学和中学分别为(7.0 ±1.0)人 和(19.0±17.0)人,从业人员40~49岁年龄段占33.6%,初中文化水平占74.3%。

2.2 卫生管理 55所食堂均办理了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达到100.0%。虽然绝大多数学校食堂制定了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卫生管理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制度的落实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监督、约束的作用。

2.3 建筑布局 55所学校食堂在选址上都能达到卫生要求,厨房面积合格率较高,但在主食间存在不足,合格率仅为52.7%。由表1可见,小学食堂在建筑材料、主食间及洗消间上都要优于中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卫生设施及环境卫生 所有学校食堂的供水充足, 均为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自来水。废弃物容器配备合格率为58.1%,对废弃油脂处理合格率仅为7.7%。由表2可见,餐具消毒和冰箱冷藏温度指示合格率低。另外,用具混用的现象较严重,合格率仅为27.3%。

2.5 原料卫生 在原料索证、库房通风设施及冷藏时是否有温度指示上存在严重不足,合格率分别为18.2%,20.0%,10.9%。小学食堂在冷藏时食物生熟分开储存方面做得较好,合格率为81.3%。专间保温合格率为69.1%,中学(91.3%)优于小学(53.1%)(χ2=9.13,P

2.6 其他方面 55所食堂均无食品留验制度,从未进行过食品留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良好率为38.0%,不及格率为21.0%。

3 讨论

HACCP作为一个完整的预防性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具备充足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3-10]。具体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 (1)与供餐人数相适应的建筑面积及布局合理的加工贮存场所。 (2)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包括冷藏设备、餐具消毒设备、“三防”设备、生熟分开的加工工具。(3)合格的饮用水源。在正常条件下, 学校食堂的供水应当充足, 并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4)原料相对固定采购,有原料索证和食品留验制度。(5)从业人员掌握食品卫生及相关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 该地区中小学食堂基础设施不足,其中厨房建筑布局不尽合理、主食间面积较小,“三防”设施普遍不到位,而且运行效果差;冷藏设备冰箱数量比较充足,但指示温度合格率很低,说明设备没有正常运转。餐具消毒和工具生熟分开使用的合格率很低,与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的相关报道结果[11-13]相似。食品原料索证率低, 无食品留验制度。缪国忠等[14]对江阴市中小学校食堂调查也显示,索证合格率仅占32.4%,基本无食品留验制度。同时从业人员数量少,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卫生知识水平低,卫生知识不合格率高达21.0%。大多数从业人员不具备HACCP体系实施人员所需要的能力和意识。

综上所述,该地区中小学食堂HACCP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基础条件尚未具备,推行HACCP体系任重而道远。建议:(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增加从业人员数量,使其与就餐人数相适应。对食堂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及食品卫生法制教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以达到全员参与食品安全工作。(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餐具消毒、避免交叉污染、保证“三防”设施有效运行和食品留验制度等。(3)保证工作间面积,加大食堂设备的投入,尤其是餐具消毒保洁、“三防”及废弃物盛放的设施。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行动计划.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16 (1): 75- 7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17(5):76-89.

[3] 李兆慧,吴玉萍.HACCP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浙江预防医学,2007, 19 (4): 32.

[4] 徐来潮.HACCP方法用于学校食堂卫生管理的探讨.浙江预防医学,2004,16(8):38.

[5] 郇岐山.HACCP管理体系在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1):1003-1005.

[6] 盛明纯.HACCP系统在学校食堂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10(6):343-344.

[7] 胡世洪,李云,许国平.HACCP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的应用.现代预防医学,2009,36(5):965-967.

[8] 刘大良,仝志琴.论食品行业的ISO9000、HACCP和量化分级管理.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270-271.

[9] 宋钰.学生营养餐实施HACCP研究概况.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13(6):250-254.

[10]HENROID D, SNEED J. Readiness to implement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systems in Iowa schools. J Am Diet Assoc, 2004,104(2):180-185.

[11]周红霞,余德宏.学校食堂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对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18(5):90-92.

[12]徐静仪,姜轶,方耀华.广州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分析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70-371.

[13]卢春燕,唐国琨,林爵勋,等.2006年防城港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调查.应用预防医学,2007,13(1):45-46.

[14]缪国忠,陆明华.江阴市中小学校食堂卫生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4,25 (4):505 - 506.

