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法律知识讲解,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 目的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容易诱发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高危流程进行分析和管理,以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 方法 按照时间顺序,将2012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31例老年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度进行髋关节置换的36例老年患者设为干预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方案,干预组患者通过采取HFMEA指导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坠积性肺炎发生率、自主咳痰能力、平均住院天数、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结果 通过开展HFMEA项目,干预组压疮发生率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9.3% VS 2.7%),干预组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2% VS 0%),干预组自主咳痰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1.63±0.53 VS 2.21±0.64);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8.12±1.64 VS 6.27±1.51),干预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9.94±7.38 VS 94.68±6.95); 结论 通过运用HFMEA管理模式,可对影响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风险进行分级、量化,能够准确地把握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从而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 失效模式理论;老年髋关节置换;坠积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80-03
[作者简介] 宋海平(1973.5-)女,广东高要人,大专,主管护师,骨外科副护士长。
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卧床治疗,是坠积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因而预防坠积性肺炎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 是一种系统性的、前瞻性的风险管理方法,实施中以标准量化的方法进行寻找、分析问题的潜在因素并及时解决,以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其基本流程包括主题的确定、团队的组建、流程的制作、危害的分析、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6个环节[2],对各环节进行缺陷分析,并量化每个缺陷的风险程度。该院是一所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开放病床850张,其中骨科设置病床95张,近3年来年平均进行髋关节置换患者达110余人次。该研究将HFMEA理念运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围绕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研究目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7例由收治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将2012年度的3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7.38±10.12)岁,原发疾病:髋关节炎10例,退行性关节炎8例,股骨头坏死7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4例,髋关节僵直2例;将2013年度的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6.82±10.32)岁;原发疾病:髋关节炎11例,退行性关节炎9例,股骨头坏死7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5例,髋关节僵直3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患者围手术期按照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和床上功能锻炼,术后观察患者引流情况及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对髋关节处妥善固定支托,注意保护患肢,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床上肢体功能锻炼。
1.2.2 干预组
1.2.2.1 成立项目管理小组 2013年1月,建立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坠积性肺炎HFMEA小组(后简称HFMEA小组),由骨科护士长牵头,联合呼吸科专科护士和骨科责任护士参与。小组成员接受HFMEA的系统培训。运用HFMEA分析步骤,对易导致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讨论持续改进方案。并根据讨论的方案进行质量的持续改进。
1.2.2.2 确定高危流程、失效模式及影响因素 按照患者围手术期的流程和人的因素流程分析,①护士方面:包括呼吸护理相关护理能力不足及未进行肺康复系统学习;②术前流程:包括术前评估和术前支持不足;③术后流程:包括术后评估和术后支持不足;一共包括3个流程、5个失效模式和15个危险因素,结果如表1所示。
1.2.2.3 制定压疮失效模式调查表及风险评估 在项目实施的准备阶段,针对工作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采用“头脑风暴法”列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分析全部可能的失效原因、产生的后果,并以讨论会的形式计算事先风险指数(RPN)。RPN=(S)x(O)x(D),S即影响严重性,O即失效模式出现的频率,D即探测失效水平,S、O、D的等级分均为1~10分,RPN总分为1~1 000分。数值越大则表示该因素对失效的影响越大,当RPN值>125,则表明该模式需要改造[3]。经讨论后总结得知,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容易诱发坠积性肺炎的失效模式有护士呼吸护理相关护理能力不足、护士未进行肺康复系统学习、自主咳嗽排痰能力差、术前未开展有效排痰锻炼、术前健康教育不全面、术后未及时评估患者肺部情况、术后未及时采取辅助吸痰技术、未进行胸部震动排痰治疗、未进行气道雾化吸入和未指导进行有效排痰9个方面;见表1。
1.2.2.4 制定持续改进方案 (1)加强对骨科护士进行呼吸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在既往的专科培训中,骨科护士往往对呼吸系统相关的培训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的护理评估和措施的制定不到位;在该研究中我们通过呼吸科专业护士对骨科护士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呼吸系统评估、呼吸功能锻炼、肺康复护理、胸部物理治疗和有效排痰功能锻炼课程,要求所有的骨科护士掌握肺部听诊、有效咳嗽的方法、氧气雾化器的使用、胸部振动排痰机的使用方法、有效排痰技巧和深呼吸功能锻炼等技术或方法;提高了骨科护士对坠积性肺炎的认识程度[4]。
