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籍测量的特点范文

地籍测量的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籍测量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籍测量的特点

篇1

关键词:地籍测量 数字化测图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一、数字地籍测量的意义和内容

数字地箱测量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箱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列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箱测量是一个融地箱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箱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箱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地箱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特点

(一)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

外业采集的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中,避免了传统测图繁琐的记簿、计算、检核,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电子手簿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缆直接向计算机传输,在室内通过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图形编辑,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时间。

(二)精度高

传统的测图,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受解析图根点的展点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等影响。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不存在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很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三)信息量大

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甚至可以没有“测图比例尺”的概念。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房屋、道路、水系、电力线、地下管线、植被、地貌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在数字地籍图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相关内容补充加工成不同用户所需要的城市规划图、城市建设用图、房地产图以及各种管理的用图和工程用图等。

(四)信息存贮、传递方便

数字信息可以通过磁盘、光盘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保存或传递,还可以通过电缆或计算机互联网传输。在数据的存贮、传递方面优势是传统测图无法比拟的。

(五)便于成果更新

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存入计算机的,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三、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数字成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原图数字化是将原有图件进行矢量化处理,使图形数据变成矢量数据,通过各种编辑,获得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或者将原有图纸通过扫描仪扫描,通过一些矢量化软件,将由扫描得到的栅格数据转化为矢量数据,然后通过编辑处理,进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方法。航测数字成图是将航摄像片通过解析测图仪,获得地面立体模型,采集地面模型数据,从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作业过程均需要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编辑以及成果图件的数据输出。这三种方法适用的情况和作业方法各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没有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即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

篇2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测图

Abstract:Digital mapping in the cadastral surve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adastral content and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features with emphasis on the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in the Cadastral Survey analyzed and studied.

Keywords:Cadastral survey;Digital mapping

一、地籍测量的内涵

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因此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助测图的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数字地籍测量是一个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特点

(一)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外业采集的数据可以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中,避免了传统测图繁琐的记簿、计算、检核,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电子手簿中的数据可以通过电缆直接向计算机传输,在室内通过计算机键盘和鼠标的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图形编辑,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时间。

(二)精度高。传统的测图,地物点平面位置的误差主要受解析图根点的展给误差和测定误差、测定地物点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等影响。测量数据作为电子数据格式可以自动传输、记录、存储、处理和成图,在全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精度毫无损失,不存在传统测图中的视距误差、方向误差、展点误差,很好地反映了外业测量的高精度,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成果。

(三)信息量大。数字地图包含的信息量几乎不受“测图比例尺”的限制,甚至可以没有“测图比例尺”的概念。数据可分层存放,使地面信息的存放几乎不受限制。比如将房屋、道路、水系、电力线、地下管线、植被、地貌等存于不同的层中,通过关闭层、打开层等操作来提取相关信息,便可方便地得到所需测区内的地籍图。在数字地籍图的基础上,可以综合相关内容补充加工成不同用户所需要的城市规划图、城市建设用图、房地产图以及各种管理的用图和工程用图等。

(四)信息存贮、传递方便。数字信息可以通过磁盘、光盘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保存或传递,还可以通过电缆或计算机互联网传输。在数据的存贮、传递方面优势是传统测图无法比拟的。

(五)便于成果更新。数字化测图的成果是以点的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存入计算机的,当实地有变化时,只需输入变化信息的坐标、代码,经过编辑处理,很快便可以得到更新的图,从而可以确保地面的可靠性和现势性。

三、数字化测图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一)数字化测图的主要方法

目前我国数字成图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原图数字化是将原有图件进行矢量化处理,使图形数据变成矢量数据,通过各种编辑,获得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或者将原有图纸通过扫描仪扫描,通过一些矢量化软件,将由扫描得到的栅格数据转化为矢量数据,然后通过编辑处理,进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方法。航测数字成图是将航摄像片通过解析测图仪,获得地面立体模型,采集地面模型数据,从而得到数字化地籍图的一种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作业过程均需要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编辑以及成果图件的数据输出。这三种方法适用的情况和作业方法各异,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在没有符合要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地面数字测图的方法,即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成图。

(二)数字化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流程

1.地籍测图准备。目前应用数字法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根据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好区、街道街坊;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每个作业小组测区范围。

2.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为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服务的,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为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各街区测绘的地籍图能够拼接成一个整体,就必须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细部点的坐标。通常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

3.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地籍细部测量主要包括: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法地籍测图时,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器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测量模式。数据传输。野外数据采集后,用专用电缆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一般每天野外作业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数据丢失。数据处理。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即对外业采集数据的各种可能的错误检查修改和将野外采集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的格式。接着对外业数据进行图形生成,建立图形文件等操作,再进行等高线数据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DTM)、自动勾绘等高线等。

4.地籍图生成与编辑。对照宗地关系图与宗地草图,根据分幅地籍图的坐标范围,选定该幅图所波及的作业分区数据文件,由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自动生成平面图。地籍图生成完毕后,在输出前利用制图软件的图形编辑功能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图形编辑处理后,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测及处理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消除一些地物、地貌的矛盾,进行文字注记说明及地形符号的填充,进行图廓整饰等。也可对图形的地物、地貌进行增加或删除、修改。如果没有什么重大问题,则可以生成界址线等地籍要素,注记相关的地籍要素内容,打印初步地籍图。进行外业巡查,根据初步地籍图利用钢尺对测量精度进行审核,这一步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5.面积量算汇总。在错误修正后,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

6.图表生成。最后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制图软件的功能生成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绘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7.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进行图表一致性、勘丈边长与反算边长一致性的检核,经检核无误或对检核问题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文件,再进行人库前的数据检查,如无错误则可以人库,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提高数字化测图技术和效率,保证成图精度,满足小城镇建设的需求,为后续的规划和调整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贺丽娟,曹振一.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西北水电,2002

[2]覃其进.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广西地质 2001

篇3

关键词:GPS;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美国国防部和美国陆、海、空三军,为了满足军事导航的定位而开发建立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自1973年就开始研究,直到到了1993年全部的卫星组网工作基本完成。该定位系统是由分别分布在相隔60°的6个轨道层面24个卫星组成,卫星的高度是20200km,轨道的倾角55度,卫星的运行周期是11h58m,这样就实现了在地球上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至少有4颗卫星的运行定位。因为GPS具备了即时提供三维坐标的能力,所以他在在商业、民用和科研领域被广泛利用。其不但具备全天候、全球性和连续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还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等优点。从静态定位到快速定位和动态定位,GPS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测绘工作当中。

一、GPS RTK技术的工作特点

GPS RTK技术系统配置主要包括基准站接收机和移动站接收机以及数据链。基准站的接收机设置在已知坐标的参考点上(当然如果地势较高,也可以没有已知坐标,然后持续接收所有的可视GPS卫星信号,并把测站的坐标和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以及接收机的工作状态经过数据链传送出去,移动站的接收机于跟踪GPS卫星信号的同时又接收来自于基准站的数据,之后通过OTF(On The FLY)的算法快速求解出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依据相对定位模型来获的所在点相对于基准点的准确坐标与精度指标。

高精度的GPS测量必须依据载波相位的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又是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所以其能够实时地显示测站点在特定坐标系中的准确三维定位结果,并且能够达到厘米级的精度。以RTK作业模式为基础,基准站可以经过数据链把观测值以及测站的具体坐标信息一并传送到流动站。流动站既要通过该数据链接收来自于基准站的数据,又要收集GPS得各项观测数据,并且在系统内部组成差分观测值和进行实时处理,在一秒钟之内,迅速给出厘米级的定位结果。流动站既可以处于静止的状态,又可以处于运动的状态;既可以在固定的点上预先进行初始化以后再进入到动态作业,也可以在动态的条件下直接开机,并且在动态的环境下,完成全部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当整周末知数解固定以后,就可以进行每个历元的即时处理,只要能够保持5颗以上的卫星相位观测值的即时跟踪包括必要的几何图形,那么流动站就可以迅速随时给出各项数据。

二、GPS RTK与传统测量在地形地籍测量中的优势

地形地籍测量的工作,就是要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具置,与此同时测绘出供地与房产管理部门使用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再量算出土地和房屋面积。我们传统常规的测量方法是用经纬仪和测距仪等等工具,先进行控制网点的布设,而这种控制网一般都是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再加密次级的控制网点;然后根据图根控制点和加密的控制点,测量确定界址点的具置,依照确定的规律和符号来绘制宗地图;此种传统的测图方法不但要求测站点和界址点通视,而且需要至少两到三人来操作,测量作业效率非常低;采用用RTK技术以后,不但能快速、高精度地确定各级控制点的具体坐标,还能够不用布设各级控制点,仅仅依靠较少数量的基准控制点,就能够测定出界址点。在地籍界址点测量中运用RTK技术,于宗地间指界的过程之中,就已经完成了界址点的平面坐标数据采集,而且得到了厘米级甚至更高的精准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地形地籍测量GPS定位步骤:

1 选定和建立基准站。基准站的安址是进行RTK测量的关键,所以在选址的时候必须注意避免选择到无线电干扰比较强烈的区域;基准站的站址和数据链的电台发射天线应当具备相当的高度;为了防止多路径效应和数据链丢失的综合影响,周围必须没有GPS信号反射物比如大面积水域和大型建筑物等等。

2 外业施测。在基准站架好仪器以后,外业人员就可以开始测量,一般情况下两人一组,一个人站在基准站上,另一人可以携带仪器到达每一个界址上立杆和记录数据,一般需采用三秒做为一个记录单元,记录数据的时候,测量人员必须立点准确,尽可能放稳对中杆,并画出草图,为内业整图工作提供较完整的参考。

3.作业的方法与步骤。首先要依据当前的已知点采用合适的坐标系,如果不清楚,那就采用国家基本坐标系。然后设置好投影参数,如果知道已知点坐标为中央子午线,那就采用实际中央子午线,如果不知道,就要选用当地的经度作为中央子午线,投影尺度比用1,Y常数用500000,X常数用0。 并将七参数和转换参数设置成OFF态。设置基准站,分为两种情况。如果基站设置在非已知点上,等到基站完成架设并且已进行单点定位,输入基准站坐标的时候,按下Tab键获得单点定位坐标并把它作为基准站坐标。若基站间设在已知点上,等到基站架设完毕并开始单点定位且进入碎部点测量,按下Tab键储存坐标,命名为Pr1。在输入基准站坐标的时候,按下R键获得已测点的坐标Pr1作为为基准站的坐标。如果是前一种情况时,还要分别于测区的两个已知点上(当然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一定要尽量远,并且已知点必须有足够的精准度),进入到碎部点测量,然后在RTK Fixed下分别存储到点名Pr2和Pr1(这时要输入天线的高)。在后一种情况,要到测区的另外一个已知点(两个已知点必须要有足够的精准度),然后进入到碎部点测量,于RTK Fixed下存储Pr2。

设置好RTK工作方式与发射间隔后,并设置成基准站工作方式之后开始转换参数。重新测量P1或者P2点的坐标,并检查点坐标和已知点是否一致,误差要保持在2cm以内,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到第三已知点去检验转换参数的正确性。

4 内业处理。外业测量并存储的RAT文件属于专用的数据库文件,要使用“测点成果输出”功能把RAT文件转换成用户所需要的格式。转换之后的格式就和我们所使用软件CASS5.0软件格式实现一致,这时候结合外业的草图,就能够快速地完善数字化的内业成图。

四、GPS RTK应用体会

目前GPS正在越来越多的测量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地形地籍测量中,RTK技术和其它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相比,优势无可比拟。在RTK方式出现以后,也不要马上就开始测量,要等到GPS稳定大约二十分钟左右才能测量,不然就会有很大的误差,另外电台的信号不要太远,依据我们多年作业经验,RTK的范围最好不要超过10km,不然解算的速度和精度就会大受影响。

参考文献:

[1] 廖咏峰. RTK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8)

[2] 巫向荣. 动态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 科技资讯. 2009(15)

[3] 蔡建忠,张志勇.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在土地勘测工作中的应用[J]. 测绘通报. 2003(05)

[4] 杨冬梅,杨永.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 2011(16)

篇4

【关键词】GPS技术;控制测量;数据处理

一、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地籍测量是获取地籍信息的重要手段,基础地籍测量工作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土地权属界限测量、土地碎部测量、土地变更测量等。

(一)地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网)的原则。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控制测量两种。基本控制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可布设相应等级的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等。在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地籍控制测量上作,分为一、二级,可布设为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网。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条件小具备的地区,也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精度指标是GPS网技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它的大小将直接影响GPS网的布设方案、观测计划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而指定的。根据《地籍测量规范》规定,地籍控制点相对起算点中误差不超过±0.05m。

(二)地籍碎部测量精度要求

地籍碎部测量即界址点和地物点坐标、地类要素的获取,包括定境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和界址点,房屋及其他构筑物的实地轮廓,铁路、公路、街道等交通线路,海岸、滩涂等主要水上设施的测绘。界址点是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而界址点坐标是在某一特定的坐标系中利用测量手段获取的一组数据,即界址点地理位置的数学表达。界址点坐标的精度,可根据测区土地经济价值和界址点的重要程度来加以选择。在我国。考虑到地域之广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界址点精度的要求也应有不同的等级。

二、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优点

GPS系统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制的最初目的是为海陆空三军提供实时、全天侯和全球性的导航、核爆监测、情报收集、爆破定位以及应急通讯等服务。而对GPS技术的应用开发表明,GPS系统不仅能够达到当初的目的,而且用GPS卫星发来的导航定位信号还能够进行厘米级甚至毫米级精度的静态相对定位、米级至亚米级精度的动态定位、亚米级至厘米级精度的速度测量和毫微秒级精度的时间测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GPS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尤其在测量界的控制测量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GPS技术具有全天候、精度均匀等优点,且选点、埋石比常规方法更具灵活性,它不象常规三角网那样要求网型和点位通视的条件十分苛刻,并能大大提高地籍测量首级控制网布设的精度和效率,因此在地籍控制测量中已经广泛采用GPS技术。

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主要有全天候作业、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观测时间短、定位精度高、作业效率高等特点:GPS观测可在一天24小时内的任何时间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测站之间无需通视这样既可节省大量的费用,也可使选点工作更为灵活,不必考虑控制点间的通视问题或控制点与放样点间的通视问题,可根据点位位置需要,可稀可密。但测站上空必须开阔,以使接收GPS卫星信号不受干扰;观测时间短采用实时动态定位的方法,可随时定位,流动站与参考站相距在15K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分钟,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仅需几秒钟;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观测时间更短。

三、GPS地籍控制网的建立

地籍控制测量就是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是为开展初始土地登记、建立基础地籍资料、以及日常地籍的动态管理而布设的平面测量控制。根据国家土地局颁布的相关规定来看,地籍平面控制网布设为一、二、三、四等三角网、三边网及边角网,一、二级小三角网(锁),一、二级导线网及相应等级的GPS网,并且各等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根据城镇规模均可作为首级控制。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没有常规三角网(锁)布设时要求近似等边。

(一)基准设计

GPS网的基准包括网的位置基准、方向基准和尺度基准。而网的基准的确定是通过网的整体平差计算来实现。GPS网的基准设计,一般主要是指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问题。确定网的位置基准,选网中一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给以适当的权,或者网中的点均小固定,通过自由网伪逆平差或稳拟平差,来确定网的位置基准。这种以最小约束法进行GPS网的平差,对网的定向与尺度没有影响,平差后网的方向和尺度以及网的相对精度都是相同的,但网的位置及点位精度却不相同。在网中选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者选网中若干点的坐标值并加以固定,或者选网中若干点的坐标值并给以适当的权,在确定网的位置基准的同时,将对GPS网的方向和尺度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与约束条件的多少及所取观测值的精度有关。

(二)选点与观测方案的拟定

由于GPS测量观测站之间小要求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上作为较经典控制测量的选点上作简便。但由于点位的选择对于保证测量结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选点上开始之前,应充分收集和了解有关测区的地理情况以及原有测量标志点的分布及保持情况,以便确定适宜的观测站的位置。所选点应对空通视,远离大功率电视塔、微波站、高频大功率雷达和发射天线等,远离大面积水域,玻璃围墙,点位尽量不选在斜坡上,并且要便于观测和加密发展,交通方便的地方。用GPS建立地籍测量控制网,点间不必都要求通视每个点有两个方向通视就可,少数点一个方向通视也可以。点间距离可长可短,不必顾及图形结构,一个GPS网,其最短边可为600m~1000m,长边可达20km~30km。点位应从实际出发,以使用方便为原则。

篇5

[关键字] 地质工程 数字化 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 P25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2-2

