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水环境污染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快。在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养殖废物、工业废物、生活废物等,对农村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水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为了改善这一污染情况,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同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理,从而改善农村水环境。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一)农村地区的水环境污染
随着城镇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的人口从分散渐渐走向几周,小城镇的聚居农村生活也变得尤为集中,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益明显,这也构成了农村地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我国的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有着几个显著的特点:①来源广泛,它不仅有厨房污水、人的粪便,同时也有生活垃圾渗透产生的污水等等;②分散面积广,农村的分散和地理分布特征造成了污水过于分散,在收集方面困难重重;③增长比率快,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变,生活污水的生产量也在渐渐加大;④处理效率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安置上,有诸多不足,生活污水没有经过直接的处理就直接进入河道,这也是影响农村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二)农业化肥使用与农药大量使用对水环境的影响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化肥的使用量也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是化肥的实际利用率却不高,造成大量化肥流失并进入自然水中,使水环境受到污染,化肥的大量流失会使农田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进一步扩散到河流湖泊中,成为水体污染的主体。而在农药使用方面,随着农作物害虫抗药基因的增强,造成农药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农业生产中单位面积农药的喷洒量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农药的实际使用率却低于20%,大部分农药挥发到空气与土壤中,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危害。
(三)畜禽业发展造成的污染
当前,在农村除了农业生产外,很多人开始加入畜禽养殖行业。而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畜禽养殖并没有形成规模,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畜禽养殖厂分布比较分散,养殖人员没有对环境保护有足够的重视,畜禽养殖业用水冲洗养殖舍,粪污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周边水体或采用渗坑下渗,不仅污染地表水,也污染了地下水,味道刺鼻、蚊蝇滋生、大肠杆菌超标,对人身和生态都带来危害。
二、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一)加强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中水环境污染的治理
对于人口较密集的农村群体,在生活废水与固体污染物的处理上可以采取集中处理的方法,通过构建类似城市排水系统的方法利用管网将污水收集起来,并建立设施完善的污水处理场,污水经过具体处理后,实现循环再利用或者保证水排放达到标准。而对于无法集中处理的农村,可以推广使用高效藻类塘技术与厌氧沼气池的技术,实现废水的集中处理,高效藻类塘处理能够净化大量富营养化水质;而厌氧沼气作为我国农村最经济、最有效的污染处理方法,能够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与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对于生态农业的建设,应提倡循环经济与农业清洁生产,从源头上预防农业生产对水环境产生的危害,在实际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民要合理使用有机化肥,尽可能使用生物肥料来替代有机肥料,提高化肥的使用率。在农业病害的防治上,通过生态平衡施肥与生态养殖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建立生态养殖系统,实现功能循环,比如在畜禽养殖农村,可以利用家禽农田放养的方式,对农业病害进行生态控制,使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使农村水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二)好氧和厌氧生物治理技术
好氧生物治理污水系统是目前在农村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新处理污水技术。好氧生物的治污工艺有很多,而且各自有优缺点,在选择时,要根据污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比选择,注重技术的性价比。生物治理指的是利用风机等的设备给污水注入氧气,从而培养水中的微生物和菌类中暑,通过微生物和细菌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少数合成细胞,促进微生物的成长,剩下的以污泥形式排出,通过这种方式净化水资源。厌氧技术与好样生物治理技术相比,建设投资要高于好氧生物治理,但是没有日常运行费用。目前而言,厌氧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去氮磷能力不强,治理效率低,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运用。
(三)普及生态环保知识
在农村,大部分人文化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就要安排专业人员为居民讲解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并且使居民了解到自己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哪些行为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进而在以后的生活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转变自己的落后观念。引导农村群众走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三、结论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要想长久的发展下去,需要提升对水的保护意识。在农村建设过程中,造成农村水污染问题严峻,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对此,本文从居民生活、工业以及畜禽方面产生的水环境污染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加强生活污水以及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处理,采用好氧以及厌氧生物治理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同时向居民普及生态环保意识。重视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利用合理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是提供安全的生产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必要措施,同时也是加快农村建设的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孙悦 . 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11).
