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监督标准化范文

安全监督标准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安全监督标准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安全监督标准化

篇1

【关键词】电力安全;监督标准;管理策略

引言

2011年国家电网推出“十二五”规划后,国务院颁发一系列电力监督管理条例,促使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更加实用、有效。因此,我国电力企业都在积极落实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以便可以真正实现电力生产安全化进程,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电力企业良好发展。基于此点,本文笔者将在下文中重点分析优化实施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策略。

1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从我国近些年电力企业电力安全监管系统实施的情况来看,电力安全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当今的电力生产需求。分析造成此种情况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用力不均衡。电力人员在对主网、配网、农网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运行和检修两方面上,严重忽视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用户调查工作的监督管理,致使电力安全监督管理不能全面、详细、均衡地落实,业务交叉处存在空白点。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的部分内容和生产调度等其他专业管理之间存在着交叉管理的关系。对于一些交叉业务,负责业务的监督管理人员认为这些业务应由负责专项业务的管理人员执行,而专项业务的管理人员则认为应由负责业务的监督管理人员执行,如此就造成了部分交叉业务无安全监督管理覆盖,从而造成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的遗漏,安全防范工作不能全面到位。落实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预防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本应全面做好电力生产相关的安全防范工作,而实际情况则不然,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存在实施不力的现象。对此,电力企业应当紧跟国家电网推出的“十二五”规划,结合本企业电力生产实际情况,探究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实施策略,促进电力生产标准化、安全化、规划化进行,如此可以提升企业供电的可靠性,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推动电力企业良好发展。

2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2.1监督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

电力生产是否安全对电力企业影响巨大,因此加强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是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作用,对电力生产现场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内容是:严格监督生产现场(设备及人员),明确电力生产监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方案,有序、有效地实施此方案,全面排查生产现场,及时找出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处理,提高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性。

2.2规划长期安全监督管理的方案

规划长期安全监督管理方案也是实施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规划制定长期安全监督管理方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力安全创造条件。当然,为保证长期安全监督管理方案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在制定此方案时应结合电力生产的实际情况、安全监督现状,制定适用的方案,明确电力人员管理方向、电力生产优化方向、电力相关技术发展方向、安全意识及安全措施落实目的等,以便规划的长期安全监督管理方案能为电力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对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的评定

标准化评定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有利于及时弥补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漏洞,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果。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建立标准化的评价制度。即结合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评价标准及评价制度,并以此为依据采用外部审核与内部自主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公平公正地评价;②采用动态循环模式规划和检查管理工作。在具体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根据电力循环的特点,对各项管理工作予以规划,并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进而对各项工作进行适当地调整,以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目标。

2.4监督人员的标准化管理

对于监督人员的标准化管理,是采取层级管理的方式加以控制与监督。具体的做法是由上级管理部门收集掌握安全监督人员以及下属单位的相关信息,形成可行的监督标准并依此实施实时监督,一旦发现管理错误或异常行为,及时加以处理和修正。另外,为提升监督人员的责任感,还要根据监督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岗位,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促使监督人员在履职过程中,能明悉自身权责,标准地、合理地执行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要求,对自身的管理行为负责。

3强化落实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3.1加强培训并完善检查工作

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的实现与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大的联系。为了能够在电力企业中切实有效地执行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逐步实现电力安全生产,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并检查其工作执行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培训工作的落实,则是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力安全方面的技能培训、管理技能指导、相关专业知识的教授等,逐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技能,促使其对安全监督管理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对于检查工作的落实,则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业务知识、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检查,为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有效落实奠定基础;对安全监督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监督存在的不足,以便监督人员能够注意问题,纠正错误,优化落实各项安全监督工作。

3.2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体系可对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真实的反应,且从某种角度来说还能够发挥相关的指导性作用。那么,如何建立完善的、健全的评价体系呢?我认为:①应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分析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进而合理规划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评价体系,提高评价体系的系统性、适用性;②要结合电力企业奖惩措施,明确工作质量与员工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而适当地调整奖惩措施,使其与评价体系产生多向关联,由此可以促进员工更加努力地落实各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针对现阶段电力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每一个电力企业都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建立起各自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工作会议、教育、检查、培训、监督、考核等环节实施细化管理,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充分发挥作用,深刻认识到电力企业安全工作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工作的制度与技术规范,使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律依据,有政策支持,从而做到有法可依,用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用规定规范工作过程,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3.4加强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的检查

强化落实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还需要制定适合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及规范合理的检查程序,如此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地展开督查,为提高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创造条件。当然,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使其落实有一定难度,对其检查更有难度,检查人员应当综合分析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将其视为重要检查对象,对其进行详细、深入地检查,如此可以相对准确地了解到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落实情况,为优化调整和有效落实此项管理工作打牢“地基”。

3.5建设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

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密切相关,只有加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建设,树立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理念,才能够提高全体员工的认识,形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浓厚氛围,在企业内部形成安全管理的合力,共同发挥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为此,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采取一定的宣传和引导手段,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电力企业内部形成“安全至上”、“安全重于泰山”的安全文化理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国家电网推出“十二五”规划,国务院颁发了一系列电力监督管理条例,促使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更加实用、有效。为了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在电力生产中能充分发挥作用,电力企业应当通过加强培训并完善检查工作、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加强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的检查等措施来细化落实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逐步完善电力生产安全监督工作,最终实现电力安全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雄.关于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4(11):257~258.

[2]肖亮.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系统与实现探讨[J].大科技,2014(24):130,131.

篇2

从我国近些年电力企业电力安全监管系统实施的情况来看,电力安全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当今的电力生产需求。而造成此种情况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电力安全监督管理不均衡。电力人员在对主网、配网、农网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将工作重点放在了运行和检修两方面上,严重忽视了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用户调查工作的监督管理,促使电力安全监督管理不能全面的、详细的、均衡的落实,业务交叉存在遗漏。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的部分业务和生产调度等其他专项管理之间有着交叉管理的关系。对于一些交叉业务,负责业务的管理人员认为这些业务应有负责转项业务的管理人员执行,相反专项业务的管理人员则认为负责业务的管理人员执行,如此就造成了部分交叉业务无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处理,这必然会造成电力安全监督管理不佳。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目的之一就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管理人员应当做好电力生产相关的安全防范工作,但实际情况则不然。综合以上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情况的分析,可以确定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实施不佳。对此,电力企业应当紧跟国家电网推出“十二五”规划,结合本企业电力生产实际情况,探究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实施策略,促电力生产标准化、安全化、规划化进行,如此可以提升企业供电的可靠性,并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推动电力企业良好发展。

二、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内容

1.监督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

电力生产是否安全对电力企业影响较大,因此加强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是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作用,对电力生产现象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内容是,严格监督生产现场和生产人员,明确电力生产监督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计划性的监督管理方案,并有序、有效执行此方案,全面排查生产现场,及时找出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处理方案对其进行处理和控制,提高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性。

2.规划长期安全监督管理的方案。

规划长期安全监督管理方案也是标准化实施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规划制定长期安全监督管理方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力安全创造条件。当然,为保证长期安全监督管理方案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在制定此方案时应结合电力生产的实际情况、安全监督现状,进而制定适用的方案,明确电力人员管理方向、电力生产优化方向、电力相关技术发展方向、安全意识及安全措施落实目的等,以便长期安全监督管理方案的制定,可以为电力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对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的评定。

标准化的评定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落实情况,有利于及时弥补管理工作的漏洞,优化管理效果。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标准化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建立标准化的评价制度。即结合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评价标准及评价制度,并以此为据采用外部审核结合内部自主评定的方式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其二,采用动态循环模式规划和检查管理工作。在具体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根据电力循环的特点,对各项管理工作予以规划,并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进而适当的调整各项工作,以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目标。

4.监督人员的标准化管理。

对于监督人员的标准化管理,则是利用分级管理的方式加以监督和控制。具体的做法是由上级管理部门对安全监督人员及下属单位的信息进行实施管理和掌控,一旦发现管理错误或不良行为,应当及时加以处理和纠正。另外,为提升监督人员的责任感,还要根据监督人员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建立相应的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促使监督人员在落实自己本职工作的过程中,明确自身责任,标准的、合理的执行工作。

三、强化落实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1.加强培训并完善检查工作。

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的实现与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大的联系。为了能够在电力企业中切实有效的执行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逐步实现电力安全生产,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并检查其工作执行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培训工作的落实,则是有针对性的开展电力安全方面的技能培训、管理技能指导、相关专业知识的教授等,逐步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素质、技能,促使其对安全监督管理有正确的认识。对于检查工作的落实,则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业务知识、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检查,为标准化管理工作可以有效落实奠定基础;对安全监督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安全监督存在的不足,以便工监督人员能够注意问题,纠正错误,优化落实各项安全监督工作。

