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对城市道路建设的建议范文

对城市道路建设的建议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对城市道路建设的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城市道路建设的建议

篇1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问题;对策

1.城市道路设计的重要性

道路就像是城市的命脉,道路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的进行,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水准和层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道路工程的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道路的设计涉及到运输、公共设备敷设、绿化和城市景观建设等多方面内容,因此要保证设计方案的最合理化,才能在日后的建设过程中事半功倍。

2.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2.1经济性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城市道路建设不只是保证施工质量,还要在相同条件下使工程施工造价尽量降低,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道路设计过程中,要认真参考交通流量及性质等不同特点,对城市道路现状及公共设施布局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地形实际情况对线路与断面型式进行合理选取,在保证较高车速的同时还要确保具有较大交通量的主干路通行顺畅。而部分道路由于对交通具有集散作用,可降低一定标准,使工程投资成本得到明显节约。

2.2环保性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这也是各大城市不断出现环境质量日益降低、交通日益产生拥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要采取诸如道路采用降噪路面、将隔音屏加装至桥梁等重要位置及在道路两侧增加绿化面积等较为适宜有效的环保措施,才能明显降低道路对环境产生的各种污染。

3.当前城市道路设计的常见问题

3.1道路规划不科学

城市道路规划与交通安全存在直接的关系,城市道路规划应全面考虑各影响因素,如:人口、城市交通量等等,为道路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我国非机动车的数量非常多,再加上机动车日益上涨的交通量,道路规划必须具备科学的依据。实际城市道路规划严重缺乏科学性,不能满足路面交通的需求,同时由于道路规划不科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非常多,而降低了道路规划的效益性。

3.2道路设计缺乏实用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道路设计工作越来越多。但是,道路设计中也伴有一些问题的出现,尤其是道路设计缺乏实用性,非常容易造成道路交通的堵塞。例如,在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中由于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设计,设计缺乏实用性,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交通能力,而引起交叉通堵塞。造成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道路设计中,缺乏对道路交叉口的车道线、红线等设计,城市道路设计有着一定的规范标准,而有很多道路设计的车道线和红线却与道路设计规范不符,尤其是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导致城市交叉口的车辆通行受到一定的限制,也会造成对其他路段甚至整个城市的交通能力的下降。另外,道路设计缺乏实用性一旦出现阻塞现象,再加上过往行人,使得城市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也大打折扣,道路设计的不合理缺乏实用性,也会导致城市道路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偏低。

3.3城市道路缺少生态、低碳的绿色出行环境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数量成倍增长,以广东某城市为例,2010年,该市机动车保有量净增57000辆;2011年,机动车保有量净增103000辆;截至2012年5月,机动车保有量净增59373辆,机车总量已逼近50万辆。由此可见,机动车保有量净增均是成倍增长。各大城市随着车辆的增长,城市道路建设也随着交通量饱和迅速扩容。道路建设一味追求“平、直、宽”,道路建设范围内大量的动迁、原有绿化植被的砍伐以及大填大挖造成地形变化,都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这就需要道路的后期设计在兼顾道路通达性的同时,还应注重保持生态环境,满足绿色低碳出行的需求。

3.4交叉口设计不合理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规划的一项重点,部分城市道路规划中的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干扰道路周围的环境。例如:某城市规划道路交叉口时,未考虑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了道路所处的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浪费物资,该城市交叉口的周期内,铺路与挖坑同时进行,缺乏合理的规划,促使路面出现多处损伤,最终该道路交叉口施工超出方案规定的日期,引发延期风险。

4.改进城市道路设计的建议

4.1科学的进行车道数的设计

在车道数较多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良好的交通组织,很容易出现车辆超车、违规停车等现象,使道路的行驶通畅度下降,同时还会导致交通过分集中,加重交叉口的负荷,引起交通混乱。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不设中央分隔带的同向车道而言,如果靠路中心线的车道通行能力为1,从左到右其他车道的通行能力分别为0.9、0.8~0.9、0.7~0.8。由此可见,增加车道数也无法改变道路的通行能力,盲目的拓宽不仅增大了交通的负荷,也无法有效的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根据以往经验和对我国城市道路的数据调查可以得知,城市主干道的双向机动车车道数最好不要超过8条,如果增加了车道数也无法改变交通混乱的现象,则可以通过改善道路网、修建平行道路、调整交通组织、合理改善城市布局等方法来疏通城市交通,使道路负荷得以降低。

