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产品的检测范文

农产品的检测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产品的检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产品的检测

篇1

关键词:现状 抗体技术 检测

引言

现如今,大量的新闻信息报道急性中毒事件多数是食用了受到农药严重污染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随之农产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和重视,因为这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为保障健康,当前及今后必须加强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农药残留是指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目前,为加强农药残留的检测,仪器分析和快速检测研究均得到迅速的发展,而免疫学方法已成为重要的农药残留快速筛选技术,通过对上市的蔬菜进行粗筛,将一部分农药残留含量比较大的蔬菜控制在交易市场之外,尽量减少农药残留对人们健康的危害,避免中毒事件的发生。

1、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分析现状

1.1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是我国农药残留分析的中坚力量。其中仪器分析法是通过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主流检测手段。

气相色谱法(GC)具有高效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分析速度快和应用范围广等优点。GC常用于挥发性农药的检测,不宜用于热不稳定化合物的检测。但是气谱检测仪器昂贵、提取纯化费时、操作复杂,还会产生严重的干扰问题。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高压(高压泵)、高速(流动相流速达1~10mL/min)、高效(柱效能可达每米5000塔板以上)和高灵敏度(最小检测量可达10pg)等特点。HPLC法常用于半挥发性、非挥发性、极性以及热不稳定的农药残留分析,是农药残留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是以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方法,它适用于非极性或弱极性农药的分析。SFC可以使用GC或HPLC的检测器以及与MS联用将具有更多的优点。

农药残留的检测手段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发展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

1.2抗体技术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分子技术发展迅猛,新科技检测农药残留的免疫分析法日渐成熟,并逐渐由多抗转向单抗,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表现突出,能很好的检测残留农药物。ELISA最大优点是所需要仪器设备较过去的仪器检测设备便宜,且在灵敏性、特异性、操作性方面,对比以往的检测有很大提高,尤其在现场筛选和快速检测大量样本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农药免疫分析法是一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利用抗体抗原相互排斥的反应,结合现代高分子标记的手段而形成的一种超微量分析法。这种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强,容易观察的特性,在生活中的一些检测领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免疫分析法因为易操作,成本低,检测快速方便、结果精确等优点,是分析农药残留物的好方法。免疫分析法可分为荧光免疫测定法、酶免疫测定法、放射免疫测定法和流动注射免疫测定法,其中能较先进分析农药残留物是流动注射免疫分析技术。但流动注射免疫分析的缺点是变异系数太大,操作起来效率低,需要一次性装膜的柱,而且抗体和酶标的半抗原使用量大,一次还只能检测一个样品。

2、抗体技术的发展

农药大多属于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半抗原,无免疫性的有机化合物。而农药的抗体是由小分子农药与大分子载体偶联后形成的复合物。农药抗体的产生一般可采用两种途径。

2.1多克隆抗体技术

多克隆抗体是由许多B淋巴细胞产生的混合抗体。一般选用半年以上的白兔作为免疫动物,这些被选的白兔经过2到3个月的免疫剂量进行免疫。首次免疫时,需要加入能提高抗原免疫性的物质弗式完全佐剂。并在不同的间隔时期,对动物进行背部内注射,当完成最后一次免疫采血后,使用ELISA法测试效果。多克隆体尽管具有生产成本低、方法简便等优点,但它的抗体特异性不够强,生产数量有限,不适用于批量生产。

2.2单克隆抗体技术

单克隆抗体是由B细胞与瘤细胞杂交产生的,是一种只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而产生的单一抗体。正是由于每一个被免疫的细胞,只能对某一种特定的抗原决定簇产生特异性的抗体。这些被克隆化后产生的单克隆细胞系,能产生大量、单一、高纯度的抗体,即“单克隆抗体”。由于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交叉反应少,适合大规模批量生产,为农药的检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不少学者开始进行农药单克隆抗体的ELISA检测技术的研究。经ELISA证实单抗仅与免疫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可批量生产单克隆抗体如图1所示。

图1单抗技术流程图

3、抗体技术在检测农药残留中的应用

3.1直接竞争法

(1)抗体包被直接竞争法。先将无杂质的抗体两份放到到酶标板上,一组加入经过酶标记的农药,另一组加入待测农药样品,将两组农药与抗体进行直接的竞争性结合。然后分别洗涤两组农药,会发现经过酶标农药的那一组上结合的抗体量与另一组待测农药的那一组的量成反比。然后将酶底物分别加入两组,进行颜色比较,可对待测农药进行定量的测定分析。

(2)抗原包被直接竞争法。同抗体包被直接竞争法的方法一样,只是被被作用的载体不同,抗体包被直接竞争法作用的载体是抗体,而抗原包被直接竞争法被作用的载体是抗原。

3.2间接竞争法

首先将人工抗原放到酶标板后,先加入抗血清(第一抗体),然后加入待检测的农药,经过一段时间洗涤后,再加入经过酶标的第二抗体。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是两抗体的选择结合,最后加入酶底物。会发现经过酶催化反应的产物量,与经过处理的两组抗体的量成正比,但与待测样品中的农药量成反比。

3.3双抗夹心法

先将抗体包加到酶标板后,在加入待测的抗原(待测的农药),然后加入过量的固相抗体。一段时间洗涤后,再加入过量的酶标记抗体,分离固相化合物和游离相化合物。最后加入酶底物比色,定量测量出样品中抗原的含量。

4、农药物残留抗体检测技术的问题和展望

抗体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物的检测中表现出灵敏、快速、特异性强的优点,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一是,多克隆抗体因成分复杂导致灵敏度不高,以及不适用批量生产,应加以改进。二是,农药免疫分析时的混配使用及McAb的制备周期长,不利于抗体检测技术的推广。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农产品检测;现状;问题;对策;新疆塔城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00-01

塔城市是全国离口岸最近的城市,有着100年通商的历史。其中农产品是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项目。塔城市农作物种植面积为8.65万hm2,蔬菜种植面积为1 733.33 hm2,具有规模性的蔬菜大棚7 000个,蔬菜批发市场1个,大型超市10余家,蔬菜经营店多达200个。市农业局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积极打造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农产品检测队伍,不断在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上下功夫,并努力加大外埠蔬菜入市监测力度,积极引导本地蔬菜安全生产。

1 塔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现状

塔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始建于2008年8月,隶属于塔城市农业局的参公单位。检测范围为蔬菜、水果、水产品。现编人员及公益性岗位人员共10余名。所有人员都具备大专以上文凭,并参加了自治区农业厅举办的农产品检测人员上岗培训及考试,能够较好地完成农产品指标的检测工作。实验室面积为446 m2,主要精密仪器有进口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凯式定氮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共计40台(套)。2012年以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积极配合自治区农产品抽检14次,抽取蔬菜、水果、水产品三大类800批次,总体合格率在98.75%;同时,与地区检测中心联合抽检12次,抽取552批次果蔬样品,合格率在96%;对全市蔬菜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各大超市共抽检90余次,抽取蔬菜样品9 600批次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总体合格率为98.2%。

2 存在的问题

2.1 质检力量不足,无法适应监管需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涉及农产品的生产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控制、产区准出及市场准入管理,检测内容繁多。而当前农产品质检体系投入不足,总体检验检测能力不能适应日常监管的需要。目前塔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还处于筹建阶段,工作刚起步,乡镇级农产品监督站建设开展慢,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农产品集散地和消费地的质量安全检测需要[1-2]。

2.2 风险监测与预警能力建设滞后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及预警能力方面尚属空白,不具备对总体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开展风险预警和隐患排查的条件。

2.3 技术人员缺乏,运行经费不足

塔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目前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低,而且缺乏运行保障经费,从而无法吸引优秀的专业检测人员,同时参加了自治区农业厅农产品检测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大量流失,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2.4 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塔城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范围不大,种类不多,频率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立不完善,无法真正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

3 对策

3.1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目前,塔城市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和业户已发展到1 000家以上,可是塔城市至今还没有法定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与“菜篮子”的发展不相适应,并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合格证和市场准入检验检测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拟将塔城市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室合并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检测室。这样有利于资源与精密仪器共享,有利于节省资金与实验室设备,一次性完成“双认证”工作,还可弥补检测人员不足的现象。另在每个乡(镇)设2~3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每个行政村设1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并对乡镇场、市场、配送中心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建立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控管理体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和保障,确保此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3-4]。

3.2 强化农业投入品的源头监管

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格前期批准和后期监管,依法吊销使用违法投入品经营企业的许可证。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贮存和使用国家禁用农兽药行为。指导生产者使用符合标准的农药,禁止在农业生产中使用高毒农药。推广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资配送工作。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引导农户按规定要求使用农业投入品,从源头杜绝农业投入品的滥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下转第303页)

(上接第300页)

3.3 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加大、加强有机、绿色食品的认证开发,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全面推进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进程,为全市农产品优质化、农产品食品营养安全化打下基础。引导农民自觉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规范,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3.4 做好工作预案,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为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农产品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全程监管、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原则,对可能发生的农产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5-6]。

4 结语

塔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起步晚、任务重,各项工作都有许多内涵的知识需要掌握。但是能够认识现状,找出问题,结合本地特点去改善,就一定能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做好,为塔城市人民的民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5 参考文献

[1] 张洪霞,任宪忠.农产品检测分级方法探讨[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3(1):20.

