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土地地籍测绘范文

土地地籍测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土地地籍测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土地地籍测绘

篇1

关键词:铁路地籍,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土地调查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ailway land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and earthy land ownership belongs to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registration, the technical standard, the work flow, the control measure, authority survey cadastral investigation, the detailed instruction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ailway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general thoughts. The measurement of the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ies of necessary instructions.

Keywords: railway cadastral, authority survey, cadastration, land survey

中图分类号:F30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加强铁路用地管理,防止铁路用地资产流失,解决现阶段铁路用地图纸缺乏现势性,无法满足铁路用地图绘制及铁路用地安全保护区平面图绘制要求,以及铁路用地土地权属与地方政府国土部门地籍资料无法对接等问题,需进行铁路用地地籍测绘及土地权属的重新登记工作。

1 基本要求

1.1 工作原则

进行该项工作的前提是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客观反映铁路用地的地形、地物、地貌和使用状况,保证成果资料的现势性。工作中充分利用原有的土地调查资料,加以实地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更新,保证成果的连续性,提高成果质量。尽量满足铁路各部门的要求,使测绘和土地登记成果成为铁路其他各部门可共享的资源,同时充分运用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提高成果质量和科技含量,实现铁路用地管理信息化。

1.2 技术要求

1.2.1 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1980西安坐标系,3°带坐标。

1.2.2 高程基准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1米。

1.2.3 调查比例尺

数字化地图比例尺采用1:1000或1:2000。

1.2.4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采用米(m),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2),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用公顷(hm2)。

1.2.5 精度指标

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5mm,采用缩编方法成图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6mm,相邻地物点之间的间距中误差不超过图上±0.4mm。

1.3 资料收集与分析

项目规模大,地理分布范围广,情况复杂,为做好用地图测绘和土地登记工作,应广泛收集资料。收集资料过程中应注意收集与成果资料相关的技术文档。

2 工作流程

2.1 控制测量

2.1.1平面 GPS网的布设

平面GPS控制网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和测量建筑物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和点位保存的要求。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逐级加密的原则。

2.1.2 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高程控制点应起闭于国家三等以上水准点,应对高等级水准点进行精度检测,将不满足精度要求的点剔除。当布设成水准网时,高等级水准点应不少于3个。

在C、D级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四等水准线路(网),特等站或一等站在距离站点1km之内留一个水准点。当高等级水准点稀少,四等水准线路长度超过规范规定时,应首先布设三等水准线路(网),其测量计算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执行。

2.2 数字化地形图和地籍图测绘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收集到的各种地形图应进行精度检测,符合要求时予以采用。由于各市县独立坐标系统种类繁多,情况不一,应注意地形图坐标系统转换方法的研究,保证转换精度。

2.3 权属调查

2.3.1准备工作

收集并整理有关的地形图资料,已登记的地籍档案、房产登记和用地批准文件等资料。并对参与调查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程的学习培训。

2.3.2基本概念

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为宗地。“站场”是以铁路车站为中心,包括周围的设施用地及服务用地。 “线路区间”是“站场”为端点,用来连接2个或多个“站场”。“宗”是土地调查的基本单元。凡是被权属界线封闭的、有明确权属主和利用类别的地块称为一宗地。地籍号以行政区为单位,按街道、街坊、宗地的顺序编排的号码称地籍号,指定某地区某宗地。

2.3.3 宗地的划分原则

站场是以车站为中心,周围的若干铁路用地、宗地组成的地块。较大站场,将几个低等级的站场合并成一个高等级站场。宗地的划分是权属调查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涉及权属、面积、地类、有偿使用和日常管理。

2.3.4 确界原则

根据铁路局提供的相关批件资料,以及现场实际情况由双方协商认定。

2.3.5 权属调查及要求

权属调查是土地登记中一个重要法律程序,其基本要求是:权属合法,界址清楚。因此调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2.3.6 界址调查

(1)界址间距小于0.5m的,必须由双方指界人指界认定,并在界址调查表上签名(盖章)认可。

(2)共用界址线必须由双方共同指界认定,并在界址调查表上签名(盖章)认可。本宗地与邻宗地的界标物必须查清自墙、共墙、借墙、并墙等关系情况。

(3)宗地界址线临街、临巷或宗地与邻宗地界线间距大于0.5m的,可只由本宗地指界人指界,并签章认可。

(4)土地使用者已有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用地红线图上界线与实际界线吻合的,由本宗地指界人指界,并签章认可,可不再经邻宗地指界认可;属少批多用的宗地界线按现状确定,但需在调查表中注明批准面积,待后批准;属批多用少的,原则按实际使用范围定界。

(5)历史用地、没有权源文件的宗地,一般按土地使用现状确界。

(6)界址点应实地设置界址标志或界桩。

(7)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按违约缺席指界的办法处理。

2.3.7 界标设置

调查宗地在界址确认后,应及时设置界标。界址桩用于土质地面,界址钉用于铺装地面或打入墙体,较整齐的墙体可选用红漆喷涂标志。个人宗地和住宅楼宗地使用红漆喷涂标志,界址点落在空地上或无法到达的界址点使用指示标;界标设置要求位置准确、埋设稳固、符号鲜明美观;

篇2

1.1有效节省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向外部延伸,向农村要地,占用了农耕土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基于此,将土地测绘技术运用于土地开发管理中能够有效遏制城市地不断扩张,减少耕地占用率,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节省土地资源。

1.2提高土地测量的精确性

土地测绘工作需要借助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仪器,对土地状况进行勘探与测量,并且依据土地的特点以及详细数据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与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土地测绘技术逐渐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3S、RS以及遥感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为土地测绘工作推波助澜[1]。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及高科技的相互配合,使得土地测绘得出的地理信息日渐完善,测量数据的精确性也大大提高,确保了土地管理工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成为了保障土地管理工作顺利展开的坚实后盾。作为快速发展的技术,土地测绘不仅仅广泛应用于耕地动态的跟踪调查,还应用于土地详查与地籍调查等方面,俨然成为了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运用

2.1应用于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中

农村地区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地势复杂,经济落后,这些特点给传统的测绘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而土地测绘技术应用于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中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是农村土地测绘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由于土地测绘运用的是正射影像技术技术实现对土地位置与权属界线的科学、准确划定并测绘,由该测绘技术所得出的数据与土地面积的范围与农村集体土地开发管理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广泛运用于农村集体土地管理中[2]。

2.2应用于土地资源检查及审批中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分布不均,给土地资源的测量与调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与挑战。然而,土地测绘中的RS技术可以随时检测土地的利用情况,便于土地利用状况信息的及时更新,有助于国土资源的有效检查,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土地规划的审批工作需求土地测绘所提供的资料与数据为基本前提与参考依据,通过与国家及地方上的土地利用图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土地开发的规划方案是否科学,并力求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每一寸土地。此外,城市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所有的信息和数据每一天都在更新。因此,运用不同时期的测绘资料,能够准确掌握城镇发展过程中建设速度与规模的变化,并以此对人口、环境与土地进行相关管理,促进人口、环境、土地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坚持土地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出最佳的开发方案。

2.3应用于土地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

对于土地开发管理而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尤为重要,土地测绘中的地理信息系统最关键的职能之一就是为土地开发信息系统提供大量的数据、资料和信息,其中包括土地信息、地理信息等等。在此之后,土地管理系统再对于土地进行相关的调查,及时进行统计与登记,再反映至当地地基管理部门,地基管理系统可以依次作为城镇土地管理的依据,无论是对农村地籍管理或是城镇地籍管理,都可以进行统一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

2.4应用于土地开发管理数据采集中

GPS全球地位系统可以通过对目标土地的精确定位,为土地开发管理中的数据采集工作提供帮助,是确保土地监督管理工作精确性的基本前提。GPS采用卫星技术得以控制地面各级控制点坐标,并运用其静态定位测量技术为土地开发的数据采集工作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具有一定的时效性[3]。

2.5应用于土地开发使用监管部门中

想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运用,除了科学地规划、利用土地以外,还要彻底查处违法占地等不良行为。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而土地开发监管部门无论是在人力或是财力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想要彻底打击违法占地等不良行为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利用正射影像、卫星影像技术等对违法占地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违法占地行为的时间、地点、占用面积等详细信息,为监管部门及时、依法处理违法占地的行为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地籍测绘;作用;土地开发整理;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缓解可持续发展受有限土地资源的制约,集约节约用地成为我国土地开发利用的一大挑战。因此城市的规划建设也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项目,而地籍测绘是获取土地信息,进行土地规划、房地产建设规划等建设规划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与地方土地相关管理部门对土地开发利用状况进行监管与控制的重要手段,使得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强大推动力,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以下本文就将通过介绍地籍测绘的相关概念来指出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对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所用到的地籍测绘技术进行分析,以便具体分析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1 地籍测绘的相关概念

地籍测绘是一种测绘工作,这种测绘工作对土地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的测定,并把土地地块及地块附着物的地理位置、权属关系、面积大小和利用情况等要素在图纸上进行精确的绘制并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将测绘到的土地信息整理成由控制点和界址点坐标组成的数据集、地籍图和地籍册等信息形成地籍数据库,从而服务于土地开发整理,这就是地籍测绘的成果。地籍测绘对土地要素如土地形状、面积、数量、位置等要素所进行一系列测量,并根据测量出来的土地信息对土地面积进行计算,来获取土地信息。即地籍数据库需地籍测绘提供时时数据作为支撑,地籍数据具有国家基本图的特性,只能对所观察与测量的土地的地籍要素与地形要素进行表示,能够直观地表达出自然或人造的地貌景观或地物,用标识符将对应地籍空间要素属性进行有限的表达。

