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0: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职;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235-04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的精神,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主要有五项内容: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政策支持与投入环境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与领导能力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其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核心,而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已有五十余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骨干高职学院建设单位。本文通过对2008-2013届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213位学生进行“就业与课程设置相关问题” 的问卷调查,在分析当前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实践途径。
一、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专业设置的标准尚未统一,专业定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对行业人才的需求
根据2005年教育部首次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的有关规定,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属“资源勘查与测绘大类”的“测绘类”,该专业的学习目标定位为:培养掌握房产地籍测绘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具有房产、地籍测量技术及管理的能力,从事房产地籍测绘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从各开设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学院实际情况来看,其专业设置标准和专业定位尚未统一,如表1所示。究其原因,主要是各高职院校设置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大多是依托于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只有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是依托于国土资源管理专业而设置的,这已不能满足区域国土资源管理行业对土地规划、GIS应用和地籍测绘、土地估价等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课程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课程设置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课程体系是一个担负特定功能、具有特定结构、开放性的知识组合系统[1]。课程体系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各高职院校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刚起步,课程设置未能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一方面,因专业设置起初多源于各院校的工程测量专业,黄河水利职业学院该专业的设置直接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增开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方向,使得各院校地籍管理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一般都照抄照搬工程测量技术的课程体系,只是稍微变换一些课程,增加了土地管理总论、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法学等土地管理相关课程而已。另一方面,课程设置没有依据学习该专业的学生特点设置。通过对本校2008-2013届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21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表2可知,当学生被问及“您在校读书时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有65名(占30.52%)学生想从事测绘工作,有18名(占8.45%)学生表示要从事土地规划类工作,有52名(占24.41%)学生想从事房地产评估或经纪工作,有65名(占30.52%)学生认为要从事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工作,仅有4名(占1.87%)和9名(占4.23%)学生表示毕业后想从事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方面的工作。这些数据可推出,选择就读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或未毕业参加工作前,有135名(占63.38%)学生想在毕业后从事土地规划、土地评估、房地产评估和国土资源行政管理等土地管理相关工作,这表明学生想在校读书时加强对土地管理方面课程的学习,而我们的课程设置偏重于测绘无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课程教学没有充分体现高职特点,课程内容重理论轻技术和实践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质的区别在于所培养的人才的规格和类型上。普通高校培养的是理论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或操作型人才,所以课程设置要注重能力的培养[2]。许多高职院校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在教学计划的编排上也体现出实践课。但是由于经费、师资、学生在外实习期间的安全等方面原因,有的实践课比例过小,有的则徒有虚名,上实践课或实习课则采取“放羊式”管理,随学生“自由发挥”,没有周密的实践计划和悉心的实践指导。另外,实践课的设置也没有密切与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相结合,学生的课程实践都仅仅停留在模拟实践上,没有让学生参与具体的生产项目实践。这些现象在高职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也依然存在。
4.课程设置有所偏颇,不能体现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5年教育部首次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对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主要课程有:测量平差与计算机程序设计、数字化制图技术、控制测量与GPS测量技术、航空摄影测量基础、地籍测量、房产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房产地籍管理与法规、地形测量及实习、测量平差课程设计、房产与地籍测量实习、航空摄影测量实习、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等。就业方向是:在房产、土地、城建、测绘等部门从事房产、地籍测量技术与管理工作。从国家的主干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的确定来看,主干课程设置主要围绕地籍测绘进行了测量相关课程的设置,没有体现该专业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即没有体现测绘和土地管理这两个不同的方向。另一方面从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色对本校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来看,也是偏重于测绘专业课程的设置,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看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8门主干课程中,有五门(超过半数)是测绘类课程;而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20门主干课程中,7门(占35%)测绘类、5门(占25%)土地管理类、8门(占40%)GIS应用及开发综合类。
