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0:00: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环境卫生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生态厕所;复混物;微生物;人粪便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联合国人类居住研究所所长Ignacio Armillas强调: “找到一项不必用水的马桶是步入二十一世纪人类最大的挑战……”[1]。近年来,生态厕所正在全国各地发展并应用起来。目前国内外的生态厕所主要分为两类:免水冲洗厕所和循环水冲洗厕所[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免水冲生态厕所就是一种免水生物处理制肥型生态厕所,与传统的厕所相比,它既不浪费水资源,也不需要下水道系统,同时产物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我国木材资源匮乏,需要寻找一种能够替代木屑且能普遍应用推广的基质。因此,作为废弃秸杆作为生态厕所反应基质处理粪便,既可解决秸杆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又可充分利用秸杆营养物质来处理废物。
许多因素影响微生物正常的代谢活动,如氧气、温度、含水率、PH值等影响因子,这就需要微生物降解粪便和反应基质必须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的条件。因此,满足微生物处理人粪便适宜环境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装置
实验采用S15型生态厕所(如图1),其体积为1.00m×0.62m×0.62m, 容积为0.90m×0.46m×0.46m。装置设有温控系统和搅拌装置,温控系统为了保持微生物正常的降解温度,搅拌装置确保反应物混合均匀和充足的氧气。反应过程产生的气体经过排气装置排到室外。
2.2实验材料
生态厕所内填充物采用木屑和豆秸秆(均来源于郊区的农村),它们作为生态厕所反应基质具有疏松多孔、易于搅拌、养分易于被微生物吸收的特点。实验中木屑和豆秸秆体积比1:1,复混物成分含氮3.7%,磷0.16%,钾1.32%,含水率48.03%,PH值6.63;纯豆秸秆成分含氮1.17%,磷1.58%,钾1.36%,含水率10.70%,PH值7.79。
2.3实验方法
2.3.1检测方法
温度为每天上午和下午用数字温度计取六点测定,取其平均值。PH值、含水率分别参照PHS-3C型精密PH计,NY/T 302-1995。
2.3.2实验设计
(1)粪便来源于每天用生态厕所的学生和老师,每天使用人数不同,投入的量也不同。第一周期加入体积比为1:1豆秸秆和木屑的混合物,重量为16.5kg,实验时间24周(中间去除4周寒假);第二周期加入豆秸秆10.7kg作为对比实验。
(2)生态厕所内设定六个点,每天上午、下午两次记录这六个点温度值并每周取混合样一次,每周生态厕所称重一次。
3结果与分析
3.1重量变化
木屑和豆秸秆体积比1:1形成的复混物和纯豆秸杆作为免水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厕所反应基质处理人粪便,累积粪便投加量和每周称重质量(除去厕所皮重)变化分别如图2、图3。每周累积混合物投加量逐渐增加,而且随着粪便投入量增多,每周称重质量基本上变化不大,分别处于20kg~40kg,20kg~35kg之间。这表明复混物和秸杆完全能够作为生态厕所反应基质处理人粪便,在适宜微生物新陈代谢的环境下,吸收反应基质和人粪便中碳源和氮源,降解每天投入的人粪便。
3.2温度、含水率和干重减少率变化
免水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厕所内部每天温度、每周含水率和干重减少率变化如图4、图5。总体上其内部温度基本维持35℃~50℃,含水率变化维持30%~60%,干重减少率集中在35%~60%。复混物作为反应基质生态厕所内部温度集中40℃~45℃,含水率集中在50%,干重减少率集中30%~40%;而豆秸杆作为反应基质生态厕所内部温度集中45℃上下范围波动,含水率集中在40%~60%,干重减少率集中50%~60%。复混物和豆秸杆含水率和内部的温度变化都影响微生物处理人粪便的能力,结合图4、图5,说明当温度处于40℃~45℃时,含水率在50%左右波动时,微生物处理人粪便能力增强。
