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技术的起源范文

电子技术的起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0: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技术的起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子技术的起源

篇1

[关键词]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329-01

引言

电力电气设备的有效组合是提高电力系统自身运行效率以及技术人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对电力系统高效工作效率的发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旦电力电气设备陷入运行风险中,就会严重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运行以及电力行业的发展,因此,在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中有必要广泛运用自动化元件技术,以此满足电力电气系统对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电力电气系统的有效运行。

一、电力电气设备的非自动化运行风险

在电力电气系统的运行中,有时候势必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操作和调控,在此过程中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并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证,稳定运行并不能得到完全的保证,因为有可能出现触电事故,而对于工作人员的手动操作,其运行的安全系数也比较低。而且电力设备在进行电能的传递和转换过程中可能因为线路故障而让设备失去控制,进而对电力电气系统造成一定损失,也有可能损坏设备,危害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通过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应用加以解决,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安全。

二、研究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强盛,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上升,同时经济的繁荣有效也使得我国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断完善和发展了竞争机制,施工企业想要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空间,就需要使自身工作效益加以不断提高,这也使得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应用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而另一方面,电力系统中的相关操作和调控等具备一定的技术性和危险性,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人生安全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势必要保证电力电气设备的质量以及生产高效性,进而才能进一步的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从而让电器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相关节能技术在自动化元件技术中加以应用,使得电力资源的生产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的减少,同时也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能耗,促进了电力企业社会效应的提高,进而使其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三、当前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实际运用

对于当前的电力企业来说,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应用使其实现了电力电气的自动化,提高了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满足了生产需要,同时也让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

晶闸管的出现代表着我国电力系统电气设备进入了运行控制的时代。当前,我国电力行业虽然广泛使用直流与交流的传动控制系统,但是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出现和兴起,使得电力系统中涌现了一批全控型自动化元件,例如GTO、GTP等电子电力开关,不过由于各个厂家生产的电流和电压额定与开关时间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的电力电子开关也应用在不同的领域范围。其中GTO是一种用门即可关断的高压器件,其具有较低的关断增益,基本为4.5,不过它需要在一个较大的关断驱动电路中才能有效的实现,并且其通态压降要高于普通晶闸管很多,同时该器件开通的di/dt以及关断dv/dt都限制了GTO的推广和运行工作。而GTP,其各项器件参数都会极大影响到GTP本身的二次击穿现象以及其安全工作区域。而且其电路具有较大的复杂程度,在日常使用中想要很好的掌握是较为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它的热容量较小,不具备较高的过流能力,因此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电路的驱动电路的保护,所以不断扩大了对电路的压力。

(2)变换器电路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逐渐加快,这也让变换器得到相应的更新,当在进行普通晶闸管的应用时,直流传动的变换器主要负责相控整流,在更新换代中,其功率因数得到了提高,高次谐波的电网产生的影响也到有效减少,同时发挥其一定的积极作用,实现了在低频区电动机的转矩脉动问题的解决。就PWM逆变器来说,它其中的电流电压谐波分量所产生的转矩脉动会在定转子上产生作用,这样就导致电机绕组产生振动,进而产生大量的噪音。而且在高压大电流的基本情况下,电力电子器件会有导通或者关闭的状态出现,因此极大的损害了开关。也就是说开关的存在,很大的限制了逆变器工作频率。

(3)逐渐完善了交流调控理论

就电力矢量控制来说,其理论基础在于模拟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但是在实际中,这种解耦方式是将异步电动机模型向直流电动机运行模式进行等效转换,这也使得其实际的控制效果并不能与数据的分析结果保持一致性。而直接转矩控制是通过对空间矢量分析模式的利用,来直接转矩控制电流电动机。这是对定子磁场定向的利用,并对离散的两点式调节的借助,进而产生的PWM信号,从而最有效的直接控制逆变器的开关,进一步对转矩的高动态性能进行获取。在理论上,这种方式更具新颖性,同时还具有简单的控制结构和直接的手段,是一种新型的高静动态性能的交流调速方式。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顺应时代与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应用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为了使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得到有效提高,提高电力电气系统的管理水平,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实现环保节能,减少电力电气系统的运行成本,促进电力企业良好经济效益的获取。

参考文献

[1] 孟建伟.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J].科技创业家,2013,21:32.

[2] 张.试析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3,35:85.

[3] ,钟家林.浅析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125.

篇2

【关键词】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

0 引言

为了能够给电力企业实现自动化生产提供极为重要的保障,我们应该不断注重强化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我国电力电气行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电气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在相当一部分领域内电力自动控制获得了极为广泛地应用。这些领域包括:农场、工厂、家用电器、交通和办公室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发展的需求,电力企业应该注重和强调自动化生产,从而为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

1 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的成因和意义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经济腾飞时期,这给我国的电力企业创造了很好地发展机遇,但同时电力企业也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国内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电力市场的竞争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与国际大型的电力企业相比起来,不管从自动化水平、生产模式、科学技术应用、科学管理方面上考虑,我国的电力企业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大大降低了市场份额,阻碍了电力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为了保证电力产品的质量,电力企业不断提高电力电气自动化水平,能大大减少次品。为了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有所提升,应该不断加强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深入了解我国电力电气化研究的意义,从而满足经济社会的相应要求,实现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

在对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的成因和意义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接下来,将介绍三种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以期提高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运用的实际水准。

2.1 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晶闸管的成功研发和应用是运动控制新的里程碑,到目前为止,晶闸管在交流和直流传动控制系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晶闸管是第一代电力电气器件。自从交流变频技术受到大众欢迎以来,P―MOSEFT、GTR、GTO等全控式器件一个紧接着一个出现了。这里所说的P―MOSEFT、GTR、GTO等是第二代电力电气器件的主要表现形式。从目前看来,很多情况下会在不同的时间生产相应的开关和电流定额,各种各样的器件的所应用范围也各有不同。GTR、GTO导致门极控制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推动MOS结构电力半导体器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种全控式器件具有很强的控制电流,又叫作双极性全控性器件。一般来说,MOSFET晶闸管集成于MOS控制晶闸管的单胞内部,只有充分采用MOS,才能对晶闸管的开关断开和接通进行相应的控制。

2.2 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发展

从目前看来,PWM变换器在电力电气器件第二代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功率因素获得相应地提高,并且大大降低了高次谐波给电网造成的一定影响,这主要归功于运用了PWM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处于低频区电动机转矩脉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不难发现引起噪音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电机绕组引发不少振动。定转子很大程度上受到转矩脉动作用力的影响,这些转矩脉动往往源自于PWM逆变器里面的电流、电压的谐波分量。从某种程度上说,逆变器工作频率无法获得相应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开关损耗对其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2.3 交流调速控制理论越来越成熟

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模仿直流电动机控制的方法,分别对定子电流的转矩分量和磁场分量进行相应的控制,但是前提条件是必须将两者进行解耦,这是矢量控制基本思想的主要表现形式。事实上,解耦相当于采用直流电动机的形式,这种直流电动机的形式是通过坐标变换促使异步电动机物理模型等效变换得来的。对转子磁链方向进行相应的检测是解耦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同时转子参数会大大影响解耦的性能,这里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转子回路时间常数对解耦的性能的影响会更大。另外,促使交流调速实际控制效果难以实现预期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矢量旋转变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结合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实际运用情况,在深入了解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的成因的基础上,对几种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进行系统的阐述,这些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包括: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取代半控型晶闸管、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发展和交流调速控制理论越来越成熟等等,以期促进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实现电力企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燕馨.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

[2]陈坚.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专辑――特邀主编评述[J].电力电子技术,2009(10).

篇3

关键字: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应用;企业

图文分类号:TM59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早在上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电气自动化的概念,并且到了五十年代,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开始开设电气自动化的相关课程,因此我国的电气自动化的提出和发展是较早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且在近几年处在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在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传统的电力拖动控制的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需要,所以为了提高现代火电厂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现在火电厂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我国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的主要原因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和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科技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日益尖锐,国内企业间的竞争也倍加的激烈,在残酷的竞争中,企业的优胜劣汰就完全的现象出来,我国的电力企业无论是从技术应用、科学管理、生产模式、自动化水平上都远远的落后于国外大型的电力电气企业,因此在攻击竞争中,我国的电力企业处于劣势,市场的份额不断的下降,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就国内而言,我国传统的电气电力的元件,如:电力传动控制的概念,普通的晶闸管、绝缘门极双极型晶体管等的应用已经不能都在现代生产自动化系统中承担第一线生产任务的全部控制设备了,在使用的过程,对于节能技术的研究不到位,造成了污染和高耗能,对我国电力电气企业的生产和未来的发展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应加大我国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和应用,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竞争力,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我国电力电气化研究的意义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市场经济是极度开放和充满竞争力的市场,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市场,一个企业的生产就是为了市场的需求,只有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才得以继续向前发展,因此,不断的提高电力企业的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程度,满足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提高企业的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于此同时企业实现电力电气的自动化,可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和产品次品的出现。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企业增强生产电力电气和管理过程中的自动化,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的可靠性,提高了运行的高效性和经济型,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劳动的环境和劳动者的工作模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主要电气电力自动化元件技术

综上所述,对我国目前的电力企业对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研究的主要原因和我国电力电气化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介绍,可见,在我国的企业中实现电力电气的自动化,对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科学的管理水平、满足生产的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有积极的重要作用。以下就对我国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晶闸管的出现标志着运动控制的新纪元。晶闸管是我国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到目前为止,在我国依然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直流和交流传动控制系统中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全控式器件GTP、GTO等新一代的电子电力开关的逐渐的兴起,虽然他们都是最新的,但是各自有自己的使用领域。

