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0: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食堂卫生标准及规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卫生服务;环境和公共卫生;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55.5 G 478.2 R 1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11-1045-02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出台,学生就餐的环境卫生状况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提高高校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质量,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为卫生监督执法提供依据,于2006年3月1-3日对合肥市某高校的食堂环境卫生进行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要求,采取棋盘式布点法,在某高校食堂的2个楼层分别布设9个采样点,高度位于人进餐时坐位的呼吸带高度(餐桌高度)。
1.2 采样方法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1~18204.30-2000)[1]的标准,分别于就餐前(9∶00-10∶00)、就餐时(11∶30-12∶30)、就餐后(14∶30-15∶30)对就餐区域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2、CO、噪声、照度采用监测仪器进行测量,监测仪器包括TES-1360型温湿度计、TES-1350A型噪音计、TES-1332A型数位式照度计、TY-9900型数字微风仪、Telaire-7001型CO2/温度分析仪、TPI-770型CO分析仪等。每次测量待仪器稳定后读取3次瞬时值,并记录取平均值。空气细菌总数测定采用自然沉降法,所有培养皿暴露空气5 min后立即盖好倒放回收,及时送到培养箱培养24 h,避免其在搬运过程中造成的可能污染。实验过程严格遵守操作技术要求,各关键环节由专人操作,专人监督。根据奥梅梁斯基建议[2],面积为100 cm2的平板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5 min,经37℃培养24 h后所生长的菌落数,相当于10 L空气中的细菌数。因此,可用下式计算每立方米空气中的细菌总数:
每立方米菌落数(cfu/m3)=50 000×NA・t
式中:N为平板直接计数的平均菌落数;A为平皿的底面积(cm2);T为暴露于空气的时间(min)。
1.3 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的要求执行,每次完成测量,立即回收记录表,检查调查表填写有无漏、错项,发现错误后及时弥补。
1.4 资料整理和分析 调查及实验数据用双人双重录入计算机,作一致性检查,依照原始资料修改不一致的记录,确定无误后,利用EXCEL分析数据得出结果。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各项指标监测结果 见表1。根据《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16153-1996)评定,除CO、噪声外其他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但就餐中的大多数指标仍高于就餐前、就餐后的监测值。
2.2 不同楼层不同时段各项指标监测结果 见表2。
依据《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 16153-1996),就餐时,除噪声(合格率为0)、CO(合格率为9.26%)、细菌指标(合格率为22.2%)外,其余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3 讨论
学校食堂的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已有报道显示,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状况对人员健康状况有明显的影响[3-5]。长期处于CO与CO2浓度偏高、高噪声、低照度的环境中,可导致亚临床状态和神经行为功能的异常[6]。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尤为重要。《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出台,为卫生监督部门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依据,也为学校就餐的卫生安全得到法律上的保障。
公共场所由于人群聚集在有限的空间内,常常造成空气质量下降[7-9]。调查结果表明,就餐中食堂两楼层的CO及噪声指标合格率较低,原因在于一楼、二楼存在“二合一餐厅现象”,即烹饪与就餐处于同一场所内,且监测时外界气温较低,为保持室内温度,食堂大部分窗户均没有开启,从而造成通风不良,导致CO等气体积聚。其次,噪声指标高于国家卫生标准是由于就餐人员密度过大,桌椅摆放拥挤且数量相对较少,饭菜供应窗口少且就餐秩序较为不整,没有任何消声设备等原因造成。此外,一楼人员流动较大,造成空气中细菌总数高于二楼。综合各项指标可以看出,两楼层CO、噪声等指标合格率较低,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针对以上情况,一方面对CO超标的问题应采取改进措施,在保证燃料充分燃烧的同时,改良通风设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顺畅,此外,烹饪区与就餐区应严格分开,隔绝污染源;另一方面,应扩大就餐区域面积,采取消声措施。此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在非营业时间,采取如紫外线杀菌消毒等措施,对改善就餐环境亦有较大帮助。
4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1-91.
[2] 杨克敌.环境卫生学习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89.
[3] 赵霞,余德宏,夏正英.扬州市地下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质量及其对从业人员健康影响.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2):93.
[4] 程世祥,莫其鸿,何汉松.办公室噪声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3):154.
[5] 李景舜,赵淑华,隋春生,等.舞厅环境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环境与健康杂志,2000,17(4):228.
[6] 鲁业生.环境医学概论.2版.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出版社,1987:15-30.
[7] WHO.Guidelines for Air Quality.Geneva:WHO,2000.