[2] 石国忠.浅论农产品检测机构在蔬菜安全监管中的作用[J].上海蔬菜,2006(1):12.

[3] 金发忠.关于我国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建设与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4(1):52-55.

[4] 华斌.浅析加快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11(5):36,38.

篇3

菊酯类农药必须经过的一定的前处理,用有机溶剂提取后才能在色谱仪上进行检测。现在各地对于有机提取剂和提取方法都有不同的标准。本文通过选用不同的提取剂,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乙腈为最有效的提取剂。

关键词:氰戊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气相色谱 (GC)

一、前言部分

1、概述:

农产品的安全性问题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欧盟氰戊菊酯在茶叶上MRL从10ppm降到0.1ppm,导致我国很多地区的茶叶由于氰戊菊酯的超标而不得不停止出口。

菊酯类有机农药有较强的杀虫效果,是现代农药中要的类型之一。在广泛使用农药的今天,菊酯类杀虫剂以成为一中很普遍的化学污染物质。下面就介绍一下溴氰菊酯。

溴氰菊酯[2]化学名称为α-氰基-3-苯氧基苄基-3-(2,2-二溴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它的结构式如下:

该品的原药为乳油状。在水中溶解度小于2×10-6;在丙酮、二氯甲烷、环乙烷等有机溶剂中易溶。熔点大约在98~101℃。稳定性和氰戊菊酯相似。另外属于中等毒性吸入有毒,误服可致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保的健康意思日益增强,农残的测定分析工作也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出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鉴别方法,农残的分析步骤一般包括农药的提取和浓缩、式样的净化、农药的定性的定量分析。

2、样品的提取和浓缩

样品提取总的要求是尽可能完全的提取所含有的农药成分,而尽量减少的提出干扰物质。

首先涉及的就是提取溶剂的选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应该选择与待测农药相近的溶剂。要求提取剂不能与样品发生作用,毒性低。对极性小的农药,可以非极性溶剂来提取。常用的提取剂有丙酮、石油醚、甲醇、笨、乙酸乙酯、环丙烷、三氯甲烷等。

提取农药的方法很多,除了浸渍、漂洗房,匀浆、捣碎法,消化法,索氏提取法和机械震荡法等传统方法外,还有以下几中高效的方法:

2.1液―液萃取:液―液萃取的方法一般用在水中有机磷农药的提取。有机磷农药的极性一般较大,范围也较广泛。一般选用己烷或石油醚进行分配提取,也可以加入氯化钠来防止乳浊液的形成。振摇后接着进行分离、蒸发,再预浓缩,然后用正己烷定容,最后用GC-FPD测定。

2.2液―固萃取:适用于提取土壤、沉积物等固体样品中的有机磷农药,经典的方法为索氏提取。在索氏提取之前,样品要进行一些预处理。土壤样品风干或磨成粉末,植物或食物样品需要切碎、淹没。提取一般使用甲醇、二氯甲烷、丙酮或起混合溶剂。Meikle和Christie用丙酮淋洗含有14Nellite土柱并通过索氏法用氯仿反复提取16小时后,评价了水的提取效果。通过反复提取,没有发现更多的农药。在平衡166天和203天后14C标记的农药的回收率分别是72%和100%。利用这个系统,作者自称能完全回收所提取的几种衍生物。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将样品与上述的有机溶剂或热水使用机械振摇器进行振荡提取。提取经过过滤、干燥和溶剂蒸发后,进行色谱测定。

2.3固相萃取:固相萃取(SPE)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方便、萃取速度快、适用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固相萃取的形式很多,根据固定相的形状不同则可分柱型和盘型两种。无论是盘式还是柱式的都使分析物预步骤的选择更加灵活多样,并且SPE可进行在线操作,从而可实现自动化分析。将SPF用于农药分析的报告已经能相当常见了,而且SPE-GC连用分析农残,可以得到较好的回收率,精密度也较好。

3 分析检测技术

检测方法应具备简便、快捷、灵活度高的特点,根据检测目的,待检农药的性质和样本的种类等,采用符合要求的方法。

3.1 气相色谱法(GC):使用气相色谱法,多种农药可以一起进样,得到完全的分离和高的定性定量分析,在配置搞性能的电子捕获,火焰光束或热离子等选择性的检测器,是分离速度更快,结果更可靠。气相色谱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以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目前70%的农残检测是用气相色谱来进行的。用气相色谱测定的关键是如何选择检测器。理想的检测器应具备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响应速度快以及结构简单、操作安全等特点。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以液体作为流动相的一种色谱法。它可以分离检测极性强、分子量大的离子型农药,尤其适用于不易气化或受热易分解的农药的检测。目前应用于农残检测最多的是紫外吸收检测器,其次是荧光检测器。紫外吸收检测器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流量和温度变化小,是梯度淋洗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测器,但是只能器,比紫外灵敏度高1~2个数量级。但由于大多数农药本身不发射荧光,经衍生化反检测对紫外光有吸收能的农药。荧光检测器是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检测应又麻烦,限至了它的应用。

二、实验部分

1.实验仪器及试剂

1.1仪器设备:

HY-2多用振荡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RE-52A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华仪器厂);CP-3800气相色谱仪配SRAR 5.X工作站,带又双火焰光度检测器,双塔自动进样器(VARIANUSA),所用色谱柱为熔融毛细管柱(30m×0.53mm×1.0um,50%聚苯甲氧基硅氧烷+50%聚二甲氧基硅氧烷)

1.2试剂:

乙氰、丙酮、乙醚、乙酸乙酯都为分析纯。

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标准溶液用丙酮稀释成0.1ppm的混合标准储备液,储存于冰箱。

自制二级蒸馏水,氯化钠。

无水硫酸钠、

1.3色谱条件:

进样口温度为250℃,不分流进样,进样量为1ul。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130℃,然后以8℃/min升至250℃,然后保持12min。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0ml/min。燃气为氢气,流速为75ml/min。

1.4样品前处理:

准确称取20g已粉碎好的式样置于三角烧瓶中,加入70ml乙腈,在振荡器上振荡30min后用滤纸过滤,滤纸中放少许无水硫酸钠。将滤液收集到装有5~7g的氯化钠的100ml具塞量筒中,盖上塞子,剧烈振荡1min,在室温下静止10min,使之分层。然后从具塞量筒中吸取25ml乙氰溶液,放入三角烧瓶中,净烧瓶放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发,蒸至近干。过柱,柱子由无水硫酸钠+中性氧化铝+无水硫酸钠,并在柱子的底部放一个小棉球。过柱时用95ml石油醚和5ml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洗涤3次。然后再蒸发至干。用正己烷定容,转移到微量进样瓶中,用色谱仪进行检测。

分别用石油醚和正己烷取代乙腈作萃取剂,对样品进行处理。溶剂的萃取能力与极性有关,对于极性小的,应选用非极性的溶剂来提取。本实验所用的三种溶剂对农残的萃取回收率看下表

表1不同溶剂对茶叶中的菊酯类农药萃取回收情况比较

溶剂 乙腈 正己烷 石油醚

回收率 氯氰菊酯 86.4% 36.1% 62.3%

溴氰菊酯 97.2% 48.9% 74.5%

氰戊菊酯 90.7% 40.1% 67.8%

经过比较比比较后,选定乙腈和石油醚萃取出的式样进行分析。

结果与分析

实验用CP-3800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配有自动进样器,每次进样1ul。本实验采用面积外标法计算样品中农药残留浓度

式中:――样品中农药残留浓度,mg/kg;

――定容体积,mL;

――检测值,ng;

――称样质量,g;

――进样体积,μL;

――净化液与总提取液体积比

计算结果与标准对照,查看是否超标。

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为对照物质,以对对照物质和样品种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用Cī与Aī分别表示在样品溶液中所含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的峰面积,(Cī)s和(Aī)s分别代表待测溶液中含有纯品i组分的重量及相应峰面积,则有: Cī= Aī ・(Cī)s/(Aī)s

添加回收率 在空白样本中添加一定量的待测农药标准样品,制成已知含量的样本,然后按拟定的方法对样本进行提取、净化和测定,所得到的实测值与已知值比较,实测值对已知值的百分率即为方法添加回收率。它是衡量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准确度的重要指标。回收率应以接近100%为最佳,但是由于试样种类、农药品种、杂质干扰、操作误差等原因,则要求添加回收率在70-110%,平均回收率为大于80%即符合要求。

表2添加回收率计算结果一览表

添加前

Cī 添加量

C0 添加后

C总 添加回收率

R

乙腈 1.7633 1.00 2.6942 97.499%

石油醚 1.2304 1.00 1.4886 66.741%

由上表可以看出选用石油醚作萃取剂在作添加回收率后不符合要求 所以乙腈才最合适的萃取剂。

篇4

1.绪 论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持续高速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但是我国农产品占世界农产品贸易的比重却很少,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初仅为2.5%[1]。因此发展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是我们加入WTO 后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检测技术落后,与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大力开展和完善农产品检测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的选择。

