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土地工程测绘范文

土地工程测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土地工程测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土地工程测绘

篇1

(一)GPS系统的概论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又称“卫星实时测距导航”。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发射卫星,对全球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进行定位导航,其全球覆盖率可达98%。GPS不但在民用事业上被广泛使用,在国防建设、军事服务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GPS定位技术的成熟,促进了测绘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对测绘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GPS的技术优势

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测绘工作中,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1.精准性。

利用载波相位作为相对定位对象时,其测量时间仅为20min,可以到达±5mm的距离精确度。即是在快速定位中,1min左右的观测时间,也可以达到±0.1m的距离精确度。

2.空间坐标。

GPS测量不仅可以观测研究对象的平面位置,还可以精准地测量出研究对象的空间高度。

3.无须通视设施。

对于一般的常规测量工作来说,需要同时保持良好的通视性和测量控制网结构,这对测绘工作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GPS测量中,节省了传统测量所需的造标费用,极大程度上缩短了测量时间,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4.抗干扰性强。

GPS的测量工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持续的进行,气候环境对其几乎没有影响。

二、土地测绘中GPS网的设计

GPS网图形设计指的是,将各同步图形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GPS网的精准度,增强其的可靠性,并提高其工作效益。GPS网结构和形状取决于其连接方式,其连接方式的选取主要依赖于测绘工程精度的需求、外业观察条件及GPS接收机的数量等因素。从设计角度来说,一般控制网图形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精度及可靠性有关点位的设计、观测点、观察次数、观察的参数对象、观察的时长要求等方面。其中基线向量的数量和分布是重中之重,基线的分布情况影响着GPS网的图形强度。相连基线向量数越多,GPS网的精准度越高。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GPS网中需要避免自由基线的存在,应当尽量减少闭合条件中的基线数。GPS网点尽可能要选在交通便利、视野开阔、可达性强的区域。图形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级GPS网中独立闭合环及符合导线边数一定要满足相关条件。在控制网的范围较大时,可选用分级布设法,即首先确定等级高的小部分点的布设,然后再根据项目要求布设等级的全面网。

三、GPS测量技术在土地测绘工程中的应用

GPS分差法是实时动态差分法的运用,是现行GPS工程测绘中最新的测量方法。在以往的测量工作中,都需要结合静态、快速静态和动态过程在初始测量工作完成之后,再进行处理结算,以便获取毫米级别的测量数据。但就分差法而言,其能够在野外测量中就完成科学系统定位毫米级的定位工作。分差法是采用载波相位的实时动态来实现高精度定位的,其提高了GPS测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以及各类控制测量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科学的研究方向。在地形地貌和房屋建筑测量中运用GPS技术,测定土地界限、房地产图、地形地貌等工作是,能够发挥其实时测定相关界点和地位位置的功能,完成相应的厘米级精度的技术要求。在将GPS获取的数据资源经过处理后,直接录入到GIS系统,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相应的地籍和房地产图样。在对GPS有遮蔽影响的地段,需要选取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通过逐步分析法和图解法在进行细部测量的工作。在建设用地的地界测定中,分差法能够实时地测量界桩的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的界限,计算出总的用地面积。利用分差法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即坐标的直接放样工作,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时,都是通过G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和检核的。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土地工程管理;测绘技术;应用

土地规划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确保土地利用率可以更好的提高城市交通通畅度,并且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娱乐质量和居住条件。所以在一个城市中,对于土地工程进行合理的管理是必要的。在对于土地进行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引进测绘技术,更好的提高了土地测绘数据准确率,并且,测绘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技术,对于统计学、线性模式等专业都有涉及,提高了测绘质量,将其应用于土地工程管理工作中,确保了土地开发规范性。

1 常用的测绘技术

1.1 遥感技术(RS)及其优点

遥感技术在工程测绘的使用中,并不需要直接接触测绘对象,只需要在遥感平台进行操作就可以达到测绘的目的。只要确保测绘对象可以将电磁波反射到遥感平台,遥感平台就可以通过反射电磁波来分析出测绘对象的数据。当接收到电磁波后,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判别和计算,从而实现对于测绘对象的全面数据测量。

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可以测量的范围极广,并且可以有效地而较少测量时间,遥感技术所获取的图像分辨率也很高,对于测绘队形的数据分析准确性很高。其在天气、环境监测中应用很多。

1.2 GIS测绘技术及其优势

GIS测绘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测绘技术,对于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都有应用。在测绘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空间数据采集的方式,对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建模等方面度有很大优势。并且GIS测绘技术更加适用于对于复杂数据的处理工作。

GIS测绘技术所测量的对象并不是实体,主要是对于地理空间定位、空间遥感以及空间图形等数据进行分析的技术,通过对于这些虚拟对象的分析过程,可以更好的对于测绘区域的内部空间信息进行了解,确定更加准确的规划结果。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应用于环境评估以及灾害评估等方面,对于提高城市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

1.3 GPS测绘技术

GPS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应用GPS技术进行测绘工作,可以实现对于检测对象的三维监控,对于建立三维模型优势极高。现有的GPS测绘技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地面控制、用户接受和空间监测三个部分。空中监测系统主要是应用卫星来对于检测对象进行全天候监控和三维画面收集工作;地面控制主要是对于实现对于检测对象地面的控制工作;用户接受系统由接收机和接收天线等部分组成,主要是为了将空间监测获取的信息传输给用户,来进行分析工作。

相较于其他的测绘技术,GPS测绘技术在检测时间上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实现全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止的监控,并且数据测量的精度很高,覆盖面也很广,技术使用更加简单,并且检测准确率很高,应用GPS测绘技术进行测绘更加简单、便捷。现在主要应用于航天器定位、地理位置测绘等工作中,都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多,增加城市土地利用率迫在眉睫,只有对于城市土地进行更好的规划,才能在人们生产生活中不造成影响,更加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对于环境也能更好的减轻压力。所以如果可以在土地工程管理中更好的利用测绘技术,对于土地信息进行收集,就可以更好的完成土地规划工作,确保土地利用率,保证土地开发的合理性。

2 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 绘测技术在土地更新调查中应用

土地更新调查是指在现有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实现对土地实际利用和更新情况的客观调查,土地更新调查以土地实际调查为基础,并以测绘技术为手段。土地更新调查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土地利用与更新的实时数据库,从而实现土地更新数据和土地利用图像的一致的土地管理目标。随着全新测绘技术的应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就开始呈现全新的特征,其基本调查流程如下:首先利用遥感技术获得土地影像资料,并据此制定全新的土地图件;其次对土地进行实地考察,全面评估土地影像数据,实现对土地影像数据的分析和综合;最后是建立土地的实时更新调查监管系统。在这个过程中,GPS实现地理空间的准确定位,GIS技术实现对获取的地理信息的准确分析和处理。

2.2 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前的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土地规划设计是重点工作。土地规划设计过程设计各种各样的土地信息,包括土地的位置、土地的质量及价值等。因此在进行土地规划设计中,必须做好相关信息的搜集工作,并及时分析整理搜集到的土地信息,这不仅有利于土地规划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更能保证土地规划设计工作的准确性,为今后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做好准备。利用GIS可以建立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再利用GIS实现对搜集到的土地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全面掌握土地利用情况,建立土地规划设计数据库,做好土地的规划设计工作。

2.3 绘测技术在土地勘测与界定中的应用

在土地勘测与界定工作中,绘测技术根据土地征收、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的实际需求,对土地进行准确的勘测和界定,测出土地的使用范围和使用位置。根据当前国家土地勘测和界定的工作流程,土地勘测工作分为四步,即土地外业测量、土地外业调查、土地内业整理及土地资料归档。在具体的土地勘测和界定工作中,利用GPS技术进行土地外业测量,实现对土地的准确定位,并将监测获得的数据传送至数据流动站,最终实现土地位置的三维定位。另外,在具体的土地勘测和界定工作中,通过GIS技术和其他数据库技术的相互结合,可以提高土地勘测和界定的准确性,促进土地勘测和界定工作的发展。

2.4 测绘技术动态监控应用

在我国的土地资源测绘过程中,测绘技术实现了对土地使用的动态监控,提高了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效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测绘技术通过GPS、GIS及RS集成技术对土地资源变化趋势进行动态检测和分析,对我国土地资源走势进行精确把握,提高了土地资源管理效果。测绘技术在动态监控的过程中,通过使用GPS密度定位技术,提高了对土地资源测绘的准确度和可靠度,将土地资源信息化处理,对土地资源进行透视管理和可视化图像分析。测绘技术将土地数据资源进行及时更新,进行动态图像把握,使我国当前的土地资源管理效果大幅提高。

3 结论

测绘技术的出现,有效地改善了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且在提高管理质量上起到了很好地作用。土地规划的方式发生了变革,测绘数据准确性的提高,提高了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并且对于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也进行了加强。虽然测绘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还不成熟,但是相信随着其在土地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发展也会越来越好,会成为土地工程管理工作发展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莉莉.土地规划与管理中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3(23).

篇3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地测绘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各种先进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中进行应用,不仅能够获取到更为精准的土地信息,而且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和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保障。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测绘工程;土地管理;利用

正文:

1、测绘工程关键技术

1.1、GPS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已经开始在地理信息的测绘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目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手机地图就是借助GPS技术所建设起来的。从这一技术的应用环境来看,准确的定位功能可以让这一技术在陆地、在交通工具和航海领域得到充分的运用。准确化的定位功能也可以让它在测绘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功能。因此,应用范围的广泛性成为了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性。在对GPS技术的作用机理进行探究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定位系统在GPS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将定位系统应用于测绘领域以后,测绘人员可以利用好以下两种方法来进行测量。①工作人员可以借助系统所发出来的信息来对与之对应的测量方式进行应用。②测绘人员在对GPS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从它的自身特点入手,在对发射中心与用户之间所发射的信息之间的差距进行测量的方式来开展测量工作。

1.2、GIS

这叫做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项采用目前的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和有关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能够利用各种颜色的平面直观图将地形中的各类事物区别开来,把有关信息通过屏幕显示出来,为现代地形测量测绘提供重要数据,用来对地形进行合理规划、评价。在信息技术不断革新的过程中GIS技术也不断提高了系统集成技术和智能系统有关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地形测量测绘技术中发挥作用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3、遥感技术

