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高中教育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对是否培养交际策略的问题,不少教学者曾存在分歧。但我们在课堂上组织过从自我介绍、复述、简短对话、讨论到角色扮演、自由表达、辩论、演讲等多项活动,观察到许多学生讲话流利度不够,语言形式单一,重复过多,语间停顿时间过长,甚至会有冷场。由此可见,尽管高中学生通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已具备了相当的词汇量,但许多同学英语口语还是不尽人意。
另一方面,基于教学实践,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从我们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中,我们发现几乎没有学生在课外使用英语和同学交流,只有极少数学生在交际中遵循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借助手势、表情及语调的变化提高交际效果。可见,在高中学生之间没有用英语交际的氛围,更不知道如何运用交际策略。但只要有机会交际,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交际能力的。有38%的学生表示他们想不出某个单词时,用它的同义词或其他词组代替,设法继续交际。比如外籍教师上口语课,学生们热情高涨,踊跃与他们交流,有些学生尽管认识单词不多,还是用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和老师交流。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因为缺乏交际策略而影响了他们的交际,正是这种现状充分论证了交际策略的必要性。
交际策略的重要性体现在它能帮助学习者保证交际的持续进行和交际渠道的畅通。高中英语学习者在交际中难免会碰到问题,这时如何利用适当的交际策略,避免陷入沉默或慌乱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中交际策略的培养与训练
1.交际策略的明晰呈现和课堂运用情境
在高中英语口语学习的交际策略中,以下五种策略是在遇到困难和障碍时常用的实用性策略。
(1)转述和迂回策略
转述和迂回策略是降低对话难度,确认信息的过程。转述和迂回策略在成功交际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如概括、复述、描述、举例、交际困难时使用替换等。
转述和迂回策略在课堂上是口语训练的常见形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老师可以按着故事的情节为线索,把重点词句投影到黑板上,或以时间顺序、类别等为线索画成表格,引导学生复述。复述者在对文章进行重新讲述时难免会遇到记忆或表达上的障碍,老师便可以引导其从被动到主动地合理使用转述和迂回策略。
再如在课堂上组织一项描述性活动:课前准备一些画有各种物体的图片,学生两人一组,学生A通过描述、说明等方法让学生B猜出物体的名称。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利用转述和迂回策略。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交际信心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和信任感,创设和谐共进的课堂氛围。
(2)回避策略
回避策略就是在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受挫时,对语言表达的内容作出避难就易、避繁就简的选择,或者用更简单或更熟悉的词语或结构来代替自己不熟悉、无把握的或较复杂的语言或结构,如回避不能直接回答的信息,避免说话被打断等。它有助于学习者把谈话内容控制在有利于自己表达的范围之内,增加自信,消除紧张的心理状态。如:
T:How old are you?
S:Well, I''m afraid it is not a polite question, because it''s a private affair. I started my school in 1996, and last year, I was in Senior 2, you know.
(3)求助策略
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因为噪音或其他别的原因不能听清对方的声音,在自身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只能从交际对象那里寻求直接的帮助(如:Could you explain this to me?或How should I pronounce this word, please?等)。这在我们母语学习中也是经常发生的,同时求助策略也可以更广泛应用于师生、生生互动的英语课堂中。当复述者请求帮助时,教师可以亲自或代为向课堂内的其他学生求助,这可以提升课堂内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4)停顿或犹豫策略
停顿或策略是在暂时无法进行对话时,需要运用的。在停顿时,可以用某个单词,如:well, anyway, 也可以用短语,如: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I mean等,有时候也可以用句子,如:I see what you mean. 这些填空可以赢得思考时间。
(5)形体语言策略
形体语言策略即在交际过程中遇到表达障碍时,借助形体语言或模仿来帮助交流,维持交际,因为讲话者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也同样传递着大量丰富的信息。比如在学习模块四Unit4 Body Language中,学生谈到日本人鞠躬行礼时,不会用bow这个单词来表达,能借助模仿和手势语来维持交际。
2.利用任务型教学优化课堂,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需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使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化。如我们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也可以利用教材Warming Up、Pre-reading以及Reading、Listening等,在任务型教学中创设情境,给学生发挥的舞台。甚至采用游戏教学,用语言描绘情景,运用动作演示情景等。另外,在课堂上合理运用小组合作,鼓励同学们利用各种交际策略,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交际策略培训对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线,提倡合作、体验、自主的学习方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环境,指导与训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交际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2版
