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5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光电建筑一体化报告,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光伏发电 清洁能源 太阳能
0、引语
近些年来,大屋面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大范围出现,特别是公共建筑,比如大型剧院、大型体育场馆,大型交通枢纽集散中心、大型卫生机构、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大屋面。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光伏产业逐渐成为崛起的新秀,但光伏发电技术,虽然具有众多优势,但在民用方面,才刚刚兴起。如果能将光电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广泛应用,则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社会效益。可以进一步指明清洁能源才是未来能源技术的趋势。
1、光电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原理
1.1 概论
光伏发电就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具有较少受地域控制、安全可靠、无噪音、低污染、节能无消耗、绿色环保、安装简便、自动控制免维护等优点。
光电建筑一体化(BIPV)技术即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BIPV即Building Integrated PV,PV即Photovolta-ic。光伏建筑―体化(BIPV)不同于光伏系统附着在建筑上(BAPV:Building Attached PV)的形式。
1.2 光电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特点
光电与建筑一体化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组)、组件支架、汇流箱、配电柜、逆变器、变压器、环境监测仪、工控机组成。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力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太阳能控制器在温差较大的地方,具备温度补偿的功能。
2、 实际应用
2.1 项目情况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浙江省南部某地级市,为浙江省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占地500余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医院为框架结构组成,属于新建、公建建筑。
2.2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应用情况
该项目可安装光伏组件的面积为21950.6平米米,4幢楼顶共计安装光伏组件11592块,峰值功率2.03MWp。工程总造价约8000万。
2.3 目标及主要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特点:1.光电材料与医院建筑结构相结合,开辟了一条在公共建筑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途径;2.建设光电项目,应尽最大可能提高系统发电量,用可再生能源取代常规电力,节省开支和保护生态环境。本项目的技术要点和示范目标主要有:
1、光伏电站生产的电力直接为医院消耗,达到“自产自用”就近消费,避免远距离送电的损耗和对电网的干扰。
2、采用WINFAST技术,系统的监控设备将监控到每一块电池组件的运行状况。这比国内现有太阳能发电系统仅监控到每一串(18块组件串联)的监控方式更为先进,也更有效。WINFAST技术是国际上光伏领域中最新技术之一,本项目的应用将提升我国光电建筑的技术水平。
3、 技术方案
3.1 设计原则
①光伏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在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中运用了光电建筑组件作为医院屋顶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材料的无重复利用,即节约了常规的屋顶建设材料又节约了光伏建筑用地。该光电建筑组件在符合光电转换效率的同时又完全符合建筑结构的强度。
②美观性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建设在市区,故有一定的公众影响力,美观与否非常重要;光伏组件的安装均与医院屋顶结构密切配合,保持整个光伏系统的风格和美观,保持建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将光伏组件与屋顶结构相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在视觉美观性上达到和谐统一。
③光电建筑的牢固性
该光伏系统建筑应充分考虑光电建筑组件自身负荷和抗风、抗冰雹冲击能力等应用问题;还要考虑其发电功能以及其建筑结构功能,如防水,遮阳,承重等,保证光伏系统与建筑的安全可靠。
3.2 光伏阵列设计和配置方案
3.3 太阳能电池方阵的主要特点:
(1)采用高效率晶体硅太阳电池片,转换效率高:≥16.5%;
(2)使用寿命长:≥25年,衰减小;
(3)采用角键紧固铝合金边框,便于安装,抗机械强度高(符合风/雪压要求);
(4)采用高透光率钢化玻璃封装,透光率和机械强度高;
4、系统能效分析
4.1 太阳能电池方阵的效能衰减:
由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安装运行以后,会持续的出现效率衰减情况,预计太阳能光电系统效率约为80%。年发电量估算约2140305(KWh)
4.2 技术经济分析
火电煤耗按2007年全国平均值334g/kWh计算,本项目装机容量为2.0286MWp,年平均上网电量为2140305kWh;若采用本太阳能发电系统25年可节约标煤:714.9吨×25= 17872.5吨。
5、结束语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城市推广利用的最佳形式就是与公共电网并网并且与建筑结合:即光伏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比离网的独立光伏系统更科学和环境友好;从屋顶系统到与建筑结合或光伏建筑一体化:从单纯的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屋顶上发展成为太阳电池组件作为建筑材料的一部分。
光电建筑并网发电系统是城市太阳能发电的发展方向之一,代表了二十一世纪最具吸引力的能源利用技术。目前国家财政部和建设部推出的光伏系统补贴政策,将会极大的促进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发电项目的推广。
参考文献:
[ 1] 王文静主编.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R] .北京: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 2004 .
关键词:补贴;项目
中图分类号:TU2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两大补贴政策并行
从2009年起,财政部明确中央财政从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支持太阳能光电在城乡建筑领域应用的示范推广。最新的光电建筑补贴办法是2011年12月,由财政部与住建部的《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度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的通知》。《通知》鼓励公共建筑及民用建筑上连片推广光伏发电,2102年发电示范项目享受每瓦7.5元-9元的投资补贴,每个省的示范项目原则上不超过8个,优先采用用户侧并网,连片推广的示范项目装机容量不小于15MW。
同样在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共同印发《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支持光伏发电技术在各类领域(包括光伏发电项目)的示范应用。目前执行的金太阳工程补贴办法是2012年1月的《关于做好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作的通知》,支持用户侧及偏远无电地区居民光伏示范项目的建设。2012年度示范项目享受每瓦7元的投资补贴,示范项目最小规模为2MW。
分析光电建筑补贴与金太阳工程补贴主体,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包含性,金太阳工程中包含了光电建筑补贴的对象。分析两种补贴政策,从政策引导性与经济支持性均可以看出:用户侧并网是政策鼓励的关键,也是项目能够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
二、接受补贴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接受补贴的光伏电站项目,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技术可行性、安装空间、补贴经费落实、电网接入、项目经济性、可持续发展的商业运作模式。
1.技术方面,所有光伏设备和并网逆变器都是按照IEC、GB及电网公司对光伏系统的相关电能质量和安全性要求生产的,只要产品合格,通过相关测试和认证,是不存在电能质量和安全性问题的。
2.安装空间。用户侧并网,多见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工程。根据城乡建设部数据,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研究测算,我国建筑体可用于光伏发电的面积约为185亿平方米。按照1平方米安装60瓦光伏组件,则可安装11亿千瓦;即使只利用20%的可利用面积,安装量也不少于2亿千瓦,光伏建筑一体安装空间不存在问题。
3.补贴经费落实问题。在2010年12月2日四部委一公司(财政部、能源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关于“金太阳示范工程”的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2012年以后金太阳工程每年装机力争不少于1000MW。这部分资金并不受每度电4厘可再生能源电力附加资金的限制。按照每kW补贴10元(2010年的补贴标准),1000MW需要100亿元,随着光伏成本的下降,补贴资金将会逐年减少,财政能够予以支付。
4.项目经济性。按照三类地区低值辐射量1390千瓦时/平方米/年,主要城市现行商业较低电价0.836元/千瓦时,资本金内部收益率达到8%的条件,平铺模式与最佳角度安装模式的能承受的最大投资分别为15.2元/瓦、16.7元/瓦(如表1),单位造价低于该数值的金太阳工程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根据2011年每瓦补贴8元的政策,业主投融资额在最佳角度安装与平铺式安装模式下,保证资本金内部收益率8%能承受的最大投资额分别为8.74元/瓦,7.17元/瓦。随着组件价格的下降,受补贴项目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性。
表1 三类资源地区光伏投资情况表
5.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金太阳示范工程鼓励“用户侧并网”和“自发自用”。如果是自己的建筑,自发自用没有问题,但如果光伏系统开发商和建筑本身不属于同一单位,则会出现如何进行利益分配的问题。对此,“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比较好的商业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即光伏系统开发商与建筑所有者签订协议,建筑所有者将省下来的电费按照租赁光伏电源的方式支付给光伏开发商,而光伏开发商以租赁屋顶的方式对建筑所有者给以适当补偿,这种“双赢”的商业化模式,将有效解决众多业主独立开发难以集中成片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建设质量,降低成本,推动规模化应用进程。
6.电网接入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金太阳工程中的“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遭到了地方电力公司的质疑。电网接入问题是2009年金太阳工程提出后2010年安装成效不显著的主要原因之一。2010年11月,电网公司同意金太阳工程用户侧并网,但电网公司提出的条件是:金太阳工程示范项目用户自发自用的电量,不能超过其总用电量的20%。
三、结论与建议
在当前的财政补贴政策下,电网接入是用户侧光伏项目发展的关键,目前,仅在工业园区、学校、商场等商用电较多、屋顶面积较大区域,申请用户侧光伏电站补贴是可行的。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将从目前的示范工程逐步推广,最后发展至鼓励屋顶安装且自发自用的小型光伏系统。为此,提出建议如下:
1.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将电网公司对用户侧光伏电站的接入细则法律化。
2.推行强制电价上网法。在当前阶段,可对居民屋顶太阳能发电项目给予投资补贴的同时,建立强制电价上网法,核算与安装规模关联的居民屋顶光伏电站上网电价,鼓励居民屋顶光伏项目的发展。
3.简化用户侧并网项目申报程序,减少项目申报手续,实行屋顶光伏项目并网备案制。比如取消项目申报中环评、水保、地灾、土地、可行性评审等手续,简化电网接入程序审查等。
参考文献:
[1]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深圳市盛世华研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2]王斯成.光伏发电技术和系统设计,2010-11-23
[3]崔容强,赵春江,吴达成编著.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07-01.