2.我国农产品检测在外贸中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农业劳动力成本低,因此在猪肉、禽肉、水产和蔬菜、水果和花卉等产品的出口上具有优势,农产品出口也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而且面临困难越来越多。

我国出口农产品被退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国内有的产品生产条件和卫生条件不合格。进口国以提高它的技术要求标准达到一些技术壁垒。国内目前从质量检验检疫标准与进口国和国际上的认证有差别。我国的检测技术不够先进,有些农药残留在国内检测符合检出标准或和不得检出,而在国外却被检测出更精确的农药残留量。

减少农产品出口退货是提高我国检测水平的要求;同时,我国应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美、日、韩等主要贸易国的进口政策和检疫标准,以此为鉴,早日制定出我国自己的与国际接轨的新标准。

20多年前,发达国家就开始实施农药残留监控计划,在国际贸易中也往往以食品安全的正当名义设置种种技术壁垒,对进口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量提出了愈来愈严格的要求。

3. 我国农产品检测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存在自身的弱质性,检测标准有待于提高。相比与发达国家,我国经济技术落后,在改良品种和培育新品种方面缺乏能力,因此,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决定了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品种上。这样的农产品质量低,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成为进口国拒绝进口的理由。要想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检测标准提高刻不容缓。

农产品检测体系有待于完善。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是现阶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发展优质、高产、安全农产品生产,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举措。

4.国外农产品检测经验与借鉴

欧盟食品(农产品)检测标准概况。欧盟各国根据欧盟及本国的法律法规,对农产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依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行政区划分和农产品品种类型设立的全国性、综合性和专业性检测机构,实施执法监督检验,仅丹麦国内就有农业部授权的农产品质检机构38个。

美国农产品(食品)检测概况。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期以来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从1914年开始实施专业化种植、养殖业起,美国就建立了检测体系和检测方法,截止到1996年8月,美国共制定9635项最高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检验检测体系的国家,其检测体系和检测方法已有90年历史,发展到今天已十分完善。

日本农产品检测概况。日本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是进口农产品和国产最终农产品。对于进口农产品的抽检率达3%-4%,且检测项目多,标准高,大米检测项目从20项增加到120项,生鲜蔬菜农药残留限量必检指标高达217项。而对出口农产品没有规定检测项目,只是根据进口国的要求进行检测。对国内农产品的生产环节,主要通过对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登记和使用加强管理,把住源头。

国外农产品检测的经验借鉴。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系统、配套、实用性强。

5. 我国加强农产品检测的建议和思考

5.1 完善管理机构

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基本情况: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海关总署等8个部门共同负责。这些部门都向国务院报告工作且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具体结构和管理范围。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负责。如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和一些食品的市场准入,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生产企业卫生许可和餐饮业卫生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等工作。

加强源头管理。为确保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和保护我国农牧渔业的发展,应该对农产品检测进行源头管理。

将制定源头监管计划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并与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出口农产品的基地进行了溯源监督检查;加大备案管理力度,认真做好出口农产品加工用料的检验检疫备案工作,同时督促农产品基地对农业户登记编号、姓名、身份证、联系方式、情况进行记录;加强疫病监控和卫生监管,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规范用药管理,认真落实残留监控计划。

5.2 健全检测体系

完善法规体系。力争早日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在法律法规中确立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地位,使其成为依法设置的专门技术机构;与此同时,要加快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清理标准和建立统一标准。尽管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工作有较大进步,但在总体上,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标准水平落后,加之国外贸易技术壁垒的影响,相当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副产品的出口。因此,对现行农产品标准的修订也是刻不容缓的工作,就农产品标准的修订提出以下建议:

检测项目增加。在2002年上年开始,欧盟采取更加严格的农药残留限量以检测我国的茶叶,0.05mg/kg的氰戊菊酯含量取代了原来的10mg/kg,62项的农药残留检测取代了原来的6项;实物中硝基肤喃抗生素的容许值被瑞士降低,1ug/kg取代了原有的5ug/kg;针对出口的番茄酱,非转基因证书被韩国、菲律宾与斯里兰卡要求出具;针对出口的农产品,厌氧菌与平酸菌被英国要求检测,不含有机磷、有机氮与人工色素的证书被沙特要求出具[31]。随着全球性农产品贸易竞争的激化,针对欧盟、英国等对进口中国农产品设置的绿色壁垒,政府应加大交涉力度及时应对。此外,我国应将进口农产品的准入门槛相继提高,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系统化与法律化标准。所谓系统化,指的是内在制约与连带关系存在于生产到加工和贸易(农场到餐桌)的每个环节,领域或部门不同,推行的标准也不相同,但是冲突并不明显存在。所谓法律化,指的是制定并实施标准时,法律的内涵与保证要尽量赋予。

接轨国际与国外先进的标准,细化要以本国或地区的具体情况为依据。以中国农产品多样化特点为依据,使制定的标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也要将中国与中国的标准展示给世人,从而对国际标准的制定产生影响,使之对中国有利。

5.3 完善农产品检测监控信息化系统

篇5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发展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31

无公害产品是在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生产厂以及具有一定的加工标准生产出来的,具有相关证书的认证方式。这种产品在生产期间是一种无污染、不添加任何化肥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也没有任何防腐剂、人工色素等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环境检测标准和质量认证形式。

1 无公害农产品现状

在2001年,我国已经在全国实现了无公害农产品相关的行业标准,并已经建立并实施,从此我国实现了标准化的管理形式。在这种标准化监管与实施下,不仅加快了我国农产品相关的配套标准,也扩大了该行业的发展领域。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和创造。由于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质量以及食品生产具有较高要求,无公害产品成为市场中主要的销售形式。而且,农产品在国际地位发展中也体现了新的发展形式,特别是绿色化的提出,严格打造了国际化标准和质量检测[1]。所以,我国在农产品生产与检测方式上,就要严格控制,以实现市场发展期间的不断需求。无公害产品就要较高营养和品质,它在销售期间是一种特殊商品,也是一项专利性产品形式,在技术和管理方式上都具有独特性。所以在实现无公害产品在市场中的有效机制,就要与其他农业生产区分开,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面对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在发展期间的经济变化,为了实现农业建设的综合性发展,在开发期间就要研究较高的无公害技术,严格控制生态环境中的运行模式,这不仅能保证我国信誉市场的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的生态建设,也加快了我国在农业中的经济发展和地位提升。

2 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趋势

无公害产品是我国农业在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的结合方式,在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实现良好的发展产物。无公害产品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保障形式,也是市场中的载体形式。为了促进无公害产品的良性发展,就要创建生态农业发展,加强无公害产品技术,建立一定的环境标准。我国在市场中,无公害产品已经初步形成,在发展和建设方式上具有较大空间[2]。随着国际环境监察标准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很多国家在出口上都增加了农产品限制。所以在我国开发无公害农产品,不仅能促进农业的整体化发展形势,还能促进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有利地位。我国在农产品开发过程中,主要以农业食品以及加工制品为主,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我国已经从食品生产发展到非食品农业生产中,特别是相关行业也已经步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开发领域中。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将一些化学生物被生物生产所替代;包装行业,特别是塑料包装对环境的污染较大,所以要利用纸质包装来实现,从而实现我国在农产品发展上的积极力量。

3 无公害农产品检测

无公害产品主要以安全、健康为主要目的,在市场发展中指是主要的决策形式。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就要对已经输出到市场中的农产品进行检测。为了保证食品原材料的作物产地上的的生产标准,就要对产地以及种植地环境进行检测,保证食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利用DNA检测确定种子的非转基因性,如果该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说明该食品不是健康、安全的食品[3];还要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特别是一些含有农药、化肥的农产品,确定安全的检测形式。检测产地环境期间,要检测大气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检测水质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土壤中是否含有重金属,还要对化肥、农药等进行控制。对转基因进行检测,利用标记以及已知基因进行检测,对范围比较大的农作物,一般利用标记基因进行检测建立该产品在检测期间的相关标准,在基因库中对农作物各个程序进行检测,从而做出快速反应。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主要对蛋白质含量、水含量以及脂肪等含量进行检测,特别是一种农药、化肥的残留物也要进行检测,产品中含有的重金属、激素以及添加剂等种类进行检测,还要对卫生指标进行检测,保证检测期间的全面性。

4 结 论

为了保证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把握市场中的质量标准,促进国际利益,产品的输出期间必须要经过严格监测和检测形式。因为无公害产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与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农产品生产、出厂以及检测等环节上就要严格把关。

参考文献

[1] 湛灵芝,铁柏清.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管理,2003(01):17-20.

