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成人教育研究范文

成人教育研究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成人教育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成人教育研究

篇1

哲学中将人的生命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生命,另一种是文化生命。自然生命来源于天性,文化生命则源于教育。人的自然生命源于生育,人的文化生命源于教育。成人教育学协调着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的文化生命以无限的空间和无穷的力量,使学习知识与丰富自我充盈到个体的生命里程之中。因此,成人教育学在学科理念上秉持着普惠的价值观和公平、平等的信念,在这种学科理念下,成人教育学在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和处理不同的受教者的各种学习需求时,能够有条不紊地协调其中的关系,从而保证成人教育的有序进行。普惠是指一种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注及帮助。每个人存在于社会环境中必然要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秉承普惠的价值信念,人的内心将会更加柔软,处理问题时的心态也会更加平和,对待万物生灵时也会在内心生出无限的怜爱。普惠是成人教育学的一种终极追求,成人教育学希望的教育结果是每一个社会上的人都可以接受到全面的、协调的、共享的、持续的、和谐的教育,让整个社会在知识的理性下繁荣,在大爱的感召下发展。平民教育家晏阳初认为:“人的人格本来平等,原无上下高低之分;因为社会制度不良,一部分的人得有受教育的机会,一部分的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面对区域教育的不平衡、个体受教育机会的不均衡以及教育投资的高成本等教育问题的层出不穷,成人教育学以其自身的普惠特质惠及大众,极力的解决和改善着教育不公平、机会不均衡等现象,尽量能够给予每个独立的、想要求知的、想要自我完善的个体一条通往希望的道路,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的共生共荣。“后人本心理学”的代表人物肯•威尔伯在其《没有疆界》中将人类的意识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浅显易懂的描绘,他将人类的意识分为五个层次,大多数人处于角色层次、“人首马身”层次以及生命整体层次,这几层次的人无法脱离自我,用不同的条框将自我束缚其中。在超个人层次和一体意识层次中,人的存在超越其现实,实现人类所追求的大爱、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人教育学以其自身的普惠性将普惠的价值观深入每个学习者的内心世界,让受教育者感到社会的关爱从而去包容他人,和谐自身,进而达到超个人层次和一体意识,使得人人能够为人人。成人教育学学科理念另一体现是追求教育公平。党的十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缘、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积极推进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公平在其实施过程中包括了三个层次,分别是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成人教育学的教育对象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影响都可以接受学习,保证教育的起点公平。成人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方式采用的也是情境再现等民主的形式,保证了教育过程的公平性。成人教育学对教育结果也相当看重,对教育结果的检验及时有效,保证了教育质量平等。此外,成人教育学将教育从青少年群体扩容到社会的每个公民之中,从而使得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延伸,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的发展需要,在空间上扩展到家庭、单位以及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在施教范围上保障了教育公平,对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人教育学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侧重的是包容性。包容是一种大爱,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共生、共惠。包容性的教育是指一种兼收并蓄或的大教育,而与包容性的教育最为接近的教育理念是全纳教育,这种教育理念充分关注人的包容性发展,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6月7日至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两个重要文件,在文件中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的核心思想。我国学者黄志成把全纳教育定义为:“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全纳教育追求的是个体的“包容性发展”,关注每个人的发展、转型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等,让每个人拥有自由平等的发展机会,让最大多数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从逻辑结构上分析,“包容性发展”理论内核主要包含了发展理念的公平性,发展过程的全民参与性,发展内容的全面协调性以及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性几个维度。成人教育学对弱势群体采取包容的态度,它将“弱势群体”从性别、年龄、城乡差异、体能状况等方面进行分类,划分出女性弱势群体、老年弱势群体、农民弱势群体、残疾人弱势群体等,此外,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视域十分广泛,将“弱势群体”的“弱”聚焦于个体生存环境、健康、人格、机会、法律、财富、权利等方面,充分运用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法学的理论知识去惠及群体,通过现实的可行的举措去解决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与生活。成人教育学不仅通过自身学科理念协调着不同阶层人群的学习需求,在个体的生命进程中,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协调着个人从离开学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的学习与发展,为每个人的自我追求铺设道路。成人教育学以其独有的特性使每个个体享有公平的、全民的、协调的、共享的发展机会,将教育与社会二元结合起来,既发挥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又使社会对成人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极强的包容性保证每个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实现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最高层次。德国著名哲学人类学家兰德曼认为,人是社会的存在、历史的存在、传统的存在,而根本上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一切教育的根源,成人教育学学科理念上的协调力离不开其对文化的深刻把握,它将成人的学习与区域文化、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紧密衔接,其协调的途径正是通过文化这一渠道去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的丰富。

