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城乡环卫一体化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工作重点
在巩固第一批村居环卫一体化工作成效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经验,继续探索全托管、半托管、自我服务等多种环卫一体化运行模式。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大工作力
度,强力措施落实,确保6月底前,将“三线三河”沿线的262个村纳入环卫一体化管理(具体名单附后),使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覆
盖率达到60%以上。
二、工作要求
1、做好一批收尾,巩固整治成果。环卫管护中心要会同有关乡镇(街道)对第一批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居进行摸底排查,拉出单子,明确责任,确保5月底前,完成第一批村居覆盖收尾工作。同时,各乡
镇(街道)要按照“镇村收集、市运输处置”的要求,与环卫一体化村居签订责任书,完善农村环卫设施、环卫管护队伍,把任务目标落实到村庄,明确到人,形成环环相扣、衔接有序、推进有力的运
行机制。环卫管护中心、各乡镇(街道)要加强村级保洁员和监督员队伍的培训管理、指导考核,保证农村环卫作业规范化运行,提高城乡环卫作业质量。
2、严格验收程序,推进二批覆盖。按照“镇村为主、部门配合、系统整治、长效管理”的原则,6月15日前,由乡镇(街道)牵头,水务、交通运输、公路、环卫等部门协同配合,对乡镇(街道)辖区
积存垃圾、河道垃圾进行全面彻底清理。对第二批纳入环卫一体化管理的村居,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工作重点和工作步骤,以集中清理农村“三大堆”和治脏、治污、治乱为重点,开展农村环境卫生
综合整治,逐步将第二批262个村居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范围。对实行全托管模式的,环卫管护中心要按照“整治一个、验收一个、纳入一个”的工作要求,严格验收标准,及时纳入接管,并将环卫
设施配备到位,实现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的常态化。对采取半托管、自我服务模式的,环卫管护中心及乡镇(街道)要加强管理指导,确保垃圾及时清运。
3、坚持示范带动,提高环卫标准。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各村居实际情况,按照亮点突出、特色鲜明、运行规范的要求,抓好不同类型的环境卫生示范村建设,同步推进实施“美化、净化、硬化、绿化
、文化”工程,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向更高层次纵深发展。
4、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各乡镇(街道)要健全完善“五个一”为核心的环卫一体化长效运行机制。即建立完善一套农村垃圾管理、卫生评比等制度,建立完善一套农村保洁员工资保障制度,
建立完善一套农民环卫意识宣传教育制度,建立完善一套农村环境卫生督查落实制度,健全完善一套农村环境卫生奖惩考核制度。通过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运行机制,确保环卫一体化工作人员到位、设
施到位、管理到位、考核到位,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积极培育不同层面的示范村典型,用群众身边触手可及、真实可信的典型引导各村开展工作。市环卫管护中心等有关部门要创
新宣传教育手段,扎实开展“做一天环境卫生义务保洁员、宣传员、监督员”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卫意识、文明意识。新闻中心、电视台、政务网等媒体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倡树先进典型,加大曝光力度,努力形成老少皆知、人人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组织领导
推进第二批村居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工作,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推动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市政府督查室要对环卫一体化进展情况进行定期督查
【关键词】县域经济;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
县域经济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是相关县域经济主体确定的惠及民生的重点工作。2013年,在县域经济相关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我办公室相关人员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初步建立起“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体系,从而极大地方便了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
一、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存在问题
首先,城乡环卫一体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配套设施较为落后。其次,城乡环卫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村环卫工作亟需深入推进。环卫建设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科学管理与绩效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二、加强环卫一体化建设相关措施
(一)加快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垃圾场建设:今年北片朱桥修家沟垃圾处理场全面开工,目前,土方工程已完成,挖运土石方约20余万方;办公区正在抓紧进行施工,截止到年底,除内外墙粉刷和院内地面因气温低不能施工外,其他工序全部结束施工;防渗工程目前正在与财政、环保等部门论证项目置换,进行招投标准备工作。中转站建设:全市11个垃圾压缩式中转站5月份全部建成并正常运行,日处理垃圾200余吨,每天出车12余台次,对镇街生活垃圾进行压缩转运,随着垃圾量的增加,现最多时一天达16台次。设备设施建设:今年新购置了垃圾压缩车9辆、9000个垃圾桶、1850辆保洁小推车,并已全部发放到各镇街,为全面开展环卫一体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农村环卫,实现全市覆盖。为深入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年初制定了上半年实现全市所有村庄全部纳入城乡一体化的工作目标,我们在3月、5月分别开展了两次村庄环境整治的活动,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跟进和督导,对环境整治合格的村庄由镇街提报并经农工办、住建局、爱卫办验收达标后才能通过,今年6月底前将全市978个村庄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管理范围,实现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探索出一条具有莱州特色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新路。
今年6月初,我市承办了烟台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现场,烟台市领导对我市环卫一体化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市一体化工作起步早、投入大、工作细、效果好,做法和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三)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各项制度。全市17个镇街全部成立了环卫所和专业保洁队伍,制定了《镇街保洁员管理制度》、《一体化车辆管理制度》、《车辆驾驶员考核制度》等来进行规范和管理;对建有垃圾压缩中转站的镇街,则制定了《垃圾中转站运行管理制度》、《垃圾中转站运行台账》及《一体化垃圾转运运行台账》等相关的制度落实。
在村庄,按每80户一名的标准配备村级保洁员,全市共配备3050人,一体办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对17个镇街村级保洁员进行培训,使村级保洁员提高了工作认识,明确了工作职责。先后制定了《村级保洁员工作制度》、《村级保洁员考核制度》及《村庄垃圾箱管理制度》,与保洁员签订了《村庄环境卫生责任状》,每个村庄都统一制作了《保洁员卫生监督卡》,悬挂在村庄大街显著位置,监督卡上内容包括保洁员的彩色照片、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工作标准及监督电话,让全民参与监督村庄的环境卫生工作。
