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籍测绘图解法范文

地籍测绘图解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籍测绘图解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籍测绘图解法

篇1

关键词:地籍,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地籍控制

中图分类号:P25

1地籍与地籍测量

1.1现代(多用途)地籍(以下简称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其含义: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土地产权和合理利用土地;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它包括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和土地统计册,用图、数、表的形式描述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农村宅基地是地籍的一个分类。

1.2地籍调查,在进行地籍测量之前,必须进行地籍调查,即调查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社会、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信息,在实地确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界址和利用状况,并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精确定位、面积测算等地籍测量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它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集科学性、实践性、统一性、严密性于一体的技术工作。

根据调查时间及任务的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是指对调查区范围内全部土地在初始土地登记之前进行的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一般要在无地籍资料或地籍资料比较散乱、严重缺乏、陈旧的状况下进行的调查工作,但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次地籍调查。这项工作涉及司法、税务、财政、规划、房产等方面,规模大,范围广,内容繁杂,费用巨大。变更地籍调查是指为了保持地籍的现势性和及时掌握地籍信息的动态变化而进行的经常性的地籍调查,是在初始地籍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地籍管理的经常性工作。

按调查区域的功能不同,地籍调查可分为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目前农村地籍调查主要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质量调查、土地权属调查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规定了境界(各级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村、农、林、牧、渔场界,居民地以外的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的调查内容、方法。城镇地籍调查是指城镇及村庄内部的地籍调查,主要对城镇、村庄范围内部土地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进行调查。合理利用城镇土地,对城镇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地籍调查时,调查的内容应覆盖调查区域的每一块土地,其中土地权属调查是核心。

1.3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具体内容: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宗地图等;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地籍测量也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即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2地籍测量工作步骤

2.1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2.1.1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①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由于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测绘精度、测绘速度和经济效益,都大大地优于目前的常规控制测量技术,GPS定位技术可作为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手段。对于边长小于8~10km的二、三、四等基本控制网和一、二级地籍控制网的GPS基线向量,都可采用GPS快速静态定位的方法。由试验分析与检测证明,应用GPS快速静态定位方法,施测一个点的时间,从几十秒到几分钟,最多十几分钟,精度可达到1~2cm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地籍控制测量的需求,可以成倍地提高观测时间和经济效益。建立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控制网时,应与已有的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的控制点最少不能少于2个。

②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目前各大中城市所建立的质量良好的城市控制网,基本能满足建立地籍控制网的需要。可直接在城市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一、二级地籍控制测量。

③图根控制测量。城镇地籍测绘中控制网的布设,重点是保证界址点坐标的精度,界址点坐标的精度有了保证,地籍图的精度自然也就得到了保证。目前一、二级导线的平均边长都在100m以上,这样的控制点密度用于测定复杂隐蔽的居民地的界址点势必要做大量的过渡点(多为支导线形式),不但工作量大,作业率低,在精度方面也不能保证。因此,经济而又可靠的方法是布网时增加控制点的密度。可在二级导线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布设适合的图根导线进行加密。图根导线的测量方法有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等。在首级控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但如果控制点遭到破坏,不能满足要求,可考虑无定向附合导线、支导线。

2.1.2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它是确定地块(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界址点坐标对实地的界址点起着法律上的保护作用。一旦界址点标志被移动或破坏,则可根据已有的界址点坐标,用测量放样的方法恢复界址点的位置。界址点测量方法一般有解析法和图解法两种。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获得的界址点坐标,一旦履行确权手续,就成为确定土地权属主用地界址线的准确依据之一。①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测量结果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的方法叫解析法。地籍图根控制点及以上等级的控制点均可作为界址点坐标的起算点。可采用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实测界址点与控制点或界址点与界址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元素,按相应的数学公式求得界址点坐标。在地籍测量中要求界址点精度为±0.05m时必须解析法测量界址点。②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的方法称图解法。此法精度较低,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界址点的测量,并且是在要求的界址点精度与所用图解的图件精度一致的情况下采用。

2.2地籍图测绘

2.2.1地籍图

地籍图只能表示基本的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它主要直观地表达自然的或人造的地物和地貌,对应的地籍空间要素的属性在地籍图上只能用标识符来对此进行有限的表达,这些标识符与地籍数据和地籍表册建立了一种有序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地籍资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地籍图集合中,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内容,一部分可通过实地调查得到,如街道名称、单位名称、门牌号、河流、湖泊名称等,而另一部分内容则要通过测量得到,如界址位置、建筑物、构筑物等。

2.2.2地籍图的测制。测绘地籍图的方法有平板仪测图、摄影测量成图、绘编法成图和全野外数字测图等。现在的地籍图测绘基本上使用数字地籍测量。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2.3土地面积测算

土地面积测算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很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它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分配土地,收取土地费(税),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农业区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数据基础。土地面积测算包括行政管辖区、宗地、土地利用分类等面积的测算。概括起来,土地面积测算方法有两种,即解析法面积测算(简称解析法)与图解法面积测算(简称图解法)。现在测量基本上为解析法面积测算。街坊(或村)面积测算:用解析法测算街坊(或村)面积。用解析法野外施测出各街坊拐点的坐标,组成一个闭合多边形,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出街坊面积,并以此控制街坊内各宗地和其他地类面积。

宗地与地类面积测算:宗地面积可采用解析法和图解法,地类(如道路、水系、空闲地等)面积采用图解法测算。土地面积的汇总统计:控制面积和碎部面积测算工作结束之后,要对测算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汇总。整理、汇总后的面积才能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提供基础数据,为社会提供服务。汇总工作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村、乡、县土地总面积的汇总,可在控制面积测算之后进行,它是第二阶段的控制基础;第二阶段为村、乡、县分类面积汇总,在碎部面积测算之后,按权属单位及行政单位汇总统计分类土地面积,它是第一阶段工作的继续。两个阶段的工作不一定相继进行,但两者汇总统计结果应起到相互校核的作用,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3新技术应用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地籍测量技术是普通测量、数字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面积测算、误差理论和平差、大地测量、空间定位技术等技术的集成式应用。根据土地管理对图形、数据和表册的综合要求组合不同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3S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随着3S技术的不断发展,将遥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的“3S”一体化技术已显示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RS、GIS、GPS为基础,将RS、GIS、GPS三种独立技术中的有关部分有机集成起来,构成一个强大的技术体系,可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成为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与应用中的主导发展方向。

RS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获取数据资料,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获取信息手段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因此它在气象服务,地质调查,抗震救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GIS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并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和全球性的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测时定位、导航系统,可为航空、航天、陆地、海洋等方面的用户提供不同精度的在线或离线的空间定位数据。

GPS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

GPS利用卫星定位技术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建立覆盖一个省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在省域内建立一个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高效率、高覆盖率的GNSS综合信息服务网,它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测绘学、气象学、地理信息系统与现代通讯技术等有机的结合。使GPS定位技术所获得的三维坐标中的大地高分离求解正常高或海拔高,大大地改善省地区的高程测量工作,并取代三等及以下水准测量,从而满足大比例尺测图,快速成图和大规模地籍测量的需求。

篇2

[关键词]地籍测量 补测方法 精度要求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141-2

0引言

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及用途等,并用文件、数据、图件和表册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地籍测量是测量技术与土地法学的综合应用,即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权利的测绘,城镇地籍图是县级国土管理工作的基础, 由于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使土地的利用和权利经常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对地籍测量成果进行适时更新,且不可能人为地固定更新周期,只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变化情况,日常的地籍图补测是保持地籍系统现势性和准确性的关键。

漳平市城区地籍图于2008年施测,2009年全面完成,由于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的推进,每年均出现一些新宗地需要更新,因财力、技术等原因,无法年年更新城区地籍图,补测宗地面积小,分布散,如何采用简易的补测方法,能够达到地籍测量精度要求,又节省财力,是基层测量工作者需要探索的现实问题。

1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1)地籍控制测量是在国家等级控制或城市等级控制等基本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控制点,为实测地籍图和界址点做好准备。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本精度: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0.05m; 四等以下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0.05m。

(2)地籍要素测绘:主要包括界址点、线及其他重要的界标设施,建筑物和永久性构筑物,地类界和保护区界线。在此基础上绘制地籍图,进行宗地的面积计算。

界址点对相邻图根点点位误差指用解析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对相邻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指各种方法勘丈界址点应满足的精度要求。

2地籍图的补测方法

地籍图补测是依托规模化地籍测量的控制成果、符合精度要求的界址点坐标成果,对新增的宗地、界线变化的宗地界址点测绘的过程,并在地籍图上变更、修正,根据补测宗地位置(内插宗地、外扩宗地)情况,按照补测精度不低于原图精度的原则,选择不同的补测方法。

(1)内插宗地:指原可通视的相距50米(一个钢尺长)以内两相邻宗地间新增加的宗地地块,在检查两相邻宗地界址点间距无误后,常用图解勘丈法、部分解析法补测新增宗地界址点。

①图解勘丈法(适用规则图形小面积宗地,界址点为墙角、围墙角等建筑物特征点或建筑物特征点外偏一定距离):采用经检定合格的手持激光测距仪野外勘丈新增宗地建筑物特征点全部边长、建筑物特征点与原宗地相邻界址点距离,根据实测数据绘制新增宗地与相邻宗地相对平面位置图,以相邻原宗地界址点为基点,利用南方CASS绘图软件测站改正程序功能,将新增宗地与相邻宗地相对平面位置图纠正到原地籍图坐标系统,展绘新增宗地界址点。

②部分解析法(适用不规则图形宗地,应注意精度控制):采用解析法勘丈新增宗地与原宗地界址点通视的界址点距离,再用图解法勘丈新增宗地其他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以原宗地界址点控制新增宗地,以解析法勘丈的界址点为基础展绘出新增宗地部分界址点,再依据图解法测定的宗地位置、形状,对宗地草图的丈量数据校核后展绘新增宗地,补测成图。