(2)高危流程的改进与落实:在围手术期,患者的基础肺功能、营养状况及精神因素难以在短期能达到迅速改善;我们在如下方面进行的改进和完善,①术前功能锻炼:通过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协助患者进行床边坐立或借助轮椅行走,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每日进行3~6次,避免患者长期卧床;②提高患者自主排痰能力: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功能锻炼,在进行咳嗽前可通过饮水或氧气雾化吸入,促进痰液的湿化,有利于痰液的排除;③重视对患者肺部状况的评估:术后每日听诊患者肺部情况,若存在痰鸣音明显时,进行及时的处理;④加强术后的支持:在术后常规给予生理盐水氧气雾化吸入促进痰液的湿化,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震动排痰治疗,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叩击速度,一般为10~15圈/S,按照由下往上,由外往内[5];促进痰液的引流,必要时候采取辅助负压吸痰技术,减少因痰液无法及时排除而诱发的坠积性肺炎。
1.3 收集指标
①两组患者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参照《呼吸系统感染诊断》(由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审定)标准[6];②自主咳痰能力:将咳痰能力三个等级,在术后第2天进行评估,其中自主咳痰无力,需辅助排痰或吸痰为1分,自主咳痰困难,但能自主咳出为2分;自主咳痰正常为3分;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④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采取该院统一使用的《出院患者满意度评分表》进行评分,总分0~100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的比较
干预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自主咳痰能力、平均住院天数和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干预组的自主咳痰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和分析
3.1 合理应用HFMEA,找出诱发坠积性肺炎的高危流程
HFMEA是早期预防临床护理中的失效流程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它通过确认已知或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每一失效模式的效应和原因,给出失效模式的风险评估排序,从而确定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3],该科室在建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压疮HFMEA小组后,应用“头脑风暴法”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确定了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产生压疮的失效模式,并进一步计算了RPN值。首先老年髋关节置管患者由于自由行动能力丧失,长期卧床增加了肺部发生坠积性肺炎的风险[7];其次,老年患者自身抵抗力差,自主咳嗽排痰能力降低,加之术后伤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不愿意配合完成有效排痰,因此老年髋关节置管围手术期患者容易高发坠积性肺炎[5];此外,由于骨科护士对呼吸系统相关缺乏相关的系统培训,对老年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的肺部护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术前及术后的评估和支持不足;通过实施HFMEA小组活动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地对各危险因素进行了严密分析,确立诱发坠积性肺炎的高危流程,为进一步预防干预提供了有效依据。
3.2 有针对性地进行流程改进,持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提高的过程[4]。大部分的临床研究是通过对某一个环节进行控制,而缺乏护理质量整体控制和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如罗海燕等[5]研究仅通过加强胸部震动排痰物理治疗的方法,可以达到明显降低髋关节置换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目的,然而护理是一个整体持续的过程,在临床中需要加强对整体控制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的重视程度,该研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方案,从而降低了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首先,提升骨科护士对坠积性肺炎的认识程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的第一步[9],根据临床的需求,由呼吸专业护士对骨科护士的培训,加强对肺部听诊、有效咳嗽的方法、氧气雾化器的使用、胸部振动排痰机的使用方法、有效排痰技巧和深呼吸功能锻炼等技术或方法进行培训,提高骨科护士呼吸护理的相关技能,有利于骨科护士针对性为患者制定肺康复护理措施;并有利于完善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5];其次,通过术前进行有效咳嗽锻炼,指导患者掌握有效排痰的要求和技巧,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自主排痰能力的提升,干预组患者的自主排痰能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再次,通过常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氧气雾化吸入,可以促进痰液的稀释,再通过胸部物理治疗可促进痰液的引流,对于无法自主排痰的患者,早期给予负压辅助吸痰,避免痰液堆积造成的肺部感染,干预组患者的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P<0.05),在HFMEA活动的开展中加强了与患者及家属的互动,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通过合理运用HEMEA管理理念,可及时发现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容易诱发坠积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能严密控制护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及时对环节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从而降低了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此外,通过HFMEA活动,有利于提升护士对压疮风险识别意识,干预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从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但是由于时间因素方面的限制,该研究中只进行了一次风险因素评估,然而护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临床上在不同的时间段所面对的风险因素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持续改进的理念,在后期的研究中将通过引入PDCA管理理念,以达到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10]。
参考文献
[1] 方军,张凤清.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8):49-51.