1GTO:是一种用门极可关断的高压器件,它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关断增益较低,一般为4.5,但是它的实现需要一个十分巨大的关断驱动电路,并且它的通态压降要比普通的晶闸管高很多,一般约为2v-4.5v。无论是开通的di/dt还是关断的dv/dt,都对GTO的推广工作运用的工作带来限制作用。

2GTP的各项器件的参数对它本身的二次击穿现象和安全工作区的影响较大,而GTP电路的复杂程度较大,在平时的使用过程中较难掌握,这主要是因为这类全控器件热容量比较小,过流能力很低,从而设计和使用人员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对电路和驱动电路的保护上,所以对电路的压力不断的扩大。

(二)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更新,因此组成电力电子器件的变换器也要随时更新,应用的普通的晶闸管的时候,支流传动的变换器主要是相控整流;在电力电子器件进入了新一带以后,提高的功率因数,减少了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从而达到解决电动机在低频区的转矩脉动的问题。相对于PWM逆变器而言,它其中的电压、电流的谐波分量产生的转矩脉动作用在定转子上,这样就使得电机绕组会产生振动而出现很多的噪音。而在电力电子器件在高压大电流的基本情况下会出现导通或是关闭的情况,所以对开关的损害比较大。所以开关存在,他本身就对逆变器工作的频率有很大的限制作用。

(三)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的逐渐成熟

在目前我国是使用的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是采用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是仿照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把定子电流的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解耦开来,并且采用分贝控制的形式。这样的解耦的形式主要是把异步电动机的物理模型等效变换成类似于直流变换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对转子磁链的方向进行检测。这主要是因为:在矢量旋转变化的过程中,它的复杂性、综合性比较高,而转子的回路之间的参数受到转子磁链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很难达到需求的分析结果,所以及时的检测工作是必须的。而对于对直接转矩的控制,使用的是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电气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各项新技术、新工艺的新发展例如电力电气中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和交流调速控制理论的逐渐成熟等做了简要的研究,旨在为我国的电力企业实现运行的高效化、管理的科学化、实现电力电气的自动化,对电力企业工作效率、产品质量的提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最大限度的占领市场份额,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参考文献

[1]黄大炜.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篇4

【关键词】电力电气;电力系统;元件技术

一、引言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电力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向社会各领域提供电能。对于电力行业来说,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促使电力行业达到全面管理和迅猛发展的内在需求。换句话说,电力系统和社会必须把电气自动化技术当成重点研究对象,高度重视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不容置疑,电气自动化技术是电力系统实现服务功能与基础作用的重要前提,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应该引起有关方面领导的极大关注。

二、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当今时代,社会进步与行业发展已经离不开电力供应。对于社会整体发展来说,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资料显示,电力系统在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帮助下达到了安全与自动化的效果。换句话说,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有助于经济体系和全社会逐渐步入发展的新阶段。从未来几年来看,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为:强化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的应用与研究、了解国际主流标准和简化工作流程等等。资料显示,如何既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电力系统的管理成本,又能确保供电质量,已经成为困扰有关方面工作人员的难题。毫无疑义,作为一种十分先进的技术,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妥善地处理和缓解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了解到,当今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为此,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我们坚信有朝一日管理人员的繁杂工作能够被全新的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所取代。

三、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作用

调查研究表明,在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中,传统的人力劳动逐渐被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取代,从而实现了一种自己特有的功能体系。一般来说,自动运输网络信息、自动调度系统的生产、自动调控和检测生产过程等是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绝大多数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应该结合具体的实践状况,最大限度地将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发挥出来,从而保证供电系统能够高效、安全、稳定地运行。与此同时,在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发过程中,相关方面的技术人员在设计和装配电力系统以前只有接受专业化培训,熟练掌握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作用,才能不断改进和创新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元件技术,才能不断强化电力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

在对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作用有所了解之后,接着,针对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事实上,在全部的工业生产系统中,电力系统并不简单,主要原因在于:电力系统自身的控制与运行监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力企业存在着不少缺陷,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从某种层面上说,电力行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自动化程度不够、管理模式陈旧和技术工艺落后等等。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数量庞大,用电需求日益攀升。实践表明,互联化是我国电网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值得肯定的是,电网系统完成互联化,有助于经济增长,有益于我国电网实现稳定化。但是,我们并不能排除一旦出现毛病,会产生大范围内的停电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重要的根本原因在于:受到电网互联和超大负荷的大面积输电的影响和制约。换句话说,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有鉴于此,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我们应该全面考虑种种现实条件,积极主动探索电力电气自动化的元件,最大限度地提升电力电气自动化程度。

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渐代替半控型晶闸管

从目前看来,开关时间与电流/电压定额各不相同,各类器件的应用范围迥异。伴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广泛应用,相继出现了全控式器件。更具体的说,P-MOSEFT、GTR、GTO是全控式器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表明,导致电路复杂、无法掌握的主要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人们将主要精力放在驱动电路与保护电路上。更详细地说,这些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均是按照不一样的特性设计得来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各项参数的影响下,GTR安全工作区以及其二次击穿现象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2.通用变频器大量投入实用

一般来说,通用变频器是指中小功率的变频器,它基本上维持在400KVA以下。不容置疑,这些通用变频器逐步实现了占市场量最大、系列化和批量化。从技术层面上说,IGBT、GTO和GTR是电力半导体器件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其中,IGBT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事实证明,科学、合理地采用单片机控制技术,一定程度上促使RAS功能得以发挥。事实上,RAS功能可以理解成支频器的可操作性、可靠性和可维修性。此外,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益成熟,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试论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元件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随着电力企业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电力系统的变革和更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目前看来,如何确保电力安全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各种现实因素,不断完善和改进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元件技术,从而确保电力系统工作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平.刍议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J].科技创业家,2014.

[2]吴胜义.刍议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沙倩.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中图形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08.

篇5

关键词:电力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元件技术;运用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力企业要想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针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使得电力电气逐渐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保障电力供应的充足性和电力应用质量。而要想使得电力电气可以有效的实现自动化,就需要从电力系统以及元件技术的运用两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够使得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升级,从而更好的实现电力电气自动化的转变。下面本文就针对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及元件技术的运用进行深入的探究。

1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1电子开关

控制电力电气设备运行的主要构件就是开关,开关是一个基础性元件。电子开关的运行主要基于交流变频技术的应用原理之上的,最早出现的电子开关就是交流变频电子开关,然后在自动化技术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又衍生出全控制式的电子开关,现阶段,相关的人员又研究出一种新型的电子开关,该开关就是复合型电子开关,在这种开关的基础上,相关的人员成功的研制出了功率集成电路电子开展,这一电力开关在目前的电力电气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电路的发展

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电路也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并且电路的发展从开始的低频逐渐向着高频转换。在利用普通晶闸管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整流来实现对直流传动变换器的控制,使得交流变频传动能够与直流传送变换器之间实现交叉作业,从而构成交-直-交变频器,有效的保障了电路的应用合理性。在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其逐渐由一代转变为二代,PWM变换器也开始进一步的得到应用。在该变换器加大了利用率后,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的功效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使得电网受到的高次谐波的影响降低,保障了电网运行的安全,使得电动机在低频区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得到了良好解决,而在对PWM变换器进行深入利用的过程中,其所具有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这时候就需要针对其进行改进,这就衍生出了谐振式直流逆变器电路。

1.3其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我国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中,除了电子开关、电路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之外,其他的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其中就包括调速器以及变频器等。这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调速器以及变频器也不断的进行更替,使得电力电气自动化水平得以提高。

2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作用

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所具有的功能较为全面,相对来说,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保障了电力系统在运行上的安全,实现了电力事业可以实现长远的发展。应用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能够及时的发现电力系统中出现的各种故障问题,并积极的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如果以单元机所具有的运行特征以及电气在控制上所具有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所具有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能够实现对变组的保护,使得厂高变也能够实现良好的保障,并进一步的保障励磁变压器的运行安全。其次,可以有效的实现26kV高压厂能够针对电源实现有效的监控功能,保障厂用电压能够实现轻松的切换,保障相关装置可以有效的进行状态的监控,并能够手动来对系统进行启动。再次,可以使得高压变压器得以良好的操控,而且能够使得2台机可以进行联用。然后,220kV开关以及500kV能够在联网上实现自动化以及手动化的联合应用。最后,就是能够使得变组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能够得到有效的操作以及控制,使得低压厂能够用相关的低压装置进行监控。

3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

3.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现阶段,我国在对电流以及电压定额进行研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开关的时间进行分阶段的控制,使得不同的元件都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相关技术发展的进程中,交流变频技术逐渐得到了应用,这一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各种不同的全控式器件也逐渐开始产生,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GTR全控式器件,但是这种器件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器件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相关人员在对器件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只专注于进行保护线路的设计,而忽视了对线路的优化设计,从而使得线路组成过于繁杂,无法使得相关的人员清楚掌握线路的走向。

3.2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大致来说,直接转矩控制,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计算与控制电流电动机的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产生PWM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其控制思想新颖,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段直接,信号处理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限制在一拍之内,且无超调,是一种具有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电气设备融合了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在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下,电力电气设备的发展与原件技术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密切,电力电气设备的发展推动了原件技术运用效率的提升,使得电力电气自动化的电力系统实现了整体质量的提高。然而,即使是这样,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发展水平依然无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还有着较深的发展潜力,还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能够更为深入的进行研究,从而使得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水平能够赶上世界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德选,陈秀玲.浅谈变频器的优点和发展[J].民营科技,2011(02).