[2]《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交际策略可操作性探论》曹春宏《新华教育导刊》2009年第5期
关键词: 语音模块培训 初中英语教师 语音素养 有效性
一、引言
初中英语教师的语音水平将对学生正确地发音和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陈莹莹,2004:39)。罗晓杰(2002:93)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当代中学生对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7个要求,其中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要标准、纯正,希望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感染力,有感彩、抑扬顿挫而且声音洪亮,语言风格要幽默、风趣,语速要快或适中。而初中英语教师语音素质的普遍现状是:语音知识欠缺、发音准确率低、对重音、弱读、节奏、停顿、语调等语流现象不够重视及对美音的发音特点认识不足等(周杏莉,2011:4)。孙志林(2010:88)通过问卷调查发现,“76%的学员教师表示急切需要语言基本功的培训,一些教师甚至直接表达了培训的最大目的就是学语音。”可见,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语音语调培训既是教育形势所需,又是符合初中英语教师实际需要的重要培训内容。本文基于某市初中英语教师全员培训的教学实践,着重探讨语音模块培训对提高学员教师英语语音素养的有效性问题。
二、语音模块培训的实施过程
初中英语教师全员培训以多班多期的形式进行,内容以语音语调模块培训为主。所谓模块式培训,就是“针对某一学科采取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类似于单一式的学习和训练,以达到对该学科的强化了解和掌握”(孙志林,2010:88)。培训第一天,教师面向全体学员进行一对一的语音摸底测试,通过分析测试结果对学员的语音语调状况和培训需求进行初步了解,以此确定培训内容、调整培训进度。接着,培训教师就英语语音的主要内容,如单元音、双元音、辅音、音的长度、辅音连缀、失爆和不完全爆破、连读、单词重音、句子重音、弱读式和强读式、节奏和节奏群、停顿、语调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语音知识讲解与示范。同时,使用minimal pair对比法、辨音法、分析模仿法、手势法,以及绕口令、段落朗读、节奏训练、诗歌模仿、话题演讲、电影配音等多种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语音教学和个别辅导。在培训过程中,对语音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以节省时间,对个性问题则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及时发现每个学员的语音问题,并予以发音要领的指导和纠正,从而增强培训效果。同时鼓励学员以小组合作、小组PK的形式相互学习,相互纠音,分享经验,共同营造一个练习语音的热烈氛围。最后,在培训结束时进行语音后测,检查学员的语音进步情况,归纳和总结培训经验。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的目的是验证语音模块培训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师语音素养的有效性,具体回答以下问题:语音模块培训能否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语音素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研究对象
在参加初中英语教师培训项目的学员中随机选取43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教师37人,占总人数的86.05%,男教师6人,占总人数的13.95%,平均年龄31岁。
3.调查工具
(1)语音测试卷
在培训初期和后期对参加培训的初中英语教师分别进行一对一的语音前测与后测。前测的目的是了解初中英语教师语音语调的整体状况,记录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语音语调培训。后测的目的是对比培训前后学员教师的语音语调变化情况,从而验证语音模块培训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师语音素养的有效性。前测与后测所用的测试卷在题型、测试内容和各项分值上保持一致。题型主要有音素(20%)、单词(10%)、词组(20%)、句子(20%)和篇章(30%)五个部分。
(2)访谈
在完成语音后测的同时,考虑到年龄、性别两个因素,对其中的6名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其中教学经验一般(30岁以下)、较丰富(30―40岁)和丰富(41岁以上)的教师各2名,男女教师各3名。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教龄、教育背景、学校教学环境等个人信息和对自身语音语调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培训带给他们的影响与变化等的认识和态度等。访谈的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语音模块培训对提高学员教师语音素养的有效性,为更好地理解研究的结果提供依据。
4.数据统计与分析
将收齐后的前测与后测语音成绩输入SPSS 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以发现经过约八天时间的语音模块培训,学员教师们的语音素养是否有了显著的提高。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经过语音语调的集中培训,学员教师的后测语音成绩不管是在音素、单词、词组、句子、篇章各单项分数上还是在总分上都好于前测成绩。且后测与前测成绩在音素(t=-15.3,Sig.=.000)、单词(t=-15.4,Sig.=.000)、词组(t=-14.2,Sig.=.000)、句子(t=-8.67,Sig.=.000)、总分(t=-25.9,Sig.=.000)各项上都呈极其显著差异(Sig值都小于.01),但是在篇章上的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t=-1.56,Sig.=.124)。