所谓的遥感技术也就是利用人造卫星、飞机等飞行器通过电磁辐射,实现对有关地理环境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以此满足有关的测绘工作实际要求。现阶段,遥感技术已经普遍的应用在了土地资源的勘查测绘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还满足了现代化城市经济建设的相关要求。土地管理具有高精度、连续性和综合性,遥感技术关键部分是监测精度。有时土地状况会不断变化,为获得精度需要,测绘人员要结合土地利用图进行对比,把城市人文、生态指标都纳入土地测绘资料。如果要求的精度较高,则需要GPS高分辨卫星影像补充。遥感技术应用在土地测绘上最重要的是提取变化信息,以固定土地资料和时段内产生的变化相关量来提取变化信息,再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出土地变化规律,可为日后整体规划提供参考。现阶段,在航天航空对地面的观测已获取地面实际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在土地测绘工程中积极应用遥感技术可以全面准确的提供工作信息,其作为一个新型的土地测量技术手段,可以切实有效的提高土地测量工作的准确率,并且现阶段在一个数字化的发展时代,遥感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1.4、其他现代化测绘技术手段

1)摄影测量。地籍测量过程中的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可以提高测量水平,绘图速度非常快,而且测绘质量比较高,具有精度高、价值大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商业应用价值。2)数字化内业扫描及测量。该技术手段的应用,无需室外作业,仅需通过室内操作即可。然而,该种作业方式需要有基础原图,经扫描形成数字化采集模式,将预先测量的界址点坐标数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之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进行详细的测算。比如,对街坊、街道调查编号,对座落、地名、门牌号以及层数和构造等详实标注,对其中不合理之处及时更正。3)现代测绘技术。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测区状况、作业单位以及适用环境等情况做出经济、高效的测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测绘技术手段,较之于以往我们可通过对各种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其特点正朝着专业化、数字化以及网络化方向发展。

2、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

2.1、进行土地规划设计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了可以很好的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目,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调整和分配方案。在土地规划和设计,首先需要做的和相关的信息收集所有的土地,整理和分析工作。这类信息,不仅能为土地规划和设计的后续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也要明确土地性质,以确定质量,在后期开发过程中,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和土地面积是不可用的,确定预留用地的具体范围,适合土地利用和各种城市发展。

2.2、在城市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图解法、部分解析法以及解析法是城市地基测绘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方法。正确掌握地籍测绘相关基本作业步骤,对于提升城市地基测绘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工作程序如下:将基本控制测量应用于测区中;控制测量在地籍图根中的应用;测量碎部;清绘整饰地籍图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补测和修侧;最后是输出地籍测量成果。

2.3、在城市不动产测绘中的应用

实测成图是展开城市不动产测绘的关键途径,而另一种方法就是编绘成图。航空摄影测量法测图、平板仪测图和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测图是实测成图的三种重要方法,在实际进行测绘工作的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应从整体入手,逐步向局部地区展开测绘,并首先进行整体控制,最后才可以展开碎部测量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城市不动产测绘工作质量和精确性。

参考文献

[1]热依拉•阿布都热依木.测绘工程在新疆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资讯,2011,21:171.

[2]王艳妮.论土地测绘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4,03:143-144.

[3]许国营.测绘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4,20:69-70.

篇4

【关键字】:数字化测绘技术,土地测量,应用探索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的数字测绘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土地测量的工作中,使数字化测绘技术和土地测量紧密结合。同时伴随着土地测量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测绘技术工作在此过程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测绘技术在为土地测量单位各阶段提供测绘数据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土地测量单位降低成本,从而为广大百姓带来切实的实惠。因此,我们更加要重视数字化测绘技术,加强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改革与创新,同时也要加强和规范整个土地测量测绘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土地测量测绘更加的规范化、制度化、合理化。要严格依照《测绘法》对有关测绘的技术与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要求。笔者根据目前的数字测绘的研究进展,简单介绍数字化测绘技术,并结合土地测量分析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实际应用及其具有的优势。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

1.数字化测绘简介

数字化测绘是利用现代化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对地质形貌进行采集并以坐标形式转化为数字化信息,然后利用计算机通过专业软件处理得到地图的电子绘制方法。数字化测绘以计算机技术、卫星定位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基础,高效、快捷、和精确的测量结果更符合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以往在白纸上画图的传统模式,并且具有精确的测量精度和较短的测量时间的优势。

2.数字化测绘的主要内容

(一)将地图数字化。当需要某一地区的数字地图,如果由于测量经费不足或是时间不允许,而不能对某一地区进行数字地图的绘制时,此种方法可以快速的解决这类问题。一般采用扫描矢量法,扫描矢量法的精度较高,但其主要依赖于原图的绘制精度。在扫描的时候难免受到一些影响而产生误差,并且其绘制的结果主要是将原图数字化,导致其时效性不足。所以这种方法只能是应急需要,不可作为资料保存,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进一步测量对得到的数字化地图进行补充和更新,对一些具体事物的坐标进行精确调整,这样可以提高数字地图的精确程度以及实效性。

(二)数字化地图测绘。目前,这种方法是我国各个企业单位在测绘时所选择的主要方法。由于没有地图可以进行数字化或者测绘的地图要求比例很大都会选用这样方法。数字化地图测绘的精度非常高,一般可以将标记事物的精度控制在5cm左右。

(三)航空测量数字成图。如果地图在测绘时的面积很大,一般会利用航空拍摄来获取地面的影像,然后进行外业判读、内业建模,通过计算机软件对获取的数字资料进行模拟,可以直接绘制出数字化地图。

航测成图主要是利用空中摄影获得数字影像资料,然后通过内业的航测软件进行处理,成为数字化信息,利用计算机对影像资料与数字化信息进行比对后建立模型,最后利用专业的软件绘制出数字地图。航测成图的成本低、效率和精度都很高,并且可以讲在户外进行的测绘工作大部分转到室完成。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应用

1.碎部测量

(一)进行地根的测量

可以利用PTK技术在开阔且平坦的地域进行图根控制网的设定,在结合GPS的动态观测网,可以发现一些点位的误差,并且误差较大,很难满足小于5cm的误差临近范围。所以针对一些城市街道或者建筑较为密集的地区,在布局的时候采用全站仪的方式,然后将图根的布局设置为结点网,这样可以避免误差而导致在结合边界附近出现超限的问题。

(二)进行数字化采集的方法

一般采用测界址点的方法对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属权单位进行测量;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法对其它地物进行测量。在进行测量采点时,为了便于记忆,测量人员通常将不同地物编制成为对应的不同属性的点。在打点测量时,需要先测一个地物后再测一个地物,将点通过内业进行数据转换,避免发生散点太多的情况而妨碍绘图。

(三)内业数据处理

在数据采集结束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中。由于采用的测量仪器不同,所以导出的数据格式也会有差异,因此需要将所有数据的格式统一转化为SCS标准格式,以利于后期的数据处理。在数据转换后,可进行地图绘制。测量人员可以根据街道、房屋、树木的打点顺序轻松绘制出初始数字化地图。

(四)外业调绘

在完成内业的数据处理后,其实整个地图基本上已经完成了70%左右,只要把初始的数字化地体打印出来与外景实体进行比对,将一些空白区域进行打点补充后连接即可。最后形成完整的数字化地图。

2.外业测量精度的控制方法

为了提高数字地图的绘制精度:①在野外工作时要严格控制转站的次数,一般连续转站都不该超过三次;②在碎部测量时,立镜一定要按照规范使用,先测量地物的,然后在制高点上打散点的方式测量内部,最后用丈量等方法做到精确测量,工作人员在设计时做好全面统计,并做好界址点之间精度检查表的精确统计。

3.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土地测绘上的优点

(一)测绘结果的直观性和形象性。由于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结果都是现实在计算机上,并且是以直观的图形方式进行显示,其中包含了地形特征、地貌形态以及地籍要素等方面的内容的。因此对于其测绘结果的查看十分方便,即使非专业人士也可以读懂数字化测绘的结果。

(二)使用及升级的便捷性。数字化测绘利用智能化的操作方式,使得工作人员在土地测绘的时候十分方便。由于技术创新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着,尤其对于数字化测绘这样利用计算机智能绘图的测量方式,其技术更新的速度更是快的惊人。而数字化测绘只需要对软件进行简单的升级处理就可以实现技术创新的同步。

(三)测量结果的适应性。由于每个工程对于测量结果中各个方面的侧重点不同,老式的测量方式测出的结不能一次多用。而数字化的测量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的侧重点不同,进行数据加工,进而与更符合对其使用的要求。

(四)结果分析的基础性。将数字化测绘技术绘出的地图作为基础,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加工,以地图为底图进行规划,将实施方案在上面进行模拟。通过各种因素的制约分析,得到一个较真实的方案模拟结果。

四.结束语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对于社会的建设也同时快速进行,就需要细致、精确的地质形貌资料。数字化测绘技术将传统的户外测量工作移至室内完成,不但优化了工作环境,减少了工作者的劳动量,由于计算机等其它先进技术的引入,还使得是测绘结果更加精确。虽然数字化测绘技术有很多优点,但其也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测绘工作者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1]靳海亮; 吴庆忠; 金继读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现代测绘 2003-12-25 期刊

[2]靳海亮; 吴庆忠; 金继读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测绘技术装备 2003-11-15 期刊

篇5

【关键词】工程测绘;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技术;应用

土地的复垦和开发工程具有综合性和技术广泛性的特点,对测量的精确性和效率性有一定要求。在土地整理和开发中引入工程测绘,可以帮助提升工程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本文对常见的工程测绘技术进行分析,探析其在土地整理和开发中的应用,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一、土地开发整理测绘概述

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一些测量仪器先对实地进行测量,然后通过成图系统将测量情况在图纸上进行显示,最终形成土地整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包括潜力分布图、设计规划图和施工图等在内的相关产品[1]。在土地开发整理的不同时期,对成图技术手段、测图精度和图件比例尺等环节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比如,针对土地整理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的需要,测绘人员应以地图制图的原则绘制小比例的现状图;而针对土地整理设计规划和施工方面的要求,使用全站仪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时必须执行较高尺度标准。下文对现代工程测绘的技术、方法进行探析。

(一)极坐标、标高测绘方法

该方法是将宗地附近两个城市的坐标控制点(已知)引至宗地内,从而测出宗地内的界址点坐标,它与土地面积的测量方法相同[2]。操作方法是:将全站仪放置在已知点A(x0,y0,h0)上,测量出水平位置(D)、垂直距离(V)、斜距(L)等数值,从而测出目标点B的三维坐标(x,y,h)。但若测量地区距离城市较远,在牵引城市坐标控制点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设置过渡点、传算点,该项工作不仅耗时长、工作量大,且易出现错误、精度也较低。

(二)GPS定位测绘

GPS定位测绘仅需要用户购买一个GPS全站仪,就可捕捉到卫星信号,放大、变换、处理接受到的GPS信号,就可实时计算出检测站的三维坐标,以及检测站点到任何点的具置。GPS定位测绘原理是:在获取GPS数据后,使用数字测图(DSM)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形成Word文档及DWG格式图形文件。其中Word文档用于批量输出坐标值;DWG文件用于绘制土地利用现状。