[2] Liam Chadwick,Enda F. Fallon.Evaluation and critique of 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applied in a radiotherapy case study[J].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 Manufacturing & Service Industries,2013,23(2):116-127.
[3] 周佛香.FMEA失效模式在护理流程改造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9,35(6):83-84.
[4] 王谊,吴娇臻,吕畅等.12例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前头颅-骨盆环牵引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23.
[5] 罗海燕,李平东.综合性振动疗法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坠积性肺炎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8):17-18.
[6] 徐航,张玲. 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29-1330.
[7] 李东梅,姜文彬,夏海鹏,等.3H护理服务模式在超高龄髋部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6):2897-2898.
[8] 戴闽,艾江波,范红先,等.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对髋部骨折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8):9082-9085.
[9] 黄柳华,翁琼英,林丹莉,等.感知教育在髋关节置换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6):2439-2440.
[关键词] 职业学校 法律知识 职业法律意识
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基本上都是劳动法律的适用主体,所以在给学生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的时候,我主动增加了有关劳动法律知识的内容,并将社会上实际发生的一些劳动争议案例带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法律意识。
近几年来,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劳动技能提高很快,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不断攀升,但是他们的职业法律知识比较缺乏,职业法律意识普遍不高。因此,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法律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人作为一名德育教师,曾就此问题作了一些探索。
我分析了造成学生职业法律意识普遍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主观上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职业法律知识的学习。客观上讲,学生都知道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能够主动花大量时间应付技能考核,重专业轻德育是普遍现象。
2.教师对提高学生职业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生就业时用人单位看重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用人单位不会在意学生职业法律意识的高低。
3.教材中有关职业法律知识的内容偏少,并且比较抽象,与实际生活有些脱离,不利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掌握。
针对这些原因,我认为最关键之处是要突出学生学习职业法律知识,提高职业法律意识的重要性。法律规范是一个人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必须遵守有关职业法律规范。试想,如果一个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法律规范,那么,他怎么可能会遵守相关规范呢?所以学习职业法律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节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予以调整:
1.将职业法律定位为重点,将职业道德定位为次重点。如此定位并不意味着职业道德不重要。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法律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规范要求,而道德是对一个人较高的规范要求,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将作为规范底线的法律作为重点是合适的。
2.对教材中的内容作了详略分类。教材中主要有《劳动法》和《公务员法》两部法律,我对《劳动法》进行详细讲解,对《公务员法》进行简略讲解。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后当公务员的不会太多,因此对《公务员法》进行详细讲解就显得没有必要。
3.适当增加部分劳动法律知识,主要包括2008年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
要想讲好职业法律知识,关键是要密切联系实际。法律知识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的条文,课堂气氛往往也是活跃不足,沉闷有余。要使学生真正对职业法律知识感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多媒体手段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劳动争议案件引入课堂进行案例教学。我在选择案例时一般都选择涉及面比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有可能都会碰到的一些问题。
比如,我在课堂上播放一段电视台曾经报道过的某公司与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案件视频,然后对案情进行分析。该案涉及到的劳动法律问题比较多,首先,涉及到的是公司与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有效?从这个问题引申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有哪些?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则有哪些?什么是无效劳动合同?然后,涉及到的是解除劳动合同是否违法?从这个问题引申出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将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最后,涉及到的是劳动争议应当如何处理?从这个问题引申出发生劳动争议如何协商?如何申请调解?如何申请仲裁?如何以及上诉?我将此案要涉及的到相关法律规定全部打印出来发给学生,然后请学生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先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宣布讨论结果并简要说明理由。我最后加以点评。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由于学生暂时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所以对于职业法律知识普遍感觉比较陌生。为了能够密切联系实际,我课后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问卷调查,请他们向自己父母询问有关单位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劳动报酬、劳动合同、规章制度、职业危害和劳动保护等方面情况,然后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判断自己父母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侵害,如果受到侵害应当如何依法进行维权。出乎意料的是每个学生对我布置的作业都相当重视,由于他们家长的配合,作业都完成得非常好。甚至有家长要求学生将老师对作业的批改意见转告他们,因为这些家长自己对劳动法律知识也缺乏了解,他们也想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受到了侵害以及受到侵害应当如何依法维权。我以此为契机,对学习职业法律知识的重要性再次进行强调,只有学好了劳动法律知识,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才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职业法律知识就更加积极了。
