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化学大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0172-01
前言:
化学是高中的重要课程,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主要阵地,而化学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怎样,除了教师个人的能力之外,教学理念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有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师的自我定位,还有学生的自我定位、学习习惯等。
1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1.1重目标轻过程。
目前,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各个高中更多的关注分数,化学教师也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更为关注,但对具体的过程及其产生的效果漠不关心。如在课堂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考点,将习题尽可能的模拟高考真题等,而没有考虑教学过程联系学生的独立性、能动性,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等过程。
1.2教师主观性强。
长时间应试教育的窠臼明显约束了教师的思维方式,信息技术等新的教学表现模式往往流于形式主义,校园领导与化学教师对新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与必要性认识不到位,仍然认为一本课本、一支粉笔足以进行教学,缺乏相应的兴趣与能力去海边教学理念,造成了新式教学喊得震天动地、传统教学搞得扎扎实实的局面。要解决好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再对化学教师实施有效的培训,让教师学习有效地教学方法、理解高中学生的特点,并能够在实践中逐步应用。
1.3学生独立性差。
独立性差主要表现在思考独立性差与实验独立性差。不少高中生刚开始就未塑造一个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死记硬背化学共识、化学反应现象等,造成做实验时难以离开教师,必须有教师在身边直到陪同,如此一来,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觉得累,而且难以长期坚持。因为这十几年来高考竞争家具的原因,过于夸大分数的作用,而部分家长也觉得在教师的指导下背会相关内容就可以了。实际上,在同时复习许多课程的状况下,由于学生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难以关注到比较琐碎的化学内容。如果有了独立的思考、实验能力,学生往往会有机的思考、联系所学内容,针对性较强,效率也相对较高。
2改善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效益的策略
2.1重目标也重过程。
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但真正培养高中生能力的往往在于过程。具体有效的教学过程对化学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重塑教学过程:①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②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③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④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⑤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⑥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内容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学就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新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这才是,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
2.2教师定位地转变。
改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能力与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一,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网络能力,即化学自我水平、新式可见制作与网络应用,只有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工具与媒介,才会在教学中充分的进行运用;第二,教师的授课模式必须从“施教”过渡到“导学”,能够营造教学情景,尤其是在化学实验中,鼓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学习能力与改善学习习惯上作出努力;再次,教师必须要跟得上信息时代所产生的持续教育的要求,不但要关注与学习化学的新知识,还应努力学习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动向与先进成果,主动观察与了解学科教学的新方法,并用这种继续学习的姿态给予学生以积极影响。
2.3学生定位的转变。
第一,学生要从受众的、被动的教学定位往多样化、能动的角色转变,能够积极探索、与教师互动以及进行操作;第二,学生的化学学习思考不能只在学校中、课本里,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主动学习、业务学习、实践学习与网络学习也要作为重要的内容;第三,想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学生就要掌握化学研究的新动向,如诺贝尔化学奖等。
学生定位的转变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做重要与困难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中“浸泡”了很长时间,已经形成惯性乃至惰性,一切由教师包办,按部就班的完成家庭作业,遵守课堂纪律、考试中成就优秀就是好学生等。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渐渐被削弱,对新的教学理念带来的影响视而不见。
总而言之,教学理念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础,与教学效益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理念为化学教学效益提供保证,课堂效益反过来为教学理念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完善教学模式,定准自我定位,提高教、学效率,达到素质教育与高考成绩的双增长。
参考文献
[1]黄秀英. “自主-探究-合作”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 广西师范大学 2011
[2]孙小妹.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3]谷桂超. 高中化学教学开展“两贴近”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个案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Teaching&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intelligences. . 1999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中化学;过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95-01
进入高中以后,虽然学生们在身份上完美转化,但其思想指针还停留在初中学段,心理还没有调整到作为高中生应有的状态。作为高中化学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尽快调整好心态,对初中化学知识能系统进行回顾,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从而顺利开始高中化学学习之旅,在新知识讲授前,有必要安排一定的课时在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环节发力。笔者在高一年级选定了一批人作为实验范围,开展必要的问卷调查和教学创新式实践,时隔一个学期,我对这个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细心做了记录,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分享探讨。
