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科学技术基础范文

电子科学技术基础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科学技术基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子科学技术基础

篇1

关键词:教学内容;改革手段;

一、教学内容改革

1.1 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设置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涉及电气、电子信息类等相关专业。但不同专业对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要求不同,另外该课程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中地位也不同,必需根据不同专业对该课程分层次教学。内容及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在后继课程中重点强调信号的传递、滤波、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专业强调半导体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和结构构造、光刻工艺;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强调过程控制、信号转换、嵌入式开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则强调半导体器件的存储、信号的同步、复位等……基于上述情况,按照不同的专业要求和专业基础,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整合修订。修订后的教学大纲按专业分层次提出要求,使教学内容与专业基础相适应;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基本技能;强调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应用,反映电子信息技术的新进展。

1.2 理论教学内容注重工程能力培养工科学院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程设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工程素质养成至关重要。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对理论课的结构、内容进行了调整。

1.2.1 电路的设计内容可分解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电路元器件的选择,安排在半导体器件之中讲解;另一部分是电路模型的设计,分别溶入相应的电路分析内容中讲解,有利于与电路计算、分析、设计紧密结合,便于学生的理解及运用。

1.2.2 在课程内容上删减了纯理论推导的内容,增加了实用的工程实例电路,不仅使学生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其创造性。

1.2.3 将与电子技术相关的各门课程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将其渗透到理论课程教学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技能的强化训练。如将传感器内部电路与控制电路显示电路等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克服了相关内容之间联系差、应用脱节的弊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3 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

1.3.1以电子技术实验为核心,将与之相关的电工学、嵌入式系统、单片机、传感器等课程的实验内容引进电子技术实验课内,进行合理地调整与组合,将独立分散的,互不相干的实验,有机结合成综合性、设计性、实用性较强的实验项目。使实验更具有目的性、关联性。

1.3.2 将综合实验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综合型、提高综合型、基本设计型,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层次及实验目的,开设相应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基本综合型、提高综合型、基本设计型的实验题目由教师指定,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自拟,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1.3.3 为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和实际技能的训练,增加了实用的工程实例电路的实验项目,不仅使学生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其创造性。突出了“以应用为目的,密切联系工程实际,重在工程素质培养”的教学改革要求,使课程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1.3.4 根据实验内容安排实验学时,避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下”。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2.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即从最基本的单元电路入手,分析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总结电路特点、指出电路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怎样改进电路,然后提出改进后的电路;对于改进后的电路,进一步分析其电路特点,再启发学生思考由于电路结构的改进而给性能带来的变化,这样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提高的思路来讲解相关内容。比如讲解触发器的电路结构时,先基本触发器,然后钟控同步触发器、主从 RS 触发器、主从 JK 触发器、最后边沿触发器的顺序进行,在分析前者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引出后一种电路形式。采用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使学生熟悉相关电路的形成过程,而且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真正含义。

2.2 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手段是教师讲述、板书、推导、挂图等,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感性的认识,学生不能从直观感知信息中获得知识,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枯燥抽象的内容以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有助于促进和加深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之简单、清晰、明朗化。

2.3加强双语教学

由于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地球已经真正变成“村子”。交流的便利给中国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我们也需要大量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应该具有很好的和世界沟通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体系,也要注重语言的的“国际化”。授课过程中,我们应采用中英文并用的形式,中文当然是主体,但是关键性术语应该给出具体的英文单词。并给出相应的英文参考文献,鼓励学生阅读原版英文教材,了解具体器件中外的不同应用和差距。

三、总结

3.1适当引入电子技术学史、联系时代前沿。

电子技术学史是研究电子线路发展历史的科学,电子线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电子线路的新发现,新产品,都蕴涵着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有序地介绍一些电子线路学史可以激发起学生了解和学习电子线路的欲望。在研究电子学史过程中,同学会发现电子线路理论的建立无法和生产、科学实验相脱离。从而使学生了解实验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电子技术的理论体系进行讲授的同时,对一些电路规律,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讲述电路定律的建立过程,同时介绍与之相关的科学家在建立该理论时研究问题的思维路线、解决方法,注意把学生带进科学家的复杂思维和艰苦创造的“情景”中去,从而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对显而易见的事实提出的质疑常常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创新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路的发展也由离散的单个器件变成集成化。与之对应的电子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在同时进行。因此,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应根据各专业领域的新发展、新课题,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地将实践中正在使用和即将推广使用但还没来得及进入教材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些前沿知识和技术与学生周围的生产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这样的课堂具有现代气息,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兴趣。

3.2明确教学目的,改革考试、考核方式。

鉴于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目的,新时期电子技术的发展特点。考试方法也应做适当调整,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考核办法,建立合理考评机制。对理论课可以将出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专题研讨、阶段考核等量化成分值作为本课程的平时成绩。采用课堂表现、平时成绩、小论文、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评分方式。任课教师不自己出期末试卷,而由教研室依据教学大纲在试题库中抽题,实现教考分离。从根本上保证试卷中试题的覆盖面、试题的质量;提高了试卷的保密性,避免了人为因素。

篇2

 

答:在真空、气体或固体中,利用和控制电子运动规律而制成的器件称作电子器件。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正是一门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电子科技是现代科技的重要基础之一,因此该专业在通信、控制、计算机、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包括现在智能科技手机上很流行的重力感应器、Wi-Fi等都是这个专业的成果。

 

问: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答: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中,信息的载体是数据,数据的载体是信号,而信号的载体是场与波,我们的本科核心课程便是围绕这条主线构建而成,包括:信息电子学物理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甲)、信息控制与计算、数字系统设计、电子电路基础,以及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射频电路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

 

我们有一些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并且物理概念较为抽象,比如“电磁场与电磁波”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就比较难懂,需要同学们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有些课程的信息量比较大,也需要同学们课后及时消化。

 

小编插话:在高校里有一种传言,说这个专业的课程很难,还流传着“四大神课”的名声,这其实是一种夸张。有些课程是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没有它们的支撑,相关学习只能浮于皮毛,无法深入研究,但只要认真学,就不会觉得难。

 

问: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答: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大特点是软硬件结合,不仅需要掌握电路系统的分析设计,也需要具备软硬件编程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理基础和逻辑思维。由于一些物理概念较为抽象,也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另外,由于我们的课程体系给予了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自主性、进取心较强的学生能够在这里获得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问:大家是否存有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解误区?

