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卫生环境范文

医疗卫生环境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0: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疗卫生环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卫生环境

篇1

为规范医疗单位医疗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和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有效防治疾病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单位环境管理的通知》(雅办函[*]72号)精神,特提出加强医疗单位环境管理的实施意见如下,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明显,危害程度大,医疗单位的环境管理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安全。我局领导班子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卫生局医政股、卫生监督执法所的职责。

1、由卫生局医政股、卫生监督执法所负责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进行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指导和日常监督执法检查。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医疗单位外排医疗废水进行监测,并提供是否达达标排放的监测报告。

3、与各医疗单位签定责任书,明确医疗单位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单位医疗废水治理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保证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

二、采取措施,狠抓落实

督促各医疗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1、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各医疗单位要认真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单位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其法定代表人要切实履行职责,设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工作,并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2、对医疗废物实行登记管理制度。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必须归档保存。医疗废物在分类收集、暂时储存和运送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的包装物、容器。

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包装物要求: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6)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7)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9)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10)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11)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必须紧实、严密。如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12)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13)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14)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3、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

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当建立符合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单位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2)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3)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4)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5)易于清洁和消毒;

(6)避免阳光直射;

(7)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8)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9)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2)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3)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4、严禁买卖、转让和丢失医疗废物,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和扩散。各医疗单位一是要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各环节责任,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和暂时贮存工作,健全内部交接手续,严禁中途流失。二是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转让、丢失、回收医疗废物。三是各医疗单位的医疗废物要集中管理,定期进行处理。禁止在非排放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四是不能自行处理的医疗废物必须与环保部门联系,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处置,并填写转移联单或保存转移联单。

三、保障经费,加强监督检查,依法处罚

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保障所需监督、监测的仪器、设备及办公经费12万元。以利县卫生监督执法所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与抽查,及时消除医疗单位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

对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和抽查的主要内容是:

(1)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的工作状况;

(3)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登记资料和记录;

(4)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5)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上报及调查处理情况;

篇2

关键词:医疗卫生统计;数字化;问题;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数字化手段的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直接关系到医院综合管理能力的高低和医院的发展后劲。但是目前我国的医院管理人员尚未提起对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急需进行制度、监管手段、人员素质的革新。

一、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统计存在的问题

1.信息收集与需求脱节。由于我国的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整合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信息收集机制、规范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信息统计的标准不统一、统计路径不一致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经常会出现医院各个科室收集和上报的信息,与医院管理所需求的信息不一致的问题。这些具有歧义的信息、脱节的信息甚至是无效的信息,直接导致了医院的信息统计工作效率低下。2.信息失真,数据类型偏差,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医疗卫生统计是一个由不同的部门、科室和单位分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信息耗损和丢失是常见现象;不同的医院或者医院不同部门间所使用的系统构架并不完全相同,使用的数据库和开发工具也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了平台信息的不兼容性和不流动性。另外,由于我国医院众多,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政策落实方法,这也给医疗卫生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大量的信息“孤岛”因此而形成。比如,在进行新农合统计数据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同级别的医院,掌握的政策补偿比例有很大的不同,省、市、县、乡四级医院的住院补偿分别为45%、55%、70%和80%,在进行统计时,我们要将这些数据归为新农合统计这一大类当中,这些差异化的政策补偿会给数据整合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医疗卫生统计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在数字化信息不发达的时期,医院的数据统计是分散的、复杂的,很难对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近年来,医疗卫生系统内部十分重视统计工作,因为只有通过数字化的统计数据,才能使医院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和医院经营状况一目了然,为提高医院的管理能力、医疗质量和财务信息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保障。1.有利于医院管理和合理决策。医疗卫生统计,通过对医院某个科室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对比统计,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最近相关的市场动态,、科室的运行情况和相关人员的工作情况,结合这些情况制成的月度、季度和年度报表,可以给管理者提供一个多层次的数据系统,使管理者能够从任何一个角度考察医院的运行情况,从而及时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数据平台的综合性和数据的广泛性,使得医院管理者能够对于医院的运营形成一种整体性和连贯化的管理,这就十分有利于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科学决策,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2.有利于医院的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在任何一个管理层的内部,都容易出现集权现象,医院也不例外。我国医院的传统经营模式当中,院长对医院各项事务具有最高的领导权威,不管是医院医疗设备和相关药品的购置,还是医院的日常经营模式,高层领导手中都掌握着绝对的决定权。在这种模式之下,医院的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不透明,极易滋生腐败。在实现数据平台的共享和公开之后,医院的各项信息都能得到及时的公示,供需关系一目了然,不只能够有效地避免资金的浪费,还能够强化医院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系统内部问题并主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有利于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能力欠缺,统计工作难以开展。医院内部部门繁多,数据统计的类型和数据上传的方式多样,与企业相比,数据更为庞大和分散;部门各自为战,很少考虑自身数据对医院整体统计的影响,造成了数据的片面性和不连贯性,难以为医院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在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计算机技术统计数据平台在医院中的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在市级及以上的医院当中,利用数字化统计的医院高达87%,而县乡一级中却不足30%,这说明偏远地区的统计操作手段落后,统计能力欠缺。除此之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医疗系统统计人才趋向大城市集中,这也导致一些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统计工作难以开展。2.医疗卫生统计的指标不合理、不科学。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医院也刚刚开始进行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和探索,因此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都难以得到保障。另外,医疗卫生统计指标包括医疗救治统计、妇幼保障统计、新农合统计等九个大类,上千个具体指标,举例来说,妇幼保障方面,就存在关于群体年龄划分和身体健康指标划分的差异,使得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很难进行数据的交流、对比和共享。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实现大数据的对比,任何医院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指标绝对正确和科学。3.统计人才匮乏,统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堪忧。很多医院缺乏对于医疗卫生统计和数字化的正确认识,也忽略了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他们往往从财务或者其他科室中抽调出一部分人员,临时组成了统计部门,这些统计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统计经验不足,统计能力低下。由于人手匮乏,人才缺失,能力有限和精力限制,这些统计人员往往只能完成基础的报表工作,专题调研和数据整理工作无从谈起,医疗卫生统计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提高医疗卫生统计水平的相关措施

