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范文

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如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篇1

一、当前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知识是人力资源也是智慧资本,更是当今生产力提升与经济成长的主要驱动力,其重要性已远超过土地、劳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其价值是直接建立在知识的创造、扩散、累积、应用、加值与保护。其实,知识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其附加价值高,它在经济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重要,越显示这个社会的进步与成熟。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民营企业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经济,运用知识来赚取利润乃成为时势所趋,因此将技术产业化、商品化的情形也就越普遍。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形式也有着本身的发展模式。对于民营企业而言,由于投入资金的问题,需要有技术的创新才能保障在经济的潮流中不被淘汰。而技术创新的起源来自于科技人员的创新研究,因此在校企合作的产学研过程中需要提供良好的技术投资氛围,让科技人员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发挥优势,从而达到企业稳步发展的目的。对于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产学合作朝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迎向产学研发展的新阶段。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中,知识创新的投入与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知识经济时代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保证企业的发展。同样民营企业也是需要不断地输入新鲜的血液确保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技术的老旧或没有更新而停滞发展的步伐。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更需要知识资本的投入,让自身的产品能够更具有竞争力,能够迎接市场经济下同行业企业的挑战。民营企业技术的创新在充分地开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外,还可以与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实现产研学的协作发展模式,民营企业提供技术发展的资金和环境,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提供技术的支持和人才的培养,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二、区域校企合作产学研在民营企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目前新技术的创新是公司不断成长与取得竞争优势的主要关键之一,取得方式包括产业本身之间的合作、产研合作、以及产学合作等,其中又以产学合作被世界各国认为是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因此产学合作乃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自从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知识的创造、累积和应用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泉源,才间接地促使大学与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加强相互的合作,产学研合作才算真正全面发展起来。校企合作产学研已经成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民营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革新和科技的进步,这些都需要有良好的人才支持和科研的支持,这些因素在人才济济的高等院校都能找到,因此民营企业在产学研模式发展中能够得到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区域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这样才会让企业能够林立于不断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管理者有韬光远虑,虽然投入的过程需要不断资金的支持,但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技术创新,随时都会被这个时代所摒弃。产学研合作扮演的角色是非常关键的,民营企业要抓住这样的机遇,让企业的发展更加有方向,更加有动力。

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中同样强调创新的展现,民营企业需要创新的产品以因应市场的需求,民营企业需要创新的概念来激发员工的智能,科研单位则需要创新的技术来支持其发明。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由民营企业在市场机制的激励下来实现,因此民营企业可说是创新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就是需要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相互协作,共同发展,才会达到双赢的效果,因此科研机构与大学也都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组成部门与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部门与理念相同,因此产学研合作可说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具体实现。民营企业需要为产学研协作发展提供更多更广的平台和资金保障,让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创造企业的价值。

篇2

创造公平竞争和平等准入的

市场环境

任志武表示,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通过组织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和与工商联联合召开有关省市发展改革委及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途径,了解到通过推动《实施意见》近一年来的落实已取得良好成效,为各地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赢得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他说,各省市积极在放宽民间投资准入范围上出实招,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

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七大领域的范围,并推动相关领域的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为民间资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公共资源配置一视同仁

任志武说,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公共资源配置方面给予了民营企业与其他投资主体同样的待遇。

去年,在中央财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共支持了17个民营企业项目,安排国家资金8亿元,其中基因工程重大项目支持的唯一一个项目就是由民营企业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承担。

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科目中,有关部门共支持了江苏恒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等41个民营企业项目,占总批复项目数的38%。此外,2011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也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持重点,共安排7500万元,支持了85个项目。

重视民企意见 强化创新能力

任志武说,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编制“十二五”相关规划过程中积极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并认真加以吸纳。在《实施意见》起草过程中,发展改革委专门听取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民营企业的意见;在“十二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中,将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引导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针对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发展改革委近一年来着力强化民企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发展改革委依托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在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建设了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我国其他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也都向民营企业提供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了较好的创新基础能力保障。

2011年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安排4000万元,支持了41个技术服务平台改造提升项目;认定了首批99家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并出台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适用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支持民企融资 开展国际合作

据介绍,近一年来,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融资。

2011年,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新批准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41只,其中国家补助资金20.5亿元,引导地方政府及社会资金约90亿元。

迄今为止,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共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61只,其中国家补助资金30.5亿元,引导地方政府及社会资金超过140亿元。这些创投基金将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在2011年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了4.8亿元,对566家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企业进行补助。

我国还利用各种双边多边机制和平台,鼓励民营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

篇3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发展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其所创造的GDP已经占到全国的50%以上,社会就业率已达到70%以上,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工商行政总局统计,截至到2009年第一季度,全国登记的民营企业为664.27万户,户均注册资本170.3万元,但规模大小悬殊,超过100万元的仅133.6万户,占24.2%,75.8%的企业,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下。在新时期下,我国经济中的民营企业又站上了新的发展舞台,如何面对国际和国内新环境,如何抓住机遇度过危机,如何进行转型升级,是摆在国内民营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二、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发展观念不清

