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产品策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企业产品不同,营销目标不同,则所侧重的各项内容在策划编制上也可有详略取舍。
农产品市场营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展、延伸,在营销发展的新思路、新趋势中出现了策划营销。它是在一般市场营销基础上的一门更高层次的艺术,其实际操作性更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好的农产品营销策划更成为企业创名牌,迎战市场的决胜利器。策划书是农产品营销策划的反映。在此谈一谈农产品营销策划书的编制的问题。如何撰写农产品营销策划书呢?
一、农产品营销策划书编制的原则。
为了提高农产品策划书撰写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应首先把握其编制的几个主要原则;
(一)、逻辑思维原则。策划的目的在于解决企业营销中的问题,按照逻辑性思维的构思来编制策划书。首先是设定情况,交代策划背景,分析农产品市场现状,再把策划中心目的全盘托出;其次进行具体策划内容详细阐述;三是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简洁朴实原则。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企业营销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可行性的相应对策,针对性强,具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
(三)、可操作原则。编制的策划书是要用于指导营销活动,其指导性涉及营销活动中的每个人的工作及各环节关系的处理。因此其可操作性非常重要。不能操作的方案创意再好也无任何价值。不易于操作也必然要耗费大量人、财、物,管理复杂、显效低。
(四)、创意新颖原则。要求策划的“点子”(创意)新、内容新、表现手法也要新,给人以全新的感受。新颖的创意是策划书的核心内容。
二、农产品营销策划书的基本内容。
策划书按道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它依据产品或营销活动的不同要求,在策划的内容与编制格式上也有变化。但是,从农产品营销策划活动一般规律来看,其中有些要素是共同的。
因此,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农产品营销策划书的一些基本内容及编制格式。封面>策划书的封面可提供以下信息:①策划书的名称;②被策划的客户;③策划机构或策划人的名称;④策划完成日期及本策划适用时间段。因为农产品营销策划具有一定时间性,不同时间段上市场的状况不同,营销执行效果也不一样。
策划书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
(一)、农产品营销策划目的
要对本农产品营销策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宗旨树立明确的观点(如: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产品知名度;树立规模、优质、专业、服务的良好形象),作为执行本策划的动力或强调其执行的意义所在,以要求全员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共同努力保证策划高质量地完成。
企业营销上存在的问题纷繁多样,但概而言之,也无非六个方面:
>企业开张伊始,尚无一套系统营销方略,因而需要根据市场特点策划出一套农产品行销计划。
>企业发展壮大,原有的营销方案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因而需要重新设计新的农产品营销方案。
>企业改革经营方向,需要相应地调整行销策略。
>企业原营销方案严重失误,不能再作为企业的行销计划。
>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原经销方案已不适应变化后的市场。
>企业在总的营销方案下,需在不同的时段,根据市场的特征和行情变化,设计新的阶段性方案。
如:首先强调“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不仅仅是公司的一个普通产品的市场营销”,然后说明农产品营销成败对公司长远、近期利益对长城系列的影响的重要性,要求公司各级人员及各环节部门达成共识,完成好任务,这一部分使得整个方案的目标方向非常明确、突出。
(二)、分析当前的农产品营销环境状况
对同类产品市场状况,竞争状况及宏观环境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它是为指订相应的营销策略,采取正确的营销手段提供依据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这一部分需要策划者对市场比较了解,这部分主要分析:
1、当前市场状况及市场前景分析:
①产品的市场性、现实市场及潜在市场状况。
②市场成长状况,产品目前处于市场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上。对于不同市场阶段上的产品公司营销侧重点如何,相应营销策略效果怎样,需求变化对产品市场的影响。
③消费者的接受性,这一内容需要策划者凭借已掌握的资料分析产品市场发展前景。
2、对产品市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主要是对影响产品的不可控因素进行分析:如宏观环境、政治环境、居民经济条件,如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心理等,对一些受科技发展影响较大的产品(如:计算机、家用电器等产品)的营销策划中还需要考虑技术发展趋势方向的影响。
(三)、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农产品营销方案,是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和策略的运用,因此分析市场机会,就成了农产品营销策划的关键。只是找准了市场机会,策划就成功了一半。
1、针对产品目前农产品营销现状进行问题分析。一般营销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表现为多方面:
>企业知名度不高,形象不佳影响产品销售。
>农产品质量不过关,功能不全,被消费者冷落。
>农产品包装太差,提不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农产品价格定位不当。
>销售渠道不畅,或渠道选择有误,使销售受阻。
>促销方式不务,消费者不了解企业产品。
>服务质量太差,令消费者不满。
>售后保证缺乏,消费者购后顾虑多等都可以是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2、针对产品特点分析优、劣势。从问题中找劣势予以克服,从优势中找机会,发掘其市场潜力。分析各目标市场或消费群特点进行市场细分,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尽量予以满足,抓住主要消费群作为营销重点,找出与竞争对手差距,把握利用好市场机会。
(四)、农产品营销目标
营销目标是在前面目的任务基础上公司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即农产品营销策划方案执行期间,经济效益目标达到:总销售量为万件,预计毛利万元,市场占有率实现。通过市场分析,找出市场机会,提炼自身优势,确定销售目标。例如确定的目标市场:以行业销售为主(利润和稳定市场)、渠道销售为辅(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行业主要主要系指工矿,交通,建筑,
消防,制造,工厂等有一定采购规模的目标客户;渠道销售主要系指区县级的加盟或者商。(五)、农产品营销战略(具体行销方案)
1、农产品营销宗旨:
一般企业可以注重这样几方面:
>以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攻势顺利拓展市场,为产品准确定位,突出产品特色,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
>以农产品主要消费群体为产品的营销重点。
>建立起点广面宽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宽销售区域等。
2、农产品策略:通过前面产品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提出合理的产品策略建议,形成有效的4p组合,达到最佳效果。
1)农产品定位。产品市场定位的关键主要在顾客心目中寻找一个空位,使产品迅速启动市场。
2)农产品质量功能方案。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市场生命。企业对产品应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3)农产品品牌。要形成一定知名度、美誉度,树立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品牌,必须有强烈的创牌意识。
4)农产品包装。包装作为产品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需要能迎合消费者使其满意的包装策略。
5)农产品服务。策划中要注意产品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3、价格策略。这里只强调几个普遍性原则:
>拉大批零差价,调动批发商、中间商积极性。
>给予适当数量折扣,鼓励多购。
>以成本为基础,以同类产品价格为参考。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若企业以农产品价格为营销优势的则更应注重价格策略的制订。
4、销售渠道。农产品目前销售渠道状况如何对销售渠道的拓展有何计划,采取一些实惠政策鼓励中间商、商的销售积极性或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
5、广告宣传。
1)原则:
①服从公司整体营销宣传策略,树立产品形象,同时注重树立公司形象。
②长期化:广告宣传商品个性不宜变来变去,变多功能了,消费者会不认识商品,反而使老主顾也觉得陌生,所以,在一定时段上应推出一致的广告宣传。
③广泛化:选择广告宣传媒体多样式化的同时,注重抓宣传效果好的方式。
④不定期的配合阶段性的促销活动,掌握适当时机,及时、灵活的进行,如重大节假日,公司有纪念意义的活动等。
2)实施步骤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①策划期内前期推出产品形象广告。
②销后适时推出诚征商广告。
③节假日、重大活动前推出促销广告。
④把握时机进行公关活动,接触消费者。
⑤积极利用新闻媒介,善于创造利用新闻事件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
6、农产品营销具体行动方案
根据策划期内各时间段特点,推出各项具体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要细致、周密,操作性强又不乏灵活性。还要考虑费用支出,一切量力而行,尽量以较低费用取得良好效果为原则。尤其应该注意季节性产品淡、旺季营销侧重点,抓住旺季营销优势。
(六)、农产品策划方案各项费用预算
这一部分记载的是整个营销方案推进过程中的费用投入,包括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总费用、阶段费用、项目费用等,其原则是以较少投入获得最优效果。
(七)、销售增长预测与效益分析
该部分对营销行动方案投入实施后的效益分析,包括农产品营销后未来1-5年的销售增长、利润与收益分析、现金流分析、投资回报率等。
关键词:规划设计;旅游策划;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是把休闲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习、品、画、摄、购,在满足人们精神物质需求的同时,为项目举办方和项目所在地农民创造经济收益。作为现代旅游产业的一个分支,每个观光农业项目也必须经过旅游产品的科学策划,即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创意形成、创意筛选、市场定位、概念形成和市场可行性分析后,结合项目实际可利用的旅游资源,确定客源可靠、市场欢迎、经济可行的旅游产品体系。
1 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策划的基本原则
1.1 市场先导的原则
观光农业旅游产品也就是一个观光农业项目可以提供给潜在顾客的旅游项目。产品的选择和设计,必须以市场为先导,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正确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锁定某个特定的、特征清晰的、能成为我们所设计产品的购买主力的重度消费群。
1.2 差异性原则
旅游消费是旅游者用脚投票的过程,一个成功的观光农业项目,其旅游产品必须与其他旅游产业、周边其他观光农业旅游产品之间形成显著的差异,避免或干扰特定客户群进行同类产品的简单的价格类比。
1.3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游客而言,能用更少的价格买到更多的体验和幸福感,二是对项目建设者以及项目所在地农民而言,能用更少的投入,卖出更高的价格。
2 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区旅游产品设计
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区地处重庆市南川区西北部,包括大观镇、黎香湖镇、河图乡等五个乡镇,幅员面积2.45万hm2。根据《重庆市(南川区)生态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基地产业功能定位为以花卉苗木研发、种植、销售为主导,同时兼顾乡村度假旅游、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等衍生产业。
2.1 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基地紧邻重庆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大观高速出口离重庆主城仅半小时车程。区位交通条件优越,地形舒缓适宜,土地资源丰富且价廉,气候宜人,自然资源较丰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景观,是示范区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的最大优势。
示范区发展观光农业的最大劣势在于,重庆市范围内已经有了北碚区静观、巴南区界石和南泉、九龙坡区白市驿、江北区铁山坪等多个观光农业的产业集群,且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整个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示范区作为一个后来者,面临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
2.2 旅游客源分析
项目客户群主要定位为城市中高收入阶层,以自驾游为主。客源分为三个级次:一级市场包括重庆主城、南川、涪陵、武隆、綦江、万盛,本级市场位于基地周边地区,而且基地与上述地区的距离都在0.5~2小时车程之内。二级市场包括成都、遵义、贵阳、长沙其他城市,二级市场是未来花木基地的潜力市场。三级市场包括花木基地的三级市场是除一级、二级市场以外国内其他省份及海外市场。
2.3 旅游产品主题
主题是一个产品的灵魂,旅游产品的主题要明确、新颖,项目策划者要在差异性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掘项目所具有的自然特色、人文底蕴乃至科技含量,吸引旅游者的眼球。在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的四个主题:①律动山田:强调大地艺术的韵律,区别于城市的田园风光;②花香小镇:强调乡土的秀、巧、美,亲切的小镇风情;③碧林幽海:强调园区的整体的生态优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④多彩心城:强调示范区花木基地所具有的色彩斑斓特质,及本案对周边发展的带动。
2.4 旅游产品设计
基地内景点主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打造与利用进行设置。规划围绕旅游的六大元素(吃、住、行、游、娱、购)的挖掘,分别设置各种旅游项目。
2.4.1 元素之一:吃。打造生态田园景观的规划区主要以农家餐饮和鲜花菜为主。品尝特色农家餐饮是了解农家文化重要的项目之一,该餐饮主要以“绿色、无公害”为主题,选用农家无公害蔬菜和绿色动物肉制品为材料,如野地种植的蔬菜、野地圈养的鸡、鸭、鱼等,烹饪时尽量保持食物的原味,使游客通过品尝该农家菜的新鲜和美味后,感受农家的气氛,放松心情,享受农家的自然与纯朴。