1 地质工程测量技术在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1)忽视测前方案设计测前方案是整个工程测量工作的指导文件,对保障测量精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是不可跳跃的工作步骤,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工序常被轻视甚至忽略。没有认真编制测前方案便开始测量工作,产生的不良后果一般有以下几点: ①在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中难以把握后期工作需求,造成了后期工作的被动,增加了整体测量工作量;②发生测区控制布网漏布现象, 破坏了统一性; ③测区精度要求布局欠合理; ④为提高经济效益,采用一次性布网方式,精度标准降低,误差太大,不能满足工程要求。

(2)地下数据获取存在较大误差我国测量技术的一个短柄就是地下数据的欠准确性, 目前获取手段主要是通过平面控制测量技术。平面控制测量一般有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和交会法定点测量法,通过使用精密仪器和精密方法测量出控制点间的角度、距离要素,并根据已知点的平面坐标、方位角计算出各控制点的坐标。但对于地下数据的获取则有些鞭长莫及,测量的数据准确度往往不高。地下数据的获取存在很大难度,原因有:①一般无自然光,测量条件差,对人员和机械的干扰性大;②测量控制点的埋设受到环境与空间的制约作用,测量网形收到限制;③需要实时监测结果,给监测工作带来难度。

地下数据的准确度不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是测量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3)水下数据获取技术的空白我国分布有大量的水面,水下测量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水下测量的测深数据出现粗差(异常)的概率远远大于陆地,且进行重复测量的难度很大,并缺乏必要的几何图形检核条件,给粗差的处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能实现水下数据的完全获取。目前常用的获取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与测探仪相组合;二是运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导航软件对水深数据进行记录,结合平面坐标得出水下数据。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结果都属于侧面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很差。因此,这个技术领域可以说是国内空白,践去填补这一技术缺陷。

2 数字化的相关对策

做好测前方案的设计工作在确定测量对象、测量任务、测量精度后,必须依据合同文件,严格按规范的要求,编制测量方案。

(1)设计原则:①先整体后局部,不但照顾眼前利益,更要兼顾后续发展;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②认真考察作业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踏勘调查,充分掌握地理地质条件,选择最佳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③对于已有的资料和产品充分利用,对新工艺、新技术要积极采纳。

(2)编写要求编写要求:①文字简练,突出重点,不重复叙述;②表述规范,与标准保持一致,不能带个人色彩;③对涉及到的新工艺、新技术要阐明其可行性及预期结果; ④分级布网,提高测量精度。

3 数字化的技术展望

提高地下数据精确度为了提高地下数据的精确度,建议先进行导线计算,做好各方面的精度设计,设计好测量关键点,并把这些关键点都标示在被测量物平面图上,这样获得的地下数据准确度会有很大提高。导线计算方法如下:

闭合导线计算GPS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GPS差分技术,它是利用已知精确三维坐标的差分GPS基准台,求得伪距修正量或位置修正量,再将这个修正量实时或事后发送给GPS导航仪,对用户的测量数据进行修Ⅱ:, 以提高GPs定位精度,水平精度可达到lOmm±2×lO-6D, 高程精度20mm±2×1O-6D,精度较高,但测程有限制一般小于1Okm。GPS-RTD(伪距差分),精度可满足水下地形测量的需要,测程可达3OOkm。

水下地形分析是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获取了大量数据之后,要针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生成有用的信息,即是水下地形分析。水下地形测量常做的数据分析有:等值线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工程计算、利用DEM进行冲淤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任意剖面线生成和模拟水下飞行等。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在工程量计算、水库淹没分析等应用中非常重要。通常采用近似的方法计算体积,利用GIS平台软件,结合已有的数据可以实现指定区域土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对"孤点"的判定一般采用测线法,用于比较被检测点与其相邻的点的高差或者坡度。例如,某点与其相邻点的高差符号相反且大于一定的值,或两个相邻的坡度符号相反且:大于阈值,可判断此点为异常点而剔除。运用测线法判定"孤点"一般剔除点数比例占总点数的3%左右。

本文简单地从测前方案设计、地下测量数据与水下测量数据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地质工程测量技术是一门应用科学,: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探:素研技究,克服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提供更加符合工程需要的高准确度的测量数据,提高工程质量。

本文简单地从测前方案设计、地下测量数据与水下测量数据三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地质工程测量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地质工程测量技术是一门应用科学,:为了更好地为国家建设服务,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探:素研技究,克服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提供更加符合工程需要的高准确度的测量数据,提高工程质量。

篇6

关键词:GPS技术;城镇地籍测量;平面控制测量

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GPS技术是以卫星载波为基础的实时定位系统,其应用已经拓展到了多个领域,尤其对测绘技术的变革更是产生了较大的作用。而在地籍测量中传统的如导线、三角网等测量在技术要求精确的同时,精度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随着GPS技术的引入,利用其进行地地籍测量可以避免传统测量的缺点,且布点灵活、观察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使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发展迅速,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对GPS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应用进行了分析,这一研究对于GPS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2GPS技术的地籍测量

2.1 GPS技术的定位测量

通常GPS系统都是由客户设备、地面监控以及空间卫星等3部分组成,而应用GPS测量地籍的定位方法则主要由载波相位和测距码伪距法,这里载波相位定位是从接收机产生的基准信号相位和来自卫星的载波相位的差来得出接收机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设为整周模糊度,其计算的观测方程为:

其中接收机钟差为、卫星钟差为、电离层延迟改正为、对流层改正为、卫星星历误差在矢径方向的投影为,多路径误差为,测量噪声为。而应用的伪距定位的方程是:

2.2 GPS应用的数据处理

GPS技术应用的测量数据当前基本都有由计算机完成实现的,其包括了数据预处理、基准解算、网平差等处理,由于计算机软件功能强的,数据处理出差率低其在当前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处理方式。

2.3GPS测量的误差

应用GPS技术的地籍测量,测量观察值的误差主要包括接收机、信号传播以及卫星方面的误差。接收方面主要有时钟、位置误差,一般采用观察同步求差的方法处理;信号传播误差通常应用监控机信号调试进行处理;卫星方面存在时钟、星历、相对效应等误差,这些处理一般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求差处理取值。

3城镇地籍测量

3.1 城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有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2种方式,通常不需要应用高程控制,只需应用平面测量就能实现。城镇的平面控制测量具有以下特点:地籍测量作为城市控制网的一部分进行处理;城镇地籍测量对点位和长度变形精度要求更高;由于城镇建筑多,测量时平面控制点密度更大。平面控制测量一般还需遵循高级到低级、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布网原则。

3.2 GPS技术的应用

GPS技术应用包括技术设计、外部实施以及数据处理3个过程。地籍GPS技术设计主要是根据测量章程和项目要求进行确定的;外部实施则从准备、观察和结果整理分布进行完成;数据处理则应用了平差计算的相关软件完成。依据以上基础理论的分析,对重庆城镇地籍测量进行了实际应用,基于重庆相对平原地区的技术难度要求高特点,对其山地丘陵的地貌城镇性质,依据表1重庆GPS定位测量标准,采用了全解析的数字化采集的方式完成地貌勘察点的规划,通过GPS高精度的定位的测量完成了地籍测量规划,最后得出了界址点数据、地籍图和地貌测绘等内容。通过应用结果表明,应用GPS技术于山城重庆的独特地貌地籍测量优势明显,得出结果更为形象以及为后续处理提供了更便捷的应用。

表1重庆GPS定位测量标准

4 小结

本文从GPS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GPS地籍测量的特点与过程,通过简要的分析重庆的验证得出了GPS定位对于地籍测量的应用效果显著,而在实际应用当中结合RTK的碎步处理技术会使得地籍地貌处理结果更为精确,此外应用其他地方时还应结合当地地形特点,做好相应的规划,才能充分发挥GPS技术精确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黄小玲.基于GPS地籍测量及精度分析技术研究[J]. 科技资讯. 2010(26)

[2] 韩聪秀.基于GPS技术的城郊地籍测量实施探讨[J]. 科技资讯. 2011(05)

[3] 付小虎,喻建华.浅谈GPS在地籍测量控制网中的应用[J]. 江西测绘. 2010(03)

[4] 陈闻畅.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思路及案例研究[J]. 科技资讯. 2010(12)

篇7

关键词:地籍测量;任务;特点;内容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the cadastral survey is a survey and mapping work. The purpose of the work is to get information.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people on the cadastral management the job raised taller require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science progress, making it to the cadastral manage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realize gradually, thus forming the modern cadastral measurement associated with complet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ch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ome basic knowledge of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cadastral surveying discipline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Cadastral Survey; task characteristics; content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引言