(2)外扩宗地:指新增宗地仅与原地籍图宗地一侧相邻,或与原宗地距离较远(不通视),常用RTK引测图根控制点、全站仪直角坐标法补测新增宗地界址点。

①RTK引测图根控制点:在合适的地点架设基准站,在新增宗地附近选择原图已知首级控制点求取参数,在新增宗地附近设置可通视的图根点,采用三脚架对中RTK移动站,求取引测的图根控制点平面坐标值。

②全站仪直角坐标法(坐标测量法):在已知点上安置全站仪,输入已知点坐标,后视另一个已知点,输入坐标值,观测或支站观测新增宗地特征点或界址点,直接获取特征点或界址点坐标值,展绘新增宗地,补测成图。

3地籍图补测方法精度分析

3.1界址点点位中误差对宗地面积精度的影响

宗地面积的量算是利用界址点坐标来完成的,则界址点点位中误差对宗地面积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宗地面积一定时,宗地面积精度随着界址点点位中误差的增强而减弱;界址点点位中误差一定时,宗地面积精度随着宗地面积的增强而减弱。

3.2图解勘丈法精度

我国现行地籍测量规范要求最大距离误差不得超过10;激光测距的误差仅由仪器本身的精度决定,而我们使用的喜利得PD系列手持激光测距仪测距0.2m―70m,测量精度±2mm,因此操作误差成为测距的主要误差,操作误差主要来源于对点误差、倾斜误差,对点误差属偶然误差,倾斜误差与倾角成正比,相对误差=(1-cosA)/ cosA,当倾角3°时,测距相对误差约1/700,当倾角1°时,测距相对误差约1/6700,如果测距作业时,保持管水准器气泡居中,测距精度完全可以达到我国现行地籍测量规范要求。

3.3部分解析法精度

由于宗地图中相邻界址已经丈量,虽然存在由解析法和图解法坐标反算出的相邻界址点距离与丈量距离不一致现象,但只要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及界址点对相邻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符合地籍测量规范要求,新增宗地在相邻界址点的控制下,通过平差,其与原宗地界址点间距误差及界址点对相邻地物点关系距离误差将减少,可以满足地籍测量规范要求。

3.4全站仪直角坐标法精度

在图根控制点引测达到地籍控制测量精度基础上,采用2″级全站仪直角坐标法测量界址点坐标,与地籍碎部测量一样,可以满足地籍测量规范要求。

4优化界址点测量精度的方法

(1)手持激光测距仪测距:严格操作方法,保证测距时管水准器气泡处于居中状态,两次测距读数,避免粗差,两次较差符合规范要求时,取平均值。

篇3

关键字:数字化;测量;应用软件

1.引言

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在测绘行业的广泛应用,电子经纬仪、全站仪、测距仪的出现,数字化测图技术应运而生。传统的白纸测图,其实质是图解法测图,在测图过程中,将测得的观测值――数字值按图解法转化为静态的线划地形,这种转化使得所测数据精度大大降低,设计人员用图时又要产生角析误差。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展开使得上述问题迎刃而解。目前,国内外数字化测图技术尚无统一模式,这里重点介绍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化测图,这个系统是我国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建立的,已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可行。任何复杂的图形都是由基本图形元素(如点、直线、圆、弧等)组成的。为了能在图形输出设备上生成图形,计算机绘图等程序要提供基本图形元素的类型以及确定其位置的坐标和其它有关参数,如线型、颜色等。由于计算机图形输出设备在二维空间(平面上)生成图形,所以其绘图程序的主要数字原理是平面解析几何和数值分析。数字化测图的实质是解析法测图,将地形图形信息通过测绘仪器或数字化仪转化为数字量,输入计算机,以数字形式在硬盘或软盘存贮,从而便于传输与直接获得地形的数量指标,需要时通过显示屏显示或用绘图仪绘制出线划地形图。因数据成果易于存取,便于管理,所以也是今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

2.CASS软件的特点

《CASS》是具有极强的专业功底的基础数字化测绘软件。它具有完备的数据(图形)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生成、图形输出等功能,能方便灵活地完成数字化接口等数字地图应用与管理功能。

其选用了先进的系统平台。采用了基于W操作系统的平台,确保了系统界面的美观实用以及用户操作的灵活方便,借助于技术优势,在外设接口、图形编辑、图形浏览、用户二次开发等方面均有其他数字化测图软件不可比拟的优势。函盖了手工测记到无线遥控电子平板采集、现场作业到图板数字化和扫描矢量化等内外业所有采集方法:功能齐全完整,可完成地形测量(陆上和水下)、地籍测量、工程勘察测量、施工放样、断面数据和土方/库容量提取、比例尺缩放、地图缩编、图/数/编码转换和信息提取、DTM立体模型生成和渲染、与GIS数据交换等工作。真正实现了在现场采集(更新)为现状图(缩编为专题图);在现状图上规划设计为施工图;在施工图上拨地放样为竣工图;在竣工图上进行图/数/编码交换进入GIS基础数据管理分发库;GIS需更新时再分发数据给《CASS》返回现场等过程的工程勘测设计一体化和信息采集管理一体化和信息采集管理一体化,把基础测绘与工程和新信息应用中的人和电脑有机完整地联系起来,即通过人――图/数/编码――电脑的交换,实现整个应用过程的自动化。

3.CASS系统硬件配置及地物编码

3.1数字化测图所需主要便件设备

测绘仪器可以是高档次的配置,如选用5级全站仪或电子经纬仪+测距仪,配合电子手簿可在野外自动、直接采集、预处理、记录数据;可以是中档的光学经纬仪+测距仪,光学经纬仪部分的数据要手动输入电子手簿,还可是低档的光学经纬仪配置,按视距测量法采集碎部点数据,所有观测值一律手动输入电子手簿。微机一般要求CPU为80486内存64M,硬盘540M,带局部总线SVGA显示器。微机主要用来存贮、处理数据,并编辑地形图。打印机一般要A2或A4幅面,分辨率为,用来打印数据成果。数字化仪一般要A2或A1幅面,建议选用价格较低的喷黑绘图仪。绘图仪一般要 A2或A1幅面,建议选用价格较低的喷黑绘图仪。当然,野外数据采集亦可选择GPS法、性测量法、航测法等。

3.2野外采集与编码方法

将全站仪(或其它测绘 仪器)与E500手簿通过电缆连接;全站仪进入测角、测距状态,用E500的定点功能,根据屏幕提示,依次输入测点点号、定向点点号、定向点起始值、仪器高、觇镜高及地物代码。瞄准测点棱镜,全站仪自动将定点数据传入E500,经处理为三维坐标后存贮在主机内存之中。棱镜立于另一个地形点重复前一步的操作、此时只需输入新立镜点的觇镜高和地物代码。数字测图对图幅概念很淡化,每日开始和结束最好以线状地物分开,以免漏测与重测,当日采集数据请传入微机并用软盘备份。

3.3地物点编码

软件可采用简编码法编码,分类别、关系码、独立符号码三种,一般只有1位数,比较简单、直观、如代表普通房,代表电线杆,地物连接码也只用“+”“-”表示。

4.数字化测图的若干问题

如何使各种地形要素为计算机识别,众所周知,计算机只能识别类码,因此,首先必须将地形要素数字化。地形要素可分解为二类信息:一类是定位信息即自然信息,用空间三维坐标来表示;另一类是属性信息即社会信息,用类码和字符表示。另外,测绘工作者并应转变观念,从图解法测图和实际所得,地形线划测图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注意到数字化测图除可用绘图仪绘出线划地形图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数字化地形图软件直接在微机上显示,并调用地形点的坐标(其精度是相当高的,)并在图上(显示图)解决各类地形图应用与量算问题。计算机如何按照既定的要求对各类信息进行处理。如何将处理的数据和文字信息转换成图形。如何按照既定的数字模型完成各类数字化地形图应用问题。

5.结语

数字化地形测图在我国刚刚起步,其作业模式、基础理论、编辑系统都在探索和发展之中。应该肯定,一种镜站无编辑便携机实时成图系统是大地测量仪器模式野外采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石诺.基于逆向工程的三维数字化测量技术研究[D]. 长春理工大学,2013.

篇4

关键词:宅基地 使用权 土地调查 数据库应用

1 技术路线

在收集并分析调查区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区的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分,以地籍子区为单位预编宗地号,进行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土地登记申请书、地籍调查表,指界人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建立相应的等级控制网,进行地籍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编绘地籍图和宗地图。根据地籍测绘资料和权属调查信息建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

技术流程:收集资料、现场踏勘、整理资料、仪器检验、技术设计、工作计划、人员培训、资源配置。图根控制测量、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查工作底图测量。调查区划分、现场调查、界标设置、界址点测量、边长勘丈、宗地草图绘制、审批表填写、资料整理、过程检查、阶段性验收。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现场调查、指认边界等,测绘地籍图,绘制宗地图,建设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技术报告、工作报告、检查报告的编写,成果检查、市级预检、成果资料整改、成果验收和资料归档等(如图1)。

2 作业实施

2.1 前期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土地权属来源有关资料和基础测绘资料。根据调查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地籍调查的范围、方法、组织形式、完成时间和相关要求,统一组织协调,任务分解到组,成果统一审核。在总体计划的框架内,各作业小组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2 权属调查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做好地籍调查,它是土地登记的基础和依据,不仅直接关乎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质量,也是该项工作的主要工作。地籍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准确、真实、合法、有效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结果是该项工作的基础。

以1∶500比例尺底图为基础,调查确认每宗宅基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等,采用权利人按照实际使用情况指认实地权属界线并签字盖章的方式进行。按照调查结果形成《地籍调查表》,并现场填写《土地等级审批表》。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有关规定确定每宗地的地类,土地使用者名称以批准或登记的名称为准。