1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1.1面广,分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居民踏上了入城的步伐,村庄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了我国农村污水呈现出分散的显著特征,污水收集率较低。
1.2增长快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养殖,每年产生的农村生活污水增长快速。根据每年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462.7×108t,2013年达到了485.1×108t,增长了2.68%。
1.3处理率低与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0%(2014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0.2%)相比,农村的的污水处理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在西部落后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率更低。
1.4污染源复杂从引起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来看,主要有规模化养殖导致的畜禽排泄物污染,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施用强度较高以及农用地膜的使用等等都会加剧水环境污染。
2农村水环境污染原因分析
2.1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的生产中,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氮、磷、钾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学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长,都会导致氮磷钾使用不平衡、土壤板结、土壤和水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农村的许多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的严峻现状。此外,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量也是不断攀升,总量由1989年的20.62×104t增加到了2014年的32×104t。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占全球总量的35%左右,农药的过量使用对水体产生严重危害。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2.2乡镇企业生产污染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乡镇企业由于其经济和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的局限性,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乡镇企业周边的水体环境严重污染。据不完全统计,乡镇企业每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中,废水排放达30×104t,化学需氧量排放300×104t,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000×104t,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环境。尤其是随着城市工业向城镇转移,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型企业如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冶炼、矿产、机械加工、建材等行业逐渐向农村发展,加剧了农村水环境污染。
2.3规模化养殖污染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畜禽消费需求逐年增加,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但由此,也给养殖场周边的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我国的畜禽养殖大多位于城乡结合部或者农村地区,限于养殖场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畜禽养殖的排泄物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水环境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畜禽粪便还田率仅为30%~50%,未经安全处理的畜禽粪便直接排放或任意堆放,造成了氮、磷污染所致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1]。
3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
长期以来,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村镇与小区污水的处理没有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落后,除一些水源保护区的城镇或小区有简单的污水处理装置外,绝大部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因此,加强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3.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控制农业有害投入品,鼓励推广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种植,减少农业种植中农药使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双禁”工作力度,对被列入“双禁”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加强监管力度,杜绝流入市场。在农业种植生产中,大力推广防虫网、杀虫灯等生态环保技术,加大农户尤其是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培训,提升环保意识,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2加强乡镇企业污染防治严格控制乡镇企业从事有污染、尤其是有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生产;合理布局乡镇企业,使有污染的企业远离住宅区、水源地、农田,尽量减轻在同样治理条件下对环境的污染。积极治理“三废”,使乡镇企业逐步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加强乡镇企业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的研制,使之高效、低能耗,便于普及推广。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原因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农村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水环境既是农村大地的脉管系统,对雨涝起着调节作用,同时又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因此,保护好农村水环境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1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近10年来,我国农村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大部分水源中重金属、氨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大肠杆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面源的监测、管理及污染控制比较复杂。在农村大部分集镇周边河流均存在被污染的现象,不仅造成粮食减产[1],而且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据调查,我国患病人群的88%、死亡人数的33%都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
2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2.1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使用
我国农村有机肥料施用的大幅度减少和氮、磷、钾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学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长,其结果导致氮磷钾使用不平衡、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水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2]。我国农药总量由1989年的20.62万t增加至1997年的39.45万t。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直接向水体施药;农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由农田向水体迁移;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大气中残留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农药使用过程中,雾滴或粉尘微粒随风漂移沉降进入水体;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2.2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
改革开放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由于乡镇企业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乡镇企业每年有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中,废水排放达30亿t,化学需氧量排放300万t,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000万t,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环境。许多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冶炼、矿产、机械加工、建材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沟、水库和农田,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二次污染。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实行对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后,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郊区或小城镇,一些电子、机械废旧垃圾性物品也转移到农村。目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20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
2.3污水灌溉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着污灌区的饮水安全。污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水处理跟不上,污灌水质超标,城市及工业废水排放量低,缺少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二是污水灌溉面积盲目发展,监控管理体系不健全。污水灌溉大都是农民自发的,农民在缺乏正常灌溉水的情况下,自发引用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水源。虽然颁布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但由于污灌水质无人监管,灌溉部门没有按标准把关,导致污水灌溉面积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盲目性。三是河道灌溉功能退化,在城市郊区大都变成污水排放的河道。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河道的管理未纳入城市的规划,致使有些污灌用水的河道变成城市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的河道,久而久之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河。HTtP//:
2.4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增大,消费种类也从猪向牛、羊、禽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场,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为集中养殖,由此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
2.5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
我国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同工业垃圾一样,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露天在城郊和乡村存放,不仅占用了大片的可耕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和累积,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3-4]。
3参考文献
[1]周静,崔键,梁家妮.冶炼厂综合堆渣场周边水质和稻米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S2):349-352.
