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优势范文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优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1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优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优势

篇1

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在对对油气井的开采,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必然产生与此相关的生产管理信息流,如何有效的整合管理流程,提高经营管理的效力,强化生产作业的诸多环节控制,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石油行业信息化应用概述

在我国,石油行业在应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经历了二维地震数据处理,三维地震数据处理,直到目前的智能作业及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平台(erp),已全面深入到勘探开发、科研生产、企业管理等领域。基本建立了以为财务管理中心的erp资源管理平台,实现了计划、财务、供应、销售等功能模块的集合,到达信息流资源的动态共享。在信息处理硬件设施配置上,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网络互联,减少了重复采集数据的工作量,降低了信息处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电子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缺乏整体的信息资源规划,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化

管理层缺乏对企业整体的信息资源规划,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化,信息集成度不够,在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维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信息开发的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于网络建设,如设计、生产部门利用的网络平台和相应的软件,与企业的资源管理平台衔接不够,往往自成体系,生产部门不能有效快捷的利用相关部门的信息,强化生产管理相关的控制。

2.信息资源应用的科技本文由收集整理手段不够完善,系统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当前,企业信息数据量显几何数增长,在如何充分、及时应用数据库信息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能够全面共享资源的常规应用软件系统;开发核心业务的日常应用软件处于多层次,档次不高的状态,缺少普及化、工具化的工程技术服务核心业务应用软件系列。专业计算机软硬件能力不足,较大型计算机计算能力不足、软件版本更新不及时、技术不配套,满足不了工程技术服务应用需要;仿真油井技术处理过程的有关信息系统尚未建立,缺乏对信息的有效整合。

在计算机访问、网络监管、身份认证和安全组织管理等方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系统安全体系。

3.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功能应用不全面,对有关数据,综合分析不到位

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有关部门在erp管理平台上,按软件模块录入、查询有关数据,反馈有关经营管理的结果。但是,由于人员素质影响,往往不能按软件的操作指南要求,正确的实时录入有关数据,反馈信息滞后。有关按钮模块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如计划、分析等,没有定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如,财务有关指标的变动的情况的综合分析等。

三、企业信息化工作有关措施建议

企业应认真的评估现有电子信息系统的状态,立足实际需要,结合发展目标,分步实施有关信息的整合力度。

1.统一的规划信息资源,制定信息的标准,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企业领导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科学规划信息资源,优化信息运行平台,整合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和效能,要统一信息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化处理标准,形成内容丰富、管理规范的信息资源库。要对企业信息,按工作职能要求,科学合理的分级授权,做到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管理层次,共享有关的信息。要针对企业信息薄弱环节,委托联合开发相应功能软件,提高获取信息的覆盖面。

2.深化企业信息化的规范化管理,充分使用资源平台的功能

要加强有关部门人员的操作软件的培训,规范管理流程,正确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快速反馈企业内外的信息,如订单、签约、物资采购,现金流动等。

要对大量的信息,及时进行归类分析和综合分析,通过经济活动会的等方式,及时发现有关问题,反思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以利企业采取相应措施,杜绝漏洞,加强企业六大会计要素的管理以及计划和风险管理。

3.整合资源管理平台,兼容设计、生产信息处理的功能,全面覆盖企业有关领域

企业要在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建立支撑工程技术服务发展的设计、生产等模块、集成共享的信息系统,加大推广力度,为主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化保障,进一步提高技术服务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加大网上集中招投标的力度。

做好油田数据中心建设,以信息集成为基础,建立区域油气井数据采集中心,规范源头数据采集,开展油藏信息集成与应用,动态跟踪油藏描述,仿真油气井的技术服务处理的过程,实现生产数据与经营管理数据的有机衔接,完成全过程的业务的自动化。

4.信息安全控制要落实到实处

企业要严格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度,确保信息系统始终受控状态,一但发现信息事故隐患,及时消除,快速修复。

四、结束语

篇2

现如今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大部分资金投入参与工程建设中,建设是取决于一个工程它的市场利用价值和应用程度,同时它也是设计人员思想的产物,综合了一个设计者他的报复和理想,从设计的角度可以看出文明的进度和人们对现在物质与精神文化的需求。通过不断的摸索和观察提供出更加合理有用的方案。加强了对工程的认知。促使工程建设不断的改善。有利于工程档案的发展,拓广了人们对它的认知对。

一、我国工程设计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个达到数据交换的机读目录工程档案系统,工程设计档案信息系统和网络建设形式各行其是本文由收集整理,层次不一,规范性、开发性、服务性、共享性较差,不能适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工程设计档案的技术标准、组织工作程序标准未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越来越多的归档“文件资料”是磁盘、光盘,现行的档案整理、分类方法、著录标准及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工程设计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工程档案信息电子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从目前看,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 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是对于过去的总结和对于未来的一种文化的传承。我们要吸取的不仅只是它带给我们本身存在的东西,更要看到它与时代信息的结合,因为必须是符合我们现代化发展建设的才是更加有用的,不能够只是按部就班,而是要灌输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才会把档案记录中有用的东西变成我们自己本身的。对于时代需求来说,它给予我们适当的建议和理论的教材,但是它需要我们在切身的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去放大。

