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律师教育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开学初,我校举行了纪律教育月学习活动,通过观看教育《暗访》警示片,使自己深受教育,并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到:以廉洁从教为光荣,以廉洁从教为自豪。
廉洁是为人之根本。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担负培育下一代的艰巨任务,更应当为真为善为美,以廉洁立世,铸高尚师魂。教师要在整个教育教学生涯中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育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不能用经济活动规律取代教育活动规律,不把育人过程等同于商品交换过程。
廉洁从教是教师堪称人师的人格前提,是社会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育人的品德基础。教师廉洁从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身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激励、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身正,在德育中尤为重要。其身不正,何以为师?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授业解惑”之人,更应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模范行为来感染、影响并规范学生。教师只有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让学生从高尚的人格魅力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是否有学生在场,是否与学生交谈,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师身份,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切实做到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动学生、带动学生,共创良好学习氛围。不仅如此,作为教师还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体现出真善美的形象,用一个高尚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进而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教师如果率先垂范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行,不仅对学生进行言传,而且还以身示范,一方面教育青少年学生认识腐败之丑恶和危害性,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做一个清廉纯洁之士,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人才基础。同时还以教师的廉洁形象来教育、影响、感化社会中的成员,使腐败不廉分子可耻,反腐倡廉有榜样,这样有助于社会不正风气的匡正。才能值得他们信任的。“俭以养德,廉以养教”,作为教师,“心底无私天地宽。”,我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廉洁奉献”的红烛精神教书育人,努力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关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真心爱生如子,献身教育,做一名拥有爱心的廉洁从教的好老师,用博爱为学生撑起广阔的蓝天。
一、推进产业诚信建设 自律为根本
我国素有“诚信为本”、“一诺千金”之说,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做到诚实守信、履行承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正所谓“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则难兴”,大力推进教育培训产业的诚信建设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首先,教育培训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环,离不开文化教育内容的创造,是通过市场经济下产业化的组织,提供教育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育培训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向消费者提供诚信的经营、真诚的服务,才能促进文化更好地传播,满足广大消费者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社会和消费者所需要的教育培训产品不同于一般的消费产品,它不仅包含教育资料等物质资料,还作用于消费者个人的精神需要,产品重在帮助提升个人和群体的内在能力,如果产业缺乏诚信建设、企业缺乏诚信经营,产业链里的环节将会无法运转,妨碍社会文明进步,产生负面的社会效应。
因此,推进培训产业的诚信建设,企业应当自律,坚持以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为根本。从社会学角度出发,道德规范作为一种内化了的行为规范,其对个人的约束力大于法律,由此观之,企业自律属于道德范畴,是诚信建设的关键和根本。
二、全面发挥培训优势 担社会责任
以培训产业市面上的服务产品来看,其类型领域主要包括公职培训、资格考试培训、出国外语培训、IT技能培训、中小学课外辅导、成人自考培训、管理培训及其他职业技能培训等。培训产业越来越细化的分工,从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其灵活的课程设置、自主创新的办学模式、教育资源较合理的配置等优势为公办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补充。发挥好培训产业的独特优势,企业要以诚信经营为己任,肩负起完善社会教育体系的责任,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面对我国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可谓是一路坎坷,现状很不乐观,在学校这种公办教育中实施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即素质教育)是难以甚至无法实现的。素质教育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依托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优秀人才,而优秀人才的标准也在与时俱进,各类应用型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素质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等具有新知识、新技能的人才是现代社会亟需的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和艰巨任务则要培训企业诚信地发挥产业内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市场适应性强、形式灵活多变、按需转型等特点自觉担当起为各行业注入新鲜血液的重任。
此外,如今越来越多的培训企业组织并投身于诸如爱心助学活动、社会捐赠活动等的公益事业中来,这种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则是培训企业自律的表现,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也使其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三、应对业内激烈竞争 诚信作机制
培训产业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教育的多种供给方式和选择,这是培训产业发展的机遇,也展现出与之并存的行业内竞争的挑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产业的发展包含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产品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也与企业面临优胜劣汰的考核紧密相连。
直面竞争,各培训企业也有不同的应对机制,纵观其中,笔者将其分为三种:一是将教育培训作为投资,扩张规模,以尽可能获取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的的短视行为;二是标榜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服务宗旨而缺乏品质保证的表象包装行为;三是自觉坚持诚信办学,严格注重品牌质量,树立良好口碑的长期效益行为。
“好酒不怕巷子深”,显而易见,第三种应对机制立足于行业自律,是最优的竞争应对机制。教学品质高、培训效果好所得的良好口碑作为培训企业渴望快速达到的一种长期效应,往往欲速则不达,在如今谋求培训产业得到“市场有效监管比较难,受到优胜劣汰很容易”的情况下,作为产业内个体的培训企业自觉树立行业自律、建立自身良好口碑才更可靠,获得受教育者或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才能在行业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建信用体系
处于初级阶段的培训产业想要获得长足、可持续性的发展,从内因着手分析,优化产业内部结构必不可少,首先,培训企业的发展进步直接作用于教育培训产业的壮大,反之,企业的停滞落后同样直接反作用于其产业链条的形成,甚至阻碍产业的发展。为了不拖产业发展的后腿,行业内一部分企业自觉自律地遵守诚信经营,在优胜劣汰中成为了赢家和产业发展的领跑者,而针对自律意识不强的培训企业,除了要强化其行业内的自律意识,推动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的良好发展机制,还要考虑到从外因入手,建立培训行业信用体系。