四、结果与讨论
研究发现,经过培训,学员教师的后测语音成绩在音素、单词、词组、句子、篇章各单项分数和总分上都高于前测成绩,说明语音模块培训确实能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语音素养。这一结果与孙志林的研究发现保持一致。孙志林(2010:88)在调查中发现,73%的学员教师认为模块式培训效果应该比较好,认为“集中性较强的模块式培训对于解决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功问题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完全可以解教学中的燃眉之急”。孙艳(2011:121)认为:“集训是语音培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在短时间内使每个受训者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本研究中,所有参加访谈的学员教师都表示集中式的语音模块培训使他们系统地学习了英语语音理论知识,基本掌握了48个音素的发音要领,以及重音、连读、停顿、节奏、语调等语音内容。尤其是一对一的语音检测使他们深刻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发音,对自己语音语调的整体状况也有了更客观的了解。同时,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教材课例分析、语音教学优质课观摩、节奏训练、演讲与电影配音等,以及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之间、参训教师之间的互动式操练和问题讨论式的培训模式增加了培训的趣味性,调动了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和内在学习动力,保证了培训的实效性。
研究发现,虽然在篇章方面后测成绩要高于前测成绩,但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这可能是由于在音素、单词、词组、句子中所测试的内容,如单元音、双元音、辅音的发音、音的长度、辅音连缀、失爆和不完全爆破、单词重音、连读、弱读等都是英语语音中最基础的内容,也是教师们所最熟悉、最容易掌握的部分,而对于较深层次的语音学内容,如:句子重音、逻辑重音、强读式和弱读式、节奏和节奏群、停顿、语调和语调群等,学员们普遍感到比较陌生,较难掌握。例如,语调在语流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学习者习得“得体”或“地道”语言的必要技能。然而,“语调的调型多样,除了基本的平调、降调和升调外,还有降升调、升降调,甚至还有低降、低升、高降、高升、低平、高平、升降升等调型”(转引自王露,2011:30)。不仅如此,语调的调型还会随着特定的语境、说话者的交际意图等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我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困难,不在元音和辅音上,而在语调上。以任何语言为母语的人学任何第二语言,语调都是一个难点”(李庭芗,1983:126)。而且,“现行中小学英语教材中,语调知识讲解和练习的严重缺乏,语调教学内容单一,与语境的关联性差等导致了英语教师在语调方面自信不足”(王露,2011:32)。
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对英语教师语音语调培训和语调意识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学生语调的好坏与学校、地域没有太明显的关系,但与任教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和口语水平以及对语音语调的重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王露,2011:34)。“对教师的培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切实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解决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转引自王俊,2012:10)。
五、结语
基于初中英语教师全员培训的教学实践,采用语音测试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比分析了语音模块培训前后学员教师在语音语调上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语音模块培训能有效提高初中英语教师的语音素养,尤其在层次较低的语音基础内容,如元音、辅音的发音,失爆和不完全爆破、连读、重音、弱读等方面效果显著,而在层次较高的语流部分,如节奏、停顿、语调和语调群等方面则效果不够明显。今后对中学英语教师的语音培训应加强语流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采用短期集训与长期跟踪或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提升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深度,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莹莹.“河南省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现状”[J].国外外语教学,2004(2):36-40.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罗晓杰.“英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改革构想”[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3-96.
[4]孙艳.“衡水市小学英语教师英语语音培训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1(6):120-121.
[5]孙志林.“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5-88.
[6]王俊.“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位英语教研员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5):6-10.
[7]王露.“中小学英语语调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12):30-37.
