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工程建设法律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专业培养目标与方案的要求
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1999年7月编制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中明确,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5)具有综合运用上述四个方面的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6)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8)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设置了四个专业平台,这些专业平台是工程管理各个专业方向都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其中,法律平台是与技术、管理、经济并列的四大平台之一。
2.土木专业毕业生调查反映的结果
为了分析土木工程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建筑施工企业后,需要哪些方面的管理知识,美国曾于1978年、1982年、1984年三次对400家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中上层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当时建筑管理方向28门课程的重要性排序。数据显示建设项目相关法律一直被认为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课程。学习法律知识也是培养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法律意识的培养远比法律知识的学习更艰巨,并不是设置一门课程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在课程体系中得到落实并长期贯彻。
二、工程合同管理课程必须强化合同法律意识的培养
西方国家有深厚的民主法律社会渊源,有关工程合同法律的研究也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些论著千锤百炼成为经典之作,如《Hudson''''sBuildingandEngineeringContract》第一版发行于1891年,距今115年,现已发行第11版。西方的合同管理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前,较多地从法律方面研究合同;进入80年代,较多地研究合同事务管理(ContractAdministration);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更多地从项目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管理问题[1]。我国工程管理领域的合同管理理念是80年代以后才逐步引入的,与从事务及项目管理角度研究工程合同形成了较好的接轨,但是先天缺乏从法律角度对工程合同的研究。正是由于历史的空缺,工程合同法律意识缺少生根发芽的文化土壤。合同法律意识的缺乏不仅体现在我国工程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上,也体现在我国工程管理的学术领域。田威先生(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的副总经理,长期在海外从事世行和亚行贷款项目)曾经说过,中国工程师的专业水平、技术能力和现场经验比外国人要强,但如果作为国际咨询工程师,欠缺的是经济、法律、海外工作经验。邱闯先生在他的著作《国际工程合同原理与实务》作了如下论述:我国期刊及书籍介绍国际工程合同的作者一般为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这些文章和书籍对合同条款的理解一般是从工程师的共识角度出发,可能会有以下局限性:(1)强调的是工程师的看法,而未论述法官、律师、法学家的观点。(2)缺少对合同条款的法律意义推敲;(3)强调明示条款的论述,缺少对默视条款的论述。中西方工程合同管理的研究历史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合同法律的研究,强化合同法律意识。要依靠教育弥补与西方国家存在的100多年的文化意识差距。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企业机制;思考
前言
工程建设监理是建设监理单位接受业主的委托和授权,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以及工程建设合同所进行的旨在实现项目投资目的的微观监督管理活动。大规模的建设监理单位是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受业主的委托,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公正地管理合同,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时至今日,我国建筑市场已基本形成了业主、承包商和监理三大平等独立的工程建设主体。工程建设监理在维护业主合法权益、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显现出了它的巨大作用。但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建筑工程监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一、建筑工程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性保护和监理制度建立的局限性
行业的发展应该遵守市场规律,而市场的开放性是市场规律中重要的特征。当前的监理行业存在市场开放不够,造成有些地区的区域性垄断保护、限制外来企业、封锁市场等,如有些地方利用监理企业需要到当地注册的政策规定,刻意刁难外来监理氽业以保护当地监理企业等。这无疑限制了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因我国在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时过分强调监理的作用,造成我国工程监理企业业务职能过于单一的局面,其大部分工作范围仅限于施工质量管理,对项目决策策划、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工期控制、项目运营涉及很少,没有进入推行之初要求的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工作。这无疑限制了监理行业的全面发展。
2监理资质管理问题
我国对建设监理的资质管理采取的是人员资质和企业资质的双重管理,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以上的监理人员要取得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根据不同条件监理企业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可以说对资质的双重管理,将违法违规行为列为人员和企业资质审查和年检的重要内容,对于保证我国建设工程监理队伍的基本素质,规范监理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当前由于地方保护、部门分割的问题还很严重,加之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还不足,致使有些不符合资质要求的企业和个人还在市场中。
3监理工作不到位
3.1人员不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基础建设项目的迅猛增长,使得现有工程监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数量不能满足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各业主单位在招标时要求的人员资质都偏高,有的监理企业为了中标不得不在多个项目上报同一批人员。因此一旦中标,换人以及很多项目的总监只挂帅不出征和空挂监理人员的现象屡见不鲜。
3.2管理不到位
受利益驱动以及为了企业生存的需要。有的监理企业把承揽的项目承包给个人或转包到某个较低资质的企业,而只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这样势必会造成企业对项目直接的管理不到位,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
3.3监理权力不到位
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内容是。三控、两管、一协调。而实际上赋予监理工程师的权利仅局限在质量控制上,如果没有其它的权利作保障(特别足计量支付权、设计变更审查权),承包人不会接受或不听监理工作指令。监理工程师对质量的控制也会大打折扣。
4监理人员的自身较低的素质状况阻碍了全过程监理的实施
在许多的建设单位当中从事监理工作的监理师以前多是有关于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经过短期的不成熟的业务训练或者是未经过短期培训就直接上岗进行工程监理工作的一些离退休的技术人员。这些业务不精的技术人员片面的把建筑工程监理理解为单纯的质量监督,在思想上错误的认识了这项责任重大的工作,他们对现行的规范标准不了解。他们当中许多人员只懂得技术方面的知识,对于经济、管理和法律方面的知识都不了解。而这些却是建筑工程监理师必备的不可缺少的素质。
二、监理工程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
1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
1997年《建筑法》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从而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作为监理既要重视“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又要进行合同和信息管理,还要协调好业主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不过仅仅依靠这些现有的法律法规明显还不足以解决已存在的诸多问题。各监理协会、监理企业应关注建筑法修改的机遇信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思考。我们迫切需要行业代言人,将监理行业的呼声传达到立法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园建筑法》目前正在修改讨论阶段,建筑法的修改势必引起一系列建设法规、标准和规范的修改调整。如《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应对企业资质等级的划分,资质等级标准(如注册监理工程师的人数和其它注册造价师、咨询工程师的要求等)重新界定。又如《监理工程师考试和资格管理办法》,应放宽考试资格要求(目前监理工程师报考资格中取得工程师三年的条件是所有工程建设体系资格考试中条件最苛刻的),而应加强后续教育。再如招投标法和《工程建设项日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要求监理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以上时必须进行招标等规定。
2工程监理企业机制自身的健全
工程监理企业机制自身的机制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监理企业结构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费用少、人员调动困难等等。监理单位由此承担了在建项目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服务活动。但是针对自身机制的健全,监理企业应该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合理的调节监理企业的结构,有重心把握重点的进行各类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除了企业内部的结构方面,也要加强监理工程师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他们的培训项目以及培训费用,重点在于灌输监理工作的本质和精髓,绝不仅仅关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检验监督,而也在于经济、法律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的领悟渗透,使建筑监理工程师的素养有质的
提高。
3加强监理工程师素质的培养
对于监理工程师素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道德素质方面和技术素质方面。监理企业由于自身利润较大,所以对人员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融资渠道;粗放式管理
引言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案优化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我国农业发展朝向现代化方向进行,对农业水利工程提出更大需求。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成为影响工程综合效益实现的关键因素,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更科学的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
1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设资金不足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充足的资金供应是确保工程依照质量及进度计划持续执行的前提。目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带来严峻财政压力的同时,易出现因资金供应不及时而引发的施工进展缓慢甚至停工问题,水利工程无法按期交付,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1]。
1.2粗放式管理
农业水利工程实际建设活动多采用施工单位与区域居民共建的模式,加上建设资金匮乏,使得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大多处于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状态下。例如,工程方案设计阶段现场勘查工作不到位,导致方案与实际施工条件、工程需求存在诸多矛盾点;缺少生态保护意识,引发水污染、土地资源浪费、植被破坏等问题。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并给工程后期维护及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1.3宏观制度缺失
宏观制度环境也是影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一大原因。不少区域专门针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制度法规尚未成形,导致管理工作的开展缺少宏观理论依据,难以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带来诸多管理问题。同时,有关部门对区域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缺少长期规划和部署,工程监管、评价理论体系不足,工程利益相关方权责义务不明,导致工程纠纷频繁发生。