高一新生在初步入新的学校后,对知识的渴求很强烈,迫不及待的想尽快开始新课程的学习。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保持头脑清醒,沉稳应对,待学生的激情减退,再道出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内容,即对初中化学内容的复习,讲清复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接受并主动配合教师布局教学。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切不可将新课前的旧知识复习变成走过场,要对初中化学教材近年来的变化有所掌握,保障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总的说来,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复习,其重要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课教材内容的驱使。反观初中化学,其中定性分析的内容较多,强调对现象或结论的记忆,而高中化学除了继续夯实这一点外,对现象原因和参数多少的求知增多。同时,初中化学的形象思维是其最大亮点,一般是从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熟悉的自然现象为切入点,孵化出特定的概念或规律形式,而高中化学在进一步强化形象思维的前提下,还从抽象的化学模型入手,学会建构化学概念和规律。此外,初中教材的生动性、直观性表现在大量插图的运用上,表达形式易于学生接受,而高中教材就显得严谨充实而形象不足,给人刻板难以理解的感觉。
第二,学生学习特征的需要。初中化学强调对概念或结论的记忆,学生死记硬背学化学几乎成为常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高中学段后,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幅提升,先理解后记忆逐步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初中阶段的“消化不良”现象大大减少,学习过程变得顺畅多了。这说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在逐渐降低,自主探索意识在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渐趋凸显,自学能力的发展变得强劲迅猛,从被动依赖向独立主动转变。
第三,新生适应环境的心理需要。学生走进新的校园,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新的教师、同学对个体影响较大,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波动,因此,给学生一个心理缓冲期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学生从初中学校步入高中校园后,对新环境的适应大概需要二三周的的时间,其间他们不但要学着迎合教师的教法、特点,还要尽快的熟悉学校情况和周围同学的情况,新环境给他们带来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会有短暂的无所适从,教师要从学生的基本需要出发, 帮助其做好过渡期的心理缓冲。
当我们对过渡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后,下面就要着手找寻适当的方法实战推行了,要想立竿见影,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有计划、分步骤的扎实推进,逐步扫清过渡过程中的障碍。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第一,做好前期调查分析,尽可能的全面了解学生实际
万事开头难,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谓“知己”,就是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这是基于对教材的吃透。据我所知,很多高中学校采用三年轮回制,教师从高一跟班走,一直到高三,然后再轮回,周而复始。一些化学教师由于长期在高中学校任教,对初中化学教材的屡次更迭竟浑然不知,在带领高一新生进行旧知识复习时,常常会出现教师回顾的内容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脱节的情况,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因为教师对初三化学教材变化的不了解而导致严重滞后。
第二,以重点问题为牛绳,采取多元化的复习方式
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不是简单的过程性回顾,而是要以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步调进行。教师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或手段,对于学生普遍掌握好的知识点,在复习时可一带而过,对存在问题较多,不易学生消化的问题要安排更多的课时,下大力气解决。如,在复习前的调查分析后,发现多数新生对电解质概念及导电性能等方面存在概念上的混淆不清,溶解度的计算方式模棱两可的情况,对于这类问题,化学教师在安排过渡阶段的课程设计时,要侧重这方面的解析答疑,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瓶颈。
第三,强化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外延
既要对初中知识进行系统的全程梳理,还要对薄弱或细节问题进行深挖弥补。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我总结罗列出普遍反映强烈的三个方面亟待“修补”:
首先,初、高中教材的罅隙不断加深。经过笔者对初中化学教材和高中教材的对比发现,这两种教材按理来说应该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可事实胜于雄辩,两者间存在严重的脱节。初中新版的化学教材删去的某些知识正是高一新生开始新教材学习的“软梯”,这在学生头脑中是以空白的形式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初中化学教材向高中教材的转变难度就加大了,当化学教师讲到这部分知识时,很多学生就会觉得突然,甚至匪夷所思、晦涩难懂。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带领学生过渡时,应注意盘点这方面的知识,将其合理的安插到过渡复习的环节中。
其次,关于溶液方面的计算,初中学段安排较少,一般不作为重点研究,但到了高中学段后,这却成了常规题,对此内容,教师在过渡复习时应适当加深。
再次,对一些选学内容,最好采用分层教学法,这样既符合优秀生胃口,又照顾了学困生。此外,还要巧妙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对一些概念和规律进行适度的延伸,比如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
总之,初中化学向高中化学的过渡时学生有效调整学习状态的必由之路,只有学生对教师、教材、学法及环境适应了,步入高中后的不适应感才会快速消失,从而激发其强劲的学习动力,爱上化学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延迟判断;高中化学;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2-0019-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07
现阶段,很多高中化学教师还是选择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尽管这种方式能节约教学时间,但是省略了问题分析过程,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充分理解知识,学生就无法灵活应用、迁移知识,教学效率也很难提高[1]。因此,为了确保高中化学教学的效果,教师有必要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适当引入“延迟判断”,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参与到演绎、推理的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延迟判断”的应用价值
“延迟判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强调知识形成,关注学生认知建构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该理论,一方面要将直接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结论推理,另一方面要诱导学生参与到结论推理的过程当中,使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分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学会自主构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2]。