[2]李燕馨.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运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

[3]陈坚.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专辑——特邀主编评述[J].电力电子技术,2009(10).

篇6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手工焊接;基本操作;操作技巧;质量控制

1 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回流焊和波峰焊技术在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中的得到普遍应用,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升了产品质量,但不论是在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维修,还是在教学和科研中,手工焊接仍然占不可替代的位置。手工焊接技术已经成为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调试以及维修的一项基本操作,也是各大高等院校电子类专业学生学习及了解的一项基本技能。

2 手工焊接技术基本原理

电子元器件的手工焊接技术又称“锡焊”,是一种传统焊接的方法,基本原理是通过电烙铁加热,将固体焊料合金融化,再借助助焊剂将其流入被焊金属之间,等到冷却之后形成牢固的焊接点,从而实现被焊接金属之间电气与机械相连接的技术。

3 手工焊接技术

3.1 手工焊接工具

手工焊接中的主要工具是电烙铁,用来加热需要焊接的部位,以融化焊料,达到将不同材料焊接在一起的目的,大多分为内热式和外热式两种类型。由于电烙铁的种类很多,选择时应根据焊件大小来决定,小功率的电烙铁的烙铁头温度可达300℃~400℃,因此一般电子元器件的焊接用25W内热式电烙铁即可。

3.2 焊料与助焊剂

焊接还需要焊料与助焊剂,其中焊料要求具有熔点低、易凝结、吸附能力强、良好的导电性等,多采用熔点为250℃左右的铅焊合金,称之为焊锡,通常做成条状,焊锡丝多为直径0.3-4mm的细管状,用来焊接时不用加焊剂,因此使用时十分方便;助焊剂是一种具有化学及物理活化性质的物质,常用的有松香和焊锡膏,能够去除焊接金属以及焊锡本身表面的氧化物,或者其他表面膜层,不仅能够保护被焊金属表面,还能达到使焊接变牢固的目的。

3.3 手工焊接操作过程

手工焊接操作过程虽然看起来较为简单,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正确的焊接步骤,这将直接影响焊接质量,严重时可能会给电子元器件等留下故障隐患,因此熟练掌握正确的焊接方法,同时注意安全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始手工焊接操作前,应对元件的焊接部位进行处理,一是清除焊接部位的氧化层;二是在元件的引线上镀锡。

经过焊前处理后再进行焊接操作,手工焊接时拿电烙铁握笔方式有三种:反握法、正握法、握笔法。反握法操作时动作较为稳定,但不适合长时间操作,多用于大功率烙铁的操作;正握法多用于中等功率烙铁或带有弯头烙铁的操作:握笔法的方式较为简单方便,焊接时一般采用此法操作。加热焊剂时也要注意安全问题,加热发挥出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操作时烙铁一般应距离鼻子的距离不少于30cm,通常以40cm为宜,减少吸入有害气体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手工焊接时,通常采用五步操作法,见图1。(a)准备焊接:首先准备好焊接工具,焊锡丝和烙铁,烙铁头部需要保持干净,然后把被焊元件的表面清除干净。(b)加热焊件:将烙铁头接触焊点,放在引线和焊盘接触处,对它们同时加热,需要注意的是将烙铁头的扁平部分接触焊件比热容较高的部分,其侧面或边缘部分接触比热容较低的焊件,以保持均匀加热。(c)加焊锡丝:当加热焊件到一定温度后,即能融化焊料的温度,将锡丝放到焊点融化并加入适量的焊料,焊料开始融化并湿润焊点,需要注意的是焊锡不是直接放在烙铁头端,而是焊件上与烙铁头对称的一侧。(d)移开焊锡丝:融化一定量的锡丝后,将其以45°迅速移开。(e)移开烙铁:当焊料融化扩散将焊点完全湿润后,移开烙铁,方向大约为45°,撤离方向以及速度的快慢对焊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对一般焊点而言,焊接时间大约在3-4s,操作步骤也不一定是严格按照五步法,根据实际情况有时会把步骤(b)(c)或者(d)(e)合为一步,但本质上还是一样的,操作时各个步骤之间的停留时间也是对焊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的,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多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最后焊接操作结束后应及时做好清理工作,清除剪掉的导线头以及焊接时掉落的锡渣等,防止落入产品中带来安全隐患。

3.4 电子元器件的拆卸方法

在焊接的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焊错或者焊反一些元器件的情况,因此会需要对其进行拆卸处理,在维修电子元器件时也需要对隐患部位进行拆卸处理。拆卸方法有电烙铁直接拆卸、手动吸锡器拆卸、电动吸锡枪拆卸等方法,其中电烙铁直接拆卸方法多用于管脚较少的元器件中,如电阻、稳压管、二极管等,可用电烙铁直接加热元器件管脚部位,用镊子取下即可;使用手动吸锡器拆卸元器件较为方便,在利用电烙铁加热引脚焊锡后,用吸锡器吸取焊锡,即可完成拆卸;电动吸锡枪拆卸可用于拆卸直插式安装的元器件,操作较为简便,有防静电、温度可调、真空度高等优点。进行拆卸操作时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做到迅速且准确,避免元器件二次损坏。

4 手工焊接的质量控制

手工焊接对焊点有一定的质量要求,要求焊点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导电性能,表面圆滑光亮,无空隙、毛刺。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也有多种,包括焊接温度、焊接时间、焊丝用量等。焊接温度一般以松香融化较快但又没有较大的烟冒出为适,可以将烙铁头放到松香上检验;焊接时间则根据焊点大小一般在三秒的时间内完成,时间过长可能会损坏焊点,若过短可能会造成焊丝不能充分熔化,影响焊接质量;焊丝的用量也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若焊丝用量过多,可能会流到板子底部,增加管脚间的导电性或者造成短路,焊丝用料过少,可能会造成虚焊;另外焊接过程中要避免触动到焊接点,否则会导致焊点变形或者出现虚焊。

对于焊点质量检查的方法常见的有目视法、手触法和通电法,目视法主要对焊点的外观进行检查,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手触法主要是来检查元器件在电路板上是否牢固,焊接是否牢靠,可用镊子小心拨动焊接部位来检查;通过以上检查都合格,另外电源以及线路检查都没有问题之后再进行通电检查,看是否还有其他问题。焊接的质量将会对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焊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来进行操作,以保证电子元器件的质量。

5 结束语

为了提高手工焊接的质量安全性,不仅需要操作人员制定出合理的工艺流程,还需要操作人员数显掌握焊接的操作步骤和技巧。手工焊接是应用较广、实践操作性较强、较为基础的一项操作技能,需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练习,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从而提高电子元器件的焊接质量。

参考文献

[1]麻雁,张海峰.电路板中电子元器件的手工焊接方法分析[J].科技广场,2015(1):90-93.

[2]夏之俊.浅议电子元器件手工焊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7):88.

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当前阶段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供电企业运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这大大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是在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以及电子技术等各项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技术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与监视管理,能够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和安全运行。近些年来我国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方面虽取得了成果,但是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开展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

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功能分析

首先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能够进行实时系统监控功能,能够对整个电网中的每条线路或设备上的负荷运行状况进行必要的信息检测,还要能够及时的发现电网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可以快速的消除安全隐患。其次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技术还应该具有各种检测功能,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供电企业及用电客户的计量装置中出现的故障,避免违约用电及偷窃电行为的发生,以此减少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的经济损失。另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通讯要有可靠性及高速的运转的功能,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信息能够及时反馈;还有就是能够有完善且能对故障电流进行识别的故障控制器,能够实现断路器等设备的远方操作。

2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主要的应用方向

2.1在电力系统智能保护和综合自动化方面的应用

在现阶段电网及电力系统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智能化阶段,将电力系统中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理论以及相应的网络通信等技术引入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保护装置中,就能够使得相应的电力设备保护装置变得更加的智能化,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变电站的供电系统是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电力系统连续供电的关键组成部分,如果该方面的研究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变电站中,就能够极大地拓宽综合自动化装置的应用范围,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变电设备正常和稳定的运行。

2.2在电力系统配电网方面的应用

当前阶段配电网的建设和改造速度越来越快,这关系到广大电力用户的直接经济效益,因此在配电网系统的改造与规划中大力的推广电力自动化技术是实现配电网系统自动化的重要基础。电力系统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在配网的模型以及中低压网络数字和高级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应用,利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及自动化设备,就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中配电网运行状态的自动监控和控制,这能够大大的降低供电企业配电网运行维护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能够节约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成本,还能够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2.3在电力系统及电网调度自动化方面的应用

电力系统的电网调度是关系到整个电网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电力系统调度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电网运行信息的采集以及电网运行的实时控制和电网的安全性能测试等操作,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就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进行这些操作,对电力系统进行各项相应的检测与电网运行管理,另外还可以有效的进行电力系统全网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对电网中可能发生的突然事件采取应急措施来降低对电网造成的影响,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3供电企业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中的原则分析

3.1电力自动化技术的适应性原则

首先要与我国当前阶段的社会情况相适应,与各供电企业的当地实际状况进行结合,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或改造,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与电力可靠性及用电客户的要求得到适应;另外电力自动化技术也要与当前电力系统的发展相适应以及与相应电力设备的定时限保护原则相适应。

3.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完善原则

根据各供电企业地区的实际情况,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实施应分期和分阶段的完成。在技术相对落后地区可以通过电力设备的自动重合闸对实施电力设备的保护,以此构建电力设备的有效控制;有条件的供电企业可以对通信及控制设备进行增设达到有效调配负荷的目的;最后是达到自动对计算机控制及信息的处理,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及功能的不断完善。

4供电企业中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在以后的发展趋势

4.1电力系统自动化统一标准及大规模推广应用

目前阶段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厂家众多,这就导致了自动化设备的信息共享和相互的操作存在非常多的障碍,在未来就需要有共同的技术标准和通讯标准以及其他各种标准来满足不同自动化设备的兼容性,另外各生产厂家和运行统一标准自动化设备的供电企业就可以在共同的标准下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4.2将电力系统的测量和保护以及控制进行融合

长期以来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是通过监控来采集相关的电力系统运行数据以及进行单独的保护模式,增加了供电企业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劳动量,也降低了电力设备以及各自动化设备的利用率。如果能够将电力系统的测量和保护以及相应的故障隐患控制系统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电力设备及自动化的重复配置率和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事故的处理效率。

5结束语

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也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供电企业中实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保障电网的稳定和安全运行和扩大供电能力,并提升供电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范玲,李麟鹏.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131.

