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校园欺凌的法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 治理校园欺凌的法律视域分析 校园暴力的法律规制 校园欺凌的罪与罚 论法律教学的道德与价值引导作用 校园欺凌与“善良教育” 自恋与网络欺凌: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 校园欺凌与暴力的特点、成因及防范 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的道德准则与法律规制 校园军训还须法律规制 中国民间资本引导的法律规制初探 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法律规制研究 日本将通过道德课堂防止校园欺凌 消弭校园欺凌关键在于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校园欺凌及其预防与干预策略 行政垄断的危害与法律规制 广告的伦理缺失与法律规制 民间金融的法律规制与促进 处置校园欺凌事件的课程视角 提高校园欺凌的成本 “校园欺凌”现象的应对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林斌.台英校园霸凌防制政策之比较分析:教育法之观点[J].教育经营与管理研究集刊,2014(10):1-26.
[7]林斌.日本校园霸凌防制政策:教育法之观点[J].教育研究月刊,2015(6):94-113.
[8]许育典.学校法制与学校行政[M].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2014:315-316.
[9]台湾“教育部”.校园霸凌防制准则[EB/OL].[2017-06-13].http://csrc.edu.tw/bully/bullying.asp.
[10]宋雁慧.中学校园暴力及其防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73.
据媒体报道,2014年至2016年,仅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严重暴力事件就多达60多起,其中不仅有暴力殴打,更有逼着衣服、喝尿、吃大便、塞垃圾箱,乃至造成死亡等等极端情形,一次次引起社会舆论哗然,使人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培育人的校园却屡屡发生如此恶性事件?这到底是我们的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学校教育严重缺失,抑或是我们这个社会出了问题?
2016年11月,教育部联合八部委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舆论一片赞誉,认为依靠这一“武器”来一次全面整治,就能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笔者身处教育一线,对校园欺凌的复杂性有着切身感受,破除校园欺凌的症结,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次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更需要遵循“人”的教育目撕凸媛桑检讨并改进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方式方法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一整套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欺凌教育、预防、整治、善后等规章细则,并纳入学校教育管理、文化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方能遏制校园欺凌势头的上升蔓延。
以《焦点访谈》披露的小华的遭遇为案例,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反思呢?首先,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该如何界定?挪威学者丹・奥威斯将校园欺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并且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同学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欺凌并非偶发事件。由此释义,校园欺凌一般是指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等手段,对他人实施的造成其身体或心理上伤害的行为。
小华在一年多时间中遭两个“小霸王”随时传唤购物、倒垃圾,并用烟头烧小华的枕巾,脏水倒被褥等。但“小霸王”并不认为存在“欺凌”,是和小华“闹着玩”,班主任、学校也不认为存在“欺凌”,因为小华身体并未受到暴力伤害。而事实却是,小华的心理因欺凌发生了畸形变化,最终走上“自残自杀”路,实际危害特别恶劣严重。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龙迪认为:小华长期处在人际暴力的环境中,生理和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所以用自伤的行为来缓解情绪。这到底算不算欺凌?谁来界定欺凌?就目前而言,国家权威机构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对何为校园欺凌还未作出具有效力的界定,更没有制定出专门的法律和部门规章。当前,对于欺凌,往往看重的是被欺凌者身体外在的伤害以及造成的肉体伤害后果,只看“结果”,忽略“过程”,因此小华的“欺凌者”不承认存在欺凌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次,社会呼吁“法律介入”治理校园欺凌现象,那么,怎样用法律武器介入?由谁来“介入”?如何“介入”?
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总结1: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和防护意识,做好班级防欺凌工作,努力打造和谐、平安的校园,单集镇拐山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
首先陈亮校长列举了校园中容易出现的欺凌事件,分析这些事件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后果,要求学生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切实提高法律意识。
其次为防患于未然,陈亮校长提出具体要求。比如上课期间,学校大门关闭,学生不能私自走出校门。学生出门需家长来接的,需要班主任同意,填写《请假条》,方可离校。要求学生放学后排好路队,及时回家,不在路上玩耍,不和陌生人搭讪。
此次教育活动对培养学生友善待人、提高自拔保护能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全校形成了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做到警钟长鸣。
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总结2: 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淮镇教办室多措并举,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召开全镇专题会议。淮镇教办室召开了全乡预防校园欺凌工作会议,通报了近期广受关注的校园欺凌事件,并对欺凌的界限、易发生欺凌事件的场所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二是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校园欺凌”。淮镇各校结合近年来各地发生的校园欺凌案例对学生开展了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并教育了学生如何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
三是各学校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手抄板、发起倡议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提高了全体师生拒绝校园欺凌意识。
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是非观,为营造文明、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反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活动总结3: 为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自觉对校园欺凌说“不”。近日,宜春中学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杜绝校园暴力,防范校园欺凌,共建阳光校园”主题系列活动。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学校实际,学校第一时间成立校园欺凌和暴力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陈少平校长任组长,分管政教和保卫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年级主任、相关部门主任及工作人员任组员,相互沟通,营造氛围,形成合力。
4月13日下午,学校召开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会上传达学习了上级文件精神,通报了校园欺凌专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对下一步工作作了重点部署。同时设立并公布举报信箱和电话,各年级对校园欺凌和暴力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各项工作做到位。
4月11日,全校各班围绕“反欺凌,讲文明”开展主题主题班会。各班都通过ppt、音频、知识问答、匿名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校园欺凌的方式、欺凌者的心态,欺凌案例进行分析,让同学们更加深刻认识校园欺凌行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在校园欺凌事件尚未发生和发生后中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
对此,中关村第二小学发表声明称:“本着保护好每一位未成年孩子的合法权益,学校将做持续努力,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北京海淀区教委也就此做出回应,表示将从一切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依法依规,妥善做好当事孩子的心理疏导和全体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刺激着社会神经。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也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反校园欺凌”的探讨。为治理校园欺凌,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至2016年12月对校园欺凌进行集中专项治理,并明确了各阶段的具体治理安排与要求。2016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将专项治理纳入长效防治。
从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回应看,其实都已意识到校园欺凌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影响。可是,表态是一回事,直面问题,积极治理是另一回事。被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事后都有着相同的发展轨迹:学生被欺凌――家长发现并找学校反映――学校内部淡化处理――家长不满自发维权――媒体介入――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而这恰好折射出我国校园欺凌案件处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即缺乏健全的处理机制。
学校和教育部门必须意识到,校园欺凌不仅是校园事件,而且是社会公共事件,既是教育问题,也是法律问题。因此,需要根据事件的性质进行合法合规的处理。作为学校,在其职权范围内,要针对校园欺凌启动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校规,追究涉事学生的责任。而对于欺凌行为涉及违法犯罪的,则应第一时间报警,由公安司法机关介入调查,纳入法律程序处理。
