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辩论的诀窍范文

辩论的诀窍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辩论的诀窍,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辩论的诀窍

篇1

第一招与人辩论,要先抑制一下对方的势头,诱使对手反驳,以试探对方实力。有时也可以信口开河,以让对方放松警惕,倾吐衷肠;有时专听对方陈说,以考察其诚意。要反驳别人就要抓牢证据,要不让人抓到证据,就要滴水不漏。对付对手有时要开放,有时要封锁,能把放开与封锁灵活运用就可以滔滔不绝,变化多端。只有这样才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第二招与人辩论,要运用反复的手法。反过去可以知其过去,复回来可知其现今。如果反反复复地试探,没有摸不到的底细。有时可以运用反辞来试探对手,要想听到声音就先沉默,要想张开,就先关闭;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夺取,就先给予。

第三招要掌握进退的诀窍,这诀窍就是抓住君主的爱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随心所欲,独往独来。如能顺着君主的情绪去引导或提出建议,就能随机应变,说服君主。

第四招凡事都不是铁板一块,都是有裂痕的。在辩论中要能利用别人的裂痕,同时,还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样的裂痕,可以发展为泰山那样大。所以当裂痕小时要补住,大点时要切断裂缝,当大到不可收拾时就干脆将其打破,裂痕也就消灭了。

第五招与人雄辩要设法钩出对方的意图,用飞扬之法套出对方的真话,再用钳子钳住,使其不得缩回,只好被牵着走。这样就可纵可横,可南可北,可东可西,可反可复。

第六招要想说服他人,必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才能长短,比较优劣,自身才质不如他人,就不可能战胜他人。

第七招要游说天下人君,必须会揣测诸侯真情,当人极度兴奋时,就无法隐瞒真情,当人极度恐惧时也无法隐瞒真情。在这时才能有效地游说和说服人。

第八招善于摩意的人就象钓鱼一样不动声色,让鱼自动上钩,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对方,让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钩。把事情办成功,使人不知不觉。

第九招要游说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权,要比较各诸侯国的地形、谋略、财货、宾客、天时、安危,然后才能去游说。

第十招要做大事,就要有一个向导,就像指南针一样,游说的向导是谋略,要先策划好,再按着策划的目的去游说。

第十一招游说要先解疑,解疑的好办法是让对方道出实情。

篇2

一、情境教学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冲锋号,巧妙正确设置情境,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距离学生较远,内容也比较枯燥,不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就要想办法把枯燥的内容转化成有趣的事情。例如讲解“杯酒释兵权”这一节时,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小品形式,让同学们亲自来表演,让同学们融入历史之中。例如在讲三国鼎立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介绍这节课中你所了解的人物、事件,并且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这样同学们会有极大的兴趣,课下会主动地去搜集这些人物和事件的资料。这样组织教学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进行鼓励教学

教师要经常运用鼓励性的语言,鼓励性的眼神,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我班有个女同学胆子很小,没有自信心,上课从来不敢回答问题。针对这样胆小的学生,我就设置一些简单的,很容易回答出的问题去问她,她回答出来以后,用鼓励赞赏的眼神去注视她,并进行语言表扬,如“你真行,你很棒”。这样的眼神和语言会给她很大的鼓励,经过一段时间,这位女同学能够勇敢、主动地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他们会喜欢这位老师,喜欢这样的课堂氛围,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且渴望下一堂课。鼓励性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知识,努力学习。

三、创设问题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被动性上,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很被动。所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一些学生容易解决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的问题答案要有开放性,允许学生有多种答案,例如辩论“秦始皇的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分为正反两组辩论。这个问题会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搜集资料,增强对知识的了解,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诀窍记忆法

篇3

每次你演讲的时候是不是都想要得到一个奥斯卡奖。即使一个故事你已经讲过500遍了,你在讲的时

候好像仍是刚刚想到的一样。很多成功的演讲者都运用表演技巧来提升他们的台前技巧。毕竟,演讲者的工

作和演员的工作相类似——吸引观众。演员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同一个角色。如何使之保持新鲜呢

?这就是演讲者能从演艺圈中学到的。

在戏剧学院学习表演的那段时期,使我能有很多机会与文艺界的一些杰出的老师一起学习,尤其是我的

表演导师安振吉。这种表演的培训对我作为一个专业演讲者的职业生涯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这里是从表演