4.2科学的设计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

虽然城市中私家车和公交汽车日益增多,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居民采用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作为出行方式。在当前的道路设计中往往忽略了对这部分群体的出行考量,使得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交通情况,无法切实的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也使得这部分群体养成了不看红绿灯和指示,随意穿行的现象,不仅增加了交通事故的概率,也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因此,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也应是道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充分考虑到其对于交通的影响。

4.3体现城市生态环保的道路设计

由车辆增长产生的蝴蝶效应体现在汽车产生的尾气、噪声给市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道路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道路设计时可以利用播种一定面积的草坪、种植可吸收尾气的植被、路灯或灯杆上安装消音器,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物链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在新科技新能源的运用上,有章可循,根据实际情况做到节能环保,例如,在风能光能充裕地区利用风电能解决城市道路照明。很多城市就适时提出,新建道路等级为主干路的市政道路两侧,应设置不小于50m的街坊绿地,这就是提升市民居住质量,创造美化生态环境的具体体现。

4.4合理的对交叉路口进行设计

在对交叉路口进行设计的时候,应采用人性化的设计原则,认识到交叉路口的合理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合理的对左右转弯车道的宽度进行设计,尽量将转弯的交通流在进入交叉路口前从直行的交通流中分离出来,减少直行车辆在交叉口的不必要的时间,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其次,应增加减速车道来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

5.结语

道路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工作,它涉及并影响到道路的各个方面。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才能设计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实用的路线来,从而确定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周期成本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社火舞蹈民俗文化旅游

社火活动最源于先民对土地神和火神崇拜。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和祭礼过程叫做社。自古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人们对于土地能长出养活人的庄稼五谷这一现象产生恐惧进而感激以至于顶礼膜拜的时候,便产生了社火活动的原始形式――社祭。顾颉刚先生认为社为土地之神,上至天子下到普通百姓都以社神为信仰,每当秋去冬来的时候,先民们便备好丰富的祭品,杀猪宰羊祭祀社神和祖先。在这个时候,劳作一年的人们进入农闲,于是他们便头戴花翎,花脸纹饰,载歌载舞以示庆祝,这就是最初的社火。《辞源》说社火为:“节日迎神赛会所扮演的杂戏、杂耍”。社火一词始于宋代,宋朝人范成大解释:“民间锣鼓,谓之社火”。社祭活动中出现了“琴瑟击鼓”的场面,社祭的场所已经突破了统治阶层所设置的梗桔,而成为民众聚会的一个场所,祭祀己经成为一个民众性的节日,社神由过去的周王的保护神变为各诸侯国以至每个家庭和民户的保护神,社祭已不再是单纯的对于神的祈祷而成为了一种民间娱乐活动,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社火舞蹈。

1.当地文化和贾村社火舞蹈的关系

1.1贾村民俗文化介绍

贾村民间流传着“每年一小赛,十年一大赛”的传统。贾村还保存着自明代相传的《周乐星图》赛社礼乐用本,该本依照宋元旧规,按宋徽宗“大晟”礼乐规制,记录着由“四十大曲”而来的队舞队戏以及宋元杂剧。直至清末民初,贾村赛社历代相承,各届赛社均由当地“乐户”承应伎乐,演出队戏、院本、杂剧。在活动中,乐户穿戴的服饰样式特殊,头戴七折八扣小帽,箍以额翼(又称花抿),上插雉尾,象征翼星崇拜;身穿前短后长的“龙褂”,从前面看似马褂,从后面看又像长袍,或穿有领无袖的“开氅”。赛社乐户的传承多为家传口授,平顺西社村王家至今仍有乐户的后人执业吹打,1985年山西省文化厅对此项活动进行录像时,王家献出遗存的杂剧抄本,并由第四代传人王福运口授了院本《土地堂》,对赛社文化遗存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时也有学者在考察中搜集了一些文字和实物资料,并对当地乐户做过深入的调查,对于贾村民俗文化向外界的展示与传播意义重大。