[8] 戴建红.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中国环境监测,2006,22(2):34-36.
[9] 郑燕,郑昭,陈铭浚,等.旅店业空气微生物污染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福建医药杂志,2001,23(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要求,并根据《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从切实保障职工身体健康、预防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实施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来强化各企事业单位领导的卫生法制意识和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完善单位食堂的卫生硬件设施,规范自身卫生管理,确保广大职工的饮食卫生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全面达标”的工作原则,全市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分二步实施。
第一步从20*年4月至12月。首先在全市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即就餐人数超过200人的,但不含学校食堂)实施“卫生达标工程”,年内促使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全面达标;
第二步从20*年年初开始,在20*年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再在全市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食堂中实施“卫生达标工程”,力争到20*年年底,使我市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食堂的卫生要求基本达标,整体卫生水平明显提高,发生食源性疾患的隐患明显减少。
三、工作步骤
全市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分以下四个阶段开展:
(一)宣传发动阶段(20*年4月—5月)
1、各镇(管理区)分片召开有大型食堂的企事业单位分管负责人会议,宣传实施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企事业单位食堂的基本卫生标准要求及整改时限,并将《*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印发至各单位。
2、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在全市企事业单位食堂中实施“卫生达标工程”的信息和《*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等内容。
(二)督促整改阶段(20*年6月—10月)
1、各企事业单位根据《*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进行自查自改。
2、市卫生监督所、各镇(管理区)卫生管理服务中心根据相关卫生标准要求对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进行上门指导服务,督促落实相关卫生要求。
(三)申报检查阶段(20*年11月)
1、各企事业单位认为整改后的食堂已符合《*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的,应在11月10日前向所在镇(管理区)提出验收申请。
2、各镇(管理区)根据申请,组织镇卫管中心、卫生监督分所等单位进行现场验收,对验收通过达到标准要求的由卫生部门新发或复核卫生许可证;对现场验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整改或经过整改仍未达标的,由卫生等相关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3、各镇(管理区)对整改达标的各企事业单位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向社会进行公告。
(四)评估总结阶段(20*年12月)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卫生局对各镇(管理区)实施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工作进行评估总结,评估的重点是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率及实施“卫生达标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效,评估结果纳入对各镇(管理区)的《*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考核内容。同时,对全市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食堂开展“卫生达标工程”工作进行部署,并研究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食堂,尤其是一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由于用餐人数聚集,其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后果十分严重。各镇(管理区)、各相关单位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重视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作,各镇(管理区)都要成立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工作小组,加强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领导,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达到预期目的。
2、分工协作,明确责任,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合力。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工作按照“上下联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在治本”的原则实施。各镇(管理区)具体负责本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工作的组织开展;卫生部门负责制定《*市单位食堂卫生标准要求》,参与对企事业单位食堂分管负责人的培训和现场卫生指导,负责核发卫生许可证;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全市企事业单位食堂“卫生达标工程”工作的组织协调、进展情况督查和总结评估的组织。
经营单位采购食品,须按国家规定进行索证,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以保证其质量。
1、禁止采购以下食品:
(1)禁止采购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清混有异物或有其他感官形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不符合食品规范规定的定型气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二、贮存
1、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储存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3、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
4、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三、食品的加工、存放
1、食堂的炊事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 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作原料。
2、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度。