3.3微生物生长条件
复混物和豆秸杆作为生态厕所反应基质,粪便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通过有氧微生的放热发酵,吸收反应基质和粪便的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能量。微生物菌种释放出具有降解有机物功能酶,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糖、脂肪酸和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微生物菌种以此为养分代谢出水、气体和生物热能,而其自身也以几何级数繁殖。由此将粪尿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完全氧化为简单的无机物[3]。适宜环境能够使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更加旺盛,投加混合物干重、称量混合物干重和混合物干重减少率分别通过投加混合物重量×(100-含水率)×0.01、称量混合物重量×(100-含水率)×0.01、100×(投加混合物干重-称量混合物干重)/投加混合物干重 计算获得如表1、表2。结果表明在未达到微生物降解的量,主要影响降解量的是粪便的投加量;在投加粪便量超过微生物降解能力后,含水率、温度和PH值是影响微生物处理人粪便的重要因素。根据图3,图4,表1,表2降解量、减少率和PH 值数据说明含水率50%~55%,温度45℃,PH值9~10,微生物能够很好的处理人粪便。
4讨论
(1)秸杆含氮2.34%,含碳39.09%[4],C/N为16.7,锯木屑含碳48%~54%、含氮0.18%,C/N约为280[5]。其复混物C/N约为41.6。把粉碎后木屑和豆秸秆按体积比为1:1的复混物和豆秸杆作为生态厕所反应基质,两种反应基质的理化性质有很大差异,木屑和豆秸秆的复混物氮源和碳源含量都比豆秸杆含量高,更容易适应微生物的生长,不用在使用周期中填加反应基质,使用周期长。因此,不同的反应基质对微生物处理人粪便能力有影响。
(2)好氧性微生物适宜温度40℃~50℃[6],含水率维持在40%~60%之间,保证有氧情况下微生物降解。生态厕所搅拌装置使反应物充分与氧气接触,获得生长代谢所需要氧气;大多数微生物生长适宜PH值为中性和弱碱性。因此,在微生物降解能力范围之内,适宜的温度、含水率、PH值是微生物能否最大能力降解人粪便重要因素。
5结论
(1)以上表明复混物或豆秸杆作为生态厕所的反应基质,其混合物干重减少率分别处在35%~40%和50%左右,混合物干重减少率与微生物活动有关,微生物活动与温度、含水率等因素相关,那么适宜环境下微生物处理人粪便能力明显提高。
(2)把粉碎后木屑和豆秸秆按体积比为1:1的复混物和纯豆秸杆分别作为生态厕所反应基质,经过分析比较,此时微生物处理人类粪便总体适宜环境为含水率50%~55%,温度45℃,PH值9~10,能够代替木屑作为生态厕所的反应基质。秸秆在免水型生态厕所中的应用,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农作物秸秆,另一方面解决了人类粪便产生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李淑芹,胡玖坤.畜禽粪便污染及治理技术[J].可在生资源,2003(1).
[2]杜兵,司亚安,孙艳玲.生态厕所的类型及粪污处理工艺[J].给水排水,2003(5).
[3]任南琪,马放,杨基先等.污染控制微生物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4]share.jxlib.省略:8088/datalib/2003/AgroKnowledge/DL/DL-456131/.
[5]xy.scau.省略/zyhjxy/soilless/course/chap4-media-.htm.