篇9

2012年,由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促进农村环境卫生质量的改善,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展60年之际,改水中心被全国爱国卫生委员会授予了“全国爱国卫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立足农村,推动改水改厕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历史上,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的饮水困难、饮用水水质不合格以及环境状况恶劣等问题,严重威胁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因水致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较突出,阻碍了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980年,联合国第35届大会发起“国际饮水供应和环境卫生十年”活动,争取实现“人人享有安全饮水与环境卫生”的全球目标。我国政府积极参加这一活动,将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工作作为国家扶贫的重大战略要素,以解决广大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为重点,改善中国农村的饮水条件和环境卫生状况。

为此,全国爱卫办筹备组建了中国农村改水技术中心,1991年正式建成后,负责全国农村改水改厕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开展了大量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卫生厕所和环境卫生建设、健康教育和人才培训工作。

2002年1月23日,随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建设,卫生部将原预防医学科学院和改水中心等四家单位合并组建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水中心也正式更名为现名称,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领导下的农村改水、改厕专业技术指导机构,承担起全国农村饮水和环境卫生相关监测、科研和技术指导工作,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决策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20多年来,改水中心始终围绕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立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了多项重要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工作,推动我国的农村改水改厕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为提高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和环境卫生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完成世界银行贷款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

改水中心成立伊始,就积极参与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的管理和执行工作,先后开展了四期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覆盖了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7个项目县,项目累计总投资超过6.8亿美元,使近2300万农村地区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世行项目的执行发挥了强大的示范作用,其探索建立的农村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也成为后来全国其他地区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解决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的样板模式。通过多年的项目执行,改水中心团队不仅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项目目标,提升了团队的专业水平和执行能力,尤为重要的是,为全国培养了大量供水工程、水质管理、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打造了我国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工作的核心队伍。

――建立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系统

为了更好地掌握我们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便开展了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随着农村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于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需求,改水中心不断从技术上推动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向前发展,从规范监测方案、优化监测指标、拓展监测范围、完善监测网络等方面入手,在全国组织开展了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监测工作,水质检测、监测能力逐步提高,监测网络不断完善,使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饮水监测队伍的建设上得到了加强。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尤其是2007年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纳入农村改水改厕重大公共卫生专项以来,加大了专项经费投入,监测工作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如今已形成覆盖全国2007个县的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直报网络和覆盖全国5万余处农村饮水工程的饮水工程监测直直报网络,每年开展监测、监测的水样超过20万份,是我国农村地区在农村饮水与环境卫生方面覆盖最广、影响最大的监测网络,为有关部门和政府制定农村饮水与环境卫生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基础和强有力的信息保障。

――开展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

2006年,为了掌握我国农村饮用水、改厕和粪便处理现状,了解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等情况,改水中心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工作,这是自1986年以后,我国在此领域首次开展的全国性调查。

这次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57个县,全面掌握了我国农村饮用水、改厕和粪便处理现状,了解了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情况,为制定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发展规划、提出农村改厕与粪便无害化处理,垃圾污水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与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

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国务院的关注,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民生工程。改水中心作为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的参与单位,在开展淮河项目地区局部区域环境医学调查,初步掌握了项目地区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基本状况的基础上,依托农村饮用水监测网络,在项目地区开展农村饮用水监测工作,为当地开展农村改水和环境卫生整治提供了基础数据,更好地掌握项目地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和变化趋势,为评价淮河项目综合防治工作及其效果积累基础资料。

――推动和宣传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动全国农村改厕工作科学、规范开展,近年来,改水中心先后组织制订了《小康村环境卫生标准》、《农村学校改水该侧卫生要求》、《农村学校卫生厕所建造技术要求与图集》,出版了《中国农村学校无害化卫生厕所技术指南》、制作了《农村卫生厕所的建造与使用》光盘等材料,指导农村改厕工作。同时,改水中心也积极利用各种媒介,向广大农村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向广大农村地区积极宣传卫生知识,帮助他们改善居住环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更好地保障身心健康。

多年来,改水中心还围绕农村饮水和环境卫生的热点和难点,组织开展了农村地区集中式供水隐孢子虫污染与儿童感染现状调查研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农村学校饮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等大量的应用性研究,为推动相关领域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持基础。

通过20多年来不断探索和积累,改水中心成功地实践了农村供水、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科学模式,为我国全面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创新合作,拓展业务领域

多年来,在卫生部和中国疾控中心的领导与支持下,改水中心围绕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工作,广泛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研究,在农村改水改厕与环境卫生相关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12年12月18日,在“中国妇女慈善奖”表彰大会上,陶勇研究员代表改水中心团队,接受了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授予的“中国妇女慈善奖”荣誉称号。这个荣誉源于“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公益项目,改水中心作为项目支持单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发展以“水窖”为主要形式的人畜饮水工程,提高受益农户尤其是承担着重要家庭和社会责任的贫困妇女的生存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技术团队,是改水中心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有效地将国际先进技术和自身专业积淀相结合,不断拓展合作领域。