工程设计档案是建设过程中的一本教材书,它能过让我们看到它本身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会给我展示它的不足,在政治、经济、文化都飞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建设设计,使它更科学合理化,才能够被大众接收,被时代认可。工程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的平台,使我们与时代信息同步,使过去与现在相互联系,相得映彰。

二、工程设计电子档案的特点

工程设计电子档案的主要特点为:成套性,形成的阶段性,内容的专业性,修改、补充的多变性。

设计不仅仅是带给我我们视觉上的享受,更多的是满足大众的需求。它是我们在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影响着整个建设的进程和市场的走向。每一个设计人员都必须按照科学的设计方案和严谨的设计态度,有规律的、有秩序的进行每一个设计团队必须是团结一致的、有默契的。他们设计的项目都必须有严密的系统性,环环相扣,是一个独立的,但完整的整体。这样才能促使档案的有用性和利用性。

工程设计电子档案是我们了解认识它的一把钥匙,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设计人员,每一个设计团队在设计过程中贯彻自己思想态度的同时,保持它的同步性和一致性,使它成为完整的、系统的、准确的并且是成套的档案。每一个设计成品都是经过不断的修正更改而来的,它有自己的阶段性。在进行项目设计的时候,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仅要考虑它的实用性,还要看到它在实施过程的不确切不合理性。所以每个设计结果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审核和反复的验证,这才能让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更有把握,有信心。更快、更好的完成建筑。

每一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它本身的专业术语。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每个设计都有它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具备自身的特点。它是多种专业设计人员经过反复推敲相互配合出来的,是他们智慧的产物,具备专业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特点。

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不定的因素,它具有变动性,这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有灵活性,能及时的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变动和更改。在面对设计图纸需要补充、修改甚至是要作废的重新设计的时候,更加需要有严格的要求,因为设计它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根本上影响工程实施状况。同时,成功的设计方案通过档案保存也是值得利用和借鉴的。

档案管理通过电子文档科学的、高效的进行管理,既是对设计本身的一种积累,同样也是对建设文化的一种发展。

三、工程设计档案信息电子化管理的益处

信息技术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工程设计档案信息电子化,可一次投入,多次产出,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手工编研信息成果出版需要较多的经费,档案信息电子化,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就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工程设计档案涉及面广,贯穿于工程全过程,档案的信息化可便于工程的管理、设计、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情况的了解,因此做好工程设计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仅仅只是为当前工作服务,也是为历史负责的表现。工程设计档案的信息化可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施工许可证、初步设计审查、土 建、设备、供排水、电器的施工、设计变更单及竣工图的编制等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档案,是从事工程设计人员的劳动成果。它不仅是为工程实施项目提供了有效的具体的措施,同时也为工程设计这个群体提供了参考的的资源。通过电子文档的保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持续性的服务。

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技术;措施

自动化技术是一种面向工业生产的技术,而且在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中,自动化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设计力量,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过程中自动化技术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本文分析了自动化技术的内涵和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发展现状,对于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化措施进行了相关论述。

1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自动化技术是由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相互融合而成的,该项技术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1)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智能控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主要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对电子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进一步控制的电子信息系统。在之前进行信息收集整理的工作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来对各个环节进行操控完成的,而当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中以后,自动化技术便为信息的处理和控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将自动化技术引用到电子信息工程中就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科学规范的融合到一起,把变革信息等提升至一种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智能化水平上。(2)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电子信息工程在一体化和机械化方面有积极促进作用。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向一体化和机械化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生产力进行解救。因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包括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控制技术三种重要内容,所以该项技术对于设计工作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只有设计者必须要掌握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理论以及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原理,这样才能充分的使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工作得到理想的效果。通过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充分的利用自动化技术的优势进行技术设计工作,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实现设计的一体化,进而使工程设计的发展水平得到提升。(3)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为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信息处理工作提供很大的便利条件。当一些电子信息工程企业将自动化技术引用到信息管理工作中以后,信息的收集,处理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且自动化技术提升了信息处理的精确度。由于一些技术的精确度要求很高,因此设计者可以使用自动化技术来使自身的技术设计水平提高。随着我国的各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都在越来越重视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在发展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电子信息工程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电子信息设计工作的设计精确程度也明显得到了提高。通过应用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的用机械设备代替人工进行工作,利用机械设备有效的提升设计工作的精确度,减少人工产生的误差,而且自动化设计对于提高电子信息企业的制造效率和生产效率也产生了巨大作用。(4)自动化技术促进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全面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技术都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是由信息工程技术与先进的电子技术相互科学融合形成的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的形成也满足了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要求。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将计算机设备和机械设备科学合理的结合进行运用,用机械设备取代人工操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效率。