2.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体系可对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真实的反应,且从某种角度而言还能够发挥相关的指导性作用。那么,如何建立完善的、健全的评价体系呢?其一,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分析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进而合理规划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评价体系,提高评价体系的系统性、适用性。其二,结合电力企业奖惩措施,明确工作质量与员工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而适当的调整奖惩措施,使其与评价体系产生联系,由此可以促进员工更加努力的落实各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加强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的检查。

强化落实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还需要制定适合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及规范合理的检查程序,如此可以针对不同情况的管理工作,有序、有效的展开检查工作,为提高电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创造条件。当然,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使其落实有一定难度,对其检查更有难度。对此,检查人员应当综合分析电力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将其视为重要检查对象,对其进行详细的、深入的检查,如此可以相对准确的了解到安全监督标准化管理落实情况,为优化调整和有效落实此项管理工作创造条件。

四、结语

篇3

摘 要 天然气在近几年以来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在推动国家现代化、生态文明城市发展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近些年来天然气的应用,HES管理体系的构建提高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环保管理水平。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天然气企业的安全规范化管理,以及岗位标准化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本文正是基于此,以HSE 管理体系为依托,对安全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和岗位标准化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HES 管理体系 管理实践 安全规范化 岗位标准化

一、HSE管理体系实践的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体现

HSE管理体系住重视“以人为本、事先预防”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其所反应的是“人文本质、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HSE注重到是从员工思想上对其进行管理,注重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让员工能够积极投入到相应的管理体系中,构建安全的工作环境,提升自我的安全管理意识。因此,HSE管理体系的构建正是与当前的先进企业管理理念相吻合的表现,是现代化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

(二)系统工程的构建

HSE管理体系并非简单章节,也不是简单地条例,其实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建设,关乎着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根本性问题,注重的是全员参与到风险管理中,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杜绝和防范。同时,该体系还考虑到相应的外部因素,注重社会、公众、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强化社会的和谐构建,注重法律法规、技术规章的应用和完整性。

(三)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

HSE管理体系构建的立足点是企业的现实问题,其所关注的是企业的经济增长和生产安全事故之间的矛盾,注重企业能源节约、经济增长、安全防范等等方面的综合考量。该体系注重的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企业的安全环保问题进行防治,帮助企业建立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让企业的安全环境得以建立。

(四)注重长期的探索和实践

HSE管理体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还需要在应用之后的阶段中进行不断的完善,通过完善达到理想中的目的。因此,HSE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企业对自我要求的一个过程。企业在对giant体系进行完善的过程中也能够对自己的安全建设查漏补缺,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强化工作的安全性。

二、依托HSE管理体系提高安全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岗位标准化建设

(一)强化风险管理

对于天然气企业来说,加强其风险的管控永远比在发生事故之后再进行补救要更加有效。强化风险的管理是提高安全规范化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天然气企业要对此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理成本,强化风险的管控。首先,天然气企业要设置相应的人员,对设备、技术、环境的变化进行了解,对其整个动态过程进行有效的记录。其次,天然气企业要积极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HSE作业计划书,保证对于各种危险情况的发生都能够采取最有利的措施积极应对。第三,天然气企业还要做好相应的制度建设,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依照制度进行工作,严格执行制度的要求,规范工作中的安全行为,保证每个人都不会成为事故的“源头”。

(二)夯实基础工作

安全环保工作的重点并不是高层次的工作,也不是口号的宣传。相反,只有做好基础工作,安全环保工作才能够真正得到切实的开展。因此,依照HSE管理体系构件的要求,便需要天然气企业夯实基础工作,强化“三基”工作,秉持“三老四严”的优良传统。天然气企业相关人员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一方面要注重传统理念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各种管理制度的创新与以及其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其次,天然气企业管理层还要注重走入到工作的第一线,了解环境保护和安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现)场与一线工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真实接地气,保证所制定的各项规章政策能够满足实际需要,既要保护好企业的安全,也要保护好工作人员的安全;真正落实坚守生命安全的红线和坚持法律法规的底线。

(三)构建审核队伍,推动执行力建设

HSE管理体系还需要审核人员岗位的建立,需要通过相关人员的审核工作的开展,推动企业政策的执行,推动企业执行力的完善。首先,国家要对审核岗位的建立予以重视,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对审核岗位的职责明晰化,对其责任具体化。其次,天然气企业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持续的督查岗位,对于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保证工作人员能够依照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国家的政策,执行企业的决策。第三,构建安全规范化管理还需要企业领导层的以身作则,发挥领导层的领导作用,加强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 的原则和“五落实五到位” 的要求,通过“车头带”的方式给工作人员树立榜样的力量,调动员工积极参与到HSE管理体系的构建和企业安全规范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来;落实“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属地管理” 的责任。

三、岗位标准化建设和安全规范化管理

(一)构建岗位标准化操作流程

天然气公司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相应的岗位标准化制定,对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要有所了解和掌控。其次,天然气公司要保证员工能够深入了解工作中对安全生产知识,能够在危急时刻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避免各种隐患的发生。第三,天然气公司要保证岗位员工的工作一方面符合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能力,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四,所构建的标准化要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并将电子版上传至网络,一方面接受来自各个部门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能够切实依照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执行。第五,依照岗位标准化制定符合公司发展历程的晋升机制,让员工在工作到位的基础上了解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让员工的工作热情获得激发。

(二)岗位标准化建设和安全规范化措施

首先,企业要进行自纠自查,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推进与安全执法监察密切结合,对于岗位建立不标准的部门要求其尽快结合自己部门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规范化制定。其次,各部门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职责、任务和要求,强化指导和细调工作,确定标准化建设体系。第三,企业要适当加大投入,明确相应预算,把岗位标准化建设和安全规范化措施推进办公室,制定相应的实施标准,和评分细则。同时,还要聘请相应的咨询师、评审员,保证所指定的岗位标准化和安全规范化措施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在实践中予以执行。第四,完善考核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对各个部门岗位标准化和安全规范化的执行情况,对于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对其责任人要予以适当处罚。第五,借助优秀的机构力量,进行相应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让工作人员提高对安全规范的认识,提升对自我的要求。第六,做好标准化的落实,强化标准化的监督管理。只有标准化落实到实处,其应用性才能够得以展现,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于标准化的落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落实较好的单位或者部门进行奖励,对于落实不到位的单位或者部门实行追责制,给予一定的惩罚。

四、结语

天然气企业自实行HSE管理体系以来认识到了安全标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标准化建设的积极作用。但是其工作依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需要全社会人员的监督,需要企业管理层对方式方法的积极探索,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对其进行优化,让天然气在各个环节中的安全管理为生产经营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4

一、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完善监督工作制度,配备监督人员。

施工安全监督工作制度是核心,也是衡量安全监督机构工作的具体措施,所以在以前的监督制度上应当加入监督工作流程并公示;应对含有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和在近一年内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的施工企业承接的工程增加抽查的频次要求;召开安全监督告知会议的时段;对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的程序要求;监督的程序、内容、措施、中止、追责、免责、终止的要求;对监督记录的要求;对整理归档的要求。

应制定施工安全监督告知书、监督工作计划、监督抽查用表、限期整改通知书、停工整改通知书、恢复施工通知书、监督抽查记录、中止施工安全监督告知书、恢复安全监督告知书、终止施工安全监督告知书及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结果告知书等。

二、落实责任主体单位的安全生产和标准化自评责任。

住建部根据全国实际情况出台的《规定》印发后,各级施工安全监督机构将一改过去对实体工程全面进行检查的监督方式为抽查,解决了困扰全国多年的施工安全监督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使监督机构有力量督促施工各方责任主体单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真正实现层级监管的效果。那么,如何督促责任主体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应当通过对实体的抽查发现责任主体单位的工作情况,及时采用行政手段对其进行处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建设单位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1)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办妥施工许可证、施工安全监督手续;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办理中止、恢复、终止安全监督手续。

(2)应当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符合要求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单位及人员。

(3)在合同中应当明确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

(4)向施工单位提供符合要求的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所有地下管线、气象、水文观测、构筑物及地下工程等资料。

(5)向施工单位拨付安全防护及文明施工费用。

(6)应当定期核查施工现场在岗人员是否与中标人员一致。

(7)应当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并定期对在岗人员核查证、人和中标人员相一致。

(8)应当检查施工现场与申办安全生产监督时提供的安全生产措施是否落实及项目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情况。

(9)应当定期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整改安全生产隐患。

(10)不能明示或暗示施工单位购买、租赁、使用不符合安全施工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消防设施和器材。

(11)不能将地基与基础、主体和屋面防水工程分开发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

2、监理单位及监理部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1)应向建设单位提供项目总监应有的书面任命及成立项目监理部的文件。