二、学科体系上的延展力

成人教育学的扩容性体现在学科体系上则具极强的延展力。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上的延展力是指成人教育学中的基础学科按照自身的逻辑线索衍生出一系列的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形式,满足成人不断学习的需求和热情。成人教育学学科的课程安排与设置上多元扩张,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与时俱进,知识体系上呈现发散式扩展。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延展力在课程上的体现是其课程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丰富多彩,它有三类组成,其一是核心课程类:成人发展、成人学习、教学过程与教学手段、项目开发与管理等;其二是专门课程类:成人教育史、成人教育哲学、成人教学法等课程;其三是特殊课程类:成人基础教育、比较成人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立法研究等。此外,成人教育研究对象范围极其丰富,群体极其广泛,成人教育开设了关于工人、退役军人、妇女、老人等的课程。从而为那些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得到正规教育的青年、退休或者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为家庭献出自己青春的妇女、社会上无法得到正规学习的残疾人,离开部队急需学习一技之长的退役军人,为了家庭和生活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等等人群打开了一扇通往希望的大门,让他们有所学也有所为。成人教育学这种惠及大众的、多姿多彩的、师生互动的、注重生产的、普惠公平的学科体系,使得整个学习过程周期短、次数频、规格多、成效快,成人在学习中能直接有效地把科学技术、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可以把潜在的尚未成熟的劳动力培养为现实的成熟的劳动。在课程的实施上也就是教学方式上,成人教育走在时代的前沿,以其强有力地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在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上走在各类教育的前面,从而使得成人教育包容度更全面,延展度更深入,成人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水平掌控具体的学习强度,从而使学习更加便捷,知识掌握更加灵活。此外,成人教育学根据成人的学习特点,教学形式上采取情境教学、对话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模式,充分体现服务成人学生的宗旨。这种结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延展性的教学方式让成人教育的效率大大提升,成人的学习热情也特别的高涨。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视域既具个人性又具社会性,故而在教育知识体系上成人教育的延展力更为明显。关于教育知识的划分,刘庆昌教授在《教育知识论》中将其分为四个层面,分别为个人教育知识和公共教育知识;社会的教育知识和理想的教育知识;事实性的教育知识、观念性的教育知识和方法性的教育知识;教育活动的知识、教育事业的知识和教育思想的知识。成人教育学学科的延展性特质有效地将教育知识的这四个层面都涵盖其中。从而,成人教育学的知识体系包含的不仅是个人教育知识还有公共教育知识,不仅是现实存在的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理念下未来所理想的教育,不仅涉及事实、观念还涉及方法与应用。成人教育学延展的知识体系使得其教育结果不仅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进步有着深远影响。成人教育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度也是极具延展力。在教育实践方面,成人教育超越了学校教育的空间和时间界限,教学过程更加灵活,教学形式丰富多样,采用微课、反转课堂、移动学习等方式,充分利用了成人原有的经验,增强了成人学习的效性和质性。例如中国远程教育网、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等互联网媒体在成人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起了沟通与学习的桥梁。在政教联合方面,成人教育充分联合各种社会资源,组织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力量,为自身发展开道护航,政策与财政的支持充分保证了成人学习的无障碍和稳定性。

三、学科建构上的创生力

创生力是成人教育学扩容性研究的重要方面,它给予成人教育学丰富的存在形式和生命力。成人教育源于“教育”,是从“教育”的母体中孕育而来的,符合进化论的逻辑,“在原有存在形态的基础上裂变新的具有更大功能,具有更大生存力量的存在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人教育以其自我不断的更新能力、自我分化能力和自我重构能力在教育进化中不断壮大。早期的成人教育学是单数形式存在的,其蕴涵着关于成人教育的几乎所有理论表述及认识成果,如近代以前的哲学在问世之初是以综合形态存在的一样,成人教育学最初也是综合形态的。之后,伴随成人教育实践以及成人教育学自身的成熟与开放,单数形式的成人教育学逐渐走向分化,孕育出许多成人教育的分支学科,从而形成现有的成人教育学科知识体系。成人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以及课程体系构成了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其基本框架的形成、构建和完善是成人教育学不断创生的过程,形成的多层次、多序列、多角度的成人教育学正是其创生力的体现。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基础学科成人教育学分化出的分支学科,如成人学习、成人教学论、成人课程论、成人史学、成人管理论、比较成人教育等。从综合形态到分支形态的演变使得成人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日渐丰富,从原本的一个问题点逐渐演变成知识的线与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识面在横向与纵向间延伸,最终形成了较为清淅的知识体系和研究范式,故而第二类是由成人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如成人教育社会学、成人教育心理学、成人教育经济学、成人教育伦理学、成人教育统计学、成人教育哲学等,这类学科主要是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对这些学科视阈内的那部分成人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观察,视角深入且透彻,未来的扩展度相当可观。第三类是由不同教育对象所构成的特殊领域,如工人成人教育、军队成人教育、家庭成人教育、犯罪成人教育、妇女成人教育、老年成人教育等。成人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的分类体现了目前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由理论学科向应用学科、由最初的单数形式演化而成了复数形式的扩展。现行的教育学正在日益走向学校教育的死胡同,教育愈发模式化和僵化。这种背景下,成人教育学突破了其“母体”教育学,从传统的学校教育是唯一教育途径的怪圈中脱离出来,超越了教育学的传统视阈,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伦理学、心理学、生态学和政治学等学科出发,以其强有力的扩容性将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等教育实践纳入其中,建立一种民主的、灵活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模式。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保罗•郎格朗说过“在为保证终身教育实现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具体事务’中,成人教育的发展史首要的,因为成人教育看上去是整个终身教育的‘火车头’。”成人教育学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心与主体,是终身教育体系发展蓬勃的关键。成人教育学可以满足个体对知识无限渴望的需求,对于扁平化社会的治理以及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起着支柱的作用,对于改善社会分层与调和社会流动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总结