近年来,改水中心通过与WHO、UNICEF、WB、ABD等国际组织建立的合作关系,先后开展了数十项合作项目,并籍此全方位地掌握相关农村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如与WHO合作开展“农村饮水消毒模式研究”,了解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消毒方法在控制饮用水微生物污染和确保饮用水生物学安全性的效果,确定更适合农村地区饮用水消毒使用的消毒模式;在UNICEF资助下,开展“干旱地区对学校水与环境卫生与学生健康影响研究”,通过对干旱缺水造成的农村学校供水、饮水、用水情况进行调查,评测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和行为,测量生长发育指标,并化验寄生虫感染情况,以确定干旱对学校和学生造成的长、短期的影响等。

在保持与WHO和UNICEF合作的基础上,改水中心也积极拓宽与相关国内国际科研合作机构,在环境―水―健康研究领域扩大了影响,开拓了思路。中心与环境规划研究院和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其他部门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并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智能水研究中心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等建立了稳定的联系渠道。

改水中心还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在农村饮水与环境卫生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近年来,改水中心先后多次派人参加了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的“社区主导的环境卫生全覆盖项目和环境卫生市场化培训和考察”以及“第三届东亚环境卫生部长级会议”等国际会议。

为了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改水中心近年来先后承办了“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应急响应研讨会”、“农村环境卫生市场化研讨会”等多个专业会议,国内外专家共聚一堂,探讨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的发展方向和理念;围绕农村改水与饮水安全、改水改厕与地方病防治、环境卫生与居民健康、改水改厕新技术研发等。

在加强与国际国内的合作交流中,改水中心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多样化,拓展了业务领域,为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和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出了新的贡献。

以人为本,打造优秀团队

作为团队的领头羊,改水中心常务副主任、党支部书记陶勇研究员本身就是一名长期坚守在科研和业务工作一线的知名环境卫生专家。尽管多年来他一直投身于农村饮水卫生与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但他更关注的是如何带领改水中心团队积极参与并承担各项农村爱国卫生及相关工作,如何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思想先进的一流团队。

在专业水平建设上,改水中心作为一支国家级的专业技术队伍,不断整合技术力量,调整人才结构,提升专业水平,始终保持在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并发挥行业带头作用。

实验室是改水中心技术革新和项目开展的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实验室配备了各类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和多种精密仪器,并将于2012年购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仪器设备,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具备了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字表检测所需要的各种设备。

为了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科研质量,改水中心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在课题申报、执行和评估各环节对课题立项设计、研究进展、调查分析和成果利用等进行评估,逐步实现科研管理规范化,提高了科研质量。在人员少、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中心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适度的科研激励机制,创新灵活的科研工作机制,优化了科研工作环境。

作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水中心也积极投身到卫生救灾防疫工作中。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云南彝良县地震……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现场,及时了解当地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技术性指导,为政府部门制定应急救灾政策提供有效参考。他们与灾区人民共患难,齐心协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抗震救灾的英雄赞歌。

篇1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现状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03-02

公共卫生是指通过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来改善环境、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心理和身体健康,并能发挥个人更大潜能的科学和艺术。其工作范围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进行个体健康教育等。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知识基地和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履行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重要职能。

近年来,公众社会文化需求不断提升,读者流通量大幅增加,各高校图书馆对现代化相当重视,加大场馆、信息资源及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增加读者服务项目,美化环境。但应该引起关注的是在对这个特别公共场所的管理中,公共卫生安全被忽视了。

《四川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必须要达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发生,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公共卫生不仅是环境优美,我们应当提高对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认知,明确公共卫生安全的危害现状,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应对措施,有效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一 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现状

1.公共卫生安全理念尚未真正形成

当前高校图书馆对公共卫生的认知更偏向于干净整洁、绿化美化,对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安全及相关危害因素的认知不足。笔者对某校300名大学生和50名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的公共卫生相关知识(主要包含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知晓率抽样调查中发现,公众公共卫生知识正确知晓率仅为69.29%,其中传染病知识正确知晓率(66.11%)和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知晓率(64.69%)均低于环境卫生知识正确知晓率(77.06%);而按人群分类调查中,图书馆工作人员正确知晓率(65.27%)又低于在校学生(69.96%)(见表1);该知晓率略高于国内部分高校公共卫生相关知识调查知晓率,估计与笔者调查大学为医学院校有关。