技巧中总结出来的十个实用的秘诀,它们会帮助你在台上赢得奥斯卡奖。

诀窍之一:即兴创作

即兴创作意味着在你要行动的时候准备。它表示放弃一成不变,而是尝试新的和激动人心的东西。演员

们用即兴创作释放他们的创造力,再借着剧本找到他们的最佳状态。

你能够通过尝试不同的方式来架构你的演讲来进行即兴创作。在一次激励演讲中,我根据演讲的基调即

兴创作,提出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在为母亲花一分钟买电灯泡和花一小时为女友买50公斤大米的事

情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以此来说明你对梦想和目标的欲望程度决定了你的行动的论点。很明显非常成

功地用热情与幽默把意思表达了出去。

在说明不要不相信奇迹及自身的力量的结尾时,我变了一个魔术。将矿泉水瓶的瓶盖在瓶底拍打一下后

,进入到了瓶内。结果你可以想象,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如睹神物,对于前面论点的记忆我相信终身亦没齿

难忘,结果不言而喻。

试着用即兴的词汇来表达你已有的故事——你会发现感觉最好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你不用去管时间,重

复地用中速表达或乱讲一气。

这个观点是为了让你自由和开放。即兴创作给你空间使你有创意和显得自然。

诀窍之二:个性化你的故事

讲故事的关键不是记忆词汇,而是记忆那种体验。演员使用一个称之为“个性化”的技巧来达到这个目的

。这意味着从你的生活中提炼出一种经验,然后把这种经验中的情感的影响力应用于表演的场景和故事当中

。个性化是演员演得真实的秘诀。

举例来说,当安东尼·霍普金斯在影片《沉默的羔羊》中扮演杀人狂汉尼拔·莱克特时,他根据他曾经

发狂地想去杀人的经历,再造了情绪的感染力。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霍普金斯是一个精神错乱的杀人狂。实

际上,演员霍普金斯只是从他替代性的经历中演出真实的情绪。

作为一个演讲者,个性化意味着把你自己带进演讲。“就讲故事而言,如果你不能领会他,那观众也不能

。”通过体验的再现把观众带进演讲。你得到的回报是,每一次你再造这个体验,它都会是新鲜的。

即使有时你在描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也要把这个素材当作你自己的。“我所有的故事都是我自己的

故事,”我的表演老师上戏教授安振吉曾经说道,“如果我听到我喜欢的故事,我会把它重新塑造。我会用

不同于他人的方式来讲述它。”

诀窍之三:强烈的意愿

一个在演员在每个场景中都有一个意愿(或是目的),一个意愿对剧本来说是一条主线。意愿激励着每

个角色。哈姆雷特的意愿是杀死他的叔叔克劳蒂斯。哈姆雷特一路上有很多障碍,但是他没有这个意愿的话

,这部戏就演不下去了。

作为一个演讲者,你的意愿是任何你向观众所宣扬的--------你的观点。我的意愿是说服观众,双赢

的谈判比单赢的更有效益。演讲者HELEN说,“我的意愿是让观众们说,‘哦。我从没有这样想过。''''是

帮助他们建立新的观点。”而周可的意愿是,“不仅是提出观点,而是如何执行观点。”

没有意愿,你仅仅是一本会走路的百科全书。勇敢地站出来,并加以表达!

诀窍之四:戏剧化

演员总是要在台上尽量显得真实。但是舞台上的真实----实际上只是我对我们真实经历的强化。真实

却没有戏剧性是非常了无生趣的!即时是最敏感的电影表演都会有戏剧性的成分。

我的表演导师说,戏剧化是“你需要变成你自己,但是要‘比生活夸大,''''”她还说道,“要做你自己

……但不是刻意的。”在以幽默结束他的关于科技的演讲时,诺贝尔得奖主对他的观众说起有关他和他的妻

子在购物时看到小活塞的展示。他说道,“这次演讲最终以此来结束,就是我把活塞放在我头上,再把一个

秃头的小伙子拉上台,把另一个活塞放在他的头上,然后两个人扔来扔去。”

记住好的表演是即使只是阅读电话号码簿,也会使观众得到享受。当你在和一大帮观众交流时,会有很

多“电流”划过。使用这些“电流”,使演讲辉煌起来。

诀窍之五:精彩地开始

第一印象很重要。演员们知道他们必须尽快抓住观众。所以他们“精彩地开始”——他们的精神一开始就

很高昂。作为演讲者,你的充沛的精力能够激发和鼓舞他们,你必须开始就这样。

很多演讲者建议,“强有力地开场。”这并不意味着你开始时要尖叫或在台上跳来跳去。适应观众的精神

状态,开场是比他们稍高一点,如果他们精神实在低靡,不要显得过于兴奋,这样会把他们吓跑的。

我通常以一个故事开场,快速地尽可能多地吸引观众,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抓住故事进行中的场景、气味、