江华瑶族自治县教育局 20__年2月
江华瑶族自治县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的南岭山区腹地,是我省出湘入广的西南门户,是全国最大、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同时也是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县,经济比较落后,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35所,在校学生 人,在职教师4108人。先后被评为“全国尊师重教先进县”、“湖南省民族教育先进县”、“永州市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县”、“湖南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湖南省‘两基’迎国检工作先进县、”“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近年来,在上级的精心指导下,我们从民族县、贫困县、山区县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调整思路,致力于工作创新,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是湖南省继续教育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升华认识,把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
江华地处偏远,长期以来,本地培养出的人才留不住,外地优秀人才不愿来,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主要体现为“三多一少一低”:三多,就是“民转公”教师多,至20__年全县“民转公”教师?人;代课教师转公办教师多,仅20__年就有50多名代课教师通过招考进入教师队伍;“瓜菜代”教师多,由于学科结构不合理,加之受数量限制,全县学校教师专业难以满足学科教学需要,中文专业教地理、数学专业教生物、村小教学点教师教全科目的现象较为突出。一少,是名优特教师、各级骨干教师少,20__年全县没有一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仅 人,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不到6%。一低,主要是学历普遍偏低,至20__年,小学教师中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水平的占 ,初中教师中高中水平的占 ,高中教师起点学历为全日制本科的仅占 。与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和教师队伍素质低水平的现状极不相称,通过多方调研,精心谋划,我们认识到,继续教育是提升我县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才能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才能促进全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为此,我们立足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全县学校,做好了宣传发动,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弘扬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广大教师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保障,为顺利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创优条件
一是做强做大工作母机。我们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在县教师进修学校与职业中专合并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两校资源,专设师训处,专门负责全县教师培训工作。20__年我们投资22万元,将学校原有的两个配置较低的多媒体教室重新改造成天地联网、视频互动、功能齐全的现代多媒体远程教学教室,购置可移动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添置师训学员专用床位150张,可供200人以上同时住宿。二是多方筹资落实培训经费。为保障培训正常开展,我们多方筹资落实培训经费,20__年争取省级专项经费26万余元,承办了永州市新课程改革学科骨干教师培训;20__年我们挤出资金4万元开展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据统计,五年来,共落实培训经费600余万元。三是选优配强师训队伍。教师培训,优良的师资是保证。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县级师训“师资库”的同时,根据培训工作需要,适时选调:请记住我站域名配足师训队伍。20__至20__年,有针对性地在全县范围内选拔4名省市级骨干教师作为师训专任教师调至县教师进修学校,集中管理,圆满完成了全县第三周期小学教师新课程学科培训任务。20__年从县教研室、县属各中学抽调既有较高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又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研员和中学高级教师24人,组成了我县新一轮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学科培训授课队伍。20__至20__年,在全县范围内选拔4名优秀班主任,通过培训、演练,担当起了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的授课任务。
三、多管齐下,构建全方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
在培训方式上,我们从实际出发,在本着易操作、质量好的原则,多管齐下,努力构建起全方位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做到了送培与设点培相结合。本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正处于中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师学历提升培训的交错期,教师工学矛盾十分突出,再加上我县地域宽广、学校分散,且远离中心城市,长时间外出培训必然会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和经济负担。为此,一方面,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因地制宜,将多数培训点设在县内,其中小学教师学科培训点设到了乡镇,让教师在“家门口”“充电”;同时自20__年起,全县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在县内进行,开了永州市之先河,深受广大教师欢迎。对于学历提升培训,我们也设法争取主办院校的理解,将教学站设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不出县就可完成大专或本科课程的学习、考试及毕业论文答辩,20__至20__年,湖南科技大学在我县举办了两期远程教育本科学历提升培训班,开设了七个专业,共有300余名教师提升了学历。另一方面,对于必须外派到省市培训的,则毫不含糊地按要求,督促参培对象到达指定院校,积极 送培。五年来,共外送中小学校长参加省市培训56人次,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291人次,初、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新课程学科培训837人次。
二是做到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我们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条件而定,采取以集中培训为主、分散培训为辅的培训方式开展教师培训。20__年举办县中小学校长提高班一期,培训41人,20__至20__年历时一年分17个片对全县2208名班主任进行了培训,20__年举办了教导主任培训班一期,培训中小学正副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政教主任129人;同时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分散培训。