2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1)计算机辅助制造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在计算机控制的整个系统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关系着自动化技术设计水平的高低。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构成了完整的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其中软件部分包括计算机辅助质量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装设计、计算机辅助计划编制。硬件部分包括输送装置、加工中心、储存装置和数控机床设置等,这些硬件设备的主要作用是支持生产和运输工作。通过应用软件和硬件,保证了设计的有效性和完善性,有效的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工作效率,同时在制造工业和精确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计算机是以一支分支的形式存在于自动化设计中,为了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与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进行综合运用。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时候,工作者只需要把与设计文件有关一些参数导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然后经过计算机系统的修改和分析之后,计算机可以很快的将计算机系统计算的数据结果显现在计算机桌面上,之后电子信息设计工作人员可根据数学逻辑对数据结果进行合理的更正,从而保证文件数据的准确性,减少计算误差。(3)自动化技术在电路分析和计算机控制中的应用。电路分析和计算机控制的科学使用奠定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双口网络等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计算机控制和电路分析的任何过程当中都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由此可见,自动化技术在电路分析和计算机控制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4)自动化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办公过程中的应用。要想完成电子信息工程的设计工作,工作人员需要设计科学规范的技术流程。如果单靠人工来进行整理和设计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所以需要引用自动化技术,即为辅助办公。第一,用机械设备自动的完成文件的接收、批阅和办理工作,从而实现事物文件处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第二,利用自动化技术处理行政事务、专业事务以提升电子信息工程办公管理的工作效率。第三,实际应用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利用CAD计算机软件能够有效的辅助电子信息工程的方案设计,使设计方案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3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有效措施

(1)完善信息通讯体系。电子信息工程的信息交流工作在很大部分上是依靠网络系统来完成的,因此网络系统与通信系统的有机结合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信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结合而成的信息通讯系统进行核心技术的突破,才能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平台的统一操作和有效运转。在电子信息工程当中,为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信息技术人员可以将Unix系统作为计算机网络与电子信息工作之间的平台以实现通讯功能。(2)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专业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要想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要重点培养专业型的精英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产业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优秀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鼓励优秀工作人员出国交流,学习国外的精湛知识和先进的理论知识。企业要为工作人员建立广阔的实践平台,重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工作人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3)改变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方法。因为电子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各大企业应该加强对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方案的完善和优化力度。传统的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方案不能够满足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所以企业设计人员要创建出新的设计方案,引进国外的优秀先进科学技术,大胆创新。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案,不仅可以促进电子信息工程企业的良好的发展,还能让人们直接感受到电子信息工程所创造的巨大价值。(4)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资源共享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的信息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设计新的管理方法、创建新型管理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子信息之间的资源共享,为电子信息工程打造一个进行信息交流的广阔平台。信息整理人员可以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控制信息和进行互相的信息传播交流,从而实现信息资料的资源共享,提高电子信息工程的整体水平。

4结语

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为现代化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它们同时也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融合了各种新型电子技术优势的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广泛的应用之后,为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实现一体化和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的带动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进步。自动化技术是我国未来科技中的核心,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需要电子信息工程管理者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才能实现电子信息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并且保证电子信息工程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国华.分析自动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和软件工程,2000,(112).

篇4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电子信息 应用分析

电子信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体现,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等众多方面得到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发展使得电子信息应用领域进一步延伸,使得多个行业领域都有电子信息技术的存在。本文主要就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中的应用分析如下: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在上个世纪,计算机的出现为人们日常信息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与此同时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将众多独立的、分散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了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关的网络连接介质,比如:微波、光纤、电缆等,借助于通信技术,实现了对数据资源的集中处理,能够实现对文档、图片、视频等多种文件的传输,且能够保证不同文件传输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安全性也是越来越高,这些都为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1]。

二、电子信息工程概述

电子信息工程中会涉及到数据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电子信息的实际应用等。现阶段,电子信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重要应用,极大的便捷了人们的生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常见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等都有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实际的电子信息工程涉及内容较多,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其中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较多。

三、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中的应用分析

1、信息传递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现阶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信息,各类信息充斥在我们周边,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每日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是十分的庞杂,而且对于信息处理要求较高,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则具有明显的优势,计算机本身能够实现对多种类型信息的处理,通过网络技术的加入,可保证多种信息的传输速率,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能够便捷的实现多种信息传输,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电子信息工程安全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电子信息工程安全是电子信息工程在发展中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由于网络的链接作用,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会造成系统信息的破坏、泄露、更改以及网络中断,根据泄露信息的风险不同可引起不同的后果。尽管如此,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通^多方面的技术措施,确保电子信息安全,通过多方位的技术手段保证信息系统安全,避免黑客、病毒等通过网络对电子信息造成影响,定期检查计算机是否开启防火墙,消除计算机本身的系统漏洞,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电子信息的安全性[2]。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广域网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网络作用,将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用户连接起来,实现了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当然随着广域网用户的不断增加,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通信带宽有了新的要求,相应的也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比如:现阶段采用的光纤介质带宽较高,能够降低信息传输中的干扰,可保证长远距离信息传输要求。