3、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4、不得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有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物。
四、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1、食堂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2、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 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3、食堂从业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症状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4、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做到: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3)加工食品时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戴戒指等。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五、剩饭剩菜的处理
1、食堂管理人员应精确预测就餐人数,合理安排当餐饭菜的数量,饭菜尽量少剩或不剩。
2、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食用。
3、对剩饭剩菜的保管、处理,要有专人负责,并作详细记录。
4、食堂负责人要严格对待剩饭剩菜的处理情况做好食堂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六、食堂留样要求的记录
1、食堂对外供应的所有食品、成品应安排专人负责,进行留样。
2、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
3、对留样食品的时间、菜名等其他留样情况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负责人签字。
4、留样人员要切实重视食品流样工作的重要性,对留样的记录情况,食堂负责人检查、签名,相关记录至少保存12个月。
七、食品清洗和消毒
1、各食堂应制定清洗和消毒制度,以保证所有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洗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2、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gbl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和gbl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等有关条款和标准。
3、采用化学消毒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和食品接触面。
4、已清洗和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具应在保持设施内定位存放且有明显标记,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5、做好餐具消毒的记录工作,对消毒的器具数量及其它情况进行记录,负责人签字。
八、库房卫生要求
1、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
2、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3、库房的构造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且易于维持整洁,库房内应设置数量足够的物品存放架,其结构及位置应能使储藏的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厘米以上,以利于空气流通及物品的搬运。
4、除冷库处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设施或条件。
九、食品处理区(后堂)及餐厅的卫生要求
1、食品处理区地面应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且应平整、无裂缝。
2、粗加工、切配、餐具消毒等需经常冲洗场所,易潮湿场所的地面应易于清洗、防滑并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及排水高度。
3、设备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清洗、维护和减少交叉污染。
4、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原料加工中需配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宜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5、凉菜专间内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不得在专间内从事与凉菜加工无关的活动。
6、凉菜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宜戴口罩。
7、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内环境(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态。
按照攀教发[2005]85号文的要求,我处进行了全方位的安全工作自查,现将情况汇总如下:
一、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方面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阶段我们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要求,对食堂进行了规范和到位的管理。结合要求,我们对食堂的管理工作自查如下:
1、加强了管理,健全了制度。我们制定和健全了《总务处各岗位日常安全工作规程》、《市九中食堂工作人员奖惩制度》、《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 ,在工作中我们也加大执行和检查力度,狠抓工作的落实。
2、实行了食品卫生与安全层层责任制,将责任分解到个人。严格执行食品卫生与安全各项条例和规定,坚持学校定期检查和食堂自查制度。具体到食堂的日常工作,实行“班长责任制”,责成班长加强管理。
3、食堂办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无论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均是持证上岗(健康证)并进行定期体检。
4、食堂的食品购买、储存和加工等方面均符合卫生要求,坚持了试尝、留样制度。
5、鉴于食堂机械多的实际情况,我们特制定了《食堂机械安全规程》,要求每一位食堂工作人员必须熟悉食堂机械的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对于新招聘的临时工,在未熟悉食堂机械的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前,不得单独操作和使用食堂机械,从而避免了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6、制订了《食堂食品卫生与安全预防措施》和《食品卫生与安全应急预案》。
7、食堂严格执行了定期消毒的制度。
8、 对学生进行了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如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防止食物中毒等知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9、坚持了食堂夜晚值班制度,规定值班人员必须在睡觉前检查防火、防盗情况,如炉灶的火是否备好,门、窗是否关好等。
10、加强了预防工作,如严格规定:学校非食堂工作人员禁止进入操作间,校外人员禁止进入食堂等。每餐完毕,要求食堂立即进行清洁卫生打扫。打扫完之后,又要求立即将食堂就餐大厅门窗关闭,防止不法分子进入搞破坏活动。
