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范文

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篇1

【关键词】创新教学;途径和方法;转变观念;学生主体;革新教学手段;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中图分类号:G41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2年9月15日,同志在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强调,全社会要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群众基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本人结合思想品德教学实际,就创新教学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同仁共勉。

一、转变观念,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为切实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修养,社会和学校要与时俱进,定期举行教师进修培训,听领导专家讲座,举行问题研讨,观摩榜样学习,推荐典型引路......一切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目的,从理论到实践,将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树立正确的创新观。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教之以创新,引之以创新,导之以创新,学生则会创新的学、创新的思、创新的悟,创新得以发展。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常常使我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对学生的一份尊重,一份关怀。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创造性的、宽容的、理解的教育氛围,以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让学生敢于说话、敢于表现。在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民主,尊重人格,平易近人,热情教学,树立服务意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激发灵感,完成创新思维实践。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思想素质,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把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会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促进学生的认识、情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积极开发教育资源,促进智能发展

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生活化,结构开放,教师要积极开发教育资源,"用活"教材,创造性教学。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只要是符合课标要求、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课本内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空间,也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社会调查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世界,用认知去认识世界,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合作,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生活,激发求知欲,自由思考,大胆想象、灵活变通,独立探索、主动获取知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智力和创造力得到不断发展。

四、打破常规教学,努力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们在学习途中忘我无畏,可以产生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和劲头。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靠后天培养的。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引人人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以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创新从本质上说,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从表现来看,就是突破原来的观点和定论。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一般比较抽象,条条框框原则性强,如果老师只是照着书本讲,让学生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结论、观点,学生学起来显然是索然无味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想,制约了学生的思维。针对这一实际问题,我们要注意把课堂教学与课堂研究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这样,再抽象的内容,经过课堂讨论,学生也会"津津有味"。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学生标新立异发现问题,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创新意识的一种萌芽。但是,标新立异必须坚持求"真"的态度,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只有遵循"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思维方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六、创新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篇2

一、树立全新的作业观念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因此,新课程下的作业目标注重的是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以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新理念为指导。与传统作业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极情感和坚强意志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道德、生活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思想品德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个性化原则

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即作业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形式、数量和完成方法,减少机械性的单纯以积累知识为目的的作业分量,把时间还给学生,提高单位时间的练习效率,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协调发展的空间。

2.联系生活的原则

将社会生活充实到学生作业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作业注入新的内涵,学生可独立地完成适合自己水平和与自己生活环境贴近的作业。比如在讲解七年级上册《珍爱生命》时引导学生关注有现实教育意义的热点问题,像苏丹红等食品卫生安全的事例,进一步指导学生用书本理论知识去分析新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

3.合作探究原则

即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学生面临的作业更多的将是探究性作业,作业过程需要学生密切合作。要向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真正实现师生的“同心、同行、同乐”。

4.综合性原则

要加强课程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作业内容与形式和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交往的个性。

三、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实现课堂的高效

作业设计的依据和来源是灵活的、开放的、广泛的,作业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性的。它可以是口头作业,也可以是观察性作业;可以是思考性作业,也可以是实践操作性作业;可以是书面的文字作业,也可以是图像的、音像的作业等等。我结合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设计了一些较具体的作业形式。

1.分层作业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与优秀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分层布置作业,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分层作业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完成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秀生免受“饥饿”之苦。

2.自主型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除了老师有意识地设计作业,供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外,还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布置作业,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少了让老师逼着做作业的不情愿,多了一份主动和热情,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师生关系也会更融洽。

3.实践型作业

学生优良的道德行为与习惯形成,必须通过自身主动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作业设计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篇3

日前,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学的数理分析之风渐盛。对于经济学研究及教学呈现的数理化趋势,国内外都展开了争辩。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数理经济学教学的研究。

赞同者甚至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们认为,数学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在分析经济问题时采用数理方法可以得到在纯语言的定性分析中难以直观得出的结果,它使得分析的逻辑更加严谨,表述更加准确精炼,且能将已有的经典经济理论拓展延伸。而批评者们则认为,经济学最重要的是注重理论思想的研究和传播。数理模型过度建设和使用无益于理论的创新,也无法准确反映现实复杂且不稳定的经济活动。数理经济学的本质是探讨如何用数学语言准确、精练描述经济学问题,并推敲通过数理分析而导出的数学关系式所表达的经济学含义及揭示的经济规律。在不脱离经济思想本质的情形下,科学地应用数理工具,进行经济理论的理解、应用和延伸,将有助于经济学科的长足发展。

数理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它不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就分析对象而言,它可以是微观或宏观经济理论,也可以是劳动经济、产业经济、公共财政等经济学分支学科。因此,数理经济学囊括了经济学各个方面内容,也涉及到了非常多的相关数学理论和模型,内容极其庞杂。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难度。国内关于数理经济学这门课程也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通用教材,除了国内学者们编写的少数教材之外,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华裔经济学者蒋中一编写的《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动态最优化基础》。有些高校直接采用了北美经济学研究生的相关通用教材进行授课。教学内容上以学习和参照国外的教学内容为主。

针对数理经济学覆盖内容众多、理论过于抽象、模型研究方法复杂等特点,笔者认为在进行数理经济学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相关经济学理论的精髓和核心思想,秉承从基本分析框架出发的思路,使学生掌握解决经济学优化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分析具体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把握数理经济学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4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60553)

作者简介:王健(1969-),女,辽宁大连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业。

通讯作者:陈岩(1965-),女,河北宁河人,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

摘 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梗死区及梗死周围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及中药丹参注射液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已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静脉移植骨髓间充值干细胞联合丹参组。术后5周取材,观察梗死区内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化CD31表达,静脉注射干细胞组和干细胞联合静脉注射丹参组高于模型组(P0.05)。3血清中VEGF蛋白含量,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梗死区血管新生,其机制并非通过VEGF的表达来调节的,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调节的,中药丹参注射液对干细胞促进血管新生无明显促进作用。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肌梗死;血管新生;CD31;VEGF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4-0792-04

The Study of Bone Marrow Stem Cells in Vein Graft Result in Rabbi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on the Role of Its Intervention with Danshen Injection

WANG Jian,YANG Guanlin,CHEN Yan,ZHANG Zhe,ZU Jing,SUI Jife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gyang 110032, Liaoni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one marrow stem cells in vein graft result in rabbi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n peri-infarct area and infarct angiogenesis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Danshen injection on the role of its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left ventricular branch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thoracotomy approach model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will have established a Japanese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model control group, intravenous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group, Danshe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transplantation of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group. Drawn after 5 weeks,Infarct area observed CD31 (platelet /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and 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rotein expression. Results: 1.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CD31 protein,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stem cell group an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Danshen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stem cel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model group(P0.05). 3.Serum VEGF protein content Serum VEGF protein content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an induce angiogenesis in the infarct area, its mechanism is not adopted to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VEGF, and may be regulated by other means, Chinese medicine Danshen injection of stem cells for no obvious role in promoting angiogenesis.

Key word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giogenesis

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最为危重的事件之一,心肌梗死后由于梗死区面积的不同,而影响心功能有所的不同,从而对心肌梗死的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使梗死血管所支配区域的血液供应及早充分的恢复,从而使心肌梗死后梗死区的面积减至最小,便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除了使心肌梗死的病变血管恢复血流外,侧枝循环的建立也是抢救濒临坏死心肌的重要手段之一。

丹参是我国的传统活血化瘀中药,味苦、微寒,入心、心包及肝经,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之功效。现已发现具有抑菌、抑肿瘤、抗凝血以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丹参注射液一直用在临床一线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本研究以兔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供体细胞,配合应用丹参注射液旨在探讨兔MSCs静脉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兔的梗死区血管新生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其作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分组

动物采用日本大耳白兔,体重在2~3kg,2~3个月龄,雌雄不限,购自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将53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45只,根据复制模型成功率(预实验的最低造模成功率70%计算),将造模组心肌梗死模型复制成功后观察24 h,存活者随机分为B组:模型组(10只),C组:静脉7天注射干细胞组(10只),D组:静脉7天注射干细胞联合丹参组(10只)。组间体重差异无显著性(2.4±0.3)kg、(2.5±0.2)kg、(2.3±0.3)kg、(2.5±0.3)kg,P

1.2 药品与试剂

1.2.1药品 丹参注射液,剂型:冻干粉针剂,规格与包装:0.4g×1支(哈药集团中药二厂)。

1.2.2试剂 乌拉坦,分析纯,4%多聚基甲醛,分析纯,(沈阳试剂二厂);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及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添加物、Ficoll-paque plus、PBS含2%FBS、PBS不含FBS、胰酶-EDTA.培养瓶斜口;离心机;流式细胞仪等。

1.3器材

心肌梗死造模器材:兔手术固定台、心电图机;手术器材包括手术刀、持针器、眼科剪、瓦式拉钩(以上器材均由本校针灸学院电生理实验室提供);无损伤冠脉结扎针线、普通缝合针线等等。

2实验方法

2.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获得

取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只,经胫骨平台抽取骨髓,进行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传代、鉴定、收集、标记。

2.2急性心梗动物模型制备

①麻醉;②做术前心电图;③备皮;④开胸;⑤结扎:⑥术后心电图;⑦关胸;⑧抽血。

2.3模型干预

造模成功7天后C组予干细胞混悬液2×106静脉1次性注射。D组予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154mg/kg),连续注射10天,联合应用与C组等量的干细胞。