对公共卫生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未真正形成公共卫生安全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的隐患。

2.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

作为公共场所,高校图书馆在履行教学、科研职能的同时应做好公共卫生安全管理,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传染病,提供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公共卫生事件的公共性、突发性及难以预测性,也需要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获取整合信息,分析形势,准确选择应对策略,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在笔者调查的5个高校图书馆均未设立专门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机构(科室),亦未引进专职的公共卫生专业管理人员,通常由办公室管理一般卫生清洁工作,直接影响公共卫生应对工作的开展。在美国,通常一个州中会有1~2个大学具备较完整的公共卫生学院承担与本州卫生部门共同进行的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安全管理。非典疫情之后,复旦大学等全国22所高校开始探索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试点。

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的缺失,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匮乏,导致管理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安全的需求难以实现。

3.公共卫生设施不能满足需求

在对5个高校图书馆的调查发现,其公共卫生设施仍以清洁类的工具为主,不能满足消毒、防尘、净化及卫生监测等公共卫生安全需要。有1个高校图书馆使用中央空调通风换气,但无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及卫生监测工作,设备科通常只负责机械维修工作。

4.公共卫生危害因素广泛存在

第一,空气中公共卫生危害因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等是公共场所室内常见的污染物,部分高校图书馆因设计欠缺,缺乏公共卫生设施和人员,空气净化能力不足,可能导致空气污染发生。笔者对某高校图书馆进行空气污染物检测,发现甲醛浓度测定最大值(书库:0.11mg/m3)已经接近国家标准(GB9669-1996)的限值(0.12mg/m3),甲醛是无色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使人头痛、头晕、厌食、烦躁、郁闷。空气中含量在0.01~2.0mg/m3时,人的眼睛就会产生刺激,当甲醛浓度在5.0~30mg/m3时,就会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反应。监测同时发现细菌总数监测最大值(书库:21个/皿)和二氧化碳监测最大值(书库:0.12%)也接近国家标准限值(细菌总数≤30个/皿;二氧化碳≤0.15%)。说明室内空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第二,书刊及公共用品的危害因素。高校图书馆人流量大且健康状况各异,书刊和各类公共用品(如键盘、鼠标、代书板等)在使用中常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对某高校图书馆抽样检测发现,书刊合格率为65%,其中26.67%的书刊检出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公共用品表面合格率为60%,其中15.83%的公共用品表面检出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键盘、鼠标的致病菌检出率高达36.67%(见表2)。

受污染的书刊和公共用品如未能及时有效消毒,可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交叉传播,其传播危险性随使用频率增加而增大。

此外,书库中病媒生物防控不佳也可造成病原微生物传播。

第三,人流服务的卫生危害因素。读者和工作人员是图书馆永恒的主体,二者之间服务的交流不可或缺,可造成危害因素循环传播。1995年广西师范大学红眼病流行,图书馆60%的工作人员被感染,其中流通台人员无一幸免。

二 对策

1.建立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

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医学院校图书馆)应充分重视公共卫生安全工作,引进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建立完善高校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对现阶段公共卫生危害因素现状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其现状,完善应对措施,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应对能力,保障公众健康安全。“非典”期间,香港中央图书馆1名工作人员感染非典型性肺炎后,图书馆立即组织疏散了馆内2000多名读者,并闭馆进行清洁及消毒工作,由于应对得当,未发生疫情蔓延。

2.提升公众公共卫生安全理念

公共卫生安全是一个长期工程,高校图书馆应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方面的优势,促使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共同做好应对工作,这也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在对某高校图书馆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后抽样调查,公众公共卫生知识知晓率上升了21.5%,其理念初步形成。

3.加强公共卫生安全能力建设

第一,合理配置公共卫生安全设施。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身公共卫生危害因素现状分析,针对性配置消毒,防尘、净化、监测等公共卫生设施设备,有效改善公共卫生环境。

第二,落实消毒措施。一是书刊及公共用品消毒。定期对归还书刊和公共用品进行常规消毒。书刊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或环氧乙烷熏蒸。公共用品消毒可用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喷洒和擦拭消毒。空气消毒可在图书馆闭馆后开启紫外线消毒灯进行照射消毒。二是馆内环境清洁消毒,对于地面、楼面和墙面进行湿式清扫,可显著降低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再采用含氯制剂喷洒消毒。在疾病流行期间,可在门口放置浸有有效氯溶液的消毒脚垫,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三是人流消毒,科学有效地洗手可以有效阻断接触传播疾病的流行,要求流水洗手30秒以上,用干净的毛巾或一次性消毒纸巾擦干。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可定时使用70%的酒精棉球或0.5%的碘伏溶液擦拭消毒。