 

答:提起电子科学与技术,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电子设备,进而形成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电子器件”的印象,这可“低估”了它。不仅仅是电子器件,该专业对电子系统的研究也一点不少。现如今,电子器件与其系统已经密不可分了。一颗小小的芯片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器件,而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能够完成过去一堆仪器设备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小编插话:平时就爱研究各类数码产品,注重体验背后的科学技术,具有极客精神的同学们,这个专业是不是很吸引你呢?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以为本专业仅限于此哦!

 

问:社会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该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答:电子科学与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无处不在。除了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手机、计算机、电视、音响、太阳能电池、LED照明等,还包括一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领域,比如电磁防护,利用技术手段对电磁波进行控制,在高考考场上起到了阻止通信的作用等。

 

在未来,更多精彩的应用将会登上舞台。例如热门的“隐身衣”研究,未来将有可能成为现实;量子计算机,将有望打破目前电子计算机的速度极限;量子通信,即使攻击者具有无限的计算资源和任意的物理学允许的信道窃听手段,原理上仍可实现保密通信,将使“窃听”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小编插话:这个专业的未来科技感简直爆棚,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光想着要做出很牛的东西是不现实的,还需打下扎实的基础,从枯燥的理论知识入手。

 

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的出路有哪些?

 

答:我们专业的本科生,能很快地适应国外的研究生课程,并在电子科技领域找到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几年的毕业生中,有一半就业于通信、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行业,其中又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进入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等世界500强企业;另一半选择了继续深造,其中不乏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100强高校。

 

问:电子科学与技术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答:(大四学生高峰)我比较喜爱数码产品,平时也经常购买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把玩。学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后,我有了比较全面的软硬件知识,能够设计自己想要的电子产品,如手机游戏、智能手表等。以后我主要想做传感器,因为我觉得传感器是最本质的信息来源,电子装置要想对环境作出反应,首先得认识周围的环境。同时传感器还可以扩展人的感知范围,感知一些人体不能感知的信号。比如未来的“电子鼻”,可以根据呼出的气体来判断我们的健康状况。

篇3

关键词:技工电子教学;课程定位;激发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74-01

针对技校学生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差的情况,结合学生喜欢动手,感性认识敏锐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过程谈几点想法。

一、明确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

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学改革,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国家每年都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我们专业教师可以以比赛为导向,按照比赛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结合课程本身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确定其教学目标。

1、是熟悉掌握元件识别、检测、仪器、仪表的使用:元件除了包括半导体晶体管外,还有电阻、电容、电感以及各种传感器等元件。

2、掌握电路安装调试的实际操作技能:有良好的电路焊接技术和安装工艺知识,能使用仪器、仪表调试电路。

3、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各基本电路的形式、作用、应用及简单估算等。

4、具有企业职工所需的职业素养和综合技能。

5、具有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课程的定位是: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能为技能比赛做训练课程,提高学生的比赛成绩,增加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荣誉感,做到知识学习与自身素质相结合。

二、合理选择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单调枯燥,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减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技能的教学重点。比如,在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只有注意了知识与工程应用的密切联系,在介绍曲线的基本概念后,进一步说明二极管特性曲线可由晶体管图示仪来测量获得,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二极管主要参数和检测性能的优劣,从而体会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应该把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上增强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实训课程对于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安排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稳压器、充电器和收音机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种连接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的目的和知识,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

在实验、实训中专业教师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作为初学者来说,对电路图中元件外形、符号、极性与印刷板电路图的元器件位置、连线、标识的识别尤为困难,经常出现对不上号,极性搞错,连线错(位置不对或不会看图搞错),即便是装配对了也不知为何装的,错了的也更难查找。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

在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获取信息的多渠道,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教师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在教学的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牢固掌握知识,从而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1、采用多媒体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教师用语言不容易描述,某些规律学生又难以捕抓,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与电子电工专业的整合能将事物形象、直观、动态、逼真地表现出来,而且对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抽象内容,能予以形象、具体化展示,化解思维上的障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利用生动、形象、具体的文字等,向学生传递信息。

篇4

关键词:中职;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中的实际困难

(1)师资方面。据我了解,很多职校缺少专业的老师任教这门学科。因此,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不得不促使电子老师去完成电工老师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样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2)学生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高等院校的一再扩招,使得目前中职教育资源不再是像上世纪末那么吃香,地方院校为继续发展,不能不降低录取分数。因此,学生入学水平相对以前较差,而且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与理论课互为一体。《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类专业的基础课,在中职院校里这门课地位比较低,而实验教学往往是制订在理论教学计划中,这使得电工电子实验课在一学期的授课中也就3~5次。有些学校的实验课大都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来作为学生成绩的标准,往往是不注重过程而偏向于结果。这样,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要改善实验设备,弥补实验经费不足。中等职业学校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难以满足职校实践教学的需要。在国外,往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首先出现在学校中。就我校而言,实验设备已经至少有6年未更新,设备相对落后,有些内容根本无法开展。此外,中等职业学校得到政策支持的力度比较小,不过,也正在改善。

(3)中职教师兼职现象比较多。中职学校理论类教师占大多数,而真正能够做实验的一线教师相对来说,比较少。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来说,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需要实验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有的理论类老师自己都没有做实验,有的老师甚至连仪器都未必会使用,这使得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也充当了一回“新手”的角色,这样学生又能学到多少知识呢?

三、探索《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方法

(1)在教学理念上有所创新。①激发学生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的兴趣。由于目前的招生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中职生的生源质量比较差。有部分学生是被逼进入中职学校,更有部分学生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到了中职院校,学习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就是奢侈品。因此,在讲授电工电子的时候,既要兼顾大纲要求,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一些基础知识只能进行必要的强调而省去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中职学生好表现,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我们可以借助这个特点,去挖掘他们的内在的潜能。如我在讲授双联控制内容的时候,首先引入“楼上楼下电灯控制”这一现实生活中经常见的实例,借助生活实例,从而使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直观、生动。学生感觉所学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不再觉得遥不可及,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双联电路,经过我的提示,学生也能在其中悟出一定的解决办法,而且学生的表现也是相当积极。②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涵盖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课程,由于课程理论性强,又需要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学,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下载课件,制作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例如电路和电器的工作原理这一章节,需要教师用多媒体形式播放出来,形象生动,学生易于接受知识,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知。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还需要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虽然热热闹闹,结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真正有用的知识。要知道,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只是载体,是辅助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2)《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基础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学习后,要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考核过程中,我们采用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个部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创新考核模式。不需要只懂理论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也不需要只懂得实践,不知道理论的不合格学生。在我们宜兴市,有许多现代电子企业,我们可以把学生带到企业中去,让学生在工厂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难题,为工厂的设备进行测试、改良,甚至发明新的设备。

