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实验课范文

医学实验课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医学实验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医学实验课

篇1

doi:10.3969/j.issn.1006-9682.2011.12.042

摘 要: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2011年在2009级临床医学、肿瘤专业6个大班612名大二本科生中实施设计性实验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制定实验计划,拟定实验方案,共收到学生设计性实验方案27份;经现场多媒体答辩,专家教师评审团现场审核、提问、评分,选出其中8份在全年级实施,并以实验组为单位以论文形式撰写实验报告。问卷调查显示:87%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同学老师的沟通能力及临床意识等诸多方面有较大的锻炼和提高。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还检验和历练了教师队伍,对于提高机能学实验教学质量,深化和优化教学内容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医学机能学实验课;学生设计性实验;问卷

The investigation of designing experiment by students inmedicine functional experimental lesson

ChenYuan, LiYanan, ZhangLirong, ZhuWeiya, LiWeijiao, WangXiaoqing

(Medicine Functional Laboratory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iyuan College )

Abstract:The Functional Laboratory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iyuan College conducted a pilot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from April to August 2011 involving 612 second year students. The students produced 27 original experimental designs, and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of these designs were made to professors and teachers. Of these, 8 designs were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practical functionality and creativity, and thes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by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this pilot program on the Haiyuan college campus. The questionnaire show: 87% students consider that the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improved their abilities on practice, applying knowledge, analysis, solution and creativity. And inspected the teachers. It is significance to func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Functional Experiment; pilot program of experimental design; questionnaire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2011年在2009级临床医学、肿瘤专业6个大班612名学生中实施“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计划”,前期由带教老师利用大课及实验课进行宣传动员,明确学生设计性实验课开设的目的、意义、要求,介绍海源学院机能实验室所能提供的仪器、设备、药品、动物等实验条件和能够利用的检测指标、检测方法; 对每个室的学生提出一个或两个问题,围绕问题组织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策划实验内容,拟定实验方案,做预实验,共收到设计性实验方案27份。方案签收后组织学生以实验室为单位进行现场多媒体答辩,答辩要求阐明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动物、手术路径、检测指标、分组治疗方案、临床意义等,答辩会聘请专家教授及机能实验室全体带教老师进行现场提问、审核、评分,按分数高低排序,选出8份水平较高、颇具特色、联系临床实际、有创新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在全年级正式实施。8个方案中有的是针对常规机能学实验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设计的,如“氯丙嗪增强小鼠对缺氧耐受达最佳效果的环境温度的实验研究”,力求寻找的答案是:腹腔注射氯丙嗪后的小鼠处于怎样范围的环境温度中才能在一个密闭的氧气有限的空间中达最长生存时间,同时要明显地长于常温同样实验条件下腹腔不注射氯丙嗪的小鼠;以保证实验的阳性率达90%以上。有的是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如“亚硝酸盐的中毒与解救”增设了红细胞显微镜观察、胃肠道形态学观察,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和血压呼吸同步检测,和原实验相比,观测的视角更深更广、更贴近临床。有的实验则超出了现行教材范围,如“压力感受性反射对性低血压的影响”结合中老年人群临床特征,针对压力感受性反射对血压短时程调节特点,观察在压力感受性反射缺失情况下变化造成的低血压发生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目的在于解释压力感受性调节功能低下的临床意义和警示作用。有的实验设计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没被选中,但对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提高、补充、深化机能学理论教学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如“肾脏对血压长时程调节作用的实验观察”,肾脏钠水平衡功能紊乱系临床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肾脏钠水平衡调节对于血压的长时程稳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教科书中对此要求甚少,而主要介绍和要求的是压力感受性反射对血压的短时程调节作用,本次学生设计性实验中,一大班同学用结扎肾动脉,造成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亢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导致家兔动脉血压长时程持续增高的实验结果,形象而有力地证明了肾脏在血压长时程调节中的统治性地位,可以作为机能学实验教材的重要储备。又如“抗哮喘药对哮喘的治疗效果比较”“Rh血型鉴定及在大学生中的分布调查”等设计方案,既是机能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又不乏重大的临床意义和一定程度的创新性,虽然最终因为实验设备和经费限制没有实施,但在查阅文献、制定方案、现场答辩以及预实验的过程中,设计者经历的考验和历练毫不逊色。此外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同学们还参与了部分教师硕士研究生课题。