2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问题处理对策
2.1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针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资金供应不足问题,工程规划阶段,有关部门应依照本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特点、自然气候特点等,合理设计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及标准,准确预估工程建设所需总成本,结合成本估算开展融资活动。当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认合作方,适当选择施工企业、材料供应企业,也可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建设资金压力[2]。另外,有关部门应积极拓宽水利工程建设融资渠道,分散资金供应风险,吸引更多社会单位或个人加入到农业水利工程融资活动当中,弥补政府财政不足。例如,鼓励当地农民自主投资,共享农业水利工程给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便利;吸引当地企业参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拓宽资金来源,并为企业提供优先享受水利工程运营效益的吸引政策。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甚至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建设应被看做一项社会性活动,得到政府、企业及农户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多元化的工程建设融资渠道,共享工程后期收益,促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2.2创新建设与管理工作方法
2.2.1新技术融入新技术融入能够显著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同时带来更高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例如,在农业水利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地质勘查技术,科学规划工程建设位置、规模及质量等级,确保后期施工活动顺利进行。践行工程精细化管理方案,做好现场勘查、技术交底、施工监管、风险监控等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及生态保护要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2.2工程评价机制工程评价机制的引入能够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环保、进度等风险的被感知程度,帮助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以环保风险评价为例。工程建设之前,全面了解施工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工程建设规模、特点等,合理预估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方案,并设置生态环境影响临界值。对整个建设过程的环境影响情况进行监控,防范水污染、植被过度破坏等风险,结合工程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建设方案及管理措施,避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盲目进行。工程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对其所在地的环境因子进行监测,配合一定的生态修复手段,降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对原本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2.3人员培训机制前文提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多以施工单位与当地居民相联合的建设方式,施工参与人员普遍不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及技术能力,缺少安全、环保及风险控制意识。为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工程建设问题,在施工前需对工程参与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明确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水利工程与个人利益间的必然联系,传递基本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并确保施工管理制度落实到个人,严格依照管理制度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另外,管理人员作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本身必须具备先进的工程管理理念,能够从建设质量、经济性、环保性等多个方面对施工活动进行评估,发挥个人管理才能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有效进行。
2.3加紧完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加快完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活动的开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例如,培育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其他专业、行业之间的联系,以合作方式将更多社会资源引入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当中,形成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市场化发展模式[3]。新资源、对象的融入能够促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朝向规范化、市场化发展,从根源上打破粗放式管理的局面。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获取及使用进行立法规定,确保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执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给予一定的技术及管理指导,配合区域群众监督,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成效。
3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案例分析
3.1案例背景简介
某地区河塘治理工程,分为山塘治理、河道清淤、灌溉水利工程及生态修复四个项目模块。其中,农业灌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案设计合理,各项施工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不错的工程建设成效,现对其建设管理经验进行分享,图1为本项目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3.2管理经验总结
①本工程建设资金以县级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为主,配合受益农户资金自筹方式,获取充足的建设资金。②建设方、监理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相协调,共同开展工程建设管理与监督工作,及时跟进项目建设情况,合理调整工作方案。③工程聘请当地有一定威望的党员干部及知名人士参与到工程建设监管工作当中,以此来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自主参与、配合工程建设活动,强化工程管理成效。④工程建设的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建设水利工程受益群体共同管理协会,选取当地居民代表作为管理协会成员,负制定工程使用制度及维护方案,并为其提供一定的管理培训,使工程所在地群众参与到工程后期管理活动当中,发挥群众优势共同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医药;工程;策略
由于我国的医药工程项目的发展时间较短,行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一些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及专业人才培养较少,加上医药工程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医药工程项目的建设不能够顺利进行或者是达到相关的效果[1]。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是损益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危害性。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组织机构为识别、量化和降低会影响质量的产品、操作、供应商和供应链的风险而创建的合作解决途径,其集合了领导力、业务流程、文化和技术能力[2-5]。质量风险管理在医药工程项目中的运用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对医药工程项目中质量风险管理策略进行讨论。
1 医药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医药工程建设是一个专业性很强,且综合性明显的学科。质量风险管理应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由于我国的医药工程项目的发展时间较短,存在一些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及专业人才培养较少,加上医药工程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可参考的专业资料和书籍较少等问题。
1.1 医药工程建设法规、规范、标准体系不完善
虽然医药工程建设法规、规范、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但许多规范、标准的不完善,给工程管理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最终给工程管理造成困难。
1.2 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缺少
医药工程建设是一个专业性很强,且与其他类型工程建设相比,医药工程建设综合性相比较而言非常强,但我国目前缺少这种复合型人才。工程建设专业分类中没有将医药工程单列为一个专业,导致医药工程建设领域管理人员缺少。当前由于我国的医药工程发展时间比较短,相关的专业人员数量比较少。咨询策划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导致医药工程项目难以有效地实施和落实,造成一些经济损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对于医药项目工程的进行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1.3 医药工程项目可参考的专业资料和书籍较少
目前医药工程项目可参考的专业资料和书籍较少,由此造成从事医药工程管理的企业和相关技术人员学习提高较为困难。
2 加强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的相关策略研究
2.1 切实提高对医药工程项目质量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采用质量风险管理具有对生产过程中有更多的了解、识别出对关键生产过程参数、在充分认识风险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计划、对可能发生的失败有更好的计划和对策、帮助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帮助管理者工作的计划性、实现合理的资源分配等好处。在当前的医药工程项目实施中,因为相关的管理经验欠缺和不足,致使医药工程项目的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因此作为管理医药工程项目工作人员,应该对医药工程项目的质量风险管理予以高度的重视。
2.2 推动相关的质量风险管理规范得以不断完善
质量风险管理程序实施的力度、形式和文件的要求应科学合理,并与风险的程度相匹配。对于我国来说,质量风险管理还没有完全地在医药工程项目中发挥出其所真正能够达到的作用,质量风险管理方面不完善,给工程管理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最终给工程管理造成困难。在医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需要对质量风险管理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得以不断的完善,能使够工作人员重视质量风险管理,使得在风险管理方面更加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减少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出现偏差。
2.3 促进质量风险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
医药项目工程十分复杂,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极高,所以要加强培训现有的工作人员,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大力引进专业人才,促进质量风险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另外,医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加强与国外先进管理者的交流,学习其优秀的经验,进而促进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的水平的持续提高。管理者只有提升自身的风险质量管理水平,才能有效的减少项目发展中的风险。
3 质量风险管理方式及常用工具
新版GMP对药品生产企业提出必须对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依据科学知识和经验进行评估,并最终与保护患者的利益相关联。质量风险管理方式主要有质量风险前瞻性管理和质量风险回顾性管理。质量风险管理管理步骤包括质量风险的评估、质量风险的控制、质量风险的沟通、质量风险的审核。风险管理工具主要有故障模式、影响及严重性分析(FMECA);初步危害分析 (PHA);风险分级和过滤;基本的风险管理促进方法(流程图、检查表、过程映射、因果图、鱼骨图);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FMEA);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危害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树分析 (FTA)等[6]。
参考文献
[1]周玟.医药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05).