平时,要最大化利用教学资源。我校实验室资源有限,但是我们通过以前创业成功的校友,利用他们的公司,组织学生实习,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训。我们尝试利用小班化教育,利用团队教学,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小班化教育的效果比较好,团队教学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竞争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有效弥补我校实验资源短缺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传统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需要改变。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更新教育理念,把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让中职生能够学到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创业中具备必备的素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中职生的发展而发展,为了中职生的需要调整教育教学目标,让各种层次的中职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幸福感,让中职生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封春年.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探究[J].学园,2012(10).

篇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要求程度

熟练掌握

正确理解

一般了解

1

普通二极管,稳压管

外特性,主要参数

PN结

2

双极型、单极型三极管

外特性,主要参数

工作原理

3

基本放大电路

共射(共源)、共集(共漏)和共基组态放大电路工作原理;静态工作点;用微变等效电路法分析增益、输入和输出电阻

图解分析法

4

电流源

工作原理

5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含有一个时间常数的单级放大电路的fH和fL

Bode图

频率失真和增益带宽积

6

差动放大电路

工作原理,输入和输出方式,差模增益,差模输入和输出电阻

共模抑制

7

多级放大电路

直接耦合式多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增益的计算

零点漂移

其它耦合方式

8

运算放大器

理想运放,实际运放的主要参数

不同类型运放的的特点

一种典型运放电路的工作原理

9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用集成运放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类型和极性判断,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深度负反馈下的闭环增益

虚短和虚断,公式的含义,根据要求引入反馈

10

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

自激的条件

消振原理

11

正弦波发生电路

产生正弦振荡的条件,RC正弦波发生电路

LC正弦波产生电路

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2

集成运放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

比例、求和、积分运算电路

其它运算电路

13

有源滤波电路

二价低通滤波电路

14

比较电路和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比较电路基本特性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15

单相整流滤波电路

电容滤波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整流电压的估算

电感滤波电路的特点

16

稳压电路

线性稳压电路

开关稳压电路

17

功率放大电路

工作原理、输出功率和和效率的估算

非线性失真

18

噪声与干扰

来源与抑制

19

2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要求程度

熟练掌握

正确理解

一般了解

1

数制、码制

二、十六进制及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8421码

其它常用编码

2

逻辑代数

逻辑代数基本定律与定理,逻辑问题的描述方法,逻辑函数的化简与变换

3

逻辑门电路

TTL和CMOS门的逻辑功能、特性、参数和使用方法

TTL和CMOS门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推拉、三态、OC)

其它逻辑门电路

4

组合逻辑电路

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竞争冒险

5

常用集成组合逻辑器件

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

6

触发器

逻辑功能、触发方式、特性和参数

工作原理

电路结构

7

时序逻辑电路

基本分析方法

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

8

常用集成时序逻辑器件

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

动态MOS移位寄存器

9

半导体存储器(RAM、ROM)

功能和使用方法

工作原理

10

可编程逻辑器件

GAL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其它PLD器件

11

脉冲的产生与整形

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集成单稳、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

压控振荡器

12

A/D、D/A转换器和采样保持电路

典型的A/D、D/A转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使用方法

A/D、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常用集成采样/保持器件

13

硬件描述语言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基本教学要求

1.实验内容

应覆盖基本要求中的主要内容

2.能力要求

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字繁用表、交流毫伏表和稳压电源等。

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测试技术,如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频率特性,脉冲波形参数的测量以及逻辑功能的测试等等。

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误差的能力。

具有查阅电子器件手册的能力。

根据技术要求能选用合适的元器件,初步具有设计电子小系统并进行组装和调试的能力。

初步具有分析、寻找和排除电子电路中常见故障的能力。

能独立写出严谨的、有理论分析的、实事求是的、文理通顺的、字迹端正的实验报告。

篇6

关键词:Moodle;Proteus;信息化;微课;任务驱动;电子技术;仿真;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电器安装与维修、制冷与空调、物联网等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涉及到较多的概念、知识点、元器件,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喜欢电脑操作,但基础参差不齐;对于单纯的理论学习感觉枯燥、不感兴趣,因为不明白具体用在何处、怎么应用。教学中若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Moodle网络学习平台结合Proteus软件仿真将知识点转化为具体任务,可以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应用结合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Moodle平台和Proteus软件简介

1.1Moodle平台简介

Moodle(ModularObject-OrientedDynamicLearningEnvironment)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也被称为魔灯。它是一个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而设计开发的开源课程管理系统,也被称为学习管理系统和虚拟学习环境。它需要被安装在Web服务器上才能正常运行,是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对使用者而言,只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且会上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教师可以利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创建课程。从使用者的角色上看,除了课程创建者,还有无编辑权的教师、学生以及访客。课程创建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课程界面;增加或删减内容;添加各种课程活动,如测验、反馈、互相评价、SCORM课件、Wiki协作、投票、聊天、讨论区、作业、问卷调查等;添加各种资源,如网页、文件、文件夹、标签、URL、IMS内容包等。其中作业模块支持指定作业的截止日期和最高分,教师的反馈也会显示在学生的作业页面。测验模块可以为测验指定开放时间;设置答题次数、评分方法,如最高分、平均分、最后一次答题等,并能显示反馈和正确答案;限制访问,如要求学生完成(未完成)其他活动、要求学生达到指定的分数;题目和答案可以乱序(随机)显示,减少作弊。题目既可以在线创建,也可以从外部文件导入。在Moodle中创建的题目可以导出,导入到任何支持国际标准的学习管理系统。Moodle加强了学习者的历程纪录,教师通过它可以更深入地分析学生的学习历程。学生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或者手机客户端登陆Moodle网络平台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