村庄用地内的宅基地以“界线清晰、四邻无争议、他人无争议”为权属确认基本原则。

调查确定辖区内宅基地主体权属界线;绘制界线走向图,完成指界人确认盖章及地籍调查等有关的测量工作。

2.3 地籍要素测量

宅基地使用权调查与确认是指对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确定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村庄用地),按照实际使用情况,查清村庄每宗宅基地和其他土地的位置、权属、界址、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等,实测界址点和边长,绘制宗地图和村庄地籍图,制作符合土地登记要求的地籍调查资料。地籍要素测量是最基础的工作。一般采用RTK或全野外解析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

地籍图测量过程中,通过相关作业软件,根据测站观测草图进行测点连线,构成相应的地物图形,如,房屋、道路、宗地权属界线等,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进行编辑加工,将各种地籍编号按照规定的规格和要求注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如,宗地号、土地利用类别代码、宗地名称、宗地面积注记等,最终形成完整的基本地籍图数据文件。

一般在图根点或各级控制点上利用全站仪极坐标法、交会法或内外分点等方法测定界址点。原则上按标志位置采集,若标志不清、无标志以及标志有误时,应及时与权属调查员取得联系,并重新确定点位。在界址点测量过程中,测量员与立镜者要随时取得联系,明确观测位置,及时核对测点点号,确保全站仪记录点号和测站草图记录点号一致。

2.4 界址点测量

界址点坐标测量方法有解析法、图解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是以各等级已知地籍控制点为依据,外业采集已知控制点与界址点间的距离和角度数据,利用数学公式解算每个界址点的坐标。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坐标的方法有野外数字测量法、极坐标法、截距法、测距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测角交会法等。根据不同的条件使用不同的方法。

图解法是利用量取界址点之间、界址点与其邻近地物点的关系距离在图上确定界址点位置,界址点坐标可在图上图解获得。图解法确定界址点图上平面位置的方法有平板仪法、图解距离交会法、图解角度交会法等。

该项目界址点测量方法为实测法(解析法)。即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等测量工具,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界址点精度应符合表1的要求。

2.5 宗地图编制

以地籍D为基础,利用地籍数据编绘宗地图。根据宗地的大小和形状确定比例尺和幅面。

宗地图的内容如下: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其幅面一般为A3、A4。可以由绘图仪输出或根据地籍图复制。宗地图比例尺可根据宗地大小适当选择,但比例尺分母必须为10的整数倍。

宗地图的内容包括:行业代码、本宗地号、地类号、宗地面积、土地使用者全称;宗地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所在图幅号;界址点及界址点号、界址边长;邻宗地土地使用者及宗地号、邻宗地在本宗地界址边上的界址点及其编号、邻宗地间的界址示意线;相邻道路、河流及其名称等。

2.6 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建设

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元,根据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需要,以GIS平台为基础,建设集体土地使用权数据库。系统应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和处理、数据分析和管理、数据更新、数据查询、统计分析、数据输出,数据交换、备份和维护以及土地登记等功能。

在地籍测量、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建设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数据库按照系统性、标准化、开放性、现势性的原则进行建设。在技术指标、标准体系、数据库结构等方面具有系统性,并与已有数据库具有良好的衔接和相关关系。根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设,采用标准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能够使成果数据正确汇交和实现共享。

必须保持数据的现势性。对已有的资料和数据经过确认以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合理继承可用资料和数据。选择简单易行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对数据入库过程中的每一重要环节进行检查控制与记录,以免环节出错造成误差传递、累加等,同时要保证建库过程的可逆性。对数据库数据进行质量评定,及时、准确地掌握数据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建库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数据建库成果的质量。

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地权属、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基础地理等信息。

整理外业调查结果以及收集到的二次调查数据;对野外采集的数据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检查,导入数据库;对纸质地籍图,通过矢量化采集数据。通过对采集到的图形数据进行图形编辑、坐标系变换、图幅接边及拓扑关系建立等,建立集体土地使用权图问菘狻8萃庖档鞑榻峁既胧粜孕畔?与图形数据挂接并检查对应关系,建立集体土地使用权属性库。对形成的图形信息与属性信息进行数据完整性、准确性、逻辑一致性以及数据分层和文件命名的规范性等的检查,满足要求的汇总入库,建设宅基地使用权数据库。

3 工作总结及思考

在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国土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核心业务之一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起到了先锋作用,为国土电子政务的综合实现开创了局面。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化管理所实现的地籍管理流程化应用。实现了地籍审批业务流程、数据库综合管理,以其建设应用的实践验证了国土资源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可以充分推动国土电子政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纵深开展。为现在正在推行的不动产登记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后,可以通过数据仓库,实现异构数据的共同管理;通过办公自动化和业务审批流程信息化、国土资源信息一张图工程,使国土资源各个业务办公流程实现网络管理化,促M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提高国土资源公共服务的整体效率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篇5

关键词:测绘;比例尺;航空摄影;地籍测量

Abstract: In modern life, regardless of architecture or construction, mapping occupied a pivotal posi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use of a few key points i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o improved helps for the relevant employees.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ale; aerial photography; cadastral survey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测绘在建筑和施工中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汇编、航空摄影测量、地籍测量,这都是测绘的重中之重。本文着重从这三方面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特点和方法,希望能推动这些方法在测绘中的广泛使用。

一、大、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一般将数字比例尺化为分子为1,分母为一个比较大的整数M表示。

M越大,比例尺的值就越小;M越小,比例尺的值就越大,

如数字比例尺1:500>1:1000。

称比例尺为1:500、1:1000、1:2000、1:5000的地形图为大比例尺地形图,

称比例尺为1:1万、1:2.5万、1:5万、1:10万的地形图为中比例尺地形图,

称比例尺为1:20万、1:50万、1:100万的地形图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我国规定1:1万、1:2.5万、1:5万、1:10万、1:20万(现已为1:25万) 、1:50万、1:100万七种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地形图的数字比例尺注记在南面图廓外的正中央。

中比例尺地形图系国家的基本地图,由国家专业测绘部门负责测绘,目前均用航空摄影测量(aerial photogrammertry)方法成图,小比例尺地形图一般由中比例尺地图缩小编绘而成。

城市和工程建设一般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其中比例尺为1:500和1:1000的地形图一般用平板仪、经纬仪或全站仪等测绘;

比例尺为1:2000和1:5000的地形图一般用由1:500或1:1000的地形图缩小编绘而成。

大面积1:500~1:5000的地形图也可以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成图。

图示比例尺绘制在数字比例尺的下方,其作用是便于用分规直接在图上量取直线段的水平距离,同时还可以抵消在图上量取长度时图纸伸缩的影响。

二、航空摄影测量

根据在航空飞行器上拍摄的地面像片获取地面信息,测绘地形图。主要用于测绘1:1000~1:100000各类比例尺的地形图。航摄像片是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资料,是用画幅式航摄机,按照严格的航摄要求摄得的。

理论:航空摄影测量的主题,是将地面的中心投影(航摄像片)变换为正射投影(地形图)。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许多途径来解决。如图解法、光学机械法(亦称模拟法)和解析法等。在每一种方法中还可细分出许多具体方法,而每种具体方法又有其特有的理论。其中有些概念和理论是基础性的,带有某些共性,如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像点同地面点的坐标关系式,共线条件方程,像对的相对定向,模型的绝对定向和立体观测原理等。

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内方位元素用以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像方)同像片间的相关位置。利用它可以恢复摄影时的摄影光线束。内方位元素系指摄影机主距 f和摄影机物镜后节点在像平面的正投影位于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值(x0,у0)。这些数值通过对航摄机鉴定得出,故内方位元素总是已知的。确定摄影光线束在摄影时的空间位置的数据,叫做像片或摄影的外方位元素。外方位元素有6个数值,包括摄影中心S在某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3个坐标值Xs、Ys、Zs和用来确定摄影光线束在空间方位的3个角定向元素,如、ω、k角。这些外方位元素都是针对着某一个模型坐标系O-XYZ而定义的。模型坐标系的X坐标轴近似地位于摄影的基线方向,Z坐标轴近似地与地面点的高程方向相符。在模型坐标系内所建立的立体模型必须在其后经绝对定向的过程才能取得立体模型的正确方位。

立体观测原理。立体观察的原理是建立人造立体视觉,即将像对上的视差反映为人眼的生理视差后得出的立体视觉。得到人造立体视觉须具备3个条件:①由两个不同位置(一条基线的两端)拍摄同一景物的两张像片;②两只眼睛分别观察像对中的一张像片;③观察时像对上各同名像点的连线要同人的眼睛基线大致平行,而且同名点间的距离一般要小于眼基线(或扩大后的眼基距)。若用两个相同标志分别置于左右像片的同名像点上,则立体观察时就可以看到在立体模型上加入了一个空间的测标。为便于立体观察,可借助于一些简单的工具,如桥式立体镜和反光立体镜。对于那种利用两个投影器把左右像片的影像同时叠合地投影在一个承影面上的情况,可采用互补色原理或偏振光原理进行立体观察,并用一个具有测标的测绘台量测。

航空摄影测量需要进行内外两方面的工作。

航测内业工作包括:①测图控制点的加密。以前对于平坦地区一般采用辐射三角测量法,对于丘陵地和山地则采用立体测图仪建立单航线模拟的空中三角网,进行控制点的加密工作。20世纪60年代以来,模拟法空中三角测量逐渐地被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代替(见空中三角测量)。②用各种光学机械仪器测制地形原图。

航测外业工作包括:①像片控制点联测。像片控制点一般是航摄前在地面上布设的标志点,也可选用像片上的明显地物点(如道路交叉点等),用普通测量方法测定其平面坐标和高程。②像片调绘。是图像判读、调查和绘注等工作的总称。在像片上通过判读,用规定的地形图符号绘注地物、地貌等要素;测绘没有影像的和新增的重要地物;注记通过调查所得的地名等。通过像片调绘所得到的像片称为调绘片。调绘工作可分为室内的、野外的和两者相结合的3种方法。③综合法测图。主要是在单张像片或像片图上用平板仪测绘等高线。