[6]李铁民,马溪平,刘宏生等.环境微生物资源原理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卫生事业 经济环境 内蒙古
卫生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卫生事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由于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外部因素非常复杂,作用方式又多是潜移默化的,不易观察与测量,因此,对卫生事业发展外部环境的研究具有一定难度。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卫生事业发展经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卫生事业经济环境的对策。
一、社会经济环境对卫生事业发展的作用
社会经济环境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诸多影响因素中作用最明显、作用效率最高、最易被关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和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城乡和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速度,社会经济结构几个方面。本文结合的实际,着重从三个方面介绍社会经济环境对卫生事业发展的作用。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政府卫生投入对卫生事业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政府卫生投入占GDP比重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速度越快,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也越高。二是通过对居民经济条件的影响间接对卫生事业产生影响。社会经济环境好,居民的经济条件也会得到改善,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卫生支出也会相应提高,卫生服务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卫生服务的提供系统和卫生筹资系统的发展。
(二)经济发展失衡的影响
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指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均,使得通过上述影响方式导致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三)经济结构的作用
经济结构对卫生事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对卫生事业的影响。其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人群职业结构的变化,人群职业结构的变化主要会对职业病的防治带来挑战。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导致我国非公就业人口增加,而我国传统的医疗保障都是针对公有部门人群,所有制结构调整产生大量非工就业者和一部分自由职业者,需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
二、卫生事业发展经济环境
(一)经济增长速度快,医疗投入不足
2011年生产总值14246.11亿元,比2010年增长14.3%。2000年至2009年,内蒙古GDP年均增长幅度达到18.7%,位列西部12个省区首位。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更好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可能。但从全国来看,卫生事业支出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列23位,在西部12个省区中列第7位;2008年全区卫生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为2.53%,低于全国5.1%的平均水平。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2001年至2009年6月底,国家投资达51亿元,要求地方配套27亿元,由于基本建设项目自治区没有安排配套资金,盟市、旗县也没有相应配套,造成一些项目工程进展慢,尾欠款较多,建设单位不堪负重。在城市,大型医院基本上依靠贷款发展建设。调研中发现,赤峰市医院年财政拨款只有32万元,通辽市医院年财政拨款只有200万元。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历史欠账太多,一些医疗卫生单位运转困难,服务任务难以落实。
(二)区域经济失衡,卫生资源配置不均
在经济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状况也比较严重。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二元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呼包鄂地区遥遥领先蒙东和蒙西地区,经济比重占到全区一半以上,特别是呼包鄂地区在经济总量、经济效益、消费规模、投资规模、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各盟市GDP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鄂尔多斯市GDP总值为2643亿元,排名最后一位的兴安盟GDP总值为260亿元,两者相差10倍还多。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加剧了地区之间卫生发展的不平衡,这应是未来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三)结构性矛盾突出,医疗保障负担重
内蒙古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农牧业占主导地位、传统工业化特征明显,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增长主要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在产业上过于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在需求上过于依赖投资。从产业结构来看,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比例为9.2∶56.8∶34。就业人群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的各类企业,防治职业病的重点是在各类的厂矿企业;而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大量转移,提示职业病防治也需要更多地关注第三产业人群。原有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主要针对的是公有部门的人群,而所有制结构调整所产生大量的非公就业者和一部分自由职业者,其产生的问题对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对于一部分游离于社会主体之外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医疗服务和保障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三、改善经济环境的对策
(一)着力发展地区经济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治病救人、满足社会的基本卫生需求、促进全民健康水平提高是卫生事业发展的三个层次目标。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卫生发展这三个层次目标的实现程度。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保证医疗技术和水平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每一个人解除身心痛苦,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其次,只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和社会才可能在预防保健、医疗服务等领域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基本卫生需求。最后,通过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健康状况快速改善,并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而实现全民健康水平提高的目标。
(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在对卫生发展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时候,对各盟市卫生事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分析是也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同样,各盟市内部各旗县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在关注整体水平的同时,一定要看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在提高总体水平的同时,更要着力解决这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卫生发展的不均衡因素,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卫生发展对策,促进卫生发展的均衡性,实现卫生公平发展。
(三)加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自治区已高度重视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工作,政府通过的《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近期的阶段性工作目标,重点是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县级综合医院和蒙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制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服务,逐步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参考文献:
①信亚东,陈英耀等.上海卫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中国卫生资源,2003,6(4):166—168
②杨成旺.把握机遇 深化改革 努力推进全区卫生事业科学发展[J].内蒙古卫生,2009,(3):1—3
③2011年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数据指标.
