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卫生环境范文

医疗卫生环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0: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疗卫生环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疗卫生环境

篇1

为规范医疗单位医疗废水处理达标排放和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有效防治疾病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单位环境管理的通知》(雅办函[*]72号)精神,特提出加强医疗单位环境管理的实施意见如下,请认真遵照执行。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明显,危害程度大,医疗单位的环境管理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安全。我局领导班子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明确卫生局医政股、卫生监督执法所的职责。

1、由卫生局医政股、卫生监督执法所负责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进行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指导和日常监督执法检查。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医疗单位外排医疗废水进行监测,并提供是否达达标排放的监测报告。

3、与各医疗单位签定责任书,明确医疗单位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本单位医疗废水治理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保证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监督。

二、采取措施,狠抓落实

督促各医疗单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1、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各医疗单位要认真落实《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单位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发生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其法定代表人要切实履行职责,设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工作,并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和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2、对医疗废物实行登记管理制度。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必须归档保存。医疗废物在分类收集、暂时储存和运送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的包装物、容器。

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包装物要求: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6)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7)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9)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10)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11)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必须紧实、严密。如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12)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13)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14)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3、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

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当建立符合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单位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2)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3)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4)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5)易于清洁和消毒;

(6)避免阳光直射;

(7)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8)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9)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2)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3)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4、严禁买卖、转让和丢失医疗废物,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和扩散。各医疗单位一是要落实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各环节责任,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和暂时贮存工作,健全内部交接手续,严禁中途流失。二是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买卖、转让、丢失、回收医疗废物。三是各医疗单位的医疗废物要集中管理,定期进行处理。禁止在非排放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四是不能自行处理的医疗废物必须与环保部门联系,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处置,并填写转移联单或保存转移联单。

三、保障经费,加强监督检查,依法处罚

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保障所需监督、监测的仪器、设备及办公经费12万元。以利县卫生监督执法所对辖区内的医疗单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与抽查,及时消除医疗单位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

对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和抽查的主要内容是:

(1)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

(2)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的工作状况;

(3)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登记资料和记录;

(4)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5)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上报及调查处理情况;

篇2

关键词:医疗卫生统计;数字化;问题;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数字化手段的不断提升,医院的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直接关系到医院综合管理能力的高低和医院的发展后劲。但是目前我国的医院管理人员尚未提起对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急需进行制度、监管手段、人员素质的革新。

一、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统计存在的问题

1.信息收集与需求脱节。由于我国的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整合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信息收集机制、规范化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信息统计的标准不统一、统计路径不一致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经常会出现医院各个科室收集和上报的信息,与医院管理所需求的信息不一致的问题。这些具有歧义的信息、脱节的信息甚至是无效的信息,直接导致了医院的信息统计工作效率低下。2.信息失真,数据类型偏差,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医疗卫生统计是一个由不同的部门、科室和单位分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工作,在这一过程当中,信息耗损和丢失是常见现象;不同的医院或者医院不同部门间所使用的系统构架并不完全相同,使用的数据库和开发工具也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了平台信息的不兼容性和不流动性。另外,由于我国医院众多,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政策落实方法,这也给医疗卫生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大量的信息“孤岛”因此而形成。比如,在进行新农合统计数据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不同级别的医院,掌握的政策补偿比例有很大的不同,省、市、县、乡四级医院的住院补偿分别为45%、55%、70%和80%,在进行统计时,我们要将这些数据归为新农合统计这一大类当中,这些差异化的政策补偿会给数据整合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医疗卫生统计数字化的重要意义

在数字化信息不发达的时期,医院的数据统计是分散的、复杂的,很难对医院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近年来,医疗卫生系统内部十分重视统计工作,因为只有通过数字化的统计数据,才能使医院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和医院经营状况一目了然,为提高医院的管理能力、医疗质量和财务信息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和保障。1.有利于医院管理和合理决策。医疗卫生统计,通过对医院某个科室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对比统计,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最近相关的市场动态,、科室的运行情况和相关人员的工作情况,结合这些情况制成的月度、季度和年度报表,可以给管理者提供一个多层次的数据系统,使管理者能够从任何一个角度考察医院的运行情况,从而及时查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数据平台的综合性和数据的广泛性,使得医院管理者能够对于医院的运营形成一种整体性和连贯化的管理,这就十分有利于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科学决策,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2.有利于医院的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在任何一个管理层的内部,都容易出现集权现象,医院也不例外。我国医院的传统经营模式当中,院长对医院各项事务具有最高的领导权威,不管是医院医疗设备和相关药品的购置,还是医院的日常经营模式,高层领导手中都掌握着绝对的决定权。在这种模式之下,医院的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不透明,极易滋生腐败。在实现数据平台的共享和公开之后,医院的各项信息都能得到及时的公示,供需关系一目了然,不只能够有效地避免资金的浪费,还能够强化医院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系统内部问题并主动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有利于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1.统计能力欠缺,统计工作难以开展。医院内部部门繁多,数据统计的类型和数据上传的方式多样,与企业相比,数据更为庞大和分散;部门各自为战,很少考虑自身数据对医院整体统计的影响,造成了数据的片面性和不连贯性,难以为医院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在抽样调查中我们发现,计算机技术统计数据平台在医院中的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在市级及以上的医院当中,利用数字化统计的医院高达87%,而县乡一级中却不足30%,这说明偏远地区的统计操作手段落后,统计能力欠缺。除此之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医疗系统统计人才趋向大城市集中,这也导致一些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统计工作难以开展。2.医疗卫生统计的指标不合理、不科学。目前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医院也刚刚开始进行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和探索,因此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和真实性都难以得到保障。另外,医疗卫生统计指标包括医疗救治统计、妇幼保障统计、新农合统计等九个大类,上千个具体指标,举例来说,妇幼保障方面,就存在关于群体年龄划分和身体健康指标划分的差异,使得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很难进行数据的交流、对比和共享。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能实现大数据的对比,任何医院都不能保证自己的指标绝对正确和科学。3.统计人才匮乏,统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堪忧。很多医院缺乏对于医疗卫生统计和数字化的正确认识,也忽略了专业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他们往往从财务或者其他科室中抽调出一部分人员,临时组成了统计部门,这些统计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统计经验不足,统计能力低下。由于人手匮乏,人才缺失,能力有限和精力限制,这些统计人员往往只能完成基础的报表工作,专题调研和数据整理工作无从谈起,医疗卫生统计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提高医疗卫生统计水平的相关措施