第三,改善空气质量。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气候、温度、湿度等具体情况定期除湿、通风、除尘,这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在通风换气中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尽量加大自然通风面积;对于自然通风不好的,应安装机械通风设施。

第四,加强卫生监测。定期对图书馆污染源、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公共卫生安全状况,并根据监测反馈情况,动态调整各项措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有效监测还可及时应对各类公共卫生事件。

三 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满足教学及科研需求的同时,客观分析评价公共卫生现状,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推进健康教育,提升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消除危害因素,及时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谭晓东.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学科概念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5(1):121

[2]马海龙.武汉市大学生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1(4):40~42

[3]师建国.警官学校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杂志,2010(32):37~38

[4]杨维新.美国公共卫生专业名校top 10[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10(05):68~71

[5]刘樱.以人为本 重视图书馆职业防护[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99~102

篇11

第一条为了加强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保证消毒产品卫生质量和消费者的使用安全,特制定本卫生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三条本规范涉及的消毒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和评价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指示器材。

第四条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的企业必须遵守本规范。

第五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本规范的实施。

第二章生产环境与布局

第六条生产企业应当建于无积水、无杂草、无垃圾、无蚊蝇害虫孳生地的清洁区内。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生产企业应当距影响产品卫生质量的污染源500米以外,厂区周围环境应当绿化。

第七条生产企业布局合理,应当符合相应卫生要求,生产区、非生产区设置应当能保证生产连续性且不得有逆向交叉。

第八条生产布局必须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应当设置原料间、生产车间、成品间、质检部门等,生产工序衔接合理。

第九条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的,必须具备相应卫生安全设施,并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有关规定。

第十条动力、供暖、空调机房、给排水系统和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系统等辅助建筑物和设施应当不影响生产卫生。

第三章生产区卫生要求

第十一条生产区必须设更衣室,室内应当有衣柜、鞋架等更衣设施,并配备流动水洗手、消毒设施。

第十二条生产区厕所必须为水冲式,并保持清洁卫生。

第十三条生产车间地面、墙面、顶面及工作台面应当便于清洗消毒。净化车间的内装修应当选用不起尘的材料。

第十四条生产企业必须具备适合产品生产特点、满足生产需要、保证产品卫生质量的设备。

第十五条生产企业根据产品生产的卫生要求,应当对车间环境采取消毒措施。

第十六条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所和工作衣、帽、鞋,应当根据产品特点,在使用前进行清洗、消毒。

第十七条生产用水水质应当达到生产工艺要求。隐形眼镜护理液以及有特殊卫生要求产品的生产用水应当用无菌水。消毒剂生产用水应当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生产冲洗用水应当符合去离子水、注射用水标准。

第十八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隐形眼镜护理液以及有特殊卫生要求的消毒产品的生产、分装,必须在十万等级洁净度以上净化车间进行。

第十九条消毒产品生产车间的卫生学要求按GB15979、GB15980及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原材料、产品包装及仓储卫生要求

第二十条用于生产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原材料必须无毒、无害、无污染,有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原材料和成品必须分开存放,并设有明显标志。仓库应当有通风、防尘、防鼠、防虫等设施,储物存放保持干燥、清洁、整齐,应当符合产品相应的保存要求。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应当离地、离墙存放不小于10厘米、离顶不小于50厘米。

第二十二条待检产品、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应分开存放,并有易于识别的明显标记。产品出入库应当有登记、验收制度,并记录备查。

第五章卫生质量控制

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产品生产的卫生质量保证体系,产品企业标准或者质量标准中的卫生指标及检验方法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自检制度,具备相应的检验仪器、设备。用于生产与检验的计量器具应按要求定期检定,记录备查。

第二十五条从事卫生质量检验工作的人员必须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上岗证。

第二十六条每批产品投放市场前必须进行卫生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第二十七条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特点开展对车间环境卫生自检和产品卫生质量自检,不同产品生产企业的自检项目:

(一)消毒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对每个产品消毒作用因子强度或与消毒灭菌效果相关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

(二)消毒剂生产企业应当对每批原材料和每个班组生产的产品理化指标进行检测。无特定有效含量检测方法的,如植物、生物类提取物等产品应当建立能保证该产品质量的相应技术参数、检测指标及方法;

(三)评价消毒与灭菌效果的指示器材应当建立能保证该产品质量的相应技术参数、检测指标及方法;

(四)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生产企业应当对每班次生产的产品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

