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新闻采访学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中;从狭义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就从这几次的个人经历浅谈新闻采访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闻采访;研究性学习;实践能力;自由与合作
研究性学习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学习体验机会。第一,研究性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传统式教育解决不了的问题,是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意识的好开端。第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改变了以往在课堂上老师灌输式的讲课方式。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益处,特别是在新闻采访中研究性学习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新闻采访课中,老师先讲了新闻采访的理论内容,然后开始了实践课。在新闻采访课的研究性学习中以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组织形式,我们班共54人,共分成6个小组,每组9人,学生自选组长,自定课题,我被分到了第2组,确定小组之后,各组组长提交选题,师生共同在课堂上讨论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因为不是每个课题都适合研究,也不是每个课题都有研究的价值,另一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让学生意识到原来自己身边都这么多可以值得研究的问题。小组确定选题后。小组成员各有分工,相互协作,互相帮助,然后将收集的资料分类整理、讨论、总结,再由各研究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在所限制的时间内向全班同学和老师简要汇报开题报告,通过和方案的实施过程,主要分工情况,介绍取得成果以及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收获。老师和全班同学均可提出问题,小组内成员均可参与回答提问,之后老师对研究方案进行评价,或提出研究方案建议和修改意见。第二次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是开新闻会现场模拟,由各小组自选选题,然后有一周的时间进行准备,临发前一天通知全班同学,全班同学都是记者,可以模拟提问,最后由老师和各个小组对其新闻会进行点评。在会之后剩余的时间里是每个小组的每周播报,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对这一周觉得非常重要的新闻进行分享,然后老师进行点评。第三次作业是田野采访,对学校周围的村庄进行采访,然后形成一个议题由各组各选派一个代表进行上台陈述。对于这三次实践作业研究性学习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我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收获,得到锻炼,提升自我。下面是我对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1、准备充分分工明确
经过这三次的实践作业,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们小组而言吧,每一次的实践作业关于确定选题的意见分歧很大,因此对于选题的确定我们开了好几次会,经过讨论,最终确定选题,然后分工,各司其职,之后把每个人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在信息收集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麻烦,特别是关于采访这一方面,其实采访就是对人性的测试,记者在和采访对象打交道的时候,也就是考验记者对人性的洞察力。人性的优点和缺陷,在一场采访中,就可以暴露无遗。采访注定是一场在一定时间内结束的“战争”,而记者的人物就是打赢这场战争。所以在采访前得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第一个问题应该怎样问,要是采访遭到拒绝怎么办等问题,对于采访我做过一次记者,我在采访前做了大量的准备,例如:采访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资料,另外在访谈时要掌握好发问的技术,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关于访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等。我采访的那次很成功,拿到了第一手资料,这给了我很大启发,在采访过程中要以诚相待、热情、谦虚、有礼貌。有时访谈的失败正是在于沟通不够。对待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程中,我们能够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然后将信息进行分类,比较。最后依据积累的信息进行分析说明,运用口头和书面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表达过程中,大家能相互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向专业的新闻采访不断靠近。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特长而且为激发学生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团队精神合作至上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依靠一人之力是很难完成的,这时我们需要的是团队的力量,所以我们的进行合作,成员之间各有分工,又紧密合作,这就锻炼了学生与不同人之间相处和合作的能力。在这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解决分歧,化解矛盾,互相谅解,而且通过这几次的合作,我们组成员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了,这几次我们一起收集、整理资料,一起外出采访、调查,一起解决问题等,一起经历了这么多,我们之间的情谊不知不觉间建立起来了。这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首先是解放了我们的思想,改变了以往迷信权威、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以往的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它强调了机械的记忆,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民主的、宽松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于第三次的实践作业,我们小组向学校周边的村庄进行了采访,我们不在拘束于课堂而是走向户外,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了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了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开创了另外一种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在社会实践能力上还是社交能力上,我都在这几次活动中得到了提高和进步,学会了学以致用,了解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这为我以后适应社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且在亲历探究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挫折与失败,成功与兴奋,使我们明白成功的不易,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几次的实践作业,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老师总是及时给予帮助与鼓励,使我们建立信心并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和老师一起去户外实践,这使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相处、真诚理解、相互信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而且实施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老师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也经常与我们在课堂上交流,这让我们觉得老师是那样的亲切,这更大的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热情。