地籍测量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为编制计划和规划,合理确定土地税和征地补偿标准,制定有关土地政策等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必须完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切实掌握我国的自然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每一寸土地。其前提是管理好土地,管理好土地则要求为管理机构提供必要的基础性地籍管理资料。其中,地籍图就是地籍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籍图必须由地籍测量来产生。由此可见,地籍测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地籍测量学的定义及任务

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导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简单说就是“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地籍测量学所研究的是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具体指地块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地块是人们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具有法律、经济和社会关系的特征。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精确性。

①研究测绘地形图的理论和方法;

②研究在地形图上进行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③研究建(构)筑物施工放样、建筑质量检验的技术和方法;

④对大型建筑物的安全性进行位移和变形监测。

三、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及特点

1、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其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1) 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 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5)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6)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2、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有着明显不同,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

(1) 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大众易接受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地理参考系统;

(3) 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 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5) 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 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7) 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3、地籍测量所获得的结果:

(1)每一宗地所在的位置;

(2)每一宗地的边界线的界址点位置;

(3)每一宗地的面积及土地的等级;

(4)每一宗地的利用状况;

(5)每一宗地的权属;

(6)宗地上的主要建筑物地籍信息的表现形式。

4、从地籍测量所获得的结果我们可以用以下形式表现出:

(1)地籍图形集

用图直观形式描述土地和附着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地籍图、专题地籍图、宗地图和土地质量评价图等;

(2)地籍数据集

用数字的形式描述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现状等要素,如面积册、界址点坐标册、房地产评价数据等。

(3)地籍簿册集

用表的形式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法律状态、利用状况等进行文字描述,如地籍调查表、土地登记表和各种相关文件等。

四、地籍测量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测量技术提供了一个更加精确、可靠的手段,地籍图的几何精度和地籍的边界数据精度越来越高。在技术方面,土地质量评价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日趋完善,土地的质量评估资料被纳入地籍中。

(1)对传统的土地测量理论、技术和方法进一步地拓宽思路,使其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技术和方法更加规范化,土地空间信息获取将在快速和内外业一体化方面取得突破 ;

(2)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并不断地改善数据质量,使土地工作更加合理和高效;

(3)高新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的应用。高新测绘技术是地籍测量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快速、高质量地获取土地空间信息的技术手段之一。

结论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受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地籍管理,地籍测量作为为地籍管理提供最基本的测量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务院也正在组织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控制测量地籍测量的基础,理应得到重视,各种方法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地籍测量工作更好更快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詹长根主编.地籍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 钟宝琪.地籍测量.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3] 杨德麟等.大比例尺数字地籍测量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篇8

关键词:测绘技术;数字化;地籍测量;要点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network technology, the digital mapping technology to adap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s gradually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s, cadastral survey work has entered the digital age.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cadastral survey work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is discussed, hoping to help raise the level of cadastral survey work.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digital cadastral surv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量与准确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地籍测量工作是土地工作的重点基础性工作,它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和绘制出大量的地籍图,工作内容不但庞大和繁杂,而且对精准性的要求还比较高。为满足社会和政府对地籍信息的需求,地籍测量工作顺应时展潮流,也逐步呈现出数字化的特点。数字化的地籍测量是融通内外作业,将数据的采集、整理、制图等工作集为一身的工作。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对推动地籍测量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数字化地籍测量的论述上,简单介绍了它的概念,具体分析了它的特点及优势,对应用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简述

地籍测量是利用测绘技术对所需区域内的土地来进行权属的确定、地界的勘验、土地利用状况、面积的核算以及质量等级的划分等要素进行专业化的测量的工作。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地籍测量工作也发生一些变革。数字化的地籍测量主要是借助网络、计算机和卫星定位的技术以及现代化的测绘技术对地籍信息进行全新解读的测量技术。这种技术的核心设备是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连接到测绘设备,并应用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建立起地籍测量内外业务沟通的平台,实现了把地籍信息的采集、储存和处理与制图等环节的高度整合的技术。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特点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自动化

传统的地籍测量方式主要以手工测量的方式为主,工作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且由于人工操作的方式存在,降低了测量的精度。数字化的地籍测量方式把野外采集的初级数据自动记录与保存在电子设备中,再通过计算机的传输进行自动地计算与成图,使工作效率和质量有了一定水平的提高[1]。(二)省人力由于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进行实地工作时,通常情况下每小组有一名技工和助理就可工作。

(三)高效率由于采点及后来的绘制地图都使用了精确性比较高的编码规则;如果需要对地籍图进行修改,再做一次调绘便可,无需再次进行采点测量。

(四)高精度

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精度之所以高,主要取决于最初对采点和地面的建筑物的数据采集的精度。数字化地籍测量在其它的方面也都是由计算机自动来完成的,误差比较小。在成图完成之后,如果需要对地籍图进行修改或者变更时要对其范围内的全部的建筑物依附物和构筑物进行比较全面地调绘,所以必须要对已绘成图的部分做全面性的检查,发现有错误的地方要彻底地纠正。在进行纠正的同时又对全图进行了自动测试,那么就会对未发现的错误也进行了更正[2]。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主要方法

(一)采点工作

选择好地籍测量的区域,利用GPRS把所有能采集的需要在地籍图上进行绘制,只要是地面物体要素必须全部采集成解析坐标。点位的选择必须要合适,按照要求对所有的数据予以采集。但应当注意的是遮蔽的地带会给GPS卫星信号的接收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要选择全站仪等工具运用解析法进行细部的数据测量。

(二)数据处理工作

利用软件系统对已经采集的数据进行误差矫正。数据的精度必须达到“GPS规范”对各项指标的要求。在“工程规范”中各项数据也要达到E级平面控制网的标准。

(三)宗地调查和划分

完整的地图既要有地表物体,还应要有使用权属的标注。这其中主要包括土地的使用权符不符合规定、地界的划分、甚至门牌号等,以便于清晰地确定土地的利用率。在调查时可以携带绘制好的地图和调查结果,逐步进行确认,从而保证了地图制作的准确水平。

(四)矫正工作

对数据预处理生成的地籍图必须进行误差的矫正与必要性的检查。 在采集数据的时候最好在现场绘制出一张草图,以便在进行电子地图绘制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些草图的标注进行各层次的绘制与标注,避免漏标的出现。

(五)出图工作

一切数据经检查合格后,生成数据化地籍图。根据在实际勘测中获得真实数据,区分所测地籍的不同类型、规格和用途,对比例尺进行科学的选择。把绘制出的比较准确的地形图或者地籍图作为基础的底图。再充分利用计算机绘图系统绘制出比较准确的数字化地籍图,数字化地籍图所涉及的范围要有广阔性;并且要详细的注明占地面积和有关的事项,为以后所需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

四、在实际作业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要点

(一)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具有对坐标进行传递、保证精度和减少误差的重要作用,也是地籍测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进行实际的地籍控制测量中必须在所选定的地籍测量区域内选定好控制点,控制点要有一定的几何形状形成。在相同的坐标体系下,选择精密性比较高的仪器对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确认,在对这些关键点的控制后,在其基础上辐射生成别的细部点,然后才可进行数字化的地籍测量工作。在我国的数字化地籍测量中目前进行的地籍控制网的建设都是利用GPS的定位技术做到的。

(二)地籍细部测量

在我国目前的地籍细部测量中通常都采用GPS-RTK测量和全站仪相配合的技术,它是通过电子速测仪、便携机、电子手薄、便捷性GPS和数据储存装置对野外的数据进行采集并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三个阶段的数据处理工作[3]。

1、数据预处理

在对从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常规性的检验和可行性的分析后,如果发现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就把数据转换成制图软件、计算机和图形的加工软件能够处理的数据格式。

2、数据处理

对外业数据进行成图操作,初步建立起可以应用的细部地籍图。

3、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的过程要以在地籍图中已经生成的等高线作为标志,地籍图中的等高线要选择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来生成并自动化的绘制出来。

(三)数字化地籍测量成图的要点

1、谨记在数字化地籍图成图之前必须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目的是对处理不当之处和疏漏的地方予以修改,把在地形上存在的矛盾消除掉,权属的界限要确定清楚,在一些必要的位置必须要予以符号的表示和文字的注记。

2、在以上的工作做完之后,可以通过复检和外业巡查的方式对地籍图的精确度进行初步确定。

3、为保证地籍图的精确性和可靠程度,可以组织设计人员、开发人员和相关的权属单位进行最后的检验。如果发现在一些部位和地区存在争议或者分歧要再次进行比较严格的检验,直至没有分歧意见一致后,由争议双方进行签字确认。这样有助于实现数字化地籍图在权属上比较清晰、在注记上比较准确,也就保证了数字化地籍图的整体质量[4]。