篇2

【关键词】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关系研究

一般意义上,我国教育可以划分为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四部分,由于分类标准不一,四种教育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成人教育是通过提供非传统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公民与劳动者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是与未成年人全日制学校教育相对应的一种独立教育体系。[1]职业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就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教育手段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教育目的在于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2]由此可知,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对象还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但又各有其特殊性。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献资料,尝试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情况做一回顾,并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评析,以期厘清二者的交叉点及差异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趋势展望。

一、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回顾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二者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始终是活跃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课题。无论是教育实用主义对成人教育的教育实用性观点,还是人文主义对职业教育的人文性关怀,都推动着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的新进展。不可否认,两种理论流派思想之间的博弈,推动了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向前发展。关于二者的关系研究,我国学者的见解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两者的概念及构成可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从成人教育的功能出发,成人教育可以分为成人职业教育和成人非职业教育;从职业教育的功能出发,可以将职业教育分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职前职业教育和成年人的职后职业教育。基于此可知,成人职业教育成了两者的主要关联点。也就是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系体现在成人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成人教育的重叠。[3]另外,二者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有其共同特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实质属生计教育,成人教育的实质为终身发展教育。二者存在的显著区别体现在教育对象、教育境遇、教育目标、教育功能、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教与学的关系等方面。[4]王瑾认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差别表现在:成人教育更为强调教成人性,而职业教育则相对强调教育内容的职业性。她分别就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时限五个方面对两者做了区分。[5]黄碧玲从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的交叉来论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6]同时她又指出二者的区别是:第一,内涵不同。相对职业教育而言,成人教育的内涵更为丰富,不仅强调教育对象的成人性,还涵盖了成人教育的职业教育部分,而职业教育的内涵则更有针对性,强调教育内容的职业性。第二,价值取向有别。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丰富而复杂,其兼具功利倾向与非功利倾向;职业教育重在培养受教育者的谋生技能,往往有现实目的性以及明显的功利倾向。第三,教育目的不一。成人教育在关注现实目的的同时,更追求终极目的,即追求人性的完美和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急需的专职人才,所以在培养目标上对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专门性知识更为强调和重视。[7]此外,她还提及在办学形式、经济效益、专业设置、学科体系和教师选择等方面二者存在差异。

2.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存在交叉但不能互相取代

甘立成认为,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分别,除了划分标准不同外,还在于两者的教育特点和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不一。他认为两者是交叉关系,并从受教育的对象范围、社会属性、教育内容、教学形式、达到的现实目标五大层次对这种交叉关系进行分析。[8]叶忠海、王瑾等人均主张:尽管近年来职业性成人教育与非职业性成人教育正趋于融合,但这并不能成为职业教育取代成人教育或者成人教育代替职业教育的理由。它们在本质上为两种不同教育范畴,如上文所阐述,二者在教育对象、目标、内容、形式、时限、过程、教与学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区别,没法互相取代。我国国情决定了中低层次成人教育的任务还任重道远,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等,且成人学历教育尚不过时。而现阶段职业教育主要为社会输送大量基层应用型人才,其对缓解就业压力功不可没。因此,二者的独有功能及社会地位,决定它们之间只可能逐步走向融合,而不能相互取代。[9]

3.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各有特色却趋于融合并进

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虽然分属于不同的教育领域范畴,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但是二者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二者将更多的趋向于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融合发展趋势,搭建成教与职教间的立交桥,共同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服务。陈鹏认为,关于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总体上经历三个时期:成人教育职教化(1986—1995)、成人教育非职教化与职教化之间的论争(1996—2003)、争论之后的和谐发展(2004—2009)。他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主要有四种基本学说:“历史贡献”说、“交叉关系”说、“替代转型”说、“和谐发展”说。另外,他对不同观点间的论争进行了归因分析,认为概念形成、历史生成、社会发展、政策导向等均为促成因素。最后,他对二者关系进行前瞻,认为它们将在沟通与融合中连为一体,共同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在和谐发展中各显特色,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职能。[10]唐爱民认为成人教育范畴与职业教育范畴既存在逻辑分殊又存在逻辑耦连。其分殊在于:其一,内涵不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不仅表现在二者的教育对象在生理、心理、社会成熟水平上,而且表现在二者的价值诉求与目标指向上的异同。其二,外延差异。从教育对象上看,职业教育包括成人和非成人,因此其外延大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是包含成人教育的;从职后教育的角度看,二者的关系则发生了颠倒,职业教育的范畴又会从属于成人教育。其三,实践特征不同。即在实践运行过程中二者的运行起点、运行时限有别。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范畴划分标准不一是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重叠、相互交叉的根本缘由。职业教育属于功能性划分,而成人教育属于对象性划分。其耦连表现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逻辑上的交叉与包含,因此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这也就导致了在具体教育实践中难以将二者彻底区分开来。[11]职业性的成人教育与面向成人的职业教育日趋融合,将成为未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发展的主流趋向。

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评析

通过对以上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回顾,可以得到不同学者的相异性价值取向,而在这种取向下形成的偏执性理论主张表现在:

1.只见交叉,不顾差异

忽视职业教育的个性特征,将职业教育划分为成人教育的一部分显然不符合二者概念范畴的实质。这种观点实际上赞同职业教育成人化,只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共性,却抹杀了二者的个性,只注重两者在教育对象年龄上的相似性,但忽视其在具体实践中的差别,即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有各自的要求;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完全等同。这种观点的实质误区在于其过分看重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之处,而相对忽视了他们其实分属于不同的教育范畴,独立承担各自的教学任务、完成不同的教育目标。换句话说,他们片面地认为二者在教育的社会功能及作用上完全一致,一切成人教育活动都是在为受教育者的就业或在职提高做努力,却忽视了教育对人的发展功能,并未注意到两者在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上存在一定差别;当然,还有学者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价上标准一致。该种观点模糊了两者的区别,从而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既然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存在,本身就说明两者都有自身的特点,不存在“谁代替谁”的问题。他们之间的不同,除了划分标准不一外,还在于两者教育目的、教育特点、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等差别使然。

2.只谈替代,不论个性

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替代转型说”认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交叉,为二者之间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能,随着经济社会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日趋发展,成人教育职业化的现象日益普遍,职业化特色成为成人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从教育功能的角度出发,这一观点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是综合考虑教育的多维角度可知,这种观点也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在新时期,成人教育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而实现转型本无可厚非,但成人教育的实质为终身发展教育,故此种转型应更加侧重它的“非功利性”及“人文性”;那种主张成人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偏执想法将最终将成人教育引入歧途。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存在某种程度上的教育职责共担,但是也存在更大程度上的领域分歧,成人教育中不仅包括职业教育的任务,还有许多非职业教育的要求;职业教育中虽然包含职后成人教育的内容,但是还包括非成人职前教育的职责。因此,那种基于二者之间存在一定交叉就片面地认为成人教育职业化或者职业教育成人化的“替代转型说”在理论上无法立足,更不存在可靠的现实依据。因此,无论是上述哪种观点,都将导致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极端化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不是完全对立的,两者之间存在很多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探究二者关系发展的内在一致性将有利于科学把握二者的未来发展的常态。成人教育是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培训,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基于此可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范围甚至教育功能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单纯关注二者共性或者单纯关注二者个性的观点,都会显得有失偏颇。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有利于我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不失为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必要途径。

三、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展望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进行审视,会产生不同的立场和观点。研究者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时展对二者的教育需求,展开二者的关系研究。归纳这些不同论述或论争不难预测,未来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将呈现以下基本发展趋势:

1.呈现出和谐共促的发展态势

如陈鹏所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的研究将逐步从争论转向对话。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既存在一些交叉之处,但同时又是本质属性不同的两种教育范畴与体系。两者之间这种固有的关系以及他们所发挥的独有功能便决定其只能走向“和谐共促”。多年来,学者们已有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也证明了:一者代替另一者将不利于双方向前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一方从属于甚至附庸于另一方,将导致双方自我定位不清、发展空间受限。换言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各有其自身使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讲,两者绝不能互相取代,而只能向着融合、共生的道路上行进。因为只有当两者均坚守阵地,发展势头迅猛之时,才可能是其相互学习、借鉴、融合、共促之日。

2.将长期处于交叉发展状态

之所以出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认识的不同误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二者之间是一种交叉发展的关系。各种认识误区的存在,容易导致具体教育实践中,模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使教学内容失去针对性。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二者将长期处于一种交叉发展的状态,也就是说二者各有不同,但又存在某种程度的交叉,这是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科学把握的结果。一方面,二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在统一性,存在一定的重叠成分。另一方面,分析两者的概念可以看出,虽然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本质不同,但二者又存在不容忽视的内在联系。

3.共同为终身教育发展铺平道路

正因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交叉与联系,才不可避免地提供了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的可能性。二者在这种相互借鉴中发现各自优势及不足,并得以取长补短、互利共生,最后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回望过去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它们在普及我国中、高等教育以及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展望未来,二者都有独立的发展机遇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他们应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相互补充、互惠互利、共谋出路。在充分利用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点健康发展的同时,尽力坚持各自的办学特色与独有职能,共同为国民教育的革新与发展创造契机。21世纪是终身教育理念更加广泛地为大众所接纳并逐渐内化的新世纪,此时的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也更趋于融合。他们有可能也有责任共同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完善和普及、终身教育实践的推进和深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二者也将在这种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螺旋式上升甚至是跨越式发展。总之,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复杂,不能简单地把二者概括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或者认为两者是相互交叉的关系,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二者未来关系的发展。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将是二者关系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研究的重心,可以适度向二者的结合点靠拢,但这也绝不意味着可以忽视他们之间的个性发展特征。与职业教育相比,成人教育还存在发展历史较长、涉及范围更广、概念内涵更为丰富等特点,这是在对二者关系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成人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职业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职业教育实践的主要阵地。成人教育的职业化和职业教育的成人化,是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重要交叉点。关于二者在未来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向,还需要不断去分析与探讨,以不断完善两者关系的相关理论,促使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明朗化。

【参考文献】

[1][3][4]叶忠海.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研究[J].教育研究,1996,(2):20—25.