1.制度先行,为数据统计建立规范和标准。医院首先要从制度上入手,明确各个科室上报统计数据的时间周期、步骤程序和数据类型,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连贯性。另外,医院要完善内部信息交换机制,加强科室之间的联系,保证相关统计信息的及时更新,并不定时对科室提交的汇总材料进行抽查,确保医疗卫生统计工作的切实、有效开展。在此基础上,医院应该重视数据统计的网络化,为统计工作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标准,以便提高数据统计效率。2.加强监管,积极参与网络建设。在目前医院医疗卫生统计纸质和电子版通行的现状之下,统计工作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实现对手工统计和电子统计的双重监管,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另外要积极推进数据网络直报的进一步发展,实现数据的及时上传,实时对比,同时要完善事后检查和数据追踪机制,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监管能力。在网络不断发展和更加强调大数据的今天,我们应该在不断简化平台操作程序和数据生成模式的基础之上,促进社会统计指标统一标准的设立,推进统一数据操作模式的使用,同时积极研发数据转换技术,提高数据平台兼容性,以便提高医疗卫生统计数据的整合使用效率,使其更加符合医疗工作需要。3.重视人才,为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环境。医院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医疗卫生统计的数字化水平。随着医院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水平的持续进步,医院对于数据统计的要求更加具体和细致,对于统计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之下,医院更应该重视统计人才的培养,除了要有计划地从社会上吸收专业统计人员之外,还要重视在医院内部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适应医疗卫生统计的需要,为医院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刘芳.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环境下的应用与探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249.

[2]林海.数字化医院环境下医疗卫生统计的应用分析[J].财经界,2016,(35):48.

[3]刘颖.医疗卫生统计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中的重要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19):3037-3039.

[4]宋吉祥.探讨提高医疗卫生统计职能开拓医院统计新领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309-310.

篇3

【关键词】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和谐医患关系

当前,医患关系呈紧张态势,医患之间甚至导致死亡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将本就处于对立状态的医患关系推得更远,使医患矛盾更加雪上加霜。是什么原因导致本应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医患之间出现如此巨大的矛盾和冲突呢?究竟应该如何使医患对立的状态得到缓解直至消除呢?毕竟医患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医生和患者无论哪一方受到伤害,另一方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重构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分析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既有医疗机构管理和运行机制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药品配售市场不完善、媒体不恰当的报道渲染等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医院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漠、道德水平滑坡,医患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沟通,举证倒置、谨慎行医导致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恶性循环等医院方面的原因;还有对疾病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对医疗行为期望值过高、维权意识增强、对医务人员缺乏最基本的信任等患者方面的原因。

纵观以上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有些是社会大环境方面的问题,一定时期内难以改变;有些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是思想观念和认识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宣传和教育;有些则是伦理道德和职业精神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重塑医疗卫生行业形象。在这些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当中,职业精神的提升是目前就可以着手加以改善,并是可以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在全国卫生系统轰轰烈烈开展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正是基于医患关系的现状,为重塑医疗行业社会形象而对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进行的一次深刻反思和理性回归。陈竺部长在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破解医改难题,实现医改目标,不仅需要制度建设、政策完善、投入增加,更需要精神的引领、价值的支撑和道德的坚守。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从2012年3月开始,分为学习研讨、总结凝练、践行3个阶段,2012年年底前基本形成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最终表述。目前已明确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3个核心要素:一是中国传统医学“大医精诚”文化和道德内涵;二是西方医学尊重生命的人文思想和道德理念;三是伴随我国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形成的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总结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科学内涵,可以有以下认识: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就是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精神,由于医疗卫生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群体利用自己和同事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是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保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己任的职业,所以,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就应当包括认真负责、团结协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恪守医德、尊重生命、救死扶伤、大医精诚、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依据,尊重患者、抚慰生命。并由此可以延伸出:医疗卫生职业精神的价值取向应以患者为中心,以救死扶伤为原则,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无论医患之间发生何种冲突,都应坚守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医疗卫生职业的价值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正确合理的诊断和治疗;二是让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三是传递乐观向上的心态,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北京举行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座谈会上,张茅同志强调:组织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一方面要鼓励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主动参与,引导大家共同思考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弘扬职业精神,提高道德修养、技术水平和沟通能力,争取患者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另一方面,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使公众更好地了解现代医学技术的特点、规律和局限性,理解医疗卫生工作者救治病患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和理性就医,增进医患相互理解,防止极端事件发生。

医疗行业是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的窗口行业,肩负着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要弘扬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引领职工精神发展。医院文化是医院的底蕴和灵魂,是引领职工精神发展的核心动力。大力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弘扬先进的思想文化,完善科学的制度文化,培育清正的廉政文化。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创新服务模式,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人性化的就医环境,建立起医患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和睦发展的医患关系;通过医院文化建设,增强职工“荣誉感”和“归属感”,塑造职工队伍良好的精神风貌。二是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就医过程的体验性。医疗过程三分在“医”,七分在“疗”,而沟通又在“疗”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沟通能够使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也有利于医务工作者大胆采用先进的治疗方式,从而有利于人类整体对疾病的征服。可以开展相互的体验活动,让患者感受医生的辛苦和不易,让医生感受患者的焦虑和彷徨,有了相互的体验之后,才会对对方的工作有设身处地的感受。三是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大力宣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在全行业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新闻媒体要占据舆论宣传的主阵地,要对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对医疗知识进行宣传和普及,对医疗行为的局限性要进行说明,引导公众理性就医。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精神障碍;心理疏导;强制医疗;卫生处置

精神障碍[1]:是指在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下,人体出现的各种精神活动紊乱,表现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患者往往缺乏自知力,感觉自己未患病,拒绝治疗。强制医疗是:诊断结论、病情评估表明,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②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此类患者拒绝住院治疗,行入院卫生处置更加地困难,不利于入院安全检查及管理,因此入院时予患者行心理疏导对患者入院卫生处置合作率的影响具有临床护理研究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选择厦门市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110"病房2014年1月~3月收治的100例精神障碍强制治疗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31例,由于患者均系"110"警察送入院,患者暂无家属,所以个人基本信息均不详。

1.1.2入院卫生处置是精神科护理一般护理常规,包括沐浴、更衣、剪指甲等。观察全身皮肤情况,如有伤痕、压疮、头虱、体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病情的原因,常疏于打理自己,特别是"110"警察送入院的患者,常在外流浪个人卫生状况欠佳,入院卫生处置不仅改善患者的卫生状况,同时也利于安全检查。患者卫生处置合作率高,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降低护理风险。