结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充分应用,是适应时展潮流,促进现代化地籍测量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地籍工作的效率和精确程度。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数字化技术还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中,我们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为提高我国数字化地籍测量技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传亮.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及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张盛.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图的特点及应用[J].科技咨询.2010

篇9

【关键词】地籍测量;存在问题;教学改革

地籍测量是测定和调查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以及其上附属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状况等基本情况,并绘出以权属为主要内容的地图,地籍测量为测量专业的必修课之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我国人地矛盾的进一步突出,国家对土地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加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测绘学科从理论到技术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地籍测量的内容和体系也需要不断更新和补充。我校开地籍测量已有数年,GIS专业和工程测量专业均开设。课程设置为理论教学安排40个学时,实践教学安排两周。作者在教学过程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借以向同行请教。

一、教学内容

从事地籍测量的人员,不但应具有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有土地资源管理、地籍管理、不动产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学的重点应在权属调查等理论的理解,而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只要注重当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的集成应用。主要课堂教学内容如下所示:

(1)地籍的概念,包括地籍概述、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等内容。

(2)权属调查部分,包括初始权属调查、权属调查准备工作、实地调查和填写地籍调查表及绘制宗地草图等内容。

(3)地籍测量部分,一般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细部测量。由于地籍测量和普通测量在有些方面是相通的,所以此部分内容重点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特点和技术指标,让学生理解地籍测量与其他测量相比其技术特点。

(4)地籍图的绘制部分,目前地籍图绘制大都采用计算机编制成图的方法,对测绘专业的学生来说,利用制图软件编制地籍图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让学生体会到地籍图制作的特点。

(5)房产测量,包括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量及变更测量等内容。

(6)地籍建库部分,此部分内容与数据库关系密切,包括建库目标、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内容、数据库功能设计及后期维护等内容。

教学实践环节为主要安排两周的地籍测量实训,以测量校园1:500的地籍图为实训内容,要求提交地籍图、地类面积汇总表、实训报告等成果。

二、存在问题

1.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教材内容陈旧,现势性较差,无法跟上当前的地籍调查与测量方法,如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GIS和遥感技术在其中的大量应用,当前的教材涉及的就比较少。其次是由于课程的文字表达性较强,有的老师不注意方式方法,多是照本宣科,即使做了多媒体课件,也是课本内容的照搬或者部分老师不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课堂教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再次地籍测量包含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两大部分内容,很多从事地籍测量教学的老师多是测量出身,教学中存在重测量轻调查的情况。地籍测量教学偏重测量技术的应用, 缺乏土地权属界定等相关知识的讲解, 即使有些教师在课堂进行了讲解, 也很少到实地进行确权实习。因此, 经常出现地籍测量的技术性与法律性之间无法融合与贯通的问题。另外,在当前高职高专的层次定位上,很多老师存在重实践和轻理论的观点,致使授课时不能准确把握理论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对一些重要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往往浅尝辄止或干脆省略不讲。

2.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地籍测量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完成后,一般会安排连续两周的地籍测量实习。实习时存在指导老师在安排实习内容时,以测量为主调查为辅,甚至没有地籍调查的内容的不足。

同时因为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基础上进行的,在实习场地的选择方面,如果选在校外进行地籍调查,则实战性较强,效果会比较好,但进行地籍测量时,仪器和学生安全无法有效保证。如果选择在校内做调查和测量,仪器和学生管理效果理想,但本质上学校就是一块宗地,为模拟实际,人为地随意划分宗地,这给学生一种不真实感。

三、改进方法

1.加强教材建设

现在高职测量专业使用的《地籍测量》教材存在着使用群体针对性不强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一、直接使用本科教材,其内容深度和广度并不适合高职学生,偏重理论而轻实践,授课时只能少讲或不讲。 二、使用高职教材,但这些教材往往是参照本科教材而来的,成为本科教材的浓缩版,无法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因此,高职《地籍测量》教材,既要在难度适中,符合高职层次特点,又要实践性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及时反映最新的地籍调查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2.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现势性

地籍测量分为两部分内容,即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地籍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等级调查,地籍测量主要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面积量算和数字地籍图的测绘。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的基础和前奏,因此在讲地籍调查时,一是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掌握行业术语,二是要紧密结合国家相关土地政策法规,配合最新的案例进行教学。三要保持教学内容的现势性如: 引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案例及GIS、遥感等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上的应用。这样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颖。

3.注意与多课程的交叉融合

地籍测量是测绘学科的一个分支,它与其它课程如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测量平差等课程在内容上有重叠或相似的地方同时又有所区别。因此在讲地籍测量时,要注意让学生与以前所学课程融会贯通。第一要注重让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地籍测量中的问题,如在界址点测量方面,可启发学生结合地形测量中的坐标推算来推导各种界址点坐标,在讲控制网布设时,又要根据控制测量的相关理论来解决。第二要注意让学生明白地籍测量和其它测量方式的不同,这是地籍测量授课时经常遇到的困扰,同时也是学生经常混淆的地方。很多学生学习地籍测量,搞不清地籍控制测量和常规控制测量、数字地籍图测绘和常规数字测图之间的区别。这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多加以区分,如:在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由于地籍测量主要是测量平面位置,不进行高程控制。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地籍测量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特点,因此在授课时需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在理论教学部分因地籍测量涉及的学科较多,内容较难,可采用ppt、视频、板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在讲解完理论后应实时开展相关的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以教师示范、学生互助等多形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实践的内容贴近实际生产,实打实的锻炼学生地籍测量的能力。

四、结语

地籍测量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生产能力的双重锻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强化其实践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注意与《地形测量》、《土地资源管理控制测量》等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避免知识点的断、缺或重复,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参考文献:

[1]地籍测量学巨M习.詹长根等.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6

[2]张息秀.GPSRTK和全站仪相配合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地矿测绘2005,21(3):22一23

[3]杨树平.地籍测量三个环节中的一些问题处理[J].城市勘测, 2002( 4) : 24

[4]侯永会.无定向导线环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城市勘测,2005,5:28一30

作者简介:

篇10

【关键词】地籍测量;测绘技术;精度控制

1 地籍测量的基本内容

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测绘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调查区域内,建立地籍控制网,测量每宗土地的地籍要素,测绘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地籍测量主要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

1.1 地籍碎部测量

地籍碎部测量也称为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是在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限、位置、形状及地类界限等并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绘制宗地图。在权属调查与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之后进行。地籍碎部测量的内容包括:测定界址点位置、测绘基本地籍图、求算宗地面积和制作宗地图。地籍碎部测量的方法有: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图解法三种。

1.2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得技术环节。它是根据址点及地籍图的精度要求,结合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有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的测量工作。

2 城市地籍测量的主要特点

2.1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地籍测量工作增添了难度

我国现阶段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口聚集在城市,给城市管理带来严峻挑战,也给城市地籍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干扰。快速的城镇化要求更高水平的城市管理,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缺少不了高质量的地籍测量信息。

2.2 城市地籍测量专业性极强

由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并且地籍测量对测绘精度有着严格要求,对城市地籍测量的专业性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一是大量现代测绘技术在城市地籍测量中使用,客观上提高了地籍测量的专业水平;二是城市管理对地籍测量资料要求较高,不仅仅是要获取一些基本资料,还需要取得城市管理决策可能需要的其他信息。

2.3 城市地籍测量属于法定测量,是政府行为

地籍测量和其他基础测绘、专业测绘的属性有着根本的不同,地籍测量属于对法定地块边界的定界、标界、量测以及地块附属物的测绘。城市测量成果具有法定效力,是对地块以及地块附属物实际存在和位置关系的现势性证明。

3 城市地籍测量中不同测绘技术的精度控制方法

由于城市地籍测量具有法定性、专业性、复杂性的特点,对于地籍测量中的精度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在选择不同的现代测绘技术时,要充分考虑测绘技术的精度控制,避免城市地籍测量工作的失误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重大损失。

3.1 GPS 静态定位测量方法

GPS 静态定位测量方法,在地籍测量的高级控制网的布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边长上百公里的高级控制网GPS 基线向量,都可以采用GPS 静态定位测量方法来实现控制,精度可以至1-2cm[1]。在城市地籍测量工作中,为了保证GPS 静态定位测量方法测量精度的控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采用GPS 快速静态定位测量方法进行大地控制网的布设时,如果是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选取测量点位要均匀,

