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专业一体化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确立一体化教学设计思想的依据
1、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
2、酒店服务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实用酒店服务操作技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训、实践练习。
二、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想
半年来,酒店服务与管理的课程负责人及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改革与实践,最后确定了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想:即“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现代酒店行业”为宗旨,以“酒店会展企业的岗位及岗位群要求的实际能力”为依据、以“培养适应酒店、会展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和初级管理人才”为目标, 按照课程模块设计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
1、课时设计:减少了理论课时数、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全面加强实践教学。
2、形式设计:以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
3、内容设计:实践联系理论,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根据岗位需求要求,对课程内容具体为三个模块:餐饮、前厅、客房。实践课的内容设计紧扣工作过程需要,工作任务要求,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融合中形成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4、体系设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标准精心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
三、师资培养
目前我专业在师资方面非常地短缺,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完善教师队伍。教师可以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和企业优秀员工引进形式完成。来到学校以后在对教师进行培养,以达到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教师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1、专业知识
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比较宽泛的人文科技知识,包括文、史、哲、美学和科普知识等。
2、专业能力
流畅准确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社交能力,审美能力。
以上目标的实现及不断深化是分职前、上岗、职后三个阶段分步实现。职前教育的任务侧重于学习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以及教育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进行初步的实践,形成教师的品质,为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基础;上岗培训则是将职前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能够较好地适应工作,从生手变为熟手;职后教育应通过对工作实践的成功与不足进行反思性的总结,并不断地接受新的教育信息,使已有的经验得到升华,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四、一体化工作站的建设
以酒店的需求,划分不同的工作岗位目标,通过划分不同的岗位,我们了解了酒店不同部门的需求,因此在设置课程中要突出“前台服务与操作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操作技能”“前厅操作技能”“仪态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能力”不局限于一般的操作本领,而是包含这个职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根据主干课程,设置不同的环节。对于“前厅操作技能”“餐饮服务技能”“客房操作技能”,课程教学分为“到店前的准备工作、到店时的引领工作、到店后的接待服务、离店时的送别工作”等环节。
1、根据所设置的模块建立一体化场地
(1) 对于一体化教材中仪容仪表、礼貌礼节、口才训练等理论与实习可以在一个场地进行,但对于其中要求有动手能力的环节需要具备仿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这样模拟环节才可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只有对现有的基本设施加以利用,才能使学生达到直观体验。
(2)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校完成前台接待,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方面实训,实行一体化教学。
(3)利用校外实习场地,将其规划为我专业的“变化式教学场地”,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实习。
2、目前饭店服务教学一体化应有的支持
(1)在校实习应有相应的实习场地的支持
(2)校外实习场地的建设应该规范而有序,以达到学生实习教学和工作岗位的对接。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特点
一体化实践教学的特点为知识内容前后关联,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首位,实践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当下各个学校中存在的实践教学的课程结构,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配比成一个最佳和合理科学的组合方案。一方面,一体化实践教学这种体系可以帮助减轻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育分散以及知识断层等等劣势,以强调教学中各个环节的整体性以及连贯性。帮助学生整合内容和学习所得。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保障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一体化学性教学体系的运用可以让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互相整合,形成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互补的合理局面,以保证学生既可以吸收理论知识,又可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与社会脱轨,有效应变。让学生真正实现在这一专业上的学习,收获学习效果。
二、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
在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实践的基础,是时间的理论准备期。要想合理结合课堂教学的理论讲解与社会实践,就必须要具备利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换而言之,所谓学生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不仅是指学生可以在自身的岗位上专心工作,还指的是通过自身理论知识运用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的处理、职业素养的意识以及创新自主的能力等等。旅游业隶属于服务行业,因此,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的意识,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等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条件允许的的话还可以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开展多种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理解课堂上所教导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联想实践,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准备实训
在学校内开展实训工作,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这一专业的认识以及了解,配合相关的课程进行基础的实践操作和专业技能操作也是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所谓的基础实践操作,包括形体、人际关系技能的培训;专业技能操作包括各种情景模拟、角色的扮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的熟悉有关专业知识。
(三)实习
学生开展实习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结合在学校内所接受的有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能帮助联系学校和企业,以实现实践与岗位的对接。从一个角度来说,在学校外的企业中学习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学习,也就是指安排新生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和调查研究,以增进学生对这一专业的基本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职业信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校外的实习还包括将要毕业的学生的岗位实习,即是通过学校和企业合作,以要给学生安排职业,学生在企业内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实际操作。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灵敏的结合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以及校外企业的实际工作状态。这一模式主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及从业的职业素养,为即将来到的就业过程打下充足的基础。
