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民营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

民营医院信息化建设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民营医院信息化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民营医院信息化建设

篇1

浙江省2012年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于10月16日召开。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杨敬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浙江省卫生厅与“2012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五个项目市卫生局签订了任务书。孟群对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强调了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按照卫生部“3521”工程的总体框架和浙江省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对原有信息系统加强改造升级,对新建信息系统按照规划与标准来设计,以及要在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该尽快加强平台建设,加强数据交换、数据共享、信息展示工作,支持管理决策、服务深化医改。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卫生信息标准的制定和落实工作,以及加强信息安全工作,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同时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深圳:拟引入社会资本新建6所三甲医院

深圳市年内将出台《关于加大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高起点办医的方案》。该《方案》出台后,深圳市政府将拿出“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增的6个大医院项目,通过竞投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建成高端三甲民营医院

据了解,深圳市正在制订的《方案》,拟解决土地、人才、税收等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瓶颈,并进一步细化扶持措施。该市“十二五”规划新建的6个医院项目包括4家综合医院、2家儿童医院,已规划好用地,在龙城、龙华、沙井、大浪、平湖、葵涌等都是原特区外医疗资源比较紧缺的地区,且6家医院定位均为三甲医院。据介绍,大医院项目的竞投并非价高者得,政府在给社会资本投入这些项目优惠政策的同时,也会制定相应的约束条件。

温州:成为首个社会资本办医试点

国务院医改办近日正式批复浙江省医改办,同意将温州市列入全国首个社会资本办医试点城市,鼓励在加快社会办医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温州现有57家民营医院,占全市医院总数的54.8%,但提供的医疗服务总量仅占全市的6.8%,大多数民营医疗机构仍处于“低小散”的状态。

根据温州市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全市民营医院不仅可以在审批准入、医保定点上与公立医院一样享有平等待遇,医生可以享受公立医院标准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而且在用人、用地以及税收减免等方面也有了更多优惠。

北京:3家医院下月纳入“医药分开”试点

篇2

1.1档案信息化是医院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信息化作为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已经得到长足发展,电子病历、办公化系统在很多医院已运行多年。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实验室系统、影像系统、文件电子化归档也逐渐开展。医院档案信息化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提供准确、高效的服务。如电子病历系统拥有完整的诊疗过程、病史、就诊记录等,具有检索方便、查询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共享性能好等特点,是传统纸质档案无法替代的,同时有助于病历的规范性、完整性,提高医疗管理的质量。可以说,档案信息化程度实际体现了一所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对外,档案信息则是医院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的重要手段。患者可以通过网络足不出户搜寻到所需信息,档案信息的公开化可以提供诸如医疗价格服务、健康知识宣教、专科专家介绍、常见病的防治等资讯,甚至实现远程医疗。从整个社会来说,一所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整个社会健康系统、医疗网络的组成部分,医院档案工作的优劣,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和效应的发挥。

1.2医院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等级评审的关键因素

我们通过对87家医院的问卷调查,从网络建设、数字化、检索手段等6个方面对信息化建设予以分数测评。运用SAS9.4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分数越高,档案等级呈增高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三级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2.1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2014年1~4月,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办法选取江苏省87家三级医院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医院中苏南有48家(55.2%)、苏北25家(28.7%)、苏中14家(16.1%);西医医院有68家(78.2%),中医医院19家(21.8%);三级甲等医院54家(62.1%),三级乙等医院33家(37.9%)。单位档案未经过达标验收的45家(51.7%),达标的42家(48.3%)。其中:(1)有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69家(79.3%),没有的18家(20.7%);档案管理系统是单机版的58家(66.7%),网络版的11家(12.6%)(见图1)。(2)在OA系统中有档案管理功能或有单独的档案管理网络的18家(20.7%)。(3)档案系统实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的有19家(21.8%);单位已经开展永久及长期档案数字化有35家(40.3%),其中部分完成数字化的29家(33.3%),全部完成的6家(6.9%)。(4)信息共享方面,能实行单位内网查询目录或全文的有11家,占12.6%。(5)检索方面,完全手工的有18家(20.7%),有37家(42.5%)可以部分实行目录检索,24家(27.6%)全部可以进行目录检索,8家(9.2%)部分或全部实现全文检索(见图2)。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三级医院信息化图2江苏省三级医院档案检索方式示意图建设情况总体一般,基本能实现查询档案计算机化,在完成库存档案数字化方面也有不少单位开始进行。部分单位如武进人民医院、江阴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等可以实现内网查询档案全文,反映出这些单位意识到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作用。病历档案信息化在医院中普遍受到重视,三级公立医院普遍实现了病历档案电子化。

2.2档案管理工作边缘化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医院的重点工作,目前,江苏省绝大多数二、三级医疗机构都运行了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电子病历系统(EMR)、手术与麻醉信息系统(CAIS)、健康体检管理系统、医学知识平台、合理用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江苏20家试点医院中,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3级水平的有15家,有少数医院达到4级水平。但是综合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医院重视程度却远不如业务数据管理系统。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组织与机构建设情况不尽如人意。在87家医院中,23家(26.4%)无综合档案管理机构;34家(39.1%)无档案员网络;23家(26.4%)无专职档案人员。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顶层设计,很多单位在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时没有档案管理模块,档案信息化系统未纳入医院信息化总体架构等等,造成系统不兼容、资源浪费无法共享。这些都需要医院领导层提高档案的管理意识,把此项工作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中,从根本上改变档案工作相对滞后的状况。

2.3医院档案管理格局复杂没有统一的标准

医院档案涉及较多学科和领域,此次调查中,综合档案室保管的档案门类在5种及以上的有61家(70.1%)医院,保管种类普遍复杂。调查涉及到文书档案、病历档案、基建档案、科研档案、设备档案、人事档案、财务档案、影像档案等,各种档案经常分属不同的部门保管,比如病历档案和医疗业务文件由医务处(科)管理,执行的是卫生部的有关标准;人事档案则由人事处(科)管理,执行的是组织部相关标准等。各种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要求不一,运用的管理软件也不一样,没有统一标准。在此次调查中,有11家(12.65%)的病案、6家(6.9%)的人事档案、57家(65.5%)的财务档案由综合档案室保管,但执行的标准仍是各自为政。

2.4缺乏相应的资金和硬件设施的投入

调查结果显示,档案经费充裕、年均1万元以上的仅占20.7%。经费投入年均小于500元的医院中,78%来自于苏北地区和民营医院。除去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因素,有些大型城市、大型医院的档案经费也相当少。民营医院情况很差,能达到三级医院的建设规模,资金投入应该没有问题,3家医院却不设档案室,没有资金投入,如果说业务档案还能得到质量和保管上的保障,其余大量的文书文件、科研材料、基建材料、设备档案都难以得到有效的收藏和利用,很易造成遗失。硬件设施方面,办公用房和档案库房没有或拥挤的分别是29家、40家,分别占33.3%和46.0%。多家医院在访谈中反映库房拥挤,档案无处堆放,档案保管处境堪忧。档案设施情况稍好,调查中只有8家没有电脑,空调、湿度调节、消防等设施配备基本到位。但进一步的设施配备稍差,如配有复印机的52家(59.8%),扫描仪的42家(48.3%),这些都是信息化建设必备的设施,比如没有扫描仪就无法把库存纸质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尚需医院加大硬件投入。

2.5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信息化建设需要由专业型、复合型人才来完成,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档案基础理论、熟知档案管理的各项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管理软件处理碰到的各种问题。调查中有位档案工作人员有着良好的专业基础和计算机常识,在办公自动化系统接口档案管理模块时,提出自己的要求,并且在使用中和软件公司不断交流磨合,最终促使成形的档案管理系统方便、适用。但调查显示,不少单位连专职档案人员都不设(26.4%),兼职人员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做好档案工作。总体来说档案工作人员受教育水平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72人(82.8%);但从专业角度看并不理想,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教育(69.0%),很多是从行政、护理等部门转岗而来。另外,档案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41.2岁,平均工作年限为19.5年,年龄结构不合理,不利于知识的更新和工作的开展。

3讨论

3.1增强档案意识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档案员管理网络是开展工作的基础。专职档案人员应根据医院规模和业务量配备齐全,使他们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深层次的信息资料开发和利用,挖掘档案的核心价值。要想使单位领导重视,档案工作者在做好日常归档、查档工作之外,可以开展各种形式档案宣传工作。如向单位领导和职能部门赠送编研材料,递交利用效果汇编,利用各种机会进行业务指导和交流,借助院报、宣传栏等平台进行宣传和教育,在单位上下构建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上级主管部门应该考虑把档案信息化建设适当列入到相关验收工作的标准中,如等级医院考评、单位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等,以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3.2加大资金设备等硬件投入力度