2 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所用到的地籍测绘技术

2.1 传统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

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全站仪智能化成为现实,在测绘工作中,计算机与绘图软件成为地籍测绘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大大节约了测绘时间、资金与人力资源,并且提高了测量质量与测绘效率,有助于数字化测绘的普及与测绘管理。传统测绘技术的优点是利用全站仪与数字测绘地籍图来缩短获取土地信息的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使得成果精度更加确切,传统的绘图工艺环节被数字化技术所取代,使得劳动强度下降,有利于测绘工作的规模化发展,土地的权属调查与土地测量同时进行,及时解决有争议的权属界线,保证地籍测绘工作的正常进行。传统测绘技术的缺点是在地籍测绘过程中对人力物力的需求比较大、工程耗费时间长、仪器较为昂贵,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在大型工程、高精度工程中发挥的作用与工作效率突出,但是在小型工程中由于小型工程对土地的测量精度要求较低,且投入资金较少,测绘人员短缺等,使得传统测绘技术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2 GPS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地籍测量时要根据地籍测量所需要的要求来采集数据,所采集的数据为地块的地理坐标数据与土地权属关系、土地利用类型等土地属性数据。在测量地物的同时,仔细填写野外记录表。GPS技术应用操作比较简便,并且GPS接收机的体积较小、重量较轻,处于不断地改进之中,自动化程度较高,使得野外工作人员的测量劳动量减少,劳动强度得到了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了人力费用。GPS接收机的三维系统更加精确,全天候作业,定位精度较高,在测站间无需通视,即使是没有现成基准控制点的遥远地区,GPS接收机也能进行不受人自身视线限制的精确定位以及高精度的定位计算,节约了建造大量标志物的费用,缩短了野外测量的时间,野外测量人员数量也得到减少,因此测量成本大大降低,人力物力资源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在利用GPS技术进行测绘工作时,决定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不再是控制网几何图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自由布设。但是GPS技术在测量中也有它的局限性,当测量地区的建筑物密度过大时,卫星信号会被一些建筑物或树木遮挡,使得GPS接收器接收的卫星数量不足,从而无法正常工作,使得测量精度降低。在相对开阔要利用全站仪、GPS控制成果对该地区设置的控制点进行解算并对结果进行处理,在细部测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对GPS技术的缺陷进行了弥补。但是这种方法对技术人员的要求很高,测量仪器也较昂贵。[2]

2.3 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籍测绘对土地的开发整理也有着重大意义。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土地利用状态的变化,使得相关工作人员高效获取相关信息并展开工作,相对于传统的野外观测与测量,遥感技术观测范围更加广泛,并且可以对面积较大的地区进行重复观测,及时观察测量对象位于偏远地区,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同样能够进行观测,而且不受天气、光线与时间的限制。航空遥感的数据精度高,主要应用在紧急任务中,而航天遥感不但成本比航空遥感低,提供的数据范围也更大,是遥感数据获取的最主要方式。遥感技术的缺点是地理坐标的边界的变化不明显不能主动监测土地信息的变化,面积测量的准确性有待提高,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获取与更新数据的速度慢,使得工作效率较低且测绘结果误差加大,将人力资源、资金白白浪费,达不到理想效果。[3]

2.4 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的精确度较高,分辨率质量高,利用摄影测量技术绘制的地籍图质量较高,使得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实时更新测量地区的测绘数据,且不受天气变化和季节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利用摄影测量的方法进行地籍图测绘可以实现自动化快速成图,速度较快,质量较高。但是摄影测量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地面摄影与航空摄影是摄影测量的两个基本方面,地面摄影测量过程中后景可能被前景所屏蔽,在航空摄影测量中,由机不能始终保持在水平状态使得航空摄影机的具置不确定。

3 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地籍测绘的作用贯穿整个土地开发整理过程。在土地开发整理前期,要明确土地各项属性的信息,比如土地面积大小、边界、利用状况等,从而对如何有效利用该土地资源做出详细的合理规划,使得后期的土地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在对土地的利用现状与权属关系进行调查后,对调查结果进行补充修改来完善地籍图,将地籍测绘信息完善到地籍数据库,使地籍测绘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土地开发整理过程,避免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出现大的施工问题,避免因土地权属关系产生纠纷。

4 总结

利用地籍测绘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仔细调查,形成的地籍数据库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基础,作为土地开发分析的数据源。地籍数据库为土地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土地基础数据,分析的相关信息是土地合理规划建设的质量保证。对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登记制度,满足社会发展与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智涛.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特点及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2).

篇4

关键词:GPS,农村宅基地,数字化地形图,广西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前 言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居民因居住生活而建造房屋等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包括住房、辅助用房与房前屋院用地等。我国农村宅基地分布广、占用面积大,且近年来呈不断增长之势 [1]。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明晰农村宅基地产权关系,依法保护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工作。为规范工作程序,统一技术标准,确保广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广西农村宅基地的亲身经验,对广西农村宅基地数字化地形图测绘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对广大从事宅基地工作的技术人员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2-3]。

1地形图测绘要求

根据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要求,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籍调查,应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坐标和计算宗地面积,宗地图和地籍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开展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桂财建〔2012〕69号)对专项资金检查工作的安排,广西农村宅基地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有以下要求:

(1) 地形图测绘内容的综合取舍,必须保证着重显示与农村规划、建设、土地管理有关的各项要素,准确表示地物的位置、形状、性质、结构特征以及表示地貌、土质的形态、类别、分布特征。

(2) 地形图自由图边在保证规定测区边界内的地物地貌要素完整、准确的前提下,应测出测区边界外适当的距离(大于10米)。

(3) 地形图整饰要求图面整洁,线条美观、曲线光滑,无变形;图式符号运用正确,各种地物地貌表示无矛盾;各要素符号相切、相接、相交、相离关系的处理符合要求。

(4) 地形图测绘采用全站仪全野外数字化方法成图,测绘房角、电杆等精度要求较高的地物点时,由于反光镜有一定厚度及宽度,均应由操作全站仪的技术员现场直接在全站仪加一相应的改正数。

(5) 地形图上高程注记应均匀分布,每格注记10–18点,复杂地区适当加密。建筑区高程注记点测设在道路中心线或道路边、道路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角和相应的地面、管道检查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它地面倾斜变换处、隧道、涵洞底面等地方。每个高大楼房或大房屋的墙基角至少注记一个高程。铁路轨顶、道路中心应保证图上3~5 cm有一个高程注记。

(6) 线型、符号、编码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结合南方测绘软件CASS 2008编码表执行。

7.平坦的耕地按地块测绘,每一块田块有一高程注记。

8.外业绘图均在现场描绘清楚,当天测量的内容当天编辑整饰完毕。

数据采集方法与基本要求

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推荐使用南方测绘开发公司开发的ASS 2008测图软件进行测绘。数据采集使用全站仪与便携机直通,采用现场采集现场编辑的方式以极坐标法进行测量,或用全站仪采集现场绘草图输入编码回到室内编辑的方式进行测量。

设站要求

测图前输入测图区所有控制点以及测区西南角坐标、所用全站仪等信息,并经100%检查无误后进行实地测绘。测站设架设器对中误差不应大于5mm ,仪器高、觇标高应量记至毫米。定向后,应采用另一图根点进行检核,检测点的平面位置误差应小于0.10m,高程误差应小于0.10m,在无检校方向的情况下,对起始方向归零检核,并以相邻测站的地物特征点进行检核。

地物属性要求

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每类地物要有一个三位以上的属性编码,属性数据中要求点、线、面、文字四种属性区分清楚。

测距要求

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测绘1:500地形图地物特征点(地籍要素点)最大测距150米,地形点最大测距300米。

3 总体流程图

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总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总体流程图

4 详细流程

4.1居民地的测绘

(1)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 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房屋名称、注记层次:全钢架结构的房屋,用“砼”表示,并加注相应的层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用“混”表示,并加注相应的层次;砖瓦结构的房屋,用“砖”表示,并加注相应的层次;房屋底层为车库且高度高于2米的,计算一层,小于2米的,不计算车库的层数;测区内的厕所、浴室以及牲口房不注性质及层次,加注“厕”、“浴”、“牲”;房屋逐个表示,不综合,并标注门牌号,门牌号的注记原则上在房屋边线里侧实际开门处或围墙门洞处,字向垂直于边线,但字头不朝南、朝西;房屋的内部天井区分表示,并加注“天”字。其余按图式表示。

(3) 柱廊、廊房、门廊、雨罩以及室外的台阶、楼梯、围墙、栅栏、房屋周边的铺装地面,自行车棚(临时性的除外)等一般应准确测绘并表示出来,大楼底层与阳台重叠的乱搭乱盖的临时房可不表示;当雨罩宽度小于图上3mm时可不表示;台阶、楼梯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可不表示;无烟灶台不表示;高层建筑物中楼中楼的阳台应表示。

(4) 房屋与围墙相关位置的表示方法:①实地明显有围墙的,则围墙应完整的表示出来,且房屋边线与围墙内墙或外墙重合(当房屋在围墙内时,则屋边线与围墙内墙重合;当房屋在围墙外时,则房屋边线与围墙外墙重合);②实地明显没有围墙而仅有房屋墙的,应将房屋完整的表示出来,不用加绘围墙。

(5) 图上小于4 mm2 的花圃不表示。

(6) 图上小于6 mm2 的散树或行树的水泥边框不表示。

4.2 道路的测绘

(1) 道路测绘时不但要测绘道路本身,还应测绘其附属建筑物与构筑物,以及隧道、桥涵、路堑、路堤、里程碑等,涵洞较小时按非比例尺符号表示。

(2) 测区内的公路一般应按实际位置测绘,测绘时交错立尺于路的两侧,并隔一定距离在路中心立尺测注高程注记点;简易公路则只测其中心位置,量取宽度绘于图上;城镇附近可通汽车和拖拉机的土路均按大车路测绘,乡村间能通拖拉机的土路也用大车路表示,大车路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表示,若实地宽窄变化频繁,则按平均宽度表示;村与村、镇与镇间不能通行大车的主要道路用乡村路依比例或不依比例尺表示,双线乡村路及大车路不注记路面材料。