4、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设备开发方面的应用。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对于原有的电子信息设备开发有了新的要求,而不同的电子信息设备之间在实现信息共享的时候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缺少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会影响到电子信息设备的实际应用价值,因而在实际的电子信息设备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信息设备之间信息共享效果、电子信息的安全性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不断提高信息设备的应用效果,促进电子信息设备的完善。

5、电子信息资源共享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电子信息相对于传统的信息形式,便于保存和传输,而在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需要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比如在TCP/IP协议中存在着网络接口层、应用层以及网络层,对所有信息汇聚中依靠分层体系能够避免对传输控制协议造成的影响。技术人员可对电子信息进行处理后,使得实际传输文件容量更小,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然后在接收后通过相同的协议实现信息的恢复,完成了数据的传输,能够对不同的电子信息进行处理,快速实现电子信息在不同人员之间的共享。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类电子信息,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实现了对各类电子信息的整理,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促进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依靠其技术优势使得电子信息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篇5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的应用已经在各行各业落地开花,相应地对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以无线传感网、RFID、4G、IPV6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的出现给电子信息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物联网技术相关人才要求以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控制、信息安全、系统工程等理论为指导,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应用平台,以物联网工程领域为应用目标,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广泛的实践相结合的特征,这与我们电子信息工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口径是一致的。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主动变革,迎接新技术对人才培养的挑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急迫的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宽口径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能从事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交换和检测,电子与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面宽,而且作为高新技术专业,薪资收入较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工科教育普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毕业生的质量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其实就是要满足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现实工作岗位的要求制定和实施培养方案。

2004年,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作为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的工科教育,在整个创新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工程教育应围绕推进教育创新进行各种有益探索,努力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时代要求的工程科技人才。为此,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加快改革,调整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综合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等多个专业的宽口径专业,其主干学科为:信息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思想指导下,通过对主干学科及社会需求预测,结合我院(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编者注)实际,我们制定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电子与信息系统的研发及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和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和综合设计训练,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及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够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重点突出我校在信号采集与信息处理以及物联网应用方面的技术优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既强调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注重锻炼实践和创新能力,同时注意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应该转变观念,要以用人单位的求为导向,要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以保证学生到企业就能或者很快就能独立工作,并且有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我们需要的是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2. 课程体系设置及实施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来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实践证明:课程设置是高等工程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中实践性环节缺乏造成了对工程技术人才面向实际的工程技术教育不足。其原因主要有:高等工程教育的部分专业过分地强调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科学性,因此占用了大量的课时;在课程体系、教材编排上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学科课程设置的不切实际,学生学完了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特别是对于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学校的教材远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这些都是造成学不能以致用的原因。

(1)课程体系――两个方向,三个层次,五大模块

电子信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包括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以及通信相关的专业知识,毕业生应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通过对其他院校的调研,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师资条件,学院设置了电路与嵌入式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专业方向,并为每个专业方向配置相应的课程模块;为了克服学时紧张的问题,将课程模块按照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了集成优化;按照基础、专业和应用三个层次,设置了由基础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技术教育、专业特色教育、专业拓展教育以及专业实践五大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均设有实验课或课程设计,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提供支撑。

(2)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学院按照专业方向设置课程群,在同一个课程群里,突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贯彻主干课一条龙的思想,加强理论与实践课联系及增加综合实践的思想。

电路与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 微机原理(理论+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理论+实验+课程设计)高频电子线路(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自动控制理论(理论+实验) 电子测量技术(理论+实验)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理论+实验) 智能仪器及接口技术(理论+实验+课程设计)DSP技术及应用(理论+实验) 电子线路设计CAD(理论+实验)

信号与信息处理课程群: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理论课+实验课+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理论+实验)信息理论与编码(理论+实验)通信原理(理论+实验)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实验)数字图像处理(理论+实验+课程设计)MATLAB语言在电子信息科学中的应用(理论+实验)

三个系列课群从多方面来提高人才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各门课程之间不再是相互孤立而是相互联系和补充的,让所有课程共同为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

在实验环节,注重实用性,压缩验证性实验,将验证性实验通过仿真等手段让老师课上演示,不仅有效地节省了课时,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同时,打通相关课程,将各门课程孤立的实验统一开设,例如集成电路、高、低电子线路实验;集成MATLAB语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实验,这样对开设设计型、综合型实验非常方有利,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视野与能力很有帮助。

课程设计加大力度。专业课程都要进行课程设计,并且在课程开始时就布置下去,这样学生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学习理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完成课程设计。