2.4 标本采集

2.4.1 采血 于术后24h和第5周经耳中动脉采血,离心(3000r/min),用于ELASA(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VEGF。

2.4.2 取心脏组织 术后第5周,麻醉动物,于活体下迅速取出心脏。并于30s内迅速切下梗死及梗死周围区心肌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以备免疫组化。

2.5观察指标

免疫组化观察:CD31,VEGF的表达;血清学检测VEGF的表达。

2.6阳性结果判定

梗死区组织中有棕褐色阳性细胞聚集区。

2.7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进行统学处理。应用 SPSS 11.0软件,P

3 结 果

3.1 急性心肌梗死造模结果

结扎冠脉前与结扎冠脉后心电图的比较结果

在结扎兔前降支(LAD)冠脉后,胸前导联V2、V5,ST段有一定程度的抬高,提示前壁心梗,心电图证实急性心梗模型制备成功见图1~2。

图1造模前

图2造模后24h

3.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2.1CD31染色显示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图3~图6:血管内皮细胞呈棕褐标记,积分光密度值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图3 CD31正常组

图4 CD31模型对照组

图5 CD31静脉7天注射干细胞

图6 CD31静脉7天注射干细胞+中药组

3.2.2 VEGF染色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图7~8:各组均有散在的阳性表达,但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

图7 正常组VEGF

图8 模型组VEGF

表1免疫组化CD31 VEGF(±s )

组别nCD31VEGF

正常组922.63±11.9033.06±23.93

模型组711.28±7.60**■■31.89±18.91

静脉7天注射干细胞组721.20±11.0031.10±21.69

干细胞合并中药组717.78±9.4025.87±18.65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3.3 血清中VEGF水平

术后5周比较血清中VEGF含量,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清VEGF

组别nVEGF

模型组724.60±5.13

静脉7天注射干细胞组724.84±12.81

静脉7天注射干细胞合并中药组729.92±6.27

4 分析讨论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是通过药物治疗减少心肌耗氧、扩血管改善心肌血液供应;通过调控危险因素防止病变进展,但无法改善梗死区心肌血供,挽救濒死心肌组织;通过介入或手术治疗恢复局部冠状动脉血流来进行血运重建,使部分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远期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也有其局限性、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等。因此有必要寻找血运重建的其他策略以减轻AMI的症状和改善心肌缺血,挽救濒死的心肌[2]。

骨髓间质干细胞(MSC)是具有可扩增性和多向分化性。同时MSC来源广泛,移植后不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3-5]。自2001年Orlic等[6]发现MSCs可在一定条件下分化为心肌细胞以来,现已明确还具有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潜能。

丹参是我国的传统活血化瘀中药,现已发现具有抑菌、抑肿瘤、抗凝血以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1]。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水溶性酚酸类物质,由丹参提取物制成的丹参注射液一直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丹参注射液具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保护肺功能,抗氧自由基、抗炎等作用[7]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丹参的活血化瘀作用与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功能有关[8-9]。丹参多酚酸盐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黏附[10]。

CD31即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and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PECAM-1)在血小板、内皮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细胞及某些T细胞亚群上表达的质膜糖蛋白,分子量为130~135kDa,属于球蛋白基因超家族,主要表达在内皮细胞表面,较少表达于造血细胞[11]CD31介导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对于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有重要意义[12],可以作为内皮细胞或单核细胞的标志。在本研究采用CD31作为内皮系的标志,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CD31单克隆抗体结合的内皮细胞较远时,属于新生的内皮细胞,因此其免疫组化检测可作为血管再生的标志。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相对分子量为46kDa的分泌性糖蛋白,1989年被分化纯化[13],被认为是一种肝素结合分子。VEGF特意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与其受体结合,引起受体自身磷酸化,激活丝裂原火花的蛋白激酶而强烈诱导细胞增殖,促进体内新生血管形成,增加梗死缺血区心肌的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

在本实验中笔者成功地复制了心肌梗死的模型,并在术后给予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联合中药丹参静脉注射。CD31免疫组化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干细胞联合中药组均可以促进梗死区及其周围区新生毛细血管的生成,以改善微循环,增加梗死区及其周围区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改善预后。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中药丹参对干细胞促进血管新生无促进作用。同时VEGF免疫组化和血清学结果均显示其影响机制并非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诱导梗死区血管新生,其机制并非通过VEGF的表达来调节的,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调节的,中药丹参注射液对干细胞促进血管新生无明显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维洲.丹参的药理[J].药学学报, 1984, 19(11):876-878.

[2] Nagaya N , Fujii T,Iwase T,et al.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s cardiac function in rats with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through angiogenesis and myogenesis [J]. Am J Physiol HeartCirc Physiol,2004,287(6):26702-26761.

[3] Toma C,Pittenger MF,Cahill BS,et al. Human mesenchymal sten cells differ-entiate to a cardiomyocyte phenotype in themurine heart[J].Circulation,2002,105(1):932-981.

[4] Konieczny SF,Emerson CP. Jr15-Azacytidine induction of stable mesoderm-mal stem cell lineage from 10TI/2 cells:evidence for regulatory genescontrolling determination[J].cell,1984 ,38(3):7912-8001.

[5] Saito T ,Bruder SP ,Bittira B,et al. Xenotransplant cardiac chimera : im2mune tolerance ofstem cells[J].Ann Thorac Surg,2002,74 (1):192-241.

[6] Wang JS,Shum-Tim D,Galipeau J,et al.Marrow stromal cells for cellularardiomyoplasty: feasibility and potential clinical advantages[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0,120:999-1005.

[7] 杜冠华,张均田.丹参现代研究概况与进展[J].医药导报,2004,23(7):435-439.

[8] 李连达,李映欧,刘志云,等.冠心II号方及其有效成分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M]//陈可冀.活血化瘀研究与临床.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272-274.

[9] 徐理纳.关于活血化瘀药研究途径的概况[J].中医杂志,1995,7 (2):74-79.

[10] 高辉,李先辉,李春艳,等.丹参多酚酸对健康人血小板聚集与黏附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32 (5) :514-516.

[11] Wang YJ, Repyak K,Sheibani N,et al.Expression pattern of alternat-ively spliced PECAM-1 isoforms in retinal vasculature[J].Molecular Visi-on,2004,10:103-111.

篇5

经济分析法学最根本的核心是效益最大化

经济分析法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将经济学的看法运用于分析

经济分析法学的与我国的实践还有一定的差距

经济分析法学是继法学、分析法学、社会法学三足鼎立之后有广泛社会的第四大法学流派,其最响亮的口号是效益最大化。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法学所要解决的基本是“公平”和“正义”问题,或者说是“合法性”问题,即法律所面临的是如何在社会成员中合理合情地分配权利和义务问题;而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是“经济效益”问题,即如何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由于两个学科各自独立的领域,所以一直无人将法学与经济学联系起来,但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反复爆发,使得国家和法律越来越多地直接参与到资源和产品的分配和配置中去,而经济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又需要依靠法律的强制力来维护其所需要的市场经济大环境,因此便产生了经济分析法学。

美国经济学家R·科斯(Ronald·Coase)提出的成本是经济分析法学中的理论基础和前提,被称为“科斯定理”。其主要含义是:在一个零交易成本的世界里,无论如何选择法规、配置权利和资源,只要交易自由,总会产生最有效率的结果;而在现实交易成本存在的条件下,能使交易成本效应最小化的法律是最适当的法律。就是说,在理想状态下,无论是个人还是合作行为,其交易成本都为零,则不管法律的权利义务如何配置,社会资源都会向最大效益方向流动。

篇6

【关键词】科斯定理 交易成本 产权界定 制度安排

一、社会成本问题的内容及中心思想

许多人即使并没有读过该书,却也知道“科斯定理”。其普遍定义为:如果交易成本为零,那么无论初始权利如何界定,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实现产值最大化。认为这就是本书最主要的核心思想。其实不然,细读本书发现科斯完全没有提到什么定理,科斯后来也提到自己并不很赞成使用”科斯定理“这一术语。下面还原原著内容及其真正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本书一共分为十节。第一节开门见山的提出了本书研究的主旨即“对他人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工商业企业的行为”,外部性问题。在此之前的经济学家多沿袭了庇古的观点:损害就要赔偿,但科斯认为传统的方法掩盖了不得不做出的选择的实质,外部性问题具有相互性,如何避免更严重的损害才是问题的关键。接下来科斯以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以走失的牛损坏邻近土地的谷物生长事例,认为有必要明确损害方是否对引起的损失负责分别讨论了对损害负有责任和对损害不负责任的定价制度。得出了论断:“如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果定价制度的运行毫无成本,最终的结果(产值最大化)是不受法律状况影响的。”也就是说无论损害方是否对引起的损失负责,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最优化。

当然,真正的现实社会交易中往往是伴随着交易成本的。在考虑到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对经济制度的运行的效率产生影响。权利的一种调整会比其他安排产生更多的产值。科斯从第六节具体分析了市场、政府、企业三种不同的力量参与的解决方式但不管那一种都是具有成本的,通过市场调整合法权利后,产值的增长多于它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时,市场就是有效的;当企业的行政成本低于它所替代的市场交易成本,企业活动的调整所获的收益多于企业的组织成本时,通过企业是可行的;当外部损害涉及许多人,因而通过市场和企业解决问题的成本很高时,通过政府是有利的,但政府管制并非不要成本。因此,选择合适的社会安排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找出那一种成本最小,产值最大化的安排。