1.制度先行,为数据统计建立规范和标准。医院首先要从制度上入手,明确各个科室上报统计数据的时间周期、步骤程序和数据类型,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连贯性。另外,医院要完善内部信息交换机制,加强科室之间的联系,保证相关统计信息的及时更新,并不定时对科室提交的汇总材料进行抽查,确保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切实、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医院应该重视数据统计的网络化,为统计工作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以便提高数据统计效率。2.加强监管,积极参与网络建设。在目前医院医疗卫生统计纸质和电子版通行的现状之下,统计工作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实现对手工统计和电子统计的双重监管,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另外要积极推进数据网络直报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数据的及时上传,实时对比,同时要完善事后检查和数据追踪机制,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监管能力。在网络不断发展和更加强调大数据的今天,我们应该在不断简化平台操作程序和数据生成模式的基础之上,促进社会统计指标统一标准的设立,推进统一数据操作模式的使用,同时积极研发数据转换技术,提高数据平台兼容性,以便提高医疗卫生统计数据的整合使用效率,使其更加符合医疗工作需要。3.重视人才,为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环境。医院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卫生统计的数字化水平。随着医院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水平的持续进步,医院对于数据统计的要求更加具体和细致,对于统计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之下,医院更应该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有计划地从社会上吸收专业统计人员之外,还要重视在医院内部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适应医疗卫生统计的需要,为医院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刘芳.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下的应用与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249.

[2]林海.数字化医院环境下医疗卫生统计的应用分析[J].财经界,2016,(35):48.

[3]刘颖.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重要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19):3037-3039.

[4]宋吉祥.探讨提高医疗卫生统计职能开拓医院统计新领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309-310.

篇3

【关键词】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和谐医患关系

当前,医患关系呈紧张态势,医患之间甚至导致死亡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将本就处于对立状态的医患关系推得更远,使医患矛盾更加雪上加霜。是什么原因导致本应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医患之间出现如此巨大的矛盾和冲突呢?究竟应该如何使医患对立的状态得到缓解直至消除呢?毕竟医患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医生和患者无论哪一方受到伤害,另一方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重构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既有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药品配售市场不完善、媒体不恰当的报道渲染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医院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漠、道德水平滑坡,医患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举证倒置、谨慎行医导致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恶性循环等医院方面的原因;还有对疾病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对医疗行为期望值过高、维权意识增强、对医务人员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等患者方面的原因。