期末我室在2009级临床肿瘤专业6个大班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含16个问题,80个选项,共收到答卷574份,主要调研学生对机能学实验教学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意见、批评和建议,问卷要求填写大班、小班和实验室,不填姓名,力求放松、真实。其中对机能实验课很感兴趣301人,感兴趣253人,不感兴趣13人,无所谓6人;认为机能实验课对学习和理解大课理论很有帮助287人,有帮助260人,帮助不大32人,没有帮助1人;认为综合机能实验对生理、病理生理、药理三门学科的相关知识有融会贯通作用491人,认为没有该作用7人;499名同学认为有必要在本科生中开设学生设计性实验,32名同学认为没必要,40名同学表示无所谓;绝大多数同学认为学生设计性实验课使自己在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组织能力、与同学老师的沟通能力、答辩能力以及临床意识方面有较大锻炼和提高。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设计性实验最大的不同在于:

1、它超出了我校现行教材的范围,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根据现实的临床需求、联系重要的三理知识、在原有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教科书本的知识显然不够,必须多渠道查询相关资料,本次学生设计性实验查询各种期刊杂志、中英文五年制、七年制教材上百册,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激发了探索的激情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2、打破了常规定制实验的局限,日常的机能实验教学已经定制化、标准化,从理论讲解、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到实验报告几乎都有标准答案,但设计性实验常常表现出浓重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同样的实验动物、同样的实验方法,不一样的实验结果,没有标准答案,怎样从多变的实验现象中,找出规律性,合理科学地解释实验现象,是一个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释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科研思维方法的构建过程。同时在这样的实验中针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往往会引发新的实验课题,因为推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3、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答辩、预实验、实验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师生间产生了频繁的交流,这种交流除了答疑解惑,更多的是探讨,是思维方式的传承,是因材施教,这使彼此间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和信任。

4、学生设计性实验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领、组织作用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和平日的积淀,教师的不作为和不重视将导致学生对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的迷茫、冷漠甚至拒绝,最终无所收获。因此学生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还检验和锻炼了年轻的教师队伍,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面,培养了教师严谨的科研作风,是机能学实验课的重要组成和补充。

5、在学生设计性实验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师生面对面互动的答辩环节,代表自己小组发言的答辩人必须准确无误地阐述本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预测并分析实验结果,较好地回答评审团的提问,才有可能进入下一步的实施环节;答辩的过程有效地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检验了教师的工作成效,并可通过专家的提问较好地完善实验方案,提升实验设计水准。答辩会开放透明,学生不仅必须参加自己大班的答辩会,还可参与其他大班的答辩会,可以自由对答辩方案甚至教师的发言提问,答辩会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专家之间,教学人员与教学管理者之间搭建了一座信息与心灵相通的桥梁,增进彼此的了解,接受彼此的启发,对于高效高质地运行整个教学计划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真切地领悟到知识的力量和科学的魅力,激发出创新的渴望,感受着探索的艰辛和失败的无奈,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滋味。如果要问此次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意义,那么大多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经受的锻炼和某些方面能力的提高就是我们全体带教人员的无悔初衷。

参考文献

[1] 李金莲,杨静,张慧,等. 机能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5):1008-1011

[2] 郑敏莉,胡晓枚,叶富守,等.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的探讨[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4):577-578

[3]余琛琳,崔淑芳,汤球,等.《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32-735

[4]杨晓晓,赵学青,谭彩略,等.医学机能学设计性实验准备工作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9):100-101

[5]刘重斌,杜友爱,龚永生,等.机能实验学设计性实验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79-80

篇2

l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赣南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大一年级)135名,其中男生72名,女生63名。所调查对象既往无精神病史,入学时心理测验各项指标未见显著异常。调查时正在进行(或已完成)《人体解剖学》的相关实验。

1.2研究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个别心理访谈的方法。根据临床医学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和个别访谈结果编制调查问卷,包含16个题目。以班级为单位,在实验课或自习课由实验教师或班级辅导员发放问卷,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个别访谈,所回收的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1.3统计方法描述性统计。

2调查结果

2.1医学生对解剖实验课的基本态度在解剖实验课的必要性上,91.1的学生认为解剖实验课非常重要;对于解剖实验课与理论课学时分配情况,59.3%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实验课时数,21.5的学生认为理论课时数较少,需要适当增加,13.3的学生则认为目前的学时分配较为合理,另有5.9的学生则认为学时数分配无所谓;经常逃避解剖实验课的学生占8.1,此外有27.4%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到解剖实验室进行学习;能够全部参与或参与大部分解剖实验课的学生占52.6;此外,有60.7的学生认为部分实验标本可用仿制的模型代替。

