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民营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

民营医院信息化建设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民营医院信息化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民营医院信息化建设

篇1

浙江省2012年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于10月16日召开。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杨敬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浙江省卫生厅与“201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五个项目市卫生局签订了任务书。孟群对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强调了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按照卫生部“3521”工程的总体框架和浙江省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对原有信息系统加强改造升级,对新建信息系统按照规划与标准来设计,以及要在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该尽快加强平台建设,加强数据交换、数据共享、信息展示工作,支持管理决策、服务深化医改。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卫生信息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工作,以及加强信息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同时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深圳:拟引入社会资本新建6所三甲医院

深圳市年内将出台《关于加大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高起点办医的方案》。该《方案》出台后,深圳市政府将拿出“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增的6个大医院项目,通过竞投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建成高端三甲民营医院

据了解,深圳市正在制订的《方案》,拟解决土地、人才、税收等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瓶颈,并进一步细化扶持措施。该市“十二五”规划新建的6个医院项目包括4家综合医院、2家儿童医院,已规划好用地,在龙城、龙华、沙井、大浪、平湖、葵涌等都是原特区外医疗资源比较紧缺的地区,且6家医院定位均为三甲医院。据介绍,大医院项目的竞投并非价高者得,政府在给社会资本投入这些项目优惠政策的同时,也会制定相应的约束条件。

温州:成为首个社会资本办医试点

国务院医改办近日正式批复浙江省医改办,同意将温州市列入全国首个社会资本办医试点城市,鼓励在加快社会办医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温州现有57家民营医院,占全市医院总数的54.8%,但提供的医疗服务总量仅占全市的6.8%,大多数民营医疗机构仍处于“低小散”的状态。

根据温州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全市民营医院不仅可以在审批准入、医保定点上与公立医院一样享有平等待遇,医生可以享受公立医院标准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且在用人、用地以及税收减免等方面也有了更多优惠。

北京:3家医院下月纳入“医药分开”试点

篇2

1.1档案信息化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信息化作为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已经得到长足发展,电子病历、办公化系统在很多医院已运行多年。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实验室系统、影像系统、文件电子化归档也逐渐开展。医院档案信息化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提供准确、高效的服务。如电子病历系统拥有完整的诊疗过程、病史、就诊记录等,具有检索方便、查询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共享性能好等特点,是传统纸质档案无法替代的,同时有助于病历的规范性、完整性,提高医疗管理的质量。可以说,档案信息化程度实际体现了一所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对外,档案信息则是医院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手段。患者可以通过网络足不出户搜寻到所需信息,档案信息的公开化可以提供诸如医疗价格服务、健康知识宣教、专科专家介绍、常见病的防治等资讯,甚至实现远程医疗。从整个社会来说,一所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整个社会健康系统、医疗网络的组成部分,医院档案工作的优劣,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和效应的发挥。

1.2医院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等级评审的关键因素

我们通过对87家医院的问卷调查,从网络建设、数字化、检索手段等6个方面对信息化建设予以分数测评。运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分数越高,档案等级呈增高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三级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2.1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2014年1~4月,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办法选取江苏省87家三级医院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医院中苏南有48家(55.2%)、苏北25家(28.7%)、苏中14家(16.1%);西医医院有68家(78.2%),中医医院19家(21.8%);三级甲等医院54家(62.1%),三级乙等医院33家(37.9%)。单位档案未经过达标验收的45家(51.7%),达标的42家(48.3%)。其中:(1)有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69家(79.3%),没有的18家(20.7%);档案管理系统是单机版的58家(66.7%),网络版的11家(12.6%)(见图1)。(2)在OA系统中有档案管理功能或有单独的档案管理网络的18家(20.7%)。(3)档案系统实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的有19家(21.8%);单位已经开展永久及长期档案数字化有35家(40.3%),其中部分完成数字化的29家(33.3%),全部完成的6家(6.9%)。(4)信息共享方面,能实行单位内网查询目录或全文的有11家,占12.6%。(5)检索方面,完全手工的有18家(20.7%),有37家(42.5%)可以部分实行目录检索,24家(27.6%)全部可以进行目录检索,8家(9.2%)部分或全部实现全文检索(见图2)。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三级医院信息化图2江苏省三级医院档案检索方式示意图建设情况总体一般,基本能实现查询档案计算机化,在完成库存档案数字化方面也有不少单位开始进行。部分单位如武进人民医院、江阴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等可以实现内网查询档案全文,反映出这些单位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作用。病历档案信息化在医院中普遍受到重视,三级公立医院普遍实现了病历档案电子化。

