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推行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通过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音乐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音乐的情感和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情感共鸣中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但是,一些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远没有落实课程标准,音乐教育效率不高。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下,学校往往忽视音乐等学生综合素养训练培养的学科教学,只是为了落实有关部门课程开设的要求而已。这样把音乐当做小科、副科,音乐课成为文化课的调剂课,这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很不负责任的。学校层面的不重视,势必影响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导致老师轻视音乐教学。不少老师不管什么类型的音乐课,都是一样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调动,使得本应充满活力情趣、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老师不能改变教材创新教法,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与时代特点,死板地就教材教学,使得学生渐渐失去音乐课学习的兴趣。学生没有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严重影响音乐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失去很好的学习能力训练和提升的机会。当然,音乐课被语文、数学等文化课占用,有些家长对学生的音乐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也是实情。
二、小学音乐课堂创新教学的思考
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素养,使其终身受益的活动。因此,我们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应该调整心态,重新定位音乐教学。从教师的层面积极打造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素养的课堂。
1.教师引领,让学生爱上音乐学习。
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音乐老师首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发挥专业特长,让学生感受音乐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美感,获得对音乐的学习和审美兴趣。如我在《春天的歌》教学中,就重视发挥引领价值,一上课,我就哼唱《嘀哩嘀哩》,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并在倾听中获得音乐的内容。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这首曲子中春天是如何表现的,让学生思考“嘀哩嘀哩”的部分是模仿什么的?然后,我提醒学生可以在音乐的什么地方加上动作,等等。让学生们再次倾听,并在“嘀哩”处加上“创意”的动作。如此,学生会生出音乐不仅好听,还比较好玩的情感。于是,他们就有了学习兴趣。而在学唱歌曲《春天来了》的时候,我还是自己演唱,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音乐表现能力,激起学生们想唱的情感。之后,让他们谈在歌曲中听到的内容,跟随教师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如此,学生们就有情感投入,有学好音乐的渴望。
可见,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引领中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有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欲望。
2.注重熏陶,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概念和理论,但音乐的魅力更多表现为只可意会的,是靠学生的感受、体悟和想象完成有效的个性化学习的。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很少会识谱,因此,他们在音乐学习中基本是模仿学习,很难有学音乐的方法。我针对这样的情况,尝试重视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形式多样地学习一首歌曲,等他们都能听会了,唱熟了,然后让他们对照乐谱自己读读唱唱,在不断的操练中让学生像唱词一样唱谱。如我选择《茉莉花》作为训练的歌曲,孩子们会唱之后,进行小组合作,寓教于乐中他们学会看乐谱,注意对音高的认识,从而掌握这一概念。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情感的调动,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听音乐,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诱导,让学生们在音乐享受中掌握知识,获得自主学习音乐学习能力。
3.学会欣赏,让学生获得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学习的较高要求是学生能对音乐有一定的欣赏评价的审美能力。这一能力是建立在学生能够听出音乐的乐感,能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个性化的所得。因此,我们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在《雪绒花》这首歌曲教学中,我没有空洞介绍这首歌曲的背景,而是先播放《音乐之声》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们自己感受音乐的背景,在视觉冲击中感受雪花之美;在《雪绒花》倾听中使小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歌曲,从而培养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当然,音乐欣赏和审美能力需要学生体验的参与,学生只有体验才能获得音乐的感悟、欣赏和与美感。如《时间像小马车》学习中,我就先让学生谈谈马是怎么跑的,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然后视频展示自由的小马跳跃、奔跑的场景,让学生们在歌曲的倾听中融入自己的动作。如此,学生能够感受到乐曲传递的欢乐与愉悦,也能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可见,我们要增强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效果,需要创新教学思维和方法,也就是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预设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兴趣爱好,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在具体教学中,要根据学生音乐学习情况设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注重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引导感知音乐作品,在创新的教学设计中引领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艺术化的整合和加工,形式多样地开展“观看”“聆听”“学习”“演练”的课堂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度感知和创造力,让学生获得音乐素养和音乐的创新思维。
总之,虽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专业技能优势,引领学生爱上音乐学习,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学习的指导,加强学生学习情感的投入。发挥主动性,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体验融入,从而强化音乐听唱、表演和欣赏评价能力,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1音乐教育的内涵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其主要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组织的乐音对自我情感进行表现,如何能够通过美妙的音乐来进行自我心灵的展现。对于学生的“心灵”而言,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文字”,而音乐教育则主要是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引导,通过音乐所展现的一种美育的功能性特点去对人进行良好的教育。
1.2创新教育的基本内容创新则
主要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且具有价值的事物的一种发展过程。而对于音乐中的创新而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力量、巨大杠杆,意思是对人们内心深处正在沉睡的内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而对人们的创造欲望进行激发,加强人们的创新意识,对人们的创造能力不断进行加强和提升。对小学音乐课堂进行音乐创新教育,就是运用这种具有创造和创新的典型特点,在对儿童进行音乐素养培养的同时,对其内心深处具有创新精神的火花进行点燃,从而开发潜在的智力进而思维模式,启发创造,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最终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小学课堂中创新教育的实施对教师的具体要求
2.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对于教师而言,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要进行自我提高,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随着现今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去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构建全新的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教学方法已经对小学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对于传统教学当中的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灌输的方式已经很难再适应现今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虽然对于教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来说,音乐依然具有一种规律性的理论需要直接对学生进行传授,而音乐所具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典型的性质,则更需要学生依靠自我的想象力去进行自我的再创造。