(3)完善学生的创新实践环节

对于电子信息专业学生来说,实践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对于电路与嵌入式系统方向的学生来说,要具备电脑操作能力、仪器仪表操作能力、电路分析能力、器件识别和选型能力、焊接能力、PCB绘制能力、开发工具应用能力、基本编程能力、专业软件操作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是在实际电路设计与调试过程中才能得到的。因此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和实践环节也是我们重点考虑的问题。

以竞赛为契机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部电子设计大赛、嵌入式系统设计大赛、飞思卡尔电动车大赛等,学生都感觉受益颇多。学生参加竞赛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团队精神与实践素养,是一种能够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为了推动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了很多政策,鼓励学生参加竞赛以及创新实践项目,但是也要防止学生和老师进入另一个误区:参加竞赛完全以得奖为目的。有些竞赛对于学生能力没有太大的提升作用,对于学生宝贵的时间来说,是一种浪费。

创建学术型社团促进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信息工程学院创建了虚拟仪器俱乐部和嵌入式创新实践俱乐部。从俱乐部的经验来看,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是互相促进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入这种兴趣小组,虽然他们还没学专业知识,但是跟着学长边做边学。这时候他们的收获,不在于他们独立解决了什么问题,而在于对于专业知识提前有了感性认识,带着出现的问题进行后续的课堂学习,他们会更有兴趣,更有目的性,理解也更深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了学长的传帮带,到大三的时候,这些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这时参加一些竞赛,帮着老师做些课题,在专业能力上就更加成熟了,这样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设想

高校特别是工科专业应该形成一个闭环的培养系统。高校培养模式最大的弊病是只管培养,不管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高校与用人单位也没有沟通的渠道。这样就缺乏一种用户的反馈机制,对于我们及时修正我们的培养方案,培养出人才市场需要的学生是不利的。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时,不能只关注课程的体系化,更不能因人设课,应该了解企业的需求,也就是要接地气,真正把课程设计得科学有效。因此,建立毕业生的追溯机制,将用人单位记录的毕业生专业能力回馈作为评价高校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的有效方法。这种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模式才是健康的。

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卓越计划旨在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提倡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承担企业一些小课题,让学生真枪真刀地做毕设,做课题,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地锻炼,毕业后才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对学生就业意义深远。

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作为老师也没有条件时刻紧跟新技术,但是闭门造车绝对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因此,需要创造条件走出去,也需要请进来。走出去就是让学生走进企业参观、实习或者调研,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或者去兄弟高校看看他们在做什么,知道差距才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请进来,就是请企业来给学生做讲座,讲新技术,讲企业的用人需求,介绍新产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新技术敏感,视野开阔,而且通过和企业互动的机会,学生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企业可以发现满足他们需要的人才。

4. 结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是211和985平台学校,但是就学校电子信息专业来说,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还是比较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较弱,而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和本专业的声誉。本文从一名一线教师的视角,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目前我校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探索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方法和手段。

篇6

关键词 业质量;高职;电子信息;课程改革

一、前 言

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一直以来均是各大高校开设的热门专业,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科技水平迅速提高,各类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技术如潮水般涌入开放的国门,以前高不可攀的各类电子产品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在这种形势下,电子科技的市场变得十分的广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有志之士走上从业道路并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作为占有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使命就是培养既具备专业文化知识,又具备较强实际应用技能的高素质学生。电子工程类专业每年都成为热门专业备受追捧,毕业生也受到众多一线生产企业的欢迎。但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电子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水平良莠不齐,大部分学校仅是跟风开设相关专业,却对此类专业极强的实习实训环境配套要求视而不见或是投入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继承了高职院校专业知识“够用”的特点,却没有掌握到真正的职业教育精髓的实际生产技能。学生进入到企业后,无论从知识水平结构还是从动手能力甚至是个人职业素养,都无法与企业的要求相匹配。许多高职院校为了应付上级指标仅重视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却长期忽略学生的就业质量,导致毕业生就业后出现种种问题,对学生、高校、企业三方面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学生浪费了青春却不能学以致用,学校花费了精力却培养不出适用的人才,企业浪费了效益和金钱却留不住专业人才。本文试从电子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出发,以就业质量为导向,立足于最核心的专业实习实训方式改革,探讨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高校和企业三者之间的连接达到无缝化,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国家科技水平做出贡献。

二、目前高职院校中电子工程类实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就业质量是一个衡量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的就业状况以及满意程度的综合性概念。[1]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依然沿用就业率的统计方法,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是却忽视了毕业生就业后的薪资、福利、平台、培训及忠诚度等因素,容易导致高校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和教学投入等方面的活动中产生误判,使得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出现了怪现象:一方面,企业无人可聘;另一方面.学生无业可就。大批的电子工程专业毕业生难以谋得理想职业.即使找工作也往往只能干普通工人,干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也阻碍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材落后,配套实训设施与实际生产技能要求脱轨