(3) 街道两旁的人行道不注记铺装材料。

4.3 电力线、通讯线测绘

电力线、通讯线应准确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实测,不连线,只在杆架处绘出连线方向,当多种电线在一个杆上时只表示主要的;注意区分电力线中的高压线与低压线,实地测绘时可以瓷瓶、杆型、档距等加以判别:一般瓷瓶多,杆型为水泥高杆,杆距长,由三条主线(有的顶上有一条细线)组成者为高压线,低压线一般是4条同样粗的线,由变压器分出来;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走向连贯。

4.4 水系测绘

河流、溪流、湖泊、池塘等水涯线,一般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沟渠宽度在图上小于0.5mm,以单线表示,街道两侧较小的排水沟(宽度在图上小于0.6mm)不测绘,等级公路两侧的排水沟应测绘。

4.5 陡石山测绘

测区范围内的陡石山也要实测,陡石山山脚边界统一用倒坎符号表示。

4.6 地形地貌测绘

各种天然形成和人工修筑的坡、坎,其坡度在70°以上时表示为陡坎,70°以下时表示为斜坡。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以陡坎符号表示。当坡、坎比高小于1/2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适当取舍。斜坡坎坎脚必须加地类界,并在斜坡坎坎顶、坎脚测注高程;陡坎应测注高程,量注坎高。

4.7 独立地物的测绘

(1)道路上的各种检修井、污水篦子应予以测绘(单位、居民地内水泥盖板的不明污水井等不表示),当地物较多,各类符号重叠时,检修井、污水篦子可适当取舍,但道路拐弯、交叉处的井盖、污水篦子必须测绘;测区内的路灯不用区分左、右方向,全部用双路灯表示。

(2)独立地物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合或相互压盖时,可中断其他地物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4.8 地类测绘

城郊较为固定的常年种植蔬菜且面积较大,有一定灌溉设施的地类用菜地表示;街道、巷道、公路旁边的零星地类(检种菜地)不表示;对于房前屋后的菜地,面积大于图上4cm2的,用旱地表示,面积小于图上4cm2时不表示;水田等平坦的耕地按田块测绘,田块中不同地类测绘田埂,不用地类界表示;有坡度的耕地,不按块表示,只绘制等高线;耕地中不同植被的地块,当是平坦的耕地时用田埂表示,当是有坡度的耕地时用地类界表示。单位内部、街道边的草地一般用花圃符号表示,若面积较大(大于图上8cm2)也可用改良草地的符号表示。

5 小 结

利用GPS与全站仪技术,开展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突破了传统模拟成图的技术和方法,本文将GPS与全站仪技术结合应用于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中,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GPS与全站仪技术作为广西农村宅基地全野外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技术手段,也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

参考文献

[1] 李春英.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析[J].特区经济,2008.

篇5

关键词:地籍绘图;地籍建库;一体化

1 地籍调查

按照国家的规定,地籍调查是指依靠调查和测量等有关工作,从而查清宗地的边界、面积、数目、质量、作用和地理信息等方面,得出大量的相关数据、图表等调查研究资料,进而为开展土地注册、核发证书提供具有必要依据的技术性工作。其中宗地是地籍调查的主要对象。

2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中最主要的有两大类,权属调查和权属测量。其中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环节,是权属测量的基础和前提,他主要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属来源、各个地界、范围、大小等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与核实,并且还需要对土地所有人的名称、土地户主姓名、人、权属性质、土地所有图幅号等做具体调查。其次,权属测量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利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来控制后碎步,并且能够准确地预测出各个地方方位的大小、界限范围、位置坐标以及宗地面积等。

2.1 地籍测量的概念

地籍测量是以权属为前提,运用先进的测量科学技术来测点解直线的位置方位、形状、数量,为土地登记,确定界址线的位置、形状、数量、质量、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绘制地籍图核发证书提供依据,为地籍管理服务。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过程中通常运用测量仪器来收集界址点的位置坐标,采用(x,y)分别来标出具置。

2.2 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对地籍控制测量安装可以使用三角网、纱边网、导线网和GPS静态测量来进行预测。施测的地籍基本控制网点可分为一、二、三、四等和Ⅰ、Ⅱ级;精度高的网点可作精度低的控制网的起算点;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和GPS-RTK或CORS测量施测。

2.3 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过程的首要因素是对土地进行测量,比如利用GPS静态测量的方法进行视察时,首先在需要测量的位置利用静态GPS,形成一个全面的控制网,其间主要包括四等GPS点分别为一级导线点、二级导线点、一级图根点和二级图根点,同时也要对地籍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地类等细分到每个要素进行测量。地籍测量需要对土地的分界标志物测量,并且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区别性测量,对道路、河流、水塘、湖泊及地物进行测量。

3 地籍绘图

3.1 处理数据

处理数据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检测信息和避免错误的出现,通常在野外采集完数据后就会对碎步点的数据统计到计算机中,然后通过软件来测量数据中是否有错误的,从而对出现的错误采取及时措施进行修改,确保数据处理的正确无误,但针对个别地物点不能直接测量坐标,可以根据已测点和坐标丈量的距离间接求出。

将《图武》和《规范》的要求作为标准,待图形文件生成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注记等工作。

3.3 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分为三要素:地籍要素、地物要素、数学要素。所形成的地籍图中绘画的内容主要有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3.4 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

世界各国的比例尺有所不同,最大为1:250最小为1:5万,我国比例尺系列一般规定为城镇分幅地籍图1:500。

3.5 绘制宗地图

宗地图的绘制过程同基本地籍图相同都是利用测绘绘图软件将基本地籍图作为依据编辑而成的,并且成图比例尺要采用常规比例尺,有时也可采用任意比例尺,宗地图一般都在绘图纸上进行描绘,其中所描绘宗地图的内容主要包括宗地号、宗地所属面积、地类好、边长大小、界址编号、宗地各种地物等。

4 地籍建库

4.1 地籍数据源分析

地籍信息是以点、线、面的方式对地球表面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联系和物体特征的描述。定位信息、非定位信息和时间是地籍信息的三个主要特征,地籍信息是以点、线、面的方式对地球表面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联系和物体特征的描述。无论是定位信息还是非定位信息都会随时间独立变化,通常将定位信息也看为图形数据信息,相同非定位信息看作为非图形数据信息,所以在地籍建立的过程通常将图形信息和非图形信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分别来建库,其中,图形信息所表现的形式是通过空间几何的位置,将地籍图上的点线面综合经过定点定线以及地面来实现和表面的位置联系,而非图形信息则是用数据来体现。

4.2 地籍数据库结构

对于上述分析中图形信息和非图形信息都是随时间变化而相互独立,所以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它们分开,各自建库。

4.2.1 图形数据库。图形数据库数据在统计时都有自己的依据标准和组织原则,比如按街坊界址点应该按照街坊统一编号;宗地号的排列应依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它的编号过程中顺序是从上向下,自左向右依次排列的,并且在宗地图上主要以街坊为单位;所有宗地图的界址点的位置排列是从左上角顺时针排列等。

4.2.2 属性数据库。根据国土资源部所制定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作为标准来设计属性数据库时,若有系统维护的需要和管理工作的特点,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以不改变实质内容为前提进行重新组织和扩充。有关属性数据的主要内容有很多,比如单位类型、主要机关、户主姓名或法人代表、电话号码、宗地地籍号、宗地的图幅号、土地位置、权属特性、总体边界等。

4.3 成立属性数据库

可以建立两种属性数据库:文本格式的土地权属信息,即数据库中数据结构是表格结构,它可以通过系统成批完成;通过扫描等方式建立关于土地登记、审批的图形、图像文件。

4.4 管理系统中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二者的关联

由于此类文本数据种类复杂,有大量数据存在,所以很难成为地级信息系统的代表属性,所以在处理过程中就会采用RDBMS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同时空间数据管理过程也会采取一定的方法,比如利用软件CADRDBMS和CIS来操作,但如果在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具体情况下,信息会更加的明确,这时就会使用AC-CESS关系数据库,在这数据库里你也可以直接将图形数据输入最后以dig格式进行保存,并且通过ODBC技术能够轻松地实现把图文数据库进行动态连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籍测量、绘图、建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地籍测量是地籍工作的基础,地籍建库在整个地籍工作中是居于核心的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对建库的内容和地籍图的内容进行分析校对,为了能够满足可视化的要求我们通常在地籍测量时按照内容进行收集。所以为了推进地籍工作的进展,必须对三者进行一体化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菁.深度探讨地籍测量内外业一体化技术[J].科技资讯,2010.

[2]吴燕平.建库与制图数据一体化生产与管理技术[J].测绘科学,2011.

