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测量土地方法范文

测量土地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测量土地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测量土地方法

篇1

关键词:地籍测量 关键技术 内外业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028-02

1 地籍测量技术概述

地籍测量成果直接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对国民经济影响极为深远。多年来,我国地籍测量成果不仅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基础资料,促进了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土地数据还成为国家实施土地监管、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地籍测量为各级人民政府日常决策和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每年的变更调查成果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效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数据。地籍测量中充分发挥了“3S”技术、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最后全面获取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第二次地籍测量的全国性展开,将推动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传统的地籍测量的技术方法推进了一大步。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为地籍测量方法的选择存在了一定的条件。如何合理选择有效的地籍测量技术方法,实现更高效、无偏差的地籍测量就要先了解各种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特性,才能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地籍测量技术方法的设计,才能更准确、高效地完成地籍测量工作。

2 地籍测量技术比较

地籍测量技术方法从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野外法;另一种是内外业一体化法。而对于外业调查中对于补测地物的处理方法有两种:(1)简易补测法;(2)仪器补测法。

2.1 全野外法

全野外法是根据地籍测量内外业两部分的侧重点来划分的。全野外法是指外业部分的时间和调查时间占整个地籍测量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部分内业解读,输出工作底图,然后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其作业流程见图1。

从上面的作业流程可以看出,内业部分解读主要是根据数字正射影像图对行政界线、行政村名矢量化,这种矢量化主要是对照权属协议书和原土地变更数据库,不对地类进行预判,内业作业完后没有内业作业的检查。

2.2 内外业一体化法

内外业一体化法是现在国内比较先进一种技术方法。内外业一体化法是指内业部分的时间占整个地籍测量的大部分时间。其主要的作业方法是:先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校正,数据源的收集,同时对数字正射影像图进行全部内业解读,进行内业检查再输出工作底图,然后进行外业调查的一种作业方法。其流程见图2。

内外业一体化方法主要是作用于内业解读方面,同时辅助于外业调查的的方法充分预判,除了对行政界线和行政村名的矢量化,还包括对各地类和地类范围的预判以及自然村名,图斑预编号,和线状地物的确定等,在进行了内业充分预判后的同时,还对预判结果进行了内业的专业检查。

从人员的技术要求来看,内外业一体化法明显要比全野外法的人员技术要求更高,不但要求技术人员对外业调查要点的掌握,同时对内业数据处理软件也要精通;而全野外法作业人员在和内业作业人员进行交接数据时,容易造成数据丢失,数据质量上得不到保证,作业速度上也远远比不上内外业一体化法。可以看出全野外法主要是适用于数字正射影像比较模糊,根据影像特征无法完全判读,对地类地物判读比较困难时可采用全野外法,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内业作业时间。

2.3 补测地物方法

(1)简易补测法:简易补测法是地物补测的主要的常用方法,它主要是利用几何原理,采用简单测量工具对新增地物进行补测。主要有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截线法等,适用于补测地物较小或较规整,而且四周有较多的与影像对应的实地明显地物点作为控制的地区。(2)仪器补测法:仪器补测法是指利用测量仪器对新增地物进行补测的方法。由于外业调查范围比较广,作业环境比较差,而且费用比较高,所以该方法主要用于简易补测无法完成的情况。仪器补测的方法有平板仪法,全站仪法和GPS补测法。这三种方法主要都是采用补测地物附近特征比较明显的地物或控制点作为已知点,测量已知地物到补测地物的坐标增量,再插入到工作底图上。

简易补测法和仪器补测法各有各的特点,两者要互相结合,在不同地点采用合适的地物补测的方法。

3 全野外与内外业一体化综合法

地籍测量技术方法主要是全野外法和内外业一体化法,这两种方法的区别不仅反映在内外业工作量的多少的不同,而且还反映在对作业成果的检查上,从作业效率上来说,内外业一体化法要优于全野外法,全野外法是体现在室外作业的工作量较大,而内外业一体化法主要是内业作业时间较多。全野外法采用的是先内业少预判(即只在工作底图上作业权属界线与权属名称),对于地类的确定、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全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先充分内业预判(对地类,线状地物和自然村名和权属界线等都矢量化,线状地物宽度须外业采集),外业作业还可以对内业情况进行检查和修改,大大的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全野外法的缺点是外业作业工作量太大,外业中除了对线状地物宽度采集和自然村名等反映在调查底图上外,还要对地类范围等的确定;而内外业一体化法只要在室外对室内作业内容的修改少量采集就可。这大大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同时增加了对内业和外业数据的检查。从上面可以看出,对于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有三点优点:一是内业的充分预判,减少了外业的工作量;二是内业作业对地类判别,在外业还可以对其范围,地类,位置等的正确性做一次检查;三是对于外业调绘情况的反映在内业矢量数据上更为方便,并能对预判数据再做一次检查和修改。

地籍测量常采用的是全野外法和内外业一体化法综合法。具体流程图见图3。在复杂丘陵、山区,易充分利用并结合两种方法,即对于影像比较模糊,影像地物阴影比较多、影像现势性差的区域,采用全野外法,而对于地势比较平坦,影像清晰的一些区域,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法,同时采用固定作业人员的方法,即内外业为同一作业员,减少在作业员交接时产生的数据的丢失。

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及处理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经验:

(1)内业预判,容易出现内业作业标准不统一,矢量化精度达不到要求,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发生。对于矢量化数据线型及颜色不一致的情况,处理的方法是统一内业作业标准,加强内业质量检查;对于地类范围不明确或者错误的情况,有明显错误的,室内立即修改。但对于内业把握不准的,外业调查后再作修改。(2)以正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基础底图,解译比较明显、容易判断的线状地物、林地、居民地以及较大的河流、湖泊,无法判断的地方作好标注,进行全野外调查以及对解译的地类图斑进行全野外核实和补充,与权属调查同时进行,依据影像调绘在工作底图上。将地物属性标注在调查底图或记录在《地籍测量记录手簿》上,确保每一地块的地类、界线、权属等现状信息详细、准确、可靠。(3)外业作业时对于行政村合并情况较多的,但却与市民政局提供的村合并和村名称不符,处理方法就是按民政部门提供的资料为准,对于实地行政区界线与权属文件不符时,应签写新的权属协议。

实践证明,对于丘陵、山区面积较大的区域地籍测量的作业方法采用该文设计的方案,既先对影像进行分类,能充分在室内预判的影像,先在室内充分判读,对于影像比较模糊的图幅,采用部分预判的方法处理,这样在室内节省了时间,在野外也有减少了工作量,在进行地籍测量时,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Abstract:The influence of Gauss projection distortion to several land survey and area calculating methods of land survey are discussed. Calculating discrepancy of land survey brought by these methods is stated with examples.

关键词:平面面积,高斯投影,坐标系

Keywords:flat area;Gauss projection;coordinate system

中图分类号:P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3-0052-01

0引言

土地面积测量是土地部门经常开展的测量工作,一般采用边界点法在投影平面上计算地块坐标封闭区域的面积,采用的投影平面在我国通常为高斯投影面,此方法简单、实用,但当采用国家统一的坐标基准,在测区投影面高程较高时,在离中央子午线较远地方会产生较大的长度变形,引起较大的面积计算误差,因此,在土地测量工作中有必要讨论一些其它的土地测量面积的计算方法,以限制高斯投影变形的影响或统一土地面积计量。下面以广州市为例,分析高斯投影变形对土地面积测量的影响,给出其它实用的几种土地测量面积计算方法。

1高斯投影对土地面积测量的影响

高斯投影会产生长度变形,由文献[2]可知因投影面高程引起的长度变形为:

ΔS1=S•Hm/RA(1)

因参考椭球面投影至高斯平面所引起的长度变形为:

ΔS2=S•y2m/R3m(2)

式中,Hm为归算边高出投影面的平均高程,RA为归算边方向参考椭球法截弧曲率半径,Rm为参考椭球面平均曲率半径,S为归算边长度,ym为归算边横坐标平均值。其中ΔS1为负值,即投影面高程总是引起归算边变短ΔS2为正值,即由椭球面投影至高斯平面总是引起归算边变长。为了便于计算,设RA=Rm=R (R取6363km,采用80椭球参数计算的平均曲率半径)可得高斯投影变形所引起的综合面积变形比m,为:

ms=(1+-)2(3)

2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的几种方法

在地籍、房产和矿区等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土地面积测量工作中,当所测地块投影变形超过相应规范要求时,可以根据不同要求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计算土地测量的面积:

2.1 计算土地的椭球表面面积

利用文献[3]所提及的梯形椭球表面面积计算公式:

F=∫∫MNcos(B)dBdL(4)

其中,子午圈曲率半径M和卯酉圈曲率半径N的计算式为M=(a为子午圈长半径,e2为第一偏心率)N=。经进一步推算,可得某一经度和纬度范围(L1,L2)、(B1,B2)组成梯形的椭球表面面积S梯。为:

S梯=∫B2B1∫L2L1dBdL=•ln()|B2B1(5)

由于测量地块通常是不规则的,直接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地块椭球表面的面积不现实,因此,可在设包围地块的梯形椭球面投影至高斯面产生的变形比与地块投影至高斯面产生的变形比相同的情况下,来求取任意地块的椭球面面积S椭为:

S椭=S平(6)

式中,S平为地块在高斯平面投影面面积,S投为包围地块经纬度组成的梯形椭球面面积,S为投包围地块的梯形在高斯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2.2 采用抵偿投影面高程或任意带高斯投影方法建立临时以测量地块为中心的局部高斯投影坐标系。通过选取适当的中央子午线和高程面,使上述(3)式求得的面积变形比ms最小,计算土地测量平面面积。

2.3 直接采用投影变形进行面积改正计算方法。根据高斯投影变形的特点,当地块形状为南北狭长,东西跨度较小时,地块各边投影变形约相等,此时设地块面积总体变形比与地块中心点处面积变形比一致,根据上述公式(3)计算地块中心处的面积变形比m,则有:

S投=(7)

其中,S投为经投影改正后地块面积,S平为地块在原高斯平面上的测量面积。

3计算实例

设在离中央子午线约98km处有一地块,在西安80坐标系下测量的土地面积为5146246.688平方米,平均高程为21 m。经计算地块所处位置在国家统一的西安80坐标下长度变形约为12 cm/km。

相对实地平面面积,在国家统一的西安80坐标系下计算该地块的土地面积增加了1284.416平方米,产生了较大的变形,相对椭球面积产生了6090.975平方米的变形。

4结束语

高斯投影的特性决定了土地测量面积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均会产生变形,采用不同的高斯投影坐标系计算的土地面积结果各不相同。在大范围的土地测量面积计算中,为统一土地面积计量直接计算地块的椭球表面面积是适合的。对一般的土地测量的面积计算,为取得土地测量面积计算结果与实地平面一致需要采用上述减少投影变形的计算方法,其中方法(3)适宜东西跨度不大的地块,该计算方法简单实用,无需经过高斯投影正反算等复杂的计算过程。

参考文献:

[1]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S].