权利的法律界定及有关的经济问题是第七节的内容,科斯通过对法院审理外部侵害案件的分析说明了法律体系在经济体系运行和资源配置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解决外部侵害进行权利调整时“必须决定的是,防止妨害的收益是否大于作为停止产生该损害行为的结果而在其他方面遭受的损失。”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并不一定是有效率的,可能会保护了“对有害后果负有责任的人”。

后面几小节着重对辟谷《福利经济学》中的理论进行了批判,认为“经济学家未能对解决有害效果问题得出正确结论,这并不简单地是由于分析方法上的欠缺,而是根源于目前福利经济学的方法中存在的基本缺陷”。从而需要的是方法的转变,现行制度的变化也会导致其他决策的恶化,所以要必须考率“各种社会格局的运行成本(不论它是市场机制还是政府管理机制),我们应考虑总的效果。”

通过对原著的解读可以大致提炼出《社会成本问题》一书的中心思想即在存在交易成本的前提下,合法权利的初始界定会影响到经济制度运行的效率。在调整权利关系时,关键是要进行制度运行的收益、损害与成本三者之间的比较,最终选择的制度安排要满易成本较小和总产值最大。并非简单的“科斯定理”所能完全概括的,这是我读此书所带来的对以前所学的反省和最大感悟。

二、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科斯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也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他的《社会成本问题》和《企业的性质》无疑对市场经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它告诉我们产权制度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必须建立明确的产权及保护制度,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制度安排是降低成本实现最优小效率的途径。

然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产权制度的界定和保护尤其不完善。众所周知的许多国企的垄断造成的高成本、低效率问题,强制性转嫁给消费者的现象存在,甚至造成了寻租行为,无疑这种有行政干预的制度安排是高成本的,并非帕累托有效率的。那么进行国有制度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允许私人民营等资本的进入,放开国有企业产权的独占,选择合适的制度安排,从而提高该行业的效率,减小成本。

其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外部害,如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资源消耗过快,粗放式的经营开采模式,过度利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解决必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持续发展,政府近几年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也将难以实现,成为空想。是不是只要加大处罚就可以解决问题吗,科斯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为我们合理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一条非常富有启发的思路:第一,解决外部性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而不是片面地对造成外部性的当事人进行处罚;第二,在两个假定前提下,市场功能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最有效的制度安排:一是权利得到充分界定,二是交易成本为零或足够小。因此,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多方面的合适的制度安排,何时采取行政手段,何时使用经济手段,何时需要政府干预,何时需要市场调节。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该明确上述问题,不可盲目决策,拍脑门决策。

总之,真正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加快产权制度的完善,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是严峻而又不可缺少的挑战。

参考文献:

篇7

一、经济学简述

经济学是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即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规律的理论,对指导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自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开始为经济学奠定基础,到如今形成体系完整、分类详细的经济学理论,其间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过程,凝聚了无数经济学专家学者的努力成果,也为经济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经济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而产生的一门社会科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更是被高校列为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如何教授好这一门课程,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是高校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专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经济学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要求教授这一门学科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教材上的经济学理论知识,更要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本质规律及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归纳,将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质进行讲述和展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预设目标很难达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教育方针方面。由于历史方面的诸多原因,我国经济学的发展更多地受到了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有许多宣扬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容充斥其中,例如“公有制不如私有制”“私有制无剥削”“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等观点俯拾皆是。这样的观点无疑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方向相悖的,若是不加辨别地全盘吸收,对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会造成极大的打击。因此,很有必要就此对经济学的教育方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二)教材内容方面。第一,理论体系庞大,内容多抽象,使学生难以理解。经济学理论是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问题的不断解决而日渐充实的,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逐渐扩大,且内容大多抽象,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而言,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中很多经济学方面的专业术语虽然为大家所熟知,但是其深层含义还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第二,理论脱离实际。经济学方面的教材大多是引用一些经典的经济学著作,而这些专著大多创作年代较早,与实际生活中日新月异的经济学状况相隔甚远,所以很难将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现象严重,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三,教材内容与中国国情不符。经济学教材大多来源于西方,是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学者针对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所做出的分析和解释,事实上并不与我国国情相符合,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很难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三)教师方面。第一,教学方式单一。在经济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配套设施的相对落后和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听到的和记到本子上的东西不少,真正掌握的东西却不多,无形中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从长远角度来讲,这是不利于经济学教育健康发展的。第二,考核方式单一。经济学的考核方式一直以来沿用的都是闭卷考试的方式,并且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考查,忽视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方面的引导和考查。知识不能得到运用就只能是死知识,如何让知识活起来,是当前经济学教育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四)学生方面。由于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它对数学模型和定量分析等知识点应用得比较多。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等难以接受,更不容易将其与枯燥的经济学文字描述联系起来进行理解,这些无疑加大了他们的学习难度,使他们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另外,由于学生本身对社会各方面的认知有限,很难将经济学中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针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明确教育方针。首先在教育方针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明确的教育方针,对经济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要求教师坚持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吸收和归纳中外经济思想的合理成分,摒弃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成分,广泛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全面掌握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二)解决经济学教材及内容方面问题的措施第一,加强教材管理。在经济学教材的选择方面,要尽量避免直接引入西方原版教材,而应该选择国内学者编写的经济学教材。因为西方原版教材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研究问题的视角也不尽相同,应该予以适当采用而不应该全盘吸收。而我国学者编写的教材立足点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并对各国经济思想进行了适当的吸收和采用,有利于学生全面看待经济学思想,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第二,调整学科设置。高校在设立经济学课程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开发和设立经济学的相关课程,如经济实践学、经济思想史、方法论等相关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还可以使学生从宏观角度全面地掌握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三)解决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第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教育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改进经济学教学工作的关键。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爱国精神教育和国情教育,强化爱国意识;其次,加强对经济学从教教师的审查和培训,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最后,建立高标准的教师培训基地,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教育。第二,改变单一的考核方式。侧重于考查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并非没有可取之处,但是一味地考查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吸收和借鉴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经济学知识的分组讨论来完成如经济学小论文、经济事件辩论会、班级经济学手抄报、黑板报等任务,这样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学科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组织、辩论、合作等不同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四)解决学生学习方面问题的措施针对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自学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经济学的同时,也可以自学数学方面的图表、公式、证明等经济学相关知识来对经济学进行辅学习。同时还要多关注社会上的经济事件,并关注知名学者、教授对该事件的专业性评论,自己也要善于分让研究生尽早养成团队合作的能力,尽早融入团队、适应团队协作,为将来的研究和就业打下基础。再次,加强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更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取得。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本身就属于研究热点,大到国家的重大项目,小到研究生的学科竞赛都有交叉学科的影子。因此,加强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可以实现研究生的优势互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在研究的热点领域创造更多的研究成果。(二)导师方面。研究生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因此,导师既要了解研究生在前期学习阶段所学的专业,又要发现他们的特长与兴趣,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组织和融合在一起,因材施教地发掘研究生的潜能,引导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导师的知识结构、学识水平、科研背景及能力、专业视野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6]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导师也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取新的知识,拓宽自己的专业视野,掌握本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并将其融入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中。但这仍不能提供多学科研究生协同创新发展的需要,因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成立导师组,一般由2~4名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导师之间应能够密切交流,研究方向具有可交叉性,全程指导研究生的协同创新,引导研究生将各自学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作用于同一目标,增强他们从多个学科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养成。同时,导师应根据实际需求,请“外援”帮助指导创新团队研究中内部不能解决的难题,这样可以确保研究生的协同创新顺利进行。导师组应根据研究课题需要对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及时了解课题的研究进度,对创新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和发表,并建立合理的奖励和激励机制,以鼓励研究生更好地进行创新研究。(三)培养环境方面。培养环境对多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2]在日常加强研究生理论知识学习,设立多学科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营造交流的氛围十分重要。导师应该定期进行交流,讨论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展示研究成果;也应该定期通过文献交流的方式,关注各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热点,建立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气氛,打开研究生视野,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协同创新团队。导师应鼓励研究生参加创新竞赛、研究生创新项目、学术交流会议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他们从交流和实践中拓展知识面、提升科研水平,为协同创新研究打下基础。

四、展望与结语

多学科的协同创新是实现学科之间优势互补的明智之举,这有利于学科之间理论的融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术研究并解决复杂的科学难题;将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思想应用于研究生的能力培养中,有助于在科研中协作解决科学问题,实现科学研究的突破创新,进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通过协同创新培养高水平人才。

作者:玛衣拉•吐尔逊 单位: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琴,叶明.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72-73.

[2]王宁可.多学科专业研究生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与探索[J].教育观察,2015(9):40-41.

[3]辛敏英,姚远,黄金.多学科跨专业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分析与探索[J].求知导刊,2016(1):55-56.

[4]杨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1-5.