2.2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对于音乐的教学方式而言,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构建一种无权威的教学、学习机制,在课堂中体现一种自由、和谐且具有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形式。体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审美信息,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学之间的平等关系。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逐渐将自己从一个“教书匠”演变为“教学设计师”、“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伙伴”,为学生创造宽松融洽的人际环境。
2.3增强教学中的民主意识
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应当着重体现教与学之间的民主意识,教师应当最终学生的人格,能够更好的维护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不管学生对音乐是否具有一定的天赋,也不管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优势,都应该接受他们所具有的被音乐教育的权利,去真正热爱和关爱每一个学生。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策略
3.1创设自由、开放的学习和探究环境
想要实现创新教育,其基本前提条件就是要有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果在课堂教学当中不能基于学生自由、宽松想象的空间,则很难实现自我创造。据有关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在没有一定的压力、负担的情况之下,其心理及思维活动方式都会相对比较活跃,而这时候便很容易产生一定的联想。因此,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应当主动的营造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与学生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进一步消除学生心理的紧张情绪,使得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通过愉快的方式更好的学习和想象。
3.2对学生的认识兴趣进行激发
“兴趣”是人体当中带有一种趋向性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只有某个人对某件事物具有兴趣的时候,才会进行自我主动的、积极的探索,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进行良好的设计,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对音乐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兴趣去主动的对课程进行学习和探头,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3.3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当中应当确定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当中更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依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设定一定的目标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的进行钻研和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出现困难的时候,运用良好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摆脱原有的困难,达到一定的突破。
3.4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因其具有良好的传输功能和独特的优势,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学方式逐渐活跃开来,而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转变的都比较快,对一些新鲜的事物都会极为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同学当中最先发现的人之一,而对于计算机教学方式而言,他可以帮助学生将音乐教学变得更为具体话、立体化和形象化,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思维受到阻碍,这时便可以利用多媒体适时巧妙演示,通过诱导、点拨,使学生沟通遇阻的思维,从而冲破障碍。
作者:卫家根 单位:通州湾东余小学
参考文献:
[1]孙佳宾.论音乐创造思维中的哲学意识及其思想属性[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9(02)
[2]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音乐;高效教学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靠创建高效课堂教学。和谐高效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其出发点是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教学创建的关键是有的放矢地、全方位地真正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地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
一、确定合理实际的教学目标
1、遵循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
课程性质和价值决定了音乐必须突出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例如针对中学生变声期的特点,初一年级唱歌课,要以唱歌为主,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通过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技能,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进入初二年级以后,学生变声明显,这时的课堂教学要以欣赏和综合为主,教师要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即便是唱歌教学的教学目标也要设计出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而不应把演唱的技能技巧定为具体目标。
2、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审美认知规律特点
新课标设置了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中有目标、有计划的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活动本身的特点,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步骤和活动进行设计,才能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特定学习目标。面对学生,除音乐本身的魅力,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二、课堂要“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音乐课堂从纯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传授到加入了各种其他的因素,如果教师不加方法地引进,音乐课堂的音乐性就在这些因素的冲击下被减弱了。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感动学生的,应该是音乐本身。音乐课上提倡学科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音乐课一定要以音乐为本。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则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习音乐不再被学生当成一种兴趣而变成一种负担,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因此,音乐课要“以音乐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本”,降低专业要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诱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与兴趣。
三、掌控好学生对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来说,音乐要素中调式,调性,和声以及曲式结构相对而言难以掌握,而音色,力度,速度,旋律等则相对容易被他们感知。所以,每当听赏完一个音乐作品后,他们能立即反馈作品好听或不好听,给人以喜、怒、哀、乐中的哪一种情绪。这时教师可以顺势而导:为什么这样的旋律会好听?与哪些音乐要素有关?一些特殊的节奏型是怎样在作品中制造情绪的?为什么不同的配器会产生出不同的音响效果?这样学生就会去正确的联想与想象,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遐想。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要建立在感官愉悦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在此基础上加深对音乐要素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有何作用,理解音乐是如何来表情达意、塑造音乐形象的。
四、开展课外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巩固与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扩大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促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1、课外音乐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大型团体表演的排练当中先让学生听唱,理解歌曲,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诸方面表现要素,使学生在美的素质、美的陶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排练器乐合奏《黄河大合唱》和有关电影歌曲时,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快乐和幸福,由音乐联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和队歌的磅礴气势,提出表现这段音乐的情绪应加大动作幅度和力度,更改后,经学生一表演,确实达到了完美的效果。这样一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发展艺术素质,提高艺术能力。
2、课外音乐活动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充分表现。学生的表演才能得到施展,潜能得以挖掘,找回了自信,“我能行”成了学习生活的动力。在鼓励学生个性表现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和谐美,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并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学生参加音乐活动之后,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为集体争光,以集体利益为重。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不只是口头上的慷慨激昂,而是闪烁着行动的光芒,尤其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一言一行中,这让所有关心爱护他们的人感到了无限的欣慰。通过音乐教学的创新,换来的不仅是全体学生音乐知识的丰富,更主要的是对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方面都有促进作用。