篇6

质量不仅关系着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而且也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鉴于此,

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现代测绘技术;土地开发;整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

一、土地整理工作中运用到的主要的测绘技术和方法

1、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指的是为获得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基本内容是测定

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即绘制地籍图),地籍图的

绘制方法主要有野外实测成图、利用摄影方法测量方法测制、编绘法以及野外采

集数据机助成图。现代地籍测绘技术主要运用的是数字地籍测绘技术,即以计算

机为核心,利用外设I/O设备和软件支持,对地籍测绘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成图、

绘图、输出及管理。数字地籍测量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高、现势性、整

体性、适应性强等优点。针对不同的测绘环境和要求,数字地籍测量的模式也有

区分:即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数字摄影地籍测量模式;业内扫描数字化地籍

测量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数字地籍测量主要指大比例尺全野外地面数字地籍测

量。野外数字地籍测量模式依据使用硬件和使用时期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模

式:全站仪+电子记录薄+测图软件、全站仪+便携机+测图软件、全站仪+掌上电

脑+测图软件、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

测图软件,其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的模式克服了前几类

模式的缺点,适应任何地形环境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了全天候、无

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率的室内外一体化采集信息,是数字地籍测量发展的

方向。

2、工程测量

工程测量指的是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和经营管理各阶段所进行的测绘

工作。在本文中工程建设特指土地整理项目,例如土地开发、平整、土方工程等。

在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的各个施工阶段,对工程测量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

规划设计阶段就需要测绘工作提供大比例尺地形图,一般采取地面人工测图和摄

影测量成图两类。相对来说,这一阶段对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是最高的。1)人

工测量成图。人工测量成图根据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是在测量区域

内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再根据控制点测绘地形、地貌。在选定控制点时,注

意不能将关键点(指的是高程趋势的变化点,例如坡顶、沟底等)遗漏。随着现

代测绘技术的发展,人工测量成图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例如可以利用多功能

整体式或组合式的电子速测系统取得地形地貌的三维坐标,输入相关的制图系统

就可以自动成图。2)摄影测量成图。在采用专业摄影设备对地面进行摄影的同

时对像片进行分析、测量以及处理,进而获得需要的信息。现在摄影测量的模式

已经发展到航空摄影测量,测图方式也已经从模拟测图发展到解析测图方式,解

析测图方式指的是利用立体坐标量测仪对像片进行解析处理,其主要优点体现在

它除了具有基本的立体测图功能之外,还可以进行区域网点加密和数字化测图,

进而取得数字地图,数字地图可以较好的解决精确计算土石方量等施工问题。航

空摄影测量是目前实际应用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测绘地形图的方法。

二、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过程的作用

在土地开发的过程中,测绘技术主要是根据不同土地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测绘

技术。但其在土地开发过程中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是土地开发工程的数据保障

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科学的决策是各项工作的开展的保障,主要指导环境、

经济和资源的信息采集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这些要素是工程测绘的主要内容之

一,经过数据库对各种信息的管理,为土地工程决策提供依据。土地工程需要耗

费大量的资金,更需要做好前期的成本预算,控制工程成本,保证土地开发管理

的全面有效实施,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5]。

2、是土地工程行为的规范尺子

土地开发工作是对国家土地资源重新进行合理利用的建设工程,在整个工程

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方面的标准和要求。测绘资料的详细与否是施工

方案设计的关键因素。土地开发整理的施工方案设计是工程前期重要的准备工

作,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工程施工设计阶段,必须加

强测绘工程的详细规划,避免麻烦的产生,增加工程的成本[6]。那么在有需要

的时候,测量比例尺应该定在1:2000,在土地地势起伏变化不是很突出的地方

可适当的使用较大的比例尺如1:1000.只有大小结合才能保证测绘图的质量和实

用性。

3、是节约资金的利器

土地工程是个耗资工程,工程每个环节的运用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工

程之初就做好预算和控制成本的工作。而这就需要测绘工作的有效进行,并对测

绘成果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能如实反映土地开发区域内

的状况,促进设计方案的优化和节约投资。

三、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

现代测绘技术在土地整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土地整理的现实工作中

也广泛运用了诸如数字地籍测量、摄影测量成图等现代测绘技术,需要在制度上

规范土地整理工作中的测绘行为,同时针对土地整理工作上的特点,加强对测绘

工作的技术指导。

1、依据土地整理工作的内容,制定与规范相关的测绘行为

例如针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是需要制定测绘工作的工作程序,完成相关

的测绘工作技术设计;二是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制定测绘工作的作业依据,

例如针对城市测量工作的《城市测量规范》(CJJ-99);三是确定开发整理项目的

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控制系统;四是采取科学措施,严格控制测量过程,

监督测量是否符合相关的作业依据及标准;五是针对具体的开发整理项目,制定

地形测量的技术要点;六是依据项目的地形、地貌以及具体地面物,做好工程测

量的技术指导,最后就是对测绘图纸进行具体的要求,保证测绘工作的成果符合

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

2、针对测绘工作的不同要求,加强对测绘工作的技术指导

例如在土地整理的前期规划阶段对测会工作的要求是最高的,就必须加强相

关业务的技术指导,使得测绘工作符合土地整理工作的要求。1)在“先整体后

局部、先控制后推进”进行工程测量工作时,一般会按照不同比例布置高程测点。

在土地整理前期测量时,也会采取类似的工作方法测量关键点。这一过程中,就

要特别注意不要遗漏关键点,必须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设置关键点;2)土

地开发整理工作需要大量土方计算,为取得准确数值,在对项目区域内的类似

“坎”的测量时,不能只是测量平面位置,还需要在区分各类土坎的基础上准确

标注坎上和坎下的数值,尽量减少土方计算的误差值;3)在对细部测量的技术

要求上,土地整理工作相对于其它方面的测绘工作要求更为严格。其它方面的细

部测量主要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采取的方法一般是在局部增加测点。在土地整

理工作中,细部测量的内容更为广泛、更为详细,不但需要在局部区域增加测点,

而且对区域内的建筑、人口密度、容积率、房屋客观描述等都要包括在内。这主

要是为以后征地、拆迁等工作以及建设规划决策提供数据支撑;4)土地开发整

理工程项目一般区域较广,地形较为复杂,国家投入较大。在进行测绘工作时,

在保证测量结果符合整理需求的基础上,也必须尽量节约测绘成本。例如在测图

比例尺的选择上,就可以结合项目工程的实际,对地势平坦、坡坎起伏不大的区

域,可以考虑选择大比例尺测量,一般1:2000即可符合要求,在高程网点的布

置上,平坦区域一般以60米网格施测等。采取类似措施,不但节约了测绘成本,

而且提高了测量效率;5)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对区域内水系的测量要求非常严

格,在实际的测绘工作中,必须准确无误的测量出项目区域的水系分布以及项目

区内池塘、河流等的深度。

参考文献:

[1]张大勇,马孝林,王康宁.GPS-RTK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11,(19):54-55.

篇7

1土地测绘的影响因素

土地测绘会直接影响到土地的利用效率,据研究表明,影响土地测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土地质量测绘的过程中,影响土地测绘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测绘技术环境因素、测绘作业因素和测绘生产管理环境因素,以及其他不同的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产生变化时,都会加大土地测绘工作进行的难度,最终会影响测绘的结果不准确,使土地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所以,要优化环境的管理,用先进的测绘技术提高测绘工作效率,按照相关的策略规定展开土地测绘工作,减少环境因素给测绘工作带来的影响。

1.2测绘方法的影响。土地测绘的方法有很多,操作方法是否得当,操作的每个步骤,都会影响到土地测绘的结果,因此,正确的土地测绘方法对测绘工作来说很重要。一个完整的测绘项目是由不同的工作程序组成,每道工序都会影响土地测绘的结果,要提升土地测绘质量,就要引进先进的测绘技术,学习新的工艺,不断创新完善测绘方法,提高综合水平,通过有效的方法,才能完善土地测绘工作。

1.3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对土地测绘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人作为一切生产活动的主导者,也是土地测绘工作的实施者,要做好对自身的管理,严格按照执行规范进行测绘工作。在土地测绘工作中,主观上的决定因素都来自于人类的决定,不管是数据处理还是测绘报告,都需要人来进行造作控制。测绘工作者的技术和综合素质,都会影响测绘工作的质量。测绘单位应该雇用专业的技术人员,严格把关技术人员的招聘,要求聘用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和综合素质高的工作人员,这样对单位来说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促进公司的发展。同时,也改善了人为因素对土地测绘工作的影响。

1.4仪器设备方面的影响。仪器设备是保证土地测绘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工具,设备的先进与否,会影响人的主观判断,造成测绘结果不精确。另外,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是否便捷,设备类型是否适合工程测量需要,能否达到客户要求的效果等原因,都会影响到土地测绘的结果。所以,在选择仪器设备时,要选择质量好的、精确度高的和性能好的,最大限度保证测绘质量。

为了切实保护耕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不同程度地尝试着开展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工作,然而,该项目是建立在完成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需要提前运用测绘手段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方能提高精度,形成准确的基础图件、数据,从而为保质保量完成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工作做好技术保障。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路线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流程有现场踏勘、平面控制测量、变化地物的修测补测、图形编辑、权属调查、建筑物状况调查、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建立和完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其中控制测量内容有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地类界线、建筑物和构筑物、道路和与权属界线关联的线状地物;水系和植被,同时调查房屋结构与层数、门牌号码、地理名称和单位名称等;测量方法是利用城镇1:500地籍调查数据,对变化地物进行修测、补测,采用全站仪解析法测绘,测点的位置标注在草图上,坐标信息由全站仪自动记录,并通过软件传输至计算机,通过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处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乡一体化软件,按照有关要求,以开发区内土地调查过程中所形成的电子地籍图形、土地权属调查中形成的地籍调查表、调查过程中收集的权属证明材料等非图形资料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为手段,建立以城镇土地调查数据管理为目的的现代化土地管理体系。

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技术路线

利用统计分析得出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的数量分布,利用空间叠加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的空间分布,合理地表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布情况,可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评价。其中土地利用强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意义的相对比较概念,其空间意义指特定时期某一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大小,是和其它类似区域比较的结果,或单元区域之间比较的结果;其时间意义指随着时间的演变,人类对土地资源利用的能力和利用程度不断增强,现在的土地利用强度是过去动态变化的结果,又是未来土地利用的开始。从理论上说土地利用强度具有时间上的可度量性,空间上的可比较性。

土地对于人类的效益有多种,主要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指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所获得的纯利润;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是指土地生产的产品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是指土地的开发利用对生态平衡做出的贡献。

3.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技术路线

篇8

【关键词】测绘;技术;方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等的建设、生态退耕及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水土流失、沙漠化、冷浸、盐渍、不合理耕作方式等原因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退化;同时人口还在继续增长,人均耕地仍呈下降态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保障耕地基本数量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耕地动态平衡,保证粮食安全和国家稳定,自2000年以来,国家有计划地、大规模地进行土地整治。我国当前开展的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范围内,通过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组织开展的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以达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等目标的过程。