篇3

现状调查、勘界资料制作等,在现状图测绘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与常规测量进行比较,论述

了其基本要求、内容和特点,针对其特殊性采用和常规测量不同方法;在勘界资料制作过程中,

应用编制的勘测定界测量系统,自动化编辑基本数据,生成各类勘界成果,通过采用这些方法

和技巧,确保了测绘成果正确性。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 前期立项测量; 现状图测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勘界资料制作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整理测量由于其服务对象是土地整理,属于一种专题测量,它贯穿于整个土地整理过程,分为前期立项测量、中期施工测量、后期竣工测量,其中前期立项测量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工程项目设计、概(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科学决策、节约投资、规范工程行为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具体内容包括现状图测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勘界资料制作等三大方面。它源于常规测量,又不同于常规测量,下面就其内容和方法不同之处具体阐述。

2、现状图测绘

2.1准备工作

(1)收集测区及附近高等级控制成果资料,分析其系统和精度,确定其可利用程度。

(2)到国土管理部门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台账、项目可研资料、1:10000航测地形图等资料。

(3)测量技术人员在作业前,应与国土部门、镇(乡)、村、组等相关人员一道,到实地进行踏勘,根据项目拟总投资额度和当地的具体情况,将需要整理、新建道路、水渠、山坪塘、水田、坡改梯等内容初步确定下来,以便在测量过程中按不同要求和精度,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满足要求的优质测量成果资料。

(4)收集当地的气象、水文、地质、民风民俗等资料,以便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入乡随俗,不触犯当地百姓的禁忌,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高程控制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在个别较困难地区,无法联测国家系统,则可以在1:10000航测图上量取近似系统,但要保证同一个项目区内系统基准相同,采用这一方法要报项目区国土管理部门批准,在测量技术方案中要加以说明。

(3)项目区首级控制:平面采用E级GPS控制以上等级布设,高程采用四等水准以上精度观测。

(4)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和常规测量相同,在此不作详述。

2.3精度要求

(1)项目区普遍采用1:2000比例尺测绘,规划的土地整理区提高到1:1000(500);点状工程,如塘、堰、提灌、新村建设地址提高到1:500,个别特殊要求地方以1:200测绘;线状工程按带状地形图测绘,测图比例尺以1:200(500)为宜,也可以测量线状工程的纵横断面图来代替带状地形图。

(2)测图等高距:平原1米,山区和丘陵2米;高程注记至分米。

(3)测绘重点是项目区与建设整治有关的区域,与整治建设方案度不紧密的区域可降低测绘要求,如林地不是目前土地整理的重点,则只绘林地地类边界线,加注林地植被,形成林地图斑即可。

2.4碎部测绘内容

(1)按1:500(200)比例尺测绘部分

a、渠(含水沟)的位置、长度、宽度按实际测绘并标注,当宽度无法用双线表示时,则用单线表示,但需在其旁边注明宽度值,每隔30米应至少测注一个沟渠底的高程,转弯处必须测注高程,当材料不是土质时,要加注材料名称,同时调查水流方向,如k为材料,a为宽度,b为底度。

b、道路包括贯穿整个项目区的各等级道路,项目区内的田间道、生产路、支路等,大于或等于1米的道路用双线表示,小于1米的道路用单线表示,道路中央及相关特征点应测注高程,其周围20米内的地形地貌应详测,以满足设计的需要,标注道路名称和路面材料。双线道路边线和房屋、围墙等建筑物重合时,用建筑物外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和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2mm。

c、在经济发展地区,对于需要整治的居民房,应逐栋测绘,区分楼层,调查房屋所有权人姓名和建成年代,对于居民房旁边的空闲宅基地应重点测绘其范围线并标注清楚。

d、水库、堰塘等要测绘其周围坝和水涯线,并标高程,调查其名称,当四周为陡坝时,无法用水涯线表示时,则画出四周坝子并测注塘底的高程,对于其坝建筑,按实际测绘,坝顶底应详细测注高程。排水涉及的沟道,需测注堤顶高程、水位、宽度等;水源涉及到的塘、坝、水库等,需测注蓄水工程的特征水质,如堤项顶高程、溢洪水后、灌溉渠道水位等,各级堤灌站实测绘图,对于工程的水闸应测注闸顶高程和高度A孔数口和宽度B,用n×A米×B米样式标注,所有涵洞均应测注洞底高程、高度A和宽度B,用A米×B米表示。

e、电线杆、电塔、地下光缆、输度电、供排水、天然气、输油管等各类管线,按实际位置和走向进行测量,电线不连线,只标注其走向即可。

(2)按1:2000比例尺测绘部分

a、农村居民点只测轮廓、内部标注村名、居民点内与相项目区有关的沟渠、路、桥、水系均应测绘。

b、项目区内坟地、沟渠、空地、菜地、荒草地、双线田埂等应按实际测绘,不能取舍,梯田坎过宽时,间距小于图上5mm可舍去,水田、旱地内的人行路及主要田坝必须测绘。田土坎在图上投影宽度≥1mm时,逐条测绘其长度和宽度,陡坎、斜坡的源头,从表示的高程开始测绘,等高线不能直穿陡坝、斜坡,要错位相接,与高程相符。

c、在(1)中未提及的其他地形、地物均按1:2000比例尺精度测绘。

(3)不详测部分

a、国有建设土地范围内;

b、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整治的农村居民点,项目区内镇乡所在区域;

c、林地;

d、坡度大于25度的区域;

e、项目区外的一般区域,与项目区相连接的沟渠、道路、水系等相关地物应测绘上图。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类、地名等。

3.1行政、权属界线调查

行政界线主要有省、县(区)、镇(乡)、村界、组界,包括插花地和飞地界,权属界线主要是工矿、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土地权属界。

以实测的现状图作为工作图,本权属单位和相邻权属单位的指界人员,共同到现场确定界线,双方对指定界线无异议后,实测指定界线,并由双方指界人签字盖章确认。

对于项目边界的主要界址点,均应埋设混凝桩标志,并采用全站仪或GPS RTK测绘界桩坐标和高程。

3.2地类调查

地类就是土地表面的植被类型和用途,地类调查可在现状地形测绘时一并进行,也可在完成现状图后,打印工作底图再到实地调查,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具体的工作时,一般是将两方法相结合,即在测现状地形时,同时调查地类,待现状图内外业完成后,打印一份工作图,到实地进行地类核查和补充完善,同时核对地形和调查地名,地类测至二级,地类成图最小面积居民点4平方毫米、旱地、林地等其它地类是6平方毫米,对不够最小上图面积的零星地类进行合理归并,不作打点注记。对于无法准确确定、模棱两可的地类,参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资料进行实测。

对于水库、堰塘的堤坝,面积够上图的则单独标绘,而面积不够最小上图面积的并入水面,对于堤坝上有道路的,将道路按实际测绘出来。

4、勘界资料制作

以现状图为基础图,编制勘测定界图,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图斑碎部面积量算表,勘测定界报告等资料(具体流程见图01),由于这一流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单位根据流程特点,利用VB语言编制了一套勘测定界测量系统,它由数据编辑和成果提取两部分组成,数据编辑部分由面积属性、村组编号、定义图斑地类、地类检查、图斑编号等内容组成,成果提取部分由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图斑碎部面积量算表,地类号和地类编码组合体等内容组成。

4.1划定图斑

(1)划定原则:同一图斑内只能有一种地类;同一图斑不能跨越行政和权属界线;图斑面积不宜过大。

(2)划定方法:

a、项目区内行政界线、权属界线、项目边界直接作为图斑线;

b、居民点图斑包括房屋及周围的竹林盘地和空闲地;

c、图斑线尽量沿沟、道路等线状地物划分;

d、旱地、水田划分以田土坎和地类界等为界,个别图斑过大时,应沿地形变化或特征线划分,并确保图斑形状协调一致。

e、斜坡作为图斑时,直接利用坎上边线和坎脚线作为图斑线。

4.2 面积拓普

(1)将图斑线文件导入MIPGIS软件中,进行断线、多余线、重复线等编辑处理,生成封闭的图斑线和图斑面积文件。

(2)将(1)生成的文件嵌套入现状图,检查图斑线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对不合理的进行调整,对不正确进行修改后,再将文件分别依次转入MIPGIS,重复(1)操作。

(1)由4.2生成的图斑线和图斑面积文件,分别依次调用勘测定界系统中的面积属性和村组编号两个功能程序,生成过渡图斑图。

(2)将过渡图斑图嵌套入现状图,运行定义图斑地类功能程序,依次定义每一个图斑的地类。

(3)运行地类检查功能程序,检查图斑地类的正确性,如有错误则重复(2)操作。

4.4 提取勘界资料成果

利用勘测定界系统的成果提取部分中的功能程序,计算机就自动生成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图斑碎部面积量算表、地类号和地类编码组合体、勘测定界图。

利用勘测定界测量系统,在整个勘界资料制作过程中,只是在各个程序衔接时才进行人工干涉,其余部分均是计算机根据提供的基础数据,自动编辑、统计、生成所需勘界资料,从而使整个过程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确保了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当然,各个单位使用软件不同,原理和理论依据是相同的,因此即便作业方法和过程不一样,其成果资料同样满足规范要求。

5、结束语

土地整理自2003年开展近十年时间,土地整测量这项专题测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形式上看它是地形测量和地籍测量的结合,由于它的服务对象、用途和目的不同,说明不是简单的结合,它有自己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各个从事土地整理测量单位根据自身的设备和技术水平,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和作业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丹,刘庆元. 土地整理中问题及对策 [J]. 矿山测量,2011(02).

[2] 古志新等.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7(02).