[2]杨柳.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原理及发展趋势[J].科技致富向导,2014,25(03).

[3]魏勇.刍议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5(09).

篇8

1 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1 电子开关

要想保证电力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受到相应控制,就需要在电力设备制造过程中安装合理有效的开关,这也说明开关本身就是一个基础性元件。在电笔设备不断发展过程中设备开关也在不断更新。在对电力开关进行详细分析中,了解到最早出现的开关就是变频电子开关,这种变频电子开关主要是通过认为对电力设备实施有效控制。之后在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电力设备开关也发生进一步转变,这种转变导致全控制式电子开关的出现,这种开关与变频电子开关相比较,不仅仅能够有效减少人力投入,对保证开关自身准确性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开关在社会发展中也逐渐显现出新的弊端。由于变频电子开关和全控制式电子开关自身存在的弊端,这就需要对电子开关继续进行研发,目前我国使用的电子开关主要在于复合型开关,这种开关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功率集成电子,有效减少前面两种电子开关上的弊端,使得这种电子开关在电力电气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2 电路的发展

在目前电力电气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电力电气设备中,而是在电路设计中也有广泛涉猎。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从根本上实现电路频率转换。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整流实现直流转换。在电力电气设备运行的时候能够从本质上实现转换器之间的交叉交换,有效减少在电力电气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电力损失。另外这项转变还能够实现变换器自身功率的加大,使得电力设备运行效率有明显提升。但是在这种电路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其中还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对这些问题做出针对性改善,使得电路在电力电气设备中有更好的发展。

1.3 其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在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发生改变的除了开关和电路,还包括其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比如调速器和变频器等。对于这些元件来说,其自身自动化技术发展一般是与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结合的过程。这些元件的不断更替能够使得电力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一定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电力设备内部其他元件状态有一个全面分析,了解其自身运行特点和其他因素,并根据相应条件进行有效的自动化改善,保证其在电力电气自动化实施过程中全面发挥自身功能。

2 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功能作用

总的来说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能从根本上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而且在现行社会中电力电气设备自动化技术自身功能也比较全面,能够有效实现电力设备的长期发展。另外在电力电气设备上应用一定自动化技术,还能有效找出在电力电气设备运行时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对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除此之外,如果以单元机所具有的运行特征以及电气在控制上所具有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电力电气自动化系统在实际的应用中,所具有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能够实现对变组的保护,使得厂高变也能够实现良好的保障,并进一步的保障励磁变压器的运行安全。其次,可以有效的实现26kV高压厂能够针对电源实现有效的监控功能,保障厂用电压能够实现轻松的切换,保障相关装置可以有效的进行状态的监控,并能够手动来对系统进行启动。再次,可以使得高压变压器得以良好的操控,而且能够使得2台机可以进行联用。然后,220kV开关以及500kV能够在联网上实现自动化以及手动化的联合应用。最后,就是能够使得变组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能够得到有效的操作以及控制,使得低压厂能够用相关的低压装置进行监控。

3 主要的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

3.1 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现阶段,我国在对电流以及电压定额进行研制的过程中,需要对开关的时间进行分阶段的控制,使得不同的元件都可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在相关技术发展的进程中,交流变频技术逐渐得到了应用,这一技术在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各种不同的全控式器件也逐渐开始产生,而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GTR全控式器件,但是这种器件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器件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得相关人员在对器件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只专注于进行保护线路的设计,而忽视了对线路的优化设计,从而使得线路组成过于繁杂,无法使得相关的人员清楚掌握线路的走向。

3.2 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大致来说,直接转矩控制,用空间矢量的分析方法,直接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计算与控制电流电动机的转矩。采用定子磁场定向,借助于离散的两点式调节产生PWM信号,直接对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进行最佳控制,以获得转矩的高动态性能。其控制思想新颖,控制结构简单,控制手段直接,信号处理物理概念明确,转矩响应迅速,限制在一拍之内,且无超调,是一种具有高静动态性能的新型交流调速方法。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电力企业要想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针对自身的技术水平进行有效的提升,使得电力电气逐渐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电力市场发展的需求,保障电力供应的充足性和电力应用质量。而要想使得电力电气可以有效的实现自动化,就需要从电力系统以及元件技术的运用两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够使得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升级,从而更好的实现电力电气自动化的转变。

篇9

[关键词]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中小型图书馆

[分类号]G250.76

1 中小型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特点

目前,中小型图书馆都很重视数字化建设,并且馆藏数字资源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中小型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目的是确保其数字资源能够持续地、长期地为其用户提供服务,以保障中小型图书馆的特色数字馆藏建设成果。对于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中小型图书馆既要积极参与,又不能相互之间盲目攀比。因为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需要受到财务、技术及人的因素制约。

1.1 财政投入不够,经费短缺

财政投入是图书馆建设的有力保障,数字资源建设及保存需要大成本投资,软硬件建设都要以资金投入为后盾,而且在数字资源运行起来后,软硬件的维护、更新、升级也均需不断地投入资金。大多数中小型图书馆主要依靠政府常规拔款,经费难以保证到位,在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更显得捉襟见肘,软硬件的投入、运行和维护费用以及人员培训费用都是中小型图书馆面临的现实问题。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作为经费保证,而中小型图书馆经费困难是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需要承担高额的保存费用,而目前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中小型图书馆还没有划拔专门数字资源保存工作的资金。

1.2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落后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及运行必须要有专门的技术人才队伍,而绝大多数中小型图书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即使有,由于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其积极性也得不到发挥,导致人才队伍极不稳定,流动性较强。对于中小型图书馆来说,技术力量薄弱就意味着不能开发自己的数据库应用软件,要发展就要花钱购买合适的软件。而购买了软件之后,还要考虑如何使相应的硬件到位以及使软硬件都利用起来,发挥其效用。对于这一点,中小型图书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难以胜任中小型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运行的重任。

1.3 数字资源馆藏少,规模不足,具有鲜明特色

经费短缺再加上人力、设备方面的原因,中小型图书馆不可能购买大量的商业数据库,也不可能用大量的人力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和编目,导致数字馆藏规模小,资源覆盖范围小,数字资源收集不全面。此外,由于外文数字资源价格昂贵,中小型图书馆外文数字资源的采购更是举步维艰。

中小型图书馆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学科、行业等原因,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其建立起来的有价值的特色数字资源馆藏,是自己独特的品牌,通过提供电子化阅览,既保存了馆藏珍品,又达到了共享的目的。

2 中小型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运行策略

由于中小型图书馆在技术、资金、人员方面的不足,依靠自身的技术力量和资金来进行数字馆藏的全面长期保存是不可能的,数字化资源的长期保存应该明确重点,判断哪些数字资源适合大馆保存、中小型图书馆利用,哪些需要合作保存,哪些需要自己单独保存,并一一界定保存内容,明晰责任。

2.1 外文数字资源:大馆保存、中小馆利用

大型图书馆,特别是国家级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等大型文献单位经费相对充足,具有相当的外文数字资源馆藏。例如,国家图书馆是全国的外文文献资源中心,它有责任来长期保存外文数字资源,以提供公共利用。而中小型图书馆外文数字资源采购量几乎为零,外文纸质文献也偏少,缺乏外文文献数字化技术与经验,因此,中小型图书馆几乎没有保存外文数字资源的能力,但中小型图书馆可以依托大馆的外文数字资源,分担一定的长期保存费用和文献使用费,依靠电子文献传递来获取相应的外文数字资源。

大型图书馆在采购外文数字资源时,必须要求国外数据库商承认图书馆对所采购资源拥有可持续使用的权利,允许图书馆在终止购买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已购买的数据为该馆用户提供服务。不管是通过镜像还是网上包库形式,图书馆必须要求数据库商提供永久的备份数据,备份数据不包含加密措施,允许图书馆有依靠自己的技术及设备将备份数据转存到自己的永久存储系统的权利。在签订数据库订购合同时,要求数据库商提供有关数据格式、标引、分类、数据库组织、检索机制以及数据技术处理措施的信息,以保证图书馆拥有能够建立相应的利用系统的权利。当系统软件更新时,数据库商应及时提供数据迁移或系统仿真的技术说明,帮助图书馆完成相应的数据迁移或系统仿真。