(2)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中应有施工安全监理具体内容。

(3)对项目监理部的定期检查情况。

(4)监理规划、细则、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批情况。

(5)危险性较大及超过一定规模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论证、审批情况。

(6)审核施工总承包、分包、专业承包单位的资质及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考核合格证及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核查证书证件及人、证相符情况。

(7)审核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监管机构建立及人员配备情况。

(8)审核施工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和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计划及使用情况。

(9)对机械设备及安全生产设施、原材料进场进行联合验收。对大型机械设备、分部分项工程分阶段进行联合验收。

(10)按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对施工现场检查(重点查方案的贯彻落实)和安全隐患排查、督促、整改情况;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及整改结果复查;向建设单位或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情况。

3、施工单位及工程项目部应当做好下列工作:

(1)施工企业应具有《资质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三类人员应持有安全生产考核证。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事故隐患整改。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公示与监控;进行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报告和调查处理。

(3)搞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正确使用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提供及正确使用、管理安全防护用具、用品。编制、审批及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

(4)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组织演练。

(5)确定、命名施工项目部及组成人员,建立项目施工安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经常检查运行情况:

(6)办理工程项目施工各项基本手续,审查劳务分包、专业承包单位及人员资质、执业资格和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建立及运转情况。

(7)进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实施三级安全生产教育,进行机械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进场联合验收、特种机械备案和登记。

(8)促其整改。

(9)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及时辨识和公示重大危险源。

(10)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点落实技术标准、规范的强制性条文。

(11)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目标责任考核。

(12)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13)其它有关事项。

三、监督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及人员应按照住建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工作规程》对工程施工进行监督。

(1)查验建设单位申办施工安全监督的手续。

(2)编制施工安全监督工作计划,明确监督主要内容、抽查频次、监督措施。

(3)召开有五大责任主体参加的施工安全监督告知会,提出安全监督要求。

(4)监督人员应按照监督计划随机对工程项目进行抽查。抽点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从而核查各方责任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

(5)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生产安全隐患时,应责令责任单位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应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隐患排除前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应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责令从危险区域撤除作业人员;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应实施处罚。

篇5

关键词:广州市水务;安全生产;标准化;研究

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统一方针下,为实现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目的,完善行业的特殊性、个性问题的法制、职能建设集中体现在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上。笔者认为,广州市水务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应当体现在完善广州市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化;分析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建立行业预防机制的标准化几方面。众所周知,水利工程防汛抢险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历史上多次抗击特大洪水的成功经验体现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随着2008年水务局的成立,水利工程的主战场也从农村水利建设走向城市供排水和农村水利建设一体化的“一龙管水”的道路。特别是为迎接2010年广州市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市政府近年加大了对水务工程特别是城市水务建设投资。据统计。2009年全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项目完成181项,进度51.92%,全年生活污水处理量(十区城区)是68457.5万吨,水浸街治理工程已完成128项。2010年城市水务建设计划投资145.87亿元,农田水利建设资金8.4亿元,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工程到处开花,伴随的是质量安全责任重大,如何在保质保量抢工期的同时,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广州市水务局党委高度重视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笔者所在的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于2009年开始正式运作,至今已接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报监书190份,涉及工地450处,2009年至今,完成省市综合性、专项性检查32次。经常性工地检查1100余次,查处问题并开出整改通知、整改记录单290余份,极大地加强了水务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机率。期间,笔者有幸起草《广州市水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2010年12月8日施行),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对水务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广州市水务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是安全执法检查的依据和力量之源

目前我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有法可依却无章可循。为什么这么说呢?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管理目前依照的仍是2005年6月22日水利部颁布实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该规定虽然明确了项目法人、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却没有负责执法的安全监督机构及人员、机构职责、监督方式、检查内容等具体规定,笔者考虑,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工程投资不大,工期不长,质量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管质量的也顺便管安全。所以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独立体系。另一方面是水利行业安全监管仍依赖于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自我监督、自我调控,没有明确施工中安全生产的行政监督部门作用。2003年,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路提出,国民经济各领域建设发展的焦点集中“民生、民心”工程上,作为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领域,首先在学术领域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并逐渐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科研究领域。如华南理工大学就率先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开设了安全工程课程。在此学术风潮推动下的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机制、风险识别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运用,安全生产不再是依附性的管理方向,并迫切需要从旧有的质量、卫生、环境管理等体系中解放出来。各行各业也需要建立一支专职的安全监督管理队伍来面对日益庞大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长期以来仅靠合同牵制的施工、监理各方为追求经济效益、建设单位为抢工期等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比比皆是,更别说其中还存在的违法转包分包的情况。运气好的不出事,运气不好的在以前施工单位花点钱也就偷偷了事,可现在要面对的是全社会的监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甚至牵涉到对行政政府部门的作为和不作为的界定,也就更加需要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专职的安全监督队伍行使政府职能,监督参建各方。因此就迫切需要立法出台来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相关内容。2009年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成立之初。工程安全监督人员去了工地有些无所适从:小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什么、对违反安全管理行为能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为尽快上手,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参照相关部门如建委、市政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制订我们自己的检查表,加强对工地现场文明施工检查;一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做整改记录单、发整改通知书、局部停工、开会沟通、上报水务局通报。通过这些努力,短期内在水务行业形成一个监督管理的程序系统。可是作为一个监督机构,没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规程做后盾,没有了行业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就没有了长期工作的力度。管不到家管不到位、效果大打折扣。并且一度成了救火队、投诉箱,也就谈不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路。有鉴于此,为体现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为适应近年来城市水利发展要求。迎接广州市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水务局党委下决心在水利部、广东省水利厅都没有对应出台新的水务或者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开展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研讨工作,弥补这一制度上的空白。今年年初,市水务局开始组织拟定《广州市水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办法》,目前已施行。该办法不仅明确了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构成与职责、工作规范,安全防护措施费的使用和具体安全监督管理内容与标准,更进一步将安全监督管理成果作为整个工程中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必不可少的组成评价部分。结合安全评价、文明施工管理、安全目标落实等具体内容有机的对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内容进行一体化监督。在这个办法出台后的一系列实施细则也会采纳其它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好的经验。

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化。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是保障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长期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分级负责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区(县)水务工程

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属地管理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负责本市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各区(县)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由于市属工程和区属工程投资都逐年增加,“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谁收益,谁负责。谁说了算”的局面,通过具体管理责任的化分,进一步提高“齐抓共管”的成效、理顺责权事不分的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另一方面,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检查单位也比较多:按行业有建设口的、市政口的、城管口的、街道的,按行政管理又分为区一级的、市一级、省一级的,每一次的监督检查都有很好的建议意见甚至整改要求。检查组走后,谁具体监督各参建单位落实整改?除此之外,工地事故谁负责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谁负责总结经验?平时工地上有投诉谁去处理?这些工作就不可能靠市一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跟踪,各县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就需要明确一个部门来承担责任,只有责任在彼,才能力争在日常管理中面面俱到:有跟进、有督促、有落实。

二、分析水务行业生产安全风险。建立行业预防机制的标准化是预防风险、控制事故、落实安全生产零伤亡的有效措施

1.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一种项目风险的管理: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其管理客体的事故隐患与风险管理一样具有不确定性产生损失后果的特点。所以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就是项目风险的管理。

2.在确定水务工程安全管理目标基础上对所有安全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制定预防机制标准化的应对措施。首先明确经常发生的安全因素,然后根据每个工地个体不同,施工技术重心不同再制定各个工地安全管理计划。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工地的主要目的是零伤亡事故的目标落实、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工地上比较多事故问题也集中在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坍塌等方面。以前我们更多侧重于安全教育政策,侧重于三级人员教育、施工面的现场形象管理,其实这都是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回避风险、控制损失。笔者思考,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项目所有可能的风险进行判断、归类和鉴定,为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这种风险识别一方面可以采用感性的认识和经验进行专家打分,另一方面采用对各种类似项目的资料和风险记录的客观统计反复对照现场确定风险类型,最终形成一个标准化管理模式。其实各种具体风险标准管理都可以在操作规程中找出标准方法,比如触电中电线拖地的情况,那么按规定架高1.5米即可。基坑或者工作井围护,按标准设置上栏1.02米高,下栏50-60CM的围栏,踢脚石设置18-20CM来防止高空坠落。所以预防机制标准化工作的重心是初期判定风险类别。工程的安全隐患究竟会不会造成事故谁也不能肯定,因为凡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我们可以统统归于安全隐患的范围,在这里我们称为安全风险因素。但是我们却可以 预期各种风险出现的机率,比如4-10月在广州的防汛期就需要考虑的防洪排涝问题,那么就容易引发电焊时的触电环境管理、建筑坍塌等问题。同时水务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种类虽然多但也有范围性:比如没有多少危化品、易燃易爆物品使用,爆破案例也少之又少。尽管初期识别分析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但解决办法、应对模式却可以长期适用并推而广之,是可以在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中应用的。并且只有通过这种类似于事前安全评价方法PHA的预防机制的建立,通过对单一水务工程从设计到施工方案的系统性的识别、判断、分析研究,将工程的共性安全风险和特性安全风险识别,并拟订标准化应对方案,适时讨论修改,管理者才能真正掌握切实可行的安全监督计划,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的全面控制。