首先,在档案进行检索、统计、数字化工作中,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复印设备是必不可少的[1]。通过扫描、复制,使纸质文档形成电子档案,延长纸质档案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其次,配备适合的档案管理软件。单机版的档案管理软件只能实现档案检索、借阅、统计等低层次的功能,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最好配备网络版的软件,并经过相关部门认定,可以和医院内网、档案网络及全省健康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将电子公文运转与归档、检索等功能一体化,实现经济、可靠、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

3.3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形成合理梯队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要求档案管理从封闭、功能单一型逐步转向开放和多向服务型,这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档案专业知识、计息机及网络应用技术、英语及医学常识,都是需要学习和具备的。档案工作需要持续稳定,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和发展,可以适当引进高素质人才和更多的年轻血液,充实档案管理队伍,形成知识全面、充满生命力的人才梯队。与此同时,对现有的档案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与计算机技术知识教育,鼓励工作人员加强与同行交流、自我业务钻研,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规范档案管理,加快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4注重医院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0.14.040

[中图分类号]F2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4-00-03

0引言

进入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在诸多领域中應用大放异彩。对于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而言,就业压力直线上升。财务人员只有不断提升自我,将自己尽快转型为拥有控制和分析职能的管理会计,才能免于被替代。管理会计既是传统会计的重要分支,也是一种全新的会计形式,侧重于单位内部的财务内容整合,通过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进行财务内容分析和部分财务评价,在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四大层面展开管理。大部分企业和公立医疗机构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得比较完善,而由于经济成分复杂、经营压力大和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民营医院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体系建设不容乐观、阻碍重重。

1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现状

1.1医疗机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现状

第一,外部环境。医疗行业的行业规范不明晰,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处于自发性、非健全、低水平、缓慢性发展建设时期,尤其是民营医院的管理会计规章制度非常不完善,没能借鉴同行单位的先进经验与优秀成果。第二,内部环境。首先,大部分医疗机构的领导层存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需求和意愿,期望借助管理会计为其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其次,医疗机构内部控制情况相对良好,大部分医疗机构已完成内控评估和内控建设,建立了符合风险防控要求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与规范。再次,现阶段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和岗位的医疗机构少之又少,多借由继续教育用绩效核算人员或审计人员替代专门的管理会计人员。最后,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绩效考评系统、成本预算核算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等具有医疗行业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比重相对较大。

1.2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活动现状

第一,现阶段医疗机构的管理会计活动范围较窄,主要工作内容为“绩效管理”和经济效益分析,并未结合财务及医疗业务现实,没有系统地展开规划、决策、控制及评价活动,更不用谈与医疗机构息息相关的战略管理及风险管理。第二,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活动缺乏系统性,工作处于无意识状态,与医疗业务融合度低。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是表面上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等部分职能赋予管理会计,管理会计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没有进行闭环管理。第三,鉴于管理会计的功用和职能,从业者应为复合型专业人才,但是现今财经类专业培养的会计人才偏重于财务会计范畴,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医疗机构开展的管理会计活动不容乐观。

1.3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

第一,医疗机构乃至整个医疗行业不重视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医疗机构大多利用软件公司开发设计的信息化系统。第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一部分医疗机构斥巨资引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但依旧存在兼容性不够、无法实现数据共享、系统接口标准不一致、无缝衔接难、缺乏统一性和个性化等问题,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信息化基础薄弱且发展迟缓。第三,管理会计信息数据质量不高。将近一半的财务工作者强调自身所在医疗机构信息数据获取方式成本高、周期长、难度大、样本小、无法共享。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约1/3的医疗机构未建立符合风险防控要求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制度与规范,数据安全性受到潜在威胁。

2信息化时代阻碍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因素

2.1不重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会计制度不断完善,医疗机构面临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医疗机构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目光依然局限于传统的财务会计领域,财务工作以核算账目为主,无法展开财务预测与分析工作。尤其是民营医院,经营者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和定义错误,将其放于管理岗位上,忽视了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主观认为其具有管理权和财务权的分权嫌疑,造成管理内容缺失。另有部分管理者对管理会计认知不全面,认为强调管理会计是将会计的报表工作和计算工作分离,导致人力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

2.2管理会计制度不健全

管理会计主要负责财务报表的整合和分析工作,不在会计规则内。然而,现阶段医疗机构管理者和经营者依旧不能认识到管理会计的本质,甚至置之不理,新型管理会计制度依然隶属于会计体制、偏向于体制内容,实质上就是将管理会计等同于财务会计管理。但是会计综合体制完全不适合管理会计,导致管理会计陷入两难境地,改善现有会计制度内容刻不容缓。管理会计的核心是整合与分析工作,但由于管理会计制度的偏离使其侧重于管理会计部门,而不依照机构制度和领导指示,使管理会计的工作难以完成。另外,需要关注的是现行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缺乏监督体制。诸多民营机构甚至公立机构不重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缺乏人才建设应有的监督体制和完善的考评制度。

2.3缺乏管理会计人才

医疗机构管理会计除了掌握完备的财务会计标准知识外,还需掌握医药行业相关基础知识,比如,医药定价、设备定价等知识,这样才能完成医疗机构的管理会计工作,但由于医疗机构管理会计具有小众性,普遍缺乏专业高端人才。传统高校偏重于培养企业管理会计人才,极少与医疗机构合作,使医疗行业管理会计人才缺乏。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的错误认知导致管理会计大材小用、错误使用。为节省成本,民营医院普遍直接将财务会计变为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对其他附加知识和管理会计专有的数据分析知识掌握不足,难以达到管理会计职务要求。另外,整个医疗系统缺乏管理会计人才培训体系。医疗体制改革要求会计人员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对医疗业务有良好的认知,而现有的会计人员无法满足医疗机构构建和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实际需求。

2.4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全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集中在医疗服务方面,缺少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医疗机构的财务数据信息平台金算盘系统保存口径不一的碎片化数据信息,无法为管理会计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管理供给有效信息。除此之外,现阶段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的预算管理系统无法完全满足临床科室明晰科室月度、季度和年度经营收支状态的现实要求,极大降低了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3信息化时代构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的创新策略

3.1提升對管理会计职能的重视程度

医疗机构要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在深入认知管理会计的岗位、职责的前提下,重塑财务管理部门。第一,医疗机构的经营者和管理者需重新审视医院财务工作,认识到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已成必然趋势,加紧完善会计部门,尤其要将管理会计单列为关键建设内容。第二,重视并加强管理会计人员在医疗机构管理中的协助、分析功能。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借助实践经验与财务分析手段,全面提高医疗机构尤其是民营医院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工作水平。

3.2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体系相关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会计制度是构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体系的基石,而责任规划是建立健全会计制度的关键。因此,医院要为管理会计设置专门的、独立的工作岗位,保证各部门配合工作,并对机构管理者负责,分析医院的基础情况,形成报告,真正实现管理会计工作的整体性。第二,设置监督管理会计岗位或部门,形成健全的监督体制。医疗机构在构建内部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采用内部自查自检与外部监督评价相结合的监察形式,实现互相监督、互相评价、听取建议、加强服务、提升效率的目标。具体而言,首先,对管理会计工作内容、工作报告的及时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展开初步审查,做出内容评价,保证医疗机构整体经营的稳定性。其次,对管理会计工作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以防止管理会计联合其他部门营私舞弊、以权谋私。

3.3引进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良好的医疗质量离不开各个岗位优秀人才的努力。由于管理会计并非常规岗位,现阶段也未有对口培养单位,从业人员较少,招聘难度倍增,但也不是无计可施。第一,委托专业猎头完成管理会计人才招聘,提出优厚薪资水平、优越福利待遇、完整晋升通道、专业技能培训等条件,吸引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解决医疗机构目前管理会计岗位缺失问题。第二,医疗机构应善用政策进行校企联合育人,为高校医学专业大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岗位,高校根据要求培养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从根源上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第三,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人才培训体系,有步骤地拓展团队规模,招聘理论知识多、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定期培训、重点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知识储备水平,并借助明确、合理的奖惩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3.4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对医疗机构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患者的增多,传统的财务记账方式已被证实不再适用,当务之急便是加快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第一,从医疗机构顶层设计出发,改善管理会计体系“信息碎片化”和“信息化孤岛”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分析的专业性、准确性、效率性,建立数据库全分享模式,满足管理会计的个性化需求和基础数据提取的需求,全面提升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与水平。第二,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数据共享服务中心将是未来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管理会计要逐步全面替代原来的财务会计岗位,推动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更加紧密地协同发展,构建完善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篇4

[关键词]医院 信息化管理 数据资源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076-01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医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承担着预防医疗、保健和康复任务等职能,是实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阵地。所谓医院信息化管理是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信息化管理手段,对整个医院的经营活动和医疗行为进行科学的、统筹的管理。医院信息化管理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到医院的每一个医疗管理活动。其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医院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在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医院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来从事具体管理活动,不仅增加了医院的经营成本,而且管理效率不高。信息化管理在现代医院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医院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了资源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使得医院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医院的经营效益。