2.作用

2.1贾村社火舞蹈对当地文化推进作用

2.1.1申报“非遗”对贾村社火舞蹈的影响

200年潞城贾村社火文化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社火文化“活化石”;随后引发了当地政府官员、学者、当地赛社活动组织者和当地村民们更进一步的关注。由于当地政府对当地文化的重,所以在元宵佳节都会举办民俗文化活动而贾村社火舞蹈活动往往是这个活动的重头戏。以前是村民自己集资推向市场,申报后由政府跟企业赞助,而村民自己集资推向市场,申报后由政府跟企业赞助,而村民也会以这样方式得到报酬。无论社会怎样变化,在这些庙宇中祭祀只有在封建社会才会有官方参与,从封建社会结束后,几乎祭祀没有官方的参与和授意。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及其对人们思想的松绑,1996年后,每年正常进行社火活动。我认为重要原因也在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大家也开始对社火舞蹈进一步了解,“官方”也开始参与研究。

在当地政府大力挖掘传统民俗文化中,他们还高度重视特色民俗对旅游业和民众教育的促进作用。加强了当地名胜古迹保护,并且投巨资打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旅游项目,促进了当地人民的收入。2009年,潞城市被评定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并且这几年当地政府通过不懈的努力正积极准备申报中国“迎神赛社”文化之都,打造中国孝道文化之乡。

民俗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受到当地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水平制约的。它既要以民族物质文化状况及思想认识水平为基础,又充分表现着其物质文化的文明程度,特别是思想认识的发展程度。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历史上以农耕经济为主,只是到了明清时期,晋商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时票号钱庄遍布各地,大有成为金融霸主之势。他们为山西带来经济的富足的同时也将各地文化引入山西。在晋商的推动下,山西人的物质文化水平与思想认识水平都有相应的提高,而这种先知先觉的思想觉悟又深深的影响着社火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它为社火舞蹈适度的创新和观赏性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

2.1.2“非遗”后,由于贾村社火舞蹈的出现,带动了其他民俗文化的繁荣

潞城市每年都会在元宵节当地举办具有当地民俗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每个乡镇都会有自己当地的文化活动,在2013年的活动时,刚开始由100多名潞城市退休老干部组成的表演方队最先入场,也拉开了历时3个小时文艺活动的序幕。接下来店上镇的百狮闹春表演队,翟店镇的民间社火表演队,微子镇的群龙迎春方阵,合室乡的旱船表演队,潞华办事处民俗仿古旗队和具有传统民俗的经典剧目――社火《水漫金山寺》等等,都使得当地文化在推进,而这些文化在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问题。

记得曾经看过一些材料中有这么讲,一个具有特色的文化的传承不是说它有多久的历史有浓厚的影响力,但是它要保持生命力,就得必须注入新鲜血液,如果一味的拘泥于前人的成果,很容易阻碍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这种说法以前我一直觉得都有理,可是现在不得不思考,究竟怎样才是文化的传承。无论人们主观是否愿意,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会随之改变的,这个改变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而转移的!

2.1.3(三)“非遗”后,让当地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们应该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本来就存在着各种问题和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例如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对物质、精神文化的需要和传统生存方式、优越的城市化生活与农村生活的贫困单调等,以西方文化为基因的都市文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使中国仅存的传统民间文化和艺术受到侵蚀。同时,这样的状况使民间艺术的生存、保护、继承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人们保护民间社火这种民间文艺,除了发挥政府和文化部门的职能、研究保护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外,更应注重对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弘扬和倡导。

【参考文献】

[1]晁福林:《先秦民族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2]廖奔:《社火与队戏[J]》中华戏曲,2002(01)。

[3]《山西通志[M]》清光绪十八年刻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

[4]石应平:《中外民俗概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5]田荣军:《社火文化研究――以宝鸡县天王镇社火为个案[D]》西安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3月。

[6]王学锋《贾村赛社及其戏剧活动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文论文,2007年11月。

[7]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8]刘文峰《中国戏曲文化史[M]》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城市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建议

1. 前言

1.1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中的管(线)网络也变得日益大直径化、分类化、交叉化、多元化。在这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也不时地发生一些由于管(线)道管理不善、职责不明的情况,给人们造成伤害,媒体中也不时地看到一些管道吃人的惨剧。

1.2 城市中的管道、管线目前有十种以上,这些管道(线)有的分布道路路面以下、绿化带中,管线拥有者各自为战,所以城市道路建设、开挖、修复、再挖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道路在一年中就会重复多次这样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但给道路增加补丁,更大的是浪费国家的财力、物力,影响人们的出行和交通、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2. 城市道路与管(线)网