3.风险识别的步骤: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确认不确定性是否客观存在、制订所有风险因素初步清单、制订风险预测图、进行风险分类、建立目录。预测目标在施工中可能发生情况。

4.在风险识别后对风险清单进一步采用对照经验法(专家勘察现场、环境分析)、类比法,并采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指数评价法来量化风险量,制定风险量图:

5.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建立预防机制标准化的目的就是为了主动控制安全风险,所以水务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办法不能采用一般风险管理可以采用的回避、分离、转移等方法,而只能是损失控制,这是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风险控制办法,具体应包括:

(1)预防和减少风险源和风险因素的产生

(2)增强被保护对象抵抗风险的能力

(3)设法将风险与保护对象隔离

(4)加强职业安全教育,避免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损失

(5)妥善处理风险事件

篇6

关键词: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随着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作用逐步显现,铁路监督机构在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面临新形势,尤其是科技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得到应用,如何发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作用,创新监督管理方法,以提高铁路工程的建设质量,更好的服务于运输经营,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中国铁路在突飞猛进、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下一步加以克服,否则,极有可能会影响铁路建设的发展。

(一)标准化管理不到位。部分参建单位标准化管理流于形式,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办法不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主要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导致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能有效运转,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不能满足工程需要。

(二)参建人员素质不高。一是部分单位投标承诺兑现率低,进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力量薄弱;二是一线作业人员的责任心差,业务水平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三是现场监理配置数量不足,专业不全,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部分存在无证上岗现象,监理现场监控不到位。

(三)管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个别单位主要领导没有把质量安全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工期管理、投资管理等工作上,甚至分管质量安全的领导也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施工现场。“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管理层对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现场问题频发。

(四)技术交底、业务培训工作不到位。部分单位技术管理粗放,技术交底书编制不细不全,技术交底不彻底;岗前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不具针对性。上述工作的缺失或不到位,导致现场作业凭经验、想当然,盲目蛮干,加之现场技术管理薄弱,监理监控不到位,现场大量违反设计、标准的问题重复出现。

(五)对问题整改不够重视。从检查问题看,重复性问题不断发生,说明责任单位对问题整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存在问题一改了之,对责任人一罚了之,而没有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持续改进。

(六)考核手段单一,奖罚力度不够。问题的重复发生,说明参建各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好人主义,处罚不严,违法违规成本低。徒有形式的考核、处罚没有使责任单位意识到法规不能为,从而不敢违,反而助长了其违法违规的气焰,造成现场安全隐患大量存在。

二、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质量监督在铁路建设中虽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抽查”为主的监督方式,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决定了监督管理的局限性。从当前的监督检查来看,各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依然薄弱,质量安全问题比较集中。现场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居高不下,常见的“通病”、“顽症”屡禁不止、反复出现,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有待加强。

通过分析,只有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创新监督方式,克服目前监督管理的局限性,提高监督水平,规范参建各方质量安全行为,加强质量、安全控制,遏制问题的重复发生,才能提高铁路建设的工程质量,杜绝质量安全事故,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建设工程,为现代化的高科技铁路的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水平,需要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更新与升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这是时展的趋势,也是确保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目前,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医疗卫生、地质矿产、国家资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作用不言而喻。为了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应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十分必要。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改善工程监督效果,提高监督和服务水平。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将铁路工程的材料配置、试验配置和施工过程配置、数据的真实性等施工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杜绝弄虚作假、减少工序等不良施工行为,确保现场达到标准化作业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将工程纳入监管标准化,质量监督管理和安全监督管理将有所依托,不再受个别施工现场的假象蒙蔽,而是通过系统进行施工全程跟踪定位监督,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在信息系统中都有记录,有利于责任的落实与追查。

(二)逐步融入国家直管模式来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铁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与安全监督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两大主题,作为受政府委托的管理部门,必须真正认识到“质量重如山,安全大于天”。因此,为了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对现有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逐渐融入到国家直管模式,国家监督管理机构能够随时在线对企业的任何一个已建、在建、拟建的铁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质量检测报告、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等详细信息进行调出查看,不但时时可以对企业进行管理,也为对其下属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更好的从国家监督的层面上对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进行监督与管控。

(三)利用差别化管理方法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差别化就是针对铁路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将其划分为几个施工阶段,由于每个施工阶段的侧重点不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侧重点也要跟随着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利用差别化管理方法进行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由于铁路工程浩大,施工人员众多,施工队伍技术水平不同,施工侧重点不同,每个施工工艺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不同,差别化管理要从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工程项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段五方面进行管理分类。每个方面要制定出有所侧重的监督内容、重点、方式等,从而解决以往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大而全,不精不细,以及监督机构人员少,不能全面跟踪监督的问题。

(四)建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全员化模式。所谓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全员化模式,就是要求铁路工程的全体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及决策人员全部参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强人员的自身监督与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人人具有监督的权利,人人具有举报的义务,从而能够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上将管控与施工融合为一体,能够更好的促进铁路工程质量的提高。

(五)建立动态的监督管理与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有机融合。动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指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的时时监控与管理,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管理是对施工的全过程管控。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能够在时时动态监控的基础上,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有的放矢,将施工管理与施工进度进行配套,更好的促进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关于重新印发《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铁办 [2008]70号)

篇7

关键词:变电站工作;安全监督;变电站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一、变电站运行管理

变电站在运行管理方面应当做到认真、务实、全面、仔细,要根据领导的安排布置,切实保障变电站得以安全稳定运行。为了防止出现错误操作造成的人身及设备损坏,应当定期进行突发事故应急演练,让员工可以随时积累特殊情况的处理经验。基本上变电站运行管理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落实变电站专人值守制度

专人值守制度能够确保变电站的运行安全,操作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培训合格后再上岗。上岗值班时,操作人员需要尽职尽责、听从指挥,共同完成在岗时间内的运行及维护工作,所做的每一项操作内容均应当及时准确记录。监控中心同操作人员要随时保持联络,如果出现设备障碍要立即向上报告。

(二)做好值班交接

操作人员与监控中心的值班人员均应当按照标准规范交接班,并详细说明值班工作中所发生的所有问题。值班交接须依制度进行,等到检查人员确定无误后,交接方分别签字。要切实对巡检制度加以执行。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负责值班人员要在现场或者应用监控对所管辖区域巡视一次。如果有应急事故需要处理时,巡视工作可以暂停,但是当事故处理完毕后,要继续巡视。巡视内容同样应当按照作业指导规范所列,详细记录。

(三)做好运行分析

变电站的监控中心及相关操作者要建立健全运行分析体系,运行分析体系里面所包括的内容有:综合式分析、定期分析及专业化分析等。运行分析体系是保证变电站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合理解决的关键举措。综合式分析应当每半年或者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内容要涉及辖区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特别是安全管理情况,找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解决。除了综合式分析以外,运行操作人员也要依据制度规范化要求,对设备进行固定的测试及检验,以保证设备在任何时间内的平稳运行。要制定变电站管理操作规章制度并给予严格执行。

二、变电站设备维护

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是变电运行工作的恒久主题,变电设备的定期维护与管理则是使变电站工作能够安全有效运行的基本保障,而变电设备管理则是整个电网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定期对设备加以维护

建立标准化设备台账,所有的技术资料都应统一管理,以方便工作的正常高效运行。要根据季节变化特点做好季度安全检查各项工作,对于变电站所涉及到的用电系统要定期予以检查及维护,尽早发现、及早控制、杜绝事故隐患,对于在工作中发现的危险点应当予以详尽的控制分析。可以说,运行操作人员寻找危险点并对危险点加以控制的过程,也正是确保设备能够得到维护的关键方法。

(二)形成完善的设备评价制度

按照国家电网与本公司的有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设备评价管理机制,并据此开展相应的设备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设备评价的考核制度,以使工作能力得到加强。对于变电站运行操作的培训工作要即时创新,规范员工个体行为,切实提升电力工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这也是保障电力设备在日常维护中的基础条件。

(三)设备管理维护记录要清晰。

变电站内的监控中心及相关操作工作者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维护记录。任何可能出现的设备缺陷,都要及时记录在案,当缺陷消除之后要马上注销,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如果在发觉问题及缺陷之后,监督中心或者是操作人员应当马上给所属领导领导汇报情况,详尽说明缺陷及问题内容与严重程度,以方便领导做出正确决策并合理安排处理措施。

三、变电站安全监督

变电站的安全监督可以分成三部分内容:

(一)专业化安全监督

专业化安全监督是三部分内容中的关键环节,它将有效检查管理、落实安全基础当作原则思路,对于变电运行中的重点内容予以监督检查,着力点在于变电站日常运行工作中的标准落实,检查专业化管理能不能真正做到到岗到位到责。按照各个变电站专业分工及工作重心的区别,专业化安全监督可以分成管理标准监督、应急管理方法监督、倒闸操作监督、设备巡视标准监督等几个方面的专业化监督与管理,这些对于促进安全生产、确保体系功能发挥都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以设备巡视标准监督为例,这部分监督项目可以再细分成设备巡视、数据监控、现场操作检查几项,侧重点是变电站的日常工作质量与所涉及数据的准确性等。再者,在组织结构方面,专业化安全监督的规则制定方为所属区域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当变电站的专项监督工作完成之后,由变电站的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专业化监督报告,呈交给安全监督主管部门备案。安全监督主管部门要负责对所辖区域内的监督检查工作的效果抽查,并督导发现问题的整改。

(二)现场操作监督

现场操作监督以有效检查现场,保证操作安全当作原则思路,由区域内的管理人员负责变电站的预试检修等现场生产过程的检查督促。制止并纠正违章操作行为。现场操作监督实施过程中,由所属区域主管安全生产监督的主任负责确立现场作业监督规程,并敦促监督人员认真填写现场到岗标准化监督记录。在固定期限内,安全生产监督主管要对监督人员到岗到位的情况进行核实检查,并按照现场到岗标准化监督记录统计情况核对出现的问题。区域内的安全监督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问题的整改情况加以总结说明,总结说明内容下发到变电站操作人员手中,以促使其进一步改进工作能力。

(三)综合化安全监督

综合化安全监督以安全全面检查、促进业务进步为原则思路,定期评价变电站的安全工作,评价方法应当是综合式的。综合化安全监督的目标是寻找到变电站的问题隐患点,理清变电站当前的安全管理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整改计划,它是三项安全监督制度中的自我监督环节。监督过程里可以应用到多种检查手段,比如有现场抽查、文件查阅、资料与实物对照等。当检查完成之后,同样要附以详尽的安全监督评价报告。

结语

变电站安全管理的责任重点首先应当强调管理层面的制度落实,并突出逐步管理与层层落实的思想,抓住基层管理与技术完善环节的处理,建立切实有效的考核体系,加强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管理要求与管理意识的普及,使供电站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真正做到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孟金萍.浅谈变电运行中的安全管理[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01).

[2] .变电站安全管理新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2(18).

[3] 陈宏文.变电站运行管理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7).

篇8

关键词:医院安全 管理制度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47-02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是为确保医院人员、物资、财产安全,保证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是医院的根本工作,医院安全管理关乎医院生活、生产秩序和人身、医疗安全。因其行业的特殊性,使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尤为艰难。近年来,随着医院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人们对人身财产安全的愈发重视,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愈发重要。完善医院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1 医院安全制度的完善

1.1医院安全制度现状分析

目前医院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检查、安全工作、安全保卫、安全消防、设备安全、药品安全、饮食安全、安全应急等。这些安全目标的实施保障医院安全关键所在,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乎人身财产安全。早在1997年,钱秋生提出在医院内部设立“安全奖”的想法[1]。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医院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安全治安、安全文化、安全技术等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6]。

1.2传统医院安全制度局限性分析

医院由于其人员流动性大、设备接触使用者多、开放性大、药材品种数量巨大等使得安全制度在实施的时候面临巨大困难。目前还没有形成医院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停留在经验化的层面,不具有系统性、指导性、约束性。

1.3医院安全制度的完善研究

制度实施的保障是制度规定的明确性、量化性以及强制性。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在各个方面形成章、节、条、款等规范性文件。医院的安全制度体系见图1。

2 医院安全制度综合保障体系构建

2.1医院安全制度综合保障体系构成分析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体系,才能使其切实落实,不然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1)安全文化宣传。人的思想指导人的行动,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医院安全问题的关键就是人人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是安全生活和生产的前提,是安全价值观的核心,是安全行为的指导,是安全制度得以实施的源动力。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可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指导人们的安全行动,提高人们的安全责任感。

(2)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监督检查是保障安全制度实施的有效手段。单凭人们的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其力度略显单薄,唯有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才能更好的督促医院各人员切实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监督检查是指医院上级与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协同监督管理方式,以期实现安全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

(3)安全责任制。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使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将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各部门甚至个人。使各部门各负其责,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发生。对于造成安全事故发生者予以适当的惩罚,评选安管管理优秀代表并予以奖励。这样使安全责任有据可循,安全管理分工明确,从细部入手,严管严查,维护医院的安全和谐。

(4)安全标准化。规范医院各部门、岗位、环节的安全行为,确定安全管理指标,使安全管理工作有标准可以参考,对落实医院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安全标准化落实各部门、各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标准,遵循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根本理念,将为医院安全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5)安全设施布设。医院的安全设施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保障,也是安全制度实施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可靠的安全设施系统将全方位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医院因其特殊的公共聚集性是一个非常复杂、不易管理的场所。各类遍布的医院生活、生产的基础设施也成为医院安全事故的源头。建筑设施、医疗设施、洗涤设施、保洁设施、饮食设施等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是安全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

2.2医院安全制度综合保障体系构建

医院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各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责任制、安全标准化、安全设施布设之间并不是孤立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医院安全管理必须保证各方案措施的协同性,强调任一方案其成效都是微小的,它们之间相互协作、互相促进,发挥医院安全管理最大效率。

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使各部门、各人员切实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动力源泉,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管理,才会在行动中真实体现。只有人人重视安全,方能实现医院安全管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切实落实安全,保障医院的人身财产安全。

医院的安全监督检查是保障安全制度实施的手段。在监督检查中使各人员意识到自己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去深化安全管理文化理念、提高安全责任意识、践行安全管理标准,保障医院安全制度的顺利实施。

医院的安全责任制是医院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的关键。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才能保障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到位,避免互相推诿、依赖他人的现象发生。安全责任的明确是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的前提、安全文化宣传的具体体现、安全标准化的依据。明确安全责任,保障医院安全。

医院的安全标准化是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的依据。一个具体、量化的标准是实施安全监督检查的依据,是安全知识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保障患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基础。安全标准化方能保证医院的每一项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达标,切实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的安全设施布设是医院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的基础。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设施布设才可以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医院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安全设施布设是实施安全监督检查的技术保障、安全文化宣传的实物依托。安全设施的到位将大大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

3 结论

(1)完善了医院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为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构建了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综合保障体系,为医院切实落实安全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为提高医院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方法保障。

参考文献:

[1]钱秋生.医院内部分配设立“安全奖”的一种尝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1998,1.

[2]孙民.坚持预防为主 做好医院安全保卫工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4.

[3]陈建荣,马念祖,缪旭东,王建军.构筑医院治安防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5,3.

[4]韩军.浅谈医院安全文化建设[J].医院院长论坛,2008,6.

[5]钱敏才,马琼芳,季红英.构建医院安全文化的探索和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0,1.

[6]刘阳晨,刘松林.数字化医院安全策略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

作者简介:陈海云(1979-),男,民族:汉族,籍贯:湖南耒阳市人,学历:专科,助理政工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医院安全保卫。

篇9

【关键词】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安全质量控制;标准化

油田公司作为业主方,其油气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包括安全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和协调,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最重要任务。在长庆油田的油气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中,投资控制主要通过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实施定额控制、招投标以及变更管理来实现;合同管理通过中石油和股份公司合同管理平台实现;信息管理通过OA系统实现。可以说项目的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都实现了标准化。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在长庆油田已得到广泛应用,加快了建设进度,降低了建设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模块化建设、规模化采购都是以标准化设计为基础。模块化工作是在预制厂进行的,模块化建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提高了工程质量。目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还没有纳入标准化的范畴。

一、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

(1)长庆油田目前处于西部大庆的建设之中,连续多年每年新建产能超过500万吨,为了抵消正常递减,这一建产势头将长期存在,每年大规模的地面建设使得标准化管理存在规模上的优势,而且必要。(2)目前长庆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程度较高。目前油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涉及井场、增压点、接转站、注水站、供水站、井区部等6大类,13种规模的标准化设计,中小型站场标准化设计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气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涉及井场、集气站、处理厂等3大类,10种规模的标准化设计,中小型站场标准化设计覆盖率达到100%。(3)目前的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工艺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在长庆油田的200多家从事地面建设的施工队伍里,对于同类型、同规模中小型场站使用相同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4)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已得到较好的推广实践。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2005年建设部下发了关于转发《青岛市建筑施工现场推广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的函(建质安函[2005]54号),北京市建委2008年编制了《北京市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手册》,山西省2011年下发了关于印发《山西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晋建质字[2011]