1.2方法 按入院人数先后顺序,将单数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他们入院时未做心理疏导就行入院卫生处置。将双数5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在患者入院时即行心理疏导,之后再行入院卫生处置。精神障碍患者虽然处于发病状态,但多数人的意识是清晰的,故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2.1增加信任感 患者多数由警察约束手脚入院,再者对精神科封闭式病房的陌生感,使他们担心失去自由,会被伤害,心生恐惧。此时护士应增加患者的信任感,用良好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先给患者做个自我介绍,告知患者这是什么医院,仅仅是个单纯的医疗场所,请求患者配合。

1.2.2增加安全感 患者处在陌生的封闭式环境,担心自己会被害,护士用友善的言行表示患者在这会很安全,安排温馨舒适的病房予患者让其感觉安全。另外还可请求康复期清醒的患者与新入院患者沟通,告知住院治疗的生活作息,工娱聊情况,表示住院生活的安全舒适,消除患者的不安全感,请求患者配合。

1.2.3对患者进行安抚 患者如言行激烈,护士应言语安抚,嘱其保持情绪稳定,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内心感受,如有需要及时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同时请求患者合作。

1.2.4适当性的承诺 患者拒绝住院治疗,要求出院,护士可安抚患者,适当性承诺,表示先让患者住院休养几天,做好检查就可以回家,先使患者情绪稳定下来,寻求配合,后行卫生处置。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合作率 洗头、沐浴、更衣、剪指甲均合作的患者例数与本组患者总数的比值。

2.2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有39例入院卫生处置合作,合作率78%。对照组仅7例合作,合作率14%,得χ2=41.22,P

3 讨论

3.1暴力行为风险是精神科重要的护理风险之一,表现为突发生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较突出,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行入院卫生处置时,如未取得患者合作,强行处置卫生,往往会激怒患者,诱导患者的暴力行为。所以入院时对患者进行正确评估,通过适时适当的行心理疏导,取得患者合作,减少患者的暴力冲动行为,降低护理风险。

3.2护士工作繁忙、工作量大,如果入院时患者不配合护理行卫生处置,护患僵持不下,拖延而浪费时间影响当班护士的其它护理工作。此时如进行适时适当的心理疏导,说服患者取得合作,从而节约办理入院的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3.3精神科入院卫生处置,不仅能改善患者个人卫生状况,避免因卫生不良而引起的躯体疾病;通过卫生处置观察患者皮肤等身体状况,从而做出准确的部分入院评估;同时还可进行入院安全检查,避免一定的危险因素,因此精神科做好入院卫生处置尤为重要。然而精神障碍强制医疗患者往往拒绝住院治疗,拒绝配合护理,行入院卫生处置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精神科护士应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尊重、接纳、理解患者,适时予患者行入院心理疏导,以取得患者合作,提高入院卫生处置合作率。

总之,精神障碍强制医疗患者入院时行心理疏导,对入院卫生处置意义重大,它不仅提高了患者入院卫生处置的合作率,还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郭田生,谭李红.精神疾病防治专家讲座[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363.

[2]姜小鹰.福建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M].福建省医院协会,福建省护理学会,2012,360.

篇5

结果 ①治疗后, 化学治疗组血清CD3+、CD4+、CD4+/CD8+与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 生物免疫疗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与传统的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因其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好等优点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为了避免术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患者在手术治疗后需进行辅助治疗, 包括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与生物免疫治疗。由于胃癌对化疗的敏感性较好[1], 故化疗较常用于胃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中;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模式[2], 通过激发与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来抑制或消除肿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作者现探讨生物免疫疗法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胃肠外科住院的96例胃癌患者, 均经腹部CT、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 均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根据患者术后采取的辅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生物免疫治疗组(54例)和化学治疗组(42例)。生物免疫治疗组男32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 (52.79±8.45)岁, 病程5~18年,

平均病程(12.34±5.69)年;根据国际癌症学会诊断标准进行胃癌临床分期:Ⅰ期32例, Ⅱ期17例, Ⅲ期5例;手术方式:全胃根治性切除术20例, 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16例, 远端胃大部分根治性切除术18例;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23例, 胃空肠Billroth Ⅰ式吻合9例, 胃空肠Billroth Ⅱ式吻合22例。化学治疗组男19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 (53.20±8.96)岁, 病程6~18年, 平均病程(13.41±6.23)年;胃癌临床分期:Ⅰ期24例, Ⅱ期13例, Ⅲ期5例;手术方式:全胃根治性切除术15例, 近端胃根治性切除术12例, 远端胃大部分根治性切除术15例;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18例, 胃空肠BillrothⅠ式吻合7例, 胃空肠BillrothⅡ式吻合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胃癌临床分期、根治术方式及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腹部CT、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胃癌;符合2007年版《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3]中的手术指征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病, 如冠心病、糖尿病等;排除术前即进行放疗、化疗或服用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1. 3 治疗方法

1. 3. 1 手术治疗 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1. 3. 2 化学治疗组 术后第3周起进行FOLFOX方案:第1天给予奥沙利铂85 mg/m2 静脉滴注2 h, 四氢叶酸钙200 mg/m2

静脉滴注2 h, 5-氟尿嘧啶(5-Fu)400 mg/m2与5-Fu 600 mg/m2

静脉滴注连续22 h;第2天给予四氢叶酸钙200 mg/m2 静脉滴注2 h, 5-Fu 400 mg/m2与5-Fu 600 mg/m2静脉滴注连续22 h。

以2周为1个周期, 每2周重复1次, 每例患者至少持续进行2个周期的治疗。化疗期间给予患者相关支持治疗, 如胃复安针止呕, 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改善白细胞水平、用药前口服苯海拉明以避免过敏反应等, 注意加强营养

支持。

1. 3. 3 生物免疫治疗组 术后给予生物免疫疗法。主要药物与试剂:人胃癌细胞株、司珠单抗、紫杉醇(PTX)、5-Fu, 链霉素、青霉素、DMEM培养液与15%的胎牛血清;主要设备:培养瓶、显微镜、离心机、酶联免疫检测仪与流式细胞仪等。操作方法:将适量三蒸水与1 g碳酸氢钠晶体、适量盐酸溶液加入DMEM培养液中, 使定容为1 L, pH值在7.3左右, 再加入链霉素和青霉素稀释液(1×105)与15%的胎牛血清;用调配好的培养液稀释司珠单抗、PTX、5-Fu至所需浓度, 经过滤除菌后置于4℃温度下保存备用;在培养瓶中接种人胃癌细胞株, 将含司珠单抗、PTX、5-Fu的稀释培养液加入培养瓶中, 置于37℃且氧饱和度、湿度适宜的培养箱中激发细胞活化增殖、进行细胞培养;培养1~2周后将其植入患者体内。