1.2Proteus软件简介

Proteus软件是英国Labcenterelectronics公司研发的一种EDA工具软件。它包含ISIS(智能原理图输入系统,系统设计与仿真的基本平台)和ARES(高级PCB布线编辑)。它能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及元器件进行仿真,真正实现了在计算机上完成从原理图、电路分析与仿真、单片机代码调试与仿真、系统测试与功能验证到PCB板生成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研发过程。是目前同类软件中最先进最完善的电路设计与仿真平台之一。Proteus软件的用户界面友好。它的操作界面就像一个电子实验工作台,使用者可以通过元件拾取功能选定好所需的元器件,然后单击鼠标左键,在工作区合适位置连续单击鼠标两次或者双击鼠标左键即可完成放置,通过单击鼠标即可完成连线。需要注意的是Proteus里面有不少器件没有仿真模型。如果需要仿真,必须选用含仿真模型的器件。拾取具有仿真模型的器件时预览窗会显示“SchematicModel”或“SPICEModel”,否则预览窗会显示“NoSimulatorModel”。

2Moodle平台和Proteus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课堂扩大化,极大地优化了教学环境。课前,教师精心创建Moodle平台课程,学习指导书,针对教学难点录制微课视频,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学生用手机端登录Moodle网络学习平台,预习学习指导书,完成预习测验,明确学习要求。Proteus软件具有强大的仿真功能,通过其颜色、图表、声音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直观了解电路的运行情况,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困难、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运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结合Proteus软件仿真开展自主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改善。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Moodle平台反复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进一步进行进阶学习。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教师通过测评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仿真结果及课堂表现评分,结合Moodle平台的成绩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中数电部分的“集成十进制计数器的应用”内容为例进行说明。“集成计数器的应用”是在2进制计数器内容之后编排的。该部分内容既是对计数器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同时又是实训——“制作数码显示计数器”的理论基础。它的重点有2个:1.集成十进制计数器的功能;2.集成十进制计数器的引脚功能。难点是应用74LS160实现不同进制计数功能。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环境选择有网络功能的Proteus仿真实验室,之所以要求上网功能是方便学生登录Moodle教学平台。同时对教材进行了如下处理:⒈将教材中只给出框图的应用实例——数字钟,处理为分别给出时钟、秒钟的具体电路原理图,让学生明确集成计数器在电路中的具体作用,提高学习兴趣。2.引入Proteus软件的运用,利用其强大的仿真功能对电路进行仿真运行。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结合软件仿真将集成计数器的应用与具体任务:实现数字钟内不同进制计数功能结合起来。课前,教师通过Moodle平台“集成十进制计数器的应用”任务指导书,录制“应用74LS160实现不同进制计数方法”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用手机客户端登录Moodle网络学习平台,预习任务指导书,完成预习测验,明确任务要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者、体验者、探索者。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明确集成计数器的应用。两课时的教学安排需要完成创设情境、引导分析、自主学习和总结评价这几个环节。在创设情境环节中,引导学生从红绿灯计时器、篮球计时计分器、车位计数器以及数字时钟等具体多样的应用中整理概括其共同点,从而顺利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对象——集成十进制计数器。并以其中一种典型器件74LS160作为教学应用。74LS160可以实现加法计数功能,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器件与电路联系起来,在电路中认识器件,初步了解器件的使用。进而引出今天的任务——应用74LS160实现数字钟内不同进制的计数功能。这时教师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数字钟组成框图中计数器部分时钟、分钟、秒钟分别采用何种进制计数?2.如何利用74LS160实现对应进制的计数功能?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3个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思考:1.74LS160的引脚功能是什么?2.利用1片74LS160如何实现计数?3.如果要实现11-100范围内任意一种进制计数,需要2片74LS160,它们之间应如何连接,进而实现24进制、60进制计数?带着这些问题学生明确了学习思路,主动运用Moodle平台和Proteus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登录Moodle平台后,通过内容导读(见图1),大致了解本次课的内容。其中,任务1和任务2都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的。任务1是利用Proteus软件对教师给定的集成计数器74LS160功能测试电路(见图2)进行仿真运行并完成计数器逻辑功能测试表(见表1);任务2是利用Proteus软件完成给定的24进制计数电路(见图3)中红色框所示部分的电路连接并仿真运行通过。学生通过完成任务1或者任务2掌握教学重点。测验2是对其学习成果的检验;任务3是利用Proteus软件完成给定的60进制计数电路(见图4)中椭圆框所示部分的电路连接并仿真运行通过。它是针对教学难点设计的,测验3是对其学习成果的检验。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提供2种任务完成方式供学生自主选择。其中:方式1为:任务2测验1任务3测验2;方式2为:任务1、2测验1任务3测验2。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自主选择方式1或者方式2进行学习。方式1与方式2的不同在于方式1直接跳过了任务1。选择方式1的同学可以通过自主选择课件、教学视频、微课、课本等掌握74LS160的功能。通过平台资源介绍部分,学生可以了解平台提供的资源及其用途。其中教学视频介绍了集成十进制计数器的功能,微课视频介绍了实现不同进制计数的方法。任务实施阶段,学生通过完成任务1掌握74LS160的功能;在任务2中,学生只要正确完成了教师给定的24进制计数电路中集成电路74LS160的引脚连接部分,就可以正常实现24进制计数功能,从而进一步熟悉74LS160的引脚功能。通过任务1、任务2突出了重点,接着通过测验2检验其学习成果。在任务3中,学生只要正确设置了简易电子秒表中进位清零信号,就可以顺利实现60进制计数功能。通过任务3,突破难点。接着利用测验3检验其学习成果。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Moodle平台、Proteus软件等信息化教学工具,将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与具体任务结合起来,通过完成任务掌握知识点,即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予以适时指导,即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教,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教师通过Moodle平台提供的“成绩管理”中的“评分人报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成绩管理”中的“用户报表”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随着任务的逐步完成,课程也接近了尾声。教师请同学上台分享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3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基础课程

《电工电子技术》是机电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电路、电工技术及电子技术方面获得知识、素质、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为以后学习各专业知识和高一级的职业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高职教育强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而现有教材内容仍包含有一些复杂的理论推导、应用较少的难记的公式、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同时,缺乏本学科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及应用实例的引入,使学生视野得不到开阔,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2.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习兴趣不高,还有来自文科的学生,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对物理知识和数学知识需求较多,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我们现在的教学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粉笔+黑板”,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得不到体现,学生便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考核方式简单化,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电工电子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技能。我们现行的考核方式是:百分制,其中笔试成绩占80%,平日成绩占20%。显然,笔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过大,使得学生过分关注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不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改革思路