④张英涛. 影响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观原因及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8):22—24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村厕所与粪便处理及垃圾、污水处理措施等直接反映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是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掌握农村地区存在的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环境危害因素,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改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辽宁省2014年农村环境卫生监测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我中心于2014年11月份在金州新区和庄河市开展了该项目监测工作,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监测范围与对象
大连市确定金州新区和庄河市2个区市县作为监测县。每个监测县随机选择5个乡镇(不含城关镇),每个乡镇随机选择4个行政村,共40个行政村作为监测点。在每个监测点随机选择5户家庭,共200户作为监测户。监测县、乡镇、监测点(行政村)、监测户的选择,严格遵循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1.2监测内容与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现场观察、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得监测数据,并填写统一调查表格。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厕所与粪便无害化状况、垃圾情况、污水情况、病媒生物情况。
鼠类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鼠类》(GB/T23798 -2009)鼠迹法进行;蝇类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蝇类》(GB/T23796-2009)成蝇目测法进行;蟑螂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蜚蠊》(GB/T23795-2009)目测法进行;蚊虫密度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蚊虫》(GB/T23797-2009)幼虫容器指数法进行。
1.3统计分析
对所有调查问卷进行整理,统一编号,录入全国农村环境卫生监测信息管理系统,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厕所与粪便处理
本次调查结果中,金州新区户厕总数17427个,其中92.5%为非卫生户厕,7.5%为卫生户厕。100户监测户中89.0%户厕设置在院内,98.0%的户厕室内清洁,仅有17.0%的农户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庄河市户厕总数22555个,其中65.6%为非卫生户厕,34.4%为卫生户厕。100个监测户中85.0%的户厕设置在院内,53.0%的户厕内清洁,43.0%的农户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2.2垃圾、污水处理
2.2.1垃圾处理方式
本次调查中,金州新区20个监测村中,95%的监测村生活垃圾统一收集,95%进行填埋处理。有企业20个,50%处理方式为填埋,35%为再利用。100个监测户中71%的家庭垃圾丢弃进垃圾箱/池;庄河市20个监测村的生活垃圾全部采用定点堆放的方式,90%的处理方式为填埋。有企业64个,垃圾处理方式全部为填埋。100个监测户中50%的家庭垃圾丢进垃圾箱/池,42%丢在房子周围固定点。
2.2.2污水排放方式
本次调查中,金州新区20个监测村中,50%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为暗沟,排放于河流和坑塘。20个企业中,85%的污水经处理后排放。100户监测户的生活污水46%由暗沟排放,25%由明沟排放,21%由管道排放,65%排入坑塘;庄河市20个监测村中,95%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85%排入河流。64个企业中,96.9%的污水经处理后排放。100户监测户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57%为随意排放。
2.3环境卫生管理状况
本次调查中,金州新区20个监测村中,100%有环境卫生经费投入,85%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80%做过专门的规划,85%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60%有专职保洁员,75%有兼职保洁员;庄河市20个监测村中100%有环境卫生经费投入、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做过专门的规划、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65%有兼职保洁员,70%有专职保洁员。
2.4农药使用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农户使用农药并有防护措施,农药存放在杂屋内或现用现买。金州新区农户有62.3%从供销社购买;庄河市农户主要从供销社和个体购买农药。绝大部分农户将废弃的农药包装弃在田边或垃圾堆。
2.5病媒生物
2.5.1监测户房屋周围病媒生物滋生地情况
本次监测户房屋周围病媒生物滋生地情况调查中,金州新区100个监测户中,病媒生物滋生场所主要为柴草垛(67.0%)和水厕/旱厕(58.0%),其次是鸡/鸭/鹅圈(38.0%)(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84页)和猪圈(46.0%);庄河市100个监测户中,病媒生物滋生场所最多的为水厕/旱厕(99.0%)和柴草垛(90.0%),其次为鸡/鸭/鹅圈(70.0%)和猪圈(57.0%)。
2.5.2病媒生物控制活动开展情况
金州新区20个监测村中开展灭鼠活动的为100%,开展灭蝇活动的30%,开展灭蚊和灭蟑螂的分别占5%;庄河市20个监测村中,100%进行了灭鼠活动,未进行灭蝇、灭蚊或灭蟑螂活动。
