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0: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院环境清洁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监测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202
手卫生是指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其中, 洗手是指医务人员采用洗手液、肥皂与流动水进行洗水, 以去除手部细菌、污垢、碎屑等;而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采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从而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常规洗手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的过程[1]。提高手卫生的合格率, 对控制院内感染,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院以75例儿科病房患儿为例, 分析患儿手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本院儿科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住院的患儿75例作为观察对象, 男女比例为42:33, 年龄8个月~10岁, 平均年龄(3±1.08)岁;患儿的疾病类型包括:消化系统疾病23例, 呼吸系统疾病36例, 其他疾病16例, 其中有静脉留置针者19例。
1. 2 方法 待患儿直接用手进食或吮指时, 对患儿手指进行采样, 采样后指导患儿家长或亲自对患儿进行手部清洁, 待清洁完毕后再次进行手指采样。采样方法为:并拢患儿五指, 应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于患儿双手指曲面由指根到指端来回、转动擦拭各2次, 之后剪去医务人员手接触部位棉拭子, 将剩余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 送去检验科检验。
1. 3 评定标准 患儿手卫生监测合格率评价标准为:采样面积按照30 cm2计算, 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的Ⅲ类环境标准, 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 不可检出致病微生物。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手部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对照 对75例病房患儿手部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进行分析对照, 患儿手部清洁前仅有7例监测合格, 合格率为9.33%, 平均细菌菌落数为(38±14.17)cfu/cm2;手部清洁后有62例监测合格, 合格率为82.67%, 平均细菌菌落数为(8.3±5.10)cfu/cm2。患儿手部清洁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清洁前, 且细菌菌落数明显低于清洁前,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清洁前患儿手细菌检出情况分析 对患儿手部清洁前的细菌检出情况进行分析, 检出细菌的68例患儿中, 共检出腐生葡萄球菌27例, 表皮葡萄球菌22例, 微球菌11例, 大肠埃希氏菌6例, 白色念球菌3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黏质沙雷氏菌各1例, 其中有部分患儿检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
3 讨论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 我国每年约有8%~15%左右的患儿发生医院内感染, 由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严重者还会引起患儿死亡。因此, 如何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 也是临床十分关注的话题。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患儿手部存在细菌, 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基于这一现象, 加强手部清洁, 对控制院内感染也十分重要。
本院将75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在患儿手部未清洁时进行手部采样, 通过手卫生监测结果显示, 患儿在手部清洁前手卫生监测合格率仅为9.33%, 检出手部细菌包括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白色念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黏质沙雷氏菌、变形杆菌等。对患儿手卫生现状展开调查, 患儿手卫生监测不合理原因主要是因为患儿及家长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足, 洗手能动性差, 导致患儿经常吮吸不干净手指, 进餐前不洗手。此外, 医院方面对于患儿手卫生的管理也不是十分严格, 未能详细叮嘱患儿家属做好手卫生工作, 患儿在治疗期间, 吃零食时直接用手去抓, 很少有人洗手后再进食。还有一些患儿由于年龄太小, 大小便管理困难, 在治疗期间经常出现随地大小便, 用过的纸尿裤随处乱丢的现象, 这样不仅影响医院的环境, 造成床单污染, 还容易导致患儿发生院内感染[2]。
基于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监测的不理想现状, 建议医院从如下三点加强干预与管理:①加强病房管理。医院需提供给患儿一个相对清洁的住院环境, 病房内设置有盖的垃圾桶, 方便患儿及家属丢弃垃圾, 以避免垃圾乱丢现象;②加强卫生宣教。对3岁以上患儿, 以及患儿家属加强卫生宣教, 使之明白手卫生的重要性, 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针对年龄较小, 有吮指习惯的患儿, 家长也应加强管理, 经常擦拭患儿手指, 尽可能减少手部细菌。③完善病区洗手设施。为每个病区设置洗手设施, 方便患儿洗手, 并配置洗手液、消毒剂等, 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洗手方法, 以保证手部清洁的彻底性, 杜绝致病细菌滋生[3]。
综上所述, 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现状不理想, 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临床应深入分析患儿的手卫生影响因素, 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对策, 尽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手卫生现状, 降低院内感染率,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母方, 赵玉兰, 母楠.住院患儿手卫生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 2012, 5(8)169-170.
[2] 高清华.儿科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 2013, 20(3):184-185.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人员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7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18-02
随着医学科学和诊疗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技术对手术室洁净条件和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洁净手术室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1]。手术室级别越高,对出入手术室人员要求也越严格。我院于2006年3月开始启用洁净手术室,大力开展人员培训,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经过5年的尝试,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1启用洁净手术室前人员培训
11手术室、麻醉科医护人员及手术科室医生培训组织全体手术室、麻醉科医护人员及手术科室医生集中学习理论知识,灌输新理念,学习洁净手术室的工作原理和环境要求,熟悉各级手术间手术适用情况。掌握工作人员规范的着装要求和手术室进出流程,组织大家观看多媒体,让培训更直观、形象、生动,便于加深印象。手术室工作人员既是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的实施者,又是环节管理的操作者[2]。手术室护理人员还要掌握洁净手术室的操作和维护保养,掌握各种核心制度,如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参观制度等。
12手术室护工培训洁净手术室同传统的手术室不同,对卫生清洁的要求非常严格,它是通过空调洁净技术控制尘埃含量,过滤细菌,达到无菌。我院属于县级医院,平日工作人员较少,工作量大,时间长,加上护工都是聘用的,文化层次低,综合素质较差,卫生知识严重匮乏,更别提无菌观念了。为了让她们更快、更好地进入岗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有专人负责实施、监督。根据员工实际文化水平,适时普及基本理论知识,增强无菌观念。让其了解消毒清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清洁、消毒、职业防护和相关规章制度。讲解其岗位的重要性,增强其荣誉感,树立其主人翁意识,从而努力工作。另外制作简单醒目的标示,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图,通过简洁的文字、形象的图解,易于理解记忆。将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及消毒技术规范等编印成册,发放到每位护工手中,人手一册,随看随学[3]。
2洁净手术室人员行为规范管理