5、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现在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造成了思维狭隘,实践能力差、生存能力缺乏。通过研究性学习特别是去户外实践使我们了解了社会的一些现状,特别是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更应该关注社会的动态,多积累社会经验,这对以后我们进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研究性学习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这几次小组的选题来看体现了她们对身边社会的关心,认识到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尽管听讲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各有长短,但是研究性学习确有它独到的好处,探究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通过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是我们真正理解、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艳红:《研究性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首先是以撰写历史小论文的形式出现的带有研究性学习性质的材料题。这种题型最早出现于1997年的高考试题中。当年的第四十四题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四段材料,结合时代背景来评述李c的治国方针、措施和后果。同时要求表述成文,限150字左右,超过180字要扣分。该题在其它方面(如形式上,材料仍以排列方式出现)与以往无多大变化,但在设问、答题要求上考查考生综合性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在阅读理解的前提下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就使得考生在作答过程中,不仅要顾及答案的整体性、连续性,还要避免无用的多余的文字。在评分标准上,也采取了分档给分方式。事实上,分档给分就是在检验考生自主研究学习的情况。
在问答题中,近几年带有研究性学习的试题就更为典型。如2001年的第三十四题:自南宋末年至明清,民众服装、被褥原料和主食品种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积极影响?这道题以中国古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为研究对象,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衣服被子的原料和主食品种的变化作为主线条,要求考生分析它们这间的因果关系,阐述其积极影响。此题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
2001年的上海高考卷更是直接创设了研究性学习的典型情景。请看当年的第题:“海市中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兴趣盎然。下面列出了学生的三个研究课题名称。课题一:小区居民用水问题的探讨;课题二:近代文化名人云集多伦路原因考;课题三:上海市中学生自行车牌照税交纳现状调查。在上面列举的课题中,请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你的课题,并回答下列问题。37、写出所选课题名称,并简述选题理由。38、简述你的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法。39、该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什么)?”从试题的选材来看,它十分贴近现实和生活,更富有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从评分标准来看,也极具开放性,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此外,2002年上海历史试卷的第三十七题也是研究性学习试题的典型例子,在评分标准上,其创造性、探究性、开放性也十分明确:按“选题”、“变化”、“背景”、“启示”和“创意”等五个方面酌情给分。它较为完美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创造性、探究性等特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呢?首先,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者,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从目前多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是开展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在许多地方和学校,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家长都有所顾虑,他们担心研究性学习会影响高考,因而不希望学生或学校花更多的时间去搞研究性学习。所以,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法,有意无意之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开展这一学习活动的基础,树立超前意识(意识到位),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其次,编演小历史剧(即我们所说的课本剧)。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表演,实现研究性学习。如我在讲授中国近代史中的和这一部分知识时,在让学生了解了基本概况之后,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指定一人负责,将所学知识编排成节目进行表演。如对战争过程的体验,课堂上光靠教师口若悬河、铿锵有词、绘声绘色的描述,哪怕是讲得口干舌燥,结果给学生的印象和感染力并不是很大。即使是借助于今天的现代教育技术,将战争场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也只是给学生一个更直观的感觉罢了。如何让学生有更亲身的感受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让学生深入体验的场景:由一部分学生扮演士兵,并且事先明确好角色要求,其余的学生扮演亲戚、朋友和同学,当战争需要这些士兵上前线为国效力的时候,大家去欢送这部分学生去当兵,给他们戴上大红花,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大家互相道别。战争一直在持续着,战场上硝烟弥漫,……空隙中一位士兵给同学写信,讲述战争的残酷、艰难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室里,一位同学有表情地读着士兵的来信。……战争结束了,当兵的这部分学生,有的已经阵亡,有的留下残疾。虽然活着的人胸前都戴着军功章,但想到已经长眠地下的战友,他们的脸上并没有笑容,而是一脸木然。表演结束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就战争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这样,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就十分深刻了,而且也理解了为什么说当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这一问题。
第三,撰写历史小论文或开展辩论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主要是重视对过程的操作,这种过程渗透于学生的所有活动之中。现行使用的中国近现代史教材中,关于成功与失败、改革开放后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研究性课题,就是现成的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发掘学生的主动性,在所教的两个班中举行了一次关于“”是否是中国的起点的专题辩论会。学生们在经过一个来月的充分准备后,最后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有一位学生在其最后的陈词中这样写到:“曾几何时,当史学界把‘’作为起点的观点永恒地记录下来的时候,我们遗忘了马占山将军江桥抗战的枪声;遗忘了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染红了的土地;遗忘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时全国欢腾的景象,遗忘了不甘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胸中熊熊燃烧的抗日烈火,……是问,我们应该忘记这一切吗?不!它们不应该被忘记!我们要还历史本来面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所以,我们必须用全新的眼光,重新去审视这段历史,那就是:‘’是中国的起点!”
