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学英语教育叙事范文

中学英语教育叙事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学英语教育叙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学英语教育叙事

篇1

关键词:英语教学; 教育叙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对于教育的研究改革在不断深入中, 教育叙事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不断有人参与到对它的研究当中。但是, 现在多数的关于教育叙事的研究方向都是集中于学生, 而忽视了“教学”中的“教”的方面。教育叙事对于老师的教育教学, 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 什么是教育叙事

所谓的教育叙事, 就是教育工作者叙述在工作过程中的事件、故事、感受等的一种行为。通过教师的叙述和回忆, 教师自己或者他人可以从回忆的过程中仔细的思考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从而自我总结, 不断修改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他人也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提升教学质量。

2. 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专注于教学工作无可厚非, 但是对于教育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许多英语教师只针对于教学工作埋头苦干, 对于教学研究, 研究的方法不感兴趣, 甚至一知半解。但是, 英语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通过教育帮助研究, 通过研究促进教育, 教育和研究相结合。这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略的部分。教育叙事研究相对复杂, 需要选定一些样本, 通过实验, 采集准确的数据, 接着对数据所呈现出的规律与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分析数据的时候我们还需要用到一些专业的统计软件, 这一复杂的过程让许多英语教师对教育叙事研究畏惧不已。就是这样的一个现象导致许多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在教育研究上贡献甚少, 浪费了推进教育进步的许多机会。教育叙事研究特别注重培养优秀生, 提高差等生, 在这两个方向寻找问题, 并且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法, 这也是英语教学中十分注重的。教育叙事研究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找到解决英语教育教学的方法, 而且实验表明, 结果往往是令人喜悦的。通过叙述故事, 讲述经验来总结教育方式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2.2 教育叙事对教师生活的影响

前文已经提过, 教育叙述就是让教师把自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件讲述出来, 供别人总结参考, 让自己不断反思进步。中小学教师可以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愉快、不顺心、疑惑、烦恼通通讲述出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发泄渠道, 有利于教师自身情绪的调节, 也有利于教师在回忆的过程中反思自己和总结经验, 既可以改善心情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除了口头的表述, 文字的书写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叙事的方法, 微信、微博、QQ都是很好的平台。这种网络平台也给老师和学生架起了很好的沟通桥梁。老师可以通过教育叙事来传达自己对学生的一些建议, 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老师的想法以及教师工作的艰辛, 很好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建议, 让学生和老师成为无话不谈的亦师亦友关系。教师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了解别的教师的教育叙事作品, 以自身为参照, 对比学习, 更好的评价自身的工作, 同时吸收一些方法, 提高教学的质量。

2.3 教育叙事对教师英语教学的影响

对于中学英语教学来说, 课堂上的交流与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课堂游戏来提升教学氛围, 活动的设计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英语教学中的优秀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把教育叙事作为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的总结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过程中反省, 反省过后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在这样的教育叙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来吸收其他教师的教育叙事成果, 通过评价与建议帮助其他老师进步, 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教育叙事不仅仅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写作水平, 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也大大提高。通过互联网, 增长了教师的知识, 扩大了教师的思维观念, 频繁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更是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3. 小结

虽然教育叙事研究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 但是, 在我国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教育叙事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在教育研究中备受关注, 对于提高英语教学, 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教育叙事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叙事研究中十分重要。英语教师通过网络平台, 架起一个多方交流的模式, 通过平台以教育叙事的方式与其他老师、学生、家长交流沟通, 加深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使其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英语教师在讲述自己教学过程中, 对教育叙事进行探究, 推广教育经验, 提升教育质量, 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教育方法, 改善教育生活使教育叙事研究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孙艳玲.中小学英语教师提高专业素质的途径[J].基础英语教育, 2010, (6) :81.

[2]黎加厚.信息时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 2004, (10) :40-41.

篇2

这里所谓“虚拟”,就是指人们主观的假设同事实不相符合,或者实现的可能性很小。我们知道,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人们的头脑如果不把自己的想象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联系,是无法进行假设的。把现实的假设和此时此地联系起来,使得所想象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眼前。对极不现实的假设(虚拟),由于其假设违反事实(或可能性很小),就需要使这种假设的情景推到过去或将来。

英语虚拟语气就产生了这样一套较为严密的模式:把现在、过去及将来都加以“过去化”,即与现在事实相反,条件从句就用动词的过去时(be的过去时用were);与过去事实相反,条件从句就用动词的过去完成时;与将来的情况相反或实现的可能性极低时,从句就用动词的过去时(be用were)或用should/wereto加动词原形来表示。

有些虚拟语气,从中国人的思维角度来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

IwishIwereabird.我但愿我是只小鸟。

这显然与事实相反,在wish后面的宾语从句中使用虚拟语气,我们认为无可非议。

但有些英语句式使用虚拟语气,中国学生就较难理解了。例如在表示建议、要求、决定、愿望、坚持、必要性、重要性等意思时,无论是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还是表语从句,都使用should式(古体英语使用be式),即be-虚拟式。如:

Weinsistthatameeting(should)beheldassoonaspossibte.我们坚持会议应尽快召开。

Itisessentialthateverychild(should)havethesameeducationalopportunities.