篇8

一、古典与新古典主义的均衡观

在古典经济学中,均衡是一个宏观概念,它基于经济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斯密在《国富论》中的一个中心思想是:经济体系可以通过价格体系这只“看不见的手”得到有效地协调,并实现有序的运转,这一思想被后来的经济理论进一步发挥得淋漓尽致。斯密通过“经济人”假设、自由市场机制和劳动价值论构筑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基础。斯密从“经济人”这一基石性假设出发,进而提出了以“看不见的手”为核心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斯密认为,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理性经济人的自利选择行为就能够自动地调节整个社会经济,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者的利润目标。在古典经济学家的视野里,整个经济是沿着均衡的轨道稳步发展,人们各得其所,经济行为人得以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

在新古典理论中,均衡是基于个体行为人的满足和与计划相互一致的一个微观概念。经济学中占支配地位的新古典范式是在假定最大化行为的前提下,集中研究机制均衡问题。主流经济学都提倡建立经济体系的形式化分析,并采用均衡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运用数学模型来表现一个封闭系统。在马歇尔的微观经济体系里,均衡观念是贯穿始终的基本概念,并与边际分析和连续性原理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已经意识到在物理学概念和新古典经济理论之间存在着一些熟悉或相似的地方。例如,将新古典经济学当作牛顿力学,这两种理论都是基于“原子主义”的,且都借助摩擦力和均衡概念,体现着机械论的色彩。

新古典主义从物理学中引入了类比并运用理性机制促成了瓦尔拉斯均衡概念的形成,它认为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就象在不完全市场中若干行为人的博弈行为,经济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一般均衡分析上的精巧框架或是一个带有约束的理性选择统一范式的均衡系统,这意味着所有的行为人都能在约束条件下实现最优化行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通过借助一个无所不能的拍卖人假设,抽象掉了所有非均衡调整过程和均衡的稳定性,从数学上严格论证了所有商品和要素市场能够同时达到均衡状态,商品及劳务价格等完全为人们所知。在以供求均衡论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命题和基本分析框架里,各种交易活动视为自我一致的领域,利润最大化和均衡成为其理论体系的两个重要支柱,经济学理论完全可以依照牛顿的经典力学方法来建立。后来,经过阿罗和德布鲁等人的努力,新古典理论重新在更一般的公式化体系中得以更精致化,这个框架就是阿罗—德布鲁范式。阿罗—德布鲁范式最基本的性质是其所要求经济运行的最大协调性与在其所允许的目标和资源使用上的丰富多样性并存,消费者不同的需求都可以通过生产者自愿供给而得到满足。在这个范式中,每个经济行为者只需考虑自身的偏好、利润和价格,他们完全有能力预测所有未来的价格,即具有理性预期。对于现代经济学家来说,阿罗—德布鲁范式也成了现代经济理论的中心结构及经济研究的主要参照系。

二、宏观经济分析中非均衡观与均衡观的争论

按照新古典主义正统的经济理论范式,整个经济中的总产出和就业都是由个体最优化行为下微观层次上的均衡状态决定的,可见,新古典主义的诸多限制性假设大大削弱了其对现实经济活动的解释力。凯恩斯以非均衡分析为起点,通过论述其有效需求原理来构造宏观经济理论,正是对新古典经济学信奉的自由市场经济及其自动出清或均衡的否定。凯恩斯及其以后的追随者通过对新古典经济的扬弃建立了一种新的经济学范式基础、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并借助上述范式转换开创了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凯恩斯对新古典经济学最突出的反叛,不在于它的理论,而在于它对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的冲击。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把新古典经济学可接受的那部分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对接起来,形成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组成的所谓新古典综合学派,并成为经济学的主流,该学派在方法论上坚持了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分析方法:在微观理论方面承袭了以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和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里抽掉了凯恩斯关于预期的非理性和未来不确定性的主要论断,从而将凯恩斯的非自愿失业理论纳入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分析的框架中。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截然不同的范式基础使这种对接或综合必将面临困惑和矛盾。

现代货币主义则致力于将凯恩斯式的宏观经济学拉回到古典主义的宏观经济思想上去,无论是在分析个人消费行为还是在论证货币需求上,也无论是在讨论失业问题还是在讨论通货膨胀时,货币主义者们的研究也始终遵循着正统微观经济的思维范式,即个体优化决策基础上的供求均衡。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通过吸收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并增添理性预期等新的假设形成其范式基础,并以此建立了自己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该学派假设:市场能够自动地、连续地和迅速地出清,因而是均衡的;经济主体不但是理性的最大化追求者,而且他们对经济变量的预期也是理性的,即经济主体的预期不存系统性的误差。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范式基础完整地坚持和发展了新古典理论的范式基础和理论体系,并且以更精确的形式表达出来,它认为自由市场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均衡,宏观经济变量与正常值的偏离是各种货币、技术等冲击的结果,并最终得出了其所谓“宏观经济政策无效性命题”。

后凯恩斯非主流经济学则摈弃了新古典学派的均衡分析,关注非均衡、非市场出清和随时间的变动特征,强调经济系统的动态性和力的结构,增长和动态性是其核心内容,制度和组织结构则为资源的配置提供了基本的机制,所以对经济扩张路径的无规则本性的解释成为其分析的焦点。后凯恩斯主义的制度主义传统特征在于决定经济行为时,突出强调其居于支配的制度和文化的规则,其经济思想模式关注一个没有均衡的经济学,它不再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置,而是研究经济系统如何随时间变动,并创造、生产、分配和使用来自社会的剩余如何能够扩大其产量。扩展的路径是非均匀的,并可能以无法预见的方式改变经济系统的本质。因此,经济过程被看作是无规律的,具有循环和累积因果特征。主流经济学把经济系统看作是一个封闭系统,而非主流后凯恩斯主义所处理的是一个开放和结构化的系统,它强调结构的转换,所基于的推断方法不是归纳或演绎而是诱发的,这种理论能够对给定的现象分析其所强调的关系、结构、条件和机制。

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卡尔多所坚持的均衡理念是“最初由瓦尔拉斯所建构的一般经济均衡,后来被我们这一时代的数理经济学家予以发展,并且附以不断增加的优雅、准确和逻辑精确。”[2]卡尔多对正统均衡理论描述不充分问题的关注,形成了他对均衡经济批判的实质性基础。他通过对三个关键性领域的分析,阐述了其理论的要旨:第一个领域是关于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并且其运行模式被市场出清的价格体系所排除;第二个领域是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竞争是如何在不完全竞争的背景下进行的;第三个领域是对递增收益的经济学意义的考察。[3]卡尔多还引述了建立在演化范式基础之上的更大的马歇尔式框架,以支持他对均衡经济范式的批判。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并非关于人们实际生活世界的理论,其研究方法实质上是脱离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理论。为此,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针锋相对,它通过引入粘性价格这一重要假设,认为名义变量的波动影响实际变量,因此货币是非中性的。另一方面,新凯恩斯主义着重考察市场的不完善性,即把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相对价格粘性等作为理解经济波动的关键。几乎所有新凯恩斯主义者都不赞成均衡理论,他们力图寻找市场非均衡变动的证据,并发展了具有一致微观基础的一系列模型。在这些模型中,他们从不完全竞争、不完全市场、非对称信息和异质性劳动等方面来论证市场非出清及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原因,工资调整只是逐渐缓慢的调整。他们通过把理性预期思想和自然率假设结合进模型中,体现了名义总需求的波动是如何产生意义深刻的影响的。因此,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最根本的对立,就是各自坚持不同的范式基础,在范式层次上对于自由市场机制的不同观点。

当然,同均衡理论一样,非均衡经济理论的框架仍深深植根于传统的均衡分析,它还依赖于很多均衡分析方法,在分析经济现象时,仍没有跳出均衡经济的框架之外寻找更深层次的历史、社会、文化及体制等因素的影响。

三、经济演化观的形成与发展

演化思想的萌芽很早就已存在于经济理论中,斯密早在《国富论》中就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经济均衡和演化的两种理论,但当边际主义开始致力于经济分析的形式化分析时,其演化思想便无法纳入新古典的最大化分析框架中而被人们逐渐“遗忘”掉。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也指出,经济学的目标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不是经济力学,但生物学概念更复杂,所以研究经济分析对力学上的类比性给予较大的重视,并常使用均衡这个名词。马歇尔虽然强调时间、报酬递增及时间不可逆性在经济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但他意识到基于生物学思想构造经济学理论的困难,所以不得不采用均衡分析框架。事实上,经济系统和生物系统一样,演化主要是两种机制推动的:一个是创新机制,通过系统的创新产生多样化;一个是选择机制(注:选择机制是指经济系统的制度背景会有利于某些惯例,而不利于另一些惯例。因此,选择将改变习惯的扩散及其个人和组织的行为方式,所以社会经济演化可看作是对多种制度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在这些多样化中进行筛选。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一种解释经济变迁和社会演进的分析框架,把其创新理论与达尔文的进化论联系起来。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化植根于过去的经验传统和习惯模式,主流经济学是局限于“静态的分析不仅不能预测传统的行事方式中的非连续变化的后果,它还既不能说明这种生产性革命的出现,也不能说明伴随它们的现象。”[4]