2.1 目前的城市道路在20~60M之间,道路一般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行道和人行道,有的还附有绿化分隔带。道路下埋管直径也由以前的小管径增大到目前的2M大管径,而且各种管(线)纵横交叉遍布,占有道路路面中相当的部分。

2.2 在道路中间、两侧通常埋设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路灯电线管、燃气管、电信电缆管、广电线管、公安监控电缆线管等等。这些管线的颁布给现代城市提供了交通、便捷、安全保障,也是城市发展、人们生活不可缺少部分。城市道路中的管(线)建设应该按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进行平面和高程的设计与布置。

2.3 城市管线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工程。

2.4 城市道路管(线)的现状。

2.4.1 城市道路的投资、建设系政府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规划与建设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划要求,每个城市建设都有近期、中长期规划与建设目标。工城市道路与管(线)网规划建设中,往往设计部门只考虑到政府投资部分管(线)网的规划与建设,一般不会考虑到经营性管(线)网单位的需要。但是在现实运行中,公益道路、管(线)网中会有很多经营性公益部门,他们同样需要在这一区域进行建设、发展。从而导致目前城市道路刚建好就被开挖、修复、再开挖、再修复的现象,更有单位甚至只挖不填、不修或不按照要求修复。使得一条新建道路补顶盖面、窨井盖被偷、被损,危及安全、危及生命。。

2.4.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的新的管线增加,老城管道的改造需要更换或扩大、改造原有的地下管线。就目前城市道的现状是今天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刚修好的路,明天某个部门进行地下管道改造、修建进行开挖;再过几天又有另一个部门进行管(线)路更换、改选,进行再开挖;除管路的应急抢修外,道路是挖了补补了又挖,重复不断,更有的单位甚至是只挖不补造成行人、车辆的伤亡(毁损)惨剧。

2.4.3 有的施工队伍在修理本部门的管(线)时,只管自己的利益,工作疏忽,作业后造成其他管线的损坏。

3. 城市道路管(线)网建设管理的思考

3.1 道路是城市的对外窗口、动脉,管(线)网是城市运行、发展的保障体系。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是一个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体系。城市道路、管(线)系统又是数个组织体中的神经枢纽系统,所以为了社会发展、运行和人们的安居、乐业、安全,城市所在的政府应当给以高度的重视。

3.2 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设计仅仅是发展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更重要的是规范建设、管理、施工、维修、验收程序和制度。

3.3 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C11350289-98的有关规定。道路中的管线有平面位置的设置和高程设置要求,任何一个配合工程的疏忽和遗漏都将造成工程的二次或多次施工。城市道路、管(线)网的管理,应当设置地下管线统一管理审批部门。

3.3.1 该部门应具有综合管理、审批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的职责,负责建设前道路地下管(线)的规划、设计、论证、审批。规定除紧急抢修外,新建成的城市道路在一定时间内不得进行开挖施工;完成施工后按相应规范进行验收,验收时该部门应当由人员参与。

3.3.2 由该部门收集、管理本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网络资料,做到科学管理和正确地处理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网络,保证各管(线)网的正常运行,发挥其投资效益、社会效益。

3.3.3 新建城市道路的地下管(线)网,做到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并一次完成地下管(线)网建设施工,对于可合并和管(线)或间距较小又影响不大的管线,规划设计时可合并使用并作适当预留。对预留部分工程投资可时先由政府投资主体填付,在以后经营使用者需要使用时作有偿成本回收。

3.3.4 对已建成道路管(线)的管理。现在的城市管(线)网按照谁建设、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保证管道盖板设施的完整、安全,并依法对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的民事、刑事责任;在城市已建成道路下需要增设地下管(线)时,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不能谁想挖就挖,宜以至少半年或一年内允许一次增加开挖(除紧急抢修外),实施前应进行公告,告之有关需要增加的部门,尽可能使得在最近需要增加的其它单位或部门一次性进行增加。