[2]李艳芹,付伟然.试论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监管中的应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3]庞凤华,曾亚仑,吴传斌.外用药物制剂生产企业实施GMP的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03).
[4]颜建周,李玲,邵蓉.我国2010年修订GMP与国外典型GMP实施内容的比较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15(19).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措施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的规模也不断增大,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为了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必须积极探索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维护国家和公众的利益,建立以规范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围绕工程项目和建设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实施工程质量监管,有效维护建筑市场
秩序。
一、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进程加快,我国的工程质量监督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步实现了有法可依、有法执监。同时,伴随着《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国家一系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政府工程质量监督也从此开始依法执监。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领域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社会上多依赖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这样就客观的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当作工程质量的责任者。工程质量“谁核定,谁负责”,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成为了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而建设工程的主体建设责任人“袖手旁观”,这样就颠倒了在市场经济产品的制造者应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负责的规律。建筑工程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和材料设备多品种的特点,决定了我国传统的单一方面的质量监督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纯依赖质量监督的几步到位。施工几百天,“判断”一阵子,难免会造成工程质量监督不能够全面的进行,并且不能够保证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的效果。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工程建设的法律、 法规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根据工程质量不断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工程普遍实行监理的情况下,针对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角色和职能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健全执法运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新模式。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 建设单位建设程序不标准
一些开发商违规违法操作,留下质量隐患。从实际工作中看,开发商违规违法行为,已成为工程质量问题源头。表现在:不办理任何手续,先施工后申报;干成后不申报,甚至先售后建等,回避质量监督与管理。
2、 承包方技术力量不到位
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少、施工人员未经岗前培训盲目上岗, 严重制约、影响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保证及提高工程质量的一大
障碍。
3、 监理单位监督力度欠缺
由于监理人员多数受雇于建设单位,容易形成建设单位说什么,就听什么,干什么,监理人员无法充分行使职能,导致权威性不强, 监管不力。
4、 违法分转包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驱动,追求效益最大化,承建商、承包商,采取利用高资质企业牌子,层层分包、转包、发包,最后可能由不具备相应资质的草台班子施工,而这些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常常为了赶工省钱,使用伪劣材料、偷工减料,形成用最低质量换取最大效益的恶性循环。
三、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1、建立健全建设法律体系
健全的建设法律体系是建筑市场有效有序运作的根本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各国的建设法律体系一般包括基本法律、法规条例、规范标准三个层次。基本法律作为国家建设法律总则,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规条例属于基本法律的实施细则,构成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由专业部门或专业协会制定,具体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指导限定各种技术活动。
2、实行施工许可和使用许可制度
施工许可制度和使用许可制度是当前很多企业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施工许可和使用许可的具体实施,既避免了不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盲目上马,给工程建设参与各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又杜绝了质量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交付使用,给国家和使用者合法权益带来不必要的损害。本着“ 谁设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的国际惯例原则,工程质量监督应由核验工程质量等级转变为监督竣工验收工作。
3、加强社会监督与监理单位的管理
首先,监理公司受雇于建设单位,代表建设单位管好工程,要听建设单位的。但监理公司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责,对社会负责,对工程本身负责。因此,要强调监理公司对工程监理独立行使职能的权利有待加强。其次,还要推进监理公司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在工程建造过程中,社会监督与社会舆论起到重大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建立工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的重要内容。
4、集中管理投资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
对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资的公共工程,应由建设部和各级地方建设部门设置专门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从可行性研究、设计委托、施工发包到竣工验收,实施全过程的集中管理,工程竣工后移交给工程项目的所有单位或使用单位,工程项目的所有单位或使用单位不能直接参加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这些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属于非盈利性常设组织,既代表政府行使业主职权,又在工程项目上行使政府的管理职能,其行为接受计划、财政、审计、监察等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这种做法可以先行组织试点,取得一定经验后,再推广应用。除此之外,对于国家投资的重大工程项目,政府应该坚持实行稽查特派员制度,强化政府对于重大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
5、严格内部管理,树立执法人员形象,严格工程监督人员的执法行为
实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情况的定期书面汇报制度,努力做到监督记录制度化、规范化,即各专业监督员和所有监管工程管理人员 ,对于发现的重大问题必须立即报告,不得拖延。当日工作当日记, 周末集中报送工程主管部门审查签署意见后反馈本人;月度工作要于当月末写成总结,以书面形式报送工程主管部门审查并对工作情况和有
关问题签批意见,也可采取工程例会等各种载体发挥作用,使工程监督工作做到勤检查、勤督促、记录及时、台账健全、考核到位,保证高质量工程的全面竣工。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想得到加强,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探索,根据新时期提出的要求建立新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规范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也才能让用户得放心,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玮.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15)
文章主要阐述了在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其自身问题、市场环境、相关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并就问题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推动建筑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施工,工程监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是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受业主的委托,以自身的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公正地管理合同,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总目标得以最优实现。工程监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和误区。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工程监理必然要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首先介绍了建筑工程监理所面临的问题,然后从制度改进、提高竞争力、加强监理单位自身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应对问题的措施。
工程建设监理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随着建筑业发展,我国的工程监理企业孕育而生,已经初步形成新的工程项目管理的格局框架,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水准的提高,其对提高工程质量、控制投资和工期起到了重要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腐败行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且,随着当前建筑业投资项目的不断增加,业主对工程投资效益重视程度的提高及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工程监理已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暴露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仍无法完全满足业主的需求。以下将分析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发展方向。
1 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环境和相关制度
1)区域性保护的局限性。行业的发展应该遵守市场规律,而
市场的开放性是市场规律中重要的特征。当前的监理行业存在市场开放不够,造成有些地区的区域性垄断保护、限制外来企业、封锁市场等,如有些地方利用监理企业需要到当地注册的政策规定,刻意刁难外来监理企业以保护当地监理企业等。这无疑限制了监理行业的良性发展。
2)监理制度建立的局限性。因我国在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时过分强调监理的作用,造成我国工程监理企业业务职能过于单一的局面,其大部分工作范围仅限于施工质量管理,对项目决策、策划、设计阶段、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工期控制、项目运营涉及很少,没有进入推行之初要求的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工作。这无疑限制了监理行业的全面发展。
1.2 工程单位自身方面的问题
1)恶意竞争。我国工程监理费的收取是根据《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规定的标准,但工程监理行业中存在的竞相压价等恶意竞争行为,致使监理费过低,导致监理单位只能勉强维持,这严重地制约了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2)诚信不足。由于监理单位良莠不齐、形式各异,有挂靠的,也有出租资质的,导致诚信基础的缺乏使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承担全过程管理不放心。因此,业主很难完全放弃对项目施工队伍的选择、物资采购、进度款的拨付、工期进度的要求等一系列管理权限,这严重地影响了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3)人才匮乏。自从工程监理制度实施以来,对监理费的收取逐年呈下降趋势,低价竞标更加压低了工程监理费的收取,有的项目工程监理费还未达到标准取费的三分之一。过低的监理费对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和监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和高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愿意到监理行业来。有些高智能人才即使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也由于监理企业无力常年聘用,他们多为临时工,有项目需要时被招聘过来,项目完成后即解除聘用。目前监理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来源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跳槽或离退休的经过短期培训甚至根本未经培训的技术管理和施工管理人员。由于这些人员大都只懂得工程技术,而对管理、经济、法律等知识的缺乏,致使工程监理不能真正做到三控、二管、一协调这严重地阻碍了工程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2 解决对策