[2]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5]

[8]王瑾.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辨析[J].成人教育,2009,(7):48—49.[6][7]黄碧玲.浅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68—69.[

9]甘立成.浅谈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J].成人教育,2004,(12):19.

[10]陈鹏.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及未来走向评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5):90—93.

[11]唐爱民.成人教育及其邻近范畴的逻辑关系摭论[J].教育研究,2007,(10):77—82.

[12]朱强.浅析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从教学的角度[J].职教通讯,2013,(7):40—42.

[13]袁金生,郭兴华.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00,(7).

[14]肖尧.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叉关系[J].教育理论,2007,(9):19—20.

[15]谢明荣,孙进.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差异与联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9—11.

[16]崔铭香.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8—9.

[17]赵喜文,李娟,王丽,郭伟.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异同及重要启示:兼谈成人教育姓“职”还是姓“成”[J].继续教育,2006,(2):24—26.

篇3

关键词:翻转课堂;成人教育;自主学习;在线学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学习主体的深入理解,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日渐成为教育领域中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据考证,翻转课堂最早由美国学者萨尔曼•可汗提出,并在美国获得广泛的普及。其具体做法是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录制成微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在课前自主浏览与学习,并在现实课堂中进行问题答疑、互动交流等活动,从而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探索意识,颠覆了知识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成人教育作为面向在职从业人员的学历提升、专业进修的一种社会性极强的教育活动,学习者常常存在着工学矛盾、知识积累与专业背景的差异等问题。现有教学模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翻转课堂的引入则为成人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变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意在借助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探索成人教育的新模式,进而破解当前成人教育存在的弊端,为推进我国成人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翻转课堂教学特点及对成人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它是通过对传统教学中课上“知识接受”与课下“知识内化”过程的倒置,来改变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进行重新规划的一种课堂安排。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新知识,然后完成在线测试并发现疑问。课上,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则针对不同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此种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其一,教学视频短小、精练,能够突出核心理论知识、重点及难点问题,有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加以掌握;其二,教学流程倒置,师生角色互换,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发现能力,开拓思维;其三,学习计划、进度更加灵活,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由把握;其四,全程化的数据记录,网络教学平台具备记录学生视频浏览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的功能,教师可以据此进行教学监督。若将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成人教育,一方面,有助于教师针对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实践经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与知识重构,实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为在职人员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协调工学矛盾。同时,翻转课堂的“自学———纠正———指导———提高———自学”的循环过程,可以不断强化成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

二、当前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与“翻转课堂”应用的必要

(一)翻转课堂的应用促进成人课堂学习主动意识的提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成人教育仍将教师主导的面授教学作为主要环节,并安排在成人学生自主学习及测试考核之前。在这个环节,教师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集中授课,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温习已往知识,以应试为目的选讲部分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做忽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无暇解决学生的不同疑问,因此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另外,部分参与成人教育的学生出于晋升职称、获取文凭的目的,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涨,而此种流于形式的课堂面授更加削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替课、替考现象时有发生。如此一来,成人教育“提升成人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则难以得到很好的践行。翻转课堂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以微课视频为主,面授为辅,教师充当答疑解惑的角色,弥补视频教学或网上教学的不足,对应对成人教育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所导致的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能力弱化的问题,有着积极的代偿性功用。

(二)翻转课堂的应用强化视频教学中“教与学”双方的交互性

成人教育的非正规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适合一种基于问题的、个性化的、能够自我控制的模式。当前,部分高校开始将远程教育应用于成人教育过程中,鼓励教师借助微课网站录制并推送教学视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然而,此种教学视频很多情况下仍是作为成人教育面授课堂的辅助,成为教师知识传递的工具,而并非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资源。再或是直接将传统课堂搬到网上,用视频替代教师,学生孤立地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互环节被忽略。单向的知识讲解视频推送无异于灌输式的面授,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翻转课堂的视频教学环节强调动态的学习过程,教师充当问题交流与信息把关的调控者,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时在线交流、学习进度调节、学习成果检测等。翻转课堂在实践层面可以活化目前成人教育推行的视频教学这种单一推送模式,进一步强化“教与学”双方之间的交互作用,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

(三)翻转课堂的应用促进成人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提升

从现有情形来看,当前国内部分高校的成人教育大多采用批量化、同质化的教学方式,传授课本中固定的、相同的知识内容,并且大多是理论知识传授,较少涉及实践环节、实验教学、活动教学等,形式相对单一。对于成人而言,分别来自不同的职业领域,教育背景、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传统成人教育同质化的教学内容便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趋于形式化。翻转课堂的关键教学环节在于学生根据专业需求进行在线自主学习,而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疑问进行分析、解答,能够保证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方面,成人教育主要站在教师角度,追求教育的便捷化,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翻转课堂则可以利用涉及多专业、多领域、多媒体化的微学习视频为学生提供自学资源,后期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思维,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过程。