从测图方法来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航空摄影测量的测图方法主要有3种,即综合法、全能法和分工法(或称微分法)。

航空摄影测量的综合法是摄影测量和平板仪测量相结合的测图方法。地形图上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由像片纠正的方法得出像片图或线划图,地形点高程和等高线则用普通测量方法在野外测定。它适用于平坦地区的大比例尺测图。

航空摄影测量的全能法是根据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原理,置立体像对于立体测图仪内,建立起所摄地面缩小的几何模型,借以测绘地形图的方法。在立体测图仪上安置像片时依据内方位元素,目的是使恢复后的投影光束同摄影光束相似(也可在一定条件下变换投影光束)。由于像对的相对定向过程中并未加入控制点,只利用了像对内在的几何特性,所以建立的几何模型的方位是任意的,模型的比例尺也是近似值,因此必须通过绝对定向才能据以测图。

全能法测图的仪器是立体测图仪。这类仪器形式繁多,根据投影系统的结构可分为3种类型:①建立实际投影光线束的光学投影式的;②从投影中心至像点一方为实际的投影光线,而从投影中心至模型点一方则用方向导杆代替的光学机械投影式的;③用一根贯穿3个万向关节(它们分别代表像点、投影中心和模型点)的方向导杆来代替投影光线的机械投影式的。前两种型式的仪器现已基本淘汰了。立体测图仪的结构均须有投影系统、观测(观察和量测)系统和绘图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使用立体测图仪进行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是通过两个投影器的角运动(少数仪器也有直线移动)和测标架上测标的安置动作来实现的。定向之后,可以通过立体观测,利用仪器上的测标点在地面的立体模型上进行地物和地貌的测绘。有的仪器还可以处理地面摄影的像片,有的可在仪器上作空中三角测量。立体测图仪自1930年问世以来,发展到60年代达到高峰,以后主要是发展仪器设备,例如电子绘图桌、正射投影装置(见正射影像技术)以及坐标记录装置等。电子绘图桌有多种功能,可以自动地做某些内容的绘图工作。

航空摄影测量的分工法是按照平面和高程分求的原则进行测图的一种方法。使用的主要仪器是立体量测仪。它是根据竖直摄影像对,量测左右视差较和在右方像片上勾绘等高线的一种仪器。一个地面点在左、右两张像片上构像点的横坐标 x的差值称左右视差p,而两个地面点的左右视差之差则称之为左右视差较Δp,这个 Δp是该两点的高程差所引起的。在量测左右视差较Δp的过程中,借助仪器上的改正机件,自动改正由摄影外方位元素带来的影响,使之等于理想像对的左右视差或左右视差较;而用高差公式计算高程差;然后用投影转绘仪把在像片上勾绘的等高线以及调绘的地物,进行分带投影转绘成地形图。中国设计制造的X-2型视差测图仪是在立体量测仪的基础上,另加平面改正机件,改进后的仪器,在使用中可把分工法测图中的两个步骤一次解决,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意大利、联邦德国也有类似的仪器。

航空摄影测量的成图方法和仪器正在向着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在这方面解析测图仪已经有了相当的成就。

三、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即对土地及有关附属物的权属、位置、数量和利用现状所进行的测量。

应用学科:测绘学(一级学科);工程测量学(二级学科)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为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按设备手段不同

分为普通测量法(地面法)、航测法和综合法;

按地籍原图的成图方法

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按基本图件的可用性,分为地籍修测、补测与全测。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依据。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

总结

测绘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性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如果能够在测绘中,能够全面充分考虑不同比例尺地图的汇编、航空摄影测量、地质测量这些问题,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测绘效率,从而为建筑及施工等做出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测绘技术的开发利用将会使我国测绘方面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建辉、陈景新、罗永贤:《大比例尺地形图更新问题探讨》北京测绘2010(4)

[2] 杨良顺:《应用数字航测技术测绘1: 500地籍图的几个问题探讨》地矿测绘2005, 21(1)

[3]宋育廷:《大比例尺地籍图的航测绘制方法研究》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010(4)

[4] 徐咏君:《关于公主岭市1∶1000比例尺地形图成果现状及长远发展问题的探讨》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5期

篇6

[关键词]GPS系统 地籍测绘 控制测量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59-1

1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与GPS技术的相关分析

1.1地籍测绘的控制测量分析

地籍测绘是指在地籍作图前期准备工作中,为适应地籍基本的操作和测制户地图的需要,大小是地籍区或地籍分区,基本是国家等级点,运用三角测量、定位系统定位等方法,测定基本操作点和图根操作点的过程。控制网包括为二、三、四等控制网和一、二级控制网。在测绘户地图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城市规模大小,各个级别的控制网均可作为测区内最高等级的控制网。

地籍测绘是对地块权属边界的边界点坐标进行高精准度的测定,并根据要求把土地分成大小不一的份额连同附属物的地点、大小、从属关系和应用状况等元素作图在图纸上和记录在地籍测绘表册中的测绘工作。户地测量最终包括数据集(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等)、户地图和地籍册。应用于户地管理中的专业测量――地籍测量,在地籍管理中确定宗地的土地权属界线、地点、大小、多少等地籍要素的需求而展开的测量和大小计算工作方面都有着很多应用。户地图是户地测量的重要成果之一,因此户地图绘图在地籍测量乃至户地管理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地籍考量的主要囊括地籍考查、地籍平面控制考量、土地边界点的考定、户地图的绘制和土地面积大小的计算等。

1.2GPS技术原理的简介

GPS是指利用地球太空轨道中确定位置的卫星,根据距离交会法以三角测量的原理来进行,在整个地球范围内的随时确定位置和导航的完整体系。GPS体系的前身是一种子午仪卫星体系,在定位过程中将确定位置的卫星和接收机间的距离量作为基本观测量,所处位置所能收连接到的卫星数越多,解析出来的地点就更精准。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上,这就保证了至少有4颗卫星可以被连接到,根据载波相位测量,分析计算出信号到接收机之间的距离和载波传输的时间,然后根据各卫星所计算出的位置信息进行多个等距球面叠加计算,然后就能够获得用户的经纬度、所处位置海拔高度、运行状态以及时间等相关数据。固定空间或固定地球坐标系统,是在GPS的测量中最普遍使用的两类坐标系统。依据需要变换座标系统间的转换级数,从而实现依次来进行坐标系统坐标的推算。

1.3GPS技术的应用原理分析

GPS的接收装置通过接收测量卫星信号的传输时间来计算两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计算出接收装置所处的地点坐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全国或全球性的高精准度型定位网,作为高精准度数据坐标定位,应用于军事、科学研究等方面。另外一类是局部性座标卫星定位网,主要应用于位置导航等方面。由于在测量方面可以使用全球定位卫星信号的载波和调制码,所以常常以载波信号的相位观测量来计算距离。在户地测绘中,GPS的测量方式可分为RTK定位及差分卫星定位。RTK定位是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差分卫星定位由地面基准站发出改正数,通过接收端接受和修正结果来实现精准定位。

1.4对GPS技术地籍控制网点的相关信息分析

可以说进行整个测区的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中的最基础最关键的任务,它是测绘地籍图以及对数据采集的前提。地籍控制网络站点的分布与精密度则是为了满足在测区内地块的权属界的某个特征点,也就是对界址点的服务。所以全测区的控制测量作为地籍测量的首要任务,它是制作测绘地籍图所需要的数据基本条件。控制网点的密度根据整个测区面积以及它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加密性控制网和首级控制网。由于城镇内边界点分布状况加大受到局限,因此在保障网点的精密度时,控制点的分布状况需要增加到有利于测定边界点的程度,同时为了能够在图根点上直接测量边界点可能还需在GPS网下添加图根导线。当然在布置图根导线的时候所考虑的因素同样也是很多的。

2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相关应用

2.1在地籍细部测量中GPS技术的应用

工程实践表明,地籍细部测量是在整体地籍控制测量的前提上来实行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测定出每一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它的形状、面积等基本信息,这些也是在地籍调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地籍调查的准则里说到,在进行地籍表面操作测定中的地籍精密测定时,城镇界址点与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之间距离所允许产生的误差有十厘米;比较隐蔽的界址点和村庄内部的界址点则允许有误差十五厘米。所以在利用GPS技术时,是绝对能够满足所要求的精度范围的。地籍精密测定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对大地归属界址点以及其它地籍重要因素的测定;其次是绘制最基础的地籍图,还要进行面积的计算。此外是地籍细部测量在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时所用到的几种方法:1、将测区内的所有界址点的位置根据实际所测的数据按照公式进行解析并计算出它的坐标,称为解析法;2、用解析法来测定测区的边界点和测区内部比较明显的界址点的坐标,而测区内其他的边界点位置则是依靠勘测丈量得出的数值来确定,这叫部分剖析法;3、所有界址点的坐标都不测定,而是全部依靠勘测丈量得出的数值来确定界址点坐标,这是属于图解法。

2.2GPS技术测量的特点

目前在导航与定位领域里应用最为普遍的系统就是GPS测量系统,和其他的测量技术相比它具有效率高、操作简单以及精度较高还应用范围广等很多的优点,其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

GPS测量其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在测量过程中,技术人员只需进行开关仪表、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量取线高、监控仪表工作等比较简单的操作,而其他工作都是由仪表来自动解决的。GPS用户接收机一般是形小且质轻,自动化程度还比较高。在野外测量的时候,有时完全只需一键开关,这大大加强了它的实用性:便于携带和使用。

3结束语

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量,不存在常规三角网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的要求,对于GPS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利用为地籍测绘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测绘测量的思维方式,同时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更是测绘界的一次伟大的变革。其精度高、运作速度快、费用量少、操作简单,方便、控制点之间不需要通视等优点,更是极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避免了常规地籍测量中控制点位选取的局限条件,为地籍测量的施工质量提供了一个夯实的基础保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GPS测量技术;工程测绘;应用