[2]彭举威,汪诚文,付宏祥,等.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28(2):44-45.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原因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农村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水环境既是农村大地的脉管系统,对雨涝起着调节作用,同时又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因此,保护好农村水环境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1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近10年来,我国农村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大部分水源中重金属、氨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大肠杆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面源的监测、管理及污染控制比较复杂。在农村大部分集镇周边河流均存在被污染的现象,不仅造成粮食减产[1],而且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据调查,我国患病人群的88%、死亡人数的33%都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
2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2.1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使用
我国农村有机肥料施用的大幅度减少和氮、磷、钾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学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长,其结果导致氮磷钾使用不平衡、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水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2]。我国农药总量由1989年的20.62万t增加至1997年的39.45万t。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直接向水体施药;农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由农田向水体迁移;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大气中残留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农药使用过程中,雾滴或粉尘微粒随风漂移沉降进入水体;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2.2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
改革开放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由于乡镇企业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乡镇企业每年有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中,废水排放达30亿t,化学需氧量排放300万t,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 000万t,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环境。许多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冶炼、矿产、机械加工、建材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沟、水库和农田,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二次污染。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实行对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后,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郊区或小城镇,一些电子、机械废旧垃圾性物品也转移到农村。目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20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
2.3污水灌溉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着污灌区的饮水安全。污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水处理跟不上,污灌水质超标,城市及工业废水排放量低,缺少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二是污水灌溉面积盲目发展,监控管理体系不健全。污水灌溉大都是农民自发的,农民在缺乏正常灌溉水的情况下,自发引用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水源。虽然颁布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但由于污灌水质无人监管,灌溉部门没有按标准把关,导致污水灌溉面积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盲目性。三是河道灌溉功能退化,在城市郊区大都变成污水排放的河道。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河道的管理未纳入城市的规划,致使有些污灌用水的河道变成城市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的河道,久而久之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河。
2.4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增大,消费种类也从猪向牛、羊、禽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场,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为集中养殖,由此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
2.5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污染
我国生活垃圾数量巨大,同工业垃圾一样,生活垃圾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都露天在城郊和乡村存放,不仅占用了大片的可耕地,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其渗漏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和累积,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3-4]。
3参考文献
[1] 周静,崔键,梁家妮.冶炼厂综合堆渣场周边水质和稻米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s2):349-352.
[2] 彭举威,汪诚文,付宏祥,等.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0,28(2):44-45.
关键词: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原因
前言: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农村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水环境既是农村大地的脉管系统,对雨涝起着调节作用,同时又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因此,保护好农村水环境是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
1.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近10年来,我国农村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环境状况越来越恶化,大部分水源中重金属、氨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大肠杆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农村面源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面源的监测、管理及污染控制比较复杂。在农村大部分集镇周边河流均存在被污染的现象,不仅造成粮食减产[1],而且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基本饮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据调查,我国患病人群的88%、死亡人数的33%都与生活用水不洁直接相关。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但直接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稳定。
2.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
2.1 化学肥料、农药的大量使用
我国农村有机肥料施用的大幅度减少和氮、磷、钾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化学肥料使用的快速增长,其结果导致氮磷钾使用不平衡、土壤板结、耕作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水分易流失,造成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2]。我国农药总量由1989年的20.62万t增加至1997年的39.45万t。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直接向水体施药;农药通过雨水或灌溉水由农田向水体迁移;农药生产、加工企业废水的排放;大气中残留农药随降雨进入水体;农药使用过程中,雾滴或粉尘微粒随风漂移沉降进入水体;施药工具和器械的清洗等。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8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并在灌水或降水等淋溶作用下污染地下水。
2.2 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
改革开放带来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由于乡镇企业具有布局分散、规模小和经营粗放等特征,使得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乡镇企业每年有大量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中,废水排放达30亿t,化学需氧量排放300万t,固体废物排放量达3 000万t,严重污染了农村的水环境。许多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冶炼、矿产、机械加工、建材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河沟、水库和农田,大量杂乱堆放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了二次污染。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实行对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后,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郊区或小城镇,一些电子、机械废旧垃圾性物品也转移到农村。目前,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20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
2.3 污水灌溉
由于大量未经处理污水直接用于灌溉,水质超标、灌溉面积盲目发展,已经造成土壤、作物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危害着污灌区的饮水安全。污灌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污水处理跟不上,污灌水质超标,城市及工业废水排放量低,缺少必要的污水处理措施。二是污水灌溉面积盲目发展,监控管理体系不健全。污水灌溉大都是农民自发的,农民在缺乏正常灌溉水的情况下,自发引用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水源。虽然颁布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但由于污灌水质无人监管,灌溉部门没有按标准把关,导致污水灌溉面积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盲目性。三是河道灌溉功能退化,在城市郊区大都变成污水排放的河道。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河道的管理未纳入城市的规划,致使有些污灌用水的河道变成城市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的河道,久而久之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河。
2.4 集约化养殖场的污染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增大,消费种类也从猪向牛、羊、禽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各地在城镇郊区附近建立了一大批养殖场,由原来农村的分散养殖变为集中养殖,由此带来了畜禽粪便废弃物的排放处理和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