关键词:建筑业;施工管理;新技术
Abstra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a comprehensive work,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has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erefore, the promotion will do a good job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new technology is the futur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paper will expand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ectors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new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一个工程项目从开始立项规划到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联系的,对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否则将会引起无法估量的损失。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是最为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由原来的计划设想变成实际工程的过程。但是施工过程中的任何一道工序如重视不够,一旦出现问题,有可能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产生致命的缺陷,因此,对于建设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必须百分之百的重视和投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然而建筑施工的最重要环节是进度和质量,做好这两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将有利于整个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
1.1 进度控制
(1)制定进度计划:承包商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合同中的工期,编制出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制定进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其它种种因素对进度计划的影响,如设计变更、工程量变化、自然条件变化、材料供应变化、业主违约等因素的影响,使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进度调整和控制,对进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以保证建设项目在合同工期内竣工。
(2)组织进度计划的实施。施工进度计划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后严格执行。承包商要与监理及业主保持密切的沟通,定期向监理及业主报告工程进展情况,对监理和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和赶工要求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监督各分包单位的工作,及时协调各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合理的调配人力、施工物资和资金,并确保到位。
(3)及时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和计划的偏差,找出进度计划的影响因素,采取纠正措施。施工进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施工组织不当。如施工的任务、目标不明确,劳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道路和场地布置不合理,各分包商之间施工干扰,均会引起工期延误。②技术原因。承包商有时会低估施工技术困难,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没有把握确保进度和质量的情况下,冒然采用。有时对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没有全面理解,会导致盲目施工,造成返工。③不利的施工条件。自然条件变化和施工中遇到合同中规定不可抗力的因素,无法正常施工。④其它外部因素的影响。
1.2 质量控制
(1)科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切实达到指导施工的目的。工程开工前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将企业技术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对重大或关键部位的施工,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要提前一周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措施,以及新技术新材料试验,鉴定证明材料呈报监理主管工程师审批。
(2)按优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根据有关规范和企业编制作业指导书组织分部分项技术人员编制各工序工种的质量保证措施,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及技术培训工作,将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发到施工班组。对于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要求各级作业人员对施工工序、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和质量要求做到心里有数。正确选择和合理调配施工机械设备,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保持机械设备良好技术态度。
(3)严格按施工程序施工。所有隐蔽工程记录,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等有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方可组织下道工序施工。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部位设质量管理点,并设专人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检查内容进行严格检查外,在重点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项目进行严格的复核。杜绝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
(4)坚持“三检”制度。即每道工序完后,首先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再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接检。隐蔽工程“三检制”的基础上,请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签证认可。对于工程施工过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经发现,组织力量,严肃进行处理,事故的处理均由监理工程师负责全权组织。对于质量的处理,绝不允许心慈手软,必须按照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具体的整改措施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认真处理,防患于未然。
2新技术的推广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年10月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节能环保,代表了今后行业发展的方向。
(1)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2)混凝土技术(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4)模板及脚手架技术(5)钢结构技术。钢结构的应用涉及很多技术,例如焊接技术、吊装技术、组装技术等,值得注意的是,钢结构的应用不是用钢量越多越好,而是单位面积和单位产值要求下钢结构的优化(6)机电安装工程技术。机电设备还有光电设备的应用,需要建立我们的专业人才。例如德国正在普遍发展光电建筑,窗户、墙面、遮阳板都能够发电,这种应用不是简单地把光电设备组合到建筑上,而是光电建筑一体化,每家每户的发电统一上网,这就要求电压稳定,因此,德国设置国家认证的光电安装师,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7)绿色施工技术(8)防水防火技术(9)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10)信息化应用技术。
3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毋庸置疑是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但由于其初始投资成本高,要比传统建筑高5%~1 0%,使得关注短期收益的开发商很难下决心投资绿色建筑,所以绿色建筑的推广一直举步维艰。而实际上,绿色建筑由于采用了各种生态节能技术,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运行费用、能源消耗费用、维修费用以及报废拆除费用等全寿命周期费用是远远低于传统建筑的。在建筑业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除应重视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规划设计阶段的可持续技术的应用外,建筑施工管理阶段也是应重视的一个阶段。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会对环境、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建造和清除扰乱了场地上现存的自然资源,代之以非自然的人造系统。建造和拆除所产生的废弃物占填埋废物总量的比重较大。在建造过程中散发出的灰尘、微粒和空气污染物等会造成健康问题。而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管理方法则能够显著减少对场地环境的干扰、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资源,同时,还可将建筑物建成后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总之,绿色施工管理可以定义为通过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管理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施工管理技术。绿色施工管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管理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管理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管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陈穗茵,李文雄.浅谈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的概况[J].山西建筑.2008(03)
1系统的总体设计
1.1系统总体结构办公楼宇用电信息采集与节能控制系统是一套基于互联网的建筑智能用电监测控制系统。其中,设在电力部门的建筑智能用电及能源优化监控中心,通过互联网连接的方式对所管理的大厦进行用电电器在线监测及能源调度信息的监测,并可以对权限内的用电电器进行完全控制(可深入到房间内部具体的灯具开关等)。整个系统的框架是一个Internet网,每一座楼宇都有一个楼宇监控中心计算机,负责整个楼宇的用电信息监测和相关设备控制,每个中心计算机都是通过路由器与外部的Internet网相连,并与总的监控中心进行交互信息,从而配合监控中心实现各项监测和控制功能[2]。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1.2系统组成楼宇内部是一个以局域网、ZigBee、CAN、WiFi为主要通信方式的立体网络结构。楼宇内部的系统组成部分有:楼宇智能用电及能源优化监控中心、数据服务器、楼层多媒体网关、房间控制器、智能传感器(安防、温度、湿度、光照、电量等)、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电器系统(空调、窗帘、插座等)、热水优化控制系统、电能优化控制系统、热能优化控制系统[3]。楼宇的电器用电及能源优化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监控中心计算机通过局域网与楼层多媒体网关、热水优化控制系统、电能优化控制系统、热能优化控制系统进行信息传输,立体网络可通过交换机进一步扩展。在每一楼层设有一个楼层多媒体网关,它由无线路由器和一个楼层网关组成。无线路由器主要负责WiFi摄像头的视频接入,并可以通过LAN上传监控视频;楼层网关的功能是通过ZigBee通信将每个房间的信息收集起来,再通过LAN上传;也可以将来自于LAN的信息和命令通过ZigBee通信透过房间控制器传递给房间的受控设备,以实现用电设备控制和信息采集[4]。
2电器控制模块设计
2.1总体设计本设计是基于ZigBee、以MSP430单片机系列(本文是选用MSP430F149)作为最小系统的电器控制模块设计的主芯片,该系统包括:1)智能开关模块。触摸智能控制灯具的开关,可实现电量测量;可通过ZigBee对灯具实时控制;可通过ZigBee对电量、灯具状态进行读取。组成智能开关的模块有MOC3041光电耦合器。光耦合器的主要优点是: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使用寿命长,单向传输信号,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效率高。它被广泛用于级间隔离、电平转换、远程信号传输、信号隔离、开关电路、脉冲放大、固态继电器(solidstaterelay,SSR)、仪表仪器、通信装置及微型计算机接口中。2)智能调光开关模块。调光模块可以通过ZigBee对灯光进行亮度的控制,用一个双向可控硅调光电路实现,具体包括:可控硅、功率调整电阻、滤波网络、触发电路、电位器和温度保险丝[5]。3)智能遥控器。可通过ZigBee对房间内的灯具、电气设备、插座实施控制;可实现简单的自定义组合场景控制,如全开、全关、影视模式等;电池供电、可移动控制。智能遥控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智能红外技术,包括:①红外接收模块:一体化红外接收头1838T没有收到红外信号时,1838T为高电平输出,当收到红外信号时,输出为低电平与高电平交替的脉冲。②红外发射模块:二极管和电阻电源组成二极管与门电路,发光二极管作为红外发射管。③数据存储模块:选取的Flash存储器为SST25VF016B,其为16MbitSPISerialFlash,它在单电源2.7~3.6V下可进行读、写和擦除操作。
2.2MSP430F149最小系统TI(德州仪器)公司的MSP430系列微处理器,是一种16位超低功耗的混合信号处理器,可以用电池供电长时间工作。它将许多外设模拟电路和常用的数字模块集成在芯片内部。通常对于一般实际应用单芯片就可以满足要求,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电路的复杂性,节约PCB板的空间,提高系统的稳定性。MSP430系列单片机的迅速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将其用于便携式测量设备中,可以延长电池寿命[6]。MSP430F149的(centralprocessingunit,CPU)主要包括以下模块:基础时钟、Timer_A、Timer_B、12位A/D转换器、6个8位并行端口(其中P1、P2具有中断功能)、模拟比较器COMPARATOR_A、看门狗定时器、2通道串行通信接口(通过软件选择UART/SPI模式)、1个硬件乘法器、1个Flash以及2KB的RAM。MSP430F149微处理器最小系统的电路如图4所示。所示电路中,XIN和XOUT之间的低速晶体采用32768Hz的手表晶体,X2IN和X2OUT之间采用8MHz的高速晶体。
2.3ZigBee红外转发模块设计红外转发器的功能决定了它主要由主控模块、红外接收模块、红外发射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四部分组成。红外转发模块的系统框图如图5所示。ZigBee无线传输选用的芯片是CC2530芯片,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如图6所示。CC2530全部引脚可分为电源线引脚、I/O端口线引脚和控制线引脚三类。I/O端口线引脚功能为:CC2530有21个可编程的I/O口引脚,P2口只有5个可使用的位,P0、P1口是完全的8位口。通过编程设定一组SFR寄存器的位和字节,可使这些引脚作为通常的I/0口或作为连接ADC、计时器或USART部件的设备I/O口使用。红外接收电路如图7所示。一体化红外接收头1838T共有3个引脚:供电脚,接地和信号输出脚。因为1838T内部放大器的增益很大,很容易引起干扰,因此在供电脚上加上滤波电容C5。信号输出脚接到CC2530的P0_6引脚,P0_6为定时器1、通道4的捕获/比较引脚,这里使用的是捕获功能,用来捕获红外信号。没有接收到红外信号时,1838T为高电平输出,当接收到红外信号时,输出为高电平与低电平组成的脉冲信号。红外发射电路如图8所示。D4、D5、R4和VCC构成二极管与门电路,LED1为红外发射管。CCP1接CC2530的P0_4引脚,用来输入对家电的控制(如空调开)所对应的编码信号,CCP2接CC2530的P1_4引脚,用来输入红外发射所需的38kHz的载波信号。当CCP1和CCP2同时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CCP1和CCP2有一个为低电平三极管就截止。当三极管导通时,正确选取R4和R5的阻值,使其工作在饱和状态,此时红外发射管的发射功率最大。
2.4智能灯光墙面开关设计无线智能开关可以直接代替家中的普通开关,通过它不仅可以像普通开关一样使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ZigBee模块和建筑中的其他无线设备自动组成一个无线控制网络。无线智能开关中的照明控制电路采用光耦控制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电路[7]。从使用年限和开关速度上分析,选用晶闸管BTA16作为控制电路中的的主要器件。断开状态下BTA16器件的峰值电压最大为600V,通态状态下的通态电流为16A;当BTA16导通时,其维持电流约为40mA,关闭电流约为20mA,且电流上升速率最大为50A/µs,电压上升速率为250V/µs。其优越的特性非常适合用于变频电路、开关电路和调温电路等。为实现BTA16器件控制强电的目的,必须考虑到电路中强弱电之间的电气隔离问题。光耦既能满足解决控制信号的传输问题,同时也能解决电气隔断问题。光耦内部通过传输光的特性进行隔离输入侧与输出侧之间的高压;光耦不仅能传输直流信号,还能传输交流信号,同时输出侧具有一定的电流输出能力。无线智能开关中光耦采用MOC3041光耦芯片,此芯片输入端驱动电流为15mA,在微处理器输出端采用两级电流驱动电路,确保控制信号能够稳定输出。如开关电路如图9所示。