目前的土地整治实践所用基础图件获取方式大致有2种:一是直接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并经经过实地踏勘补绘变更内容;二是实地测绘地形图。第一种方式的图件往往是利用卫星图片调绘得来的地物与已有地形图经抽稀后等高线相叠加而成。这种图的比例尺较小,一般为1:10000,仅用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由于第二种方式的图是实测,其现势性最符合土地整治规划的需要,可用于规划设计,但往往出现不知道该按什么规范进行施测的情况。目前大多数仅仅按1:2000的地形图测绘要求施测后,再缩编成1:5000的地形图。前者用于设计,后者用于规划。

一、控制系统的选择

1、坐标系统的选择

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采用统一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采用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2、高程系统的选择

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地区测量时,可沿用原有的高程系统,当小测区联测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为了能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图件相一致,按以上原则选用高程系统时,应首选1985国家高程基准,如采用假定高程系统时,也应选一个在实地及可行性研究图上明显的点作为起算点,在图上图解该点的高程作为起算数据。

二、测图比例尺

合理安排测绘内容、测绘精度,使测绘成果既满足使用,又达到节约测绘费用的目的,就应确定好测图比例尺。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进行选择。测绘土地整治项目地形图的用途是用于总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用于总体规划测绘应选择1:5000比例尺,用于施工图设计测绘应选择1:500或1:1000比例尺。因此从图的角度可选择测绘1:500或1:1000的地形图用于设计,将此地形图缩编成1:5000的地形图后用于规划。可按照现行的土地开发整理预算标准:项目的勘测费按不超过工程施工费的1.5%计算(项目地貌类型为丘陵/山区的可乘以1.1的调整系数),按此标准如以每公顷的工程施工费为3万元计算,每平方公里(建设规模面积)的勘测费为49500元,而这项费用的工作包含了勘察和测绘,即使把所有费用用于测绘,也不足测绘1:500或1:1000的地形图和缩编1:5000的地形图的费用。目前许多地方的作法为全区域测绘1:2000的地形图用于设计,缩编成1:5000的地形图后用于规划。可是用1:2000的地形图设计,土地平整工程量的计算误差较大,用此图截取的规划道路、沟渠的纵剖面图也不准确,导致预算工程量误差大和不能按纵剖面图施工。为解决上述问题,用于规划的1:5000的地形图,可采用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补绘变更的道路、水利设施和地类的方法得到。规划的土地平整区域的测绘应选择1:1000比例尺。规划的点状工程,如塘、提灌站、农桥、新农村建设区域应按1:500甚至1:200比例尺施测。规划的线状工程可施测1:500的带状地形图(或施测纵横断面图)。

三、测图内容

合理安排测绘内容可以减少测绘成本和时间。从土地整治地形测量的总体作用及服务对象来分析,其性质还是地形测量,包括大量地形地貌、地物等要素的测量。根据土地整治项目的要求,土地整治的地形测量内容应有所侧重。原则上与土地整理工作相关的测绘内容不能省略,相反则应尽量简化。土地整治的对象是耕地或可开垦为耕地的土地。因此测绘的重点是项目区内与建设规模相关的土地,与建设方案相关度不紧密的土地可降低测量精度。如:现阶段林地不是土地整理的重点,则在测绘林地时,地形测绘方面的内容可省略,仅测绘其,形成林地图斑即可,再如,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新农村建设不是土地整理工作的重点,测绘时,形成农村居民点图斑即可,而不反映房屋轮廓。因此在按现行工程测量规范和地形图图式测量的同时还应注意:①测绘范围内的居民点按村庄的外轮廓线测量,如有路、沟、渠经过村庄时要将它们测绘出来,居民点地类界以外分散的房屋则应逐个测量;②测绘范围内的较大面积的林地、园地、未开垦的草地、岩石砾地、坟地等仅测出界线形成图斑,图斑内标注地类符号;③道路除标注路面材料外,还应有代表性地标注路基宽度,对于道路较少的区域,宽度小的路也应测绘,农桥应标注建筑材料;④沟、渠、涵洞等水工建筑物应标注宽度、深度和材料,宽的水闸应注高宽及孔数,田间的小沟渠也应测绘,泉眼应标注枯季流量,以便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⑤权属界线除图示规定的界线外,为更能详细表示权属关系,还应进一步测绘到村民小组界;⑥为表示相关关系,测图范围应测出有效范围一定的宽度。

四、结语

测绘工作是土地整治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以及施工放样和测绘竣工图的重要基础。合理确定测绘的控制系统、测绘精度和测绘内容以得到较好的测绘成果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233.

篇9

关键词:地籍图;测绘要素;界址点测量;精度指标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籍测量是通过一定的精度要求测定土地权属界位置、土地境界以及土地面积,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反映土地的分布情况、利用类型以及土地质量,是国家每一片土地资源管理以及城市建设管理的决策依据。地籍测量所处的行业背景极其复杂,地籍测量工作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地形图测绘工作,但这两者所运用的测绘理论以及方法是相同的。当前,我国新的地籍图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结合测量地的地形地势以合理的测量方法,对测绘要素进行规范的取舍,以《图示》表示测绘内容,成为目前地籍测量行业最为关注的热点。地籍图测绘技术的应用,可以间接避免在测量中的重复测绘,提高整个测绘成图的整体质量与作业效率,适应我国城市建设及土地管理的发展需求。如下,笔者首先对地籍图测绘的内涵进行了阐释。

一、地籍图测绘

1、内涵

地籍图测绘是对土地以及土地上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数量、形状一级权属等基本信息的获取、整合、表述,为我国的税收、市政、统计、产权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资料和定位系统。

2、地籍图测绘的内容

地籍图测绘的主要内容由数学要素、地物要素和地籍要素三大部分组成。

1) 数学要素

在地籍图上所表示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大地坐标系、控制点的点位和注记、地籍图的分幅索引图、内外图的轮廓线、地籍图的比例尺、坐标格的网线与坐标注记、本幅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名及图幅整饰等方面的内容。

2) 地物要素

在地籍图上所表示的地物要素主要包括:道路、地貌、建筑物、土壤植被以及注记等。以下是对以上几点的说明。(1)道路:主要在地籍图上绘出道路道牙的石线分布,道路上的指路牌等均可舍去。道路上的桥梁以及隧洞均要在地籍图上表示出来。(2)地貌:在地籍图上,为了看图方便,一般只对山区、丘陵等地区中大面积的台阶路、斜坡等控制点的高程,在地籍图上应做好注记,而对一些散点高程做选择性的注记。(3)建筑物:固定建筑物必须在地籍图上会出来,非永久性建筑物(简易房、棚舍等)、附属建筑物(台阶、不落地阳台等)均可舍去,大面积的除外。大于7平方米的院子、天井这类的都应在地籍图上显示。(4)土壤植被:大面积的农田、绿化带、河滩以及公园等,均应在地籍图上以土壤、植被的符号表示出来。一些小面积的植被、住房区绿地等均可舍去。(5)注记:一些有特色的地物名称及地名均应在地籍图上绘制。

3) 地籍要素

在地籍图上所表示的地籍要素主要包括:界址点、行政界线、地籍号、座落以及土地等级等。以下是对以上几点的说明。(1)界址点:地籍街坊的界址线、宗地的界址点等土地所有权界线应在地籍图上绘出,分别以0.3mm红线、直径 0.8mm红色圆圈做注记。集体土地使用者的名称一般注记在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界线内。(2)行政界线: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县乡、镇以及国有林业、农业、每夜的场界均应在地图集上绘出,境界线在绘制时不可中断,遇到拐角出则用以点或线绘出。(3)地籍号:区县编号、街坊号、街道号以及宗地号组成地籍号,在地籍图上除区县编号外均应绘出来。街坊号、街道号注记在街道适中位置,宗地号注记在宗地内。(4)坐落:行政区名、地名和门牌号组成坐落,在地籍图上注记行政区名与地名,门牌号做选择性注记。(5)土地等级:已完成土地等级评估的乡镇,相应的地分级界线和土地等级均应做好注记。

二、 界址点

1、 界址点的测量

界址点的测量工作展开前,应做好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合。首先,根据收集到的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在地籍图上标识出相应的界址点位置、宗地的土地范围、使用者名称,进而对这些界址点及宗地号进行统一的编制,根据地籍调查表中的实际边长进行注记。其次,依据注记好的实际边长制作出界址边长的误差表界址点一般采用交会法、极坐标法或者用引点法求出来。以引点水平角对两个半测回进行观测,对两次读数做好注记,通常,两次读数的差应小于10mm,测距边不可超过150m,最后根据实际边长与坐标法反算出来的边长进行比较,以差来确定界址点的观测精度。对于界址点相对隐蔽的地区,如街坊,可以采取间接方法来求得界址点。如内插、外插以及距离交汇等,在丈量时,应用精确度高的钢尺进行两次测量,然后取平均值。计算出的界址点应处于两个已知点所在直线之上。以直角进行推算时,要确保定向边长于推算的边长,最终的界址点坐标数量,应小于全部界址点的25%。

2、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界址点的精度分为三级,精度等级的选用以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土地价值以及实际的需要为依据,一般大中城市繁荣地区以及小城市的商业区、中心地区选用一级,其他的街区则选用二级和三级。我国土地辽阔,各地的情况不相同,土地的价值差异大,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同,虽同是商业区,但会因为所处地区不一样。以《规范》中的规定在全国各地区进行统一的界址点,不仅非常困难的,而且不符合各地区的实际,难易贯彻实行。固对于界址点的等级选用,应由各地区的相关主管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土地的长远规划及发展前景为前提,把土地的价值和实际的需要等因素综合起来,进行界址点的划定。

三、其它方面的精度要求

1、 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地籍图分为地籍铅笔原图和地籍电子底图,它们的精度要求基本一样:相邻的两点界址点间的距离和界址点和临近的地物点距离,它们的中误差不能大于地籍图上的±0.3mm。宗地的内部和界址的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管采用哪种堪丈方法,它们的点位中误差应小于地籍图上的±0.6mm。一般,要检测地籍图的精度,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是用图解的距离和对应的解析反算出的边长、宗地草图上的做好注记的远侧距离以及检测距离做比较,其中所作出的比较差应切实按照以上要求来衡量,比较差允许的误差不可大于3倍的中误差。