1. 4 观察指标

1. 4. 1 免疫学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进行辅助治疗前后均于清晨空腹采静脉血5 ml送检,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比较血清中CD3+、CD4+、CD8+淋巴细胞与NK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

1. 4. 2 生活质量评定指标 QOL量表[4]评定患者进行手术及辅助治疗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从日常生活、活动、健康、精神与支持5项内容进行评定, 每项内容0~2分, 总分0~10分, 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 5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与辅助治疗后3个月内通过临床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观察, 根据国际癌症组织的统一标准[5]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断:①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 临床症状消失, 实验室指标正常;②部分缓解:病灶两径乘积减少>50%, 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实验室指标恢复>50%;③稳定:病灶两径乘积增加≤25%, 临床症状无缓解, 实验室指标无恢复;④进展:病灶两径乘积增加>25%, 临床症状恶化, 实验室指标水平恶化。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后, 化学治疗组血清CD3+、CD4+、CD4+/CD8+与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2. 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与术后辅助治疗后3个月QOL评分比较 化学治疗组QOL评分为(5.74±1.03)分, 生物免疫治疗组为(7.43±1.31)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生物免疫治疗组完全缓解14例(25.9%)、部分缓解33例(61.1%)、稳定4例(7.4%)、进展3例

(5.6%), 总有效率为87.0%;化学治疗组完全缓解8例(19.0%)、部分缓解21例(50.0%)、稳定9例(21.4%)、进展4例(9.5%), 总有效率为69.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目前我国微创技术获得较大发展、也逐渐趋于成熟,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胃肠干扰少、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等优点[6-8], 而且可以避免对胃癌晚期患者无意义或是有害的剖腹探查。

化疗是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胃癌对化疗敏感性较高[9], 用化疗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或杀死癌细胞,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化疗效果被认为是胃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但是化疗在产生效果的同时, 常常给患者带来众多不良反应, 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 并不利于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控制肿瘤的发生。肿瘤细胞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恶性肿瘤的演变[6], 生物免疫治疗通过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激发与调动癌症患者的免疫系统, 提高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的敏感性, 激发机体抗癌的免疫应答以有效清除肿瘤细胞。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化学治疗组血清CD3+、CD4+、CD4+/CD8+与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生物免疫疗法联合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能促进术后免疫损伤的恢复, 增强机体免疫力, 从而更有效的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降低术后复发率, 延缓生存期。在治疗过程中,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结合了生物免疫疗法毒副作用少等特点,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胃癌患者的综合治疗带来更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董帅军, 韩保卫, 韩英民. 观察生物免疫治疗与化疗对胃癌的疗效比较.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9):62-63.

[2]王广胜. 生物免疫治疗胃癌效果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10):58-60.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2007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07, 6(6):476-480.

[4]孙孝东, 栗素文, 郑秀菊.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生物免疫疗法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 24(4):608-611.

[5]王志炎, 徐鲲杰.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进展期胃癌的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31):18-20.

[6]刘洋. 肿瘤免疫治疗和化疗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4, 21(1):81-83.

[7]周峰, 余利华, 陆宇峰, 等. CIK和CEA负载DC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33):3654-3656.

[8]王志华, 陆宝石, 焦义恒, 等. 自体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评估.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21):86-89.

篇6

    为了适应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确保“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顺利实施,各医疗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公费医疗住院费用的管理。

    凡公费医疗出院病人(包括合同、转诊、急诊病人)的病历,需经所住医院公费医疗办公室审核并在出院收费单据上盖章,方可按规定报销。

    各医院要建立大额支出报告审批制度,凡支出超过万元以上(含万元)的住院费用,由医院结算部门及时通知患者单位及所在病区,并向院公费医疗办公室报告;万元以上出院病历要经科主任签字,医院要向区县(医疗照顾、大专院校向市)公医办书面报告,5万元以上的大额住院费用必须报告主管院长并书面通知市公费医疗办公室。

    凡万元以上大额住院费用的支出,需认真填写大额费用出院结算清单,并由专人签字,院公医办复核签章,同时将结算清单附于住院费收据之后,上报区县(市)公费医疗办公室,经批准后方可报销,否则不予报销。

篇7

一、工作目标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及污水处理规范化管理,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以及医疗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运转不正常和不合理排放等意外事故发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及废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二、组织领导

为强化卫生计生系统环境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卫计委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

三、网格划分及职责

将全市33家医疗卫生机构,按地域分为33个网格,建立并完善三级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督管理网格。一级网格:市卫计委医疗废物及废水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二级网格:市卫计委有关科室;三级网格:全市33家医疗卫生机构。

(一)一级环境监管网格

市卫计委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管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督管理网格化工作的指导、培训和稽查;制定并实施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及污水处理规范化管理的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当医疗废物及医疗污水意外事件发生,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减轻危害;处理环境污染事故,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及废水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二)二级环境监管网格

卫计委基妇科、疾控科、监督科、医政科按照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各负其责,制定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管网格管理工作方案,负责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管网格的建立和运行,负责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及医疗废水处置的监督检查,认真调查处理上级网格交办的医疗废物及废水环境污染案件,全面履行本级网格监管职责,及时填报网格化环保监管相关信息。

(三)三级环境监管网格

33家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环境保护分级管理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医疗废物及废水监管网络工作方案。12个镇卫生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对辖区内的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个体诊所医疗废物及医疗废水的处置进行日常监督管理,督促其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及医疗废水,排查环境事故隐患,制止环境保护违法行为。

四、有关要求

(一)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后勤部门负责制,临床科室、后勤科等相关部门具体管理、分工协作。医疗卫生机构各科室主任、护士长为科室的第一责任人。单位感染管理科负责督导检查。

(二)明确医疗废物处置专职管理部门。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医疗废物处置专职管理部门,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医疗废物的检查、评估、监管及规范管理工作。