以花入馔,中国早已有之。清代的《群芳谱》里列举了58种花卉的食法,鲜花成为美食家的佳肴。花朵中大多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锌、铁、钾等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独特的营养、美容和医疗价值。示范区可结合规划区内种植的特色花卉,打造具有自然风味、色香味俱全的鲜花菜。
2.4.2 元素之二:住。综合考虑不同游客的不同目的,将在此居住的人群分为长期居住、中期居住、短期居住3类。
长期居住主要指当地居住的居民。考虑其就业需求,策划开设农家客栈、栽种花卉、农家体验、后勤服务、特色商品买卖、农家特色餐饮、便民超市等项目。
中期居住主要指来此进行度假、疗养的游客。游客可通过花艺文化体验,了解花卉文化。同时在农家生活,将各种农家体验项目融合,丰富项目种类,使游客也能体验一系列农村生活。不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从身体及心理上完成从城市生活到农家生活的转变,进而得到全身心的彻底放松。其居住场所有乡村度假酒店、生态农庄等。
短期居住对象主要为来此进行休闲旅游、农家生活体验,以求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游客。其居住场所有旅游接待酒店、农家客栈等。短期居住游客一般为几日之内,可策划花艺文化体验、农家生活体验、游客互动活动等项目,帮助游客达到其旅游目的。
2.4.3 元素之三:行。通过对规划区内主要交通干道的花木主题设计,分别以“玉棠大道”、“吉祥路”、“浪漫路”和“幸福路”突出“一路一色”的理念。
登山道路上通过对各种花卉类雕塑的设置,形成特色鲜明、充满趣味性的游览步道。
2.4.4 元素之四:游。以游客旅游在游览过程中的观光、参与、体验等方式为基础,设置各种主题花果园、农家活动、农耕活动等。
水果采摘园通过利用现状山体栽种各类适合当地生长的水果,游客通过采摘、品尝达到趣味性的心理感受。
农家生活体验区主要位于新型农村社区内。社区内通过设置各种具有农家生活代表性的场景吸引游客,如:绿色蔬菜采摘、瓜果采摘、农耕文化体验、农家餐饮、传统纺织学习、陶艺体验、手工刺绣学习、农家烹饪、包饺子、农家粽子包扎、篝火狂欢、野外烧烤、婚礼体验、拓展训练、垂钓、采茶体验、品茶等。游客通过与当地居民通过共同劳作体验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相区别的生活方式,达到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心里需求。
2.4.5 元素之五:购。结合花艺文化和农家文化为背景,将购物类项目从特色花卉产品、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两方面进行策划。充分利用基地种植的花木、形成的花卉艺术以及农家自制农产品,形成完整的特色物品买卖市场,使游客充分享受购物,放松身心。也可根据游客自身感受及心理需要,采取让游客自制花产品、农产品等并带走作为纪念品等策划手段以吸引旅游客源。
关键词:青岛市;生态农产品;产业化;现状;策略
生态农产品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产出来的无害的,营养的、健康的农产品。它包括蔬菜瓜果,大米小麦、鸡鸭鱼肉等各类农产品。
1.青岛市生态农产品产业化现状
1.1种植面积普遍较小
要想开成生态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种植面积必须足够大,否则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一旦规模上不去,生产成本就难以下降。当前,青岛市的生态农产品种植园以及种植区域面积普遍不大,比如位于莱西市店埠镇政府东200米的青岛颐泰源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其种植总面积700余亩,其中大棚占地500余亩,牧场占地180亩,总投资3000万元。又比如青岛菜源农贸有限公司,它是集蔬菜生产、加工、配送一条龙服务的综合发展公司,以绿色食品生产为基础,成为青岛市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供货平台的主要供货单位之一。公司目前拥有即墨七级、城阳郝家营,胶南胶河博洋、胶州九九农业园等四处蔬菜基地总面积2000余亩。又比如位于平度市万家镇的平度市陈氏兄弟养殖基地,它占地4.5万平方米,投资2000余万元,饲养蛋鸡8万多只;集蛋鸡养殖为主,科学经营管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企业。2010年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又比如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办的夏庄田园,包括四季花果园、红雨农业生态观光园、沙沟葡萄庄园、花木大世界、法海寺生态农业观光园、白沙河生态农业示范园、中兴现代农业示范园、菜盛源蔬菜种植基地等,但这些种植基地面积普遍都比较小,大部分都在500亩左右,形不成规模化效应。
1.2生态农产品的价格普遍较高
如果生态农产品不能够形成产业化生产,则其种植成本和生产成本将很高,再加上高昂的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以及超市进入成本,其价格一定不会低。
从表1可以看出,生态农产品的重要的一个类别绿色农产品其价格普遍比普通农产品的价格要高,大部分价差在2倍左右,而且有些生态农产品的价格差在3倍以上,比如白菜是青岛市民的主食蔬菜,一般来说普通白菜的价格在1斤一元左右,而绿色大白菜的价格却高达3.6元1斤,已经超出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又如鸡蛋,如果是普通鸡蛋,价格基本上在4.90元左右,而绿色鸡蛋其价格基本上在13元左右1斤。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价格还是偏高。
1.3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青岛市生态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如胶州大白菜、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等,但知名品牌的数量仍然偏少,品牌的附加值仍然较低。表2是山东省和青岛市一些生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青岛市的农产品品牌数量较多,但高知名度的品牌较少,绝大多数生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都在中等及以下。而山东省内较高知名度品牌的生态农产品数量明显较多,说明青岛市在创建高知名度农产品品牌方面力度仍显不足,需要在以后进行大力培育。
1.4销售渠道较为单一
根据实地调查得知,青岛市生态农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集中在大型超级市场里,比如在城阳地区,生态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春阳路大润发超市、家佳源超市、长城路大润发超市、国货超市,利群超市、利客来超市也有一些生态农产品销售,但数量和品种较少,其他分销渠道很少或没有,如城阳蔬菜批发市场、城阳水果批发市场、城阳水产品批发市场大部分都分销普通农产品,生态农产品的分销很少。同时在大量的小区便利店里也很少见到生态农产品的影子,因此,青岛市生态农产品的分销渠道存在一定的问题。
1.5促销力度略显不足
青岛市各生产和经营生态农产品的企业在促销方面做的略显不足,在传统的四大广告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中进行广告促销的企业很少,尤其在电视广告中几乎见不到生态农产品的促销,我们知道,电视是受众人数最多的传播媒介,中国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的消费者,青岛地方电视台是面向青岛地区的消费者,然而,在电视广告中很少见到农产品的宣传。固然,电视广告的费用较高,但采用电视广告也会带来巨大的消费者效应,在这方面,青岛市生态农产品经营企业做的略显不够。此外,报纸也是青岛市民经常阅读的一种大众媒介,但在报纸上同样很少见到农产品的广告和促销活动,从而也间接影响了生态农产品对大众消费者的传播作用。当前,新型传播媒介越来越多,包括网络媒介、微信媒介、车身广告媒介等,但是,青岛市生态农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媒介对广大的消费者进行宣传和推广活动,从而限制了生态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2.青岛市生态农产品产业化策略
青岛市各级地方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从事生态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对这些企业进行财政和金融方面的支持,提高他们种植和经营的积极性,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收益,吸引更多的企业投入到生态农产品的产业化中来,让他们得到一定的实惠,减少各类审批环节,大力简政放权,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从而切切实实地降低企业的各类负担,让他们轻装上阵,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加以调节,从而达到提高市场效率、增加生态农产品产量,充分满足青岛市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
2.1加大对生态农业的财政补贴力度
青岛市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虽然我国在2006年1月1日起就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但在种子采购、农业机械采购,以及经营、流通等许多环节补贴力度仍然不够,尤其是在销售环节,目前的费用很高,包括高昂的物流成本、人工成本、水电成本、冷藏冷冻成本、进场费等,有些费用根本无法降低下来,属于刚性费用,如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要想降低成本,只有加大补贴力度,使得生态农产品的价格降低到青岛老百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2.2设立专项资金积极扶持生态农业的发展
青岛市各级地方政府应该每年有计划地投入一定规模的资金,作为生态农业专用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的科技开发、食品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培训方面。支持那些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区域带动能力大的生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种植和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和规模化水平。各级农业、林业、农机、畜牧等部门的资金要向生态农产品开发倾斜,确保一定比例的投入。
2.3推动生态农业向优势产业区集中
青岛市各级政府应该制定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规划,规划要立足本市、面向本省、着眼国内、国际市场,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生产和经营经验,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青岛市各个地区要素、资源、结构变动情况,有计划地扶持一批发展潜力大的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动优势生态农业和特色生态农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性的生态农产品产业带。可以借鉴中国蔬菜之乡寿光的经验,因蔬菜业已经成为寿光的主导产业,并形成了规模经济,种植蔬菜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而且寿光市的生态农业发展已经带动了整个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寿光市发展生态农产品的成功经验为青岛市提供了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但是,温州农业旅游还存在很多问题:(1)产品结构单一,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大;(2)品牌个性模糊,市场知名度低,美誉度差;(3)产品利润空间小,对旅行社没有吸引力;(4)广告投入少,促销力度小,连续性和延续性差;(5)景点坐等客户上门,在销售方式上缺乏主动开拓市场能力;(6)现有销售渠道网络不健全,市场覆盖率低,规模效应不明显;(7)产品组合有待进一步优化等。所以,只有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制定出特色旅游线路,推出特色旅游产品,把利学与自然、现代与传统紧密地联系,搞好温州旅游资源的整合,才能使温州旅游市场做得更大。
一、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根据资源现状及旅游者特征,温州农业旅游的市场定位应该是:立足温州,依托上海、杭州等城市,大力开发国内双休日和黄金周旅游市场,逐步吸引省外和国外旅游市场,充分发挥温州的“山、水、林,果、绿、野”的资源特色,吸引游客。并把市场细分为传统观光农业旅游市场,城市白领周末农村度假旅游市场,城市家庭休闲旅游市场等。温州农业旅游的主要客源目标市场是:一级市场:温州都市圈;二级市场:浙中、浙北、浙西、闽北;三级市场:除一、二级市场以外的国内外其它的地区,属于机会市场。
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要找出品牌个性,确立品牌标志和口号,选择推广主题,凸显绿色和自然。同时在旅游服务上做好文章,规范行业行为,有意识地维持旅游品牌形象。
三、制订合理的定价策略
“温州市旅游农业发展规划”显示,在旅游花费上,3%的游客接受50元以下花费,10%的游客接受50-100元,16%的游客接受100-200元,21%的游客接受200-300元,30%的游客接受300-500元,20%的游客接受500元以上。这表明温州农业旅游者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适宜温州旅游农业市场的产品消费区间在50-450元之间,如扣除旅游购物等费用,同比温州市旅游市场上一、二日游产品价格,可以将温州旅游农业产品的价格定位在:100-150元/人,具体线路价格将根据客人要求、人数多少、淡旺季不同等情况确定。在产品介绍期,影响消费者购买三要素(价格、品牌、品质)中,价格和品牌应放在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品质和品牌应逐步调整到首位。
四、优化产品组合
在市场定位的前提下对产品策略方向的界定,要做到产品和目标市场的一体化。为满足目标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确定相应的产品种类,重点推荐以下八条旅游线路和十个农业示范点。八条旅游线路:(1)茶山――大溪梅杨梅园观光游;(2)苍南玉苍山森林度假休闲游;(3)七都岛西瓜采摘、农家乐旅游;(4)乌岩岭森林公园森林度假、氡泉疗养游;(5)灵昆海鲜美食品尝、瑶溪休闲度假游;(6)蒲歧渔业观光、桃花岛生态观光游;(7)仰义农业示范园高科技体验游、仰义高尔夫健身游;(8)文成铜铃山原始探险游。十个农业旅游示范点:铜铃山森林公园、文成南田高山蔬菜科技园、南麂海洋渔业文化园、仰义高利技农业园、桃花岛海岛风情园、玉苍山森林公园、四海山森林公园、平阳四季柚科技示范基地、茶山温州乐园、蒲歧鲨鱼深加工基地。
五、畅通销售渠道
充分依靠温州各大旅行社及各分部雄厚的人力资源及销售网络进行,同时还依托有关政府部门、大中小学校、行业协会、各街道办事处及其他旅行社,建立合理的旅游分销网络,互惠互利,共同销售旅游农业产品(线路)。
六、整合促销方式
采用整体促销策略,根据市场(产品)各时期主题,选择主要的促销方式,并以其为中心对其它促销方式进行整合,由此形成一套整体的促销推广方案,有重点地对目标客源市场进行促销,以形成稳定、充足的客源市场。促销内容以下为主:(1)长期大型推广活动:农业旅游――绿色之旅,温州农业旅游为你提供回归大自然的乐趣;(2)促销“参加温州农业旅游送新马泰港澳海外游”;(3)公益促销之“赞助学生修学旅游”;(4)路演促销:配合线路促销、节庆活动进行;(5)各种媒体的组合优化;(6)终端陈列:以温州农业旅游为主的宣传品展示、农业博览会。
七、转变推广策略
市场操作由随机性向计划性转变;市场开发有整体市场向特定目标市场转变;通路政策由一、二批分销商向常规终端及特殊终端转变。