三、翻转课堂教育教学模式与理念在成人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一)基于问题导向重建成人教育的课堂教学对话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是知识传授依托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成为师生面对面对话和达成理解的场所,为成人教育在新时期的实践提供了一系列理念上的借鉴。因此,成人教育教师在组织课堂面授的时候,需要从灌输、控制的角色中抽离出来,改变过去以知识讲授为主的勾画重点、复结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针对学生在线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对话与合作掌握学科知识精髓,并学会将客观知识内化为主体技能应用于实践中。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案例情景模拟式、讨论宣讲式、连锁反应式等多种类型的讨论,或以实验等方式,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学习疑问。同时,应该考虑到,要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增强成人学习兴趣等问题。这种形式在国外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中颇为重视,如加拿大北阿尔伯塔理工学院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就体现为教师在课堂中设计有趣的活动,激励学生学习动力,通过辩论、角色扮演、学生演示等方式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而无需进行系统理论知识讲授,学生知识学习过程已在课前通过远程视频完成。所以,我国的成人教育课堂若想作出改变的话,就应该懂得将教育的重心从知识传递向问题探究与答疑方向进行转移。

(二)借助新媒体与微课平台促进师生在线交互

翻转课堂强调视频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这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当前,成人教育中大多存在教学视频单向推送的现象,而忽视了“教与学”双方的互动,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成效不显著。因此,成人教育进行革新的第一步,必须注重线上课程的动态化。在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时,不仅要基于多媒体技术实现课件及网络课程点播,还要支持教师提问、答疑、组织讨论、作业布置与修改、学生学习过程监管、学生形成性考核等功能。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以及网络直播技术的发展,为成人教育的远程在线教学提供了交流、沟通的渠道。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建立学习小组,进行问题讨论和答疑解惑;还可以通过微课直播,与学生实时交互,进行提问和学习过程监管等。此外,也可以发挥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便捷化的优势,加强师生学习体验。美国加州河畔联合学区就把翻转课堂引入课堂,作为课堂的主要形式来展开,采用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材,融合了文本、图片、3D动画与视频等多媒体学习材料,进行师生交流和分享功能,强化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

(三)通过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进行成人个性化的辅导

从课程设置重点来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育模式更加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鼓励教师制作并推送多样化课程内容,并针对不同学习者进行一对一的课程指导。这一教学模式也为我国成人教育个性化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因此,高校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制定不同的课程资源,对成人学习者进行个性化辅导。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涵盖多专业、多领域的课程资源,比如借助“五分钟课程”微课网站,生活休闲、经济管理、教育体育、科学技术、历史文化等各个学科领域的课程视频,满足成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在课程内容形式表达方面,可以以课件、视频、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和讲述,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且,成人教育类高校要注重开拓专业课中的个性化实训课程,利用实验室场景教学、校企联合实操培训,满足各种职业背景学生的个性化实践需求。在个性化辅导方面,美国成人教育类院校或社区学院的做法是相对突出的,很早就已经采用“翻转课堂”教学之类的模式进行教学了。教师会在设置课程内容之前,对学生的职业、个人生活、兴趣、知识和技能需求进行调查,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建设多元化课程体系、制作在线课程资源与展示方式,从而实现学习者个性化的辅导与学习。显然,对于目前成人教育而言,引用翻转课堂个性化授课理念,对于丰富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形式甚至在线课程格局与形式,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翻转课堂是一种极具现代化和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教学流程进行倒置,以学生课前教学视频自学为主,并完成在线测试,课堂面授时针对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与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答疑解惑,教学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师生互动频繁、教学目的明确,对于解决当前成人教育中存在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薄弱、教育同质化、师生缺乏沟通等问题,改革成人教育模式,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如何将翻转课堂与成人教育进行更加深层次的融合,仍值得探索。未来成人教育须深入分析翻转课堂的特征,转变教学理念,努力开发和研制多元化的教学视频,不断完善网络技术平台,使得翻转课堂模式在成人教育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顾冠男 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叶红英.基于翻转课堂的成人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20).

[2]杜燕红.基于翻转课堂的成人教育中的学习支持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16,(3).

篇4

改革开放以来,出国潮的兴起催生了外语教育市场的迅猛发展,也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外语教育机构。随着校园外语教学和社会化成人英语教育的差异日渐缩小,人们深刻感受到外语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学习者走向世界的必由通道。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需要通过终身学习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而外语学习始终是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本书所开展的理论探讨作为审视外语终身教育问题的出发点,不仅能够提升成人外语学习的理论深度,对于进一步形成系统、全面的教学理论和学习方法都将产生极大的帮助。齐伟钧先生的《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教育与成人外语教学研究》一书从中国社会的现实诉求出发,结合作者多年来扎根教育一线积累的丰富经验,在突出外语学习的终身性特征的同时,在书中大量列举了成人教育不同历史阶段的生动事例。尤其是作者以进步、开放的学术视野正视网络手段对于外语终身学习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重点针对“网络学习的社会性存在和认知性存在”进行深入探讨,使得一度被忽视的“网络学习的教学性存在”开始进入到学术研究视野。作为一名深谙教学规律的学者,齐伟钧先生并没有将自己的视线局限于狭小的空间中,而是针对近三十年来在成人外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针对《许国璋英语》和《新概念英语》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进行认真的比对,也对进入“百家争鸣”时代的外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某些观点颇有新意。齐伟钧先生站在终身教育的高度撰写《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教育与成人外语教学研究》一书,不仅提升了本书的学术水平,还深化全书的理论深度。他认为外语学习涉及语言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深入研究教学方法与实践这一成人二(外)语习得的重要手段,应大力提倡以交际为目的、以口译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综合翻译教学法。通过理论上的论证和实践上的应用表明,综合翻译教学法是最适合国内成人外语学习者的教学方法之一。