三是做到了外联内调专家串讲与巡回送教相结合。我县教师分布点多面广,网络覆盖面有限。为开阔视野,增进教师对外界的了解。五年来,我们以外联内调专家串讲的形式培训各科教师,20__年邀请了北京师大附中教授级专家、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奥赛金牌教练沈沛耕到县内开讲座,培训高中数学教师;20__年邀请了永州市教科所课题研究专家唐佐明进行课题开发研究专项讲座;20__年邀请省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数学教研专家贾腊生培训小学数学教师。在广泛利用外部优势资源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本地学有所成、教有专长、研有造诣的“土专家”的示范作用,为教师培训服务。20__年以来,已退休的中学英语特级教师蓝忠武,现任四中副校长、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杨硕,二中英语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吴丹凤等均参加了课程学科培训的教学工作。此外,我们还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巡回教学”,较好地完成了小学教师学科培训和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任务。
四是做到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我们在按上级要求做好教师培训的“规定动作”外,还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完成“自选动作”。在校本教研上,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全县设立了13个教研协作片,成立了学科教研中心,定期开展教学比武、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催生教师科研活力;其次,充分发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的最大效应。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扩展“请进来,走出去”方式的内涵,借鸡生蛋,借梯上楼,江华一中充分利用与长沙一中联谊办学之契机,互派教师,专题讲座,连续几年培养本校学科把关教师。沱江镇一小、二小、大路铺中心小学分别与长沙井岗小学、大同小学、人民路小学开展手拉手联谊交流;县内一中与三中、为人小学与湘江九年制学校开展结对帮扶,不但促进了后进,也鞭策了先进,效果十分明显。同时,积极组织教师、校长到南京、江苏、上海等先进地区学校观摩、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再次,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蔚然成风。五年来,全县学校教师踊跃参与课题研究,产生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共有50余项教育科研课题获国家、省、市立项或获奖,江华二中省级课题《民族地区高中生自强教育研究》、沱江中学省级课题《弱势群体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江华职业中专市级课题《职业学校服务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研究与实践》等,均通过了立项评估并揭题研究;沱江中学的《掌握数学》获省一等奖;沱江镇一小以弘扬瑶族文化为己任,积极开发“瑶文化进校园”校本题材,已进入实施阶段。
四、狠抓管理,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效
为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取得实效,我们狠抓了培训管理。一是出台制度保障。五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班主任培训工作方案》等,精心组织,妥当布置,同时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水平分类定级评估,作为学校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了教师培训档案。将教师培训情况与年级考核、晋职、晋级紧密结合起来,与师德考核、评价挂钩,培训成绩不合格或培训中表现不佳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在年度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中“一票否决”;学历提升培训考试中被通报舞弊的,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不称职”。三是加强跟踪反馈。对送培到省市的教师加强跟踪督查并反馈培训效果,在省、市级校长培训中,我县专门明确一名同志负责参培人员的考勤,并要求参培人员必须获得一项以上的优秀或奖励,方能报销培训费用;参加省市级培训的教师必须要向本校或本乡镇的教师讲授培训体会,并上培训汇报课;对到先进单位挂职锻炼的校长,我们组织专人到所挂职学校以座谈会、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考核挂职校长的表现等。
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我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大幅提高,目前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75%,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70%,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6%,并有3名教师取得研究生学历;中小学校长及教师继续教育参训率达10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业务素养明显提升,20__年永州市首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蒙吉瑛,全国优秀教师费希斌,永州市劳动模范廖诗明,湖南省农村教育特殊贡献奖莫宏贵、吴翠华、贾小春,特级教师杨硕、莫德智,永州市自强模范王俊明,“苦竹教师”盘相富等一批先进个人,湖南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县职业中专等先进单位;造就了蒋力永、黄启胜、毛多华、杨硕、费希学等一批年轻有为、真抓实干的优秀校长。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各项重要指标均保持在国家、省定范围内,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全县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达99%,高考逐年上台阶,20__年永州市文科状元、理科榜眼均在我县。
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概括起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有赖于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五年来,省、市、县相关领导、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县教师培训工作,各级教育行政 主管部门更是潜心谋划,悉心指导。省领导许云昭、唐之享,厅领导朱俊杰等多次到我县指导教师培训工作。在班主任培训中,县教育局局长解成华亲自为班主任作题为《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的专题讲座,全县分17片,每片开班必到、必讲,教导主任培训、校长培训中也不例外。在小学教师学科培训中,各乡镇主管教育工作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亲自到教学点指导培训,各乡镇中心小学校长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和组织者,具体负责本乡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场地安排、考勤考核、协调组织等。县财政及时足额下拨师训经费,县一中、二中、职业中专适时为教师培训提供场地、师训器材。总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怀重视下,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得以稳步推进。