2.2 中文数字资源:合作保存,共同利用

由于大型图书馆及大的数据库商在资源规模、资金、技术及市场上的突出地位,其数字资源能够经受市场的长期考验,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能力也相对较强,但对于巨量的中文数字资源而言,单凭单个大型图书馆来进行长期保存是不可能的,必须强强联合,以强扶弱,强弱合作。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全国性的数字资源保存机构,下设各省保存机构,各保存机构负责协调图书馆与数据库商的关系,并拟定技术标准、引进或开发统一的技术系统平台、下达保存任务,各级图书馆完成相应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任务。数字资源可分散保存,统一提供使用。

除了馆馆合作外,馆商也应联手合作。中小型图书馆应根据各自用户的需求,尽量购买知名数据库商的数字资源。数据库商会不断地追赶新技术,迎合不断发展的硬件、软件的需要,而知名数据库商的技术、资金实力使其具有更强的提供长期保存的能力。图书馆在采购数字资源时,一定要注意数字资源采购的连续性,以确保数字资源能长期有效地使用,达到长期保存数字资源并为用户提供长远服务的目标。

2.3 特色数字馆藏:单独保存。

中小型图书馆应把长期保存的重点放在自建的、有特色的数字馆藏上面。

2.3.1 根据载体可保存时间,选择不同的保存策略 目前,中小型图书馆的特色数字资源一般以光、电、磁为介质,具体的表现形式有磁带、磁盘、光盘、磁盘阵列等,这些载体寿命都不长。据有关测试表明:9磁道磁带使用寿命为l到2年,8亳米磁带存储为5到10年,4毫米磁带为10年,WORM光盘为100年。

・选择可保存时间较长的载体。很多数字资源的载体不适合做长期保存,最适合保存的是特殊光盘,其次是磁带和一般的光盘,再次是磁盘阵列,单体硬盘最不适合保存。磁盘阵列价格最贵,不可以长时间脱机保存;磁带和光盘的价格居中,并且可以脱机保存。因此,对于在中小型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保存介质应该在光盘和磁带中选择。另外,要提高存储载体的稳定性和寿命以减少存储成

本,缩微胶片被认为是唯一能够接受的存储载体,其寿命至少可达300年,但是缩微胶片利用起来会有诸多不便。数字资源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可记载多媒体信息、容易复制和打印、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适合用磁带和光盘进行保存。

・通过更新来延长保存时间。对于原始介质,如光盘等数字资源,最好不要多次使用。光盘的多次使用对于介质的损坏很大,导致无法长期利用。将数字信息拷贝到新媒体上,保护数据本身不受存储介质质量恶化的影响,这是目前中小型图书馆开展得较为普遍的数字资源的保存工作。更新策略的成功有三个前提:①当前所存储的数据格式没有过时,还能被现在的软硬件系统读出;②数字资源所依赖的软硬件系统环境必须得以保存;③更新过程不能丢失相关的结构、内容或与之连接的重要信息。

・采用分布连保式网络存储。随着网络存储如NAS、SAN等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网络存储服务供应商为客户提供数字信息存储、备份的服务活动。中小型图书馆可以借鉴网络存储服务供应商的技术方法,建立起图书馆数字资源的连保式存储管理中心,形成各数字资源存储中心对数字信息的网络化存储备份的连保机制,建立起真正安全的数字资源存储与信息服务保障体系。

2.3.2 针对技术过时问题,选择不同的长期保存策略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存储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存储设备、处理方式与软件以2-5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更新。而信息存储格式的多样性和变化性,使旧的数字信息不能被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读出而产生技术过时问题。

・把握迁移时机,进行适时迁移。中小型图书馆一些有特色的数字资源由于技术的问题,无法被当前系统读取。对于这部分的特色数字馆藏资源,宜采取的办法是进行数据迁移。它是为保证当前存储的数字信息总能被当前系统读取,而持续地将数字信息从旧的软硬环境转换到新的计算机环境,是一种随着技术变化定期改变信息格式的处理过程。例如:如果技术的发展表明PDF1.1版本将很快不能存取,所有用该格式保存的数字资源就要被转化为新的版本格式(如PDF1.4版本格式)。这样,数字资源就进入了下一个可被访问的生命周期,直到PDF1.4版本格式出现不可存取危机为止。这时,就要进行下一个数据迁移过程。

迁移法的主要优点在于数字资源总是以能被普遍接受的格式为人们所使用,现行的硬件与软件能够毫无障碍地访问数字资源,且可以被复制。迁移技术的缺点是不适用于保存复杂系统中的复杂数据对象。对于多媒体信息、交互性信息、联机对话等动态数据,则更不适用迁移方法。迁移技术最关键的问题是迁移时机的选择,迁移法实施的对象不是一个数字资源的整体,而是数字资源中的单个对象,这就需要对一个数字资源集合中的每一个数字对象单独进行转换,因此采用迁移法的费用与要转换的数字资源集合的规模有直接关系,规模越大,所需费用越多。

・对于复杂的数字资源,宜采用仿真技术。仿真即用一个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另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应用环境,来保障数字的可利用性。仿真法虽然不改变用于资源访问的软件或浏览器,但是要提供一种仿真工具,这种工具能够采用原来的浏览软件来浏览原始格式的数字资源,其实质是通过仿真软件将已过时淘汰的系统模拟到下一代计算机上,使得过时的设备和功能得以在非原技术平台上运行。比如:Windows平台集成了一个DOS环境,从而保证原来在DOS环境下开发的软件能正常运行在Windows平台上;再后来的Win32系统又封装了Win16仿真环境,实现了对Win16应用系统的兼容。仿真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保持数字资源的外观,尤其对于一些不适于迁移的、复杂的数字信息,仿真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仿真技术的缺点就是要求有较高的和持续的技术水平与运行支持能力,这往往是一股机构难以独立做到的,软件制造商也可能最终要放弃某些软件的向下兼容性。仿真工具是应用于一个数字资源集合的整体,其使用费用不受数字资源集合规模的影响。但是,仿真法需要更多的初始阶段投资,对数字资源的短期保存也不合适。

因此,就特色数字馆藏而言,采用更新或迁移技术,是比较适合中小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保存需要的。

篇10

【关键词】电力电气 自动化 系统 元件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电力电气自动化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并且在近几年处在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在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同时增加了各行业的市场竞争,对各行业的技术水平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研发不仅提高了电力资源的质量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还大大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及在生产中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能源消耗量,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电力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就开始对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的研发和引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可见,对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进行研发和应用是必要的。

2、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作用

传统模式的电力系统更多的是采用人工操作,而电气自动化技术则大大改变这种全人工操作模式,自动化渗透进各个系统运行环节当中,让电力系统的运行更为顺利畅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2.1.电气自动化有利于科研人员开展实时仿真工作电气化技术,让电力系统的暂时状态以及稳定状态可以同步存在,由此,才有可能进行同步实验。该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精确性,可利用价值很高,给实验的增强精准度提供了条件。操作人员可以在如此高仿真的条件下,做好电力装置的测试实验,对于混合型实时仿真实验室的建立有很大的作用。

2.2.电力服务实现智能化。在现代化生活中,电力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如果电力系统出现问题,很多行业将无法正常进行。由此可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显得如此重要。作为电力系统智能化的重要构成,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让操作人员在高精准度要求下实现系统设计,而且让系统实现自动化地进行自我分析所出现的故障,即系统运行的智能化。这种方式,可以让那个电力系统运行得更为高效准确。电力系统的高度自动化运行,让其服务功能得到了升级,实现了电力服务的智能化。

3、电力系统与自动化的研究

3.1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该理论主要对电力系统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综合自动控制理论、网络通信、自适应理论、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的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的多年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研制的分层分布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适用于45kv~550kv各种电压等级的变电站。

3.2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

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的具体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做了以下努力:

(1)认真研究了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并明确了运营过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和流程。

(2)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状况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期货交易、转运服务等模块的具体数学模型和算法。

(3)紧紧围绕目前我国模拟电力市场运营中亟待解决一些的理论问题。

3.3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在线测量技术实施相角测量、研究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选择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探讨电力系统振荡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发电机跟踪同期技术和调速控制、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基于柔性数据收集与监控的电网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策略、电网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等。在非线性理论和小波理论在电力系统应用方面,以及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模型、新算法和新的实现手段进行了研究。

3.4配电网自动化

在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地理信息与配网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其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采用DSP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高了载波接收的灵敏度,真正解决了载波在配电网上应用的衰耗、干扰等技术难题;高级应用软件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将输电网的理论算法与配网实际运行结合起来,采用了最新国际标准公共信息模型;应用人工智能神经元算法进行负荷预测。

4、电力电气自动化元件技术

4.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晶闸管是第一代电子电力器件,在我国,至今仍广泛用于直流和交流传动控制系统。从目前看来,开关时间与电流/电压定额各不相同,各类器件的应用范围迥异。伴随着交流变频技术的广泛应用,相继出现了全控式器件。更具体的说,P-MOSEFT、GTR、GTO是全控式器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表明,导致电路复杂、无法掌握的主要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人们将主要精力放在驱动电路与保护电路上。更详细地说,这些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均是按照不一样的特性设计得来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各项参数的影响下,GTR 的二次击穿现象以及其安全工作区受各项参数影响而变化和热容量小、过流能力低等问题,使得人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根据不同的特性设计出合适的保护电路和驱动电路上,这也使得电路比较复杂,难以掌握。

4.2变换器电路

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使得由它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相应的更新换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第二代,很多的是采用PWM变换器。采用PWM方式后,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解决了电动机在低频区的转矩脉动问题。