篇6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筹建;措施

近年来,广西利用项目支持机会,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新建了实验室,购置了一批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引进、培训和锻炼了高素质的检测技术队伍,检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顺利通过农业部部级质检中心审查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较好地完成了提升实验室能力建设的任务。现将其筹建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商榷。

1措施

1.1科学布局,精心装修

要建设好一个实验室,必须从实验用房开始设计、规划,保证建设效果满足使用要求[1]。按照实验室建设国家标准,派出了考察组到国内实验室建设、运行一流的单位学习、取经,在综合了多家实验室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整理出实验室的功能和分区要求与大楼设计方充分沟通,确定实验室的初步规划。综合大楼基建完成后,属于实验室的7、8、9楼内部分隔开始施工,按照检测区域、管理区域分开的原则,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保证光线、通风、排气达到了理想状态的出发点,实验室采用玻璃窗开放式分隔,设置色谱室、天平室、样品室、标准溶液室、前处理室等20多个功能不同的分区,达到了设置规划要求。

实验室内部装修:一是水电通讯布置。根据功能分区估算用电功率并考虑安全系数,实验室电路分照明、空调、大功率仪器设备、一般仪器设备、通风排风等分别考虑安装,3条独立接地系统;独立排污系统,建立三级净化排污管路。二是实验室设备招标安装。公开征求装修方案。三是通风排气系统。采用无级变速全自动控制玻璃钢风机,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动调节抽风功率大小,达到节能减耗的效果。四是安全防范设施。配备了发电设备和蓄水装置,根据不同类型的隐患配置了干粉、二氧化碳和沙箱、石棉布等消防器材,满足实验室各种应急需要。五是环境监控维持设施。在天平室、标准溶液室等需要进行环境监控的功能区配备温湿度计、抽湿机和空调,以保证质量检验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1.2采购仪器设备,确保硬件过硬

仪器设备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建设方案,中心陆续购置了气质联机GCMS-QP2010、PE AA 800原子吸收仪、AFS830原子荧光光谱仪、GC7890N气相色谱、Waters1525液相色谱、Gilson XLi全自动固相萃取仪等50多台套各类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适合开展农药残留、金属元素、农药产品等检测任务。所有重要设备均采用政府采购专家评标的办法来把关,确保购置的设备满足先进、精密和质量稳定可靠的采购要求。仪器设备到位后,按照实验室的管理要求,逐台按照采购技术指标检查验收,并邀请计量检定部门上门检定或测试,全部合格后分别建立档案,制订操作规程、期间核查、维护保养等文件,然后移交检测室管理并办理启用手续。

1.3加强学习,增强本领

在专业技术培训方面,派出人员参加转基因检测技术、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农药质量检测技术、元素检测技术、色谱光谱仪器使用维护技术、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和无公害农产品验收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实验室每年制定人员培训和考核计划,每3年制订中长期培训计划,建立人员技术档案,完善技术人员管理方式[2]。在引进和配备人员方面,根据岗位需要的学历、专业技术经历、职称和工作经验,陆续引进了4名硕士研究生充实检测技术队伍,整个实验室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达到7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占80%。为了确保各岗位技术人员能够胜任工作,成立技术考核小组,由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案,并按要求开展质量监督法律法规、标准化知识、质量体系文件等方面的培训和考试、实验技术操作考核。技术考核小组根据考评结果,书面向农业部质量办公室申请给每位成员办理了工作证和上岗证,内部办理上岗聘用手续。为了加快实验室认证认可筹建进度,派出多名技术人员参加实验室内审知识培训和考取证书,同时还派人参加资质认定评审员培训。

1.4编制文件,完善管理

管理体系文件是实验室依法参加认证认可,保证质量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在构建体系和编写文件中,采取统一领导、理顺关系、分步编写、边写边改的方式逐步完善,直至通过认证认可现场评审。一是体系文件编制和宣贯。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查认可细则》,参考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组织人员编制了《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规范了上墙管理制度和仪器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针对各个层次体系文件,在领导的组织下,开展了宣贯培训,讨论并修订了《质量管理手册》,补充完善了记录表格、仪器期间核查、质量监督、质量监控等文件,使各岗位人员理解并执行。二是档案管理。在计量认证档案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人员、培训考核、仪器设备、报告和原始记录、比对和能力验证试验、质量监督、体系运行等各类档案,编制了档案目录,并由专人管理,启用了借阅、复制、领用制度,对受控文件、资料加强了管理。三是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依据《质量管理手册》等体系文件要求,在试运行期间开展了1次全面的内部审核和1次管理评审。在内部审核当中,发现12个基本符合项,开出了不符合工作单和观察项报告,内审总结会上将所有基本符合项整改要求落实到人;在管理评审中,会议对实验室的质量目标和方针的适宜性做出客观评价,对质量体系与实验室内外在变化的适应性做出评价,并对内部审核发现的问题予以评价。经过内审和管理评审,初步建立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机制,使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得到不断的改进,促进了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服务的承诺。

1.5开展方法研究,提高检测能力

实验室首次认证认可申请项目375项,其中农产品85项、农药产品类177项、农药残留参数类77项、元素类34项,其他类2项,比原计量认证项目多了2个专业198个项目。针对申请要求,结合已有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特点,收集了国内最新制订实行的新标准、新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所有申请产品、参数的技术练兵试验操作[3]。为了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减少人员之间的差异,加强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在实验室内部开展了多次人员之间、仪器之间和方法之间的比对试验。针对农药残留检测,还组织了区内多家检测单位开展了1次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比对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均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在已参加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元素能力验证试验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2结语

一是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成功筹建实验室的根本保障[4]。为了筹建实验室成立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筹建工作,制定了筹建工作各阶段的具体工作,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上档次、上规模实验室做了充分保障。二是资金投入是必备条件。项目开始实施后,自治区农业厅决定在此基础上实施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项目,2个项目增加投资约2 000万元,为采购先进的仪器设备提供了资金支持。三是制定与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同样重要。结合自身特点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开展工作的依据,把文件内容宣贯到位使每一位员工明白自身的职责是执行有力的途径。重制订轻宣贯往往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形同虚设,最终严重影响质量目标的实现。四是技术队伍建设是筹建成败的关键。除引进、聘用必要的技术人才外,还加强技术练兵,充分利用比对、能力验证等技术手段来检验实验室和人员的技术水平。

3参考文献

[1] 赵光华,胡京枝,董小海.浅谈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3):42-43.

[2] 柯家骥,翁瑞泉,林淼.检测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探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7(5):56-58.

篇7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 检测方法 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33-01

近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也飞跃发张,但我国农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对外销售,如近期发生的中国人疯抢日本大米的事件,间接的说明了我国农产品暴露出来的问题,当然,我国前一阶段发生的毒大米、毒豆芽等事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存在的不足,最终伤害的是广大基层劳动人民的利益。为此,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规定》,对农产品中含有的微生物、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此外,农产品的安全检查需要相关检测技术的支持,对于市场上存在的农产品无法检测问题,应该积极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找出农产品中的病源所在,确保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1 常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1.1 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

对于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需要加强销售前的检测工作,而常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这种技术在现有技术中最为成熟,主要有化学检测法、免疫法和酶抑制法。近年来一些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不过还需要加强完善和改进,目前主要是用来弥补酶抑制法的缺点,通过这种技术的有点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效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食品安全。

1.1.1 化学检测法

化学检测法仅适用于有机磷含量的检测,通过使用金属催化剂让有机磷分解,使得检测液褪色,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酶不易保存和不稳定的缺点,不过由于这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相对要低,仅仅对果蔬中的有机磷起到效果。

1.1.2 免疫法

免疫法在上个世纪的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就有所应用,其可以有效的筛选剧毒农药,具有廉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反应快等优点,在世界发达国家有着广泛的应用,不过这种技术要求比较高,市场上相关的产品也比较少,投入研究的费用较大,相关的标准也不明确,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

1.1.3 酶抑制法

酶抑制法主要是根据乙酰胆碱酯酶对酯类农药和有机磷农药的高灵敏性反应来进行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是将生物学中的酶抑制应用进来的一种检测技术,其具有专业性、高特异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所以仅仅适用于小范围的检测,如蔬菜、水果等,并且这种检测技术无法算出定量结果,只能做定性分析。

1.2 检测微生物的方法

微生物是食源性危害的之一,其主要包括原核细胞微生物、真核细胞微生物以及非细胞微生物,微生物检测法在2010年左右得到迅速发展,至今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应用较为普遍,常用的方法有免疫学技术检测法、试剂盒检测法以及DNA检测法。

1.2.1 免疫学技术检测法

目前,免疫学技术检测法在市场上常见的主要有测流技术的抗原抗体技术和自动ELISA系统检测技术两种,对于测流技术的抗原抗体技术,其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有着特别的敏感度。自动ELISA系统检测技术具有费用低、灵敏度强、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等优点,在食源性微生物检测中被广泛的应用,也被业界的人士所接受,不过这两种技术方法都会因为交叉反应而出现较高的假阳性现象。

1.2.2 试剂盒检测法

试剂盒检测法在市场上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以微生物试剂盒和自动化仪器为主,虽然这种技术方法具有反应快等优点,不过其检测对象较为单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假阳性现象。

1.2.3 DNA检测法

相对与以上两种检测技术而言,DNA检测法在微生物的检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其可以有效的避免假阳性现象,不过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并且投入的费用要高,对相关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市场上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

1.3 检测兽药残留的方法

对于畜牧食品而言,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兽药残留问题,如近年来出现的瘦肉精事件等,这些食品对人们的饮食都有着不良的影响,为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检测,在这方面,主要采用胶体金试纸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和放射免疫法。

1.3.1 胶体金试纸条法

这是一种定性方法,操作简单、处理时间短、针对性也较差,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可以考虑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同胶体金试纸条法一起使用,从而很好地使两者的不足得到克服,使检测的效果得到提高。

1.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该法是定量分析法,能较精确地给出兽药残留值,而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单个检测成本也很低,并且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也认可此法和推荐它。

1.3.3 放射免疫检测法

这是一种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来标记抗原抗体的方法,对抗生素的检测有极高的灵敏性,而且能够识别具有同一母环的抗生素族残留情况,市场上也存在较丰富的相关产品。

2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的农产品所采取的检测方法也有所不同,要想提高有害源的检测效果,需要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提高检测技术的灵敏度,确保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冯会胜,李碧兰,翟焕新.基于web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系统[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38):85-86.