对于校园欺凌行为的处理,目前责任边界十分模糊。除极个别涉及违法犯罪的欺凌,更多的欺凌事件仅仅作为校园内部问题处理。更严重的是,由于司法机构和学校的无法获知以及不愿触及,导致校园被欺凌者维权极为困难。对于不满14周岁的欺凌者,虽然依照我国法律不追究其刑事责任,但相应的行政处罚、惩戒教育并没有在“负面清单”中。
建立健全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惩戒机制极为重要,这也是防治校园欺凌的基础性工作。没有健全的处罚、惩戒机制,就无法给学生最基本的法规教育。当学校把欺凌视为“恶作剧”时,学生便会真以为仅仅是恶作剧。当被欺凌学生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维护时,家长就可能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让自己的孩子“打回去”。
校园欺凌与暴力,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据自治区检查机关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区三级检察院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涉嫌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77人,受理审查83人,经审查,70人,不13人。与外显的校园暴力相比,较为隐蔽的校园欺凌则更难发现与统计,从记者的调查采访情况来看,所采访的几所中小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校园欺凌现象。
“这可不是在开玩笑”
“一些校园欺凌行为,看起来像是学生的玩笑。”南宁市某小学的黄老师告诉记者,“深入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你就会发现,这可不是在开玩笑。”黄老师所在的小学是市区学校,班额大,学生多,学生间的矛盾也相对会多一些。“学生打打闹闹的事情经常有,但如果某个学生多次向老师报告被人欺负,这时就要引起注意了”。
黄老师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名男生被同学捉弄,在沙坑里栽倒,啃了满嘴沙子。该男生向老师哭诉后,黄老师找到参与的三名学生,这三名学生称是“跟他开玩笑的”,并愿意向该男生道歉。但黄老师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她已经两次接到这名男生的报告称被欺负,经过了解,黄老师发现这三名学生经常欺凌该男生。
“玩笑具有偶发性,无论是参与的学生还是被捉弄的学生,过后一般会和好。但如果被捉弄的学生事后出现不良情绪,害怕或者记恨同学,估计这里面已经构成校园欺凌了。”黄老师说。
这样的事件,在很多中小学校都曾发生。去年12月,发生在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的一起学生伤害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报道,该校一位家长在网上发文称,孩子在学校被两名同学欺凌,在厕所被扣了垃圾篓,回到家后“抖成一团”“嚎啕大哭”,并出现失眠、厌食、恐惧上学等症状。学校调查后,认为该事件属学生的恶作剧行为,“其中一名学生把垃圾篓扔进受害学生的厕间里,不小心扣到其头上”,“就是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不构成欺凌,但受害学生家长对此处理结果并不认同。
此处就存在一个很大的争议,即如何判定校园欺凌行为。按照专家界定,欺凌一般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即“重复发生性、伤害性和力量不均衡性”。目前这三个特征已被众多校园欺凌问题研究者所接受。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南宁市第二中学心理辅导教师谭行绩认为,一名或多名学生对另一名明显处于弱势的学生进行恶意物理性攻击,如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撕脱衣裳、使用管制刀具或棍棒制造伤害等,均属于显而易见的校园暴力。这些行为是显性的,容易判定其性质,也较为容易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处理。
在这些显性的校园暴力之外,还有一些较为隐性的欺凌行为,如通过言论手段侮辱受害者人格、分派系结党孤立或排挤受害者、威迫受害者做不想做的事等,这些行为往往不易被外人所察觉,其行为一般不会对受害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却会对受害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老师、家长引起足够重视。
“就是看你不顺眼”
刘河(化名)目前在我区某市一所普通高中读高二,因上课积极回答老师问题,遭到同班的一名男生伙同别班的几名男生当众威胁。
“当时是大课间时间,我在座位上喝水,他们就进来了。”刘河说。同班的这名同学指着他说:“看你不顺眼,不要这么‘窜’(方言,爱出风头的意思)!”其他班的几名男生也在一旁威胁,叫刘河小心些。
“当时尽管没有被打,但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自己感觉还是受到很大的侮辱。”刘河说。
刘河的遭遇具有一定代表性。在校园欺凌事件中,不管是实施欺凌者,还是遭受欺凌者,多少都有些显性特征。实施欺凌者,往往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比如身材较高大、家境较好、拥有实施欺凌和暴力的支持者。
“那些敢于欺负人的同学,好像都认识社会上的一些人。上次威胁我的那个同学,据说就在社会上认了‘大佬’。”刘河告诉记者。这个所谓“大佬”,其实是指校外的一些闲杂人等,某些还可能带有黑社会性质。“这些同学仗着外面有人撑腰,往往比较横行霸道,比如打饭、打水时常常插队”。
而被欺凌者,除了性格较为懦弱、存在自卑心理、不合群,以及身体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如矮小瘦弱、过于肥胖等原因外,很多时候某些方面过于“突出”,如成绩好、爱表现、长相好、故作清高等,也容易成为受欺凌的对象。
“这是实施欺凌者嫉妒心理过分扭曲的直接体现。”谭行绩老师分析道。
当然,实施欺凌的学生,其言行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来自家庭的不良示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调查表明,许多施暴的孩子都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或是家境越,认为不管出了什么事,家长都可以摆平;或是家境恶劣,有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模仿。家庭暴力不断,或者在家庭中经常遭受惩罚与虐待的孩子,容易形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心理和倾向。
长期以来,社会没有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行为的严重性,许多旁观者没有意识到欺凌行为会导致怎样的严重后果,因而在许多情况下,欺凌行为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2016年5月,山西运城发生“少年在网吧被同学殴打致死”案件,该少年在网吧被殴打长达4个小时,期间旁观者无人制止。可见,社会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没有足够的认识,是导致校园恶性欺凌事件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童小军认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人教他们如何应对、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宣泄情绪、释放情感,最终选择了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受欺凌或许影响一辈子
“要说校园欺凌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那真是挺大的。”南宁市某中学的欧老师告诉记者,“轻一点的危害是情绪低落,不想上学;重一点的危害则导致性格孤僻,甚至有轻生和自杀倾向。”
欧老师所说绝非危言耸听。近年来,全国因为遭受校园欺凌而出现极端行为的案件不在少数。2015年3月,山东胶州的初三学生小姜因为不堪同学欺辱,从学校四楼跳下,摔伤致残,影响终生;2016年6月,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威远初中八年级学生小陶,因不堪在学校中被同学欺凌,选择用服毒的方式结束了年仅15岁的生命。
“尽管我们学校未出现这类极端例子,但这方面的影响决不能忽视。”欧老师说。欺凌如果上升至暴力层面,其带来的伤害显而易见,尤其是如果伤害手段特别恶劣和残忍,往往会带来重伤、死亡等悲剧,造成的结局几乎无法挽回。而对于一些相对隐性的校园欺凌,其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小觑,一经发现,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否则就有可能带来更多、更大的系列问题。
相关研究显示,遭受欺凌会严重伤害受欺凌者的自尊心,降低其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感,久而久之会形成内向、孤僻、自卑等消极人格特征。更严重的是,由于长期遭受欺凌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得不到合理释放,受欺凌者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更容易爆发攻击行为,由此可能带来严重后果,曾经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就是一个悲剧例子。
受欺凌的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现象,在世界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校里都存在。在英国中小学中,有14.8%的学生认为最初逃学就是因为遭受欺凌,18.8%的学生将欺凌当作持续逃学的原因。遭受欺凌的学生会对曾经受到伤害的地点和场所产生恐惧、不安等情绪,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对上学逐渐失去兴趣,甚至离开学校。
“欺凌行为会导致受欺凌学生情绪紧张、焦虑,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断下降,致使学业受到严重影响。”欧老师表示。她在初中从教近20年,遇到较多的情况是受欺凌的学生学业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另外,据她观察,遭受欺凌的学生在社会交际等方面也会出现一些障碍,“遭受欺凌的学生往往会受到别的同学排D,久而久之会害怕与人交往”。
受欺凌学生是受害者,但反过来看,实施欺凌的学生其实也是受害者。实施欺凌的学生,如果对同学造成了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也难获得社会认可,那些常在学校打架、欺负别人的学生,容易形成唯我独尊、不尊重他人、无视规则等性格,长此以往极易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欧老师还告诉记者,欺凌行为除了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外,还会扩散影响到其他学生或群体,引起个别性或群体性模仿,催生出更多欺凌者。另外,欺凌行为对整个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会让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影响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存在诸多防治短板
“老师们忙于日常教育工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确实少一些。”桂中地区某初中的朱校长告诉记者。因为有升学压力,学校基本都把精力放在教学方面,“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防治举措,这个真没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余雅风指出,目前国内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规范主要依靠传统法律,缺乏针对性和指代性,对未成年人不良或不当行为的教育主要依赖家庭和学校。可是,当前国内学校与家庭在防治校园欺凌方面的举措存在各种短板。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校对教师的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偏少,一些学校只是每学期或者每学年给教师们做一次集体法律知识培训,更多学校的相关培训几乎是空白,或者仅在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才组织老师们参加法律学习,有限的法律教育,并不能增强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