2.1完善法律规章制度
法律规章制度是一切行业运行与发展的基础和准则,目前我国建筑业发展尚不规范。为此,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进一步加速清理和废除与当前不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等,所以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完善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各监理协会、监理企业应关注建筑法修改的机遇信息,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和思考。我们迫切需要行业代言人,将监理行业的呼声传达到立法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目前正在修改讨论阶段,建筑法的修改势必引起一系列建设法规、标准和规范的修改调整。如《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应对企业资质等级的划分,资质等级标准(如注册监理工程师的人数和其他注册造价师、咨询工程师的要求等)重新界定。又如《监理工程师考试和资格管理办法》,应放宽考试资格要求(目前监理工程师报考资格中取得工程师三年的条件是所有工程建设体系资格考试中条件最苛刻的),而应加强后续教育。再如招投标法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要求监理单项合同估算价在 50 万元以上时必须进行招标等规定。
2.2 健全的工程监理企业机制
工程监理行业自身机制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监理企业结构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费用少、人员调动困难等。由此,监理单位虽然承担了在建项目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服务活动,但是工程监理企业自身机制的建设和健全也是刻不容缓的。
2.3 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
人员素质的培养要从两个方面来做,即提高技术素质和道德素质。技术素质的提高:首先,加强平时经验的积累,对工程中易出现的建筑通病和问题要善于总结、归纳。其次,对监理工程师的培训和考核要严格管理,这方面包括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控制、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培训和考核。道德素质的提高:监理工程师提高自身觉悟,做到不,不向施工单位无理索取,不伙同施工单位欺骗业主等,所以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3 企业的发展
通过对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策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工程监理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为基础,结合市场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健康的改造和发展。因此,我国的工程监理企业应尽快向工程项目管理公司方向发展,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尽快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加强向项目管理行业转变的扶植力度,以便培育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接轨的良好环境。
4转型工程项目管理企业
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因为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建筑市场的规范也得到大大提升。从理论上讲,业主方可以自行完成项目管理中的部分任务,但是从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多项业务职能上来看,业主的能力是与专业机构的能力无法对比的。对业主而言要配建各专业齐全的基建班子,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就为投资方业主提供了可以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和方法。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得以发展的基础,而一个以质量监督为主要职能的工程监理企业,就势必要向工程项目管理转型和发展。
【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upervision industry,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Setting up six relevant mechanisms, developing or attracting talents who have high level of technology and rich experience in supervision work, and improving their own qualities and raising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s,would meet demands of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shoul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关键词】工程监理 人才培养 建立 机制
【Key words】engineering supervision,cultivation of talents,establish,mechanism
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化的有偿技术服务,既不同于直接生产活动,也不同于直接投资的活动。它是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利用自己在工程建设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业主提供高水平、高技术的监督管理服务工作。因此,解决建设工程监理工程师的素质问题,是搞好监理工作的根本,也是监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那么,如何才能加强监理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监理工程师素质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种工作机制入手。
1、建立人员录用机制,是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的起点
建设监理工作除了满足业主在项目建设中的需求外,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同时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严肃性。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要适当加强录用人员的条件设定,把好人员入口关。要对招聘人员的年龄、专业、学历、职称、专业水平、实践经验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量,根据自身决定录用的岗位,使招录的人员具备胜任相应监理工作任务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能够满足监理各岗位的需要。
2、建立人员培训机制,塑造高智能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建设监理工作具有特定的工作程序和规范,涉及到的主要法律法规就有多种,依据的规范标准也有许多,需要使用的各类表格有数十种,这就要求必须把加强监理人员的培训贯彻始终。
一是,要加强对新招录人员上岗前的培训。通过对他们进行《合同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主要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及各种表格的培训,使监理人员能够掌握监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明确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和义务,具备上岗的基本条件。
二是,要加强对在岗监理工程师的岗位培训。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其中主要学科就有十几种。这就要不仅对监理工程师进行本专业、本岗位知识的深化培训,而且还要进行相近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培训,鼓励监理工程师进行跨专业的学习,使他们具有较高学识水平的综合能力,达到具备一专多能的能力,成为高智能、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3、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
人才是决定一个企业的兴衰与成败。工程监理企业作为智力型服务性单位,人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监理企业发展的战略考虑,必须加强层次较高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因此,我们一方面可以面向社会招聘,将一些学识渊博、技术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监理队伍当中,来提升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注重监理队伍的人才储备,积蓄发展后劲。比如每年可到专业院校招收大专以上学历、专业对口的毕业生,通过监理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配合开展监理工作,再经过几年的锻炼,待他们取得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后,工作便可独当一面。如此,经过持续引进,监理队伍的学历组成、专业水平、年龄结构就可得到有效改善,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及时掌握队伍现状
加强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问题。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是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监理工作人员分布面广、监理的工程类别不尽相同,接触的人员、环境各有区别。因此,要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目标,紧密结合监理工作的要求、程序,制定科学、详细的考核标准,实行量化考核。也可按工程项目进行考核,在建设过程中和竣工后,根据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每个项目监理部的整体工作和每个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业绩做出相应的评价。考核时,还要注意听取参建各方的意见,充分了解监理人员在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以对监理人员作出综合的、客观的评价。
5、建立人员淘汰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在加强人才的引进、培训的同时,还要根据考核结果,逐步淘汰部分专业水平低、敬业精神差、廉洁自律意识弱、跟不上形势发展、不适应监理工作需要、损害企业形象的人员。在把好人员入口关的同时,还要疏通出口,吐故纳新,不断完善自身的体内循环。
6、建立留住人才机制,确保企业持续改进
【关键词】土建法规;实践;意义
土建法规课程是高职土建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一门对学生在工程建设中形成法律意识和法律综合素养的重要专业课程,更是为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专业课程。因为土建法规专业的学生将来很可能从事这一行业,所以必须要加强对该专业学生的土建法规教育,让他们把法规的规范带到这个行业中去,是土建行业施工过程更加规范化、合理化,避免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也可以为土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这也是土建法规的实践性意义所在,首先我们要对土木工程建设的问题有所了解,才能更深层次明白土建法规的实践意义。
一、土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土建法规的出台是针对土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土木工程建设是现在的一个热门行业,但是土木工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旦爆发,我们的经济和安全都会收到威胁,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从深层意义上理解土建法规的实践意义。
(一)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很多建筑公司所雇佣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素质比较低的,这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但是,他们对土木工程建设的规范化操作仍然不太了解,这就会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市场要求。这对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要注重这个问题。
(二)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有漏洞
土木工程建设中对施工现场技术的要求是很高的,一旦施工出现问题,工程质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可能出现安全事故,所以施工现场的管理是十分关键的。我们必须重视施工现场的作业和各种机械的运行,管理好现场,掌控全局。