八、加强景点协作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渠道;农超对接;物流网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4-0021-02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价格频繁波动,从早期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到前期的“糖高宗”,再到最近的早籼稻、棉花、食用油等全线涨价,自2012年以来,农产品涨价态势已有“全面开花”之势。据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从2012年12月以来,猪牛羊肉和鸡蛋价格持续上涨,蔬菜价格涨幅较大。2012年12月底,农业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中有25种价格上涨是连续第9周上涨,累计涨幅高达483%。另外,众多地区的菜农面临菜价低、销售难的问题,先有四川、河南的莴苣、芹菜,后有山东的卷心菜等因鲜有人收购而大面积烂在地里。田间收购的低价和终端销售的高价固然有菜农种植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流通环节的不合理因素导致的成本过高也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农产品现有的流通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以期改善并改进当前我国农产品的流通状况。
1 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
农产品价格除受生产因素影响外,流通过程的成本费用上涨也成为拉升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推手。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模式比较复杂,农产品从农户转移到最终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流通节点较多。蔬菜从农民“菜园子”到市民“菜篮子”,一般要经过“菜农—小贩—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等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至少加价5%。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由于繁杂的进场费、摊位费、城管费、工商管理费、卫生管理费等,导致农产品价格飙升,有时菜价会上涨一倍。
据商务部数据,农产品流通的每一环节至少加价5%到10%,几个环节合计加价可能超100%。一般而言,农产品流通大致要经过4个环节:产地收购,中间运输,销售地市场批发和终端零售。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模式如下图所示。
2 农产品流通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产品流通渠道复杂
我国农产品的流通主体和流通渠道模式都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流通渠道过多,这是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我国农业经营现状是小生产对大市场,零散式的生产和销售导致市场竞争力低下。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农产品营销的重要阻碍,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格局,不确定的品种、数量和质量,使得农户很难与销售商建立稳定的供货渠道,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1]
22 农产品的市场辐射力较弱
我国农产品的流通半径较小,大多数的农产品销售都有较强的地域空间限制,产品外销的数量较少,多数在产地附近销售,使得农产品在靠近产品的市场供应过剩,而在远离产地的市场又面临产品短缺的局面。[2]
23 流通渠道加工、物流、信息等技术落后,降低农产品价值
由于加工技术落后,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或粗加工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农产品的部分附加价值得不到实现;农产品储藏保鲜条件差,冷链流通普及程度不高,农产品时间价值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运输和装卸技术简单落后,农产品难以获得较高的场所价值;农产品包装简陋,使得农产品档次低、形质价值不高。
24 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落后
一是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一些市场仍然采用传统的板报、广播等方式少量的有关交易品种和价格的信息,甚至有的市场根本没有信息服务,导致市场信息情报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信息资源不能共享。我国农产品市场规模大多小而分散,市场信息网络不健全,尚未形成价格集中形成机制,使得农户无法及时获取有效的市场信息,缺乏对市场的适应能力,生产又缺乏市场信息指导,导致农产品流通滞后于生产。
3 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策略
31 大力推广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指的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3]通过订单式的生产和采购,省略流通渠道的中间交易环节,不仅可以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减少生鲜产品的损耗,有利于农民增收,降低终端的生鲜农产品价格,而且从长远看还有利于促进生鲜农产品生产标准化、高效化和无公害化。[4]
32 加强农产品产地农村合作社的建设
目前我国的农村合作社模式主要有产业主导式和政府主导式两种。以农村合作社为主体的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减少交易成本,保持零售终端高品质农产品的持续供给,有效解决“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同时,合作社的模式还能提高农民收入。以广东省为例,合作社成员收入普遍比当地农民收入高15%以上,示范合作社农民增收更是比非成员高出20%以上,带动效果明显。[5]
33 应用物联网技术,促进农产品智能化流通
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农产品物流需要依靠现代物联网技术来开辟新的流通渠道。通过建立农产品智能溯源系统、食品安全运输检测系统、安全存储系统、智能交易系统,实现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快速、高效的共享和互换,推动农产品产业链各链条的转型和升级,形成农产品生产者、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多赢的局面。
34 拓宽销售渠道
除了传统的实体店或农贸市场销售以外,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流通技术,建立产销衔接的网上交易平台,打破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贸易模式,将原来少量的、地理分布分散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另外,交互式的销售方式,使农民能够及时地获取市场反馈,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稳定的顾客群。
35 加强政府监管
在我国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流通环节众多固然是原因之一,“最后一公里”的诸多费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取消某些不合理费用的征收,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杜绝市场的垄断管理。
36 强化政府宏观调控
要实现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优化,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必要条件之一。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和有序,其手段主要是行政指令和法律法规。必须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的立法体系和监督执行体系,规范渠道管理,完善农产品流通制度环境,培育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政府可以通过搭建网上交易平台、组织订货会、推介会、建设专业批发市场等举措,扩大农产品对外的输出量和流通量,带动地方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2011年商务部加强了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作,探索建立覆盖全国农村的商务信息服务体系,以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流通。新农村商网汇集了全国700多个批发市场的各种农产品价格信息。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促成农副产品销售1800多万吨,销售总额超过613亿元。
以洛阳市为例,2012年12月24日至2013年1月24日,该市通过商务部的新农村商网平台共农产品供求信息2333条,包括粮食作物及其制品、畜牧产品、中药材、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销售成交138亿元,位列全省第二名,成交品种主要有农用机械、面粉、马铃薯、生猪、大豆油等。[6]
参考文献:
[1]陈淑祥.中西方国家农产品流通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16(4):19-23.
[2]何望.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与优化策略[J].经济研究参考,2012(23):41-42.
[3]殷延海.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2(2):95-97.
[4]杨剑英,唐步龙.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农超对接现状与问题[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357-358.
关键词:新疆;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十二五”跨越式发展的新疆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研究
收录日期:2011年11月11日
“十二五”时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时期总体战略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新疆政府在《自治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眼于国内外大市场,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和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物流大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与市场的全方位对接,这充分体现出了新疆政府对农牧业发展的重视,而新疆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对其农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新疆农产品营销渠道现有模式
根据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思想,所谓农产品营销渠道是指“农产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农产品的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和个人”。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与农产品流通的矛盾日益突出。将分散的个体农户所生产的农产品分销给消费者,需要一整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农产品渠道体系,特别是在地域广阔的新疆,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显得尤其重要。新疆地域辽阔,各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状况差别较大,因此农产品营销渠道呈多样化形式。就目前新疆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典型形式:
(一)以农产品运销为主的营销渠道。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形式。农产品生产者选择便捷的运输方式(包括人力),主要通过县、乡镇一级农产品集贸市场与消费者采用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优点:无中间环节,交易费用较低。缺点:营销渠道辐射面小、无法实现充分调节供求的功能;交易效率较低,耗费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较高。目前,这种农产品营销渠道在新疆的农村比较常见。
(二)多层中间商销售为主的营销渠道。通过中间商的市场能力优势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完成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所有权的转移,这是现代比较流行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形式,缺陷较多:信息不对称,造成农民生产的极大盲目性;农产品生产集中化较差,造成讨价还价的能力较弱;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经过的环节较多,造成社会交易成本较高。
(三)以交易型渠道内部关系为主的营销渠道。渠道成员以加工企业、销售公司为主导地位,渠道成员之间的关系完全是简单的交易关系,农户并没有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好处和流通环节的商业利润。优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缺点:生产者、加工企业承担的风险较大;由于生产分散、力薄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农民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由于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经过加工的农产品质量低、加工产品增值率低、市场占有率低。
上述三种类型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反映了现阶段我国以及新疆农产品营销的基本状况,总结其特征,新疆现阶段的农产品营销还基本上处于以生产为导向的营销阶段,其目的是如何使生产者的农产品传递到消费者或用户手中,是典型的“生产-市场”营销模式。
二、新疆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