培训企业作为培训产业的经济实体,它的发展要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一致,与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分不开。以“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为契机,具体推进培训行业信用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势在必行,在企业自身“诚信经营靠自律为主”的基础上,加快实现“诚信”的制度化和法制化。通过优先制定培训企业“诚信自律”行为规范,将“诚信”列入法律的明文规定中,维护好社会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与此同时,还需促进消费者培养文明消费习惯。在这一信用体系中,法律上的约束力、道德伦理上的约束力都将作用于整个培训产业,使培训业内企业诚信经营和消费者按需消费之间形成供求平衡的良性循环。
一、以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为目标,部署好上海旅游业“十二五”开局之年教育培训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上海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及《关于加快上海旅游业发展,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意见》的精神,坚持“人才强旅”战略,全面推进《上海市旅游业“十二五”教育培训规划》的落实,明确本市“十二五”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重大项目,推动旅游人才培训培养规划与本市人才政策及人才工程相衔接,与本市旅游重大项目相衔接,与旅游业创新发展和行业管理工作相衔接。推进“十二五”旅游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内容、拓展培训领域、提升培训质量、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分批分层次组织开展上海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引导旅游企业在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开发体系、人才管理制度、人才考评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具有旅游行业特色的人才培训培养模式。
二、以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为重点,全面提升本市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一)加强旅游行业中高层管理者队伍建设
实施“领军人物”培训工程。适应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战略需要,培养一批具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创新务实、深谙旅游产业发展、具有宏观决策能力,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增强上海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推动本市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进一步完善中高层管理干部各类岗位培训的基础上,携手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继续举办区(县)旅游局长和骨干旅游企业负责人专题研修班和干部英语培训班。积极探索建立旅游管理干部的“在线学习”。整合本市高等院校教育培训资源,探索建立干部自主选择的学习制度,进一步拓展旅游行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国际视野,提升战略决策和管理能力。通过举办研修班、境外培训、挂职实训、引进国外培训品牌等方式,加强旅游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的业务培训,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继续办好“东方讲坛·上海旅游讲坛”,构建中高层管理者学习的平台。推进讲坛的“学习卡”管理制度,以制度促进培训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首席技师”培训工程。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以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等旅游企业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培养一支以首席技师为代表的门类齐全、技艺精湛、能够全面支撑旅游产业升级和服务国际化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通过政策引导、宣传表彰、政府补贴等形式,在旅游行业员工中深入开展岗位技能登高计划、推进名师带徒、首席技师培训基地等,推动员工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提高旅游行业员工持证上岗率和中高级岗位持证上岗比例。
实施“金牌导游”培训工程。深化金牌导游员队伍建设,建立金牌导游员选拔、培训、使用、管理、激励等机制,加强金牌导游员的宣传,发挥金牌导游员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规范导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大批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优秀导游人才。
以导游资格考试培训、导游年审专题培训、导游等级考试培训、景区(点)导游培训、异地导游换证培训、出境领队培训等为抓手,加大导游职业素质与服务技能的培训力度,推动导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的提升。大力推进导游等级考评工作,扩大中高级导游队伍。加强小语种导游人才的培养。
实施“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围绕旅游产业融合和功能升级,加速培养一批掌握产业发展先机的紧缺人才,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重点加强商务旅游、会展旅游、水上旅游、旅游节庆、休闲度假等领域紧缺急需人才的培训。培育旅游装备制造业人才、旅游金融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旅游创意人才。加强旅游会展师、旅行咨询师项目的推广和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旅游行业一线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实施“一线员工”职业素质提升工程。探索创立“上海旅游大课堂”,以实践操作能力为重点,建设一支职业操守好、操作能力强,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充分展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线服务人员队伍。
在饭店、旅行社、景区(点)等实施全员性的职业道德、服务技能、外语会话与服务礼仪培训。积极推进饭店员工外语等级培训及考试,提高饭店员工持证上岗率。从提高员工岗位技能和规范服务做起,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使饭店、旅行社、景区(点)等成为展示上海文明形象的窗口。
三、以基础建设和机制建设为着力点,为旅游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和支撑
加强旅游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发挥市、区旅游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旅游企业的主体作用、旅游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的骨干作用,旅游行业协会的协调促进作用,构建开放式大旅游教育培训体系。探索建立国内外若干个旅游干部培训基地,整合与共享旅游教育培训资源。实施师资培养工程,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建立行业教育培训师资库。拓展旅游教育培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培训方法、内容、管理上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构建行业教育培训、职业能力认证和人才交流三方协调互动、有机结合的旅游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市场调节、配置人才的功能。建立健全上海旅游行业岗位指导委员会和教育培训专家咨询委员会。推动旅游职业资格制度、旅游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健全与发展,促进旅游人才职称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拓宽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等序列的职业发展通道。
首先,小学阶段是培养人的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需要。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在课堂。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立足课堂,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起来。那么,怎样在课堂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呢?