(三)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安全事故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是时有发生,大部分事故原因调查显示事故是由于工程施工作业不规范,人们缺乏这方面的安全意识。
二、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的优化措施
土建工程的施工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所以土建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加以重视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促进土建工程的健康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工作人员是土木工程建设的主要劳动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工作质量。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前提条件。建筑公司必须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而提高施工质量。
(二)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现场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影响工程质量。而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施工现场完成的,所以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一定要严格,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只有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施工过程才能规范化,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
(三)优化现场施工方案
现场施工方案是施工遵循的总策划,所以施工方案的策划一定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做到施工方案最优化,避免施工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可以直接地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土木工程的质量。为土木工程的健康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四)定期进行质量检查
质量问题是土木工程的关键问题,所以我们要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时时了解工程的进度和安全问题,有利于后续工作的进行。定期质量检查也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考虑解决方案,防止事态严重化。
三、土建法规的实践性意义
土建法规的出台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为了建筑行业的安全问题。只有土建过程中严格遵循土建法规的要求,土建一般是不会出现安全问题的,而且土建工程的质量也是可以得到保证的,所以土建法规的存在和严格遵守是非常必要的。
(一)顺应时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土木工程建O行业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竞争日益剧烈的当今社会,提高土木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是建筑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基础。而对土木工程建设中的每一步的规范化,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达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规范每一个步骤,可以提高建筑行业的门槛,使得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工作人员素质普遍提高,更有利于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的健康蓬勃发展。
(二)提高土建工程质量
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于土木工程的质量要求都不会下降,而且质量问题关系着人们的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质量的把关也是十分严格的,因而我国对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每一步的规范都做了规定,只要施工人员按照土建法规完成土木工程建设,那么土木工程建设的质量一般的不会有问题的。此外,这也显示了我国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以人民的安全为前提的。
(三)满足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实行的经济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系。而且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低成本,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已经成为市场的普遍需求,所以土木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就显得更加重要。很多投资公司在选择建筑公司时也非常注重建筑公司在施工过程中的作业规范化。所以严格按照土建法规进行施工操作,提高建筑公司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满足土木工程的市场需求,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四、小结
土建法规的实践性意义在于规范施工作业和施工现场,避免出现安全性问题,促进土木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良性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意义,才能认真了解土建法规,把它带乳真正的施工过程中去。我们严格执行规范化操作,才能土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满足我们社会主义特殊时期的市场需求,顺应时展的需求。所以土木工程建设法规的实践在土木建设行业是必须进行而且十分有效果的。土木建设法规就是针对土木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的,很有针对性,所以它的实行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李小薇.新时期加强土建工程现场管理的意义及措施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4,12(27):385
(一)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不够。多年来,我国的建设项目普遍忽视了项目建设前期阶段的重要性,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放在项目建设的后期阶段甚至在工程决算阶段,因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的现象。
(二)工程造价缺乏竞争性。当前,由于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建筑业自身特点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工程计价体系中,造价行政主管部门多为直接式服务,采用政府定价,因而造价缺乏竞争性。以施工企业自主定价为特征的工程计价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
(三)缺乏高素质的工程造价技术人才。我国目前取得工程造价师资格的专业人才并不多,高级专业人才就更少;有的虽已经取得执业资格,但无工作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综合素质不高。
(四)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不成熟。有的地方虽已建立咨询机构,但没有充分发挥出工程造价咨询的作用。目前中国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普遍实力薄弱,规模偏小,技术力量不强,改革也没有完全到位,还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
(五)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已制定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仍不够健全。
二、强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工程建设前期的造价管理和控制
1.立项阶段的造价管理。立项阶段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分析,详细的估算,科学的论证,从而把握准方向,确定好规模,使投资既正确又合理。
2.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通过招投标,业主可以择优选择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或设备及材料供应商,这对项目投资乃至质量、进度的控制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进造价管理制度也有积极作用。
3.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设计阶段是有效控制造价的关键环节,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作用尤为显著。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是工程建设提高效益、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确保质量的重要保证。设计单位必须要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方法并做好设计方案的优化工作。
(二)设法提高工程造价的竞争性
在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政府的具体干预,政府要进行宏观控制、原则指导;应鼓励企业加强造价管理,提倡工程造价竞争,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真正实行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报价;要根据市场改革的要求,真正实现“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措施,使工程造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控制、公平计价、合理竞争;要做好执业资格制度的管理工作,真正实行资格考试、注册管理、持证上岗等。
(三)大力培养造价管理人才
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应发挥好政府、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宏观控制、原则指导的作用,建立国民教育机构和行业管理机构,构成完备的教育体系;要加强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及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对目前已经获得造价工程师资格的人员,要进行继续教育及培训;工程造价专业人员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更新提高外,还应该结合工作实际广泛了解和掌握有关工程技术专业的知识。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工程造价技术、法规、管理体系及其发展动向,扩大内外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性或区域性工程造价组织的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使目前从业人员在智能结构、理论水平、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诸方面都能满足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积极发展造价咨询业
造价咨询业是搞好造价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力量,需要大力发展,同时要注意其规范和提高。第一,政府主管部门要减少对其的制约,使其真正步入社会,真正自我发展:第二,造价咨询单位要广纳贤才,培养和重用造价人才,设法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第三,建立和完善独立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工程造价咨询队伍;第四,加强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协会的建设,使其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第五,咨询单位要多领域延伸,全方位发展。
(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的力度。应进一步广泛调查现状,分析原因,制定和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实施细则等。尤其是如何规范市场、激励机制、制约机制等方面的内容。使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工作更适应我国的国情,提高其管理水平并尽快与国际接轨。
(六)严格实行监理制度。
实践证明,实行工程建设监理制度,对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至关重要。但在很多工程建设中并未真正实施,多数情况下只在施工阶段才能看到监理的身影,而且还很少有权进行投资控制。应该在建设项目的立项决策阶段、招投标阶段、设计阶段就必须实行监理(含造价监理)制度。通过对可行性研究、确定参建单位及设计过程等重要阶段的监理,使立项更科学,队伍更可靠,设计更合理,真正做到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从而,严格控制和管理好工程造价。
关键字:市政工程;质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市政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市政工程质量受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作业场所多变、环境复杂,高处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施工作业方法多样,人员安保知识贫乏,加之法制不健全,使管理和监督工作复杂困难,工程质量出现了许多问题。