为全面深化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和长效机制,5月份会同农工办出台了《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六项制度》,具体详细的对全市的一体化工作的标准、要求进行规定,内容包括:镇村环卫保洁队伍管理制度、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定路线收集制度、垃圾清运车辆集中管理制度、垃圾处理量定量定质考核制度、垃圾桶日常管理维护制度、相关部门联合检查制度。
(四)实行科学管理,加大督导考核。6月份,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办公室建立环卫一体化网格化管理平台,对市级配备的130余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车辆全部安装GPS车辆定位系统,通过该平台,能够实时反映车辆位置和运行轨迹,并对车辆进行科学的监控调度和实时管理,有效提高车辆运行效率。现在,每个月底一体办就将各镇街一体化运行车辆的情况汇总,并对镇街进行反馈,对存在的的问题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整改。目前,我们一体化办公室正在与市联通公司研讨“垃圾桶标签化管理”办法,实现GPS管理车辆智能化、垃圾桶标签化管理,从而将管理进行细化。
每月对环卫一体化运行的村庄进行暗访,对垃圾反弹、运转不顺的村庄,进行通报,并由纪委对其村级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每季度以现场抽村的形式,开展一次城乡环卫一体化观摩。从二季度开始将GPS车辆运行情况和人均垃圾量列入考核,占30%比例,确保“月暗访、季观摩、年考核”的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形成了“环卫保洁全村覆盖、垃圾清运全镇集中、垃圾处理全市统一”的环卫工作新格局。
三、关于环卫一体化建设发展的预期
(一)积极探索、创新先进的运行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运行方案,2014年上半年在部分镇街进行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新模式的试点工作,年底前将“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运作模式在全市面上推行,全力打造卫生整洁、环境优美、健康和谐的城乡环境。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城乡统筹,标本兼治”的原则,抓好城乡环卫设施建设,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建设,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进一步提高我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创造整洁优美、和谐宜居的城乡环境。
二、工作目标
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镇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县处理”体系,形成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城乡环卫工作新格局,确保环卫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形成纵向到底的管理网络,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2012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40%以上。
三、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环卫机构。要建立健全环卫管理机构,配备保洁清运人员。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分别成立环卫所,配备3—5名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内环卫保洁工作,管理清运人员、保洁人员,负责垃圾桶、深埋桶、中转站等环卫设施的管理和运行。按照每千人三名的标准配备保洁、清运人员,负责责任区内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工作。环卫作业人员应统一着装,配备专业工具。
(二)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利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专项资金实施南鲁山镇、鲁村镇、燕崖镇、西里镇环卫设施建设,覆盖四个镇40%以上的村庄和人口。环卫设施主要有塑料垃圾桶、人力收集车、可移动垃圾箱、小型拉臂车、压缩中转站、大型拉臂车。加快县垃圾处理厂三期工程建设,确保12月1日前建成并投入运行。购置垃圾铺摊压实机、洗扫车、垃圾压缩车等设备,提高环卫作业机械化程度。
(三)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清扫集运和处理的意见》,健全环卫管理机构和作业队伍,建立科学规范的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运行机制。城区:积极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有物业管理单位的小区,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工作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单位自管小区,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工作由所在单位自行负责。县环卫部门负责将城区清扫保洁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受单位、居民小区委托收集的生活垃圾收运至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镇村:村庄负责将辖区的生活垃圾集中至垃圾收集设施;镇环卫管理机构负责将村庄收集的生活垃圾集中至镇垃圾中转站或县填埋厂;县负责对各镇运至填埋厂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工作的主体,要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具体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将责任分解到各村和辖区内有关单位。要明确完成时限,督促各村、各单位落实专人负责,认真履行各自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经费保障。建立县、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村分级投入保障机制。县级承担垃圾填埋厂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镇中转站至填埋厂的运输费用;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要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建设和管理资金的筹措,全额落实环卫经费,确保保洁清运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和中转站规范、高效、有序运行,稳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
为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质量,构建一流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彻底解决城乡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创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经县政府同意,现就我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加强镇(街道)、村(社区)环卫队伍建设,完善环卫基础建设,逐步实现“村(社区)收、镇(街道)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处置模式。底,在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经济开发区、街道、街道全部村(社区)和县城区垃圾处理率100%的基础上,确定试点镇,向205国道沿线村(社区)及镇大部分村(社区)延伸;年底,试点镇建设到位,并在所有镇(街道)推开,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80%;底,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