二、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核心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就是相信人人是才、人人能成才;致力于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对今后的发展要求、个人气质等来设计课程和安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就是要突出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优化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优化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高职教育的课程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包括社会知识、文化艺术、职业道德、礼仪、环境保护等知识,这些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基础课程根据行业通用能力要求开设相关专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标准开设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术能力[3]。即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在体现作为测绘类专业应有的专业定位和基本培养目标的同时,应考虑本专业的另一研究对象—土地管理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又要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在专业教学实施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生有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增强职业的适应性。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心声也反映了这一点,如表3所示。
2.以满足行业需求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合理地构建课程体系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定位和完成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必须正确地反映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符合学制及学时限制[4][5]。
此外,从我们的问卷调查来看,如表4所示,被调查的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毕业或准毕业学生中,从事测绘工作的有73人(占41.95%),从事土地规划、房地产评估、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相关工作的有53人(占30.46%),且从2008到2012年,从事测绘工作的学生由占全班人数的62.50%下降到27.16%,这表明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就业趋势逐渐向土地管理行业转移,且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力度,提高了国土资源管理行业地位,增加了对土地规划、土地评估和地籍管理等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则我们的课程设置也应当适应当前就业形势,强化订单培养,增设农田水利学、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等编制土地规划所需的相关专业基础课,使专业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才能体现地籍测绘和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两个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
三、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实践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国土资源工程系的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创建于2005年,现已招生6届(期间因生源少停招一届),共招收学生290人,其中已毕业3届,共有毕业生213人。专业开办以来,一直参照本系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和本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毕业生大多在测绘行业就业,但就业趋势逐渐向国土资源管理行业转移,在此基础上,探索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实践途径。
1.突出课程模块,重组课程体系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我们将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重组优化,详见图1和图2。
2.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
在课程模块化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设置各个模块的具体课程,且开课顺序也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参与具体生产项目实践的可能性,专业拓展选修课程以班为单位选修任意2~3门课学习,具体详见表5。
四、结语
当前我国地籍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信息技术行业正在蓬勃发展之中,各有关高职院校应当以国家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和示范性高职学院、骨干高职学院建设为契机,在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的同时,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引进职业技能型、双师型教师,推进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才能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壮金,严志强,廖赤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广西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刘朝晖,陈礼芬.就业导向下高职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
[3]孟坤,卢润彩.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9).
关键词:高职;地籍;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45—02
一、引言
我校的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开办于2008年,现已有两届毕业生,通过对两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回访和调查,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地籍专业学生基础扎实、上手快,有的已经成果单位的骨干。生产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是由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的水平,实习实训条件方面来决定的。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自2008年以来实施“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具体的做法介绍如下。
二、人才培养模式
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结合重庆统筹城乡建设和三峡库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对测绘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分析测绘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重庆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每门课程对应的测绘项目贯穿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学生100%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建立“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战育人、校企双赢”人才培养机制。为使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既达到就业岗位职业要求,又具有可持续职业发展潜力,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实施“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通过市场调研、测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结合西部开发、重庆建设和煤炭开采对测绘行业的要求,确定典型的测绘工程项目,将典型的测绘工程项目分解为具体的测绘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完成这些测绘岗位工作任务应具有的岗位能力,构建支撑培养这些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
1、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行动领域归纳
通过市场调研并按照区域测绘行业的特点划分,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典型测绘工程项目主要有8个,即“山区地形测量”、“数字测图”、“GPS测量”、“三峡库区滑坡变形监测”、“建筑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水利建设施工测量”和“摄影测量和遥感内业处理”。8个典型工程测绘项目又进一步分解为52个测绘工作任务,将与测绘职业的行动情境相互关联任务的同一类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一个行动领域,共有12个行动领域。