21医护人员行为规范手术室内严格着装要求不仅是做好一切无菌技术的前提,更是一道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双向屏障[4]。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专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由洁净路线进入手术室。根据手术室安排表名单,严格控制手术室人数。参观人员提前通知手术室,听从手术室安排,服从手术室管理,由专人带领,严禁私自在手术间串行。术中空气细菌含量与手术时间长短、室内人员数,以及术间开门的次数有关[5]。因此,进入手术间后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尽量避免人员走动。手术开始后,实行房门管制,控制开门次数,从而减少空气细菌数量,保证手术室的洁净环境。手术结束后,进入污物通道不得原路返回,如有连台手术须重新更换着装,方能进入洁净区域,避免交叉感染。
22空调净化设备人员的行为管理设专人负责空调净化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定管理规程和检测制度,定期对净化设备进行检测、清洁、消毒。回风口每周清洗,风道每半年清洗一次,初效过滤器每月更换,每天检查,如有破损及时更换。高效过滤器每2年更换,设计制定专项表格,做好相关记录,责任到人,实现可追溯性;保证空调净化设备安全,高效运转。每月进行空气采样监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和处理。
23清洁工人的行为管理手术室的一切清洁工作应在每天手术后进行,必须在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湿式打扫。术中产生的垃圾分类放置,术后集中处理。感染手术用品应注明,做好标记,进行双消毒,并做好个人防护。术后手术间的无影灯、手术床、器械车、壁柜表面及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式清理,每周对吊灯、墙壁、地面等彻底清扫,每月再进行一次卫生大扫除。清洁工具采用不掉纤维的织物,不得混用于不同的手术间,专室专用,以防交叉感染,用后的工具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清水洗净干燥待用。因工人清洁消毒工作在术后进行,多无人监督,是否到位难以从表面评判,而洁净手术室的卫生清扫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室到内环境达标与否[6]。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监督小组,由护士长、技术操作考核人员、护工、感染监控人员组成。制定监测制度,定期对手术室空气、墙壁、物体表面、清洁人员的手、清洁工具等做细菌培养。检查清洁、消毒效果与质量和对医疗垃圾处置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和管理,并记录在册。
3结果
我院自启用洁净手术室以来,经过严格人员培训和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管理,更新了理念,增强了洁净手术室出入人员对洁净手术室的认知水平,大家均能积极参与和配合手术室管理,保证洁净手术室空调净化系统正常高效地运行,增强了净化效果,提高了手术质量。
4结论
科学的人员管理提高了洁净手术室的使用质量,保证了其优良手术环境,满足了各种手术需求。
参考文献
[1]宋烽,王建荣,主编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
[2]楼敏,阮爱娟,易丽萍洁净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8):1122-1123
[3]郭君,刘晶星由传统手术室转入洁净手术室所涉人员的岗前培训[J]华北国防医药,2010,22(5):505-507
[4]朱丹,周力,主编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工作,而清洁是一切的基础,是感控的生命线[1]。 工勤人员是手术室环境卫生处置的主体,手术间环境的清洁度有赖于他们的工作质量,也决定了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2]。规范的清洁措施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有效保障,也是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主要责任[3]。我院手术室2014年9月份-2015年3月份,梳理手术间清洁处置方面的存在问题,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
我院为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有12间洁净手术间,其中5级1间,6级3间,7级8间,年手术量12000多台。手术室工勤人员由外包公司承保。工勤人员13人,其中女性5人,男性8人。承担着吧台、夜值班、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转运、手术器械敷料包的灭菌后及使用后的转运、术中快速标本的送检、药品、耗材的请领及手术间卫生清洁处置工作。其中4人主要负责手术间每台手术后的清洁处置工作。
2.存在问题
2.1 人员结构及性质问题
2.1.1 年龄 年龄最大的69岁,平均年龄55.53岁,而手术室工作节奏快,劳动强得多,应变事件多,工作时间长。身体素质不能适应手术间的工作性质。
2.1.2 性别 女性5名,平均年龄54岁,男性8名,平均年龄56.5岁,男性心思较粗糙,做事缺乏耐心,特别对清洁卫生工作质量次与女性。
2.1.3 文化程度 初中文化6人 ,小学文化7人 ,工勤人员的来源均为工厂下岗、退休工人及社会闲散人员,没有接触过医院特殊行业的环境的相关知识 ,缺乏相应的工作责任心。对新知识、新环境、新概念接受能力较差。
2.1.4 稳定性 因工勤人员社会地位低、工作福利待遇低,工作繁重,工作不被尊重等,导致工勤人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工作缺乏延续性。
2.2 管理问题
2.2.1 工勤人员的考核问题 手术室工勤人员由外包公司承保,工资、奖金均由外包公司发放。手术室对其工作质量的好与坏,没有经济杠杆做支撑,手术室管理没有效果。而手术室是个特殊的环境,外包公司管理人员对手术室工勤人员没有现场质量的监管与考评,出现监管盲区。
2.2.2 工勤人员的培训问题 手术室是个特殊医疗场所,专业性较强,而外包公司的管理人员本身也是门外汉,在加上此类人群的流动性大,外包公司对新招聘人员没有培训,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2.2.3 清洁处置设施、流程管理问题
2.2.3.1 手术室布局 每家医院手术区的范围较大,而处置间基本都设置在偏远的半限制区内,接台手术期间,护士会催促工勤人员赶快处置手术间,准备进行下一台手术。为了赶时间,不去处置间处置卫生洁具,而是直接使用刚才在隔别手术间清洁后,未进行任何处置的卫生洁具(毛巾及尘推),导致交叉感染或潜在感染的危险。
2.2.3.2 卫生洁具 使用后的毛巾、地巾均采用手工清洗。存在着执行力不够或不执行,以及受执行者主观意识的影响,清洗、消毒质量难以保证。
2.2.3.3 清洁处置流程 对手术间的物表清洁处置的区域、顺序、使用的洁具的区分缺乏标准。清洁的、污染的、上面的、下面的、桌面上的、车轮脚的、5级的、7级的、面积的限制等缺乏SOP。使得一块毛巾污染了整个手术间,清洁状况堪忧。
3.对策
3.1 人员管理对策
3.1.1 建立手术室工勤人员管理小组。外包公司主管、护士长全面负责、一名高年资护士专项负责、选出能力优秀的工勤员一名为小组长的管理小组。根据洁净层流手术间的清洁规范要求,制定层流手术间清洁处置的SOP,拟定手术间相关知识的培训计划及手术室清洁处置的工作质量标准。每月月底护士长及专管护士召集所有工勤人员进行一次例会。内容主要为:本月度工勤人员工作相关事项的交流;按照计划对工勤人员进行手术室相关知识的培训;本月度工作质量考核汇总情况及下月度需要改进的地方。
3.1.2 培训
3.1.2.1 提高工勤人员对手术间清洁处置的认知度 手术室工勤人员年龄均偏大,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对健康重要性具有同理心。平时交流时反复强调要换位思考,增加其工作的责任心,提高执行力。
3.1.2.2 制作图片 工勤人员年龄均偏大,记忆力较差,经常会遗忘。将手术间清洁流程制作成彩图,张贴在处置间、处置车停放处等位置,便于闲暇时学习。
3.1.2.3 强化训练 手术间清洁流程制定后,护士长、专管护士一对一对每一位工勤人员进行现场示范、解说。每周抽查一次,以复习手术间清洁流程及考核清洁处置的质量。
3.2 清洁处置设施、流程管理对策
3.2.1 清洁处置设施对策 增加清洁卫生处置车及用具。 根据手术间布局及各不同级别手术间的分布,设置6辆卫生处置车,定位定点停靠在不同级别手术间外侧门处,处置车的配套设施:中号整理箱两个,分别存放清洁地巾、污染地巾;小号整理箱两个,分别存放清洁毛巾、污染毛巾(不掉纤维的毛巾,颜色分为红、绿、黄);特小号整理箱一个,存放除尘纸;储物袋一个,存放干净的各种塑料袋,进行垃圾分类的收集备用;另外地巾杆一个,随时进行地巾更换使用;配制好消毒液桶一个;喷壶一个;所有手术间清洁处置的用物备齐全,方便手术间接台手术工勤人员的随时更换取用,提高工作效率,更符合层流手术间卫生处置的规范要求。
3.2.2 流程管理对策
3.2.2.1 手术间物表处置流程:工勤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措施:戴好乳胶手套,有明显血渍、污渍的地面先用处置车上配制好的1000mg/L消毒液进行喷洒,用除尘纸进行覆盖30分钟。先用用绿色毛巾擦拭手术间的四面墙壁,高度为平手术间器械柜上端,一面墙更换一块毛巾;其次用红色毛巾擦拭电刀、腔镜机组、器械车,用黄色毛巾擦拭最容易被病人血渍、体液污染区域(如:无影灯、手术床、器械托盘等设备),遵循从上而下,每擦拭一件设备均要更换一块毛巾。再用覆盖的除尘纸擦拭血渍。最后用尘推清洁地面,每块地巾使用面积不超过20平方(每个手术间地面至少使用两块地巾)。
3.2.2.2 地巾及毛巾的清洗消毒流程:科室申领了两台西门子全自动洗衣机放置在处置间,一台清洗地巾,一台清洗毛巾。每天早07:00、中午12:00、晚18:00三班专职工勤人员定时收集每个处置车上使用的污染地巾和毛巾,分别用500mg/L含氯泡腾片浸泡30分钟,再分别放入全自动洗衣机内进行高温清洗、烘干。 处理完后,将其再分发到各个处置车上循环使用。
4.小结
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4]。手术室管理者从人、物、环、时间等各方面发现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规范卫生洁具的使用、清洗、消毒、存放流程管理,使手术室卫生处置工作便捷、高效,保障了手术室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程礼萍.2种不同清洗方法对复杂器械的清洗效果比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3):214-216.