二、具体要求
(一)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各镇(街道)要在不增加现有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指定相应机构,安排专门人员具体负责辖区内村(社区)环境卫生、保洁员配备、保洁队伍管理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达标考核工作。
环卫队伍建设以镇(街道)或村(社区)为单位,按居住人口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组建保洁队伍,具体负责村(社区)内保洁和村(社区)内生活垃圾的收集,并把收集的垃圾运送至指定地点的垃圾容器内,同时负责容器的卫生整洁和容器周边卫生清理工作。生活垃圾坚持“统管、统运、专业处理”的原则。各镇(街道)要组建专门清运队伍,具体负责辖区内生活垃圾的清运。县环美垃圾处理场、胜南社区(纯梁)垃圾处理场负责镇(街道)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处理。生活垃圾实行有偿处理。
(二)加强环卫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环卫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在城中村、旧村提升改造、环境综合整治和重点工程建设时,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要与建设改造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在城中村、旧村提升改造时,要把公厕、垃圾站、垃圾箱等设施做为重要内容,按照统一标准配套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城中村、旧村改造的成本。在新建和改建道路、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时,要配套建设公厕、垃圾中转站和垃圾箱等设施。
1.配备专用垃圾清运车辆和垃圾桶。各镇(街道)、村(社区)要全面推行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扩大单车收集范围和半径,提高收集效率。淘汰现有的人力推车、拖拉机或农用三轮车等非密闭收运垃圾车辆,配备专门的压缩式垃圾清运车辆,杜绝垃圾运输过程中的抛、洒、滴、漏等二次污染现象。为方便运输,各村(社区)要按每15户设置一个240升标准垃圾桶的数量配套垃圾桶,同时,为保洁人员配套必要的密闭垃圾收集车、扫帚、铁锨等必备工具。
2.凡是由村(社区)承担的费用,有集体积累的,可从集体经济收入等资金中统一支付,没有集体积累的村(社区),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合法渠道筹集。
(三)加强环卫收费管理。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村(社区)和镇(街道)签订生活垃圾清运合同,环卫部门委托各镇(街道)按照市确定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专项用于生活垃圾的运输和处理。
(四)保障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投入。县财政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镇(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给予适当补助。建立“县财政补一点、镇财政拿一点”的县镇两级资金保障机制。具体办法由县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运行和我县实际另行制定,各镇(街道)结合各自实际,建立相关资金保障机制。
三、实施步骤
按照“分布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选择4个镇(街道)作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试点,然后在全县12个镇(街道)全面展开。实施步骤如下:
(一)宣传发动阶段(9月27日—9月30日)。调查摸底,建立基础档案。组织专人对全县各镇(街道)、村(社区)的基本情况、基础设施条件、距垃圾处理场的运距等进行调查测算,掌握第一手资料。
召开动员会议,全面部署安排。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召开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动员大会,对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县镇(街道)两级签订责任状,确定好试点镇(街道)、村(社区),分批分次逐步推开。
(二)组织实施阶段(10月1日—10月31日)。
各镇(街道)配备保洁人员、购置运输车辆及保洁辅助工具,与村(社区)签订《生活垃圾清运合同》,垃圾实现村(社区)收、镇(街道)运、县处理。
(三)检查验收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由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成考核验收小组,对照工作目标和验收标准,对各镇(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进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结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对在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限期整改。
(四)巩固提高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各镇(街道)、村(社区)根据验收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整改达标后,纳入长效管理。制定《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细则》,由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定期对各镇(街道)、村(社区)的环卫保洁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上报县委、县政府,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推行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是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担负起县委、县政府赋予的重大责任。成立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各镇(街道)作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尽快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靠上抓,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确保按期完成各项任务。
关键词: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农村的生活垃圾成分越来越复杂,加之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有些地方在未建设城市垃圾处置工程前,把城市垃圾倾倒到乡村,种种因素造成农村垃圾泛滥成灾,导致农村人居环境的恶化。农村生活垃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民身体健康,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环卫管理的需要十分迫切。