(五)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应当对每个投料批次生产的产品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

第二十八条产品质量检测记录及报告应当完整,不得随意涂改,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第二十九条生产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应当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为该产品的失效日期后三个月。

第六章人员要求

第三十条企业必须配备经专业培训的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名单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直接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的操作人员,上岗前及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取得预防性健康体检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肠道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化脓性或慢性渗出性皮肤病等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生产。

第三十二条生产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消毒卫生知识及有关卫生标准的培训,并取得卫生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

第三十三条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应当穿戴整洁,操作前根据产品卫生要求,应当清洁、消毒双手。从事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的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不得戴手饰、手表以及染指甲、留长指甲。

第三十四条工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不得进行吸烟、进食等影响产品卫生质量的活动。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规范下列用语含义:

产品批次:产品最终经消毒灭菌处理的,以消毒灭菌批次为产品批次;其他产品以同一批原料、在相同生产条件下生产的产品为一批次。

10万等级洁净度净化车间:按控制区、洁净区严格分区设计,室内环境、用具采用无脱尘、易清洗、消毒的材料,通过物理过滤除尘、定向通风使室内微小气候达到以下要求:温度18-28℃,相对湿度50-65%,进风口风速不小于0.25m/s,室内外压差不小于4.9Pa,空气中≥0.5цm粒子数不大于3500个/L,空气细菌菌落数不大于5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数不大于10cfu/cm2。

篇12

北京市质量监督局近日宣布,今年1-9月的质量检查中,有近两成食品不合格。

市质监局共抽检了2626种产品,合格2080种,总体合格率为79.2%,其中食品抽查了1741种,合格1439种,合格率为82.7%。此外,市质监局对1905家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进行了检查,查处违法行为248起。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市质监局建立了469家食品和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预计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年底实现试运行,全方位实现对企业的动态监管。

食用菌

合格率不足八成

10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对食用菌产品质量进行的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共抽查了北京、天津、黑龙江、辽宁、吉林、上海、福建、江苏、浙江、江西等10个省、市50家企业生产的50种产品,合格38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6.0%。其中抽查了36种香菇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7.8%;6种榛蘑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3.3%;8种蘑菇产品,抽样合格率为62.5%。

抽查发现,个别产品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部分食品标签未标注质量等级。部分食品标签上标注的执行标准错误,个别产品水分含量超标。

SFDA:报纸药品广告违法率达91.3%

9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拒绝虚假药品广告”新闻通气会上公布,今年1-7月,SFDA对全国181份报纸的药品广告进行了监测,违法药品广告率达91.3%。SFDA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后将考虑建立违法广告警示制度和医药企业诚信体系。

今年1-8月,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审查批准的药品广告为8852份,医疗器械广告1270份,今年7月1日开展保健食品广告审查以来共审批815份保健食品广告。根据SFDA最新监测数据,今年1-7月,全国181份报纸的10598次药品广告中,违法药品广告9680次,违法率达91.3%;全国35家地市级电视台的20792次药品广告中,违法药品广告9573份,违法率为46%.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未经审批不得。不过,监测发现的违法广告中大部分属于未经审批擅自的广告,此外还有一些广告擅自篡改了审查批准的内容。上述违法广告均已依法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SFDA则对违法广告5次以上的品种和企业进行了曝光。

我国三成纯净水

亚硝酸盐超标

近日从卫生部获悉,我国有三成市售饮用水亚硝酸盐超标,卫生部最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将在近期公布。

全国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金银龙介绍,目前,全国约4亿人饮用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水,城市供水仍有20%不达标;日前卫生部从全国490个市售纯净水样品的调查结果看,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的超标率分别为49.06%和27.31%,同时有三成纯净水亚硝酸盐超标,PH超标率更是高达52.12%。

腌腊肉制品三成不合格

篇13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饮用水安全卫生问题,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就开展了以“两管”、“五改”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管水”和“改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起到了重要作用。多年来,在各部门不懈努力下,中央和地方都加大了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我国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卫生状况逐步得到改善。目前,我国城市已基本实现自来水全人口覆盖,农村自来水人口覆盖率也达到了61.32%,农村手压机井、雨水收集受益人口分别占到农村总人口的20.79%和1.53%。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饮用水安全卫生形势仍十分严峻。首先,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第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每年大量污水排入江河湖海,使饮用水源受到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第三,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目前还有55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仍有9860万农村人口饮用初级改水,达不到饮水卫生标准。全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存在高氟、高砷、苦咸、血吸虫等饮水卫生问题,水质亟待提高;第四,规划不足,管理不善,计划和设施不到位,造成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