[2] 春远丽,韩慧琴,冯向瑞.洁净手术部保洁员的培训与医院感染控制管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2):1077-1078
关键词:勤务人员;感染预防措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66-02
勤务人员承担着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的各类检验标本,检验标本包括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为提升勤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如戴手套、口罩、个人手卫生、职业安全防护、医疗废物的处置等进行了院感知识培训。
1 预防措施
1.1加强院感知识培训
对所有新进科室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增强工作人员预防院内感染的意识,人人掌握针刺伤的处理流程,依据《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制订相应的操作流程及消毒隔离制度。坚持长期培训,逐项督导,耐心细致地讲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强化感染控制意识。
1.2从关键环节上培养感染防护意识
强调职业防护是保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的前提,杜绝个别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差,造成职业暴露的发生。同时也强调保护环境设施的重要性,避免个别工作人员只顾过分保护自己,戴着手套乱触及门把手、电梯开关等公共设施,增加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自觉性。对在工作中所携带的通讯工具(手机)加以保护,装在透明塑料袋内,班班更换塑料袋,并定期对科室全体人员进行考核,随机跟踪检查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防止个别人员在收完标本后不去掉手套,发现不符合操作现象的按《综合目标考核方案》执行。
1.3手卫生的处理
洗手在感染控制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感染控制措施,勤务人员与全院医护技工作人员有着工作上的联系,如收取标本时、报告单发放时都需要双方共同签字。所以接触体液血液排泄物类别多,污染的几率大,稍不小心就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做好手的卫生处理尤为重要,要求勤务人员戴双层手套执行收取任务,完成任务后去掉一只手套上的第一层手套,运送时保持双手是清洁的,交接标本时与检验科室人员共同点数,交接完毕再去掉一只手的手套,回到科室后去手套并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2 管理
2.1做好环境保护的管理
勤务人员每天早晨集中收取全院各临床科室的各类检验标本,工作时间紧张,工作量大,在收取标本过程中戴乳胶和塑料双层手套,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病区的清洁物品,不可用手拿电话,不可开电梯开关,尽量保持一只手不被污染用作提拿工具箱,科室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实施监督检查。把标本与相关检验申请单分开放置,减少检验申请单被污染的机会,对盛放标本的容器每天进行清洁消毒。每周进行彻底大消毒,即对容器的内面和标本架浸泡擦拭。
2.2做好收取标本时的管理
检验标本包括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勤务人员在收取标本时,认真核对标本的检验目的,按标本的性质分类放置,绝对不许混合放置,不可漏洒、溢出,如遇有标本洒漏情况时,及时对受到污染的容器物品严格按感染性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在取送急查标本时,也要做好隔离措施,遇有特殊感染标本收取后告知检验科室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对用后的标本进行合理的处理,避免处理不当污染工作环境。
2.3检验报告单取送的管理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检验科室发出的报告单必须经过消毒后方可发出。勤务人员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在检验报告单未消毒前不许带出检验科,标本交接登记本也要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
主要有: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培训教育不够、管理制度不严、缺乏手卫生知识、对交叉感染的认知不足、医院洗手设施配备不全等。如有些医务人员洗手方法不正确、揉搓时间短,范围小,力度不够,常漏洗拇指、指尖和指缝,洗手后不擦干就开始操作,还有的洗手后用工作服擦手造成再次污染。有些认为只要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等手就是清洁的,还有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的错误认识。手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前都有可能造成手部污染。医护人员在接触单一患者后,洗手率较高,但在查房、做晨间护理、检查不同患者之间常忽视了洗手,而且在接触患者前洗手率低于接触患者后的洗手率,这说明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较强,而对手卫生造成患者间交叉感染重视不足。用擦手毛巾不能做到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重复使用导致毛巾潮湿,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擦手后再次污染。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或使用手烘干器的医护人员手表面细菌培养的合格率明显高于擦手毛巾。洗手液应尽量使用密封容器盛装,一次性使用的。若需反复盛装,应有专人负责对洗手液容器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定时更换洗手液,定期检查洗手环境及洗手液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
2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手卫生标准:Ⅰ、Ⅱ类≤5cfu/cm2、Ⅲ类<10cfu/cm2、Ⅳ类≤15cfu/cm2,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3]。定期监测手部带菌情况,同时还要进行手卫生效果的细菌监测并记录。医院感染管理应纳入到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三级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并监督实施,解决手卫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并进行检查和指导,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落实的具体情况。
3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
要认真学习卫生部(现卫计委)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使医务人员充分地认识到不良的手卫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通过定期举办手卫生知识讲座、现场操作演示、发放便于携带的宣传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手卫生知识,熟练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指征和时间等。定期进行手卫生检查,对手卫生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提出整改意见,在洗手池上方张贴“七步洗手法”示意图,使医务人员养成正确洗手的良好习惯。
4正确使用手套
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之前,要戴手套,戴手套前后要洗手,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又可保护医务人员自己,同时也可减少对患者造成交叉感染的几率[4]。在检查不同患者之间或给同一患者进行清洁操作和非清洁操作之间都应更换手套,还要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一次性手套只能一次性使用,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手套虽然有屏障功能,但不能保证绝对没有穿透性。
5讨论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180-01
2006-08~2010-10我们分别对两组阑尾炎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力求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术后抗感染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择阑尾炎患者87例,男54例,女33例,年龄15~54岁。入选标准:(1)以下腹疼痛为突出症状者;(2)经诊断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者;(3)须尽快手术切除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16~52岁;B组43例,其中男26,女17例,年龄15~54岁。按住院先后次序入组。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性质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准备和阑尾炎术后常规护理,术前1d下腹部及会备皮,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增加护患沟通,减轻患者焦虑,使患者充分休息,术后去枕平卧位6~12h,禁食水6h,给予营养液静脉滴注,切口换药,术后1d鼓励、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刀口愈合。
1.2.2 特殊治疗及术后护理 A组患者术后不禁止探视和陪护,病房做好一般清洁工作;常规联合使用头孢拉啶、庆大霉素、甲硝唑液1周,广谱杀菌。B组术后2d谢绝探视,病房平均1~2例/间,由护工作好病室清洁工作,每日晨开窗通风换气,并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消毒空气1次/d;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仅使用甲硝唑液静滴。
1.2.3 观察记录 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天数、切口感染例数,拆线天数和住院总天数。体温测量方法:术后3d测体温每8h一次,即:8:00~16:00~20:00。3d后测体温1次/d,即:16:00。切口感染判断标准:术后2~3d体温升高,切口肿胀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1]。
2 结果
A、B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x±s)
3 讨论
3.1 良好的病室环境对于手术患者恢复的重要性 清洁整齐是必须条件。(1)空气消毒: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在有人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2)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采用湿式清洁法,并且所有情节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干燥。其次,安静清洁的环境能减轻患者的烦躁不安,使之身心闲适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时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对于接受手术的患者而言,手术本身即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应激源,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术后如加上不加任何限制的躁声,即会给患者增添新的应激因素,使其产生多种潜在性危害或不良的生理,心理影响[2]。所以严格控制探视、陪护的人数和时间,不仅可以避免空气污浊而引起伤口感染,还可以大大减少躁声的来源,使患者充分休息,促进康复。
3.2 合理使用抗生素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过度,会增加医院内微生物生态压力,加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危险性[3]。因此,要扭转这种现象,应在查清病因或进行细菌检测和药敏实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或其他药物。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针对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致病菌(肠道内的各种革兰性杆菌和厌氧菌)而使用甲硝唑液静滴,这种用药方法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医院感染率为2.33%,和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感染率(2.27%)无显著性差异,既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养活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又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3.3 其他因素 此外,提高护理质量,协助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加强营养等对手术后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作用。术后切口换药的质量与切口恢复有直接关系。由于此项操作直接接触易感部位,稍有不慎即可使细菌直接侵入切口处而引起感染。所以严格无菌操作是关键,只有从根源处养活易感因素,才能使控制感染达到最好的效果。手术后协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一般为手术后第1天。早期活动有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6.
关键词:护士 手卫生依从性 控制对策
Nurse hand health compliance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
Ren Xiaobo Yang Rong Li Yanqiong