五、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设计,间接的认知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教与学、讲与练、教学主导与学生主体、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创建高效课堂。众所周知,音乐教学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是集唱歌、舞蹈、器乐、欣赏、表演以及音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教育。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在教学中紧紧利用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特别注重视唱教学,到初中毕业时,音乐的简谱技能掌握比较娴熟。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利用各种电教手段,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学生通过对作品的了解,以及老师对作品的讲解,能领悟《黄河大合唱》的宏伟气势,能感受《二泉映月》的悲愤情怀,能与《牧童短笛》同乐,健康优美的音乐会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能在审美过程中去伪存真,扬善弃恶,促进审美素质与艺术素质的形成。音乐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让学生直接表现,对学生一定要多鼓励,可以多让几个学生一起唱,久而久之,他们的自信心被激发起来,并能站在台上高歌一曲。因此,在课堂上一定要多鼓励鼓励学生。同时在教学上设计合理的内容,这样使学生能参与各种活动,从而成为培养发展学生表现力的关键。
总之,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教学的创建应是教师施展才华的阵地,是学生进行美的体验、美的探究、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长的乐园。教师应认真领会新课标,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适应学生的教学艺术,一定会让初中音乐课堂更加高效。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发挥音乐学科的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音乐教学氛围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和保证。为此,首先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音乐教学比其它学科更富有感彩,更具亲和性和趣味性。要利用教材课例中为学生提供的音乐实践机会,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美感和享受。其次,把爱护、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统一起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不仅要做到爱的得体,也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方。没有尊重关爱学生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而缺乏严格要求的尊重关爱,也容易造成学生行为上的放任。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都要容纳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发生错误和改正错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体验和交流,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发扬。
二、巧妙设疑培养求异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为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应结合新课程巧妙设计,层层递进,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国旗,国旗真美丽》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疑:为什么每当奥运会健儿取得金牌时,会升国旗、奏国歌?为什么每天会有数以万计的人会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 通过这样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推进音乐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实现。
三、自主探究培养创造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给与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很多,如在低年级开展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演等活动;对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节奏、旋律设计或简易词曲创作的活动等。这些活动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音乐课上要使用许多打击乐器,上课前教师可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练习竞赛活动。学生通过边演边唱边击的形式,用朗读、拍手、拍腿、跺脚等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法训练节奏。在实践操作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上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发挥音乐想象力培养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中职学校 音乐 课堂教学 创新 实践
前言
现阶段的中职教育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反思中职音乐教学,我们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究竟应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不辱中职学校的教育使命,培养与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与人文素质呢?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思路,践行音乐教学人本理念,服务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一、现代中职音乐课堂教学思路创新的客观要求
(一)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以下简称《原则意见》)强调指出:中职学校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见,中职学校非音乐艺术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应毫无例外地根据学生现实的心理特点和未来的职业要求特点来创新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服务学生包括音乐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二)中职学生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
根据《原则意见》,作为公共基础课程之必修课的艺术(或音乐、美术),“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课程设置和教学应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与学生生活、专业和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可见,音乐教育是中职学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获得培养与熟练掌握的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一门音乐技能。由此,创新性地改革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二、务实地贯彻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与聆听为主的原则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愉快教学、启发、合作等方法,运用肢体语言、音乐律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享受音乐、动起来的亲身感受、体验和探究内涵丰富的音乐情感,深刻体会不同地域或风格音乐的差异;倡导学生泛听与精听、整体听和局部听相结合;听辨音乐表现手段与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培养形象与整体的感知和体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鉴赏活动,形象化地感受和分析具体作品的体裁、风格、旋律、音色等音乐要素以及作者、背景等,并积极交流与分享心得;促进学生把所学作品基本知识主动建构为新的思维模式,以备日后应用创新。
(二)循序渐进与团结合作的原则
在歌唱与演奏学习中,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训练,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多听多看名人名家的演唱及演奏,逐步了解和体会他们对作品的驾驭方法。在音乐与舞蹈、戏剧表演模块的学习中,要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练习和排练,有针对性地观看或观摩优秀作品,积极地简易创编作品。诸如,要教学生学习舞蹈《红旗颂》,可先让学生看碟或视频,然后感受体验其所要表达的意境、情感、内涵,再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作品,自觉创编作品。同时,要让学生在合唱与合奏活动中加强合作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重视作品的整体效果感受,力求个人英雄主义或突出个人音色效果。
三、现阶段中职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创新的途经思考
(一)践行音乐课堂教学人本观念
中职音乐教师要努力去理论化地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中以“教”为核心的课堂模式和以“导学”为核心的教学结构,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来精选教法和学法,教学方法要彰显“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愉悦性”的特点。
(二)突出生活实践与学以致用