尽管新疆农产品营销存在多种渠道形式,但是从农产品生产者的低价卖到消费者的高价买,反映出了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众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渠道上游主体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所谓渠道上游主体主要是指农产品的生产者,这个主体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生产分散、集中化程度低,在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上缺乏科学的依据,往往是依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缺乏科学种植的概念;二是信息不灵,缺乏快捷、准确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更缺乏科学的市场分析和预测,且对下游供应产品时,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三是多数小生产方式下的农产品生产者无法进行农产品的产后流通、加工环节中所应该进行的严格筛选、规格包装,导致生产的产品缺乏竞争力。
(二)渠道技术含量较低,政府投资结构不合理。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过程中,过分重视农产品的生产,而忽视农产品的保鲜储备、加工过程,浪费严重,这对农产品营销渠道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是储藏保鲜技术水平的低下加大了渠道管理的难度,导致了渠道成本增高和渠道效率低下;二是限制了渠道向扁平化和垂直一体化发展。尽管近年来新疆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但还是很不合理。过分重视农产品的生产,而忽视营销渠道的构建还表现在政府投资方面的偏差,自治区政府在农业增产上的投入是很明显的,但是在收获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却明显相对投入不足,而农产品的附加值真正实现是在加工与流通过程。这种政策上不合理的投入不仅给生产者、中间商、消费者带来了损失,也使现有的渠道模式很难得到提升,阻碍了营销渠道发展进程。
(三)营销渠道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效率低。过多的流通环节不但造成交易成本高、效率低,而且还是造成农产品生产者低价卖、消费者高价买的一个重要原因。以新疆蔬菜流通过程为例,从菜农到消费者中间要经过五六个环节,菜农-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而蔬菜批销的每个环节都要加上很高的毛利才行,流通环节的增多,无形中加大了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且效率较低。
(四)农产品销售终端以农贸市场为主,超市、连锁店销售份额低。长期以来,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一直是新疆农产品营销渠道中最重要的销售终端。这种传统的零售终端存在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无法保证质量、经营不规范等。虽然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超市、连锁店与网店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在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上取得的进步,但这一业务拓展对农产品销售增长却非常有限,在超市和连锁店销售的农产品品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粮油、乳制品及深加工农产品的销量增幅明显,肉禽、果蔬、水产、鲜蛋等生鲜产品受多种因素影响,销量十分有限,仍以传统的农贸市场销售为主。
三、新疆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对策
(一)加快新疆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产销一体化组织规模的扩张,不仅需要龙头企业扩大资金规模,提高技术含量等,而且需要加强新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快新疆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以保障原料的稳定供给。近年来,新疆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粮、棉、果、畜“四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特别是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明显,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啤酒花、番茄酱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畜产品、甜菜糖生产基地。新疆农产品生产者可以借鉴生产基地的发展模式,进行集中化生产,在家庭经营基础上产生规模效应,进而提高盈利能力。但是,新疆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新疆地域广阔,铁路运输能力有限,运输成本较高,同时出疆运力严重不足,导致农产品出口不及时,出现严重的滞销。因此,在加快新疆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强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提高其运输能力。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渠道建设方面的作用。农产品由产地市场进入销地市场,一般要经过物流运输,才能完成销售过程。因此,物流运输的时间和费用决定着农产品流通效率和销售价格。而缩短物流运输时间降低费用,涉及到物流基础设施是否完备先进,道路是否快捷畅通,收费关卡设置是否必要合理,通关手续是否简化方便等问题。目前,新疆农产品物流运输通道的主要缺陷是高速路覆盖面窄,一些乡村道路还不畅通;收费关卡多,通关手续繁琐;储藏运输和冷链保鲜设备不足。针对这些缺陷,新疆政府和物流公司应当联手,推进快捷、高效物流运输通道的建设。
(三)减少流通环节,提高交易效率。加强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引导和管理,建立信息透明、公平竞争的枢纽易场所,公开批发市场需求信息,农产品生产者可以利用其价格信号,根据需求变化安排生产、组织商品货源供应,以减少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盲目性,降低损失。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社,并且鼓励合作社和农场进城开设直卖店铺或者超市,可以借鉴美国沃尔玛超市的经验,建立自己的物流系统,直接运销鲜活农产品,减少中间环节,缩短流通时间,从而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使农户和消费者双方同时受益。
(四)完善农产品营销渠道终端方式。改进、完善农产品营销渠道终端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改善新疆批发市场的软硬件建设,促使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拓展。主要通过以下措施:完善市场内部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加快交易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加强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建设;另一方面要推动农产品的超市经营及连锁经营: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实现生产和销售对接;依托第三方物流,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水平;创新农产品连锁形式,提高连锁经营管理水平。这种方式有助于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提高农民收入发展,有助于推进农村产业化发展,从根本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有利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在环境保护与税收等方面也具有较强的优势。
总之,“十二五”时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新疆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构建与优化,既需要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努力,又需要政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了农产品市场的繁荣和稳定,为了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让更多的消费者买到优质、安全和实惠的农产品,必须实现农产品营销渠道的优化。
主要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邱章泉.台湾农产品运销的形式和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1999.2.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贵州;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新一代消费者拥有互联网使用偏好,加上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逐渐健全,线上农产品销售迎来了巨大机遇。BCG与阿里研究院合作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线上消费占生鲜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增长到15%[1],农产品被誉为中国电商的最后一个蓝海。农产品供应销售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息息相关,2016年,贵州蔬菜零售价格比昆明、重庆、成都、长沙、南宁周边五个中心城市的平均价格高12.4%[2],但农户并没有从中获得好处,因此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保证优质农产品供应,降低农产品价格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因素。
一、贵州农产品网络营销市场现状
贵州省网民超过1524万,互联网普及率达43.2%[3],但农户网络运用水平较低,阻碍了农产品上行。除了天猫,京东,苏宁等成熟电商平台,贵州本土农产品电商平台很少,知名度很低,而且盈利状况堪忧。网络营销B2C平台面向标准化商品,农产品难以标准化,增加了销售宣传难度。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农产品在保鲜,运输包装上的要求比较严格,相应的冷链运输,保鲜技术都不成熟。导致贵州农产品供应链前段大量农产品滞销,终端消费者“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普遍存在。2017年,贵阳乌当区羊昌镇小寨村8万斤原生态红香米滞销。农产品供应中间商利益链长,贵州物价水平持续偏高,而且新社区建设导致大量居民购买农产品非常不便,无法保证质量和新鲜度。
二、贵州农产品网络营销主要问题分析
(一)农户认识不到位,网络运用水平低
受知识水平的限制,贵州农户网络运用水平有限,种植决策大多根据滞后的市场信息,导致供需不匹配,比较被动。传统销售思维根深蒂固,不会利用网络销售产品。另外就是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存在诚信,交易安全,产品质量,退换货沟通等问题。
(二)农产品B2C平台匮乏,运营成本高
除了天猫等成熟综合电商平台,和一亩田,雨润蔬果此类农产品电商平台,贵州本地农产品电商平台很少,知名度很低。全国超过3万家涉农电商平台大多是在亏本运营,农产品对物流要求较高,相应的配送设施不健全,导致运输成本损耗率高。农产品网络营销客单量小于200元,物流成本和损耗会亏出血本[5]。
(三)网络运营模式不成熟,农产品知名度低
农产品网络营销不同于其他行业从B2B模式,C2C模式逐渐演化成B2C模式,农产品电商直接进入B2C甚至O2O模式,对应的供应链,消费习惯,流量引入都还没有累积,因此平台很难生存发展。此外,消费者知道苹果有山东红富士,大闸蟹有阳澄湖的,但贵州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不多。
三、贵州农产品网络营销优化策略
(一)利用大数据产业优势,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依托贵州大数据产业优势,大力推动现代农业。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网络运用水平,了解终端消费者需求,有计划的进行生产。利用网络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售范围。建立贵州特色农产品数据库,大力进行宣传,树立品牌形象,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溯源技术的开发,促进销售。
(二)搭建农产品信息平台,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鼓励建立农产品交易平台,增加农产品信息传播渠道。开发“农户—企业—消费者”的模式,简化农产品供应链条。贵州很多优质农产品没有“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认证,网络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描述非常看重,因此政府应采取批量检验的方式增加贵州农产品认证数量。出台相关农产品条例,建立完善农产品筛选标准,促进规模化生产。打造“地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构造格局[6],先打造贵州公用农产品品牌,然后大力培育企业主导的市场品牌,利用品牌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
(三)加强农产品仓储和物流体系建设
农产品为需求弹性小,但季节性强,分散程度大,易腐烂变质,对于仓储和物流配送要求比较高。所以农产品仓储和物流可以采用批量储存和配送的方式形成规模效应,压缩成本。提高信息化技术运用水平,增加农产品运输车辆,储存仓库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新鲜程度和农产品价格成正比,良好的保鲜技术能降低损失,提高收益。
(四)强化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调控农产品市场运行
贵州农产品大多是“农产品种植基地—本地批发商—贵州当地批发商—农贸市场—经零售商——商超零售商贩”,价格级级抬升,最终施加到终端消费者身上。网络可以优化供应链,促进供应链结构扁平化,要鼓励企业涉足整条农产品供应链,从一个点开始向供应链上下游拓展,实现全程可追溯,利润透明化,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农产品销售。保护耕地面积,鼓励人才转向农村,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保证供给。并为农户种植提供参考意见,利用消费需求反向推动生产,实现供需平衡,从而调控农产品市场价格。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增加社区生鲜超市布点,注重农产品质量监督,使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证券日报•中国资本证券网.BCG联手阿里研究院报告称:线上生鲜消费高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占城镇生鲜总消费的15%-25%.2016.09
[2]李阳.贵州建绿色农产品大市场助推大扶贫[N].贵州日报.2017.06
[3]2016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7.01
[4]黄刚.供应链与物流.中国3000家农产品电商“几乎无一家盈利”,问题在哪里?.2013.12
[5]冯居君.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优化策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0:218-221.
[6]滕稳稳.贵州农特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33:78-79.