第二,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求实的态度和精神。我县是少数民族县、贫困县、山区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这是实际县情。因此,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这一准绳,不偏离,不动摇;在实践中,不搞花架子,不怕露短板,不盲目攀比、跟风、逐潮,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实际,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获取实实在在的效果,做到“既要楼梯响,又见人下来”。为确保授课教师授课实效,一方面,我们先期统一组织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提升授课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到乡镇学校听课、调研,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获得第一手资料后,再集体备课,模拟试教,接受督导,再开展授课。为克服我县地广人稀、学校分散的困难,在小学教师学科培训中,我们在乡镇设教学点,走出了“送教下乡,巡回教学,集中面授,自主研修,跟踪反馈”的培训路子,8名专任教师历时4年完成了艰巨的培训任务。
第三,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有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五年来的师训工作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离不开创新。惟有创新,才能创造新的高度。为让更多的江华教师身临其境培训,扩大覆盖面,我们开阔思路,打开山门,积极向省市争取更多培训在江华进行,20__年永州市新课程改革学科培训在我县举办,全市共3055人参培,反响强烈;此后,全市高三文科、理科综合研讨会,小学数学研讨会等纷纷落地江华,我县教师参训面大,受益匪浅;20__年永州市教育局首次将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下放江华,不仅节省财力、物力,更能生效。为扩大培训面,20__年,我们率先在全市完成了班主任培训,培训面涵盖了小学全体教师、中学全部班主任及德育工作者,方式上都是集中面授。为加强学校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20__年举办了一期全县完小以上教导主任培训班,129人参加,历时五天。
中高职衔接是实现职业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关键环节,不仅包括宏观的教育体制衔接、还包括微观的课程领域的衔接,其中课程衔接是关键,是内涵式的衔接,宏观的衔接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课程的衔接上。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对此问题的研究更早一些,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分析英、法、澳、德、美五国的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情况,以期对促进我国的中高职课程的顺畅衔接,完善职教体系,实施终身教育提供借鉴。
一、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情况
(一)英国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情况
英国通过确立职教的职业资格与普教文凭等值及学业认可制度来确保教育“立交桥”的实现的。职业资格教育的课程,按各行业大类分五个等级,通常由国家职业考试委员会与中学教育考试委员会共同协调和审定,以保证与普教文凭等值的权威性。在课程衔接上,英国通过统一制定中高职教学单元实现衔接。它把中职课程和高职课程统一制定成了包含5个层次的教学单元,其中I、n、m3个层次的教学单元归中职课程,皿、IV、V3个层次的教学单元归高职课程。第I层次的单元与初中课程衔接,相邻层次的单元之间可以衔接。由于统一制定中高职教学单元,各层次之间逻辑顺序清晰,相互衔接紧凑,避免重复学习或内容脱节,是比较完善的衔接。但是它的短处是制订教学单元工作量太大,对中国来说短期内不太现实。
(二)法国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情况
法国的高职院校不设人学考试,凡是持有高中毕业会考文凭的普通高中、技术高中、职业高中学生均有资格上高职院校。同时,有专门的职教机构对不够资格的中职学生进行专门补习,使之达到升高职的学历标准,并用课程分类法来实现中高职的相互衔接。具体做法是:将中职按行业、职业分为17类,每一类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高职各专业分别对口其中某一类,以该类的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高职课程,从而实现中高职课程设置上的衔接。这种模式使得进人高职学习的学生专业基础差异不是太大,专业起点较高,从而保证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三)澳大利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情况
澳大利亚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是通过培训包体系与资格框架体系(AQF)相对应来实现的。培训包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指导性材料,是一套国家认可的用以认定和评价技能的职业标准和资格体系,包括12种不同层级的资格证书,与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体系(AQF)—致,学生完成培训包中某一专业某一层次的学习,便可以获得相应的AQF证书,在下一阶段学习时,就可以免修某一层次的内容,从一种资格证书水平转人另一种水平。[2]从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中高职衔接不在于学习时间的衔接,而在于学习内容(课程)的衔接,具有明显的内涵(内容)衔接的特性。通过培训包体系,澳大利亚成功实现了中高职课程的和谐衔接,而且使职业教育内部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都有效衔接起来,形成了完善的国家终身教育体系。
(四)德国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情况
德国职业教育是以双元制为基础,实施螺旋式上升的学制和阶梯式综合性职业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在德国,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将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既可以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就业,也可以为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再去接受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也同普通高中毕业生一样具备报考大学的同等学历和资格。叫惠国双元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采用阶梯式综合性职业课程模式。专业课程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实行模块化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强调学生的职业实践经验,且呈阶梯式上升,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课程均以较低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为基础,主题反复、内容逐步加深,在较低层次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技术提升或技能拓展。
(五)美国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情况
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面开展了职业教育改革,在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中引人综合课程,将高中和高中后职业教育联系起来,实施技术准备教育,并统一制定出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大纲,以中职和社区学院校际间合作或签订合同的方式来统一制定并实施各层次的职教教学大纲和相近专业的教学计划,实施以应用为导向的综合课程。美国在2008年新颁行的《卡尔.D.帕金斯2006生涯与技术教育修订案》(即帕金斯法案四)中,重点体现了统筹学生的升学预备性与就业预备性教育和实现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性课程结合,提出“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必须通过综合的的方式进行整合,包括改进职业教育学术课程内容”。