音乐教师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模仿、探索创作实践。扩大课堂教学的范围,积极组织学生深入生活采风,寻找音乐灵感,捕捉创作素材,培养学生感悟音乐源于生活的道理。要积极创造条件,展示学生的才华与自信,诸如,在校内举办“红色五月”合唱比赛、艺术合唱团表演、“校园十大歌手”选拔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竞赛(声乐、钢琴、舞蹈等)。
(三)教学微方法改革与素质提高
音乐教师要自行创编一些学法小窍门,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诸如,在歌唱气息的解决上,可用闻花、叹气、抬重物等多种方法来进行。“闻花”,问“花香不香啊?有没有闻到心里去啊?”慢慢地,吸气抬肩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呼气时,可形象地告诉学生“想象着要吹走面前一朵花上的小虫子,但花朵又非常娇嫩,那么我们该怎样吹呢?”学生会缓慢、比较集中地轻轻地吐气。另外,学生可用拖把分别顶住腰肋两侧、丹田、小腹、后背、前胸等不同部位,用心感受气息的正确运用;同时,可分两个同学一组,互相学习、监督,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学生可一边练习气息动作,一边唱歌,避免身体的僵硬。
结束语
中职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务实地创新音乐教学思维,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人文精神、培养健康向上心态、丰富情感体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以服务于未来人生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创新
音乐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音乐新课程的内容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小学生音乐契机奠定的基础,所以课堂之上教师必须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意识,创设多方面学习兴趣触点,让小学生带着探究的好奇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不断挖掘他们的音乐天分,于课堂教学之中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度和鉴赏力。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音乐单一科目的知识传授,更不是灌输形式的教学,要循序渐进,要教学有方。教师在此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小学音乐课程中的教学创新,应该首抓教师教学思路的创新。教师在课堂之上,以学生为主导,以培养和促进学生音乐方面的感知力、鉴赏能力以及音乐表现欲望为基础,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诸如:律动、演绎、舞蹈、创作和T秀等,用新颖的课堂教学构思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喜欢上音乐课,更喜欢主动探究音乐知识领域的奥妙。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新”要点
一堂音乐课教授过程中必然有教学的核心点,这正是教师创新课堂要点所在。通常情况下,教学目标是教学核心点的突出表现,而创新理念下教学方式成为“新”要点。由于教学目标只是教师授课的期望与目的,而音乐课堂之上教学的具体方式决定了目标实现的成效,构建了有血有肉的精彩音乐课堂,才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方式
本文以苏教版三年级第一课时《七个小兄弟》为课堂教学实例展开创新教学方式的探讨:
首先明确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学习的方式学唱歌曲,认识音符,辨识音符的高低、长短以及组合后的优美旋律及曲调。以创编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表演,学习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魅力。
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设计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魅力为主。植入“新颖”的创编,拉近学生与歌曲的距离,以聆听和表演的方式深化主题,让学生在看、听、唱、演的过程中把握音乐元素:123。教学开始选取七个学生分发七个小矮人的服装以及敲打乐器。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而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班来了七个好兄弟,他们会和老师一起学习《七个小兄弟》这个歌曲,好不好啊!”学生当然会积极响应,而且跃跃欲试想当七个小兄弟中的一员。进而教师在七个小兄弟的身上粘贴不同的音符,开始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辨识旋律节奏,感悟到属于自己身上的音符所在的位置,当音符出现时主动跳跃表演。课堂气氛推向,这样一组组地让每名学生体验一下,反复聆听、演绎下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长短音及音的高低美感,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最后让学生做一个创编旋律游戏,用歌曲的一句音乐谱曲,而后组合或删减节奏,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不能拘泥于陈旧的教学方式,要以不断创新的思路开辟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紧紧吸引学生,挖掘他们的潜能,在实施和摸索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性地构建多元的音乐教学领域。
参考文献:
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过度追求教学进度和升学率,与其他“主科”相比,往往将音乐课作为拓展学生课外知识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专业性,将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人物故事的介绍上,而忽视了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未能认识到音乐本身的欣赏价值和意义。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在对音乐课的认识上发生了扭曲,渐渐地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出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品质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小学音乐教学目标,积极转变教学模式,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前进步伐。具体来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学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园,在课堂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的音乐课不再是学生接触音乐的唯一场所,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在输出音乐,通过日常生活音乐的积累,小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喜好和修养。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自身角色定位的转换,明确自身不再是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兴趣及审美情趣形成的引导者。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表达、思考,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审美情趣的形成。
2.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主动跳出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不断开拓创新,力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具体来讲,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音乐手抄报、音乐贺卡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另一种角度理解音乐;充分利用校广播台的作用,播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富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并对作品加以解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达到音乐教育与欣赏的目的。
3.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培养审美意识
就音乐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高雅艺术,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教育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音乐本体,重视音乐欣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透过音乐作品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走进作者创设的情境,感受音乐本身所表达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育创新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以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经验,对小学音乐教育创新工作进行分析,以期可以有效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育创新;小学音乐;策略
从教育角度进行分析,创新教育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的教育方式,其侧重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有效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健全发展。基于此文中主要以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策略进行分析。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其一,音乐作为我国文化历史的结晶,流传至今的音乐大部分都是对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发展有益的内容。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若是教师可以开展创新教育,将会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进一步陶冶学生的心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创新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更多优质音乐作品的产生,对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核心素养具有较大帮助。其二,在当前大力宣扬文化软实力的当下,音乐是民族文化的关键构成,对国家经济、文明、历史、文学等要素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际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创新教育,此举十分有利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其三,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长河中产生诸多影响至今的音乐,我国作为具备不可计数出色音乐作品及音乐文化的发展大国,必须要创新研发具备“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教育机制,这有利于继承优秀音乐文化,强化国家软实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音乐创新教育具备前瞻性发展内涵,小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接班人,必须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与音乐素养,因此我们需要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二、当前阶段小学音乐课堂教育发展情况