[7]魏延安.美农传播.农产品电商:把一切都从头来过?.2015.10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策略
一、引言
1.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概念
农产品营销渠道就是指农产品以营销渠道作为出售的主要方式,以市场为媒介,将产品最终流通到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营销渠道中生产者最为渠道的开端,中间有经营者、商、销售者等人员组成,最后到消费者终端,实现了营销渠道实现产品转移的过程。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多样化,出现不通畅、混乱等不良现象,导致了许多农产品出现滞销,难销售的状况,从事农产品生产者来说前景不容乐观,急需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策略,改善这一状况。
2.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
(1)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在传统的营销渠道中运用比较广泛,主要针对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且产品交易主要集中在一个区域或者较少区域实施小规模、分散的农产品生产地区,期间不需要中间商的加入,直接进行产品的销售,主要有运用工具简单、路程短、受众区域小等特点,受到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相对较明显。这种营销渠道模式对现代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来说,不易被广大生产商或者经营者运用,主要集中在乡镇、集市等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此种模式能直接省掉中间环节的差价,能直接减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提高农产品经营者的直接利润,但仍存在较多风险。直销模式受到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较大,在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加入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将导致大量农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经济损失,降低农民收入。
(2)代销模式
代销是现代农产品营销渠道广受欢迎的销售模式。在此销售模式中需经生产商、经销商、批发商、商等几个环节的流通才能最终实现销售的目的。农民以最低价格将农产品销售给各个批发商,批发商在经过经销商、商等环节,虽然代销模式经过各个环节使农产品的价格不断提高,但大量批发农产品不仅能满足大量市场消费需求,而且还减轻了农民因产品滞销带来的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除此之外,农产品生产者来说,代销模式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较大,而且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较小,减轻了他们因大量生产的农产品带来的忧虑。但仍存在不利的一面,对偏远地区的农户来说,不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许多批发商刻意压低农民的收购价格,使得农民来自农产品的收入远远低于其他离城区较近的地区,打乱了市场农产品价格。
(3)订单销售模式
订单销售多用于那些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并且销路广的企业、超市以及农业合作社,这些营销渠道的购买者与农民签到长期或者短期合同,合同不仅给农民销售农产品有了保障,而且还能确保常年稳定增收,在满足农民销售的同时还为企业、超市和农业合作社带来了稳定的货源供应。企业将农产品进行后期的加工处理,包装,最后经超市等渠道销向消费者,是农产品的产业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增加订单营销渠道各环节的盈利的同时也为我国带动了我国第一产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
1.有利现状
(1)农产品生成趋于绿色环保化
为满足现代广大消费者养生需求,农产品生成更趋于有机农作物的生成,将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发展作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杜绝了传统的保量不保质的不良做法。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以有机蔬菜、有机谷物以及其他有利于人身健康的产品。绿色环保的生产模式为农产品的营销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农产品的营销变得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实现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为绿色生态农产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传统的营销渠道体系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转变
物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充当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项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越来越大,现代物流服务已成为当地各行各业发展的利润热点,对我国农产品的营销服务亦是如此。
现代物流具有完备的服务体系和配送体系,在交通便捷、网络通畅的时代,物流能以最短时间将农产品送达目的地,在保障农产品新鲜的同时还能及时给予商品补给,避免了因供不应求或者断货等不利于消费者的情况。在良好的网络条件下可以实现跨区域的短时间的农产品销售,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网络营销了解掌握消费市场需求,及时做出相应对策,研发更多新的农产品品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扩大了市场空间。
2.不利现状
(1)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低
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对营销渠道的开发和优化至关重要,其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高低。优良农产品对土质和水源的要求较高,我国的土质资源在各区域的区分较明显,各农产品对土质的要求不同,决定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呈现分散性、不集中性,这种特征对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具有较大考验,对其质量水平不能实现统一的标准化。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土质和水资源也受较大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农产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加大,严重影响了其质量水平。加之,我国对农产品的新技术引进时间短并且有限,其种植方法和种植设施较为落后,大多数还处于人力耕作和种植的状态,不仅不能快速提高农产品产量还使得整体质量水平得不到提高。除此之外,我国农民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严重,一时不能从根本上接受农业生产的机械时代,所以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初步提升。
(2)农产品营销市场集中程度低
我国的农产品主要来源于农户农作物生产,但我国的农户对农产品的种植区域较分散,大多数农户受到传统集市买卖的影响,将农产品通过直接销售渠道、销售渠道或者订单销售等分散的售往各个集市、乡镇等区域,不能实现统一、集中的销售模式并且销量小。分散化的营销方式使得农产品的议价能力降低,在产品销售中不具有竞争优势。企业在收购农产品后将对其加工、包装、销售,实现了各农产品统一标准化的销售模式,不仅提高的农产品的保质时间,还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大规模的集中推向市场,获得价格优势。所以,农户的农产品的营销方式是远远不能与企业、超市以及农产品的龙头企业相比,在农产品的市场交易过程中难以获得公平交易,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加强农产品的集中营销已是现代营销渠道的迫切需求。
(3)农产品的营销流程过长
农产品的代销模式与直销模式相比较,耗用时间长、生产流程繁琐,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消费者这一整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大多数农产品的保质期短,易腐烂,易破损,使得农产品的实际供应量远远小于销售量,造成大量的农产品资源浪费,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农产品在进行销售前,对许多跨地域较远的农产品需要经过长途运输与中转才能到达最终的销售地,在此过程中农产品在长时间的停滞以及人工的搬运过程中会造成农产品破损,新鲜度大大降低,在进行销售的过程中价格降低,对新鲜度较差的农产品很难销售出去,造成资源浪费,成本提高,不能达到高效的营销目的。
三、改善农产品营销渠道不利现状的优化策略
1.引进先进技术和种植方法,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
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关乎我国第一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种植培育方法不仅是我国庞大的农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还是我国改革农业,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的迫切要求,因此,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迫在眉睫,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加大农业的重视力度,引进国际农产品的先进技术,培育出高质量、环保生态的农产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在满足我国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整体水平实现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愿望。另一方面,我国应对农民进行技术和素质教育,提高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将先进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和培育方法真正传播于农民,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2.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大多数是集中于农贸市场,主要出售蔬菜、水果、养殖水产品等产品,许多农贸市场的营销环境出现脏乱差现象,表明我国的农产品营销市场的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其营销水平还处于初级销售,决定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还处于较低阶段,因此,加强农产品的营销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高全民消费水平,是当前解决营销渠道不利因素的重要措施。对此,管理部门应对农贸市场加大资金投入和整顿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乱扔乱放的现象出现,并定期对其环境秩序进行检查,违者给予警告和罚款,使其从根本上杜绝不良行为,做到基础设施人人维护,人人监督,营造良好的营销氛围,为营销渠道的开拓提供更好的范例。
3.扩大农产品的营销渠道范围,实现集中销售
农产品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较大,许多农产品不能经过长途运输和长时间放置,就地销售成为了其主要的销售方式选择,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需求过剩,而对其他没有该产品的地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使得产品的地域销售不均,农民收益不均衡的现象。所以,要充分利于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充分利于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作用。通过互联网随时洞悉各个区域的农产品情况,扩大农产品的营销渠道,通过网络调配农产品,将其集中统一销售,不仅能解决因时过长损坏新鲜度的问题,还能实现各个地区农产品均衡销售的目的,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的农业生产的经济利润。
4.提高订单模式在营销渠道中的运用
农产品的代销模式在实现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需经过多个环节才能达到最终销售的目的,而直销模式又不能满足大批量的产品需求和销售,所以加大订单模式这一营销渠道的运用相对合理。订单模式能实现与企业、超市的直接对接,而企业、超市对农产品的容纳量较大,保证了农户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满足了较大的市场需求量。对此,各个监督部门应做好监督工作,保障农户的切身利益,坚决打击超市和企业的随意压低价格或者不履行合作合同的行为,但对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合格情况都需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农产品在市场流通的安全性,确保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为我国健康农业发展把好质量关。
参考文献:
[1]赵仕样,常向阳.我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优化研究[J].农村经济,2011,09:105-108.
[2]李杨.基于关系视角下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路径的选择[J].农村经济,2013(11):127-128.
[3]孙严育.农产品营销渠道关系承诺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
[4]单毅,陆娅霖.基于农产品营销角度的农超对接效益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418-420.
农药组合产品,即在包装上进行1+1或1+多配套组装,比如打蚜虫,可以配套组装功夫和吡虫啉的单剂农药,然后一起销售。当然,也有很多复配剂型,可以多效组合、灭杀广谱彻底,但复配剂型需要有证件、需要过硬的工艺、需要确保复配的两种成分不会发生降解等。而组合产品,只是配套销售,可以现配现用,也可以单独销售。而且针对地区和市场,可以灵活地策划出具有潜力的组合产品,配套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规格等,都可以根据市场灵活策划。因此,就目前而言,组合产品相对于一般的单剂或复配农药产品,还是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的。
配套或组合产品不会因为单一农药的使用而过快增强病虫的抗药性,其防治效果也更加持久;另外,组合产品内俩产品之间的含量配比、设计配合等都会更具有推广性,因此在市场上的生命力也会更加长久。
要做好农药组合产品的策划和推出,大致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调查市场,策划出具有市场潜力的组合产品。在市场上,往往会有很多混配产品防治病虫效果极佳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思路。比如有很多经销商或农户反映,混配代森锌、代森锰锌等保护性杀菌剂与治疗性药物甲霜灵、霜脲氰等,对于防治疫病、霜霉病等效果突出,我们就可以考虑选其中两个药效结合效果最好的两个产品进行组装,一起策划、推出。所有新产品的策划和推出,都是建立在对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广泛地调查之上,同时对市场竞争产品、价格等进行调查,这样可以比较出自己产品的优势,作出可行的策划和推广方案。
(2)组合产品包装、风格设计的策划。在确定了组合产品的含量配比后,就要进行包装、设计风格的落实工作。包装为套装,套装袋子要简单大方、科学合理,袋子里的单个产品风格尽量保持一致。尤其在做海报、彩页等宣传资料的时候,要提炼配套或组合产品的市场卖点,进行推广宣传。
(3)推广工作的进行。规划目标市场,定位配套或组合产品的宣传、订货会、促销会等市场操作活动,使得其推出具有一定的整体性、步骤性和目标性,使其与在市场中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并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区域作物,做配套的防治技术指导方案,可以以宣传画、技术指导手册等方式进一步推出。组合产品的推广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技术推广,具体涉及到组合使用技术指导,包括用药时期、用药配比量及使用技术方法等。尽管组合产品有的用户使用方便、杀虫灭菌全面彻底的优势,但在技术推广上也应准确到位,使产品效果达到最佳。
(4)对组合产品进行协调管理,推动其不断调整、进化。根据市场变化和使用效果的反映,可以及时调整产品的配套或组合方式及使用技术方案等,使其更加适应市场,从防效和市场效应两方面都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农产品;营销渠道;优化策略
一、引言
1.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概念
农产品营销渠道就是指农产品以营销渠道作为出售的主要方式,以市场为媒介,将产品最终流通到消费者的过程。在整个营销渠道中生产者最为渠道的开端,中间有经营者、商、销售者等人员组成,最后到消费者终端,实现了营销渠道实现产品转移的过程。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多样化,出现不通畅、混乱等不良现象,导致了许多农产品出现滞销,难销售的状况,从事农产品生产者来说前景不容乐观,急需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策略,改善这一状况。
2.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
(1)直销模式
直销模式在传统的营销渠道中运用比较广泛,主要针对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且产品交易主要集中在一个区域或者较少区域实施小规模、分散的农产品生产地区,期间不需要中间商的加入,直接进行产品的销售,主要有运用工具简单、路程短、受众区域小等特点,受到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相对较明显。这种营销渠道模式对现代的农产品营销模式来说,不易被广大生产商或者经营者运用,主要集中在乡镇、集市等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此种模式能直接省掉中间环节的差价,能直接减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提高农产品经营者的直接利润,但仍存在较多风险。直销模式受到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较大,在农产品市场需求量一定的情况下,加入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将导致大量农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经济损失,降低农民收入。
(2)代销模式
代销是现代农产品营销渠道广受欢迎的销售模式。在此销售模式中需经生产商、经销商、批发商、商等几个环节的流通才能最终实现销售的目的。农民以最低价格将农产品销售给各个批发商,批发商在经过经销商、商等环节,虽然代销模式经过各个环节使农产品的价格不断提高,但大量批发农产品不仅能满足大量市场消费需求,而且还减轻了农民因产品滞销带来的压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除此之外,农产品生产者来说,代销模式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较大,而且地域和空间的限制较小,减轻了他们因大量生产的农产品带来的忧虑。但仍存在不利的一面,对偏远地区的农户来说,不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许多批发商刻意压低农民的收购价格,使得农民来自农产品的收入远远低于其他离城区较近的地区,打乱了市场农产品价格。
(3)订单销售模式
订单销售多用于那些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并且销路广的企业、超市以及农业合作社,这些营销渠道的购买者与农民签到长期或者短期合同,合同不仅给农民销售农产品有了保障,而且还能确保常年稳定增收,在满足农民销售的同时还为企业、超市和农业合作社带来了稳定的货源供应。企业将农产品进行后期的加工处理,包装,最后经超市等渠道销向消费者,是农产品的产业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增加订单营销渠道各环节的盈利的同时也为我国带动了我国第一产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二、农产品营销渠道现状
1.有利现状
(1)农产品生成趋于绿色环保化
为满足现代广大消费者养生需求,农产品生成更趋于有机农作物的生成,将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发展作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杜绝了传统的保量不保质的不良做法。农产品的生产主要以有机蔬菜、有机谷物以及其他有利于人身健康的产品。绿色环保的生产模式为农产品的营销提供了极大便利,使农产品的营销变得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实现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为绿色生态农产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传统的营销渠道体系
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转变物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充当这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各项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越来越大,现代物流服务已成为当地各行各业发展的利润热点,对我国农产品的营销服务亦是如此。现代物流具有完备的服务体系和配送体系,在交通便捷、网络通畅的时代,物流能以最短时间将农产品送达目的地,在保障农产品新鲜的同时还能及时给予商品补给,避免了因供不应求或者断货等不利于消费者的情况。在良好的网络条件下可以实现跨区域的短时间的农产品销售,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网络营销了解掌握消费市场需求,及时做出相应对策,研发更多新的农产品品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扩大了市场空间。