2、 房角点坐标的精度

要对房角点的坐标进行测定时,其的精度等级和阴差等方面的规定及要求和界址点具有相同的标准,若暂时不用对房角点的坐标进行侧定时,则需要把房屋整体的轮廓线,按照地籍图上的地物点的精度要求在地籍图上表示出来。

四、 结束语

随着当前地籍图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不断应用及发展,我国数字化城市将会得到不断地促进及发展。地籍图测绘技术对于国土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其还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十分重视地籍图测绘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断加强对地籍图测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使其在我国地籍图的绘制方面取得更为广泛的应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乔仰文; 郭昆林; 王晓辉 基于AutoCAD数字地籍图测绘的简易方法测绘通报2000-07-25期刊

[2]周晟; 张正荣 常州市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现代测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9-06-19中国会议

[3]杨命青; 韩用顺; 龙四春 地籍图与大比例尺地形图融合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25期刊

篇10

关键词:土地测绘 遥感技术 航空摄像 GPS技术

测绘是一门应用学科,传统的测绘包括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和变形监测5个部分。21世纪测绘技术归纳起来朝着以下几个趋势和方向发展:1)数据采集和处理实现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2)测量数据的管理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3)测绘数据的传输与应用实现网络化,多样化,社会化。4)测绘的硬件设备实现人性化,国产化,智能化。下面谈谈几种土地测绘技术。

1遥感技术测量

遥感技术(RS)是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其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的。

1.1解译标志的建立。

找出遥感影像中土地利用变化的位置是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应用的关键。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主要有影像――影像对比判读、影像叠加分析、影像――矢量地图对比判读等。在工作实践中需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特点选择利用合适的方法,有时需要几种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准确发现变化区域,达到动态监测的目的。在通过实际调查和布设样方,到最后利用Map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通过计算机的套合,同时根据影像中相应位置的纹理、颜色,建立相关土地利用类型的解译标志。

1.2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解译。

在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前需对波段组合进行选择。在土地利用监测中将遥感影像以不同方式组合,其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目前,遥感影像的融合方法主要有基于贝叶斯法则的分类融合、基于小波理论的特征融合;以像元为基础的加权融合、HSI变换,比值变换等。利用上述方法融合后的影像既融入了TM假彩色影像的波谱特征,又保留了原来SPOT影像的清晰度,使SPOT影像成为了―个包含丰富信息量的假色彩影像,从而提高了影像的解译精度,便于专题图的制作。影像融合技术可以提高已有的SPOT影像和TM影像的利用价值。各种专题地图可以与融合后的彩色影像地图相结合比较分析各种信息,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支持。多时相的RS影像融合技术是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光谱分析可以确定土地利用变化的目标,由此,可再进行准确的人工量测,这样就减少了动态监测所需的成本和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遥感影像进行增强处理可以提高解译的精度,通常使用的遥感影像增强方法主要有:光谱增强处理、空间增强处理和辐射增强处理等。

2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使用航空摄影资料可以非常便捷地依据影像对地类、地形以及权属界线进行外业调查和标绘,从而能明确而直观的使外业权属双方进行指界、判断不同地类之间的界线。

2.1准备资料。

收集整理原有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图幅接合表;收集整理原有的土地权属、行政界线图;收集整理原有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争议原由书等确界档案资料;明确各个镇、村、村民小组的行政代码;调查本县内河流、道路的等级划分;收集整理涉及更新调查的城镇初始和日常地籍已调查的成果资料;收集近期土地利用现状变更的批准文件及其附图;整理航摄资料及航摄基础数据。

2.2地形调绘。

地形调绘可将航片放大后在其七进行,放大比例尺通常在1:4000以上较合适。能通过航测内业明确判读的可以不在调绘片上调绘整饰,当在像片上同时表示地形调绘和地类调绘有冲突时,以地类为主表示;地类调绘又能同时放映地形调绘内容的,地形调绘则不表示。对于新增的地物,首先要外业量取其周围相关的地物间距,同时在放大的调绘片上绘制示意图。与权属界线相关的地形地物,不论大小均予以调绘,便于内业结合地形地物编辑权属界线。

2.3地类调绘

依据国家国土资源部新的分类标准,进行外业地类调绘须以1:4000的航片进行;土地利用类型以新标准规定的代码表示;所标注的地类界必须自成闭合或与其它线状地物一起形成闭合图形。

地类调查可通过室内判读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室内判读可作为野外调查的准备,可降低野外调查的盲目性和减少野外的工作量。在实施调绘工作之前,要对该地区的地类情况做到充分了解,从而保证地类调查的质量。地类调查以室内判释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室内判释作为野外调查的准备,以减少野外的工作量和避免野外调查的盲目性。在实施调绘之前。要充分了解该地区的地类情况,保证地类调查的质量。

2.4获取土地变化调查矢量线划图。

获取土地变化调查矢量线划图,应根据各个项目的具体要求,分别采用矢量化航空正射影像图件的调绘图形(扫描矢量化法)和航空摄影测量立测法(简称立测法)两种作法。

2.4.1扫描矢量化法。扫描矢量化法,即对航空摄影正射影像图件进行扫描,经过角度纠正对外业土地更新调查线划图进行矢量化的过程。在矢量化之前,须对调绘调绘正射影像图件与权属调查表等做图、属一致性的全面检查。在矢量化过程中,分点实体、线实体、面实体3种类型来进行,其中面实体在矢量化时应做到面实体周界的封闭性。

2.4.2立测法。立测法即在数字模型上进行地形测绘的同时.转绘中心投影放大航片的调绘图形,即以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为平台.实现土地利用地形图和现状图“二图合一”的采集。

3、GPS技术

GPS新技术的出现,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特别是应用RTK新技术,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测绘成电子地图,然后通过计算机和绘图仪、打印机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图件。

篇11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可确定的因素,这就是工程项目中的风险。风险的大小可以采用风险量来表示:F=f(p,s)F为风险量,f()为风险函数,p为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s为风险的损失量。上面公式可以看出,风险发生的概率越大,风险损失量越大,则风险越大,也即风险量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损失量成正比。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1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是项目工作环境所造成的风险,如项目所在地为山区,对于平原地区的作业队伍来讲,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项目所在位置为高原区,对于低海拔地区的作业人员来讲,也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当地农民对于相关政策的不理解和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也可能引起风险。环境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对环境的不熟悉所造成不可预料的风险。这类风险绝对不能忽视,可在项目作业前进行提前准备,在高原区作业前,可提前对参与人员进行训练,培训在高原区作业的方法,加强体质的锻炼,确保在高原区作业时不会出现风险。做好保护措施,安排随队医生,以便随时进行身体检查,保证环境风险降至最低。对于农民由于政策的不理解造成的风险,可以利用政府宣传以及与当地村镇的沟通来加以防范此类的风险。

1.2气象风险

气象风险主要是指雷电、雨、雪、大风、冰雹、雾、高温、低温等气象风险。这些气象条件对于测绘作业人员可能产生人身安全、延误工期、交通困难等。气象风险可通过提前与气象部门联系,取得项目所在地的历史气象资料,并可与气象部门申请气象预报服务,及时掌握气象信息,提前掌握气象信息,以便做到合理规划,科学安排,在保证项目质量、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气象风险不影响项目的进度。

1.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管理对该类项目没有经验,造成人员调配不合理,作业方法不恰当,管理措施不到位等,从而使项目发生风险。管理风险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或派出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协调,使管理风险降到最低。

1.4技术风险

由于该类项目相关经验较少或项目技术业务不熟练而造成的风险或者由于项目所在地的技术要求与国家标准不一致,从而造成验收时难以通过而造成的风险。技术风险要求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当地的技术标准,并及时掌握该类项目的作业方法和流程,先对该项目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该项目不熟练时,先进行项目的试点工作,试点完成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后续工作。

1.5质量风险

由于测绘人员技术、外部环境条件、设备条件等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而导致的风险。对于质量风险的防范,在开工前对设备进行检测,确保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鉴定合格,同时应按照规范要求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检验,一旦设备出现问题,必须马上进行维修并进行鉴定,使仪器设备都必须是在合格的期限内。对技术人员应按照作业的工序,对技术人员及时地进行培训,使技术人员在每道工序的开始就能及时掌握住作业方法,同时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教育,使技术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外部环境条件也是质量风险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这就要求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要多检查,防患于未然。同时还要求作业人员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增加业务经验,杜绝出现质量隐患。

1.6资金风险

主要是业主资金不到位,自身资金不足,技术人员工资上涨,项目发生变更等因素造成的风险。资金风险要求作业单位在项目开始前就应该了解项目的资金状况,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采取必要措施去避免资金风险。

1.7工期风险

由于工期延误所造成的风险。工期风险要求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去管理,认真组织项目作业,科学规划,及时掌握工程进度,根据工程进度去合理安排人员以及仪器设备,使项目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之下,工程进度与工期要求相匹配,避免产生工期延误所造成的风险。

1.8安全风险

由于人员、车辆、设备、交通等造成的风险以及作业过程中遇到的毒蛇、野兽等以及高压线、悬崖、水流等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为项目中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出现安全问题时,该项目可以说是失败的。因此在项目开始之前就要把安全问题考虑全面,提前做好预案,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教育,使各个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防止一切安全隐患出现。若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就不要去作业,宁愿牺牲工天,也不要去冒险作业,这是管理人员必须要牢记的原则。管理人员头脑中必须要坚持安全至上的原则,才能使项目安全问题得到重视,也才能在项目中确保安全风险不再发生。

1.9不可预见风险

由于发生地震、洪水、发生公共突发性传染病(如2003年的非典等)、测绘项目所在地发生突发性的事件等都是不可预见的风险。不可预见风险是各种风险中最难以控制的风险,或者说它并不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意志来转移。但不可预见风险也并非不能控制,只要管理人员能够科学合理地去处理该类风险,这类风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降到最低限度。