(三)3D测绘技术

尽管GPS定位测绘具有多功能、高效率、全天候、高精度的优势,但其同样具有劳动强度大、野外作业时间长、输出结果过于专业化等缺陷。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在土地工程测绘中引入3D技术,3D扫描系统、GPCAD软件二者的有机结合,有效缩短了野外作业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也使输出结果更加人性化。

二、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作用

(一)为土地开发整理提供数据支持和保障

只有科学化的决策,才能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才能实现包括环境经济和资源等在内的项目前期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共享。而工程测绘结果必须包括这些基本信息要素,并以数据库的形式为工程项目不同决策部门提供所需数据信息[3]。另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因此前期的工程预算对控制工程成本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对工程预算进行严格控制,才能获得预期经济效益。此时必须对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进行全面考虑,而精准的工程测绘结果则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规范工程行为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相关施工标准,只有先制定出同施工要求相符的设计方案,才能确保测绘资料的详实性。因此,施工设计在土地整理开发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这并不代表越为详细的测绘工作就越好,这样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测绘费用,从而使工程成本上升。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地势比较平坦、起伏变化不明显的土地进行测绘时,可选择1:2000的比例尺,针对起伏变化较为明显的土地进行测绘时则,应选择1:1000比例尺。同时,还应构建统一测绘平台,对成图规范标准进行明确和统一,进一步增强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以便为制定科学化决策、实现工程项目预定目标提供有力支保障。

三、工程测绘的具体应用

(一)地籍测绘在工程前期的应用

地籍测绘的主要测量对象是无规则性的土地,通过裁弯取直,实现详细而精准的地籍测量,为土地开发整理前期(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提供相关数据资料,进而为图纸的测绘提供相关依据。地籍图是在地籍测绘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补充、补测、修测编制而成[4]。地籍图的编制,要让土地使用者、所有者,以及周围邻居都参与其中,并要获得他们的认同、签字,从而避免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地籍测绘是保障土地开发整理合法性及其使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在土地开发的前期及设计阶段,要求评价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评价旧城改造、旧村复垦造成的损失及搬迁人口,使用数据详细地描述旧城镇的道路、地下管道,以及与项目相关的破碎地形地貌。其中林地、农业基础设施、坟墓的面积及分布方面的信息,在实时性、准确性上的要求较高。全面预测、分析整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确保下一阶段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土地开发规划阶段,地籍测绘还肩负着为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工程设计提供必要数据支持的重要任务。

(二)工程实施中期的测绘应用

在工程实施中期,工程测绘主要需要向工程施工单位、项目监控部门提供相关数据。随着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日益成熟,可由工程监理部门来统一负责该项工作的控制、协调。施工单位只要在设计方案通过审批后,就可根据前期测绘数据信息展开施工测绘。

(三)工程竣工验收期的测绘应用

在这一阶段,对测绘数据的精度要求更高,因为数据的准确性将具体直接关系到工程验收的有效性。竣工验收期的测绘数据还将被保存到项目存档资料中,所以这一时期的测绘数据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四、关于测绘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于测绘工作来说,越加精细必然有利于后期工作的精确化,但从经济角度出发,也并非是越精细越好,测绘工作要在费用支出最小的前提下做到最符合要求的测绘成果[5]。关于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工程测绘,主要有以下建议。

(一)测图比例尺的合理确定

在地势较平坦、起伏变化少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一般将比例尺确定为1:2000;在地貌破碎、起伏变化多、通视困难的项目中,则比例尺要确定为1:1000为宜。

(二)必不可少的关键点测量

必不可少的关键点,包括了高程趋势的变化点,坎脚、坎顶线的标高和位置,以及地窖、沟等量注比高及面积。

(三)元素要具体、充分

在旧城改造和旧村复垦处,要标注每户房屋面积、建筑密度、新旧程度,以及树木种类、面积、年龄,坟墓数量和位置等。

(四)保持平台的统一性

通过搭建统一平台,形成图纸规范标准,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以方便决策者、数据使用者能准确、直观、快捷地获取各行业和各部门的数据信息,从而促进决策的合理化、科学化,为工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五、结语

在土地开发整理的各个阶段,其前期决策阶段对测绘工作的要求最为严格。通常情况下,先整体后局部式的测量是地形测量遵循的主要原则,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也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实现测绘工作信息化的目标,从而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更为高效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梁秋月.谈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中的应用[J].轻工设计,2011,18(4):172-172. [2]王立波.浅谈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神州,2012,30(9):50-51. [3]刘志宏.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工程测绘应用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5(24):183.

篇6

关键字:土地开发;工程测绘;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一、土地开发整理的概述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土地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指在一定区域中,通过总体规划以及转向规划和城市规划等,以土地利用的相关规划作为用途和目标确定的基础,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法律技术手段以及经济和行政技术手段改造、整治以及调查和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产出率的过程,从而有效改善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以及生产生活条件。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并且周期长,复杂度较高。由于土地开发整理内容的特殊性,导致了其会受到社会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

当前我国的土地开发整理内容较为集中,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用地结构的调整;其次是对土地的平整,其主是以土地集约利用率的提高作为主要目的;再次,则是建设林网、沟渠以及道路,从而方便该区域中土地的使用;第四,则是对分散化的农村居民点进行集中归并;第五,对废弃用地予以恢复,从而有效提高利用率;第六,通过地界地划定,对区域土地的权属予以确定;最后则是以生态环境作为基础,以保护改善环境作为前提,通过适度地开发储备农业土地资源。

二、土地开发整理中工程测绘的特点

在土地的开发整理中,对测量提出最高要求的是在工程项目前期决策的阶段,这一阶段对数据精度要求非常的高,而对数据反映的内容要求最为全面的就是工程设计的部门。因为其牵涉到设计方案的制定,设计概预算的准确编制,能够为各个方提供合理准确的投资计算,对项目方案的经济性进行科学的分析比较,以下是以该阶段为重点来分析测量的特点。

1、特征点的测量不可少。一般的地形测量中,通常是先整体然后局部式的测量。为追求较高的效率,一般是绘成网格式测量,依据不同的比例要求来布置高程的测点,由整体到局部进行展开。测量预选绘定的点,其他的点大多采用内插方式。在成图以后,根据测点,勾绘出等高线――点和点之间的变化必须是平缓的,不能有较大的起伏。但在实际中这种情况很少,所以为了追求更高的精度,往往采取的措施是绘密网格。土地开发整理前期准备工作中的测量也采用这种方式,它主要是测量特征点,不事先画定网格。特征点指的是高程趋势的变化点,例如坡顶与边坎边,实施复垦的测量特征点非常重要。

2、坎上坎下均应量测。在地形测绘中,往往只测量坎的平面位置,不测量坎下的位置和坎高。这在土地开发整理中,难给以后的设计及概(预)算提供准确的数据。笔者特别强调对各种土坎要细测,注明坎顶、坎脚线的位置和坎高。特别对缓坡坎,注明坎位置和坎高。这点尤为重要,因为直接影响土方计算的准确性。

3、细部测量注记。所谓的细部测量注记与平常所说的细部测量不同。平常的细部测量是指局部区域中详细的测量,仅仅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而土地整理中的细部测量更为详细,包括树木、房屋的面积及新旧程度、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这些都关系到以后拆迁、征地补偿费的计算。细部测量在旧村复垦、旧城镇改造中显得非常重要,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准确记录树木包括果树的种类,坟的位置与面积,房屋的位置与面积、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容积率等;准确记录水塔、管线的长度及使用年限;特别是对拆村并点要作详细记录,这有利于以后设计方案的选择。

三、工程测绘技术的应用

对土地的开发整理是有效利用现有土地资源的重要基础,而通过测绘可以将土地的不同状况以及所具有的内容予以反映,而在土地开发整理的整个过程中,由于阶段不同,工作内容性质也具有差异,所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土地开发整理,测绘工作的内容以及方式也不同。这里可以对测绘工作进行划分,主要包括地籍测绘以及工程测绘,下面便针对这两种测绘进行详细的研究,阐述二者在土地开发利用中的应用状况和其所起到的具体作用。

1、前期和后期阶段是测绘工作的重点阶段

土地的开发和整理中,虽然始终都会利用到地籍测绘工作,但是,由于地籍测绘的主要性能,决定了其多用于前期阶段以及后期阶段。地籍测绘能够依照土地特点,针对一些规则性较差的土地界线进行取值,通过这项工作能够对土地进行有效的规划,对前期的工作予以详细的地籍测量,以此得到详细准确的信息和数据,以便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方便图纸的绘制。在这一基础上,补测和补充调查工作则是通过地籍图的使用进行的,因此就需要土地所用者或者使用者才遇到测量活动中,这也是为了避免后期不会因土地问题而造成纠纷。所以后期的土地测绘需要详细的地籍测绘作为基础,这也是保证使用者以及开发者的合法权益重要基础。

2、决策设计阶段

前期阶段中测绘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前期主要为设计阶段以及决策阶段,所以对于地形地貌需要予以全面地掌握,需要掌握的内容包括旧城的改造以及人口的流动状况,并对损失进行详细的评估,只有在全面分析预测整体项目,才能够为接下来的工作开展打下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项目可行性,并设计计划工程的开展,从而对项目予以准确的预算,保证项目开展后能够有效协调管理各个部门的工作。另外土地的开发整理并不是一项单独的工作,在规划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配合相关部门,将不同属性的数据以及信息提供给工程设计部门以及环境管理部门,另外城市规划部门也需要土地开发整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数据,以此保证决策以及反应能够科学准确。

3、施工过程中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中,测绘工作主要起到了控制作用。随着项目成熟度的增加,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项目监督控制部门以及施工单位均需要可靠的数据供给作为基础。而这一阶段的控制以及协调随着开发整理工作发展成熟,均能够通过工程监理予以完成,而施工单位则需要依照专业的测绘数据所提供的测绘成果在该阶段中,对审批方案予以设计,从而达到测控工程施工即可。

4、竣工验收中的作用

土地开发整理的整个阶段都会涉及到测绘数据,即便工程以及竣工仍旧需要其作为验收基础数据。在工程队验收阶段,整个工程项目都需要测绘数据予以反应,工程竣工后,项目管理各部门会将工程测量结果作为管理资料予以存档管理,同中期阶段相比,在这一阶段只有测量结果精度达到标准要求,才能够使得验收顺利进行,才能够保证工程得到预期的收益。