2、将专业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
对8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应的测绘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确定培养这些能力支撑的学习领域课程。以完成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应具有的能力为导向,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并根据测量生产一线对测量新技术、新标准的信息回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与测绘工程项目实际联系紧密、互动灵活的理论与实训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机制。
如图1所示,在测绘能力中,学生的山区地形测量能力和数字测图能力主要通过地形测量、计算机与测量绘图、数字测图和地籍调查与测量等课程来培养;GPS测量能力主要通过大地测量和GPS测量技术等课程来培养;变形监测能力主要通过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等课程来培养;建筑施工测量能力和道路施工测量能力主要通过工程测量和建筑与道路工程等课程来培养;水利电力测量能力主要通过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分析与应用和VB程序设计等课程来培养;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处理能力主要通过摄影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等课程来培养。
图1 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图
四、课程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
根据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各学习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基础课程保持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专业建设团队的老师与学院基础部的老师一起设计和开发了测量数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英语(测绘)、体育训练、应用文写作等五门基础课程。选择问题、任务、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安排整体上采用由浅入深的编排模式。
(二)专业领域课程设计
按照测绘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并遵循教学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领域,与企业专家一起,设计开发了地形测量、程序计算器使用等十余门专业课程,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按从易至难进行划分。根据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选择测量对象、工程测量项目、工作任务、测量项目算例、地籍图类型、过程等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安排整体上采用由浅入深的编排模式。
(三)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
根据培养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单项职业能力的要求,系统的设计了十几门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训项目,同时设计了《地形测量》等九门专业课程对应的专业实践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了单项实训、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
五、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的建议
(一)围绕培养学生完成项目的能力组织教学。教学计划围绕培养学生具有完成测绘“8大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来实施教学,即实施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完成测绘“8大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直接完成生产单位的真实测绘工程项目。通过与川渝两地测绘生产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真实测绘工程项目,在教学安排上,实行项目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测绘工程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测绘工作环境和明确的工作责任中,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真实测绘产品的生产。二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完成一个测绘工程项目的流程来组织教学。
(二)一体化教学。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尽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过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过程考核,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方式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考核学生完成实际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从而保证“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四)学生100%参与测绘工程项目。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进校就上专业课程,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完成实际测绘工程项目;专业课教学在时间安排上相对集中,不同的专业课程分别集中在上下半学期完成,这样有利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旦有测绘对外技术服务项目,方便临时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参与完成实际测绘工程项目的比例达100%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天和.澳大利亚TAFE教育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的启示[J].科学咨询,2009,(5):86—87.
【关键词】土地测绘;信息化;土地管理;要求;应用
引言
从现在我国的基本国情上来看,想要更好的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就需要将两方面的工作做好。一方面就是要提高土地的质量,有效的增加我国耕地的面积,这样做能够更好的改善我国农业的生产条件,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第二个方面就是要通过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加强,来对土地结构进行一定的优化,这样就可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以利用的土地。土地测绘技术就是能够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测绘技术支持的一种技术,为我国土地的合理利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对于土地开发管理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的凸显出来的土地的供求矛盾,这样就导致了现在的各级国土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能够为国家提供更加准确的土地数量、质量以及对于土地的利用现状等信息。随着土地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已经成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坚实的技术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土地测绘技术已经逐渐的进入了信息化,信息化的测绘技术是现在土地开发管理应用领域当中的最高形式,为我国土地的开发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定性、定量、定位以及可视化的工作个条件。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可以极大的提高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办公效率,并且信息化的土地测绘技术还能够帮助土地开发管理解决其中存在的很多的问题。帮助土地开发管理的决策提出更加科学的基础信息,并且能够更加有效的保证土地开发管理的质量,而且对于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提供十分有效的信息帮助与约束。
二、土地开发管理对土地测绘技术的要求
(一)合理的确定测图的比例尺
进行测图比例尺的合理确定是保证测绘工作的工作质量,保证完成测绘工作要求的首要条件。对于大部分的地势起伏比较小、相对来说地势比较平坦的地区,一般都是采取的以米作为网格测试就可以满足现在大多的部门对于土地测绘的要求。但是对于那些地势起伏比较大、地貌相对来说比较的破碎、通视非常困难的地区来说,就需要布置合理的高程网点,应该注意的是测试高层点网格间距应该小于米最为合适。