电子工程技术是时代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技术产生和发展。然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却不能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变。部分高校教学内容陈旧,例如国内大部分通信原理教学的内容模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生所学内容跟不上社会技术的发展;学生不了解当前技术发展动态学校所配套的实训设施也仅仅是跟随相关教材中的实训项目而设立,这些实训项目重复使用了多年,仪器的更新和维修不及时,逐渐导致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得不到充分的动手实践时间,掌握的知识落后于生产实际。

(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不足,实训成分含量低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训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2]但是目前大部分课程的实训环节主要是验证性实训,只是简单的对某些定理进行验证,实训教学内容没有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部分课程甚至出现“伪实训”现象,即有安排实训课时却没有真正的实训条件用于教学,使得学生感觉枯燥,课堂出勤率低,实际的实训成效也不大。

(三)教师自身缺乏实际生产经验,对学生就业技能指导不足

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就业适应时间长,知识转化率低的特点,这和他们知识陈旧有很大关系。[3]但其根本原因有部分是由学校导致的。实际上,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这种学到到学校的模式使得他们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另外由于各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任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容易在教学时出现敷衍和完成任务了事的心态,也不利于教师在专业和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样教授出来的学生在毕业时必然脱离社会,难以符合行业和岗位的要求,必然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质量。

三、就业质量为导向的实训方式改革

(一)科学设置课程安排,提升教师实战教学能力

在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上,许多专家学者都特别强调两点:一是要具备深入了解具体电路的知识和能力,二是要具备较强的设计组合能力,即将电子器件、芯片、电子组件设计组合为设备、部件的能力(包括集成电路的运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4]这样一来,我们的课程设置就应该更加的合理和科学,围绕专业应用的环境来设置相关课程,撇除无关的或应用性不强的落后课程,精简课时,加大实训课时的安排比例。同时,可考虑安排教师轮流到合作企业内进行轮训,定期将有关专家、学者和企业技术负责人请到校园开展培训,真正落实“请进来、走出去”政策。只有真正提高教师理论和实战水平,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学习和掌握到实际的一线生产技能。

(二)加大实训室建设投入,营造一线生产实训环境

高校首先要对电子工程类专业的实训提起足够的重视,要充分认识到实际生产技能就是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加大对实训室建设的投入。邀请企业来指导,科学安排实训项目,购置先进的实训设备,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维护,打造一流的实训环境。同时要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增强实训操作的实操力度,突出电子工程专业的应用技术。积极营造一线生产实训环境,让学生在校读书就有在企业工作的环境,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实现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连接。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办学机制,完善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电子技术应用特色的教学体系.营造校园与工厂“零距离”的教学环境。[5]

(三)推广“项目式”校企合作方式,鼓励学生创业

我们应该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鼓励推广“项目式”校企合作方式,鼓励企业将生产项目引入到校园里面,由企业、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同时完成项目。这样一来,既能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又能为企业和学校创造利益,还能为更多的学生培养实际的生产技能,拓宽他们的就业视野。与此同时,创业能够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对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6]通过创业教育,使高职学生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知识创新以及经验积累和技能培养等创业的智力因素方面得到锻炼,并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意志、毅力等创业的非智力因素。[7]经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学会做创业计划,敢于自己去开办企业,经营公司,从而不仅能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而且还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课程融入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个人素质

专业教师应该注意一点,一个学生毕业后的素质体现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两个方面,所以,在教学当中不应该忽略任何一方面。为了确保学生毕业以后拥有良好的就业技能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保证有较高的就业质量,教师应该将就业技能融入到课堂当中。大部分学生对于专门的职业规划课程给予的重视不够,他们往往会更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专业教师的课堂如果融入更多的职业规划、面试技能、职业素养等知识,反而更能得到学生的重视。所以,教师既要成为一名称职的专业知识教导者,还要成为一名学生实际生产技能的传授者,更要成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指导者。

参考文献

[1]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03):71-74.

[2]姜云斐,朱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训教学与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时代报告,2011(07):91.

[3]卢本琼,肖弟康.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55-56.

[4]盛林华.电子信息类课程综合实训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20):80.

[5]沈志琼.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冲突分析与社会就业要求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09):63-64.

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载体;模式;生态;特色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强调,校企合作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我们应当下大工夫、也是必须下大工夫去探索和解决的难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教育生态学视角,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创设有效载体,改善合作生态,学院区域特征更加浓郁,行业特性更加鲜明,促进了学院跨越式发展。

一、多种模式,多元共生,增强专业建设活力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认识到坚持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学院在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多元共生、多赢互惠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学院发展的校企合作新路子。

(一)共建共享式合作

就是在企业的有力支持下,针对校企共同需求,共同建设学生实践教学和职工培训为一体的实训基地。我院坚持依靠铁路企业的帮助,铁路企业也真诚支持,无偿调拨大量设施设备,提供最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了与运输生产一线装备配套的综合实训演练鉴定基地,铁路企业则利用学院的实训设施,把车务、电务、工务、机务职工培训基地、安全教育中心建在学院,校企双方共建共享、同步发展。