(三)完善医疗废物处置相关管理制度。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四)明确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流程。医疗卫生机构要明确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流程,按有关规定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运送和处置,采取集中回收制度,统一交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集中处置。对没有实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焚烧、深埋等措施处置。

(五)建立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台账。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台账,将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暂存情况纳入单位日常管理。

(六)完善医疗废物处置监管措施。医疗卫生机构感染管理科制定关于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具体监管措施,具体负责医疗废物处置的督导、检查、规范管理工作,防止医疗废物不良事件的发生。

篇8

第一章 医疗卫生材料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近 年来,我国医用敷料行业保持高速发展,出口始终占全球医用敷料出口总额的20%以上。由于我国是传统纺织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 国,棉花纱线产量大,纺织行业产业链较为完善,具有很好的产业集群优势。因此,出口优势产品主要是棉花、纱布、绷带等天然材料类医用敷料。但这些产品技术 难度较低,附加价值不高。另外,虽然现在已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我国的出口行业面临一些困难,医用敷料行业也不能幸免。XX 年,从国家统计局陆续的物价等经济数据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等环比都继续上升,我国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第二章 医疗卫生材料项目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本 项目实施后,主要生产普通敷料、新型功能性卫生材料,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各类医用卫生材料3420吨的生产能力,达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 12132.00万元,该项目内部收益率为24.86%,大于15%的目标收益率,所得税后净现值5820.29万元(远大于零),投资回收期5.57年 较短,盈亏平衡点为23.22%,项目各项财务指标良好,抗风险能力较强,从经济上看,该项目切实可行。

第三章 医疗卫生材料项目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

2、资源利用方案。

3、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 医疗卫生材料项目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医疗卫生材料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医疗卫生材料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医疗卫生材料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医疗卫生材料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医疗卫生材料项目建设用地分析

本 项目计划在****工业园区新征土地6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27400平方米,其中:纺织生产车间6000平方米、医用纱布、绷带生产车间8200平方 米、敷料新产品生产车间8000平方米、医疗卫生用品消毒包装车间4000平方米、办公及其他辅助用房1200平方米、配套完成厂区道路、供配电、给排 水、消防、环保等辅助工程。引进现代化的先进生产和检验分析设备。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医疗卫生材料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医疗卫生材料项目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医疗卫生材料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医疗卫生材料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篇9

一、工作目标

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广创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工作,至底,全市100%的卫生行政部门和至少50%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建成无烟单位,确保20__年实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目标。将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工作与无烟日主题活动相结合,开展大众媒体宣传活动。底,市直医疗卫生系统中,市卫生局、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血站要建成符合《标准》要求的无烟单位。

二、创建时间:1月-12月

三、组织机构

市级成立市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组,负责全市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方案制定、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等,由以下人员组成:

四、主要工作任务

㈠范围: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

1.卫生行政部门:市级、县区级

2.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

3.公共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5.乡镇卫生院

㈡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化建设。

⑴各创建单位成立控烟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本单位控烟规划,设立控烟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建立机构内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制度。

⑵设立控烟监督员和巡查员队伍,完善落实监督巡查工作制度。

⑶制定本单位无烟制度。参照国家颁布的标准制定或完善本机构无烟场所制定。选择特定时间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公布无烟制度,正式启动无烟单位创建活动。

2.开展现状评估。了解本单位创建无烟机构的准备状态、现有资源以及员工的相关情况等。现状评估可参照《创建全面无烟医院指南》执行。

3.全面无烟环境建设。

⑴统一规范无烟环境布置。开展机构内无烟环境布置,统一规范禁烟标识张贴。场所入口处有醒目禁烟标识,大厅、候诊室、病房、卫生间、手术室等候门口等重点区域有明显的禁烟标识,室内场所无吸烟区、吸烟室和烟具。

⑵设置室外吸烟区。有明显引导标识。

⑶开展宣传活动。张贴宣传资料,利用机构内多种途径宣传本单位无烟制定,提高知晓率,促进无烟制度执行。

⑷建立无烟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将无烟环境纳入机构常规检查,每月督导检查,公布检查结果,并调整控烟措施。

⑸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控烟知识宣传活动。

⑹开展机构内创建宣传工作。利用已有的条件开展媒体、电子屏、电视、墙体广告、橱窗、板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宣传工作和控烟相关知识。

4.开展全员戒烟技能、劝戒技巧等控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职工控烟知识水平,鼓励和帮助职工戒烟。提高医务人员提高戒烟服务的技能,主动提高戒烟服务。包括在问诊中询问吸烟史,鼓励其戒烟。

5.开展过程和效果评估

⑴开展过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启动会的情况、环境布置情况、监督员工作情况、控烟计划实施情况、培训情况等。

⑵开展效果评估,创建效果符合全面无烟环境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场所内二手烟暴露情况、员工健康指标、员工戒烟比例增加、员工对吸烟和被动吸烟知识态度的改变情况等。

五、督导检查与评估

㈠省级:卫生厅委托创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指导组(省健康教育所)对全省各州市卫生行政部门创建无烟单位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同时检查督导全省各级医疗卫生系统控烟工作执行情况,采取听取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工作汇报、检查档案资料、现场考查(包括暗访)等形式进行,时间6-11月。

㈡市级和县级:市级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地医疗卫生机构创建无烟单位情况进行逐级督导检查,时间5-10月。

篇10

第二条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的;

(三)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四)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或者运送车辆未在指定地点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的;

(五)依照《条例》自行建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医疗卫生机构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的。

第三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的;

(三)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四)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车辆未在指定地点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的;

(五)未及时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

(六)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的。

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的情形,未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环境保护、卫生要求的;

(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标准的运送工具运送医疗废物的。

第六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环境保护、卫生要求的;

(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车辆运送医疗废物的;

(四)未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或者监控装置未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医疗卫生机构内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未按照《条例》的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的,或者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入医疗卫生机构内的污水处理系统的;

(三)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的。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机构外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依照《条例》自行建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对医疗废物的处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规范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的;

(二)将医疗废物交给或委托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

第十一条有《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有《条例》第五十条规定的情形,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阻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或者不配合执法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的执业许可证件。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阻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或者不配合执法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经营许可证件。

第十三条有《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疾病防治的要求处置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未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处置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四条有《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有《条例》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医疗卫生机构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罚,并由原发证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由原发证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罚,并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者吊销经营许可证件;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者吊销经营许可证件。

第十六条有《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的情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邮寄或者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医疗废物,或者违反《条例》规定通过水路运输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转让、买卖双方、邮寄人、托运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篇11