(二)注重关键点的测量
所谓的关键点指的就是高层趋势变化点、坎顶、坎脚线的位置以及标高,沟、窑等的面积的量注以及比高等信息。在进行土地测绘的时候,应该对上面提到的这几个要点进行具体明确的标注。除此之外在进行土地测绘的时候还需要在测绘图中将表示反映居民田地、林地、园地、沟、渠、电等地方的信息,还需要将这些物品的地方的使用时间在测绘图中进行详细的标注,另外对于图中的旧村复垦、旧城改造地区的园地以及林地中的树木种类、林地的面积以及树木的年龄、坟穴的位置以及数量等都需要在测绘图中进行详细的标注。居民房屋的面积、居住的人口密集程度、建筑的新旧程度、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容积率等信息也需要在测绘图中进行标注,方便土地开发管理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并且在完成了土地测绘之后还需要埋设足够高的标石标注高程以及坐标,这样可以方便后期土地施工工程的项目使用。
三、土地测绘技术信息化在土地开发管理当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在土地测绘技术方面的应用,使得土地测绘技术逐渐的开始进入了信息化,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为土地开发管理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下面主要介绍了一些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在土地开发管理当中的几点具体应用。
(一)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PS,这项技术是土地测绘技术在信息化进程当中发展出来的一项新的技术,这一项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够以十分快的速度确定出测量点之间的物理坐标,保证进行土地测绘技术的精准度。而且因为全球定位系统是通过静态工作的模式来完成测量的,也就是说全球定位系统在进行高精度的测量的时候并不需要通过点与点之间的可视条件就能够很好的完成。并且如果采用的是GPS―RTK技术的话,这样在测绘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及时的对定位的相关结果进行掌握,还能够保证厘米级的测绘精度,这也就意味着测绘精度以及速度的一种飞速提升。并且在目前;GPS―RTK技术主要就是应用在工程放样、地形测图以及地籍测量等多个领域之中,现在的GPS―RTK技术已经成为了现在活得土地空间数据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GPS技术的优点在大比例尺的土地开发管理工作当中体现的更加的淋漓尽致,运用GPS技术能够实时的获取地物信息以及地界或者权界等信息的准确定位以及数据的采集工作。并且GPS技术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得到的测量结果是三维的地理数据,也就是说在进行一定的坐标转换以及数据的格式转换之后就能够很好的实现数据的共享以及能够实现地理信息的无缝结合,这也就能够很好的避免传统的测绘技术当中多次进行清绘或者转绘过程当中造成的不必要的误差。
(二)遥感技术
我们常说的遥感技术―RS实际上包含了传感器技术,信息的传输技术、信息的处理、提取以及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以及测量技术等技术,是多种技术的一种集合,并不是单纯的指一种技术。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信息内容十分丰富、获取信息的速度快以及多光谱特征等十分显著的优势。并且现在的遥感技术已经在土地资源的调查等工作当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三)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之下形成的一种测绘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将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分布顺序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综合的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期,主要是应用在建立于土地管理以及土地开发规划有关工程测绘当中。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已经越来越快,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土地测绘当中的应用实现了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给测绘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土地测绘的精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时间得到了极大的节约。并且促进了给予土地测绘技术的土地开发管理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兴叶. 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与土地开发管理[J]. 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0:105.
[2]赵伟伟. 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与土地开发管理[J]. 价值工程,2013,34:188-189.
[3]张婷. 土地测绘信息化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4:132.
[4]李奇骏. 浅谈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J]. 经纬天地,2014,05:49-51.
关键词:测绘技术 GIS 3S技术 土地规划与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规划不断呈现出与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矛盾的现象,土地规划与管理存在着不科学性也逐渐的显露出来,而仅仅依靠传统的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式已经无法解决当前的矛盾,因此,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测绘新技术开始应用于城市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中,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测绘新技术
测绘新技术是以GPS、GIS、RS相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测绘技术,也称为3S技术,其主要的内容包括:
1.GPS技术:
GPS是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该系统由地面控制、空间和用户装置等构成,其具备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定位、地形测绘、山体测高以及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内。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GPS RTK 技术,以实时定位、厘米级定位精度、作业时间短和效率高等特点逐步在资源调查和土地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GIS技术:
GIS技术主要是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系统。GIS 处理和管理的对象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和属性数据等。目前,在交通运输领域、灾害评估领域以及公共设施的管理等多个领域都广泛的应用了GIS技术,尤其是在土地规划工作中,通过GIS技术的使用,能够快速的建立起土地资料的数据库,并且将空间的图形与土地的属性数据进行充分的结合,将图形与数据实现一体化,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将数据进行输出。
3.RS:
RS指的是通过对目标的遥感平台上使用遥感器,不直接接触地面物体,通过遥感器对地面物品产生电磁波信号进行记录并且传送,通过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取得用户需要的数据,而这个过程被称之为RS。RS同样具有GPS全天候、全覆盖、高精度的特点,而且其获得信息的周期相对较短,在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时,其分辨率较高,能够形成清晰的图像。RS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自然灾害的防治以及对环境的动态监测等领域内的工作中,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分析,更为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提高能够了技术保障。
二、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一)对土地资源评价的应用