要想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发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与作用,必须对教学现状进行及时有效的改革。

1.引入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建设

企业在用人问题上拥有自,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就会被录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的员工,就会被企业拒之门外。在这样的人员配制状态下,高职院校就不能完全按照自身的意愿培养毕业生,必须倾听企业对未来员工的要求,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知识结构如何,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有何要求。在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编写教材,将相关要求体现到教材中。

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需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要类似文化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二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一批实践动手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应狠抓原课任教师的工程培训和实操训练,其次是督促和鼓励原任课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并形成制度化。还要把所有教师轮流配置在实验室中,这样可以提高教师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相互促进的意识。

3.加强多媒体教室建设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可以解决大量无法演示与感知的现象和规律,真实地再现一些科技成果,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将教师很难用语言、文字、板书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出的具体情景搬上屏幕,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4.加强“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室建设

对于学生没有见过,没有用过的元器件来说,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有直观认识,很难想象出真正的元器件是怎样的,即使给学生讲过以后,他们见到这些元器件实物,仍不知该怎么识别和区分。若把这些内容放到实习实训室里对照实物来讲解,让学生边听边识别,并用仪器测量,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识别和掌握元器件的特性,同时也学会了仪器、仪表的使用,对所测量的元器件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5.鼓励教师自制教具

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不可能每堂课都使用多媒体,也不可能所有的元件、电路、图形都是现成的,因此,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制部分教具是很有必要的。

6.考核方式多元化

多元评价方式由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内容的科学性,既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学生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等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节约能源、爱护设备等意识的形成。

篇8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改革 教学体会

电子技术基础是笔者学校电工类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抽象,实践性强,给学生的备课,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几年,通过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得到了一些教学改革方面的体会。

一、介绍课程主要内容和特点,明确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括两大部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内容多,要领多,学习和理解的难度较大,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不少学生对学习电子技术比较困惑,因此一开始就要吸引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的,并提出要达到的要求,使学生体会到自己肩负着光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次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重要性。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

二、采取案列教学,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由于传统教学存在许多不足,教师讲课缺乏互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低下。比如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电路的设计计算,如果不能深入浅出,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在教学上采取了案例教学。所谓案例教学,从广义上讲,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之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一个迫切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抽象的理论概念和实际中的案例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比如在讲授“振荡电路”时可以扩展到无线电、通信领域;在讲授“数码管”时可以结合交通路口计时灯。给学生讲解实际的案例可提高他们的兴趣,同时又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达到一箭双调的教学效果。

三、增设开放式实验,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为了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不断探索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运行与管理机制,利用新建的创新实验室,构建了一个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开放式的实践平台。从实验空间、实验时间、实验内容乃至实验管理均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提供了条件,配合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的实施,将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践项目作为学生课内、外的一项重要作业。内容包括“交通等智能控制器”的制作;“音频放大器”的制作;“电子钟”的设计;“电子密码锁”制作等。我们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电子设计、制作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设计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展示和发挥。这样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能力

在“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下,考查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而言,改革后的考核形式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这个目标设置考核内容和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学校建立了与各专业能力目标相对应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考试与实践技能考核试题库。与过去相比,在新的理论考试内容中,元件特性分析、实际电路分析、实验基本常识的比例加大,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上有多项实验操作题目,每个学生按抽签序号选择一项,按照实际操作的正确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报告的规范性评定成绩。二是变单一形式考核为“多种形式考核。这个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应从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运用方面将课程成绩的考核与学生参加有关专业实践活动挂钩,同时结合电子创作课程,参加专业技能相结合的电子技术应用实训的学习情况,从参加技能比赛、校企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在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

五、结束语

篇9

摘要: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本文探讨几条比较实用的教学方法,与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师们共同分享。

关键词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注意力差,学习积极性低等特点,所以第一节的绪论课重点要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笔者采用展示上届学生制作的电子产品与放映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法效果很好。课前笔者挑选一些上届学生制作的音乐门铃、声控彩灯、八路抢答器、直流稳压电源、收音机等带有声光特色的实习产品展示给学生。他们兴致很高,都动手尝试感受产品制作效果,这样他们就会想到自己将来也可以亲自制作,从而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以此达到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的目的。这时,教师再引入电子技术的发展史。但是由于课本这一部分内容很抽象,且枯燥,学生不好理解。笔者从网上搜集一些图片,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内容。然后笔者大致讲一下这门课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尤其是对口高考所占的比重和对电子技能实训的指导作用。最后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对学生的具体要求。这样整堂课下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明确了学习目标,知道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迈出了学好本课程的第一步。

二、重视课堂复习环节,巩固基础知识

虽然教师教给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但是总有一些学生做不好,学生能做到提前预习的并不多,而能做到课后复习也就很不错了。因此为了巩固教学质量,课堂复习检查就显得很重要。笔者一般采用“一题多问”连珠炮式提问法。对一些概念和原理由浅入深地提问,并且同一问题先由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再让三四个中等和较差的学生重复回答。这样实现了优等生带动中差生学习的目的,也是对差生的鼓励和督促。比如复极管的知识时,先提问它的特性是什么?差生可能不能直接说出来,但是先让优等生回答,再让差生重复,这样既照顾了差等生的自尊,也让他们在回答正确后增强了自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上课的注意力;然后再逐次深入提问什么是单向导电性?什么是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二极管的特性曲线有什么特征?硅管和锗管的死区电压和导通电压值各是多少?……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提问都很顺利,这种提问方法很受学生们欢迎。

三、发挥课堂导入的启发作用,把预习搬到课堂上

因为中职学校学生多数不善于预习或者预习根本看不懂,所以笔者采用把部分内容的预习搬到课堂上进行的方法。这样逐渐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毕业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设置复习提问的最后一个问题要带有启发性,这样就能很好地导入新课。比如在讲授分压偏置放大电路之前,复习基本放大电路的构成和静态工作点的估算,由IBQ的计算公式得出该电路不能自动调节静态工作点的缺点,引入能自动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分压偏置放大电路,然后指导学生预习本节课的部分内容,并回答板书的问题: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不稳定的原因有哪些?②分压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比基本放大电路多了哪些元件?③怎样稳定静态工作点?虽然这些问题学生都能很快在课本上找到答案,但是这样可以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理论讲解,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有很多理论都很抽象,微观世界的运动和构造对学生来说都很难理解。通过引入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课件中的声音、图像以及教学视频就可以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产生的过程,从而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与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易感知。比如二极管PN结的形成、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的实验演示、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流分配关系的动态演示等等。如果这些理论单凭“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块黑板” 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导致课堂一片沉寂,学生没有任何反应。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新颖的立意、精选的教学图片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眼球,精心制作每一个教学课件。当然如果课本带有教学光盘,课件、光盘和老师的讲解三者统一起来,教学效果会更好。