(一)教育观念守旧,缺乏正确认知
据现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音乐课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经常存在课时设置不合理的现象,甚至有部分教师及学生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开展音乐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音乐课程教学价值性认知不到位。虽然有些管理部分与学校方面已经开始落实素质教育,但是依旧受限于应试教育,将升学率视作教育发展目标,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表现及教师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同时,音乐、美术等课程暂时没有成为考试科目,许多教师为了可以晋职评优甚至存在私自占用音乐课的现象。
(二)音乐教育设备投入力度不足
音乐器材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得以有序进行的物质保障,也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改进教育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但是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许多小学存在教学条件差,缺乏音乐教学器材的问题。具体体现在: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室;缺乏音乐课堂教学中所需的音乐器材与相应的电子教材、音像资源等。由于教育条件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变得十分呆板。即便是教师充分发挥自我教育潜能,也很难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除此之外,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唯一标准的评价制度是导致音乐教学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教育改革不应该是停留在表面工作,而是将切实创新课题教学活动,深度剖析新课程教育标准,精心设置课堂教育活动,进而有效解决以上教育问题。
三、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具体策略
(一)不断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而言,灌输式知识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能力。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机制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凸显出如下几个问题: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教材中知识的教学与学生考试成绩的好与坏,严重忽视了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参与并接纳音乐知识,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设置一些有趣的音乐活动,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音乐《唐僧骑马咚得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西游记》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人物是出自哪部动画片,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随后引出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或者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童谣故事,要求学生说出人物的主要特点,由教师读前半句,后半句由表演这个人物的学生来读,师生交替读童谣。此举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除此之外,小学学校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音乐的艺术性,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二)充分融入情感因素
音乐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物质载体,观众赏析音乐的目的旨在获取情感体验,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通常情况下都比较关注真实情感的表达,我国作为56个民族的集成体,每个民族都具备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音乐色彩,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形式各异的音乐创作风格。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细致讲述歌曲的产生背景,通过反复朗读歌词,深入体验歌曲背后的内涵,将情感融入教学中,不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这一课时,这是一首弘扬民族团结的儿童歌曲,节奏鲜明欢快。歌曲为一段体,平行结构,第一、二乐句与第三、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最后结束在主和弦的三音上,具有总结性和抒情性。教师可以从《好朋友》过度到《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引起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如“各个兄弟民族的小朋友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样一来,有效扩宽学生的心胸,在唱歌时学生的感情也会变得更加真挚。
(三)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与教育能力
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提升音乐创新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也是落实音乐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小学学校方面需要及时提高自我对其的重视,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培训,强化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化内容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尽可能多的教学有关音乐的知识,以此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认知,有效掌握更多的音乐专业知识,进而切实有效的开展创新教育。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设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发展,科技逐渐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人们获取信息、强化技能提供了诸多便利。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将影像资料、教材内容、音频等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必要时配合一定实践操作,使教材中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更为具体形象。这一做法对于提升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演唱能力具有较大帮助。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使用音乐器材,在实践中发现学习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升音乐素养,这也是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主要方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及继承发扬音乐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视角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融入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创新能力。
作者:赵立秋 高志玲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青年路小学
参考文献:
[1]黄振.试论小学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课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是我国校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全面发展学生德智体能力,将其培养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这些要求,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改下,积极探索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创新课程。