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索。课堂中,如果能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如在教学《丁丁冬冬学识字》时,我首先通过想像旅游的方式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吗?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祖国的心脏--北京更有辉煌的建筑,请跟着老师去欣赏吧!伴随着一段北京名胜古迹录象的放映,学生的心情激动了,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个个热情高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这节课虽是以认字识字为主,但因为有良好的铺垫,学生并没有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思维被唤醒,进入活跃状态,为进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巧妙设计,启发想像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尔斯特姆所说:"创造性受到鼓励和培养时,它就生长和扩大。"为此,我们教师应从心理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感觉,鼓起进行创造的勇气。
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教师应进一步激疑促思,把知识和趣味结合起来,巧妙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想像,所以提问更应讲究艺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妈妈,不要送伞来》一文,主要写了一个想独立生活的小孩自立自理的迫切愿望,自己能做的事,绝不用父母代劳,课文中没写妈妈的话,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扩展学生的想像,充分施展学生的才华,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在巩固新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在课文中并没有妈妈的话,我让学生上台加以想像表演,一生说:孩子,我祝愿你像街边的小树,在风雨中更加勇敢、坚强。另一生说:可爱的孩子,希望你像天上的雄鹰,在知识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也有的学生说的很好笑:好孩子,你能自己上学,不用妈妈送,妈妈可解放了。同样获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绘声绘色的表演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其次,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教师要不断为学生营造积极思维的氛围,创设发展思维的空间,让学生不断的去学习,去思索,去创新。
1.教学中要做到鼓励激情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气氛中,才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适当的目标,又能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的激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九册的《小站》时就根据"小站的设备简陋"这一内容,请同学们想像一下"五年以后的小站又将是什么情景?"这时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有的大胆幻想,有的是根据自己见过的火车站来设想,这时我就表扬了他们的敢于创新,让他们逐个到前面来说,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接着我又提出:"现在小站的设备先进了,我们的工作态度又将如何?"同学们有了前面的学习气氛,话匣子就一下子打开了,然后我总结了他们的发言:一种是以前的小站,但热情的服务却给旅客们带来了温暖的春意;另一种是设备先进了却不与旅客见面,不再动手修假山、造喷泉了。最后请同学们根据教师的提示讨论一下这两种做法的优劣。这样通过教师的启发,许多同学见解独特,富有创意。
2.教学中要重视思维的过程
旅游业是一个开放性大、关联性强、发展速度快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的轨迹。旅游人才的培养是否能适应于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及旅游专业教育普遍重视的问题。当前,旅游专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定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旅游专业学历证书和旅游职业资格证书,为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一、旅游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定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一)旅游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定培训的特点
1、旅游学历教育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机构学习旅游方面的基础专业知识,它以学科划分,重点放在受教育者思考能力的培养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重视理论研究及学术水平提高,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围绕培养学术型、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开展。
2、旅游职业资格认定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专项培训某种特定的劳动技能,采用实践模拟等培训手段,如模拟餐厅服务、客户服务,模拟导游等,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并主要以用获取的旅游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及其等级来进行教育成果评价。
(二)旅游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定培训目标一致,互为补充。学历教育产生于教育体系,强调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评价。职业资格认定产生于生产体系,强调对劳动者从事技能的评价,二者的范畴、出发点、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有所不同。旅游职业技能教育通过重复、规范、渐进、模拟、熟练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直接培训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专项实际工作技能,其核心放在了劳动者的实践领域上;学历教育重点是夯实旅游人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使受教育者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为社会经济和生产活动服务,学历教育实际上最终目标也落在了实践领域上。旅游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都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的人才必然走向社会并应用于旅游相关行业中,二者的教育目的一致性决定了二者相互融合、转换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二、我国旅游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整合是当务之急