早期的制度学派从一开始就摒弃了新古典范式,用一种不同的历史主义的范式特征来透视制度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制度经济的基础包括视经济为一复杂的演化系统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从而与视均衡为正常理想状态的理念格格不入。缪尔达尔坚持制度学派的方法论原则,认为经济制度是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在一个动态经济社会里,社会各因素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就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变化中进行的。加尔布雷思坚持演进和整体的方法,反对新古典的均衡概念,他采用演进概念来取代新古典的均衡概念,演进思想在其方法论中居于核心地位。凡勃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把演化看成是经济系统技术和制度变化的基本方法,对新古典范式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主流经济学没有提供一个动态和演化的框架来分析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而是采用先验和静态的模式,分析的结果只能与实际现实相背离。凡勃伦的制度主义传统是以演化和过程为导向,强调经济系统的动态性和结构,这些制度和组织结构提供了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他主张经济学应围绕演化和变异这个核心和主题,而不是新古典经济学中倚重的静态和均衡的思想。在其“累积性因果”(注:累积性因果概念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他过去的经历和所处的文化、宗教、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具有累积性。)概念中,他认为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演化不仅取决于外部力量的冲击,也取决于系统内部的演化,人类社会的演进具有强烈的历史累积。同时,凡勃伦还相信人类社会经济的演进又体现出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能会导致迥然不同的结果。哈耶克的演化思想来源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与自然选择之间的相似性使得人们得以用进化的观点对经济社会现象做出解释,并且社会的演化是自发秩序的,是通过系统自组织来进行,其自发秩序理论就是一种社会演化理论。他认为,规则系统的演化本质上是一个不同群体间自发竞争和选择规则的过程,社会秩序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而不是人们理性设计的结果。

新制度经济学虽然是在新古典分析范式内发展起来的,并承袭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假定、方法和工具,如理性经济人假定、稳定偏好、均衡和最大化分析等,但是它的某些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突破了新古典范式。诺思对制度变迁的研究,经历了对新古典范式怀疑和修正的过程,展示了自我否定的勇气。诺思用新古典框架解释西方世界的兴起,源于他对新古典方法论的坚定信奉;随着他对历史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了新古典理论在解释重大的历史变迁时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进而开始对新古典范式进行修正:“长期变化最为根本的原因是个人和组织的企业家所进行的学习。为了建设性地探讨人类的学习性质,有必要废除作为经济理论基础的理性假设。”[5]最终使他背离了居于主流经济学核心地位的自动均衡标准,走上了一条将制度变迁看作是进化的、非最优的、路径依赖的反叛之路。

近年来,在非主流宏观经济领域十分引人注目的是经济演化理论的异军突起。经济演化理论起源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该理论借用进化论概念,提出了自然选择的经济思想,并强调以生物进化论原理作为经济分析的方法论基础。演化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人具有有限理性,信息是连续分散的,它把经济的演化过程看成是一个自行选择的学习过程,注重对惯例搜寻和选择环境的考察,侧重分析结构不确定性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演化是非线性的、远离均衡状态,拥有多种选择的方向;惯例控制、复制和模仿着经济演化的路径和范围。尼尔森在和温特合作出版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一书中,运用了其在产业经济学方面丰富的理论和经验知识对新古典经济学在理论、经验和实际的局限性方面提出了挑战,具体体现在他对新古典经济学核心假定的反对,他拒绝经济行为人在最优化意义上的理性假定,用演化的不停止变迁代替最优化和均衡等新古典的一些核心假定,并关注学习的复杂过程和知识的代际转换;同时尼尔森和温特还发展了一个可选择的用于分析企业利润最大化行为的理论框架,用一个演化模型代替最优化模式。

总之,基于演化经济理论建立起来的模型抛弃了利润最大化假设,充分考虑了微观个体的差异性、技术创新中技术的多样性和创新过程的路径依赖性,从而更好地把握了经济系统的运行机理和演化过程,更加符合现实经济。

四、结语

在自然科学中,物理学总是被认为最符合科学标准的学科,无论是逻辑实证主义还是证伪主义,或者是库恩的范式学说,都是以物理学作为蓝本的。经济学也把自己极力类比成物理学:马歇尔深受牛顿力学的影响,建立起均衡分析经济学,它与经典力学共用的是一个范式,都广泛认同以机械论和决定性为硬核的思维范式。新古典主义机械地将经济主体的行为仅仅与过去和现在的某种激励力量相联系,理性的、遵循最大化行为的主体相互作用达到某种均衡,在均衡世界里,所有预期必定通过发生的事情而实现。凯恩斯自称受爱因斯坦影响,将预期和不确定性引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并主张发展一个广义的经济学,但仍不足以对新古典范式产生根本性的变革,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被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新古典主义的机械论、还原论所同化。

经济演化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化是根据一般的行为经验、习惯等日常惯例进行选择的,它们形成人类行为选择的价值体系。西蒙所倡导的有限理性假说,不仅成为经济演化理论批判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整个经济演化理论的一个基石。由于新古典经济学仅仅关心在既定的制度约束中的选择,而忽略了人们对制度本身的选择问题,因此,从这个意义上看,经济均衡对于理解经济演化没有多大意义。基于惯例和选择环境为基础的演化理论与主流经济学的均衡体系存在着很大差异,如何把经济演化思想和传统经济理论框架有机整合,用超越静态均衡分析的眼光审视和认识社会经济系统的演变历程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也孕育着某种新经济理论框架体系的形成。

收稿日期:2002-11-12

【参考文献】

[1] 易宪容.交易行为与合约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 N.Kaldor.The  Irrelevance  of  Equilibrium  Economics[J].Economic  Journal  82(4):1237,1972.

[3] T.A.Boylan  and  P.F.O  Gorman.经济学方法论新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4]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5] 诺斯.时间进程中的经济绩效[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6).

[6] A.A.alchian.Uncertainty,Evolution,and  Economic  Theor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58,1950(6).

[7] L.a.Boland.The  Founda  tions  of  Economic  Method  [M].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

1982.

[8] 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9] G.Dosi.技术进步与经济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10] 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 尼尔森,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篇9

[关键词] 通心络;曲美他嗪;血脂;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 R54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b)-0066-04

Effects on serum lipid and cardiac function of Tongxinluo combined with Trimetaz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ZHOU Shuting1 XIAO Chunyue2 GUO Ruimin3

1.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Sanhe City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anhe City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3.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Sanhe City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Sanhe 065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n serum lipid and cardiac function of Tongxinluo combined with Trimetaz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after underwent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Methods 160 patients with STEMI after underwent PCI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Sanhe City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3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8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routinely given Aspirin, Clopidogrel Hydrogen Sulfate, Isosorbide Dinitrate, Metoprolol Tartrate, Captopril, diuretics and Atorvastatin,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with Tongxinluo Capsule and Trimetazidine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 course was 12 weeks. The changes of TC, TG, LDL-C, HDL-C, LVEF, LVEDV, LVESV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level of TC, TG, LDL-C, HDL-C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The changes of serum lipid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more obviously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 of LVEF in both groups was increased and LVEDV, LVESV were decreased, whic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while the changes were more remarkable in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ongxinluo combined with Trimetazidine can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and plasma lipid level of patients with STEMI after underwent PCI, which can als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

[Key words] Tongxinluo; Trimetazidine; Serum lipid; Cardiac function

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重要方法,通过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1-2]。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慢血流、无复流、微循环障碍、术后支架内血栓、再狭窄等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强化药物治疗,抑制血管炎症,改善微循环,降血脂,优化心肌能量代谢,减少心肌氧耗,保护心肌细胞非常重要。本研究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解除机械梗阻、疏通血管主干道同时,联合应用药物改善微循环,达到心肌有效再灌注,恢复心功能,稳定斑块,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和进展,减少二次血运重建机会,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三河市医院收治的STEMI PCI术后伴高脂血症患者160例,PCI术后24 h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52~66岁,平均(59.3±6.0)岁;合并高血压62例,糖尿病49例;罪犯血管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29例,罪犯血管残余狭窄>80% 51例;单支病变36例,双支病变29例,三支病变15例;直接PCI 11例,补救PCI 10例,即刻PCI 8例,延迟PCI 51例;人均支架植入数1.4个;心功能Ⅰ级59例,心功能Ⅱ级18例,心功能Ⅲ级3例。对照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55~67岁,平均(61.4±5.0)岁;合并高血压60例,合并糖尿病52例;罪犯血管完全闭塞或次全闭塞30例,罪犯血管残余狭窄>80% 50例;单支病变35例,双支病变32例,三支病变13例;直接PCI 12例,补救PCI 9例,即刻PCI 9例,延迟PCI 50例;人均支架植入数1.3个;心功能Ⅰ级61例,心功能Ⅱ级17例,心功能Ⅲ级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相关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参考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学会(ACC/AHA)1999年修订的AMI治疗指南[3]及我国2001年的AMI诊断和治疗指南[4]:①缺血性心痛的临床病史,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 min,含服硝酸甘油无缓解;②心电图动态演变(ST段抬高型为发病后相邻导联ST段明显弓背向上抬高),心电图至少相邻两个导联的ST段抬高,其中肢体导联≥0.1 mV;胸前导联≥0.2 mV;③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的动态改变。高脂血症诊断和调脂治疗的目标值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5]。

1.3 排除标准

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②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③心脏瓣膜病及其他原因导致的心功能不全;④有严重的肝、肾衰竭者;⑤有活动性出血病史者;⑥患者及家属拒绝试验或有其他威胁生命的疾病;⑦对通心络或曲美他嗪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对照组:按照临床需要常规应用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BJ09667),硫酸氢氯吡格雷(赛诺菲安万特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A702),硝酸异山梨酯片(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B120502),卡托普利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6032),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8052),降脂药物应用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大连辉瑞制药生产,批号:1037038)20 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生产,批号:100137),每粒0.26 g,每次3粒,每日3次;盐酸曲美他嗪(法国施维雅生产,批号:2000803)20 mg,每日3次。疗程12周。