笔者从进行职业法律知识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管是备课、上课,还是布置作业,都应要求学生把掌握的法律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事情相联系,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使之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法律意识,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焕初,符惠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创业培训;法律知识;教学方法;有效运用
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即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于2001年引入中国的创业培训项目。法律知识作为创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却是创业前作为一个准老板,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创业培训讲师在充分了解、熟悉相关法律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参加培训的人员去领会法律知识部分的要点,并在创业实践中有效的使用,以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一、现实中创业培训法律知识教学中的误区
(1)简单问题复杂化。SYB(创办你的企业)作为SIYB创业培训中的培训模块之一,就是告诉创业者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让创业者在未来创办企业前能对未来企业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把控。就法律知识部分而言,涉及到具体的法律问题,创业者可以向讲师或专业人员咨询、解决。教学中,要求创业培训讲师充分引导学员,让其去领会知识点,并对未来企业的有关法律部分内容做出决定。实际的创业培训教学中,部分讲师总以为多讲、深讲可以帮助学员更好的了解法律内容,将创业培训讲成了学历教育,结果实得其反,学员越听越糊涂。(2)“简单”问题简单化。个别讲师认为法律知识枯燥难懂,自己本身对法律知识也不太明白,教学中出现照本宣科。出现一个人讲,全体学员看教材听,整个教学部分死气沉沉,且不说与创业培训教学的宗旨相悖,就教学效果来说很不理想。
二、创业培训中法律教学方法有效使用思考
创业培训中法律知识部分教学中,讲师应该做到有效“引”,让学员“能去悟”,激发其积极主动性学习相关法律知识。(1)“引”。“引”就是“有效引导”。在创业培训法律知识教学中,讲师要根据成人学习功利性强的特点,教学设计时,开始由法律教学案例引导出相关的法律后果,吸引其去关注引起法律后果的成因,让其“自迫”去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2)“能去悟”。“能去悟”就是学员在明白“简单”的法律知识后,“自迫”去了解相关的法律内容,积极去思考法律的每一个规定对自己未来企业的影响,从而对未来企业作出判断,并做出合适的决定。“能去悟”的前提是让学员明白“简单”的法律知识哪些对自己未来企业有用,所谓的“简单”法律知识就是教材中与教学中引导学员了解到的、简单的、可能是其未来企业需要的法律知识。(3)“精”与“简”。“精”就是要求创业培训讲师对相关创办微小企业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做到“精通”。“简”就是要求创业培训讲师在法律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做到简明扼要,变讲解的角色为主持人的角色。创业培训中只有讲师做到对法律知识的“精”与教学中的“简”相结合,做好主持人,“引导”学员参与教学其中,才能促使学员“能去悟”,才能使教学取得一个好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
三、创业培训中法律知识部分教学设计
关键词:法治教育 中职学校 开展形式
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使中国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人们的法律意识仍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措施对其进行督促。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之所接触范围有限,其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因此,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通过开展有效的法治教育,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为其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为依法治国做出贡献。
一、中职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经济的一体化、文化的大融合、科技的大发展造就了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这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其中也暗藏着诸多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对世界充满好奇,但由于其身心都未发展成熟,因此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非常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不仅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还会将其人生毁掉。因此,中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抵制不良诱惑,减小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的概率。此外,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在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法治教育,不仅是学校提升教学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减少社会犯罪、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需要。
二、中职学校开展法治教育遇到的阻碍
1.学生成员构成较为复杂
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素质高低不等、成员结构复杂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是因为中考不理想、家庭困难、父母离异等因素致使其没有考上理想高中,而进入中职学校的这些学生在性格等方面差距较大,个性较为鲜明,管理起来也较为困难,而且普遍存在不爱学习的现象。加之有些中职学校在管理上较为宽松,为学生逃课、接触社会不良人员提供了机会,容易诱导这些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犯罪,进而危害社会。
2.中职学校资金投入不足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领导认为学习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中职院校,都更加注重在教学方面的投入,造成法治教育资金的匮乏,效果也可想而知。不仅如此,一些中职院校对法治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法治教育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步履艰难。
因此,需要中职院校的领导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为法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概率。
3.法治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一些中职院校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缺少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加了学生逃课的概率。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法治教育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较为匮乏,在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对法律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造成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
因此,中职院校应加强对原有法治教师的培训,通过积极引进优秀的法治教育教师等方式,提升中职院校的法治教育水平。