其次,信息化管理为提升医院形象及患者满意度。传统的医院服务模式,患者就诊的程序复杂、等候时间太长,患者不得不在挂号处、诊室、收款处、药房之间东奔西跑,甚至有时需要提前一天来医院挂号,招致患者的强烈不满,对医院服务的评价很低。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联网得到共享,患者凭载有个人信息的一卡通,直接到诊室排队就诊就可,大大缩短了等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利用医院的信息化平台,还可以实现科室病床的自动分配,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提高了服务质量。另外,在就诊过程中,医生都会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操作,以电子病志的形式对患者情况进行描述,不仅清晰易懂,满足了患者就诊的知情权,而且也大大减少了误诊的几率,给患者提供了方便和实惠。

最后,信息化管理降低了医院员工的劳动强度。

当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不断增加,我国医院的规模和数量已经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医疗需求,几乎每家医院都人满为患,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患者,产生庞大的医疗数据信息。这些工作如果都靠工作人员手工完成的话,工作量十分巨大,很多医院工作人员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身体异常疲惫,工作中出差错的几率不断增加。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后,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可以替代以往繁琐的手工程序,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同时也极大释放了员工的工作压力,帮助其利用空余时间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为医院发展提供创新性的建议。

二、强化医院系统内信息化管理的具体路径

1、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统一认识、重视管理

首先,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在信息化时代,加强信息化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是医院业务流程的重组和管理模式的改变,更是关乎到医院长期发展的重大事情,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尤其是随着外资医院和民营医院不断进入医疗市场,医疗市场中的竞争愈发激烈,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其次,为了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医院要成立领导挂帅的信息化建设小组,全面负责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院长亲自担任组长,组员包括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科室的负责人,共同制定医院长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布置当前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协调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医院信息化建设关乎到医院的每一位员工,只有每一位员工和医生真正认识到信息化的价值,才能主动了解和学习有关信息化管理的知识,才能在工作中积极主动采用信息化手段,保障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效运用于医疗业务以及医院的整体管理,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2、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信息化人才,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各个科室,不仅范围广,而且专业性强,需要一支熟悉医院业务流程、具备熟练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技术的人才队伍。具体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者要有丰富的医院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医学背景,还要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只有复合型的人才能胜任。队伍中还要包括数据分析员、网络管理员、系统维护人员等等IT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医院要加大招聘力度,从社会上招聘具有丰富信息化建设经验的人才。另一方面,从医院内部选拔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成为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信息化关乎到医院每一位员工,医院要加强对所有全院人员的培训,从科室负责人到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学习软件使用方法,在工作中熟练利用信息化平台,大大提高科室工作效率。

3、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医院信息化建设从部门级向全院级扩展、进一步发展到区域医疗信息化,必然涉及原有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电子病历和健康电子档案也面临着信息资源的整合。因此,医院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医院信息化发展必然遇到的问题,其核心问题是信息数据的整合。医院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以规划、深化和改造为主的信息化活动。数据交换平台的作用是把通过各接口进入该系统的多来源异构数据都进行规范化并有机的关联起来,使各个文件都具有明确而独立的医疗意义及相互关系;同时还起到数据管理的作用,包括数据查询、导出和维护。因此,交换平台需要多种接口以适应不同数据类型的需要。

4、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与软件服务供应商的合作与交流

医院应当选择成熟、可靠、稳定的供应商,重视同类产品的运行效果、先进性、安全性、成熟度以及可扩展性;注重公司解决方案能力、服务人员素质、培训人员专业性、后续服务以及公司与医院的合作等,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另外,医院应当减少对软件服务供应商的依赖,尤其是在用户需求分析和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医院还要增进与软件服务供应商的沟通交流,加强双方的理解与信任,定期与供应商及时沟通、反馈,加强彼此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现代医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现代医院需要紧随时代的步伐,积极进行信息化管理,为医院现代化发展和改革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李包罗.医院管理学信息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何建权,杜楚源.数字化医院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09,4(7)

[3] 尹销,秦绍华.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医疗装备,2005,18(10)

篇5

弗戈博达媒体(中国)副总经理、《e医疗》主编陈钧,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陆耀,第四军医大学秦都口腔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蔡宏伟,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罗云等出席了研讨会并作了精彩演讲。

华西口腔:知行合一建“路径”

四川华西口腔信息中心主任罗云向与会者介绍了华西“厚积薄发”的建设历程。华西口腔在口腔电子病历系统设计时嵌入临床路径的管理,医生在书写电子病历时,系统会自动进行临床路径关联,使病历书写、入径表单录入一步完成,实现标准化的疾病诊疗计划,并通过相关统计功能完成需上报的结果指标。从2010年~2013年,华西口腔实现了舌癌、唇裂等外科的临床路径管理,实现了入径率和完成率的双达标。

上海九院:建设集成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信息中心主任陆耀结合上海九院的实践经验,就医院数据集成平台信息化建设发表了看法。上海九院建成了相对完善的应用系统,但各系统之间的整体性不强,相对于临床应用的质控流程及质控点显得相对薄弱,整合利用未形成体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医院开展了数据集成平台信息化建设,旨在建设以电子病历为中心,实现以医、教、研、管理为主线的应用开发及改造,建立(CDR)数据中心,并扩展数据的分析应用,建立ESB数据总线,规范应用接口标准建设,统一用户、统一通信,实现系统整体化整合,以满足临床、管理、科研的多项业务要求。

秦都口腔:关注数据质量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蔡宏伟更关注数据质量。他认为大数据时代要求的是“将数据转变为知识”,收集高质量数据是实施电子病历的主要目的之一――电子病历系统是沟通“临床业务系统”和“最终数据需求”的桥梁。蔡主任从数据模型的质量评价、数据本身的质量评价以及其他与数据相关的问题等角度就数据质量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数据质量的高低还是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蔡主任以Epidata为例说明了电子病历的数据采集方式,并以CRT临床研究调查表为例展示数据采集。蔡主任最后分享了在研究数据质量过程中自己得到的启示:提高数据质量与大数据研究方法是有着类似目的的两种不同实现途径。

篇6

>> 浅议文书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 浅议企业档案管理的原则 论述当下建筑设计公司的工程设计文件的档案管理 建筑设计单位文书档案管理浅议 浅议学校档案管理 浅议民生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管理浅议 浅议干部档案管理 浅议建筑设计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 浅议档案管理人员的优化管理 浅议档案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浅谈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 供电公司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档案管理的收藏保护的意义 浅议治黄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浅议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健康档案管理与应用的体会 浅议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浅议企业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原则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国家统计局网.

[2] 贺真.论现代企业档案资源建设依据与策略[J].档案学研究,2009(1).

[3] 周瑞芬.知识管理视角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9(1).

[4] 李兆明.企业档案简约管理档案界业务讲座

[DB/OL].http:///bbs/viewthread.php?tid=22628&extra=page%3D1.

[5] 江苏省民营企业档案实用知识技能60问[C].苏州市档案局馆网.

[6] 徐拥军.从档案收集到知识积累[C].山西档案,2009(2).

篇7

关键词:PPP模式;人口健康信息化;思考

人口健康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点内容,是深化医改和服务群众的有力支撑、健康政策和全面监管的基础保障、模式转变和现代治理的重要途径,创新驱动和经济新增长的潜力领域。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建立政府统筹、部门主导、社会参与、便民惠民、合作共赢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模式。”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催生新型健康医疗、促进培育新业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科学界定参与方权界和权责应是创新“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新理念。

1PPP模式

1.1PPP模式的概念

PPP模式即公私合作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是指政府部门与私人组织或者私营公司之间的一种合作,这种合作通过双方签订特许权协议,让非公共部门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或者其他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目的是为了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提升融资利用效率,实现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利益共赢[1],官方多统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已是国际得到普遍应用的一种合作途径,它不仅使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公共事业领域成为现实,还通过政府与企业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行长期持有和经营,有效地平衡了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较好地解决了基础设施短期回报差的问题[2]。卫生领域应用PPP模式就要求政府部门破除行业垄断,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卫生行业的特定领域。

1.2PPP模式的本质

1.2.1作用PPP模式是由政府发起的、在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资本方之间针对特定新建公共项目所形成的长期性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公共产品和(或)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增长最快的一种融资方式,PPP模式能够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满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投资管理效率。1.2.2关系PPP模式政府方不占控股地位、不具有实际控制力及管理权。PPP模式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关系性的契约形式,契约实现的是公共需求目的,而非单纯的商业利益关系,是PPP模式区别于其他项目融资模式的关键点。1.2.3规则应用PPP模式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建立公平透明的交易规则和法律体系,长期的、有效的公共政策或制度的规范,严格监管,鼓励企业之间公平竞争,提高公共产品和(或)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1.2.4权责规范的PPP模式要求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加强双方协作,强调在利用社会资本高效专业运作的同时,发挥好政府的规划、引导、监督的主导作用,明晰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基础是基于共有产权关系以及合作期间的资源配置、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实现公共项目理想的政策结果[3]。