[3] 闻恭俊,苏炳华,朱玟,夏宗勤. 土地整理与权属调整 [N].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

[4] TD/T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篇4

关键词:复杂地形;土方测量;质量控制

建设用地原始的地形类别较为复杂,有田地、荷塘、山地等等,就以往的测量经验来看,该类用地对于土方测量的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依然没有一个标准科学的土石方量精度的评定标准。因此,如何就复杂地形土石方量进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 前期的准备工作

1.1 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当前,较为常用的土方测量仪器包括RTK及全站仪两种,对于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测区来说,如果存在树木、河、山等通视情况较差的地区,则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如果测量工作并不十分紧张,采用这种测量方法往往可以实现测量的需求,但效率相对较低,且会导致测量成本增加;若单独使用RTK进行测量,虽然能取得很高的效率,但如果存在树木的话,则会对GPS的信号产生影响。[1]因此,对于复杂地形土方测量工作,如何联合使用RTK与全站仪,则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卫星信号良好的地区采用RTK对数据进行采集,可以大大提升测量工作的效率;而在信号较差的地区使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则能够有效弥补了RTK的缺陷,从而能够更加真实可靠地对所有地形点的数据资料进行采集。

1.2 科学验证控制点

通常来说,城镇测量控制点一般都是甲方从当地测绘部门购买或进行实测引点,最为安全可靠的是要求有三个控制点。[2]在土方测量工作开展之前,必须校验甲方的控制点,主要对控制点的高程误差及平面误差进行校验,防止因控制点错误造成测量报废。

1.3 计算方法的确定

在土方测量工作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三角网、方格网法、断面网法,依据地形条件的不同选择的计算方法也是不相同的。通常来说,带状的地形选择的计算方法都是断面法,平坦的地形选择的计算方法都为三角网、方格网等方法,复杂地形则倾向于选择三角网法进行计算。但总的来说,对于复杂地形进行土方测量的时候,最为科学的方法就是选择三角网法进行计算。如果工程的性质是较为不规则的地貌,如高尔夫球场等等,则可以选择三角网法中国的两期土方进行计算。

2 采集外业数据的方法

土方测量外业数据的采集基本上和地形图测量保持着一致的状态,都是根据甲方要求情况选择方格网对方格网点及地形离散点的三维坐标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在对复杂地形土方测量来说,进行外业工作时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2.1 要求仪器内高与杆高保持统一

在进行RTK测量的过程中,可以固定住移动站的杆高,但当错误发生后可以在后期处理数据的过程中给予改正。然而在全站仪测量的整个过程中,因透视的原因,使得棱镜杆一直是处于变化的状态之中,此时就要求跑尺员与观测员需要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保证棱镜高和仪器内高的输入保持统一,不但就会造成测量的点位高程有失偏颇,最终导致土方量的计算结果发生错误。[3]

2.2 要求采集的数据点合理而清晰

对于复杂的地形条件采用三角网法是最为合适的方法,因而在进行数据点采集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地形的特征点,例如当陡坎地形的坎下高程点、勘上高程点密度不相匹配的时候,或者坎下或坎上出现漏测的时候,则就会导致三角网构网缺乏合理性,导致网形失真,最终造成计算结果的错误。[4]因此,跑尺人员在采点时应当尽可能做到调理清晰,以便于业内清晰成图。多数的测量工作者都认为土方测量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科学准确的挖方量及填方量等资料,而外业仅仅需要对所有特征点进行记录便可。但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发生漏点等问题,并且对内部计算机检查产生不利影响,以及最终影响到判断点的点位高程。

4 业内数据处理的相关方法

4.1 图面查询

要想对整个测区采集到的高程点进行查看,以便于对整个高程点的遗漏与重复情况进行检查,从而实现错误高程点的删除与改进。如果是比较大的测区,往往是若干组工作人员进行共同测量,这就可能会导致发生测量结合区域的遗漏或重复的现象。由于仪器内高与棱镜高并不保持一致,所以可能导致错误高程值的出现。因仪器或信号的问题,或者受到外界因素等的干扰后,就会发生一些偶然的“飞点”现象,这些问的存在都会导致测区高程结果有所偏差。[5]因此,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等高线生成,一旦测区点高程发生异常情况时,就会在等高线图上明显体现出来,见图1。当等高线圈较为密集时,则说明该地区出现了地形的突变现象,所以采用测区地形就能够科学判断出该地的高程是否存在问题。

4.2 采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核对与计算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土方测量意义重大,不仅牵涉到规划设计方面的内容,更加关系到工程量计算等问题,从而对二者之间的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计算的过程中应当应用计算的最终结果在使用多种软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检验。笔者认为,采用南方CASS软件中的三角网法,能够将计算出来的复杂地形的土方测量误差较小,甲乙双方均能够接受

结语:

在土方测量工作开开展过程中,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到后期的数据处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可能造成突发土方计算结果发生差异。但只要严格依据测量错做的相关准则要求就行,并且要保证采集的数据更加合理,选择使用的计算方法更加合适,最终为测量成果质量奠定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国现,鲁玉芬.断面法在河堤土方测量计算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18:354-355.

[2]陈黎阳.土方测量计算方法比较研究[J].现代测绘,2010,05:36-38.

[3]刘富民.土地整治中土方量测量及计算方法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12,03:67-69.

篇5

关键词:地形图测量;全站仪;数字化测量;GPS-RTK;精度

中图分类号: P216 文献标识码: A

一、地形图测量工作的特点

地形图测量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即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并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地形图的测绘基本上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像片主要在室内测图。但面积较小的或者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形图,采用平板仪测量方法,在野外进行测图。地形图的测量一般在空旷城郊、偏远的农村、山区人口密度低的环境

中。

二、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要求和常用的测量方法

(一)地形图测量的技术要求

1、地形图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的设计阶段、规模大小和运营管理需要选用。1:5000 用于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厂址选择、初步设计等;1:2000 用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矿石总图管理、地质灾害监测评估等的基础性工作,城镇详细规划等;1:000、1:500 用于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城镇、工况总图管理;竣工验收等。

2、地形图的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应分别根据地面倾角(α)的大小,确定地形类别。平坦地 α<3°;丘陵地 3°≤α<10°;山地 10°≤α<25°;高山 α≥25°。

3、地形测图,可采用全站仪测图、GPS- RTK测图和平板测图等方法,也可采用各种方法的联合作业模式或其他作业模式。数字地形测量软件的选用应该适合工程测量作业特点;满足规范的精度要求、功能齐全、符号规范;操作简便、界面友好;采用常用的数据、图形输出格式。对软件特有的线型、汉字、符号,应提供相应的库文件;具有用户开发功能;具有网络共享功能。

4、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检查的统计结果,应满足规范的规定。

5、图根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别实测。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 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对于较小测区,图根控制可作为首级控制。图根点点位标志宜采用(铁)桩,当图根点作为首级控制或等级点稀少时,应埋设适当数量的标石。

6、地形图实测前应进行实地踏勘,确定测量范围,并制定实测方案才可进行实地测量。测绘完成后,应对地形图的内容进行检查并打印图件到实地进行现场核对,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测、修改。

(二)常用的地形图测量方法

1、全站仪测量技术

(1)全站仪测量的优点

①利用全站仪进行地形图测量可以将地形测量和控制测量同时进行;

②在进行工程施工放样时运用全站仪测量技术可把设计图纸中相关点位快速的测设到地面上;

③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建筑物变形等的实时监测;

④运用控制测量时,全站仪具有后方交会、前方交会、导线测量等功能,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且使用仪器操作简单,可以有效的提升测量作业速度;

⑤只需要在一个测站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测量内容,并可以存储和传输测量数据;

⑥全站仪可以通过传输设备实现与绘图仪、计算机的连接,从而建立一体式的测绘系统,极大的提升了地形图测绘的工作效率和测绘质量。这样就可以减少地形图测绘时间,为工程建设提供时间上的保障。

(2)全站仪测量的技术过程

全站仪测量技术进行地形图测量时主要过程是数据采集即获取地形图测量所需的数据信息、数据处理、图形编辑以及图形输出等。

①建立地形图测绘的平面控制坐标系

首先要建立地形图测绘的平面控制坐标系,在测量区域范围内选择一个可以观察到测区内绝大部分测点、视线开阔的点作为全站仪的站点,设置好测量标记,将全站仪等测量设备按照测量要求放好,开启测图精灵即可进行数据的采集。

②测量数据采集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根据测量现场的环境特点及测量的实际情况确定进行几个点的数据采集,测量的关键是合理的确定采集站点的位置和具体的采集数目,并把数据测量采集的误差降到最低。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棱镜的高度及变化;要做到及时的沟通,以免因沟通不良而出现测量差错;在测量设点时要进行编号,使所采集的数据与测点编号相统一,严禁弄混现象的发生。

③处理数据,绘制地形图

做好测量数据的采集工作后应及时进行采集数据的处理,据据已建立的地形图测量测点的坐标,参照测图要求进行地形图的绘制,而后完成制图,并参照实地测量时所绘制的草图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将各个测点用标准符号相连,在完成地物绘制后,结合测区实际的地形情况进行等高线的绘制,以对其进行修补。

2、数字化测量技术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系统主要由基准站、流动站以及数据链共同组成。

(1)数字化测量技术的优点

①运用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可以使测量结果和动态实时的显示出来,将整个测量过程透明、直观的反映出来;

②可以任意查看坐标的定位精度,解决了其他地形图测绘技术不能快速成图、实时动态放样的问题;

③运用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外业作业时间;

④另外还具备不受作业时间的限制,且操作简便、自动化水平非常的高,可以大幅度减少测量人员的工作量,已达到了智能化的标准。

⑤运用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测图所需的控制点数,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方式。只需一个人采集点位坐标数据,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传到数字化软件中,就可以生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因此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有效的减少了劳动量并大幅度的提高了测图效率。

(2)数字化测量技术的工作流程

采用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进行测量作业的流程为:测量前应做好测量所需相关资料的收集,包括测区内已知的高等级控制点的收集。做好准备工作后实施数字化地形图测量工作,采集外业数据、整理内业数据,最后进行地形图的精度分析。在地形图测量中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测图的结果不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因而出现测量误差的概率就比较小。数字化的技术还可以对坐标、距离、面积、方位等进行自动提取,因而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的精准度极高。数字化地形图也就更加规范、更加精确、更加美观。

3、GPS-RTK测量技术

(1)RTK技术的原理

GPS一RTK技术系统主要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数据链三个部分组成。其作业方式为:基准站接收机架设在已知或未知坐标的参考点上,连续接收所有可视GPS卫星信号,基准站将测站点坐标、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和接收机工作状态等通过无线数据链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先进行初始化,完成整周未知数的搜索求解后,进入动态作业。流动站在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时,同步观测采集GPS卫星载波相位数据,通过系统内差分处理求解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根据基准站和流动站的相关性,得出流动站的平面坐标x,y和高程h。

(2)应用RTK技术测量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基准站的设置

设置RTK基准站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是对基准站周围的环境的选择,GPS接受到的卫星信号是经过20000KRA的空间传播,且有电离层、对流层、反射、大气折射等干扰,GPS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已经很相当微弱了,一般只有50一180DB。GPS电台运用的是功率小、频率超高的电磁波,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一般在450一470MHz之间,其波长较短,电磁波的传输距离与地球的曲率半径、天线高、以及大气折射有关。为了将多路径效应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基准站的周围应没有明显的大区域的信号反射物(如高山及大型建筑、大面积水域等):依上述的要求选择基准站第一是要避开高层建筑物,第二发射电台有一定的高度。

②接收机参数的设置

在运用GPS一RTK技术时,不仅要求移动站接收机和基准站接收机有相同的卫截止高度角和波特率,而且还要考虑到流动接收机观测时间的长短和接收机

内存的大小,这需要把采样率设置为适当的数值。如果接收机的内存在16M以上,可以将采样率设置为15,将流动接收机观的测时间设为为0.15,这是电子手簿所能设置的最小值,此时,GPS接收机接受的约7H以上的观测数据。

③野外作业与常规仪器配合使用

在流动站接收到的卫星信号很差并且可以观测到的卫星数少于5颗的地段,常常需要配合全站仪采集碎部点,RTK与常规仪器联合作业模式,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提高测图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帮胜.浅谈房地产测绘的质量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8.