11、重视了安全工作过程管理。在每一学年度,我们在学期开始、期末都要对食堂安全工作进行专门布置,并加大检查力度。
12、随时检查食堂各种机械的接地线,以免漏电而发生安全事故。
13、有针对性地按计划分期、分批对全体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卫生、营养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
二、水电工、维修工常规管理中的安全工作方面
1、督促水电工每周对教室、食堂、学生宿舍的照明灯、照明线路、开关、插座等地方进行检查,确保用电安全。
2、督促维修工每周检查教室吊扇、宿舍摇头扇、公用部份电热水器、食堂机械等地方的安全运行情况。
3、督促水电工、维修工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人身安全。
4、督促水电工、维修工不定时检查全校路灯、教室走廊灯及厕所电灯的照明情况,发现问题,即时处理。
5、实行工作回复制度,要求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情况汇报给总务处。
三、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方面
1、楼梯、走廊、护栏、住校生床、学生公寓安装的电热水器、电风扇等符合国家的行业标准和安全要求。
2、楼道、走廊及其他通道安全、通畅,照明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受损时均得到了及时的维修。
3、现在使用的教学用房、教辅用房无存在安全隐患的现象。
4、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
5、高压配电房200ΚνΑ配电容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近期连续出现不堪负载等故障。12月7日,我处向市教育局递交了《关于攀枝花市第九中学》
6、消防器材进行了定期检查。
四、水源的安全工作方面
1、我校水源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
2、对我校抽水房处的不安全隐患进行了整改,目前已将抽水房拉匝门进行加固、窗户安装防盗网的处理。
五、临时工管理方面
1、新招聘的临时工严格执行了准入制度和用人标准。
2、新招聘的临时工目前尚未发现有精神病和传染病史的人。
3、对于新招聘的临时工,责成食堂班长和绿化组组长严格管理的同时,也要求班、组长多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他们,让他们心情舒畅地在食堂和绿化组工作,将潜伏在他们身上的不安全因素尽可能地排出掉。
六、其它方面
1、离学校红线范围不到100米远的地方,有极度危险的炸药库(属于机械化施工公司)。
2、校园周边有生产、销售易燃易爆的氧气厂。
3、校园周边有非法经营的饮食摊点,有出售“三无”、过期等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的现象存在。
【关键词】食品 卫生调查 食品用具
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事关千千万万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掌握学校食堂餐饮用具的卫生状况,2004年4~11月,遂对绵阳城区32所大中专院校、中学及小学校食堂餐饮具、食堂内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用具卫生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绵阳城区大专院校8所、中等专科学校12所、中学10所、小学2所,共32所学校102个学生就餐食堂。
1.2方法:①采取现场检查,询问的方式,对食堂使用前的食品容器、用具进行卫生学调查,填写表格。②对已消毒的桶(饭桶、菜桶)、盆(饭盆、菜盆)、打饭板(勺)、菜勺等多种接触和盛放直接入口的食品容器、用具采用大肠菌群纸片法,按照GB14934-19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检验和评价。
1.3调查内容:①现场检查学校操作间卫生、消毒设施、消毒药物及保洁情况;②现场抽查餐饮具消毒方法、药物消毒浓度及从业人员一般常识;③对餐饮具和食品容器、用具消毒随机抽样,采取大肠菌群纸片法定性试验。凡出现1件定性试验阳性判定为不合格样品。
2 结果
2.1食品卫生管理、学校“三证”及消毒设施情况:32所学校均有领导分管,102个学生就餐食堂均有负责人具体抓食品卫生工作落实,学校食堂95.0%有“三防”设施,每个食堂设有餐饮具洗涤池、消毒池和保洁柜,90.0%的学校食堂采用含氯制剂消毒,10%的学校食堂采用蒸汽消毒,卫生许可证申办率为100%,从业人员812人,持有效健康证786人(96.8%),持有效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748个(92.1%)。学校食堂除餐饮具外,其它食品容器、用具均暴露在空气中,无任何保洁措施。
2.2从业人员卫生常识情况:现场提问320名从业人员卫生常识知晓率为61.8%,72名食堂管理人员卫生常识知晓率为83.0%,询问68名餐饮具消毒人员对餐饮具消毒方法及药物消毒浓度知晓率为62.0%。
2.3学校食堂餐饮具及食品容器、用具消毒质量情况。
2.3.1不同管理方式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结果。32所学校102个食堂随机抽取餐饮具共计3665件,合格2895件,合格率为79.0%,其中,学校管理食堂合格率86.1%,个人承包食堂合格中率为74.0%,个人承包与学校管理食堂的餐饮具消毒质量比较,学校管理明显好于个人承包食堂(X2=79.51,P
2.3.2不同管理方式学校食堂食品容器、用具消毒结果。47个学校管理食堂随机抽取食品容器、用具共计215件,合格195件,合格率90.7%,55个人承包食堂随机抽取样品182件,合格145件,合格率为79.7%,个人承包与学校管理食堂的食品容器、用具消毒质量比较,学校管理明显好于个人承包食堂(X2=9.75P
3 讨论
按照《食品卫生法》第二章第八条第五款规定,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品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洁净、保持清洁。本次调查资料显示,绵阳城区32所学校共有102个学生就餐食堂,其中学校管理食堂47个,仅占46%,个人承包食堂55个,占54%,说明学校受社会后勤工作趋向社会化的影响,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学校食品卫生存在一定不安全隐患。从学校食堂餐饮具和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合格率分析,个人承包食堂的餐饮具、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合格率明显低于学校管理食堂。由于学校领导重视不够,管理松懈,个人承包食堂场地狭小、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功能不完备,承包者及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卫生习惯差,消毒工作不到位,消毒不严格,只注重经济利益,忽视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和保洁工作,对于经常使用的食品容器、用具操作中经手的人越多越容易人为二次污染,应加强消毒和保洁。
4 对策与建议
4.1加大投入,规范学生集中用餐场所。教育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学生集体用餐食堂的投入,不断改善学校食堂和学生集体用餐场所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布局,禁止中小学校食堂对外承包,逐步取缔学校承包小食堂(店)的食品经营,由学校集中管理,开设规范的学生集体用餐食堂,为学生提供卫生安全的就餐场所,保证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4.2加强领导、落实职责。各级领导、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和负责学校卫生监督人员要深入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各个环节,切实把好食堂餐饮具的消毒质量关,加强对食堂的食品容器、用具消毒和日常保洁,防止二次污染,杜绝食品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