以上五国虽然国情不同,职业教育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但都把课程衔接作为实现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关键,五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衔接方式,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学单元衔接法、中高职课程标准分类衔接法、综合课程衔接法等。五国的课程衔接都有共同的特点:重视普教课程与职教课程的融通,各阶段都强调培养应用能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有着明确的界限。
二、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分析
(一)我国港台地区及大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
1.香港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状况。香港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通过职业训练局来实现的。香港政府教育局于2008年5月5日正式推出了资历架构认可制度。资历架构共分为7个等级,涵盖学历及不同行业所需的资历,并明确了应达到的标准和资历之间的衔接阶梯。不同行业大类要制订“能力标准”,教育培训机构可依据这些标准为相应行业设计合适的课程。课程内容必须有60%以上的学习内容要依据能力标准说明中的能力单元。香港教育局协同训练局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在组织课程内容时须考虑不同层次课程之间的衔接,为学生就业、升学及终身学习提供横向综合、纵向衔接的学习单元,并组织能提升专业能力的学习内容。
2.台湾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状况。台湾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既吸纳了现代西方职业教育先进的理念,又借助于东方儒家文化崇尚读书、追求学历的传统,成功地建立起与普通教育并重并立、上下衔接、相互沟通的独具特色的从高级职业中学到研究生层次的现代职教体系'职教体系内各层次就业和升学并重,课程设计对准高职或专科,且招收对象以高职或专科毕业生为主。台湾采用美国群集式课程理念,自1999年开始着手进行“技职体系课程纲要”制订工作。将属性相近的专业整合成“17个群”,分群制订群课程。群课程包括台湾地区定课程和校定课程两部分,统一整合了职业高中课程和大专课程,强调“横向统整”、“纵向连贯”的整合型功能。
3.大陆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状况。我国大陆的中、高职衔接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课程衔接在二十一世纪才得到广泛的研究。目前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学制上的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对于内涵式的衔接体现不够,这也是我国历来重视学历教育的一种取向。内涵式的衔接更多的是由课程衔接来体现的,所以课程衔接成为中高职和谐衔接的关键与瓶颈。
(二)课程衔接困难的原因
对我国大陆来说,课程衔接之所以是瓶颈,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差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人高职的比例太小,高职以普高生为主要生源,普高生没有专业基础,造成技能倒挂现象,而对中职生源来说又造成重复。
2.中高职专业不对接。不少中职专业在高职没有开设,造成一些中职专业的学生不能升人对口的高职专业学习,表现在课程上就不能有效地
上下衔接与贯通。
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还没有真正的融通。课程衔接只能在职教体系内构建,真正的适合终身教育的“教育立交桥”难以实现。
因此,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课程问题,只有对以上问题都加以重视,并逐一解决,才能构建起科学、完善的“教育立交桥”体系。
三、启示
(一)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
为了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吸引力,发达国家大都采取了打通中等职业教育向普通高等教育的路径,变终结性中等职业教育为阶段性的教育,为职教学生提供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解决了等值承认职教普教学力资格的问题。我国也应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这些有益经验,加强与普教的融通,规范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对应关系,使职普可以互通。可在普高甚至初中课程中加人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具备职业意识;在中职的办学定位上,不能说“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学校也具有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生源的任务,允许中职学生报考普通高等院校,强调个人的自愿选择权和适性发展。
(二)改革高职招生考试,逐步取消中职升高职比例限制
目前,中职教育基本上是一种终结性教育,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招中职生的比例太小,不把中职毕业生作为自己主要的和理想的生源,而事实上,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中职生才是高职教育的理想生源,且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也需要自己的精英,而要培育职业教育精英,必须有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来配合完成。中职生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培养训练,在技术技能应用能力方面与普高生相比都是佼佼者,理应为其提供更高一级的教育来成就精英。国际上职业教育不同层次相互衔接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培养职业精英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因此,我国应该正视目前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把中职生作为自己的主要生源,放开中职生升学的比例限制,转而强调人学的技能标准和工作经验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价值。
(三)以课程标准建设为抓手,促进各级职业教育的衔接
如前所述,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部分都有统一制订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高职课程衔接比较顺畅。而目前,我国内地有高职院校1000多所,每个学校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都各不相同,学生学完课程后所获得的知识和训练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各学校在课程开发时,更多地考虑到了本地区行业企业经济发展状况,依此开发出来的课程涵盖能力差异很大,学生上岗后适应性不强。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课程标准作为基础。而中高职课程标准的制订非常复杂,必须以具备就业与升学双重功能定位为基点,既要分别设计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课程内容系列标准,还要考虑就业与升学的不同学习要求标准,还需处理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证书的关系。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学校教师组成的专业大类课程开发委员会,专职制定统一的各专业大类课程标准,也可借鉴香港的先进经验,由政府出面联络行业全行业制订行业统一能力标准,为中高职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这样所开发出来的课程中高职层次分明、普适性良好,学生上岗后适应性强,能够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