二、农村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环卫设施硬件投入不足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是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前提。多数农村没有或缺少专门的分类垃圾桶、垃圾清运车、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设施设备,与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农村环境卫生规划编制滞后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编制一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业规划,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目前,大部分地区尚未启动农村环卫整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由于环卫规划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发展,导致一些地方的环卫工作无法按照统筹工作要求落实环卫基础设施的定点建设,更无从解决相应的资金、用地等问题。
(三)农村环卫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城市环卫管理机构对农村环卫管理“鞭长莫及”,乡镇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对生活垃圾的管理,大多数村没有指定的专人负责,也没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户集中、村收集、乡转运的农村垃圾处理操作流程不够完善,大部分村内没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村内道路清洁、垃圾收集等工作,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老弱病残人员,不能担负起环卫管理职责。
(四)村民环保意识不强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宣传程度不够,广大农民群众对整治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农民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形成“房内现代化、房外脏乱差”。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环卫管理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
1)根据村镇道路格局,用地布局,自然界限以及《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逐步推行垃圾袋装化,居民生活垃圾装袋后定时投入指定垃圾收容器内,逐步取缔生活垃圾散倒与地面、垃圾通道的投放方式,同时积极推广垃圾分类收集。2)在规划区域内整治露天垃圾收集池(点),杜绝散倒垃圾点和其他不符合规划目标要求的垃圾收集点,须按标准配套建设相应的垃圾容器。生活垃圾在收集点由人力车、小型机动车运往乡镇垃圾中转站,由大吨位垃圾转运车运往垃圾处理厂。3)环卫人员配置标准根据建设部《城市建设各行业编制定员试行标准》进行计算,城镇环卫专业队伍宜占规划区人口的0.5‰~1‰,每个村目前应配置2至3名环卫人员。4)垃圾清扫、转运的设施配置缺乏,小型清扫车每村配置一辆,压滤式垃圾清运车每镇配置1辆。
(二)创新机制,落实责任,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
实行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理,按照密度要求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摆放垃圾箱(桶),根据不同情况建设小型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和处理。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处置,逐步把城乡结合部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容器购置投资力度,村村设置垃圾箱或小型中转站,集中收集,集中运输,集中处理。
一是建立“统分结合”的城乡环卫新机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要成立环卫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具体事宜,实现了城乡环卫“全覆盖”。二是建立“三级联动”的城乡环卫新机制。理顺城乡环卫管理体制,实行市、镇、村(居)三位一体的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分级负责城乡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中转处理,打破城乡环卫管理二元结构。三是建立严格环卫管理考核机制。县级环卫部门强化监督和考核职责,对镇村环卫管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现在够狠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三)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规划布局
镇村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一是将镇村建设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环卫设施、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二要合理布局环卫设施建设。各乡镇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按照乡镇总体规划,科学安排垃圾焚烧炉、填埋场、建筑垃圾堆放场、垃圾中转站(房)、焚烧池等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布点,优化垃圾处理资源配置、减少运行成本。建立健全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行政法规。从严执法,对超载运输和封盖不严加强管理,特别是冬季煤炭运输、散装建筑垃圾等要采用封闭车辆运输,对污染的路面要求责任单位及时清理。加强对工地出入口监督管理,要求出入口硬化,并及时水洗车胎和冲刷带出的黄泥,确保出入口清洁,减少粘带的发生。加强对夏季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的管理,要求所有满载车辆就近排放污水后再行运输,把垃圾污水消灭在运输起步之前,最大限度地确保城市道路路面不受污水撒漏的污染。
(四)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关系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久和成败,地方政府应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集体补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政府主导。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二是城乡一体化财政补助资金多向农村环卫管理投入。提高财政投入农村环卫保障资金的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式,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的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鼓励农民“投工投劳”作为村庄自筹资金。
(五)加强宣传,营造舆论
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板块、宣传窗等媒介,大力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除了电视、报纸上开辟专栏、制作专题片外,要充分发挥基层乡镇、村组织机构的作用,要求村镇建立农村环境保护进学校,鼓励农村中小学生积极投身到农村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中去,通过学生向其家长宣传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政策。
四、结语
总之,农村生产、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妥善收集、处置,对农村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对于目前城乡环卫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定要找出原因,提出整治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一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谷永新;莱芜市环卫作业集团化运营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2] 白晓龙;顾卫兵;金胜哲;杨春和;邹永平;;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