[2]赵芸,方献平,柳爱春.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几种新型检测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12(29):75-77.

篇8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S4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022

1 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农产品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活资料,农药的应用在防治病虫害和提高产量等农产品生产各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以此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但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

2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

2.1 生物测定技术

根据指示生物在接触测试样品后的生理生化反应,来断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状况。例如,利用实验室里养的敏感性家蝇做测试,看它在接触样品后的中毒程度来判定样品的杀虫剂的残留是否合格;根据病菌的生长抑制的程度来判定杀菌剂的残留状况。这种方法无需样品的前处理,没有仪器,但是对指示生物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是作为快速检验农产品引起中毒或是现场使用,但其测定的结果对农药残留无法确定品质也不能精确的定量分析。

2.2 理化检测

2.2.1 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HPLC)

气相色谱法是利用气体来作流动相的色谱法,通常用于可挥发的农药检测,而液相色谱法是利用液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用于受热易分解的农药检测,具有高效能、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精确定量分析多种不同的农药,是目前比较权威和常用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前处理时间长、要求高,需要专业的检测仪器,成本高。

2.2.2 色质联用法(GC-MS,HPLC-MS)

该方法是气相或液相和质谱联用,可准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适合农药的代谢物和降解物的检测,但是检测仪器贵重且需要专业操作。

2.2.3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该方法是用超临界流体作流动相的色谱法。超临界流体是指检测物质处于临界的温度和压力下的状态具有的某些特性。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能、灵敏度高的特点,且能够检测对热不稳定的的液谱和大分子化合物的液谱。

2.2.4 毛细管电泳法(CE)

该方法是利用毛细管和高电压来分离各种农药残留。其缓冲液不会造成环境环染,具有快速、高效、灵敏的特点,分析能力是HPLC的10~1000倍。

2.3 常用的快速检测法

农药的快速检测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检测和仪器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3类。

酶抑制法,该方法是利用农药靶标酶一乙酞胆用碱酷酶(AChE)的受抑制程度来检测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酷类农药。

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通常与酶联免疫法(ELlsA法)联用,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的可逆性、特异性的结合反映,通过比色来做确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化学法――速测灵法。其原理是利用金属离子催化剂使各类有机磷农药如磷酸酷、二硫代酸醋等在催化作用下能够水解为磷酸与醇,水解的产物与显色剂反应后,紫红色显色剂退去变成无色。

3 结语

我国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上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推广新型检测技术,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在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先进检测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大、应用范围不够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管理体系缺乏完整性,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而相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是参差不平,有待加强和提高,法律法规也需要完备。另一方面,对检测技术的研究多数还是处于模仿式的研究,没有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进行原创性的开发研究,对仿制品的质量也有待加强。这些都是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来切实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样品;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92-02

检测工作质量是实验室的生命,严格控制影响检测工作质量的各个环节,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方针的基础。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取决于农产品样品的质量控制,否则实验室分析工作将是徒劳,甚至导致错误的判断,给生产或科研带来损失。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样品主要是水果和蔬菜,在储运过程中易发生霉变、腐烂、结块和破碎,根据样品的特点需制定合适的抽取方案、制备方法和样品管理制度,用以保证样品质量的有效控制。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实践,就如何提高农产品样品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1 样品抽取

样品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对象,抽样也是检测工作过程的首要环节。抽取的样品应做到随机性、代表性、可行性和公正性的原则。在样品抽取前,根据监督抽检任务的要求,需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抽样地点(区域、城市、抽样点)、抽样人员、抽样时间、所抽样品名称和数量;抽样程序包括所抽取样品的包装、处理和运输等内容。

1.1 抽样方案

1.1.1 抽样地点。选择抽样地点时,首先应确定1个预定的抽样点,同时还应确定1个备用抽样点。抽样点的分布应在所抽区域的不同方位,相同名称的超市原则上只抽取其中1个。一是在蔬菜大棚中抽样时,每个大棚为1个抽样单元。每个抽样单元内根据实际情况按对角线法、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等方法采取样品。每个抽样单元内抽样点不应少于5点。个体较大的样品(如大白菜、莲花白),每点采样量不应超过2个个体,个体较小的样品(如樱桃、番茄),每点采样量0.5~0.7 kg。若采样总量达不到抽样标准规定的要求,可适当增加采样个体。每个抽样点面积为1 m2左右,随机抽取该范围内同一生产方式、同一成熟度的蔬菜作为检测用样品。如果一个基地大棚数量多,则抽取部分大棚作为抽样单元。二是在批发市场抽样时,散装样品应视堆高不同从上、中、下分层取样;包装农产品在堆垛两侧的不同部位上、中、下过四角抽取相应数量的样品。三是在农贸市场和超市抽样时,同一摊位抽取的同一产地、同一种类蔬菜样品作为1个批次。为避免二次污染,尽可能从原包装中取样。

1.1.2 抽样时间。一是在产地抽样时,根据不同果蔬品种在其种植区域的成熟期来确定,抽样应安排在果蔬成熟期或即将上市前进行,绝对不能抽取在喷施农药安全间隔期内的样品。抽样时间应选在9:00―11:00或15:00―17:00。下雨天不宜抽取样品。二是在批发市场抽取样品时,宜安排在批发交易高峰时抽样。速测抽检样品宜在蔬菜运输车辆进入批发市场之前进行抽检。三是在农贸市场和超市抽取样品时,宜安排在农贸市场和超市开始营业之初。

1.1.3 抽样人员。参加抽样的工作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相应的技能才能进行抽样。进行抽样时抽样人员应不少2人,其中至少1人具有抽样工作经验,负责对抽样工作的具体实施及相关情况的协调处理,抽样时最好有当地管理人员陪同。

1.2 抽样程序

到达抽样点后,抽样人员应主动向被抽单位或个体出示有关抽样文件、抽样人员的工作证明,向被抽检单位或个体说明抽样检测内容。随机抽取无明显瘀伤、腐烂、长菌或其他表面损伤的果蔬样品,抽样时应选择成熟度相同的样品。在产地抽样时不宜抽取完全成熟的样品。样品原则上应该进行购买,价格为市场零售价。在生产地抽样时应调查果蔬生产、管理情况,生产基地每3年至少监督抽检1次。在市场进行抽样,应调查果蔬来源或产地。抽样人员在抽取不同样品时应使用一次性手套,每抽取1个样品时要更换1次。抽样全过程所有用具都要保证不会对样品造成二次污染。抽样人员要与受检单位人员共同确认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在现场认真填写抽样单,准确记录抽取样品的信息,双方签字或盖单位公章。由于遇到市场关闭、天气状况等特殊情况造成不能抽样,或在规定时间内抽样点抽不到样品,应及时与监督任务下达单位联系,汇报情况。抽取的样品应放入塑料袋中,装入样品后的塑料袋要进行密封,可以在塑料袋上打几个小孔通风,防止样品脱水,样品袋一旦打开后不能恢复原状。封条上标明封样时间,并由双方代表共同签字。样品袋上要加贴样品的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样品名称、样品编号和抽样时间。样品由抽样人员尽快带回实验室处理。

1.3 样品运输

高温季节样品运输应选择能够保持低温的容器,低温包装时应使用适当的材料包裹样品,避免与冷冻剂接触造成果蔬的冻伤。样品应在24 h内运送到实验室,否则应将样品在抽样地缩分制样冷冻后运输回实验室。样品运输过程中应有保证措施避免样品被污染。

2 样品制备

2.1 样品缩分

将抽取的样品混合后用四分法缩分,对于个体小的物品(如苹果、坚果、红枣等),去掉蒂、皮、核、头、尾、壳等,取出可食部分;对于个体大的基本均匀物品(如西瓜、冬瓜等)可在对称轴或对称面上分割或切成小块;对于不均匀的个体样(如油菜、小白菜等),可在不同部位切取小片或截成小段;对于谷类和豆类等粒状、粉状或类似的样品,应使用圆锥四分法(堆成圆锥体―压成扁平形―划2条交叉直线分成四等分―取对角部分)进行缩分。