2.2档案管理工作边缘化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医院的重点工作,目前,江苏省绝大多数二、三级医疗机构都运行了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电子病历系统(EMR)、手术与麻醉信息系统(CAIS)、健康体检管理系统、医学知识平台、合理用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江苏20家试点医院中,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3级水平的有15家,有少数医院达到4级水平。但是综合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医院重视程度却远不如业务数据管理系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组织与机构建设情况不尽如人意。在87家医院中,23家(26.4%)无综合档案管理机构;34家(39.1%)无档案员网络;23家(26.4%)无专职档案人员。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顶层设计,很多单位在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时没有档案管理模块,档案信息化系统未纳入医院信息化总体架构等等,造成系统不兼容、资源浪费无法共享。这些都需要医院领导层提高档案的管理意识,把此项工作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中,从根本上改变档案工作相对滞后的状况。

2.3医院档案管理格局复杂没有统一的标准

医院档案涉及较多学科和领域,此次调查中,综合档案室保管的档案门类在5种及以上的有61家(70.1%)医院,保管种类普遍复杂。调查涉及到文书档案、病历档案、基建档案、科研档案、设备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影像档案等,各种档案经常分属不同的部门保管,比如病历档案和医疗业务文件由医务处(科)管理,执行的是卫生部的有关标准;人事档案则由人事处(科)管理,执行的是组织部相关标准等。各种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要求不一,运用的管理软件也不一样,没有统一标准。在此次调查中,有11家(12.65%)的病案、6家(6.9%)的人事档案、57家(65.5%)的财务档案由综合档案室保管,但执行的标准仍是各自为政。

2.4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硬件设施的投入

调查结果显示,档案经费充裕、年均1万元以上的仅占20.7%。经费投入年均小于500元的医院中,78%来自于苏北地区和民营医院。除去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因素,有些大型城市、大型医院的档案经费也相当少。民营医院情况很差,能达到三级医院的建设规模,资金投入应该没有问题,3家医院却不设档案室,没有资金投入,如果说业务档案还能得到质量和保管上的保障,其余大量的文书文件、科研材料、基建材料、设备档案都难以得到有效的收藏和利用,很易造成遗失。硬件设施方面,办公用房和档案库房没有或拥挤的分别是29家、40家,分别占33.3%和46.0%。多家医院在访谈中反映库房拥挤,档案无处堆放,档案保管处境堪忧。档案设施情况稍好,调查中只有8家没有电脑,空调、湿度调节、消防等设施配备基本到位。但进一步的设施配备稍差,如配有复印机的52家(59.8%),扫描仪的42家(48.3%),这些都是信息化建设必备的设施,比如没有扫描仪就无法把库存纸质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尚需医院加大硬件投入。

2.5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信息化建设需要由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来完成,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档案基础理论、熟知档案管理的各项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管理软件处理碰到的各种问题。调查中有位档案工作人员有着良好的专业基础和计算机常识,在办公自动化系统接口档案管理模块时,提出自己的要求,并且在使用中和软件公司不断交流磨合,最终促使成形的档案管理系统方便、适用。但调查显示,不少单位连专职档案人员都不设(26.4%),兼职人员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做好档案工作。总体来说档案工作人员受教育水平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72人(82.8%);但从专业角度看并不理想,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教育(69.0%),很多是从行政、护理等部门转岗而来。另外,档案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41.2岁,平均工作年限为19.5年,年龄结构不合理,不利于知识的更新和工作的开展。