2.不利现状
(1)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低
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对营销渠道的开发和优化至关重要,其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高低。优良农产品对土质和水源的要求较高,我国的土质资源在各区域的区分较明显,各农产品对土质的要求不同,决定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呈现分散性、不集中性,这种特征对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具有较大考验,对其质量水平不能实现统一的标准化。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土质和水资源也受较大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农产品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加大,严重影响了其质量水平。加之,我国对农产品的新技术引进时间短并且有限,其种植方法和种植设施较为落后,大多数还处于人力耕作和种植的状态,不仅不能快速提高农产品产量还使得整体质量水平得不到提高。除此之外,我国农民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严重,一时不能从根本上接受农业生产的机械时代,所以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初步提升。
(2)农产品营销市场集中程度低
我国的农产品主要来源于农户农作物生产,但我国的农户对农产品的种植区域较分散,大多数农户受到传统集市买卖的影响,将农产品通过直接销售渠道、销售渠道或者订单销售等分散的售往各个集市、乡镇等区域,不能实现统一、集中的销售模式并且销量小。分散化的营销方式使得农产品的议价能力降低,在产品销售中不具有竞争优势。企业在收购农产品后将对其加工、包装、销售,实现了各农产品统一标准化的销售模式,不仅提高的农产品的保质时间,还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大规模的集中推向市场,获得价格优势。所以,农户的农产品的营销方式是远远不能与企业、超市以及农产品的龙头企业相比,在农产品的市场交易过程中难以获得公平交易,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加强农产品的集中营销已是现代营销渠道的迫切需求。
(3)农产品的营销流程过长
农产品的代销模式与直销模式相比较,耗用时间长、生产流程繁琐,从生产到销售再到消费者这一整个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大多数农产品的保质期短,易腐烂,易破损,使得农产品的实际供应量远远小于销售量,造成大量的农产品资源浪费,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特别是农产品在进行销售前,对许多跨地域较远的农产品需要经过长途运输与中转才能到达最终的销售地,在此过程中农产品在长时间的停滞以及人工的搬运过程中会造成农产品破损,新鲜度大大降低,在进行销售的过程中价格降低,对新鲜度较差的农产品很难销售出去,造成资源浪费,成本提高,不能达到高效的营销目的。
三、改善农产品营销渠道不利现状的优化策略
1.引进先进技术和种植方法,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
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关乎我国第一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种植培育方法不仅是我国庞大的农产品市场发展的需要,还是我国改革农业,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的迫切要求,因此,提高农产品整体质量水平迫在眉睫,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我国政府应加大农业的重视力度,引进国际农产品的先进技术,培育出高质量、环保生态的农产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在满足我国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整体水平实现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愿望。另一方面,我国应对农民进行技术和素质教育,提高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将先进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和培育方法真正传播于农民,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2.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大多数是集中于农贸市场,主要出售蔬菜、水果、养殖水产品等产品,许多农贸市场的营销环境出现脏乱差现象,表明我国的农产品营销市场的基础设施亟待改善,其营销水平还处于初级销售,决定了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还处于较低阶段,因此,加强农产品的营销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高全民消费水平,是当前解决营销渠道不利因素的重要措施。对此,管理部门应对农贸市场加大资金投入和整顿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杜绝乱扔乱放的现象出现,并定期对其环境秩序进行检查,违者给予警告和罚款,使其从根本上杜绝不良行为,做到基础设施人人维护,人人监督,营造良好的营销氛围,为营销渠道的开拓提供更好的范例。
3.扩大农产品的营销渠道范围,实现集中销售农产品
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较大,许多农产品不能经过长途运输和长时间放置,就地销售成为了其主要的销售方式选择,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需求过剩,而对其他没有该产品的地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使得产品的地域销售不均,农民收益不均衡的现象。所以,要充分利于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充分利于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作用。通过互联网随时洞悉各个区域的农产品情况,扩大农产品的营销渠道,通过网络调配农产品,将其集中统一销售,不仅能解决因时过长损坏新鲜度的问题,还能实现各个地区农产品均衡销售的目的,减少了资源浪费,提高的农业生产的经济利润。
4.提高订单模式在营销渠道中的运用
农产品的代销模式在实现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需经过多个环节才能达到最终销售的目的,而直销模式又不能满足大批量的产品需求和销售,所以加大订单模式这一营销渠道的运用相对合理。订单模式能实现与企业、超市的直接对接,而企业、超市对农产品的容纳量较大,保证了农户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满足了较大的市场需求量。对此,各个监督部门应做好监督工作,保障农户的切身利益,坚决打击超市和企业的随意压低价格或者不履行合作合同的行为,但对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合格情况都需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农产品在市场流通的安全性,确保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为我国健康农业发展把好质量关。
参考文献:
[1]赵仕样,常向阳.我国农产品的营销渠道优化研究[J].农村经济,2011,09:105-108.
[2]李杨.基于关系视角下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路径的选择[J].农村经济,2013(11):127-128.
[3]孙严育.农产品营销渠道关系承诺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
[4]单毅,陆娅霖.基于农产品营销角度的农超对接效益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3):418-420.
[5]费明胜,魏年平.优化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对策--基于渠道功能和渠道权力的研究[J].江苏商论,2011.
关键词:农产品 加工企业 纳税筹划
从实践来看,农产品加工行业是保障我国农民增收、县域经济发展、经济竞争力增强以及推进城乡二元结构优化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同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也将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国家税收政策。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农产品加强企业纳税筹划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好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关系着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与发展,因此应当始终将其作为我党工作的重心。目前来看,农产品加工行业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大、对三农经济的发展带动也最大的重要产业之一,为此各级财政部门都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资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改贷款和财政贴息。对新建成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予强有力税收政策扶持,无论哪一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只要能三农发展带来利益、给广大农民带来实惠,政府部门均从财政、金融以及税收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全面落实和扶持产业化发展政策,各级各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发展都投入的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尤其在税收方面表现的最为突出。
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的实现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纳税筹划,对当前我国三农建设具有非常重要大的意义,具体表现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大力发展和纳税筹划,能够有效地增加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产品需求量;能够有效地提高当前初级农产品自身的附加值,进而提高整体效益及农民的收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与纳税筹划,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区域的合理布局与优势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通过纳税筹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档次,从而促进农产品的进出口国际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企业以产业化经营与发展为主要途径,可以吸纳很多的剩余劳动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筹划概述
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纳税筹划而言,实际上就是对税收方案进行选择与选择的过程,它是基于当前我国农业相关税法之规定,对既定的农业经济活动纳税方案的科学选择,纳税方案存在着差异性,税收负担也就有所不同。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对不同纳税方案进行选择和优化,可以有效地减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纳税额,或者有效地延缓纳税周期,从而实现税收负担降低之目标。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农产品加工企业纳税筹划主要是因“三农问题”解决过程中实施的相关优惠政策而形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行业,直接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政策。第二,因农业保护政策的实施而惠及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各项税收政策,比如对增值税中的农产品采购税收抵扣规定等;第三,为全面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第四,为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农民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初级阶段表现出规模小和底子薄等特点,在现行的税法体系之中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各项政策,在创建初期都应当应重点考虑到筹划方案中去。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筹划策略
对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筹划而言,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初级阶段的税收筹划与实际生产发展过程中的筹划。具体分析如下: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初级阶段的税收筹划
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收筹划应当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命周期之中,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初期,应当将纳税因素作为企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农产品企业的形式、选址、经营内容以及发展模式等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选择,因在纳税筹划活动中完全是主动的,同时纳税筹划也有了很大的空间。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当合理地设计结构类型,对业务模块和纳税人的种类进行合理的抉择,在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筹划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税收筹划策略。
第一,科学合理地确定企业的结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某个农产品加工企业既有原料生产农场,又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时,则该加工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当前增值税抵扣与国家扶农政策,对企业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在该种条件下,笔者建议将企业加工厂与农场分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法人,这样既可有效地减少加工企业的纳税负担,节省现金流。像小麦、水稻等自产自销、未经任何加工的农产品,只要符合当前农业产品标准条件,均可享受免税等优惠待遇,而且其增值税基本上为零。对于面粉加工厂而言,其购进的小麦通常可严格按照购进实际量进行核算,按收购额的百分之十三纳税。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体利益来看,企业经内部结构调整与税收筹划以后,可依据增值税规定进行交税;面粉加工厂提取进项税额以后所得的就是企业可免缴的税额,从实践来看也可以有效地节省的现金流。
关键词:农场对接;土地流转;家庭农场;政策促进;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14亿人的衣食住行是个大问题;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现行体制下“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农业的现代化水平,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挑战。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居民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量随之增长,同时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下,流通环节比较多,产品损耗率比较高,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大。传统配送模式还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城市地价上涨,使城市中心区鲜活农产品交易、储存、加工、配送设施的运行成本不断攀升,增加了城市配送成本;大型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外移,外地大宗鲜活农产品都在远离市中心集散,货车限行等措施,使鲜活农产品市内配送时间受到严格限制。基于这些阻碍运输效率的问题,城市鲜活农产品产销亟待突破传统模式。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稳定和发展农业,既保护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又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一直是两难的问题:菜贱伤农,菜贵伤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流通模式,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对接,2008年10月商务部、农业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对“农超对接”试点工作进行部署。经过近3年的试点运行,“农超对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2011年就发生了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包菜滞销、菜农无奈自杀的悲剧事件,而同期人们餐桌上的蔬菜价格并没有下降。解决农产品产供销的问题,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 农超对接的内涵和要求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节点企业组成的一个网络结构,涵盖了农产品生产、采摘、加工、运输、储存、配送等相关活动。目前我国农产品的流通体制往往经历了小贩田头收购、产地批发市场收集装运、销地批发市场批发、小贩零售等多个环节,造成了成本高、损失率高的必然结果。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粮食产后损失率在8%到12%,每年因此损失的粮食超过500亿斤;蔬菜每年损失率更是超过20%,其中,叶菜类损失率超过30%,初步估计,“每年我国只有60%到70%的蔬菜能得到有效利用”。高损失率、高成本造成了农民收入低、农产品种植积极性差、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的现实情况。结合农产品产销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构建低成本、高效率、敏捷顺畅的农产品供应链,一直是政府部门、行业企业以及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农超对接”的本质是将直接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户与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的超市联系起来,省去中间的环节,构建一个更快捷、环节更少的供应链。“农超对接”模式不仅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成本,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而且推动了农产品追溯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加速了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提升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了农民、超市和消费者三盈利。图1是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型。
通过“农超对接”模式,建立起一个农业生产者和市场直接对接的机制,如图2所示。
2 农超对接的优势
从上面两个图的比较可以看出,农超对接之后,可以减少许多中间环节,加快供应链的运转,还可以取得以下优势:
一是成本节约。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费用,环节越少,成本越低。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包括了多次的搬运、装卸过程,增加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通过农超对接减少了装卸、搬运的次数,节约了成本。
二是资源的节约。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属性,极易产生腐烂变质,包括自身的变化以及挤压碰伤引起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平均水平控制在5%以下,而我国则高达20%以上。农超对接之后,降低了渠道的长度,减少了装卸、搬运次数,从而减少了人为对蔬果等农产品的伤害,降低了损失率。“农超对接”平台的搭建,使农产品通过超市平台和客户直接见面,老叶、黄叶等不能食用部分被留在了田间,既减少了无效的运输又肥沃了土壤;净菜直接走上了餐桌,减少了厨房垃圾,既净化了城市环境,又节约了资源。