2.2医学生在解剖实验课中的困境对尸体标本较为恐惧的学生占9.6%;不忍心对尸体操作的学生占32.6;怕脏的学生占14.1%;另有4.4的学生在解剖课上仅作为旁观者,从未真正操作过解剖实验。

2.3医学生在解剖实验课的心理状态在初次接触解剖实验课中,感到厌恶的占7.4%,感到恐惧的占17,感到好奇的占56.3截止至本次调查,认为第1次解剖实验课存在较为明显的负性情绪,但现在负性情绪的程度降低的占32.6%;本次调查16.3%的学生表示解剖实验课对自己目前的生活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

2.4医学生认为解剖实验课需要改善之处57.8%的学生认为福尔马林的气味是影响解剖实验课学习的首要因素,应该尽量削弱福尔马林的气味;28.1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标本质量,部分标本可以用模型代替;22.2的学生认为应该改善解剖实验课的教学环境。其中部分访谈的学生提到解剖实验室光线较差、卫生状况不好,认为在这种环境下不适宜开展操作性实验。

3讨论

篇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高职医学基础课实验监控机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编号:2015GB2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38-02

高职医学基础课程主要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与病原生物学、药理学。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加强对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近年来,在医学高职教育改革探索中,有各种不同观点的提出,如在提倡重视加强医学专业课实训的同时,忽略了医学基础课实验的建设,似乎医学基础实验课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即重专业实训,轻基础实验,此观点导致基础课实验的开展困难多,教师教学压力大,教学效果差。在高职院校热火朝天的教学改革中,医学基础课实验逐渐萎缩。在此背景下,提出“高职医学基础课实验监控机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课题,通过对现状的调查,找出差距、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旨在重新重视医学基础实验,使之回归到正常的医学教学规律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医学基础实验课现状调查

1. 调查的课程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

2. 调查的对象

选取相应课程教学的15名教师及实验员作为调查对象。

3. 调查的内容

硬件:实验室用房及布局、实验仪器设备及经费投入等。软件:实验室管理、实验员配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实验效果及实验报告等内容。

4. 调查的方法

(1)问卷调查。设计“医学基础课实验现状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需对每一项指标给出不同级别的选择,其中问卷最后设置开放性问题,由调查者自由填写。收集后整理统计。

(2)查阅资料。查阅学院《制度汇编》对有关实验实训的规定及制度,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相应实验教学的学时安排,有无实验教学计划及实验指导、经费投入及设备器材添置计划、实验课教案、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实验考核等资料,

(3)观察访谈。到相应实验室观察实验室用房、设施环境、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与实验员交谈,了解专职实验员的数量、稳定性、职责、专业技能,实验实施情况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困难等。

5. 实验现状调查的结果

(1)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5份,回收15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见表1(P39)。

(2)观察访谈及资料查阅结果。

①各课实验室用房及环境设施:有实验教室,但无配套规范的医学基础实验必备的“实验教材准备室”,实验用房及环境很随便、简陋;实验室基本设施(墙壁、地面、水、电、实验工作台等)没有达到教学或医院最基本的要求。

②实验仪器设备:大部分实验仪器设备现已陈旧老化。仪器设备添置、更新的较少,无仪器设备专业维护人员;每学期提交的实验室建设及实验耗材采购计划难以实现;目前尚无实验动物房等。

③实验员:一个实验员担负多门课程或多个实验室的工作,有的还担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实验员流动性大、不稳定。

④实验课教学管理监控:对是否按教学计划完成实验学时无基本要求;同一门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的目的、内容与方法、实验报告等没有统一备课,教师各自为政;学校《制度汇编》中有关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的相关规定尚待真正落实,教学质量监控需要真正实施。

二、思考

1. 相关制度需要落实

通过查阅学校《制度汇编》资料,从“实验实训室工作规程”到“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方案”应有尽有,各项制度、各种规程已经建立,现在需要的是制度的真正落实,是教学管理者的观念需要转变,是对医学教育特殊性的理解。

2. 要支持重点专业的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学生最多,如果以为招生好的专业可以少投入,反正学生会来的,而重点去扶持无人问津的专业,达到所谓专业“平衡”发展,如此实则招生相对好的专业没有得到发展,冷落的专业又发展不起来。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引导职业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