3节点通信程序设计
无线传感器节点在上电完成程序初始化以后,向网关设备发送登录请求,网关回复节点的登录请求并分配相应的网络地址,地址从01开始分配,随后节点进入等待同步的状态。当收到网关发送的同步帧后,节点进入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处理状态,在完成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后,将数据进行打包封装,如果节点地址等于01,则直接发送数据,如果节点地址大于01,节点先进入休眠状态,等发送时隙到来时唤醒节点发送数据。发送完数据后等待网关确认,如果在时隙结束时收到网关确认则直接进入休眠状态,如果在时隙结束时未收到网关确认则第二次发送数据,第二次数据发送完成后则再进入休眠状态,直到下个周期到来前唤醒,等待同步帧开始下一个工作周期。节点应用程序的流程如图10所示。
4结论
我是市住建委主任,很高兴通过“政风行风效能热线”与大家就进一步做好我市城乡建设工作进行沟通、交流,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住建委全体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爱护、支持帮助城乡建设事业的各级领导、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住建委工作情况作个简要介绍,并欢迎各位听众积极提问。
(一)关于市住建委的基本情况。市住建委于去年7月组建,主要负责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管理和燃气、园林绿化、城市照明、市政设施等公用事业管理。下属单位主要有:建筑业管理局、市政工程局、园林局、建筑设计院等4个副县级事业单位和城市照明管理处、城市资金管理办、市政工程监理站、城建档案馆、质监站、招标办、造价站、培训中心等8个科级单位。
(二)关于我市城乡建设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1、抓城市扩容和品位提升。近年来,我市城市建设事业与我市经济发展一样,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按照“改造老城区、建设生态新区、提升高新区”的总体思路,城区先后组织实施了近400个城建项目,完成总投资780亿元。城建项目数量之多、投入之大前所未有。随着一大批项目的开工和竣工,一方面,迅速拉开了“一城五区、两江四岸”城市框架。目前,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4平方公里。随着高新区、孔目江生态区、袁河新区、高铁新区、仙女湖职教园区的建设加快,一城五区连成一体后,整个城区面积将超过100平方公里,按照1平方公里1万人口计算,整个城区可容纳100万人。另一方面,迅速提升了城市档次。组织实施了孔目江新城、仰天岗国际生态城、袁河生态治理工程等多个投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特大城市建设项目。孔目江新城核心区100栋高层建筑已基本建成,初步打造了一个现代化新区;仰天岗国际生态城规划100栋高层建筑,三年内将基本建成;老城区已完成42个城中村改造,建成了茶山新城、袁河小区等14个集中安置点,安置村民3422户,按照计划,剩余的80个城中村将今明两年完成改造。等等。据统计,整个城区高层建筑目前已达280栋,是三年前的近10倍。一大批城建项目的实施,不仅使城市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改善了民生、拉动了消费、扩大了内需,促进了我市经济增长。
2、抓生态低碳城市建设。一是快速推进城市绿化。围绕“山、水”做文章,先后改造和新建了北湖公园、湿地公园、抱石公园、仰天岗国家森林公园,袁河生态景观工程将在今年6月基本建成,城区公园目前已达32个;围绕打造生态景观道路,先后对仙来大道、抱石大道、新欣北大道、仰天岗大道、赛维大道、中山路等城市主干道完成了生态景观改造;围绕增绿补绿,不间断地开展了百万树木进城入院、春季植树造绿、园林化单位(小区)创建等一系列大型造绿、补绿活动、增绿补绿和拆墙透绿。城区新增乔木30余万株,对300多个单位(小区)实行了绿化改造。应该说,这几年不仅是我市复市以来绿化扩张最快时期,而且打造了一大批绿化精品工程,城区绿地面积达191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7.8%,建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6.32%、47.56%和15.02平方米,均列全省第一。我市已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和全省首批生态园林城市。孔目江湿地公园成为我省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并获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二是抓太阳能建筑应用。我市承担了市太阳能应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近年来,我们依托我市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太阳能应用与建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验收的政策,组织实施了光伏屋顶、光热应用、阳光路灯、地面光伏电站等四大工程建设,太阳能光热应用建筑面积已达188万平方米,为全省第一。完成了1.2万盏路灯太阳能改造。建成了天能公司、赛维公司2个光伏电站。孔目江国际生态城100栋高层建筑将全部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光热应用。目前,在建的太阳能应用建筑面积394万m2,太阳能光电示范项目6个,装机容量11.19兆瓦,这些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231万度,年可节约标准煤4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5万吨。我市已成为我省首个太阳能建筑应用示范市和建筑节能应用示范城市。高新区成为全国太阳能集中应用7个示范区之一。今年,我们已启动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创评工作。这项工作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国家园林城市。二是节水型城市。经过前阶段的反复沟通和努力,省住建厅已准备将我市作为全省第一个节水型城市上报住建部。
3、抓城市功能建设。一是抓城市道路建设。道路是城市的血脉。几年来,我们按照城市规划到哪,道路就先建到哪的思路,已基本建成“两环四纵五横”的道路网络,架通城市桥梁25座,完成了207条小街小巷改造,城区道路总里程达300公里、800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21平方米,列全省第一。我市被评为全国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优秀城市。二是抓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我市已建成城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和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和驴脚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目前,我市城区日排放生活污水10.45万吨,日实际处理8.5万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为81%,日产日清生活垃圾450吨,处理率100%。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按照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区)集中处理的模式,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80%。三是抓城市排水管网改造。目前,城区排水管网长度约900公里。长期以来,由于受“重地上、轻地下”建管思想的影响,城区排水管网欠帐较多、功能薄弱,已成为城市的软肋,建设和改造任务还很重。为此,今年,我们准备对城市排水管网全面普查和编制城市排水规划,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对120公里生活污水收集管网进行建设和改造,并启动廖家江、贯早江治理,着力打造全覆盖、全封闭、高效率的城区排水系统。
4、抓统筹城乡建设。近年来,我们积极发挥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城市的优势,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为契机,在全省率先对全市3168平方公里内的26个乡镇、361个行政村、541个新农村建设点完成了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加快了11个中心镇和罗坊、双林2个示范镇建设。2011年,11个中心镇共完成集镇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集镇建成区面积扩展1.8平方公里,集镇人口增加7000余人,目前,全市城镇化率达58.5%。去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在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我市获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先进单位(全省表彰2个设区市)。罗坊镇在全省26个示范镇检查验收中排名第一。
5、抓民生工程建设。一是抓城市环境整治。几年来连续不间断开展了以“净化、美化、绿化、畅通”为重点的城市环境整治。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以“城市环境百日整治”活动为契机,对290公里城市道路、32个公园、2万多盏路灯(景观灯)和城市道路绿化进行了全面排查,对市政、园林、照明、亮化等公用设施全面加强了管护养护,确保了路平、路通、灯亮、街美。二是抓城区小公园建设。为满足市民出行500米步入公共绿色空间的要求。当前,我们正全力推进10个城区小公园建设,总面积达到750亩。目前,何家岭公园已在今年年初竣工使用,虎头山公园力争6月底完成第一期工程;百乐公园即将开工;滨江公园二期已完成60%工程量,力争5月底完工;新纺公园正在设计;劳动路西匝道小游园正在设计;吉新公园正在征地洽谈,这些公园建成后,我市公园总数将达42个,基本形成综合性公园、区级公园、街头游园相结合的城市公园绿地体系,将进一步满足和方便广大市民。三是抓天然气入户工程建设。目前,管网普查已基本结束,用户普查完成60%以上,具备条件的地段已开始施工置换,已完成市人民医院、医院家属楼、锦江花园等地的天然气入户工作,约有1000用户开通了天然气。6月份将全面启动天然气置换工作,今年力争完成50%以上,明年全部完成。
6、抓建筑行业管理。一是抓招投标管理。为了打击围标、串标等行为,我们通过规范招投标程序、加强监管等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5月1日起,我们已对建设工程全部推行网上招投标,促进招投标管理进一步阳光化、规范化。二是抓建筑质量管理。对全市300个施工工地进行了拉网式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一律整改,目前我市施工现场管理总体向好。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十佳诚信建筑企业”评选活动,引导建筑企业讲诚信、讲声誉。三是抓行政监管和行政处罚。我们着重加大了建筑行业行政监管和行政处罚力度,对招投标、安全生产、建筑质量、建筑监理等方面的违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已立案查处3起企业违规行为。四是抓建筑业经济。建筑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去年以来,我们继续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降低门槛,鼓励我市建筑企业在市外拓展业务等措施,大力扶持这些建筑企业做强做大。目前我市已有3家一级企业、25家二级企业。去年,我市建安产值达80亿元,税收超5亿元。
7、抓招商引资和争资争项。一方面,把招商引资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位班子成员和各个部门,举全委之力抓招商。去年,我委完成招商引资任务3.08亿,完成下达任务的128%。今年截止到4月份,已上报招商引资资金1.2亿元。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跑部进京争项目、争资金。通过前段时间的跟踪和协调,目前,在省财政厅、省住建厅上报财政部、住建部《关于申报2011年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一体化示范项目的报告》中,我市有5个项目已纳入其中,装机容量11兆瓦(全省19兆瓦),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44亿元(全省2.38亿元),列全省第一。
[关键词] 建筑节能;设计;施工;朝向设计
1、前言
建筑节能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节约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已经搞了很多年,可谓家喻户晓,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却还是个新名词,别说是普通老百姓,就算是专门搞建筑的,能把它说得明明白白的人也不多。要想把建筑节能长期有效地搞下去,就必须让老百姓了解它,让整个社会都重视起来,这样我们的建筑节能事业才会有希望,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2、设计节能是建筑节能的基石
建筑节能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包括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能源利用、材料的选择等。同时,建筑设计又是建筑节能诸多环节之首,把好设计关,对推进建筑节能至关重要。通常应从三个方面做起:
2.1 注重建筑环境和体型设计
建筑师对建筑做设计,往往关注的不是设备和技术,而是建筑师对建筑功能、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的综合利用。现在,不少楼盘越来越怪异,建筑表面积增大,造成夏季太阳辐射也就越多,由于缺乏有效的立体化、综合化的措施,达不到有效的“调温”作用,导致能耗增加;小区内包括路面使用钢筋混凝土等硬质材料加以覆盖,导致热岛效应等问题的产生。因此,建筑节能设计,首先应根据地形、环境条件、气候资料等进行综合设计,这也是最根本的前提。其次,建筑单体设计要避免单纯追求造型而不考虑使用功能,合理设计建筑体型,减小体型系数,尽量选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形式,避免黑房、黑厕、黑厨房等。
2.2 合理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和选用节能材料
建筑围护结构是建筑节能的重要部位,实施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围护结构主要指屋面、墙体、楼板、门窗等,这些围护结构的采暖、通风空调节能率各约为20%,照明节能率约为10%。以冬季采暖、夏季降温为主要手段保持室内良好热环境,需要靠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来维护,如果围护结构选用的材料保温隔热性能不好,就不能有效阻挡热量的散失,采暖空调设备消耗的能量就大。因此,在建筑节能各项措施中,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建筑节能的主要措施。外墙和屋面应采用保温措施,外窗采用中空玻璃窗或断热中空铝合金窗,以达到节能目的,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2.3 充分利用新能源技术
由于目前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燃料,城市能源结构不合理,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和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率还很低。太阳能建筑节能可以达到80%,地源热泵技术和光电建筑一体化也能达到较高的节能效率。依靠地温技术,使用地温中央空调机组比使用燃煤锅炉机组、燃油机组、电锅炉机组的初装费用都要低,而且运行费用也比常规能源低。
目前国内最大的地温中央空调系统己在北京馨港庄园成功运用。节能建筑虽然提高了建造成本,但入住后却能降低使用成本,减少住房消费,从长远来看是经济实惠的。依靠太阳能、地温技术可以达到良好的采暖、保温、恒温等效果,从长远来看,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要比常规能源合算,这种高舒适度、低能耗的产品应是市场的主流。
3、外墙保温施工技术
推广实施建筑物外墙外保温技术既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又有利于家家户户节省日常开支,是大势所趋。但是外墙外保温对产品技术和施工质量要求比较高,在这方面尚需进一步努力。国内外保温施工与国外相比难度较大,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城市人口居住密度高,居住建筑结构以多层和高层建筑为主,而国外发达国家以低层别墅和少量多层建筑为主,很少见到目前在国内大量出现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高层住宅建筑。这样国内外墙外保温所针对的对象,其建筑结构的单体面积比国外大得多,其高度要比国外高得多,因此,施工难度也更大。同时,由于我国区域气候的巨大差异及保温系统的复杂性,外墙外保温工程中出现了很多开裂、空鼓、剥落等工程质量问题,建筑的外观与外墙质量遭受破坏,严重影响了建筑的形象。
3.1 外墙外保温工程产生裂缝的具体原因
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在构造上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主体结构(墙体)由保温层、保护层、腻面层及底漆、面漆层组成,共同形成一个多功能的复合墙体。这种复合墙体长期暴露于大气环境中,对体系的耐久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当外墙外保温工程出现问题时,应该从体系的角度考虑原因。
(1)材料因素
膨胀聚苯板。用于外墙保温的聚苯板主要是密度在18.0~22.01 kg/m3,尺寸稳定性≤0.30%的阻燃型膨胀聚苯板(模塑聚苯板)。由材料因素造成开裂的原因有:①聚苯板密度过低:采用15 kg/m3以下的聚苯板作为墙体保温层材料,密度低、易变形、抗冲击性差,造成保温墙面开裂。②陈化时间不够:聚苯板应经自然条件下陈化42 d或在60℃蒸气中陈化5 d,为了赶工期生产出来就上工地,结果聚苯板尺寸稳定性不够,在保温体系完成后继续收缩变形,引起保温墙面开裂。③材料粉化:由于工期长或隔年施工等原因,造成聚苯板表面粉化,导致聚苯板粘贴不牢或抹面砂浆粘结不牢,引起保温层脱落、抹面砂浆开裂等事故。④热熔缩:当聚苯板受热时会发生不可逆热熔缩变形引起保温层开裂、空鼓。⑤所用的胶粘剂达不到外保温技术对产品的质量要求。⑥玻纤网格布的拉伸强度达不到要求,不耐碱。⑦采用刚性、不耐水、不耐老化的腻子。⑧低价位的竞争和选用低质量的材料。