三是产品质量可控。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大问题,也是要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我国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相当低,50%以上种植户和养殖户是分散的,由此带来农业投入品的违法使用和不规范使用,造成食品安全上游的问题;另一方面,食品产业的集约化程度较低,全国45万食品生产企业中,80%以上是1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导致食品生产的过程监控困难。在“农超对接”模式下,超市所售产品的来源简单清晰,完全可以实现追溯。这样就能够便于质量监督,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可控。
四是农民增收市民得利。“农超对接”模式降低了中间环节成本,可以在不提高终端顾客物价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农民收入。而且,随着物流环节成本的降低,损失的减少,农产品有降价的空间,市民可以得利。
3 “农超对接”面临的主要问题
“农超对接”试点以来,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农超对接”实际上是变“小农户”为“大农户”,实现“大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关系。要实现这一转变,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障碍:
一是“小农户”难成“大农户”。“小农户”要想成为“大农户”首先要体现在经营规模上,即农户经营土地面积。尽管许多地方都自发建立了农业合作社,但是这种合作社还是松散的联系,各个农户自己决策种植数量、品种,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规划,没有大量的土地,很难形成具有规模的经营组织。
二是土地流转困难。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农户的户均种植面积能力有了很大增强。在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前提下,户均规模小。要想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土地的合理流转十分必要。目前情况下,流转只能是双方的自愿行为和短期行为,导致转出方往往见钱眼开,受让方不敢大规模投入,双方利益缺乏保障。上海松江、浙江瑞安、慈溪等地方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三是与超市合作的困难。采购批量化与农民小生产的矛盾。由于只有一定规模的采购量与有规模的基地进行对接才能体现农超对接的价值。大宗采购,不仅能降低采购成本,也能间接降低运输成本,所以部分大型超市一般不和小合作社谈,而目前国内很多农村合作社还处于初级阶段,规模较小,供应能力和商超需求不对等。这样的门槛,让几十户或者成员更少的农村合作社望而却步。超市与农民在交谈交涉力量对比上的不对称。由于大超市的强势地位以及在税收方面的阻碍,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在农超对接推广中可能会受损,单独依托大超市发展农超对接实际上是非常片面的,也不利于“农超对接”的推广。
4 促进“农超对接”的对策
解决当前“农超对接”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积极立法,以法律形式促进和保障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通过法律形式,保障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保障双方的权利义务,尤其是在流转期限上、土地使用属性变化、征用补偿等方面,用法律和合同形式明确规定,增强土地受让方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促进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都按照本村人口数平均分配,每户实际种植面积很小的现实情况下,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具有规模经济、提高土地生产率、分散市场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也符合国家的农业产业政策和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和生产力水平实际。在土地有序流转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实现“大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增强农户的市场力量。
三是政策促进。农业是根本,发展农业,稳定经济和促进农场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制定农业相关的促进政策,包括补贴政策、税收政策等。通过确立家庭农场的法人地位,在财政支持等环节,增强家庭农场的产业经营能力。出台农产品税收的计征方法,鼓励超市直接从家庭农场进货,减少中间环节。
四是鼓励农业产业链纵向整合。确立农业经营的法人地位,鼓励农业经营企业和超市的纵向整合。大型的连锁超市后向整合农业经营,通过参股、控股等形式,收购和影响农业经营,把农场变成超市的“菜园子、自留地”;大型农业经营企业可以考虑后向整合零售行业,采取自建、或者与现有零售企业合作方式,把超市变成顾客的取货点。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网上订购,网下配送,区分客户群体,提供相应的差异化服务,把现代流通方式引向广阔农村,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参考文献:
[1] 沈默. 基于“农超对接”模式的联动效益研究[J]. 农业经济,2010(11):70-72.
[2] 郑光财. “农超对接”亟待解决的问题[J]. 中国市场,2011(15):24-26.
[3] 张浩,安玉发.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展望[J]. 中国集体经济,2010(5):15-17.
[4] 胡定寰,杨伟民. “农超对接”意义与挑战[J]. 物流技术,2010(7):33-35.
[5] 林乐碳. 基于DEA模型的农超对接模式的绩效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0(8):45-48.
[6] Proth Jean-Marie. Supply chains: measure, evaluation and specific risk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2007(2):2.
[7] 周焕,姜彦坤. “农超对接”发展模式新思路[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4):82-84.
[8] 殷丽玲. “农超对接”模式运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物流技术,2011(2):32-34.
[9] 胡定寰,俞海峰. 中国消费者超市购买生鲜农副产品消费行为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2003(8):26-28.
[10] 熊会兵,肖文韬. “农超对接”实施条件与模式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1(2):69-72.
[11] 沈敏. “农超对接”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J]. 上海农村经济,2011(4):31-33.
[12] 赵霞,吴方卫,张锦华. 农业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空间配置模型:供应链管理视角[J]. 财经研究,2010(8):15-26.
[13] 顾国建. 促进“农超对接”的几点建议[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2):30-31.
【关键词】绥化市;农产品物流;农产品专业技术
一、农产品物流的概述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满足用户需求和实现农产品价值,从而进行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实体及相关信息的物理性流动。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它包括了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来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进而满足消费者。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减少农产品的损耗。
二、绥化市发展农产品物流的优势
1.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绥化地区土地集中平坦,土质优良,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而且绥化市的土地是寒地黑土最丰富的地区,寒地黑土富含大量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能为寒地黑土农产品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非常适合粮食作物和农作物的生长,并且农产品的营养价值都比较高。绥化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是甜菜、亚麻、烤烟三大经济作物基地,还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之乡。目前,全市粮食总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商品量约占全省三分之一,是国储备粮大区之一。并且,绥化市交通便利。滨北、滨佳、滨洲铁路贯穿全市6个市县,哈大、哈黑、哈伊、明沈4条主要路线贯穿全市7个市县。其中,哈绥高速公路与京哈高速公路连通。外贸可通过黑河、绥芬河、佳木斯等口岸进入独联体各国市场,还可通过水路经俄罗斯庙街出海直达日本、朝鲜等东南亚各国。
2.满足消费需求的经济增值。当今时代,人们消费的所有食品类都要求健康、绿色、环保、无害、营养。而绥化市的寒地黑土能提供这样的产品,并且绥化市“寒地黑土”品牌产品已发展到8大类32个系列135个品种,寒地黑土绿色物产的加工链条和企业集群已扩展到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山特产和亚麻等各个产品。所以这就需要高效、快捷、专业的物流运输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样就给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契机。
3.政府的政策优势。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明确指出:以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重点建设兰西亚麻纺织原料、安达石化、庆安绿色食品、海伦大豆四大专业物流中心,不断提高物流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全力打造滨北最大的申禄达建材市场、欧亚达农机大市场、田地源农资市场、绥化市果蔬批发大市场、北方汽车城。其次,加强物流平台的建设。重点发展涉农物流和冷链物流。完善路网建设,提高配送能力,降低运输成本。整合现有各类信息资源,重点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两大系统,形成全市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的基本框架。推进现代流通方式的广泛应用,提升交易手段。最后,大力培植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工业、农业、商贸流通等领域培育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正在建设的第三方物流项目,要引导企业立足高起点,把目标定位在提供整个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上,尽力培育一批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
三、制约绥化市农产品物流的相关因素
(1)农户对农产品物流意识较差,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对农产品物流缺乏专业的了解,很多农户并没有意识到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对农产品物流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2)交通运输与通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村路况差,严重影响农产品运输的时间和路程,同时也造成产品在途的损耗,从而导致物流成本的增加。在网络信息化方面设施建设不够健全,使农产品在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上缺乏信息沟通,信息传递面窄,信息质量低,无法达到“进村入户”的水平。(3)缺乏专业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农产品是具有生命的。如果没有专业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像水果和蔬菜,极易降低鲜活程度,变质、腐烂等。寒地黑土农产品各个物流环节中保鲜技术明显落后。在绥化大多数的运输车辆都是以常温作物为主的敞篷运输车,没有专业的农产品冷藏链物流。并且,在包装加工技术方面做得也不是很好,这就导致了物流中各个环节的成本增加,降低了绥化寒地黑土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4)专业物流人才匮乏。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院校都开设物流管理的专业,但是大多数都侧重的是工业物流人才的培养,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人才寥寥无几。并且目前从事农产品物流的行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也不够健全,对于一些相关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从而严重影响绥化农产品物流的发展。(5)农产品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都比较低。农产品物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来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而绥化在农产品物流运作方面只是小农小户,农产品物流量占物流总量的比例较小,产值增长速度缓慢,无法形成规模化经济。在标准化方面也没有形成统一,导致在物流的各个环节效率低,操作复杂繁琐,农产品损耗加大,物流成本较高。
四、发展策略及改进措施
1.提高农户素质,增强农产品物流的意识。在现今社会,农民素质对市场竞争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本地电视教育等方面来提高农户素质。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户意识到农产品相关知识及重要性,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先期基础保证。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改变单一的运输观念,切实改变自货自运的运营模式。运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办法改善农产品的流通方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2.加强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的好坏,决定了农产品物流的便利与否。因而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发展物流业的基本要求。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建设:首先,应该是农村公路的建设,农村公路是农产品运出的必经之路,农村公路建设要保障路况质量并且做到路途畅通,保证货物快速便捷的运转。其次,要引用专业的物流设施设备。建立现代化得仓库、专业的运输车辆,保证货物的快速准确的周转,增加产品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最后,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技术水品,使农产品物流的各个环节沟通准确迅速,从而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损失。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
3.应用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现代化得农产品物流技术应用到绥化市场,会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例如:条形码、仓库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包装技术等。这样不仅保障农产品的鲜活度,并且延长了农产品的保存时间,扩大了绥化农产品的经营范围,尤其是包装还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久而久之还会创造出寒地黑土特有的产品品牌,打造出绥化自己的品牌。
4.培养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人员。一方面要大力培养专业的物流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到绥化的具体地方去实践。只有了解绥化具体的情况,才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另一方面加大对行业内部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拓宽他们的眼界,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只有两方面都能做好,才会保证绥化农产品物流行业快速稳健的发展。
5.加强规模化、标准化的建设。在绥化地区下的城镇和农村保证好农贸市场的管理,将农户集中化、规模化。不仅方便农产品管理,统一存储等,实现规模化、经济化。建议绥化市政府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的物流设施设备,如:托盘、装卸搬运设备、货架、运输车辆、条形码等。使农产品物流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
发展绥化农产品物流可以促进绥化市的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稳定发展。要利用好绥化市的农业优势、政策优势等。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不断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使绥化市农产品的物流的发展更加现代化、机械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万寿桥等.农产品物流的改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8):14~16
[2]张平,唐立东.改善和发展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物流技术.2008(1)
关键词: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福利影响 发展对策
引言
近几年国内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受到消费者或是农民的广泛关注,“最后一公里”等现象引起人们重视。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有关,更是由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薄弱所导致。
国家为解决此问题,商务部、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9.5亿元自2010年起支持重庆、河北、浙江、新疆等17个省份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以加强改善宏观调控、促进流通渠道繁荣、保障市场供应,目前,试点工作整体进展比较顺利,效果初现,为解决局部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陈晓东、李晏墅,2004)。
相关研究概述
目前,学者们对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概念及内涵还没有统一的定论,通过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学者对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研究有较多的成熟理论,其中包括对流通现代化及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涵义的研究,也有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意义的分析,但是对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研究较少,对于流通现代化的促进机制以及对群体(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的福利影响方面研究却比较欠缺:
第一,大部分学者集中在对流通现代化或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涵义的研究,并没有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涵义进行扩展,没有具体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群体组织的福利影响,譬如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群体等。第二,对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给群体带来的福利影响,并没有深入地分析促进流通现代化的机制及这些机制如何带给群体福利影响等。
基于以上两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一,在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阐述其对群体组织(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的福利影响机制。第二,通过研究福利影响的促进机制,分析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带给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的福利影响。第三,针对如何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并带给农户、企业及消费者更多的福利,提出政策建议。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内容