(二)引入式合作

就是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为基础,直接引入经营型实体,以学生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方式参与教育教学,推动教学项目化改造,导入工作过程,实施课程改革,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直接引入柳州江山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旅游管理专业引入柳航国际旅行社合作成立营业公司,通信类专业引入通信运营企业到校设立电话模块局,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现场担任相关课程教学指导,模块局设备发生故障,也让学生参与到故障排除工作中。

(三)融入式合作

就是以课程建设和考核评价方法改革为手段,以实训设备技术改造为平台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我院计算机通信等专业与思科(中国)合作成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引进企业人才标准,将企业定制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了与通信职业(工种)新标准相衔接的“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坚持选择与专业公司紧密合作,让教师全过程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参与设备的选型、研制、安装、调试等,共同编制实训项目指导书,力图使所建实训基地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通信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发挥技术优势,与南宁铁路局电务部门、柳州联通等企业进行科研合作,成果应用于企业终端设备改装、改造和更新,提高故障处理效率;移动通信专业教师还组织学生成立工程施工队,承担企业网络设备安装调试、网络检测与光缆熔接工程,受到社会关注。

(四)委托式合作

委托式合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将课程中实训项目委托给相关企业承担,学生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进行实验实训;另一种是将学院实训基地委托给企业管理、经营,基地既承担学生的实训,又兼有社会服务职能,降低实训基地运行成本压力。我院成立具备二级汽车维修资质的绿岛汽车快修美容中心,由广西耐力工贸公司承担汽车后市场经营服务和实训教学,企业不但提供了先进的设施设备,还提供了国际最新标准的汽车美容课程。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一些课程的实训项目就放在南宁机务段现场教学,建筑工程类专业材料试验则完全交给柳州铁路工程试验中心进行,尽管教学成本有所加大,但教学效果比在校内进行要好很多。

(五)订单式合作

就是以培养定制式高技能人才为纽带的全方位合作。学院按照订单,根据岗位群和技术岗位的要求,与企业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共聘专业师资,有的则直接采用企业的培训课程、培训教材,专业实践课直接由企业选派师资,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针对企业特点,渗透企业文化教育,量身打造高技能人才。近5年来,学院共有5000余名学生由企业选聘到订单班、半订单班学习培养。

(六)互动式合作

就是由校企双方按照各自的优势,合作举办一个专业(班),企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参与招生宣传,在新生中组建定向班,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派出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课程教学和特色课程开发,参与面向企业的特色教材的编写,并向该专业实训基地投入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和顶岗实习的机会,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对学生学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我院与深圳迅方通信有限公司合作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与南宁铁路局多元投资集团合作举办装卸机械班就是如此。

(七)创业式合作

就是由企业投资举办一个可经营的实训场所,完全交由学生自主实践,企业通过设立场所拓展经营市场,学生通过实训掌握经营本领。我院通信技术、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等专业与柳州移动公司合作举办手机营销、维修经营部,店员、会计、店长完全由学生担任,学院、企业不干预经营活动,只委派指导教师辅导。

二、改善生态,建立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多赢共惠

从我院校企合作实践可以看出,只要是校企双方有共同需求就有合作存在的基础,但合作载体形成之后如何稳定运行、发挥作用,能否形成长效运行机制,这是一个存在的现实问题。我院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积极推动,有效管理”的运行机制,确立了多赢共惠的校企合作指导思想。

篇8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即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复合性和创新性素质的培养,同时,探讨了加强高职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复合性;创新性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41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095—03

收稿日期:2014—09—05

作者简介:薛金水(1974— ),男,广东兴宁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技术教学。

刘志芳(1981— ),女,河北石家庄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电子及机电一体化。

一、高职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

2012年6月,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新的定位,即“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发展所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随着产业技术的提升和转型升级,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不仅要能够较快地适应目前的工作岗位要求,还要能够适应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改革和变化,适应相关岗位的不同工作。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征是知识融合、技术集成和协同创新越来越频繁,这也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能够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难关,具有创新实践技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目前存在的过分强调岗位技能培养、学生能力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高、职业变迁适应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现象。

高等职业院校除了要将学生培养为具有精湛技艺的技师型、高技能人才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复合性和创新性。

(一)复合性

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十分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注重具体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致使多数毕业生只能胜任所学专业对应岗位的工作。然而,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技术进步之快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越来越普遍的发展趋势,对高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区别于本科或者研究生类型的人才复合性,高职的复合性一方面体现在具体专业岗位需要跨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医疗电子技术需要学生在掌握电子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医疗器械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汽车电子专业的学生需要同时掌握电子技能和汽车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另一方面体现在需要具有两个以上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比较熟练地在两个以上相关岗位群领域中工作的人才。例如:现代办公设备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办公设备维护和维修的知识及岗位技能,能够胜任现代办公设备服务技术人员(工程师)的岗位职责,又要掌握现代办公设备门店产品销售和经营管理知识及岗位技能,能够胜任现代办公设备门店管理人员(店长)的岗位职责。