“不能说老师们都是法盲,可一旦出现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究竟有几个老师懂得通过法律手段进行处理?基本都是靠传统的批评教育吧。”朱校长质疑道。
确实,在防治和应对校园欺凌和暴力这一问题上,我国的法制管理相对滞后,国内虽已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等多部针对学校安全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师生不受校园暴力的侵犯,但这些法律适用范围较为宽泛,未有专门针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的法律条文。
国内法律规定:年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青少年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不满十六周岁未能接受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对于未达到犯罪程度的校园暴力行为,公安机关可按照《行政处罚法》进行处理。
但是,不少学校在处理学生所犯暴力事件时,往往只是采取教育引导的方式,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制度实施有效约束,有些行为不良的青少年,对老师、家长的说教根本不当回事。
采访中,多位学校领导和老师都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学校实施的警告处分、说服教育、留校察看等措施,对施暴者来说其实太过“温和”,并没有让施暴者体会到教育惩戒所带来的震慑,施暴者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
近年来,鉴于校园欺凌和暴力有多发趋势,不少法律人士建议从严处理,加大惩处力度,适当降低青少年的入刑年龄,但因为涉及未成年保护的问题,这一建议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尚未取得较大进展。
法律界人士表示,目前国内针对保护未成年人、防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因为缺乏相应的处理机制,不少学校一旦出现欺凌与暴力事件,往往会手足无措,有的学校甚至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封锁消息,导致后来的处理陷入被动。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中小学生欺凌,为建设阳光安全校园,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为全面落实《大荔县教育局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杜绝校园欺凌事件,构建平安和谐校园,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成立预防校园欺凌领导小组,落实岗位职责,强化责任分工,制定工作预案,健全相关制度。由学校校长、安全干部、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组成校园欺凌处置小组,对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处置。
二是开展了预防校园欺凌专项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通过分发防校园欺凌告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普及学生、家长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补充,强化在校学生法治理念和遵纪守法意识,提升青少年法律素质。
2.开展主题教育,增强守法意识。通过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不对他人实施欺凌,受到欺凌时正确应对,见到欺凌情况及时报告,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举行“反校园欺凌,建和谐校园”主题黑板报展示活动。利用黑板报这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和教育平台,积极营造反校园欺凌氛围,发挥黑板报育人功效,多角度宣传了校园欺凌的安全知识。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校园欺凌的危害,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意识,也增长了学生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更增强了学生的守纪守法意识。
4.开展主题班会,强化法治意识。从从案例入手,介绍了近期在各地发生的校园暴力伤害事件。让学生充分了解校园欺凌及其危害,学习如何应对和预防校园欺凌,了解实施校园欺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从而自觉远离校园欺凌,争做争做文明守纪学生。
5.开展法制视频的展播活动。通过几个微视频的展播,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视频中,了解更多的法制安全知识。不仅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保护防范意识,还加深了孩子们对于防拐骗、校园暴力的认识,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
三是禁止校园欺凌,重在预防
1.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了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使全体教职工了解了预防校园欺凌的措施和方法,增强了处置能力。
2.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加强对个别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能及时和学生谈心,和家长沟通,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3.加强隐患排查,做到学生无缝隙管理。定期对管制刀具等各种危险物品进行清查,对学生间的纠纷及时发现和化解,严防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加强校园巡查,发现校园欺凌倾向及时制止。关注学生并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
四、发现欺凌事件,及时处理
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我校无重大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对于小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疏导,及时解决。
校园欺凌不仅仅指的是身体的侵犯,比身体侵犯更严重的是心灵上的歧视,所以我校将一如既往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我们的学生,关心、帮助弱势群体,让每一个孩子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反对校园欺凌倡议书【1】
我们都知道校园是文明的殿堂,是一方净土,也是培养我们读书、学习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的梦想。但是,这片神圣的净土如果发生欺凌事件,就会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一层阴影。近日,国务院督导委员办公室、天津市教委、南开区教育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的通知,要求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并且加强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工作,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利用心理辅导室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疏导,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培养自身积极行为。
什么是校园欺凌?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有以下表现:
1.语言暴力。把脏话变成了口头禅,称呼他人使用侮辱性绰号,侮辱其人格;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暴力解决矛盾与问题;
4.索要他人钱物;
校园欺凌不仅给同学们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更给他们的心灵烙下深深的伤痕,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同学们的健康成长。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做好校园欺凌预防工作,共建和谐校园。
在此,我倡议我们在校园内要做到:
1.尊重同学、平等待人、不说脏话。
2.不欺侮同学,不拉帮结派,不与社会不良青年打交道。
3.放学按时回家,不在学校附近逗留,不去网吧、歌厅等娱乐场所。
在学校加强安保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遇到危险的应急方法:
1.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冷静面对确保自身安全并想方设法逃离;
2.遇到威胁要及时上报老师和学校。
同学们,我们要有健全的人格,做文明学生,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时,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恰当处理人际关系。多参加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远离不良文化。
我们美丽的南开园因为历史文化深厚,学校管理严格,基本上没有校园欺凌发生。但是我们每个同学仍然需要重视这件事,注重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理健康;有问题要及时跟家长、老师沟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互敬互爱,继续营造南开园温暖和谐的气氛,助力每位同学的健康成长。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现在做起。
反对校园欺凌倡议书【2】
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它不但会伤害我们的身体,还会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他人的生命安全。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常识, 在全国个别学校出现了校园暴力事件,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你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为此我们向广大青少年提出倡议:
一、要勇于拒绝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要勇于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必要时拨打110报警。对高年级学生和校外青年共同实施的暴力报复等各种校 园非法活动要勇敢揭发。
二、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积极阅读法律书籍,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四、要增强友爱互助意识。积极团结同学,热情帮助同学,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形成抵制校园暴力的合力。
五、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在家长、老师的健康引导下,提高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六、要树立进取、向上的人生观。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立志做新时期的有用青年。
同学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反对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暴力,争做美丽学生,构建阳光和谐校园!