1卫生部门在饮用水安全卫生监管中的作用

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涉及水源水的资源选择与调配、水源保护与污染控制、水厂处理、管网建设和维护、二次供水设施管理以及用水点水质监测等多个环节,在我国,监管职能涉及水利、环保、卫生、城建、农业等多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主要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的监督监测,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水源和饮用水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

1.1 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防止水源性传染病暴发流行。一是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二是对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兴建水利等大型建设项目,进行卫生调查和传染病监测,指导采取必要的传染病防控措施;三是对饮用水生产供应活动以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实施卫生许可管理和监督检查,保障饮用水和涉水产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要求;四是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采取临时封闭控制措施,防止传染病传播流行。

1.2 根据《城市供水条例》,卫生行政部门与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自建设施供水管网系统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连接,保障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系统的安全;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学校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管理进行监督,防止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用水污染导致介水传染病流行和中毒发生。

1.3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卫生部主管全国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一是对供水单位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实行卫生许可制度,并实施监督检查;二是承担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参加供水单位新建、改建、扩建饮用水供水工程项目的选址、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负责饮用水的水源水质监测和评价;三是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和饮用水污染事故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工作。

1.4 负责对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检测、监测,分区域对分散式供水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监测,对农村饮用水卫生安全实施监督和管理;为卫生防病改水项目提出适宜范围以及水源地卫生防护要求,参与改水过程中子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工作,进行改水后水质验收性检测和经常性监测。

1.5 开展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调查研究,为制定饮用水监管政策法规提供科学依据;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指导和促进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开展饮用水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使全社会了解饮用水安全卫生对于减少疾病保护健康的重要意义,促进不良卫生习惯的改变。

2饮用水安全卫生监管保障工作重点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各地大力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卫生行政执法监督能力和水平,饮用水安全卫生监管的基础设施、实验室和技术队伍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2.1 加强行政管理工作,提高技术支持能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领导,把饮用水安全卫生保障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责任制,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技术队伍作用,配备必要仪器设备,改进现场监测手段,保证监管的技术支撑能力。

2.2 加强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开展经常性的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二次供水和用水点水质卫生监督监测,及时掌握城乡饮用水水源环境和供水水质状况,注意发生的问题和存在的隐患,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全国城乡饮水卫生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城乡饮用水水质卫生和水性疾病监测网,形成有效监测系统,实现数据网络传输,资源共享,提高饮用水安全卫生综合监管水平。

2.3 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在城市,重点加强对集中式供水,特别是自建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的卫生监督检查工作,逐步理顺管理职责,确立运营者为第一责任方的监督管理机制;在农村,加强水源卫生防护和饮用水卫生监督,规范饮用水设施和水质卫生评价工作,进一步指导开展改水改厕,保障改水工程水质安全卫生合格率,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严防介水传染病的传播流行。

2.4 开展全国饮水卫生质量与水性疾病调查,全面摸清新时期城乡居民饮水卫生和水性疾病状况,积极发挥各方面研究力量,加强饮水卫生与健康影响研究,提出饮用水安全卫生保障的健康干预和疾病防控措施;追踪观察重大水污染事件对健康的影响,为国家制定饮用水安全卫生相关规划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5 建立饮用水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完善饮用水供应的应急技术、物资和人员保障系统,落实重大事件值班、报告、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对饮用水供水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2.6 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定期向社会公布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监督信息,提高民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饮水方式。

2.7积极协调,建立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饮用水安全卫生监管的长期有效实施。

3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饮用水安全监管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涉及饮用水安全的法律法规从《刑法》到《水法》、《水污染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城市供水条例》及部门规章等,已基本形成法律体系框架。但是,对照当前饮用水安全卫生形势和监督管理工作现状,在饮用水安全卫生监管法律法规方面仍需要完善和加强。

3.1 要进一步加强饮水安全的法制建设,明确涉及饮用水安全卫生监管各环节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严格执法,提高监管效率。监管用水点水质安全卫生,是确保居民健康饮水的最终防线,但在这个最终环节的监管职责上法律基础不坚实,影响监管效果,需要进一步充实供水末端水质安全卫生管理的法律依据。

3.2 集中式供水安全卫生涉及公共安全问题,监管责任重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主要针对集中式供水监管,赋予卫生部主管全国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职责,但该文件只是部门规章,无论在法律地位还是在监管力度上均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要求,需要在法律地位上进一步提升,在监管力度上进一步加强。