三、中职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1.法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法治教育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编排课程等方式,讲授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这种形式的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法律知识。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家长以及亲友的影响下,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常情况下,家庭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向等有重要影响。社会教育主要是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接触社会人员等方式,从中掌握法律知识,这种方式的法治教育通常能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对于巩固、深化学生的法律知识有重要作用。
这三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学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启蒙、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深化,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展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三者结合,从而使法治教育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2.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可以增强法治教育的效果,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对法律知识进行掌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第一,与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相结合。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不论哪种行业,都会与法律存在内在的联系。为此,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为增强法治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与学生未来即将从事的职业相结合的方式,拉近法律与学生的距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卫校的学生,学校教师在讲授法律知识时,就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医疗事故或者医患矛盾的事例,讲解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法律知识时,还可以根据相关知识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利用多媒体影音图文结合的特点,对案例情境进行再现,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居民的基本权利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找到视频中哪些内容是合法的、哪些内容是违法的。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其他国家相关权利使用的视频,让学生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
第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这在法治教育中也是适用的,高校教师在进行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作用,通过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认识与疑惑、组织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讨论等形式,营造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2)利用新媒体开展法治教育。当前,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通讯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当前的年轻人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用微信、QQ、微博等进行交流、娱乐。教师在开展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到这种变化,并加以利用。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
第一,建立QQ群、微信讨论组。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讨论群,让班级学生都加入其中,将当前社会发生的热点新闻等到讨论组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并在恰当的时机适当对学生的评论进行点评,引出相关法律知识,从而让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掌握。这种方式的法治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当前社会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建立学校网络法治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平台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登录网页,并且通过学校论坛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这种方式的讨论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等方式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加学生认识法律的渠道。
(3)增强学生的对法律知识的运用。法律知识的讲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具体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开展。
第一,积极组织相关的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的辩论比赛等,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而组织活动的学生,在组织的过程中,也会丰富相关的法律知识。
第二,带领学生参观戒毒所、旁听法院审判。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的庄重性,从而增强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重视。此外,教师还可以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在促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
此外,中职学校还可以通过积极宣传法治知识、邀请法治专家开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讲授学生如何利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其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四、小结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需要中职学校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合理利用法律,为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鹏.依法治军背景下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军队法治教育[J].法治博览,2015(12).
[2]沈百锋.法治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学生管理途径与方法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3]陈梦瑶.浅析高校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4]姚建宗.当代中国的社会法治教育反思[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4).
[5]韦少雄.村民自治的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功能及其路径选择[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
[6]王俊杰.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性教学模式初探[J].法治与社会,2014(12).
[7],刘延峰,刘生梅等.现行医学教育模式下护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35).