(四)毕业论文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型人才,不仅要熟悉掌握企业的管理的各个环节,还要具有初级的创造以及钻研的能力,即可以通过自己所接触的专业理论,合理分析和解决企业在各项经营管理决策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为企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3]。毕业论文的采用,可以有效增进学生对于知识和学术的理解,规范写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研究以及创造精神。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教师要要求学生尽量选择与社会和企业发展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可以培养出对资料和问题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和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三、结语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137-02
课程是教与学的媒体,课程设计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课程优化,是指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用前瞻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具备一定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课时安排做系统的筹划,并对现有课程内涵进行更新、改造、使课程体系更具开放性、适应性、先导性、并充分体现时代要求,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相吻合。
1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建设实践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系统是指将物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体系。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系统,是指利用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方法,将该类专业的课程结构、教学形式等要素,进行一体化的优化设计,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能的目的。借助优化后的课程系统,学生不但能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通过工作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形成综合能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系统优化是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该专业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系统优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主要做法是,首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并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教师、课程分析师组成一体化的课程研究办公室。然后从调查研究入手,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目标,遵循课程的工具性、基础性、专业性、职业性、时代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等原则,结合工作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课程体系优化的理念是:行业专家引领,以行业企业工作体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校企共同进行基于物流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不断优化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思路如图1所示。根据调查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工作领域职业岗位群,如图2所示。
针对上述岗位群,将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系统分解为职业公共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核心能力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等四个相互衔接、交替上升的子系统。其中职业基础课程包括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心理卫生健康、政策与法规等课程。技术基础课程指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关的课程,主要课程包括商品养护技术、经济法、物流地理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指针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设定不同的方向模块以培养学生面向不同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拓展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拓宽专业知识覆盖面,设定能力扩展选修模块。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定位,以能力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围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信息处理三个核心职业能力和就业所需技能,结合企业岗位,设置相应课程。在具体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校企合作,按照图2的开发流程,以目前物流实际工作岗位为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结合物流岗位发展趋势,选择专业拓展课程;以工作岗位必需的基础性知识,确定专业基础课程。根据物流领域的工作、学生个人发展和学习专业课程必要的基本素质,结合国家基本政策,确定公共课程。
2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思路和方法探索
2.1影响课程系统的因素
影响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系统的因素很多,可概括为学校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因素三个方面。学校内部因素包括学校办学理念、教学战略、硬软件资源、学生基础、教师素质等因素,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市场竞争、社会需求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外部环境对课程系统的成败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课程系统优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工学结合是由学校、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企业的规模、企业的性质、企业的产品、加工设备情况、劳动状况和工作环境及具体的工作岗位,如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步骤及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都会对课程系统有很大的影响。这里强调的是在进行课程系统优化设计时,既要考虑每一因素的影响,也要考虑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2课程系统优化的基本思路
课程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系统,是由很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其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课程理念是依据当代政治制度、社会习俗、思想观念为背景产生的教育哲学、先进的教育方针和相应的指导思想,根据教育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高职教育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高职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应用。课程目标应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优化的目标是课程整体效能最大化。课程开发要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人才规格,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现代化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利用。课程管理是为实现高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预定目标,协调人员之间的关系、人与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等,而对课程进行决策、监督、协调、检测、指导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职业分析、教学分析、课程开发设计、管理和实施是否实现了预定目标。
2.3课程改革的运作过程
课程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随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进行优化。课程系统优化过程可分为相互联系、首尾相接的四个阶段,如图3所示。
在图3中,P表示课程优化的计划阶段(Plan),D表示课程优化的组织实施阶段(Do),C表示课程优化的检查效果阶段(Check),A表示课程优化的总结处理阶段(Action)。