3.4 现代化的城市道路的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可以按照不同的规划要求一次到位,但由于道路下各种管线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一些配套工程的使用功能不能一次完成施工。如果有某一个单位暂时支付不出该项道路中管(线)所需的投资费用或暂不作投资时,则整个工程将被推迟;又如果某个部门的主要领导想把自己的工程发包给与本人或本单位有关的单位施工,而政府部门的协调又不能时,也将使该项目推迟或漏项。所以城市道路管(线)的建设是全社会的、公益性的建设工程,有关单位和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必须有一个地方性的立法,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做到一盘棋。

4. 结束语

(1)城市是一个工业和人口,能流和物流高度密集的人工生态区。系统的物流中,工业三废、人类消费污染日益增加,给排水、通信、电力等现代化传递、输送和处理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城市道路设施不仅是维护城市生态物质代谢功能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护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基础措施。

(2)城市道路、管(线)网建设关系千家万户、各个部门,更关系到交通安全和人命。只能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才能避免发生平繁开挖、设施安全,才能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城市道路、管(线)的畅通。

篇4

关健词:城市道路设计;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其他方面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city road design and its basic requirements, analyzes the design of route, roadbed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designs of other aspects,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to improve.

Keywords: city road design; route design; roadbed design; designs of the other aspects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概述

中国城市道路设计过于重视后期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针对前期研究总体深度不够。在以往的城市道路设计中,工程方案侧重于支撑土木工程建设,并未从整个交通系统的角度去考虑,而规划阶段只是侧重于道路红线控制,对道路的交通功能并未阐述清楚。因此,现有的道路规划方案很难做到量化分析,不能全面反映道路建设涉及的交通系统问题,致使对工程实施方案的指导性不强,这一问题在重大工程建设中体现得尤为突出。而工程方案设计着眼细微之处,无法从宏观上对整个道路建设产生的影响进行估计,并且缺乏对交通问题的研究,因此方案设计重点不明确,得出的结论缺乏有力度的研究支持,并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路网规划与土木工程设计之间缺乏必要的环节――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在国外工程建设中非常普遍,是沟通规划和土木工程设计的桥梁。概念设计不同于简单的工程方案设计,其运用系统学原理,以上位路网规划为依据,采用一体化设计思想,联系规划和土木工程设计,能够较好地实现规划意图。结合前文提出的城市道路设计基本要求,以目前中国城市道路基本设计流程为基础,融入概念设计思想,提出城市道路设计工作的新思路,见图1。

图 1城市道路设计流程

交通设计是概念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指导道路系统设计的核心环节。路网规划条件确定的道路红线是保证道路空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交通设计是从交通功能出发,通过详细的交通需求分析明确系统中各部分组成元素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功能衔接。道路系统方案依据交通设计的相关要求逐步落实交通系统中的元素,合理分配空间资源,同时做好与相关专业的配合,形成可以实施的方案。因而,以交通设计指导道路系统设计,提出设计要点和具体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交通设计流程见图2。

图 2交通设计流程

图 3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流程

道路系统设计作为概念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在交通设计的指导下,针对道路系统中包含的具体设施进行设计,属于微观层次的内容。道路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道路空间综合布局及道路附属设施设计两部分内容(见图3)。传统的道路系统设计只是将地面部分作为重点考虑对象,未能从道路地面、地下、高架空间综合考虑。道路空间综合布局是以交通设计结论为基础,从立体空间的角度出发实现道路各部分空间资源(步行、自行车及公共设施空间,公共交通空间,机动车空间,道路其他空间)合理分配,系统功能最优,这实际上优先保证了道路主体功能的实现,突出了工程方案设计的重点内容。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进行道路附属设施设计,主要包括传统的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道路其他市政设施、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等,结合项目工程投资,最终确定工程实施方案,从而能够较好地保证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城市道路设计基本要求

2.1 用地要求

良好的道路设计应紧密结合城市用地和功能区,根据用地性质和功能区的要求提供不同的交通服务模式。

2.2 空间要求

城市道路空间应充分考虑地面、地下以及高架立体空间的综合使用,以为道路使用者提供综合服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除承担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功能,还应承担生活功能、管线载体功能及景观功能,统筹考虑整个空间范围内道路所承载的功能,合理布置各种设施(包含高架、地面、地下空间设施),这一点与传统的道路设计内涵有所不同。依据空间功能,将道路空间划分为步行、自行车及公共设施空间,公共交通空间,机动车空间,道路其他空间,实现空间划分与系统功能的紧密结合,见图4。