3. 要遵循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

高职医学教学改革应遵循医学教育的基本规律,应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应保障医学实验教学的实施和质量。无论教学改革如何创新,信息化教学多么热烈,教学方法和手段怎样先进,都不能取代医学基础实验的内容和过程。如果用一张图片代替一个标本的观察,用一个视频代替学生的一项操作,不能叫“实验”。

总之,萎缩的是医学基础实验,下降的是医学教学质量,影响的是医学教育的发展。

篇4

关键词:实验课网络教学;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可行性

近年来,科研仪器设备突飞猛进地发展,活细胞成像技术日趋成熟。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是一套将细胞成像和微孔板检测融为一体的设备,同类产品在多家公司均有生产,目前正面向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热销。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的诞生是为了满足科研工作的高要求,但如果能够用于当下的实验课网络授课,则会使实验课线上教学成为可能,并且还能够大大提高实验课线上授课的教学质量。2020年伊始,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国家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1-3],各大高校及中小学在各级政府的号召下,“停课不停学”,一律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保证了本学期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但部分特殊学科的实验课网络授课遇到了障碍,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实验课,遇到了诸多问题,目前尚未普遍推行实验课的网络授课[4-7]。有部分高校利用观看视频的形式完成实验课线上教学,但效果不佳,学生仅能观摩实验过程,对于实验所要验证的理论还达不到“眼见为实”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深入分析传统方法进行实验课网络授课所面临的困难和局限性,并且结合以往对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的应用,阐述将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引入实验课网络授课的可行性,为实验课网络授课的实施提供新思路。

一、实验课传统教学法应用于网络线上教学面临的困难

实验课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实践、验证的环节。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更为深刻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所以,客观可靠的实验结果是学生在实验课中正确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最为有利的“证据”。如果开展实验课网络教学工作,那么实验技能的学习及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就可通过拍视频的形式完成线上示教,这时就只有实验结果的展现为实验课网络教学的最大障碍。以何种形式将实验结果展现给学生,不仅是学生对实验结果认可与信任与否的关键环节,更是实验课教学的“灵魂”所在。据了解,目前开展线上实验课教学的高校,实验结果也仅仅是以图片或文字说明等方式展示给学生,学生也只好强行接受,失去了传统实验课中亲眼看到、亲手操作得到的实验结果与数据。

二、应用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开展线上实验教学的可行性

(一)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功能。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特点如下:将全自动数字显微镜和方便灵活的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整合于一台仪器之内,非常适合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应用;为细胞分析而量身定做;温度控制可达45℃,轨道震荡模式,可控CO2/O2气体通入,延时分析技术;双光路设计,全波长吸收光检测和荧光发光检测整合。总而言之,该系统能够呈现出细胞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细微变化的快进视频资料。例如:医学免疫学实验课的实验项目,小白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实验,通过体内吞噬法,检测小白鼠腹腔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如果借助于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我们可以将颗粒抗原与小白鼠腹腔中巨噬细胞混合温育后,将巨噬细胞吞噬颗粒抗原的过程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仅能够让学生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颗粒性抗原之后的形态学特点,而且还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巨噬细胞吞噬颗粒性抗原的过程。那么实验课的质量将会是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仅不会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反而还会产生优于传统实验课教学的教学效果。传统实验课现场观察的是最终巨噬细胞吞噬颗粒抗原结果的静态图像,而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能带给大家整个吞噬过程的视频资料,这对于实验课的质量无疑是质的改变。(二)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优势。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是定位于科研水平的比较高端的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动态变化观测系统。该系统的诞生,初衷是服务于科研工作,为基础医学科研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可靠可信的实验数据与影像,能够将细胞在一段时间内的细微变化,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科研工作者。但通过深入思考,结合以往的实验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如果将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用于网络教学,将显示出该系统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不仅能够使实验课网络教学成为可能,而且在一些特殊实验项目中,更能够显示出传统实验课所达不到的意外效果。该系统用于实验教学,在医学院校的使用范围至少包括如下课程:形态学实验、免疫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等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形态学观察的实验课。这些课程中,尤其是医学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应用该系统开展实验课网络教学最为适合。(三)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性价比分析。前文已经提过,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是为科研打造的一款高端细胞信息采集系统,用于实验教学,会不会“大材小用”,埋没了设备的使用价值呢?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计算一下教学成本。无论是传统实验教学所采用的普通生物显微镜,还是所提到的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我们姑且认为他们的使用寿命是相同的,那么只需要计算全班实验课的设备成本即可。传统实验课所使用的生物显微镜大约7000元/台,小班实验课班型一般为30人,那么,生物显微镜的实验成本约为21万元。这仅仅是一个班型的基本配置。各个高校招生规模不同,对于实验室的需求量也不一样。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例,医学相关专业均开设医学免疫学实验课,而开展免疫学实验课至少需要配备3个以上实验室才能够使实验课正常运转起来。而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目前市场售价为25~30万元,根据配置不同,价格有小范围浮动。而如果将该系统应用至实验教学,最低配置也是能够满足要求的。也就是说,一套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能够替代所有生物显微镜的功能。平均下来,国家评估系统中的“生均设备投入”指标反而会降低,这就降低了大量的教学成本,更好地为实验课教学服务。因此,按照“性价比”计算,该系统用于实验课教学,也并不是什么“奢侈”的事情,相反,还能够“增效”。