1.3开展PPP模式的政策环境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与社会资本合作。自2005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性文件,强调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垄断行业等领域[4]。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5-6]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国家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从国务院到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再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PPP模式发展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天津市人民政府也出台《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津政发〔2015〕10号),确定了坚持利益共享、坚持风险分担、坚持平等互利、坚持诚信守约、坚持长期合作的五项原则,明确了适用范围和操作模式、规范项目管理、完善监管制度、强化组织保障等管理方式和措施。在法律层面上,《招投标法》及实施条例、《政府采购法》、《行政许可法》和《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成为开展PPP模式的法制保障。

1.4PPP模式的实现途径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均是以项目来实现,是当前政府力推的一种吸引社会投资的投融资管理模式。可以归纳为公私合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4个方面。在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4个要素来设计筹划项目、编制方案、招商洽谈、选定合作伙伴、项目实施并制定退出和移交机制。1.4.1PPP的基本模式一个完整的以PPP模式运作的项目可以划分为8个阶段:项目发起、项目准备、协议编制、竞争性程序、签署协议、建设、运营和移交[7]。PPP模式的典型做法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组成特殊目的机构(英文简称SPV,SpecialPurposeVehicle),针对特定项目或资产,与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并由SPV负责项目设计、融资、建设、运营,待特许经营期满后,SPV终结并将项目移交给政府。该合作模式的项目运营风险转移给了社会资本,激发了社会资本活力,减轻了医疗机构的财政压力。1.4.2应用PPP的主要程序PPP模式最常用的程序是:政府部门通过公开的方式进行采购或者招标与中标人签订特许权协议合同,依据合同规定建立项目公司,该公司主要负责项目的建设与融资以及后期的经营。合同中的费用由政府向金融机构提供,使得公司与中标人有资金进行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PPP模式,完善投资回报机制,强化政府监管职责,促进合作双方诚实守信,充分有效地利用公共资源[8]正是PPP模式参与医疗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弥补财政投入不足,缓解公众医疗服务需求最合适的选项,也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以项目合作方式,实现政府职能供给侧的管理模式,优化公共服务产品,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最好契机。

2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中的PPP模式

PPP模式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中应按照安全为先,责权清晰的原则,优先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4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部门、区域、行业间数据开放融合、共建共享。在积极争取政府投入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创新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投融资机制。

2.1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

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3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4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6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9]。健康管理中心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个性化健康管理、健康干预、教育咨询、疾病康复等方法,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精准的健康管理与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10-11]。

2.2应用PPP模式需解决的关键

2.2.1科学制定合作框架PPP模式是由政府对银行承诺给予投资方相关费用,而使投资方顺利获得银行贷款用于公用事业建设的方式[12],也是当前首选的模式[13]。重点应考虑:①要由社会资本提供信息化设施或卫生服务,由卫生部门购买;②必须在合同的基础上进行长期合作并约定各方权力与责任;③卫生部门的责任是依法依规科学界定参与方权界和权责,制定清晰、全面的标准;④明确引入社会资本的资金和专业技能;⑤要有基于产出的支付与回报;⑥合理分担风险与转移。2.2.2合理配置社会资本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规范有序”的总体思路,积极稳妥地推进PPP模式,完善投资回报机制,强化政府监管职责[4]。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总体规划、基础建设、标准规范、行业监管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服务机构和参建企业的主体作用,促进合作双方诚实守信,有效利用公共资源。人口健康信息化主体是公益性项目,延伸公共服务领域主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合作。卫生机构要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工作。主要是对项目的定价调价机制、责任风险分担、产出质量与效益、绩效目标实现、运营维护成本、融资方案和中长期财政补贴等进行重点评估,必要时可借助中介咨询机构、顾问单位等第3方专业机构力量[14-15]。

2.3应用PPP模式的主要问题

人口健康信息化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支撑,将推动卫生计生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深化和惠民服务的提升。应用PPP模式助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面临3个主要问题。2.3.1专业人才短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需要信息技术和卫生专业复合型人才,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对这类复合型人才的高度依赖,将成为在应用PPP模式助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瓶颈”,而PPP模式只能解决其资金与管理模式层面的问题,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人才资源问题[16]。2.3.2发展理念滞后“公益性”长期被公立医院的组织属性“垄断”,认为民营医院都是趋利和不公益的理念随着政府多元化办医而被打破。但是对“公益性”的传统认识仍会影响到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理念,认为针对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资源配置、管理机制、运营机制等问题,应用外包、运营管理、租赁承包、建设转让经营、合资新建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应用政府购买服务、市场机制补偿等经济手段仍然面临着“公益性”的考验。2.3.3技术创新不足IT技术日新月异,如何前瞻性地应用IT技术,合理构架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按照“一数一源、最少够用”的原则采集人口健康信息[17],最大限度地节约开发成本;如何实现业务边界的划分。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对基础的网络设施买单,对区域平台中基本数据采集买单,对再生信息可以实施PPP模式。2.3.4法律制度不全虽然我国加大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力度,加快完善关于PPP模式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但是在PPP项目的立项、建设、运营、管理、质量、价格、项目排他性及争端解决机制等实际市场化运作中,还会面临涉及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招投标、融资、价格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法律和制度的专门支持。此外,重合同、守信用的“契约精神”也是影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环境因素和发展空间[18]。

3结语

篇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人民医院”)大门外,仍然人满为患。与三年前相比,这家医院没有扩大地盘,没有增加床位,没有延长工作时间,但每天就诊的病人却多了近一倍――从4000余人增加到7000人左右。“这得益于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医院管理。”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这样说道。

其实,人民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并不领先,与其他三级医院相比,属于后来者居上。近三年中,忙于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人民医院还牵头打造“西城区医疗共同体”。在刘帆看来: “最关键的问题不在技术,在思路。”

从医生转向CIO

名片上刘帆的职位很“复杂”: 院长助理、骨科副主任医师、信息中心主任。一时间,让记者不知道怎么称呼,到底是医生还是CIO?刘帆笑言,目前的工作重心都放到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上。

这名2004年临床医学博士毕业的骨科医生怎么转行搞起了信息化?在刘帆的回忆中,这种半路出家是偶然也是必然。

2002年,还是硕士研究生的刘帆在人民医院担任骨科住院总医师。“负责整个科室的运营管理,这让我以最快的速度全面了解了医院。”在这一年中,刘帆吃喝全在医院,一周仅回家一次。这一年的时间让他摸清了医院各个部门的流程安排、调度程序,也日渐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对医院各部门、医务人员、病患需求的洞察力。

“值班时间里,我靠着兴趣,编了一个小程序,叫住院总医师管理系统,将病人所有的住院情况进行统计。通过这个系统,可查询每天病人的出院时间、手术时间等信息。”这个在闲暇时间被“捣鼓”出的小程序,一时间受到了各科室的青睐,让他看到,只有从需求层面出发的信息系统才是有用的。

无独有偶,这一年,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项目确定。刘帆在人民医院院长王杉的带领下,开始接触系统、平台的建设。初次的触电,都让刘帆在信息化的路上更进一步。

2006年,信息化改革终于迫在眉睫,人民医院信息化建设委员会成立,刘帆担任委员会秘书。“一个毕业不久,年纪尚轻的骨科医生来做信息化?”刘帆坦承,当时遇到了很多不信任和怀疑的眼光。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让刘帆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2006年6月20日至2006年年底的100多天里,刘帆跑遍医院的每一个科室,把内部信息系统摸了个底儿朝天,在对信息需求、网络设备、网点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总体判断。

凭借对医院业务、医药流程的了解,“业务驱动”的理念一直萦绕在刘帆的脑子里。更为重要的是,医院领导对信息化认识的前瞻性与刘帆的思考不谋而合,为刘帆的工作带来了最实用的鼓励。

他告诉记者,医院CIO一定要有三个身份: 第一需要对信息化及信息系统有全面的认识; 第二要对医院中的任何业务都有所了解; 最后还必须参与到战略层面上,如果脱离战略高度,CIO往往在医院里只能听别人发号司令,无法与医院整体融合。

刘帆正是带着这样的三个身份来征战医院“内外”信息化建设的。

领头医疗共同体

2006年年底,在主导人民医院信息化改革的同时,刘帆和人民医院的同事们开始构思寻求思路改变现有的模式。

“当时和IBM是合作伙伴,它给我们引入了RHIN的概念,即区域医疗协作。后来我们了解到,整个这套理念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叫IDS,已经存在很久,提供整合性的医疗卫生服务。我们试图思考,是否可以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打造一个类似的体系。”