三、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基础作用

1、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的支持和保障

只有科学的决策,才能为规划项目初期提供有力的信息数据的支持,成为土地开发规划的基础信息,有效的保证经济、资源、环境及统计等基础信息数据的获取与共享。理想的测绘成果应该具有这些要素,从而组成一个科学有效的数据库,面向不同决策部门提供不同的基础信息数据。

2、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巨大的投资,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以概算控制预算、以预算控制工程决算的步骤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套精确的、详细的工程项目测绘成果,一定要具有现实性,能够充分反映开发区域内的现状,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准确的效益分析、投资的合理计算以及预算的精确计算等。

3、还要保证开发整理过程的规范工程行为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规范就是各种施工验收规范,而这些规范所执行的先决条件是有科学可行的工程设计,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进行,要做好符合实际的设计,测绘资料就必须详实,能反映出设计所需要的一切数据。精细的测绘工作必然会提高后期工作的精度,但却不是越详细越好,因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测绘的费用。所以在测绘的时候要本着总费用最小的原则。因此,依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可以知道在起伏上变化少且地势较平坦地区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般要求 1:2000就可以符合各方的要求;而起伏变化多的区域应该达到1:1000;其次就是要加测高程趋势变化点标高等,沟与地窑等量注面积和比高;此外,搭建统一平台,统一成图进行规范标准,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水平,以利于科学化的决策,保障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4、规范成图标准,构件统一平台。将测绘中所有的信息资源集中在一起,提高共享水平,令信息的传输和利用效率更高,使用者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获取由专业部门提供的数据,决策者也可以更加爱直观、准确的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从而保证工程项目进度的推进,更好的实现项目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志宏. 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工程测绘应用探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2]牛珂. 工程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探讨[J]. 科技致富向导,2013,(7).

篇7

【关键词】测绘工程;土地管理;利用应用

一、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及利用中的应用

(一)在土地利用及更新情况调查实践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及土地更新调查,就是为查清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面积及其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为省级和全国的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利用分类面积而进行的调查,通过测绘工程的实施能够来获取的土地数据,然后和已经确定的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原始信息数据与整合后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进行更新,为以后土地管理及利用提供依据。

(二)在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测绘工程的应用不仅能及时调整和更新土地管理的信息,还对土地规划的设计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土地规划的设计工作是土地进行建设的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每一块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才能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土地用途。

(三)在土地勘测及位置界定中的应用

测绘工程不仅能够对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工作依据,而且在土地勘测及位置界定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土地勘测及位置界定指的就是测绘工作人员对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土地面积进行测量工作,主要包括外业调查、信息整理汇总、外业测量和土地信息数据的储存这几个方面。

二、土地资源开发管理与土地测绘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开发管理方案与规划的制定必须以土地测绘为基础

土地资源的管理开发,必须是建立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目标土地的地形、范围等相关要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测绘技术获得相关的数据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方案制定的依据,同时也为后续环节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是建立在土地测绘基础上的。

(二)土地测绘为土地资源开发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在土地资源管理开发的过程中应用土地测绘技术,对于土地数据精确度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假如没有先进的测绘技术作为依据的话,那么土地测绘工作就必须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而这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会影响到土地测绘的效率和数据信息的精确度。所以,只有充分发挥土地测绘技术的优势,才能促进土地测绘数据准确性的有效提升。

(三)土地测绘推动了土地资源开发管理效率的提升

精确的土地测绘数据是土地资源管理方案制定和规划审批的基础。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土地测绘数据出现偏差的话,那么将会对后续工作的开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测绘工程的应用分析

对于3S的技术来说,在日后的土地管理中,也是存在着比较频繁的一个利用,因为这项技术也是作为土地管理的时候具有着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目前,gps也是作为其他信息的一个根源,并且遥感影像也是作为其参照物,在计算机中通过利用GIS平台可以直接地绘画出相应的图形,之后可以完成每一个具体地方的信息标准,这样能够有效地去完成土地查询的任务,同时也是可以将药膏数据利用数字化软件去进行数字化的处理。

(一)GIS技术

所谓的GIS技术,也是称之为地理信息的技术,目前在互联网的支撑下,这项技术也是把每一种关于地理数据都做出了相应的排序,进而使其可以形成图形编辑和数据库管理等集体的概括计算机系统,这项技术最开始的时候便是直接应用到了土地管理和开发等系统之中,进而可以构成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系统,所构成的土地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土地开发管理系统首要任务便是需要对土地的数据做出相应的统计,或者是对各个方面的任务进行管理,使其能够建立起相应的法律依据提供出相应的参考。

(二)GPS技术

GPS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一技术就是利用衛星讯号的传播和三角测量的原理来对地理位置进行定位,这一技术的特点主要是全天候、高效率及高准精性等,是满足现代化土地管理和利用的必然要求。现在GPS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在土地测绘中应用GPS技术时,主要就是利用静止形态下的定位和快捷的静态定位这两种方法满足测量过程中对精准性的高标准要求。而且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使得测绘工程在土地管理和利用的应用中更加灵活。GPS技术的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测绘技术来讲,能够更及时更详细地了解地形结构的变化情况,能够有效使得数据信息测绘的精准性大大提高,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力、物力的不必要消耗,大幅度地提高土地测绘工作的效率,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土地资源的信息。

篇8

【关键词】土地测量;勘测;工程;GPS RTK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当前工程测量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1、地下数据获取存在较大误差

我国的地质测量工作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对地下数据的获取方面还存在很大的误差,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致使地下测量工作开展不畅。在现阶段对于数据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来实现的。通过平面控制测量,得出每个点的坐标以及角度等,再经过数据的计算得出结果。但是在地下测量中,测得的数据存在很大的误差,在测量中存在很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在地下测量中,一般没有自然光的照射,测量的环境比较差,对于测量人员以及使用的设备都会造成很大的干扰;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控制点的埋设,而由于受到地下空间的限制,在埋设中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测量的网形也会受到影响;由于测量工作需要数据的实时传送结果,这为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于地下测量数据缺乏准确性,所以对于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这是我国的地质测量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2、水下数据获取技术的空白

我国分布有大量的水面,水下测量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水下测量的测深数据出现粗差(异常)的概率远远大于陆地,且进行重复测量的难度很大,并缺乏必要的几何图形检核条件,给粗差的处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实现水下数据的完全获取。目前常用的获取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与测探仪相组合;二是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导航软件对水深数据进行记录,结合平面坐标得出水下数据。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结果都属于侧面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很差。因此,这个技术领域可以说是国内空白,需要技术创新,大胆实践去填补这一技术缺陷。

二、GPS RTK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

该项技术是信息传输科技和GPS的综合。它有着非常多的优势。通常其由如下的一些要素组合得到:(1)数据链;(2)基准站接收机;(3)移动站接收机。最近几年,不论是通信科技亦或是该项测量科技都获取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而且信息传递的数据链条也开始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此类科技即是网络 RTK。经由这个科技的发展,能够合理的处理当前的远距离输送的不良现象,通过具体的分析我们得知,该项科技最适合用到那些十公里之内的区域。经由测绘体系能够得知流动站的具体方位信息。这个技术还有非常多的优势。其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之中会得知要观测的具体信息,能够获取坐标内容,此时就能够提升测绘的功效。同时该项科技还能够开展动态定位活动。像是在十五千米之中,就能够用快速的静态测绘方式,此时其精确性非常优秀,这个科技能够用到控制测量城市。除此之外还得到了RTK测量系统,该体系能够确保上述的测量体系的运行稳定,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GPS RTK测量技术以及整理测绘的关键特征

经由这个科技能够开展实地的测绘活动,能够得知精准的坐标内容,此时就显著的提升了活动的精准性以及功效。如今前,我们要求土地开发所要绘制的图纸的比例尺应该为 1:10000、1:5000 或 1:2000,此时就可以合乎活动对于精准性的规定。在当前的测绘活动中使用该项科技,在活动的时候要合乎如下的一些规定。也就是说要开展设计规划以及可行性的分析等等,只有开展好此类活动才可以确保土地整理活动有序的进行。

1、做好准备活动

在开展测绘以前的时候要积极的分析相关的信息,关键是如下的一些要素,即行政界限、基本农田及基础地理等资料。当搜取好相关的信息之后才可以确保测绘活动有序的开展。

2、GPS RTK 外业数据的采集阶段

一般我们主要采取两种采集方式,即采用连续测量和非连续测量。

3、GPS 数据的传输处理阶段

当开展传输活动的时候要把电脑和测控设备放到一起,此时就能够把当天获取的信息和内容融汇到一起,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非常的便利。

当整理好相关的信息以后,就应该积极的开展编辑活动。此时才可以将获取的信息变为图形内容。

5、图幅整饰阶段

协调图名、图号、图廓线、坐标系、成图比例尺、制图单位及其他辅助说明。

四、GPS RTK测量技术实际应用案例探索

文章以具体的案例来讲述了该项技术的具体使用。在选取方位的时候,选择那些之前的滩涂区域和没有有效使用的区域,对其积极的整理得到适合植被生长的优质的田地,扩张了耕地的规模,体现出了工程区域的地形以及土地等等的要素的优点,栽种适合生长的植被,比如红枣,使得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提升了土地的能力,增加了收入,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前进。2011年10月,负责设计的工作者对于该区域的规划项目开展了勘察,在活动中,因为通行不畅,植被太多,土地的类型很多,布局较长等等的一些要素的干扰,使用一般的测量措施存在很多的问题,无法在规定的时间之中开展好测量活动,无法合乎相关的规定。所以,使用该项技术来开展工作,在积极的调研的前提下,经由综合化的测试认证来开展活动,进而显著的提升了该区域的测量活动的效率,缩减了时间,获取了非常优秀的效益。采用Trimble GPS RTK设备,选取精度高、可靠性好的基本控制网点作为RTK测量的工作基准点,在试用试验阶段,针对所选用的GPS仪器,得出了该城区流动站在作用距离为4km范围内,能高质量、清晰地接收基准站发出的数据。为了证实GPS RTK技术应用于土地整理测绘的可操作性,我们对测量精度进行实地检验。GPS RTK技术属于流动f生作业,由于天线高误差、测距杆偏心等,平面精度一般在0~50m以内。由此可见,RTK技术的精度完全满足土地整理测绘中碎部点的要求。为了保证数据理存储、内业成图的方便以及最后数据检核,进行数据采集之前,在Trimble R8-2双频GPS接收机手簿上以约定的名称建立项目文件来存储当天采集的数据,而且野外数据测量时所画草图上也应注明相应的文件名称。测量过程中,主要根据工程建设内容重点从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林带及电力几个方面进行测量,在草图上标注沟渠的宽度、深度、水流方向,道路的宽度、等级,坑塘的深度、硬化与否,电力通讯设施等级,地类界两边的土地类型,堤坎高度等,对于高度大的堤坎,要在堤坎顶部和底部都测设高程点,以保证等高线的真实l生。根据规划设计要求,对灌排渠道、道路进行水准高程测量每隔一定的长度需要测量-个纵、横断面,桥、涵、闸等构筑物位置及原高程。在南方CASS7.1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环境下,导入野外测点数据文件,依据草图内容,进行地类图斑和现状地物绘制。绘制土地整理现状图,须参考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成图标准,既要满足土地整理设计的要求,又要满足土地整理施工的要求。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GPS RTK测量技术在土地整理测绘工作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它为土地的合理使用提供了一项非常有效的技术方法。而且也为该项技术在别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多的经验知识。由于当前的信息科技以及网络技术的高速前进,此时该项技术开始不断的受到人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于秋. 工程测量中不同坐标系变换与精度分析[J]. 电子制作,2013,06:207+204.