反对校园欺凌倡议书【3】
今天讨论的题目是“反对校园欺凌”。所谓“校园欺凌”就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校园内外时有发生,让我的心情不免沉重。它不但会伤害你的身体,还会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使人精神受到痛苦折磨,严重时,还会威胁你身边人的生命安全。这不仅违背了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友善,而且不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极其容易伤害到同学们的身体心理以及家庭。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友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都会充满阳光。如果你想做一个愉快的孩子,让自己的身边都充满欢乐,就用你一颗友善的心去对待他人。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
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处理同学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忍、包容、体谅他人,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友善待人,使自己的周围充满欢乐。
其次,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欺凌现象。宽容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当你发现别人或自己受到欺凌时,应该及时寻求家长、老师甚至警察的帮助,用正确的方式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把校园欺凌化作校园和谐相处,让友善的微笑常挂你的脸上,做一个合格的安小人!
同学们,面对校园暴力,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反对暴力,远离暴力,共建和谐校园,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健康成长。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做一个文明的学生。做事不能冲动,说话不能盛气凌人;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要考虑后果;发生矛盾时不要抓住对方的错误不放,而应该检讨自己错在哪里;总之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正确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友要谨慎,不与行为不端的人联系,不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不要上网交友,更不要网恋;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文体活动,远离不良文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5-0076-02
校园欺凌属于教育者很难预见的突发事件,尽管它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但因为它属于教育的伴生物,事件发生后人们往往迁怒于学校或教育者。在网络社会和自媒体泛滥的时代,校园欺凌现象给人们造成了较强的视觉冲击和较大的想象空间,校园欺凌问题也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本文拟运用现象学大师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1874-1928)分析“道德建构中的怨恨”的思想和方法,就校园欺凌问题进行教育哲学层面的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严格来说,校园欺凌伤害事件和任何人身伤害案件一样,是一个法律问题,必须要进入司法层面进行解决。但是,因为涉案双方都是未成年人(学生),这一问题似乎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法律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
把校园欺凌伤害事件判定为既是一个法律问题,又是一个教育问题,除了因为涉案双方都是学生之外,还因为:第一,制度防范和法律裁决无法杜绝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教育则能够防患于未然。第二,校园欺凌的发生,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校园教育环境的缺陷。第三,把校园欺凌作为一个教育问题有助于理清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正因为校园欺凌既是一个法律问题,又是一个教育问题,因此,有必要在探究其根源的基础上来探讨教育对策。
解铃还须系铃人。学生间的价值冲突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那么,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就应该通过价值教育来化解价值冲突,从根本上消除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第一,要解决价值冲突问题,必须要进行价值理解教育。
校园欺凌事件是“欺凌者”在自我价值或自己认同的价值遭受否定之后选择的一种释放恨意的行为。“欺凌者”在自我价值或自己认同的价值遭受否定之后之所以会产生“仇恨”,是因为“怀恨者”不理解价值的多样性,难以在自我价值遭受否定之后重建自我的价值体系,也难以理解“被恨者”的价值合理性,也不会尊重他人的价值选择。因此,在学校价值教育中,首要的任务是要向每一个学生阐述价值的多样性,尽可能地通过价值列举的方式让学生清楚每一种价值的合理性,同时,还要通过故事或情境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价值选择。
第二,进行价值理解教育,首先要进行平等意识教育。
平等意识是价值理解的基础,没有平等的意识,就难以理解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念与价值立场,也就难以理解并自觉地尊重别人的价值选择。
对他人的有意或无意否定来自于优越的自我意识或高人一等的价值优越感;对他人的“恨意”来自于与被恨者的价值攀比,“怨恨的根源都与一种特殊的、把自身与别人进行价值攀比的方式有关”,总之,价值冲突是不平等的价值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进行价值理解教育,必须首先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形成平等的价值意识,不因自己某些方面的优秀而歧视其他同学;也不因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而嫉妒、仇恨其他同学。
第三,进行价值理解教育,还需要进行沟通教育。
沟通是理解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沟通是了解价值多样性及各种价值合理性的途径之一,也是达成价值谅解或价值共识的必要前提。缺乏有效的沟通,致使“恨意”发生;在伤害事件发生时,往往呈现出“欺凌者”肆意地殴打和辱骂,而受害者沉默以对或逆来顺受的情景,难以见到双方言语清晰的沟通。进行沟通教育,有助于在校园环境下减少“仇恨”发生的几率,从而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在伤害事件发生时,也有可能终止伤害的继续进行。
第四,要化解学生间的价值冲突,还需要进行友爱教育。
关键词:校园欺凌;社会化;对策
近年来,校园内的欺凌现象有所增加,事件的性质恶劣。根据教育署2002至2003年度的统计数字,校园欺凌与暴力事件约达七百多宗。若扣除学校假期,则平均每日三宗。调查结果还显示,同年,中学教师处理了643起欺负学生案件。中学学生人数为0.14%,表明校园内欺凌案件的严重性。
一原因分析
(一)从家庭角度来看,相当多的父母对阅读自己的孩子越来越感到困惑。与孩子的无效沟通导致父母与父母之间的疏远,这不可避免地会会产生矛盾。如果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适当的发泄,他们将使用极端的行为来发泄。暴力的情绪会滋生对周边人、事、物的反击,父母平时的疏于教导,忽略孩子的情绪发展,势必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一部分欺凌者是在家庭中是十分受溺爱的,家长对孩子的纵容和放任自流,一味地宠溺,致使孩子不懂谦逊,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除自己以外其他人的感受,从而导致对他看不惯的人或事大打出手。