恰好,2007年年初,北京市政府和西城区卫生局开始考虑进行医改试点。作为西城区的领头羊医院,人民医院和西城区政府一拍即合,开始了联动探索。

医疗共同体与以往文章里涉及到的区域卫生协同,归根结底都是构建信息共享平台,打破“烟囱”局面。在北京,医疗机构有八种权属关系,譬如: 卫生部直属医院、市属医院、区属医院、企事业单位医院、军队医院和民营医院等,权属关系的复杂使得医疗资源无法实现均衡。

刘帆直言,目前,北京市在医疗共同体的建设上,按照行政单位划分,这样一刀切的办法并不是最佳的医疗资源规划。他认为,真正的共享规划,应该是纵向与横向的覆盖。纵向即从三级医院到一级医院应该建立自上而下的一套体系,在该体系中,按照统一的服务流程、服务规范来管理运作。而横向,就在于同级医院间的互补,与专科医院的互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融通,不会出现新的“孤岛”。

每每谈到资源共享时,刘帆都会反复强调,只有在医疗资源整合成功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而这一切必须由政府掌控绝对地位。

那么,政府要如何主导?是不是所有医院的信息系统都用一套标准的卫生部版本的系统,就叫规范?刘帆表示,这样的指令不具备可操作性。政府部门应该进行一部分规划,例如对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功能规划,若某一医院无法达到规范中的功能,便无法分享院间的医疗资源,这样的共同规范可保证调集所有医院的数据,为政府部门提供行政依据。

解决内部问题

“攘外”的同时,刘帆还在马不停蹄地“安内”。

与IDS同时进行的还有内部系统升级。2006年,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人民医院落后的信息系统怨声载道。人民医院仍然面临老版的住院系统、新版的门诊系统、白塔寺分院区的信息系统的“孤岛”。如此一来,门诊与住院间的信息无法实现正常流通。2007年上半年,刘帆投入到升级住院系统当中,并把白塔寺院区进行合并,使得全院只有一个信息系统。

2007年年底,刘帆再次大刀阔斧规划后勤管理系统,于2008年6月在全院整体推行ERP系统,将医院的四大核心部分(药品、设备、物资和财务)一体化。“虽然在这一系统中,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到。但总体的框架已经搭建,广度铺开后,为下一步的深度开发打下了基础。”在完成了ERP一期工程后,刘帆没有停息,即刻开始第二阶段的延展。

篇9

【关键词】 互联网 医疗行业 新要求

一、引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强大,使得互联网已经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包括看病治疗,可以网上预约、网络诊断,人们可以在网上选购药物(如一号药店网站),这给人们的看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不少切入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企业已经获取了大量的线上资源,促进了其快速发展,可以说,“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了新时代医疗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开始进驻互联网医疗产业。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医疗”的模式营运而生,然后面对互联网医疗这一新的产业,不少企业在进驻这一领域仍然沿用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医疗”的要求。因此本文在概述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医疗行业财务管理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对财务管理新的要求,最后为我国医疗行业拥抱互联网,建立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二、互网+医疗大潮下医疗行业的财务管理的特征

互联网+医疗大潮下医疗行业的财务管理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一是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高,这是互联网的标签,采取电子支付、网络结算的方式,互联网支付的不断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数据传输方式无纸化和网络化,通过采取软件就可以将自身的财务信息上传到财务信息系统,方便查阅。三是信息系统安全性更加突出,互联网财务管理最为在重要的是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当前的各种支付技术虽然安全性不断提高和完善,但是支付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四是集中式管理和实时动态管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医疗企业可以加强对下属机构的实时动态财务监控,建立统一的结算中心。

三、互联网+医疗大潮下医疗行业的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一)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国家对于医疗机构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也越发详细,这也是医疗行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医疗行业传统的财务管理以内网财务软件或者纸质凭证的管理机制不仅仅存在资源浪费,还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医疗行业可以你记住信息技术建立自身与客户之间的动态管理系统,可以随时了解客户的资信情况;并且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在线办公、远程处理等业务,打破了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加强财务管理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迅速,企业获取信息资源方便、快捷。传统医疗行业的财务信息资料的获取来源主要依靠纸质报告和沟通交流,渠道较少,且取得麻烦。在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下,医疗行业获取行业内的信息方便快捷,增加了医疗企业获取行业内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财务管理决策,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三)加强财务与各部门的联动效率

在传统模式下,医疗企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工作相互分离,只有存在交集时,存在交集的两三个部分之间才会存在一定的联动,一般是一个部门的工作完成后,才将工作交接给下一个部分,工作只能按照流程来走,一个部门因为某种原因延误了时间,就将工作的完成时间后延,效率低下。而在互联网大潮下,要求医疗企业的工作效率快速,部门之间需要紧密联系,并且互联网的发展也为部门之间加强联动提供的重要的支撑,由此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传递将财务信息给各工作部门,各工作部门亦可以将工作环节产生的信息资料随时传递给财务部门,加强了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

四、实现对策

(一)加强自身信息化财务管理

医疗行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要紧密配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以自身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建立临床信息系统为方向,以实现数字化医院为长远目标,以完善管理信息功能,打好数字化医院建设网点基础为重点,建立部门之间快速高效的联动机制,稳步实效地推进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当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管理层高度重视,对信息化各项工作采取领导负责制度,协调处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参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医院应当引进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和财务管理人才,互联网要求当前医院财务工作者需要拥有相对丰富的互联网技术,同时要求专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不仅仅如此,各医疗机构还应加大内部员工的培养力度,应多次组织职工进行了集中培训,了解互联网医疗的知识,了解自身新的财务管理信息体统的操作步骤,了解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在日常运行中,建立全员参与的管理体系,重视职工参与,定期召开座谈会、财务管理工作会议,征求各个岗位对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由此强化自身财务管理人才的储蓄,建立互联网+医疗大潮下医疗行业财务管理人才体系支撑。

篇10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公立医院内部运营机制改革也面临许多挑战。公立医院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来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面临公立医院综合管理体系的变革中,怎样合理科学的建立适应医院总体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则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本文主要结合公立医院行业特点,论述管理会计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及方法研究。

关键词:

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管理会计

当前,医疗环境的局面是公立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国家鼓励民营医院的发展,同时形成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竞争的格局。就目前的形势与政策而言,公立医院的改革困难重重,面对很多未知的困难与挑战,而在这其中建立适应医院总体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则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架建设是根据现代医院的要求。

一、公立医院在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所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推行精细化管理时没有过多重视管理会计的实施

公立医院应该将管理会计的工作重视起来,将其管理工作每一个的执行环节都做到数据化与精确化,进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公立医院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属性以及财务部门在内部管理中得不到一定的重视,很少有权利参加医院的战略决策导致管理会计在医院的实施相对来说难度受限。

(二)公立医院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

目前,许多医院也已经意识到医院管理需要从粗放扩张型向精细管理型转变,也根据医院制度要求开展了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等,但由于信息系统和管理构架的不完善导致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简单的记账和出具报表,并没有采用全面的成本管理方法,也不具备健全成本考核指标体系,疏忽财务分析管理,只注重于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对于公立医院的运营很少进行参与,使其不了解公立医院的经营现状,不能结合公立医院的实际运营而做出合理的方案。

(三)管理会计的相关人员职能素养偏低

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人员大多对财务的分析还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解程度,大多数的财务会计人员还停留在会计核算阶段来进行相关财务工作,所以无法使公立医院的经营者获得全面准确的运营数据。

二、公立医院在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的意义

(一)为医院的管理者的运行管理提供运营数据

公立医院若要在未来的社会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在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公立医院可利用现代的管理技术来完成对医院内部财务信息的有效分析。公立医院在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反映出业务量和成本的相应关系,为公立医院经营成本与相关预算编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提高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管理

公立医院若想在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应该对公立医院各个科室的业务运营情况进行系统而有序的分析,并从医德医风、服务质量、岗位的工作量和医疗安全质量等多个方面来完成对医院内全体医护人员的评估与分工管理,来完成对于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控制跟踪。与此同时,实施管理会计应该建立全面的控制系统,以此来实现对公立医院经营情况的的业绩考评。通过将公立医院经营状况的运营数据与之前管理者预定的医院运营目标来进行比较,就可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来实现对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管理的提高。

(三)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

与财务会计系统不同的是,实施管理会计主要体现在对成本、预算、绩效、风险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对内部的控制等方面,最终是为了更好的对公立医院的内部进行分析。在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是在实现财务会计职能的基础上来完成对公立医院的实际运营效益的分析。与此同时,公立医院在实施管理会计的同时,可以对其自身的盈亏状况开展定量的分析,使之在公立医院的基本运营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的方法