五、讲解习题多运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10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 教学改革 探索

一、重视“绪论”的教学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从家用电器到工程领域都有电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讲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时,学生对本课程的应用根本不了解,因此要重视“绪论”的内容研究,是学生接触这门课知识的第一堂课,如何上好这门课,如何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热情,对以后的教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要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们积极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和掌握好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在教材、教法的研究上多下功夫,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在现代化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时代,教师应多获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给学生以信心。首先要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过程和现代电子产品的精华—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过程,讲述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状况,让学生认识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实用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从黑白电视机到液晶彩色电视机;从矿石收音机到激光影碟机、mp-3mp-4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更需要相当的电子技术,让学生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其次,应介绍电子技术与所学专业的密切关系,明确电子技术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日常生活当中收集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用门铃、电源稳压器、充电器、和收音机等。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从中让学生们认识电路的元件,如,二极管、三极管,如何把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是怎样联结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而形成的作用和效果,从而引出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掌握电子知识重要性,让学生形成一个热心、好学的求知欲望。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理念。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内容抽象,也比较单调枯燥,在教学上缺少数理论证,以掌握概念,突出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在日常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电路相联系起来。例如,在介绍三极管的特性曲线时,首先要了解三极管实现放大作用,必须满足一定的外部条件,只单纯介绍曲线的基本含义,而特性曲线有什么实际应用并不介绍,这种从概念到概念的灌输,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感到抽象和无用。只有对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的三个区域的理解与放大电路应用的密切联系,在分析曲线的基本概念后,通过示波器来验证获得三极管的截止、放大、饱和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利用特性曲线可以观测出三极管的主要特性和放大能力,通过对三极管的特性曲线的分析与测试,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和认识到三极管特性曲线的作用和应用。教学中通过“应用电路实例”使学生了解三极管在单元电路里的功能和作用。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突出了“学以致用”的理念。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增强实验、实践环节,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给学生创设各种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动手、动脑等相结合的感性活动,让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给学生以较多的动手操作、实际演示、亲身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积极。从而使学生对课程的认识过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等技能的发挥和掌握这个过程是教师不能代替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就调动起来了。

四、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一位教育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每一次课的讲授都要使学生的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良好心态,急于讲授新的内容,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以实例、电子新产品动态引入,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电子技术基础》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分析、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实用技能。

对于现在中职学生说,普遍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分析以及难以掌握的公式推导计算,由于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使学生达到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篇11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多媒体技术;个体意识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式缺乏时效性

伴随着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和企业对于电子技术人才的要求日趋增高,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较强的技能知识,还要拥有电子技能的应用能力。但就目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来看,大部分教师不能根据技术发展更新教学方式,无法及时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电子技术应用的积极性,进而间接影响学生电子技术基础课内容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完全按照教学设计项目进行,教学手段缺少灵活性和实用性。落后的传统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现代化的需求,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无法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缺少基础课程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进而使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原本的教学价值和意义缺失[1]。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式缺乏时效性,使电子技术课程缺乏新意,相关应用实验和实践活动也失去技能培训的效果,限制了学生对基础课程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缺乏实践教学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技术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但从目前电子技术教学来分析,大部分教师将电子技术学科当作理论课程开展,将大部分课程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理论知识传授上,实践教学有所欠缺[2]。主要表现为对综合性、设计性、实用性较强的实验项目的安排较少,且缺少实践场所,以致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涉及应用的部分被忽略。实践教学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各种半导体器件及其构成的电子电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难度大、信息量多,以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通过引入电子技术学史、运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进“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半导体和二极管、三极管相关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提前设计好的课件为学生播放半导体的含义,让学生先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初步认识。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工具和材料,如耳机、线圈、二极管等,创设一个“制作收音机”的情境,让学生更加立体地了解知识点的应用,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和参与度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完成教务任务和教学内容。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创新带来全新动力,多媒体技术作为计算机信息的具体呈现形式,包含图片、文字、数据、音乐等丰富的资源,应用到电子技术教学中能将电子技术课程复杂的内容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并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虚拟的实验活动,从而达到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应用多媒体技术幻灯、录影、动画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创新,能拓展电子技术课堂的信息量,丰富课程主体内容,为电子技术课程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3]。例如,模拟电路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视频进行电路运行演示,也可以进行电路搭建过程的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电路相关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流程。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课件对电路符号和电器使用原理进行介绍,让学生充分理解电路相关的背景知识,强化对电路知识的记忆。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具有创造性的故事和事例,如听诊器的创造、电灯发明的过程等,从而为学生进行电子创造提供驱动力,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基础课程,其实验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只有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加高效地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学校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配备更加完备的实验仪器和材料以满足学生实验需求,保障实践活动课程能顺利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知识内容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比如,共集电路的制作、充电器的制作、开关的安装、触发器测试等活动,不但能满足学生知识的实践诉求,还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实现更有效的培养方法。另外,学校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利用与企业合作的模式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机会和场所,从而提升学生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论证,并通过实践发现自身学习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具备更加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技术竞赛,鼓励学生利用自身创造能力进行技能比拼,使学生的创新技能得到具体的应用,并在相互竞争的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活动开展的意义。

(四)关注个体意识,展开针对性教学

社会的发展使当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视个性的自由发展,电子技术教育作为综合性学科,在进行教学创新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从而更有效地改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问题。教师在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学习进程进行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爱好和习惯,并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进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如学生学习电路设计课程内容时,不同小组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存在差异性,教师可根据不同小组的情况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利用适合小组成员能力的问题,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科学地引导和纠正,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思路,达到因材施教的高成效教学成果。因材施教小组教学的开展能充分为学生能力发展和思维发展提供教学平台,让学生在更具科学化的学习指导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篇12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仿真软件

中图分类号: TP311.5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意义重大。本文针对这三门课程,着眼于课程体系的建设和独立学院的特点,研究优化教学内容,降低课程难度的方法和措施,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2.体系内课程理论内容的优化