Abstract:The hospital infection is now the world public health attention key point.In the hospital the environment and each kind of object surface existence massive microorganisms,nursing staffs hand frequently contacts them in the clinical each kind of operation to become the acquired character infection inevitably the latency,therefore in nurses each work,hand clean is the prevention and the control acquired character infection simple and the most effective link.The hand clean and the disinfection is reduces the hospital infection to be most basic simple and one of most important measures.
Keywords:Nurse Hand health compliance Control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194-01
1 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
1.1 制度与管理不完善。我国医院在制度和管理上对手卫生的要求并不十分完善,缺乏手卫生的教育培训,相关制度与规范未推广手卫生,未形成良好的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氛围。
1.2 洗手设施缺乏。我国医院的洗手设施缺乏,大部分医院只有在护理站才设洗手池,干手机更是少见,因此,是造成医务人员洗手不方便,影响手卫生的依从性。
1.3 缺乏手卫生意识。有些医务人员认为洗手麻烦而又损伤皮肤,有的甚至在完成一整天的护理操作后才洗手,认为医院感染与手卫生无关,而不重视手卫生。
1.4 洗手是对患者的歧视。我国医务人员与患者手卫生知识缺乏,认为洗手是对患者的歧视,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之一。
2 提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的认识
不良的手部卫生是引起卫生保健相关性感染、促使耐药微生物的传播、导致感染暴发的主要因素。WHO关于医疗机构阻止病原体感染已经强调手卫生是关键手段。手卫生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保健的一项基措施。清洁的手能预防疾病和挽救生命。护士手卫生的重要指标 是否按照WHO提出的“5个重要时刻”实施手卫生,其依从性是否符合要求。“5个重要时刻”是指: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监测方法包括:“5个重要时刻”的知晓率和六洗手法的熟练程度;皂液和含醇手消毒剂的单位使用量;手部细菌的清除率及病原菌的检出率。
3 加强手卫生的控制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监控小组三级监控网络。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并签订医院感染责任书。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的日常工作监督及消毒隔离工作,院领导定期听取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工作汇报,及时进行指导,认真总结经验,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3.2 强化卫生宣传教育。制定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再培训计划,利用专题讲座,业务学习,简报等形式,加强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对医务人员分批分类进行,规范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全员性培训,使所有医务人员加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使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在保护患者,预防外源性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规范手卫生行为的自觉性。在洗手培训时,重点强调:正确的洗手指征,洗手类型,持续时间,洗手频率,洗擦手的力度和擦手用具构成,尤其在繁忙的工作中缩短洗手时间,漏洗手背、指尖、拇指的现象,同时在每个洗手池上张贴六步洗手法的步骤,提醒医务人员规范洗手。
3.3 手卫生规范。在促进手卫生行为的实践中,提供方便、有效的设施,采用六步洗手与速干手消毒剂相结合,在重点部门和治疗车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以改变使用消毒剂泡手或者消毒巾擦手而达到消毒双手的情况,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都应当实施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当手部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不仅可节省时间,行走及交谈时也可使用,从而消除人们对洗手的反感,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3.4 手卫生操作流程。用肥皂和水洗手,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淋湿;然后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缝隙;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s,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骤;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将5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用擦手纸垫着或用手肘关掉水龙头。用含醇手消毒剂,取适量的产品倒于掌心,然后根据上述步骤揉搓,直至手干。洗手后应使用免污染的干手设备,如擦手纸、干手机。
手术室是医院的关键科室,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与无菌管理是保证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对手术室无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手术室的消毒隔离措施,才能保证外科手术安全正常地进行[13]。
1 环境管理
手术间最基本的条件是清洁无尘,设计上应符合无菌技术要求,门窗密封并有效果好的空气调节系统。首先明确只有在清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无菌条件,手术室除每次手术后进行卫生清洁工作,还在每日清晨和下午进行湿抹和湿拖,每周大扫除一次,可有效减少空气中的菌落数。其次还要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并专人负责,护士长不定期督促抽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我院新手术室在2006年5月投入使用,共有层流洁净手术间4间,普通手术间4间,还选用带纵向导轨的交换车,从而避免造成地面细菌传播,保持了手术区地面的清洁。
2 无菌物品的管理
2.1 手术物品的有效灭菌 手术物品的有效灭菌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手术器械原则上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所有无菌包的内外均放置3 cm灭菌指示卡和灭菌指示胶带,使用前认真检查是否变色,并按日期先后顺序在有效期内使用。对于腹腔镜、膀胱镜、胆道镜等手术物品的灭菌采用2%戊二醛,浸泡时间≥10 h,每次灭菌前必须用浓度指示卡检测其最低有效浓度,消毒液应根据使用的次数随时更换。有条件的医院最好使用等离子低温灭菌器。
2.2 一次性手术耗材的管理 一次性手术耗材应存放于货架上,离地面30 cm,室内环境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空气含菌量≤200 cfu/m3,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专人管理一次性手术耗材的计划和领取,每日使用时检查外包装的有效期及有无破损,按日期先后顺序使用。
3 无菌管理
参加手术人员首先要有强烈的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正确的外科洗手是隔离医务人员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重要环节。正确使用无菌手术衣,它的无菌范围仅限于前身肩以下、腰以上及袖子,医生同侧交换位置时应转身背靠背移动。正确执行手术区皮肤消毒,对手术区皮肤要作为带菌处理,虽经消毒,也必须严密覆盖切口粘贴手术巾,若为含碘抗菌粘贴手术巾更佳。注意保护切口,配合手术时动作稳、准、轻、快,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46]。严格控制参观人员,一般认为26 m2的手术间人员总数应控制在10人以内,参观人员不得随意更换手术间。在安排手术时原则上是已有创面的手术病人和有感染灶的病人不进入无菌手术间,一般是先做清洁手术,后做感染手术,凡感染手术用后的手术间和用物要经过消毒隔离处理。手术器械台与无菌台应保持10 cm以上的距离,无菌台桌布下垂30 cm以内为相对无菌区,30 cm以外均视为有菌区,无菌台面需覆盖4层以上的无菌单。无菌持物钳若为干罐,使用4 h后应予以更换。
4 感染监控
手术室的感染监控由院感科把关,统一对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等每季度采样细菌培养1次,使手术物品表面的菌落数控制在≤5 cfu/m3,空气培养的菌落数控制在≤200 cfu/m3,洁净手术间菌落数控制在≤10 cfu/m3,若菌落数超标,应积极寻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手术室由准备班护士负责每月1次做好上述各种监测并记录,为手术室的感染监控提供可靠依据。自备的高压灭菌锅每月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衍生物监测,培养阴性说明已达到灭菌目的。
5 废弃物分类处理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外包装用黑色垃圾袋放置,需终末处理的废弃物用黄色垃圾袋放置,每次手术结束后由专管保洁人员统一收集,并扎紧袋口,贴上红色的医疗废弃物标记送往医院感染中心统一处理。我们在洁净手术区和普通手术区分别放置由硬质塑料制成的黄色锐器盒,用于收集使用过的缝针、针头、手术刀片等锐利废弃物。锐器盒使用48 h后由专管保洁人员收集,并贴上标识送院感中心进行处理,从而严格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总之,加强手术室各个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管理,将手术感染率降到最低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马丽娟,马丽嘉,杨明利.手术室无菌管理体会[j].局部手术学杂志,2007(3):23.
[2] 李国琴.浅谈手术室无菌管理和操作[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4(9):83.
[3] 韩淑萍.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手术室无菌管理[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22(5):36.
【关键词】五常法;护理管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7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47-02
五常法名称是源于五个日本词汇(Seiri,Seiton,Seiso,Seiketsu,Shitsuke),因而故亦称5-S,主要是指常组织、常规范、常整顿、常自律、常清洁。临床护理引用此理念是使之改善环境,保障护理的安全及效率[1]。自1999年以来,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医疗行业相继将“五常法”应用于医疗护理工作,取得较好临床护理效果。我院内科于2010年1月起引用这一管理方法对医院的人、事、物、环境进行全面综合管理,效果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展开床位300张,内科2010年收治住院病人3000人次,门诊量3万余人次,护士24名,展开床位60张。
12实施方法
121组织培训2010年将“五常法”作为我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护理部牵头统一进行培训以及分级学习,定期召开护士长以及护士培训班。护士长培训班的培训内容主要以学习“五常法”的基本知识、具体要求、实施方法以及“五常法”管理理念及方法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护士培训班主要由各病区的护士长再统一组织培训本病区的护理人员培训及学习,主要内容为向本科室护理人员强调实行“五常法”的重要性,是我院创建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是提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环境的重要手段。
122成立组织成立“五常法”实施监督委员会:病区护士长任组长,下设考核小组,内科考核小组组员由6名骨干护士担任,负责内科护理单元“五常法”的组织实施进度和落实情况的考核和评价。
123培养骨干在试行三个月后,评选先进护理小组和护理先进个人,组织全科人员向先进护理小组学习,由护理先进个人分别介绍在实施“五常法”活动中的体会心得和经验。
124拟定规章制度
1241制定科室贯彻落实“五常法”的要求①常组织:首先要计划妥当,专人管理,将所有物品及设备进行分门别类,分类原则力求简便。划分为必需物品与非必需物品,必需物品是指常用的物品,而非必需物品为不常用的物品。将必需物品放在容易取到的地方,最方便的高度是肩膀至膝盖,最好是腰部,考虑物品的重量及物品的高度;柜内最高、最低层存放非必需物品;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用一次的物品放在工作现场稍偏的位置。将不需要物品视情况丢弃或返回仓库。工作区域只放置必需物品,个人私用物品统一置放于值班室。应及时处置肮脏、破损的物品。责任人应列出每日的工作计划单,并根据任务列出物品使用的先后顺序。物品使用结束后应立即归还原位。②常规范:要对各类存量物品、医疗器械以及纸质文件进行明显的标注,标注内容为存量物品的种类、名称、存放时间等等。管理存量物品力求要做到标准化、常规化以及程序化原则。起床整理床单位;垃圾分类放置,私人用物入柜,不穿白大衣睡觉等,医院要成立考核小组,组织专业人员对“五常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立即纠正,使实施细则在护理工作中不断趋于完善,以便更适合日常临床护理工作[2]。③常整顿:将工作范围划分区域,落实区域责任人。保持存量最低水平,及时清除已过期的物品。提供适当的物架及梯子,根据临床存量物品的统计使用频率,来规划各种物品在医疗柜架的摆放位置,原则上使用的频率越高,越应该放置于最便取出的位置,位置固定后,用贴标签的方式固定下来,用完后应立即归还,特别要注意一些经常用到小物品的放置,最好用小抽屉存放;存量物品要有标签(标注有效日期和高/低数量);制定存量物品进出的制度(左进右出);根据使用频率,保持通道通畅,光线充足,注意湿度及温度;建立物品存取登记本;清除不必要的门、盖、锁。④常自律:自律性高必须先提高员工素质和认识,各区护士长要做到亲自指导,亲自实践“五常法”护理工作。病区内每位护士应在护士长的指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严格按专业规范和守则进行临床护理操作,鼓励护士坚持不懈的贯彻五常法,充分发扬集体团队的精神,将五常法转化为自身习惯。在实施的前期通过强制性检查配合有力奖惩制度来加以督促,使大家习惯成自然。⑤常清洁:护理工作要保持常清洁的理念。将自己工作的环境整理好,保持整洁是每位护士的责任,并且要制定检查制度,落实到个人,应划分随时清洁和检查的部位、每小时应清洁和检查的部位;以及每类操作要清洁和检查的污染源、每天、每周、每月需要清查的污染源。严格杜绝清洁死角,要特别注意护理人员着装的清洁。护理人员要常常保持病区所负责范围的清洁和卫生。