(一)在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的基础是体系架构的建立

我们将管理会计体系定位为对公立医院人、金钱等各项资源的分配与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其实质是以会计核算为核心,预算管理为主线,各层管理的有序构建是公立医院在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的基础。医院根据自己的战略发展计划,制定阶段性的战略目标,通过信息化机制对日常业务和管理活动进行计划确认和流程控制以及对各部门进行考核评价,建立激励机制和反馈机制。

(二)在精细化管理中实施管理会计的核心是人才梯队的建设

公立医院应通过高端人才的引进不断的吸收和获取先进的会计管理技术,同时定期组织开展与财务、会计管理方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指导等手段储备人才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养,培养建立出一支高素质的会计管理的队伍。

(三)通过预算管理、全成本管理、绩效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信息一体化管理建立医院管理会计新模式

公立医院应该对工作人员不同的素质来实现医院的资源合理配置,进而对医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所谓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能够将所有关键的问题融合在一起的管理方法。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同样的来说,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工作开展信息的来源,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服从管理会计的安排。全成本管理可以规范医院业务管理流程,增强全员成本控制意识,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大到全院成本核算,小到单病种核算,不但使医院管理者从宏观上注重医院的运营情况,还使医院在药品、卫生耗材以及医疗设备的购进使用等环节加强监管。绩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抓手根据医院未来发展的导向,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通过绩效管理可以使人员调配和日常精神激励提供依据与评判,有效地激励员工,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政策,管理者应该不断的提升自我素质,不断地积极进取学习,促进被考核者工作绩效的改进,最终实现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以达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绩效中关键指标(KPI)的选定则尤为重要。大数据、云平台被广泛运用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前台HIS系统与后台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之间关系密切,同时医院在资金结算与银行之间也存在业务交流,管理者应该基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层面考虑,真正的实现信息共享、共同繁荣发展的结果。

四、结束语

公立医院实施管理会计的做法,很大程度的推进了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现,为加强公立医院医院会计对各个医院科目体系以及各个相关部门的实际运营情况的掌控,了解公立医院实时的运营状态,从而为医院管理层提供更加精准、有价值的信息。这可以很大程度的调动了医院相关职工的创造性以及主观的能动性,进一步调整收入结构、减少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的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增加社会效益。与此同时,也为公立医院日后的发展得到了较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易利华,包黎刚,胡敏敏等.我院在体制改革中创新医院管理模式探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

[2]冯欣.公立医院应用管理会计的探索与实践——来自广东省某大型三甲综合性医院的案例[J].会计之友,2015

篇11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数据库;数据

1医院财务管理在信息化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人员缺乏

在我国信息化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能够真正服务于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人才较少。而专业的财务人员是医院信息资源科学规划的执行者,在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当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现阶段财务人员的缺乏使得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工作效率难以得到提升。

1.2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设施不完善

在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之中,由于资金的缺乏,信息化发展所需的技术设备尚不能得到完善。另外,由于部分医院的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理解不到位,对于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更是缺乏认识,因而使得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得不到重视。1.3医院财务数据库尚不成熟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缺乏一个成熟合理的数据库使得医院的信息运转无法流畅进行,这就使得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不完善医院财务管理数据库使得数据在计算统计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错误,对医院实际的财务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2新常态下医院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探究和建议

新常态下探究医院财务管理的创新,实现医院财务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要结合人才培养、基础体系、基础平台的建设,要把握信息化发展和数字化改造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大方向,在内、外两个方向,上中下不同维度上针对医院财务管理的问题,进行医院财务管理的平台和体系构建,做到对医院财务管理持续性地完善与系统性地提升。

2.1做好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专业培养

信息化时代进行的医院财务管理要有专业人才和综合型人才作为基础,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就应该从人才培养和资源挖掘层面上入手,激发医院财务管理人员成长为医院财务管理的专门型、综合型人才,组建起医院财务管理的“资源平台”和“后备军”,为医院财务管理稳定发展和高效率实现信息化目标提供人力资源基础。一方面,要在医院财务管理队伍中挖掘对信息化发展感兴趣,对专业成长有良好前景的发展意愿的员工,使其通过医院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加深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认知,再将信息化、数字化的医院财务管理技巧通过讲解、宣传和教学的方式加以呈现,真正做到对员工专业发展的有效引导和不断强化,在全面掌握医院财务管理知识,系统把握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特点的前提下,形成高水平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技能、水平和素养。另一方面,医院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要敢于引入人才,通过招聘、合作、兼职等方式将有高水平专业化、信息化基础的人才引入到医院财务管理队伍之中,在壮大医院财务管理队伍的同时,丰富医院财务管理的层次,提升医院财务管理队伍的技能水平,增加医院财务管理队伍的战斗力,通过引进人才的高水平工作提升医院财务管理的效能和产出,建立起一支具有活力、能力的高水平医院财务管理团队。

2.2科学管理医院财务管理的设备、信息和数据

面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管理不严格、设备科技水平落后、数字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要提倡在医院财务管理中体现全面性和科学性。要制定具有可操作、可扩展、可调整的动态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有效规范医院财务管理中对信息化应用的过程,制定出考核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体系,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从管理系统上做到对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方向强化,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确立在科学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大趋势下。医院财务管理要加强对信息和数据的管理,确保信息和数据具有可加工、可挖掘的特性,并做到信息和数据具有可追溯、可拓展,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在不同角度、不同维度上都可实现对信息和数据的有效利用,让信息和数据真正发挥出资源价值,为医院财务管理的深层次提升和进一步深化提供数理上和功能上的支持。

2.3建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数据库

从制约医院财务管理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分析角度来看,没有系统、完整、真实的数据库和加工分析系统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弊病。因此,要在医院财务管理强化的过程和细节之中,突出数据库、资源库、信息库的建设。要利用信息时代行业和社会已经广泛应用的互联网、计算机和医院财务软件系统建立起医院财务管理数据库,整合医疗信息、财务数据和业务资料,形成全面覆盖医院各项经济、专业和管理活动的数据库和信息库,更好地为医院财务管理创新和改革服务。一方面,要建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平台,将医院各部门、各时期和各项活动产生的信息纳入医院财务管理数据库系统,形成对数据和信息有效地存储、加工和开发,为医院财务管理提供理论、数字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建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全面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时的信息收纳和全面的数据存储形成对医院财务资料的真实、全面的掌控,在及时调用、深层次加工的前提下,推动医院财务管理顺应规范化、数据化、科学化的时展大潮。

2.4推进医院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利用

医院财务管理要将信息和数据的加工和利用作为推进医院财务管理数字化水平,打造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基础。通过对医院各环节、各部门、各时期财务信息和管理数据的多层次分析、多维度加工,形成大数据技术在医院财务管理的真实应用,开发出财务信息深层次的价值和功能,更好地展现医院财务工作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潜在的优势,凝聚医院管理层面、财务层面的共识,搭建起为医院财务管理顺利实施,为医院高效率、全方位发展提供支持的数字基础和信息网络。一方面,医院财务管理要将现有的模式进行大数据技术条件的主动转变,增加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的维度,深化医院财务管理数据的利用,建立起医院科学管理和协调管理的财务管理新机制。另一方面,医院财务管理要加强对现有信息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将信息和数据反映出的问题与实际医院财务工作相联系,找寻问题发生的经济、财务和管理层面上内在的联系,变革医院财务和管理的策略和方式,通过信息化平台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和医院整体发展更为紧密而完整地契合在一起。

3结论

医院财务管理必须结合新常态下新医疗体制改革和信息化医疗机制建设的实际,要将飞速发展和迅速扩张的科技元素整合进医院财务管理的系统和工作之中,适应医院对社会发展、患者需求和组织成长的新特点,在供给侧建立起医院财务管理的新样式,促进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网络化和数字化,降低医院财务管理的工作量、成本支出和难度,顺应时代和发展带给医疗行业的新要求和新情况,整合出医院财务管理的新方式、新模式,有效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组织化、信息化、科学化的平台建设,将医院财务管理发挥出更为深刻、更为彻底、更为系统的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彦华.新时期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28):400-401.

[2]张春萍.分析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J].财经界:学术版,2016(20):109-110.

[3]张东玲.浅析民营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20):281-283.