(二)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目前高职教育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方面,造成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思维,缺乏创造热情和创造行为。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智力结构的核心,是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强调开拓性和突破性,其特性主要包括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跨越性和综合性。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能够应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进行新的技术改造。正如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所说的:“当今世界,没有什么东西不是通过综合而创造的。”例如:在电子信息技术中,将ZigBee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将嵌入式控制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控制技术,将新型电力电子系统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新的硬件系统应用于穿戴式智能硬件装备,都是目前新技术手段在新领域的现实应用,都需要掌握现代技术应用平台,并且将其技术应用于新的发展领域。

因此,在构建现代职业体系的背景下,以人才的复合性和创新性为特征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发展趋势。

二、高职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进现代教学手段是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抓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着力构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块化、平台化架构。按照不同岗位对工作能力的需求,开设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例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具体条件开设 “医疗电子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 “家用电子电器维修技术”、“智能家居控制技术”等专业方向模块,各个模块相对独立。也可以推行辅修专业,或者是实行“主干专业+拓展专业”叠加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领域,从而培养学生的复合素质。

2.与企业单位进行深度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和技术优势,培养学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在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模块中,为了突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参考台湾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定一门“创新创意课程”,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的方向,根据相关企业的需求,进行现代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技能水平的提高。

3.全面推行学分制。鼓励学生以电子产品作品、职业资格证书等申请获得学分。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行业)科技开发、新技术应用等获得学分。

4.加强以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围绕社会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整合实训内容,减少原理验证性基础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的比例,开展有特色的专业综合实验;要加强产业合作,将企业实际的生产项目引入课堂教学;要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习和实践;大力推进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作为学生训练的项目,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技术综合应用和开发能力。

(二)重构课程体系,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根据市场对学生的技能和素质的需求,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基础,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体系,将专业技能锻炼、人文素质和创造能力培养融入到具体的项目学习中。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实践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锻炼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因为一个具体的生产项目的实施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一科目的知识,而是各个科目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例如:一个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和安装需要电子信息、机械、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团队的沟通与合作。

培养复合式、创新型人才,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复合性和创新性,一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本身就具有复合性;二是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的复合互补,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的同时,确定通识课程的必修要求,注重培养对应职业需要的基本技能与职业素养,如书面表达与交际沟通等方面的课程;三是文科课程与理工科课程的复合互补,文科类专业必修一定的理工类课程,理工类专业必修一定的文科类课程;四是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复合互补,例如:可以规定某些专业课程必须完成一定的创新设计与制作,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创新创业学习平台;五是教学内容必须有一定的动态性,要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纳入到课程体系中。

(三)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在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1.精简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讲授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为主要立足点和出发点。教师要善于对原有的课程知识进行重构、精简和整合,从“广而博”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根据技术发展和升级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把握关键知识点和典型知识,注重基本思维能力的锻炼,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加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初始阶段主要应用多媒体、视频教学、在线答疑、题库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空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1000门视频公开课和5000门资源共享课以及一大批省、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水平将不断提高,从而大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开发虚拟流程、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线、在线仿真等课程资源可以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现代微视频和慕课课程的开发创造了一种使世界上任何人都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的全新型学习模式。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鉴颠倒课堂理论和慕课理论,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其学习兴趣;不断精简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逐渐增加自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对于有实力的学生,应鼓励其参加国际相关课程以及慕课课程学习,使其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学习和锻炼。

(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1.社团活动。大学生社团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模式具有重要的教化功能。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大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聚在一起,共同进行研究创造,能够与教学活动配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同时,社团活动也有助于青年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通过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养;通过成立“无线电爱好者协会”,可以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方面的综合实践创造技能。

2.技能竞赛。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大赛,如电子信息类的ITAT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素养。学生通过在选题、申报、实现、总结等各个环节中的锻炼,能够系列化、多层次地体现其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教师通过适度的引导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创新需求,从而在整体上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3.教师的教科研。协助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也是提高学有余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逐渐培养其科研能力,在教育过程中应该鼓励、引导优秀学生、特长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专业的认识,以学生课题组的形式参与到教师的课题中,或者独立完成教师研究课题中的子课题,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对所学专业的前景有所了解和认识,培养其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以后的自觉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专业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所展现的专业技能以及科研的思维和方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选拔部分优秀并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实验室建设和教师科研工作,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又解决了教师精力不足等问题。

4.讲座及学术交流。开展专题讲座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学生获得宽口径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专业前沿和发展方向;通过聘请优秀的毕业生做专题讲座,可以使学生了解毕业后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专业技能,因为优秀毕业生的亲身体会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更易于让学生接受。

参考文献]

[1]郑玉清.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内涵衍变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2012(1).

[2]丁永生,王直杰,郝矿荣,孙培德.“工程驱动”的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4).

[3]谢一风.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