土地资源评价,也成为土地评价,指的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之后,根据一定的生产或者建设的目的,对该土地的质量以及生产潜力进行综合的评价。土地评价是进行土地规划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随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然而由于我国土地评价工作起步较晚,在评价的手段和技术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土地资源评价中还存在估价方法和标准不统一,估价指标体系有效期短和估价时间长等问题。而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实现土地资源评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使评价的结果更加科学。首先通过GPS技术,对需要评价的土地进行准确的定位;继而通过RS 为土地评价工作生成所需要的数据和影像资料;最后通过GIS实现对土地利用的结构、程度以及经济效益等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对土地进行登记划分,最终输出评价结果。
(二)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对土地实行动态监测,是土地管理部门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繁琐的工作。实行动态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发展土地状况的变化情况,并且及时获得变化的具体信息和数据。我国在土地动态监测方面曾经一度受到方法和技术的限制,只能通过用地单位上报的数据来被动的了解土地的变化情况,因此往往监测的数据的准确性也无法保证。而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遥感信息对土地的变化进行动态的检测。首先,通过RS主动并且快速的获知土地的变化;其次,利用GPS技术对土地的变化状况,包括变化的数量和特征等情况快速并且准确的获得,同时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空间分析,或者可以利用的准确的变化数据;最后,通过GIS技术实现对土地变化进行计算机管理,及时对土地数据库进行更新。
(三)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土地勘测定界指的是为了征收、复垦等工作的需要,对所界定的土地范围、利用现状以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而计算出用地面积。土地勘测定界工作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应用测绘新技术进行土地勘测定界,首先可以通过GPS RTK技术对土地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且采集相关的观测数据,将基准站的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接收基准站数据,并采集GPS观测数据,形成差分观测值,通过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计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
(四)在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土地规划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土地规划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大量的土地信息,其中包括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等信息。在进行土地规划之前,需要对土地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才能够为后续的土地规划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在土地规划过程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在收集信息和数据方面体现出了高度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同时其高度的自动化也提高了土地规划的效率。首先,通过RS对土地信息进行主动和及时的获取,并且通过遥感数据处理,生成需要的图片或者数据资料,将土地信息及时、准确的反应出来;其次利用GIS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获取的土地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自动生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数据库, 可以进行土地利用远景规划和利用类型预测而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设计和布局制图。
结束语:
测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传统测绘技术不断的更新,使以往测绘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得以科学的改变。测绘新技术在我国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土地规划不能与我国经济发展和我国国情相适宜的弊端,增强了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然而,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测绘新技术在我国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时间还很短,在技术和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对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所作出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巨大。
参考文献:
[1]丁莉东.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4)
[2]王成芳.GIS和RS技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测绘科学,2008,(05)
[3]李润生,黄成辉.“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测绘,2010,(01)
[4]于树霞.空间信息技术在当今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8)
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 测绘新技术;土地规划;土地管理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土地规划与管理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措施。
3S技术的集成化利用是当代测绘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3S技术是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统称,是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存储、传输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RS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面各种地表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处理,从而对各类地表物进行远距离控制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导航、定位和援时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它可以直接获取各类地表物的信息,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解决遥感信息的定位问题。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用来采集、测量、分析、存储、管理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和信息。
1 测绘新技术分类
测绘是一项前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测绘使用仪器的科技和技术含量很高,在国民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化产业。测绘使用的3S 技术是高度集成的对于空间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的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是指从外太空或者较高的地方接收来自地表产生的各种电磁波信号,通过相关仪器的处理,从而对该地区地表物体进行识别或者控制的一技术。目前,国内使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进行动态的检测和分析,这样保证能够及时地掌握土地变化和发展的趋势,并更好的为土地的规划。管理和合理开发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空间信息系统,主要用来采集、分析、存储和管理与地理分布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与传统方法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测量时不会受到天气、地形、视力以及其它条件的制约,工作效率很高;第二,数据的采集和编辑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样能够保证标准和规范一致,能够做到资源的共享和数据质量准确。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建立土地数据库,做到对土地利用的数据建库、数据管理和成果输出等等。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和全球性的无线电定位、导航系统。它具有非常好的抗干扰性和准确性,可以直接获取该地区地表的信息,为用户提供该地区的三维坐标、时间和速度,帮助解决遥感定位的问题。