由于PWM逆变器中的电压、电流的谐波分量产生的转矩脉动作用在定转子上,使电机绕组产生振动而发出噪声。开关损耗的存在限制了逆变器工作频率的提高。传统的逆变器是挂在稳定的直流母线上,电力电子器件是在高电压下进行转换的‘硬开关’,其开关损耗较大,限制了开关在频率上的提高。这样,可以使逆器尺寸减少,降低成本,还可能在较高功率上使逆变器集成化。因此,谐振式直流逆变器电路极有发展前途。

4.3交流调速控制理论日渐成熟

实际上,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经过采用仿照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方式,分别合理加以控制定子电流的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解耦开来。这个条件是:对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进行解耦。更进一步说,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大致体现为:对磁场分量和转矩分量进行解耦。大致来说,采用直流电动机的形式等同于解耦。更确切的说,利用坐标变换实现异步电动机物理模型等效变换是直流电动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对于解耦来说,检测转子磁链方向是其主要职责之一。与此同时,解耦的性能,一定程度上受到转子参数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不断增强对解耦性能的影响,转子回路时间常数应该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除此以外,矢量旋转变换相当复杂,这导致无法产生令人满意的交流调速实际控制效果。

篇11

[关键词]CIC图书馆联盟 电子资源 集团采购

[分类号]G253.1

集团采购是指在行政上有隶属关系或在业务上有合作关系的信息资源机构,为了避免资源重复浪费、提高信息资源采集效率、节省资金和共享信息资源而结成统一的联盟,共同采购信息资源。随着电子资源种类和购买费用的日益增加,图书馆联盟大都选择组成集团的方式购买电子资源,目的是以联盟集团的力量同数据库商进行谈判,用尽可能优惠的价格争取到更优质的服务。国内外许多图书馆联盟都成功运用了集团采购的方式,如OhioLINK、CIC、ICOLC以及我国的CALIS,它们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本文就以CIC的图书馆联盟为例,分析其集团采购电子资源的方式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1 ClC及其图书馆联盟

1.1 CIC

CIC全称为“机构性合作委员会”(committee 0n Insfitu―tionalCooperation),成立于1958年,是跨美国中西部8个州的12所研究型大学联盟,其成员包括芝加哥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印地安那大学、爱荷华大学、密歇根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西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普渡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中心设在伊利诺伊州。

CIC的使命是通过资源共享及各种合作活动来提升各成员大学的学术水平。主要工作有合作开展海外培训项目,合作购买资源及获取电子资源的使用许可证,为教职人员的发展制定计划,合作获取图书馆资源以及建立资源共享网络。因此,CIC各成员大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被看成是一个典型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联盟。

1.2 CLI

CIC成员图书馆的合作历史由来已久,但直到1994年才在CIC,总部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先导活动中心”(The CIC Cen-ter forLibrary Initiatives,简称CLI)来统筹、协调、规划联盟图书馆的所有合作活动。CLI由15个职能不同的工作部组成,他们有各自的行动计划,阶段项目和研究议题,负责开展不同领域的图书馆合作活动。其中,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工作主要由馆藏发展和电子资源主管工作部(Collection De―velopment Officers/Electronic Resource Officers,简称CDOs/EROs)负责。从1994年起,CLI代表其成员馆向各大数据库商购买和引进了数百个数据库,为联盟节省了3000多万美元。

CLI的目标是联合各成员图书馆的资源,实现资源获取的最优化;使图书馆的成本、时间、空间节省最大化;为图书馆员创造一个合作环境,解决他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2 ClC的电子资源集团采购

2.1 集团采购的组织和管理

CIC拥有一套严密的管理组织来负责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层级:CIC办公室一CLI―CLI的电子资源主管工作部(EROs)一采购行动协调人(coordinator),每个层级负责采购过程中的不同工作:CIC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CIC的各种采购活动,促成大学中的不同团体在采购上的合作,CLI是连接数据库商与CIC成员馆的桥梁,主要负责谈判与签约工作,具体包括审查采购建议书、与数据库商谈判、代表联盟签约、向成员馆筹集采购经费、开展后续服务等,EROs由各成员馆的电子资源主管(ERO)组成,主要负责评估采购建议书,包括向成员馆和CLI各工作部征求意见,随时跟踪并向成员馆最新谈判信息等,采购行动协调人的主要工作是发起某次采购活动,收集成员馆意见并撰写采购建议书。

为保证集团采购工作能长期有效地开展,CLI还制定了一个包含多个子项目和服务的“联盟协议计划”,对电子资源的采购活动进行规划部署,并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

2.2 集团采购的基本原则

CIC在电子资源集团采购上的原则和规范在它的多份官方文件中都有明确的阐述。《CIC联盟图书馆合作采购电子信息资源指导方针》中指出:采购的电子资源应该有利于大学科研目标的实现并与图书馆的使命相符,电子资源必须经过每个成员馆的评估,计划采购的电子资源最好是某一学科领域内的关键性资源,该资源对其相关学科的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cIc电子馆藏特别工作组近期先导任务的指导原则》第三部分专门论述了联盟在许可谈判中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包括授权用户的权利、资源的使用范围、图书馆应享有的服务、数据库商的义务等等。在《CIC电子资源许可贸易的首选实践》中还细化了集团采购过程中的各项规范,包括电子资源的选取原则、价格原则、内容原则、获取原则、许可原则和管理原则。

2.3 集团采购的步骤

CIC电子资源集团采购大致可分为6个步骤(见图1):

・提出荐购清单。CIC组织采购的电子资源一般来自三个途径:某一成员馆的采购计划,学科专家的推荐,电子资源馆藏特别小组的推荐。

・调查后做成建议。包括发起采购行动,提出申请,开展调查,撰写采购建议书,搜集成员馆反馈意见。这些工作都由协调人完成。

・整理调查结果并评估。EROs会根据成员馆和CLI各工作组的意见对采购建议书进行评估。

・CLI审核。协调人与其所在馆的ERO会将最终的采购建议书和参购馆名单提交给CLI进行最后审核。

・CLl与数据库商谈判,并将谈判好的许可协议交给EROs做最后的定夺和签署。

・CLI代表成员馆与数据库商签约。

2.4 集团采购的许可协议

电子资源的许可协议是出版商与图书馆间就电子资源使用及服务上的相关问题所达成的契约,它实质上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定,用于界定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于现行的知识产权法不完善,在规范电子资源的使用和知识产权保护上常常显得无所适从,使得围绕许可协议签订的谈判常常遇到难题。因此,许多机构和组织开始研制一种许可协议的理想范本――模型许可证(model licence),来规范许可协议的内容,指导谈判。它将许可协议中各项条款的规范及谈判的原则事先制定出来,作为每一次谈判使用的蓝本,买卖双方可以就这个文本中的每一条内容进行协商,来完成最终的协议。

CIC制定的《标准化协议语言》就相当于一个许可协议模型,对谈判中的常规性问题和一般许可协议中应该包含的内容和条款进行了规范。它由九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授

权用户的界定,第二部分对产品的授权使用与合理使用的规定,第三部分是对解决法律纠纷的规定;第四部分是关于赔偿的说明。第五部分是对违约和协议终止的说明;第六部分是对数据库商责任的规定;第七部分是非侵权保证;第八部分是对图书馆因经费问题中途退出协议的说明,第九部分是对电子资源使用信息处理的规定。

2.5 集团采购的合作伙伴

CLI在集团采购中拥有众多合作伙伴,合作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图书馆之间,集团采购的对象也扩大到了电子资源之外。在电子资源采购上,CLI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是CIC的首席信息主管工作部(cIOs)及CIC采购联盟(cIc PurchasingConsortium,简称CICPC)。

CIOs开展的集团采购活动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领域,它与CLI的合作最早开始于解决远程获取电子资源的问题。自从CIO采购许可贸易特别工作组(Clo Licensing Task Force)成立以后,该小组就与CLI进行了更为紧密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合作购买电子资源的配套软件以及获取相关技术的集团许可证上。而1998年成立的CIC采购联盟则在多次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活动中给予CLI有力的协助。此外,CLI和CICNet还合作建立了一个“联盟协议跟踪”站点,专门记录和保存每一次集团采购的许可协议信息,并随时更新和补充正在谈判的许可协议内容,以便成员馆及时了解和跟进。

此外,CLI还曾与威斯康星大学合作,为联盟中的所有图书馆购买了Beilstein公司的Crossfire数据库。CIC办公室也曾促成密歇根大学与美国数学学会合作,使CIC所有成员的图书馆能够通过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的联机公共目录获取数学学会的档案和最新资源。

3 CIC电子资源集团采购的成功之处及其启示

早在1998年,CALLS就组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子资源采购集团,成功引进了美国的EiVillage数据库。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也是较早组织集团采购的机构。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图书馆联盟的集团采购活动已逐渐走向成熟,但也依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改善之处。如强化联盟间及联盟内部成员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细化对谈判程序及协议文本的规范,丰富集团采购的组织及合作模式等。而CIC的图书馆联盟在集团采购中有严格的组织管理机制、合理的采购原则、规范的运作过程和广泛的合作伙伴,它的这些成功经验足以给我们提供许多有益启示。

3.1 制定合理的原则优化集团采购工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工作没有合理原则的指导其成效都会大打折扣。图书馆联盟在采购电子资源时应遵循需求性、协调性、实用性的原则。在对资源种类、引进方式、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价格模式进行选择时都应该充分体现这三个原则。CIC就据此制定了多份原则性文件,对集团采购工作的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例如,国外数据库商的“捆绑出售”是许多图书馆遇到的头疼问题,这样购买来的数据库常常是违背实用性和需求性原则的。我国的图书馆联盟应该像CIC那样,在制定采购原则时明确提出反对购买那些全套销售或捆绑销售的电子资源,主张单种资源的购买。