热情和感觉等等。当然我也曾见过演讲者用半小时来热身,我的观点是——你会失去观众,如果你花过多时

间来热身。

诀窍之六:保持敏锐

伟大的演员都是敏锐的反应者。他们一秒钟都不停。这意味着他们保持神经高度敏锐及紧张,不会去期望

由另一个演员会去处理。杰克·尼克尔森的表演尤为激动人心,是因为他对其他演员的反应是很自然的,而

不是事先计划的。

不要像我们曾经见过的那些演讲者一样,总在他的演讲中某些地方故意停上几秒钟让观众笑——而不管他

讲得是不是好笑。那样就很傻了。让你的神经对你的演讲中的每件事都保持敏感,相应地调整你的演讲。

“‘魔术''''是自然的发生的,”魔术师刘成认为,“对观众进行反应。通常我最好的素材是取自演讲中

正在发生的东西。我的演讲不是固定在一个轨道上的火车——它更像冲浪,这样或那样移动,甚至有时往下

倒!!”

导演周可也认可这样的观点,“我脑中有一个大纲,但是我从来不知道我要说什么,因为我喜欢吸引观

众,”他解释道,“当你问观众问题时,你可能会得到你没有期望到的答案,这时你会去处理它。我一些最

好的思路是从观众中来的。”

诀窍之七:多样化

任何东西若总是用同样的方式表达都会显得很无聊。演员把一段场景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都互有不

同。演讲者要致力于强调、移动、声音、精神层次、素材等等。

你能在你的演讲的组织中加入多样性,例如,故事……过渡……故事……主要观点……故事……等等。

多样性能在你的声调和声高中体现。停顿也是一种多样性。不要忘记在你肢体语言中建立多样性。

我的老师曾对我说,“演讲者的敌人是重复。”记住,你的观众地注意力很短暂。多样性是一个抓住观

众的有效方法。

诀窍之八:冒险

你记得影片《密苏里假期》马龙·白兰度演的“老奶奶”吗?愿意冒险使这位伟大的演员凸显出来了。

这对演讲者也是一样的。“和观众在一起的时候要显得真实,但有时候你必须愿意从冲浪板上摔下去。”

在我刚迈入职业演讲的行业时,我曾冒险把观众带到台上,“我从来不知道谁会上来,也不知道他们会

讲什么,”我必须承认,“但实在真的很刺激。”

最近,我在一次演讲中突然“扑通”一声跪倒在舞台上,那是为了表现某个非常激动的心情和场景的重

现,这是一次冒险。有的人喜欢,有的人却不这样想,但是没人会忘记他。人们仍然会走到我这里,问我,

“乐嘉,你的膝盖没事吧?”

所以,“你的膝盖如何?”你最近有没有冒险?朋友,毕竟,我们不是进行总统辩论。我们怕失去什么

呢?

诀窍之九:对你的选择负全责

当白兰度穿上戏服,在影片《密苏里假期》在变成“老奶奶”时,就没有退路了。演员要进行有趣的选

择,然后对其负全责。

如果你决定戏剧化,或是决定在舞台上冒险,不要后退。当我下跪时,我猛地沉下去,让身体与地板发

出沉重的撞击声,然后把头埋在地上,开始痛哭,又是尖叫又是咆哮……

对我来说,负全责意味着,“对我的信息及其对观众职业的影响力充满热情和信心,”记住你要对你的

信息和你的选择负全责。

诀窍之十:你的放松在于你的专注中

如果演员的思路可以允许自由漫步,他会专注于他的紧张神经。演员通过他们专心地准备、剧本、和其

他演员可以得到放松。演讲者可通过专注他们的意愿、客户、观众、定制的细节、室内的设备等得到放松。

很多演讲者通过会见和问候观众、分发材料、演讲前和观众交谈而得到放松。PETER通常很专注于他

的观点,他和我说过“当我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的信息时,我意识到对我重要的对他们就未必重要,”他承

认,“所以我专注于重新按主次先后排列我的观点。”

不要期望不通过努力就能赢得你的奥斯卡奖。新演员常提醒为他们欢呼的影迷,他们需要多年的努力才

能得到“显赫的成功”。

作为一名演讲教练,我必须让你得到足够的警告与提醒,“表演技巧是吸引人的,而且简单易用,但如

果他们没有融入你自身自然的演讲风格的话,你会冒险,失去真实性,变得生硬刻意。”如何避免?你必须

练习,观察反馈,直到确信你演讲中的表演技巧已经没有痕迹看不出来为止。

篇4

高校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促进各类知识的交流与共享。高校知识共享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创新水平、科研效率、发挥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目前各个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但目前的校园网基本上还没有教学科研人员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更缺乏在教学科研人员之间进行教学研究、科研动态和成果的面对面交流。目前很多高校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基上处于停滞状态,教研室活动往往变成了全系或全院教职工的见面会,而且也由一周一次变成了两周甚至三周一次,教学研究和科研情况的交流几乎都不进行。