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具有入门难、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比如《电路分析》的公式多、定理多、计算量大。《模拟电子技术》概念多,单元电路分析计算难,每次课的新知识多,信息量大,抽象且枯燥无味。《数字电子技术》逻辑性强,数字电路的种类繁多,实践性强。

对于《电路分析》强调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以加强电路中串联与分压、并联与分流、电位、开路和短路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在讲述网孔方程和节点方程时,只采用基尔霍夫定律。对特殊问题的处理时才采用“超网孔”和“超节点”方法。讲述相量时,采用相量变换与反相量变换的概念,使其与后续课程《信号与系统》中的傅氏变换和拉氏变换呼应。

《模拟电子技术》精选基础和重点内容,保证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删减模拟电子技术中陈旧、过时的内容,简化定量分析计算方面的内容;及时更新和补充新内容,如EDA仿真与设计、模拟(数模混合)可编程器件等。

对传统教学别强调内容进行弱化,如《数字电子技术》中公式法或卡诺图法化简逻辑表达式在传统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现阶段逻辑表达式的化简意义不大,学生只要掌握化简原理即可。改革后的“数电”课程对逻辑化简的技巧不再占用过多学时,考试也予以删减。

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即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对授课内容进行整合,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理顺课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工程性和实用性,注重“加强实践、提高兴趣、培养技能、积极创新”的理念。

3.体系内课程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结合

3.1 将Matlab与《电路分析》有机结合

体系内三门课程都具有浓厚的工程背景,目前的理论教学相对枯燥,方法单一。由于《电路分析》课程中许多电路的分析过程较复杂,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较深,而许多学生的数学基础又欠缺,因而时常出现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窘境。Matlab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软件之一,是实现科学计算、符号运算及图形处理等的强有力工具。在理论课的教学中引入Matlab软件辅助分析电路问题是化解教学窘境的有效手段。例如利用Matlab辅助分析动态电路和利用Matlab辅助分析正弦稳态电路,可是使理论教学变得直观,易懂。

3.2 将Multisim10仿真软件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融合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对于一般、较简单的电路,教师可以对它进行详细分析、讲解,但是,对于较复杂的电路,则应该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教学,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也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把Multisim10仿真软件引入模电和数电课堂教学,通过仿真软件来绘制电路,观察电路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会,这样就有利突出重点、解析难点,也进一步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应用更熟练.同时缩短传统课程与相关实用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距离,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说,可以将《模拟电子技术》分解成“直流稳压电源”、“电压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带有反馈的电压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的应用”等。在《数字电子技术》中可以拟定“基本逻辑门电路仿真”、“编码译码器仿真”、“时序逻辑电路仿真”、“555定时器仿真”、“数模、模数电路仿真”。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首先对电路简单介绍,接着进行仿真演示,之后再回归理论讲解和说明。

4.课程体系改革的初步实践

近几年来,随着独立学院师资的稳定,我们一直致力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改革,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入手,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和配套的授课计划。尤其是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已经完成从大纲制定,到教材编写以及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课件的制作,并且针对该门课程尝试了在理论课堂引入Multisim10仿真软件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目前的教学改革效果来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与我院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有必要把这种尝试延伸到三门课对应的课程体系,进行通盘考虑,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结束语

在提高学院办学质量这一系统工程中,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无疑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与课程平台的建设对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不断探索教改新思路,培养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亚,杨恒新,张业荣.电子电路平台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

篇13

一、抓好入门教学是掌握本课程的关键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模拟电子电路基础部分,数字电路只占一章且内容简单易学。模拟电路部分的重点也是难点,是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电路,而其中的单管放入电路的内容是入门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多数学生真正学会了单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与用途,那么再学习本课后续内容时将会感到心中有。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狠抓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三极管的放大条件,放大作用,三极管的输入、输出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是分析放大电路的基础;放大的实质、放大的对象是理解放大概念的桥梁。对于基础知识要经过反复提问,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因为这是分析放大电路的依据,它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所以这一部分内容要狠下工夫。关于放大的实质、放大的对象,可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首先说明放大的实质是能量的控制,例如:扩音机在把人的声音放大的同时,电源也消耗了能量,把几百毫瓦的人的声音变成几瓦的扬声器的输出,其能量是电源提供的,放大电路只起到能量的转换作用,也就是能量控制作用,其中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是能量控制的基础,三极管是控制的核心,但是三极管本身不能产生能量。同时强调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如扩音机放大的是声音的变化,变压器放大的是电压的变化。

2、调析分析方法,重在有的放矢。单管放大的电路的分析分两步进行。一是建立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二是电路静态与动态两种状态的工作关系。为什么要建立静态工作点,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到答案。如:画出没有基极偏置电路的电路图,图中三极管为锗管,已知锗材料三极管的输入伏安特性正向死压电压是0.2V,问:峰值小于0.2V的正弦波输入电压能被放大吗?

回答肯定是不能,再问,某电视机中的三极管放大电路,能够把峰值为几十uV的输入信号放大,大家想是怎么做到的呢?再通过画出脉动直流的波形指出思路,学习好的同学很快会说出输入端叠加一支流值的答案,老师马上引申,这个提供支流值的电路在放大电路中叫做建立基极偏置电路,增加基极偏置电路就叫建立静态工作点,所提供支流值的大小决定了工作点的高低。并强调放大电路必须建立静态工作点。使学生明白由于三极管输入特性的非线性,要想不失真的放大微弱的交流信号,必须建立静态工作点这个道理。关于第二个问题:输入信号与工作点的关系可通过实例将两点:(1)被放大的动态信号是叠加在静态工作点上工作的;(2)静态工作点的高低影响信号放大的质量,影响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再通过分析一个实际两极交流放大器说明为什么前级工作点低,后级工作点高,为什么实际工作中需要调整工作点来引导学生思考。

总之,单管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是本课程的关键教学环节,这部分内容理解了,电子电路的分析思路也就初步学会了。由于接下来的内容如工作点稳定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震荡器、直流放大器等是在单管放大器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性能,优化结构,增强作用,提高品质而产生的,除电路结构不同外,分析思路是一样的。所以说单管放大器的分析是本课程的入门教学,我们必须狠下工夫。