1.法律体系不完善
法律法规是质量管理和监控的依据和保障。现阶段,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工程建设质量监控方面已有一些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但并不健全,没有形成完整的质量监控法规体系,导致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监控缺乏可行性文件;在施工质量上,我国的政策、制度、法规等方面都还缺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性的管理与激励,在加之市场经济的特有趋利性,使企业和施工单位的自控能力减弱,影响了工程质量。
2.质量管理和监督不严
市场经济下,受到利益的驱使,许多企业和单位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质量市场规范化管理机制不完善,如招标不公正;,很多建设单位都是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中饱私囊,使工程建设缺乏资金保障,出现“胡子工程”,甚至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建造“豆腐渣”工程;有的政府部门则只顾“形象工程”一味压缩工期,使工程质量的内在品质大打折扣,埋下了质量隐患,运行后出现大量质量问题。
在质量监管上,监理机构不健全,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处罚力度不够,对一些违反《条例》及工程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处罚较轻;监察人员缺少或监理能力不足,有的地方甚至选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监理工程师来担任市政工程的监理工作,造成了监理上的误差;有些地方监理机构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先进可靠的检测设备,质检工作达不到要求。有的工程在没有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监理合同等协议或手续的情况下就开始施工,在临检时补办,出现“三边工程”,但仍存在许多“漏网之鱼”,给造成了质量隐患。
3.质量意识薄弱
质量意识薄弱,体现在市政工程负责主体与施工单位两者上。市政工程是一种特殊工程,是“城市发展时期的过渡性产品”。所以在市政工程建设规划中,政府主体为彰显城市实力或应付国家检查献礼,建设“形象工程”,投入巨大,建造宏大工程,却忽视了工程的质量,而在质量监管上也不够重视,导致工程质量低下;在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常常会出现抢干、蛮干现象。再加上市政工程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工程,导致工程主体忽视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以及园林绿化等部分工程的质量,从而使城市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降低。
二、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的方法
市政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及时弥补解决工程质量出现的问题,提高工程质量。
1.健全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市政工程建设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利于工程的有效高质完成。所以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关条文和制度,健全质量体系。首先,要完善现有的工程建设法律、规范;其次要组建专业的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市政工程质量检查,对申请的工程项目进行严格审核,规范程序;对正在建设、施工的项目加强管理;对已竣工验收和在建市政工程质量进行检查,促进市政工程质量的提高。对各责任主体执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情况要进行严格监督,切实保证其严格依法开展工程建设。
最后,对于制度,要特别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因为项目法人是工程质量的总负责;还要实行政企分开,避免“胡子工程”的产生。具体包括:工程招标制度,即凡工程投资额达U7万元或U7万元以上的工程,选择公开招标,以选择优质施工队伍,尽可能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工程许可制度,即《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对于手续不全或条件不符的工程项目一律不予发放,严格审查建设单位工程报建资料和施工企业资质;合同管理制度,即对双方所签订合同协议进行规范,确保工程中的各个环节质量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工程监理制度,要求工程建设必须要办理工程监理手续,否则不得开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严格审查。
2.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的最重要程序,质量管理的优劣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所以要建立健全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加强市政工程建设市场的管理。市场化工程质量管理包括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做好工程的基础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图纸、设备、施工人员的培训等,为工作的开展大号基础;工程过程管理,包括对市政工程的设计过程、施工过程、使用过程进行管理,把好每一步骤的质量关。
推行目标管理,包括研究公司的质量目标,确定各部门、单位的分目标;再把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提高工作人员管理质量的积极性;最后严把材料质量关,实行建筑材料集中统一配送,从而提高市政工程质量。
3.完善监督机制
在工程建设中,质量误差是难免的,也为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机制是必要的。根据《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工程强制性标准,加强监督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强化工程质量监督力度,既要加强对各责任主体质量行为的监督,又要加强对各责任主体执行工程强制性标准情况的监督。具体体现在:对建设单位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监督,要求其在各自范围内履行各自职责;要求建设单位组建与发包工程相应的管理机构或选派相应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质量行为,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等违反工程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建设行政主管给予给予严厉处罚,以确保质量监督的权威性、强制性。
4.提高质量意识
要提高工程主体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就要加强市政工程有关人员的质量教育工作,包括“增强质量意识的教育”和“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的教育”两方面。首先要组建一支专业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建筑施工队伍,对市政工程建设基础知识薄弱或经验不足的的单位和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上岗前培训,要让全体员工形成“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的观念,强化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认识;然后通过专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工程负责主体的质量管理、监察能力以及员工的基本功和技术业务工作水平,并能灵活运用到施工建设中,避免和克服质量问题。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关注质量问题,强化质量意识,不仅是城市“安全工程”的需要,更是适应新设备、新技术等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
三、结语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工程建设投资和建设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市政工程的质量受到“五要素”(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的影响,管理和监督工作较为复杂。市政工程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其质量时刻影响着广大市民的生活,因此,政府、监理单位、建筑施工单位等都应该不断探索和努力,提高市政建设的质量。政府和社会机构要努力提高市政工程质量,健全法制,完善质量管理与监督,增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从而保障市政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建英,胡淑香.提高市政工程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0)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一、当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
1、监督机构定位影响职责履行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是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体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机构。但实际上多数监督机构仅被委托行使质量监督的执法检查权,而不包括行政处罚权。监督机构的行政职能不完善,造成发现问题只能采取停工整改等少数措施,执法威慑力大打折扣。广大监督人员也普遍感觉到执法时腰杆不够直、手腕不够硬,影响工作成效。
2、监督机制仍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影响监督效能
目前的质量监督机制存在几个突出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建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一是随着工程建设量与监督力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以单个工程为单位的“三到位”的监督模式已不适应工作需要。在一些工程量较大的地区,已不可能对每个工程实现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工程竣工验收的“三到位”监督,有关抽查项目和内容的规定也流于形式,得不到严格执行。二是质量监督机构的现场监督与市场资质、招投标管理之间缺乏联动,企业在工程建设阶段的违法违规信息不能及时反馈给市场,对企业的惩戒作用不足。
3、监督工作经费保障面临困难,影响队伍稳定和工作开展
由于取消监督收费的政策实施后,监督机构都面临着经费不足的问题,特别在财政困难地区经费缺口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一是基本办公经费不足;二是专项经费缺乏保障。
4、工程质量监督手段落后,监督工作仍偏向实物监督
目前,部分质量监督机构使用高科技检测技术对影响结构安全及重要使用功能进行科学检测,但由于应用范围有限,不能对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全面的进行科学检测。传统的工程质量监督偏重于单一的实物质量监督,而建筑工程相对于工业流水线产品特点的区别在于产品工期长,多专业、多工种、材料设备多品种。而目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仍然表现为对工程实物的监督多,对质量行为监督少,监督工作仍然限于微观,这和监督体制的改革方向是不符合的工程质量监督范围过于狭窄。
5、监督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随着监督工作量的大幅增加,目前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的监督力量严重不足,人均监督面积已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3万平方米增加到当前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方米,人员紧缺的问题相当突出。
二、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
1、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体系是保证建设市场科学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更是一个国家在建筑工程建设方面的质量水平标志。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通常包括三个层次:规范标准、法规条例,以及基本法律等。规范标准是由相关部门,或者专业协会等专门定制的,结合各种不同的专业特点,用来限定技术各种技术活动的。法规条例是基本法律在实施方面的细则内容,通常能够构成相关的行政法规;基本法律是我国工程建设的法律总则,是具有法律效率。
2、加强对监督单位、社会监督的管理
要想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监督单位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工作,就必须要加强监理权威的树立,改变监理单位工作由建设单位决定的现状。工程质量监理公司受雇于工程建设单位,是代表建设单位来进行工程管理的,因此听取建设单位的意见还是必须的,但切不可盲从。工程质量监理公司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设计文件,合同规定等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要能够独立行使职权,对工程建设负责任。所以,必须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理公司的职能的行使。此外,要提高工程监理公司的员工素质,提高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力度,自觉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监理公司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加强各种人才的储备。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社会监督来实现工程质量体系的建设。市场经济属于法制经济,更属于信用经济。社会相关机构要加强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档案记录,尤其是不良记录,建立起工程质量的诚信体系,强化市场主体的质量意识与信用水平。