[2]胡成良. 浅谈市政工程测量中应用GPS RTK的新模式[J]. 改革与开放,2009,07:138.

篇9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形图;测绘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一、地形图概述

地形图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如图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图称为平面图。平面地形图又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地形图的分类

平面图:仅表示地物,不表示地貌的地形图。专题图:侧重反映某一专题内容的地形图(如地质图、地籍图、土地资源图、房产图等);线划图:用测量仪器在实地施测地面点位用符号与线划描绘的地形图;影像图:采用航空摄影像片与手工(或计算机)描绘线划的符号表示的地形图;数字图:它是把密集的地面点用三维坐标存储在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既可转化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也可直接用于工程设计和信息查询等。

三、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的应用

(一)地形图在水利工程勘测设计阶段的应用

我国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港湾和海洋资源。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一定要兴建水工建筑物,如河坝、船闸、运河、港口、码头等。为了合理地选择水利枢纽的位置和分布,以知识其在发电、航运、防洪即灌溉的呢过方面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需在全流域测绘比例尺为1:500或1:100000的地图,及其水面和河底的纵断面图,一边对河谷地貌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各梯级中水利枢纽水头的高低、发电量的大小、回水的分布情况及其流域与水库的面积的等,并对各主要水利枢纽的型式和建造的先后顺序加以确定。

拦河坝市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工程,地形和地质条件决定了坝址的位置。最有可能建坝的地方事在河谷最窄而岩层最好的河段。

为了确定建坝以后在和牛形成的水利淹没范围及面积,计算总库容与有效库容,设计库岸的防护工程,确定哪些城镇、工矿企业以及重要耕地被临时淹没或永久淹没、居民迁移以及交通线改建等的规划,需要各种不同精度的地形图。

(二)地形图在城市勘测设计阶段的应用

城市的建设同样无法离开地形图,城市在确定整体布局时需要用各种大、中、小比例尺的地形图。比如:道路规划;各种管线的控制、工矿企业的规划及其各种建筑物的规划等。

设计中要是没有地形图,设计人员就无法确定各种工程及相应建筑物的具置。利用1:2000或1:500比例尺地形图作为选址的依据和进行总图设计的地图,在图上设计人寻找合适的位置、放样各种设施、量取距离和高程,并进行工程的定位和定向及坡度的确定,从而对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进行计算等。设计人员只有掌握了可靠的自然地理、资源及经济情况后才能进行正确合理的设计。

(三)地形图大型桥梁中的应用

对于大型桥梁来说,先是研究1:10000到l:50000的比例尺地形图,再到实地踏勘,对地形、地质及水文情况加以了解,提出几个可能的桥址的比较方案,进行讨论和研究,即踏勘阶段。在研究和审批后,确定几个方案,再比较选择,即初步设计阶段。这时不仅要施测河流的水下地形、流速及流向,还需范围较大、比例尺为1:2000~l:10000的桥位方案平面图和范围较小、比例尺为l:500~1:5000的桥址地形图。前者朔以选择桥位和桥头引线,对导流建筑物的位置及其施工场地的布置加以确定。各方案的线路的导线、中线、水文断面、水位点、最高洪水位的泛滥线,洪水时的流向、船伐走行线等应在图内给出。后者是设计主体工程及其附属工程,并对工程数量和费用进行估算。图上应绘出详细地形和地物、线路的导线、中线,及其最高洪水位的泛滥线等。

(四)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其他作用

地形图除了在设计阶段的作用外,在工程施工和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也少不了。总之,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没有确定可靠的资料是无法进行设计的。地形资料的质量也将直接影响到设计的质量和工程的使用效果。所以,在有关规程中明确规定:“没有确实可靠的设计基础资料,是不能进行设计的。”

四、工程建设中GPS-RTK测绘技术

(一)GPS-RTK工作基本原理及技术特点

GPS-RTK是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基础,能实时提供测点的三维定位结果。GPS-RTK由基准站、流动站、数据链三部分组成。

地形图测绘中采用GPS-RTK技术,其特点可总结为:①可以实时动态的显示测量结果,工作过程透明、直观;对于坐标的定位精度可以实时查看,并且能够将之前测绘技术无法快速成图、实时动态放样的问题有效解决。②外业作业时间短;如果观测条件适宜,大约只要4s就能够获取测点的三维坐标。③作业时间没有约束;运用GPS-RTK技术进行测绘,只要在测点可以同时接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就能实施测绘。④自动化水平高;GPS-RTK技术操作起来十分简便,测量人员只需把天线对中、整平,对电线的高度进行测量,之后再将电源开启就能实现自动测量,这样可以使测量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从而实现智能化。

(二)GPS-RTK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具备高效、自动、实时、快速的优势,在隧道、桥梁、道路、水利等工程测量中应用的十分广泛。①普通控制测量;采用GPS-RTK技术能够连续测设加密控制点的三维坐标,以符合局部区域使用全站仪进行分项工程测量的需求。②数字化地形图测量;GPS-RTK测图,能够使测图所需的控制点数目大大降低,改变了往常“先控制、后测图”的测量方式。只需一个人采集点位坐标数据,再把其导入到数字化软件中,就能够生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劳动力也降低了不少,其测图效率也得到了提升。③地籍测量;GPS-RTK技术能够实时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的位置,将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导入GPS系统中就能及时获取地籍图。④施工放样测量;RTK随机软件中包含放样的功能,可进行点、直线、曲线的施工放样测量。在测量控制器将事先设计好的点、线路要素中输入,就能自动生成对应的放样点,控制器通过实时显示测点里程和偏移距离指导放样工作。

(三)测量作业的工作流程。

(1)收集相关资料:在测量之前,应依据实际情况对测区已知的高等级控制点进行收集,并检查控制点数据以保障其真实性。

(2)前期所收集到的高等级控制点大部分无法直接采用,需对测区控制点进行加密,并把加密点和原有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站的位置,对其实际高程及坐标进行测量,再把接收机设置在基准站上配置参数。

(3)在流动站上安放GPS接收机,并初始化接收机;它能在某一个测点上初始化后,进行动态测量,还能在动态测量的情况下完成GPS接收机的初始化。

(4)GPS测量时的坐标系为WGS-84坐标系,而实际工程中使用的是地方独立坐标系,所以转换坐标的参数。测绘地区前如果曾进行过静态控制网测量,那就能容易获得转换关系;如没有静态控制测量,就应在测区选择控制点现场校核,选用三个以上的点修正RTK参数。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与WGS-84坐标系的转换参数明确后,就能利用RTK中的测量控制器获得定位点的独立坐标

(5)所使用的坐标转换参数的正确性在确定后,就能结合工程自身情况,进行实时测量。

结语

伴随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发展,GIS、GPS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现代工程测量定将朝着测量数字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对于测绘单位而言,大力开展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是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和创造经济效益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高跃宏,梁岩超.试论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15-18.

篇10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of urban and rural land pothook in workflow, and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problems, puts forward its own proposals.

关键词: 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界址测量;界址放样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land pothook;boundary surveying;boundary setting out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174-02

0 引言

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正式提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近几年,国务院、国土资源部等多部委对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出台了系列文件,多省市、多地区深入开展了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效缓解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目标。增减挂中土地复垦的测量工作,主要为确定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的范围、面积,及涉及到的废弃建筑物拆迁面积。测绘工作在增减挂项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影响增减挂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1 城乡土地增减挂土地复垦项目中的测量工作

《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要对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进行调查、核实,做到地类和面积准确,界址和权属清楚。要弄清楚上述事宜,则必须得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工作。

农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通常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实地调查阶段,项目选址确定后,该阶段的测量工作主要为拟复垦为耕地的地块现状图及范围界线的实地测绘;第二阶段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即根据外业勘查情况在拟复垦为耕地的地块现状图上进行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第三阶段为增减挂项目的施工阶段,即施工单位将按项目的规划设计图进行现场实施,在本阶段中,测量工作主要为施工设计图中施工范围的拐点位置的实地放样。在三阶段完成后,可根据国家要求进行项目的检查验收申请。

2 增减挂项目中测量工作流程

如上所述增减挂中的测量工作,主要为确定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的范围、面积,及涉及到的废弃建筑物拆迁面积。测量工作的主要流程如下:

2.1 确定农村土地复垦项目的选址 农村土地复垦项目的选址一般是由乡镇政府及村委会根据国家政策要求,选则一合适的位置确定。通常情况下,从便于测绘工作考虑,项目选址宜选在易于测绘的地方,如南方山区,则应选在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区域,便于利用先进仪器设备(网络RTK)进行野外测量,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保证测绘成果的准确性。

2.2 利用测绘仪器进行界址测量 在农村土地复垦项目选址确定后,测绘人员即可进行界址测量及现状测量工作。由于土地复垦项目大多数在农村,比较偏远,尤其是南方丘陵或山区,作业难度比较大;再土地复垦项目全部要求在国土资源部全国一张图上反映,因此对界址点坐标的绝对精度要求较高。为此,作业单位通常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CORS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进行测量。

2.2.1 CORS系统简介 CORS系统是利用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它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网络。CORS系统扩大了有效工作的范围,可向大量用户同时、快速的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全天候、全自动、实时的空间定位信息,采用连续基站,用户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用户不需架设参考站,真正实现单机作业,减少了费用。总之,CORS的建立大大提高测绘精度、方便了测绘工作。