三、应用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开展线上实验教学的推广

前文,我们仅探讨了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用于实验课网络教学的可行性。当然,网络教学形式比较特殊,采用网络教学也是有其特殊的原因,比如在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解决防控疫情和教学两不误的问题。对于高校来讲,还是传统现场实验课授课的形式比较普遍。那么对于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能否走进传统的现场授课实验课堂,我们也进行了分析。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内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基本上已经普及,多媒体教学系统与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的有机结合,就为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用于传统实验课教学提供了平台[8-12],使该系统用于传统的现场实验教学成为可能。如果开展传统实验课教学,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平台将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中的影像资料展现给学生,达到比普通生物显微镜更佳的教学效果。因此,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实验课网络授课的可行性,还能够提高线上实验课教学的教学质量,并且,细胞成像微孔板检测系统的广泛应用,无论是网络授课还是传统面授,都将使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发生一个质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冯增喜,于军琪,韦娜,等.疫情期间网络在线教学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17).

[2]杨璐,唐寅,魏强,等.肺炎期间医学网络教育方式调查及探索[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2).

[3]李玲玲,兰泉,查正根,等.有机化学实验线上课程之扬长避短教学设计与实践篇[J].大学化学,2020(5).

[4]刘燚,张辉蓉.高校线上教学调查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20(5).

[5]赵蕾,朱婷玉,周爱东.防疫期间化工原理实验部分内容在线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大学化学,2020(5).

[6]魏灵灵,徐玲,魏恒伟,等.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线上实验教学的策略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20(5).

[7]赵卫光,关英.有机化学实验线上教学对科研素养的培养(一)———兴趣、“家中实验室”与化学思维培养[J].大学化学,2020(5).

[8]周丽云.疫情背景下游戏化在《金融计量学实验课》在线教学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20(17).

[9]李晨英,陈华林.疫情下本科基础化学实验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思考[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3).

[10]马莹,张恒,宋其圣,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助力实验课在线教学[J].大学化学,2020(5).

[11]李影,钱爱东,胡桂学,等.显微成像系统在动物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应用[J].畜牧兽医杂志,2009(1).

篇5

【关键词】:实用性;教学优化;学习兴趣;与时俱进

在医学院校学生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中,生物化学属于基础课,主要研究构成人体主要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及其调控[1].学好生物化学不仅可以理解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代谢与联系,更为以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理解理论课所讲授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如果在此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与协作意识[2].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主要以传授基本理论、学习基本知识为主.学生往往会觉得生物化学抽象、难以理解、学起来费时费力[3],但是实际上生物化学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我们能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改变教学思维,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该课程教学特征及各专业学生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实用性”思维改革,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生物化学实验课“实用性”教学优化