2.5.3监测村病媒生物控制活动开展频次情况见表1。
3讨论
环境卫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通过此次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大连市对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投入力度比较大,尽管如此,实际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 目的 对空调旅客列车内环境进行卫生学研究,为今后空调旅客列车的技术改造和卫生管理提供卫生学依据。 方法 根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规范对国产25G、25K型空调旅客列车车厢内微小气候、空气质量、物理因素进行检测,测得的数据采用SAS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温度、相对湿度的合格率较低;噪声和照度符合卫生标准;25K型车的CO和细菌总数低于25G型车,而CO 2 高于25G型车,硬座车厢的CO和CO 2 高于其他车厢,CO和CO 2 随列车的运行有递增的趋势,细菌总数在同一车型的不同时点和不同车厢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应加强空调列车空调设备的管理和保养,使其能够达到良好运行状态,在冬季取暖时应开启空调设备的加湿功能;要维持良好的空气质量,空调旅客列车的通风换气有待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 小气候;环境卫生
【Abstract】 Objective A hygien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inner environment of railway air condi-tioning passenger train to provide hygiene basis for the further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and hygienic supervision of air conditioning passenger train.Methods On the basis of related national health stan-dard,an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n to the microclimate,air quality and physical factors in the compart-ments of domestically produced25G and25K air conditioning passenger train.The data obtained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sed by software SAS9.0.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s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were lower;the noisy and the degree of illumination conformed to the hygienic standard;CO and the bacterium count of25K train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25G trains,while CO 2 was to the contrary,CO and CO 2 of hard seat compartments were higher than other compartments,and CO and CO 2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along with the train movement.The bacterium count of the same type of trains was not remarkably different at different time.Conclusions Th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s in the air conditioning train should be strengthened,so that they could be enabled to achieve the good running status,the function of increase degree of humidity of the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s should be started when heating in winter;and ventilates and air exchange of air conditioning pas-senger train waited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to maintain good air quality.
【Key words】 Microclimate;Environmental health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适应现代运输的需求,铁路运输部门投入了大量新型空调客车,对原有的客车进行了更新换代,25G和25K型已成为铁路客运的主力车型。为从卫生学角度对铁路空调旅客列车内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研究,为今后空调客车的技术术改造和管理提供卫生学的依据,于2005年12月对合肥列车段的空调客车车厢内环境进行了全程监测与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随机抽取合肥列车段2趟进京列车T63/4(25K型)、1409/10(25G型)为研究对象。
1.2 监测项目和方法
1.2.1 监测项目 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照度、噪声、细菌总数、新风量。
1.2.2 仪器 泰仕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TES-1360数字式温湿度计、TES-1332数位式照度计;北京市天跃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的CROWCON CO分析仪、TY-9800A CO 2 分析仪;国营第四三八0厂嘉兴分厂生产的HS5920声级计;德国TESTO公司生产的Testo425数字风速温度仪。