从表面内容上看,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主要包括流通渠道现代化、流通组织现代化、流通管理现代化及流通信息现代化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对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惠及农户、企业及消费者起了重要的作用。
(一)流通渠道现代化
这里讲到的流通渠道是指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通道,包括农产品流通的途径、环节、形式等。流通渠道现代化即是在农产品流通的过程中,渠道结构、渠道关系、渠道流通技术等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渠道关系现代化即渠道成员之间,用现代化的渠道关系理论,相互信任,互相协作,达到渠道效率最大化的过程。渠道所使用的流通技术现代化即是在渠道流通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营销手段、营销理念等提高流通效率,实现流通渠道现代化的过程。
(二)流通组织现代化
农产品流通组织作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主要参与者,其发育程度以及规模、结构等将深刻影响着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农产品流通组织是指介于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参与农产品流通的各类组织,包括专门从事农产品流通活动的专职流通组织,还包括从事农产品加工的流通导向型组织以及为农产品流通提供服务的各类组织。
(三)流通管理现代化
流通管理现代化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方法和形式的总和,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是对新的流通经营方式、新的流通组织形式,以及对新的流通组织本身的管理。目前,商务部正在推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此工程的实施对农产品的流通管理起着较大的作用,广大农村地区可通过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管理是指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发展的要求,实现标准化的管理,整合农产品流通渠道,将过去分散的经营方式集中整合、集中生产、集中管理,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符合规模经济和交易成本节约的原则,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采用先进的流通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农产品流通方式。这是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环节。
(四)流通信息现代化
流通信息是指伴随着流通活动而产生并且为流通活动服务的信息,包括由文字、语言、图表、信号等表示的各种文件、票据和情报资料等。流通信息是对流通活动的客观描绘,是流通领域中各种关系及其状态的真实反映。农产品流通信息是稀缺资源,具有重要价值,信息的价值在决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及时地获得足够多的正确信息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因此,农村地区流通信息的顺畅,将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利益,降低农业成本,是促进农产品流通信息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产品增收的关键举措(Vernon W Ruttan,2002)。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福利影响作用机制
福利影响(wealth effect)即增长改变了每一工人或每人的人均产出量。福利经济学认为, 一个人的福利是指由人生在世各种各样的欲望或需要的满足而感受到的生理或心理的幸福或快乐(俞海山等,2007)。本文研究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福利影响,即是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增长给农户、企业及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或幸福感。即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使农户经营能力增强,农民增收;使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绩效增加;使消费者购买更加的便利和安全。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越高,带给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的福利影响就越大,因此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是如何通过流通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福利影响的,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见图1)。
如图1所示,流通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物流一体化、商流一体化、信息流一体化。流通一体化指农产品从农户到企业,从企业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通过减少流通中间环节,来提高流通效率的动态化过程。
(一)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农户的福利影响机制
近年来,学者都在关心农产品的流通问题,农产品流通业是否快速健康发展是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关系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对农户福利影响机制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及经济水平。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农户的福利影响机制,通过流通一体化的促进机制来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物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农户福利影响。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流通载体采购农产品,流通组织生产农产品,流通管理中介销售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使上下游沟通顺畅,正是物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使流通载体、流通组织、流通管理中介及流通信息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采购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的融通,以较低的交易成本满足农产品配送和信息需求,提高流通的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尚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流通体系只是把销售物流作为主要对象,简单地将生产的商品送交消费者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活动;这里讲到的物流一体化是综合考虑采购、生产、销售和传统物流共同进行的基础上,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把农产品送交消费者这一过程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管理,即物流一体化是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中流通渠道、流通组织、流通管理及流通信息进行整合的结果(魏婕、何爱平,2011)。
第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商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农户福利影响。商流贯穿于流通渠道、流通组织、流通管理中介及流通信息中,即农产品从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再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是商流一体化减少了流通的环节,节约了流通费用,缩短了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的时间,避免了“两头哭,中间笑”的现象。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可通过流通环节的集成,来实现商流一体化。流通环节的集成即对现有的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或零售店进行兼并。具有资金优势及规模优势的农业企业,通过兼并减少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流通环节,节约了流通的费用,同时采用先进的技术,按照现代企业的规范进行经营和管理,实现统一进货、统一宣传、统一促销、统一收银、统一管理等促进商流一体化,提高了流通的效率,使农民的经营能力不断增强。
第三,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信息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农户福利影响。农业企业及农民合作社组织通过提高其信息化程度以实现信息流一体化,积极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适应现代流通发展的要求,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和条码技术,合理地建立信息服务点,加强市场信息资源服务,如:硬、软件建设,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供库存信息及气象信息,价格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同时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保证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农产品信息采集的及时性,逐步实现信息传输的数字化、宽带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来促进信息流一体化,提高了企业及农户对市场的把控能力,及时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综上,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流通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农户福利影响,使农户收入增加,经营能力增强。
(二)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企业的福利影响机制
农产品流通中的企业主要包括农业企业及流通中的中介组织。农业企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正逐渐形成,流通中的中介组织也是对农产品流通环节进行集成的结果。研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企业的福利影响机制对于促进我国企业的成长及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物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企业福利影响。物流一体化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的同时侧重于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促进销售、支援销售这一“创造需求”的功能。当前,在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加强物流的有效服务,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在商品质量和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若想拓展更多的消费群体,物流服务则显得更为重要了。
第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商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企业福利影响。农业企业及流通中的中介组织通过提高流通环节的集中度,以此来改进商流模式,促进商流一体化的实现。在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农业企业可充分利用其信息、资金及渠道等优势,通过“竞争—合作—协调”的运行机制组织在一起,相互配合与协调,形成统一的商流,减少农产品实体损耗情况,完成任何单一组织不能完成或虽然能够独立完成但不经济的任务,进而影响终端销售的价格及商品转换率,从而实现总体效果优于各实体单独效果之和的目的(汪旭辉,2010)。因此,实现商流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的绩效及竞争优势。
第三,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信息流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企业福利影响。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流通渠道、流通组织及流通管理都需要信息流实现信息对接一致及沟通的顺畅。企业通过信息流一体化,整合、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推动农产品信息数据收集整理高效化和标准化,从而提高流通效率,突出企业的竞争优势。
综上,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流通一体化的促进机制带给企业福利影响,使企业竞争能力增强,绩效提高。
(三) 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消费者的福利影响机制
消费者是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终端,对流通环节中的福利感受较为明显。随着经济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所消费产品的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研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消费者的福利影响机制,促使企业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也使消费者从中受益。
第一,物流一体化在农户及企业中的实现促进了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并带给消费者福利。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采购、生产和销售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整合,从而真正做到物流一体化中的9R,即在商品品种、质量、数量和交货时间、地点、价格、方式、包装及物流配送信息等方面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Krueger,Anne O,1992)。
一体化物流更倾向于在既定的物流成本前提下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及其增值部分,即带给消费者的便利及购买的安全性。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流通渠道、流通组织、流通管理与流通信息相互融合,建立并维持一个从“田间”到“餐桌”的顺畅的良性循环机制,让消费者受益,从而使“小生产、贵流通、大市场”最终走向“大生产、畅流通、大市场”。
第二,商流一体化对消费者的福利影响主要是从农户和企业方面体现出来,农户和企业对商流一体化的实践,将直接给消费者带来福利,减少商品与货币形态相互转化的过程,通过缩短流通环节来实现商流一体化,节约流通时间,从而带给消费者购买的便利及消费的安全性。实现商流一体化,农业企业与中介组织进行协作,可通过“订单农业”等契约协作机制来建立。农产品生产者按照订单组织生产,尽量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避免单独进入市场的风险;中介组织则可以获得稳定的产品来源以供应市场,实现规模化经营;通过以上生产与流通环节的集成,实现商流一体化,使消费者最终获得品质高、安全可靠的农产品(Kim, S.,2009)。
第三,信息流一体化对消费者的福利影响主要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体现出来。它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倡导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相结台、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电子商务的运作势必促进农产品朝着高质量、高品质、高安全性的方向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将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相结合,集电子商务、连锁终端、自有体系规模配送为一体,服务于农村的新型商业服务体系及消费者(Stanley Fischer,2003)。使消费者在网上就能时刻得知农产品的更新信息,价格信息及销售信息等,使消费者的消费更加便利及安全。
综上,农产品流通现代化通过流通一体化带给消费者福利,使消费者购买更加便利,消费更加安全。
政策建议
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促进农户、企业及消费者福利的增加,应从流通渠道、流通组织、流通管理、流通信息、流通一体化五个方面出发:
(一)提高流通渠道现代化水平,健全渠道结构及其参与主体的职能
应加快农产品渠道结构的建设与发展,通过缩短渠道长度,增加渠道宽度来优化厂家原有的渠道网络,使企业及时把握市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渠道参与主体的交易形式进行创新。通过引进“农改超”、 期货交易、拍卖交易、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交易形式,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对手交易形式,使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将渠道参与主体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共同协作、共同发展。
(二)提高流通组织现代化水平,发展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及农业企业
改造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合作社进行农产品集中采购和销售,在有保障的条件下,农民能够发挥自主交易的能力,降低单独交易的成本。综合现有的农民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等独立的农村合作组织职能,经过体制性的改革重组结为一体。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发展农民合作社、供销社、信用社“三位一体”农村合作协会等农村新型合作模式。积极探索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构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综合平台。
(三)提高流通管理现代化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和流通方式
加强政府职能,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使农产品入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畅通;大胆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推动期货交易、农产品拍卖、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交易方式发展;创新农产品连锁经营模式,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卖连锁店、连锁便利店等模式;培育各种中介组织和大型批发商组织,着力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进程,实现我国农产品交易方式的现代化。
(四)提高流通信息现代化水平,确保信息顺畅性及准确性
深化农村地区的“三电”工程及“农信通”工程,尽快建设农村流通信息综合服务支撑体系,使市场需求与供给信息有效衔接。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此实现消费者与农户的直接网上交流,使消费者能快速获取农产品信息,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同时,农户也可以通过此平台交流各种管理和技术知识,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五)提高流通一体化水平,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健康发展
建立长期产销联盟,优化物流一体化水平;建立跨地区配送中心网络,优化商流一体化水平;同时建立产供销电子商务联盟,优化信息流一体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金桂英.对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若干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7(34)
2.王广深,马安勤.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及作用研究[J].现代商业,2007(16)
3.刘芳.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的模式分析[J].北方经济,2008(1)
4.胡永仕,王健.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路径分析[J].物流技术,2009(12)
5.张瀚元.以信息化带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J].商业时代,2010(17)
6.张道航.发展新型流通业态 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10(4)
7.徐丽艳,周林洁.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分析[J].商业研究,2010(8)
8.魏婕,何爱平.城乡分工、交易效率与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