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区医疗现状范文

社区医疗现状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7 09:59: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社区医疗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区医疗现状

篇1

[关键词] 临终关怀;社区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0-0127-04

Investiga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ospice care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SHI Hongrui ZHANG Ying GUO Xiaoyan ZHANG Feng

Nursing College,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Changzhi 04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ospice care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in Changzhi city. Methods Questionnaires whose contents included present situation of hospice care, influence factors and promotion factors, were conducted in 49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stations) in Changzhi city from February to June 2014. Results 15(30.6%)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stations) had carried out hospice care, and 26(53.1%)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stations) were planning to conduct hospice care. 17(34.7%)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stations) had carried out propaganda, and 27(55.1%)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stations) had planned to carry out propaganda. Ideal service places were mainly nursing home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implementers of hospice care were mainly medical personnel and families.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in carrying out hospice care, such as diverse service requirements, lack of funding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experience deficiencies, and cognitive deficiencies.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ce care in communities of Changzhi city is not optimistic. Public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unding and personnel investment should be enhanced, and awareness and outreach should be expanded.

[Key words] Hospice care; Communit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Present situation; Influence factors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的发展,临终关怀倍受重视。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惠及民生,基层医疗单位发展尤为迅速,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服务场所,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老年慢性疾病、难治性疾病向社区医疗机构转移,如何推动社区临终关怀的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社区医疗的重要课题[1-5]。把握好现状才能更好地开展,这也是本次调查研究的重点,旨在进一步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4年2~6月选取长治市4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进行。问卷为自行设计,分为社区老年临终关怀实施现状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均进行严格的培训,以现场调查和人员访谈为主要调查方法,保证调查质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102份,有效问卷102份,有效率100%。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2 结果

2.1 社区实施临终关怀的现状

15所(30.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已经开始实施临终关怀,有此打算的26所(53.1%),没有此打算8所(16.3%)。17所(34.7%)对所管辖社区的居民进行过临终关怀知识的宣传,27所(55.1%)计划进行,5所(10.2%)没有计划。见表1。

表1 社区实施临终关怀的现状

2.2 工作人员对临终关怀的定位

工作人员理想的临终关怀场所问题回答256人次,理想场所回答为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的46人次(18.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8人次(26.6%),综合医院41人次(16.0%),养老院55人次(21.5%),居家病床46人次(18.0%)。多数(82人次,46.3%)认为临终关怀服务由医务人员和家属共同实施更好,其次为家属(55人次,31.1%)。见表2。

表2 工作人员对社区临终关怀的定位

2.3 社区实施临终关怀的影响因素和促进因素

对开展临终关怀服务面临的困难调查共437人次,主要体现在缺乏经费支持(83人次,19.0%)、政府重视程度不够(82人次,18.8%)、专业知识及专业人员缺乏(82人次,18.8%)等方面。对可促进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措施调查共422人次,主要体现在增强政府行为力度(92人次,21.8%)、制定相关法律法规(90人次,21.3%)、增加服务机构(84人次,19.9%)等。对临终关怀服务内容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主要包括:安静舒适的环境(26.4%)、亲属陪伴(26.4%)、维持一般治疗至患者去世(21.0%)等。 见表3。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临终关怀服务面临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近年来,我国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已经陆续开展,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6,7]。国内学者对上海市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表明,社区临终关怀的发展依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8]。此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临终关怀在区域间发展并不平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临终关怀服务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本次调查旨在为加强社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

3.1 社区实施临终关怀的现状

临终关怀在社区的开展和宣传情况并不乐观。本次调查中仅有30.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34.7%进行过相关宣传。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的社区,被服务的对象较少,多数是在社区进行一般性治疗,并不住院。社区所开展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包括一般诊疗、转诊、健康咨询、心理辅导、健康讲座、慢性病随访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可以看出随着医疗改革力度的加大,社区医疗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临终关怀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宣传不到位,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社区医疗机构没有充足的设备、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专业医务人员的缺乏和临终关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缺乏[9];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等。

3.2 工作人员对临终关怀的定位

目前临终关怀的实施场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并不相同,我国主要以宁养院、社区医院、家庭病床等为主。本次调点访谈临终关怀建设的参与者及实施者,结合本地情况,多数工作人员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和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作为理想的实施场所。选择医护人员和家属为理想的临终关怀实施者。随着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选择就近医疗的家庭逐渐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渐成为重要的医疗服务场所。养老院和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虽然可能更加专业,但经济负担也相应较大。虽然很多医疗机构将医护人员作为临终关怀实施的主导,但由于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家属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家属的参与不仅能够解决被实施者的情感需求,而且有利于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