2.2 样品处理

将缩分的样品切碎,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取样或直接放入食品捣碎机中捣碎。水果、蔬菜、蘑菇等湿样匀浆放入聚乙烯瓶中于-20~-16 ℃条件下保存;粮谷、豆、烟叶、脱水蔬菜等干货类捣碎混匀后放入食品塑料瓶中,常温下于通风处保存。

2.3 样品制备注意事项

一是处理的样品一定要具有代表性,所取样品应全部处理。二是样品处理过程中应防止交叉污染,每处理完一个样品后应更换或清洗样品处理工具。

3 样品管理

实验室应对农产品样品的接收、保管、领用、传递、处理等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以确保不污染、不损失、不变质,保持完好的原始状态。

3.1 样品接收

实验室样品管理员负责样品接收、检查、登记和管理工作。接收样品室时应记录样品状态(颜色、形状、新鲜纯度等),对照抽样单、标签、封条对样品进行验收,并按照样品编号规则进行唯一性编号。

3.2 样品保管

样品应分类存放,记录准确。为防止混淆误用,样品可分为“检样”、“留样”等。检样应附有标识,标识可分为“待检”、“在检”、“检毕”等。

3.3 留样及样品储存环境

复验用的“留样”,应妥善保存并做好标识和记录。样品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摆放整齐有序,要求在特定条件下储存的样品,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并对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加以记录。水果、蔬菜打浆样品要求储存于-20 ℃冰箱中。

3.4 样品保存及退回

样品应规定保存期限,一般可规定保存期为60 d,保存期满后必须设样品作废处理程序,并做好记录。样品的领用和退回,应办理交接手续,做好清点核实工作后,交接人员双方应在记录上签字。

4 参考文献

[1] 吴越锋.浅谈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J].湖南林业科技,2007(34):80-82.

[2] 谢宗升,黎小正,吴祥庆.渔业检测实验室样品管理质量控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3(8):44-45.

[3] 姜莉,林颖,姚家彪.理化实验室保留样品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现代仪器,2005(6):64-65.

[4] 温丽云,赵盼,盖丽娜.食品检测实验室样品的有效控制[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0(2):54-55.

篇10

[关键词] 农产品 检测机构 信息化

近年来,随着各种突发性或群发性食品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作为市级农产品检测机构,业务量也随之不断增长,检测项目大批量递增,分析测试任务繁重,按照传统的检验工作流程进行原始记录的填写、检验报告的编制,工作量巨大,检验报告格式不统一,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延续性无法保证。在这种背景下,本单位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把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现有的质量保证体系相结合,通过优化实验室业务流程,提高了试验信息传递的时效性、部门协作的高效性、数据利用的综合性以及报告编制的规范性,进而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降低实验室的管理成本。

1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以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为框架,应用微机网络化管理的形式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检验过程的程序化、自动化,各部门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检测过程所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可形成各类统计报表,管理者可快速得到相关数据,实时作出决策。

2 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内容

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建立标准、可靠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内容包括系统管理、检验管理、物资管理、文档管理、网上委托检测与查询等模块。

2.1 系统管理

2.1.1用户管理。根据人员的角色,设置不同管理权限和相应用户名及密码,防止非法、越权使用。

2.1.2操作记录查询。对重要数据存取的操作日志进行查询,查看数据修改痕迹,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利于对责任事故进行分析处理。

2.1.3数据备份及恢复。可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库遭遇破坏时的快速恢复。

2.1.4数据设置。对检验原始记录、检验依据及标准、报表格式、数据字典等基础数据进行设置,供后期共享调用。

2.2 检验管理

从收样登记开始,全程经多级审核、层层监控产生特定格式的检测报告,至客户领取结束。流程管理支持分步退单操作,以满足流转过程的修改需要。

2.2.1样品登记。将样品类别根据业务类型分为委托检验、监督检验、仲裁检验,每种类别对应相应报告模板,选择样品类别后,系统根据实验室编号规则自动生成唯一性样品编号,该编号贯穿样品流转的全过程。在样品登记时需采集样品的基础信息,包括样品状态、采(送)样时间、采(送)样单位、采(送)样人员等;同时还需对判定依据、检验标准、完成时限、留样处置时间等进行登记,登记完成后打印样品检验委托单,并提交样品质控。

2.2.2样品质控(合同评审)。由中心授权负责人通过了解客户要求,评价中心的检测能力和资源(即中心的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范围、仪器设备、现有时间、人员等能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并对客户委托样品状态、量进行评价,从而确认是否接受委托。如接受委托,系统自动生成打印检测业务流转单。

2.2.3样品检验。经过质控的样品,首先由检测室主任根据检测项目及科室人员工作量进行评价,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进行退检,符合要求的进行科室内任务再分配后,进入任务接受人检验界面,非任务接受人员无法对检测项目进行任何操作,以保证数据的唯一性、正确性。检验人员在实验过程,可即时在系统中录入检验原始数据,检验结果根据系统设定自动生成,保存后与检验原始数据一同进入科室复核、审核人员界面。

2.2.4复核审核。复核人员对原始数据的完整性以及标准曲线和空白值使用合理性、检出限、数据计算处理等进行复核,签署复核意见。审核人员负责审查原始数据、复查计算公式、计算参数及标准对照、检测结果正确性,原始记录修改的规范性,对有疑虑或存在错误信息的检测项目做退回处理,对符合要求的签署科室审核意见。待各科室承检的所有检测项目均审核合格后,样品信息自动传递至审核批准环节。

2.2.5审核批准。检测结果经检测室三级审核后,由报告编制人员汇总检测室提供的数据,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由系统自动评价),编制电子版检验报告后,交报告审核人进行整体审核,最后报中心授权签字人终审。

2.2.6报告管理。经签字人终审签发的报告自动进入报告发放环节,由报告编制人员进行报告的书面打印、签章发送及电子存档。

2.2.7数据综合查询与统计分析。可根据样品登记信息(如样品编号、样品类别等)及检验过程信息(如检验科室、检验项目等)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组合进行查询、筛选所需信息,并自动生成月报、季报等形式多样的统计报表。同时还能实现预警分析,如对某设定期间合格率低的行业、样品种类、检测项目等进行预警,为监管工作提供重点方向。

2.3 物资管理

2.3.1实验物资管理

2.3.1.1实验室物品基本设置。对本实验室所涉及的物品根据所属性质进行分类、编码,共分三类,一类为大类,如仪器设备、化学试剂、辅助用品等,二类、三类在一类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如一类为化学试剂,二类为醛类,三类为优级纯)。有效的分类及编码利于后期的物品查询选择、库存管理、信息统计功能的实现。

2.3.1.2供应商设置。对实验室物品供应商信息进行登记并对其质量保证能力等进行评估。

篇11

一、存在的问题

1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自从质检中心建成后,对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进行了抽样检测,但工作到位,而对社会的影响不到位,呈现了检测数据无话说的局面。市场准入制没有得到贯彻,不能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能从产地环境,主要农业投入品得到全面监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管得不到加强,对重点企业还没有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2 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很多生产者对产品质量安全认知不足,生产中只重高效增收,而不考虑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残留及毒性,不考虑化肥、生长激素等农业投入品,不考虑农产品的种植环境。对一些消费者而言,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哪里低价便宜哪里买,其次只重农产品的外观质量。而经营者对质量安全认识不到位,对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不够积极。这样一种集生产、消费、经营形成的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氛围,严重影响了质检工作的职能发挥。

3 检测经费不足

质检中心是非营利性的国家事业单位,检测工作要正常运转,一定要有经费做保障。因缺经费,时常缺化学试剂,缺开动仪器的燃气、载气,玻璃器皿不足,使得工作开展很难。很多的时候,工作只能停下,阻碍了工作的进展,精良的仪器设备只能成为摆设。

二、解决思路

1 尽快对检测中心进行“三认证”,即省厅机构认可、省级计量认证和食品检测机构认可

通过“三认证”获得出具第三方公正性检验检测报告的相应资质。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发挥检测中心的职能与作用,才能有资格对重点企业、重点市场、生产基地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

2 争取上级、政府等领导部门的支持

争取经费,使检测中心工作正常运转。同时,加大体系建设的投入度,使检测手段完备,检测数据更可靠,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进而体现检测工作的权威性。

3 加强同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仅靠质检中心的力量不够,还需要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部门的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进行监管,建立健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这样,对农产品的监管力度就会加大。

4 提高全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采取标语、横幅、电视、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省实施办法,使生产者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规范进行生产,接受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及质检中心等有关部门的检验检测;经营者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原则;消费者参与推动。

5 加强人才的培养

篇12

关键词:农产品;检测;抽样技术

中图分类号 S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1-0148-02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各类蔬菜的需求量增加。为满足人们需要,农业科技栽培模式、技术不断进步,蔬菜的生长期变得越来越短,在获取经济效益越来越高的同时,也导致了化肥和激素、农药用量越来越大,环境污染加剧,各种农药残留超标。因此加强蔬菜农药残留的抽检工作,提高蔬菜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极为重要。以下结合合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对抽样环节现场控制的原则、方法及要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1 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工作现状