第二条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的;

(三)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四)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或者运送车辆未在指定地点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的;

(五)依照《条例》自行建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医疗卫生机构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的。

第三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的;

(三)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四)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车辆未在指定地点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的;

(五)未及时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

(六)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污染防治和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的。

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的情形,未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环境保护、卫生要求的;

(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标准的运送工具运送医疗废物的。

第六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贮存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环境保护、卫生要求的;

(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未使用符合标准的专用车辆运送医疗废物的;

(四)未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装置或者监控装置未经常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医疗卫生机构内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未按照《条例》的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的,或者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入医疗卫生机构内的污水处理系统的;

(三)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的。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卫生机构外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九条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和依照《条例》自行建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对医疗废物的处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卫生标准、规范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的;

(二)将医疗废物交给或委托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

第十一条有《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情形,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有《条例》第五十条规定的情形,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阻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或者不配合执法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的执业许可证件。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阻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或者不配合执法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经营许可证件。

第十三条有《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疾病防治的要求处置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未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处置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四条有《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未取得经营许可证从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有《条例》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医疗卫生机构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罚,并由原发证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由原发证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执业许可证件。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罚,并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者吊销经营许可证件;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暂扣或者吊销经营许可证件。

篇12

【关键词】郑州航空港 综合实验区 医疗卫生行业 人才需求

一、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郑州航空港区现状

郑州航空港区是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中国首个内陆开放试验区,于2012年7月设立。自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后,一年多的时间,河南省委、省政府按照“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举全省之力加快“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开局良好、成效显著。目前,围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实验区累计签约项目48个,总投资1516亿元。在制造业上,除富士康外,已引进了酷派、天宇、创维等整机智能手机生产项目,台湾科技园内布局了生物科技和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在航空枢纽建设上,郑州机场已成为中部地区唯一获批开展国际快件业务的机场,开通全货机航线23条,国际货运航线数量占中部地区九成左右,郑州至纽约、莫斯科、伦敦等13个国际城市可“当日寄出、次日递达”;电力、热力、天然气、电信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医院、购物中心、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启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进入了关键时期。

(二)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现状

2014年9月11日,郑州市城乡规划局正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专项规划》。为全力满足不同区域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努力从根本上改善辖区群众的就医环境,整个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设施方面,将建18家专科医院、9家中医院、13家综合性医院。2014-2016年,计划开工建设医院7家,计划投入使用2家。其中一家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项目,计划投资8亿,占地294亩,住院床位1600张;另一家为总投资拟定为15亿-20亿元、占地248.6亩、住院床位2000张的河南省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中心项目(省儿童医院、省胸科医院、省立医院)。2015年在准备投入使用的安置区内规划建设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16在准备投入使用的安置区内建设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到2016年年底,逐步实现步行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的目标。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郑州航空港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根据专家测算,近期郑州航空港区可以带动至少20 万人就业;从远期来看,根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概念性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深度2013―2040 年)》,郑州航空港区人口规模2020年达到90 万,2030 年达到190 万人,2040年达到260 万人。郑州航空港区专职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总工会主席赵新中认为,结合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实际和规划要求,郑州航空港区现在及将来会重点引进三大类人才:建设发展层面人才、产业项目层面人才、社会管理层面人才。在医疗卫生行业,重点涉及公共管理、公益事业、社会医疗、基础设施、生物医药等高需求专业。由此可见,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在数量上对人才是迫切需求的。

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不仅对人才需求数量庞大,同时对人才需求质量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以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建设,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为目标,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这必然决定了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的建设对相关专业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人才政策应以引进和开发培养高质量人才为重点。

二、郑州航空港区面临的医疗卫生人才需求困境

(一)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匮乏

对郑州航空港区而言,其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疾病预防和卫生管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不足,缺乏顶尖的医学专家及医疗行业领军人物,没有一支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港区对高层次卫生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卫生医疗机构并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下,行政机构过多干预,在卫生资源配置上的倾斜造成了基层医疗单位人才和技术力量的匮乏。另一方面,医学类高校的招生结构、学科设置、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未能适应市场需要,此外,毕业生在医学人才市场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价值单元有着明确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而此时港区基础设施尚未完善,产业集聚尚未形成规模,与沿海东部地区相比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并不明显,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

(二)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

纵观河南省内的各个医疗机构,拥有经验的老医生、教授炙手可热,但是上升空间也是有限的,随着医疗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医疗机构也需要高科技人才,老教授拥有多年行医经验,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学习能力下降,看病也形成了一种传统模式。年轻医师只有经过多少年在最下层的实践经验以及奋斗才可能走向更高的位置,才能拥有资格坐台行医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此循环,高级医师是无法学习同时代的新知识,这样造成了人才结构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年轻的医疗天才被埋没,缺少创新。郑州航空港区某医院医疗项目带头人也表示,医学类专业学科带头人等专家队伍年龄普遍45岁以上,“领军人物”老龄化问题突出,中青年人才数量相对较少且储备不足,学术积淀相对薄弱;职称结构上,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失衡,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比例偏低,存在断层问题,人才梯队建设不够健全。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找不到”和“要不到”并存

郑州航空港区建立初期,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医院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建设和发展,招聘所需人才成为难题,导致医疗卫生人才短缺。每年第二季度是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旺季,虽然毕业生作为求职主体的人数庞大,但不少求职者素质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兴的产业、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短缺。一方面,“80后、90后”已成为就业市场主体,工作对他们的束缚性普遍减弱。大多毕业生抱着“骑马找马”的心态,跳槽率高,不利于人才培养需要,加剧劳动市场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问卷统计数据表明人力资源、行政是求职人气最旺的职位,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求职人群以技术含量不高且工作环境较好的岗位为就业目的,导致一些岗位很难或招不到专业对口的人才,同时,部分应聘者因工作性质、环境、薪资等工作条件与就业期望值不匹配,从而竞聘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最终造成招工、求职两难的状况。

(四)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人才引进政策缺位

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在构建人才支撑体系方面,吸引人才政策不到位,导致优惠政策无法弥补地区差距。尤旨其在主观上纳才意识不强,政策倾斜不够,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引进人才的时候投入不足,条件苛刻。由于郑州航空港区地处内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对于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有限,而政府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也远远落后于沿海城市。郑州航空港区引才政策的落实不到位,导致人才来了也留不住。