3.3 社区临终关怀开展的影响因素

社区开展临终关怀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次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认为主要在缺乏经费支持、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缺乏规范的管理、公众的认知不足等方面。促进因素方面基本与影响因素相互契合。虽然政府在新的医改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向基层倾斜,扩大了投入,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社区医疗机构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临终关怀发展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这种制约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和基础教育能进一步提高整体水平[10]。本次调查在影响因素和促进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了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内容。与相关报道[11,12]相似,本次调查显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内容需求较多、范围较广。“尽力抢救并治愈”、“条件允许则应用先进手段、药物延长患者寿命”等部分需求已经超出临终关怀的范围,表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普及临终关怀知识,才能有效促进临终关怀的发展。

综上所述,临终关怀服务在长治市社区开展情况不乐观,亟待加强宣传,需加大经费和人才投入,扩大认知度和服务范围。社区实施临终关怀虽然有自身便利条件,但也存在很多影响因素,但必定是临终关怀发展的重点[13-16]。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争取多方支持,科学管理,相信经过积极的努力,一定能够探索和建立适合本地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郭晶,刘素珍. 我国社区临终关怀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2,26(3):758-759.

[2] 孙晓峰,孙金海,郭强.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对策[J]. 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84-85.

[3] 王丽萍,李亚洁. 临终关怀态度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4):66-69.

[4] 杜伟华. 浅谈临终关怀所面临的相关伦理问题[J].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4):158-159.

[5] 辛婵滢. 社区临终关怀护理进展[J]. 上海医药,2014,35(18):38-42.

[6] 钟敏,孙伟,钟宁,等. 社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临终关怀认知现况分析[J]. 上海医药,2013,34(8):46-49.

[7] 高茂龙,王静,王进堂,等.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临终关怀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9):2262-2264.

[8] 袁炜. 上海市社区临终关怀2012年和2013年调查主要数据比较分析[J]. 上海医药,2014,35(22):13-17.

[9] 马娉,苏永刚.中国临终关怀困境及立体化人文关怀模式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44-46.

[10] 何静,徐蓉,陈慎,等. 社区护士临终关怀知识和态度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3, 13(6):73-75.

[11] 唐争艳,张永爱. 关于西安市社区居民临终关怀认知度及需求现状的调研[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5):681-683.

[12] 钟宁,孙伟,王海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临终关怀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1):3589-3591.

[13] 钟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现状,必要性及对策探析[J]. 吉林医学,2014,35(6):1287.

[14] 李霞,付伟.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及对策研究[J]. 健康研究,2012,32(2):143-146.

[15] 岳林,张雷. 我国临终关怀的特点及其发展展望[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7-119.

篇2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对全科医疗的认识与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我国发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

1全科医疗的概述

1.1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是一种照顾式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是解决社区人群健康问题为主的一种基层医疗,它是由全科医师提供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实现WHO提出的“二十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公正、公平、合理利用社会资源的适宜技术,是以个人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及低保人群为重点,解决社区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为目的,推行全科医疗模式为广大社区人群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保健服务的最佳途径。

1.2全科医师:是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是家庭、诊所、服务中心、服务站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人性化、综合的、连续不断的医疗服务的医生。全科医生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人们的心态,人际交往及疾病的来龙去脉,是初级卫生保健的专家。全科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有疾患的人,还包括广大的健康人群,我们可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解决居民的具体困难,或将其妥善地转入专科或大医院诊治,全面协调医患之间的关系,为人们负起健康的职责。

1.3全科医师的业务范畴: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一般急症,对危重急症进行院前处理后及时转院,对平稳转院的慢性病人和急重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及定期随访。社区卫生管理包括传染病、多发病的危害因素调查及监测,居民饮食卫生、生活环境卫生的管理,对个人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协调疑难病人会诊、专家咨询以及对低保人群进行医疗救助和支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①各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平衡,质量不均一。②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在卫生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尚未取得一致。③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仍只限于单一的医疗服务,未能融防治、保健于一体。④一些地区已建立的社区家庭档案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其医疗记录的功能。⑤全科医生的培训教育尚未规范化,存在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对社区护士及其他卫生人员的培训重视不够。