266号),江苏省质量安全监督总站2011年编制了《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实用手册》。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面,青岛市2011年下发了《关于实行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的通知》(青建管质字[2011]36号)等。标准化设计、同类型、同规模中小型场站相同的设计文件、相同的施工工艺、技术、设备,使得同类型规模的中小型场站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实施标准化。标准化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使得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实施标准化。因此对于标准化程度高,规模种类相对较少的中小型油气田场站,其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质量控制是可以实行标准化的。另外,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实施,使得有着同样管理要素的油气田地面工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二、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1.长庆油田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地理环境自然条件较差,沟壑交错,交通条件差。导致场站分散,各场站之间距离遥远,交通不便。长庆油田又是低产低渗油田,且每年上产规模大,大规模开发需要引进大量市场化队伍,这些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加之监理力量不强,监理过程不及时到位或者滞后,使得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平时的工程检查中经常发现同一类型工程中某一类安全、质量问题在不同施工单位共同出现,且重复出现。

2.虽然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在部分省份得到了较好推广,但是每个省的具体做法是不同的,标准化的文本也不尽相同。长庆油田地处陕甘宁蒙晋,陕甘宁蒙各省的质量安全监督站目前还没有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而且在业务上没有纳入对油气田地面工程的管理。

3.建筑行业的安全质量监督归口地方质量安全监督站管理,而石油行业的地面工程管理,没有类似的质量安全监督站。现有的石油天然气工程质量监督站职责上没有纳入安全管理的内容,例如石油天然气长庆工程质量监督站等。

4.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中石油作为央企其安全生产责任特别重大,而油气田地面建设过程中又屡次发生安全事故。油田安全生产形势也迫使油气田地面工程管理须进一步提高安全管控水平。

如果能结合标准化设计,借鉴建筑行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通过实施标准化的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将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阶段安全质量管理水平,降低安全质量风险,提高监理人员工作效率,降低监理人员劳动强度。

三、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首先不能脱离目前的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设计而仅仅照搬目前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也就是要继承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设计,在此基础上,按照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类别融入建筑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比如倒班点工程、联合站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等,形成有油田特色的标准化设计基础上的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其次不能仅仅是施工单位的标准化,而应加入建设方、监理方、检测方、监督方等各责任主体的工程管理的标准化。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需组织编制方法培训班,培训各责任主体参与手册编制的人员。施工单位的标准化管理可借鉴在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各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做法,评选出适合在油田开展的文本内容,其他各责任主体的标准化管理须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安全质量责任。建议增加以下内容:

1.施工组织设计。组织资信能力好的总承包单位按照标准化设计的井场、增压点、接转站、注水站、供水站、井区部、集气站、处理厂等标准化图纸,编制相应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简版),或者由每个参与过类似工程的施工单位分别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评审后作为某某工程标准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包括工程类别简介、施工图简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施工人员、设备配备标准、安全控制措施、质量控制措施、文明工地措施、应急预案等。

2.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一是由施工单位按照标准化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对应的标准化工程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由总承包单位编制,或者每个施工单位分别编制)经评审后形成某某工程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表。二是组织建设项目组、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监督单位编制对应的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表。按工程类别汇编成某油田油气田地面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内容包括工程简介、施工图简图、施工组织设计、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表(用于工程质量安全环境风险提前掌控)、工程施工人员、设备配备标准、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安全风险若干条、工程施工现场重大安全风险综合评估表(用于现场安全检查)、监理方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检查表、建设方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检查表、检测方质量安全风险分析检查表、监督方质量安全环境风险分析检查表等。还应包括类似于其他省质量安全监督站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手册的内容以及质量标准化管理内容。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手册编制完成后,其推广实施需经过各责任主体学习、应用、安全质量检查、事故处理,技术措施计划验证、持续改进,才能不断完善。

四、施工阶段标准化管理的优点

(1)标准化的管理,通过标准化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了人、机、料、法达到标准化配置。从而固定了施工队伍人员、设备配置标准,以及对施工单位管理水平的要求,提高了长庆油田建设市场进入的门槛。对于达不到标准的人员、施工设备不准进入施工现场,从源头上消除了人员、设备安全隐患。使得队伍进场管理有了统一的标准,方便监理人员按统一标准核对人员资质、设备状况、材料质量、施工现场布置情况。(2)在主要施工队伍多年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过程也是对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培训的过程,记忆反复强化固化的过程。通过培训反复强化固化提高施工队伍本身的安全质量意识和安全质量管理水平。(3)通过施工阶段标准化,使得质量、安全风险显性化,方便管理人员对质量、安全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的检查。在专业安全管理、监理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质量、安全检查工作更容易实施。(4)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有利于解决施工单位施工能力良莠不齐,安全质量控制不平稳问题。

五、结语

油气田地面工程施工阶段标准化是在标准化设计的基础上融入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是有油气田地面工程特色的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施工阶段标准化的实施,拓展了标准化设计的外延,推进标准化工作向施工管理方向延伸。标准化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一体化装置的引进以及集输工艺水平的提高等标准化设计工作的改进、施工工艺水平、施工方法的改变而不断改进。另外对于改扩建站或者大型站场、管线等,由于无法实施标准化设计,因此其施工阶段安全质量控制,可借鉴建筑行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针对性地实施。

参 考 文 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4

[2]金少军,张并锐.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实用手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1~4

篇10

摘 要 近两年全国各类企业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港口企业作为落实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其中一员也需要开展工作。

关键词 遵循原则 港口安全 标准化管理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符合法规标准的原则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了“企业必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被提升到了国家上位法的高度。在新安法之前国家安监总局便已经出台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细则等配套法规标准要求。港口行业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也相继出台了港口行业安全标准。可见,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要求已经被法规化、制度化。因此,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须遵循符合法规标准的原则。

(二)遵循契合安全理念的原则

企业管理不能脱离企业理念,企业理念是各项管理的指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亦是如此。港口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应当在企业安全理念的指引下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总体模式,对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基本要素逐项建立并完善。

(三)遵循实施齐抓共管的原则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涉及人员配备、安全投入、隐患整改等多项工作。其中的很多项工作不是安全管理部门一个部门所能独立承担并完成的,需要由有关工作主管部门配合实施,而且只有上层部门的管理还不能真正的实现看的见摸的着的标准化,必须有下级各级责任单位层层落实,才能最终将无形的管理工作转变为有形的标准现实。

(四)遵循基础现场并重的原则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应从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方面出发,对照法规标准要求内容逐一落实,两方面没有轻重划分,要一手抓基础管理,一手抓现场管理,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做到两方面并重且均达标才能真正的实现标准化管理。

(五)遵循实施闭环管理的原则

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了PDCA管理循环,其核思想就是管理工作要做到闭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需要实施闭环管理,既制定工作方案,对照方案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当中进行检查,对于查出的隐患进行整改并评估实施效果。通过上述活动使管理形成闭环,实现管理程序化、标准化。

二、港口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践及对策

目的的达成需要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秦皇岛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有在港上市公司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以来一直紧紧抓住工作要点,遵循标准化管理工作基本原则,主要实施了如下应对策略:

(一)职工福祉安全生产理念标准化

在公司成立之初,即确立了“安全是职工最大福祉”的安全理念并形成了理念与标准化相融合的工作指导思想。通过两者融合,公司成功的构建了富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模式,使标准化管理工作从安全理念和战略高度上首先实现了标准化。

(二)三二结合安全组织机构标准化

在安全组织标准化方面,公司实施“三级组织管理”,公司、基层单位两级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及办公室,基层单位下属作业队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明确相应人员。

在安全机构标准化方面,公司实施“两级机构管理”,公司设立专职机构安全监督部负责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基层单位设立安全监督科负责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具体工作,两级机构均配备专职人员。目前公司的安全管理队伍人员数量已达200余人。“三二结合”使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具有了完善的组织机构保障。

(三)三级三项安全制度管理标准化

在实践中,公司结合治理结构和法规要求提出并实施了“三级三项”安全制度管理的标准化策略。“三级制度”就是在公司、基层单位、作业队三级治理结构下,每级都要制定相应安全管理制度。“三项制度”就是在法律法规要求下,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其它安全管理制度各为一项的三项安全制度管理。

(四)统一制式安全基础资料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成果中最直观,最基础的就是安全基础资料实现标准化。在管理中,公司将各种安全基础资料划分为两大分类:一类为通用型,包括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记录、班前安全工作会议记录、现场安全检查记录等,另一类为专项型,是由职业健康、安全教育、消防安全、等专项工作资料构成。两类安全基础资料均由公司统一制订格式并印制下发执行。为做好安全基础资料的填写运行工作,公司专门起草并配发了相关“填写说明及要求”。

(五)可视建设现场作业环境标准化

在现场作业环境标准化管理中,公司以可视化建设为切入点,不惜安全投入,在危及人员作业安全、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等现场关键、醒目位置大量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及有关牌、栏等可视化内容。仅2014年一年公司就设置标志标识、牌、栏面积达480余平米,实现了安全可视化全覆盖,提升了本质安全水平。

