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手卫生的目的和意义

篇1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简单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畜牧兽医卫生;存在问题;对策

畜牧兽医卫生工作主要是指和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动物产品、饲料兽药生产、应用有关场所的环境。在畜牧兽医卫生工作开展过程中重点检查其防疫条件和动物卫生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同时还要重视畜牧兽医卫生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从现阶段畜牧兽医卫生工作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解决。

1畜牧兽医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疫病容易传播

当前畜牧养殖产业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很多饲养户都没有认识到畜牧兽医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养殖方面的资金投入,忽视其他相关保障措施的资金投入,尤其是畜牧兽医卫生方面的投入。很多养殖场粪污处理措施不到位,污染严重,饲养条件恶劣,动物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很容易感染多种疫病,导致疫病在养殖场内大范围传播,严重危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地区畜牧养殖产业的安全。

1.2饲料卫生条件差,随意添加兽药等添加剂

有些饲养户为了节省开支,将动物食用剩下的饲料回收后继续饲喂动物,这些饲料在收集过程中很容易被污染,再次利用可能会导致动物疫病的发生。同时,很多饲养户存在随意使用兽药添加剂的情况。大剂量、多种类的添加,导致动物体内药物蓄积,这些药物进入人体之后给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解决畜牧兽医卫生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强化科学防疫

首先,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防控责任,建立督查检查制度,对虚报瞒报防控信息、不听指挥、不认真落实防控措施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要杀一儆百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各县(市)畜牧部门要尽快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塔城地区重大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并将方案和应急预案印发给每位基层兽医人员,做到人手一本,在防控工作中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技术规范做到坚决果断,科学规范,快速处置;其次,各县(市)要认真做好排查工作,摸清易感动物存栏数量,保障疫苗供应,切实做好辖区内动物免疫工作及新生幼畜的补免工作;最后,加强各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查证验物、登记备案,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法调运行为,对于违规、违法调运和未经检疫运输动物、动物产品或证物不符的,立即采取就地隔离措施并实施立案查处。同时,结合排查工作对我区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养殖场(小区)、屠宰场、活畜交易市场进行集中审核,对达不到动物防疫条件合格的要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要吊销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2强化监督,做好养殖环节痕迹化管理

全面开展畜禽养殖环节摸底排查。重点检查活畜禽调入调出、畜禽标识使用和养殖档案的建立、兽用抗菌药等投入品使用、休药期执行情况、产地检疫报检、跨省区引进活畜禽落地报告、强制免疫、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督促养殖者完善各项记录档案,实行痕迹化管理。养殖场所相关记录不完善的,要求限期整改完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从源头把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关;其次,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辖区内动物养殖场所经营性质、规模、防疫条件、相关资质等情况进行清查,及时更新数据库中饲养场(小区)相关信息。凡有信息资料而现在已经不经营的全部清理,规范录入监管对象基础信息和监管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有效。对辖区内的饲养场(小区)全面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在明确风险关键点、风险等级、监管责任人的基础上,按规定实施监督检查,切实做好养殖环节动物卫生风险管理。

2.3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落实到位

集中抽调动监执法中坚力量对所有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动物产品经营门市经营行为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再次确定风险等级。完善档案管理,更加完善建立可追溯体系,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予以重拳出击。要重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违法案件事实确凿、案情重大的要及时予以曝光,以案说法,震慑不法分子。

参考文献

[1]赵阿普.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03).

[2]张晓利.畜牧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04).

[3]甘华.浅谈畜牧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02).

[4]马代霞,余克亮.畜牧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4(11).