(四)打破传统的学科式的课程开发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要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尽早摆脱学科中心型的课程模式,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开发全过程必须有行业参与,按照职业分类、职业标准与职业鉴定考核要求,确定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实现职业技能的全面对接。课程内容强调以职业活动为中心,切合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生涯发展来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不仅能有效解决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复与断档的问题,而且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如香港职业训练局以行业共同制订的能力标准为依据,课程组织、编排均依照企业实际工作设计,从课程开发前的人力资源调查到课程开发之后审核,全程都有行业人员的参与,从而很好地把握了行业新发展和市场需求新动向。
(五)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下的学分制,完善教学管理形式
有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再配合弹性学习制度,才能实现中高职课程的顺利衔接,才能推进职业教育朝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国外实行的弹性学习制度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英国的学业累计及学分认可制度,实行“区间式”的学习形式,允许不同背景的学生结合自身的发展分段完成学业,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修相关课程。对我国来说,目前的重点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能开设大量选修课,生源上要打破年龄限制,实现面向多对象的自由式课堂,探索学分制管理的有效形式。
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管理上的衔接
⑴ 加强初中和高中的整合促进教学衔接
初中和高中分设,给教学衔接带来一定障碍。基于这一原因考虑,可打破初中与高中的严格界限,实行初中与高中的整合,即打破初高中的行政界线取消以中考来检验学生的做法,统一协调教学工作的模式,把“六年”看作一个整体,树立为学生发展的共同目标,既相互联系,又有所侧重,充分利用不参加中考的有利条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调整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在初中就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与表述能力、思维活动能力,把为高中学习打基础作为重要目标。这样必然能提高高中的学习效率,从根源上解决初高中衔接。
⑵ 把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改革高中地理毕业评价方式
要做好初高中衔接,应尽量保证地理教育的持续性,建议在义务教育九年级也开设地理课。改进原有的地理只是在初二会考而不受重视的考试评价方式,将初中地理纳入升学考试,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初中地理,使学生确实达到课标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目标。针对初高中教育分离这一问题,教育管理部门还应加强初高中间的联系,要积极沟通,互通有无。高中地理教师要了解初中教学,掌握学生情况,初中地理教师也要关心高中的教学。
⑶ 教育教研部门应加强培训和教学研究
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初高中学校应经常组织教育培训,强化教学衔接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面对新课标这一新事物,教师更应摒弃旧的传统思想,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培训交流能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教学衔接。同时,教研部门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组织学校进行教学衔接研究,为教师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不断完善教学实践,将教学衔接落到实处。
二、提高教师队伍教学衔接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初高中教学衔接的效果。加强初高中地理的有效衔接,就必须提高自我素质,加强教师教学衔接水平。要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教师就要更新观念、具备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明确衔接知识点,把握学生的特点,确实实现初高中地理课教学的有效衔接。
⑴ 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能否顺利地完成。所以教师必须强化自觉衔接意识,把教育衔接工作当成一个常态的教学任务实施下去,初中教师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熟悉高中教学,尽量完成课标要求,为高中奠定基础;高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所教学生原有基础、学习和心理状况都要掌握,以便因材施教。
⑵ 通览教材、课标,对学科知识体系要心中有数
为做到地理衔接教学有效地进行,初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熟知自己所教学段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也要了解高初中的课标和教材。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需要教师既要在宏观上把握新课标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又要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高屋建瓴,在研究初高中课标和教材的变化,调查了解学生初中地理的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做好知识衔接,全面把握中学地理教学。“知己知彼”,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讲到哪种程度,学生掌握情况如何,用不用再加深和拓宽,并结合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复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起点和重点。通过研究课标和教材,教师应把高中教学所需的初中地理缺失的知识点做出归纳,以便指导初高中教学。例如在初中的地球和地图部分,缺少对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地轴倾斜的角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形成等知识点。
⑶ 注意教学方法的衔接
对教师而言,既要认识到衔接的重要性,又要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帮助学生自然过渡。与高中相比,初中教材知识容量小,时间充足,学生的依赖性较大,教师通过组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或列举大量的具体的地理事实,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传授基本的地理知识和训练基本的地理技能,老师就像学生的拐杖。而高中阶段知识容量和难度加大,重视自主学习,同时要使学生养成研究性和合作性的学习习惯,通过自主思考解决问题。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在知识的传授和问题的设计上都与初中有很大的区别,尽管高中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归纳能力,都比初中有所增强,但仍然要注重学生已有的初中经验,采用学生熟悉的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运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