篇6

关键字:静态GPS测量 , CORS网络RTK,水准测量,GPS静态拟合高程

Abstract: based on the ordinary stone mining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introduces the common stone mining in the measurement of control method of measurement, the measurement and topographic map for mine mine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programme provides design basis.

Key word: static GPS measurement, CORS network RTK, level measurement, GPS static fitting elevation

中图分类号: P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概述

为了较为真实地反映石料矿范围内和附近的地形、地貌状况,需对普通石料矿山1:2000地形图进行实测和测量标定矿区范围300米的重要建(构)筑物的具置,利用地形图能比较准确地计算矿区范围内的石料储量,对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并对矿产资源的利用及生产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2 测前主要工作

1)确定测区的大概地理位置,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要求编制测量方案;

2)接收委托任务后及时收集测区附近的已有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和已有地形图资料。

3 一级GPS平面控制测量

3.1 布点及埋设要求

一级GPS平面控制点的密度一般每平方公里不少于4点,且能全面控制测区的范围,对于面积较小的矿区至少应布设3点,其中至少在矿区范围外布设2点。所选点位均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应便于安置GPS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不超过15°。

2)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应大于200m;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应大于50m。

3)附近应无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片水面、大型建筑物等)。

4)应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5)地面基础应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控制点均需做点之记,点之记应准确描述到达点位的路线图,点位周边的主要地物、地形关系描述相似、准确,每个点位至少应有2个以上栓点距离,距离准确量至0.1m位,点位应拍摄照片,点之记用CAD绘制。

3.2作业方法

根据不同的作业地区和矿山的地理位置,平面控制点可选用静态GPS测量或网络RTK测量的方法进行平面坐标的测量。

3.2.1静态GPS测量

当该地区无法使用网络RTK测量时,可选用静态GPS测量的方法。应收集测区周边至少3个高等级控制点作为起算点,按一级GPS点精度使用双频或单频GPS接收机进行观测,GPS接收机静态平面标称精度应不低于10㎜+10ppm。在与高等级点联测时,如果距离在10km以上时,观测时间应达到90分钟以上。

GPS观测仪器操作应符合以下要求:1)GPS外业观测时天线应精确对中整平,对中误差≤3㎜,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电缆应联接无误;2)开关机时应各精确量取天线高一次,测记至㎜位。两次量天线高互差应小于3㎜,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在手簿上;3)手簿记录除天线高外,还应准确记录了点号、天气情况、观测日期、观测时段、仪器编号及观测员、记录员等内容,应字迹端正、清晰,不得涂改。

基线解算采用随机软件解算,网平差采用专业网平差软件进行解算。整个测区一级GPS控制点连同起算点应构成一个GPS网,网中独立环最多边数不应超过10条。

3.2.2CORS网络RTK测量

目前浙江省省级CORS系统建设已初步完成,省内大部分地区可在服务范围内接收系统提供的实时动态差分数据。采用高等级控制点校正的方法进行系统转换,必须在覆盖测区的小范围内收集不少于4个高等级平面控制点(1980西安坐标系)。按网络RTK一级GPS控制点测量的要求在高等级平面控制点上进行WGS-84坐标的采集,测量时间应不小于15min。利用采集WGS-84坐标与已有的1980西安坐标进行转换关系的求解,转换关系中的点位残差应不大于±2㎝。将求得的转换关系输入GPS接收机中,按浙江省网络RTK测量技术要求进行一级控制点的观测,或事后将采集的WGS-84坐标根据转换关系通过软件计算1980西安坐标。

控制点测量必须采用三脚架或三脚对中杆,每点至少观测2个时段(间隔应大于2小时),每时段至少初始化观测2测回,每测回平面收敛精度应≤±2.0cm,接收机应为双频GPS-RTK接收机,其动态平面标称精度应不低于10㎜+2ppm。具体的测量要求应严格按照各地CORS网络RTK测量技术规程执行。

4 一级GPS平面控制点高程测量

矿区内利用一级GPS平面控制点按相对于起算点不大于±10㎝的高程精度要求进行高程测量,并作为矿区的高程起算点。高程测量根据矿山的地理位置,在离高等级水准点较近又易于联测时选择使用水准测量,在一些不易水准联测的矿区,可选择与平面控制测量同步进行的静态GPS拟合高程及网络RTK高程测量。

4.1 水准测量

水准测量按等外水准精度施测,应在测区附近收集2个以上的高等级水准点(四等或以上)作为高程起算点,采用闭合或符合水准路线测量,水准观测使用索佳C32Ⅱ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双面木质标尺,按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单程观测,等外水准的观测记录可采用人工手簿记录,平差计算可采用简易平差,成果取至㎝位。

4.2 静态GPS拟合高程测量

当平面控制测量采用静态GPS测量,而又无法进行水准测量时,可采用静态GPS拟合高程的方法。应收集测区附近(覆盖测区)3个或以上高等级水准点(四等或以上)作为高程起算点,连同平面控制点组成一个GPS控制网进行观测和平差计算,其测量方法及要求与平面静态GPS控制测量一致。GPS接收机静态高程标称精度应不低于20㎜+10ppm。

4.3网络RTK高程测量

在宁波地区的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及老三区通过网络RTK测量的大地高,可利用我市规划局提供的在线转换软件直接计算出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其他地区必须通过建立高程异常模型求得正常高。应在测区附近(覆盖测区)收集至少3个高等级水准点(四等或以上)作为高程异常模型求解,按网络RTK图根高程点测量的要求在高等级高程点上进行大地高的采集,测量时间应不小于15min。利用采集的大地高与已有的正常高输入GPS接收机中进行高程异常模型的求解,高程异常模型中的点位残差应不大于±3㎝。按NBCORS网络RTK测量要求进行图根高程控制点的观测,每时段作业开始与结束均应对已测点、高等级或同等级已知点进行检测,高程检测较差应≤±6cm,接收机应为双频GPS接收机,其动态高程标称精度应不低于20㎜+2ppm。

5 结论

根据我院在实践操作中的经验,使用CORS网络RTK测量无论在经费投入还是工作效率上都比静态GPS控制网测量经济和便捷,且测量精度同样可以满足用户需求。随着CORS网络的不断发展,所涉及的范围将不断扩大,该方法将更加显示其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篇7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地籍图;准确性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地籍资料的更新给以了高度的重视,以提高我国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时效性。航空摄影测量工艺在大比例尺地籍图中的应用,促进了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对于推动高科技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实践运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航空摄影测量地籍图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等技术在测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快,促进了航空摄影测量地籍图技术的不断提升,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了可靠保障。现代化建设下,摄影测量由最开始的模拟摄影测量发展到了现在的航空摄影测量,使我国地籍图测绘的准确性得到了大大提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航空摄影技术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工作站数量越来越多,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广泛应用,使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大比例尺地籍图的测量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大大提高了大比例尺地籍图的精确性。由于航空摄影测量提供的信息只能对清晰的无想进行确定,使得其它地形和地貌不能很好的呈现出来,因此,在今后的发展,通过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外业调绘修补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航空摄影测量在大比例尺地籍图的精确度,保障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二、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工艺流程和方法

现展中,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工艺流程主要由航空摄影测量作业和航空摄影测量成图作业两个部分组成,以绘制完整的大比例尺地籍图,保障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准确性。其中,航空摄影测量作业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基础控制、像控测量、和高程加密;二是,航空摄影内业的加密;三是,利用航空摄影测量原图外业调绘和纠错;四是,根据外业调绘的数据和信息对原图进行修改和编辑;航空摄影测量成图作业是,根据相关的绘图规定,以一比五百或者一比一千来制作航空摄影测量的地籍图的方法是,首先进行航空摄影测量、外业像控测量与调绘以及内业加密和测图,然后进行再次的外业调绘和测绘高程以及内业编绘,最终绘制成大比例尺的地籍图。

(一)航空摄影

一般情况下,航空摄影测量的比例尺是一比两千,飞行的方向为由东向西,航片的倾角不能超过两度,旋偏角不能超过七度;航线是以地籍图的中心向周围扩大,航向重叠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六十五,并且旁向重叠为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三十五,航线弯曲度不能超过百分之三,偏离航线不能超过图廓长度的五分之一;摄影时间一般选在早上十点和下午两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不能低于四十五度,并且在每年的十一月到三月之间进行摄影。

(二)像控点测量

现代航空摄影测量对像控点的测量,一般采用的是高科技含量的GPS技术,以提高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目前,GPS航测外业控制包括像控点布设、像控点选刺与观测、像片调绘和铺装路面高程超平以及平地高程点测量五个部分组成,根据地籍图的相关要求,运用PTK技术,保证像控点测量的可靠性。

(三)空中三角测量

在进行空中三角测量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然后运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设备进行原始数据的采集,使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软件来进行空中三角的计算,选择合适的坐标和高程,从而提高外业像控点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人工造成的误差,使地籍图的精度得到有效保障。

(四)DEM数据处理和DOM图件制作

在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实践应用中,DEM数据处理和DOM图件制作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JV4和VirtuoZo两个软件,提高了地籍图的清晰度和高效性。其中,DEM数据处理包括文件准备、参数设置、模型建立、DEM编辑语特征性采集、模型间的DEM数据拼接和图幅内的DEM拼接以及图幅DEM生产与接边七个部分;DOM图件制作由DOM数据的选取、模型纠正、DOM影响处理、DOM影像接边和DOM图件的生产五个步骤构成。

(五)外业地籍要素的调绘

在外业地籍要素的调绘中,根据航空摄影测量的相关规定,以一比五百的比例尺线进行划图,包括的内容有: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相关规定;道路以两旁宗地界址线作为界限;水系包括河流、湖泊、坑塘等;地貌不用等高线表示;大型的土壤植被的标注;以及相关的注记和其他地物的标注。

(六)内业全数字测图成图

内业全数字测图和成图,一般包括建模、内业测绘线划图、计算机成图三个主要的部分组成,遵循的成图原则是只描绘地籍地物的要素,运用南方CASS软件进行外业地物要素调绘的编辑、地物要素分层等,从而完成内业全数字地籍图。

(七)地籍图成图

在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地籍图中,最后地籍图的成图主要包括地籍要素的叠加、界址点的展绘、宗地图和地籍图图件整饰四个主要的部分,运用计算机进行相关操作,接边后地籍图上不可以出现任何的不合理现象,然后根据相关规定制作成完整的大比例尺地籍图。

综上所述,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地籍图已经成为主要的测量手段,大大的降低了大比例尺地籍图的测量成本,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高,使大比例尺地籍图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障。航空摄影测量在大比例尺地籍图中的应用,促进了地籍图制作技术的不断创新,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志龙,张亚朵. 航空摄影测量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2013,17:261.