目前,中小企业已经发展到“强不强”、“优不优”和“长不长”的问题上了,在特定环境下,重视大企业忽视小企业的现象依然存在,对扶持小企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观念还是没有纠正,同时也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和扶持小企业发展的手段,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按照国际经验,人均生产总值在3000-5000美元之时,要加速发展就要实行“抓大扶小、两头并举”的政策,在发展壮大企业的同时,也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夯实经济基础,增强经济活力和增长极,消减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2.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低下

民营企业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益明显低于大型企业。大型企业在盈利能力、投入产出和资产运营效率等三个方面都远远领先于中小型企业。

3.中小企业创业成功不易

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中小企业的成活率和平均生命周期指标数据都很低。浙江省每天约有240多家民营企业注册登记,但同时也由130多家民营企业注销关门,存活率仅为45.83%。2003年第三季度,浙江省私营企业日均开业数与上半年相比减少了30多户。

4.中小企业发展制约严重

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各种要素的制约,分别是资源和环境、生产资料、土地、资金和劳动力。我国的民营企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仍未改变,而其中民营企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指标更突出。随着国内外石油、铁矿石、钢材和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不断飘升,大大提高了民营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民营企业适应市场能力,挤压了民营企业利润空间。

三、对策思考:完善市场机制、发挥政府职能

“良好的政府不是一个奢侈品,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在市场失灵的场合,没有政府的干预也是不行的”。在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浙江更是如此,大量的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但是,由于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管理体制缺陷等等原因,中小企业的发展困难重重,更新周期短,生存困难,且需政府地支持。而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轨阶段,政府干预市场还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完善市场机制,又要发挥政府职能。

1.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发展、

在应急的情况下需要政府扩大投资,但从可持续发展来看,更需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垄断性、公益性领域,扩大社会资本投资。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进入科教文卫等非营利性领域,需要贯彻落实“国四条”。

2010年3月2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委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国四条”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

(1)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健全收费补偿机制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电信、能源、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国防科技工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领域,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社会福利事业。

(2)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技术攻关,并鼓励上述企业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一业,参与国际竞争。

(3)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并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方式壮大实力。

(4)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

清理和更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政策采购目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对于丰富和充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加大企业财税扶持力度

运用财政扶持措施,确保财政对中小企业投入逐年增加,对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作出明确规定。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政策,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运用财政担保、财政信用增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组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对于国家鼓励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中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采取放长期低息贷款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投融资活动。

运用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对用自有资金创建中小企业和对现有中小企业增加投资进行补贴,对中小企业新增员工的培训、工资费用进行适当补贴,对有成果的科学研究开发项目支出进行补助。运用政府采购制度扶植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种新型财政创新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在发挥节约财政开支的同时,也要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3.改善企业外贸出口环境

加强政府的服务与指导。面对国外新的贸易政策,政府各部门要成立跨部门的工作机构,保证各部门工作的协调和信息沟通。建立应对技术壁垒信息制度,完善与出口企业联系制度,通过政府、媒体与企业的互动,确保企业及时、全面、有效地了解国外新贸易政策信息。引导企业利用远期结售汇、开展外贸交易等手段锁定汇率风险,减少因汇率浮动带来的损失。支持外贸出口型企业,通过设立国外销售公司,减少中间环节,分散企业出口风险,提高利润,健全外贸信息收集与预警机制,开展政府部门合作,联合收集国外贸易信息。主导产

业创新升级。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体系,通过对通信、微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一能源等几个高技术出口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大重点科研机构投入力度,直接帮扶重点企业,形成政府支持、研究机构科研开发、企业推广应用相结合的官学产一体化的创新体系。鼓励中小企业“抱团”突破技术壁垒,针对中小企业技术、人才、资金等制约因素,采取由一家龙头企业带头,其他企业辅助、政府奖励的“抱团创新”模式,减轻创新风险。落实国家关于进口产品贴息的规定,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企业扩大进口,平衡进出口贸易。

4.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很多先天上的劣势。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抵押物较少、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都一制约了中小企业融资,即使是金融资本市场很完善的欧美国家,中小企业融资也是很困难的。因此,中小企业融资不能仅靠市场,还需要政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持。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在原有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的基础上加大风险补偿力度,重点对经营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良好、服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绩突出的规范型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和激励,引导担保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工作。帮助一些成长性好、业绩优异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集合发债的形式融资,促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为中小企业扩大中长期项目投资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依据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利用丰厚的民间资本,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满足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降低上市标准,发展票据业务和同业拆借,为一些优秀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创造条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风险投资和信用担保基金。设立政策性风险投资机构,直接从事一般商业银行不愿意经营的针对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业务。建立专门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等业务。加强信贷政策指导,采取贷款贴息、利率浮动、延长贷款期限、放宽贷款额度等多种手段,对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和投向实施引导、调控和监督,促使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合理流动。政府直接提供优惠贷款,有针对性地扶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查尔斯沃尔夫谢旭译:市场与政府[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