1.2.3 监测方法 在列车的前、中、后部分别选取2节硬座、1节软卧、2节硬卧共5节车厢,每节车厢设3个监测点,高度为1.2m [1] 。在列车的运行前及运行中每隔2小时采样和测定一次。细菌总数使用沉降法采样 [1] 。新风量使用通风口风速测定标准方法 [2,3] 。
1.3 质控措施 参加人员均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监测方法按国家有关标准方法执行;执行标准为GB9673-1996《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监测前所有仪器经国家指定的技术监测单位检查合格;现场监测数据有专人复核。
1.4 统计方法 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AS9.0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经正态性检验,发现资料近似符合正态分布;对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相对温度和风速合格率的差异 25G列车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合格率分别为48.9%(44/90)、58.9%(53/90)、100%(90/90),不同车厢的温度、相对湿度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5K列车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合格率分别为55.6%(50/90)、11.1%(10/90)、100%(90/90),温度、相对湿度的合格率以硬卧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在车窗基本关闭的情况下,两种车型空调列车的风速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合格率均较低,温度主要是超过标准值,相对湿度是低于标准值。空调列车的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变化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仅随空调装置制冷与供暖的作用不同,采取除湿与加湿的作用状态调节而改变。为保证车内旅客与乘务员的舒适及车内空气质量良好,应加强空调设备的管理和保养,使其能够达到良好运行状态,在冬季取暖时应开启空调设备的加湿功能。
本次调查的两组车底均为夕发朝至列车,从调查结果来看,两种车型的一氧化碳和细菌总数均符合卫生标准要求,25K型车的一氧化碳和细菌总数要低于25G型车,可能主要是由于25K型车是新型空调车,从车体设施设备、卫生管理、人员素质和旅客成分都要优于25G型车。
CO 2 的浓度可以反映出人体代谢产生气体污染物的综合水平,也可以反映出室内通风换气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卫生学意义。CO 2 的浓度在两种车型有随运行时间而递增的趋势,在后几个时点CO 2 的浓度超过标准值,说明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车厢内CO 2 不能得到有效稀释而不断聚集,导致CO 2 浓度增高。目前,国产空调列车在通风换气方面,包括设计和日常检修尚需进一步改进。25G的CO 2 平均浓度低于25K,主要是由于25G型车体的密封性比25K型车差,对CO 2 有一定的稀释作用。不同车厢的CO 2 浓度有差异,以硬座车的浓度为最高,主要与旅客数和车厢的通风换气状况有关。
车厢内的CO主要来源于旅客抽烟 [4] ,空调列车采取了禁烟措施,此次研究的两组车底均为夜间运行,因此,CO浓度控制较好,两种车型硬卧车的CO浓度控制优于硬座和软卧。25K型车的CO浓度有随运行时间而递增的趋势,25G型车的CO浓度是先降后升,可能主要是由于T64次是出车库后始发而1410次先运行一短途后始发。25G型车的细菌总数随列车的运行有递增的趋势,各车厢间无差异,25K型车的细菌总数比较稳定,细菌总数主要与车厢的空气流通和环境卫生有关,说明25K型车的环境卫生保持较好。
新风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由于受列车运行的条件限制,本次测量在车厢内送风口布点,使用通风口风速测定标准方法,测定的结果只能粗略地反映列车的通风换气情况。从整体来看,25K型车的通风效果好于25G,25G型车硬座、硬卧和25K型车硬座的新风量偏低,通风换气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对旅客列车内环境的卫生学研究主要以断面调查为主,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调查研究旅客列车,特别是长途旅客列车微小气候、空气质量 [5]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维持空调旅客列车良好的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保障广大旅客及乘务员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铁道部教育卫生司.铁路站车卫生监督指南[Z],1996.37-48.
[2] GB/T18204.1~30-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S].
[3] 刘惠厚.空调旅客列车新风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18(5)5:302-304.
【摘要】学生的环境卫生习惯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环境卫生习惯状况是制定健康卫生教育对策的主要依据。文章依据对新疆和静县某小学学生环境卫生习惯的了解和分析,为农村学校进行环境卫生知识教育、习惯培养等提供参考,以期找出农村孩子环境l生教育的最佳对策,为农村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安全、良性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农村学校;环境卫生教育;原因;建议