(2)施工因素
①基层表面的平整度不符合外保温工程对基层的允许偏差项目的质量要求,平整度偏差过大。②基层表面含有妨碍粘贴的物质,没有对其进行界面处理,易出现聚苯板与基层形成空腔。③粘结面不符合规范要求,粘结面小而经受不住正负风压对保温墙面的挤拉,易造成保温层面的开裂,在极端情况下会将保温板局部掀掉而难于修复。④用涂塑玻纤网格布作为加强筋与砂浆的握裹力不够,形成隔离层,防水保护饰面层易脱落。玻纤网格布直接铺设在聚苯板上,不但没有起到抗裂作用,反而形成了隔离作用而保护层脱落。⑤门窗洞口的四角处沿450未加铺玻纤网格布,在应力集中的门窗洞口的四角处沿450易出现裂缝。⑥冬施:易出现开裂、空鼓、脱落。⑦粘贴聚苯板时,一端翘起,引起另一侧的板面虚贴、空鼓,局部粘结失败而挤压相邻部位,受风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形成部分或大面积脱落。⑧受季节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影响(昼夜温差一般在30℃左右,年温差一般在50℃左右)频繁受热胀冷缩的应力变化易开裂,尤其是严寒地区受层间进水冻融的影响而成片脱落。⑨施工队伍的不规范都会造成不尽如人意的,得不偿失的后果。
3.2 解决外墙外保温工程中裂缝问题的几种途径
(1)材料宜由供应商成套供应,材料应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并有检测报告。
(2)相应的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JG149―2003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要求。
(3)提前签订合同,给生产厂充足的加工时间。
(4)基层表面应清洁,无油污、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凸起、空鼓和疏松部位应剔除并找平。找平层必须与墙体粘结牢固,不得有脱层、空鼓、裂缝。基层与胶粘剂的拉伸粘结强度应不低于0-3 MPa,并且粘结界面脱开面积应不大于50%。采用界面剂进行界面处理可有效增强粘结剂与基层的粘结强度。
(5)保温层施工。
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体系施工工艺流程:①粘贴聚苯板时,提倡满粘法,即首先将墙体基层找平,基层平整度控制在3 mm内,在聚苯板背面满抹胶粘剂再用齿型抹子刮抹后,粘于墙体,采用点框粘结时实际粘结面积不得小于40%。②聚苯板应按顺砌方式粘贴,竖缝应逐行错缝。保温板面应平整,相邻聚苯板粘贴时不出现通缝。聚苯板应粘贴牢固,不得有松动和空鼓。③墙角处聚苯板缝应交错互锁。门窗洞口四角处聚苯板不得拼接,应采用整块聚苯板切割成形,聚苯板接缝应离开角部至少200mm。④聚苯板安装上墙后应及时做抹面层,时间不应过长,否则聚苯板将以(l~1.5)mm/年的速度粉化,粉化界面将严重影响抹面砂浆与聚苯板的粘结。⑤应采用两道抹面做法,保证玻纤网格布的正确位置,玻纤网格布应在规定部位进行翻包并保证必要的搭接长度。⑥宜采用胶粉聚苯板颗粒保温浆料进行局部找平和修补,采用l5~20mm胶粉聚苯板颗粒保温浆料进行整体找平,可显著提高体系综合性能。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
1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gp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以及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运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2 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1 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由于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所以对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有重大作用。因此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研究此问题必用的手段。
2.2 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久拖不决的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2.3 岩溶调查。利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清江招来河、高坝洲,黄河万家寨等工程曾利用彩红外航片解译来研究岩溶及岩溶渗漏问题,都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2.4 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推广遥感技术,在保持必须的野外工作量和成图现场校核工作的前提下,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以遥感成图取代常规地质测绘;建筑物及其它重要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优先考虑遥感成图。这是十年前在全国水利水电勘测工作会议上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提出的“勘测技术发展目标”文件所确定的。
2.5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为适应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反馈设计、安全预报和存档备查的需在人工开挖高边坡、大型地下建筑物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中采用地面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并为有关的稳定分析和现场预报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是很必要的。
2.6水土保持、防洪与移民安置容量研究。如1994年,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与稳态区域研究项目,该项目在研究中利用tm卫片对陇南、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3大片进行解译与发育程度的划分(滑坡分四级,泥石流分五级)作出了区划图,提出了防治意见和预警系统建立的基本设想。1990年地矿部航空物探中心与长江委规划处、综勘局一道,开展长江中游干流防洪工程现状遥感调查,用tm卫片和1∶3万~1∶5万彩红外航片进行解译和编写报告,提交的成果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移民安置容量研究,航卫片,尤其是彩红外航片,以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可判读性和现实性,为移民安置容量分析确定提供了新手段。
3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技术可自动制作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还能处理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是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多且比较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研制的mapgis,是一种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4工程物探技术
在我国工程物探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逐渐引进和装备了一些必要的仪器,如信号增强式地震仪、综合测井仪、电法仪、透视仪、声波仪、管线仪、地质雷达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等,使物探仪器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其中有些是当时或至今都是世界水平的新仪器,大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精度和野外工作效率,促进了物探的发展。
4.1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ct)。ct技术是利用已有的平洞或钻孔,通过对采用一定发射和一定接收方式产生的透射波的采集与处理,反演孔洞间岩体的波速值,并对区间岩体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技术方法。当前在勘探孔洞间了解岩体情况尚没有一个经济的、有效的技术措施做进一步工作的情况下,ct技术不失为是一个查明孔洞间岩体总体完整性程度的好方法。做得好,不仅能节约一定的勘探工作量而且还会对岩体物理力学性的整评价质量的提高有所促进。所以“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以来,包括“八五”和“九五”攻关几个涉及水电建设的项目,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的课题和专题中大多数都涉及ct技术攻关的内容,并获得许多很有成效的成果。
4.2钻孔彩色电视系统。a53mm的钻孔彩电是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大多数钻孔都是a56mm的金刚石钻孔而设计制造的;50mm的钻孔彩色电视是在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水平风钻孔观察而设计制造的,并首次将ccd光电偶合器件应用于钻孔电视。该产品的特点是电路设计合理,集成度高,性能稳定,与传统的摄像管探头相比,具有彩色图像重现性好、几何失真小、寿命长、耐冲击、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是一个更新换代产品。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钻孔彩电又在开发的图像处理系统基础上研制出多功能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系统采用工控级主机,形成控制器、监视器、录相机三合为一的一体化主机。主机可配接多种不同口径的钻孔电视探头,实现图像数字化实时采集压缩存储,成果可刻录成vcd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及制作。
参考文献
[1]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妙月.勘探地球物理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3]封云亚,沈春勇.喀斯特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与处理新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05,36(9):70~7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
1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gp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以及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运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2 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1 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由于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所以对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有重大作用。因此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研究此问题必用的手段。
2.2 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久拖不决的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2.3 岩溶调查。利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清江招来河、高坝洲,黄河万家寨等工程曾利用彩红外航片解译来研究岩溶及岩溶渗漏问题,都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2.4 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推广遥感技术,在保持必须的野外工作量和成图现场校核工作的前提下,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以遥感成图取代常规地质测绘;建筑物及其它重要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优先考虑遥感成图。这是十年前在全国水利水电勘测工作会议上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提出的“勘测技术发展目标”文件所确定的。
2.5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为适应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反馈设计、安全预报和存档备查的需在人工开挖高边坡、大型地下建筑物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中采用地面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并为有关的稳定分析和现场预报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是很必要的。
2.6水土保持、防洪与移民安置容量研究。如1994年,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与稳态区域研究项目,该项目在研究中利用tm卫片对陇南、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3大片进行解译与发育程度的划分(滑坡分四级,泥石流分五级)作出了区划图,提出了防治意见和预警系统建立的基本设想。1990年地矿部航空物探中心与长江委规划处、综勘局一道,开展长江中游干流防洪工程现状遥感调查,用tm卫片和1∶3万~1∶5万彩红外航片进行解译和编写报告,提交的成果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移民安置容量研究,航卫片,尤其是彩红外航片,以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可判读性和现实性,为移民安置容量分析确定提供了新手段。
3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技术可自动制作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还能处理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是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多且比较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研制的mapgis,是一种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4工程物探技术
在我国工程物探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逐渐引进和装备了一些必要的仪器,如信号增强式地震仪、综合测井仪、电法仪、透视仪、声波仪、管线仪、地质雷达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等,使物探仪器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其中有些是当时或至今都是世界水平的新仪器,大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精度和野外工作效率,促进了物探的发展。
4.1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ct)。ct技术是利用已有的平洞或钻孔,通过对采用一定发射和一定接收方式产生的透射波的采集与处理,反演孔洞间岩体的波速值,并对区间岩体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技术方法。当前在勘探孔洞间了
解岩体情况尚没有一个经济的、有效的技术措施做进一步工作的情况下,ct技术不失为是一个查明孔洞间岩体总体完整性程度的好方法。做得好,不仅能节约一定的勘探工作量而且还会对岩体物理力学性的整评价质量的提高有所促进。所以“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以来,包括“八五”和“九五”攻关几个涉及水电建设的项目,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的课题和专题中大多数都涉及ct技术攻关的内容,并获得许多很有成效的成果。
4.2钻孔彩色电视系统。a53mm的钻孔彩电是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大多数钻孔都是a56mm的金刚石钻孔而设计制造的;50mm的钻孔彩色电视是在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水平风钻孔观察而设计制造的,并首次将ccd光电偶合器件应用于钻孔电视。该产品的特点是电路设计合理,集成度高,性能稳定,与传统的摄像管探头相比,具有彩色图像重现性好、几何失真小、寿命长、耐冲击、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是一个更新换代产品。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钻孔彩电又在开发的图像处理系统基础上研制出多功能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系统采用工控级主机,形成控制器、监视器、录相机三合为一的一体化主机。主机可配接多种不同口径的钻孔电视探头,实现图像数字化实时采集压缩存储,成果可刻录成vcd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及制作。
参考文献
[1]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妙月.勘探地球物理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3]封云亚,沈春勇.喀斯特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与处理新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05,36(9):70~73.
[4]曾凡卿.三峡工程建基岩体物探检测方法应用[j].2005,36(11):43~44.