1. 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延迟判断”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明确自身的引导地位,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不再通过直接灌输知识和呈现结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课堂教学。这样打破了“教师教”的传统观念,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树立主动参与意识,更积极地去探索、体验,进而在参与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 有利于通过知识建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基于“延迟判断”教学理念,教师不再只关注知识结果,更重视教学过程,即知识形成与学生认知建构这两个过程[3]。为此,教师会鼓励学生参与到结论演绎、推导的过程中去,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体验,也就是说,学生能经历一个知识加工和建构的过程。因此,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原理、规律,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和认知。
3. 有利于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延迟判断”对锻炼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会适时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判断、分析问题,以免学生走进知识误区。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树立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逐步提升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延迟判断”的应用策略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因为灌输式的方式而省略或简化问题的分析过程,在开展化学概念和实验教学的时候,学生就很难真正掌握化学知识的精髓,这样既不能满足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需求,也不利于完成化学教学目标。接下来,本文将对化学概念和实验教学中的“延迟判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化学概念教学: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
在化学知识体系中,化学概念是基础性的构成要素,学生是否能够吃透化学概念,不仅对其化学知识认知水平的高低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在其化学知识网络建构和拓展的过程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所以,学生要想提高化学成绩,必须充分理解化学概念。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通常是先直接呈现概念,然后对概念加以讲解和剖析,最后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习题训练。此种教学方式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虽然在短时间内来看是有一定成效的,但由于学生只停留在记住概念的层次,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从长远角度来看,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化学成绩[5]。
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教师有必要将“延迟判断”引入高中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具体来说,教师要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将新的概念和认知结构当中已有的知识充分联系起来,以便在顺应、同化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建构过程就是学生理性分析的过程,因而能够还原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概念的本质,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授“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应用“延迟判断”。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滴水是由多少个水分子组成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交流和联想:一滴水大概是由17万亿亿个水分子组成的,对于这样的粒子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它进行计量?如果学生不能够给出较好的回答,教师可以在必要时进行引导。试想,我们对铅笔进行计量的时候通常是用“打”(十二支即一“打”),对纸张进行计量的时候用“令”(五百张即一令),同时,在化学领域,原子的质量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计量的。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迁移来引出概念:当我们需要对大量的粒子进行计量时,可以采用“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等概念。最后,要对化学概念进行巩固:教师要从化学史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重温知识,对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回顾,并通过比较多个物理量的单位,加深学生对摩尔单位的印象和认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没有直接向学生抛出物质的量这一概念,而是通过提问和思考交流,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同时,在学生出现认知冲突的时候,使学生意识到概念对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然后再借助“打”和“令”等感性材料,让学生体会到集体概念(如物质的量)的优势,从而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必要的固着点,同时,通过相对原子质量自然而然地实现迁移,并引入概念,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最后有必要对概念形成过程进行还原、重温,从而有效巩固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2. 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就化学这门学科而言,化学实验不仅是基础性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还是新课改背景下,改进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转变学习化学知识的方式,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是高中化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看实验、画实验和讲实验的做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在为学生详细讲解实验步骤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重视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交流和实验结论的讨论[6]。