并完全覆盖我国国土,如果是用于三等大地控制网,不仅要满足国家对基本比例尺测图的要求,还要结合水准测量方法和重力测量方法,将施测区域精化为近似大地水准面;第二GPS网布设一般逐级进行,在保障精度和密度等指标符合要求时可以跨级布设;第三在GPS 网等级为BCDE 时,测量区域内存在高于实测级别的GPS 网点时,应将其作为测量控制网的控制点;第四各级GPS 网点要均匀布设,相邻点间距不应大于平均点间距的2 倍;第五避免在有强电磁干扰源的区域设置控制网点;第六如果是新布设的GPS 控制网,需要与原先存在的国家高等级GPS 网联测,并且联测点数要大于三点;第七在进行低等级GPS网点的局部补充、加密时,与高等级网联测的点数不能少于四个。

3.2 采用CORS 的网络RTK 技术对地籍测量精度的控制

CORS 由工作平台、通信网络以及传感器组成,能够将各种类型的GPS 观测到的经过检验的数值传递给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用户。这种基于CORS 网络的技术比传统的RTK 技术在测量可靠性、精度以及测量范围等方面都具有了很大优势。并且操作简单,测量机动性比较强,有很强的误差处理能力,能够避免发生累积误差。因此这种新的测绘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

3.3 城市碎部测量

影响界址点测量精度的原因较多,测量精度的变化幅度也比较大,其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1)测量精度随着测量距离、角度的变化而变化;(2)界址点测角误差随着测量点至界址点的距离增加而减少;从这两个规律可以看出,进行界址点的测量时,定向距离不能太近,测量距离不能过长。所以选择合适的定向距和测距对于精度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3.4 关注细节,控制测量精度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测量区并不是理想的模型,很多测量区域都存在一定的死角,因此在实地测量过程中除了采用信息化测量技术进行测量外,对于那些信息技术无法起作用或者受到限制的死角,通常情况都不采用GPS 观测,在实际测量界址点时要采用几何关系来确定。在地籍测量过程中一般通过对各个测量点位的距离,进而确定测量区的面积,通过相关软件能够绘制出测量区相关数据图。那些难以测量的死角我们可以利用几何关系进行确定,可以采用全站仪无棱激光,实现对无法实际测量的区域进行取量测定。在对宗地关系图进行参照时应该全面检查采集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度;在传输数据时要采用平差计算;处理和编辑数据时要仔细排查,对出现遗漏的数据要及时补上,对不当的地方要及时修正,全部检查结束后还要进行复审,以控制精度。

4 结束语

通过对现代测绘技术精度的控制,可以满足城市地籍测量法定要求以及专业性要求,给城市管理建设提供更加精准的基础资料,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阔奇.GPS 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优势与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24.

篇11

【关键词】GIS;地籍测量;方法;应用

我国的土地面积非常辽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籍测量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对边疆的保卫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在主观上对地籍测量有一个深入的认知,选择应用高科技进行测量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地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和方法展开讨论。

一、GIS技术概述

对于地籍测量而言,不仅工作量非常大,同时在工作的广度上也有所提升。经过长久的积累、发展,我国当前的地籍测量工作,已经形成了健全的体系,各项内容均需选择专业性的技术来完成。GIS技术是以数字信息的形式,针对地球上的各种客观实体进行描述和分析,配合使用硬件设备、软件设备后,针对空间地理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运算,由此来得到较多的地籍信息,指导日常的生产、生活。从优势上来分析,GIS技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项技术可以将数据进行综合应用,得到的结果贴合实际。第二,GIS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根据各地区的客观情况及条件限制,选择针对性的测量方案来完成。GIS并不是特别“死板”的技术,其在硬件配备、软件配备上,均可以进行多元化的选择、实施,最终获得的地籍测量结果非常理想。第三,在地籍测量过程中,GIS技术的兼容性较强,能够与其他的技术进行联合使用,更好的弥补地籍测量工作中的不足,深化测量的意义。

二、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和方法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水平的提升,地籍测量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重要竞争工作。每一个国家都对本身所具有的土地非常重视,通过地籍测量可获得更多的资料、信息,由此来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国土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三位,是各国觊觎的对象。为了避免本国的土地再一次被侵犯,必须要将地籍测量工作的水平提升,强化GIS的应用,在方法上提高可行性。

(一)数据库结构的应用

GIS技术与一般的测量技术有所不同,其数据库结构的特点突出,能够帮助我国的地籍测量工作更快、更好的开展。GIS的数据库结构,具有两个类型,分别为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在基础地理数据库当中,存在着大量的未处理数据,包括数字地形、大地数据等等,这些数据的信息含量非常大,是分析的重点。专题数据库在应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点。例如,该数据当中具有一些处理完成的数据,包括基础的地质图例、地质灾害的相关数据等等,这对于分析我国的地质情况、了解未来的地质变化等,均具有较大的作用。GIS在应用的过程中,其技术的运行和故障数据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非数据库”的方法进行存储,由此来保证日常搜集到的数据不会出现丢失的情况。另外,GIS的行政区、线路等内容,通过应用“地理数据库”的方法进行保存,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客观上的测量工作会得到详细的划分,不会出现太多的复杂问题,既提高了测量的效率,又保证了测量的速度。由此可见,GIS的数据库结构与地籍测量具有高度的匹配性,整体上可以取得优秀的成果。

(二)数据采集输入的应用

地籍测量的开展,势必要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等,如果在数据采集、输入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之前的工作就会白白浪费,所造成的恶性循环非常严重。为此,GIS的应用,必须确保地籍测量数据的采集、输入能够尽快的完成,提高效率的同时,不影响最终的分析结果。目前,GIS应用到地籍测量以后,可以更加清晰、更加直观的表述出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所有的结果都可以通过动态演示的方法来实现,能够让观察者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呈现出大量的、繁杂的数据报表。例如,应用GIS分析基础地形图的过程中,其显示的信息非常详细,但并未出现杂乱的问题。基础地形图所包括的信息为流域边界、水系、交通等等。根据观察者的需求,还可以将信息进一步的细化,也可以通过简略的方法来表示,整体上的可操作性较强。所以,地籍测量过程中,选择应用GIS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在数据的采集上富有特点,在输入工作上也非常的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三)综合应用

GIS在目前的研究当中,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和优化,整体上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效果,均表现为较大的提高。为此,我们在地籍测量工作中,还应该注重发挥GIS的综合应用。GIS技术在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该技术将成为未来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在地基测量中,能够将和地理相关的文本数据以地理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使得相关人员能够清晰的看出地理空间的分布情况,明确该地区的地形分布情况,地貌特征等,为今后的地区规划提供数据支持。从以上的表述来看,GIS技术的综合作用比较理想,其可以根据操作者的需求和地籍测量的各项标准,实现对地籍信息的专业化处理,任何一个指标的设计或者是标准的提升,均不会对GIS造成太大的影响,反而可以推动地籍测量的进步和GIS技术水平的提升,该方面可以在日后深入研究。

三、GIS与其他技术的联合应用分析

地籍测量工作与一般的工作有所不同,单纯凭借GIS一项技术,只能在特定的领域中获得进步,而其他的工作则达不到理想的标准,甚至是出现了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地籍测量过程中,除了要将GIS有效应用外,还必须将该技术与其他的技术联合应用,更大限度的提高地籍测量的水准。从当前情况来看,和GIS技术相结合使用的有遥感技术即R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即GPS技术,简称3S技术。下面本文就将GIS技术和RS及GPS技术相结合,分析其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在3S技术中,有85%的信息是和地理位置相关的,也就是说在3S技术应用的过程中,GIS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是耕地林地还是城市的规划分布,都和地理信息息息相关,只要是能够用位置去判断的信息,都能够应用GIS技术。RS技术则是利用电磁波探测地表物体对其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之后在从这些电磁波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的使命。GPS技术则是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和导航的系统,其测量精度高,信息准确,能够不受时间的限制实现随时定位。

总结

本文对GIS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和方法展开讨论,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地籍测量工作与GIS的融合度较高,二者能够互相帮助,推动了我国地籍测量水平的提升。在今后的地质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GIS技术,在操作方法、软硬件配备、测量手段上,均要有所增加。

参考文献

[1]张小芳.GIS与全站仪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硅谷,2014,08:133+141.

[2]郑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J].硅谷,2013,02:20-21.

[3]梁海青.浅谈GIS技术及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3,06:154-156.