2.2.2 利用CORS系统的作业流程 利用CORS系统进行复垦项目边界测量的基本过程为:①新建项目;②设置参数;③连接GPS并设置为当地省份的CORS系统;④测量两个已知点的WGS-84坐标,然后利用该已知点的已知1980国家坐标下的坐标在参数设置菜单下求解当地的坐标转换四参数,解算后引用该参数;⑤用第三个已知点对上述参数进行检核;⑥现场进行拟复垦地块的现状(为拆迁补偿计算面积服务)和界线范围测量;⑦对实测的界址点进行现场打桩,并做好标记。

2.3 判断选址范围是否符合国家要求 在上述复垦项目的边界测量完成后,作业人员需将所测的范围界线与当地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对比,判断项目选址范围是否在二调图的203图斑内。具体做法如下:

①将测量坐标点展绘在成图软件中,并绘制拟复垦地块的界址范围线,并保存文件;②将①中的*.cad文件格式转换为*.dxf格式;③在MAPGIS软件的“文件转换”功能中,导入*.dxf格式的文件,并保存为相应的点、线、面文件;④在MAPGIS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中,打开当地的二调图,并添加③中保存的点、线、面文件,复位窗口即可判断所测拟复垦地块的范围界线是否符合增减挂农村土地复垦的范围需在二调图203图斑内的要求。如果拟复垦地块的范围界线不在当地二调图203图斑范围内,则需要重新进行选址并重复上述工作;若部分超出203图斑范围,则超出范围应重新进行选址并重复上述工作;有经验的测绘人员可先从二调图上查出要进行复垦的地块大概坐标,在实际放样出位置来,然后再进行上述测量工作,这样可以提高作业的效率。如果选址范围符合土地复垦要求,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复垦规划设计工作。

2.4 复垦地块的规划设计工作 复垦地块的规划设计工作一般由土地利用规划设计人员在上述测量的现状图及范围界线图上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上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则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备案并立项。因此,上述拟复垦地块的界址线范围测量成果的质量对整个土地复垦项目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上述测量成果质量有问题,验收时直接进行否决,则导致该地块复垦工作的失败。

2.5 实施范围的施工放样 由于规划设计需要或审批要求等原因,可能使设计后的实施范围和原勘察阶段的测量范围有不同,因此,在施工单位进行复垦施工前,需先对设计图的设计范围进行测量放样。同样,范围线的放样也是采用CORS系统进行的,步骤同上述的界线测量步骤,所不同的是界线测量是在碎部测量菜单下完成的,界线放样是在放样测量菜单下完成的,其他步骤都一样。设计范围拐点在实际放样完成之后,施工单位可以此为依据进行土地复垦实施工作。此外,复垦项目施工阶段的测量放样工作可以再一次检验勘察阶段的测量成果质量。

3 总结

测绘工作在增减挂项目中的作用,同其他工程项目一样,在设计阶段,首先进行项目选址并通过实地测绘拟复垦地块的现状图及界址范围线,为规划设计服务;在施工阶段,将设计图上设计好的界址线的位置通过测绘方法在实地标定出来,为施工单位进提供准备的施工范围界线。这里,还需强调的是,设计阶段的现状测量的成果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土地复垦项目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设计阶段的测量成果质量出了问题,则整个增减挂中的土地复垦项目就是失败的,一定不能通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因此测绘作业单位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CORS系统简介,百度文库.

[2]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7号,中央政府门户

篇11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形图;地形测绘;测绘工程

中图分类号: P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工程建设过程复杂多样,涵盖类型广泛,在工程建设中地形图测绘是基本前提条件,占据了重要地位。测绘是对地理以及地理空间中所分布的相关数据进行测量、采集、分析、描述等,测绘具有前期性、基础性的特点。地形图是将地表自然、人为建筑等的属性信息以及地理空间位置,按照标准规范绘制成一定比例的图示,并标明数字、名称标注位置、距离、地名等所属.。

我们通过地形图可以全面掌握某个地区的地面起伏状态、坡度的变化、各种各样建筑物的相对位置、土地利用状况以及交通状况、河流的流向分布等,在各种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都必须对所拟建地区的情况做一个系统全面的调查。利用我们所掌握熟悉的地形图测绘知识,从中获得各项工程规划设计所需要的各种要素。

地形图测绘

一般的工程建设通常可以划分为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管理三个阶段。在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都需要提前做好勘察测绘工作,了解工程相关的各种自然现象,所必须有的资料要素包括地形、地质等,而在其中,最为主要的地形资料就是地形图。且测绘工作的成果,一般都是以地形图的形式所呈现的。所以地形图的测绘设计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a.地形图的精确准确度必须要满足设计额需求;

b.适当的选择地形图的比例尺;

c.要有快速的时效性,测图的范围合适,出图的时间要快。

另一方面,地形图的质量好坏也是关系到工程设计的成败,它决定着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在整个勘测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详细测绘地形图,务必要做到精度、准度、速度这三个度。

二、地形图在各种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所起的作用

在各种各样类型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地形图的选择也是不同的,对河流或者江河而言,要兴建水利工程需要全面整体的规划,还要有全流域的比例尺地形图,大小为1:50000~1:100000;对于水系的某个大型枢纽工程规划设计,最为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坝址以及建坝以及上游所淹没的面积与后库容量等,因此所选择的地形图比例尺大小为1:10000~1:50000;在大坝初步勘测设计中,应选择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形图,详细设计的应为1:2000~1:5000;另外,在工程施工阶段,可选用测绘为1:1000的地形图。关于城市的规划设计、矿山的开发利用等不同设计阶段需要选择不同大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一项工程从总体规划设计、初步的设计、详细的设计、施工设计所需地形图比例尺大小应该是由小到大。

随着测绘图的比例尺增大,相应的工作量也会加倍的增加,因此费用也随之增加。(1:500是1:1000的2倍)

例如:1:1000,19000元/幅、76000元/km2; 1:500, 9300元/幅、148800元/km2

2.1地形图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阶段中的应用

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海洋资源极其丰富多样。我们兴建河坝、港口、码头等水利工程,是为了能更好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因此,在水利工程中为了能合理有效的选择水利工程的位置和分部,以便使兴建的工程能发挥出最大效益,需要在全河流域中,结合比例尺为1:5000或1:100000的地形图以及河底纵断面图与水面,来研究河流地貌的各个特点,探讨水库的面积,并最终确定各个主要水利枢纽的样式以及先后建造的顺序。

拦河坝是所有水利枢纽工程中的主要工程之一,这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坝址所在的位置。

在建坝过程中,为了确定日后建坝成功后所建成的水库将淹没的面积和范围,确定哪些工矿企业、城镇以及耕地被临时或永久淹没,拟定出相应合理的防护措施,设计码头和航道位置,居民的迁移工作,制定水库库底的清理以及交通路线的改建,计算出水库总库容和有效库容,规划设计水库库岸的防护保护,都需要制定各种不同精度大小的地形图。

2.2地形图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所有城市的规划建设也需要利用地形图,首先在确定某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时,需要用到各种大小不同的比例尺地形图。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若是缺少了地形图,设计人员就无法确定各种道路工程及相对应建筑物所在的相应位置。例如,可以用比例尺大小为1:2000或1:500的地形图作为选择工程地址的根据以及有关总图设计的地图,设计人员需要在图上选择位置、放置各种施工设施、量取距离及高程,同时确定定向及坡度以及工程的定位,从中计算出工程的费用以及工程量等等。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若要做出合理准确的设计,必须全面掌握自然地理资源以及精确的经济情况才能进行。

2.3地形图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

在铁路工程建设中,还包含了隧道与桥梁工程。大规模的桥梁隧道工程往往是铁路工程上造价高昂的关键性工程,首先应综合考虑地貌地质以及水文来确定工程位置,再来决定与工程连接路线的走向与位置。

对于大型桥梁建设施工而言。首先需要在现有1:10000至1:50000比例尺地形图上研究设计,然后需要实地进行踏勘,详细的了解这个地区的地形、地貌及水文状况,若是有多个桥址提出时,需要进行商讨研究。在经过详细谨慎研究及审批之后,先大致确定其中少数的几个方案,再进一步进行比较选择,这是桥梁的初步规划设计阶段。

同时,还需要进行施测河流的流速流向水下地形以及大范围的、比例尺大小为1:2000~1:10000的桥位方案平面图以及小范围的(通常情况下来说,在测量河流的宽度时,应该到河两岸的最高洪水位高程2米以上,在测量河流平水位时期的宽度应该在上游位置,大约1.5~2倍,)比例尺大小为1:500~1:5000的桥址地形图。平面图是用来确定桥位和桥头的引线,以便来选择施工场地以及导流建筑物位置。地形图主要是用来设计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用来估算工程的数量和费用问题。

除了大型的桥梁工程之外,对于中小型的桥隧工程来言,通常会因为工程的造价不高,因此一般情况下是先确定路线的位置及其走向,然后再来考虑地形与地貌以及土石方的数量和桥头、隧道口,线路坡度与曲线的半径等种种因素,最后确定的是隧道和桥梁的位置。

2.4水下地形图的设计与应用

水下地形图是用来描绘水底的地形起伏变化的一种地图,主要是用等高线来表示。水下面的地形图同时还包括水深图和海图。水深图是描述水底深度的分布情况,主要使用等深线来表示的。海图是一种采用了统一的编号,来在海域进行大范围勘测的一种地图。

水下地形图的应用极为广泛,主要应用在已经建成的港口回淤防治建设、开发国家深水岸段和沿海等等。除此之外还适用于港口、桥梁、沿江河公路、码头以及铁路工程建设;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上水产养殖以及海底深处资源的勘察探测开发及海底隧道;江河湖泊的整治及水库区域治理等。

水下地形的测量工作具有以下特殊性:一是水下面的地形是不可见的,因此只能选择均匀的布点,而是不是选择它的特征点。二是水下面的地形测量勘探工作,应及时观察勘测水位的变化,因为水面的高程是在时刻变化的。

因此,水下面的地形测量工作就是测量水的深度以及船的平面位置。

三、结束语

在各种类型的工程建设中,地形图不仅适用于前期的设计阶段,也同样会应用在后期中的工程验收及施工竣工中,这关系到整体工程的规划设计。如果没有精确无误的地形图,规划设计是无法进行的。因此,无论在何种类型的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都要做到对地形的详细勘察测绘,并准确的做出地形图,才能使工程得以顺利施工。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专题地图制图;测绘工程;互联网+;GIS+