1.5 观察指标

仪器:超声心动检测仪(美国公司,型号:GEVV-7),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40)。检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的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TC、TG、LDL-C及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升高,LVEDV、LVESV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V、LVESV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2011年ACCF/AHA的PCI治疗指南[6]对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治疗做了相应的推荐建议。AMI PCI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梗死相关性动脉早期、持久的开通,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心肌面积,改善梗死组织的瘢痕修复,降低非梗死区心肌重构,使冬眠心肌复苏。急诊PCI成了挽救患者、实施心肌再灌注治疗最有效的措施。STEMI急诊PCI方式包括:直接PCI,不溶栓直接PCI;补救PCI,溶栓失败后PCI;即刻PCI,溶栓成功对严重残余狭窄行PCI;延迟PCI,溶栓后1~7 d行PCI。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再流(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已成为AMI患者再灌注治疗时代不能实现心肌“有效再灌注”的主要原因和障碍。STEMI直接行PCI患者,对于血栓负荷较重者应用抽吸导管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或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等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预防了心肌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部分STEMI患者虽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达到TIMI Ⅲ级,但仍有心肌缺血症状,ST段下降幅度慢,T波倒置浅,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7]。PCI治疗不能解决AMI患者毛细血管-微循环血流不畅,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肌再灌注,造成心肌损害逐渐加重,左心室进行性扩张,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因此,通过加强药物治疗改善患者微循环非常必要。心肌再灌注损伤是由于异常氧化(过氧化)、钙超载等原因造成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甚至导致心肌细胞死亡[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血脂(TC、TG、LDL-C及HDL-C)水平均出现显著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 < 0.05);治疗组血脂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心功能方面:两组治疗后患者LVEF升高,LVEDV、LVESV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治疗组LVEF、LVEDV、LVESV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文献[9-10]研究结果相符,表明采用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对STEMI PCI术后患者血脂及心功能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

通心络胶囊由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土鳖虫、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枣仁(炒)、冰片组成。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临床上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亦用于气虚血瘀络阻型中风病,症见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11]。通心络胶囊具有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缓解血管痉挛、抑制动脉硬化、稳定和消退动脉硬化斑块作用[12]。通心络还具有保护心肌再灌注损伤和微血管完整性、预防心室重构和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13]。AMI的发生常常伴随着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及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等均加速冠状动脉硬化的发展。内皮受损和血管内皮功能减退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降脂可起到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14]。曲美他嗪通过减少高能磷酸盐生成过程中对氧的需求,从而提供代谢性心肌保护作用[15]。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STEMI PCI术后患者,联合应用通心络、曲美他嗪通过抗炎、降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减轻或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优化心肌能量代谢,增加心肌灌注,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减少二次血运重建,降低病死率,达到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的目的。本临床研究入选病种单一局限,随访时间短,有待更大规模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杨新春,王乐丰,崔亮,等.急性心肌梗死血管介入治疗时间与左室射血分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的关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4):227-230.

[2]Sheiban I,Fragasso G,Lu C,et al. Influence of treatment delay on long-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primary angioplasty [J]. Am Heart J,2001,141:603-609.

[3]Ryan TJ,Antman EM,Brooks NH.1999 update: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executive summary and recommendations: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ommittee on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irculation,1999,100(9):1016-1030.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国循环杂志,2001,16(6):407-422.

[5]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6]Levine GN,Bates ER,Blankenship JC,et al. 2011 ACCF/AHA/SCAI guideline fo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executive summar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society for cardiovascular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s [J]. Circulation,2012,125(8):411.

[7]沈珠军,戴淑婷,阿丽娅,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早期ST段下降幅度的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2):134-137.

[8]赵明中,高承梅,张宇洋,等.通心络胶囊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3):206.

[9]黄震华.血管内皮功能减退的检测与预防[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28(7):277-280.

[10]张艳慧,吉梅,张艳玲,等.通心络胶囊对血脂异常患者内皮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5,4(2):92.

[11]孙娟,谭红梅,吴伟康,等.通心络超微粉对大鼠络脉瘀阻的防治效应的研究[J].新医学,2007,39(9):103-106.

[12]张茂林,通心络临床和基础研究[J].河北医学,2006,12(8):824-826.

[13]陈伟,顾仁樾,朱平,等.通心络调控心衰大鼠β受体系统抑制心室重构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 9(5):274-276.

[14]沈潞华.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防治[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0):683.

篇10

ISBN:978-7-214-05025-0

出版日期:2009年3月

定价:45.00元

作者:[英]布莱恩・斯诺登霍华德・R・文

译者:佘江涛 魏威 张风雷译

开本:大32开

内容简介:本书按现代宏观经济学起源、发展与现状的时间脉络,梳理该学科各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主张的形成、演进过程。并对各学派的理论主张、经济学模型等进行了精当的评述。为帮助读者了解宏观经济学主要学派的学术成就及缺陷,在第三、四、五、六、七、十、十一各章末尾还附有对该学派领军人物的采访录,供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布莱思・斯诺登(Brian Snowdon),纽卡斯特尔商业学院首席经济学讲师;霍华德・R・文(Howard R.Vane),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会计、金融与经济学学院经济学教授。

封底语:

这部杰作不似大多数教科书那样视野狭窄,引领读者徜徉于宽广的理论疆域中。

――托马斯・迈耶(美国加州大学)

学习宏观经济学有两个步骤:其一,看它的现状;其二,了解宏观经济学发展至今的过程。

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与挫折,了解那些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假设、那些得到证实的观点,以及事实与观点间的相互作用。唯其如此,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宏观经济学。本书展现的是第二个步骤。它非常出色:正文明白顺畅,采访令人回味。你一定会喜欢,也一定会走进宏观经济学的世界。

――奥利弗・布兰查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在40年的宏观经济学教学生涯中,年复一年,我所选用的教科书始终是《宏观经济学现代指南》。那部令人钦佩的著作明白无误地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它以恰如其分的现代模型,避免了过度简化对宏观经济学的扭曲。那本书如今已经走过了十多年,宏观世界在不断前行。因此,我们有理由欢迎斯诺登和文为我们献上的新版。

――阿克塞尔・莱琼霍夫德(意大利特伦托大学)

书名:亲手做宝宝服饰

丛书名:EASY巧手・时尚由我秀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定价:23.80元

作者:康乐著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ISBN:978-7-5064-5497-1

建议上架:家居,手工

内容提要:

本书是所有准妈妈们亲手为宝宝DIY新衣的温情体验,也是所有准妈妈们迎接宝宝的第一件礼物。通过学习最基本的的缝纫常识及最简单、最实用的制作手法,无论妈妈们是不是具备缝纫基础,都能轻松掌握制作宝宝衣物的全部要诀。本书图文并茂、创意十足,各种款式的婴儿衣物、玩具及家居用品可爱又温情,是引导准妈妈如何传递爱,并亲自动手改变宝宝的初生环境的绝佳读本。

本书适合所有准妈妈及新妈妈们阅读,同时也适合所有热爱的手工的人士。

书名:红色范思哲灰色阿玛尼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定价:39.80元

作者:[韩]崔京源编著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ISBN:978-7-5064-5549-7

建议上架:服装、设计

内容简介:

本书从“色”的角度对绚丽的时装世界进行了探索。

它不是一大堆色彩理论的堆砌,而以巴黎、米兰、纽约站立潮头的高级时装为例,分析时装色彩的结构,探寻其独特风格的根源,了解色彩带给时装的韵味,让时尚的你以大师的手装点生活。

本书适合服装设计师、色彩搭配师、形象设计师以及服装专业、形象专业的师生作为参考书,更适合时尚人士研读学习。

书名:模式的革命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定价:32.00元

作者:杨大筠主编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09年6月

ISBN:978-7-5064-5727-9

建议上架:服装、营销

内容简介:

篇11

关键词:法律经济学 效益 资源配置 法律现实运动 法学泛经济化 法律的经济价值 定量 事前分析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一门新兴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新的法学流派,开始跻身于传统法学流派之林,并因其视角之新颖,方法之独特和实际的运用价值,越来越引人注目,不断扩大,在法学界尤其在西方法界地位日益提高。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并且拥有自己的专门的学术刊物和有关的学术研究机构。本文试图从法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轨迹和当前研究状况方面对其作一个简单介绍,并予简略评析。

一、法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法律经济学,即用经济学的概念与方法去研究法律问题的一门学科。在西方尤其在美国,一般将其称为“法学与经济学”。例如,该理论研究领域中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刊物就冠名为“法学与经济学杂志”(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著名的法律经济学家波斯纳称其为“法律的经济分析”;此外,该学科还有一些类似的称呼,如“法律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分析法学”等。概括而言之,它是一门由法学和经济学相互滲透相互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

法律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律的成长、结构、效益及创新的学说,其核心思想是“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财富。它几乎涉及到所有的部门法领域,既包括民法、经济法,又包括宪法、刑法、行政法等。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解释法律现象与现实的全新的方法论结构体系,提供从法律的价值等基本理论到具体法律制度的分析工具,它可用来服务于整个法律制度,也包括经济法制的变革和完善。[1]

二、法律经济学的发展轨迹和研究现状:

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的思想自始就有。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学》就有了用经济观念分析法律规则的思想。到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创立了唯物主义。马认为,“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而已。”[2]

“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3]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是广泛地论及了法律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因此,有人称的法学理论为“经济学研究的法理学”。