[关键词] 水利工程测量 水利水电建设 测绘产品 学科发展 报告
1 引言
工程测量是研究各类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阶段以及运行管理全过程、全方位测量工作的科学技术,是一门应用测量学科,是多专业测绘的综合学科。水利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分支。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为满足水利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保护、流域综合治理规划、防汛减灾、科研、水利工程建设等领域需求,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综合或专题信息。它是水利水电建设宏观管理、资源调查开发、水环境保护、区域经济规划、土地利用开发等不可缺少的前期基础性工作。正确认识我省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制定我省水利工程测量学科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对我省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防洪减灾和水利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福建省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工程测量历史沿革
建国以来,水利工程测量作为建设现代化水利事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通过广大水利水电测绘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测绘专业队伍和技术力量,为福建省水利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保护、防汛减灾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20世纪50~70年代,先后组建了福建省闽江流域测量队、精密水准测量队,晋江流域、九龙江流域、农田水利测量队,1958年以后又相继成立了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福建省九龙江规划队、福建省水利规划院以及各地市的测量队。基础测绘队伍曾达到300人左右。主要工作是承担闽江流域平面、高程网的建立和1/万流域地形图测量、负责全省各流域二、三等精密水准测量、“五江一溪”(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赛江、木兰溪)及鳌江等流域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和小比例尺地形图(1:2.5万、1:1万、1:5千)的测量工作、负责晋江流域灌渠测量、九龙江流域规划及灌渠测量、相继完成了各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三、四等三角平面控制网测量、高程控制测量以及水利枢纽建筑物地形图测量等。这期间,完成的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产品有:二等水准1925公里,三、四等水准10418公里,三、四等三角点4753点,五等三角点12576点,1:5千地形图测量1578km2,1:1万地形图12046 km2,1:2.5万地形图422 km2。
进入80~90年代,面临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测绘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水利水电基础测绘队伍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变,整合后的测绘队伍更加精干和专业化。2000年以后,随着测绘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完善、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日臻成熟、各种数字化测图软件、系统管理软件不断推广和引进,用现代测绘先进技术逐步对传统测绘技术进行了更新,基本完成了对传统测绘产品的现代化技术改造。
2.2 测绘人员队伍及设备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全省水利水电工程测绘专业队伍约有15家,其中有2家分布在省级单位,有8家在地市级单位,其它县级单位的有5家。具备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目前仅有1家;乙级测绘资质的单位有3家;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的约有11家。
全省水利各部门中,专门从事基础测绘工作的专业人员约有140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有46人,占总人数的28.6%;大中专学历有54人,占总人数的38.6%;具备初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有88人,占总人数的62.8%,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43人。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水利系统已拥有多种精度和型号的全站仪61台、GPS接收机32台套、水准仪127台、经纬仪92台、测深仪7台套以及计算机、对讲机等办公系统辅助设备。仪器设备投入总资产达1600多万元。特别在“十五”期间省级设计勘测单位投入较多的财力,引进多种型号的GPS接收机,具有自动采集、观测数据自动处理功能的各种型号全站仪、可施测高精度等级的水准仪,拥有较为先进水平的测量平差计算软件和计算机数字化成图软件。这些高精尖设备的投入和使用,在“十五”水利水电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 水利工程测量工作成效
建国以来全省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截至2006年末,全省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利工程56万处,引水工程18.33万处,水库5.45万座,总库容135亿m3,年总供水量191.57亿m3,修建江海堤防5410km,围垦滩涂造地128.58万亩。此外,还修建各类大中小型水电站6000多座,装机近1000万kw。“九五”、“十五”期间,相继完成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项目230多项,其中省重点工程的项目10项,完成的总产值约2800多万元。在基础测绘工作中,累计完成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1627公里;布设三、四等平面控制网点2329点;完成了各等级的电磁波测距导线1020公里;累计完成了1:500~1:5000比例尺的专业地形图833.4平方公里;施测各种断面数千公里。这些测绘成果,在水利水电的规划、设计、施工、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监测、工程运行管理和决策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我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目前,正在进行的水利工程测量有全省大中小流域综合规划、全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综合规划、全省中等以上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莆田木兰溪下游防洪整治工程、晋江下游防洪岸线整治工程、闽江下游北港南岸防洪排涝工程、闽江上游富屯溪、金溪、尤溪防洪工程、九龙江下游防洪工程、晋江市小流域整治工程、福州市内河整治工程、晋江、石狮、湄洲湾南岸供水二期工程等40多项水利工程;正在进行的水电工程测量有全省中小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全省风电厂选点规划、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福鼎抽水蓄能电站、福州鼓岭蓄能电站、福安上白石水电站等30多项水电工程。这些水利水电工程的测量普遍采用“3S”及数字测绘技术,高效、快速地为项目的勘察设计和建设提供数字化测绘产品。
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水利工程测量取得的成绩尤为突出,近年来在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和福建省水利规划院两个龙头单位的带领下,对GPS、RTK、数字成图等先进设备与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并先后获得了4项福建省科学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福建省水利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2006年至今,两单位还成功申请承担了2项水利部“948”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项目,成功引进了瑞士安伯格TMS隧道测量系统关键技术与设备、美国NAVCOM全球双频单机高精度GPS差分系统。
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观我省水利工程测量系统的队伍、仪器设备使用、技术发展水平、测绘成果管理状况,以及水利行业各部门对基础测绘的认知存在着差异,决定了水利基础测绘建设和发展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水利基础测绘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2.4.1 基础测绘数据落后,成果现势性不强
我省的水利水电测绘所使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大部分采用54北京坐标系统或以某地区为参心的近似54北京坐标系统或称工程独立坐标系统,与国家现行的80西安坐标系统不能接轨。同时我省早期布设的等级大地控制网已经使用了二三十年,网点数量不足,长期没有复测,又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可利用率低,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之急需。
在高程系统方面,有多种高程系统(如罗零高程系统、石垄高程系统、马肚底高程系统、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等)长期并存,虽有换算系数,但其精度不一,资料陈旧,造成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监测等部门使用不便和混乱。
基础测绘主要的产品成果体现在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上,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流域内各种地理要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存的地形图成果资料,大部分为传统的白纸测图资料,部分成果资料已失去使用价值。因此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地形图成果远远不能反映经济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地物地貌变化,现势性很差。
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省水利水电已建成众多包括水库、水电站、水闸、堤防等大中型的水工建筑物。长期以来,我省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工作主要是由工程的施工建设单位和运行管理单位施测的。由于观测队伍不稳定、仪器设备陈旧、手段落后、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数据综合分析处理不科学等原因,造成变形观测成果质量低劣或安全性评价不合理。特别是建设于上世纪50~70年代的水库,普遍未建立完整的大坝及库区变形观测系统,有的甚至从未进行过变形观测,各水库的其他地理数据也相当陈旧。这给现在正在进行的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和后续的运行调度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一旦发生险情将给水库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2.4.2 专业测绘人才匮乏
人才队伍是保障工程测量成果质量的必要条件,更是进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与科技创新的基础。由于历史原因,专门从事测绘的人才多为相关专业转行从事测绘工作。近十几年期间引进的专业测绘技术人才相对较少,能够熟练应用、掌握现代测绘高新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技术)的人才尤其稀缺。
2.4.3新技术应用滞后,科研投入不足
我省水利水电大多数测绘队伍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其他行业的测绘队伍相比较,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发展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在大多数地县级测绘部门,设备落后、手段陈旧,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投入不足,在现代测绘技术软件的配置上更显得薄弱,大大影响了传统测绘生产模式向现代化测绘技术更新改造的步伐,无法满足现代化水利建设对测绘产品的要求。现阶段为规划设计提供的测绘产品大部分仍停留在目视解释上,缺少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和数字化装备,水利水电系统尚未完全引进数字化测量系统,服务于水利水电建设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还没有投入较多的力量进行研究开发。
2.4.4 行业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水利系统的测绘技术管理仍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各部门在规划设计各个阶段的报告、图件以及采用的基础测绘资料未作评价、分析或审查,给水利水电建设带来巨大隐患。同时,各测绘单位间缺少交流平台,成果未能做到共享,造成重复测绘的浪费。
3 水利工程测量的发展目标和应用前景
3.1 发展目标
水利工程测量的发展目标是从传统的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从模拟测绘产品向4D产品转化,从传统的测绘产业向水利地理信息产业转化。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促进水利工程测量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换代,充分利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以及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先进的测绘仪器等高新技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不断拓宽水利工程测量服务的新领域。逐步实行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实时化和智能化;测量数据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测量数据传播与应用的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建立健全水利工程测量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促进水利工程测量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体系的形成,提高水利工程测量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测绘对水利水电各部门需求的保障能力。
3.2 应用前景
在水利规划设计和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GPS、GIS、RS和“3S”集成技术以及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先进的测绘仪器等高新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更加快速、高效地提供三维可视化数字地形图和水利综合信息专题图,从而使规划、勘察设计的工作效率、科技含量和成果质量大幅提高。
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前景。防灾减灾历来是福建水利的重大课题。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民经济可靠持续发展,“九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防灾减灾五大体系(即蓄水工程体系、江海堤防工程体系、江河洪水预警报体系、中尺度灾害预警报体系、生物防御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测绘和“3S”集成等高新技术,通过逐步建立全省海堤防的水情、水库调度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流域三维可视化系统,在江河洪水预警报体系、中尺度灾害预警报体系、生物防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建设中的应用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污染严重,因此保护水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建设中,可以利用采集的三维数字地形图数据,建立数字高程模型,进一步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土流失等专题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水资源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技保障和服务。
4 水利工程测量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4.1 推进各大流域及区域测量基准体系建设
4.1.1 建立和完善主要江河流域、海岸、水库群的高程控制系统
针对我省高程控制系统落后、成果现势性不强的弱点,有必要在全省各主要大流域(特别是“五江一溪”和海岸线)有计划、有步骤地布设与国家高程系统相匹配、以二、三等水准网为基础的水利专用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以四等水准网方式,联测已有的局部地区工程控制网,逐步完善各区域中小流域和水库群的高程控制。
4.1.2 建立和完善主要江河流域平面控制系统
平面控制网是进行各项测量工作的基础,具有控制全局的作用。未来期间,重点在“五江一溪”及主要江河流域内,根据水利水电防洪减灾、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的需要,按轻重缓急的工作原则,以流域或区域为范围,有计划地布设三等、四等GPS控制网点约400个。经整体平差后,形成覆盖流域与现有国家坐标统一的水利水电专用控制网,更好地满足各种比例尺基础测绘和工程建设的需要。
4.1.3 建立和健全全省大中型水工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体系
建筑物变形观测是水利工程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或工程运营期间内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其变形的原因和规律。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我省水利水电已建成诸多包括水库、水电站、水闸、堤防等大中型的水工建筑物。今后,以确保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安全可靠为目标,一是加强变形观测工作的技术改造,逐步应用全能激光仪、自动垂直仪、电子测斜仪等光电仪器,引进和推广近景摄影测量、电子精密水准测量、变形监测机器人、实时GPS测量等新技术的应用。二是提高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回归分析方法,发挥计算机的强大功能,研究和建立可靠的观测数学模型,使得由单一变量统计分析发展到多变量动态的定性定量统计分析,对建筑物的安全提供更可靠的预测与预报。
4.2 加快测绘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4.2.1积极参与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表现,是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水利工程测量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我们应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加速自身的技术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化。一是对已有的基础测绘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和行业内已有的成果资料,对计划开展的基础测绘项目和需要完善的基础测绘工作做好数据的收集和采集工作;二是加速传统水利水电测绘产业向地理信息产业的转化,逐步形成一个能够承担全省水利水电地理信息采集、处理、维护、分发等任务的专业测绘队伍和基础信息中心;三是加快新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和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的增值开发,研制不同种类、不同尺度、不同形式的数字测绘产品,不断引进、开发和更新数据采集和管理的软硬件设备。四是加强与测绘行业内及水利行业其他专业的合作,积极参与“数字福建”、“数字水利”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五是建立测绘信息网络共享、管理与交流平台。
4.2.2 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及应用,鼓励科技创新
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及应用的主要任务是:逐步更新升级现有设备的功能与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测绘装备与技术。逐步在全行业推广普及对高端全站仪、动静态GPS、GPS连续参考站、数字水准仪、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与处理、数字化成图、卫星遥感影像、三维虚拟现实等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
加大科研力度、鼓励自主创新。随着各类先进软硬件设备与技术手段的继续引进,自主创新与独立研发的方向将向测绘生产智能化、网络化应用等高新技术领域延伸,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可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相关测量成果应用部门的独特需求,积极开展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国产化研发,争取在科研领域有新的突破。
4.2.3 注重人才培养
水利工程测量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① 引进高素质、高层次的测绘人才;② 组织培训和科技交流,提高测绘人才的学历和职称层次,形成以大专为基本、本科为主力、研究生为骨干的测绘人才队伍;③ 培养一批测绘行业科技带头人和专家型人才,并为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④ 做好注册测绘师的认定、考核工作和测绘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造就高水平的水利工程测量队伍。
4.2.4 推进水利水电测绘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系统, 它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可进行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叠加分析,方便快速提取用户关心的信息,通过地面模型自动生成功能及三维空间处理模块,可实现虚拟三维现实的直观演示和各种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目前,水利行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侧重于单方面如防汛、水土保持等的开发和应用。水利工程测量应充分发挥地理要素在三维可视化管理方面的应用价值,联合全省甲、乙级水利工程测量队伍的技术骨干,以各大流域水利信息综合管理为研究课题,逐步建立和健全各类水利水电专题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流域内与水相关的各类信息的统一管理,为综合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具体设想如下:
(1) 开发基于三维可视化的地理信息水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流域历史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水质、水利工程、水处理工程等数据以图形形式的可视化管理,通过对模拟设备的选择查看其属性信息,通过属性查找对应的设备并定位,以利于科学决策和管理。
(2) 建立各大流域水利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滚动规划和管理,如进行大型水库淹没区实物量估算、库区移民安置环境容量调查、灌溉区实际灌溉面积和有效灌溉面积调查、水库淤积测量、河道演变及现状工程分布情况等,并利用水利CAD设计平台大大提高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成图效率,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加快项目施工进度和节约成本,提高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
(3) 建立各大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实时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对水资源动态监测、数据采集、实时传输、信息存储管理和在线分析管理,根据已建立的水量、水质和水环境分析模型,以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为依据,以规范化、标准化的水资源综合数据库为基础,以水资源供需平衡和优化调度模型为内核,实现对水资源的远程控制和优化配置管理。
4.3 建立和健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体制
4.3.1建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机构
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纳入水利规划和管理的工作范畴。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水利工程测量的测绘产品都已形成市场化,一方面给测绘行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测绘产品在监督管理上的混乱和缺位局面。各自为政造成管理机制的削弱和部分测绘产品质量的降低;重复测绘则在经济上造成浪费。因此,水利工程测量必须由水利主管部门进行统一的规划协调与管理,可考虑由水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采取挂靠的形式建立测管理中心,对全省的水利水电测绘(包括人员、制度、测绘基础资料、仪器设备等)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并结合各时期的工作重点,制定基础测绘计划,建立稳固的基础测绘更新机制、明确更新周期和经费渠道,使水利水电基础测绘能够及时有效地服务于福建省水利水电的综合开发治理。
4.3.2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市场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如水利工程设施、水下地形、水工建筑物、大坝变形等测绘的精度要比常规的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同时不同的水利工程所要求的测量精度也不尽一样。因此,参与水利水电工程测量的队伍必须在具有测绘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测绘资质基础上,充分理解行业的特点和水利工程要求,严格执行《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才能提供合格的测绘产品。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应由测绘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较高测绘资质的工程测量队伍承担。为此,建议由水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新成立的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行业管理机构来协调管理,以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市场。
4.3.3 健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成果共享机制
我省水利水电行业的测绘生产与测绘成果资料的管理一直处于各个单位各自为政的状态,未进行统一保管,时常造成珍贵测绘基础资料的遗失,测绘成果资料的应用也未建立有效的相互沟通渠道,导致了大量的重复测量,造成测绘基础资源与测绘生产力的严重浪费。健全水利水电测绘成果共建共享服务体系的主要工作包括:
(1)各省级及地县级部门应尽快建立测绘成果的计算机管理体系,对已有的历史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有条件的应建立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开辟已有测绘成果资料应用的交流沟通渠道,建立测绘成果资料目录的汇交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重复的测绘生产,提高测绘生产效率。
(3)建立水利水电测绘行业的专业网站,为测绘生产的信息传递、资料收集、成果分发提供有效的窗口与平台。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十一五”水利水电基础测绘专项规划. 2007.