3发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篇3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群疾病谱改变,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特别是老年人体质弱、慢性疾病多,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方面比其他年龄组人群更有特殊需求。因此,老年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医疗保健服务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在2011年底对麻城市歧亭镇砚池社区开展了社区医疗服务需求的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调查2011年底,采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对该社区三个村委会中户口在册常住居民进行调查,共调查1751户,总人口数5837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为1388人。

1.2调查方法

1.2.1调查内容以家庭为单位按在册常住户口进行逐户登记调查,项目有一般状况、疾病情况、就诊方式,着重以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为主要项目。

1.2.2调查人员由卫生院医务人员组成,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了统一培训,对居民先发给告知书,告之调查目的与要求,按统一调查表逐户上门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汇总与分析。

1.3诊断标准

1.3.1慢性病标准依据患病半年以上,目前还在服药;急性病标准依据两周内发病。

1.3.2诊断标准按照高等医学院教材《内科学》。

2结果

3讨论

3.1本次调查表明,我镇人口已进入老龄化,在5837人中,60岁以上有138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4.63%,老年人疾病患病人数为1336人,患病率达96.25%,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占首位42.07%,其次分别为消化系统27.25%,呼吸系统24.55%,都以慢性疾病为主。从1388名老人医疗卫生需求来看,要求就近医疗的占80.76%,巡回出诊12.39%,保健咨询10.81%,以上情况表明,由于人口老龄化,人群疾病谱的改变,社区居民对医疗卫生需求日益增多,保健意识也日益提高,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开展,家庭类型变化,规划缩小,家庭照料由强转弱,而社区服务由弱转强,我们更应该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

3.2针对老年人的老龄化问题,疾病谱的变化,老人的医疗需求,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2.1开展社区老年保健工作我们要把慢性病防治作为重点,使老年疾病的防治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社区老年保健服务新模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水平。

篇4

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以及卫生事业等各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21世纪的中国卫生正朝向社会大卫生、社区大卫生的方向发展。沈阳,作为我国大中城市,在社区医疗方面也一直进行着变革与尝试,因此只有了解到以沈阳为代表的中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探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才能为社区卫生服务进一步发展提出方案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沈阳市内首批实行“收支双线”的和平区社区医院和卫生服务站以及未实行此政策的皇姑区、大东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包括惠民社区服务中心和其直属社区服务站、中山社区服务站、大东区辽沈卫生服务中心和其直属新华社区服务站、康都社区服务站等)。

1.2方法文献分析法找出社区医院发展的几大变化和难点,针对医院一般状况、患者就诊状况和新医疗政策下扶持作用几大部分设置题目,利用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最后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从医院医护负责人中了解医院的发展情况。

2 结果

2.1社区医院的规模和一般自然状况社区服务中心大多由原区医院更名而来,其中惠民医院规模较大,日门诊量可以达到300人次。社区卫生服务站规模小,一般医生3-5人、护士2-3人,全部为全科医护人员。其中,和平区卫生服务站首先成为“收支双线”试点医院(即医院收入和支出均由卫生局管理)并且实行医保甲类药品“零差价”(即成本价),其他区卫生服务站药品价格也比医院低50%左右。

2.2患者就诊情况患者60%上为老年人,30%为中年人,10%为青少年。前来就诊的疾病主要包括:感冒发烧、咳嗽、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局部外伤和牙周感染等。患者每次就诊消费不会超过100元,大部分介于50到100之间。另外,对每位前来就诊的患者社区医院和服务站均建立档案,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还存有200-700户家庭档案。

2.3社区医院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和深度访谈可以总结出:社区医院确实为患者带来了许多便利,特别是针对患慢性病的中老年人。沈阳市和平区实行“收支双线”后,就诊免挂号费,药品“零差价”的举措的确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看病的花销。但社区卫生发展仍然存在几方面问题:医院面积小环境差、技术精湛的全科医生频乏、医疗设备简陋落后。改革开放30年随之而来的医疗体制改革的确起到很大作用,但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权威可信的社区医疗系统,社会对于社区医院和卫生服务站的投入与日益增加的卫生服务需求远不成比例,全科医疗人才的培养远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医疗服务范围所需。