自愿、平等、互惠是信息资源共享的三大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以资源共享为最终目标的图书馆联盟在集团采购中得以成功的基础。CIC允许成员馆在资金不足时退出集团或终止协议,允许任何成员馆向数据库商争取有利于自己的价格或服务,而其他成员馆不能阻碍。这正是自愿、平等原则的体现。在不损害其他成员和集团利益的前提下,自愿加入和退出集团,在购买数据库时享有同等的服务是每一个参与集团采购的图书馆应有的权利,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集团的凝聚力,最终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

3.2 建立科学的管理组织和运作机制

在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组织层级和运作机制,有利于加强对采购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规范资源采选的程序,确保采购运作的透明性,有利于增强成员馆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及与其他集团的协调合作。

图书馆联盟首先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对集团采购的各种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和规划。像CIC办公室和CLI那样,能够为集团制定各种计划和规范标准,对采购方案及合作方式进行合理地选择和对谈判进行引导:其次要建立一套职能完备的组织,组织的各个层级有明确细致的分工,能够各守其职、各尽其能,使集团采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再次,要在联盟内部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使成员馆的意见能够及时向上级表达,使采购工作中的各种信息能够及时,使各成员馆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意见交流。CIC就建立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使集团采购的整个过程透明可见。在每次采购行动之初,CIC办公室会设置一个电子邮件列表供成员馆交换意见,从需求调查、建议拟定到资源评估,每个环节都要参考各部门各成员的反馈意见。在谈判中,负责人要随时把谈判信息向各馆电子资源主管公布。CIC还设立了专门的站点,跟踪和记录有关许可协议的最新信息。像CIC这样,采购集团内各职能组之间,各成员馆之间经常进行策略性的沟通是化解信任危机的最佳方式。

3.3 重视许可协议的规范性问题

1996年,耶鲁大学图书馆的Ann Okerson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要为规范电子资源许可协议制定一种标准化的模型。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欧洲研究型图书馆协会(LIBER)、图书馆联盟的国际联合会(ICOLC)、图书馆协会国际联合会(IFLA)等机构都先后制定和了自己的电子资源许可协议规范。

许可协议模型是规范许可协议内容、指导谈判、减少法律纠纷的有效工具。CIC是较早拥有许可协议模型的图书馆联盟,它的每一次谈判都以《标准化协议语言》为蓝本,逐条和数据库商进行协商。我国的图书馆联盟也应该尽快建立起一套合适的许可协议规范,并以此为根据同数据库商谈判,从中获取更多有利于自己的服务。数据库商通过许可协议模型也能清楚了解到图书馆将如何使用电子资源,从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纷。

3.4 在集团采购中加强跨部门跨机构的合作

图书馆的任何一个工作环节都不是孤立的,更何况是拥有众多成员馆、众多部门组织的图书馆联盟,联盟的任何一个举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资源采购并不是馆藏发展一个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对资源的内容价值进行评估,需要相应的网络条件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支持,需要申请预算和筹集经费,需要与数据库商谈判,还需要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培训。因此,CIC在每次集团采购的活动中都会征求和参考各成员馆及不同职能部门的意见,力求购买的资源在使用中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CIC图书馆联盟是大学联盟的组成部分,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与大学中其他非图书馆机构进行合作。CLI长期的合作对象包括计算机中心、大学出版委员会、信息技术委员

会,远程教育部,CICNet等等。他们共同合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服务项目。像CALLS这样的图书馆联盟完全可以借鉴CIC的经验,把合作的视野放到高校背景下,寻求同高校其他部门的合作。比如,图书馆可以邀请各学科专家对电子资源的内容进行评估,可以在校园网络中心的技术维护、支持下进行数据库的试用,收集试用期间的反馈信息等。同时,注意同其他联盟或采购集团进行协调与沟通,互通有无,把集团采购放置到一个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中,让合作发挥更大的效用。(上接第110页)文存放到个人网站和机构网站,包括瓜中。但公开后遭到了著名出版社CellPress的反对,表示该刊不会刊登已经发在Web上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瓜一方面应该在当前知识版权框架下,防范可能引起的知识产权问题,如在瓜网站首页发表免责声明,让作者申明是否拥有该学术作品的版权,对商业资源只能免费提供访问这些内容的元数据,全文则需要经过版权所有商许可后才能提供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完善,争取瓜在知识产权利益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4.3 关注IR内容的长期保存

篇12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技术 光滑工件 验收方法 测量器具

1 验收原则与安全裕度

在工件的生产加工中,我们需要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尺寸上的验收,并淘汰不合格的产品。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中,工件的验收原则通常是,只定义规定尺寸界限内的产品为合格产品。该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件的加工难度,但是却提高了工件的合格率。

通过该原则来看,仅仅是定义尺寸界限为验收的标准线,那么由于测量误差(不确定度)等原因的存在,也难免会出现误收的情况。所以,我们通常采用规定安全裕度A的方式,来抵消测量不确定度产生的影响。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中,对安全裕度的值有具体的规定,一般是工件自身公差值的0.1倍。增加了安全裕度后,也就是将尺寸界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内缩,如图1所示。

确定安全裕度A值的方法有两个:

1.1 内缩方式

当确定采用内缩方式时,我们将工件验收的极限尺寸从初始的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分别向其公差带内缩一个安全裕度A进行确定,数值A规定为工件公差的1/10,具体数值可查阅相关手册。

1.2 无内缩方式

此方法要求相对宽松,即工件验收的极限尺寸等于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安全裕度A值等于零。

2 验收方法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验收方法,要综合多种因素来考虑,如被测量尺寸功能要求、测量的不确定度、公差等级及工艺能力指数等。

(1)有内缩验收方法的要求相对严格,适用的情况有:尺寸的公差等级较高、尺寸偏向边的偏态分布尺寸、尺寸符合包容要求且Cp(工艺能力指数)≥1时的最大尺寸极限一边的验收。所对应的孔和轴其验收的极限分别为:

孔验收极限尺寸,如图2所示:

上验收极限=最小极限尺寸-A

下验收极限=最大极限尺寸+A

轴验收极限尺寸,如图3所示:

上验收极限=最大极限尺寸-A

下验收极限=最小极限尺寸+A

(2)无内缩验收方法的要求相对宽松,适用的情况有:一般尺寸(含非配合尺寸)、尺寸符合包容要求其最小尺寸极限一边的验收、尺寸非偏向边的偏态分布尺寸及Cp(工艺能力指数)≥1时。其验收的极限为:

上验收极限=最大极限尺寸

下验收极限=最小极限尺寸

3 测量器具的选用

3.1 不确定度U

在工件的测量中,由于是在不稳定的环境等因素中进行的,会受到一些内在误差(如仪器不完善、未校准等)和不定误差(如湿度、温度、压力等)的存在,工件测量的真值是无法被准确测出的。即便是通过一些列技术手段修正后,也无法准确得出测量的真值,因为误差本身是不可能消除的。

因此就必然存在了测量中的不确定度(测量的极限误差),不确定度U主要包括u1(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和u2(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其三者的关系式为U2=u12+u22,而u1=2u2,代入得出u1≈0.9U。通过转换后可以简化成,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u1是工件产生误收和误废的主要因素。u1值越大则产生误收和误废的概率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我们在选择测量器具的时候,依据测量器具不确定度u1的允许值进行判断是很重要的。

3.2 测量器具选用方法

测量器具的选择原则都是依据相关的标准,而游标卡尺、比较仪、千分尺以及指示表的不确定度u1',则是选用原则的重要因素,具体的选用原则有以下情况:

(1)u1'≤u1,该原则在选用测量器具时,依据的是测量器具不确定度 的允许值,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0.4u1'≤u1,该原则的前提是,当使用的标准器具和工件形状相同时,所用千分尺的不确定度u1'减到百分之四十。

(3)0.6u1'≤u1,该原则的前提是,当使用的标准器具和工件形状不同时,所用千分尺的不确定度u1'减到百分之六十。

4 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中,对于验收方法和测量器具的选用,我们在保证质量和性能原则的前提下,还需要综合考虑到一些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成本要求

我们在保证测量工件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选用一些操作相对方便,价格相对低廉,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的测量器具,以便达到到节约成本的要求。

4.2 精度要求

我们在选用测量器具的时候,必须能够满足工件测量时的最低精度要求,工件的精度要求一般取决定于其公差值。在规定的标准中,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一般为工件公差值的0.1~0.33,精度要求低时选用0.1,精度要求高时选用0.33。

4.3 适用要求

我们在选用测量器具的时候,应该要适应工件的结构、材质、尺寸、位置等。对于一些刚性和硬度等相对较低的工件,应选用非接触式测量;对于一些尺寸较大的工件,应选用上置式测量器具。

参考文献

[1]谢云峰.胡义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7).

[2]刘玉慧.机械零件尺寸的检测与验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7(05).

[3]赵丽娟.机械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7).