(二)从学校方面看,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但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方面是无法顾及的。受高考制度的深远影响,教育中更多的是重视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德育的重视。在埋头苦读的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削弱,导致在受到欺凌后,无法得到正常的倾诉,学校的惩戒大多是草草了事,以息事宁人为主。这多方面的阻碍是欺凌事件的推动者,使此类事件仍在不断发生。
(三)从社会方面看,暴力的杀戮游戏,影视剧中的黑社会的形象,在更广阔的意识形态空间中,它甚至影响了欺凌者的道德和价值判断。在欺凌者心中埋下的是对罪恶的深刻认识和崇拜。这种基于非理性的身份和崇拜已成为内化后一些“问题青少年”的常态。这使得它们在诸如对待他人等许多方面反映了对主流社会的反叛和仇恨。因为仇视,他们便采用极端的手段来对待他人。
二校园欺凌现象对被欺凌者有危害
近期有关被欺凌者的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可能持续到成年期,欺凌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伤害,还有在身体上不可轻易被磨灭的伤痛。在研究中所采访到的儿童,通过对他们的血液检测得到的结果表明,被欺凌次数的增加在他们成年后对长期健康有负面的影响。心理的病痛是隐藏的,具体会影响到他们的哪些方面是不可预测的,是否能完全治愈也是未知的。这可以看出欺凌所带来的伤害是深远而悠长的,在被欺凌者的心中是久久不能抚平的。
三校园欺凌现象的防范
(一)对家庭而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在平等的关系中去沟通和对话,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础。作为家长来说,在良好的沟通下,平时应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在发现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下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沟通是一切事端的良好解决办法,如若平时与孩子沟通较少,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知和谁倾诉是延迟事态严重发展的阻碍。当问题发生时,作为欺凌者的家长不是一味地谴责,而是要关注到这背后隐藏的原因,孩子的欺凌动作是如何形成的,做到了解事态的起因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而作为被欺凌的家长应首先及时疏导及安抚他们的的情绪,可以咨询心理医生,用更好的方式让情绪得到释放。
(二)对学校而言,学校教育应在重视学生成绩提高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的推广中,德育是不应被忽视的,在学校生活中,也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集体,学生们也是在其中学习如何和他人沟通交流。学校也可多培养及发展有关德育教育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们能意识到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学校也应积极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培养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改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和谐、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中快乐成长。为保证学生安全,学校应当在校园内一些偏僻、不易察觉的地带建全监控网络,当发现校园欺凌行为时,应当立即采取制止措施,避免伤害的发生。[1]在处理学生的欺凌行为时,教师应与学生在不公开的场合进行引导,避免伤及学生的自尊心以及避免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应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冲突,让他们意识到欺凌的后果和严重性,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应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作为教师,如何在不只惩戒、教化的基础上,使欺凌者真正的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对于被欺凌者,如何及时安抚情绪,怎样安抚,都是极其重要的。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时,能及时发现不稳定的情绪出现并处理,作为教师可以就校园欺凌问题举办主题班会议,组织学生讨论,以提高学生对欺凌问题的理解,并学习如遇到此问题如何处理。
(三)对于政府来说,政府应尽快加强校园安全立法,从法律的高度保护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法律政策的出台,不仅做到警示欺凌者,并且让部分欺凌者通过法律来反省过错。同时,有必要完善纪律处分机制,使欺凌者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对欺凌者施加必要的惩罚和处分,让被欺凌者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总之破解学校欺负问题一定要走出两个误区,一是忽略儿童的特殊性,一味简单照搬成人世界里应对欺凌者的策略来解决学校这种问题,用成人理解的方式方法解决儿童所遇到的问题,这并不是解决而是处理,违背儿童成长的规律。二是尝试彻底消除欺凌的行为,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化、限制和惩戒欺凌者方面。一味地谴责、教育欺凌者,是在表面化处理问题,事件背后的原因及所带来的的深远的恶性影响,其实并没有消除。理性看待欺凌行为,认识到儿童在各方面的未完成性,并将欺凌行为放在儿童群体交往的大背景下,从教育儿童不去实施和巧妙应对两个方面着手应对这种情况。如此,方能真正走出破解学校欺凌问题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刘琳.浅谈校园欺凌[J].教育导刊,2013(5).
[2]刘天娥,龚伦军.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7).
[3]特拉维斯赫希.少年犯罪原因探讨[M].吴宗宪,等,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5-6.
[4]时蓉华.新编社会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4-41.
拒绝校园欺凌倡议书一致广大师生家长及全社会:
近年来,校园暴力已经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国各地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事件,并且呈蔓延之势,甚至致人死亡等恶性案例有增无减。这些事件给青少年的生理及精神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有些校园暴力的行为手段之残忍及事件发生时旁人之冷漠,让我们深感痛心和愤慨!拒绝校园暴力,迫在眉睫!
青锋侠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及正义感。在此,向广大师生、家长和全社会发出倡议和呼吁!
1、倡议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同时作为我们的反校园暴力日,让全社会警醒,关爱青少年。让每一位在校师生,从自我做起,坚定勇敢的向校园暴力说不。
2、我们抵制和坚决反对一切校园暴力行为。全体师生及家长请放下冷漠、伸出你的双手,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共同参与反校园暴力活动,守护好每一位同学健康成长的道路。
3、对于曾经历过或经常饱受欺凌的同学们,请勇于参与到我们的反校园暴力活动中来,一起批判并借助社会和法律的力量来惩治校园暴力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4、还在欺凌学生的校霸及老师们,请收起你们的巴掌、收回你们的谩骂!你们将来也有自己的孩子,当你的孩子遇到校园暴力的时候,又做何感想!不如立即停止一切校园暴力行为,负责任的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倾注我们的爱,共同维护好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5、校园的管理者们,请立即做出行动!长期忽视,掩盖问题并不能解决校园暴力,请加强学校管理、构建校园安全,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道德观和法治观念。安全的校园、文明的校风需要校方有力的监管和行动!