三、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开发与培养建议

(一)完善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转换机制,重视并加大政府向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完善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加大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事业资金投入,加强郑州航空港区基础医疗设施建设,改善港区医疗条件。对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就业安排,向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倾斜。用事业、待遇和感情稳定人才,对人才要委以重任,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和环境,完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规范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的任职条件,实行人员聘用制,公开招聘院长和医疗卫生监督人员,把年富力强、懂技术、善管理的人员选聘到管理岗位,逐步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队伍。

(二)实现医疗卫生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制定和实施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规划,制定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提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原则和岗位结构比例,完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录和持证上岗制度,杜绝非专业人员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严格实行医师、护士资格准入制度,优化医师、护士队伍。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根据医疗卫生人才的工作特性和能力要求,逐步健全和完善以岗位职业为基础、分层次的人才评价体系,落实单位岗位设置、人员招聘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自护权,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标准,改进和规范评审行为,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净化人才竞争环境,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优化医疗卫生人才配置。

(三)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应适时适量的干预,避免造成卫生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环境前提下,为医疗卫生行业提供完全市场化的条件。其次,教育部门应赋予相关高校更多的自,使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统筹规划人才培养,结合高校特点和优势,进化合理的专业设置,培养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最后,作为应届毕业生,应充分了解市场,关注就业形势,了解“行情”,提高自身的硬件指标,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校期间,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坚决避免“眼高手低”的现象出现。同时注重培养自主能力,由得之以“鱼”转变为得之以“渔”,提高整个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建设的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规划和管理所需人才

根据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区的发展和需求,对所需人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对人才投入,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的扶持和指导,健全完善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便利措施和政策,尽可能地创造具有吸引的大环境。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沟通协调机构,形成良好的社会和谐发展和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人才生态还环境,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开发新模式,破除人才流动壁垒,形成畅通的人才流动渠道,开展区域合作,实现多方同步可持续发展。最后,政府应完善医疗卫生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推动郑州航空港区区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

总之,在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培养、引进、留住、使用、凝聚专业人才作为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一方面实现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的充分供给,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港区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盲目开发引进而造成人才浪费。通过坚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创新机制、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各类专业人才,有效的实现郑州航空港区医疗卫生行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彩霞.郑州航空港建设与我省高校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

[2] 王春晓.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源开发策略探析―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3,(7).

[3]瞿群臻,尤晓敏.上海高端航运服务业人才生态区建设探索[J].交通企业管理,2013,(11).

篇13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主要为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高职高专医学生是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调查发现,毕业时,高职高专医学生选择基层就业多是迫于就业压力而非主观意愿,并且服务基层的意志不坚定;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普遍就业认知不清晰,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普遍面临着相同的困境: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留不住”,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下不去”。为此,我们对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影响因素展开调查,并提出相应对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课题组在对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思想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和在校医学生开展调查。具体为:随机发放300份问卷对湖南省两所高职高专医卫类院校在校医学生开展调查和访谈,收回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6.67%。随机发放300份问卷对已在湖南省X市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开展调查和访谈,收回有效问卷296份,有效率为98.67%。数据主要通过人工统计和Excel2013进行分析处理。

1.2调查和访谈内容

针对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的问卷主要从个人因素(职业认知、就业认知、就业心理)、家庭因素(家庭成员就业意见、期望)、学校因素(就业教育引导、服务基层思想教育、政策宣传)等方面进行设计。针对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的问卷主要从工作满意度(工作环境、单位薪酬待遇、政策保障、晋升发展机制等)方面进行设计。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针对在校和已就业医学生的问卷均经过了拟题、讨论修改、测试、再修改和定稿等环节。

2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和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医学生的调查发现,高职高专医学生是否愿意到基层就业、能否真正服务基层,个人职业认知和规划、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期望、学校就业教育引导、单位工作环境和待遇、社会政策导向和保障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在校医学生和已就业医学生因为社会阅历等的不同,服务基层的影响因素又存在一定差异。

2.1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服务基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相较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医学生来讲,年龄相对偏小,社会阅历少,仍然处于“象牙塔”求知阶段,职业认知、就业认知、就业心理尚在形成阶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真实工作环境、待遇、发展前景等没有直观体验。调查显示,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下不去”的主要原因如下。2.1.1个人因素——职业认知不清是否愿意到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职业认知、就业认知和就业心理。然而,当前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普遍对就业形势和自身职业定位没有清晰的认知。在“您认为高职高专医学生主要就业去向”的调查中,217人选择“不是很清楚”,占74.83%;仅56人选择“县级医院以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19.31%;17人选择“大型医院”,占5.86%。在“您对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就业形势的看法”的调查中,183人选择“形势正常”,占63.10%;46人选择“就业形势好”,占15.86%;仅61人选择“形势较严峻”,占21.03%。在“您的就业意向”的调查中,165人选择“非城市不去”,占56.90%;97人选择“首选城市,其次选择基层”,占33.45%;28人选择“其他”,占9.66%。在“您会选择城市私立医院还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调查中,232人选择“城市私立医院”,占80.34%;33人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11.38%;25人选择“不确定”,占8.62%。可见,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就业形势、职业定位等缺乏清晰的认识,这无疑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职业认知和就业选择。2.1.2家庭因素———就业期望偏高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意见和期望也是影响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选择基层就业及服务基层意愿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家长对子女事业是否成功普遍以“大城市”“高薪”“稳定”“编制”等标准进行衡量,并且他们的意见往往会主导子女的就业选择。在“父母对您的就业期望”的调查中,248人选择“城市”“稳定”“编制”等选项,占85.52%。在“父母的意见对您的就业选择影响”的调查中,196人选择“影响很大”,占67.59%;68人选择“影响较大”,占23.45%;仅26人选择“影响不大”,占8.97%。可见,父母对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偏高,并且有相当部分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就业时会受父母意见的影响。2.1.3学校因素———教育引导不够学校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直接影响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的就业观、职业观。然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对在校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在师资方面,通常由招生就业职能部门或教学院部学生工作管理者兼职承担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任务,专职教师偏少,并且教研活动开展不多,导致授课专业程度、深度不够。在教学内容方面,多选择与其他类型高职高专院校相同或类似的教材,没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致使对在校医学生服务基层所需的理想信念、择业观、职业观、艰苦奋斗品质、感恩与奉献精神、使命和责任意识、基层就业政策等教育引导不够。同时,由于学制较短而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学习任务较重,高职高专院校还存在压缩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时现象,这些无疑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影响到他们到基层就业和服务基层的意愿。2.1.4社会因素———就业导向欠佳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医疗资源不断丰富,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疗条件持续改善。但现阶段,医疗资源(包括人才、技术、设备等)主要集中在城市是不争的事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环境、待遇、发展机会远不如大城市,导致社会就业导向欠佳,服务基层氛围不浓。这也影响了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对基层就业的选择。调查的290人中,有48.48%的认为到基层就业“没面子”,86.57%的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平台小、发展机会少、硬件设施差、薪酬待遇低、生活环境不理想。可见,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并不能让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觉得“岗位光荣”“有面子”,这也影响了他们对基层就业和服务基层的选择。