GPS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及定时功能,能将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及时间提供给各类用户。遵循算法模型,设计了多个作业模式,如静态、快速静态与RTK等。地壳变形观测、国家大地测量等高精度测量主要选用静态作业模式;一般工程测量主要选用快速静态测量模式;GPS接收设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电子手薄与配套设备是RTK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的特点为操作简单、实时性强、精度高等,可以对采集数据与工程放样等需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

一、GPS定位系统的特点

1、定位精度高

目前GPS测量基线的精度已经由过去的10 提高到1O~,而GPS静态相对定位的精度也提高到了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尤其是高程精度也达到了毫米级。GPS实时动态定位精度也有显着性的突破,可以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各种工程测量的要求。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监测,在采用特殊的观测措施、精密星历和适当的数据处理模型和软件后,平面精度可达亚毫米级,高程精度可稳定在lmm左右。

2、观测时间短

GPS 技术定位耗时较短 ,实时动态定位模式自用几秒时间就可完成流动站 1 分钟 ~5 分钟才能完成的观测 ,大大提高了测绘效率。并且 ,运用 GPS 技术的观测站间不需要通视 ,只要求观测站 15°以上空间开阔性 ,这就大大降低了观测环境与通视条件方面的限制 ,不仅缩减了测量时间及经费 ,而且使测量选点更具灵活性

3、自动化水平高

目前我国 GPS 接收机已经趋向操作简单化、体积小型化,观测人员只要将天线整半、对中即可实现自动观测,再通过数据处理软什对数据进行即时处理并获得测点三维坐标,其他观测工作如捕获卫星、观测跟踪等都可由机器自动化完成。

4、全球全天候定位

GPS 卫星的数目较多,且分布均匀,保证了全球地面被连续覆盖,使得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在任何时间至少可以同时观测到 4 颗 GPS 卫星,能有效保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连续观测,并不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

5、仪器操作简便

随着GPS接收机的不断改进,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有的已趋于“傻瓜化”。在观测中测量员的主要任务只是安置仪器,边接电缆线,量取天线高和气象数据,监视仪器的工作状态,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和记录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结束测量时,仅需关闭电源,收好接收机,便完成了野外数据采集任务。

二、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1、RTK技术在地籍和房地产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地籍和房地产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届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与房地产图,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IS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和房地产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实际上由G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行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

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也可利用GPS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对丁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 GPS 新技术进行动态检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省时省工,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保证丁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2、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在以往的工程测绘中,一般多数都需要人工进行工作,这就加大了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率。在工程测绘利用GPS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工程测绘环境的创建,因其具有逼真和相互作用的特点,为此,其更适合某些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区的实地测绘。应用GPS系统中的计算机绘图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工程测绘的全部流程以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等重点项目,以一系列三维图像清楚地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如果工程测绘中测量技术应用效果不佳,为此,在进行测量前,要认真分析模拟流程。当前,GPS的虚拟现实技术被普遍运用于国内部分矿井工程项目的测绘中,应用其演练测量方案,查找出测量方案中所存在弊端和问题,并及时对其加以修改和完善,最终确保在工程测绘中尽可能发挥出GPS测量技术应具备的作用。

3、GPS在水下工程中测绘中的应用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岸码头和港口的建设、航道的整治等水下工程都需要精度非常高的地形测绘图,GPS 技术的三维测定技术能够对水下工程的横向和纵向位置进行高精度测定,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在水下工程纵向方面的测量利用测深仪,根据超声波在水下传播的时间得出水深,与此同时潮位仪还要进行潮位测定,来更正水深和地形的高程。横向位置的测量采用差分GPS 技术,解决了以前采用经纬仪等传统定位仪器而产生的操作繁琐、抗外界干扰性低等问题,提高了水下工程的测绘。

4、在大型桥梁以及隧道工程测量中的具体作用

在传统的大型桥梁工程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多采用常规的控制测量手段,也就是通过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设备来建立测角网、测边网或边角网。这些常规的控制测量手段工作量大,作业时间长,受气候、环境等条件影响显著,而且误差积累显著。随着大型桥梁工程的不断涌现,尤其像杭州湾跨海大桥这样跨海长度达到30千米的大桥亦出现了。对于这些大型桥梁工程,由于两岸通视极为困难,要用传统测量方法直接布设大桥工程控制网及进行大桥施工测量是非常不容易的。为此,研究一种适合于大型桥梁工程建设的高精度控制测量及施工测量的方法非常必要。而GPS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给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三、结束语

总之,在工程测绘中应用GPS测量技术,不仅使得工程测量的可靠性和作业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其作业强度也被极大的降低,符合现代社会的 “快节奏”的要求,从而也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负担。

参考文献

[1] 张杰;屠艮;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0年12期.

[2] 王春华;焦志良;基于工程背景的RTK技术在城市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05期.

[3] 常庆生,唐四元,常青;GPS测量的误差及精度控制[J];测绘通报;2010年04期.

篇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测绘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各种先进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进行应用,不仅能够获取到更为精准的土地信息,而且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保障。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测绘工程;土地管理;利用

正文:

1、测绘工程关键技术

1.1、GPS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已经开始在地理信息的测绘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目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手机地图就是借助GPS技术所建设起来的。从这一技术的应用环境来看,准确的定位功能可以让这一技术在陆地、在交通工具和航海领域得到充分的运用。准确化的定位功能也可以让它在测绘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功能。因此,应用范围的广泛性成为了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性。在对GPS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定位系统在GPS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将定位系统应用于测绘领域以后,测绘人员可以利用好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测量。①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系统所发出来的信息来对与之对应的测量方式进行应用。②测绘人员在对GPS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从它的自身特点入手,在对发射中心与用户之间所发射的信息之间的差距进行测量的方式来开展测量工作。

1.2、GIS

这叫做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采用目前的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和有关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利用各种颜色的平面直观图将地形中的各类事物区别开来,把有关信息通过屏幕显示出来,为现代地形测量测绘提供重要数据,用来对地形进行合理规划、评价。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过程中GIS技术也不断提高了系统集成技术和智能系统有关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地形测量测绘技术中发挥作用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3、遥感技术

所谓的遥感技术也就是利用人造卫星、飞机等飞行器通过电磁辐射,实现对有关地理环境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以此满足有关的测绘工作实际要求。现阶段,遥感技术已经普遍的应用在了土地资源的勘查测绘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还满足了现代化城市经济建设的相关要求。土地管理具有高精度、连续性和综合性,遥感技术关键部分是监测精度。有时土地状况会不断变化,为获得精度需要,测绘人员要结合土地利用图进行对比,把城市人文、生态指标都纳入土地测绘资料。如果要求的精度较高,则需要GPS高分辨卫星影像补充。遥感技术应用在土地测绘上最重要的是提取变化信息,以固定土地资料和时段内产生的变化相关量来提取变化信息,再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出土地变化规律,可为日后整体规划提供参考。现阶段,在航天航空对地面的观测已获取地面实际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土地测绘工程中积极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全面准确的提供工作信息,其作为一个新型的土地测量技术手段,可以切实有效的提高土地测量工作的准确率,并且现阶段在一个数字化的发展时代,遥感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1.4、其他现代化测绘技术手段

1)摄影测量。地籍测量过程中的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可以提高测量水平,绘图速度非常快,而且测绘质量比较高,具有精度高、价值大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商业应用价值。2)数字化内业扫描及测量。该技术手段的应用,无需室外作业,仅需通过室内操作即可。然而,该种作业方式需要有基础原图,经扫描形成数字化采集模式,将预先测量的界址点坐标数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之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进行详细的测算。比如,对街坊、街道调查编号,对座落、地名、门牌号以及层数和构造等详实标注,对其中不合理之处及时更正。3)现代测绘技术。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测区状况、作业单位以及适用环境等情况做出经济、高效的测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测绘技术手段,较之于以往我们可通过对各种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其特点正朝着专业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方向发展。

2、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

2.1、进行土地规划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了可以很好的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目,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调整和分配方案。在土地规划和设计,首先需要做的和相关的信息收集所有的土地,整理和分析工作。这类信息,不仅能为土地规划和设计的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要明确土地性质,以确定质量,在后期开发过程中,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和土地面积是不可用的,确定预留用地的具体范围,适合土地利用和各种城市发展。

2.2、在城市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图解法、部分解析法以及解析法是城市地基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方法。正确掌握地籍测绘相关基本作业步骤,对于提升城市地基测绘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工作程序如下:将基本控制测量应用于测区中;控制测量在地籍图根中的应用;测量碎部;清绘整饰地籍图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补测和修侧;最后是输出地籍测量成果。

2.3、在城市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

实测成图是展开城市不动产测绘的关键途径,而另一种方法就是编绘成图。航空摄影测量法测图、平板仪测图和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测图是实测成图的三种重要方法,在实际进行测绘工作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应从整体入手,逐步向局部地区展开测绘,并首先进行整体控制,最后才可以展开碎部测量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城市不动产测绘工作质量和精确性。

参考文献

[1]热依拉•阿布都热依木.测绘工程在新疆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资讯,2011,21:171.

[2]王艳妮.论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4,03:143-144.

[3]许国营.测绘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20:69-70.