隐性知识的共享一般主要通过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等既要意会又要言传的方式进行,例如教师的教学技巧应当通过不断地进行观摩教学以及采取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导师制等方式慢慢地去领悟与体会,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和个性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但是我国高校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教学制度以及教学导师制等均不完善,没有达到制度化、系统化的程度,教师间关于教学技巧方面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促进高校间的知识共享显得尤为重要。

阻碍高校知识共享的原因分析

1. 知识的形态

虽然知识共享在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由于知识本身所固有的形态和特质,它又不能实现自动的共享。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知识分为四种类型:知事(know-what)即关于事实的知识;知因(know-why)即关于科学原理以及自然规律的知识;技能(know-how)即做事的技巧和能力;知人(know-who)即人力知识,涉及谁知道什么和谁知道如何做某些事的信息。

这四种分类是从知识使用形态角度进行的,为了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含义,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在以上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的内在特性,把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及图表等编码加以明确表述,从而可以相互流通以及向外延伸扩散的为显性知识,以上四类中的事实知识(know-what)和原理知识(know-why)基本上就属于显性知识;而难以用语言、文字及网络等手段来实现传播的,存在于个人身上,与个别情境经验有关,主观独特的,而且难以具体化的则为隐性知识,以上四类中的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力知识(know-who)则基本对应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如同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的尖端”,是整个“知识的冰山”的一小部分;而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它们虽然比显性知识难发觉,却是社会财富的最主要源泉。

由于隐性知识主要是个体、群体、学校组织所具有的经验、心智模式、直觉、灵感、价值观等情感性、非理性、非概念化的知识,因此,在对其进行整理、编码时往往难以把握。而且,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大多通过知识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也使得隐性知识的转化呈现模糊态势。隐性知识本身的难以描述性和不易言明性增加了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困难程度。

2.知识共享的成本、收益

高校中知识共享的作用在于,一位研究人员潜心研究出一项新成果,然后与同事分享,学校中的一个系或学科整体得到了提高,即个人的知识创新行为提高了整体的知识水平,但这是有利于整体而不一定利于个人的。

高校中前沿课题研究是要耗费研究人员大量的精力,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达到的。尤其是基础研究,有时还要冒很大的成果风险,越高精尖的知识生产需要的投入就越大。成本的回收不是单纯的薪水所能弥补得了的,当研究人员无法通过学校获得补偿时,他们只好限制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把知识的价格提高,获得超额的利润,补偿知识开发的成本。知识的垄断是很容易实现的,只要不让它共享就行了。由于知识是个人掌握的,具有个人的内在性,尤其是无形知识。越是高深,他人就越难以通过观察操作过程或分析作品获得,知识的垄断性就越强,知识拥有者得到的补偿就越高。

相比之下,知识共享者所付出的代价要少得多,因为知识一旦,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特别是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比如,微软开发出第一个视窗技术软件可能要花几十亿美元,而我们只要复制一份就可以使用视窗技术,复制的费用较之开发费用,可以忽略不计。

3. 隐性知识的垄断性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所以拥有知识的人不会主动传播知识,特别是当他的知识来之不易,而又能给他带来收益的时候更是如此。知识是不能自动实现共享的,对于员工个人来说,共享之后的知识就不再被他个人所独有,垄断知识所能带来的超额收入和技高一筹的心理满足也就烟消云散了。

在高校,高精尖的隐性知识是个人知识优势的基础,一般的知识容易被他人掌握,其优势容易被超越。而高精尖的知识则较难模仿,它的优势比较稳定,它能改进个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个人的收入,更为重要是提高个人的学术地位,高学术地位是高校教师梦寐以求的。高精尖的知识还能给拥有者带来高人一等、技高一筹的优越感,这也不可忽视。

4. 知识主体的排他性

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与学校组织,对于自己所掌握的隐性知识都不自觉地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任何一个知识拥有者都只会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共享自己的各种知识,而这种主动性又是比较微弱的。比如,个体通常会对自己的经验、技术、诀窍有所保留:学生不愿轻易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别人,学校对自己的管理经验、方法等也会竭力保密。这种排他性带来的是知识主体对知识的垄断,造成知识共享困难,隐性知识不能顺利转化。