3讨论

3.1增强档案意识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档案员管理网络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专职档案人员应根据医院规模和业务量配备齐全,使他们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深层次的信息资料开发和利用,挖掘档案的核心价值。要想使单位领导重视,档案工作者在做好日常归档、查档工作之外,可以开展各种形式档案宣传工作。如向单位领导和职能部门赠送编研材料,递交利用效果汇编,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业务指导和交流,借助院报、宣传栏等平台进行宣传和教育,在单位上下构建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上级主管部门应该考虑把档案信息化建设适当列入到相关验收工作的标准中,如等级医院考评、单位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等,以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3.2加大资金设备等硬件投入力度

首先,在档案进行检索、统计、数字化工作中,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复印设备是必不可少的[1]。通过扫描、复制,使纸质文档形成电子档案,延长纸质档案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配备适合的档案管理软件。单机版的档案管理软件只能实现档案检索、借阅、统计等低层次的功能,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最好配备网络版的软件,并经过相关部门认定,可以和医院内网、档案网络及全省健康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将电子公文运转与归档、检索等功能一体化,实现经济、可靠、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

3.3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形成合理梯队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要求档案管理从封闭、功能单一型逐步转向开放和多向服务型,这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档案专业知识、计息机及网络应用技术、英语及医学常识,都是需要学习和具备的。档案工作需要持续稳定,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和发展,可以适当引进高素质人才和更多的年轻血液,充实档案管理队伍,形成知识全面、充满生命力的人才梯队。与此同时,对现有的档案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与计算机技术知识教育,鼓励工作人员加强与同行交流、自我业务钻研,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规范档案管理,加快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4注重医院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0.14.040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4-00-03

0引言

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在诸多领域中應用大放异彩。对于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而言,就业压力直线上升。财务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我,将自己尽快转型为拥有控制和分析职能的管理会计,才能免于被替代。管理会计既是传统会计的重要分支,也是一种全新的会计形式,侧重于单位内部的财务内容整合,通过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进行财务内容分析和部分财务评价,在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四大层面展开管理。大部分企业和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得比较完善,而由于经济成分复杂、经营压力大和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民营医院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体系建设不容乐观、阻碍重重。

1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现状

1.1医疗机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现状

第一,外部环境。医疗行业的行业规范不明晰,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处于自发性、非健全、低水平、缓慢性发展建设时期,尤其是民营医院的管理会计规章制度非常不完善,没能借鉴同行单位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成果。第二,内部环境。首先,大部分医疗机构的领导层存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需求和意愿,期望借助管理会计为其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其次,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情况相对良好,大部分医疗机构已完成内控评估和内控建设,建立了符合风险防控要求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与规范。再次,现阶段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和岗位的医疗机构少之又少,多借由继续教育用绩效核算人员或审计人员替代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最后,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绩效考评系统、成本预算核算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具有医疗行业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比重相对较大。

1.2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活动现状

第一,现阶段医疗机构的管理会计活动范围较窄,主要工作内容为“绩效管理”和经济效益分析,并未结合财务及医疗业务现实,没有系统地展开规划、决策、控制及评价活动,更不用谈与医疗机构息息相关的战略管理及风险管理。第二,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活动缺乏系统性,工作处于无意识状态,与医疗业务融合度低。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是表面上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等部分职能赋予管理会计,管理会计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没有进行闭环管理。第三,鉴于管理会计的功用和职能,从业者应为复合型专业人才,但是现今财经类专业培养的会计人才偏重于财务会计范畴,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医疗机构开展的管理会计活动不容乐观。