6、倡议全社会共同关注校园暴力。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推进设立反校园暴力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惩治,让肆意施暴者受到相应的处罚。让身处欺凌环境的孩子知道他们如何寻求帮助和庇护!
也许你我身边还没有发生恶劣的校园暴力事件,但是谁能保证这种恶劣的趋势会不会蔓延到我们自己身上?因此需要全社会积极行动参与到反对校园暴力、拒绝社会冷漠的行动中,防范于未然。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份沃土,撑起一片蓝天,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职责。
倡议人:
时间:
拒绝校园欺凌倡议书二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是,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缺少相应的法律常识,在全国甚至我市个别学校出现了校园暴力活动,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危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此,学校大队部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勇于拒绝校园暴力。
在受到校园暴力侵害时要勇于向学校、老师和家长报告。对高年级学生和校外青年共同实施的暴力活动和收取“保护费”等各种校园非法活动要勇敢揭发。
二、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积极阅读法律书籍,增强法律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沾染黄、赌、毒等恶习,不进酒吧、卡拉OK、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四、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
对校外不良青年的引诱要坚决拒绝,在受到威胁、恐吓时及时向学校、老师、家长报告。
五、要增强友爱互助意识。
积极团结同学,热情帮助同学,增强应对困难、对抗邪恶的勇气,形成抵制校园暴力的合力。
六、要认识自身不足。
当你和同学闹矛盾时,不要冲动,不要急躁,一定要静下心想想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向别人承认错误并改正它。“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人都要有一颗包容的心,避免矛盾的激化。
七、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
在家长、老师的健康引导下,提高防范校园暴力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暴力的能力。
八、要树立进取、向上的人生观。
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磨炼意志,陶冶情操,立志做新时期的有用青年。
倡议人:
时间:
拒绝校园欺凌倡议书三校园暴力已经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拒绝校园暴力迫在眉睫。春天,社会各界向各大中小学、师生、家长发出倡议和呼吁:
1、校园小霸王们,请停止你们的暴力行为!请停止威胁恐吓等语音攻击和拳打脚踢等暴力行为,暴力并不能赢得尊重!校园暴力,害人害己!若想赢得同学们的敬佩,不如从小霸王变成小学霸!
2、漠视校园暴力的同学们,请放下冷漠,用力所能及的力量,保护他人就是保护自己!冷漠围观、消极观望并不能自保:忍气吞声、缩首躲避也不是长久之计。向校园暴力说不,需要智慧和勇气。请对身边的校园暴力受害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施以援助之手。祖国的未来需要你们从小学会担当。
3、还在欺凌其他学生的小霸王,请收起你的巴掌、收回你的谩骂!冷嘲热讽、侮辱人格并不能彰显自己的实力: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任意殴打他人,肆无忌惮的欺凌同学迟早会得到应有的惩罚。若想得到同学们的拥护和信任,就要献出真情、帮助身边的同学。
4、校方管理者们,请立即做出行动!长期忽视、掩盖问题并不能解决校园暴力。请加强学校管理,构建校园安全网络,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安全的校园,文明的校风,需要校方有力的监管和行动!
5、与校园暴力息息相关的家长老师们,请不要纵容溺爱!太多校园施暴者都是从家长宠爱中滋生源头。纵容溺爱不是爱,面对校园暴力,也不要错误引导孩子消极自保或以暴制暴。孩子的“有所谓有所不为”,需要你们首当其责。
6、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校园暴力。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推进设立反对校园暴力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依法惩治,让肆意施暴者受到相应的处罚,让身处七零环境的孩子知道他们可以有所求助,有所庇护。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等造成伤害的。
二、治理校园欺凌的措施:
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三、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1.打:打架、斗殴
2.骂:侮辱、中伤、讥讽、贬抑受害者
3.毁:损坏受害者的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
4.传:网上传播谣言,人身攻击
5.吓:恐吓、威胁、逼迫受害者做其不愿做的事
四、校园”小霸王“是如何出现的?
1.家庭过度溺爱,导致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不良家庭环境让孩子背负过多压力,催生心理障碍。
2.学校只重视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平时缺乏管理,出了事又急于息事宁人。
3.社会暴力影片、游戏等,引起青少年模仿。社会不正之风影响青少年的是非观。部分媒体过度、过细再现犯罪经过。
4.司法法律界定不清晰,惩戒不严。法制教育缺失。
法律规定,14周岁以下属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让不少孩子有恃无恐。
五、我国刑法对犯罪年龄的界定
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已满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责。
4.14周岁以下完全无刑事责任。
六、这些可能是校园欺凌的信号!
1.身体伤痕,孩子身体表面无故出现瘀伤、抓伤等人为伤痕,很可能是遭遇暴力。如果孩子大热天常穿长袖,可能是想遮掩。
2.个人物品丢失或损坏,如果孩子的鞋子、首饰、文具等个人物品经常丢失或破损,就要留心了。
3.如厕习惯改变,孩子非得回家才上厕所?学校厕所很可能成为暴力场所。
4.自尊心受挫,孩子回家经常带着伤心、沮丧情绪很可能在学校受到言语诽谤等精神方面伤害。
5.自我伤害倾向,孩子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自杀行为,家长都要高度重视。
6.不愿上学,孩子非常不想上学,甚至逃学、装病请假,可能是在学校被人排挤欺负。
7.睡眠问题,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暴力侵害的表现之一。
七、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
1.保持镇定。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争取机会求救。
2.求救。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保证人身安全。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可以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不要意气用事激怒对方。
4.一定要告诉家长。告诉孩子,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事件一定要告诉家长,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八、家长应该怎么做?