纵观以上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有些是社会大环境方面的问题,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有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是思想观念和认识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宣传和教育;有些则是伦理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重塑医疗卫生行业形象。在这些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当中,职业精神的提升是目前就可以着手加以改善,并是可以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在全国卫生系统轰轰烈烈开展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正是基于医患关系的现状,为重塑医疗行业社会形象而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进行的一次深刻反思和理性回归。陈竺部长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破解医改难题,实现医改目标,不仅需要制度建设、政策完善、投入增加,更需要精神的引领、价值的支撑和道德的坚守。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从2012年3月开始,分为学习研讨、总结凝练、践行3个阶段,2012年年底前基本形成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最终表述。目前已明确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3个核心要素:一是中国传统医学“大医精诚”文化和道德内涵;二是西方医学尊重生命的人文思想和道德理念;三是伴随我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形成的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总结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科学内涵,可以有以下认识: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就是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精神,由于医疗卫生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利用自己和同事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保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己任的职业,所以,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就应当包括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恪守医德、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大医精诚、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依据,尊重患者、抚慰生命。并由此可以延伸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价值取向应以患者为中心,以救死扶伤为原则,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无论医患之间发生何种冲突,都应坚守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医疗卫生职业的价值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正确合理的诊断和治疗;二是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三是传递乐观向上的心态,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北京举行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座谈会上,张茅同志强调:组织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一方面要鼓励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主动参与,引导大家共同思考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弘扬职业精神,提高道德修养、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使公众更好地了解现代医学技术的特点、规律和局限性,理解医疗卫生工作者救治病患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和理性就医,增进医患相互理解,防止极端事件发生。

医疗行业是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的窗口行业,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要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引领职工精神发展。医院文化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是引领职工精神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弘扬先进的思想文化,完善科学的制度文化,培育清正的廉政文化。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建立起医患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和睦发展的医患关系;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增强职工“荣誉感”和“归属感”,塑造职工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二是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就医过程的体验性。医疗过程三分在“医”,七分在“疗”,而沟通又在“疗”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沟通能够使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也有利于医务工作者大胆采用先进的治疗方式,从而有利于人类整体对疾病的征服。可以开展相互的体验活动,让患者感受医生的辛苦和不易,让医生感受患者的焦虑和彷徨,有了相互的体验之后,才会对对方的工作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三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大力宣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在全行业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新闻媒体要占据舆论宣传的主阵地,要对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对医疗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对医疗行为的局限性要进行说明,引导公众理性就医。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精神障碍;心理疏导;强制医疗;卫生处置

精神障碍[1]: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患者往往缺乏自知力,感觉自己未患病,拒绝治疗。强制医疗是: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②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此类患者拒绝住院治疗,行入院卫生处置更加地困难,不利于入院安全检查及管理,因此入院时予患者行心理疏导对患者入院卫生处置合作率的影响具有临床护理研究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选择厦门市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110"病房2014年1月~3月收治的100例精神障碍强制治疗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由于患者均系"110"警察送入院,患者暂无家属,所以个人基本信息均不详。

1.1.2入院卫生处置是精神科护理一般护理常规,包括沐浴、更衣、剪指甲等。观察全身皮肤情况,如有伤痕、压疮、头虱、体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病情的原因,常疏于打理自己,特别是"110"警察送入院的患者,常在外流浪个人卫生状况欠佳,入院卫生处置不仅改善患者的卫生状况,同时也利于安全检查。患者卫生处置合作率高,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降低护理风险。

1.2方法 按入院人数先后顺序,将单数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他们入院时未做心理疏导就行入院卫生处置。将双数5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在患者入院时即行心理疏导,之后再行入院卫生处置。精神障碍患者虽然处于发病状态,但多数人的意识是清晰的,故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2.1增加信任感 患者多数由警察约束手脚入院,再者对精神科封闭式病房的陌生感,使他们担心失去自由,会被伤害,心生恐惧。此时护士应增加患者的信任感,用良好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先给患者做个自我介绍,告知患者这是什么医院,仅仅是个单纯的医疗场所,请求患者配合。

1.2.2增加安全感 患者处在陌生的封闭式环境,担心自己会被害,护士用友善的言行表示患者在这会很安全,安排温馨舒适的病房予患者让其感觉安全。另外还可请求康复期清醒的患者与新入院患者沟通,告知住院治疗的生活作息,工娱聊情况,表示住院生活的安全舒适,消除患者的不安全感,请求患者配合。