1.3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第一,医疗机构乃至整个医疗行业不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大多利用软件公司开发设计的信息化系统。第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一部分医疗机构斥巨资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但依旧存在兼容性不够、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系统接口标准不一致、无缝衔接难、缺乏统一性和个性化等问题,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信息化基础薄弱且发展迟缓。第三,管理会计信息数据质量不高。将近一半的财务工作者强调自身所在医疗机构信息数据获取方式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样本小、无法共享。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约1/3的医疗机构未建立符合风险防控要求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制度与规范,数据安全性受到潜在威胁。

2信息化时代阻碍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因素

2.1不重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会计制度不断完善,医疗机构面临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医疗机构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目光依然局限于传统的财务会计领域,财务工作以核算账目为主,无法展开财务预测与分析工作。尤其是民营医院,经营者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和定义错误,将其放于管理岗位上,忽视了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主观认为其具有管理权和财务权的分权嫌疑,造成管理内容缺失。另有部分管理者对管理会计认知不全面,认为强调管理会计是将会计的报表工作和计算工作分离,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

2.2管理会计制度不健全

管理会计主要负责财务报表的整合和分析工作,不在会计规则内。然而,现阶段医疗机构管理者和经营者依旧不能认识到管理会计的本质,甚至置之不理,新型管理会计制度依然隶属于会计体制、偏向于体制内容,实质上就是将管理会计等同于财务会计管理。但是会计综合体制完全不适合管理会计,导致管理会计陷入两难境地,改善现有会计制度内容刻不容缓。管理会计的核心是整合与分析工作,但由于管理会计制度的偏离使其侧重于管理会计部门,而不依照机构制度和领导指示,使管理会计的工作难以完成。另外,需要关注的是现行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缺乏监督体制。诸多民营机构甚至公立机构不重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缺乏人才建设应有的监督体制和完善的考评制度。

2.3缺乏管理会计人才

医疗机构管理会计除了掌握完备的财务会计标准知识外,还需掌握医药行业相关基础知识,比如,医药定价、设备定价等知识,这样才能完成医疗机构的管理会计工作,但由于医疗机构管理会计具有小众性,普遍缺乏专业高端人才。传统高校偏重于培养企业管理会计人才,极少与医疗机构合作,使医疗行业管理会计人才缺乏。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的错误认知导致管理会计大材小用、错误使用。为节省成本,民营医院普遍直接将财务会计变为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对其他附加知识和管理会计专有的数据分析知识掌握不足,难以达到管理会计职务要求。另外,整个医疗系统缺乏管理会计人才培训体系。医疗体制改革要求会计人员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对医疗业务有良好的认知,而现有的会计人员无法满足医疗机构构建和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实际需求。

2.4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全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集中在医疗服务方面,缺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医疗机构的财务数据信息平台金算盘系统保存口径不一的碎片化数据信息,无法为管理会计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管理供给有效信息。除此之外,现阶段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的预算管理系统无法完全满足临床科室明晰科室月度、季度和年度经营收支状态的现实要求,极大降低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信息化时代构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的创新策略

3.1提升對管理会计职能的重视程度

医疗机构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在深入认知管理会计的岗位、职责的前提下,重塑财务管理部门。第一,医疗机构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需重新审视医院财务工作,认识到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已成必然趋势,加紧完善会计部门,尤其要将管理会计单列为关键建设内容。第二,重视并加强管理会计人员在医疗机构管理中的协助、分析功能。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借助实践经验与财务分析手段,全面提高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工作水平。

3.2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体系相关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会计制度是构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石,而责任规划是建立健全会计制度的关键。因此,医院要为管理会计设置专门的、独立的工作岗位,保证各部门配合工作,并对机构管理者负责,分析医院的基础情况,形成报告,真正实现管理会计工作的整体性。第二,设置监督管理会计岗位或部门,形成健全的监督体制。医疗机构在构建内部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采用内部自查自检与外部监督评价相结合的监察形式,实现互相监督、互相评价、听取建议、加强服务、提升效率的目标。具体而言,首先,对管理会计工作内容、工作报告的及时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展开初步审查,做出内容评价,保证医疗机构整体经营的稳定性。其次,对管理会计工作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以防止管理会计联合其他部门营私舞弊、以权谋私。