一、确立阅读目标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并广泛地联系相关信息,从中筛选、处理信息,以便实现阅读目的。因此,明确阅读目的,为阅读活动定向是研究性阅读的首要任务。
二、初读感知
这是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熟悉内容,为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做准备,为深人探究教材打下基础。
三、提出问题
在阅读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初步感知课文,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研究性阅读,是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提倡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当然,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收集处理信息
研究性阅读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因此,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也就是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所收集的信息,既包括已学习过的课文,又要注意向课外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指导探究的途径,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研读。阅读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要关注的是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等等。教师的这些指导是帮助学生了解进一步收集信息的大方向,通过宽泛收集信息与初步的加工,帮助各学习小组明确进一步的学习视角与主题,这个主题的选择源自于学生的特定兴趣与感受。
五、归纳整理,阅读理解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各自收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提取素材本质属性的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学习者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可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境,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通过对各类素材本质属性的提取,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人地理解拓展原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这一过程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
六、切磋分析,解决问题
研究性阅读的最佳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问题。小组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互相切磋,讨论启发,促进发现,从而提高了阅读效能。学生正是在切磋、研讨中发现规则、定义,明白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研读发现可以是师生在交流中促成的点滴积累的发现,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独立学习后的系统总结。
七、交流评价,深化认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重要意义
一、研究性教学在高中数学课中的应用
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或者生活中选择一定的专题来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思考和学习获取相应的知识并能够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居于主导地位,更多的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思考和解决相关问题,而教师则起到一种指导和启发的作用,对于学生研究专题内容的选择等给予指导并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从而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在高中数学课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教师在授课时的渗透及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高中数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关系,比如排列组合,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促进学生对相关定理和规律的理解掌握。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但是应该充分考虑到高中教学所承担的高考等方面的压力,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掌握适当的度,保证其适用于高中数学课的最初目的的实现。
二、高中数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中数学课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学校的角度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及整体教学结构的合理规划和设计。研究性学习在某种程度上看似将教师解放出来,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便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该目标的实现。为了保证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学校要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使得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开展具备现实性。高中数学较之初中数学难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不能降低高中数学本身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对较难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何在传统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便成为高中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当学校给予研究性学习所带来的一些教学上的新问题进行改革创新时也便从整体上推动了学校教学的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讲,研究性教学使得教师的作用更为突出。高中数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并未将教师从课堂中解放,而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责任。研究性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高中数学教学的性质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使学生意识到研究性学习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根本上保证高中教学目标的完成。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从课堂教学到课外研究都起着指导与评价的作用,对于学生研究行为的有效指导及学习过程中和结果的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解决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对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其自身的综合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认知能力,承受着高考的压力,高中数学难度的提升也为他们的学习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对数学原理和公式的推导等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研究,能够使其用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形成一种融洽的“相互促进、
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并且教师对相关问题的解答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关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成林.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9).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主要问题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75-01
一、现阶段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维障碍现象严重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维方式单一。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重思维方式,这一点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结论过早。学生普遍存在轻率下结论的问题。
第三,缺乏创新。学生经常采用单一学科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忽略想象、灵感的重要性,活动过程缺乏活力。
第四,思考偏执。许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朝着一个方向思考,不懂变相思考,固执己见。
2.形式化现象严重
有些学校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并没有为学生设计适合其研究性学习的条件,大都延续传统的教学安排。一些授课教师不能够对学生进行十分系统的学习指导,不能够领会研究性学习的旨要。因此,一些学生仍旧不能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因而也就不能将研究性学习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学生的探究思维也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提高。形式之风盛行,表面功夫大起,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达不到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3.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其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现在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不高,这严重阻碍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尤其在物理教学过程当中,要将研究性学习与物理学习结合到一起,必须依靠教师的职业素质,必须依赖于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需要重建。
第二,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时时更新。
二、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
(二)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学物理”、动脑“想物理”,不仅获得了物理知识本身,更在于获得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其主动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例如,研究“铝管中磁性小球的下落规律”实验中,把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从竖直放置的铝管上端放下,一只小球很快地从下端掉出,而另一只要等数秒后才从下端管口落出。根据这一实验背景,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
1.你猜一猜出现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请分析小球进入铝管后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
3.能否用实验来验证假设?
4.你提出的实验方案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5.给你电火花计时器的一套装置,能否用它来研究小球的运动情况?如何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如果用图像分析的话,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
这样的设计比单纯的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更能让学生接受,关键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合作交流,就是在学生自主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分享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例如,在学完“动量”一章以后,学生对火箭的内容很感兴趣,由几个学生自发组成了一个“研制水火箭”的研究小组。首先研究小组集体论证,研究小组一致认为,制作中应考虑四个方面的原理:动量守恒、增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控制。通过近一个月的细心研究和精心制作,研究小组最终成功地制作了水火箭模型,并在交流会上获得教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同学们感慨地说:“活动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提高动手能力,如何积极主动地配合其他成员形成默契,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学会了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学会了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四)引导探究,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于解决问题的探究实践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实践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这对培养和提高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楞次定律”的教学中,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将演示实验改变为学生自己做探索性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楞次定律课堂讲练课堂练习。教学中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楞次定律。
(五)评价体验,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二是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思维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体悟,以提高主动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彩珍.研究性学习思想与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机结合[J].基础教育研究.2009(10)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项目:《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