[2]胡鞍钢,王绍光政府与市场[c],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3]史晋川,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温州模式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第七届豫商大会,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展不明朗的背景下在许昌开幕。每年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都要题一副对联给豫商大会,今年的对联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知难而进,敢问路在何方。乘势而上,路在我们脚下。”截取重点,这副对联中有两个关键词,“知难”和“乘势”,知难是什么难?乘势乘什么势?

第七届豫商大会基本上围绕这两个词展开讨论。

豫商的“难”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豫商的基数正在扩大,但是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豫商发展的脚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正在进一步扩散,经济下行态势明显增大,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不同程度陷入困境。随着政府对金融行业进一步开放,“金融业成暴利行业”成为现实。据2011年上半年的统计显示,在国内的上市企业中,金融业的利润超过所有上市企业利润总和的50%。金融业过分逐利让实体经济不堪重负。

河南省豫商联合会会长陈义初指出,“垄断行业暴利”伤民现象非常严重。有数据显示,民企500强的总利润还赶不上中石油、中石化两家之和。过度垄断,缺乏市场竞争,很难实现企业价值,更无益于平抑物价。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引人关注的背景是,过去的一年间里,中国民营实体经济在外需不振、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难与融资贵等多重夹击之下步步退缩。民间资本抽离实体经济,从炒楼到炒生姜、炒大蒜,以及愈演愈烈的民间借贷“钱生钱”游戏,以温州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活跃地区面临着生存模式质疑,去年江浙一带倒闭潮中,也有很多是豫商的企业。

因为欧债危机的影响,进出口难度较以前大大增加;同时国内人力成本陡增,大批民营企业苦不堪言。特别是聚集在南方沿海的豫商,更是切身体会到这一点。

河南广东商会副会长王书万服务着商会会员中经营皮具生意的企业,他表示,人力成本的加大让该行业苦不堪言。“2012年尤其难过。”

事实上,像王书万所说的类似企业并不在少数,即便是在河南本土,民营企业也面临自资金短缺的境况。全国来看,中小微企业有400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GDP的60%、税收的50%和城镇就业的80%,其间小微企业数量占比最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然而调研显示,2011年,9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

于是民间借贷潮便乱相频出,大量的民间资金被吸引到金融市场,虽能得到短时间的缓解,但时刻面临着危机。

豫商与其他商帮一样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卢展工提出的“知难而进”正是正逢其时。

如何乘势而起

如何乘势而起?乘谁的势?是本次豫商大会主论坛与分论坛讨论的主要问题。河南省政府金融办主任孙新雷认为,豫商群体崛起需要金融业的支持。小额贷款应该成为助推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小额贷款部分,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需要的仅是10万~30万之间的额度,并且还款期非常短。”正是在这样额度低,还款周期短,银行利润少的背景下,国内银行不愿意将钱贷给中小企业,导致一方面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另一方面银行攻坚大企业难度增大。

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河南省非国有经济对GDP的贡献已达60%,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达到70%,对新增就业的贡献达到80%。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占用的比率不到30%,证券市场上,民营公司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6%。

陈义初指出,民营企业融资难制约着豫商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制约着中国金融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解决商业银行制度缺陷,扩大民营企业贷款支持,大幅增加信贷总量已成为豫商企业发展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但民营企业自身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很多民营企业坚持在传统行业坚守,并且创新力不够,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没有完善的财会制度,让很多银行望而却步。“如果你能‘持续盈利、稳定增长’,如果你坚持这8个字的话,我相信很多银行会排着队找你放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郭爱民说。

针对这样的金融状况,如何构建良好的金融体系服务民营企业成为热议的话题。

陈义初指出,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需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改进信贷管理体制。特别是以授权授信方式,在保证不出现风险的条件下,让基层银行自主选择企业、自主进行信贷决策,以减少信贷审批程序和环节,降低企业借款成本。

二是可考虑在国有商业银行省、市分行设立专为基层和民营企业放贷的管理部门。

三是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主体作用,把支持以“三农”经济为重点,转移到支持“三农一民”上来,尽快占领农村和县域市场。

四是开启二板市场,沟通民企直接融资渠道。在当前民营经济占国民经济比重高、新增劳动力就业愈来愈依赖民营企业的形势下,急需针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缺乏的问题进行一场广泛的金融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开启证券二板市场,打通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直接沟通的渠道。民营企业在二板市场上市,是一种直接可行的筹资方式。