3.3引进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良好的医疗质量离不开各个岗位优秀人才的努力。由于管理会计并非常规岗位,现阶段也未有对口培养单位,从业人员较少,招聘难度倍增,但也不是无计可施。第一,委托专业猎头完成管理会计人才招聘,提出优厚薪资水平、优越福利待遇、完整晋升通道、专业技能培训等条件,吸引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解决医疗机构目前管理会计岗位缺失问题。第二,医疗机构应善用政策进行校企联合育人,为高校医学专业大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岗位,高校根据要求培养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从根源上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第三,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人才培训体系,有步骤地拓展团队规模,招聘理论知识多、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定期培训、重点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知识储备水平,并借助明确、合理的奖惩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3.4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对医疗机构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患者的增多,传统的财务记账方式已被证实不再适用,当务之急便是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第一,从医疗机构顶层设计出发,改善管理会计体系“信息碎片化”和“信息化孤岛”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分析的专业性、准确性、效率性,建立数据库全分享模式,满足管理会计的个性化需求和基础数据提取的需求,全面提升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与水平。第二,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数据共享服务中心将是未来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管理会计要逐步全面替代原来的财务会计岗位,推动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更加紧密地协同发展,构建完善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篇4

[关键词]医院 信息化管理 数据资源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076-01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医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承担着预防医疗、保健和康复任务等职能,是实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阵地。所谓医院信息化管理是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整个医院的经营活动和医疗行为进行科学的、统筹的管理。医院信息化管理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到医院的每一个医疗管理活动。其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医院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在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医院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来从事具体管理活动,不仅增加了医院的经营成本,而且管理效率不高。信息化管理在现代医院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医院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了资源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使得医院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经营效益。

其次,信息化管理为提升医院形象及患者满意度。传统的医院服务模式,患者就诊的程序复杂、等候时间太长,患者不得不在挂号处、诊室、收款处、药房之间东奔西跑,甚至有时需要提前一天来医院挂号,招致患者的强烈不满,对医院服务的评价很低。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联网得到共享,患者凭载有个人信息的一卡通,直接到诊室排队就诊就可,大大缩短了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利用医院的信息化平台,还可以实现科室病床的自动分配,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提高了服务质量。另外,在就诊过程中,医生都会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操作,以电子病志的形式对患者情况进行描述,不仅清晰易懂,满足了患者就诊的知情权,而且也大大减少了误诊的几率,给患者提供了方便和实惠。

最后,信息化管理降低了医院员工的劳动强度。

当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不断增加,我国医院的规模和数量已经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医疗需求,几乎每家医院都人满为患,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患者,产生庞大的医疗数据信息。这些工作如果都靠工作人员手工完成的话,工作量十分巨大,很多医院工作人员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身体异常疲惫,工作中出差错的几率不断增加。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后,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可以替代以往繁琐的手工程序,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同时也极大释放了员工的工作压力,帮助其利用空余时间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为医院发展提供创新性的建议。

二、强化医院系统内信息化管理的具体路径

1、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统一认识、重视管理

首先,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在信息化时代,加强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是医院业务流程的重组和管理模式的改变,更是关乎到医院长期发展的重大事情,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尤其是随着外资医院和民营医院不断进入医疗市场,医疗市场中的竞争愈发激烈,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其次,为了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医院要成立领导挂帅的信息化建设小组,全面负责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院长亲自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科室的负责人,共同制定医院长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布置当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协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医院信息化建设关乎到医院的每一位员工,只有每一位员工和医生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才能主动了解和学习有关信息化管理的知识,才能在工作中积极主动采用信息化手段,保障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效运用于医疗业务以及医院的整体管理,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2、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信息化人才,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各个科室,不仅范围广,而且专业性强,需要一支熟悉医院业务流程、具备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技术的人才队伍。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要有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医学背景,还要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只有复合型的人才能胜任。队伍中还要包括数据分析员、网络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等等IT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医院要加大招聘力度,从社会上招聘具有丰富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从医院内部选拔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成为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信息化关乎到医院每一位员工,医院要加强对所有全院人员的培训,从科室负责人到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学习软件使用方法,在工作中熟练利用信息化平台,大大提高科室工作效率。