进入21世纪以来,测绘工程专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注重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以适应以3S技术为特点的测绘生产的需要,适应以GIS+为引导的智慧生活的需要。测绘和GIS技术构成了GIS+的基础支撑,专题地图是GIS+的主要图件形式。在互联网时代,用户可以浏览到政治、军事、经济及社会生活等各行各业的应用成果,而这些成果很多是以专题地图的形式呈现的。专题地图应用面广,表达手段灵活多样,表达内容丰富,感染力强,熟练掌握专题地图的成图方法,掌握专题要素表达方法与技巧,对于测绘工程专业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除专题地图制图课程本身外,安徽农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开设的与之相关的课程还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IS软件应用与实践、地图学等,这些课程联系密切,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有些院校的测绘工程专业没有专门开设专题地图制图课程,只是在地图学课程内,留有少量的学时介绍专题地图的制作,但是往往学时不多,对于专题地图强调不够,这样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建议适当增加授课时数,将相关理论、方法全面讲授。

一、专题地图制图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在上述相关课程中,需要安排好授课顺序并作好内容衔接。地图学是其他课程的理论基础。地图投影理论、地图符号、图形与色彩、注记等的设计思想构成了地图编制的理论依据。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及解决问题的基本理念,也处在基础地位,上述两门基础课程要提前开设。GIS软件应用是多门课程理论的具体实现。GIS软件编制者本人充分考虑了普通地图和专题制图的设计思想,又给用户预留了一定的设计空间,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地图之美。专题制图是普通地图学的延伸,是将普通地图学中没有展开详述的部分内容铺展开来,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表达与地理关联的信息。在数字化成图时代,专题地图制图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这个制图平台,专题制图同时又是GIS的具体应用。GIS软件应用课程和专题地图制可同时开设,找到二者的结合点,让学生既学会GIS制图的技能,又掌握专题地图的表现形式、制作方法,做到应用GIS软件编制专题地图的综合效果。把握这些原则,可以在授课时抓住重点,合理配置时间和精力,优化教学内容,整合好各科的关系,做好内容衔接。在当前学时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这既能够达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又能将各门课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具有特色的专题地图制图教学

(一)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对于高校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获得广泛应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是原来单一的板书、口述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目前的专题地图教学,应该将软件的使用与地图制作、理论理解融合在一起,一部分内容可以以图片的形式逐个静态呈现,但是还有一些内容,如色彩的对比、调和等,抽象、晦涩、单纯的静态图片展示耗时、耗力,教学效果又不够好,类似这样的内容可以直接用软件演示完成。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可以将演示过程进行屏幕录像,或者做成动画形式,嵌入多媒体课件中。这样直观形象生动的表达,时间短、效率高,其效果要好于一个个图片片段和成段文字的讲述。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展开教学,将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在教学网站上,以视频、模拟实验等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课余可以学习、巩固相关内容,甚至可以人机交互地实现一些操作。上述这些手段的综合使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1.树立面向结果的教学理念,以结果倒推制图过程这里所谓的结果,就是一门课程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对于专题制图来说,就是最终的地图成果。在开展教学时,直接把已经完成的一个图件作为设定目标,要求学生采取各种手段实现这个目标,也就是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去寻求解决方法。这样能促使学生综合利用书本上的知识,去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要实现这个既定的目标,会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这也迫使学生要学会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去解决一个综合的应用问题,这样的效果要比一个个单独罗列的实验要好得多。例如要编制某地区综合性地图集、水源保护区范围、交通便利度等图件会涉及地理信息系统中缓冲区分析、邻近度分析等应用,这需要学生在理解相关原理的基础上,应用软件实现相关操作,接下来才是编图工作。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巩固了基础,还学会了应用,即“在应用中学习,在综合中提高”。2.结合GIS+理念,充分重视专题地图的应用GIS+是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感知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结合的成果。互联网时代为学生提供了浏览各种各样专题地图的平台,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不管是足不出户的日常衣食住方面的需求,还是出门远行,都需要相应的专题图提供保障支持。旅游地图、天气图等已经变成了生活中的必需品。不管是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平台,每天的天气预报都为我们展示了专题地图的丰富功能。GIS+是智慧生活的体现,以电子地图形式呈现的专题地图是GIS+的主要图件形态。电子地图可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要想快速、准确地呈现各种动态变化,制图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制图技能,还要做到快速准确、及时有效地相关信息。这些都对制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由居住在英国的澳大利亚记者约翰•皮尔格(JohnPilger)拍摄的纪录片《即将到来的对华战争》,以多幅专题地图的形式,向世人展示了美国对华的包围策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作者要表达的主题。这是一个用专题地图表现军事主题的实例,充分证明了好的(专题)图片(图件)效果要好于文字的讲述,也说明了互联网时代,专题地图无处不在。专题地图是展示各种成果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是一种可以同时向各个知识层次表达思想的表现形式。制作、应用好专题地图,可以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好的专题图令人赏心悦目,不好的图则无法准确表达作者意图和相应的数值指标,更不用说让用图者获得美的享受了。

三、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

(一)密切与生产、科研的联系

本科阶段的学生,一直在接受基础知识学习,对于专业课程学了什么,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做什么感到迷茫。在当下的大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很普遍。适当安排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生产项目,从基础的编图工作做起,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将学生从理论学习的懵懂状态带入实实在在的生产实践,让学生了解可以做些什么工作,进而思考将来还可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精神;动员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如中地数码的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ESRI中国公司的GIS开发竞赛等,这些赛事搭建了很好的制图平台。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明确了图件类型,学生可以利用GIS软件制作各种专题地图。还有一些比赛则不拘一格,学生可以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不拘泥于某一种软件平台,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不同软件的特点,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从而提高自身的应用和研发水平。

(二)做好与传统测绘内容的衔接

测绘工程专业大量的工作是从事外业生产,外业工作的图件成果主要是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学生在接触了一些外业实验、实习后,往往会弱化对专题制图的认识,认为制作普通地图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这种环境下,更要注重将传统测绘外业工作与专题地图制图结合,比较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区别与联系,在一些具体细节上进行详细分析。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浏览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分析各自的编图特点和技巧,加深学生对专题地图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专题地图应用面更广,感染力更强。好的专题图不再是一幅简单的地图,而是一件艺术品,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制作专题地图的过程就是一个艺术加工的过程。通过与核心课程及相关实践的结合,可以拓展本门课的内容,扩展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即“在比较中学习,在对比中提高”。

四、以考核能力为主的考核方式

专题地图制图是一门应用型课程,这门课程的考核也应该以应用为主。闭卷形式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分值占最终成绩的40%。在相关应用考核方式中,最基本的考核方式是在教师课堂演示过程结束后,不参考任何资料,凭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操作步骤,进一步编写实验、实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一步挖掘实验过程的某一环节,将自己探究的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编写科研报告的能力;对于参加各类比赛的学生,要求把整个作品的原理、操作、结果等全部形成文字、图像,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对于比赛过程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摸索,尝试着写一些小的科研论文。实验实习报告、科研报告、科研论文形成了应用考核的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同,提交成果的规格也不同,在各种类型内部,再根据完整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区分成绩档次。应用考核的分值占最终成绩的60%。这样的考核方式有效地避免了靠画重点、死记硬背等速成的考核成绩,客观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这种考核方式能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靠积极进取获得好的分数,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学到了真正的技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五、结语

对于测绘工程专业来说,专题地图制图课程是必修内容,且它的重要性在日益提高。在有限的学时中,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具备更为全面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除了要有责任心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智慧,而不是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住。教师要主动求变,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灵活适应各种形势,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培养出合格的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教师这个工作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学生是需要真心面对并且用心与之交流的,而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归根结底,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有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效的教学方法外,更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

[参考文献]

[1]王乐新,朱焕,于晓秋.以学生为本,构建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育人环境的探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6(4):4-6.

[2]李清富,张铎.创新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探讨[J].大学教育,2016(4):42-44.

[3]邬伦,刘瑜,张晶,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70-83.

[4]周家香,戴吾蛟,左廷英.信息化测绘体系下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2):6-8.

[5]汪志明,花向红,许才军,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J].测绘通报,2004(1):57-59.

[6]刘健,余坤勇,赖日文,等.“3S技术”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5):76-80.

[7]董春来,焦明连,周立.基于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测绘通报,2013(11):117-120.

篇13

关键词:、地形图、测绘、全站仪、GPS—RTK、测量、特点、流程、方法

中图分类号:P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测绘技术的与时俱进极大的促进了地形测量技术的变迁。尤其对于从事大比例地形图测绘工作的人员来讲,新型的数字化技术与测量方法更是大大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得测量的结果更加精确。那么文章就来探析现代地形图测绘中常运用的全站仪和GPS—RTK测绘的技术特点、优势、以及测量的作业流程和测绘方法。

1地形图测绘技术特点与优势

1.1全站仪技术特点与优势。全站仪是地形图测绘施工中最常用到的测量仪器。随着技术的更新,全站仪也逐步标准化、智能化、开放性和全自动化,作为一种崭新且进步的测量仪器呈现于人们面前,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的各个领域。其呈现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①在进行地形图测绘时,能够同时进行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②进行工程施工放样时,能够快速将设计图纸中相关点测设到地面上。③运用全站仪进行变形监测时,能够实施的进行动态监测,诸如对建筑物变形的实时监测。④进行控制测量时,全仪仪具有的功能,能够确保测量的高精度,且仪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高测量速度。⑤在一个测站就可完成测量的所有内容(如距离测量、高差测量、角度测量等),并可以存储和传输测量数据。同时借助传输设备能够实现与计算机、绘图仪的连接,进而构成全自动化一体式的测绘系统,极大的提升了地形图测绘的工作效率和测绘质量。

1.2 GPS—RTK技术特点与优势。GPS-RTK是一种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基础,实时提供测点的三维定位结果。由于技术具有高效、实时、自动、快速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建筑、水利等工程测量中。若将将其运用到地形图测绘中去,则可大幅降低测图所需的控制点数目,使用一个人采集点位坐标数据,再将其导入到数字化软件中即可生成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有效提升测图效率。具有的技术特点体现在:①测量结果能够实时动态的显示出来,能够随时查看坐标的定位精度,解决了以往测绘技术不能快速成图及实时动态放样的问题。②作业时间短,观测条件适宜时,只需几秒的时间即可获得测点的三维坐标。③作业时间不受限制,只要测点能够同时接收到四颗卫星信号,就可进行测绘测量。④仪器操作简便方便,智能化高,降低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2地形图施工测量作业流程

2.1全站仪测量施工流程。利用全站仪进行地形图测绘时,主要是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编辑图形和出图的过程。具体作业流程接到测绘任务后,先进行现场勘探,收集资料;随后测量员操作全站仪,立尺员跑建筑物、道路、独立点等特征点,最后绘图人员绘制草图,定稿在出图。整个过程采用大家协作的方式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全站仪进行测绘时要求:测量员必须正确合理操作仪器,时时注意仪器的对中、整平,仔细检查输入的测站点与后视点坐标及点号;立尺员应合理选择地物、地貌特征点,对于一些特征点必须跑足够密度的点;绘图员应认真观察现场地形,绘制清晰易懂、点号准确无误的图纸。