1.2.3对患者进行安抚 患者如言行激烈,护士应言语安抚,嘱其保持情绪稳定,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内心感受,如有需要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同时请求患者合作。

1.2.4适当性的承诺 患者拒绝住院治疗,要求出院,护士可安抚患者,适当性承诺,表示先让患者住院休养几天,做好检查就可以回家,先使患者情绪稳定下来,寻求配合,后行卫生处置。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合作率 洗头、沐浴、更衣、剪指甲均合作的患者例数与本组患者总数的比值。

2.2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有39例入院卫生处置合作,合作率78%。对照组仅7例合作,合作率14%,得χ2=41.22,P

3 讨论

3.1暴力行为风险是精神科重要的护理风险之一,表现为突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行入院卫生处置时,如未取得患者合作,强行处置卫生,往往会激怒患者,诱导患者的暴力行为。所以入院时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通过适时适当的行心理疏导,取得患者合作,减少患者的暴力冲动行为,降低护理风险。

3.2护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如果入院时患者不配合护理行卫生处置,护患僵持不下,拖延而浪费时间影响当班护士的其它护理工作。此时如进行适时适当的心理疏导,说服患者取得合作,从而节约办理入院的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3.3精神科入院卫生处置,不仅能改善患者个人卫生状况,避免因卫生不良而引起的躯体疾病;通过卫生处置观察患者皮肤等身体状况,从而做出准确的部分入院评估;同时还可进行入院安全检查,避免一定的危险因素,因此精神科做好入院卫生处置尤为重要。然而精神障碍强制医疗患者往往拒绝住院治疗,拒绝配合护理,行入院卫生处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精神科护士应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尊重、接纳、理解患者,适时予患者行入院心理疏导,以取得患者合作,提高入院卫生处置合作率。

总之,精神障碍强制医疗患者入院时行心理疏导,对入院卫生处置意义重大,它不仅提高了患者入院卫生处置的合作率,还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郭田生,谭李红.精神疾病防治专家讲座[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363.

[2]姜小鹰.福建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M].福建省医院协会,福建省护理学会,2012,360.

篇5

结果 ①治疗后, 化学治疗组血清CD3+、CD4+、CD4+/CD8+与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 生物免疫疗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与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因其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好等优点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为了避免术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需进行辅助治疗, 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与生物免疫治疗。由于胃癌对化疗的敏感性较好[1], 故化疗较常用于胃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中;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模式[2], 通过激发与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抑制或消除肿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作者现探讨生物免疫疗法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胃肠外科住院的96例胃癌患者, 均经腹部CT、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 均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根据患者术后采取的辅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生物免疫治疗组(54例)和化学治疗组(42例)。生物免疫治疗组男32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 (52.79±8.45)岁, 病程5~18年,

平均病程(12.34±5.69)年;根据国际癌症学会诊断标准进行胃癌临床分期:Ⅰ期32例, Ⅱ期17例, Ⅲ期5例;手术方式:全胃根治性切除术20例, 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16例, 远端胃大部分根治性切除术18例;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23例, 胃空肠Billroth Ⅰ式吻合9例, 胃空肠Billroth Ⅱ式吻合22例。化学治疗组男19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 (53.20±8.96)岁, 病程6~18年, 平均病程(13.41±6.23)年;胃癌临床分期:Ⅰ期24例, Ⅱ期13例, Ⅲ期5例;手术方式:全胃根治性切除术15例, 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12例, 远端胃大部分根治性切除术15例;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18例, 胃空肠BillrothⅠ式吻合7例, 胃空肠BillrothⅡ式吻合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胃癌临床分期、根治术方式及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腹部CT、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符合2007年版《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3]中的手术指征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病, 如冠心病、糖尿病等;排除术前即进行放疗、化疗或服用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 3 治疗方法

1. 3. 1 手术治疗 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1. 3. 2 化学治疗组 术后第3周起进行FOLFOX方案:第1天给予奥沙利铂85 mg/m2 静脉滴注2 h, 四氢叶酸钙200 mg/m2

静脉滴注2 h, 5-氟尿嘧啶(5-Fu)400 mg/m2与5-Fu 600 mg/m2

静脉滴注连续22 h;第2天给予四氢叶酸钙200 mg/m2 静脉滴注2 h, 5-Fu 400 mg/m2与5-Fu 600 mg/m2静脉滴注连续22 h。

以2周为1个周期, 每2周重复1次, 每例患者至少持续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化疗期间给予患者相关支持治疗, 如胃复安针止呕, 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改善白细胞水平、用药前口服苯海拉明以避免过敏反应等, 注意加强营养