2对于不是以某一种语言作为母语的学习者而言,最佳的学习方式当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获得语言的熏染。

但当这种条件无法得到满足时,就需要采取其他的方式丰富自己获得的语言信息。针对这一问题,齐伟钧先生重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阅读。这也是很多语言专家的看法。在我国当下的教育结构中,成人外语教学从学理层面进行划分并归属于“二语习得”的范畴,学术界曾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致的结论在于大量的阅读,作者在书中先后列举了方重、周珏良、葛传椝、陆佩弦等人的观点作为自己在本书中阐述自己观点的补充证据。

3结语

篇5

一、建立培训市场的理论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培训定义为:为达到某一种或某一类特定工作或任务所需要的熟练程度,而计划传授所需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训练。

市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市场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而且还是一种运行机制或调节手段,市场的本质体现了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在培训活动中是否存在交换关系,培训活动是否具有产业性质是能否形成培训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

一个市场的形成,最主要的条件为是否存在着买方和卖方,买方和卖方之间是否存在着交换关系。

从培训活动的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交换存在于这个活动当中。

首先,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是培训领域交换的利益实体,是培训需求的一方,即买方。培训机构是办学实体,是提供培训的一方,即卖方。在培训活动中,受训者必须交纳一定数目的培训费,从而使资金流向培训机构,同时也使受训者获取了参加培训的权力。经过培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增加了在社会竞争的能力,这是培训活动中存在的一种交换关系。

其次,培训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与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劳动实现的。在当今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工作者的劳动仍然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教师通过自己智能和体能的消耗,向学校和学生提供了服务,同时也获取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劳动价值的交换。

再次,发展教育事业是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每年都提供大量的教育经费,通过设立培训机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及地方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推行或举办大量带有公益性质的培训和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所开展的培训。国家通过教育投资,开发了人力资源,提高了综合国力。国家既是培训活动的投资者,也是培训利益的获得者。

可见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交换关系。其中国家、社会、个人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教育资源的需求者;培训机构既是教育资源的供给者,又是产品的生产者。在培训活动中存在着供需交换和价值交换,为完成这种交换必然存在一个市场,通过市场,使社会、教育部门和个人之间实现价值交换和供需交换。

此外,教育交换与物质交换相比,教育交换更为复杂,有其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教育培训活动与一般商品活动的目的不同,教育不仅具有经济功能,同时还有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教育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为目的。第二,教育培训交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交换。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在人才形成的过程中,虽然教育起了巨大的作用,但人才并不是教育的独立产品,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培训者不属于培训机构所有,培训部门也不能把受训者作为自己的产品拿到劳务市场去出卖。

总之,培训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培训机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必然与社会其它系统发生交换关系,这种供需和价值交换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培训市场就是完成这种交换的场所。

(二)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

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是由它的资源消耗性,生产性和可经营性所决定的。

1资源的消耗性。

开展培训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包括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和教育管理者、教育经费、时间与空间等,这些教育资源在培训活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消耗。

2生产性和服务性。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受训者的素质。经过培训的人,会导致个人价值的增长,一旦所学知识运用于生产,便会创造价值。在实际生活中经过培训的人比未受训的人就业机会更多。

3可经营性。

培训机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绝大部分办学机构自负盈亏,自主办学。培训机构的生产和经营就是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结合来创造价值,发展壮大自己。

承认教育培训活动的产业性质,并不是把学校当企业办,并不是只强调经济规律,而不顾教育规律。它的实质在于明确教育部门与社会其它部门的交换关系,社会上的任何部门要想得到教育服务,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培训机构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壮大,就必须接受社会的选择,培训机构要有经营意识,要加强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

教育培训的产业性质与教育培训市场紧密联系,既然教育培训是产业,就得进入市场。教育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就是要通过市场的调节,来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培训市场的概念界定

市场体系是一个大系统,是由许多专门市场组成的,培训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的大市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和培训活动中的交换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市场的特征。只是由于我们没从本质上去认识它,因而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又是交换关系的总和,也是一种运行机制,它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对培训市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窄。目前很多问题正在争议之中,给培训市场下一个定义确实比较困难。从一般的表面概念上界定它,培训市场是以与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的提供和需要为交换内容的市场。从深层次界定它,是指培训活动的运行机制或运作形式,是围绕着培训所发生的交换关系的总合。

培训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小系统,它是由培训信息市场、培训教材市场、培训生源市场、培训师资市场等构成。

培训市场既可以作为单独存在的市场,又可以作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科技市场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三、培训市场的本质

揭示目前业已形成的培训市场的本质,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深化和具体化。具体地说,现阶段培训市场本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商品--市场"层面