一、创新对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创新是时展的主旋律,作为音乐教育而言,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经给我国的音乐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不仅从音乐课程教学方法,还是学生学习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从音乐教学方法分析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新课改的宗旨强调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不变、按部就班、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主张课堂教学必须构建生成性的探究性活动过程。[1]在此环节下,一个和谐、充满生机的课堂环境将是创新教学方法的奋斗目标。著名的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就是一个非常讲究音乐教学的创新思维的训练的实践方法,这是一个平等的舞台,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音乐教学创造,在观点的碰撞下,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进而将其实践,形成新的事物。另外柯达伊教学法,它主要透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水平,也就是注重培养传统音乐语言思考、演唱及创作方面的能力,进而提升全民族的素质等。这些音乐方法均强调教育创新,推动了音乐教学的发展。
第二,发挥学生参与音乐教学主体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上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探究音乐问题的欲望。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当抛弃先前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围绕学生而开展教学活动。此时的音乐教师应当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推动学生与音乐开展沟通,让学生自主发现音乐的美,以此提高音乐课堂效率。[2]在这一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开展互动、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将音乐课程创造成一个充满人间美的环境,学生也会再次积极探究音乐问题,充分展示创新精神与动力,逐渐完善自己的创新意识,为音乐课程有效教学保驾护航。
二、新课改下音乐课创新教学的途径
“教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前教育改革大形势下,创新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效率,在新课改这一时代背景下,音乐教师就应当充分捉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自己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比传统教学更为优越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探究问题的形式而形成的自主学习过程。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素质教育下的音乐课程,要求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在自己努力下,得出所需要的结论。在问题意识教学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有所创新,推动全部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在这一环节上,音乐教师也应当转换自己的教学思维,从“知学生所思所想”方面提出问题,强调问题应与课本知识点相结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依照学生的学习思路,循循引导,真正起到,改变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3]在问题意识的指引下,学生自然的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知识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切实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设置小组讨论,让每一个问题经过千百次的讨论、验证,这样自然提高该答案的科学性、精确性,同时在这种学生互动的模式中,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也容易创造出结果。
(二)导入的艺术,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
在音乐课之前,音乐教师应当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一个开心的笑话或精彩的开场白,以博取这些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听课,以此引出该堂课讲解的内容,为激发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打下基础。如音乐课上,老师演奏了一首贝多芬的曲子,小张问小五:你懂音乐吗?小五:是的。小张:那老师弹得是什么。小五:琵琶。学生一听,大多会哈哈大笑,就立刻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间的距离在此时也被拉进了,同时学生也明白今天音乐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钢琴。相信学生在这一极具艺术性的导入下,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4]在这一好的课堂气氛下,音乐教师应当捉住时机,向学生讲解钢琴相关的知识,以此充足学生的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教学生现场弹奏钢琴,这样学生学得更快,进而提高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这样音乐教师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师合理运用情感与学生展开学习互动
师生间的交流是相互、彼此感染交融的过程,音乐教师情绪上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此,在音乐课程中,每一位音乐教师都应当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失控影响教学。同时音乐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及生动的语言等,以此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5]在教学环节上,教师应当充分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变化紧密相连,将学习中注入情感因素,尊重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态度,让他们在音乐学习、音乐欣赏中获得情感上的认知与升华,这本是音乐课内在的要求。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也是情感流露的过程,每一个曲子,每一首歌,每一个演奏者,都是抒发自己情感的历程,期间有着丰富的情感经历,这也就让音乐充满艺术性、情感性,对此,音乐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看待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谷晓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2)
[2] 朱艳;音乐创新教学中的感思与实践[J]. 音乐天地. 2007(04)
[3] 胡振邦;声乐“传帮带”教学模式的设想[J]. 中国音乐教育. 2008(11)
前言
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水平,一直是近年来课改关注的方向点之一,但是在多次课程改革当中,虽然明明做到了创新教育,可效果并不明显,一些创新教育理论只停留在表象的理论基础当中,如何从实际的超新教育引导小学音乐的发展,如何促进小学音乐的教学水准,如何加强理论基础以及创新理念,就成为研究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 ,因此本文从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点出发,针对小学音乐教育当中先存在的弊病,结合实践 创新原理进行综合梳理。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基本弊端在两个点上,第一点,家长对音乐教育的不重视,我国升学考试属于应试升学,并不重视综合水平的考试,因此音乐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学科,小学生在小学时还没有具体的“选科”理念,因此天然的亲近所有学科,但家长看到音乐教学对小学生升学考试没有影响后,主动的替学生划分了学科,在小学音乐课打上了“不重要的标签”。第二点教学方式刻板、教学理念当中常常存在错误的认识,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化,这是各个学校之间选择教师时导致的,有些小学音乐教师注重对孩子的音乐理念培养,有些则注重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有些从综合音乐素质方向出发为孩子设定基本课程,有些教师能够善于针对每个孩子的天赋进行重点音乐引导,这其中每一点都没有错误,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小学音乐教学,则依旧陷入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真正的创新教学并不是是用什么样的手段促进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成长,而是是否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为孩子打造出综合教学培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丧失了主动性,音乐的培养不是单纯的理论基础叠加,不等同于其他学科的培养模式,小学音乐教育的培养重在开发学生的自身兴趣爱好,重点在于保障孩子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艺术素养,获得学习乐趣,获得知识构造,因此我们常常将兴趣爱好作为新课改的动力与方向。但在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当中,孩子缺乏这方面的呵护,没经常是教师提出方向,学生遵从教师的意愿而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三)小学音乐教学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当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是由于各大学校招收教师标注不统一产生的,一些学校招收的教师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些学校招收教师看中理论基础。