支持。

1. 3. 3 生物免疫治疗组 术后给予生物免疫疗法。主要药物与试剂:人胃癌细胞株、司珠单抗、紫杉醇(PTX)、5-Fu, 链霉素、青霉素、DMEM培养液与15%的胎牛血清;主要设备:培养瓶、显微镜、离心机、酶联免疫检测仪与流式细胞仪等。操作方法:将适量三蒸水与1 g碳酸氢钠晶体、适量盐酸溶液加入DMEM培养液中, 使定容为1 L, pH值在7.3左右, 再加入链霉素和青霉素稀释液(1×105)与15%的胎牛血清;用调配好的培养液稀释司珠单抗、PTX、5-Fu至所需浓度, 经过滤除菌后置于4℃温度下保存备用;在培养瓶中接种人胃癌细胞株, 将含司珠单抗、PTX、5-Fu的稀释培养液加入培养瓶中, 置于37℃且氧饱和度、湿度适宜的培养箱中激发细胞活化增殖、进行细胞培养;培养1~2周后将其植入患者体内。

1. 4 观察指标

1. 4. 1 免疫学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进行辅助治疗前后均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 ml送检,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血清中CD3+、CD4+、CD8+淋巴细胞与NK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

1. 4. 2 生活质量评定指标 QOL量表[4]评定患者进行手术及辅助治疗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从日常生活、活动、健康、精神与支持5项内容进行评定, 每项内容0~2分, 总分0~10分, 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 5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与辅助治疗后3个月内通过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观察, 根据国际癌症组织的统一标准[5]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断:①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 临床症状消失, 实验室指标正常;②部分缓解:病灶两径乘积减少>50%, 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实验室指标恢复>50%;③稳定:病灶两径乘积增加≤25%, 临床症状无缓解, 实验室指标无恢复;④进展:病灶两径乘积增加>25%, 临床症状恶化, 实验室指标水平恶化。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后, 化学治疗组血清CD3+、CD4+、CD4+/CD8+与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与术后辅助治疗后3个月QOL评分比较 化学治疗组QOL评分为(5.74±1.03)分, 生物免疫治疗组为(7.43±1.31)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生物免疫治疗组完全缓解14例(25.9%)、部分缓解33例(61.1%)、稳定4例(7.4%)、进展3例

(5.6%), 总有效率为87.0%;化学治疗组完全缓解8例(19.0%)、部分缓解21例(50.0%)、稳定9例(21.4%)、进展4例(9.5%), 总有效率为69.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目前我国微创技术获得较大发展、也逐渐趋于成熟,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胃肠干扰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等优点[6-8], 而且可以避免对胃癌晚期患者无意义或是有害的剖腹探查。

化疗是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胃癌对化疗敏感性较高[9], 用化疗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或杀死癌细胞,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化疗效果被认为是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但是化疗在产生效果的同时, 常常给患者带来众多不良反应, 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 并不利于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控制肿瘤的发生。肿瘤细胞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恶性肿瘤的演变[6], 生物免疫治疗通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激发与调动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 提高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的敏感性, 激发机体抗癌的免疫应答以有效清除肿瘤细胞。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化学治疗组血清CD3+、CD4+、CD4+/CD8+与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生物免疫疗法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促进术后免疫损伤的恢复, 增强机体免疫力, 从而更有效的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降低术后复发率, 延缓生存期。在治疗过程中,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结合了生物免疫疗法毒副作用少等特点,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胃癌患者的综合治疗带来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董帅军, 韩保卫, 韩英民. 观察生物免疫治疗与化疗对胃癌的疗效比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9):62-63.

[2]王广胜. 生物免疫治疗胃癌效果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10):58-60.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2007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07, 6(6):476-480.

[4]孙孝东, 栗素文, 郑秀菊.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生物免疫疗法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 24(4):608-611.

[5]王志炎, 徐鲲杰.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31):18-20.

[6]刘洋. 肿瘤免疫治疗和化疗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4, 21(1):81-83.

[7]周峰, 余利华, 陆宇峰, 等. CIK和CEA负载DC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33):3654-3656.

[8]王志华, 陆宝石, 焦义恒, 等. 自体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评估.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