精神商品与物质商品一样,都凝固着人们的一般劳动,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从使用价值来看,参加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以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自身的价值,增强竞争能力。从交换方式来看,知识与技能进入市场后,最简便易行的方式是以"货币"为手段进行交换。要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得交费参加某一培训机构的学习,这些现象的存在充分表明了知识与技能等教育产品已具有"商品货币"性质了。

(二)"不完全"--"不成熟"层面

在一般市场中,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但在培训市场,有时却不能执行,有些类型培训的学费并不反映教育成本,也不反映教育价值和效用大小,学费并不完全成为调节教育供需均衡的杠杆。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动力源泉,是市场的最基本特征。然而在培训活动中,国家为了全社会共同利益对某些培训项目进行某种程度必要的垄断和干预;某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垄断性,使培训市场中的竞争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程度内。

培训市场从萌芽、发育到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对培训市场的认识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事实证明,现阶段的培训市场不论从性质作用意义上,还是从程度范围上看,都是不成熟、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培训市场的界定不明确,发育不平衡、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得力,一些培训机构收费不合理,个别学校教育质量低劣,甚至还有以学经商的现象存在。上述种种原因表明,目前培训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虽已初步形成,但是不成熟、不完善。

四、建立培训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结构的变革,市场体系的发育,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现实背景,是培训市场得以启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教育体制总是与经济体制相适应,一旦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教育体制也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上的深化。这一重大变化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带来了深刻变化,也对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理所应当地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成人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联系最紧的一种教育类型,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基本运作方式,同样适用于成人教育领域。其中建立成人教育科技市场、成人教育生源市场、成人教育人才市场、成人教育培训市场等一批成人教育市场,是成人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成人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才能使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同时也使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学校的活力和动力才能得以增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成人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这是培训市场得以形成的动力与源泉。

其二,劳动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为培训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我国企业制度的重大改革。这一变化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往那种国家包分配,用工终身制等劳动用工制度必将被聘任制、合同制所代替。企业有权选择职工,职工也有权选择企业和工作岗位。需要学习,要求培训已成为职工获取新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更高的工资、职务晋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这种培训是个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参加,在经济学上称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当个人经过投资,而获得了收益成为可能,个人才会到培训市场寻找培训信息,参加培训。所以说,只有职工真正拥有了选择职业、企业和工作岗位的自时,职工培训市场才能形成。

其三,建立培训市场是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成人教育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学校缺乏办学自、奉命办学、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和发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来规划和设计成人教育,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行政管理职能,下放权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办学的实体,建立以竞争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优化结果为目的的运行机制(市场体制),已成为成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成为必然,它的出现可以使成人教育按市场的需求办学,使市场调节成为管理成人教育的重要手段。

五、北京市培训市场的现状分析

(一)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主客体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84所,成人中专校142所,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136所,此外还有近3000所乡镇成人学校、村办文化技术学校和培训中心。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培训体系。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各类成人培训机构中接受培训。可见北京市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卖方市场和一个潜力很大的买方市场。对于这个客观现实,我们只有正视它,承认存在,研究规律,因势利导,促使其不断发育和完善。

(二)北京市培训市场的专业设置

目前北京市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所开设的课程大体分为四类,即文化补习类、外语类、艺术类、职业技术类。

文化补习类的主要对象是准备参加各类考试的人,如高考补习班,成人高考补习班,自学考试辅导班等;外语类主要以英语、日语为主;艺术类主要包括书法美术绘画、器乐声乐、舞蹈体操健美;职业技术类主要以美容美发、烹饪、服装剪裁、装璜设计、计算机操作、家政、家电维修、财会和汽车驾驶等。

当前,北京市培训的市场化趋向明显加强,除文化补习仍保持相当的热度外,职业培训越来越面向劳动力市场需要,面向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变革的需要。培训方向明显呈现以下特征:

(1)职业培训的专业多为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

(2)办班方式灵活多样、讲究速成,见效快。

六、关于促进北京市培训市场成熟与完善的几点设想

(一)做好建立培训市场的基础工作

1认真搞好办学体制改革,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前提。必须切实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政府对教育事业包揽过多的状况,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或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的精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办学,欢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人士来华合作办学或单独办学。

2落实培训机构的法人地位,保证培训机构的办学自,这是建立培训市场的内在基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为培训机构的发展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外部环境,促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办学实体,使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下自主办学。就目前而言,培训机构应享有招生自、设置专业自、制定收费标准的自、用人自和对外交流权。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市场体系

1加快筹建我市培训信息市场。目前北京市培训市场体系还不十分健全,其中培训信息市场是较为薄弱的一环,应加紧筹办,发挥其培训中介机构的作用。以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为中介,建立全市成人教育培训信息网,把企事业用人单位、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普通教育培训机构纳入信息网,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的信息咨询服务,使之逐步完善。

2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培训市场开放的范围,目前首先应开放政府计划调节之外的培训领域--即社会培训领域。其次是系统内、企业内部培训,逐步扩大市场调节范围,逐步使中小企业内部培训的任务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

3在培训市场的组织方式上。组织与筹建培训市场时,要坚持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以无形市场为主的原则。在交换过程中应由目前的相互依附关系转向契约关系,使在培训市场中各方的利益都受到法律保护。

(三)加强对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与调控

1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都应当转变职能,由传统的行政指令性管理转为制定政策,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行的调控体制,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