2.2高职高专已就业医学生服务基层的主要影响因素

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真实工作环境、待遇、发展前景有着最直接的体验和认知,因此相较在校医学生,影响他们服务基层的因素又不尽相同。调查显示,高职高专已就业医学生“留不住”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2.2.1个人因素———服务意志不坚定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相比城市医疗卫生工作,在工作环境、待遇等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因此,是否具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坚定意志,是能否“留下来”的关键所在。然而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意志不够坚定。在“您是否愿意长期扎根、服务基层”的调查中,134人选择“不愿意”,占45.27%;86人选择“视情况而定”,占29.05%;仅76人选择“愿意”,占25.68%。在“服务基层年限”的调查中,182人选择“1~2年”,占61.49%;33人选择“>2~3年”,占11.15%;81人选择“3年以上”,占27.36%。可见,大部分高职高专医学生不愿意长期扎根基层,往往会寻求其他发展路径。2.2.2家庭因素———生活环境不满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和生活环境等与城市存在较大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高专医学生“留下来”服务基层的意愿。在“您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满意吗?”的调查中,178人选择“不满意”,占60.14%;79人选择“比较满意”,占26.69%;仅39人选择“满意”,占13.18%。在“不满意”的原因中,调查对象几乎都选了“公共基础设施较差”“不能给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地理位置不佳”。可见,追求较好的生活环境、给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等是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留不住”的主要因素。2.2.3单位因素———工作条件不理想除去个人和家庭因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待遇、发展空间等直接影响着高职高专医学生能否“留下来”。在待遇方面,X市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月平均收入仅为3475元,普遍较低。在“影响贵单位医护人才队伍稳定的因素”的调查中,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就业的医学生均选择了“工作环境”“工资福利待遇”“职业晋升”。在“您对现在的工作环境满意吗?”的调查中,218人选择“不满意”,占73.65%;78人选择“比较满意”,占26.35%;无人选择“满意”。在“您认为对于卫生院医卫人员而言,最好的归宿是什么?”的调查中,196人选择“进入县级或以上医院工作”,占66.22%;76人选择“扎根乡村,期待待遇提高,有各种保障”,占25.68%;24人选择“等待机会,找个挣钱的职业转行”或“其他”,占8.11%。2.2.4社会因素——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因素主要是政府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是否履行职责、是否居于主导地位、是否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吸引力的留住人才的方针政策、是否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医疗条件以及人才培养机制是否完善等。调查显示,当前在留住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方面,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能缺失现象,主要表现为投入较少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环境较差、吸引力不足。比如X市78个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有的一年财政补贴仅24.48万元,有25.32%的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没有进行规范化建设,96.48%的机构没有血液分析仪、中心供氧机、离心机等相对先进的设备。同时,制度不完善,比如给予医学生的激励(如津补贴)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等。

3促进高职高专医学生服务基层的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既要让已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留得住”,又要让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下得去”。为此,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高职高专医学生共同努力。

3.1让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下得去”

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由于受自身职业认知不清晰、家庭成员期望偏高、学校教育引导不够、社会导向欠佳等因素影响,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意愿不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促进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3.1.1学校层面——加强教育引导首先,要开好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结合高职高专医学生专业、就业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发校本教材,加强对其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择业观和职业观、艰苦奋斗品质、感恩与奉献精神、使命和责任意识、基层就业政策等的教育引导。同时,要开足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时。其次,将服务基层思想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再次,开展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服务基层教育内容。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3.1.2家庭层面——调整就业期望高职高专院校要多形式、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交流,积极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特别是要着力转变家长的传统就业观念,提高家长对高职高专层次医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让家长调整就业期望,改变“大城市”“高薪”等就业标准,形成与学校一致的医卫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支持、鼓励子女到基层就业,服务基层。3.1.3个人层面——提高职业认知清晰的职业认知和良好的就业心理对于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选择基层就业、服务基层至关重要。为此,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要加强对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的了解和学习,结合实际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的教育引导下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感恩和奉献精神、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坚定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3.1.4社会层面——营造良好氛围社会层面主要是营造基层就业、服务基层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觉得“岗位光荣”。为此,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进一步明确定位和职责。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驱动机制,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投入等措施,不断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条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待遇,从而吸引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到基层就业;要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及时更新基层就业信息;要加大“三支一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宣传力度,让高职高专在校医学生充分了解基层就业的政策、保障,形成“服务基层光荣”的舆论导向和就业氛围。

3.2让高职高专已就业医学生“留得住”

篇14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有效控制医疗废物环境风险为目标,以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为监管重点,严厉打击非法收集、转移、利用和处置医疗废物行为,切实解决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整治内容

(一)严厉打击医疗废物回收加工等非法行为。排查和取缔医疗废物回收加工点,对清理出的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反规定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依法严肃处理。加强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防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生产塑料制品。

(二)切实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在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大检查,重点查纠不严格执行分类收集规定、不认真落实集中暂存设施管理制度、不规范处置医疗废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

(三)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监管。严格规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经营行为,加强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落实集中处置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医疗废物处置规范化水平。

三、工作步骤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自年5月开始至6月底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1.自查整改阶段。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对本单位贯彻实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情况,对照整治内容进行自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建章立制阶段。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内部转运安全制度、安全防护制度、交接登记制度、意外事故紧急处置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集中处置制度、监督考评制度、经常性培训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按《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使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和警示标识。在医疗机构内设置临时贮存设施、设备要符合卫生要求。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要进行毁形消毒,如没有毁形消毒,直接收集于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内集中处置,针头、刀片等锐器收集在防锐器穿透的专用收集容器内,再集中处置。

3.组织检查阶段。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全县范围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检查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进一步完善全县专项整治工作台帐资料,迎接省市检查。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开展医疗废物管理专项整治,对于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抓紧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开展。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切实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