3 结论与对策

3.1社区医院虽小,但作用不容忽视通过交谈与调查,确实体会到社区医疗所起的作用和发展社区“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过去,有病就要到大医院检查,三级甲等医院不提,到市级医院看慢性病也要交挂号费,排队等候并承担昂贵的医药费用。对于那些行动不便、家庭经济负担重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医院的出现可谓解决了很大问题。自从开设了社区医院,有全科大夫早8晚5坐诊,看病不收挂号费,开药大部分是“零差价”或低价,对于感冒发烧、咳嗽、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局部外伤和牙周感染等常见病和慢性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社区医院。社区医院大夫如果得到居民认可,那么大事小情都会到社区医院来咨询,给予医护人员充分的信任。另外,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患者档案,又与“老病号”和“邻居”关系融洽,比大医院更了解患者,凸现了社区医疗的实际存在价值。调查中的惠民卫生服务站还帮助患者证明心梗疾病并争取到了更高额的医保报销,真的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为患者争取到最大的权益,为其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3.2改革开放发展迅速现状堪忧前景乐观

3.2.1全科医生人才匮乏 医护技术决定医院生死存亡 卫生服务站一般配备全科医生3~5人,但全科医护人员的水平良莠不齐。一方面,在现行的体制下,“保护”了一大批不合格的人。就学历而言,他们以大专为主,护理人员中专占绝大多数。医务人员知识面较窄,康复师、心理医生、健康宣教人员缺乏,尚不能够提供“六位一体”综合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工资待遇偏低,盈利性诊所又高薪诚聘医务人员,导致他们工作积极性差,离职意愿较为强烈。再者就是居民认可程度低:居民认为当前社区机构人员素质偏低,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较差,服务质量不高,对其提供的医疗服务不太放心,他们往往首选大型医院就诊。所以,社区医院的发展往往陷入到恶性循环。良好的技术是最过硬的保证和最有效提高社区医院知名度的软件,通过交谈,医护人员自身也深刻体会良好技术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质优量多的全科医学人才将是发展社区医学的关键。首先,应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必须依托高等院校,充分发挥和利用高等院校的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开办多层次的全科医学教育,如普通本、专科全科医学的专业学历教育、在职学历教育、研究生教育、全科医师的岗位培训、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管理人员的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等,来适应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现有的医护人员转型培训,通过制定与晋级升职直接联系的机制鼓励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参加社区医院服务。

3.2.2降低药价成为一把双刃剑 群众信任度依然不够,和平区实行“收支双线”政策后,由于支出由卫生局承担,药品价格大幅下降,但居民对这方面了解甚少,不要说熟知哪些药品优惠,就是“零差价”这样的说法也不是人人明白,所以开药时部分居民持有质疑态度,再加上社区服务站门面小,难免会担心药品质量。产生这样的局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社区医院宣传力度仍然不够。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向全社会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宗旨、内涵以及服务内容,使广大社区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范围和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经常走访社区的每个家庭,到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社区的中、小学、驾驶学校、消防队等向全社区居民面对面地讲解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卫生保健问题,同时宣传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范围及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职责。甚至可以在卫生及教育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到中小学开设卫生保健知识、紧急救护知识等选修课程,使居民从小培养社区卫生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使社区居民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作为社区居民朋友及帮助者的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专业形象,社区居民能主动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寻求帮助,居民的健康问题80%能在社区得到解决。在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之后,取得他们的信任与理解,并支持、宣传社区卫生服务。

篇5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夹缝群体;大额医疗补助

中图分类号:F8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028-2

1 哈密地区社会医疗保险的现状

我国已经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以及医疗救助制度。新疆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至2009年底,新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6.9万人,累计新增参保人数77.97万人。预计到2010年底,新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将达到97%以上,有1021万农牧民将受益,农牧民住院实际平均补偿比例将达到49.55%。

哈密地区在2000年4月启动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到2009年底,全地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已达8.7万多人。2008年哈密地区在全疆率先开展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补充大病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报销封顶线高达15万元。到2009年底,共有11421名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其中有3273人次受益。哈密市、巴里坤县和伊吾县提高了对参合农民补助额度,使两县一市缴费标准达到160元/年/人,哈密市新农合的平均报销比例为58%,巴里坤县和伊吾县的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42%、47%。

哈密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按自然年度一次缴纳一年费用,城镇居民、低保人群以及各类在校学生分别在户籍所在地的社保中心或劳动保障站、民政部门和学校办理参保,其中包括学龄前儿童、在校学生、18岁以下非在校生、劳动年龄内的个体灵活就业人员、超过劳动年龄的老年居民、长期随父母在地区范围内就学和生活但未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工子女。