篇8

关键词:客运专线水泥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基床加固

1 工程概况

郑西客专高速铁路ZXZQ02标段第一项目部共有路基全长3.097公里,现以第一项目部一工区管段DK45+530~DK45+900段路基基床加固为例,对铁路客运专线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基床的设计、施工,成桩后桩的质量检测等进行介绍。该段路基位于河南巩义市与荥阳市交界处,本段路基土质为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II级(中等),基床承载力低,普遍基床地基承载力不足130kPa,不能满足重载铁路路基的要求,部分地段存在排水不畅和翻浆冒泥病害。为消除湿陷性,并控制工后沉降,需对该段路基地基采用水泥土挤密桩加固地基,进行彻底、完全整治,以保证重载列车安全运营。

2 主要设计概况

2.1 设计参数

桩径0.4m、0.5m,桩长6m~14m,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237.33KPa,单桩承载力要求不小于62.83KN。检测方法采用平板荷载试验。

2.2 原材料

2.2.1 水泥:标号为P.032.5,桩径0.5m,掺量为干土重量的12%,桩径0.4m,掺量为干土重量的6%。

2.2.2 土:检验合格隧道施工出土(黄土)。

2.2.3 水:生活饮用水。

2.3 质量检测

2.3.1 桩深≮设计值,抽检频率总成桩数的10%并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成孔时钢尺测量验孔检查。

2.3.2 桩位(纵横向):设计桩位±50mmm,抽检频率总成桩数的10%并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经纬仪或钢尺检查。

2.3.3 桩垂直度:1.5%,抽检频率总成桩数的10%并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成孔夯实孔后吊垂球测量垂直度。

2.3.4 桩体有效直径:不小于设计值,抽检频率总成桩数的10%并且每检验批不少于5根,开挖50~100cm深后,钢尺丈量。

2.3.5 无侧限抗压强度(90d)。≥ 3MPa,抽检频率3‰,无侧限压实。

2.3.6 桩身密度检测方法、数量及标准参见《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4.13.9,《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4.9.7:孔内填料应分层回填夯实,其压实系数不应小于0.97。

检测数量:施工单位抽样检测总桩数的3%,且每台班不少于1根。

检测方法:在全部孔深内,每1m取土样测定干密度,检测点的位置应在距孔心2/3孔半径处,轻型击实试验应符合《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的规定。

2.3.7 桩间土处理效果的检测方法、数量及标准参见《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4.13.10:

在孔之间形心点附近、成孔挤密深度内,每1m取土洋测定干密度、进行湿陷性试验和压缩试验,计算干密度与其最大干密度的比值(最小挤密系数)、湿陷系数和压缩模量。

检验数量:沿线路纵向连续每50m检验3处。

设计要求:消除湿陷性,桩间土最小挤密系数不小于0.88,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0.93。

2.3.8 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数量及标准参见《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4.8.1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4.9.8:

检测数量:总桩数的2‰,且每检测批不少于3根。

检测方法:平板载荷试验。

设计要求: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不小于设计值。

2.4 桩位布置。DK45+530~+570段,桩长12~14m,需设预钻孔,预钻孔直径0.25m,挤密填料孔直径0.5m,桩间距1.0m,三角形布置,12%水泥土;DK45+570~+900段,桩长6~12m,桩径0.4m,桩间距0.9m,三角形布置,6%水泥土。

3主要施工情况

施工方法:人力配合机械施工。分成三个施工小组,每小组6名作业人员,一台锤击式材油打桩机(东方夯锤DD32型),一套填土击实设备,并三个小组共用一辆五征运输车运输水泥土。日均成桩90根,并创下了日成桩120根的记录(中原刊物专访)。

本方法的特点在于每组人员少,易于组织,且施工效率高,安全程度高,故采用本方法,人力配合机械施工。

3.2 原材料选择。本着就近取材的原则,从检验合格隧道施工出土(黄土)中取料作为料源地。水泥选用经过严格招标确定的河南新乡、同力普硅P.032.5,水选用深井饮用水。

3.3 施工参数的选定。从试验结果可看出,原材料的各项试验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主要问题是选定施工参数:最佳夯实次数、虚填厚度、最优含水量等。

成孔在地基土接近最优(或塑限)含水量时进行,当土的含水量低于10%,需对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增湿。增湿处理于地基处理前4~6天进行,需增湿的水通过一定数量和一定深度的渗水孔,均匀地浸入拟处理范围内的土层中。

2006年10月22日进行了工艺性试桩,试桩由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完成。开工前在路肩上进行3根试桩(0.5m),试桩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经过数据分析处理,最后确定施工技术参数为:最佳含水量13.8%,填料质量水泥含量12%,打桩机汽缸重3200kg,气缸及锤总重5350kg,频率35~60次/分钟,锤落距250cm,下沉速度控制在1―2m/min。夯实设备垂重200 kg,夯实次数30次,落距200cm,虚铺厚度30cm,夯实厚度18cm。为下一步水泥土挤密桩施工提供了准确的施工技术参数,具备全面开工的条件。

3.4 挤密桩施工

3.4.1 定位:在开工前,施工技术人员按照设计要求在路肩上准确标出当天施工桩孔位置。水泥土挤密桩在定位时,纵向、横向采用白灰点按间距按设计间距布置,应掌握“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测定天然含水率(每天)。

3.4.2 利用锤击式打桩机成孔:保证成孔深度达到设计深度,无缩孔,成孔直径为50cm。

3.4.3 桩孔检查:由现场技术人员、质检员利用检孔器检查孔的直径、深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每孔必检),合格后方可回填水泥土,由现场技术人员作好施工记录。

3.4.4 桩身质量:桩径0.5m,桩身含水泥12%,桩径0.4m,桩身含水泥12%,拌合过程中检查。

3.4.5 填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7,拌合好的填料每份三次,每次一袋填入孔内,夯实设备垂重200 kg,夯实次数30次,落距200cm,虚铺厚度30cm,夯实厚度18cm。施工参数根据开工前成桩试验确定。

3.4.6 工程照片

打桩成孔

4 质量控制和检测

4.1 成桩质量控制

4.1.1 所用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测定土的含水量,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必须晾晒或加水搅拌,水泥土应随拌随用,不得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

4.1.2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配合比及试桩参数施工,由专人负责过磅。在原材料无变化时应进行定期试桩。原材料一旦发生变化必须通过试桩,重新确定施工参数。

4.2 成桩质量检测方法

4.2.1 环刀/蜡封法检测桩芯土密实度,采用高于设计的压实系数K0=0.97时,湿密实度≥2.11g/cm3,干密实度≥1.85g/cm3,(设计压实系数K0=0.96)。平板荷载试验,单桩承载力要求不小于62.83KN。

4.2.2 无侧限抗压强度(90d)。≥ 3.2MPa。

4.3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法。采用平板荷载试验。当每小时内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可加下一级荷载,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237.33KPa。

5 总结

5.1 适时进行试桩试验,选定合理的施工参数,适当加大抽检频次,以试验结果真实反映施工质量。

5.2 在水泥土挤密桩施工过程中操作者要掌握必要的技术并须试验人员进行监控。

5.3 郑西客运专线ZXZQ02标第一项目部一工区DK45+530~DK45+900段在精心组织,严格控制的情况下,率先完成挤密桩施工,完成了多个突破,用以指导友临单位施工。

5.4 水泥土挤密桩是一种路基加固的新方法,该施工方法操作简便,加固效果好,形成的复合地基经检测,其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为以后此累施工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中国铁道出版社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5]160号,中国铁道出版社

篇9

关键词:矿图;地质测量

中图分类号:TP3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301-01

1 AutoCad环境下的矿图要素表达方法

1.1 点符号的建库

建点符号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AutoCad的Wblock功能做成*.dwg图形文件建库,用insert功能以定位点的坐标为基准点进行插入。二是采用Autolisp语言把所有的点符号编程建库,然后通过appload命令调入。三是把所有的点符号做成型模(*.shp)文件,然后用complie编译形文件,用load装载*.shx文件,用shape命令加入。

第一种方法资料丰富,工程技术人员容易掌握。第二、三种方法难度比较大,我采用第一种方法。建点符号以毫米为单位根据图例规定大小创建。

1.2 创建简单线型

单一线型可以在acad.lin文件中直接进行编辑,也可以创建一个自定义的*.lin文件。单一线型的定义格式仅限于两行,例如:

*HOT_WATER_SUPPLY,---- HW ---- HW ----

A,.5,-.2,["HW",STANDARD,S=.1,R=0.0,X=-0.1,Y=-.05],-.2

第一行为线型名称,总以*开头。

第二行为线型定义细节,总以A开头,全行最多只能有80个字符,线段用正数、点用零、空格用负数、[]内为调用型模应用格式,可选项,其具体格式为[“HW英文字母/形名”,文字样式/形文件名,S比例,R旋转,x偏移,y偏移]。

1.3 创建复杂线型

图中有许多符号如铁路等多线符号用单一线型无法表示,这时我们就必须创建复杂线型来达到目的。现以创建一般铁路为例详述复杂线型创建过程。

选择格式菜单中多线样式命令打开多线样式对话框,按新建按钮再打开创建新的多线样式对话框,填写新样式名称和基础样式(STANDARD)后按继续按钮,按9次图元中添加按钮,选择刚才添加的一个线型,设置偏移0.4,按图元中的线型按钮选择一个虚线线型,再选择刚才添加的另一个线型,设置偏移0.3,按图元中的线型按钮选择同一个虚线线型,以此类推,把刚才刚才添加的每一个线型设定好,然后确定下来。可把多线样式对话框中我们建立的样式保存到acad.mln中,也可保存到*.mln中。

1.4 面符号创建

面符号的建立可以利用AutoCad下的应先图案创建功能来完成,AutoCad大量的影线图案存放在acad.pat中,创建影线图案的句法如下:

*图案名[,说明]

角度,x起点,y起点,x增量,y增量[,破折线1,破折线2,……]。

每行允许6个破折线说明,定义行可以不止一行,在末行尾必须必须按Enter键。下面是我定义的稻田面符号的文件格式。

*RISE

90,0,0,10,10,3,-17

45,0,0,0,14.142,0.7,-13.442

135,0,0,0,14.142,0.7,-13.442

需要注意的是:(1)创建的充填文件名必须与充填文件的符号名相同,(2)AutoCad的工具菜单/选项/文件/支持文件搜索路径/添加/浏览形文件所在文件夹。

2 绘制图形文件

2.1 绘制巷道

从全站仪中导出数据格式为纯文本文件每个点的数据占一行,每行的数据格式为点号,E(东),N(北),H(高程),可直接用来展坐标。批量展坐标可以用高级语言编程生成脚本文件的方法,也可以用AutoCad的开发语言编写专门程序,也可借助电子表格整理数据展坐标。借助电子表格展坐标具有简单易懂的特点,在此介绍一下。

在电子表格中选中Sheet1!A1单元格,用“数据/导入外部数据/编辑文本导入”来导入全站仪中的坐标数据。

在Sheet2!A1:Sheet2!A2中键入“点号文字上偏移Y1:”、“坐标文字下偏移Y2:”。

在Sheet2!B1和Sheet!B2中分别键入“5”和“2”,可根据需要修改。

在Sheet3!A1中键入“=COUNT(Sheet1!B:B)”。

在Sheet3!A2中键入“1”,在Sheet3!A3中键入“2”,以此类推,数量要足够多。

在Sheet3!B1:Sheet3!L1中键入“点号”、“X”、“Y”、“Z”、“Y+Y1”、“Y-Y2”、“点号坐标”、“高程坐标”、“写点号”、“写高程”、“绘制点”、“pline”,除“pline”外其它可有可无。

在Sheet3!B2:Sheet3!E2中依次键入:

“=IF(MOD($A2,2),OFFSET(Sheet1!A$1,Sheet3!$A2/2,0,1,1),”“)”、

“=IF(MOD($A2,2),OFFSET(Sheet1!B$1,Sheet3!$A2/2,0,1,1),”“)”、

“=IF(MOD($A2,2),OFFSET(Sheet1!C$1,Sheet3!$A2/2,0,1,1),”“)”、

“=IF(MOD($A2,2),OFFSET(Sheet1!D$1,Sheet3!$A2/2,0,1,1),”“)”。

在Sheet3!F2:Sheet3!G2中依次键入:

“=IF(MOD(A2,2),D2+Sheet2!$B$1,”“)”、

“=IF(MOD(A2,2),D2-Sheet2!$B$2,”“)”。

在Sheet3!H2:Sheet3!I2中依次键入:

“=IF(MOD(A2,2),C2&”,“&F2&” “&C2&”,“&F2,”“)”、

“=IF(MOD(A2,2),C2&”,“&G2&” “&C2&”,“&G2,”“ )”。

在Sheet3!J2:Sheet3!M2中依次键入:

“=IF(MOD(A2,2),”-mtext “&H2&” “&B2,”“)”、

“=IF(MOD(A2,2),”-mtext “&I2&” “&E2,”“)”、

“=”point “&Sheet1!B1&”,“&Sheet1!C1”、

“=Sheet1!B1&”,“&Sheet1!C1‘。

在Sheet3!N1中键入:

“=IF(A2

把Sheet3!B2:Sheet3!M2和Sheet3!N1中的公式向下充填足够多。

点击列号N选择N列,然后复制,在Autocad命令行上粘贴。保存以上表格文件文件,以后只做第一步和最后一步即可。展完点后,根据巷道宽度两边偏移,中线可以不删除,设成与巷道同宽的较白的颜色,通过调整绘图次序达到区分上下关系的效果。

作图时应使用1:1000比例尺。把不同类型的图形元素放在不同的图层中,这样可以方便以后修改,还能做到一图多用。

2.2 绘制等高线

绘制煤层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可以用专门的软件surfer,该软件使用比较简单,如果做煤层底板等高线,须将煤层底板的三维坐标编辑与全站仪数据格式相同的文本文件或电子表格文件,然后就可以用surfer生成等高线。

2.3 根据平面做剖面

我的做法是,在平面图上先做一根剖面线,把平面图和剖面线复制一份,旋转复制后的整个图形,并确保剖面线水平,(平面图中的等高线、交面线、巷道等都与剖面线有交点)以交点为起点向上画垂线,其长度与等高线、巷道等的标高相同,则垂线的终点就是等高线、交面线、巷道的实际位置,在巷道实际位置上画出巷道断面,把等高线、交面线的实际位置用相应的线条画出,删除复制后的平面图内容即可。

篇10

关键词:日常地籍调查 地籍测量 RTK(CORS) 无棱镜全站仪 复核验收测量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041-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划分更加细致,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日常地籍调查作为初始地籍工作的继续和深化,是对初始地籍成果的利用、更新和再检查。通过日常地籍调查,不仅可以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还可以使地籍成果提高精度、逐步完善。只有做好日常地籍调查工作,对地籍信息进行及时变更,才能更好维持社会秩序和保障经济活动正常运作。

1 日常地籍调查

日常地籍调查是指在完成了初始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之后,为了适应日常地籍测量工作的需要,使地籍数据能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位置、界线、数量、质量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日常地籍调查主要工作包括日常土地权属调查、日常地籍测量、成果资料处理等工作。

2 日常土地权属调查

日常土地权属调查是指调查人员接受经土地登记人员新审的日常土地登记或设定土地登记申请文件后,对宗地权属状况及界址进行的调查,是依据土地权属变更的形式和内容而进行的。而当前宗地权属权属调查分以下情况: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土地使用权类型变更、土地使用权转让变更、土地用途变更、土地使用者信息变更、土地他项权利设定登记。

在日常土地权属调查中,应着重核实本宗地及邻宗地指界人的信息。遇到疑难或重大事件时,先做标记,留待以后调查研究处理,有了处理结果再修改地籍资料。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已经寄发指界通知书并通知指界人,但是受到时间、工作等因素制约指界人往往不能同时到场指界确认签字,而是由本宗地指界人单方指界,然后再由本宗指界人联系邻宗地指界人确认签字。所以核对确认邻宗地指界人签字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最好在地籍材料中应加上本宗地指界人对邻宗地指界人签字可靠性的承诺书,这样可以节省不必要的纠纷。

3 日常地籍测量

日常地籍测量是在日常土地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的,是为确定依法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范围、宗地形状、面积及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理论上来说日常地籍测量时不重新布设控制网,直接使用初始调查测量的控制成果进行测绘。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宗地变更地籍测量时的坐标系和初始地籍调查时的坐标系可能不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日常地籍测量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规程,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日常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界桩放点测量、绘制宗地图和房地产证书附图、房屋调查、建设工程验线、竣工验收测量等等。

4 日常地籍测量中几种方法

日常地籍测量中主要工作是利用已知的基础资料测量宗地界址点,界址点的测量方法包括解析法和图解法。其中解析法是指采用全站仪、GNSS接收机、钢尺等测量工具,通过全野外数字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1]。解析界址点的精度如表1。

4.1 全站仪测量法

全站仪是一种集光、电、机为一体的高技术的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界址点坐标可通过全站仪实施,采用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等方法测取。不同的解析施测方法要根据不同的作业情况进行选择,比较常用的是全站仪极坐标法:前期需要做控制网,利用测区内2个或2个以上相互通视的控制点(坐标已知)做测站点和后视点分别进行设站和定向,进行界址点测量。全站仪测量已经成熟应用于日常地籍测量,特别是无棱镜全站仪的发明,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作业效率。在无棱镜全站仪精度可靠性的测试中,黄志行等人做过相应的研究[4]。

存在问题:(1)区域控制不方便。对于大面积的地籍测量,必须先做控制测量。由于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如果仅用全站仪来做控制,无法完全对准,且边长越长光的折射强度越大,使得导线最终无法完全闭合。(2)导线点多,精度不高。地籍测量,特别是城镇地籍测量中,由于房屋密集,不得不作很多导线点,使得累计误差过大,精度大大降低。

4.2 GNSS-RTK测量方法

GNSS的全称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它是泛指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包括全球的、区域的和增强的,如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GNSS定位方法主要有RTK(Real -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法、网络RTK(CORS)定位方法。RTK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NSS测量方法,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而网络RTK(CORS)定位方法是目前GPS测量领域的新技术,是集Internet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和GPS定位技术于一体的定位系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VRS虚拟参考站技术和FKP区域改正参数法技术。这2种技术均是将全网架设的所有基准站的数据发送到1个数据处理中心,经过解算,然后统一发送改正数据给用户,实现实时动态定位。

在地籍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避免了全站仪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简化了测量工作程序。同时又能提高测量的速度,保证了地籍测量工作效率。

存在问题:RTK测量需要接收4颗以上的卫星信号,而日常地籍测量大多在房屋密集、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而所以经常会因信号无法固定而无法施测。

4.3 无棱镜全站仪与RTK结合

当采用解析法进行地籍细部测量时候,往往需要多种测量仪器设备相结合。常用的方法是利用RTK控制点测点模式测定图根界址点,精度要求符合表1,即在已知点上架设基站,流动站GPS采用控制点测点模式采集图根点坐标。图根点选点遵循有利于测图、有利于保存的原则,基本布设视线较开阔的地方,或者房屋密集的地方,以便架设全站仪进行界址点数据采集。这样既不会受视距限制,也不需要象架设许多测站进行测量,速度得到明显提高,故凡符合GNSS-RTK测量条件的界址点,都可以用RTK进行施测,而一些用RTK无法测量或者人工无法到达以及精度受影响较大的地方,如密集的村庄、水塘中的电线杆、开挖线、树林较密等地方用无棱镜全站仪[3]。与常规测绘方法相比,能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省了时问,加快了工程进度。

4.4 图解法

不同于以上野外数据采集方法的是图解法。它是指采用标示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说明界址点位和说明权属界线走向邓方式描述实地界址点的位置,由数字摄影测量加密或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扫描数字化的地籍图和地形图上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方法[1]。图解界址点的精度如表2。

实际工作中,运用基于AutoCAD开发的WALKFU软件的绘图功能,合理建立坐标系,直接在数字底图上,用图解法获取界址点坐标。

5 工程应用实例

用地复核验收测量属于日常地籍测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竣工验收的重要环节。用地复核验收测量成果供竣工验收和房地产登记使用,同时也用于地形图、地籍图内容的更新。用地复核验收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竣工现状地形图测绘、建筑物与红线关系的测量和房屋竣工调查等。

用地复核验收测量的主要核查内容:是否按批准的范围使用土地;是否符合商品房预售、销售条件;是否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是否擅自转让土地使用权(含联营、联建等),是否擅自增加容积率;国土部门认为应检查的其他内容。

作者在对杭州凯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领骏世界大厦)(见图1)进行用地复核验收测量时,以《杭州市区建设项目用地复核验收规定》为作业依据,采用无棱镜全站仪与RTK结合的测量方法,利用杭州市规划局的HZCORS系统,采用网络RTK技术布设图根控制,碎布测量采用无棱镜全站仪进行。

该项目在完成外业地形测绘及权属调查后,通过计算机用WALKFU软件进行编辑成图,该项目的主要权属依据有:地籍调查界址确认表及宗地草图、地籍调查指界委托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项目呈报材料“一书一方案”、杭州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及补充协议、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件及红线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附件、规划验收合格证、总平面图、标准地名门牌使用证及地名使用批准书等,根据上述材料编制:杭州市建设用地项目竣工复核验收调查勘测技术报告、杭州市建设用地项目竣工复核验收调查勘测成果表,宗地面积计算表(见表3)、宗地内建筑物面积计算、杭州市土地勘测控制测量略图、土地勘测施测纪要、宗地图等一系列成果。

6 结语

城镇日常地籍调查是城镇地籍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土地登记的基础与依据。本文总结了作者多年从事地籍工作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对变更地籍调查的工作流程及实施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希望对城镇日常地籍调查的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地籍调查规程(TD T1001-2012)[S].中华人民共和国土资源部,2012.