2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项目风险的防控

某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项目是单位第一个使用权测绘项目,考虑到最近几年,该类项目比较多,且项目程序复杂,作业环境为重丘区,并且该项目涉及了农村的农民宅基地,为了对该类风险控制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该项目作为项目风险的试点,该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风险的防控。

2.1项目准备阶段的风险防控

(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在项目准备阶段,管理人员认真分析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人为项目负责人,组成人员为各小组组长,在项目开始前进行了集中的专业风险管控知识培训,使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风险的预控和处理措施。实际工作证明,建立一个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以及具备专业风险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去进行风险控制,及时掌握项目风险的动态,对项目风险进行动态管理,能有效地对项目风险进行防控。(2)进行管理和技术培训管理人员没有具备风险管理的能力,无法进行风险防控,出现风险无能为力,可能导致风险管理失控,造成项目失败。同样作业人员也应懂得如何规避风险,否则技术人员面对到来的风险不知如何防控,轻则可能会造成质量隐患,进度缓慢,重则可能造成人身安全问题。项目在开始前对管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外,还进行了全员培训,邀请风险管理专家、技术管理专家对每位技术人员均进行风险知识培训,技术培训,质量意识培训使管理人员懂得如何去控制风险,技术人员如何去规避风险。(3)加强制度建设任何项目的管理都需要制度去约束,同样对项目风险的防控也需要制度去约束。在项目准备阶段,制定了某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量风险控制管理制度,通过利用制度来约束,利用制度来防控。

2.2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防控

(1)建立信息平台在项目实施阶段,也是风险防控的实施阶段,应注重加强信息交流沟通。作业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及时沟通与传递。如果信息量增加,就能减少出现风险的机会;无法获取信息或传递速度过慢,都有可能形成信息不灵通,造成该避免的风险无法规避。在项目实施阶段建立从管理人员到现场作业人员都信息通畅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由项目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将项目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利用短信发送至每个作业人员手中。同时,如果小组出现风险隐患或发生风险,利用手机及时联系项目负责人,使项目负责人能及时对风险进行控制或避免风险。项目负责人与单位主管科室以及主管领导沟通也主要通过短信或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及时汇报,单位的相关风险提示和风险预警也通过短信等及时发送至项目负责人手中,必要时电话交流沟通。信息的及时交流沟通,可有效地避免出现或减少项目风险的发生。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与气象部门沟通订阅了该地区的气象数据资料,由气象部门定时3天~5天的气象预报,对重大灾害气象提前预警,避免气象预警。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相关村委及时沟通,对政府重大活动、农村的赶集等信息提前掌握,以做到对测绘工作提前做好计划,防范由于活动、集等造成的工期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等。(2)规范安全检查程序在项目准备阶段制定好的制度,在项目实施阶段必须得到很好执行,只有执行好制度,才能规范行为,从而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规范、安全。在制度执行中,必须要求管理和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去执行,并安排专人去检查,发现没有按照制度、规范去执行的,必须坚决纠正。在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测绘项目中,设置了一名专职的安全检查员,每天由安全检查员对重点小组进行巡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提醒,对重大的安全隐患,作业人员配备必要安全自救工具,安全检查员全程进行监督。

2.3项目突发风险的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在制定好之后,还应做到项目所有人员都熟悉应急预案,并知道自己在应急预案中的位置以及出现突发风险之后如何处置。在遇到突发风险之后,项目管理人员按照提前制定好的应急预案去进行处理。应急预案的处理要求管理人员在获取风险信息之后能快速决策,迅速处理,让突发风险引起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3结语

篇12

关键词:土地测绘;土地开发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土地开发持续进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土地资源供不应求,供求矛盾日趋尖锐,为此土地开发管理不断提高,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测绘是一门发展迅速的科学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受到了良好的评价和应用。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2 土地测绘对土地开发管理的影响

土地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的水平,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持续和合理利用,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应用领域中土地测绘技术的信息化成为了其应用的最高形式,为土地的开发管理创造了定量、定性以及可视化的工作条件。土地测绘的信息化(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的水平,还系统地辅的解决了土地开发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了土地方面的科学决策,保证了土地开发管理的工作质量,促进了土地管理部门公正、公平的执法。缓解了土地的供需矛盾。促进了土地的开发与管理,提高了国土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的效率。

3 土地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具体要求

3.1 测图比例尺的合理确定

测绘工作的首要要求就是确定合理的测图比例尺,保证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确保测绘工作的质量。对于起伏大、地势崎岖、无法通视的地区,应该布置高程网点,测试高程点间距最好不应该大于米;而对于地形相对起伏小、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通常情况下应该以米为网格间距测试,以便满足多部门的使用要求。

3.2 提高对关键点测量的精确度

本文所谓的关键点主要包括高程趋势变化点、标高,窑等比高及量注面积和坎脚、坎顶线的位置等信息。在进行测绘时,应该充分具体地全面考虑上述元素。另外,测绘图上应该反映居民点、农田、园地、沟渠等信息外,还应该反映旧城改造和旧村复垦地区的林地树木种类和面积以及居民住房面积、人口密度、建筑面积等信息。完成测绘以后应该用标石标注坐标和高程,为后续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基础。

4 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土地开发管理也逐渐的迈向了信息化的道路,通过信息化来促进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技术变革。因此,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土地测绘的信息化,土地测绘的信息化主要就是指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应用。

4.1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开发与管理中,最初的应用领域就是建立土地信息系统(LIS)。土地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土地管理、土地数据库的管理和规划等。因此,建立土地信息系统的最好平台就是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的目标就是通过完成土地的实地调查、详细登记、系统的统计和客观评价,为地籍管理提供定量信息,便于土地法律咨询。尤其是针对城乡土地管理,建立了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乡村地籍管理系统等。关于土地评价,通过土地信息系统,可以对土地进行资源清查、适宜性评价、生产潜力评价和承载力分析。还有利于进行土地总体规划,为国家作出土地政策进行科学决策,提供科学基础。

4.2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出现,可以更加快速和准确的测定各个控制点的坐标。全球地位系统可以快速的、高精度的相对定位测量各种控制点,不需要点间通视,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方位,该技术精度可以达到cm级,该技术可以进行控制测量地形测图中的控制点、界址点的测量和地籍测量中控制点的测量。极大的促进了管理数据的采集和监管,该技术的监测的速度和精度,节约了时间和劳力,从而保证了土地开发管理系统的时效性和精确度。

4.3 遥感(RS)技术的应用

土地开发管理中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监测。遥感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促使大量的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持续出现,在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以及土地利用的现状调查等实践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同的分辨率数据都分别在不同的土地调查中产生重要影响。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改善了土地开发管理的工作,提高了对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水平,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和持续利用。

4.4 “3S”技术的结合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本文“3S”技术指的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3大信息系统的技术。土地开发管理的信息化中最为关键的就是3大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随着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3大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也成为了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趋势所在,成为了土地开发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当前技术条件下,“3S”技术主要以全球定位系统为数据源,把野外拍摄的遥感影像作为参照,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这个平台在计算机中准确的绘制出图形,然后再针对各地情况进行标注,最终完成对土地资源的调查。3大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还可以不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土地资源开发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测绘技术 土地管理 地籍测量 3S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地籍测量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地籍测量有了巨大的变化,数字测绘和以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3S现代测绘技术使得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技术密不可分。土地管理利用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土地界、土地面积、土地权属位置和与土地利用类型、质量好坏等有关的诸多专门测量。由于地籍数据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所以地籍数据要求较为精确,且需要有很强的实效性,这就需要及时、同步更新,这样才能给相关的管理部门提供有用的资料。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业内扫描数字化测量以及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

一、地籍技术的四种测量模式

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业内扫描数字化测量以及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这四种测量模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用途,通过优劣势互补能更好地实现地籍信息的全面采集。

全野外数字模式

全野外数字模式运用的测绘产品包括有关的地形图和地籍图,这些都是国土、房产、水利和电力等部门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重要来源。地籍数据库和有关的地籍管理系统的优劣也与全野外数字模式采集到的数据直接相关。全野外数字测量使用的重要工具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我们根据其所搭配的不同硬件有三种方式:全站仪+电子记录簿+测图软件、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以及全站仪+便携式电脑+测图软件,其中,全站仪和测图软件必不可少。

全站仪和测图软件搭配电子记录簿的好处是可以实地测量各种重要的地籍数据,但由于设备的硬件问题,这种搭配的草图常会出现差错,效果也不大理想。而当电子记录簿换成便携式计算机时,数据处理也就更加高效和便捷,且出错率较低,但此种方式的价格昂贵,不大适合野外环境。此外,掌上电脑的加入,使得蓝牙传输成为可能,这也外业测量更加智能化和电子化,不同地籍测量方式也能够可视化,而且掌上电脑携带更加方便,现场成图,属于高效和便捷的方式。

GPS测量模式

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精度要求的提高,GPS的使用越来越多,GPS-RTK技术在整个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急速扩展。GPS测量模式有利于实时掌握地籍要素的坐标,通过现场检验测量的结果,降低了因错误而返工的概率。

GPS-RTK的运用模式也有两种: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和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第一种模式中,GPS-RTK接收机在接受完各种地籍数据之后,GPS数据处理软件将其进行初步处理并存储在数据文件之中,与此同时给测图软件绘制草图。GPS-RTK接收机具有实时性、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减少了控制点,但由于无线电死角等关系导致有些数据无法采集,则需要用全站仪来完善。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这种模式适用于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比例尺地的地籍图测绘,是全天候、高效快捷的地籍测绘模式。

业内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准地籍测量”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业内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这个是将已经存在的地形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一些宗地界址线,划分出调查区等,调查地名、门牌号码、房屋层数等,同时将不清楚或精度不符合的地方标示出来以待变更或添加。“准地籍测量”有一前提就是测量的区域内的地形图有较强的实时性,且控制点、目标点等明确。