篇12

【关键词】 测绘技术 地籍测量

测绘技术的飞跃发展,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精准、翔实、高效的地籍、土地分类、统计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测绘技术为我省的土地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全国两轮次土地调查在我省的实施,现阶段已在农村广泛开展,地籍测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参与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参与地籍测量实践时的经验、教训,探讨现代测绘技术解决现代地籍测量和土地管理在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望得同行斧正。

1 测绘与地籍测量发展的历史

测绘技术产生之初的主要应用之一就是解决土地的划分和测算田亩的面积。最远可追溯到约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皇家登记的税收记录中。公元前21世纪尼罗河洪水泛滥时就曾以测绳为工具用测量方法测定和恢复田界。我国从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开始了对田地界域进行了划分和丈量。明代编制的鱼鳞图册,是我国地籍测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对地籍测量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对此项工作也普遍重视。而数字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卫星监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地籍数据的获取、存储、和地籍的管理体制等产生广泛的影响。数字测量技术已成为土地调查与制图的重要手段。其中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主要通过处理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制作数字影像产品和提取地物的矢量信息,它具有获取速度快、信息量多、直观性好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土地利用调查与动态监测。

全球定位系统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一代精密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即GPS定位技术。它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精密定位和城镇地籍测量,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布点灵活、经费省等优点。发达国家都陆续开展了由政府监管的以地块为基础的地籍或土地信息系统的建立工作。现在,我国已开展以宗地为基本单位土地建库和土地发证等土地信息系统。浙江省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在城镇已开展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建立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

2 浙江地籍测量的发展过程

我省地籍测量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这也与测绘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第一阶段为平板仪测绘地籍图也即“白纸测图”,人工勘丈,手动填表。特点是大量使用手工,精度不高。第二阶段为解析界址点、装绘、表簿自动生成,特点是图属分离,效率、精度有提高,但劳动强度还是较大,自动化程度不高,更新困难。第三阶段为信息化地籍管理,以二调为代表,特点是GIS+OA一体化,随测绘科技的提升信息获取手段丰富,信息管理效率、分析功能强大。缺点是受制于本身精度高要求,制约了其利用高科技测绘手段对信息的实时获取,及快速更新机制的建立。

3 现代测绘技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现状

(1)空间定位技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随着现代控制测量学科和定位卫星和、接受设备的发展,地籍测量的空间定位技术已经从最先的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发展到当今的卫星定位,基于cors的网络rtk定位技术,我国的北斗系列导航定位卫星已能覆盖我国,并在加速发射组网阶段。这些现代定位技术从效率上,自动化程度上、精度上使地籍测量有了质的飞跃。

(2)航天航空遥感技术在术在我省地籍测量的运用。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跃发展,高分辨率影像的获取、轻型无人机等小型地面高分影像的获取,快速制作高分地面影像,为地籍管理中地类的快速、精准获取土地分类统计成为了可能。

(3)先进的测绘测仪器装备。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如免棱镜型全站仪、可量测的实景影像采集车、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涌现,为地面地籍数据的采集提供了快速的解决方案。

4 现代测绘技术与方法解决现代地籍测量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卫星信号和通讯信号遮挡问题。在城市居民地内部和植被茂密的山区等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区域,卫星信号接收机不能接收到有效的解算卫星数量,在cors覆盖区域,如无通讯信号也不能得到cors站点发出的解算信息,不能随时定位,目前的测绘技术和方法还不能解决这类问题。这些区域目前只能用常规的仪器来解决空间定位问题。

(2)高分卫星影像问题。高分影像一方面为地类调查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工具,但这些都是受制于别国,且购买费用比较昂贵,虽我国最近发射了此类卫星,但在精度方面比较难以满足要求。航空影像的获取又受浙江的地理、水雾天气较多的限制,在时间上不能保证地类调查快速开展。

(3)现代测绘仪器设备和国产GIS软件的问题。现代先进测绘仪器还处在实验研究阶段,不但价格昂贵,后续海量数据处理技术还有待进一步跟进,国产的GIS软件在处理效率、功能反面还与世界上先进的ArcGIS等有较大差距,况且这方面的人才还比较匮乏。

(4)不同尺度测绘技术的融合问题。不同尺度测绘技术的融合问题。土地管理需要不同尺度的图件和数据,并且他们之间需要高度相关,配合使用。在地籍测量技术中,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技术解决小尺度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监测问题,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解决大尺度的城镇地籍测绘问题,而全球定位技术可解决多种尺度的地籍测绘问题,现阶段,这些技术没有相应的规程或规范来合理的进行集成和融合,使地籍测绘成果缺乏一致性和连续性。因此,必须全面研究摄影测量技术、遥感技术、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全球定位技术相互融合集成,确保不同尺度地籍测绘成果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5)对新技术的快速反应应用、地籍日常的更新机制问题。随着3S技术的日益进步,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地籍测绘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总体上来讲,这些新技术的测绘精度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显著。现在我们对这些新技术的反应机制严重缺乏,不能对新技术的使用进行统一的部署,从而造成测量精度的不匹配,给地籍信息的有效更新带来重要的影响。为避免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地籍测绘成果的不匹配,建立地籍信息的日常有效更新,应建立新技术应用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更新机制,严格控制测绘成果的质量,保证地籍测绘成果的一致性、连续性和统一性。

5 结语

上述问题虽然客观存在,但随着现代测绘技术(含3S技术)的发展,地籍测量也会不断发展和先进,以满足现代土地管理的需求。也会随着标准、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不间断的信息流传输和更新。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地籍测量, 技术 ,应用, 模式 ,测绘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modern cadastral new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modern cadastral new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of the related content.

Key words cadastr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mode, surveying and mapping

中图分类号: P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地籍测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而艰苦的测绘工作,同时又要保持较高的精度(厘米级)和现势性。常规的测量方法有经纬仪,全站仪.测距仪等,其共同特点是要求测站点间必须通视使得不能进行大面积的测量工作,并且需要3个工作人员以上,费事费力,效益十分低下。近年来,由于GPS系统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以及相应硬、软件的提高,GPS RTK技术其简单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干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工程放样、控制测量以及导航等方面,得到了很快的普及和发展。

1、数字化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制利用GPS技术、全站仪在野外进行测量,自动计算站点及细部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并将野外测量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借着配套的数字测图软件编辑后,按一定的比例尺及图式符号自动牛成数字地籍图,控制绘图仪自动输出地籍图。这是一种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测图方法。

2、现代地籍测量新技术及其应用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图、表、册、卡等)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现代测绘技术对于地籍测量来讲,主要有野外数字测量、GPS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4种模式。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2.1 野外数字测量模式

数字测绘技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产业和计算机制图理论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成为现代测绘的主流。全野外数字测绘产品主要是全野外测绘的基础数字地形图、地籍图,是建立适用于国土、规划、房产、城建、水利、电力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基础信息库来源。地籍也是如此,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系统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运用这种测量模式采集的数据。同时如果基础数字测绘产品质量标准较高,可供不同部门使用,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对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确权、测量、编绘(如表1所示),作业流程的科学化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同时还要注意作业工具的合理选择和搭配。野外数字测量主要使用的是全站电子速测仪,根据所搭配使用的硬件不同分3种方式:

表1数字地籍测量的三个环节

确权 测量 编绘

(1)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GRE3,GRE4等)+测图软件。是利用全站仪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控制点和目标点)的数据,在数据采集软件的控制下,实时传输给电子记录簿,经过预处理后,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全站电子速测仪、电子手簿是目前最新的测量仪器,同传统的测量于段(外业白纸测量、内业数字化)相比,智能化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技术容易掌握,但受硬件设备的限制,操作可视性较差,草图容易出错,功效不高。

(2)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测图软件。是集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数字式地籍测量方式。通过全站仪在实地采集全部地籍要素数据,由通信电缆将数据传输给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实时处理并显示所测地籍要素的符号和图形,原始采样数据和处理后的有关数据均记录于相应的数据文件或数据库中。由于现场成图,具有直观、快速、高效的优点,可价格昂贵、野外环境适应能力较差。

(3)全站仪+掌上电脑(PDA)+测图软件。作业方式与(2)相同,采用蓝牙传输,这种系统定位于地籍数据的前端采集部分,通过使用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PDA来满足外业测量的智能化、电子化要求。从地籍测量外业的结果来看,该系统具有多种数据格式的融合显示、多种地籍测量方法的可视化实现、自由测站的自动化计算功能,并且掌上电脑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现场成图、速度和效率都很高。这种系统虽然不完善,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2 GPS测量模式