因此,教师可以将“延迟判断”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足够多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并适时给予引导、帮助,以便学生能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实验对提高化学知识水平、完善化学知识体系的作用,并有效提升自身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开展“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在开始正式的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进行一个引入实验:在两个盛放可乐的烧杯中分别放入一小团脱脂棉和伴有一定量固体过氧化钠的脱脂棉,发现前者无特殊反应,后者脱脂棉出现燃烧现象。然后,教师可以借此提问:脱脂棉为什么出现燃烧现象?过氧化钠可能和什么物质发生反应?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两种猜想假设:一是过氧化钠有可能和水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二是脱脂棉燃烧提示在这个过程中有放热,并生成了氧气。此时,就可以正式开始实验教学,实验一用来证明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二用来解释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在实验一中,要将酚酞滴加到溶液里面,当溶液先变红再褪色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溶液为什么会褪色,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氧气、氢氧化钠或过氧化氢导致溶液褪色;然后,再进行3个小实验,说明不同浓度的氧气、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会对酚酞的颜色产生什么影响;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溶液出现变红、褪色现象的原因以及过氧化钠和水会发生反应的实质。实验二和实验一的步骤基本相似,在实验结束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的过程中都会放热,而且都会有氧气生成,正因为这样脱脂棉才会燃烧。最后,教师要对实验教学进行反思评价。
由此不难发现,引入“延迟判断”展开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还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设,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主动动手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楚地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还有利于学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一定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忽略问题分析的重要性,在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好地吃透化学概念和规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延迟判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有效提升化学学习效率和水平,进而推进高中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羽娇.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STS教育的策略研究[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00-102
[2] 刘艳,黄紫洋. 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2014(9):62-63
[3] 单旭峰. 对高中课程标准中有机化学内容的分析和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56-58
[4] 杨水金,杨晓棠,吕宝兰.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04-109
关键字:初高中化学衔接 学习障碍 解决途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学生反映他们在初中化学成绩很理想,可是步入高中,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了相当大的学习困难,而且近几年的学情调查也反映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畏难情绪。目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研究有很多,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及文献调查发现,学生主要的学习障碍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生初中掌握的知识不牢固,只是应付考试。为了在一年以内(实际时间更少)让学生认识化学,掌握基础,应对中考,大部分初中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会或多或少的省略一些知识,甚至是很重要但中考要求较低的内容,比如实验,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内容,课本所安排的典型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思维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但中考大纲中对实验的要求很低,甚至规定了考试范围,致使很多初中老师都是在临近中考时采取恶补的方式进行"灌输",完全违背了课本的本意。另外,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分散,还没有建立起来化学学习的基本框架,对于掌握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模棱两可的,只能说出来个大概,这就成为学习新知识中的障碍。
其次是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不同,学生一时还难以改变。初中化学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一个概念只要记住基本上就能解决相关题目,理解部分相对较少。大部分的初中生认为"听"、"记"、"练"是化学学习的"三部曲",只是将简单的知识一再重复,但学生在这种简单、死板的方法学习下,逐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会死记硬背,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对化学的兴趣逐渐减弱甚至失去。而到了高中,由于高中化学内容多、难度大、理论性强,简简单单的死记硬背已经难以适应本学科的特点,比如电解质的概念就不是靠耍耍小聪明或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
再次是化学用语的抽象程度突然增加。一方面是高中化学中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化学平衡等概念不容易理解,学生觉得离生活太远,与初中的化学用语也存在很显著的差异,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初中化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并且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作为基础。而高中化学一下子就接触到物质的量、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等抽象性语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下子还不能达到要求。另一方面还与初中的化学老师的教学习惯有关系,大部分老师都不太强调平时的化学用语的规范性,所以,一到高中学生就特别不能适应规范的化学用语,他们甚至区别不了化学式、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等基本的化学用语。
最后是高中化学的课容量大,知识点多,课时安排紧。一方面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但初高中教材部分知识点却未对接,致使初中老师认为没用,高中老师认为学生已经会了,但真正的学习主体却根本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是课程难度徒然上升,学生理性思维的程度跟不上。在单位时间内要求接受的知识量增加了许多,相对而言辅导练习消化的课时较少,学生来不及消化吸收,比如必修一(人教版)第三、四单元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有近两百个,按照课时安排需要学生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完全掌握,而整个初三一年学生接触的化学方程式才四十个左右,如此之大的变化确实是给学生和高中老师出了个不小的难题。
针对这几点学习障碍,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