五是建议借鉴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做法,加快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步伐。稳步发展中小型银行,特别是发展以民间资本为主要发起人的民营银行,通过民营金融组织进行金融资本与民营产业资本的融合。

六是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需求档案制度和信誉排行榜制度,对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信用状况分类排队,并灵活运用差别利率支持信誉好的民营企业发展。

所谓的乘势而上,正是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之机,大力发展实业,敢于创新金融机制,从而成就豫商企业知难而上的勇气。

第七届豫商大会系列报道 访谈篇

篇5

关键词:民营企业;小康社会;人才资源;研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民营企业发展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扶贫脱贫,而扶贫脱贫重要依靠在民营企业。如何既能通过人才资源建设来提升各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能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竞争力提升来促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是摆在民营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文章中,笔者通过对民营企业人才资源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全面而客观地分析当下人才引进现状,客观权衡民营企业的人才战略,尝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背景下更加充分的通过人才资源建设战略实现企业自身发展和扶贫脱贫的双赢。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民营企业人才资源建设现状

现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攻坚期,民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载体,其作用不容小觑,脱贫攻坚关键在人,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然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人才资源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民营企业对适用人才的吸引力较差。一般而言,民营企业工作稳定性不如大中型国企,工作压力较大,因而人才资源的流动性较大,而且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不健全和社会保障不够完备的现象,不少企业拖欠员工工资,或者五险一金缴纳不及时,员工没有安全感;有时有的企业经营不善,甚至连资金链都很紧张,创新和创业条件不够友好,优秀人才较难长时间留在企业发光发热,即民营企业较难留住人才。

二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定位模糊,激励不足,人才继续发展渠道狭窄。就民营企业而言,不少民营企业都是亲戚相邻组团构建,在企业发展前期可以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一旦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规模,就必须从外面引进各方面的人才来充实企业。但是人才引进来以后,企业管理者如何对人才进行定位,是一辈子的打工仔还是未来企业的主人?如果为了企业发展,那么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制定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制度,让有为的人才能够有位。如果企业管理者搞企业管理的近亲繁殖,发展中排挤外来人才,那么民营企业只会丧失核心竞争力。外来人才的个人发展得不到保障,一辈子只是作为劳动力使用而不是人力资源来开发,那么人才留在民营企业发展的意愿较低。

三是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不力。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每个人共同的努力,需要全企业员工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纲领,这就是企业文化,也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然而不少民营企业并没有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发展也是模糊化,企业文化建设远远滞后。民营企业没有个人的企业文化,就不会有良好的创业氛围,没有良好的创业工作氛围,也就没有拧成一股绳的高效生产力和创造力,这对民营企业生产和经营负面影响很大。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一是重塑民营企业吸引人才的优秀环境。一方面要做大做强做完善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灵活的薪资与完善的福利制度,以及完备的五险一金社会保险缴纳制度,加强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过程考核,采用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考核激励刺激人才出谋献策,给企业人才吃上定心丸,安心扎根民营企业做贡献。

二是大胆立足民营企业未来,敢于用人唯贤,以能为先,用真金白银才促生产。民营企业管理者要敢于打破壁垒,优化调整自身目标策略,设置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岗位、职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满足人才自我满足与实现的客观要求,敢于让外来人才能者上,自家人才庸者下,敢于制定科学化的股权政策,用技术入股、工龄入股等分红方式,将企业、人才利益有机融合,不断增强引进人才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企业管理全过程中,让民营企业人才变身企业主人,以主人翁意识投身企业建设与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背景下,民营企业可以立足实际,多去西部欠发达地区招聘人才,尝试和科研院所建立扶合作机制,积极出资培养相关行业贫困学子的学习教育;在此过程中,也要注重企业内部选拔与培养,要注重外部聘用,要积极、主动参与到人才市场竞争中,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招聘对应的专业人才。此外,为了减少在人才方面花费的成本,可以采用临时聘用、钟点聘用等形式,吸引大量优秀人才,优化内部人员结构。

三是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民营企业要建设好人才队伍教育框架,构建科学化的人才培训机制,要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定期对内部员工进行全面而系统地培训,不断完善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他们专业化技能,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提高自身多方面技能,为内部员工提供更多晋升、深造学习的机会,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不断发现内部新人才,加以优化利用。

四是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就民营企业而言,要好好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利契机,通过加强扶贫和脱贫工作支持力度,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自身讲政治顾大局的社会责任感,更要通过教育扶贫等手段营造自身价值观,打造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在发展道路上,民营企业必须注重构建一种“公平竞争、奖惩分明、社会担当、面向未来、共同成长”的文化氛围,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给人才吃上定心丸,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从而留住大量优秀人才,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