[2] 詹长根.地籍测量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 王灵峰.无棱镜全站仪结合RTK测量技术在三门海游大闸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08(11):31-33.

篇11

第一,作好课前准备。

一方面是准备教学工具,如钢卷尺、皮尺等。另一方面是知识准备。两方面比较起来,知识准备更为重要,恰恰又容易被忽视。有的教师认为,土地测量知识,学生在书本上都学过,这堂课无非是实践一下而已。殊不知,这堂课牵涉的知识较多,学生只要对哪一点知识有所淡忘或者混淆,就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因此,系统复习一下有关知识,为学生上好这堂课作好知识准备,是完全必要的。具体说来,要作好四个方面的知识准备:①要系统复习已学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②要让学生弄懂计算各种图形面积所需的条件;③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图形选择最佳方案,确定图形的“长”“宽”“高”等;④让学生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割补方法,并能熟练地确定最佳割补方案。

第二,组织好集体教学。

这里所说的集体教学,是指到达测量现场以后的一个教学环节。这个环节也往往容易被有的教师所忽视。有的教师把学生拉到现场后,简单讲几句,就喊解散,进入分组活动。我认为,不利用集体教学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消化有关知识,分组活动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有的老师也许会说:这本来就是一堂实践课,集中在一起怎么实践?不然。我认为可以安排如下几个活动,既是“集体”,又是“实践”:

1抽一位(或几位)学生用目测法测量一段实际距离,再用步测法复查,然后由另外的学生用插杆法检验测量结果。这一环节有两个作用:一是学生运用(或观摩)了测量中的目测法、步测法、插杆法;二是学生实际感受了书本上天天接触的一些表示距离的概念,比如知道了100米有多长,自己大约要走多少步。

2抽几名学生量出1公亩的面积,使大家知道1公亩是多大一块地方。

3指定学生量出1公顷的面积,让大家将“1公顷”和“1公亩”的大小进行比较。有了这次比较,学生以后再也不会将两个概念混淆了。当然,如果找不出1公顷大的地方,也可“变通”一下,比如测量足球场和篮球场,看哪种球场的面积更接近1公顷,以此建立公顷的概念。

4任选一块规则土地,让学生指出它的“长”“宽”“底”“高”等,然后测出土地的面积。

篇12

【关键词】GPS RTK;全站仪;地籍测量

一、GPS RTK与全站仪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站仪,GPS RTK等先进测量仪器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测量工作也逐步向自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GPS RTK+全站仪+计算机的数字化测量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发展。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不仅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的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将GPS定位技术应用于地籍测量,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布点灵活、经费低、点与点之间不要求互相通视等优点,是建立地籍平面控制网的最佳方法,其精度可达到厘米级。

RTK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也有一定限制,包括建筑物阻挡导致无法接收5颗以上的GPS信号、基准站与流动站之间无法进行通讯等,都会影响RTK作业。实施测量时,可以利用全站仪来辅助,RTK辅以全站仪实施土地测量方法为将RTK 流动站的接收机安置在可以成功求解点位坐标处,并记录坐标,按此要领以RTK实施全站作业所需的控制点点对,然后在该点安置全站仪,以全站仪器量方法测算P点坐标。

二、地籍测量的理论基石出

2.1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

获取和表达地籍测量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是地籍调查中依法认定权属界址和利用现状的技术手段,是地籍档案建立的信息的基础。

2.2 地籍测量的基本内容

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测绘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调查区域内,建立地籍控制网,测量每宗土地的地籍要素,测绘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地籍测量主要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

2.2.1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得技术环节。它是根据址点及地籍图的精度要求,结合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有控制点数量和等级情况,按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的测量工作。它为地籍碎部测量和日常地籍测量服务,它具有传递点位坐标及限制测量误差传播和积累的作用。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的原则。

2.2.2 地籍碎部测量

地籍碎部测量也称为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是在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限、位置、形状及地类界限等并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绘制宗地图。在权属调查与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之后进行。

地籍碎部测量的内容包括:测定界址点位置、测绘基本地籍图、求算宗地面积和制作宗地图。地籍碎部测量的方法有: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图解法三种。

2.3 地籍测量的主要功能

地理是指为不动产的位置、面积、质量和权属境界几何或数字资料。法律是指为不动产的权属、租赁和利用现状提供资料。经济是指为不动产的评价、分等定级、征税、有偿转让等提供资料。社会主要是为区域规划、城镇建设、环境保护、旅游开发和古迹保护、国土整治等方面提供基础资料。

2.4 地籍测量的特点

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并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工作确非常强现势性,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2.5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

地籍控制测量是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基本控制网、利用已有城镇基本控制网的办法。地籍碎部测量:将全站仪架设在RTK所测的最后一点上,以RTK测出的倒数第二点为后视,全站仪归零,将仪器水平度盘转到1800锁定,将这点的相关数据输入全站仪,在用棱镜在这条方向线放制所需要各点,用全站仪测出个各点位的桩号、高程。

三、GPS RTK与全站仪在地籍测量中的具体实施

1、 GPS RTK测量方法与具体实施过程

GPS RTK测量是由基准站接收机、移动站接收机、数据链的系统组成。GPS RTK测量方法有无投影/无转换法和键人参数法。无投影/无转换法是直接用接收机在基准站和流动站接收WGS-84坐标,其后利用观测的已知点的WGS-84坐标和相应的地方坐标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转换。而键入参数法是把用静态观测求得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键入到手簿中,进行转换,也可以置入静态观测平差时求取的转换参数。

2、GPS RTK测量系统组成

基准站:基准站GPS接收机及接收天线、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发射天线、12V -60A直流电源。

流动站:流动站GPS接收机及接收天线、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天线、'TSC l控制器及软件。

3、GPS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过程分析

基准站的选定和建立要注意选址要求。外业施测立点要确,稳住对中杆,面出草图。首先应选择好坐标系、设置好投影数、设置七参数和转换参数状态、设置基准站、进入“求转换数”、重测Pl或P2点坐标,用“测点成果输出”功能可以把RAT 文件转换为用户所需要的格式。

4、全站仪在地籍碎部测量的应用过程

界址点测定。使用全站仪,地籍图测绘。主要包括制作地籍图和宗地图,地籍图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在图面载荷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反映其它内容;宗地图是土地证的附图,通过具有法律手续的土地登记过程的认可,是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持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凭证,是处理土地权问题时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5、利用RTK结合全站仪进行土地测量的步骤与流程

利用RTK在城市中进行测量中,首先在城市中l0km范围内找到一个已知点,将参考站摆设在已知点,输入设定参数后和电台频率后对流动站进行设置相关参数和电台频率,先在附近点位进行测试,流动站手簿会在RTK模式下当场算出数据,核对无误后再进行测量工作。如果是网络RTK,可以直接使用流动站设置相关参数后测量,无需摆设基准站。

在城市土地测量中,RTK接收GPS信号正常,可以进行作业时,直接使用RTK测量,当RTK接收到GPS信号小于6颗时,无法进行测量工作,需要用全站仪配合进行土地测量。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首先在选定RTK进行测量获得的控制点作为图根控制点,将全站仪摆放在这些图根控制点上,利用全站仪对目标进行测量获得图根点。在城市中,根据GPS信号情况,RTK与全站仪配合使用,可以获得最大工作效能。联合测量时的测量精度应该介于0.014m与0.163m之间。

篇13

关键词 :地籍测量; 控制点; 测绘; 土地权属

Abstract: cadastral is a surveying and mapping work. The purpose of the work is to get cadastral information. With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equipment and electronic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widely used modern cadastral survey from the traditional cadastral significant signs, lies in cadastral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cadastr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idespread use of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suppor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a higher degree of automation. The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d the cadastral contents and functions.