篇14

2007年星巴克与“母亲水窖”合作项目在云南、广西、宁夏、重庆和海南5省(区)实施,其主要目的通过了解5省(区)农村饮水水质情况,家庭的饮用水和卫生情况,家庭主妇对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以便制定水与环境卫生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转变家庭主妇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改善家庭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云南省盈江县和隆阳区的3个行政村村干部及186名家庭主妇和4份饮用水水样;广西自治区上林县、东兰县分别调查了4名村干部,78名家庭主妇和12份水样;宁夏自治区海原县分别调查2名村干部,107名家庭主妇和6份水样;重庆市开县、云阳县和石柱县分别调查3名村干部,240名家庭主妇和9份水样;海南省万宁市分别调查了1名村干部,26名家庭主妇和6份水样。

    1.2  方法  自行设计制定《村基本情况调查表》《家庭主妇调查表》。分别对村干部和家庭主妇进行问卷调查。(1)村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内容:村供水现状、饮用水的类型、环境卫生情况、改厕状况、卫生厕所类型、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等。(2)家庭主妇调查主要内容:家庭基本情况、用水情况、厕所现状、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生活习惯。(3)水样的水质评价标准: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水质检验14项指标分为4类:感官性状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一般化学指标包括ph值、总硬度、铁、锰、耗氧量、氯化物、硫酸盐;毒理学指标包括硝酸盐、氟化物、砷;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

    2  结  果

    2.1  水质检验情况  检测的37份水样中感官性状指标合格的有30份,合格率为81.08%,其中云南省3份、宁夏自治区1份、重庆市3份水样浑浊度超标;检测的35份水样中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的有27份(海南省有2份水样未检验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学指标),合格率为77.14%,其中云南省4份水样铁、锰超标,宁夏自治区3份水样硫酸盐超标,海南省1份水样铁超标;检测水样的毒理学指标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检测水样的微生物指标合格的只有重庆市3份水样,合格率仅为8.11%,其他水样主要为总大肠菌群超标。

    2.2  水源类型和供水方式(表1)  从表1可见,饮用地表水的有20 983人,占总人数的75.02%;饮用地下水的有6 986人,占24.98%。饮用集中式供水的有8 861人,占总人数的31.68%,饮用分散式供水的有19 108人,占68.32%。表1  5省(区)不同供水水源及供水方式的饮用人口及比例

    2.3  用水量和取水时间(表2)  根据《农村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1〕,人均日用水量40~60 l为用水量安全,20~40 l基本安全,20 l以下为不安全;取水时间在10 min内为安全取水距离,10~20 min为基本安全,20 min以上为不安全取水距离。在调查的609户家庭中,人均日用水量为53.33 l,取水时间安全的比例占64.04%,基本安全的占18.23%,不安全的占24.96%。表2  不同地区人均用水量及取水时间安全性注:(l/p.d)为每天每人用水量。

    2.4  家庭主妇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情况(表3)  调查家庭主妇对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表明,什么情况下应该洗手(满分4分)平均得分为2.77分;洗手能预防什么疾病(满分2分)平均得分0.69分;随地大小便害处(满分3分)平均得分1.44分等。家庭主妇的部分卫生行为形成率较高,如储表3  不同地区家庭主妇卫生行为正确率水器不装其他东西为95.95%,不喝生水为76.50%,不用抹布擦碗为63.89%;有一些卫生行为形成率较低,如洗手用肥皂为13.11%,饭前便后洗手为39.78%,生吃瓜果蔬菜洗净为45.11%,储水器保持清洁为48.98%。

    3  讨  论

    从检验的37份水样来看,村民的饮用水水质较差,微生物指标超标率高达90%以上,微生物指标中主要是总大肠菌群超标,总大肠菌群超标表明水可能受到粪便的污染。

    本次调查显示,在调查范围内的饮用水水源主要为地表水,供水方式主要为分散式供水。地表水水源比地下水水源容易被污染,分散式供水比集中式供水更疏于对水源防护,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可以避免水源被污染。为保证饮用水安全,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水源的意识,养成正确用水方式。供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用水量的多少和取水时间的长短,而用水量和取水时间又直接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被调查家庭主妇的卫生知识知晓水平较低,部分卫生行为形成率较低,家庭主妇的卫生知识缺乏和卫生行为形成率低可能与文化水平较低有一定的关系。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掌握好卫生知识是形成良好卫生行为的基础。农村健康教育的对策是〔2〕,给予必要的投入与支持、加强基层健教人员的培训、增加传播材料的制作和重视人际传播。对文化程度低、卫生知识知晓率低的人,要采取一些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进行卫生知识普及工作〔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