3、加强新技术在工程质量监督中的运用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以及先进技术的应用,现代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建立信息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不仅减少了纸张浪费,而且响应了国家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号召。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信息化系统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首先,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监管的计算机系统与相关网站,推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其次,建立起科学、标准的机构业务管理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的管理依据;第三,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以及信息反馈等,提供对信息数据的管理与共享平台。
4、加强工程监理部门的内部管理
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理人员的管理,确保其依法履行工作职责,也是工程质量保证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工程开工之前,监理部门要像工程建设单位递交一份工作联系卡,将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姓名、岗位、职责等都公布出去,以此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监督。其次,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实行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书面汇报制度,保证工程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在发现问题时都必须要立刻报告给上级,不可推延,而且要做好工作记录,在周末、月末等递交工作总结,既可以以书面的形式上交,也可以召开例会,其最终目的都是保证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的总体质量。
5、加强人才储备,提高员工素质
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是一项将法律、经济、技术,以及行政等集于一体的工作,综合性非常强,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行政与技术方面的监督执法工作。其工作的进行,不仅需要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技术标准,而且需要先进的管理设备与技术,需要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高低,以及其执法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有着重要意义的。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逐渐发展成为工程质量得以保障的关键措施。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培训与重点培养,加强人才储备工作的落实,以此来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工作,要从思想政治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着手,重点做好工程质量监督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保证每一个员工都具备从业资格。
关键词:建设监理 项目管理
近些年来,建设工程领域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工程建设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也越来越为大家所熟悉。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建设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企业,针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接受业主的委托,按照双方合约的规定,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管理和服务。正因为二者之间的区别,工程项目管理按照双方合约的规定对整个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或服务,而监理企业是一种有偿的技术技能服务。国家的政策法规规定建设单位必须要有监理,即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只有质量管理交给监理公司来进行。
一、当前监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工程监理就是质量监理
监理企业的职责原本应当概括为“三控、二管、一协调”。 但是在目前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体制原因、机制不配套原因,使原本监理单位的职责多被拆解。监理的三控“即投资、进度、质量管理”职能多被大大弱化,绝大多数监理单位仅仅是以“质量监理为主”。 工程建设中的监理工程师也就是质量检验员。正因为如此,工程监理变成了业主单位聘请的工程质量监督旁站人员,有些业主单位甚至认为聘请工程监理纯粹是为了满足国家法规的要求,是应付上级政策的对策。正是由于对前期阶段监理的缺失,使得前期阶段在功能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图纸的完善性等多方面不够完善和健全,直接导致施工阶段设计变更较多,工期失去控制,成本预算超出范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严重的时候大大影响了整个工程的建设。
2. 工程监理对业主行为无规范
业主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项目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目标能否如期完成。业主方往往是出资方,因而相当一部分业主对监理工作干预较多,有的不通过监理工程师直接给承包商下达指令,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对于大型的项目,有时业主还要自行组织一套人马来控制工程进度和投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极为不良的后果。
3. 工程监理缺少高智能人才
自从工程监理制度实施以来,许多监理费的收取未达到标准取费的三分之一。过低的监理费对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和监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和高管理能力的人才不愿意到监理行业来。 有些高智能人才即使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也由于监理企业无力常年聘用,他们多为临时工,有项目需要时被招聘过来,项目完成后即解除聘用。
由于工程监理基本上是属于施工队伍的“三控、二管、一协调”,与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有很大差距,它们并未进入前期的科研和采购范围。因此它们也缺乏适合项目管理的人才,尤其是经济、管理、商务和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基于以上原因,导致了专业监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监理工作的需要。
另一方面由于工程建设任务的急剧增加,而合格的监理人员又严重不足,使各监理企业和单位只有大量聘用非工程专业人员来充当监理人员。因此使得监理人员的结构不合理,职责宽泛,素质不高,加之监理单位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费用少,人员调动困难等,使得整个监理行业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目前从理论上讲,业主方可以自行完成项目管理中的部分任务,但是从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组织协调等多项业务职能上,业主的能力是与专业机构的能力无法对比的。对投资方的业主而言要配建各专业齐全的基建班子,是人力、物力所不允许的,而且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正因为这样,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则为投资方业主提供了可以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得以发展的基础。
1. 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项目管理从项目建议书阶段就开始了,历经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施工招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试运行和项目后评估等一系列过程,因此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高智能、高素质人才要求十分苛刻。监理企业要过渡和转型成为项目管理公司就要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下大功夫。要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采取积极的措施,引进急需的人才去实现专业功能配套,功能补全。除此之外,还应采用不同类型的各种培训,如对员工的项目管理基本知识培训和着重实务实用的专题性培训以及实用外语能力培训等,提高员工的能力。
2. 建立标准和工作规范
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项目管理唯一标准和工作规范。项目管理不同于工程监理。它除了自身完成相应的专业服务外,还要担当起项目策划及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负起组织协调等主导作用,应建立起有自己特色并且更为严谨的业务标准和工作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应该和企业自身的内部基本管理制度结合起来,体现自己企业的文化和精神设计,并制成企业员工的业务手册,成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另一重要资源。
3. 努力开拓市场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由于我国的建设监理制度起步晚,旧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还在运行并对束缚着监理制度的发展,对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与质量监督的关系模糊,关于工程建设监理的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督引导机制不健全,对工程监理的作用、意义和监理人员的条件理解片面等原因,使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工程建设实行监理的必要性
1.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过去几十年建设活动基本是由建设单位自己组织进行,如此运作,弊端很多,一部分人员刚熟悉项目管理业务,还没有巩固就又改行干别的,另一部分却又要从头学起,严重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人才浪费和管理费用的浪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不能配套。
2.从工程建设质量保障的需要。工程建设监理是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建设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并要对工程的投资、进度、合同管理及建筑安全等进行监管,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从适应市场经济、改变政府职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建设监理是从国外引进的,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成果,它虽然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同样适用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实行全面、全过程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监督管理是社会进步趋势。
二、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现状
1.我国的建设监理制度起步晚,在制度方面存在诸多缺陷
近年来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但有了监理后,有些业主忽视了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多以挂靠形式出现,表面看资质等级符合要求,实际现场技术管理能力欠缺。目前监理单位的工作权限仅限于进度和质量的控制,但随着工程管理的综合程度越来越高,监理单位行使权利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往往处于有职无权的尴尬局面。
2.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主要反应在:一是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二是监理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监理工作需要;三是监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