图 4城市道路空间划分示意

2.3 路权分配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应从以机动车交通为中心转变为综合考虑行人、公共交通、自行车、机动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应根据道路等级及服务对象优先权的不同,合理分配各种交通设施的路权资源(见图5),保障各种交通参与主体的安全,体现路权资源分配公平、公正、合理。

图 5不同城市道路等级的路权分配示意

2.4 交通设计要求

交通设计不同于交通工程设计,必须充分体现交通功能。交通功能作为城市道路最基本的功能应在道路设计中予以重视,传统的道路设计过于强调单个设施的功能而缺乏对各个系统的详细量化分析,致使道路方案设计重点不突出。交通设计通过量化分析各交通系统设施的供应能力,提出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为后续道路工程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2.5 风貌控制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中应加强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的衔接,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特点,根据规划提出的远期控制目标和近期实施指导性要求,针对空间组合、景观风貌、建筑特色、道路宽度甚至断面布局等进行综合设计。通过对道路路面结构、主题色彩、照明、绿化、小品等设计,使道路与建筑物间组成的空间轮廓、尺寸比例、色彩、线条等相互协调、和谐美观,达到提升城市整体环境水平的目的。

2.6 精细化和人性化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人,设施设计要体现对人的关怀,如无障碍设施、行人二次过街、交通稳静化设计等要求,集功能与环境景观于一体,关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使人们获得舒适、方便、自然、和谐且美好的感受;同时注重细部构造物设计,如挡土墙、台阶、树池等,体现精细化设计的要求。

3 路线设计方面的若干问题

3.1 平曲线半径的取用

平曲线半径的取用,最重要的是考虑曲线附近的运行速度及其前后衔接的线性指标的均衡性及连续性,并非越大越好。

3.2 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的问题

在老路改造工程中,过分强调6v 的最小直线长度将浪费大段老路,造成新的拆迁量,使工程量和工程造价大幅提高。

3.3 城市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不能仅考虑造价

暴雨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近期全国出现的强降雨使很多城市的道路积水严重,有些城市的排水系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有些城市的道路在水位较高的季节会出现雨水倒灌现象,如图6 所示,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道路纵断面设计偏低造成的。

图 6 高水位时雨水倒灌

3.4 超高问题

混合交通路段设置较大超高,易造成低速行驶车辆的倾倒事故。

(1)

其中,为超高模坡,为行车速度,为平曲线半径,为横向力系数。

由式(1) 可知,横向力系数值的选用是关键,从行车安全角度考虑,横向力系数 不超过0.15 即可。该方法在江苏省很多干线公路中已经使用,实践证明是安全可靠的。

3.5 老路改造中的平纵组合

条件受限时,尤其是在老路改造中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时,不应片面强调“平包纵”。

3.6 路线设计改进建议

平曲线半径超过8 km,则与长直线类似,容易使驾驶员产生单调感和疲劳感,一般平曲线长度宜控制在1~3 km。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取值建议: ①可以将大于不设超高的缓和曲线长度归入直线段考虑。

②降低6要求,最小可至3 ( 实践检验可取) 。城市道路由于其特殊性应更多地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防洪、排水问题,不应过于考虑减少造价而降低纵断面设计的标准。

车辆在城市中行驶时,往往达不到道路的设计速度。因此,当道路条件受到限制必须设置超高时,横向力系数μ 的取值不超过0.15 即可。老路改造应尽量以拟合老路为原则,条件受限时可以不“平包纵”。

4 路基路面的设计

4.1 路基拼接

目前为保证新老路面拼接质量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挖台阶、提高新填土压实度标准、铺设土工格栅等。但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不均匀沉降设计处理不到位的地方,经常出现纵向裂缝,如图7 所示。

图 7软基新拼接道路出现纵向裂缝

4.2 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经常会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若这些裂缝不能及时处理就很容易导致路面破坏。

4.3 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形成原因很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但桥头跳车的直接原因是桥台与路堤的沉降差异。处理桥头跳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加强地基(软基) 处理、提高压实度、设置大尺寸搭板、设置过渡路面结构等,本文同时建议设计时可以加强搭板处路面结构和路基顶层的处理。如图8、图9所示。