(六)层层监管安全监督检查标准化

篇11

安全性评价与安全风险管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两者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以系统安全工程理论方法为指导,实施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基于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闭环过程管理(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安全风险评估、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等”。可以说安全性评价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一项具体手段。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针对供电企业生产设备、劳动作业和作业环境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可能引发的危险因素,以防止人身事故、特大和重大设备(电网)事故及频发事故为重点,采用危险评估的方法进行查评诊断。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以防止人身伤害和人为责任事故为主线,评估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状况,评判企业安全风险程度。从安全风险管理应用对象和方法来说,安全性评价更多地针对电网结构、输变电设备、二次系统等“物的不安全状态”实施评估分析和控制,而安全风险管理是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重点,实施评估分析和控制。

安全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致,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是安全风险、就是事故隐患。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辨识和控制这些隐患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失控导致事故发生。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控机制,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提升企业安全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

2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应做好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通过培训使各级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弄懂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风险管理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流程,提高自身安全风险分析和识别能力。

应开展作业风险辨识。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组织开展输电、变电、配电和调度等专业领域典型作业项目的危险因素边式,通过建立静态风险数据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编制标准化监督检查表,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静态风险识别是指设备及工具材料、工况环境方面的危险因素,一般变动不太频繁,相对于人的作业行为而言是静态的,可以进行系统的辨识,并建立风险库进行动态维护,此风险库的建立,为具体作业前辨识作业环境、机具与防护存在的风险提供基础资料。

态风险库”框架。输配电检修、运行按每条线路建立“设备与环境风险库”;变电检修、运行按照每座变电站、每个设备间隔分专业建立;工器机具、防护设施按照保管单位建立。

识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辨识范本是反映各专业某项作业涵盖作业准备及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所有危险因素及其对应典型控制措施的文本,采用表格形式。作业风险辨识项目和辨识内容分公共部分和作业部分,公共部分主要辨识人员素质、作业组织、工期因素、气象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制订典型控制措施;作业部分以作业流程为主线,辨识作业中各流程存在的危害因素,制订典型控制措施。

编制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主要针对现场作业管理、防止各种事故发生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作业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的运用,为管理人员开展作业现场标准化的安全监督检查提供基础资料,减小不同人员检查效果的差异。

应开展风险评估、预警及干预,改进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评估”是对企业整体、局部的风险程度做定量或者定性的估测,评价风险等级,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等级标准,为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作业现场中的运用年,奎屯电业局按照新疆电力公司的工作思路,成立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了安全风险管理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将作业控制作为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的切入点,以作业现场为核心,针对作业过程中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风险,深入开展作业安全风险辨识和防范工作。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使风险控制工作与已执行的“两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安全、施工方案等各种风险控制手段有机结合,按照“突出现场作业、强化班组应用”的原则,在变电检修、变电运行、输电检修、输电运行、配电检修、配电运行个专业开展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

稳步推进风险管理工作。奎屯电业局通过召开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进会及次风险管理系统培训,各单位、工区利于安全日活动或召开安全风险专题会,组织本工区、班组员工对辨识手册进行培训,通过各级培训,使各级员工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现有危险点分析、标准化作业、安全性评价等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安全工作,学会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达到发现危害、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个专业建立了静态风险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标准化监督检查表库。每次工作选取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中典型控制措施,调用相应的静态风险数据库控制措施,对措施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控制时段,形成作业风险分析表。对风险数据库未形成或某项静态风险存在尚不清楚时,通过补充现场勘察等手段进行辨识,采取控制措施进行补充。根据“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表”中的控制时段要求,各责任人在开工前一天落实完成准备阶段的控制措施;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与现场作业息息相关,按照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作业现场到岗到位管理规定的要求,针对到位监督的作业项目,到位人员对照“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监督情况。通过对每个作业项目不断积累经验,动态维护,推动安全监督工作。

整合常规安全管理工作。风险管理是在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预控基础上的拓展、改进和整合。奎屯电业局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同时,结合“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反违章斗争、隐患排查及安全大检查活动,把具体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中,通过自查、专项检查,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将风险管理和标准化体系管理结合起来,结合该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不断细化风险管理规范,学结风险管理先进经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p#分页标题#e#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结合生产一线实际。只有与生产实际、一线实际相结合,将安全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经验教训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取得实效。在编制辨识范本和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采纳一线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意见、建议,吸取以往事故案例的宝贵经验教训,注重作业现场和过程管理与作业方式、事故类型等实际情况相结合。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注重实用、简便、高效。复杂繁琐的过程和方法,不但不会有助于安全工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走向形式主义的极端。在开展风险管理试点工作中,把设备自身健康交由生产保证体系完成,安全监督体系则集中精力做好人身安全防范;提供参考标准,避免由于工作负责人业务水平不高、现场经验不足或工作疏忽而造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遗漏、控制措施不到位;开发运用系统软件取代传统的现场书面化勾打分,始终强调作业前风险评估的结果,即重要危险点的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并加以监控。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加强责任制建设。风险评估和检查只是风险管理的手段,发现的安全隐患只有及时整改或控制,才能达到确保安全的最终目标。风险管理要成为一个体系并长期运作,除了要求领导高度重视外,对流程各个节点的责任确定也十分重要。这些节点上的有关人员对待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将直接决定该项工作的成败。对这些人员而言,风险管理工作的推广不仅有可能增加其工作量,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他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方法,因而,必须明确他们相应的责任要求和考核要求。

篇12

据预测,未来15年,世界航空运输量将增加一倍。在世界各地继续鼓励扩大航空运输能力的同时,持续改善航空安全仍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为了使航空安全的持续提高与现代化的航空运输携手并进,世界各地的航空安全规划至关重要。国际民航组织制定的全球航空安全计划则为世界各地在制定安全政策、规划和实施安全目标方面都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本刊编辑特对2014~2016年全球航空安全计划进行了编译和梳理,并对全球航空安全系统未来的目标,实现的举措以及三大优先事项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全球航空安全计划的目标

全球航空安全系统要求各国在今后15年期间逐步建立更为有效、健全和成熟的安全监督系统,并加强地区和安全监督组织之间的合作,以减少致命事故和死亡数量、大幅降低全球和地区的事故率。

近期目标:(2017年之前)

建立有效的安全监督系统

全球航空安全计划要求所有国家在2017年之前落实有效的安全监督能力。这需要各国拥有履行基本安全监督义务所需的资源以及法律、监管和组织结构,才能依照国际民航组织的相关标准和建议措施(SARPs),对开展航空相关服务的运营商进行审核、授权、认证和发证,并对其进行监管。

落实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和建议措施是促进航空安全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这项目标的制定源自2012年召开的非洲部长级会议,此次会议为非洲各国设立了一个目标,即在2017年之前使60%的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和建议措施得到有效执行。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会在所有的成员国中建立起安全监督的基准,从而保证了各国在认证和监管航空运营商方面的一致性。

尚未完成这一目标的各国需在2017年前实现超过当前全球平均60%的有效执行率的目标,确保拥有履行基本安全监督义务所需的资源及法律、监管和组织结构。已经拥有成熟的安全监督制度的国家在近期内应全力继续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工作。

此外,近期目标还鼓励各国、各地区之间互相分享其安全信息,使安全在地区层面得到管理和落实。

中期目标:(2017年之前)

全面落实国家安全方案框架

中期目标要求所有国家全面落实国家安全方案(SSP)和安全管理系统(SMS),以便主动管理各种安全风险。通过落实国家安全方案框架,各国承担的基本安全监督职能得到风险管理和分析进程的补充,并能主动查明和减少安全方面的问题。

中期目标要求各国从落实监督方法转变为查明和控制现有或新出现的安全问题,着手于主动全面管理安全方面的风险。

尚未全面执行国家安全方案的国家在2022年之前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方案。此外,地区航空安全组织应继续使地区监管和安全管理方案臻于完善。

国家实施有效安全监督系统是实现安全管理目标的先决条件。在航空系统的许多部门已经实施了安全管理系统,它将是改善下列机构全球航空安全绩效的主要机制:

・ 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

・ 获得批准的培训机构

・ 向授权经营国际商业航空的飞机或直升机经营人提供服务的获得批准的维修机构

・ 大型或涡轮喷气式飞机的国际通用航空经营人

・ 准许经营国际商业航空的飞机或直升机经营人

・ 审定合格的机场运营人

・ 负责航空器机型设计或制造的机构

长期目标:(2022年之前)

高级安全监督系统――预测性风险建模

长期目标的重点是在2027年以前落实预测性风险建模系统,以便在合作做出决策的环境中实时保障安全。要实现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先进的安全保障能力,这不仅能增加航空运输量,同时还能维持或增进航空运行的安全裕度,并管控现有和新出现的风险。