Keywords: cadastral; The control points; Surveying and mapping; Earthy land ownership belongs to

中图分类号: 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籍测量是通过地籍测量,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对土地做出科学的界定,包括土地的范围、结构大小,使人一目了然,由此来开展国土的规划,对城市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地籍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地籍测量主要内容是:

1 ) 地籍控制测量。使用必要的测量仪器,比如校正仪器,测量记录计算本、绘图铅笔、 三棱尺、半圆仪、胶带等物品;

2 )界限测量。就是测定对土地界限的界址标识坐标;

3 )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为幅地籍图、房地产图等,高效快速地测绘,最好根据测区位置,在图板上标记出控制点;

4 ) 地籍面积的测量和精确计算。要对特定地籍范围内的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准确的测量,测量后,要纳入到专门的材料库进行保管和记录;

5 ) 监测土地的使用信息,对变更的地籍进行测量;

6 ) 相关人员要根据土地的使用功能去严密的测量。地籍测量首先要进行土地权属的调查,然后再以调查表和宗地的图纸作为基础,对地籍平面进行测量,包括控制量、绘制地籍的初期图纸、地籍细节部分测量、地籍面积记录、测量结果的质量检查等。按测量步骤划分, 具体内容主要有制定测量计划,收集和分析资料等。

1 . 1 地籍测量要有调查计划

开展地籍测量对于城市土地规划具有重要作用。地籍测量项目一定要有调查计划。首先,调查计划里要准确严密的列出地籍测量中必须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土地规范,调查计划里要写清地籍测量的需求和达到的标准、测量的范围、项目进行的时间、步骤和方法、人员岗位职责、人员素质要求等。同时,要制定进度计划和质量计划,保证地籍测量的进度和质量。

1 . 2 资料收集与分析

地籍测量前要对土地资料进行收集并加以分析、保存和记录,对必要的信息要做对比和计算分析。需要收集和分析的资料有:

1 ) 国家和政府机关以及相关的地方土地部门下发的关于土地管理的官方文件和信函, 特别是行政区的代表代码,还有 一些测量的技术方面的规程、规范、细则和图式等;

2 ) 测量结果图表,控制网络图和总结报告等已经存在的测量和控制结果性文件等;

3 ) 航拍图像和资料以及大比例尺度的地籍信息;

4 ) 已经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和取得相关证件的地籍档案材料和相关申报材料等;

5 ) 土地征用文件资料,包括土地转让、土地出卖、土地处置、土地划拨等;

6 ) 普查资料,包括居住房屋普查和工业用地普查资料 ;

7 ) 标准地名资料;

8 ) 土地等级评估资料;

9 ) 城市建设部门的规划资料和图片资料等。

2 地籍测量的作用

地籍测量是保证土地整理质量的关键步骤。地籍测量又囊 括了地籍调查和专业的测量技术,例如测量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通过后准确测出从控制到碎部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范围、权属、面积和地理环境,把相关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方便土地整理。土地权属调查是基础,面积计算和绘制地籍图是重要步骤,是为土地登记做出的重要工作。它是土地整理的技术基础。按照土地的质量和级别进行分类,分别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地籍测量的方法对于测量结果有保障作用:按设备和测量方法的不同, 有普通,航测和综合地籍测量方法;按绘制地籍图方法不同,分为基本图,补测、全测方法。 地籍测量工作中,权属调查表、地籍调查表、宗地草图等这些都起到了证据作用,是土地登记的依据。

地籍测量是为了保证土地开发整理的规模性、整体性和能 够统一开发的性能。地籍测量能够让不规则的地区、地域的界限规范统一起来,弯的界限变化成直的,这样能够保障土地定界工作的顺畅进行,为项目后期的权属划分、地域界限划分等的平面的地理位置以及平面面积等做了铺垫工作。测量中少不了地籍测绘,准确的地籍测绘能够方便土地开发或整理后权属和面积划分的需要,防止因为权属及面积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3 地籍调查测量的注意事项,

3 .1 权属调查注意事项

3.1.1 权属调查

界址调查是地籍测量的核心和基础工作。做出相应的土地调查研究,这样能够有效防止权属纷争,反复的土地测量结果讨论,能尽量使结果正确、严密,防止之后的工作重复进行。所以,调查中充分准备材料,增强对土地来源的了解,这样,减少麻烦和纠纷。

3.1.2 调查底图的准备

每块土地进行权属划分之前,必须对土地的预编宗地号码 界地址点号进行记录,防止调查的重复和遗漏。界地址点的编号要依次,缺少号码的依次递补。内界地址点要1号开始编号,从上到下,从左至右。

3 .2 地籍测量注意事项

精细的测绘工作能够提高精确度,但是,没有100%的精确度,过度追求精度只会增加测绘的费用。工程项目不同,特点也不同。所以,测绘工作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总体原则是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花少钱能够得到最大的精准度,这是最理想的情况。1)一定要选用合理的比例尺。变化比较大的地区和平坦宽阔的地区所用的比例尺肯定是不一样的。2)合理布设高程网点。土地平坦的地区以及地形复杂的土地施测网点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尺。3)测量关键点很必要。4)绘图时要明确标注清楚图上元素代表什么,居民用地、园林用地、林业用地、沟渠、水电建设用地等,房屋面积、房屋年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以及房屋容积率、园地,特别是坟地的数量等,都需要在成果图中表示出来。为了方便地控制标石的施工,测区一定要有足够多的标石。5)测量过程中不要单一的人工作业, 要多利用先进的软件工具,帮助测量和统计,加快工作效率。

变更调查是地籍测量的基础工作,需要注意一些材料的准备,例如1 )土地变更、登记等相关证书;2)地籍图;3)地籍调查表等。关于土地权属问题,要注意宗地所有权的更替, 宗地面积及界址点等的变化。例如合并前后界址点会有变化,宗地的合并与分割要统一。

测量时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1)测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标尺要保持水平,不要有晃动,不能克服的晃动出现时,要择取刻度最小的读数作为测量结果。读取数据时也要将水准仪的气泡调节到水平,将误差降低到最小。2)利用经纬仪进行地籍测量某些关键角度时,单线与目标的重合能解决目标较小不利测量的问题,双丝夹住目标可以解决目标有一定宽度的问题。3)测量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小的仪器晃动,就得重新调整测量的水平尺度,严重时还会导致数据的错误和仪器的损坏。4)工作人员在读取测量数据时,一定要结合理沦知识, 细心,看得准确,不能犹豫,果断地读出数据,避免误差;可以多次读取数据,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必要时可选择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保证结果的正确性。

4 结语

现代社会的地质学发展迅速,地籍测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地籍测量的内容和作用,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去进行工作,更好地掌握地籍测量的方法,为城市的发展、地质的规划而贡献地籍知识和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是搞好地籍调查、测量的关键, 工作人员要提高工作质量,认真搜集资料。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法规、政策,才是搞好调查的根本保证。要实事求是,搞好自检互检,做到相互提高。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新设备, 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

1马志敏.李海生.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J .维普资讯网, 2 0 0 7 .

2赖志礼. 北京测绘 J. 维普资讯网, 1 9 9 5 .

3李天文. 现代地籍测量 M . 科学出版社, 2 0 0 2 .

4詹长根.唐祥云. 地籍测量学 M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 0 0 5 .

5梁玉保. 地籍调查与测量 M1 . 黄河水利出版社, 2 0 1 1 .

篇14

宗地测量首先属于地籍测量,但是又有别于通常的成片的基础地籍测量。其首要的目的是满足土地登记发证的需要。《土地登记办法》①第五条规定“土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登记。宗地是指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登记办法》②第七条规定“土地登记以土地权属界线所包围的封闭地块即宗地为基本单元。宗地内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使用期限不同的,应当分别划宗申请登记。拥有或者使用两宗以上土地的土地所有权人或者土地使用权人,应当分宗申请登记。跨县级行政区域使用土地的,应当分别申请登记。”由上可知,宗地测量最有价值的是“土地权属界线所包围的封闭地块或空间”,这就是我们进行宗地测量的重点空间范围,我们有限的测量资源就应该优先重点投入这方面,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按照国家有关行业规范进行测量,在满足土地登记发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工作量

根据《地籍测量规范》(CH 5002-94)③的规定,地籍测绘的内容包括地籍建立或地籍修测中的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要素调查、地籍要素测量、地籍图绘制、面积量算等。地籍图应表示的基本内容:“(1)界址点、界址线;(2)地块及其编号;(3)地籍区、地籍子区编号;(4)土地利用类别;(5)永久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6)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7)行政区域界;(8)平面控制点;(9)有关地理名称及重要单位名称;(10)道路及水域。根据需要,在考虑图面清晰的前提下,可择要表示一些其他要素。”

针对土地登记发证的特点,我认为我们的宗地图首先需要满足本宗地权属界址点、界址线表达清楚和面积准确这个要求,同时能够准确表达本宗地与邻宗地或相邻地物的准确相关关系,满足《土地权属调查界址表》的签界需要。这样就可以达到准确表达“土地权属界线所包围的封闭地块或空间”,从而达到土地登记发证的需要。其次,“宗地内土地用途、使用权类型、使用期限不同的,”我们也应该把其界线测量出来,表达清楚,以便“分别划宗申请登记”。当然,本宗地内的“永久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道路及水域”等也应视具体情况表达清楚,但不需要像基础地籍测量那样测满整个图幅,或者一定要测满权属界址线外多少米(大家都知道围棋棋盘外面那几圈的面积跟里面的面积相比是怎么样一个概念)。这样既可以满足土地登记发证的需要,同时又可以尽量减少实地采集的数据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充分利用现有成果资料

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图、地籍图测绘成果,在地形图、地籍图的基础上绘制宗地图,是提高宗地测量的有效办法。目前大部分城区和部分圩镇已经完成地形图和地籍图测绘工作,其中部分是最近完成测绘的,部分是十几年前完成测绘的。进行宗地测量之前,我们先把宗地所在地一定范围的地形图或地籍图打印出来,到现场进行界址点、界址线核对,变化大的需要进行修测或补测;变化不大的(误差范围之内)在地形图或地籍图的基础上绘制宗地图,具体尺寸以现场核对数据为准,坐标系统统一转换成目前要求使用的国家统一坐标系统坐标。当然,要做到提高精度的话,需要点对点的逐个坐标点进行转换。实践表明,有电子版数字地形图或地籍图的测区,充分利用已有数据,宗地测量的效率可以大幅提高。

4成果标准化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地理数据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目前采集的测绘数据以及生产的测绘成果必须满足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建设要求,以便使我们的测量成果可以很方便的及时更新和持续使用,为往后提高工作效率打下基础。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至少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4.1 尽量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

这个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地方统一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有的地方已经开始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有的地方或部门还在使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甚至有些地方还在使用独立坐标系。这个要看当地主流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如果原来是地方独立坐标系的,最好直接过渡到使用最新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这样比较具有前瞻性。

4.2 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工具,尽量使用能够形成电子数据的高精度测量工具,最好能够使用2″以上全站仪和RTK(5mm +1ppm精度以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量

RTK用来做控制测量,全站仪做碎部测量,在RTK没有信号的地方,用全站仪做导线测量。全站仪的免棱镜测量距离最好能够达到250m以上,条件允许的最好能够达到1000m以上,这样能够大副提高碎步测量效率,而且精度也能达到宗地图的精度要求。“地籍控制点的精度:地籍平面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m”(《地籍测量规范》(CH 5002-94)(注3))。

4.3 暂时还没有实施控制测量建立起控制网的偏远测区,每次作业应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简易测区控制点,该测区内部的宗地测量精度仍然按照《地籍测量规范》(CH 5002-94)里面关于精度方面的要求进行实施,这样可以尽量保证我们在该测区所测量的数据能够相对连成一片而不至于发生干涉

实践证明,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简易控制点确实能够使我们在该测区的测量工作方便很多。

以上是本人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情况总结出的一些提高宗地测量效率的体会,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对于不同基础测绘情况和不同经济基础的地区,相信会有更丰富的提高宗地测量效率的有效措施。

注释

① 《土地登记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2007年11月28日国土资源部第5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