而经济学与法学的真正结合肇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由于当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剧烈冲击使法律在此时显得苍白、无力与无能,促使人们寻求新的法律模式。这就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法学研究,改变纯粹的逻辑推理式的法律演绎和归纳法,于是在美国兴起了法律现实运动。人们开始将法律与包括经济在内的相关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便能对已经出现的社会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率先酝酿课程设置的改革,经济学开始成为法学院的正式课程,芝大也由此获得“法律经济学发祥地”的美誉。1958年,芝大法学院经济学教授阿隆?迪莱克特(Aron Director)创办了法律经济学方面的最具权威性、代表性并对该学派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的学术刊物-《法学和经济学杂志》,该杂志对推动法律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初之前,法律经济学仅局限于分析反托拉斯法等少数政府管制经济的成文法规,被人称为“旧的”法学与经济学。[4]到六十年代初,芝大法学院高级研究员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社会成本问题》和卡莱布雷斯的《关于风险分配和侵权行为法的若干思考》这两篇论文的发表才改变了这一局面,被认为是开辟了“新的”法学与经济学的广阔领域。到了七十年代,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芝大法学院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的发表。该书后来多次再版,成为法律经济学史上的经典性著作。在该书中,波对法律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并且几乎对所有的部门法领域进行了经济分析。至此,法律经济学作为一个新的法学流派,终于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而臻于成熟,并为人们所接受。

法律经济学在其短短的几十年里就象是“澳大利亚的兔子”,在“知识生态学”中找到了一块真空地带,并以惊人的速度填补了它,其发展与成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法律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日益繁荣与深入,法律经济学的影响日益增强,其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由最初的“一枝独秀”到进入“春色满园”,越来越多的法学院与商学院开设了“法学与经济学”课程,有关论著接连问世,学术刊物日益增多,除原先的《法学与经济学杂志》外,又创办了《法学与经济学研究》、《法学与经济学评述》、《法律、经济学和组织杂志》、《法和经济学国际评论》等刊物。法律经济学也不仅仅囿于学术研究的“闺房”,而开始向司法渗透并对司法活动产生影响。如在威廉诉英格理斯一案中,法官为了支持自己的判决,“在判决中将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以及有关它们同确定掠夺性定价的做法之间的关系的讨论也包括进去了”。[5]⑤在美利坚合众国政府诉卡罗尔拖轮公司一案中,法官汉德(Learned Hand)提出了著名的汉德公式:B

学最早诞生于美国,但其迅速在各国传播,日益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力的法学流派。在我国,近几年来,法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相对于美国等国家,我国法律经济学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正如专家指出:“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通过政府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分配与再分配,使权利与义务及其界限最优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我们的立法与执法应当适应这种改革,把效益作为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基本标准。为此,加强对西方经济法学的研究,吸收其合理成分,用效益论来补充和改造我们的法律,是完全必要的。”[7] 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以经济角度对既有的法律重新评价分析,同时设计出以效益优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的法律法规,对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法律经济学的几点认识:

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诞生发展至今,一路上都伴随赞誉与诋毁,既有人为之喝彩,也有人不以为然。本文试图从价值观与论上对其作简略评析:

无疑,发展经济与弘扬法治是人类的共同目标。法与经济作为社会的两大主题,已构成的基调。如果用单纯的法学或经济学的原理去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或社会现象,无论如何都是只窥一斑。法律经济学以其新颖的视角,独特的研究方法将两大目标关联在一起,成为本世纪法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创新。正如西方学者指出:“在以往五十年中,法学思想方面发生了一种转向于强调经济的变化,把追求最大限度的需要作为重点。”[8]但另一方面,过分的法学泛经济化,抬高经济分析方法而贬低、排斥其它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法学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有害的。经济学理论在法律中的具体首先应体现在价值层次,亦即在公正、正义等基本价值名目中,为“效益”跻出一席之地,形成正义与效益双重标准的法律价值观;其次在立法、执法等层次上,应贯彻效益优先思想,突出法律的经济价值,并以此作为评判法律优劣、成败的一个客观标准。

在方法论上,法律经济学别具一格,它运用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法律进行分析,具有明显的定量分析的优势,它使人们的思维更趋于准确。经济学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事前分析,而法律仅仅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法律经济学将事前分析的方法引入法学研究,可以对新法的制定或法律的修改后果进行事前分析,预防或避免法律制定的重大失误。这种方法大大开拓了传统法学研究方法的视野,丰富了法学研究的内涵,是法学研究方法论的重大变革。但认为经济因素能解释人类行为的所有方面,以经济学概念将正义、权利、义务、过失等传统法学概念取而代之,将法学泛经济化无疑也是有失偏颇的。因此,实事求是地说,经济学方法只是研究法学的一种方法,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其作用。要知道,任何一种法学流派,都有其缺陷和适用界限。但必须有一点明确,那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分析法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并将其运用于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对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吕忠梅、刘大洪:《经济法的的法学与法的经济学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203页。

[2]《马恩列斯论法》,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页。

[3]《马恩列斯论法》,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页。

[4] 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pproach To Law ,第21页[5] 克拉克森和米勒:《产业组织:政府、证据和公共政策》,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677页。

[6] 张乃根:《经济学分析法学》,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20-22页。

篇12

关键词:法律经济学 效益资源配置 法律现实运动 法学泛经济化 法律的经济价值 定量 事前分析

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一门新兴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新的法学流派,开始跻身于传统法学流派之林,并因其视角之新颖,方法之独特和实际的运用价值,越来越引人注目,不断扩大,在法学界尤其在西方法界地位日益提高。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成为许多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并且拥有自己的专门的学术刊物和有关的学术研究机构。本文试图从法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轨迹和当前研究状况方面对其作一个简单介绍,并予简略评析。

一、法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法律经济学,即用经济学的概念与方法去研究法律问题的一门学科。在西方尤其在美国,一般将其称为“法学与经济学”。例如,该理论研究领域中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刊物就冠名为“法学与经济学杂志”(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著名的法律经济学家波斯纳称其为“法律的经济分析”;此外,该学科还有一些类似的称呼,如“法律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分析法学”等。概括而言之,它是一门由法学和经济学相互滲透相互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

法律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律的成长、结构、效益及创新的学说,其核心思想是“效益”。即要求任何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都要有利于资源配置的效益并促使其最大化,以最有效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财富。它几乎涉及到所有的部门法领域,既包括民法、经济法,又包括宪法、刑法、行政法等。其研究目的在于建立解释法律现象与现实的全新的方法论结构体系,提供从法律的价值等基本理论到具体法律制度的分析工具,它可用来服务于整个法律制度,也包括经济法制的变革和完善。[1]

二、法律经济学的发展轨迹和研究现状:

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的思想自始就有。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学》就有了用经济观念分析法律规则的思想。到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创立了唯物主义。马认为,“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而已。”[2]“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3]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更是广泛地论及了法律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因此,有人称的法学理论为“经济学研究的法理学”。

而经济学与法学的真正结合肇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由于当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剧烈冲击使法律在此时显得苍白、无力与无能,促使人们寻求新的法律模式。这就必然要求改变传统的法学研究,改变纯粹的逻辑推理式的法律演绎和归纳法,于是在美国兴起了法律现实运动。人们开始将法律与包括经济在内的相关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便能对已经出现的社会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在此背景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率先酝酿课程设置的改革,经济学开始成为法学院的正式课程,芝大也由此获得“法律经济学发祥地”的美誉。1958年,芝大法学院经济学教授阿隆?迪莱克特(Aron Director)创办了法律经济学方面的最具权威性、代表性并对该学派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的学术刊物——《法学和经济学杂志》,该杂志对推动法律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直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初之前,法律经济学仅局限于分析反托拉斯法等少数政府管制经济的成文法规,被人称为“旧的”法学与经济学。[4]到六十年代初,芝大法学院高级研究员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社会成本问题》和卡莱布雷斯的《关于风险分配和侵权行为法的若干思考》这两篇论文的发表才改变了这一局面,被认为是开辟了“新的”法学与经济学的广阔领域。到了七十年代,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其主要标志是芝大法学院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的《法律的经济分析》一书的发表。该书后来多次再版,成为法律经济学史上的经典性著作。在该书中,波对法律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并且几乎对所有的部门法领域进行了经济分析。至此,法律经济学作为一个新的法学流派,终于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而臻于成熟,并为人们所接受。

学在其短短的几十年里就象是“澳大利亚的兔子”,在“知识生态学”中找到了一块真空地带,并以惊人的速度填补了它,其与成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法律经济学的日益繁荣与深入,法律经济学的日益增强,其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由最初的“一枝独秀”到进入“春色满园”,越来越多的法学院与商学院开设了“法学与经济学”课程,有关论著接连问世,学术刊物日益增多,除原先的《法学与经济学杂志》外,又创办了《法学与经济学研究》、《法学与经济学评述》、《法律、经济学和组织杂志》、《法和经济学国际评论》等刊物。法律经济学也不仅仅囿于学术研究的“闺房”,而开始向司法渗透并对司法活动产生影响。如在威廉诉英格理斯一案中,法官为了支持自己的判决,“在判决中将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以及有关它们同确定掠夺性定价的做法之间的关系的讨论也包括进去了”。[5]⑤在美利坚合众国政府诉卡罗尔拖轮公司一案中,法官汉德(Learned Hand)提出了著名的汉德公式:B