二、合理取舍教材内容,增强学生读图能力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按教材要求只讲分离,不讲集成,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最基本的电路符号也不认识,这就是教学的失误。所以集成运放应用一节应作为必修。甚至集成运放的非线性应用最好也作一些简单介绍,使学生对集成运放的应用有个全面的了解。其实这部分内容用的课时并不多,而解决的问题并不少。相反,教材中开始部分载流子的运动,PN结形成的内部机理可简单讲解。特别强调不要让学生在这儿钻牛角,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会选择器件构成应用电路。

教学中还发现,学生学完本课程后不知道学会了什么,也不知道怎么用,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些问题,学完全课程很有必要作几个实际电路的读图练习。对中级技校学生可通过分析电路简单的扩音机、收音机、直流稳压电源或简单实用的工业自动控制电路加强读图训练,通过电路分析,使学生知道电子电路的用途,明确电子电路是实现自动控制的有利工具,电子电路既是专业基础,其本身又是实用技术。

三、重视实践环节,收效事倍功半

篇14

[关键词]一体化、宏观安排、微观细化、教学方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58-01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经济的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在职业技术学校加快培养既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动手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成了迫切问题。探索和实行不同专业的理论与实习教学结合进行的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大势所趋。本文结合笔者所教《电子技术基础》课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具体情况发表几点看法。

第一,由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发展快、应用广、实践性强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难度大,教学内容又较抽象。而技校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差普遍没有学习兴趣。如采用传统的专业理论和实习教学分开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对课程一开始就讲的抽象内容从未接触过,所以听起来理解肤浅,教师讲课事倍功半。即使是最好的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了大致的理解,学到后面也仍然不会实际操作,达不到训练职业技能的目的。等到实习阶段,由于当时对所学内容理解肤浅,很多又已经忘记,只得从头再来一遍浪费了课时,缩短了操作训练的时间,对技能的形成很不利。

一体化教学是在备有电化教学设施,具有讲授、实验、实习等多功能的教学场所内进行的。教师在现场讲授、演示、示范、指导学生,学生在现场边听讲、边动手。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对技校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往往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动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具备“能源”,促进大脑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促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高效率活动;促使其产生探究心理和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动脑思考。学生有无学习兴趣,其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所以该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教材处理上,由于一体化教学强调讲、练结合及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的有机融合,但旧教材存在专业理论教材和生产实习教材内容重复、教学进度不够协调等缺陷。因此,我们在以部编教材为准绳、结合我校一体化教学特点而精心组织编写了更加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一体化”教材。新教材在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专业理论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依据,技能训练以专业理论教学为指导的原则下对该课程进行宏观设计和微观细化。

所谓宏观设计就是指对整个课程的安排。首先,将该课程分为三个知识点:基本电路、理论要点、实践要点。其次,明确整个课程的最后设计目标(一个或几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覆盖面广、学生感兴趣的核心实例),以这些核心实例电路的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动力,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内容。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一体化教学将以教师讲授为主改变为以教师指导为主。教学的好与坏,主要看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活动,自我实践。它立足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实践。可采用以下几种:

1、讲授指导法:就是教师利用挂图、实物、实验电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微观物理现象形象化,引导学生接受新概念、新知识。并注意启发、提问,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通过讲中练、练中讲引导学生技能技巧入门。例如:介绍电子线路中使用的各种半导体器件。首先尽量多地展示各种半导体器件,使学生在外型、型号、封装上有一个初步印象,再借助结构模型、示波器、晶体管图示仪等教学仪器使微观物理现象形象化,让学生发挥形象思维能力,使其接受较抽象概念、原理和特性,从而培养了抽象思维能力。

2、示范指导法:就是教师根据讲授内容向学生进行操作演示,通过教师分解动作的示范及连续动作的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加深记忆,为学生操作打好基础。例如:介绍焊接装配技能时,电烙铁的正确使用方法、温度控制,焊接技巧。

3、练习指导法:就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技能)练习步骤,使学生逐步提高感觉技能、心智技能、动作技能技巧,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例如:用印刷电路板组装半导体收音机。先做分解练习:焊接技能第一步,清洁电路板。第二步,测量管件好坏。第三步,元件、电路板焊锡。第四步,依据要领焊上元件,控制好焊接温度,掌握好合格焊接标准等。再做连贯的完整焊接,要主次有序,轻重有节,教师巡回指导检查,及时纠正错误,使学生的操作达到熟练、规范、正确和科学,进而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

第四、在能力培养方面应切实注意提高学生“一看、二算、三选、四干”的综合能力,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一看,就是能看懂本专业中电子设备的原理图,了解各部分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在看懂电路图之前必须对一些电子元件有所了解(因电子电路有别于一般的电工线路使用了半导体器件),例如对晶体二极管首先需要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如二极管的结构、类型、符号、特性、用途等。知道所有的二极管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单向导电性――加正向电压时导通,加反向电压时截止。在讲授二极管的导通特性的同时给同学演示,并且让他们自己动手,在掌握万用表使用的基础上测量二极管的电压和电流、正反向电阻,让同学们从感性上认识二极管的特性。这样,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二极管的了解。另外,为了能看懂基本原理图,应加强基本概念和各种典型的基本电路单元的介绍,包括工作原理 、信号流程,此外还要教会学生这一单元电路在图纸上是怎样找到,它的标志性电路或标志性元件是什么?因为图纸是分析与检修故障的重要一步,所以必须使学生具备识图的能力。

二算,就是对各个环节的工作性能会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估算。例如三极管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起放大作用,用作放大作用时,必须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这就要求会近似估算法。在计算的同时让同学清楚分析三极管的目的是为了设计合适的放大电路打好基础。

三选,就是经过基本估算后,选择合适的电路和基本元器件。如在整流电路里,为了选择合适的整流二极管,必须估算它的最高反向工作电压、最大整流电流,然后根据这两个重要的参数选择合适的整流二极管。如果二极管的耐压值过高,则二极管有可能被击穿,学生实践时发生此故障,他们就很容易明白选择合适的元器件的重要性。同时为他们的设计打下很好的基础。

四干,就是会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电路,并且能安装调试。

总之,在一体化教学中,学生既能学习足够的理论知识,又能在实习操作中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具有会思考的大脑”,又能“练就一双灵巧的手”。通过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理解、解决生产实习中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一体化教学又能造就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师资队伍,这些教师既能结合实际进行更深的理论探讨,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会给技工教育的教学改革注入一份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技术》北京工业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