2.2 GPS—RTK测量施工流程。GPS动态RTK地形图测绘测量是用动态RTK技术来实现地形图测绘的。具体流程①收集相关资料,如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测区已知的高等级控制点并进行准确性检查。②加密测区控制点,并将加密点和原有的控制点作为基准站的位置,测量其实际高程及坐标,随后将接收机设置在基准站上配置参数。③将GPS接收机安放在流动站上,并将其初始化。④确定坐标转换参数,地形图测绘工程中多数用的是地方独立坐标系,而GPS测量时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因而在确定了坐标转换的参数后,才能利用RTK中的测量控制器,快速获得定位点的独立坐标。⑤结合工程实际在测区内进行实时测量,测量员把基准站架设在有已知坐标的点位上,手持GPS流动站接收机进行碎部点的数据采集。需要注意的是进行GPS动态RTK地形图测绘时,要求测量人员必须在有卫星信号和基准站信号的前提下,竖直流动杆,进行测量作业。

3 地形图测绘方法

3.1全站仪地形图测绘方法。依据上述测量流程进行测绘方法分析:①建立地形图测绘平面控制坐标系的方法。进行地形图测绘前要先建立平面控制坐标系。施工中一般选用大地坐标系作为平面控制坐标系,能够方便的利用已有的国家三角点。倘若测绘的范围内不存在确定的控制点,则可以建立自己的直角坐标系,并以地球磁北极为零作为直角坐标系的起始方位角。②采集数据方法。在测区内选择一个视线开阔,能够观察到测区内绝大部分测点的点作为全站仪的站点,将全站仪架设在此点上,让计算机等设备连接到全站仪上,并开启测图精灵进行数据的采集。 工程具体需要的测点数及位置要依据地形变化而区别对待,诸如进行建筑物测绘时,就至少需要进行三个点的数据采集,而进行独点地物测绘时只需进行一个点的数据采集。只有确定合理的采点位置和数目,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其形状的变化,降低测量误差。③数据处理方法。通常是依据测点坐标,参照测图的要求进行地形图的绘制。目前全站仪所采用的系统能够自动输入记录所采集的数据,在野外作业的条件下即可完成地形草图绘制。随后参照实地测量时所绘制的草图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将各个测点用标准符号相连,在完成地物绘制后,结合测区实际的地形情况进行等高线绘制,并在已经获得的资料前提下,进行实地考察且设置判读标志,例如地名、结构、房屋层 次等文字符号,对地形图地貌进行绘制,进而完成地形图的所有测绘工作。

3.2 GPS—RTK测绘方法。运用GPS—RTK地形图测绘作业时,前提是要卫星信号好,天空开阔无障碍物;施测点不宜在高压线、信号发射塔、移动通信基站等影响接收卫星信号的地方,以避免数据传输时受外界环境干扰,而使测绘信号丢失或影响数据稳定性,进而降低地形图测绘的质量和精度。所以在用RTK技术测绘时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测绘质量,通常要在测绘前选择使用稳定性好、精度高的设备,以规避设备质量对测绘的影响。其次可使用已有测点比较和重新测量比对法。前者是利用布设控制网时的静态GPS的多余控制点,将其测量结果与RTK测得的结果进行对比,以实现对测量结果的检查,虽说这种方法易受到控制点数目的限制但总体方法较好。后者常用于没有控制点的地方,是在每次测量初始化后,对上次已经测过的高精度控制点进行重新测量,对比两次测量结果,若误差在许可范围内方可进行后续测量。

总之,在进行地形图测绘时,运用现代测绘技术,不但节省了时间、人力与物力等,提高了测图的效率,还大大提高了测绘的质量。在实际的地形图测绘中,不管是全站仪还是GPS—RTK技术,只有弄明白了不同技术的特点、优势与使用范围,并严格依照规范合理测量作业流程,掌握必要的测绘方法,才能科学准确的绘制出完善的地形图。同时笔者也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地形图测绘技术将会更加先进,作为测绘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能不断与时俱进,挖掘到最先进的测绘方法,使得测量结果数据更加精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风禹;试析测绘工程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2期

[2] 赖振发;全站仪测绘三维数字地形图技术分析[J];现代测绘;2010年03期

篇14

关键词:强夯地基 静力触探 分析

1.前言

强夯处理法又叫做动力压密法或动力固结法,是基于重锤夯实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对地基加固时,通过将重锤抬至距离地面10m~20m后将重锤落下,利用重锤产生的冲击力达到加固地基土的目的。利用强夯法进行加固施工不仅可以提升地基的强度,而且可以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提升地基土的均匀性,降低施工后的差异沉降。

2.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东海大桥以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00万m2,包括集装箱堆场、码头生产作业区、工作船码头等。陆域施工总面积约120万m2,分为A、B、C、D、E五个大区,每个大区内分为若干小区。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设计方法进行地基加固施工。其中,B区地基为吹填砂回填,采用强夯法加固,区域总面积约51.7万m2。强夯施工工艺采用二遍点夯一遍普夯,点夯能量采用3000kJ,普夯能量采用1200kJ。

3.强夯前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试验结果

通过实地勘查并结合相关资料得知,采取吹填砂形成的B区回填土层主要包含如下几种类型的土质:①Ⅰ1-3灰黄色冲填土;②Ⅰ1-3t灰黄色冲填土混黏性土;③Ⅰ1-3j灰黄色淤泥质粉质黏土夹粉砂。在这三种类型的土层中,稳定性最差的是淤泥质粉质黏土,土质不均匀,局部为粉质黏土夹粉砂,为软塑状,施工中应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加固处理。

针对此工程地基特征,如果施工处理不当,地基土体强度没有有效加强,会使地基土呈现不稳定状态,影响上部结构稳定性,使堆场上行走的重型机械倾倒,给港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施工前应在现场对土质进行原位测试,了解土质的基本特性,以便采取有效的强夯方案进行施工,提高施工效率。对现场土体分别进行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试验,得出如图1、图2的试验结果(图示曲线包含强夯之后的试验结果)。

通过对图1与图2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可知,地基土在加固处理以前,标准贯入平均击数为6.8击;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为3.84MPa。根据数据与标准对比可得出如下结论:

(1)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将静探数值代入相关公式中计算出粉细砂在Ⅶ度地震条件下的液化指数为21.5,进行比照可知粉细砂液化现象处于“严重”等级。

(2)根据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s平均值判别,粉砂在Ⅶ度地震不液化的临界Ps值应为4.1 MPa。但实际检测结果所得出的数值小于临界值,由此也可判断出粉细砂处于液化状态。

(3)对粉细砂的土质进行颗粒分析,发现颗粒较细而且分布均匀,属于不良级配。平均粒径为dso=0.064/0.11mm。粒径含量为8%,低于不液化土的粒径含量标准,属于易液化的土质。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由于该层粉细砂处于地下水位下,受到地下水的作用,土层呈现出较为松散的状态,粉细砂土层在Ⅶ度地震作用下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液化现象。因此,为了提高土层的压缩模量与抗压强度,改善地基土的孔隙分布,必须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夯实处理。

4.吹填砂地基强夯施工技术4.1强夯施工

强夯施工前,施工人员必须先进行试夯,以得出最佳的单点夯击能量、夯击次数等相关参数,为施工顺利实施提供有效数据。实际施工中应结合试夯所得出的数据,并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合理的强夯方案进行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4.2地基强夯处理检测与效果分析

地基强夯加固处理效果判断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强夯过程中夯沉量的变化情况、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和强夯结束后地基承载力原位测试结果。

(1)夯沉量

通过对强夯过程中各个阶段夯沉量的测量可知,各阶段平均夯沉量为88cm,地基土堤得到了很好的夯实与压缩,强夯效果明显。夯坑周围地面变形示意图如图3所示。

通过对图3进行分析可知,夯坑体积为10.3m3~20.1m3,隆起系数16.5%~32.2%。造成隆起现象主要是粘性土所造成的,强夯后经过开挖处理,发现厚度达1m的粘性土处于隆起状态。

(2)观测孔隙水压力

对孔隙水压力进行观测可发现随着夯击数的不断增加,孔隙水压力呈现出上升趋势,达到某一击数后,孔隙水压力的上升幅度趋于平缓状态。孔隙水压力过程线如图4所示,具体观测结果分析如下:

①当夯锤落地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曲线不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上升到峰值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测点距离与土的渗透性引发的。

②每进行一次夯击,孔隙水压力就会不断上升,当达到五击后,孔隙水压力的上升速度趋于平缓状态,夯击12次后,孔隙水压力不再变化,由此也说明了夯击数量要适当,以12击为宜。

③孔隙水压力一般在几个小时内即可消散,当夯击量达到12击后,孔隙水压力可达58 kPa,但1h后,可降至31.3kPa,在6h左右,孔隙水压力可完全消散。

④孔隙水压力测点的埋设水平距离为2.3m、2.99m 和5m,埋设深度则在5.3m~5.9m之间,经检测可知,孔压测点的埋设水平距离在2.3m 和 2.9m时孔隙水压力变化基本一致 。但间距在5m处的孔压,前两次夯击时孔压变化与2.3m 和 2.9m处基本相同,在第三击时有较大的差异,随着夯击次数的不断增加,孔压增值越来越小,几乎处于水平线上。

综上可知,强夯法在水平方向的挤密范围较小而且间距超过5m后,孔隙水压力与夯击次数之间无关。

(3)原位测试实验结果

通过采取强夯法对粉细砂层地基土加固处理后,对地基土承载力进行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试验,原位测试试验结果见图1与图2。标准贯入试验平均击数为19.6击,夯后比夯前提高了12.8击,增长率达188%。静力触探ps值平均值为8.56MPa,夯后比夯前增长了4.72MPa,增长率为123%,完全满足抗震临界值的相关标准,起到了一定的加固效果。强夯法处理完成后,研究人员对土质进行取样检测,发现位于地面以下10.5m处的淤泥质土的密实性明显得到增强,由此也表明了采取强夯法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效果显著。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时,使用强夯法进行加固处理提高了土体的承载力,降低了土体的压缩性,能有效控制工程投运后地基的沉降量,同时也消除了地基土体出现液化的可能,可以取得良好的加固效果。实践证明,使用强夯法对类粉细砂地基土进行加固是可行的,地基经过强夯处理后其土体承载力提升了近2倍。通过使用强夯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粉细砂中的孔隙水压力能够快速消散,只要施工设备安排合理,可以采用不分遍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以加快施工进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