篇2

畜牧兽医卫生是指与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以及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场所的环境状况,主要看其卫生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和动物卫生质量要求,同时还包括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从我国现行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看,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和提高,将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养殖户的收入。因此,畜牧兽医行业的相关人员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并不断改善我国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

一、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极为恶劣,污染十分严重,极易造成疫情传播。

2.一部分畜

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潜存着疫情发生传播的危险因素。一是现有的畜牧兽医队伍中,非专业人员的比例较高,专业素质不高;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不够,业务技能较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二是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大多数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工作,知识单一,面不宽,结构老化。存在一般专业人员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参加过培训,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现象,无法适应新形势;三是有的畜牧兽医人员,处理实际问题显得方法不多,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检疫监督不规范的现象;四是政治素质不高,有的上班时间,不思工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谈不上奉献精神。

3.市民认为现杀活禽新鲜、安全,愿意购买、食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活禽的消费意识,为农贸交易市场现杀活禽提供了市场。

二、现存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

1.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从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暴发、流行的情况看,多始发于饲养条件差、管理粗放、环境卫生恶劣的养殖场,因此卫生状况低劣的养殖场潜伏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卫生条件差还影响消毒、免疫、粪便污物无害化、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的效果。

2.给突破畜禽及畜禽产品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带来巨大压力。众所周知,我国自70年代以来,已发生多起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国的禽产品,因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超标被退货。自1996年8月1日起,欧盟作出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的规定后,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反应,使我国的畜禽产品在其他进口国也受到遏制,出口价格是一降再降,这不仅影响外贸声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我国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失去了巨大的国际市场。据了解,欧盟已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我国药物残留控制体系上。如若我们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再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很难使欧盟解禁对我国畜禽产品的限制措施,打开欧盟国际市场。

3.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厂的畜禽粪尿、臭气、废气物和噪音,直接扰乱居民生活,影响人类健康。畜禽粪尿、畜禽产品加工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水源污染,不但对我们自身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给子孙后代的健康留下了很大隐患。畜禽粪便排泄物和畜禽产品加工污物是人畜共患病毒的载体,极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4.阻碍了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较差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及畜牧业带来的严重污染,影响着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对策和建议

1.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老板、动物产品经营者以及畜禽饲养者等人员对畜牧兽医卫生的认识,加强对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求其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并遵守规定。

2.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普知识宣传中,要加重畜禽产品科学消费方式的宣传分量,彻底改变市民现杀畜禽新鲜、安全、无疫病的错误消费意识,令其充分认识到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畜禽带来的潜在危害。

3.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出适合的土地,大力兴建畜牧养殖小区,并确保畜牧兽医专家全程参与畜牧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的规划、选址、建舍等全过程。同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疫病,为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和生产健康无疫的畜禽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

[关键词]急诊护士;手卫生;手消毒

[中图分类号]R4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02-02

2009年12月1日,《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正式颁布实施。所谓手卫生,就是洗手、对手部进行卫生消毒以及外科手部消毒的总称。当前,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的手卫生是一种可行性最强、重要程度最高并且效果最为明显的一种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医务工作人员来说,做好手卫生工作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的关键环节,其中洗手就被认为是十分必要、最为简单、最易实现的一种预防和控制病原体进行传播的手段。为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洗手的有效性,特选取本院70例急诊护理人员,在其接触患者或者进行护理工作之后。分别用两种洗手方法洗手,以便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效果,现将对比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70例急诊护理工作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29.5~1.3)岁,护理工龄为2-25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年龄、护理工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洗手方法观察组采用茂康皮肤消毒液2-3 ml对手部进行擦拭。茂康皮肤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浓度70%-75%的乙醇和0.45%-0.5%的以醋酸氯己,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建议的六步洗手法对双手进行揉搓,时间在15 s以上,并注意在此过程中消毒剂可以覆盖全部手部肌肤,一直到手部干燥;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洗手方式,即用肥皂洗手,同样依照六步洗手法,先将手用流动水浸湿,然后擦肥皂,充分进行揉搓之后,再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在冲洗干净之后进行手干燥。分别对两组人员洗手前后进行手部采样做细菌培养。

1.2.2采样方法首先要确定采样时间,对两组人员在洗手前后分别进行采样,在接触患者或者进行一定的护理操作之后、进行洗手前采样;在其洗手之后,完成手部干燥且在未接触任何物品之前进行洗手后采样。其次确定采样的具体方法,等待取样的护士保持五指合拢状态。用无菌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由指根开始向指尖方向进行擦拭,反复擦拭2次。所使用的无菌棉拭子是用中和剂浸润过的,在进行2次擦拭之后,转动采样棉拭子,对操作者有过手接触的部位进行擦拭,再将棉拭子置于相应采样液的无菌试管中,送检。