目前,检测检验实验室工作主要专注于实验室内部的检验流程,样品和仪器设备管理数据报告、检验报告等环节,抽样环节极少涉及,依据任务要求,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现场抽样情况大都是在生产基地。由于季节的不同,生产的更替,实际抽取样品时会出现空缺,样品数量不够和实际生产基地与采取样品基地不符合等问题,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最后数据汇总和检验报告的结果。

2 抽样前准备的工作

2.1 编制计划,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不同性质的任务,制定不同实施方案。制定方案前应组织抽样人员研读相关文件内容,对文件要求监测的城市及地点,时间安排,监测的品种和数量,监测项目和监测依据等要求编制本单位的抽样计划和实施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杜绝盲目抽样和抽取样品不符合要求等现象。

2.2 及时沟通与交流 抽样前与委托单位和受检单位进行沟通,减少在实际抽样情况出现的问题。同时,将抽样工作细则和要求提前告知受检单位应,并以函的形式正式发送给对方,以便让对方更好地协助配合抽样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在抽样过程中出现样品种类、样品数量和抽样基地与实际抽样基地不一样等问题。

2.3 抽样工具的准备 抽样工作前需要先准备好抽样单、抽样编号、抽样袋、保鲜袋、纸箱、标签、封条(按照任务需要)等抽样工具。并保证工具的清洁,干燥、无异味,不会对样品造成污染。抽样过程不应受雨水、灰尘等环节污染,保证封条和编号必须具有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2.4 人员及车辆安排 采样之前,安排抽样人员时需要按照相关任务要求,安排符合要求的抽样人员,即必须具有抽样技术的人员才能进行参加并持个人有效证件(身份证、工作证和执法证),携带抽查文件,相关表格和抽样单等。

3 抽样的原则和方法

3.1 生产基地的抽样 根据不同品种在其种植区域的成熟期来确定。蔬菜抽样应安排在蔬菜成熟期或蔬菜上市前M行,按照文件要求抽样方法进行抽样,例如:安徽省2017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风险评估)工作,就是按照NY/T789-2004规定执行。规定要求按照的产地面积和地形不同,采取随机法、对角线法、五点法、Z形法、棋盘式法等进行多点采样。产地面积小于1hm2时,按照NY/T398规定划分采样单元;产地面积大于1hm2小于10hm2时,以1~3hm2作为采样单元;产地面积大于10hm2时以3~5hm2作为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内采集一个代表性样本。不应采有病、过小的样本。采果树样本时,需在植株各部位(上、下、内、外、向阳和背阴面)采样。

3.2 其他抽样地点的方法 以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为例,就要求市场每次监测1个批发市场、1个农贸市场和1个超市。按照规定要求就应以当地批发市场开市时间为准,在批发市场交易高峰期进行抽样。(如:合肥市周谷堆批发市场下午2:00开市,水果批发市场早晨5:00开市)。超市和农贸市场抽取样品时应尽量选择在批发市场之前进行。主要原因是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农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可能不能满足抽样要求的种类和数量,为更好的按照要求完成抽样种类和数量,可以前往批发市场对前期取样不够的样品进行补缺。抽取样品时应注意对于散装成堆样品,应从上中下分层采取,四周五点随机采样。

3.3 抽取数量 按照任务要求抽取样品数量,以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和合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为例,虽然省、市方面都要求按照NY/T789-2004规定执行,但是,合肥市在任务方面则特别要求抽查每个样品数量不少于3kg,所以根据文件要求我们应按实际现场控制抽取样品数量,同时确保样品的完整性,无明显腐烂、长菌和表面损伤的蔬菜样品。

3.4 抽样单填写 抽样时随时填写抽样单,填写时应准确记录样品编号、名称、抽样时间和来源地。抽样人员要与被检单位代表共同确认样本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抽样单一式3份,由抽样人员和被捡单位代表共同签字或加盖公章,一份交被检单位,一份随样品,一份由抽样单位人员带回。

3.5 样品的运输 样品抽取后应当场妥善包装并封样,抽样人员与被抽检单位应在封样条上签字确认。样品应在24h内运送到实验室,否则应将样品冷冻后运输。原则上不得邮寄和托运,应由抽样人员随时携带,在运输过程应避免样品发生腐败变质、遭受污染。样品送达检测单位时应送至样品室,抽样人员应将抽样单据和记录,移交给样品管理员,并将相关档案移交给档案管理员归档。

4 结语

篇13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标准化;整合营销

中图分类号:F304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存在着规划、体制、推广、投资、保护等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一些对策。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政府缺乏品牌战略规划、管理体制不顺畅、品牌推广简单、经营主体薄弱、建设资金不足、品牌保护不力等原因,致使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较弱,品牌附加值较低。

(一)缺乏农产品品牌规划,相关管理体制不顺畅。各级政府热衷品牌评比和排序,推出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但是缺乏全国统一规划。还有些部门或机构的评选规则不够规范,评选目录随意性较大,只重视品牌的评比,而忽视品牌培育和品牌维护的基础工作。我国农产品品牌评定部门很多,如国家质监总局、工商总局、商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等。各个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定位提出了不同的评价制度和管理办法。由于政出多门,造成部分地方对于农产品品牌认定的方法、程序、标准出现不同理解,因此应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若干个职能明确、分工明晰的权威机构或部门,由他们来制定全国性的农产品品牌认定的标准、程序和淘汰机制。

(二)品牌建设主体力量薄弱,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品牌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与农业行业协会、农民协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龙头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辐射农户的能力较弱。农业行业协会不是法人组织,资金实力小,违约赔偿能力有限,而农户的小农意识浓厚,协会和农户之间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关系。以上这些原因,使得农业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我国农产品生产是以分散农户为主,资金积累缓慢而有限;同时,大多数地方集体经济规模小,农业合作组织也不完善;此外,国家财政对农产品品牌的国际推广、地方政府对特色农产品的国内推广资金都十分有限。上述原因致使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以及一些地方特产形成不了品牌优势。

(三)农产品品牌推广简单化和保护不力。农产品品牌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受制于目标市场、市场调查与预测、产品质量、形象设计、销售服务、广告宣传、品牌文化等诸多要素。我国在上述诸要素方面所做的工作过于简单化,基本上还停留在农产品推销阶段,离整合营销的要求还远。在品牌开发上重评比、轻培育,同一优势区域同一农产品品牌的数量繁多,品牌间恶性竞争,各品牌主体没有品牌整合的意识,不能形成品牌建设的合力。由于对假冒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假冒农产品品牌的事情时有发生,极大侵犯了品牌创立者的利益。

二、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对策

在多数农产品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进行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大势所趋。为了提升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水平,必须在政府科学规划与引导下,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整合品牌营销策略,塑造农产品高美誉度和高附加值的品牌形象,实现从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

(一)政府科学规划与引导。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弱势性,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不能有效控制,政府拥有信息、资源、组织、公正等优势,应该在区域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维护上发挥积极作用。

1、科学规划区域农产品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优质品种和新兴品种。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政府应做好产业关联带动工作,挖掘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增强区域农产品品牌竞争力。

2、加强区域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重点是加快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同时,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包括各级政府的职能专业检验站和各级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的检验点,建立日常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工作规范,确保质检的可靠性、公正性。在建立生产档案的基础上,加紧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要逐步与国际接轨,争取国际多边或双边认证。政府要推进农产品品牌注册和管理制度建设,特别是原产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政府要推进农产品品牌评比规范化;为了有效保证区域农产品品牌不受侵害,政府应该建立区域农产品品牌产地认证和质量保证制度。

3、加大对假冒农产品品牌行为的打击力度。由于农产品品牌具有产权模糊、利益共享的特点,所以具有“公共产品”的共享性。某些企业只愿意“搭便车”,而不愿意投资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导致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困难。农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容易模仿,所以假冒伪劣产品特别多。企业自身防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成本高、效果差,所以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假冒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农产品品牌运作的良好环境。

4、完善多层次农民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学校、农民技术学校等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师资完备的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专业协会、社会中介、农民组织等的作用,满足农民对教育培训多样化的需求。农民教育培训应与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增收致富需求相对接,坚持普及教育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培训工作要机动灵活,按照农民喜好和农时来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时间。

(二)整合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品牌农产品的产品策略包括农产品种类、品质、安全性、品牌名称、包装、说明书、规格、投诉与索赔方法等。

(1)品牌农产品最基本定位是无公害食品,中级定位是绿色食品,高级定位是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是食品的一种最基本要求,所有食品都应该达标。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有机食品是指以有机方式生产加工的、符合农业投入品要求、产地环境要求、生产技术规范、有害物质含量标准并通过专门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2)为了适应消费者对营养和健康的需求,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要迅速扩大总量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机农产品要突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了提升产品品质,要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逐步减少普通食品的产量。为了保证人民饮食健康和营养,品牌农产品发展重点是“菜篮子”和“米袋子”产品;这些产品的需求巨大、市场广阔,便于品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实力积累。