篇12

近年来,随着]ntmiet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加速。电子商务的规模正在逐年迅速增长,据Anderson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我国BtoB电子商务的年均增速为194%,而BtC电子商务则是274%,其增速呈倍数增长。根据易观国际〈互联网研究系列报告——电子商务(2004)》显示,2004年中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已经达到了4400亿元人民币,2005年将激增至6200亿元人民币。电子商务的飞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它带来的商机是巨大而深远的。由于电子商务所依托的Iitmiet的全球性和开放性,电子商务的影响将是全面的,它不但在微观上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且在宏观上影响到国际贸易关系和国家未来竞争力。企业能否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形成竞争优势,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我国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成为紧跟世界潮流,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

2天津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在全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天津市电子商务近几年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解天津市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笔者于2004年4〜6月对天津市近百家企业进行了电子商务管理的现状调查。调查采用了邮寄问卷调查、派人访问调查和主管部门派发问卷调查等几种方式,所采用的问卷是相同的。

此次调查共回收问卷98份,有效问卷82份,分别来自82个不同组织,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与外资企业及股份制企业,另外还包括科研机构(医院1份、高校1份、研究所2份)。参加调查的企业规模不等,行业涵盖电子、机械、化工、食品、电信、房地产、零售等。另外,82份有效问卷中,还包括北京和河北省的4家企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2.1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投入情况

调查显示,企业对信息资源管理的投入经费严重不足。本文进行的调查结果如下:

大部分企业投入经费都在100万元以下,其中最高为400万元,最低为0元。对比CNET(中国)市场研究中心2004年11月上旬对工业企业1000强、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和部分知名三资企业的调查结果: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占平均利润的7.99%,2005年,在上述接受调查企业中的477家企业信息化共将投入60亿元。天津市企业的信息管理投入显然低于以上较强企业的投入。

信息管理投入经费问题一度是我国企业开展信息管理工作的巨大障碍。仅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常常就耗资百万元以上,而实施成功率较低,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放弃系统的建设。调查中发现,投入经费100万元以上的14%的企业均已安装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如ERP系统等。而72%的企业对信息管理的投入均在10〜100万元之间,还有14%的企业投入经费只有1万元以下,甚至有的企业根本没有投入,这些企业在未来几年中也没有加大信息管理投入的计划。

2.2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

在这里需补充说明的是,选择“不清楚是否安装”的这9%问卷中,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未曾接触过企业的信息系统,还有一部分人笔者认为是因为不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才选择此答案。

在安装的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中,仅有36%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如ERP、MB等;有39%都是基础性的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如财务管理系统等,另有25%的问卷选择的是不清楚企业安装的是何信息系统。在对天津一家大型民营纺织公司进行调查时发现,员工都认为企业已经实施了ERP系统,但实际上,该企业的ERP系统功能简单,主要作用是用计算机代替了部分手工劳动,没有融入多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并没有达到一般ERP系统的要求。由此可见,企业中信息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情况还存在很多问题。

    2.3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情况

办公自动化系统标志着一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企业安装了该系统且认为使用情况良好;将近一半的企业认为办公自动化系统只是以计算机代替了部分手工劳动,并未带来太多其他变化,比如成本降低、业务处理效率提高等,还有少数企业甚至仍然是完全的手工作业。

2.4企业网建设情况

网络建设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但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网络建设并不理想。23%的企业建成了企业内部局域网,19%的企业建立了企业专用网,只有43%的企业接入了Untemet还有15%的企业没有任何网络。落后的网络建设影响了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

2.5网站建设情况

52%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尽管同国外相比仍很落后,但本文认为这是个很不错的进步。而网站的日浏览量到底多大、网站开展电子商务的效益如何等,还要看网站建成后的维护与管理。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的《全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十五”规划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68.2%的企业建立了网络,但只有18.3%的企业能做到每周更新一次。

2.6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情况

以上结果显示,电子商务在企业中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仅有1/5多的企业经常利用网络开展电子商务活动,77%的企业很少甚至从没有进行过电子商务,而这些企业当中包括很多大型知名企业。

在进行过电子商务的企业中进一步调查发现如图3所示

注:3同客户及合作伙伴进行商业交易活动2利用自己的网站进行强大的宣传活动1在一些大型网站及行业网站上进行广告等营销活动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网络同客户及合作伙伴进行商业交易活动,比如利用电子邮件收发文件、进行信息传递等,一半的企业是利用自己的网站进行强大的宣传活动,一些信息,而真正利用网络开展营销活动的还是少数,只占大约1/3。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是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基础,因此有必要了解企业的整体信息管理水平。调查显示多数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信息管理人才匮乏。信息化基础过于薄弱也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2.7 企业电子商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是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基础,因此有必要了解企业的整体信息管理水平。调查显示多数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信息管理人才匮乏。信息化基础过于薄弱也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对一家化工企业进行调查时,员工抱怨企业因引进信息系统而放弃了手工帐,结果信息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故障而瘫痪,导致企业丢失了很多重要信息。正因为有这些安全隐患,使得企业不敢大胆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企业在实施信息系统时一定要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建立各种安全措施。还有其他一些问题阻碍了信息系统的引进,如使用不方便等。一方面企业要加大培训,另一方面要提高系统质量,设计出更友好的用户界面。

2.8电子商务效果

电子商务在企业中应用的最明显作用是企业可以更快获得信息,扩大销售,降低成本,改善企业形象。的确是这样,如果客户对某家企业感兴趣,首先会登陆该企业的网站了解它。网站开发的优秀与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企业的实力。比如中国的海尔集团,网站做的非常出色,能及时企业信息,还能进行网络营销、网上客户服务、网上订单的处理,甚至网上定制产品等等。总之,电子商务系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还是很明显的,提高了企业工作效率。当然从3%的企业认为电子商务系统未给企业带来任何变化上看,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并不是很完善,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及时改进。

3传统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对策

    3.1提高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

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观念。企业在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上,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而是认识不足。因此,企业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唤醒信息化意识,加强信息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改变企业领导的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质,广泛宣传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作用。同时企业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管理的进程。

3.2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信息化的规模和水平。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一是要确保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资金及时到位;二是可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另外,还可以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多元投资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依法筹集资金。

3.3管理模式创新要积极跟进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给企业原有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和创新。电子商务与管理创新相互促进。因此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管理模式的变革一定要及时跟上。这样才能保证电子商务系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4加强电子商务项目的管理和评价

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的建设应遵循规划、实施、评估和改进四个环节,不断把管理信息化推向前进。规划、实施、评估和改进构成了一个管理循环,管理信息化就是在这个不断转动的循环中发展完善。通过对项目的评估,一方面可以彻底检查企业项目实施的现状,确定项目建设的阶段,并与企业的既定目标相比,找出差距;另一方面,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企业面临的新环境和新业务,更新项目实施方案。

3.5善于借用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

由于企业自己的技术力量及管理力量有限,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项目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引进管理咨询公司,做好管理诊断,理清管理创新的需求和难点,使新的管理流程既能充分借鉴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先进理念和运作模式,又能切实与本企业的管理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咨询中的关键是一定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战略,找出达成这种战略在现有管理中最不能适应的薄弱环节,并制定出有效的改进办法。另外,企业还可借助外界力量做好系统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篇13

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是新医改对社区卫生工作和社区卫生信息化提出的要求。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以个人、家庭为单位,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主线,整合各种公共卫生信息,为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提供全面支持,并实现与医院医疗信息实现交换和共享。

北京社区卫生信息网络的三级平台架构

社区卫生是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是医疗卫生服务最广泛、最基层和最基本的部分。为此,北京市将社区卫生信息化作为全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进行整体考虑和规划,确定了建立市级社区卫生平台、区(县)社区卫生平台及社区卫生中心信息系统的三级架构,以体现和支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

三级架构中的社区卫生中心信息系统,是为了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站的日常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系统都包含居民健康档案、医生工作站、健康管理等主要功能,其区别主要在于服务中心具有对于所辖服务站的财务绩效、收支两条线等进行考核和管理功能。服务中心系统每天将所处理的数据上报给区县平台,并与医保和农合实现数据交换。

三级架构中的区县社区卫生平台主要是支撑区县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的工作,了解全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实现对所辖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情况、收支状况等数据的采集,以及实现绩效考核和物资核算等管理,并与市级平台实现数据同步。

市级社区卫生平台则是支撑市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的工作,实现对于全市社区卫生工作的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和监督管理。同时建立市级的健康档案数据中心、业务数据中心和双向转诊中心。

“农村包围城市”的信息网络体系实施战略

一个复杂的事情放在一个小环境里是个简单的事情,一个简单的事情放在一个大环境里是一个复杂的事情,而北京市的卫生信息化工作恰恰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放在一个大环境中。

在北京市有6000多所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分别隶属于北京市、区县、卫生部、军队、大学、各大部委、大型企业和民营。“八路大军办医院”,北京的医院投资主体可谓庞杂。仅从投资体系和隶属关系一项来说,就很难实现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统一。而对于北京市的35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00多个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说,由于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所需资金全部由政府承担,投资主体相对单一,使得社区卫生系统的全市统一成为可能。

另外由于基层卫生机构数量多、分布散、规模小、缺乏资金和IT技术人员,大型医疗IT厂商为基层卫生机构服务的意愿不强。因此,由市政府统一投入、开发和部署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区县政府配套软硬件支撑环境,是非常可行和有效的策略。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百姓提供基础医疗卫生保健,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部分,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北京市从2006年开始建设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