(1)计划阶段。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合作方的运作情况,明确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制订具体的课程系统行动方案。首先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共同组成的课程建设工作小组,通过到企业调研,与企业技术人员交谈,对职业进行分析,得到社会、企业对岗位的需求情况及职业能力要求,进行需求分析,描述课程优化的目的和目标。目标定位直接决定课程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体化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优化目标主要有总成本最小化、资源利用最大化、服务质量最优化,教学效能最大化。一旦确立了系统目标并分析了系统的制约因素,下一个阶段就是收集系统设计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并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的分析设计出系统方案。进行课程规划需要收集学生、教师、资源等方面的详细数据,也需要收集行业、企业、社会、市场等外部环境数据。收集的数据应当全面、详细、准确、可靠。
(2)组织实施阶段。对各课程方案进行评估,选择合适方案,根据课程目标,实施和执行课程系统方案。
(3)检查效果阶段。据课程目标评价、检查课程系统实际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对实施方案的实效评估进行追踪监测,分析方案实施前后的变化,提出评估报告,作为方案修正的依据。
(4)总结处理阶段。归纳和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把成功经验纳入标准予以推广,对尚未解决的问题留给下一个循环继续完成。
总之,课程系统涉及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制度与资源等校内的方方面面,维系着学校与企业、学校与行业、学校与社会以及学校间的种种关联,支撑着学校的每个专业。规划设计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系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课程的比例权重、课程内容的更新调整、各门课程的课时分配、技能技术教师的配备、实训实习教学条件的准备、校内外资源的运用等诸多因素,各种因素既要统筹兼顾,全面整合,又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2]杨泽宇.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8(6).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一)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是学生深化理论认识、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综合素养提高的必要方式,以及学生对行业动态进行准确把握、开阔视野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拥有独立的教学体系与不同于理论教学的教学内容,其中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及教学管理等部分;而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训、实验、实践及实习等多个环节,学生对理论教学的认知可通过专业训练进一步深化,同时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也可通过实际操作得以全面提高。因而实践教学不属于理论教学的附属教学手段,且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必要保障就是有一个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一体化实践教学涵义在对社会发展与行业趋势进行系统的研究后,以为行业提供创新型复合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促进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为基本原则,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充分实现实践教学效能为追求,运用现代科学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组成实践、实验、实训及实习等教学环节,并通过逐层递进、优势互补的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专业基础技能、知识理论以及职业发展素养等三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毕业及进入工作岗位的全方位发展与各部分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即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但是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与稳定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及学校积极合作而提供稳定的支持。该体系的特点在于:政府、企业及学校三方合作办学的保障机制一体化;完成实践教学及进入工作岗位的流程一体化;实训、实践、实验及实习紧密结合的教学内容一体化。
二、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意义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基本内涵目前,在很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缺乏单独规划与统筹的安排,实践教学作为独立整体的合力优势就很难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适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就非常需要,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就应运而生。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一种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及前后衔接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实践教育资源的重构与整合的实现,以“实践教学四年一条线、不间断”为基本工作原则,统筹安排并合理布置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通过实践教育资源的整合而促进最佳组合优势的形成。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作为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单独考虑,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实现实践整体目标,并通过整合性的实践方式与实践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从而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真正变成具有集探索、训练、验证机综合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基本目标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就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因为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性与行业导向性,所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应该严格以人才培养规格与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因而,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基本目标为:以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与实践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创业能力与创业精神培养为重点,以职业行为习惯与职业道德修养的养成为主线,对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社会交往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以及设计创新技能等进行培训,从而保证学生从学校毕业后能够真正在旅游行业从事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管理工作。
三、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新实践教学理念,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应用的过程中,首先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该要注意对现有的实践教学理念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健康成长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都深入贯彻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观念,将一些重复性的教学实验活动进行合理的合并或撤销,并将一些设计性较强、综合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加入到实践教学中,将一套在作用方面能够相互补充及辅助,在实践方面能够循序渐进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出来。例如,旅游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导游业务”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就应该将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指导方法。首先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某一个景点以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为学生对旅游景点的介绍进行有效的引导,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检验。最后当学生完成旅游景点的介绍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通过设立一些“最佳介绍能力奖”及“最忌语言表达能力将”等奖项,给予学生一定的嘉奖与鼓励,从而使学生活动参与的乐趣与积极性提高,并保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活动持续、深入且有效的开展。