GPS本身就是现代测绘技术的一种标志。在现代地籍测量中主要用GPS控制整个测区,以满足精度的需要。随着RTK技术的迅速发展,GPS+RTK技术几乎覆盖整个测量领域。这种测量模式能实时地获取地籍要素坐标信息(通过实例证明,可以得到厘米级甚至更高精度),能够满足地籍测量高精度的前提下,在作业现场提供经过检验的测量成果,摆脱后处理的负担和外业返工的困扰。GPS RTK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

(1)GPS RTK接收机+测图软件。:利用GPS RTK接收机在野外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是一种实时、快速、高精度、远距离的数据采集设备。其显著的优点是控制点大大减少,测量效率大大提高。缺点是必须绘制测量草图,一些无线电死角和卫星信号死角无法采集数据,必须用全站仪进行补充。

(2)GPS 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

2.3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

应用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模式进行地籍测量前景非常广阔。随着航空航天影像信息获取手段朝着多平台、多时相、多传感器、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快速机动的方向发展,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将成为地理空间信息获取与更新的主要数据源,以激光测距系统(LIDAR)、激光成像雷达、双天线SAR系统、数字摄像机、GPS/INS为主体的机载三维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多种数据获取手段的迅速发展,不但能完成地籍线划图的测绘,还可以得到各种专题的地籍图(如正射影像地籍图、三维立体数字地籍图等)同时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为快速及时的变更地籍测量作好参照。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数字摄影测量主要以大比例尺航空像片为数据采集对象,利用该技术在航片上采集地籍数据,其控制点和目标点主要采用航测区域网法和光束法进行平差,即所谓的空三加密,进而通过专有数字摄影测量的数据处理软件,完成地籍测量的内外业。

数字摄影测量与模式得到的地籍图信息丰富,实时性强,既具有线划地图的几何特征,又具有数字直观、易读的特性;地籍图上的界址点完善,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除要用GPS像控和地籍权属调查外,大部分工作均是在内业中完成,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广有前途的地籍测量模式。

2.4 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准地籍测量"有许多工作有待于以后日常土地变更测量时逐步完成。因此地籍控制测量除了充分达到国家地籍测量规范的技术指标外,还要充分考虑日常变更测量的需要。变更测量时,有一些宗地界址点也许与准地籍测量一样,无须进行变更测量,“准地籍测量"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也许,有一些宗地需要测量变更的某几个界址点或全部界址点,这就要求"准地籍测量"布设控制点时应考虑永久性控制点密度要大,保存时间要长,以保证"准地籍测量"和日后变更测量的精度均匀一致。其做法是基本控制点全部采用机械加工好的ф16×100mm不锈钢标芯,主干图根及次干图根导线点采用机械加工好的ф12×100mm不锈钢标芯,用旋转风钻钻孔把标芯镶嵌到水泥地面上。1:500比例尺地形地籍测量,城镇密集区永久性控制点的密度应达到每平方公里200个,控制点观测的各项技术指标均以国家地籍测量规范为准。这样,为以后变更测量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三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如地形、地貌、建筑物、已有资料等)、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3、结束语

数字化地籍测鼍的仪器设备从控制测量到成果出图大致需要GPS接收机、全站仪、计算机、绘图仪以及与之相关的平差计算成图软件、数据传输、交换附件、通讯器材,等等。数字化地籍测每实质上是一种全解析、机助的测量方法,与常规的测量方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不断发展、更新,数字化地籍测量也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还必须不断深入地研究它的理论和方法,使之在广泛的实践中得到创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l】李青元,林宗坚,李成明.真三维GIS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测绘科学。2010

篇14

[关键词]数字测量 地籍测量 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58-1

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土地管理人员所使用的地籍图可以直接显示于屏幕,各项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中随时查寻、变更。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1地籍测量的概念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即利用测绘仪器准确测定表达地籍情况的信息,主要包括测绘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等。

在进行地籍测量时,利用数字化采集设备(全站仪、电子记录簿等)来进行野外数据的获取,然后把数据导入到计算机,利用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绘图软件生成地籍测量所需要得到的地籍资料。根据其作业过程,笔者认为,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平台,利用数字化的采集设备采集野外数据,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里,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和绘图软件生成地籍图、表册等地籍资料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以建立地籍图形数据库,为实现信息化地籍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数字地籍测量的特点

2.1整体性强

在进行数字地籍测量时,可根据河流、道路、街道、街坊等自然或人为线状因素进行测区划分,一旦测区整体控制网建立完成,可对整个测区内的任何位置进行自由实测,而不受图幅限制,减少了常规测量必须解决的接边问题,测量结果精度均匀,可靠性强。

2.2自动化程度高

数字地籍测量在数据记录、计算处理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自动性,而且能够自动成图、绘图,大大提高了测量效率。同时,数字地籍测量能够自动用图者提供可处理的数据文件,便于与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相融合。

2.3精度高

数字地籍测量除在点位精度上较传统地籍测量有很大改善外,同时,数字地籍测量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高,减小了人为因素如观测、记录、绘图等而造成的测量误差,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2.4适用性强

数字地籍测量以数字形式存储地籍图,不同类型的地物可以组织在不同的图层,便于图件的数字化处理,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输出不同详细内容的图件,而且可以方便的获取距离、方位、面积等信息,能够满足多用途的需要,而目这种测量结果有利于数据的共享。

2.5时势性强

数字地籍测量能克服地籍空间连续更新的困难,只需将变更的部分,经过数据处理即可对原有的地籍空间信息和相关的信息作相应的更新。

3地籍调查结果分析

地籍调查是地籍测量中一项基础工作,地籍调查的项目必须完整齐全,同时保证其准确性。地籍外业数据采集必须满足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这是保证地籍测量数据精度的必要条件。数据库建立软件对现行的数字化地籍测绘工作预以全程支持,每一项工作均配有相应程序,解决了常规测量测绘成本高、环节多、精度低、重复工作量大等不利因素,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提高了外业工作的效率,使内业工作时间大大缩短。软件合理地把测量内外业结合起来,使测绘工作更加轻松。实现了地籍测绘的一体化、现代化。地籍测绘工作是需要各个单位积极配合的工作,所以在加强《土地法》和《测绘法》宣传的同时,应该对测区范围内的地籍测绘工作的意义和需要加强宣传力度,这样可以让工作更为高效顺利的实施。在地籍调查、测绘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变通,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以现实情况为主,这样才不至于在历史遗留问题上继续纠缠,严重影响数据的质量以及数据库的现势性,同时要及时更新,避免最新的数据库依然保留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而成为一个死库。

4数字测量技术的作业过程

4.1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在学院附近没有可以利用的已有城市坐标系或城市控制网点。所以,我们采用独立的平面坐标系,假定学院地籍图上西南角控制点的坐标是(500,500),然后利用闭合水准导线进行控制测量。在完成地籍控制测量后,进行水准导线的闭合计算,如果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则可以进行角度及距离闭合差配赋。在进行闭合导线的计算时,传统的方法是利用计算器,根据公式求得每一个控制点的坐标,这种方法工作量比较大,容易出错。笔者认为,可以利用C语言编写程序来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并且计算结果准确,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4.2数据采集方法

传统的地籍测量在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时,主要是利用经纬仪和测距仪(或者钢尺)来获取观测值。通常情况下,观测值不能自动进入电子记录器,必须通过手工操作将观测值键入电子记录器。我们利用全站仪或者GPS接收机来进行数据采集,观测值可以保存到全站仪或者通过数据传输线自动传到电子手簿。两者相比,传统的方法容易造成人为的误差,必须要多加审核,增加了工作量。这次作业在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利用全站仪来采集数据,然后通过数据线把全站仪采集的观测值传到电子手簿。

4.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地籍测量的重要环节,也是数字测图的中心环节。在进行完野外数据的采集之后,我们要把所记录的数据导入到计算机里,然后把所采集的地籍信息进行编码。地籍要素主要分为两类信息:一类是图形信息,用平面直角坐标、编码和连接信息表示;另一类是属性信息,用数码文字表示。最后我们利用相应的绘图软件,依据地籍信息的编码,结合野外数据采集时绘制的草图,可以编绘出地籍图。

5结束语

随着全国“数字国土”工程的全面展开,以数字测绘技术、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已经在地籍测量中广泛使用。传统的地籍测量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中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随着国家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的综合价值急剧提高。各地对城镇地籍图的需求及可靠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高新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应用,,要实现我国城镇、农村地区的地籍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必须大力推广数字地籍测量技术。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