1.1“生活实用性”优化

“生活实用性”即贴近生活.生物化学实验贴近生活的典型例子为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该实验取材为新鲜的蔬菜水果,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橘子为实验原料.在实际实验中每组只需少量橘子就可以提取足够量的维生素C,该实验原料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选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原料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维生素的来源以及理化性质等留下深刻印象.与此类似的是胡萝卜素柱层析分离实验,该实验原料我们选用炒干的红辣椒,在研磨后提取胡萝卜素.在该实验的讲解中,要提示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维生素,因此,炒过的干辣椒要保持干燥研磨,并加入有机溶剂去提取.通过该实验,学生加深理解了理论课所讲解的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为颜色鲜艳的水果蔬菜这一特点.分光光度法与层析法都是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如果单纯讲解技术原理,或者只是重点讲解测定方法等都会让学生觉得兴趣不大.我们通过在实验中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同时在讲解中适度引导,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实验.另外,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所使用的酶是学生通过口中含水做咀嚼运动后产生的口腔淀粉酶,学生测定的是不同因素(如温度、时间等)对自己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同样在尿淀粉酶活性测定中,使用的也是学生自己的尿液样本;在提取全基因组DNA实验中,则要求学生用棉棒取得自己的口腔黏膜细胞.在这些实验设计中,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的“原料”,而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

1.2“与时俱进实用性”优化

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空前繁荣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一些与代谢有关的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我们根据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血糖仪使用逐渐普及的特点,在血糖浓度的测定实验课教学中不仅加入尿糖试纸定量检测,还加入血糖仪的使用.我们发现,学生对应用血糖仪实时检测血糖兴趣非常大.通过亲自动手测量血糖,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糖代谢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对糖尿病的尿糖定性检测、血糖监测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4].而我们对世界糖尿病日的介绍等也使学生对我国糖尿病的严峻现状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1.3“职业实用性”优化

“职业实用性”,即该门课程与临床的密切联系.医学生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就会不断从思想上自我加强职业感.入校后的“医学生誓言”宣誓等具有强烈仪式感的活动更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感,这会使医学生对有关临床的东西更感兴趣.利用医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适当联系讲解临床知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往往会讲解有关清蛋白与水肿症状,清蛋白与肝脏、肾脏疾病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类似的为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测定,在该实验中,联系目前中国高血脂患者增多,适当讲解生活方式与肥胖、肥胖与高血脂的关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往往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临床专业还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5],加入简单的病例探讨,从生物化学的物质代谢角度来认识这些疾病,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

1.4“后续实用性”优化

“后续实用性”,即科研思维、科研习惯以及协作精神等的养成.医学本科教育不仅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疗人才,也是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的第一阶段[6].那么,科研思维、科研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贯穿始终.科研习惯与科研思维的养成需要从点点滴滴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我们要把每次实验课都当成是一次科研习惯培养的好机会.例如:在第一次实验课中,在讲到实验室规则中的实验课必须穿白大褂这个简单要求时,往往会将实验室分级、实验室污染区、半污染区等概念,甚至实验的无菌操作等做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严谨性,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实验,同时对生物污染与安全有足够的警觉意识;而我们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讲解中,往往会系统介绍微量移液器的类型及适用范围,枪头的选用规则等,都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奠定了良好基础.实验课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尽管实验室开放日、大学生实验基金等为部分学生提供了熟悉、了解实验设计以及独立设计实验的机会[7],我们依然会要求在每次实验课前预习[8],体会该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以具体实例给学生讲明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每个实验设计中必须设置对照等;而在实验课中则给予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在讲明实验基本原理与仪器使用规则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施,发现问题后也要求学生先自己解决;实验课中和课后,通过检查实验记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9].所有这些良好的实验习惯都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既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也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意识、有选择的恰当引导.另外,要强调协作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养成.当今社会知识信息量极其庞大,每个人都难以掌握所有知识与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发现都离不开良好的协作.而无论个人之间、团队之间的协作,都需要有集体意识,共赢意识.我们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小组内合作、小组间协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大家养成集体意识。

2教学效果

2.1“实用性”教学优化效果调查

我们将该文所提出的“实用性”教学优化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并于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随机抽取临床医学专业上过该实验课的学生共23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当堂回收2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共设计8个问题,其中第一二个问题主要考查通过该教学优化,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是否增加;第三四五个问题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理论课知识,同时考察学生对该课的主观评价;第六七八个问题则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科研思维.问题答案采取5级记分:1分为完全不符合,2分为基本不符合,3分为不确定,4分为基本符合,5分为完全符合[10].所有结果采用Excel表录入,并采用GraphPdPism6ar软件分析.

2.2“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

“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由我们的调查问卷设计可知,得分越高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效果越好.第一二项得分均超过3分,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实施后,学生对该实验课的兴趣比较浓厚;第三四五个问题中第三与第五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达到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目的,第四个问题得分为2.37,说明学生依然觉得生物化学比较抽象难懂;第六七八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通过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应用“实用性”教学优化措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