二、为孩子打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综合来看是兴趣培养教学,要如旅游般轻松愉快,因此想要做到创新,就要从兴趣开发和兴趣培养入手,针对兴趣开发我们可以设立学生兴趣爱好调研,并且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具体包含:开始有目的性的情景课堂,积极的调动孩子的学习欲望;开展鼓励性的音乐课堂,鼓励孩子从羞涩的情绪中走出来,让孩子能够站在讲台上大声的释放自己的音乐天赋,从而提升对孩子音乐教学的培养;第三采取鼓励式的教学方式,针对每个孩子做出良好的教学调研,并在孩子展示自身音乐素养时做到积极鼓励,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乐趣。第四提倡双向教学,让教师和孩子一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俄国人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今的音乐教育领域,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究竟谁才是教学的中心。有些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才是课堂的主宰者。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要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人士,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有的时候教师偶尔唱错了音,小学生也不敢指出来,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抵触心理,也就更谈不上实施创新教育了。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要认识到,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必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双向交流、和谐、自由的音乐教育教学氛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小学音乐课堂没有强迫性以及权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进而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融洽、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提升自身素质
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拥有一桶水,小学音乐教学同样如此。想要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就必须不间断地加强自身音乐专业素质的培养。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只是安于现状,多年来都一成不变地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这也就从本质上阻碍了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发展。事实上,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所谓的创新精神就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方法、技能、信息以及知识,提出新观点以及新方法的精神,而要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我们就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以及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五、结语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创新教育
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所开展的创新教育,在型课程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作用。文章将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创新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对小学生全面发展起到的作用,进行创新教育开展方式的探讨。
一、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创新
创新教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开展是指,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及他们在音乐学习中掌握新型学习方法愿望和运用现有的音乐知识对音乐学习的创造性能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音乐教材本身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占有了原本学生应当占有的主体地位,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造成了教师不能全面的掌握学生的音乐学习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全面的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使课堂的教学氛围越发的单一无趣,长此以往,则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学习原本应有的兴趣。在音乐教育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对这一问题能够有效地解决,因为,创新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中的关系,学生回归了他们原本在课堂中应当占有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参与到整个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时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他们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从而更加有效的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各行各业开始普及,尤其是在教育事业方面,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小学的音乐教育课堂更加充满生命力。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工具在课堂的运用,可以使视频、图像和声音相结合,使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的丰富多彩,并给予了学生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音乐课堂学习氛围,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爱玩的特性,充分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自己编一些舞蹈动作并表演出来,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性发展,而其他学科的融入也对培养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小学音乐的创新教育可以在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美术、文学等也可以融入自然、生物、数学等,使音乐的教学真正做到多学科相融的创
(三)运用更加灵活多变的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不尊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方式一直都是“教唱”的模式,使得音乐教育很难达到预计教学目标。小学生由于年龄段的问题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理解能力和基础通常会大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因材施教,运用更加灵活多变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他们在音乐方面的感知能力以及艺术素养都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作为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保障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因此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音乐教育的课堂应当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但传统的“教唱”音乐教学课堂往往会使学生感受到束缚,导致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才能不能完全的发挥。所以,小学的音乐教师在创新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同时要针对小学生的年纪和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发挥属于他们这一年龄段的天马行空的思维,展现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拥有创新的思维能力,并且对于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所做出的创新和大胆想象要给予支持和鼓励,使他们在这一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并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四、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小学教育阶段运用创新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教育也是为了培养更多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同时还是一种为了提高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采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要能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小学生的年纪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并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纪较小,总会显得非常的活泼好动且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同时他们也正处于智力增长的阶段,认知能力在这一时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他们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学的音乐教师要能充分发会学生的这些特点,并予以适当的利用,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想象能力,并充分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是他们的音乐素养能得到充分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往往会更加注重“教唱”,是的音乐课堂明显会显得单一无聊,长此以往,可能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消极心理。所以,小学的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创新教育模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促进智力的开发,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5)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是很多老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文结合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教学见解,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1.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生活和发展。