当今旅游人才不仅需符合教育标准――获得学历证书,还需符合行业标准――获得相关行业的资格证书。然而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定教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机构,职业技能资格证不能代替通过学历教育获得的毕业证而使培训者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学历证书也不能代替职业资格证使受教育者直接进入旅游行业工作。在校学生因为旅游行业标准不得不忙于到校外学习技能,获得行业准入的资格证书,而职业资格鉴定机构往往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盲目追求通过率,忽视了培训质量,致使学生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而接受重复培训,造成经费、人力等资源的浪费。因此,目前我国的当务之急是改变旅游人才培养中的混乱现象,使专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互融合。
三、旅游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定兼容的实现途径
高等教育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沟通与融合,全面开展“双证书”制度教育,有利于促使旅游人才的输出,推动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改革和就业劳动制度改革,促进旅游业与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二者融合重要性的认识。长期以来,学历教育以培养理论研究和科技开发人才为目的,实行的是单一的毕业证书制度,形成了重学术、重理论、轻实践、轻技能的传统教育观念。现代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等,还应提高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等劳动素质。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应充分意识到劳动素质是人类综合素质的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到学历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划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领域,注重立体化人才培养。从旅游人才的应用领域来划分旅游专业的教育与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旅游服务管理类应用型人才领域和旅游开发管理类研究型人才领域。我们通常说的旅游职业技能资格认定教育主要从旅游服务管理特别是旅游服务操作这个方向出发的。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中无论是本科层次还是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并未按照旅游人才应用的领域分别在教育目的,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明确的划分。这种相对模糊的专业设置和学习方向,不利于旅游资格认定教育与旅游学历教育的融合,应完善建立包括研究生、本科、专科和中等职业教育层次,使旅游人才培养立体化。
(三)重构二者兼容的培训目标。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专业教育诞生起步阶段,主要是由旅游企业和旅游机构自发组织的旅游培训教育,旅游教育强调实用性,后来政府、教育机构开始介入旅游专业教育,随着世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视角的教育体系。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快速成长起来的,但从旅游专业教育的诞生,可以得出旅游专业教育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培养旅游从业者的实践操作技能,是有别于最初目的是培养诗人或哲学家的人文类型的教育专业的。旅游学历等应用型学科的教育目标应该区别于人文型学科与研究型学科的教育目标,不应将所有学科的培养目标一概而论,必须从旅游学科的初衷重新研究其教学目标。
(四)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完善认证制度。上世纪初叶,世界各国为提高就业劳动者的素质,主要是通过学历教育制度来引导和规范国民的就业行为,进入50年代以后在学历制度的基础上,采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如澳大利亚的职业资格认证框架体系、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制度、英国的NVQ证书和GNVQ证书制度、日本的国家技能鉴定制度、以及韩国国家技术资格鉴定体系等。在英国,政府确立了职业资格等级与普通教育学位的相关地位,规定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员在达到三级后可直升大学;在美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更加融合,不再独立成一种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教育方式,而是将其与普通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需要有两大支柱,即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我国也强调要执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政策,如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行学历文凭、技术等级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虽然我国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但其强制性与监督检查力度不够,与此相关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衔接的认证体系尚未建立。因此需进一步完善认证制度,构建相关认证体系,有助于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保证金量与权威性,为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定教育的转换与融通提供保障。
(五)严格监督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制订,而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则由职业资格鉴定指导中心负责制订,两部门间缺乏相互的沟通,直接影响到二者转换与融通的效率。相关部门之间应加强协作,开发针对大学生特点的职业技能鉴定系统。由政府、高校、行业成立多方代表组成的鉴定管理机构,建立较为统一、规范和完善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质量监控、结果评价、证书发放、资格审查等环节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六)形成统一的旅游学科理论体系。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是学科体系的出现,旅游管理教育则根据旅游研究所得到的成熟学科体系来设置旅游专业与课程,进而培养、训练旅游专业人才,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如制定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资格考试同步的基本运行机制,加大实践教学硬件建设和实训师培养力度,修订教育培养方案等,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实现真正融合。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