篇9

【关键词】数字化;地籍测量;实践与分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城市的建设带来巨大帮助,随之对土地的如何利用?怎样合理的利用?应该是当前政府及有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挑起了这个重担,在对土地的监测与管理中发挥出了重大的作用,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帮助。本文针对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给相关工作人员以借鉴作用。

1 当代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

地籍测量是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并把地块及其附着物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要素准确地绘制在图纸上和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的测绘工作。

数字化的地籍测量主要是应用GPS技术及全站仪来进行野外的测量工作,把测量出来的具体数据传送到计算机当中,利用测图的技术软件编辑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及其相对物的图式符号制作出相应的数字地籍图,然后在利用绘图仪器把地籍输出。因此,这是一项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测图方式。在一般的情况下,在该项技术的具体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可以选择静态的GPS网进行基本的控制,动态GPS、导线进行加密控制,动态GPS、全站仪进行碎部的数据收集,利用CASS7.0的制图软件帮助制成图样,然后绘图仪进行出图的具体实施方案。

2 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在我国的实践分析

2.1 GPS技术的实践应用分析

GPS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开始研制的,在1993年正式启用,可以在陆海空实施全方位定位能力与三维导航的新一代定位系统与卫星导航。近些年,GPS技术在应用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完善,对软件的更新与研发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该系统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 工作)、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入寻电文)、监测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

(2)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道平面上。

(3)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对于使用人员来说只要利用接收机就可以捕获到所要测量的卫星信号,然后随时对卫星的信号进行跟踪监测,对接受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变换和处理,从而测出信号从接收机天线发出的时间,对观测站三维的位置、时间及速度通过实地测量计算出来。作为现代测量与绘制技术的重要发现,对被测地区的地理坐标能够进行精确的控制,尤其是利用RTK这种新式的技术,甚至对各级控制点不用进行布设,就可以快速高精度的对地物点以及界址点的坐标进行测定,采用RTK来实施的定位的时候,基准站接收机要保证随时的将采集到的数据(比如说相位观测值或伪距)和已知的数据(比如说基准站的具体定点坐标)随时传送到流动站中的GPS接收机,流动站对整周的模糊度进行快速的求解,在观测到四颗以上卫星之后,就可以随时的计算出厘米级流动站点的具体动态方位。与GPS快速动态、静态定位需要在结束之后进行处理对比,大大的提高了其定位的效率。对于一些遮蔽的地带,会对GPS卫星信号接收来严重影响,这时就应该利用全站仪等一些其他适合的测量工具,然后利用图解法或是解析法进行细部的测量。

2.2 全站仪的实践应用分析

所谓全站仪就是指:全站式的电子速测仪,它主要由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以及微处理机三部分组成,可站在同一个观测地点同时对距离和角度进行测量,并且还能够对待定地点的坐标自动的计算出来。利用传输的接口将全站仪在野外采集到的数据终端和计算机、绘图仪有效的连接起来,可以说这是全站仪所带来重要作用,配以绘图的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这样就可以对图的自动化进行观察。

全站仪可以利用它的可卸式的的PC―MCIA卡或者内存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观测,并且在电子速测仪里面会自身携带同MS―DOS互相共融的操纵系统,这样使用人员就可以对记录的程序进行编制然后在与电子测速仪安装到一起,然后再把数据编码输入进去。在这项工作当中根本据不需要借助电缆进行连接,因此就会使野外的的记录变得十分的容易。此外,对于一些含有自动跟踪测量功能的电子测速(也可以叫做机器人测量)仪来说,可以不用人在观测站进行操纵,这样节省了很多的人力,开机测量镜站的遥控,电子测速仪就会自行的去跟踪、并且将数据准确的记录下来。在具体的实践中工作人员就会节省很多时间。

2.3 对CASS7.0的具体实践应用分析

对于CASS7.0绘图软件来讲可以说能够同实际中每个全站仪及其它的电子仪器进行连接,适用于电子平板、电子手薄的自动记录、扫描仪扫入、数字化仪录入等很多类型地图的数字化模式,从而达到可以与地图的绘制、GIS接口、图幅管理、地籍表格制作等地籍管理功能和数字地图的具体应用。这个软件持有完整的数据处理、数据采集(主要指图形)、编辑、输出、图形的生成等具体的功能。

地籍测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地籍图的编辑及生成,它会依据图式具体规范出来的要求制作出准确的数字地籍表(图形模式的文件)供图形的应用及其输出。在利用数字方法进行测图的过程中,第一点应该进行考虑的是地籍图的具体比例,通常的情况下在输出时以1:500的比例尺为主,并且还要以该尺度的比例尺进行信息的舍取编排及图形的储存。同时对可能输出的比例尺还要进行考虑。例如1:2000、1:1000等一些图件的具体要求。在地籍图制作完毕以后,对图形的编辑是输出之前应需要完成的工作,对一些不合规范的地方进行修改或是增减,还要将图件上的每种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然后还要依据不一样的规定放在不同的图层里面。

绘制地籍图的符号是制图的过程中一项工作量大、繁琐的工作项目,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就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成图,这样对绘图的工作量就会大大的降低。利用计算机来成图与模拟器会有一定的区别,它不会对逐个符号进行绘制,而是依据图式的具体规范,首先对符号库要进行合理的建筑,数字测图的系统一般会提供具体的符号库,依据自身的需求对库中的某些符号删除、增加或是修改。然而地籍测量时细部点的测量精度又会决定原始资料的精度。在利用数字的方式进行测绘地籍图时,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尤其是对于接边的一些地物逐个进行检查与调整,降低误差、保证精度。

3 结语

随着对土地的利用越来越广泛,数字地籍测量技术逐渐应用于我们国家的土地测量工作,对土地测量带来了巨大的帮助。这种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机助、全解析的土地测量方法,和传统的测量技术进行比较有着自身明显的优异之处,因此也就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对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所以在实际的应用中,要不断研究该项技术的方法及理论,保证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小娜.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探讨[J].测绘通报,2006(06).

篇10

地籍测量 全站仪 GPS RTK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31-02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GPS RTK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因其精度高、实时性和高效性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而近年来,发展出了一种更为高效和先进的技术——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技术。而此技术中的网络RTK成为因为其经济性和高效性,成为测绘技术中的新宠。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经验介绍了网络RTK技术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供读者参考。

1RTK与全站仪的使用原理

1.1其实全站仪就是将经纬仪电子化、自动化,也就是在经纬仪原始的角度测量的基础上,加设测距装置,所以不光可以测量角度、距离,还可以测量坐标、高程。但是使用全站仪测量必须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1.1必须要有可见光,且光线不能太弱,雨雾和风沙天气、采场灰尘较大时,不具备测量条件。因为全站仪虽然可以自动测量坐标、高程和距离、角度,但是它还是必须要人眼主动照准目标的,没有光线或者光线太弱,测量人员人眼就很难发现观测目标。

1.1.2必须要光学通视,也就是说需要观测的目标和全站仪之间的连线上不能有任何遮挡物,如果存在遮挡物,要么造成人眼看不到,瞄不准目标,或者全站仪因为观测条件差的原因测量不出数据,即使测量到数据,也存在很大的误差。

以上两点是使用全站仪测量必须要满足的条件,缺一不可。

2.1RTK定位原理

2.1.1定位原理

RTK定位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系统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基准站、流动站(一个或多个)、数据链。一般情况下,基准站设在具有已知坐标的高等级控制点上,连续接收所有可视卫星信号,并将测站点坐标、载波相位观测值、伪距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等参考信息通过数据链发送给流动站,而流动站在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通过差分处理解求与基准站之间的三维坐标增量X、Y、Z,由此计算流动站的坐标。

2两种测量仪器在城市地籍测量的实际应用

2.1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和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实际上由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行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

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也可利用RTK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省时省工,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2.2全站仪测量方案的实施

以我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进行的地藉测量为例阐述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2.2.1全站仪的导线控制测量

导线控制测量是用于图根控制测量的一种基本手段,往往采用近似平差即可。由全站仪直接测定各导线点的近似坐标值,平差计算就不用像传统的导线近似平差计算那样,先进行角度闭合差计算和调整,然后推算方位角,再进行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最后根据平差后的坐标增量计算导线点的坐标。全站仪导线控制测量可以直接按坐标平差计算,采用坐标法进行导线近似平差,直接在已经测得导线点的坐标上进行改正,方法简单,易于掌握,避免了传统近似平差法的方位角的推算和改正,以及坐标增量的计算和改正,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不易出错。

2.2.2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碎步测量

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碎步测量主要采取极坐标法,用全站仪进行量测角度,距离,全站仪自动记录野外采集数据,每个组三人组成:一名立镜,另一名观测员,第三名绘图员进行现场点号标注及野外草图绘制。

3两种测量仪器中实际应用的配合

为了比较RTK和全站仪在城市地区土地测量在精度、作业时间等效能,在林州产业集聚区选取12个点位,作为实验对象,该区域内楼房情况各不相同,接收到的GPS信号存在较大差别,因此采用RTK配合全站仪的作业方法,实验和评估RTK配合全站仪进行作业的效率和精度。其中选择两个点为导线控制点,另外10点当作检核点。

首先,利用静态GPS测量方法,分别测定12个点位的坐标(每一测站实施GPS测量约30分钟)。为了便于后续分析比较起见,这些静态GPS测量计算的点位坐标将被假设为真值。然后,再分别以全站仪(以导线测量方式施测)及RTK对上述12个点位实施测量。每一个点位上,各以全站仪配合RTK施测四个测回,其所测得的平均点位坐标,再与静态GPS测量结果比较,计算坐标较差x、y与位置较差s。

因为利用全站仪实施导线测量,必须有控制点,所以上述12个点位中的两个点位被选为导线的控制点,剩下的10个点位则作为检核点。为了增加统计样本,以全站仪及RTK在各检核点上各测量四个测回,其所测得的平均点位坐标,再与静态GPS测量结果比较,计算坐标较差fx、fy与位置较差fs。

篇11

关键词:地籍测量;测绘技术;内容;作用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1地籍测量的综述

1.1地籍测量的含义

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1.2地籍测量目的

建立地籍平向控制网;测量全部宗地界址点平面位置、宗地形状、面积;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建立地籍档案。

1.3地籍测量的成果

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

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

2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内容与应用

2.1现代测绘技术的内容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指空间定位技术(GPS)、航空和卫星遥感技术(RS),地面一体化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GIS),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通信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而形成的上述技术之集成。