1.稳定孩子情绪,理解和同情孩子。无条件的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活动目标:
1.认知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
3.行为与表现: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重点:了解校园欺凌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活动过程:
活动一:走近校园欺凌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其平时听到或遇到的校园欺凌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之后引出校园欺凌的概念。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欺凌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列举一些校园欺凌事件:
2010年9月30日下午3时50分,西安市81中初一学生于某与同班同学李某在教室因琐事发生打架,于某用随身携带的一把不锈钢单刃匕首捅入李某左肋部,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0年10月24日下午4时20分,高陵县原后小学三年级学生巨某与五年级学生唐某放学回家途中,戏耍发生口角,打闹中唐某用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划破巨某的颈部,巨某因流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0年11月2日晚10时40分,西安桃李旅游烹饪专修学院中专学生甄某与同学史某等打斗,被史某用雕刻小刀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活动二: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欺凌文化的影响。
活动三: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常见的校园欺凌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学生分析总结后让学生自己先说出校园欺凌带来的危害。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来看校园欺凌危害。
校园欺凌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
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欺凌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
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活动四: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常见情形:1.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2.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3.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4.是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5.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这一环节,教师首先归纳有关校园欺凌常见的情形,然后,让学生讨论后为事件里的主人翁出主意,教主人公几招预防欺凌的办法。对于学生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可参考: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欺凌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欺凌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
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欺凌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这也是防范校园欺凌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
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欺凌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活动五:课堂小结
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但频频出现的校园欺凌却打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校园欺凌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我们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欺凌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远离校园欺凌”。这节课后,同学们要进一步向家长、老师请教如果校园欺凌侵害我的时候,我还能怎样做?完善自我保护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尽量不看有欺凌画面的影视剧,不读有欺凌情节的书刊,不玩有欺凌色彩的游戏,不做有欺凌倾向的人,让我们熄灭欺凌的火焰,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方案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了解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危害,学会预防校园欺凌,掌握应对欺凌的方法及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关注他人的安全,培养其非欺凌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欺凌的品质。
结合教育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分别确定为: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非暴力情感及勇敢机智面对校园暴力的品质。
教学背景分析:
1、我校总人数多,寄读学生多,学生之间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相差较大,易起摩擦,比起其他学校,更易发生校园欺凌事件。
2、当前,暴力文化泛滥,社会生活又多出现“弱肉强食”的现象,对价值观还没定型,难以自我约束的中学生来说,这无疑为他们施暴于校园提供了鲜活的“榜样”。
3、中学生心理、生理都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也不足,往往对校园暴力认识不够。有的缺乏对自我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缺乏自我保护方法和技巧,遇到侵害时则显得胆小怕事,不知所措;有的则受家庭、社会影响,遇事冲动,遇到侵害时,可能选择以暴制暴,不计后果。
教学对象:
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案例分析、故事暗示、启发归纳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反映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和文字材料,搜集因校园欺凌案而触犯法律的少年犯的悔过心声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出来。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让学生伴着《校园的早晨》的优美的旋律走进课堂,欣赏他们在校园内学习生活的照片,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和谐安宁与美好,接下来切入漫画,直接导入新课:然而,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却似一双黑色的大手,它撕碎了校园的和谐安宁,让多少孩子心灵蒙上阴影,又让多少孩子从此走上不归路!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平安校园,拒绝欺凌”,直面暴力现象,寻求解决途径,让青春不再惊恐,让父母不再担忧!
本环节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通过强烈的对比,初步激发起学生维护校园和谐,抵制校园暴力的情感,明确本课主题。
接下来就是进入新课,学会自护
第一环节:知暴力
1、展示校园暴力案件的照片及文字材料,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
事件一:
2016年5月16日,一段校园暴力视频疯传,一名男生被一名身体强壮的同学殴打,先是边拉上衣边踹,踹倒在地后继续踹胸部。不少学生围观,有的学生甚至嬉笑着说,“别打他腮”、“再来一遍”,据网友称,此事发生在五莲街头中学。经了解,事情发生在5月6日早饭后,当事学生因被同学起外号,怀疑同学向老师打小报告等产生不满,遂发生打骂现象。
事件二:
2015年4月8日,济宁邹城大律中学的初二女生小青,已经有一周时间不肯去学校了。在父母的追问下,小青终于道出了实情。上周一晚上,小青被同年级的三名女生殴打侮辱,跪在地上自扇耳光长达一小时。不堪其辱的小青再也不肯回去读书了。
图片一:
图片二:
2、其实在我们的身边都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甚至有的同学亲身经历过,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讲述身边的欺凌故事。
举例:一位同学向班上一位学生每天索要一元钱,一共索要了十几元,你们说这是不是勒索?钱虽然少,是不是犯罪?
同学们畅谈自己所知道的欺凌事件。
3、接下来就和学生一起归纳: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
其形式有(大屏幕展示):一是索要财物,不给就拳脚相加,威逼利诱;二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三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恶意伤害他人身体;四是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长短;五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等等。校园欺凌还可分为硬欺凌和软欺凌,如果拳打脚踢、拔刀相向是硬欺凌,乱起绰号、造谣污蔑等等就是软欺凌;软暴力对学生心灵的伤害,甚至超过了硬欺凌。
这一环节通过看照片、读材料、讲故事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知道校园欺凌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其自我保护意识,也为分析校园欺凌的危害提供材料。
第二环节:谈危害
结合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究校园欺凌会产生哪些最直接的后果。
(学生一般会针对受害者一方发言,指出对受害学生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后果。)
教师展示事先搜集准备好的施暴者悔过心声,并归纳总结(大屏幕展示):
校园欺凌对施暴者和受害学生都有极大危害。对施暴者一方而言,容易使其形成以强凌弱的暴力意识,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对受害学生来说,由于校园欺凌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害人往往受到对方的威胁而不敢向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报告,因此会反复遭到勒索、敲诈和殴打,身心健康倍受摧残,必然影响其学习、生活和其他各个方面。
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其家长的正常工作,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秩序,甚至破坏社会的和谐、法律的尊严。
图片展示危害:
图片一:
图片二:
本环节通过自主探究法、案例警示法让学生明确校园欺凌的危害,产生警示效果:让施暴者停止侵害,让受害者不再沉默,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培养了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第三环节:析原因
结合看过的、听过的、甚至亲身经历过的校园欺凌案例讨论分析(大屏幕展示):
1、为什么很多时候施暴者能屡屡得逞?
配上受害者一方在遭受暴力侵袭时唯唯诺诺、逆来顺受的漫画,可以强烈刺激同学的自尊心,培养其勇敢面对欺凌的品质,突破难点。
2、校园欺凌案施暴一方都有些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3
、在哪些情况下我们最易遭到校园欺凌的侵害?
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等人归纳为什么产生校园欺凌的原因和土壤:
受害者:
1、性格内向、懦弱,缺乏自信心,易忍气吞声,可以委屈自己而顺从别人。
2、缺乏法律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施暴方:
1、强烈的好斗心理和过分要强。
2、性格严重内向,压力长期累积不得释放。
3、性格孤傲,不听意见,逆反心理强。
4、缺乏法律常识,做事不考虑后果。
本环节运用讨论归纳法,从施暴者和受害者两方面分析造成校园暴力的性格原因,分析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为下一环节“寻对策”作铺垫。
第四环节:寻对策
1、结合校园欺凌成因谈谈怎样才能避免自己受到校园欺凌的侵害?