[2] 新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 2000.
[论文摘要]重新认识和审视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各种勘测手段及其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各种勘测方法的 发展 及其综合应用,从而使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由“定性分析”向“定量 计算 ”方向发展。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紧密结合,对加快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gp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以及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运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一)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由于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所以对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有重大作用。因此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研究此问题必用的手段。
(二)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久拖不决的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三)岩溶调查。利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清江招来河、高坝洲,黄河万家寨等工程曾利用彩红外航片解译来研究岩溶及岩溶渗漏问题,都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推广遥感技术,在保持必须的野外工作量和成图现场校核工作的前提下,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以遥感成图取代常规地质测绘;建筑物及其它重要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优先考虑遥感成图。这是十年前在全国水利水电勘测工作会议上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提出的“勘测技术发展目标”文件所确定的。
(五)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为适应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反馈设计、安全预报和存档备查的需在人工开挖高边坡、大型地下建筑物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中采用地面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并为有关的稳定分析和现场预报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是很必要的。为此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在“七五”、“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中开发和完善了“高边坡快速地质编录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长江三峡永久船闸、澜沧江小湾、清江水布垭等工程的岩质高边坡开挖中的地质编录。该项技术采用的是数码像机摄影,微机现场采集及预处理,自主开发的软件处理可随时提供岩质高边坡的连续彩色影像图和地质所需的将边坡开挖面置于任意方位的线划图。
(六)水土保持、防洪与移民安置容量研究。如1994年,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与稳态区域研究项目,该项目在研究中利用tm卫片对陇南、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3大片进行解译与发育程度的划分(滑坡分四级,泥石流分五级)作出了区划图,提出了防治意见和预警系统建立的基本设想。1990年地矿部航空物探中心与长江委规划处、综勘局一道,开展长江中游干流防洪工程现状遥感调查,用tm卫片和1∶3万~1∶5万彩红外航片进行解译和编写报告,提交的成果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移民安置容量研究,航卫片,尤其是彩红外航片,以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可判读性和现实性,为移民安置容量分析确定提供了新手段。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技术可自动制作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还能处理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是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热点和 发展 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多且比较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
四、工程物探技术
在我国工程物探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逐渐引进和装备了一些必要的仪器,如信号增强式地震仪、综合测井仪、电法仪、透视仪、声波仪、管线仪、地质雷达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等,使物探仪器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其中有些是当时或至今都是世界水平的新仪器,大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精度和野外工作效率,促进了物探的发展。
(一)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ct)。ct技术是利用已有的平洞或钻孔,通过对采用一定发射和一定接收方式产生的透射波的采集与处理,反演孔洞间岩体的波速值,并对区间岩体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技术方法。当前在勘探孔洞间了解岩体情况尚没有一个 经济 的、有效的技术措施做进一步工作的情况下,ct技术不失为是一个查明孔洞间岩体总体完整性程度的好方法。做得好,不仅能节约一定的勘探工作量而且还会对岩体物理力学性的整评价质量的提高有所促进。所以“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以来,包括“八五”和“九五”攻关几个涉及水电建设的项目,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的课题和专题中大多数都涉及ct技术攻关的内容,并获得许多很有成效的成果。
(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a53mm的钻孔彩电是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大多数钻孔都是a56mm的金刚石钻孔而设计制造的;50mm的钻孔彩色电视是在 电子 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水平风钻孔观察而设计制造的,并首次将ccd光电偶合器件应用于钻孔电视。该产品的特点是电路设计合理,集成度高,性能稳定,与传统的摄像管探头相比,具有彩色图像重现性好、几何失真小、寿命长、耐冲击、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是一个更新换代产品。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钻孔彩电又在开发的图像处理系统基础上研制出多功能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系统采用工控级主机,形成控制器、监视器、录相机三合为一的一体化主机。主机可配接多种不同口径的钻孔电视探头,实现图像数字化实时采集压缩存储,成果可刻录成vcd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及制作。
参考 文献 :
[1]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妙月,勘探地球物 理学 [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能源市场洞察调研报告一
1、前言
在新余市,各种产业发展都是非常发达的,但主要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最好的。新能源作为新余市的新型产业,它的发展是非常好的趋势。新能源的产业主要有光伏产业、太阳能产业、太阳能电池产业、风电产业、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业、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等等。而这些产业在目前发展都是挺好的。新余市新能源产业主要呈现发展速度快、产业规模大、发展后劲足、创新能力强的特点。
2、新能源产业的现状
2.1光伏产业
光伏产业是新余市新能源产业的起步产业、基础产业,更是新能源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目前,在新余市里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光伏产业在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光伏产业现在在企业发展形势稳定。现在有许多的光伏产业发展都是挺好的,很多的企业都在发展关于光伏产业方面的产业。例如赛维、华威、吉阳、华润等等企业。
2、集聚效应日益增加。到目前为止,在新余市注册的光伏产业就有20多家,而投资的有10多家。同时,光伏产业项目也有几十个,并且引进了总投资20亿元的强生光电集团非晶硅膜电池片等五个项目
3、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余市的光伏产业项目现在有20多个,总投资600多亿元。
4、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国家光伏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已经在新余市落户了,国家光伏质检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赛维公司现在也已经获得了组建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批准。瑞晶等企业也在筹建省级技术研发中心。
5、示范应用加快推进。新余市被列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并且在前几年已经争取到了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光伏发电示范项目6个,总容量11.19兆瓦;另外,还有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6个,总容量11.2兆瓦。
6、科技优势明显。江西赛维LDK公司作为新余光伏产业发展的龙头,在技术方面起到了良好的领头作用,公司的太阳能多晶硅锭和太阳能多晶硅片两个产品已于去年10月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省重点新产品鉴定,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200MW生产线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设备和技术水平上超越了国际大厂商,并且200MW生产能力的形成将占国内多晶硅晶片产能的
65%以上,成为当前亚洲最大的多晶硅晶片生产企业,进入世界多晶硅晶片生产企业前列,被美国著名高科技风险杂志《红鲱鱼》授予亚洲创新百强企业。目前的几项浇铸与切片技术都已处于同行领先水平,并在积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7、人才资源丰富。新余现有职业教育机构53个,在校生7万多人,拥有全国最庞大的蓝领学校队伍。可以利用我市充分的职业教育资源,培养一批实干型的光伏人才。此外,赛维公司目前已经成功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技术、市场、管理团队,其中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外专家人才和富士康、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并且与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等重点高校合作成立了太阳能实验室,实施产学研结合的理念,着力硅材料前沿课题的研究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推进太阳能这一重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8、产业基础扎实。新余市已拥有江西赛维LDK、江西中材太阳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台湾科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太阳能光伏技术及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各种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片、石英坩埚、氮化硅粉底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系列等。另外,市委、市政府还在积极洽谈,引进更多的相关光伏企业,以延伸产业链。江西赛维公司产品销售除无锡尚德、江苏林洋、宁波太阳能等国内主要太阳能电池公司外,还出口到世界主要电池公司如美国GE、德国Q-CELL、台湾MOTECH、荷兰SOLLAND等,市场前景非常好。中国中材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我国惟一从事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是中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最大的集研发设计、产品制造、成套技术与装备和相关工程集成及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08年底前形成年产6万只以上石英坩埚生产能力,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9、发展潜力巨大。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持续旺盛需求和广阔应用前景,给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建设四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使江西省成为新一轮投资和发展热点地区之一,而新余以建设成为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自己的光伏基地显得尤为重要。据对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到2008年、2011年该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可分别达到150亿元和4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25%以上,与新钢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将不相上下,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强劲支柱产业。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光伏产业开始向中国内地进行转移,而且一些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美国GTSOLAR公司、瑞士HCT等世界著名的光伏设备制造商以及日本的有关科研院所等,正在通过多种渠
道和方式与新余市加强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当然,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新余市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及一些问题:一是光伏发电的生产成本高,特别是与火力发电相比电价过高,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核心技术有待取得重大突破;三是企业总体规模小,产业链不够协调,缺少具有竞争力产业集群,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四是政府相关激励、扶持政策还不够配套完善,有些政策的落实兑现力度不够。同时我市还面临省内其他太阳能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像近期上马的南昌高新开发区美国通用多晶硅、单晶硅项目,九江新时代公司高纯多晶硅料项目,萍乡市和国内知名专家合作,研发、建设的多晶硅原料基地等。
2.2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
另外,新余市现有企业和技术优势,举全市之力,大力发展动力与储能电池产。现在,电池级碳酸锂及锂盐能达到5万多吨、锂离子电池产能达到2亿多块,预计到2017年,建成世界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基地。目前,全市有锂电企业5家,其中投产企业3家,另有两家企业在建,全市锂产品种类有40多个,涵盖了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的多个环节。以碳酸锂为主的锂盐产能已达到1万吨,占全国总产能近30%,江锂公司和赣锋锂业两家企业去年电池级碳酸锂销售总量占了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江锂新材料公司是我国锂盐行业的先锋企业。赣锋锂业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供应商之一,上市在即。东鹏化工公司去年电池级专用氟化锂产量达400吨,居全国首位。
所以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业和风电产业乘势而上、不甘落后。 江西华电电力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螺杆膨胀动力机,是世界上综合利用低品质热能的首创技术,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螺杆膨胀动力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一期工程500台套项目到年底可全面完工并形成产能,二期工程新增3000台套项目也已全面启动建设。企业规划到2012年将形成年产1万台螺杆膨胀发电机组产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螺杆膨胀发电机产业化基地。力德风电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从事兆瓦级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生产的专业厂家。该公司计划投资8亿港元,目前公司一期500台(套)永磁风力发电机项目,年底可全面投产。该公司已设立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研究中心力德风电研究所,启动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项目的申报工作。力德风电公司通过市场、技术和资本运作的有效整合,取得了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稳定供应渠道,拥有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稀土永磁磁钢生产基地。
3、新余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
为了加快发展新余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新余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调优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有利于引导人们能源消费观念向绿色、清洁、环保的方向转变,促进节约型城市和绿色生态新余的建设;有利于扩大新余的知名度、增强影响、提升形象。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必将使新余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更强劲的突破,奠定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的坚实基础。所以市委、市政府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发展工业的一号工程来抓,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出台多个相关政策文件,对新能源企业在用地、电力、融资、进出口等生产要素给予政策优惠和重点支持。在用地保障上,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预留了光伏产业用地5万亩,在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宜工业园规划建设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园。全市各级政府先后累计投入30亿元以上用于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新能源产业在建项目建立了项目建设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支队伍常驻企业,进行全天候保姆式服务。全市组织了100支招商小分队,分赴沿海发达地区,重点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招商引资。
加强产业规划 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列入新余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目前已有两个正式文件出台,这两个文件明确了对于扶持我市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财税奖励、技术创新、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就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技术及其产业的措施来讲,文件的部分规划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而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政策,落实到位,缩短产业成长时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河北省以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提出了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通过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实施科技攻关计划、兑现优惠政策、成立新能源基地科技投资担保公司、协助骨干企业上市、积极申报国家各类计划等形式,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新能源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江苏省则计划将南京江宁开发区、无锡高新区列为国家光伏产业基地,在政府部门的倡议和扶持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光伏产业联盟,并加大科研投入,建造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加强光伏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市场开发研究,为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主要设备、原料的国产化建造平台,将南京、无锡列为培养光伏人才的国家级实践基地。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组织领导,建立科技、产业、经贸、财金等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支持的产业发展机制,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为新余市十一五重大科技计划专项,研究制定《新余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在产业布局上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超前规划,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避免