(二)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在国内外的众多高等院校中,“校企联动”的教学模式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提升学生个人实践能力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现象进行了有效的改善。“校企联动”模式的建立主要是通过社会中一些优秀的单位与学校结合,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促进个人、企业以及学校三方共赢模式的实现。比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学校可以与当地社会中一些优秀的旅游企业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指导学生深入到实际、具体的工作流程当中,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当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到合适的旅游单位岗位中进行“实战训练”,并直接将学生的绩效、个人能力与他们的个人成绩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自己查漏补缺。通过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自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加快速地熟悉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
(三)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性的工程,特别是随着实践课与理论课之间的界限不断淡化,一体化实践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是否拥有一支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与较高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师队伍。所以,各高校要注意提升教师的个人能力,可以让实践课教师与理论课教师实行定期岗位轮换,或者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旅游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从旅游单位引进一些优秀的服务人员与管理人员,并安排到实践教学的一线;聘请具备较高理论水平与较强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到高校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合理运用实践教学评价,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过程中,要想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实践效果,就要运用实习单位上级评价、实习单位顾客评价、实习单位同行评价、带队教师评价、指导教师评价以及学生互评等方法,将一套360度全方位的评价机制有效构建起来,并通过实践专项答辩、事后实践能力的考核、实习报告的评价与全角式的跟踪调查等方法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操作水平、钻研精神、工作态度及实践效果等一系列的表现进行纵向与横向的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实践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以及激励等作用来保证将真正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出来,从而有效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我们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现代教学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这个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由于还没有得到完善的发展,所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现阶段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过于关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经常以辅助的形式出现在教学中,因此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系统性而后连贯性,教学目标比较模糊。基于此,本文就将在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的基础上对专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起更适合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学习和实践的教学体系,希望为今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更多有效地的意见和教学方式[1]。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点
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实际上也是教学内容进行衔接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递进,整体的教学结构也很明确。通过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开展,我们能更好的将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同时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主体,我们在进行实践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按照实践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和理念,我们才能更好的对实践教学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重组,从而形成最好的教学形式和状态,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整体目标体系的实现。
二、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时主要采用的方式仍然是传统模式,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教学的思想上,都没有对实践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将实践教学当成理论教学的依附存在,因此十分缺少相关的计划好和安排[2]。在实践教学的环节配置上来讲,我们在实践环节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铺垫或是教学连接,在很多时候都是受到专业技能简单模仿和学科理论重复式验证的影响,设计型、综合型、应用性的训练过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没有起到足够的帮助和影响。在这些前提的影响和作用下,我们更应该积极地建立起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方式,旅游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对实践内容和方式的整合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同时通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全面落实来完成实践整体的目标。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又将二者进行了单独的发展和考虑,这样在教学中不仅能建立起有效地联系,同时二者的独立对教学的开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真正的实现具备验证、训练、综合和探索为一体化的专业教学体系[3]。
三、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方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系的实施和开展:
1.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对实践课程进行优化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实践教学计划是整个实践教学的主要依据和行动方向[4]。所以,我们?榱烁?好的满足和实现实践教学的开展,我们在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制订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来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构建,保证目标和实际情况相符,这样才能保证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正常开展。其次在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时,要保证贯穿于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使得教育的时间和内容上能做到更好的做到相互衔接,内容上也能起到互补的作用。最后我们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难度上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实际教学情况,适当的实践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完善,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实现校企合作
在进行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也就是说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些企业需要和学校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保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场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保证校外实训基地的旅游企业有着稳定的客源,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场所,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有效地社会资源,帮助学生、企业和学校之间建立起更好的联系。在今后旅游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了更好的使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学生适应现代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完善,在旅游发达的国家或是地区将实践基地进行开设作为今后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