长期目标旨在支持协作性的决策环境,其特点是自动化程度更高,这就需要建立国家安全管理职能,以支持未来高度自动化的航空运量管理概念。迈向这种动态和整合的环境需要不断实时交流信息。因此,协调各国之间以及所有运行部门之间的安全管理活动成为落实组块升级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实现全球航空安全计划内所有安全绩效促成要素的目标。

组块升级战略将促成现代化的航空系统,其中包括:一体化的进场、离场和地面管理,协作环境下的飞行和流量信息(FF-ICE)、空中交通复杂性的管理和基于四维航迹的运行(TBO)。所有这些新概念都将在安全、运量和运行效率方面取得效益。

将遥控驾驶航空器(RPA)纳入融合空域的做法也将在未来的航空系统中得以实现,其前提是将安全问题列入考虑,例如侦测和避撞技术。

人的行为能力在成功实施所有这些新概念方面都将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也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部分。

落实全球安全计划的举措

全球航空安全计划的安全举措根据成熟程度和相应的安全绩效促成要素加以分类。主要通过利用安全绩效的四个促成要素(标准化、协作、资源和安全信息交流),帮助各国和各地区改善安全状况。

全球航空安全计划所包含的全球航空安全绩效促成要素对每一个目标都是共通的,对每一个安全绩效促成要素/目标的组合都明确了具体举措。为帮助指导这些举措的落实,国际民航组织制定了支持各项安全绩效促成要素的最佳做法指导材料。

标准化

统一实施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和建议措施是全球航空系统安全的基础。标准化有助于达成一项可持续的航空安全战略。在最高层面,通过在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制定和落实有效和协调的法规,落实国际民航组织的各项规定,可以增加航空运行的安全。对标准化持续进行监测以及全面共享和分析监测结果对实现全球安全目标至关重要。同样,遵守业界的最佳做法也可加强服务提供者进行的活动的标准化。

协作

实现全球航空安全计划的目标取决于国际社会持续参与多学科和地区间问题的解决。国家、业界、国际和地区航空安全机构之间的协作,将使它们能够协调安全政策、监督活动和国家安全方案及安全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的实施。

积极推动航空安全需要所有相关利害攸关方的参与,国际民航组织继续加强与其成员国和其他全球航空利害攸关方的协作,包括各个国家、运营人、机场、空中航行服务提供者、制造商、维护和修理机构、地区机构、国际机构和业界代表。所有利害攸关方的参与是持续提高安全的成功关键。

地区航空安全组(RASGs)作为全球航空安全计划一部分,与地区安全监督组织(RSOOs)一道,将协调所开展的所有活动,以解决每一国际民航组织地区特有的航空安全问题。

地区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组织(RAIOs)允许各国共享必要的人力物力,使他们能够落实调查义务,以此推动事故和事故征候调查系统的实施。

资源

除制定和落实国际民航组织的标准和建议措施外,还应及时维护、升级和更新航空基础设施,并在先进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投资,以充分适应航空运输量的预期增长。

安全信息交流

交流安全信息是全球航空安全计划的基本部分。随着全球航空安全计划的目标逐步得到实现,信息共享举措的范围将逐渐扩大。为了鼓励和支持安全信息的交流,必须对不当使用安全信息的行为实施保障监督。为此,国际民航组织正与各国和业界合作,正在制定保护安全信息的规定。

以长期而言,交流安全信息将成为能够落实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日常共享运行数据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三大优先事项

国际民航组织对航空安全三个方面的措施做出了优先安排――改善跑道安全方案、减少可控飞行撞地(CFIT)事故,以及减少飞行失控事故和事故征候数量。围绕这些优先事项的各个方面应在全球、地区和国家层面采取有效行动,这将有助于实现全球航空安全计划的首要任务,从而继续降低全球航空事故率。

完善跑道安全方案

随着飞行运输量、机场地面运行复杂程度和多跑道机场运行数量的增加,跑道安全日益成为影响全球航空安全的重要因素。

统计分析显示,在跑道环境发生的事故都是航空系统的多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国际民航组织的跑道安全方案推动建立了多学科的跑道安全小组,这需要监管当局以及空中交通管理、机场、运营人和设计及制造机构的各个方面的共同协作。

国际民航组织跑道安全方案历经演变,包含了预防和减少跑道侵入、跑道偏离以及与跑道安全相关的其他事件的发生。国际民航组织制定了各种标准和建议措施(SARPs)、空中航行服务程序(PANS)、指导材料及工具包,以便持续降低在起飞和着陆阶段以及在场面活动时遭遇的风险。国际民航组织的跑道安全工具包和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跑道偏离风险降低工具包是目前可用的一些重要工具。

2011年5月,在国际民航组织总部举行的全球跑道安全研讨会(GRSS)上,明确提出飞机在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发生的与跑道有关的事故,在民航各类事故中所占比例最大,并审议了减轻风险的各项措施,包括加强标准化、所有相关运行领域的合作、共享安全信息和落实技术解决办法。在这次研讨会上,国际民航组织决定举行一系列地区跑道安全讲习班的框架,敦促各国采取符合各自国情的安全措施并加强地区和国际合作,建立由航空公司、机场、空中管理等各部门组成的安全队伍。

可控飞行撞地

可控飞行撞地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航空事故和航空灾难的主要原因。可控飞行撞地事故可能发生在大部分的飞行阶段,但更常见于进近和着陆阶段。对于大型喷气机而言,这个阶段占整个飞行阶段的16%左右,因此这类事故在整个飞行事故中的比例也是比较大的。

国际民航组织提出了几项对标准和建议措施的修正案和相关指导材料,以便降低可控飞行撞地的风险。同时国际民航组织也是飞行安全基金会减少进近和着陆事故(ALAR)工作队的积极参与者。

尽管国际民航组织和其他机构在过去15年已经做出了一些举措,并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仍需继续努力。地区航空安全组已经开始进行宣传,提供航空运营人可用于制定标准运行程序和培训驾驶员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垂直引导的仪表进近、当使用横向引导进近程序时采用持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技术和具有前视避撞功能的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EGPWS)。

飞行失控(LOC-I)

减少发生飞行失控事故的次数是国际民航组织的优先事项。过去8年,定期商业运行导致的伤亡人数比其他任何类别运行更多,其中包括跑道入侵和偏离及可控飞行撞地。

篇13

切实加强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实责任,完善措施,认真研究制定标准化工作目标、达标规划、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各项目部,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个责任人。同志的具体组织下,安监局制定了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细则,按季度对分公司,项目部进行了考评。考评时由安全监察局牵头,组织工程技术部、人力资源部、党群工作部、物资管理部人员参加。考核验收采取动态检查,每次检查记录都存档,以作为年度考核评价的依据。三季度和四季度安全监察局以正式文件起草下发了检查情况通报同志注重典型经验的推广,巩固已有的成绩。具体组织下,公司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标准为基础,全面推行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以点带面,创建了个安全质量标准化标杆工地。工作中,前期会同安监局的同志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学习、检查,使张家口工地和绿创工地达到一级标准,带动全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提高了公司施工项目各项管理工作水平,确保了公司所有施工项目部今年内一次验收合格,均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要求。公司月日组织机关和各单位相关人员去绿创环保大厦项目参观学习,月日煤矿机械厂产业园项目部召开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经验交流现场座谈会,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杆单位的先进经验。

一年来,同志现担任公司安监局长一职。以确保安全为己任,以真抓实干为使命。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作风上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主抓全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同志负责安全监察局全面工作。负责联系接待上级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安全管理中积极贯彻宣传上级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组织本单位各类安全检查,每月会同安监局相关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检查,今年有半年的时间都在外地的工地进行检查,几次经过老家都没有回去看望老人。安全检查中及时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杜绝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了公司年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篇14

一、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

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安全工作管理既强调管到底,又强调理到位。理到位就是要理出头序,理顺关系;就是要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行为准则,检查制度和标准,考核奖惩办法。管到底,就是要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人心,要严抓细管,刚性考核,绝不姑息任何违章行为。

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责任制为基础,以落实反事故措施、反违章、推行标准化工作为原则,做到组织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考核落实,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二、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措施规范化,作业行为标准化”方面做了扎实工作。一方面,积极认真开展“三无”活动,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细化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三、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

安全管理工作应以人为本,围绕人的行为,规范各项管理措施,采取“多层次、低重心”的管理手段,将工作的中心下移,放在生产一线的班组,开展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多层次管理,才能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中的每一项工作,人都是第一要素,而且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人员素质。结合生产实际需要,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形式,增强安全意识,激励职工钻研专业技术,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结合各阶段安全生产特点,加强了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安全生产工作重在管理监督到位

安全工作重在管理监督到位,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要根据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及时纠正和查处违章,实现安全监督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过程监督的转变,实现单位、班组、个人三级安全目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