遍地开花、一哄而起,防止资源浪费
提高创新能力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含量要求高,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相应的份额,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所用关键材料--高纯度多晶硅,95%左右依赖进口,技术基本上被国外垄断,这已成为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主要瓶颈。同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低而成本高,特别是光伏应用成本高于火电成本近10倍,直接影响了太阳能产品进入应用市场。解决这些问题,都有赖于科技创新的突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光伏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推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建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的科技研发力量,组建一个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攻克一批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 一流的光伏人才是发展光伏产业的第一战略资源。只有加速人才聚拢,形成庞大集群,才能更好地释放优质能量,担当好引领新型工业化、建设创新型新余的重要使命。建议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光伏人才战略:一是引进。有关部门应创造条件,加强对外光伏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际上顶尖光伏人才。目前,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吸引最为紧缺的硅原料提纯、硅切片技术、光电转换等方面人才。对于人才特别是相应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引进激励政策通过住房、安家、税收等方面给予充分优惠;二是培养。充分利用我市的教育资源,创办光伏学校或在高校现有专业基础上开设相关光伏专业,培养一批实干型的光伏技术人才;三是培训。对企业的技术工人开设定期培训班,不断充实完善他们的技术知识,补充国际上新的光伏信息知识,鼓励企业员工自主创新。
培育产业集群 加大产业集聚的力度,以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为主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努力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成新余市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建议以江西赛维LDK为龙头,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打造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服务。同时,加强光伏产业联盟和与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制造业的战略协作,延长光伏产业链。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把光伏产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品牌,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骨干企业产业基地,精心打造具有新余特色的光伏产业集群,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全市仅光伏电池组件年生产能力便达到600兆瓦以上,使新余市成为国内几个重要光伏产业基地之一。
市场调研报告
一、 市场概述
苏州原称吴,又称姑苏,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南部,现辖5县(市)7区,全市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古城区14.2平方公里。全市平原占54.8%,水面占42.5%,丘陵占3%,平均海拔4米左右。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京杭运河贯通南北,望虞河、娄江、太浦河等连接东西,太湖、阳澄湖、昆承湖、淀山湖镶嵌其间。
200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90.9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8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50元。苏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工艺之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加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
二、 商家格局
苏州观前街是苏州经济文化中心,数百个中外商家毗邻而设,商品种类丰富,消费层次鲜明。老字号风光依然,新商家大批涌入。观前街日常人流量近12万人次,节假日高峰时竟达35万。这里的营业额以25%的增幅快速增长。
随着永乐、苏宁、五星等家电专营连锁店纷纷进驻苏州市场以来,苏州的家电销售格局也悄悄起了些变化,改变了传统大型百货商店长期以来在经营家电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局面,但苏州市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市石路国际商城、苏州长发商厦、苏州泰华商城等凭借其良好的信誉、优美的环境、大而全的商品,仍是广大消费者的首选之地。另外一些小的家电商家,凭借其灵活的销售方式及相关渠道也占有相当的一些市场份额。
苏州空调市场调研报告
苏州经济在长三角一直是高居前列的,它不仅有姑苏园林、苏州乐园、太湖美景、观前街这些旅游景点作为支柱产业。而且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来,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5亿美元,苏州高新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4亿元,财政收入28.6亿元,区内有名列世界500强企业45家,也为苏州市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发展。良好的市场背景,使得居民的消费成熟也理性。据统计数字表明,空调在苏州家庭的普及率为45%以上,今年苏州的空调市场容量近6亿多,可见苏州空调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苏州整个空调市场呈现出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均衡态势,这和居民消费的理性化有很大关联。空调销售市场受到家电专营店的一些冲击,专营店中以苏宁、永乐和五星为三大巨头,百货商厦中又以苏州市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和苏州市石路国际商城见长。苏宁空调的销量要略好于其它商家,总体来说连锁的家电专营店的份额较之百货商厦要高,基本上两者之间市场份额比为60%:40%。
与长三角整个地区的经济相适应,苏州消费者在选择空调上首先考虑的是品牌,一些高中档产品普遍受到欢迎,品牌意味着质量和售后服务。目前,在苏州市场上,空调销售占主要地位的是海尔、美的、新科、奥克斯、格力等国产品牌,这几个品牌占据了苏州空调市场的60%左右的份额。据各大专营店和商厦销售数据显示,海尔在苏州空调市场位列第一,占了约19%的市场份额。主要原因是在于其品牌认知度高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其次为美的,占了约16%的市场份额。新科和奥克斯在苏州市场上也有不俗的表现,各自抢占了约10%的市场份额,格力在苏州的销量尚可,占据了5%的市场份额。
另外,苏州本地品牌三星空调今年的表现也不错,但由于三星空调起步比较晚,所以全年总的份额相对较低。同时,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春兰在苏州市场上的销量平平,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可能与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知程度有关。
苏州热水器市场调研报告
热水器作为一种家庭耐用型消费品,使用寿命一般在5至6年以上,因其与人的安全相关,是消费者购买时关心度最高的一种家庭生活用品。
热水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市场普及率达到了90%。由于使用方便和快捷,苏州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的热水器仍以燃气热水器为主,约占热水器市场总量的58%。电热水器和太阳能热水器经历了多年发展,也具备了一定规模,其中电热水器的发展比较稳定,其市场占有率为35%。太阳能热水器虽然受气温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对安装场地也有所限制,但其发展仍很迅猛,购买群体不仅在农村,顶层住户也购买太阳能热水器,其市场份额也达到了7%,见图3。
电热水器市场的快速成长,吸引了众多民营资本和国外品牌加入,国内一些有影响力的家电品牌亦快速进入这一行业,提高了消费者对电热水器产品的信任度,消费者对电热水器的需求量也在逐渐上升。外资品牌中卖得最好的是A.O.史密斯和阿里斯顿,该两大品牌占据了近85%的市场份额,两大品牌的销售基本是平分天下。
海尔进入热水器市场比较晚,但海尔借助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热水器行业内奋起直追,已完全让消费者接受了其生产热水器的概念,在苏州电热水器市场上海尔也占得了8%的市场份额。
燃气热水器由于其发展时间较早,因而其品牌集中度不像电热水器那么高。樱花、光芒、万和、能率和创尔特是苏州市场上主要的燃气热水器品牌,该几大品牌占据了市场75%的份额。
据商家统计,今年苏州热水器市场容量为3万台左右,其中苏州市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以其长久的影响力和信誉占据了约28%的份额,其次为专营店苏宁、永乐、五星共占了65%的份额,其余由其它大型商场分食。
苏州油烟机、灶具和消毒柜市场调研报告
油烟机、灶具的普及率在苏州市区基本上占到了92%。但随着苏州市区的整体改造,大批老城区的居民住进了新房,这也迎来了一次新房装修的大潮,厨房是一个家庭装修的重点,油烟机、灶具作为家庭必备器具,消费者在其购买上也比较舍得花钱,不仅要求产品质量好,而且对款式也有不小的偏好。越来越多的人青睐整体厨房的时尚和美观,且趋向欧式风格,并且比较看重品牌。
目前苏州油烟机、灶具市场上品牌也相对较集中,商家普遍反映方太和帅康两者由于进入油烟机领域时间早,市场占有的份额较大,两者占据了约43%的市场份额,而且两者不分仲伯。老板和樱花的表现也相当出色,各自占据了16%和11%的市场份额,华帝在进军整体厨房后,其市场定位更加明显,突显其品味和时尚,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占据了约14%的市场份额。其次太太、光芒和普田等也是油烟机、灶具市场的强劲之师,这几大品牌共同占据了15%的市场。
由于整体厨房的现代、整洁、舒适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海尔整体厨房在苏州市场也很受消费者青睐。
消毒柜是进入家庭厨房较晚的一个现代产品,普及率较低大约只有35%的市场普及率。但随着人们对家居健康和卫生的重视,消毒柜也成为厨房装修的一个必添物件。也是各大厂家争食的一块蛋糕。近来消毒柜的发展趋势是嵌入式取代立式和挂壁式。
关键词:统筹发展 转型发展 现状 存在问题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20-0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转型不断加快、利益调整难度加大、社会矛盾多频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为繁重,潜在挑战和困难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的理念,其中,协调发展是推进发展的基本方法。统筹发展就是要按照协调发展的理念要求,立足当前山西实际,着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当前,重点要统筹工业新型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四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从而汇聚起统筹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富民强省目标的实现。
一、山西统筹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山西在转型发展中,高度重视统筹发展,为加快推进统筹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全省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山西统筹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统筹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随着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全面铺开、梯次推进,山西全省在产业转型、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生态修复等方面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省统筹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产业转型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2014年山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1%,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的比重差距由上年的10.3个百分点缩小为5.6个百分点。全年山西规模以上工业行业中,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山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7.3%,比上年降低2.2个百分点;非传统产业(除煤炭、炼焦、冶金、电力工业外)比重为22.7%,提高2.2个百分点。2014年山西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6.2∶43.3∶50.5转变为7.4∶41.8∶50.8,第一、三产业投资比重分别上升1.2个、0.3个百分点。
鹇孕孕滦瞬业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总量迅速攀升,随着一批重大转型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和投产见效,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业链初步形成。全省各个地区围绕自身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核心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或产业基地。
2.城乡统筹发展迈出新步伐。近年来,山西“一核一圈三群”城镇框架体系加快构建,太原晋中道路设施和公共服务对接进展明显,同城化不断提速;离柳中、孝汾平介灵等城镇族群发展步伐加快,大太原都市圈节点逐步形成。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各中心城市、大县城、中心镇扩容提质加快,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明显增强,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
企业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取得新进展。到2014年底,全省贫困地区开工建设项目达到233个,涉及总投资799.23亿元。在组织开展两轮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回头看、坚持办好农村“五件实事”基础上,2014年起山西将在七年时间内筹资1000亿元,启动实施以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和宜居示范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大工程”,坚持不懈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3.民生改善亮点频现。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14年山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69元,比上年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9元,增长10.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3(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比上年缩小0.07。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7.7万人。
2014年山西全省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和全部增量均用于民生改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公办标准化幼儿园的新改扩建顺利推进,农村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进一步提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广泛开展;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也在全省得到推广。全省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省级重点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全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制定实施了促进就业创业的46条措施,实行提供财政补助、实训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七补一贷”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通过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4.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14年以来,山西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出台加快推进工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和《山西省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实施650项节能改造项目。强力推进减排治污,实施全省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提速工程,全省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21.6万辆,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16.9%。加大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治理,2014年完成营造林462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6.8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山西统筹发展的深入推进,全省“四化”统筹、城乡统筹、经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统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总体来看,山西统筹发展取得的成就依然是初步的、局部的和阶段性的,全省统筹发展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1.“四化”发展不协调、不同步。一是工业化和信息化没有充分融合。山西工业产业结构以能源原材料等传统工业产业为主,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度不高,工业中体现不出第三次革命和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革命的要素。企业未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进行加工生产,缺乏对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创新的认识,缺乏支撑两化融合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工业化发展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薄弱。山西的城镇化发展是资源型工业支撑的城镇化,尚未实现“产城”融合的高质量城镇化。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在山西省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中城市与工矿区割裂,小城镇发展缺位。大量工矿区分布于城市之外,与所在区域经济联系不紧密,服务功能不完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形成对城镇化的有效带动。
三是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山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水平低下、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待提升、农业生产也尚未完全实现机械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山庄窝铺多,居住分散,采煤沉陷区较大,地质灾害严重,农民安居环境较差。