2007年,由于医疗卫生改革力度的加大,新的政策和理念不断出台,社区卫生和管理体制也发生很大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变化,以及支撑市区、两级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的建立,北京市从2008年开始建设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开始普及推广。

王晖主任介绍:北京市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首先,从2005年开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了多个全市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覆盖了几乎全部的公共卫生业务,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然后,通过建立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搭建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平台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系统,以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平台整和已建设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形成市区两级卫生信息平台的雏形。最后通过统一标准和建立共享交换平台,使医院的信息系统接入两级平台,形成市区两级的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最终形成一个整合的、互联互通的北京市医疗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以人为主线的,全生命周期的、连续的健康管理,形成大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及公共卫生部门之间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为促进形成“首诊在社区、双向转诊、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新格局的形成,缓解百姓“看病难”,做好信息化支撑。

采用混合架构,满足社区卫生工作需要

北京市共有35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绝大多数是由原来的一级医院或专科医院门诊部转型而来。原来各个医院的网络条件、软硬件状况、科室设置、人员情况,以及业务的复杂程度都不一样。有的中心一天只有不到100人次的门诊量,几十个医护人员,管理相对简单;而有的中心一天的门诊量超过1000人次,一百多医护人员,在管理上也相对复杂。因此,要使全市所有的卫生中心采用统一的集中式架构并不现实。为此,经过半年的论证,根据北京市的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混合式架构。即市、区两级平台建立集中式的B/S架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分步式的C/S架构信息系统,而社区卫生服务站则是建立在区平台上的B/S架构信息系统。

王主任强调:社区卫生是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网底,必须要以人为本,以健康档案为中心。社区信息系统必须是一个以业务为主体的系统,不能只抓管理而偏废业务。如果照搬医院信息系统,只能满足划价、收费和管理,而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业务需求。“这种混合式的架构,更加适合目前北京社区卫生机构的硬件环境、网络环境和管理模式,既能满足基层社区卫生业务的需要,又能满足社区卫生管理的需要。解决了市区两级统一管理与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个性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

第一,与医院内医生坐等患者上门的坐堂型服务不同,社区卫生强调的是主动的上门服务。

第二,医院主要关注的是疾病的治疗,而社区主要关注的是居民的健康。社区卫生的目的“不是让人们去治病,而是让人们晚得病、少得病或不得病”。

第三,社区卫生要体现公共卫生的本质,做好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等公共卫生工作。

第四,社区卫生要实现与大医院的协同和联动,实现预约挂号、双向转诊、分级医疗。只有这样才能使居民回归社区,才能减少大医院的压力,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也较少居民的医疗费用。

第五,社区卫生服务更强调连续性,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建立的几点收获

1. 健康档案必须是活的,不能为建档而建档

北京市从2006年就开始部署全市统一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其核心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但是,由于当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大都建有基本的HIS系统,版本和功能各不相同,而且HIS系统与当时社区系统的健康档案模块相对独立。社区医生在HIS中录入患者信息之后,还必须在健康档案系统内再录入一次,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据王主任介绍:2008年后,北京市统一建设了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将社区基础医疗、公共卫生、妇幼保健、计划免疫、收费等基本功能全部整合进入健康档案。全科医生打开电脑进入的就是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居民的诊疗记录、历次检验检查、计划免疫等信息全部都显示出来,而且医生可以对全部信息进行维护,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居民健康档案不能为了建档而建档,而是必须要把健康档案变成全科医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工作中自动建档,这样的健康档案才能实现自然采集信息,才是活的档案。”

2. 要实现健康档案的共享必须实现标准化

尽管北京市社区卫生机构使用的信息系统相对统一,但是要实现健康档案的交换与共享,实现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就必须实现标准化。健康档案建设要严格遵循卫生部颁布的相关标准,由于社区系统和医院系统在基本元数据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疾病诊断术语方面,医院系统主要采用ICD-10,而社区系统则是以症状表述为主。为此北京市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引入了ICPC-2(基层医疗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Primary Care),实现了全科医生门诊信息的标准化。另外,北京市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也实现了统一药品编码标准,同时完全遵循IHE、HL7 CDA等标准规范,为未来实现医院和社区分工协作,首诊社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信息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要牢牢抓住社区卫生业务本身的特点

社区卫生服务是不同于医院医疗服务的一个新的业务模式,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必须要充分体现社区卫生工作的特点,明确和把握社区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主要区别。社区卫生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关注的是居民健康。社区卫生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必须牢牢抓住社区卫生的业务模式和特点。“如果照搬医院信息系统的模式,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成医院,那么社区卫生工作一定不会成功。”

篇14

一、严格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一)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重点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临床合理用药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围手术期、医院感染及临床用血的安全管理。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继续成立2-3个临床重点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以质控中心为依托,全年开展2次医疗质量综合检查,开展专项督查各1次,重点突出病历、抗生素使用和院感、麻醉及管理等。

(三)加强临床重点学科建设。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加强市级、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力争新增市级重点学科5-6个,市政府科研立项和科研成果不少于5项。以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科共同发展,提升我市整体医疗技术水平。

(四)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强化医务人员医疗核心制度的教育与培训,突出抓好首诊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术前讨论、危重病人抢救等核心制度的执行。完善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五)加强临床药事管理。贯彻落实《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以规范使用抗生素为重点,开展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和监测工作,规范医师处方行为,推进处方点评工作,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

(六)强化医院感染管理。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加大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力度。加强院感专职人员队伍建设,落实院感重点部门建设和管理,突出抓好基层医疗机构院感控制工作。

(七)加强用血安全管理。继续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强化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临床用血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质量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进一步完善采血屋和采血点布局。

(八)推动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配合综治、司法部门制定第三方调处机制配套文件和相关制度,认真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逢疑必报和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建立医疗安全事件分析、总结和追踪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深入推进医改相关工作

(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要做好县级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落实医改工作任务,加强以人才、技术为核心的能力建设。非试点县也要结合实际,做好改革准备工作。

(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在全市区域卫生资源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完成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建立功能完善的医院服务体系,5年内在本区域内建成1-2所二级综合医院,2-3所专科医院。

(三)抓好临床路径与病种管理。加大临床路径管理推行力度,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不断扩大病种范围,完成三级医院20个以上、二级医院10个以上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

(四)推进县级医院信息化能力建设。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系统等重点工作,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利于医疗行为管理和监督。

(五)规范民营医疗机构经营。以创建“诚信民营医院”为抓手,严格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加强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全年组织1-2次监督检查,引导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

三、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一)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加强人力资源配置,落实基础护理职责,推动实施绩效考核,加强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努力实现全市三级医院70%、二级医院40%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

(二)全面改善医疗服务。实施各项便民惠民措施,科学优化医院服务流程,大力推进预约诊疗服务,积极推进志愿者医院服务,积极开展优质医院创建,努力达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目标。

(三)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强化医疗救援从业人员知识培训工作,加强医疗急救中心(站)的管理和硬件建设,提高院前医疗急救和应急救治能力。适时开展院前急救技能大比武活动,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四)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加强以“三基三严”为重点的岗位练兵活动,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全市医护人员技能大比武活动。认真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强化病历内涵,全年开展1次病历书写知识培训和1次病历质量评比工作。

四、强化医疗服务要素管理

(一)全面开展医疗机构评价。依据《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组织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评审评价工作,以评促建,持续提高医疗质量。涡阳县人民医院和利辛县第一人民医院要开展二甲复审,10月底前完成;蒙城县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要启动二甲医院的评审工作,年内完成任务。

(二)加强医疗机构审批管理。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标准,规范医疗机构审批行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备案管理,及时更新医疗机构管理信息和数据。

(三)加强医务人员执业管理。组织好本年度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审核及考务工作,认真落实医师、护士执业注册工作,强化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依法执业意识,推动医师、护士定期考核工作规范开展。

(四)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认真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二、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申报工作;组织落实手术分级、麻醉分级管理。组织开展植(介)入类技术、血液净化、肿瘤性疾病、内镜技术等规范化诊疗工作。

(五)加强医疗机构科室建设。落实卫生部科室管理规范,指导医院加强重症医学科、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内镜室、手术室与消毒供应室等医疗风险较高的科室和部门建设,积极落实上级部门颁布的各类科室设置标准,开展科室准入管理,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六)加大医疗广告监测查处力度。认真贯彻新修订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会同工商、宣传等部门严厉打击擅自医疗广告、更改医疗广告内容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其他工作

(一)继续开展“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进一步完善、提高基层防盲治盲网络建设和服务能力,全面推进防盲治盲工作。

(二)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卫生下乡及卫生扶贫等各项帮扶工作。

(三)做好医疗纠纷处理及医疗广告规范等工作。

(四)做好医疗救治、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及重大事件医疗保障等工作。

(五)做好医学会、护理学会等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和联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