1242定期对“五常法”实施情况进行通报由监督委员会下设考核小组对各护理小组“五常法”的组织实施进度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满意度调查结果等情况,一季度进行一次科室通报。
1243分期定时召开“五常法”实施经验的交流会①每个护理病区每季度不定期至少要召开1-2次“五常法”的实施经验总结交流会。②年底根据一年开展“五常法”的实施情况,评选最佳护理小组。
2结果
21减少了护理的事故和差错的发生率在实施“五常法”一段时间后,各病区护士逐渐将“五常法”的理念融入到了日常护理工作中,2010年未发生护理差错及护理事故。各病区的护士责任心进一步加强,各类实施的规章制度在执行中逐渐完善并逐步严谨。
22提升护理的效率在实施“五常法”一段时间后各类物品存放位置清楚明了,标识清楚,班班心中有数,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
23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在引入“五常法”的管理理念后,我院每位护士都能各尽所则,将自己的责任管好,各病区的护理环境显著改善,护理服务品质也显著得到提高。经过2010年一年时间的实施,与2009年实施之前相比较,各科室医生对本科室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由实施之前的85%提升到954%,患者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78%提升到97%;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03%提升到982%。
总之,“五常法”可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提升护理质量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值得各级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一:实习的时间和人数的安排
二:实习阶段的认识和学习
在刚刚开始工作的几天里。尽快的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慢慢的融入了这个集体里,在店长的关怀下,真的学习了店里的各个工作制度要求和任务,明白了每位工作员的任务和责任以及他们的工作流程,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水平,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在此期间主要学习了首先是认识药,了解药的分类,用途和拿药。虽然药品的种类很多,但是药品的摆放时按类别来的,先是注射液,胶囊,片剂,滴丸等的分类,再再次基础上分别按抗生素,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外用,非处方药,计生,医药器材,其他分类。当然取药拿药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门技术了。在拿药的时候,对不同的年龄,性别和不同程度的人,药的拿取是不同的,特别是小孩和孕妇的用药要特别小心,谨慎。其次在拿药取药的时候,药用礼貌的的态度去接受患者的咨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药品的性质,功能,用途和用法及注意事项,同时也要尊重患者的主观意见。不同得药陈列的位置,环境不一样。但是有些药品是不同的。比如有些药品适合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保鲜,这类药品就必须放在温度和湿
度调好的冰箱里。还有易挥发的药品不能和其他药品放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毛利率高的,利润高的药品须放在货架的黄金位置。最后还必须每天给药品保持清洁。使我们锻炼了耐性,认识到了做任何工作都要认真,负责,细心,处理好每一次的营业,了解在药店中每一个职业与药店之间联系的重要性。
三: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认识
通过这二个星期的学习,不仅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且还丰富我们的阅历和积累经验。但是还是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学识,能力和阅历还很欠缺,所以在工作中不能掉以倾心,要更加投入,不断的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让我们了解知识,更好的把知识带到现实中,服务大众。而且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也是上班的一员,要遵循药店的各项制度规章,不能向在学校里一样。在店里做事情要有所顾虑,你能随心所欲,重要的是秉持一种学习,认真的态度。同时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还要高尚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最后明白了连锁药房和医院的药房不同,医院的药房的药师只需要药师处方发药,而我们连锁药房的顾客大多是对药品认识较少的非专业人士,所以在拿药和取药的时候,要小心,慎重,对每一位顾客负责。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们每个人的岗位和工作职责不一样,所以在实习期间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营业员是与人说话和处事的,工作主要是接待顾客,在接待顾客要语气平和,有礼貌。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能马虎大意,有时候一些顾客买药时说的是非普通话带点口音,一定要注意力集中,不能漏听和防止听错。其次是理货员,要分别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和药性。很好的掌握药物的分类,遇见过期,损坏的药品要统一记下,上报有关负责人。而且注意通道的卫生,脏的话要及时打扫,保持药店清洁的环境。同时每个人都必须集中注意力,小心偷盗,注意刻意的人。
五:建议
通过这二个星期的实习和工作,使我们大致的了解了xxx医药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的一些规章制度和体制。并且在实践中掌握了一些相关知识,是我们更好的记住和运用理论知识。但是我们需要提出几点建议:
一:在一些较大的医药卖场配置保安,防止药品被偷盗现象。
二:在发现药品损坏时,要及时换掉及补充。
三:要时时刻刻保持药品
病区护士长是医院基层单位护理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属执行层与操作层两项任务并兼,因此,护士长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房的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1 护士长职责
1.1 护理人员管理:护士长做好护理队伍的培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各项规章制度需要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各项护理工作要靠护理人员单独去完成,而每个人的思想素质、护理质量、技术操作水平,服务态度又都关系到病房的护理质量,所以护士长必须担当护理队伍的培养教育工作。
1.1.1 做好各类人员的思想工作, 充分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根据不同年龄段做思想工作:(1)年轻护士有理想、有抱负,上进心强,敢说敢干是他们的特点,但往往无从下手,要引导他们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提高业务水平,对他们的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其缺点耐心帮助改正。
1.1.2 中年护士家务重,学习上有困难,工作上往往满足于现状,要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帮助克服困难,有计划地布置给他们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的自觉性,达到知识更新的目的。
1.1.3 高年龄护士身体素质差,工作中力不从心,但他们热爱护理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应尊重和发挥他们的长处,要求他们支持和协助护士长做好工作,尽量安排他们做教学,值班协助护士长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要求他们做好传帮带。
1.2 关心群众生活:为了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充分调动每个护士的积极性,使病房风气正、心齐,除护士长以身作则外,还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婚姻、家庭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都要热情帮助和关心,要克服使用主义。
1.3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提高护士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基础,护士长要结合护理人员中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职业教育及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教育,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护士努力学习,做到应知应会,知识更新采用自学,结合本科的抢救任务组织技术练兵,病例讨论,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理论水平。
1.4 病房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搞好病房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于有效地、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工作的标准,是维护病房工作程序的保证,是护士长检查工作的依据,是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系统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惯性运行,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制度建立之后,护士长要督促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加以解决,提高管理水平。
1.5 护理质量的管理:
1.5.1 督促检查是落实制度的重要措施, 是护士长做好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检查工作进一步了解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 取得改进工作的主动权, 护士长在检查工作时要一分为二, 在未了解全面情况之前, 不 可轻率表态。要在掌握全部材料加以分析后, 再进行表扬和批评, 以达到启发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灵活, 如有的可在晨会上表扬, 有的在一定的会议上提醒同 志们注意, 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厉批评, 对偶尔发生差错的同 志要会后 个别帮助。
1.5.2 护士长检查工作要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有计划的进行, 要把基础护理质量和技术操作作为检点。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检查, 如参加交班听取夜班报告, 床边交接病人时注意危重病人的晨间护理, 病人卧位, 床铺的平整, 皮肤和口腔护理情况, 各种导管是否通畅等。随同 医生查房, 检查医嘱执行情况, 体温单, 医嘱单的抄写情况, 护理记录, 表格书写质量, 经常巡视病房, 了解病人病情和对护理人员的反映、要求等。抢救危重病人时, 护士长要亲自参加, 协助护士工作时了解操作的熟练程度, 发现问题要示意纠正, 离开病人时再进行个别帮助。
1.5.3 护士长要特别加强差错事故的管理:
1.5.3.1 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教育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 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即我们的工作关系到病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 关系到千家万 户的悲欢离合。因此, 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工作要一丝不 苟, 严格检查对制度是对病人负责的具体表现。
1.5.3.2 利用出差错事故的教训和杜绝差错事故的经验, 随时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 结合本室工作进行讨论, 订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健全制度, 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1.5.3.3 抓住容易出差错事故的环节进行教育, 如遇到有疑问的问题时, 不 要先执行, 一定要问明情况后再执行, 防止主观臆断。节假日值班要精力集中, 注意安全, 不 可思想涣散;带领实习同 志要严肃认真, 不 可放任自流, 工作时间要加强巡视, 认真核对, 不 可麻痹大意;业务生疏时要虚心学习, 防止主观蛮干。交接班时一定要交的清楚, 接的明白, 防止工作脱节。
1.5.3.4 一旦发生差错事故, 护士长应了解情况分析原因, 吸取经验教训, 认真处理, 及时上报并教育全体, 引以为戒。
1.6 病房环境的管理:病房是病人治疗、休养的一个重要条件,护士长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病房达到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的要求,保证病人有个良好的环境进行治疗和修养,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1.6.1 病房的清洁:清洁的环境能使病人心情舒畅,室内污秽会给病人带来不良刺激,要想达到病房清洁的标准,护士长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6.1.1 做好卫生员工作:明确卫生员职责, 订好周计划、日计划, 定时、定人、定则、保证清洁任务的完成, 护士长随时检查, 发现不 合格, 查明责任, 及时打扫以保持病房清洁。
1.6.1.2 加强对病人、陪伴、医护人员等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 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不 随地吐痰, 不 乱扔果皮纸屑, 不 在病房吸烟, 利用病人入院介绍时, 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时, 给实习进修人员介绍病房情况时, 巡视病房时等一切 机会进行宣传教育, 以达到共同 保持病房清洁的目的。
1.6.1.3 坚持医、护、工密切 配合, 分片包干, 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以达到病房卫生人人有责的目的。
1.6.2 病房整齐:
1.6.2.1 保持病房的整齐美观是护士长的工作内容之一, 病房的陈设力求简单、方便、整齐划一,护士长可通过检查护理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达病房整齐的标 准。