1.2.3检测方法在采样液中取1 ml进行活菌计数,在37℃的环境中培养48 h。

1.3评价标准

手部的细菌群落总数在5 cfu/cm(sup)2(/sup)以下。并且未从样本中检测出致病细菌即为合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sup)2(/sup)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在洗手前后细菌群落数变化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洗手后细菌群落数均较洗手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合格率的比较情况

观察组35例护理工作人员中,洗手后有34例合格。合格率为97.14%;对照组35例中,有33例合格,合格率为94.29%,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经过对比分析,可以从相关表格数据中得出,采取传统的用肥皂洗手的方法与用皮肤消毒液进行手部擦拭的方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不管是用肥皂洗手的传统手卫生方法,还是用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擦拭的手卫生方法。都能实现洗手的目的。但采取皮肤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擦拭的手卫生方法,一方面可以完全实现用肥皂洗手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具有快速杀毒、杀菌的作用,可以大大地节省洗手所占用的时间,提高急诊护士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采取皮肤消毒液进行手卫生的方法不会受限于水池、水源及场所等条件,对于急诊护士而言十分便利。在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等有机物未明显地对急诊护士的手部造成污染的状况下,用皮肤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消毒处理取代传统的洗手,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及多耐药细菌的发生和流行,并且实际支出也不会增加很多。

篇4

关键词:正强化干预;护理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

正强化干预是指当个体表现某种行为后即可获得正强化物,个体再次变现该行为的可能性增大[1]。医院感染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由医务人员的手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洗手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方法,医务人员手卫生既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又是加强自身职业防护的必要手段[2]。作为教学医院,每年都有大批护理实习生到临床实习,而他们的洗手依从性不容乐观。脑病科的重症患者较多,气管插管的吸痰、深静脉穿刺的维护、压疮患者的换药等相关操作较多,护理操作过程中,做好个人手卫生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2014~2015年度在本科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认知及依从性地状况进行调查,在通过正强化干预措施进行比较,达到提高护理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2015年度在本院脑病科护理实习生共68名,其中女性63名,男性5名,年龄在20~23岁,大专41名,大本27名。随机分为干预组(n=34)与对照组(n=34)两组进行实习。

1.2方法

1.2.1正强化干预方法 护理实习生年轻有活力,好学好问,我科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标题为“今天你增加几次洗手”活动,对干预组每天进行总结,用激励表扬互动交流方式指导教学;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全球洗手日”文艺节目排练,通过参与到节目的录制、彩排、表演使实习生对手卫生的重要性更加理解,对手卫生的实际操作更加娴熟,对手卫生的学习更加有兴趣,从被动洗手到主动洗手,逐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1.2.2采用问卷调查法 依照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相关内容自制调查问卷,对每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8份,回收68份,有效回收率100%。具体内容包括:手卫生的概念、原则、指征、洗手方法和时间、快速手消毒液的使用知识、干手知识、以及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等7项,每项设计1个或多个知识点,统计各项的知晓率。

1.2.3实际操作的调查法 对手卫生相关操作执行情况的调查采用WHO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观察护理实习生在等时刻的手卫生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正强化干预对洗手认知的影响 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的概念、原则,洗手的方法和时间,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手卫生的指征,快速手消毒的使用知识,干手知识的影响不具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相关操作的执行情况的影响 除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前后的手卫生操作外,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各操作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对于干手认知的不相关性以及对于干手操作的相关性可以理解为实习护理人员有一定的手卫生认知,但并非完全依从认知执行操作,正强化干预更好的使实习护理人员的依从性得到提高。

3 讨论

3.1通过正强化干预,干预组的手卫生认知答对率及手卫生相关操作率明显高于未对照组。

3.2正强化干预对洗手认知的影响 通过(见表1)体现出大部分护理实习生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程度。体现出护理实习生在校接受过手卫生知识的系统学习,也接受过实习医院的岗前培训,但仍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状况。分析原因是护理实习生没有真正理解手卫生的内涵与措施,洗手意识淡薄,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至使护理实习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影响了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的依从性。对于普遍应知应会的知识,两组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而干预组的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的概念、原则,洗手的方法和时间,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较细化的问题起到了明显的强化作用。