三、对法律经济学的几点认识:

法律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诞生发展至今,一路上都伴随赞誉与诋毁,既有人为之喝彩,也有人不以为然。本文试图从价值观与论上对其作简略评析:

无疑,发展经济与弘扬法治是人类的共同目标。法与经济作为社会的两大主题,已构成的基调。如果用单纯的法学或经济学的原理去评价某种经济现象或社会现象,无论如何都是只窥一斑。法律经济学以其新颖的视角,独特的研究方法将两大目标关联在一起,成为本世纪法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创新。正如西方学者指出:“在以往五十年中,法学思想方面发生了一种转向于强调经济的变化,把追求最大限度的需要作为重点。”[8]但另一方面,过分的法学泛经济化,抬高经济分析方法而贬低、排斥其它传统的研究方法对法学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有害的。经济学理论在法律中的具体首先应体现在价值层次,亦即在公正、正义等基本价值名目中,为“效益”跻出一席之地,形成正义与效益双重标准的法律价值观;其次在立法、执法等层次上,应贯彻效益优先思想,突出法律的经济价值,并以此作为评判法律优劣、成败的一个客观标准。

在方法论上,法律经济学别具一格,它运用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法律进行分析,具有明显的定量分析的优势,它使人们的思维更趋于准确。经济学的优势在于它是一种事前分析,而法律仅仅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法律经济学将事前分析的方法引入法学研究,可以对新法的制定或法律的修改后果进行事前分析,预防或避免法律制定的重大失误。这种方法大大开拓了传统法学研究方法的视野,丰富了法学研究的内涵,是法学研究方法论的重大变革。但认为经济因素能解释人类行为的所有方面,以经济学概念将正义、权利、义务、过失等传统法学概念取而代之,将法学泛经济化无疑也是有失偏颇的。因此,实事求是地说,经济学方法只是研究法学的一种方法,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其作用。要知道,任何一种法学流派,都有其缺陷和适用界限。但必须有一点明确,那就是运用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分析法律不仅重要而且必要。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并将其运用于我国的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对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吕忠梅、刘大洪:《经济法的的法学与法的经济学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203页。

[2]《马恩列斯论法》,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页。

[3]《马恩列斯论法》,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页。

[4] Richard A Posner: Economic Approach To Law,第21页

[5]克拉克森和米勒:《产业组织:政府、证据和公共政策》,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677页。

[6]张乃根:《经济学分析法学》,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20-22页。

篇13

1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就其一般意义来说。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态经济系统。它是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上.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理论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围绕着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发展的关系这个主题.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学不是一般地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而是研究作为整体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统一有机体运动发展的规律性。

2生态经济学的特点

生态经济学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等重要特点.这些特点从不同角度又体现了生态经济学的性质。

2.1整体性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生态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有机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内各个成分之间,都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使生态经济系统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生态经济学具有严密的整体性。

2.2综合性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身就是综合的。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序列的综合结构体系。在这个庞大的综合体系中,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是包含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并由食物链连接起来的生物网络:环境系统有各种物理、化学过程。由于生态经济学涉及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因此.它必然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2.3战略性战略问题一般是指带有全局性和长远目标的主导问题,生态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技术、社会和生态问题,一般来说都具有这一特征:如人日和资源。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技术进步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在几年以至十几年内都看不出其后果。一旦达到质变的程度.就会对整个社会和人类产生无可挽回的影响。生态经济学在着眼于长远利益的基础上.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重视研究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重视探索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当代人与子孙共享资源与环境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之路。

3生态经济学的产生

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经济系统及其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正是由于生态系统思想的产生,人们才有可能把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在他的重要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先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利用市场机制控制人口和调节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污染以及用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人类福利的缺陷等进行了创见性的论述。

4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的生态经济学是1980年由中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提出建立的.它的出现是生态时代的需要,其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建立了本身的学科理论体系,并广泛用于指导国民经济发展的实践.对我国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起了很大促进作用[21。过去.由于没有经济与生态协调的思想做指导,严重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经济社会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推动了生态经济学的产生。生态经济学的建立,为指导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建立生态经济学的目的是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建立反映了新的时代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世界和我国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的反映。生态经济学的产生是新时期解决普遍存在的生态与经济矛盾的需要。我国的生态经济学是世界生态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生态经济学的产生表现出与世界走向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和理论潮流的三个同步:即与世界3O年来的环境与发展运动同步[3]:与世界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同步…:与世界经济生态化趋势的出现同步[。

5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5.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即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即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即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㈣。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有的学者从技术选择的角度扩展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如司伯斯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式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5.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5.2.1公平性原则:一是当代人的公平即代内平等。二是代际问的公平即世代平等]。

5.2.2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发展.因此发展必须有一定的限制因素]。

5.2.3共同性原则:鉴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则是应该共同遵从的[8]。

5.3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界定问题

5.3.1代际公平:这是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原则之一。所谓代际公平就是指:若某种选择或某个决策涉及多代人的利益,就存在一个代与代之间利益如何分配的问题,这时就要遵循代际公平的原则,使各代人有同等的满足其需要的权利。

5.3.2最低安全标准原则:可持续的经济活动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限度,以使得该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能在一定时间内通过环境系统自身动态平衡得以消除。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可用最低安全标准来衡量。最低安全标准至少应包括以下3条:①社会使用可更新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资源的更新速度;②社会使用不可更新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其替代品的开发速度,且替代品必须是可更新资源:③社会排放污染物的速度不能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速度。

篇14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模块化 教学改革

一、关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出版后迅速发展起来。《通论》提出的最有影响的见解是经济大萧条产生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律”和“流动性偏好”的存在,市场完全有可能出现供求非均衡状态。同时由于价格和工资存在“黏性”,市场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不能迅速发挥作用,而政府干预的公共支出却能够作为外生性工具发挥替代作用。这一见解推动了当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并且为宏观计量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般均衡”理念的指导下,希克斯等人提出的IS-LM模型与AD-AS模型一起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二、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模块的划分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国的整体经济运行及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来影响经济运行等宏观经济问题的社会科学,其研究领域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主要模块

1.国民收入的核算。国民收入是反应整个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关注的国际统计项目。国民收入的核算主要包括两个指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另外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收入的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2.IS-LM与AD-AS模型。IS-LM模型是希克斯和汉森根据凯恩斯观点提出的,该模型是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多恩布什把IS-LM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该模型通过利用利率的传导机制,分析了政府主动干预经济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效果,成为战后各国主动干预经济运行的首选理论依据。但从实践来看,该模型存在不少缺陷,特别是70年代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的崛起,对传统凯恩斯理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由于国内经济学研究水平的落后,大多国内经济学教材仍然继续沿用这一思路。但在国外许多国家,IS-LM模型有时出现在宏观经济学教材中,但只是作为建构AD-AS模型中总需求曲线的一个阶梯。进一步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结合起来解释国民收入与价格决定之间的关系,就是AD-AS模型。

3.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在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经济总量的增加,二是人均产量的增加,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经济增长率来描述。哈罗德(1948)提出了经济增长模型,多玛(1946、1947)也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由于两个模型几乎相同,所以一般称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一般的表达式为:尽管哈罗德多玛模型存在重要缺陷,但不能否认该模型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经济增长理论最有影响的是索罗提出的“slow增长模型”。索洛模型又称作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外生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内的经济增长模型,是Solow于1956年首次创立的,用来说明储蓄、资本积累和增长之间的关系。自建立以来,这一模型一直是分析以上三个变量关系的主要理论框架。模型表达式为:索罗模型解释了发达国家富裕的根源在于较低的人口出生率和高的储蓄率,并认为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两个源泉。新古典增长理论之后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是20世纪80中期被提出,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内生增长理论仍然处于当代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研究的活跃时期。

经济周期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主要理论有熊彼特经济周期,萨缪尔森提出的乘数―加速数模型等。

4.失业与通货膨胀的问题。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13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同时,货币工资就是通货膨胀率,这条曲线就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1968年,弗里德曼指出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影响工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人对通胀的预期。对工人来说,实际工资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名义工资变化率必须用通货膨胀率来纠正。工资变化率部分地由预期通货膨胀率决定,部分地由实际失业率决定;通货膨胀率等于工资变化率减去生产率增长率。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短期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在长期,人们有充分的时间调整通货膨胀的预期,所以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从自然失业率出发的一条垂直线,它表明在长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不存在替代关系,从一地程度上解释了滞涨现象。

5.开放经济下的经济模型。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多恩布什模型为代表。Mundell(1963)、Fleming(1962)提出了一种开放经济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通过把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引入IS-LM模型,从而对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Dombush(1976)在存在适应性预期和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形下,发展了汇率的波动理论。分析了汇率、利率和其他经济变量间的关系,具体阐述了货币扩张政策所造成的影响,较好地解释了货币超调现象。作为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的延伸,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本知识模块的主要内容。

三、结论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收入的总体运行情况,但国民经济是个庞大的体系,需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同时需要剖析他的内部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研究。因此,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按照模块进行知识分类,帮助学生建立框架性知识体系,教给他们建立知识模块化的方法,这将有助于学生全面和系统地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商务印书馆,2011,第一版.

[2]Mundell,R.A.1963,“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ed and Flexible Exchange Rates”,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29,pp:475-485.

[3]Dombush,R.1976,“Expectations and Exchange Rate Dynamics.”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84,pp:1161-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