3、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医院信息化建设从部门级向全院级扩展、进一步发展到区域医疗信息化,必然涉及原有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电子病历和健康电子档案也面临着信息资源的整合。因此,医院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医院信息化发展必然遇到的问题,其核心问题是信息数据的整合。医院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以规划、深化和改造为主的信息化活动。数据交换平台的作用是把通过各接口进入该系统的多来源异构数据都进行规范化并有机的关联起来,使各个文件都具有明确而独立的医疗意义及相互关系;同时还起到数据管理的作用,包括数据查询、导出和维护。因此,交换平台需要多种接口以适应不同数据类型的需要。

4、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与软件服务供应商的合作与交流

医院应当选择成熟、可靠、稳定的供应商,重视同类产品的运行效果、先进性、安全性、成熟度以及可扩展性;注重公司解决方案能力、服务人员素质、培训人员专业性、后续服务以及公司与医院的合作等,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另外,医院应当减少对软件服务供应商的依赖,尤其是在用户需求分析和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医院还要增进与软件服务供应商的沟通交流,加强双方的理解与信任,定期与供应商及时沟通、反馈,加强彼此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现代医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现代医院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积极进行信息化管理,为医院现代化发展和改革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包罗.医院管理学信息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何建权,杜楚源.数字化医院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09,4(7)

[3] 尹销,秦绍华.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医疗装备,2005,18(10)

篇5

弗戈博达媒体(中国)副总经理、《e医疗》主编陈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陆耀,第四军医大学秦都口腔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蔡宏伟,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罗云等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精彩演讲。

华西口腔:知行合一建“路径”

四川华西口腔信息中心主任罗云向与会者介绍了华西“厚积薄发”的建设历程。华西口腔在口腔电子病历系统设计时嵌入临床路径的管理,医生在书写电子病历时,系统会自动进行临床路径关联,使病历书写、入径表单录入一步完成,实现标准化的疾病诊疗计划,并通过相关统计功能完成需上报的结果指标。从2010年~2013年,华西口腔实现了舌癌、唇裂等外科的临床路径管理,实现了入径率和完成率的双达标。

上海九院:建设集成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信息中心主任陆耀结合上海九院的实践经验,就医院数据集成平台信息化建设发表了看法。上海九院建成了相对完善的应用系统,但各系统之间的整体性不强,相对于临床应用的质控流程及质控点显得相对薄弱,整合利用未形成体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开展了数据集成平台信息化建设,旨在建设以电子病历为中心,实现以医、教、研、管理为主线的应用开发及改造,建立(CDR)数据中心,并扩展数据的分析应用,建立ESB数据总线,规范应用接口标准建设,统一用户、统一通信,实现系统整体化整合,以满足临床、管理、科研的多项业务要求。

秦都口腔:关注数据质量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蔡宏伟更关注数据质量。他认为大数据时代要求的是“将数据转变为知识”,收集高质量数据是实施电子病历的主要目的之一――电子病历系统是沟通“临床业务系统”和“最终数据需求”的桥梁。蔡主任从数据模型的质量评价、数据本身的质量评价以及其他与数据相关的问题等角度就数据质量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数据质量的高低还是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蔡主任以Epidata为例说明了电子病历的数据采集方式,并以CRT临床研究调查表为例展示数据采集。蔡主任最后分享了在研究数据质量过程中自己得到的启示:提高数据质量与大数据研究方法是有着类似目的的两种不同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