2.2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

现代地籍测量工程内、外业实现一体化现代测绘是集成测绘技术,外业、内业、绘图一体化,使测绘工程的作业方式、生产手段、组织形式,逐渐向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体的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它标志着测绘科学技术走过了漫长的手工机械时代,跨入了电子信息时代。

2.2.1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量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

其基本流程为:

1)地籍测图准备。目前应用数字法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根据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好区、街道街坊;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每个作业小组测区范围。

2)地籍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为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各街区测绘的地籍图能够拼接成一个整体,就必须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细部点的坐标。通常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

3)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地籍细部测量主要包括: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法地籍测图时,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器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测量模式。数据传输。野外数据采集后,用专用电缆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一般每天野外作业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数据丢失。

4)面积量算汇总。在错误修正后,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

5)图表生成。最后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制图软件的功能生成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绘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6)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进行图表一致性、勘丈边长与反算边长一致性的检核,经检核无误或对检核问题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文件,再进行人库前的数据检查,如无错误则可以人库,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

2.2.2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2.2.3 RTK 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和测量中应用RTK 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 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 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 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利用RTK 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实际上由PS 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行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也可利用RTK 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 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省时省工,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3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工作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GPS技术;土地测绘;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土地资源是国家固有的资产形式,合理使用土地资源能够为国民经济创造有利的条件,保证固有资产在现实应用中发挥最大的效益。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国家对土地资源开采的范围越来越广,强化土地开采前期的测绘工作,有助于指导现场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现分析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情况。

一、GPS技术的应用特点

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对土地资源使用政策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以实现地质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始融入土地测绘活动中,减小了勘测人员的现场作业难度,方便了各种数据的录入与处理。GPS技术是土地测绘应用的典范,用其辅助土地勘测与绘图是行业科技创新的表现。GPS技术应用于土地测绘的特点:

1、全面性

从概念上来说,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说明GPS技术具有比较全面的勘测功能,从宏观上把握土地资源的结构分布情况,再根据改造方案的要求进行测量。如:输入参数标准,由定位系统自动完成数据的测控分析,保证了定位勘测的准确性。

2、功能性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需经过专业的勘测检查,确保所得数据符合资源利用标准才能正式执行。GPS技术应用于土地资源开采,具有较强的功能性特点,将其利用价值全面发挥出来。如:GPS具备GPS终端、传输网络和监控平台三个要素,可以提供车辆定位、防盗、反劫、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为土地勘测提供了多项选择。

3、定位性

准确定位是GPS技术应用的一大特点,也是土地测绘比较关键的步骤。GPS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置。如: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这样就方便了地图绘制人员的编制,掌握每一块土地的地质分布信息。

二、GPS应用于地籍测量方面

GPS在卫星定位技术方面的迅猛发展,推动土地测绘工作发生巨大的变化。地籍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全区进行控制测量,为制作宗地图、绘制地籍图提供了数据方面的基础。地籍测量控制采用了先进的GPS定位技术,不需要达到完全对各类情况透彻了解的的要求,解决了地籍控制测量坐标选择的局限性,同时对精度的要求更高了。正是因为GPS具有全天候、自动化、布点灵活、精度高、速度快等特点,GPS定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地区的地籍测量控制。一般情况下,采用传统手段建立地籍网,若附近没有位置基准点,通常以假设的坐标值点作为起算点,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坐标体系。而采用GPS技术建立地籍网时,GPS定位一般得到三维坐标差,所以GPS在参考物上的网型结构与位置基准相关,使得定位时在经度、纬度方向的误差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但对于高度较大的GPS网需要更精确的起算点数据,因为高程方向的位置基准偏差在参照物GPS网上的尺度变化,通常采用传统的常规方法测量高程。地籍界限范围测量中对精确度的要求一般能够符合确定土地隶属界限的特征要求。一般城镇地区密度大,在保证达到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对于控制点的密度,增加到便于测量的要求范围,必要情况下可以添加一级图根导线进行加密,便于能够从图跟点直接测定到界址点。

另一方面,对地籍的细部测量是整体地籍测量的重要组成方面,目的在于测定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址点、数量位置等基础情况。RTK技术的采用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满足精度要求,一般建议在一些布设了GPS定位点的测区或者需要加密根导线时采用该GPS技术。为了达到加快测量进程的目的,一般运用测量距离的仪器、克服经纬偏差的仪器等设备和运用图解法等一系列测定手段解决信号到达不了的地区土地测量的问题。

三、GPS应用于动态监测土地利用方面

以前常规的野外监测主要采取补测法。补测法效果显示比较不明显,监测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不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测量精度,影响相关成果的质量。另外近代的遥感技术在监测土地过程中,即使能适应宏观变化,但容易受到地形环境和成像条件的影响,不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动态变化。而先进的GPS技术增强了监测土地变化的效率,弥补了其他常规土地监测的不足与缺陷,节省了资源,加快了工作速度,动态地和实时地以数据的形式反映土地变化范围和程度,确保土地监测的稳定程度。目前采用GPS定位技术监测土地的变化范围和程度,推动了未来土地监测系统呈现出精确性和及时性的发展趋势。

目前GPS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手持式接收机。这类GPS接收机灵活轻便,有六个通道,精度达到了动态监测土地利用的精度要求,可全方位记录相关数据,能够存储多方位的属性特征和位置数据。手持式接收机运用相位伪距差分法计算出流动站的地理位置,达到定位的目的,而在相关随机软件中进行传输数据、编辑数据和处理数据。终了在土地现状图上绘制出监测成效,为土地可利用范围输出相关的位置数据和属性信息。采用手持式接收机进行同台监测土地利用效率高、速度快、精度准确、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以前常规的野外监测方法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四、土地测绘需注意的内容

开展土地测绘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指导生产,根据测绘数据结果拟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保证土地资源得到最优化利用。随着GPS技术在土地测绘方面的应用推广,工程单位必须要做好新技术使用的准备工作。因此,采用GPS技术辅助土地测绘需注意:一是人员培训,对参与测绘的工作人员实施专业培训,使其掌握更多先进的勘测技术,对GPS设备灵活的操作应用;二是更新设备,除了现有的计算机连接设备外,可定期引用高科技勘测仪器,扩大土地测绘的面积,获得最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此外,针对勘测所得的数据信息,技术人员要经过详细地计算对比,才能选定最终的参数指标,保证数据录入的有序性、准确性。

五、GPS-RTK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RTK技术,即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其优点有很多,一般采用其进行勘测定界放样,这样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其它放样方法的复杂性,同时也简化了相应的工作程序,对线性的工程和特大的工程的放样,特别的具有效果及实用性。RTK是基于载波相位的实时动态的差分定位,它是GPS定位的一种最新的技术,其实时性处理精度非常高,因此,它能够满足建设用地勘测精度的要求。RTK是由多个基准站,电台、电子手簿、放大器、数据通讯天线主机、GPS天线等通过合理架构而成。RTK能同时接收基准站所发送的改正的信息和卫星发送的信息,经过了解码和处理,RTK会自动的给出定位数据(数据为cm级的精度)。最后RTK会利用计算机的随机软件把定位数据发送到电子手簿,以供实地的勘测定界和放样。

结束语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GPS定位技术也逐步趋于成熟,凭借其精度高、速度快、效益好等一系列特点,尤其是GIS和GPS的有机结合,以及RTK技术的应用,相关的GPS定位已被逐渐的应用于土地测绘方面,并且起到了很好的功效作用,增强了土地测量的准确性。从目前GPS在土地测绘方面应用的广泛性和效用性,同时我国相关土地制度不断在改变,不难预测GPS定位技术未来将在土地测绘方面发挥更巨大的作用并引发不容忽视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邓湿.浅析地籍测量中GPS技术的运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

篇13

【关键词】:CORS工作原理;优势;应用

前言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最近几年,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已完全成熟,大大提高了测绘成果的精度,实用性和高效性。但RTK也存在其自身的使用限制:用于是单基站作业模式。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随着作业半径的增大而降低。为了克服GPS RTK技术上的缺陷,这几年,一种新的GPS技术一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系统(CORS),在各地陆续建立,它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精度高、实时性强、覆盖率广等优点,特别是CORS系统内网络RTK测量功能的实现改变了传统测量作业模式,较大的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在城市测绘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正逐步取代传统单基站RTK技术。

GPS 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 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赖, 并成功地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工程变形测量、资源勘查等多种学科。GPS 不仅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 而且改变了测量的作业模式和作业流程, 使测量工作更加简便快捷, 流程自动化。常规RTK 技术极大地方便了需要动态高精度服务的用户, 但随着流动站与参考站之间距离的增加, 问题便随之产生。鉴于传统RT K 技术所存在的缺陷, 达到区域范围内厘米级、精度均匀的实时动态定位,CORS RTK 技术逐步成熟。CORS RTK 技术就是利用地面布设的一个或多个基准站组成GPS 连续运行参考站( CORS) , 综合利用各个基站的观测信息, 通过建立精确的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实时发送RT CM 差分改正数, 修正用户的观测值精度, 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移动用户的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CORSRTK 系统是GPS 实时动态差分中最先进,精度最高, 应用最广泛的差分系, 它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 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其实时精密差分定位精度, 平面: 10mm + 2ppm; 高程:20mm+ 2ppm。

1 CORS的工作原理

CORS 系统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 SS, 计算机、数据通信、互联网络技术, 在一定区域内以一定间隔建立的长年连续运行的若干个固定GNSS 参考站组成的网络系统。CORS 系统由参考站子系统、数据处理中心子系统、数据通信子系统和用户应用子系统四部分组成。各子系统由数据通信子系统互联, 形成一个分布于整个城市的局域网。

CORS 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均匀的布设多参考站, 构成一个参考站网, 各参考站按设定的采样率连续观测, 通过数据通信系统实时的将观测数据传输给系统控制中心, 系统控制中心首先对各个站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分析, 然后对整个数据进行解算, 实时估算出网内的各种系统误差改正项( 电离层、对流层、卫星轨道误差) 获得本区域的误差改正模型。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把改正数据传给流动站, 随机计算机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计算并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网络RTK 技术是CORS 核心技术, 能够提供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服务, 与基于单基站的载波相位实时差分定位相比, 能有效降低作业成本、扩大作业半径, 提高生产效率。