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检测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改善学习环境、卫生环境和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做好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及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在班级管理中,将德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环境卫生工作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环境卫生依附于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农村学校的条件较差,学生的基本素质不高,加强对学生环境卫生习惯的培养,更是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一、农村学校环境卫生工作现状
我校当前师生共1200余人,地处乡镇商业街道,临街道、农贸市场和步行街,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现在农村学校以教育均衡化、标准化配备为主,以教学质量为主,以维护稳定为重点,以致忽视了学校的环境卫生管理,虽然有比较完备的环境卫生制度,从学校到专职负责、班级等,但普遍存在制度落实不到位、职责权限不明确、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使得相关工作经常不如人意,环境卫生工作保持性差,因而学校不得不突击检查环境卫生,限时大扫除等。
二、困扰我校环境卫生教育的原因
(一)农村大环境、家庭小环境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负面影响
我镇共三个社区、七个村组,学校南校门在商业街中段,学生放学所走的东校门面临步行街(也是农贸市场),所处街道无环境卫生设施(截稿前,我校商业街安放了垃圾箱),早晨有人打扫,不洒水,只是对街面垃圾进行清扫,人行道被占道或车辆乱停乱放,致使街道难以改变脏乱差的形象;街道下水道没有使用,住户、商贩排放的污水随意泼到路面(冬季路面结冰,存在安全隐患),垃圾随意堆放于道边路侧。我镇七个村组中的五个村组都存在沿路堆放农家肥、柴草、砂石、砖木等情况,道路无人维护清扫。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早习以为常,因而他们的环境卫生习惯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农村家长多从事粗重的农业活动,春种秋收,早出晚归,劳动强度较大,无暇顾及个人卫生,对子女的管理教育也不多,更不用说培养他们的环境卫生习惯了。父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造成孩子对个人卫生的不重视,负面影响显而易见。
(二)学校环境卫生工作人员、设备设施不足
1.学校医疗保健人员不足
学校缺乏医疗环境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学生的健康状况不能及时检测,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地方病等不能及时处置。每年秋冬季,学生水痘的发病率非常高,各班级都会出现,因而请假学生也相应增多。比如我带的班级中,2016年秋冬季发现水痘后,很快就有5名学生出现水痘,为避免传染,学生请假短则三日,多则一周。医疗保健人员的不足使得环境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等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校环境卫生配套设施不足,导致环境卫生工作难度增大
当前,我校有公用厕所一间,按照《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要求,学校卫生间严重不足,设计不合理,冲厕用水接入村水塔,每日只有三次供水,所以冲厕用水无法得到保证,造成厕所卫生差,气味大。厕所没有下水道等排污管道,所用蓄粪池容量小,只能雇用粪车拉运。
我校配有三个标准垃圾箱,由镇相关部门负责清运,分设在厕所两边各一个,教学楼边一处,校内无垃圾桶,楼道内无垃圾桶,运动场所及绿地、道边、庭阁等也无垃圾桶,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垃圾无处可丢,使得学校环境卫生保持工作难度加大,学生随意丢弃垃圾等现象屡禁不止。
(三)邻近商铺、摊点等对学校环境卫生教育的困扰
学校周边都是商铺,精明的经营户迎合农村孩子的特点,多卖些麻辣条、小包装食品、低价的饮料、形形的小玩具,以及现煮现卖的香肠、蟹棒等麻辣烫,自制的糖葫芦等。
由于缺少职能部门的管理和监督(镇上没有食药监局等职能部门,县上职能部门下来检查时,这些商户早已关门走人),这些“三无”食品以及各种包装袋、纸给学校环境卫生造成很大的困扰。我们经常能看到校园周边有垃圾袋、包装纸袋、塑料瓶、食物残渣、碎屑等随意散落,有学生将之带入学校,造成了校园班级卫生环境很差。
(四)学生环境卫生习惯教育和培养的缺位
散落在校园内、楼道、绿地、操场上的塑料袋、纸张、瓜子皮、饮料包装盒,墙壁上、石凳上、地面上黏着的口香糖,白墙上的手印、鞋印、足球篮球印和便池中的污物、尿渍等,这些现象反映了一些学生环境卫生习惯教育和培养缺位,特别是集体观念、公共环境卫生意识教育的缺位。他们没有考虑周围其他人的感受,认为只要自己方便就可以。这些情况说到底就是没有社会责任心、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因而,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环境卫生的教育均存在不足或缺失。
以上种种,造成农村学校环境卫生状况、学生卫生健康习惯堪忧,成为学校难以有效管理的难题。
三、建议
首先,乡镇、村组相关部门应履行职责,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到实处。
其次,学校应配备相关环境卫生保健人员及环境卫生保健设备,职责到人,权责分明。
再次,相关部门应组织人员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最后,学校应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环境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其中,培养学生的环境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因为班主任作为班级组织者和管理者,其工作的核心就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