3.3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相关操作的执行情况的影响 两组均对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前后的手卫生操作有规范的操作,但对于其他方面,对照组存在误区,如戴手套可以代替洗手;大多数人认为六步洗手法太费时,对不洗手与医院感染认识不足;认为没有直接接触过病人的伤口、排泄物、分泌物就不需洗手;重视操作后洗手轻视操作前洗手;洗手后不正确的擦手方式造成手的再次污染,最常见就是用大衣擦手,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影响到护理实习生的洗手依从性。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各项操作起到了强化作用。每天工作中总结,随时发现自己的差距部分,同学和老师间相互激励表扬措施和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形式的正强化干预方式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途径。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正强化干预措施来提高脑病科护理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在多种形式的正强化干预教育下,实习生的手卫生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但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培训教育应该是持续的系统的过程[3],我们将不断进取,将正强化干预灵活运用到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张丹丹,王川,等.正强化在自闭症儿童沟通干预中的有效运用[J].理论研究,2013(44):164.

篇5

关键词:精神病专科医院;手卫生;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手卫生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最基本且简便易行的措施。防止医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便是严格执行手卫生。较多的研究表明,医务工作者双手的细菌数量及种类均较其他人群多,而且在平时的诊疗工作中,直接或者间接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比空气更加严重[1]。由于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特质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病房多为封闭式管理,同时空气流通可能不畅,患者多是长期住院,机体对于外界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差,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较大[2]。但是有学者研究发现,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较为淡薄,洗手依从性较低,可能为医院交叉感染及院内感染发生的潜在因素[3],本研究旨在调查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知晓率及执行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共138例进行调查,其中53例医生,85例护士。

1.2研究方法

1.2.1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自制有关手卫生知识的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含手卫生的概念、六步洗手法、正确使用消毒剂及卫生设施等。共发放调查表138分,有效回收138份。

1.2.2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 对于医护人员进行随机抽查、隐蔽式现场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评价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观察和记录医务人员操作时手卫生的执行情况。

2结果

2.1医生、护士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由表1可见,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不足,知晓率最高的为六步洗手法,最低的为手卫生设施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知晓情况远远高于医生,两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医生、护士在重要时刻手卫生执行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最差的时刻为接触患者前,医生和护士手卫生总执行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接触清洁物品或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环境后等手卫生执行率显著高于医生群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医院感染指的是患者入院前没有而入院后获得的感染,也包括出院后48 h之内发生的感染[4]。有报道显示,精神病专科医院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可高达10%。远远超过同一时期其他医疗机构的平均水平。手卫生作为控制医院感染最可靠和最重要的措施,其简便、可行,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有学者研究发现,精神病专科的医护人员对于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且在日常t疗诊疗活动中,手卫生的执行情况不乐观,缺乏对手卫生准则的了解。在调查中发现超过70%的医护人员认为平时接触的都是精神病患者,没有什么传染病,因此也就淡漠了平日里手卫生的重要性[5]。而实际上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其行为活动异常、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均有所下降,加之长期应用抗精神药物,住院周期长,使得机体对外界抵抗力降低,处于半封闭环境中,活动范围小,其医院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6]。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度还有待提高,六步洗手法知晓率最高,手卫生设施相关知识知晓率最低,护理人员对于手卫生的总体知晓情况远远高于医生,两组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接触清洁物品或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环境后手卫生执行率显著高于医生群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知晓及执行情况均有待提高,医院应该加强手卫生相关管理及考核,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杜菊梅.精神病专科医院手卫生执行率调查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02):133-134.

[2]魏爱荣,武苏.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04):209-211.

[3]段佳琴,张丽娟,郝金金.精神病医院护理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及对策[J].医药前沿,2011,01(24):31-32.

[4]田素芳.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行为干预与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88-2889.

[5]林飞飞,金玉莲,杨晓丽.精神病患者手卫生现况调查及应对模式的建立[J].医学信息,2015(01):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