1.6.2.2 向病人、陪伴宣传, 多余的东西要及时带走, 不 要放在病房或床头上以免影响整齐美观。
1.6.2.3 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等物品、家具要固定位置存放, 力求整齐美观, 使用方便节力, 医护人员要养成物归原位的习惯, 可利用晨会表扬好的同 志, 督促差的同 志, 做到保持各室整齐美观。
1.6.3 病房的安静:采用有效措施,避免一切噪音,教育工作人员动作要轻巧,低声说话,不穿响底鞋;对新入院的病人、陪伴宣传,不要在病房大声喧哗、走路、开关门窗要轻,保持病房肃静,探视时间设专人巡视病房,严格掌握探视制度,午休与熄灯后,尽量减少治疗处置,以保证病人休息,对门、窗、椅、凳、推车等要采取消音措施,如桌、椅脚钉上橡皮、轮轴加油、专人负责定期维修等。
1.6.4 病房舒适:可以给病人安逸的感觉,有利于心身休息,病房应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电源、防火设备,易燃易爆物品,定点存放,并有安全措施,用氧要做到四防,剧毒、麻药品标志明显,专人保管,交接认真。昏迷、烦躁、抽搐病人要加床档,地面保持平坦无水,防止病人滑到,避免坠床、烫伤等意外事故发生,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
1.7 病人管理:病人是护理工作者的服务对象,要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护士长要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入院指导,介绍住院须知,作息时间,病房的设备及有关制度,使其尽快熟悉环境,适应医院生活。在贯彻各科制度中取得病人及陪伴的密切配合,是管理好病房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1.7.1 危重病人的管理:护士长应将危重病人放在首位,在人力安排、病房布置、药械用品的配备上都应首先保证危重病人的使用,危重病人病室应设在护士长办公室附近,室内备有急救药品用物,并经常检查保证使用,该室要配备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保证工作质量,并有专人管理,便于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护理人员要掌握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要点,指导病人注意事项,如近视、定时变换、绝对卧床休息及活动的意义等,以取得病人合作,解除病人思想顾虑,有利恢复健康。
1.7.2 一般病人的管理(二、三级病人):以病室为单位,将病人组织起来,指定病人组长协助病房管理,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及组织病人学习,宣传有关制度及卫生知识,并听取病人意见,密切公休关系。
1.7.3 出院病人要进行卫生宣教, 针对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 指 导如何预防及护理, 鼓励病人适应活动, 锻炼身体, 以巩固疗效和防止复 发。
1.8 药品管理:
1.8.1 根据护理单位病种特点, 规定常备 药品, 用后及时补充, 保持常备 数量, 不 短缺, 不 积压。
1.8.2 药品要按性质妥善存放, 如、剧毒药及贵重药专人加锁管理, 急救药要有专人负责定点放置,用后及时补充,生物制品应放在冰箱内。
1.8.3 定期检查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 药瓶标 签要清楚、药名、剂量、剂型要准确, 数量不 对及时查找, 质量不 合要求如变质、变色、沉淀、潮解或标 签不 明不 能使用, 接近失效期的应取出与药房对换。
1.9 膳食管理:饮食是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尤其对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等的饮食对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护士长要教育护理人员重视病人的饮食治疗,开饭前给病人洗手,安排好病房环节,组织好人力,准确分发饮食,使病人能吃到热饭,结合病情向病人宣传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合作,鼓励病人按医嘱进食,使病人得到足够的营养。督促卫生员做好餐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护士长随时征求病人对饮食的意见,及时与营养科取得联系,以便改进饭菜花样、味道,增加病人食欲,保证病人营养。
1.10 物品管理:护士长要做好物品管理,首先要对工作人员及病人经常进行宣传教育,树立爱护国家财产的新风尚。建立管理制度,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各种物品建立帐目,专人负责管理,重点存放,定期清点,要求帐物相符,注意保管维修,日常用品要认真交接班,如有损坏需及时登记,并办理报销或赔偿手续。对管理好着进行表扬,差者批评,丢失、损坏者及时处理。
2 护士长的管理方法
2.1 护士长日常工作管理办法
2.1.1 日常工作的检查:每日检查两次交接班报告, 一般下午下班之前检查白班交接班 报告, 早晨上班之前检查夜班报告,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1.2 重点抓好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随同 医生查房时, 查看护理表格的填写情况, 房间卫生整齐情况。
2.1.3 护士长单独巡回病房时, 了解危重病人和新病人的护理情况, 病室内是否清洁, 征求病人意见, 检查卫生, 作好病人思想工作。
2.1.4 协助护士工作时, 了解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熟练程度, 发现问题示意纠正,而 后进行技术指 导。
2.1.5 对出现的差错要认真组织讨论, 分析产生原因, 引导大家接受教训。
2.2 护士长在检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 对出现的问题用两分法分析, 不 要轻率表态。表扬批评要采用适当的方法, 恰如其分, 要符合事实, 注意效果。
2.2.2 检查工作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结合医院的中心工作, 以推动病房工作的开展, 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
2.2.3 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需要推广的经验要大力宣传, 需要吸取教训的要在一定的会议上谈,提醒大家注意,对已经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批评,对偶尔出现的问题要个别进行帮助,能在会议上讲的不在背后议论。
2.3 护士长改进工作中掌握的问题
2.3.1 根据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结合病房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重点的改进工作,首先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向科主任、护理部汇报, 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争取后勤部门的配合。
2.3.2 对病房各类人员(医生、护士、卫生员)层层开会进行思想发动, 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和物质准备, 把改进工作的意义措施让每个同 志充分了解, 成为大家共同 关心的事情, 使每个同 志都成为改进工作的骨干力量。
2.3.3 把骨干力量首先发动起来, 进行有计划的组织, 配合护士长的工作。
2.3.4 新的工作开展后, 及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 护士长及时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防止发生意外。
2.4 护士长在实施医院分级管理中应做的几项工作
实行医院分级管理,护士长应认真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4.1 护士长要认真学习医院护理分级管理的意义有关规定和各项指 标 要求, 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项准备 工作。
2.4.2 结合本病房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 利用有利时机,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为医院分级管理, 做好思想准备 。
2.4.3 有计划的、有目的地组织业务学习, 采取缺什么补什么, 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2.4.4 组织护理人员技能训练, 落实医院分级管理的各项技术指 标 要求。
1护士长职责
1.1护理人员管理:护士长做好护理队伍的培养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各项规章制度需要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各项护理工作要靠护理人员单独去完成,而每个人的思想素质、护理质量、技术操作水平,服务态度又都关系到病房的护理质量,所以护士长必须担当护理队伍的培养教育工作。
1.1.1做好各类人员的思想工作, 充分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根据不同年龄段做思想工作:(1)年轻护士有理想、有抱负,上进心强,敢说敢干是他们的特点,但往往无从下手,要引导他们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提高业务水平,对他们的工作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其缺点耐心帮助改正。
1.1.2中年护士家务重,学习上有困难,工作上往往满足于现状,要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帮助克服困难,有计划地布置给他们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的自觉性,达到知识更新的目的。
1.1.3高年龄护士身体素质差,工作中力不从心,但他们热爱护理工作,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应尊重和发挥他们的长处,要求他们支持和协助护士长做好工作,尽量安排他们做教学,值班协助护士长总结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要求他们做好传帮带。
1.2 关心群众生活:为了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充分调动每个护士的积极性,使病房风气正、心齐,除护士长以身作则外,还必须关心群众生活、婚姻、家庭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都要热情帮助和关心,要克服使用主义。
1.3加强护士素质教育:提高护士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发展的基础,护士长要结合护理人员中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职业教育及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教育,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护士努力学习,做到应知应会,知识更新采用自学,结合本科的抢救任务组织技术练兵,病例讨论,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理论水平。
1.4病房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搞好病房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于有效地、科学的管理制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工作的标准,是维护病房工作程序的保证,是护士长检查工作的依据,是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系统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惯性运行,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制度建立之后,护士长要督促检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研究,加以解决,提高管理水平。
1.5 护理质量的管理:
1.5.1督促检查是落实制度的重要措施, 是护士长做好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检查工作进一步了解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从而 取得改进工作的主动权, 护士长在检查工作时要一分为二, 在未了解全面情况之前, 不 可轻率表态。要在掌握全部材料加以分析后, 再进行表扬和批评, 以达到启发和调动积极性的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灵活, 如有的可在晨会上表扬, 有的在一定的会议上提醒同 志们注意, 对已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厉批评, 对偶尔发生差错的同 志要会后 个别帮助。
1.5.2 护士长检查工作要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有计划的进行, 要把基础护理质量和技术操作作为检点。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检查, 如参加交班听取夜班报告, 床边交接病人时注意危重病人的晨间护理, 病人卧位, 床铺的平整, 皮肤和口腔护理情况, 各种导管是否通畅等。随同 医生查房, 检查医嘱执行情况, 体温单, 医嘱单的抄写情况, 护理记录, 表格书写质量, 经常巡视病房, 了解病人病情和对护理人员的反映、要求等。抢救危重病人时, 护士长要亲自参加, 协助护士工作时了解操作的熟练程度, 发现问题要示意纠正, 离开病人时再进行个别帮助。
1.5.3护士长要特别加强差错事故的管理:
1.5.3.1 首先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 教育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 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即我们的工作关系到病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 关系到千家万 户的悲欢离合。因此, 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工作要一丝不 苟, 严格检查对制度是对病人负责的具体表现。
1.5.3.2利用出差错事故的教训和杜绝差错事故的经验, 随时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 结合本室工作进行讨论, 订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健全制度, 防止类似情况的发生。
1.5.3.3 抓住容易出差错事故的环节进行教育, 如遇到有疑问的问题时, 不 要先执行, 一定要问明情况后再执行, 防止主观臆断。节假日值班要精力集中, 注意安全, 不 可思想涣散;带领实习同 志要严肃认真, 不 可放任自流, 工作时间要加强巡视, 认真核对, 不 可麻痹大意;业务生疏时要虚心学习, 防止主观蛮干。交接班时一定要交的清楚, 接的明白, 防止工作脱节。
1.5.3.4一旦发生差错事故, 护士长应了解情况分析原因, 吸取经验教训, 认真处理, 及时上报并教育全体, 引以为戒。