4、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未来有着广泛的运用。多平台、多传感器、高分辨率和高光谱等成为了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的方向,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也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得的来源。激光成像雷达、数字摄像机等为主题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专题的地籍测绘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能及时快速的更新地籍测量信息。

二、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流程

现代地籍测量离不开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现代测绘技术将地籍测绘外业、内业综合在一起,不仅可以高效地完成地籍测量工作,而且还能够建立起丰富的地籍数据库,并建立有关的地籍管理系统,奠定“数字国土”工程和现代地籍管理的坚实基础。现代地籍测绘利用全站仪、计算机等自动采集地籍要素,并将其传输到计算机上,经过专业软件的分析、整理、编辑最后将其加入到数据库。其基本的流程如下:

1、分析资料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测区内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这是熟悉测区地形的重要工作,通过资料分析和本身的设备条件等来确定所要采取的测量技术。

2、获取数据

要获得有用的资料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对原有资料的分析,直接利用原始正确的地籍资料等;二是直接去野外进行信息采集和收集。获取的数据应当能够满足需要,要涵盖全部的地籍要素的有关数据,如地形数据、地类数据等。

在获得了数据之后,应当按照当前数据库的要求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编辑、整理,编辑整理过后要及时将数据存入数据库之中。同时,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汇总工作也必不可少,要建立整个市的地籍数据库,建立地籍管理档案系统。

三、结语

总之,由于现代化设备和数字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使得地籍要素数据的采集、收集、处理等工作都变得更加高效、快捷,地籍测量工作量在减少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投入进地籍测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为为土地管理服务的一种专业化测量,地籍测量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加强对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能有效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加快数字化城市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黄晓君.城镇地籍测量及精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2]苏哲.论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4)

篇14

关键词:CDM;小水电;土地利用现状图;快速实施

Abstract: through the fiel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local trimmer and in the industry of the combination of compiling software, and achieve a rapid measurement and compiles the most hydropower station of the map to the effective method, and applied in practical production,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reduce the cost of homework.

Keywords: CDM; Small hydropower; Land use status figure; Implemented quickly

中图分类号:P28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2012年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再批65个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其中小水电项目占19个,水电的CDM项目被认定为中国未来节能减排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其伴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类地形图)测量工作会越来越多,如何能够快速地进行水电站项目地类地形图测量及编绘的有效实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水电市场上地类地形图测绘主要由大型设计院牵头,现有的软件及作业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项目旨在通过外业测量方法的局部微调和内业多种编绘软件的结合,获得一种快速测量和编绘水电站地类地形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业成本。

2流程简述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参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地籍测量规范》和国家地形图图式,编写测绘技术要求,确定测量范围、测量内容、土地分类代码、地物测量及取舍原则、成图要求和其它附加说明,经评审通过后,组织外业测量及内业编绘成图,实地查图后提交资料。

3 外业测量

外业测量与常规测量方法大同小异,只是进行了测绘内容的补充和作业方法的微调。作业前,详细阅读技术设计书,熟记地物分类代码,以便于最大程度地与内业衔接,减少返工的机会。

作业时,利用RTK技术测量地块和开旷区域,配合全站仪测量隐蔽区块及房屋正厅高程,并将前一天作业编绘过的地块封闭地形图打印出来,进行外业初步检查,并加强与内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沟通。

地形地类地形图的外业测量,测量时除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地形图图式》及《地籍测量规范》测量的相关规定执行外,为便于电站库区淹没损失调查,补充调整要求如下:

(1)对测区范围内的各种用材林地和经济林地应根据林种、林龄及郁密度加以区分,并逐丘(片)施测边界并于图上标绘;

(2) 对测区范围内的各种园地应根据各园地作物类别加以区分,并逐丘(片)施测边界并于图上标绘;

(3) 对测区范围内旱地中的坡度大于25º,仍在种植作物的斜坡地(不包括总体坡度大于25º的梯旱地)应予以单独区分(单独采用统一符号标注),并逐丘(片)施测边界并于图上标绘;

(4) 对居民点用地及其它建设用地内部的道路、街巷应逐条标注边线,对给排水设施应标注进出水口位置及高程;

(5) 对滩涂中已加以开垦种植,一年能保障收获一季作物的,应逐丘测绘边界并于图上标绘(单独采用统一符号标注)。

(6)对测区范围内的居民点,须逐栋施测上图并按Ⅰ类永久界桩的精度要求(测设高程误差不超过0.1m)测量每一栋房屋的正厅地面高程,并用红漆于墙面或屋角不易剥落部位编号并调查户主姓名,测绘结束后编制房屋高程汇总成果表。测区范围内的居民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逐台地测量并于图上标注代表性高程;

(7)测量过程中,应根据地籍测量的有关规定测绘县(区)、乡、行政村的行政界线,每幅图均需标注县(区)、乡、村的名称,对飞地(或插花地)应注明所属村(或自然村)的名称。

当天的测量资料要求当天完成,地形图阶段各地块全部封闭,无交错、缝隙和错、漏现象,并注意与已测地形图的衔接,为内业编绘做好准备。

4 内业编绘

内业编辑分为CAD图形预处理、MAPGIS构面,导入CAD分层、CAD分层输出、MAPGIS区加高程信息、MAPGIS区加层、加高程点属性及属性输出、表格统计及资料整理等,现详述如下:

一、CAD图形预处理

CAD图形预处理的前提是建立分幅图,逐幅进行地类地形图编绘,主要目的在于本幅图内各地块的分析和封闭:

分析:分析本图幅内地类的种类,建立相应的地类地形图层,并仔细查阅图面,检查挑出不能判断地类地形图层的区块,作业人员回忆或现场校对,达到100%正确。

封闭:根据分析的结果,采用PL线封闭每一区块,封闭的时候兼顾区块的合并及分类。封闭之前需另存图形,并保留最外范围的等高线,作为本图幅范围线使用,其余等高线可删除或隐藏,并去除或隐藏非封闭区块的其它线类地物和点状地物。

分析、封闭完成后导出DXF文件备用,DXF文件要求仅包含封闭而成的地块。二、MAPGIS构面

MAPGIS构成的目的是将CAD图形预处理后的图层信息形成封闭的曲面,为后续的区块编号、CAD分层、面积统计等服务。构面的要点:

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将DXF文件另存为WL线文件;

WL文件导入“编辑模块”进行“自动剪断线”、“自动平差”、“线拓朴查错”等操作,根据线拓朴查错提示信息,找出CAD预处理阶段未处理封闭的区块,在CAD或MAPGIS里重新封闭处理,待拓朴查错提示信息修正完成后,进行“线转弧段”操作,将改正后无错误的线拓朴改为弧段,并保存WP弧段文件。

关闭线文件,导入WP文件,利用“拓朴重构”,生成区文件,并保存待用。

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会反复在CAD与MAPGIS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一般采用CAD修改,MAPGIS查错的方法。

三、导入CAD分层

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将“拓朴重构”完成后的WP文件转换为DXF文件,导入CAD进行分层设色

将需要分层设色的DXF文件插入到图幅内,根据地物情况,将闭合曲线分别归至相应的图层内。

四、CAD分层输出

将分层设色完成后的CAD图形仅保留地类地形图层,输出DXF文件。通过“数据转换”模块重新得到各区块线文件WL。此时的WL上包含了不同的分层信息。

输入“编辑模块”,进行“线转弧段“操作,保存含有“分层信息”的WP文件,并进行“拓扑重构”。此时生成的区文件并未包含图层信息,区拓朴查错可以检查出“重复的。。。”,此时因为是每个封闭的曲线构面,此错误属正常现象,可不予理会。保存“拓朴重构”后的WP文件待用。

五、MAPGIS区加高程信息

将分层设色完成后的CAD图形,展上所有的高程点,并分离高程点和注记文件,将GCD图层改名,以便新生成的地块内高程在单独的图层内,便于提取。利用程序或手工标注,依据高程及地类信息,将每一地块的高程值标注上去。

区块高程值标注完成后,单独提取“GCD”图层,将地块高程点提取出来,并删除注记,仅保留点位,通过“数据转换”模块存为点文件。

输入“编辑模块”,将高程属性注释至点文件并保存。

打开第四步完成的WP文件,通过“LABLE合并功能”将高程点注释信息合并至区文件,此时WP文件包含各地块高程信息。

六、MAPGIS区加层、加高程点属性及属性输出

通过MAPGIS“属性库管理”,将MAPGIS区加入我们的分层信息。打开第五步生成的WP文件,输出弧段图层属性待用。通过“属性管理”的属性连接功能,将保存过的弧段图层信息连接到WP区文件的属性中。此时查看WP区文件,已包含我们所需要的分层信息,高程信息及面积。

通过属性输出或空间分析功能均可对本图幅图地块进行统计及生成表格,如需严格区别山地,还需进行坡度分析。

七、表格统计及资料整理

根据要求进行各类表格的汇总,输出,资料合并整理,提交。

5 测量实例

云南勐波罗水电站地形地类地形图测量项目,上下库共计8.5个平方公里(其中地块部分占了约45%,山地占了约45%,10%为房屋村庄),移民专业要求一个月内提交资料。

图一 云南勐波罗水电站江口梯级工程区地形地类地形图

作业人员到达现场后,依据技术设计书和现场踏勘情况,合理分配作业小组及作业区域,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后,全体人员采用上述测量及编绘方法,加班加点,在28天内圆满完成任务。

6 结语

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类地形图)测量及编绘的快速实施,关键在于:

(1)作业人员对于技术设计书和地类代码的理解认知程度:作业时,各种地物的分类、代码与技术设计书越接近,编绘工作越省力。

(2)各种软件的熟悉程度:由于目前没有完善的内业编绘软件,需要在各个软件间来回转换,有可能还牵涉到部分自开发程序,作业人员对于相关的软件操作越熟练,工作效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