2.目前小学音乐教学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
音乐课程不像数学和语文那样,是学生和家长重视的学科。很多家长认为音乐课就是老师带学生唱歌。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音乐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美感,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大力改革创新,改变现在的音乐教学局面,加强学生及其家长对音乐课的认识。
二、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创造友好、舒适的教学环境
音乐教学与其他课程不同,它是轻松、愉悦的,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感到和谐、民主,从而达到心理上的自由和放松。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才能更好地参与课堂。老师在教学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与学生友好相处,拉近师生关系。
2.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充满兴趣,学生才会去努力,去进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小学生喜爱的“元素”。
3.拓展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信心
小学生对一切都十分好奇,也很喜欢表现自己。因此,老师在课堂中可以多介绍一些音乐知识,比如,各种乐器的声音等。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遇到类似的东西就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信心培养。我们一定要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断积累,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性;措施
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活动的规律,尽可能地投入更少的人力、物力,从而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能力。然而,当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小学音乐课堂的效率。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
一、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促使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得以提高。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较为分散,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五十六朵花》的时候,要利用多媒体将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音乐片段播放给学生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通过播放这些少数民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五十六朵花”这首歌曲的内涵,从而可以让学生在歌唱中把握其中的情感。
二、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简单地教授学生几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管是在音乐表演还是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每一首歌曲中所
蕴藏的情感。比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首歌曲时,要安排音乐表演,通过表演既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又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故事所折射出的人生道理。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促使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传统的小学教学方式中融入了音乐教学。生活在信息时代,多媒体等信息设备的普遍使用,能够创新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从根本上带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本文笔者以小学音乐和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在构建与整合中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信息技术;构建与整合
以信息时代为生活背景,我国很多学校的教育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音乐教学模式的推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从而还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应该注重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使用,实时观察,并且能够及时的解决其中的问题,致力于音乐教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信息媒体,创新教学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上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们将他们本身的教学观点和教学观念展示给学生,并且能够更大限度的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时内容做成幻灯片的形式,以最大的限度将春天的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如临其境,能够切真切实的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记忆性。
(二)整合学科,用多媒体技术将多门学科联系在一起
随着新课标教学目标的推进,如今的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不再只是教学生们学习音乐,更重要的是要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关于文学、舞蹈、戏剧和歌舞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例如,在讲解《天鹅湖》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多种版本的舞蹈剧视频,其中加以融入文学作品来抒感,这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课文知识内容的记忆,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三)融入科学技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当前的学校教学中已不再适用,学校为了保障教学进度并且还要保障教学质量,就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加入对当前科学技术的使用,通过科学技术向教学课时内容里渗透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爱国歌曲的演唱、红的观看、和一系列红色戏剧的演排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社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二、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要意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以信息时代为生活背景,现如今很多学校的课堂音乐教学过程中都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课堂的教学中,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能加快音乐教学的进展速度,但是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并不会起着主导作用,它只是辅助教师教学音乐的一种新兴手段。
(二)注重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随着新课标教学的推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的状况中,很多人对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都有着很大的误识。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优势,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给课堂注入新鲜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等,但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起着辅助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是推进课程教学进度的核心力量。
(三)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交流
当代社会的很多学校,都会开设音乐课程,但音乐课程始终都是以副课的身份存在着,学校开设音乐课程,对音乐课程的教学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开展音乐知识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舒减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要激发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潜力。小学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艺术启蒙的重要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性、交互性、和共享性,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所要授课内容的相关知识利用视频、图像、声音等方式展现出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内容,使用充足的信息资源,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加大对音乐学习的投入,促进音乐学习进度的加快。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给小学音乐课堂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学音乐教学进度的加快。
四、结语
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并且挖掘出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潜力。小学的音乐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樊彩英.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小学阶段新型音乐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