图 8传统的桥头搭板处理方案

图 9桥头搭板优化处理方案

4.4 路基路面设计改进建议

当存在路基拼宽情况时,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

1) 根据理论计算和近几年道路实际使用情况分析,要控制道路拼接问题的出现需要控制新老路两侧的差异沉降,建议原有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沉降增加值不应该大于0.5%。

2) 采用间接拼接方式,新老路基平面不分离,纵断面分离的路基拓宽设计,将拼宽路基沉降标准放宽,按照新建路基处理。既降低了填土高度,减少新征用地,又降低了软土地基处理费用。

3) 土工格栅在路基拼接中应用时,为了保护铺设在路基顶面以下20 cm 处铺设的格栅,设计时应该提出合理的施工注意事项,在压实95 区路基时不能使用路拌机进行现场拌和,只能另找场地拌和后再运来摊铺压实。另外,土工格栅在铺设时有张紧、绑扎等要求,如果不能较好地落实,将影响其效果。

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问题,由于JTJ034-200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2]中对石料要求过低,而对水泥稳定混合料强度要求偏高,导致必须采用高水泥剂量以满足强度要求,这就很容易造成基层开裂。如果不降低强度标准,应该提高石料品质,粗集料要降低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细集料要减少含泥量,提高砂当量(建议60以上) ,级配宜采用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选取应该谨慎,水泥稳定碎石过高,基层容易开裂;若过低,在行车的作用下就会造成松散。当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也要注重早期养生等等。

5 其他方面的设计

5.1 车道宽度的设计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已迅速提高。城市道路的交通组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大车、客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小车、私车为主。由于目前使用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20 世纪80 年代末制定的,当时城市道路上行驶的主要是大车,行车道宽度和转弯半径等指标的数值都偏大,这对中心城区,特别是繁华地段的土地利用很不合理。如,城市道路小车车道宽度统一规定为3.5 m,相对现在是不合理的。

5.2 人非共板的设计

人非共板就是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并成一条道路,称之为“人非共板”路。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并成一条道路,主要是为了满足机动车道道路通行的需要,减少车辆堵塞现象。但这给行走在“人非共板”路上的人们增加了许多交通隐患。特别是现在出行骑电动车的人越来越多,电动车不仅行车速度快且无声音,这样就会对行走在共板断面上的老年人更危险。另外,如果道路的出入口较多,非机动车行驶在人非共板断面上将会随着车道不断的上下起伏,影响车辆行驶的连续性和骑车人的舒适性。

5.3 人行道的设计

人行道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道路,但是目前有些道路过分追求景观效果,将人行道中的树池设置过大,占用了绝大部分人行道宽度,如图10 所示。

图 10优化前人行道设计方案

5.4 改进建议

城市道路在确定行车道宽度时,建议对用地紧张的路段,除快速路外,可以采用3.0~3.5 m宽的行车道,甚至澳门有2.8 m 宽的行车道。交叉口半径和设计车速也应该根据目前的情况有所调整。城市道路( 尤其是城区繁华地段的道路) 通常需要限制大型车辆通行,这样交叉口的转弯半径就可以适当减小,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规范除要以车速为依据外,还应该同时考虑该路段是否限制大型车辆通行。

人非共板断面应谨慎选择,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需要设置时可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分边石,防止非机动车越界行驶,以保障行人的安全。人行道需要设置行道树时,建议将树池设置小一些,或者将行道树移至人行道外侧,设置间距大于6 m 行道树,通过相应的设计后,完全可以在行道树之间停靠一辆汽车,这样可以在不影响道路景观且不增加道路用地的前提下解决一些城市车辆的停放问题。

6 结语

城市道路设计是道路交通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城市建设成败的关键。该文从城市道路设计角度出发,客观地指出和分析了城市道路设计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旨在抛砖引玉,扬长避短,改进不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综合性很强,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设计者眼界开阔、经验丰富,同时要有前瞻性,并进行不断学习,结合具体工程实践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审美水平,逐步掌握城市道路设计的精髓,创造出更多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CJJ37-199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附条文说明)[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篇5

关键词: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道路的横断面是指垂直于道路路线的剖面,通过这个剖面可以直观的反应出道路中机动车道、人行横道、绿化隔离带等部分的结构、宽度与数量等,是道路建设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的道路横断面设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就要对其设计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并且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其中,这样就使得整个城市道路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下面我们就对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1市政道路横断面设计要贯彻低碳生态型的设计理念