监理工程师是在具有一项专业技术知识和有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增加管理和法律知识后复合型的管理人才。目前,我国的监理人员来源比较广泛,主要来自勘察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基建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他们即使获得监理工程师注册,但由于缺乏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因而在监理工作中不能有效地发挥组织、协调、管理的作用,难以取得监理成效。监理队伍中既有兼职也有专职;有经过监理培训的,也有未经培训;有取得监理上岗证的,也有未取得上岗证、更有没有通过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的;有退休外聘人员、也有刚出校门的学生;甚至有些是单位下岗编外人员,经过短期监理培训就从事监理工作。从而使得监理队伍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3.工程监理招标导致恶性低价竞争
自从工程监理招标实行最低价中标以来, 价格竞争似乎成了最重要的手段, 工程监理费的收取普遍低于收费标准。很多建设单位不是以考察监理单位的资质和人员的素质作为优选条件, 而是以最低的工程监理费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部分监理单位为了能得到监理业务, 互相压价, 从而致使恶性低价竞争。
导致监理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服务质量普遍下降, 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质量, 从而影响了整个监理行业的形象。对工程建设监理乃至整个建筑市场的规范化都非常地不利。
4.部分工程监理企业内外部形象差
有些监理人员急功冒进, 不认真分析工程施工现场的现象与本质, 能力不足以服众, 与施工单位发生抵触; 有些监理人员与施工单位哥哥弟弟一团和气, 不能体现工程监理的严肃性, 不能令行禁止; 有些监理人员奇装异服、散漫自由, “ 吃、拿、卡、要”。还有些监理企业现场和公司办公环境零乱, 资料不齐全,由施工单位代做监理资料等不规范行为。一个监理工程师体现着一个项目监理部的形象, 一个项目监理部的形象体现着一个监理企业的形象, 形象的缺失意味着企业无形资产和信任度的下降(监理合同是委托合同。信任是委托的前提)。
三、对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存在问题的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监理组织体系。监理工作是在总监理工程师领导下,明确分工,实行岗位责任制。每个工程项目都由副总监—项目监理—现场监理3级分工负责。项目落实到人,保持相对稳定。使监理单位形成了上下内外协调、高效率快节奏、有条不紊的运行机制。
2.加强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一方面, 从全方位、全过程监理的要求来看,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还不能与之相适应, 迫切需要加以提高。另一方面, 由于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 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也不断更新,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这些都要求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这样才能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3.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教育,维护监理人员的公正、客观、科学性
业主与监理人员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 监理人员与承包商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监理要始终维持自己独立第三方的位置,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对业主和承包商做到“不吃、不收、不要、不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手软、不嘴短,客观、公正地评价工程质量,维护自己的声誉,赢得双方的尊重,赢得客户。
监理单位要建立监理人员学习与培训制度,对监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监理法规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使监理人员有与监理工作相应的知识理论水平, 有较强的责任感,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有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气魄,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教育监理人员热爱监理工作,维护监理单位的形象。
4.要吸引招标单位,力争中标。中标后企业要有合理的利润。报价过高过低都不好,报高了会降低中标概率,报低了企业利润就少了,因此必须寻找一个较为合理的报价。要做到这一点,投标人在投标报价前应确定一个投标小组,小组成员必须是懂技术、经营成本核算、招投标法律法规的综合性人才。投标人员在报价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图纸等,并深入调查工程所处的地理条件以及材料的来源和价额,并确立工程的重点难点,再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5.加强施工监督管理。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速度、降低成本。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因此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才能确保达到施工质量的目的。
结束语:
关键词:建设工程;监理;监督管理
由于我国的建设监理制度起步晚,旧的建设工程管理体制还在运行并对束缚着监理制度的发展,对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与质量监督的关系模糊,关于工程建设监理的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督引导机制不健全,对工程监理的作用、意义和监理人员的条件理解片面等原因,使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还存在许多问题,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工程建设实行监理的必要性
1.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过去几十年建设活动基本是由建设单位自己组织进行,如此运作,弊端很多,一部分人员刚熟悉项目管理业务,还没有巩固就又改行干别的,另一部分却又要从头学起,严重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人才浪费和管理费用的浪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不能配套。
2.从工程建设质量保障的需要。工程建设监理是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建设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并要对工程的投资、进度、合同管理及建筑安全等进行监管,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从适应市场经济、改变政府职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建设监理是从国外引进的,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成果,它虽然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同样适用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实行全面、全过程的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监督管理是社会进步趋势。
二、我国建设工程监理现状
1.我国的建设监理制度起步晚,在制度方面存在诸多缺陷
近年来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但有了监理后,有些业主忽视了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的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多以挂靠形式出现,表面看资质等级符合要求,实际现场技术管理能力欠缺。目前监理单位的工作权限仅限于进度和质量的控制,但随着工程管理的综合程度越来越高,监理单位行使权利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往往处于有职无权的尴尬局面。
2.监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主要反应在:一是监理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二是监理工程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监理工作需要;三是监理人员缺乏实践经验。
监理工程师是在具有一项专业技术知识和有一定实践经验基础上,增加管理和法律知识后复合型的管理人才。目前,我国的监理人员来源比较广泛,主要来自勘察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基建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他们即使获得监理工程师注册,但由于缺乏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因而在监理工作中不能有效地发挥组织、协调、管理的作用,难以取得监理成效。监理队伍中既有兼职也有专职;有经过监理培训的,也有未经培训;有取得监理上岗证的,也有未取得上岗证、更有没有通过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的;有退休外聘人员、也有刚出校门的学生;甚至有些是单位下岗编外人员,经过短期监理培训就从事监理工作。从而使得监理队伍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3.工程监理招标导致恶性低价竞争
自从工程监理招标实行最低价中标以来, 价格竞争似乎成了最重要的手段, 工程监理费的收取普遍低于收费标准。很多建设单位不是以考察监理单位的资质和人员的素质作为优选条件, 而是以最低的工程监理费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部分监理单位为了能得到监理业务, 互相压价, 从而致使恶性低价竞争。
导致监理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 服务质量普遍下降, 严重影响了监理工作的质量, 从而影响了整个监理行业的形象。对工程建设监理乃至整个建筑市场的规范化都非常地不利。
4.部分工程监理企业内外部形象差
有些监理人员急功冒进, 不认真分析工程施工现场的现象与本质, 能力不足以服众, 与施工单位发生抵触; 有些监理人员与施工单位哥哥弟弟一团和气, 不能体现工程监理的严肃性, 不能令行禁止; 有些监理人员奇装异服、散漫自由, “ 吃、拿、卡、要”。还有些监理企业现场和公司办公环境零乱, 资料不齐全,由施工单位代做监理资料等不规范行为。一个监理工程师体现着一个项目监理部的形象, 一个项目监理部的形象体现着一个监理企业的形象, 形象的缺失意味着企业无形资产和信任度的下降(监理合同是委托合同。信任是委托的前提)。
三、对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存在问题的防治措施
1.建立健全监理组织体系。监理工作是在总监理工程师领导下,明确分工,实行岗位责任制。每个工程项目都由副总监—项目监理—现场监理3级分工负责。项目落实到人,保持相对稳定。使监理单位形成了上下内外协调、高效率快节奏、有条不紊的运行机制。
2.加强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一方面, 从全方位、全过程监理的要求来看, 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还不能与之相适应, 迫切需要加以提高。另一方面, 由于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 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也不断更新,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这些都要求建设工程监理从业人员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这样才能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3.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教育,维护监理人员的公正、客观、科学性
业主与监理人员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 监理人员与承包商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监理要始终维持自己独立第三方的位置,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对业主和承包商做到“不吃、不收、不要、不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手软、不嘴短,客观、公正地评价工程质量,维护自己的声誉,赢得双方的尊重,赢得客户。
监理单位要建立监理人员学习与培训制度,对监理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监理法规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使监理人员有与监理工作相应的知识理论水平, 有较强的责任感,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有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气魄,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教育监理人员热爱监理工作,维护监理单位的形象。
4.要吸引招标单位,力争中标。中标后企业要有合理的利润。报价过高过低都不好,报高了会降低中标概率,报低了企业利润就少了,因此必须寻找一个较为合理的报价。要做到这一点,投标人在投标报价前应确定一个投标小组,小组成员必须是懂技术、经营成本核算、招投标法律法规的综合性人才。投标人员在报价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图纸等,并深入调查工程所处的地理条件以及材料的来源和价额,并确立工程的重点难点,再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5.加强施工监督管理。在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分析,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速度、降低成本。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因此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才能确保达到施工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