教师归纳总结(大屏幕展示):
预防措施:不摆阔气;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同学间有矛盾及时化解;不结交不良朋友;与人相处,不能恣意妄为,要学会合作交流,又要讲原则,遇事不能一味退缩;在外不存贪婪之心;对不熟悉的人的邀请要心存警惕;发现违法犯罪现象,要及时报告,否则就是在姑息养奸。
2、情境训练:一旦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教师提供以下几种情境,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讨论应对方法并选派代表发言:
当发现有人背后跟踪时
当敌众我寡时
已被欺凌侵害后
当同学被欺凌侵害时
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评价恰当与不恰当的反应,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强调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提供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教师讲述从网络上收集的智斗歹徒的故事,总结面对校园欺凌的原则:
一是冷静面对,斗智斗勇。
二是敌众我寡时,不妨委曲求全,但绝不忍气吞声。
4、大屏幕展示自我保护口诀,学生齐读
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遭遇险境,紧急求援
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心明眼亮,记牢特点
堂堂正正,不贪不占 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第五环节:学习通知,发出倡议
1、学习学校的、国家的通知。
2、发出倡议,全体同学在倡议书上签字。(一式两份,一份张贴,一份上交存档)
最后教师总结,提出希望
校园是我们一生中能留下最美好记忆的地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欺凌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包容。产生摩擦,让我们和平解决;遭遇欺凌侵犯,让我们冷静面对,机智应对。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拒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
通过总结,呼吁大家共同创建平安校园,强化学生非欺凌情感和自我保护意识。
作业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拒绝校园暴力,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手抄报。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方案三
一、活动目标:在近日,新闻不断播出校园欺凌事件,一件件校园欺凌事件案例让人触目惊心,为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希望通过此次班会,使同学们同学之间遇事互相关心,培养同学们关爱别人的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会形式:欣赏歌曲、竞赛、讨论等形式。
二、活动准备
(1)召开班干部会议,确立班会主题、商讨班会环节、确立班会主持并培训;
(2)全班学唱《爱的奉献》以及布置竞赛;
(3)布置会场(在课室前面黑板书写主题,准备音乐磁带,布置教室座位。)
班会主持:
三、活动过程:
1.男女主持人发言
男:老师!
女:同学们!
男女:大家好!
女: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亲临指导的领导、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掌声)
男女:“关爱别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掌声)
女:首先,我们两位主持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全体同学合唱一首《爱的奉献》,为这次主题班会拉开序幕。全体起立!
(班级全体同学合唱《爱的奉献》,指挥:周旭瑶同学)
女:同学们请坐。
男:我们都是同学,在班里应该互相帮助。
女:嗯,一点也不错,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
,我们的集体将会是个团结的集体。
男:好,下面进行我们班会课的第一个环节——“我说谁帮过我”。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是让同学们用心去发现我们班的关爱别人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发扬这些优良传统,促使我们的集体更团结。(学生自由发言)
女:“我说谁帮过我”环节就到此为止,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初一(9)班的能关爱别人的同学还真不不少呢。下面,请欣赏一个我们班的同学自编自演的小品——《上课时》。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思考,小品中人物的做法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2.通过演小品。
(小品表演
表演者:学生黄平、蔡远达)
小品内容:上课时,因为一件衣服,两人打起来,课也没上好
引入:
女:小品已经表演完了,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这么多位“演员”的表演,谢谢!
男:非常感谢这些同学为我们表演了一个那么精彩的小品。同学们,下面请大家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评评小品中哪些人物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应该哪样做就避免这次冲突了。
3.分组讨论
(全体同学以四人为一小组展开激烈讨论。后自由发言,谈各自看法,批评遇事不冷静,鼓励大家遇事下课找老师,课上要先冷静上课。)
女: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都很好。我们班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这来自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下面,我们进行班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要对你这样说”、主要是让同学们谈一谈以前的什么是我做的不对,以后我再遇到这样事会怎样处理。(学生自由发言。)
男:同学们,我们的发言先到此为止。男女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发言,希望全体同学听了之后,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女:这次班会的三个环节都结束了。
男:同学们,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班会,大家能遇事互相关爱,共同进步,把我们班建设成为一个更加团结的班集体。好!班会到此结束!下面请班主任总结发言。
四、请班主任作总结性发言。
(班主任总结发言)
为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创建平安校园,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精心筹划,七措并举,做好了预防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成立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岗位职责,强化责任分工,制定工作预案,健全相关制度。由学校校长、安全专干、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组成校园欺凌处置小组,对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处置。
二、加强教师培训,强化育人目标。签订班级管理目标表责任书,强化班级管理团队育人目标,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好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处置学生矛盾、与学生及家长沟通方法策略的培训,增强教师识别和制止校园欺凌的技能,引导教师不歧视学困生,给予每个学生关爱,避免偏差学生滑向问题学生,成为暴力学生;多与家长联系沟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关心学生家庭环境,让学生始终感受到“家”的温暖。
三、加强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通过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等形式普及学生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补充,强化在校学生法治理念和遵纪守法意识,提升青少年法律素质。
四、开展主题活动,增强守法意识。通过微信、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不对他人实施欺凌,受到欺凌时正确应对,见到欺凌情况及时报告,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五、加强隐患排查,做到学生无缝隙管理。定期对管制刀具等各种危险物品进行清查,对学生间的纠纷及时发现和化解,严防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学校。加强校园巡查,发现校园欺凌倾向及时制止。关注学生并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矛盾。
日前,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将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可谓频发。校园内的暴力和欺凌问题经常见诸网络、报端等媒体,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成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成以上。
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从公开报道的对暴力事件的处置结果来看,因恶性犯罪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不到3成。而校园暴力事件的实施者,往往因为其未成年人特殊身份的保护,加之一些执法部门错误理解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从轻、减轻处罚的法律规定,和稀泥般地理解为“等于不处罚”,造成了许多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者,往往以受到简单教育了事,最后不了了之,而其O护人也顶多担负一些民事赔偿责任。这样的处置结果,造成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短视的认识:未成年人犯罪成本低,法律也奈何不了他们。
此次9部门联合综合整治校园暴力问题,区别不同情形,依法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尤其对于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提出予以收容教养等行政、刑事处罚;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坚决依法惩处。上述措施从法律上进一步强化了惩戒力度,建立起责任制,改变了过往对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未成年人“宽大无边”的不当处理方式,让施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使未成年人对法律心存敬畏,彰显了整治校园暴力的力度与决心。
现代社会是文明社会,更是法治社会。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严重破坏学校教学秩序,影响学校的教学进度及学习氛围,而且会使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法律认识,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最终走向犯罪,危害社会。只有依法严惩校园暴力肇事者,才能让施暴者及其家长对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有足够畏惧,从而有效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只有法律惩戒不落空,才能让未成年人逐渐树立起“犯法必被惩罚”的规则意识,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从而促成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彻底杜绝校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