1.6病房环境的管理:病房是病人治疗、休养的一个重要条件,护士长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病房达到清洁、整齐、安静、舒适、安全的要求,保证病人有个良好的环境进行治疗和修养,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1.6.1病房的清洁:清洁的环境能使病人心情舒畅,室内污秽会给病人带来不良刺激,要想达到病房清洁的标准,护士长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6.1.1 做好卫生员工作:明确卫生员职责, 订好周计划、日计划, 定时、定人、定则、保证清洁任务的完成, 护士长随时检查, 发现不 合格, 查明责任, 及时打扫以保持病房清洁。
1.6.1.2加强对病人、陪伴、医护人员等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 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不 随地吐痰, 不 乱扔果皮纸屑, 不 在病房吸烟, 利用病人入院介绍时, 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时, 给实习进修人员介绍病房情况时, 巡视病房时等一切 机会进行宣传教育, 以达到共同 保持病房清洁的目的。
1.6.1.3坚持医、护、工密切 配合, 分片包干, 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以达到病房卫生人人有责的目的。
1.6.2病房整齐:
1.6.2.1 保持病房的整齐美观是护士长的工作内容之一, 病房的陈设力求简单、方便、整齐划一,护士长可通过检查护理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以达病房整齐的标 准。
1.6.2.2向病人、陪伴宣传, 多余的东西要及时带走, 不 要放在病房或床头上以免影响整齐美观。
1.6.2.3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等物品、家具要固定位置存放, 力求整齐美观, 使用方便节力, 医护人员要养成物归原位的习惯, 可利用晨会表扬好的同 志, 督促差的同 志, 做到保持各室整齐美观。
1.6.3病房的安静:采用有效措施,避免一切噪音,教育工作人员动作要轻巧,低声说话,不穿响底鞋;对新入院的病人、陪伴宣传,不要在病房大声喧哗、走路、开关门窗要轻,保持病房肃静,探视时间设专人巡视病房,严格掌握探视制度,午休与熄灯后,尽量减少治疗处置,以保证病人休息,对门、窗、椅、凳、推车等要采取消音措施,如桌、椅脚钉上橡皮、轮轴加油、专人负责定期维修等。
1.6.4病房舒适:可以给病人安逸的感觉,有利于心身休息,病房应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电源、防火设备,易燃易爆物品,定点存放,并有安全措施,用氧要做到四防,剧毒、麻药品标志明显,专人保管,交接认真。昏迷、烦躁、抽搐病人要加床档,地面保持平坦无水,防止病人滑到,避免坠床、烫伤等意外事故发生,做好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
1.7病人管理:病人是护理工作者的服务对象,要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护士长要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入院指导,介绍住院须知,作息时间,病房的设备及有关制度,使其尽快熟悉环境,适应医院生活。在贯彻各科制度中取得病人及陪伴的密切配合,是管理好病房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1.7.1危重病人的管理:护士长应将危重病人放在首位,在人力安排、病房布置、药械用品的配备上都应首先保证危重病人的使用,危重病人病室应设在护士长办公室附近,室内备有急救药品用物,并经常检查保证使用,该室要配备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保证工作质量,并有专人管理,便于掌握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护理人员要掌握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要点,指导病人注意事项,如近视、定时变换、绝对卧床休息及活动的意义等,以取得病人合作,解除病人思想顾虑,有利恢复健康。
1.7.2一般病人的管理(二、三级病人):以病室为单位,将病人组织起来,指定病人组长协助病房管理,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及组织病人学习,宣传有关制度及卫生知识,并听取病人意见,密切公休关系。
1.7.3出院病人要进行卫生宣教, 针对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 指 导如何预防及护理, 鼓励病人适应活动, 锻炼身体, 以巩固疗效和防止复 发。
1.8药品管理:
1.8.1根据护理单位病种特点, 规定常备 药品, 用后及时补充, 保持常备 数量, 不 短缺, 不 积压。
1.8.2药品要按性质妥善存放, 如麻醉药、剧毒药及贵重药专人加锁管理, 急救药要有专人负责定点放置,用后及时补充,生物制品应放在冰箱内。
1.8.3定期检查药品数量、质量、有效期, 药瓶标 签要清楚、药名、剂量、剂型要准确, 数量不 对及时查找, 质量不 合要求如变质、变色、沉淀、潮解或标 签不 明不 能使用, 接近失效期的应取出与药房对换。
1.9膳食管理:饮食是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效果;尤其对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等的饮食对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护士长要教育护理人员重视病人的饮食治疗,开饭前给病人洗手,安排好病房环节,组织好人力,准确分发饮食,使病人能吃到热饭,结合病情向病人宣传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取得病人合作,鼓励病人按医嘱进食,使病人得到足够的营养。督促卫生员做好餐具消毒,防止交叉感染,护士长随时征求病人对饮食的意见,及时与营养科取得联系,以便改进饭菜花样、味道,增加病人食欲,保证病人营养。
1.10物品管理:护士长要做好物品管理,首先要对工作人员及病人经常进行宣传教育,树立爱护国家财产的新风尚。建立管理制度,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各种物品建立帐目,专人负责管理,重点存放,定期清点,要求帐物相符,注意保管维修,日常用品要认真交接班,如有损坏需及时登记,并办理报销或赔偿手续。对管理好着进行表扬,差者批评,丢失、损坏者及时处理。
2护士长的管理方法
2.1护士长日常工作管理办法
2.1.1 日常工作的检查:每日检查两次交接班报告, 一般下午下班之前检查白班交接班 报告, 早晨上班之前检查夜班报告,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1.2 重点抓好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随同 医生查房时, 查看护理表格的填写情况, 房间卫生整齐情况。
2.1.3 护士长单独巡回病房时, 了解危重病人和新病人的护理情况, 病室内是否清洁, 征求病人意见, 检查卫生, 作好病人思想工作。
2.1.4 协助护士工作时, 了解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熟练程度, 发现问题示意纠正,而 后进行技术指 导。
2.1.5 对出现的差错要认真组织讨论, 分析产生原因, 引导大家接受教训。
2.2护士长在检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 对出现的问题用两分法分析, 不 要轻率表态。表扬批评要采用适当的方法, 恰如其分, 要符合事实, 注意效果。
2.2.2检查工作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结合医院的中心工作, 以推动病房工作的开展, 定期检查和抽查相结合。
2.2.3 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要灵活、多样, 需要推广的经验要大力宣传, 需要吸取教训的要在一定的会议上谈,提醒大家注意,对已经造成不良后果的要严肃批评,对偶尔出现的问题要个别进行帮助,能在会议上讲的不在背后议论。
2.3护士长改进工作中掌握的问题
2.3.1 根据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 结合病房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重点的改进工作,首先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 向科主任、护理部汇报, 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争取后勤部门的配合。
2.3.2 对病房各类人员(医生、护士、卫生员)层层开会进行思想发动, 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和物质准备, 把改进工作的意义措施让每个同 志充分了解, 成为大家共同 关心的事情, 使每个同 志都成为改进工作的骨干力量。
2.3.3 把骨干力量首先发动起来, 进行有计划的组织, 配合护士长的工作。
2.3.4 新的工作开展后, 及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 护士长及时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防止发生意外。
2.4护士长在实施医院分级管理中应做的几项工作
实行医院分级管理,护士长应认真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4.1 护士长要认真学习医院护理分级管理的意义有关规定和各项指 标 要求, 要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项准备 工作。
2.4.2 结合本病房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 利用有利时机, 加强护士素质教育,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为医院分级管理, 做好思想准备 。
2.4.3 有计划的、有目的地组织业务学习, 采取缺什么补什么, 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5-012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in controlling hospital inf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248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16 were chosen as study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group(n=124) and nursing group(n=124). The routine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and the nurs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ursing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t can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work in health care workers and minimiz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guidance and training, avoiding cross-infection, establishing a sound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izing the operation of technology,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and strictly implementing the disinfection system. And they were chosen as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measuring the overall level and quality of care. Indicators including the probability of hospital infection, air quality, the average number of bacter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ere 10 case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the nursing group(4.84%),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2 case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17.74%). The pass rate of air qual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was 100% in the nursing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78%). The average bacterial(162±12.22) CFU/m3 in the nurs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202±16.78) CFU/m3.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 Nursing management; Air quality; Bacterial strains; Environmental quality
医院感染主要指的是住院患者与医护人员在护理以及治疗的过程中感染疾病,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还将会影响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而消毒、杀菌以及隔离等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并渗透到医感染控制和预防的各个工作环节,已经成为衡量医疗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不仅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水平,同时,还能够确保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4]。本研究通过对行护理管理干预,对于控制和预防我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在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开展,将2016年1~3月我院收治的248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124例。其中,护理组男64例,女60例,年龄18~75岁,平均(35.4±12.2)岁;常规组男68例,女56例,年龄20~76岁,平均(35.7±12.8)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护理人员需要在医院感染管理组的带领下,成立三级管理体系。一级体系的护理人员需要具备极强的护理能力和工作责任感,主要为对于护理人员的自我检测,对于监测不合格的问题需要及时总结和处理;二级体系的护理人员需对护士长制定的相关准则进行定期检查;三级体系的护理人员则需要随时进行监督和检查,每周定期检查消毒和隔离的某项内容,并进行准确评分,对于在检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出、现场整改,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进而最大限度地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对于正在落实的管理体系,需要根据相关的卫生法律和法规,并充分结合我院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不断的改正和完善,进而做到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切实可循[5-8]。