[关键词]在校护生;实习护生;法律意识;对策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卫生事业走向法制管理的同时,医疗纠纷的法律处理也愈加广泛,法律不仅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也保护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显得及其重要[1]。当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低下,防范职业风险的能力较差,据有关调查显示,已学完两年理论课的高级护理专业学生能够完整回答基本法律问题的不到50%,对即将在临床实习中可能会碰到的法律问题的回答准确率不到30%,调查同时发现,高护实习生90%以上的差错发生在实习中后期[2]。目前关于护生法律意识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临床实习护生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研究只是单方面的研究,如只对在校护生进行调查,或者只对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目前还没有研究对本科在校护生与实习护生进行对照研究。为了进一步调查护生的法律意识现状,提出更好的法律意识培养对策,因此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月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在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2013级的全部本科生,共120名,其中男生35名,女生85名;根据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同期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的120名在校学生,其中男生25名,女生95名;2014级学生30名,2015级学生39名,2016级学生51名。
1.2方法
通过参考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3-5],自行设计《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法律意识的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护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平时生活中可能遇到法律问题时的处理方式、涉及到伦理方面问题的态度以及同学们对法律意识的学习态度等。问卷的评分分为两个部分,属于有固定答案的题目:正确为1分,错误为0分;属于态度项目采取四分制的形式,从底到高分别为1~4分,同时将部分问题设置为反向提问的形式,并对该类问题进行标记。邀请5位相关专家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的评价,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重测信度的测量:即随机抽取15名同学对问卷进行第1次测试,隔1周时间对原来的15名同学对同一份问卷进行第2次测试,并将两次分析的结果录入SPSS11.5统计学软件,测得两次调查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t检验,测得P值。本研究所有问卷由调查者亲自发放和收集,对被研究者详细讲解填写方法,知情同意,并承诺个人资料保密,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请同学们当场填写《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法律意识的调查表》,及时发现同学们填写时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补救,保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本研究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下:在校护生组总共发放120份问卷,其中回收118份(回收率为98.33%),有效问卷115份(有效率为95.83%);实习护生组总共发放120份,回收115份(回收率为95.83%),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为93.33%)。未回收的原因有:问卷的缺失、未联系上随机抽取的同学。无效的原因:回答不完整、规律答题、重要的基本信息未填写等。1.3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计算机,使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其中一般资料、连续性资料使用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护理法律问题认知的比较
两组学生对于护理法律问题认知的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接错瓶处理方式的比较
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对于接错瓶处理方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对于购买到伪劣商品的处理方式的比较
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对于购买到伪劣商品的处理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护生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
问卷结果显示,护生获取法律知识途径的频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学校课本173例(76.6%)、电视79例(35.1%)、报纸68例(30.2%),可以看出虽然护生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其他途径获得法律知识,但课堂学习仍是护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学校应进一步重视通过课堂培养护生的法律知识。护生希望的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88例(76.5%)在校护生和84例(75.0%)实习护生选择“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101例(87.8%)在校护生和96例(85.7%)实习护生希望从案例中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3讨论
3.1在校与实习护生法律意识的比较
由表1可知,在校本科护生与实习本科护生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都很低,并且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回答的正确率也普遍很低,提示不仅在校护生的法律意识薄弱,而且实习护生的法律意识也不高,都需要进一步学习。由表2、3可知,在校护生与实习护生对生活中法律问题的处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相当一部分同学遇到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需要进一步引导;大部分护生希望的学习方式都是从相关案例进行讨论学习,或者介绍与工作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其他途径也是护生获取法律知识的有效途径,但课堂学习仍是护生获取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学校应进一步重视课堂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3.2在校与实习本科护生法律意识薄弱的可能原因
3.2.1学生方面的因素3.2.1.1缺乏主动性调查了解显示,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护生选择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学习上,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觉得法律是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知识,同时,多数护生认为法律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这是护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3.2.1.2缺乏远见性调查显示,很多护生认为,自己目前并不需要法律,而等到真正需要时,才觉得为时已晚[6],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及时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侵犯时,不能有效应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2.1.3缺乏实践性在调查中,很多护生反映,目前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这门课,初步讲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然而,理论知识没有结合实践,最终流于形式[7],法律知识课堂上听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时间一长,知识没有实践便逐渐淡忘了。3.2.2院校教育方面目前国内护理教育对护生法律意识的教育程度不够,基本还是停留在基础-临床-实习“三段式”模式[3]。学校虽有开设《法律基础知识》《护理伦论学》等课程,但由于学时数有限,再加上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3.2.3实习医院缺乏法律知识教育3.2.3.1上岗前无系统培训学生到实习医院后,多数医院在学生上岗前缺乏医德规范及医疗事故防范等安全教育,更忽略了临床法律知识的集中培训,只是学习了医院规章制度及有关内容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培训,势必造成护生缺乏他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3.2.3.2带教老师法律意识教育不足实习医院一般都会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带教老师,但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对学生的带教也只注重临床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的培训,其虽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但缺乏有意识的法律知识的引导教育,往往在学生发生差错或医疗纠纷后才意识到法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3]。
3.3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