道路用地规模同道路长度与宽度密切相关,但道路长度受制于城市的规模与城市格局,基本不能缩减,而道路横断面布局同道路的使用对象相关,受道路长度因素的影响,道路断面设计过程中每一厘米的增减,都可能造成全线较大用地面积的变化。低碳生态型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从综合交通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满足城市交通综合需求为基本前提,在一定的道路红线范围内,根据不同道路的等级和发挥的功能,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服务,实现道路功能的多元化和最大化,实现道路空间的综合利用,满足居民出行环境舒适、交通安全的要求。

2传统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传统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因此导致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道路性质和功能研究不足。在现代化城市道路设计中,道路网结构的使用功能、交通组织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城市道路建设施工的基础内容之一。然而,传统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理念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道路工程建设施工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这就容易导致整个道路结构的性能存在着不足。

2.2宽度设计不合理。在对机动车车道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其车道时常会宽度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这样不仅会导致整个道路工程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还使得道路工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3路边停车缺乏合理布置。目前在我国现代化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城市道路的路边停车现象是很普遍的,这就占用了其他的行道,使得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4道路设计与城市景观缺乏协调统一。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绿化带的设计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得人们步行环境的舒适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满足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要求。但是,在当前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并没有将城市环境规划和道路设计的相关内容相结合,这就十分容易导致道路设计缺乏协调性。

2.5对行人过街缺乏关怀。目前普遍重视车辆交通,轻视步行交通。为适应机动车迅猛增长需要,城市双向6~8条机动车车道的主干路愈建愈多,因建设分隔带及行人过街安全岛需占用宝贵的车行道资源,行人过街问题往往遭到忽视,缺乏对交通弱势者的交通关怀。

2.6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与需求不相符。目前在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施工中,设计人员除了要对机动车道进行宽度和相关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外,还对人行道的通行宽度进行合理的规划,但是人们在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使得人行道的通行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

3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

3.1机动车车行道。在现代化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过程中,对机动车车行道宽度和横向安全距离的合理设计是很重要的,我们就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严格的要求,从而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对程度宽度进行合理的设计。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计理念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机动车辆车行道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2自行车道。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规划中,道路交通的建设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还使得城市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也开始提倡绿色出行,因此在其中就设置了许多的自行车道,这样不仅有效的将机动车和自行车行驶路径进行分离,还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另外,我们在城市道路自行车道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提高自行车车道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将人本设计理念应用到其中,这样就使得自行车道路改造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目前,我们在对自行车道进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将自行车道从车行道中完全的分离出来,而且还要对自行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使得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对自行车形同进行建设施工时,其设计宽度一般为1.5m。

3.3人行道。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以及人流量调查资料,对于快速路(有辅道),人行道的控制宽度建议为3.0m,在人流量较少的区段可适当缩窄,但不低于1.5m;对于主干路、次干路或支路,人行道的控制宽度建议为3.0m;对于商业区和交通枢纽等人流相对集中的重要交通节点路段,人行道的控制宽度建议为5.0m。

3.4分车带。分隔带的作用主要是分隔对向或同向车流,分为中央带与两侧带。中央绿化分隔带的作用很多,包括降低对向行车危险性、提供过街安全岛空间、增加交叉口左转专用道设置空间、安放路灯及标志牌等。

根据规范,双向超过四条机动车道时,考虑到保障对向行车安全和行人过街安全、道路绿化景观及进口道拓宽等的要求,城市道路应设中央分隔带。其标准数据与美国的研究数据基本吻合,具体采用哪一个数值,应根据实际需要与用地条件等具体情况确定。考虑到港湾式公交车站的设置需要,两侧分隔带建议一般采用3m的宽度,以减少不对沿线人行道的影响,保证绿化带和自行车道、行人道的整齐、美观。两侧分隔带的绿化形式一般采用行道树,但靠近车行道部分应视情况决定,可用灌木代替,满足道路远期拓宽的需要,同时对绿化的破坏亦不至于太大。

3.5分期建设横断面布置。近远期结合修建时可考虑先行修建必要的车行道宽度,然后根据车行道、管线、人行道(自行车道)、道路设施、绿化等的要求逐一考虑,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分期建设的横断面布置。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不仅使得城市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还满足了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相关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应用其中,这就使得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曾伟,董彪,赵娟娟,等.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