1.1 扩大了城镇医保范围

1.1.1 农民工被纳入城镇医保体系 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缴费责任,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务工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1.2 城镇职工医保最高支付额为人均收入的6倍 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提高到120元/人・年,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还将逐步提高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

1.1.3 夹缝群体被纳入全民医保 将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 将来还要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

1.2 提高了医保申报限额

2009年1月1日起,哈密地区适度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申报限额,由原来的2.84万元提高到4.5万元。此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申报限额调整后,住院统筹基金支付保持不变,但各支付比例的支付段做相应的调整。在职职工起付标准1万元(含)以上,统筹基金支付84%;1-3万元(含)的统筹基金支付88%;3万元以上的统筹基金支付90%。退休人员统筹基金的支付,按照上述支付段90%、92%、94%的比例执行。

1.3 卫生机构功能由以治病为主向以防病为主转变

哈密市农村率先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它们大都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转型而成,这意味着哈密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由原来的以治病为主向以防病为主转变。哈密大泉湾乡卫生院作为各乡镇卫生院的试点,建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开展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也将在这里开展。2010年初,哈密市几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预计到2010年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中有近30%的医生完成全科医生转型的培训,居民建档率将达到80%以上;预计到2011年底,哈密市将完成18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5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每个乡镇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中心难覆盖的地段设置服务站,附近居民步行30分钟就可到达服务站。六位一体卫生医疗服务引进乡村,完全符合国家关于城乡医疗卫生均等化的提法,也是为了切实提高当地农牧民的健康水平,疆内各县市中,哈密市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哈密市财政为乡村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按照2元/人的标准给予补助。

2 新疆社会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2.1 医患用药存在误区

部分医生对患者开药不合理,不少患者盲目选购药品。同样是一种感冒,有的处方开出30多元的药品就能药到病除,有的处方却开出了100余元的药品。目前,患者就医,其药品花费并非所有的都能报销。医生和患者信息不对等,使患者在选药上或盲目服从于医生、或者盲目听信广告和药店导购,致使患者用药存在误区,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2.2 城乡医疗资源差距较大

目前,绝大多数医疗资源分布在哈密市区,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

2.2.1 哈密地区乡镇卫生设备简陋 虽然国家、自治区及有关项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投入,使哈密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条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城镇医疗拥有的设备条件相比仍很有限。

2.2.2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短缺 卫生技术人员队伍量少质差,哈密市乡镇卫生院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仅占3.6%。虽然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一定的医疗设备,但又缺乏专业操作人员,造成设备浪费。

2.3 新农合筹资报销比例偏低

2008年,地区参合农牧民的平均报销比例为49%,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差距较大。如果各级财政逐年提高参合农牧民补助标准,同时提高参合农牧民的个人筹资额(若每年增加30-40元),几年后农牧民住院报销比例将大体接近城镇的报销比例。

2.4 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盲区

按规定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不低于15元。但目前国家仅向哈密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下拨的只是人均10元,且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干预进展缓慢,甚至有些乡村还是空白。

2.5 银行卡收费加重居民负担

居民缴纳医疗保险需要办理银行卡。银行卡开户费15元,固定年费10元,余额不足300元时的账户管理费每季度3元,这些增加了居民的生活负担。

3 完善新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2010年3月27日,自治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进:3月底前,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他各级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中央和各级政府3年内将大规模地投入医改工作。

3.1 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

药品定价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药品临床价值等因素,加强流通环节加价行为管理;医疗服务政府定价。

3.2 建立有效的保障制度

3.2.1 建立大病保障制度 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完善医疗救助方案,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

3.2.2 建立大额医疗补助金制度 自治区将于2010年7月1日起建立政府大额医疗补助金制度,缴纳了大额医疗补助金的参保人员,住院治疗费用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其医疗费用可在大额医疗补助金中支付。

3.3 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长期以来,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相对薄弱。为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要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到2011年,新疆将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为全区百姓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到2011年,老年人等5类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建档率力争农牧区达到30%,城市达到60%以上,并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

3.4 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投入

新疆将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县级医院建设。2010年起,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自治区城市卫生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医疗队增加到63支;每所城市三级和二级医院要与邻近的社区服务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