促进高校知识共享的对策

1. 建设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

努力营造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软环境。高校领导的行为和态度是形成学校共享文化的主要因素,比如学校领导舍得在建设实现知识共享的校园网络上花精力和财力;能在学校管理和决策中与师生员工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带头在网络中传播自己的业务经验和学术研究动态供他人借鉴等等,这些都将在无形中向师生员工传播知识共享的意识。

知识共享是一个复杂问题,在建立知识共享文化中,主要应加强如下工作:①加强宣传工作,让全体师生员工树立知识共享的意识。②制订激励政策,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创新知识,做好知识的阐明、交流工作。③建立相互信任的组织文化,鼓励人们良性竞争,遏制恶性竞争。④建立学术自由的制度,积极倡导学术争鸣与学术批判,促进个人知识组织化。

2. 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补偿机制

高校应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补偿机制。除了把知识共享作为评价师生员工业绩的标准之外,还应把它与考核、晋级、评优、培训进修等奖励制度联系起来,对积极奉行知识共享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利益补偿。

高校应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对贡献自己知识的学生、教师和群体进行奖励,来促进知识共享。承认学校各层次知识主体的知识独创性和专有性,建立“按知识贡献分配”的物质激励制度,用利益驱动知识共享。同时,学校还可按“能位匹配”原则,对教师赋予更大的权利和责任,进行目标激励,以满足教师的创造欲、成就欲和尊重欲。如当把学习秘诀、教学经验收入知识库时,以提供者的名字命名,用荣誉激励教师、学生贡献自己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

3. 促进显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完善知识产品的权益分配制度,促进知识的发现、转化和传播。论文、专著、专利等是高校知识生产的重要产品。对尚处于保护期内的著作权、专利权等加以开发,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类发明创造具有潜在的商业用途,但其本身还不是商品。必须让使用者获得和使用,才能实现商品化、产业化,从而将潜在的商业价值转化为现实的商业价值。

这类显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是在市场体制中实现的,有偿使用是基本原则。这就涉及到发明者、资助者、系、院校及公司企业等诸方面的利益。只有在利益的分配对上述各方都具有激励作用时,才能顺利实现交流与共享。高校的知识管理者应协调有关各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以各方都能接受和满意的方式分担责任、分享利润。这是促进具有商业价值的显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所需要的。为此,高校须在国家和地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内建立和完善本校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明确院校、系、教师的责任、义务,保护各方的利益。国内外的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对这类知识的管理,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篇5

几个月前,我结识了一位省电视台执掌大型晚会的导演,谈到晚会创新问题,他说要把全球范围内最有名的魔术师弄到一起来。自然,他提到一些名字。见我们木讷,就补充介绍说某某是刘谦师公,某某是刘谦师弟。我们也自然会猜想为什么最红的那个是刘谦,而不是专业技能更高的他的师公或师弟。

导演说,这里边有个非常细微的诀窍。大家说刘谦表演魔术,主要是近台互动做得好,而其他魔术师只是按师傅口口相传的套路演完了事。这其实远远低估了刘谦的智商。刘谦的表演可不只是取悦现场的观众。他像农妇把端着盛了花生、豆子的簸箕放到阳光底下一样,把每一个手势和道具,包括他脸上那种贱贱的笑容,一并端到镜头前,让电视机前的每个观众都看得更清楚,让每个观众在评论刘谦的魔术时,都能找到如同他单独为自己表演过一样的自信和自豪。“春晚现场观众才多少人啊,3000人了不得了吧。电视机前看春晚的至少三亿吧。如果说那些不知道怎么与台下互动的魔术师的最大目标只是取悦现场的‘他们’,而刘谦的目标无疑是战略性的,他要取悦的是电视机前、电脑屏幕前的‘你们’。刘谦是真正懂得电视传播效应的人!”

天机在此。

也不是只有魔术师们该发出“噢”的一声,然后把头埋在双腿中。卡特与里根这两个美国前总统,也有被“人称代词”带入沟里或捧在手心里的时刻。1980年,两个总统候选人做完电视辩论,主持人让他们给周二即将投票的选民说几句,拉拉票。卡特说:“我认为,当星期二美国人民去投票时,他们应该……”而里根说:“下个星期二,你们都会去投票的……”不久后,美国总统序列名单里,首次出现了一位演员的名字。虽然,卡特此后也做了总统,但是,对决里根,他没有讨到美国人民的便宜,不对,是“你们”的便宜。消费心理有时就这么微妙和现实。“你们”是亲切,是眼神交流,是可协商的,而“他们”是距离,是隔膜,是展示背影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