第一、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在授课时,不要总想着将课本上知识点赶紧教给学生,而应多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授课方式,教会学生自主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知识的总结可以在开始阶段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进行。高中化学的知识相对于初中,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一切知识更加系统富有深度。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归纳能力。像各种官能团的典型反应:双键的加成反应,醛基的银镜反应,羧基的酯化反应等等。总之要指导学生利用各种线索构建网络,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越俎代庖的给学生什么都弄好,尽管这样做在短期内会见成绩,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没有什么好处。
第二、适时复习旧知识。紧扣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采用"集中复习"、"穿插复习"和"专题复习"相结合的方法,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如化学用语、物质分类、金属活动顺序、元素化合价、酸碱盐相关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等进行系统复习。其他内容穿插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补充,使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融入到新知识框架之中,将旧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息密切相关。1..运用化学史比如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化学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摈弃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学生犯错;4.加大情感投入,培养学生质疑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5.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比语言更为形象直接的图画或动画来帮助学生认知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6.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水平(平易近人、博学多才、教法灵活、语言幽默风趣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在课本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中多找实例,比如盐类水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就很有乐趣,多用这样的实例肯定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拙见,如有不同见解敬请指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多媒体 化学 问题 途径
【分类号】G633.8
第一段
一、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意义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将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为他们认识概念的形成奠定基础。多媒体设备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 高中化学教学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存在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设备形同摆设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改善教学环境,完善学校的各种设施。国家化巨资为很多高中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有些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教师说慨念、说实验,学生背概念,听实验,这使得多媒体设备成了一种摆设,不但浪费教学资源,还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
2 、机械式的多媒体播放,缺乏互动
一些化学教师知道多媒体教学的便利和好处,所以在平常化学教学过程中能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但是他们只是一味地进行多媒体播放,缺乏互动及创新。一些高中化学老师利用PPT 给学生上课,但是他们的PPT 每张都是满满的文字,并且他们上课只是从头到尾念PPT,语气单调,面无表情,没有对PPT 上的内容进行扩展,整个课堂死气沉沉。老师们上课也没有跟学生进行互动,不知道学生对知识点是否了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在这种机械式教学中,学生们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概念,原理一知半解,不利于课堂教学。
3、 利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实验操作
由于多媒体技术能使微观世界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利用一些动画,视频等可以剖析某种化学反应,化学规律。一些老师为了节省时间,节省药品设备,他们就只是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大概了解化学实验,并没有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然而实验操作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加深刻认识某个化学反应,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如果学生只是理解书面知识,那他们就只能停留在理论方面,动手能力差,不利于以后在社会上生活。
三、 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途径
1、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微观世界形象化
高中化学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比较零散。一些概念比较抽象,比如:电子云,氢键,离子键,键能等,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在上课时,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概念形象化,用三维动画将粒子结合以及直接的作用力形象生动的体现出来。对于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比如离子,原子,分子等,可利用动画视频等将粒子放大,分析粒子内部结构,播放粒子的运动过程。
2、 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和难点
教师在上每节课都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否则讲课就会漫无目的,侃侃而谈,学生们不能抓住重点,会导致学生们忽视重点。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用flash 动画,视频等解析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更能理解透彻。
3、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开阔视野
在化学课堂上讲的一些知识,涉及化学工业生产,然而社会上,很多行业都涉及。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化学工业生产过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展出出来,比如炼钢炼铁,海水晒盐,自然水消毒,塑料聚合等,这些化学生产涉及到课本的一些反应,如置换反应,聚合反应等。通过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使同学们视野开阔,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