(3)我国许多农产品没有包装,有些即使有也较粗糙,用塑料袋或纸箱的居多。在塑造农产品品牌过程中,包装发挥了“无声推销员”的作用,所以包装要和产品价值相适应、方便运输和陈列、方便消费者选购和使用,此外还可以使用配套包装、附赠品促销包装等。

(4)农产品品牌命名要体现绿色、品质、文化。在给农产品命名时,要符合绿色健康的要求,让人们在接触产品及其商标时,使人联想到优质水源和优美环境。对一些圆形水果蔬菜如苹果、南瓜等产品则把商标或福寿等字写在幼果上,图案同瓜果一起长大,附加浓郁的文化气息。

(5)产品线延伸增加农业经营者收入。为了适应消费者对深加工农产品的需求,可以把部分蔬菜加工成净菜、把部分水果加工成果汁或罐头、把部分草莓加工成草莓酱。通过对初级农产品深加工,既降低了农作物销售市场波动、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风险,拓展了产品销路,缓解了产品集中上市带来的销售压力,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2、价格策略。品牌农产品的价格策略包括农产品的定价依据、定价方法、折扣与折让、给予经销商的付款期限以及信用条件等。

(1)农产品定价要依据成本、属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品牌农产品由于生产成本高及分销费用大、生产技术标准要求高、营养价值高,所以定价要比普通农产品高。普通农产品如普通大米作为生活必需品,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但是,品牌农产品如有机大米作为生活选择品,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就大一些,需求量的变化相对于价格的变化就比较大,引入品牌后的农产品需求曲线的斜率就平缓一些。所以,可以适当使用优惠价格进行促销,以扩大销量,增加市场占有率。

(2)使用需求导向和竞争导向定价法。普通农产品一般采用成本导向定价法,以维持企业生存或市场占有率。品牌农产品应该在维持生存的前提下,通过定价来展现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使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在绿色健康理念指导下,人们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营养、生产工艺、生长环境,要求品牌农产品能够提供比普通农产品更高品质,也愿意为此多支付一些费用。同时,还要考虑同类其他品牌农产品的价格竞争,所以要根据本企业品牌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形象制定恰当的价格。

3、渠道策略。品牌农产品的渠道策略包括销售农产品的中间商类型和位置、覆盖市场、分销渠道的长度与宽度、存货水平以及仓储与物流等。

(1)对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拓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流通的重要途径,具有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传输等三大功能,在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和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供应,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2)对合作社进行兼并与联合,强化流通合作组织的规模优势。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能够通过交易规模扩张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益。合作组织以整体身份为其成员搜寻市场信息和进行市场谈判,提高了谈判实力,降低了交易次数和频率,提高了交易效率。

(3)增加对大卖场和大客户直销。直销是从生产者手中直接销售到目标顾客的一种销售方式,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同时,还能了解到目标顾客的真实需求,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

(4)开展生态旅游和观光旅游。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游客亲身感受到农产品产地的良好环境,在参与农事活动过程中,了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坚定游客对高品质农产品的消费者信心。旅游业带动餐饮和住宿,既加快了农产品销售,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此外,游客的口碑宣传较之于其他宣传方式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5)建立大型加工配送中心。由于农产品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农产品加工比例逐年提高。大型超市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专门建立对农产品进行清洗、分类、深度加工、包装和配送的大型加工配送中心。随着上游供应商实力和优势的增强,加工中心的部分功能,如清洗、分类和深度加工等环节又向供应商回流,使得加工中心的重点放在处理日益丰富的农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业务上,这种农产品物流链是一种多品种、大批量和多频次的混合型物流链。

4、促销策略。促销策略包括促进农产品销售的广告、人员推销、销售促进以及公关关系等内容。

(1)考虑到电视广告的成本较高,多数农产品品牌可以采用网络广告、户外广告、售点广告、终端促销、积分卡销售等形式。网络广告具有成本低、信息量大、辅以多媒体形式可以更好地展示产品品质,农业企业可以建立企业网站或在一些门户网站上做宣传。户外广告和售点广告不仅费用低,而且更贴近于人们的生活。积分卡销售、会员制等形式适合农产品反复购买的特性,可以提高顾客购买频率,易于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此外,随着广告总量的不断膨胀,消费者对直接广告逐渐产生了厌烦心理,致使直接广告的传播效果很差。企业可以创新一些间接广告形式,如在餐馆场景布置中融入农产品生产环境介绍和品牌标志,在餐具上标上企业标识等。

(2)公共关系活动容易获得社会及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同,有利于提高产品美誉度和知名度。农产品生产企业可以无偿为灾民捐赠食品,为大型会议或赛事提品,这样既展示了产品的高品质,又塑造了企业“社会公民”的良好形象。2006年日本的花样滑冰选手荒川静香在冬季奥运会上获得女子花样滑冰金牌之后,她所在的县立即以“金”为主题推出“金芽米”对该县的大米进行宣传,并由荒川静香表演的“金芽米”的广告。宣传集中于该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每100克“金芽米”的营养成分为:维生素B1为0.13毫克,相当于2.5勺豆粉的含量;B6为80毫克,相当于半个中等大小的西红柿的含量;铁分0.19毫克,相当于1棵小菜花的含量;食物纤维0.9克,相当于1根小香蕉的含量;镁为19.1毫克,相当于日本人经常食用的沙丁鱼干3/4条的含量等。该县在获得市场后,随即研发了“特撰金芽米”专供日本奥运代表团运动员食用。

(3)对认定的品牌农产品,要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型会展、专题展销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推介品牌,宣传品牌,扩大名牌农产品知名度。要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增强市场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地方要推进名牌农产品专销柜、专业市场建设。

(作者单位:安徽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旭初.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金连登,许立,朱智伟.我国现行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大米的异同点及生产发展策略研究.粮食与饲料工业[J].2005.5.

[3]袁敏芳.关于我国农产品创建名牌的若干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2002.5.

[4]孙曰瑶,刘华军.品牌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篇14

[关键词] 农药残留 监测 农产品 安全监管 重要性

伴随着热门经济的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营养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更加渴望食用富有营养、优质以及安全的食品,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颁布以及实施食品质量安全法,人们对于自身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也越来越强,所以,对农产品实施农药残留监测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农药已经成为了农业产品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投入品,更加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品,将农药在农田中实施以后,有一部分农药会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农药残留物会在食物链里面存在,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安全以及农产品自身的安全,这也就要求必须要对农药残留进行监测。下面,笔者就浅议农药残留监测对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要求实施农药残留监测

近些年来,全世界人们都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公众健康所必须要首要考虑的问题。伴随着当前食品的消费方式逐渐向社会化进行转化,食品的安全事件也有了很大影响,这一影响已经从个体以及家庭逐渐向社会扩大。再加上世界经济不断实施全球化,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也超过了国界,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域起步比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在国内,时常会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直接危害了消费者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那些例如蜂蜜以及茶叶等出口食品因为农药残留量超标的情况遭到了国外的限制,这已经从本质上影响到了我国经济全面发展,食品质量安全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且已经引起了各个方面高度的重视。

二、农药残留监测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和国际形势需求相互结合已经逐渐降低,对于自身的检测技术也就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农药残留监测技术必须要向速测化、信息共享化、便携化以及高技术化迈进,进行一个系统食品检测机构设置,并且要使这一机构逐渐实现社会化,建立健全一个科学检测质量的保证体系,强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储备以及人员储备,这样能够从本质上提升我国的农产品检测能力。国务院主张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体系,使资质的审批进行严格要求,使农产品质量逐渐转向社会,进而实现了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以及农药残留监测信息之间共享,这已经成为了完善以及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根本目标以及措施。对农产品检验检测的资源进行优化以及整合,强化农产品的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以及建设,这已经成为了进一步对我国农产品安全监管以及农药残留监测工作的必然要求,更加是我国的农产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实现务实的根本渠道。

三、农药残留监测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依据

从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作物的种植比重已经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要对农产品实施农药残留监测。采用一种标准化的生产方法已经成为了保证我国农产品优质以及农产品安全必要的手段,蔬菜等等作物实施标准化的生产,促进推广科技成果,保证农产品的优质以及安全,进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农产品的检验和监测必须要根据我国相关的规定,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价,判断食品质量的优劣,进而为我国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近些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故,究其原因在于农产品中存在农药的残留物,我国农业部门调查表示,我国普遍存在着农药残留量超标的现象,所以,要求人们必须要研究快速、经济以及合理的农药残留监测的技术,将我国农药残留监测的水平提升,强化农药残留监测和控制,进而对农产品安全监管进行保证,从本质上提升农药残留监测的能力,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农产品安全监管控制体系,规范农药残留监测的操作方法,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准确以及科学的农药残留监测根据,这已经成为了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手段,提升农产品的质量。

四、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要求实施农药残留监测、农药残留监测能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农药残留监测为农产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依据这三个方面探讨了农药残留监测对农产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侯博,阳检,吴林海. 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及农户对农药残留的认知与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04).

[2]金志勇,宋佩茹,李强,洪明祥,高岐,袁军喜. 沈阳市主要蔬菜农药残留的调查研究[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