2.城乡发展不均衡。当前,山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加大,利益失衡问题亟待进一步化解。收入分配不合理,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等利益失衡问题阻碍了山西城乡统筹发展进程。近年来山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全省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从2000年的2818.5元提高到2014年的15260元,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虽有波动,但总体上也处于上升趋势,2000年山西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为2.48,2014年达到2.73。“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贫困问题亟待解决,全省贫困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
3.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一是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山西作为全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环保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形成了今天“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平衡状态。二是总体上看,山西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依然建立在传统的一元化社会管理模式基础上,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管理多元主体互动性不强、社会管理手段较为单一,全省社会治理能力尚有待提升。
4.人与自然发展不和谐。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和煤炭生产基地,山西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代价。山西作为全国煤炭资源产量最大、外运最多的省份,相当一部分煤矿长期采用粗放型、掠夺型开采方式,对煤炭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加大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2013年,山西的生态足迹、碳足迹和单位国土面积污染负荷都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目前仍有3000万亩左右的宜林荒山尚未绿化,生态弱省、林业小省的现状仍未改变,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山西推进统筹发展的实施路径
统筹发展,首先需要着眼于发展,只有发展,才有能力和条件兼顾各方利益。统筹发展,还要处理好“点”与“面”的辩证关系,既要整体推进,也要重点突破。结合国情、省情,山西进一步推进统筹发展的实施路径可以概括为“四轮共进、统筹协调”的发展模式。“四轮”是指“四化”同步、城乡融合、经济社会共进、人与自然和谐,是山西全省推进统筹发展的着力点。
1.以“四化”同步为主导推动统筹发展。党的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四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四化同步”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挑战和问题的集中求解。“四化”同步发展中,工业化是核心环节,城镇化是关键载体,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信息化是有力引领。城镇化创造需求,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创造供给,信息化创造服务,“四化”统筹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效能,可以促进工业价值链的拓展与升级、可以使城镇化得到应有的产业支撑、可以有效破解二元结构,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短期任务的完成,更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长远目标的实现。
2.以城乡融合为载体推动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对城乡关系的重大调整,是进一步缩小城乡二元差距,化解城乡之间矛盾的有力手段,是推动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加快转变城乡分割的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扎实推进城乡规划、城乡要素交换、城乡资源配置、城乡社会管理、城乡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服务“六个统筹”,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实现城乡优势互补、深度融合,为统筹发展提供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和l展延伸区域。一是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统筹面,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向农村尤其是向郊县延伸。二是加快资金、技术、项目、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由城市向乡村的转移,构建“以城带乡、以城促农”的统筹发展路径,形成城市与农村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三是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和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从体制、规划、政策上打破城乡分割,协调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大县城和小城镇,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和有效利用,提升城镇承载力和辐射力。四是加快突进农村改革,探索农业经营新方式,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加快农村脱贫致富。
3.以经济社会共进为基础推动统筹发展。要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过程中实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要抓住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建设的一些薄弱环节,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完善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从而及时反映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使经济社会协调同步发展。
4.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支撑推动统筹发展。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再造山西宜人环境;要以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制度保障。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生态协调的发展模式,为人与自然和谐统筹提供优美的环境支持。
三、对策建议
当前,山西必须进一步创新理念,牢固树立“统筹”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注重发展的耦合性、协同性、系统性,扎实提速统筹发展。
(一)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工业新型化为主导,把城镇化作为关键载体,把农业现代化作为重要基础,把信息化作为引领,实现“四化”同步。
1.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发展。一是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传统煤化工、电力等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整合提升煤炭产业,形成以大型现代化矿井为主导,以无烟煤洁净利用和高效开发为方向,以煤转化下游产业为支撑的新型煤炭产业体系;培育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现代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形成以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等产业为主体,具有规模化、园区化、低碳化发展特征的现代新型煤化工产业体系;整合提升电力产业,建设国际领先的高端、多元、智能型电力生产基地,形成以技术先进的清洁高效燃煤发电为主体,以煤层气、煤矸石发电等为支撑,与智能电网建设相协调的电力产业体系。二是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在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煤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各领域分别选择一定数量的骨干企业,整合政府科技、产业计划倾斜安排一批攻关项目、试点示范项目和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在重点领域核心产品开发生产上率先实现突破。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化和示范工程专项,启动建设一批对行业整体水平提升、产业链完善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重大项目,特别是要组织推进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2.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发展。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城市道路交通、供水、燃气、集中供热、垃圾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配套管网等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确保城镇化发展与城镇承载能力相适应。二是把“大县城”战略与扩权强县结合起来,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塑造特色为基本路径,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形成县城经济发展核心。
3.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是强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以水利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综合水利体系,重点抓好水库除险加固、灌渠建设等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解决农业生产用水。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抓好农机具推广,提高机械耕、播、收农机化水平。二是兴科技,推进农业科学跨越。要把科技兴农放在农业工作首位。要加强农技体系建设,依托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和乡镇基层农技体系建设项目,完善县、乡两级农技推广网络,健全农技推广体系,以开展科技入户为载体,采取科技培训、示范、宣传、技术承包、办科技联系点等形式,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4.加快信息化发展。一是构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管理体系规范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通用方法,完善支撑信息化和深度融合的相关标准。二是降低信息化应用门槛,解决各主体在信息化过程中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咨询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三是提升智能化应用水平,创新智能制造装备产品,提高工业生产系统的集成水平,加快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四是加强互联网与工业化、信息化的融合互动,扩大物联网、互联网在工业化中的应用,促进工业全产业链、价值链的信息融合,加快工业生产向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变。
(二)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1.积极扩大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坚持对农民多予、少取方针,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解决农民就业难、增收难和劳有所得的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坚持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注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推进城乡均衡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解决农民上学难、上学贵和学有所教的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3.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将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制度在筹资水平、财政补助、报销比例、服务管理等方面实现一体化;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楣共产品向人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4.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山西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一方面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要着力推动省域范围内社会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1.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努力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深入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落实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为城乡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2.大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完善资源开发、征地拆迁补偿机制,扩展投资和租赁服务等途径,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充分挖掘农牧业增收潜力,引导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农牧民增收门路和渠道,促进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3.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一是从源头着手,加强源头治理。加强源头治理,从根本上讲是要着重构建源头治理体系,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使“关口前移”。要注重源头预防。首先要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评估,尤其是面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时要从关键环节着手,如在政策制定、项目审定等方面提前进行风险预估和积极应对;要注重源头排查,搭建并完善矛盾纠纷信息网络,以确保对各类社会纠纷能够及时处置;要注重源头化解。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主导作用,明确工作中的职责,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健全完善多元化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二是从动态着手,加强协调机制建设。要在抓好源头治理的基础上,构建动态调节和化解机制。要加快建立完整的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形式多样的诉求表达渠道,让群众能够通畅表达自己的问题和困难,以便能够及时解决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稳定性;要加快建立完善的治安防控体系。要建立覆盖全部街道、辖区、社区以及网络虚拟社会的防控安全体系;要加快建立完善的矛盾纠纷预警机制。针对所在地区社会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各级政府要进行常态化的分析、走访、排查,建立动态模式下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
(四)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自然生态保护,推进生态经济提速,生态环境提质,生态文化提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快实现污染物排放的全过程控制。以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为依据,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先导功能和倒逼作用,用环评制度和环境标准促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以电力、煤炭、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焦炭等行业为重点淘汰落后产能。建立新建项目审批与淘汰落后产能、污染减排相结合的机制,实施“等量淘汰(置换)”或“减量淘汰(置换)”。加快推进开发区、工业聚集区等重点区域和矿山、水电、火电、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规划环评。推动产业入园进区,实行污染集中处理。对没有环境容量的区域或未完成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和污染治理任务的区域(行业、企业),实施禁(限)批。推动提高资源节约水平,鼓励资源综合利用,逐步推行和实施单位增加值或产品污染物产生量评价制度,逐步降低污染物产生强度。
2.积极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广应用太阳能、垃圾综合利用和沼气利用等技术成熟、经济性较好的可再生能源。加快提升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累计装机容量和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沼气池建设,积极推广秸秆气化燃料。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加快城市天然气利用,增加天然气对煤炭和石油的替代,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落实重点行业节能政策及措施,坚决淘汰高碳产业的落后产能,坚决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生产能力扩张和重复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和企业规模扩大、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单位增加值能耗。完善和强化节能管理,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管理和考核,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问责制。
3.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深入推进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生态保护战略,对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实施强制性保护,切实加强对水、土、森林、草地、河流、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积极开展矿区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大力推广绿色清洁开采技术,积极采取煤矸分流措施,从生产源头减少矸石割出量。加大井下治理力度,利用粉煤灰井下覆岩离层注浆及井下煤矸石处理技术,缓解地表塌陷。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广“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的做法,加快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和绿色矿山创建工程,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及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力度,实施矿区荒漠化治理、土地复垦等工程,重建矿山生态。
⒖嘉南祝
[1] 厉以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意义深远[J].中国经贸导刊,2004(3)
[2] 毕世杰.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孙君,王佛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林善浪,张国.中国农业发展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5] 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 山西统计年鉴(2005-2014年)
[7] 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1-2014年)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 山西太原 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