1.2.2 加强培训和指导 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十分特殊,尤其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操作技能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护理工作的性质是一种无人员监督、单方认可的独立护理工作,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护理服务以及用药剂量全部是护理人员自行操作,因此,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以及项相关的卫生指导和教育,进而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道德感。同时,还需要注重加强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教育指导。由于医院感染将会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环节之中,而有效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事件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因此,需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条例》、《消毒操作规范》等相关制度;对于新入职的护理人员,则需要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岗前培训,并进行综合考核,得到认可后方可进行正常工作。将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归结为护理人员的培训课程中,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术交流会议和培训课程,及时更新护理知识和护理技术。通过培训和学习的方式,来强化自身的道德意识和安全理念,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切实提高自身的自觉性和主动性[9-12]。
1.2.3 规范操作技术 护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过程中,经过国内外的大量调查和研究?@示,医院感染中的25%~45%均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所致。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和操作手段,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科学而有规范的操作手段,尤其是遵循无菌的操作原则,不仅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技术,同时,也符合医院的整体管理理念。若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较为薄弱,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的操作技术和护理原则,严格按照具体的相关规定执行各种护理措施,使规范化的护理操作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之中[13]。
1.2.4 避免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的手部是传播细菌和病毒的重要途径,根据临床大量研究调查发现,由于医护人员手部卫生不彻底所造成的医院感染率可达整个医院感染事件的30%,而彻底清洁医护人员的手部则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有效手段,护理人员在执行每一项护理工作前、后均需要彻底清洁手部卫生。但是,在实际的护理工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于手部卫生的消毒和清洁并不彻底,严重忽视了手部卫生清洁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管理,我院已经将水龙头改为非手触的感应水龙头,并选择除菌性强、消毒性好的洗手液,并于每一处洗手池的墙壁上张贴正确洗手的示意图,更好地提醒医护人员注重手部卫生的清洁和消毒。同时,在治疗车上同样配备快速洗手液,利于护理人员随时清洁手部卫生。与此同时,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条例,使医护人员能够形成自觉清洁手部卫生的良好习惯,并将手部卫生的清洁作为卫生考核的标准,以期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发生医院感染率、空气质量、平均细菌数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护理管理效果比对:护理组发生医院感染率为4.84%(10例),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7.74%(2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院感染是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评价医院整体护理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医院机构对于患者所开展的一系列治疗和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来共同完成,因此,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如加强医疗用具管理。护理人员是各种医疗用具的直接管理者,对于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具,如体温计、止血带等,需要做到一人一消毒;止血带需要定期清洗和杀菌;湿化瓶需要每天定时更换一次,更换后及时消毒和杀菌,等待干燥后放置指定位置,以待下次使用。对于一次性的医疗用具而言,如输液器、针头、针管、导尿管、注射器等,则需要在使用前仔细检查,避免由于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而造成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医疗器械的含菌量[14]。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需要根据本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积极以质量管理为重点,以技术监管为中心,进而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积极效果,如严格按照消毒制度实施护理操作。由于住院患者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较为薄弱,属于易于发生感染的人群,因此,积极落实消毒和隔离制度,能够有效切断感染的传播和蔓延,是确保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首先,需要时刻确保患者的住院环境清洁和干净,注意空气流通,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需要每天开窗2~3次,每次持续半个小时,必要时,应安装排风扇,进一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个人意愿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在22℃~24℃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每天清扫地面一次,每周进行空气消毒两次,必要时可进行随时消毒。严格做到一人一巾,患者的床单和被褥每周更换1~2次;其次,手术室、产房及治疗室等重要科室,需要严格按照消毒和隔离制度执行护理干预,每周定期清洁一次,每月进行空气、物品等各种器械的消毒一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舒适和干净的住院环境,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利于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住院氛围,进而加快病情的恢复[15]。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手是传播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通过正确的洗手可以显著减少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有效地切断直接接触传播途径。因此,手卫生将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靠的措施之一。近年来,医务人员自身的手部卫生得到了重视,但忽视了患儿及陪住家属的手卫生。
有研究监测发现,清洁前患儿手卫生合格率为4.2%,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微球菌、产气肠杆菌、黏质沙雷氏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由于儿童的特殊生理情况和行为特点,如果不重视患儿及家属手部卫生极易引发医院感染。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15日一2015年6月30日本科住院患儿共124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68例,年龄4个月9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2.6〜1.2)岁。
1.2结果通过自制问卷对124例住院患儿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有吮指习惯或用手直接进食的患儿有28.2%,其中用手进食患儿有12.5%,能做到每次进食前洗手或擦手,吃奶患儿家属喂奶前洗手的只有30.2%,1d洗手少于5次的高达75%.而且由于住院环境和治疗等因素影响,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率极低,不足5%。
2影响因素
2.1医患双方都对患儿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洗手能动性较差。
调查发现67.7%的家属认为手不会传播疾病。很多家属只有发现患儿手部被明显污染物污染后才会洗手,在输液治疗期间很多患儿都有进食零食的习惯,大部分都是用手直接进食,很少有人洗手或擦手。很多家属洗手时也不能掌握有效洗手的方法。输液、治疗等导致患儿活动受限不能做到用流动水或新水洗手,更有患儿因不方便,不管吃不吃东西从不洗手。
2.2儿科的特殊性使患儿的手较成人更容易受到感染,更容易传播病菌。
首先,患儿的大小便管理困难。有些家属及患JL卫生习^惯较差,经常随地大小便,不穿纸尿裤或纸尿裤随处乱丢,极易造成床单位的污染。尤其是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排泄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很容易通过患儿的手接触传播发生胃肠道感染,这也是本科住院患儿肠道感染率发生较高的原因。其次,儿科患儿处于婴幼儿时期,有其特殊的生理习惯,比如年龄较小的患儿有吮指的习惯,能自行进食的患儿有用手直接进食的习惯,能自由活动的患儿喜欢四处活动等。再次,普通儿科病种较复杂,病情变化较快,有时不能有效进行隔离。这些都增加了手部感染病菌的机会,很容易导致医院感染。
2.3洗手设施的不齐全。
首先病区统一配备的洗手池不适合可自行洗手的患儿洗手,洗手池对儿童来说高度较高,没有自动感应水龙头,不便操作,也容易导致二次污染,而且水池旁没有防滑等安全措施,这就需要家属全程协助,这大大降低了洗手率。其次月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干手物品(如热风干手机)很难到位,大部分家属都选择毛巾擦手,有调查研究表明,擦手毛巾是环境中一个储菌源,其染菌量为100%,而且医院很难做到对干手毛巾进行定期消毒处理医学教育I网搜集整理,这很容易使洗净的手再次受到污染。
3护理对策
3.1提高医护人员认识很多致病菌都可以通过手进行传播已成为共识,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近年来很受重视,但忽略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手卫生,尤其是儿科的特殊性病菌更易通过手传播,所以要提高患儿的手卫生状况,首先就要医务人员改变观念,提高认识,这样才能给予患儿及家属手卫生方面的指导。
3.2加强病房管理,提供一个相对清洁的住院环境病房应设置一个纸尿裤垃圾箱,避免纸尿裤乱丢。床单元被大小便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更换。严格隔离措施,不同疾病分开收住,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尤其是接触传染的疾病更要做好隔离措施,要求有醒目标识,做好床边隔离,必要时进行单间隔离。对可自由活动的患儿避免其乱窜病房医学教育I网搜集整理,护士要给家属交代清楚,给患儿安排专门的活动场所。
3.3完善病区洗手设施保证每个病房都有洗手设施,洗手设施设置在厕所旁,便于洗手。洗手装置周围应有醒目的洗手提示。有条件的可以配备适合儿科的洗手池:高度适宜、自动感应水龙头、水池面积较大、水池周围地面有防滑设施,防止患儿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对病房的洗手装置定期检修,有损坏及时维修,保证洗手装置的有效使用。每个病房配备一瓶快速手消毒剂方便正在输液治疗等活动受限的患儿洗手。
3.4做好基础护理定期(如三餐前)检查患儿的手卫生状况,督促其及时整改,发现长指甲及时修剪。另外要做好晨晚间护理,护士可通过晨晚问护理向患儿及其家属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并讲解洗手时的注意事项,使其更好地掌握洗手方法。对手上有留置针的患儿可用消毒剂进行擦拭。
3.5加强手卫生相关健康教育。
3.5.1进行健康宣教首先要强调手卫生的重要性,儿科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最高、肠道感染次之,在检出的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为最多,然后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临床上的感染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克雷伯菌属可引起典型的原发性肺炎,该菌在正常人口咽部的带菌率为1.0%6.0%,是很多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铜绿假单胞菌也是条件致病菌,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都有本菌存在。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如肺炎、腹泻等疾病都可以通过手进行传播,使家属明白病从口人的道理。
3.5.2向患儿家属讲解几个一定要洗手的重要时刻:①进食前,不只是吃饭前,更要注意患儿吃零食前一定也要洗手,吃零食时更多的是用手直接进食的;②家属喂奶前也一定要洗手,避免污染的手污染奶嘴,医学教育I网搜集整理使婴幼儿食人不洁饮食;③大小便后要洗手,尤其是更换纸尿裤后要立即洗手。
4结论
住院患儿及其陪住家属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应加强他们的手卫生管理,同时加强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使陪住家属及患儿重视手卫生,能自觉提高洗手的能动性,这样才能提高手卫生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