2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2.1应用于土地利用更新调查
在原有土地利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实行更新调查,可凭借卫星定位系统、航空摄影摄像技术等,遵循土地调查的相关规定,实地调查区域内的土地状况,并将获得的数据输入到数据库和影像库中,保持土地利用的数据与现状相同,全面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发展。在我国农村土地调查或者城镇土地调查中,已经成功应用了测绘新技术,具体分析如下:其一,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真实的影像资料,制作基础图件、正射影像等,再利用遥感影像完成外业的实地调查;其二,完成内业处理过程,包括信息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等;其三,构建并完善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系统,发挥GIS、RS、GPS等技术的综合作用,完成土地数据的调查、分析、收集、整理、利用等系统性过程,通过RS获得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GPS技术可以快速、精准地获得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位置;再通过GIS技术对采集的数据实行自动化分析与管理,极大改变了以往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环节复杂等难题,提高了数据分析的精确度,更利于成果的输出与利用。
2.2 土地规划设计
对于土地的管理工作来说,土地的规划设计设计是其中的主要工作,其具体实现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在对土地进行规划设计之前,首先应该完成的就是对土地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这些信息的处理操作,在为土地规划的后续工作提供数据基础的同时,还可以对土地的质量、性质进行更加清楚的明确,这样,就可以对未来的发展中可用或者不可用土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并对具体的范围进行精确的划定。
在土地规划设计过程中,基于3S技术的测绘新技术对可以对必须的数据收集通过自动、实时和准确的收集。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遥感来获取土地信息,进过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就可以得到待规划土地的精确图像和属性信息,对该土地的信息进行及时和准确地反应。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土地利用的空间信息
进行建模,为土地规划的具体实施提供资料,此外,还可以借助
于GIS系统的强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对土地现状进行具体分
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土地利用的状况数据库。
2.3 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土地勘测定界是指根据土地征收、征用、划拨、出让、农用地转用、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等工作需要,实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围、测定界址位置、调绘土地利用现状,计算用地面积,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用地审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资料而进行的技术服务性工作,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权属调查、土地测绘和编写勘测定界报告。根据土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勘测定界分为外业调查、外业测量、内业整理汇总及归档阶段四个主要阶段。在土地勘测定界中,无论是外业前端数据采集,还是内业图形数据处理,均可广采用测绘新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的外业工作中,可使用 GPS RTK 技术进行定位,将基准站的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接收基准站数据,并采集 GPS 观测数据,形成差分观测值,通过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计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该测量方式可以提高土地勘测定界精度,并且无需通视,观测时间短,操作简便。在土地勘测定界的内业工作中,采用GIS 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地勘测定界测量和土地征收数据进行管理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保证从外业到内业数据处理的一致性,能实现内业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保证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以及方便数据的查询。
2.4 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
土地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而繁重的工作,其目的是准确而快速的发现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并获取变化的信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传统方法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是利用由用地单位的上报和登记的数据,被动的了解变化,并且获取数据的精度也相对较差。在测绘新技术体系中,由于遥感解译的矢量数据具有地理坐标,利用GPS的精密定位功能,可以在野外对室内不确定的解译成果进行精确核查,从而提高遥感解译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故采用RS、GIS和GPS的集成技术,可以有效地实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测绘新技术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利用RS快速主动地发现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第二,利用GPS准确而快速地获取变化信息的数量和特性,将变化信息与历史信息进行空间分析,获得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v第三,利用GIS实现土地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与可视化,实现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更新,实施土地动态变化成果制图。如郑泽忠等利用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数据,在野外用手持GPS接收机进行验证并更新解译的数据库,利用GIS提取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建立高精度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数据库,达到实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目的[11]。
2.5 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可以帮助土地
执法人员快速准确地发现并到达疑似违法用地现场,辅助疑似违法用地的巡查、核查、违法违规处罚处理以及结果实现土地管理的数字执法,其流程如下:
首先利用遥感监测技术与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相结合的办法,最大限度地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再利用便携式GPS接收设备和GIS提供的电子地图,快速准确找到疑似违法用地。某市至今已经进行了8次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了一大批土地违法案件。这些违法用地大多数是位于偏远的郊外或隐蔽的园区中心,在日常动态巡查中是难以发现的。测绘新技术的成功用于土地执法监察,有助于形成“天上有眼睛、地上有巡查”的全方面立体式的监督。
3结语
当今的我们正在经历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的发展,所以,对于土地规划以及管理就是每位公民都应该关心的事情。土地的利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设计到的数据非常庞大,工序之繁琐也让人瞠目结舌,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使得土地规划与管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虽然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才刚刚开始应用,新技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完善和解决,但是这仍然不能够忽视它的作用,进一步的完善和解决新技术存在的问
参考文献
[1]丁莉东.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