2 CORS系统的技术优势

CORS技术的出现使一个区域的所有测绘工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束了以前GPS作业单打独斗的局面。与传统RTK测量作业方式,其主要优势体现在:(1)为矿区测绘工作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基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地勘单位之间坐标系统的差异问题。(2)GPS的服务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3)采用连续基站,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4)拥有完善的数据监控系统,由于消除或削弱各种系统误差的影响,还可获得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定位结果。(5)用户不需架设基准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6)使用固定可靠的数据链通讯方式,减少了噪声干扰。

3 CORS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

3.1控制测量

为满足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测绘的需要,城市控制网具有控制面积大、精度高、使用频繁等特点,城市I、II级导线大多位于地面,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这些点常被破坏,影响了工程测量的进度,如何快速精确地提供控制点,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常规控制测量如导线测量,要求点间通视,费工费时,且精度不均匀,外业中不知道测量成果的精度。GPS静态、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无需点间通视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各种控制测量,但是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不能实时定位并知道定位精度,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必须返测量。而用网络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既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又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应用网络RTK技术进行实时定位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因此,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之外,RTK技术即可用于地形测图中的控制测量,地籍和房地产测量中的控制测量。

3.2 房产、地籍测量

地籍及房地产测量是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位置,同时测绘供土地和房产管理部门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和房产图,并量算土地和房屋面积。地籍和房地产测量中应用网络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与房地产图,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但在影响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3.3地形测图

地形测图是为城市、矿区以及为各种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以满足城镇规划和各种经济建设的需要。用常规的测图方法通常是先布设控制网点,这种控制网一般是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次级控制网点。最后依据加密的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测定地物点和地形点在图上的位置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符号绘制成平面图。CORS技术的出现,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特别是应用CORS下的网络RTK新技术,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作业员用在直接用流动站便可以高精度、快速地测定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测绘成电子地图,然后通过计算机和绘图仪、打印机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图件。

3.4线路放线

网络RTK在线路放线中有着广泛的运用,比传统的测量仪器,有着省时省工且精度高等特点。网络RTK测量技术用于市政道路中线放样,放样工作一人也可完成。将线路参数如线路起终点坐标、曲线转角、半径等输人RTK的外业控制器,即可放样。放样方法灵活,即能按桩号也可按坐标放样,并可以随时互换。放样时屏幕上有箭头指示偏移量和偏移方位,便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满足放样的精度要求为止。

3.5建设用地勘测定界

建设用地中的土地勘测定界是实地确定土地使用界线范围,测定界桩位置,测量使用界线范围内各类土地面积并计算用地面积等测绘技术工作,它为各级政府的国土资源部门审批土地、地籍管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利用网络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能避免解析法和关系距离法放样等放样方法的复杂性,同时也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公路、铁路、河道、输电线路等线性工程和特大型工程的放样更为有效和实用。

4 结语

CORS技术是目前国内乃至全世界GPS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CORS将成为国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建立起矿区基础设施的三维、动态、坐标参考框架,是数字化矿区的基础。CORS的建立为矿区测绘工作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基准,能够有效的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地勘单位之间坐标系统的差异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建华.为城市发展构筑动态空间基准框架[J].城市勘测2005(6)

[2]李江卫.CORS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培训课件,2008.

篇14

关键词:房地产;测绘;技术;控制;运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real estate industry.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real estate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real estate.

Key words: real estate; mapping; technology; contro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93.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我国房地产测绘的现状

1.1 在进行实际操作中面临繁重的工作

房地产测绘是房地产开发的之中一项内容,这就说明在每一个房产的开发中必然少不了测绘这一项工程,然而此工程又是一个在技术上和专业上要求很高的工作。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测绘的技术,不仅在房产进行评估,规划信息上需要做出正确的数据,而且也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提供明确的数据和资料。然而现在面对城镇化步伐的逐步加快这一局势上,房地产市场的也随之迅速发展,因此房地产测绘工作在量上面临着极大地挑战。作为一名测绘工作者,需要完成一系列的测绘工作,无疑他们会面临时间紧、工作量大、任务重的问题。

1.2 对科技的要求增强

在这样炙手可热的情况下,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开始搞测绘的商家,因此很多的测绘工作者发现如今的测绘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提高自己的测绘技术含量无疑是使其能够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方式。所以那些测绘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的测量仪器和测绘的手段,一些高科技的仪器因此不断地出现在测绘工作之中,大大地增强了测绘工作中的技术含量,并且对测量工作的内业重视更为提高。

1.3 市场管理日益规范

在房地产如此发展之快的情况下,国家也响应采取了一些制度来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来保证房地产领域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一系列的法律条文相继被颁发。其他一些省市也根据了自己地区的发展情况,向国家申请制定出了适合自己的政策和制度。市场管理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的重视,加强了对房地产测绘的管理,这样在出现一些测绘问题的时候,我们做到了有法可依的状态,解决了在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房地产测绘工作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保护措施,利于房地产测绘有条不紊的发展。

2 房地产测绘过程的技术控制

房地产测绘过程即具体实施测绘的过程,包括外业数据采集、内业图形处理及分摊计算, 实施测绘过程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房产测绘成果的质量,是技术控制的重点。

2.1 外业数据采集

外业数据采集应使用经检定合格的、能达到相应精度的仪器和工具进行。一般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外部后内部的原则,即先采集房屋(主体)数据,而后采集房屋内部分割数据及房屋附属结构数据。在记录外业数据的同时核对测量草图中标注数据,检查两者差值是否超出技术误差,发现问题就地复查。避免错量、漏量,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2. 2 内业图形处理及分摊计算

外业数据采集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内业平差和图形处理,避免测绘时间间隔过长,造成遗忘和返工。数据处理时要统筹兼顾,既要考虑某一层或某一套的数据,还要考虑上下相同楼层(户型)数据的一致性。在图形处理完成后、内业计算前,应对数据处理进行全面检查。内业计算过程首先考虑是否满足计算建筑面积的条件,其次再考虑如何计算、如何分摊的问题。

3 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测绘技术的运用

3.1控制测量技术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实行控制测量技术,可构建一个完善的、精确化的、技术合理、成本适宜的控制网络,以此获得可靠的控制点,为地形测图、施工放样、变形观测等奠定基础,是开展房地产开发测绘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房地产开发过程的控制测量来说,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一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做好开发区域和周边地区的资料收集工作,包括在测区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地质资料、比例尺地形图等,归纳国家级以上的高程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其二,合理确定平面与高程的坐标体系,既可采取地方平面坐标系统、高程坐标系统,也可采用可以联测的国家坐标系统;其三,一般将控制点均匀地分布在开发区域内,对点位进行优化选择,保持埋设的牢固性、稳定性,并可长期保存;其四,对测量方法的控制。在首级平面的高精度控制中,可采取GPS测量技术;次级控制或者开发范围内,则应采取RTK测量技术或者全站仪导线测量技术。

3.2 地形规划测量对于房地产项目开发来说,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涵盖整个开发范围,采取1:1000或者1:500的地形图,以更加客观地反映测区实际情况,并优化选择测量方法:其一,奠定在控制测量技术的前提下,采取数字化地形测量模式,根据规范及相关要求,利用绘图软件完成数字化成图过程;其二,在已经开发的区域地形图中,对坐标等参数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编辑,采取扫描、数字化等方法,提高地形图的规范性;其三,采取航空像片拍摄方式,或者通过全数字式摄影测量、光学解析测土仪等,在立体模式下,通过采集三维数据和信息,完成数字化编辑,获得遥感图像。

3.3 拨地测量技术结合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下发的相关拨地条件以及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具体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用地的范围,包括土地类别划分、土地性质、土地产权等。根据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土地的使用范围、用地界线、界桩位置等进行确定,科学计算用地面积,最终获得建设用地所需的界桩;通过应用已有的地形图,可采取图解法、解析法两种形式,将图纸的内容规划为实地,并从实地获得相关数据,完成图纸的绘制,确保设计与施工的一致性。

3.4 地籍测量技术奠定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测定测绘手段,对土地及相关附属物进行调查,包括数量、质量、位置及权属等,以此作为征用土地权、出让土地权的重要依据;通过地籍测量获得精准的数据,确定房地产开发区域的土地位置、土地面积、房产情况等,绘制精确的地籍图,以此作为发放土地证、登记土地证等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采用全站仪实行地籍测量,获得数字化成图,可更好地满足精度要求。

3.5 施工过程的测量技术结合房地产开发的整体规划以及设计的实际需求,施工测量主要涉及到计算土方量、平整场地、测量墙体以及细节部位放样、建筑平面放样、轴线投测等;结合房地产项目不同环节的重要程度,遵循限差要求,利用场区内的控制网,再加上水准仪、全站仪等支持作用,合理确定精度,采取交会法、坐标法、三角测量法、激光指向法、投测法等,指导整个施工过程。

3.6 变形观测技术开展变形观测工作,可确保工程项目的正常投入使用,确保其安全性、可靠性,开展长期、重复的观测够工作,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一般情况下,采取独立的坐标系统为主,合理确定观测的周期,通过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结合工程的性质、设计要求等,优化选择三维方向的变形观测或单向变形观测,及时发现建筑物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完成工程投入之后的使用与维护等指导工作。3.7 竣工测量技术开展竣工测量工作,主要通过一定的精度,利用良好的施工控制点,完成平面测量、面积测量、高程测量及悬高测量等,对新建房地产的具置、面积、高度及周围情况进行确定,为绘制施工图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信息数据,对施工质量、放样结果等进行确定,确保施工技术与质量水平与设计要求相符。确保工程项目的外部条件与规划要求相符,提供竣工验收需要的资料,完成动态化的数字地形图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