篇13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子诊断技术;应用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非常符合我国新时代提出的社会发展需求,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时间较短,在发展方面尚未成熟,因此很容易出现故障,要求汽车的维修技术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相关保障,电子诊断作为维修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能够高效的对汽车进行检修工作,满足用户的维护维修需要。

1电子诊断技术概述

电子诊断技术是一种结合人工智能设备对汽车内部故障进行检查的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行业中应用比较广泛,技术也比较先进,汽车生产商在制造新能源汽车时会在部分零件和设备上安装电子辅助诊断装置,这样能够在后期的维修过程中减少维修工作量,并且能够准确的提高维修的精度和质量,维修工人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在不拆解汽车部件的前提下,对汽车内部的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测,新能源汽车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如果拆除零件可能会对汽车造成一定的损害,电子诊断不仅能够有效的避免这些问题,还能够达到更好的维修质量,以及降低维修成本。在汽车发生故障后被送至维修点,维修人员对汽车的类型进行记录,并且向电子诊断信息系统传输故障汽车的相关信息,这样诊断技术就能够有针对性的对汽车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在检测出故障之后,维修人员告知车主并征求车辆维修意见,不仅仅可以提高检测效率,还能够适时的保护汽车的内部结构不会受到损害。

2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特征

2.1故障检测

现如今人工检测已经不能够满足汽车发展的工艺,在汽车故障中使用电子检测技术,并且以人工技术为辅助能够有效的提高对故障的诊断效率和精确度,现如今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全面,而内部的构造也越来越复杂,各种汽车上都配备了由汽车厂商提供的安全诊断系统,能够将汽车发生的故障和信息进行记录并保存,维修人员能能够读取到汽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代码,并作为诊断故障的依据,然后利用适合的方式对汽车进行维修。为了能够提高汽车诊断的效率,要求汽车维修人员必须要对电子诊断技术有所了解。

2.2汽修工具

在以往的新能源汽车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会使用到多种多样的维修工具,对汽车内部结构进行拆解,而过多的维修工具会拉低维修效率,也会影响到维修工人的维修思路,降低维修的精准度,电子诊断技术就能够很好的应对比较复杂的汽车结构,能够满足车主对汽车的维修要求。在新能源汽修维修行业中引进了大量的电子诊断技术,加大对相关设备购买的成本,以节省人力提高维修效率。

3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

3.1诊断新能源汽车电动机

电动机在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是非常容易发生故障的,例如,当电动机的电压过高或者过低时,以及机械磨损严重时都会引起电动机运行故障,导致汽车没有办法正常行驶,会威胁到驾驶人员的安全问题。电子诊断技术能够对电动机发生故障作出准确的判断,并且找出发生故障的位置,提供可靠的维修建议,在电动机的诊断过程中,维修人员对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分析,通过参数异常的情况,找出汽车故障的位置。

3.2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动力,是新能源汽车运行的核心关键,能够给汽车带来持续的动力,因此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负荷过大也会出现故障,由于不同的客户需求不同,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过程中新出的电池配备也会有所不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池有铅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对于传统汽车上所装的电池能够利用简单的方式对其进行维修,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取代了传统车型上以柴油和汽油为主的动力来源,是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谭善茂(广东省技师学院,广州510800)摘要:为了响应我国对绿色发展的号召,在汽车行业,汽车制造技术上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截止到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新能源汽车驾驶的核心动力,这种动力电池的组成结构比较复杂,在维修时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必须要利用更加先进的手段对电池进行维修。电子诊断技术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很好的维修,例如在汽车驾驶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导致的熄火状况,电子诊断设备可以通过车辆电脑,对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检查,以判断是不是由于接触不良等问题造成的熄火,当确定动力电池的故障之后,维修人员就可以通过模拟电池所处温度环境等一系列操作,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且能够在维修过程中预防未来会出现同样问题。

3.3检测新能源汽车底盘输出的功率

新能源汽车底盘输出功率能够反映出整个汽车的运行状态是否良好,对底盘输出功率进行检测后,能够反映出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将电子设备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以后,就可以将底盘的输出数据记录并且保存下来,在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时,能够对车辆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新能源底盘输出进行检测过程中,要保证发动机的运转正常,功率也要维持稳定,这种稳定的情况下所记录的信息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能够帮助维修人员检测汽车是否存在故障,新能源汽车的底盘输出功率同时能够间接地反映出汽车的燃油机系统,发动机系统等各个部件的运行情况,甚至能够对周边环境进行反映,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维修过程中,电子诊断仪虽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必须要保证一定条件下才能够准确的分析出汽车的故障,与此同时,我国汽车维修过程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尚不完善,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

3.4检测新能源汽车的电路系统

电子监控设施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中会普遍的进行安装,能够有效保障汽车的安全行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电路系统添加过多的负荷,可能在行驶过程中出现电子设施耗电过大的情况而被迫损坏或摔坏,由此对车辆和驾驶人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利用电子诊断设施能够对车内的所有电路进行排查工作,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子诊断技术不仅仅会对电路系统进行相关功能的检测,对故障仪器也会进行监控,检测防抱死报警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且能够依靠数字万能表,对故障进行分析和排查,最大程度上保证新能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3.5诊断新能源汽车发动机

发动机在汽车驾驶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能够保证车辆正常运行的重要设备,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由于各种原因新能源的发动机会发生较多的故障,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配置的发动机也会有所不同,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动机完全是利用电压进行驱动,因此如果电压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对汽车的正常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混合动力型能源汽车的发动机,主要受的是油压的影响,油压不稳定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汽车缺少一定的动力,从而导致发动机发生故障,这两种类型的故障都能够利用电子诊断技术进行维修,通过对电压或者油压进行检测,实时的监控汽车传感器上的运行情况,能够有效的避免在运行过程中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4电子诊断技术给汽车维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定的故障,电子诊断技术能够很好的发挥出预防故障的作用,车主需要定期的到维修点对汽车进行检测,维修人员利用该技术对汽车的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前预防可能会出现的故障问题,及时的进行防范和修理,以免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造成较大的损失。另外,利用传统的对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不仅仅会加大维修的工作量,同时还可能会导致汽车出现其他的问题,在维修过程中质量不高。电子诊断技术能够避免维修过程中对汽车的部件进行拆解,能够在不拆解汽车的情况下进行故障的诊断,为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便捷性,既能够提高维修汽车的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对汽车造成的影响,加速了在汽车维修过程中的发展,促进了行业的发展。电子诊断技术能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全面的维修和管理,同时,在采购零件,维修过程中都能够将数据记录下来,但是这种先进的维修技术与传统的维修技术不同,对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要利用电子诊断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故障进行全方位的维修和检测,就必须由专业的人才进行操作,否则这项维修技术很难应用到实际的维修过程中,因此,汽车维修行业必须要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并引进优秀的人才,能够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科学有效的维修,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这项技术给传统的维修行业也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因此要求行业内的人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能够适应这种新型的维修技术,这也就要求行业内必须要加快维修技术的提高,维修人员要通过培训以及自我学习等方式,将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升,能够适应现如今新能源车辆快速发展的趋势。

5结束语

目前各种智能化的设备逐渐地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由此,也推动了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的维修过程中,利用智能化的电子诊断技术,也成为维修行业中一种必然的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而电子诊断技术同时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提供很大的保障,能够帮助汽车维修领域的不断完善,促进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注重环境保护,也极大的鼓励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因此在未来新能源车辆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要不断的提高维修技术,为人们的驾驶过程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金波.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策略[J].职业,2019(29):112-113.

[2]何玉柱.电子诊断在汽车维修技术中的应用实践[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11).

[3]聂光辉.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J].南方农机,2019,50(14):183.

篇14

1.练习目的

让学生学习起跳脚的踏跳技术,体会重心上板和摆动腿前摆的肌肉感觉。

2.动作方法

将两块小垫子折叠叠放在一起,放置在离起跳点约1m处。学生做好摆动腿在前用全脚掌支撑,起跳腿在后用脚前掌撑地的准备姿势,然后摆动腿积极蹬伸,快速摆动,起跳腿大腿迅速前摆,积极下压,小腿和脚向下“扒地”,并迅速转入蹬伸,两臂协调配合,摆动腿屈膝前摆至水平位,然后用摆动腿踏上垫子。

3.要求

着板动作柔和,摆动腿带髋前摆,髋关节保持紧张。

二、三步助跑起跳摆动腿上垫子练习

1.练习目的

让学生体会助跑与起跳的转换技术,正确起跳后初步形成“腾空步”。

2.动作方法

将四块小垫子折叠叠放在一起,放置在离起跳点约2m处。学生沿直线向前助跑三步进行起跳(助跑起跳技术规格同前),腾起后尽量保持腾空跨步姿势,用摆动腿踏上垫子。

3.要求

助跑有节奏,起跳速度快,动作连贯协调。

三、5~7步助跑起跳踏过或跳过垫子练习

1.练习目的

主要是改进学生的助跑节奏,强化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2.动作方法

将五块小垫子折叠叠放在一起,放置在离起跳点约2m处。学生用5~7步助跑起跳(助跑起跳技术规格同前),起跳形成“腾空步”后用摆动腿落在垫子上或越过小垫子后继续向前跑进。

3.要求

快速助跑、积极起跳、起跳时充分蹬伸,垫子垛的高度和离起跳区的远度逐步做相应的调整。

四、8~10步助跑起跳越过垫子练习

1.练习目的

提高学生助跑与起跳结合的技术和能力。

2.动作方法

将一块小垫子折叠成“人”字形,放置在离起跳点约2米处。学生用8~10步助跑起跳(助跑起跳技术规格同前),起跳腾空后保持腾空跨步姿势,当摆动腿越过垫子开始下放时,起跳腿的大小腿积极折叠并前摆抬起,配合摆动腿落地向前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