每个孩子都应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这很重要。

在这种be-型虚拟式中,当事人想暗示的情况虽然不一定发生,但假定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的话,就成了一种固定格式,不再带有任何委婉意味,以致下命令也要使用这种固定格式。如:

Thecommanderorderedthatallcivilians(should)beevacuated.司令员命令全体平民撤离。

should作为情态动词表“应该”时,也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如:

Youshouldnothaveconcealedthematterfromme.

你本不该把这件事瞒着我。

表惊奇、惶惑、怀疑、意外、遗憾等意思时,也使用虚拟语气,中国人对此亦颇感费解。如:

Iwondersuchamanasheshouldsucceed.

我真奇怪他这样的人竟然会成功。

这类句式为什么也用虚拟语气呢?原来这是表示虽然这些事情都属事实,但当事人仍然在设想这些都是一些不大可能实现的事情,即当事人不相信这些是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汉语要用“竟然”一类副词来翻译。

英语中还常常使用虚拟语气来表示委婉、客气,如使用"would(should、could、might)加动词原形”这样的结构。中国学生大都知道这一用法,但其中缘由就不甚明了了。原来这类句式是要表示“假如我(或你)如何如何,你觉得怎么样?”因而也就表示客气、委婉了。如:

Ishouldthinkyourapproachisincorrect.

(陈述意见)我认为你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Youhadbetterleavethemattertome.

(提出忠告)你最好把事情交给我办。

IshouldliketoseeMr.Green.

(提出请求)我想见见格林先生。

这类句式沿用既久,已经成为表示礼貌的一种固定格式,人们早已不觉得它属于虚拟语气了。

另外,还有一种句式,中国学生看来非常不理解,为什么Itistimethatwewenttobed.这类句式中,定语从句也使用虚拟语气?其实这是一种迂回曲折的表达方式。就上例而言,开始是讲话人要通过虚拟语气以暗示的方式提出理由(即事实是,我们还没有去睡觉),而让听话人自己去得出结论(即因此,我们应该去睡觉了)。这也是一种沿用已久的固定格式。现在人们讲话时,只把它作为一种格式,已没有反映出上面所提到的那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了。

在使用虚拟语气的过程中,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在现代美国英语中,虚拟语气不太常用,多数只出现在正式文体中。这种概念一般用其他方式来表述。

第二,在if,asif和Iwish后面,虚拟语气一般多用were(当suppose这类词的意思与if相似时,后面也可以用were),不过was也时有出现,尤其在英语会话中,was似乎更常用。如:

Iwouldn''''tmindifheweren''''t/wasn''''tsorude.

如果他不是这么粗鲁,我也就不在意了。

Iwishitwere/wasSundaytoday.

我希望今天是星期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较正式的文体中,Ifheweretotelluseverything,wecouldtrytosolvehisproblem.这类句式有时会用倒装结构,即Werehetotelluseverything,wecould...,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用was了。同样,在词组IfIwereyou及asitwere中。我们也只是用were而不可用was,但也有人认为前者可用was,而后者则不能。

第三,在表示建议、要求、决定、愿望、坚持、必要性、重要性等意思时,其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或表语从句中,英国英语是使用should加动词原形,而美国英语则直接使用动词原形来表示虚拟。不过在美国英语中,这类虚拟语气结构常用在正式文体中。在非正式交谈中,美国人可能会找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些概念。

第四,某些公式化语句中也可用be-型虚拟式表示祝愿、诅咒、禁止等意义。常见的有:GodsavetheKing/Queen;Longlive...;Bethatasitmay...;Heavenforbid;Godblessyou等。

第五,在非常正式的语言中(如法律文件),if和whatever后面有时用be。如:

Ifanypersonbefoundguilty...

如果发现任何人有罪……

...whateverbethereason...

……不管是什么理由……

第六,在非正式文体中,有时把一个多余的not置于表示怀疑和不肯定的词语后面的if从句中,但是这个not并没有任何否定的含义:如:

Iwonderifweshouldn''''taskthedoctortolookatMary.(=Iwonderifweshouldask...)

我不知道我们是否应该让医生来看看玛丽。

第七,在非正式口语体英语中,有时会把一个额外的have置于if从句中表过去(注意,这种形式的主动词总是know),相当于过去完成时表过去动作的虚拟语气的形式。这一说法被认为“不正确”,通常也不会出现在书面英语中。不过,这种“不正确”的用法即使在受过教育的人的谈吐中也是常见的,如:

IfI''''dhaveknownI''''dhavetoldyou.(=IfIhadknown...)

如果我知道,我就告诉你了。

第八,ifIgot与ifIget,或ifIhad与ifIhave之间的区别,并不是时态上的区别。两种结构都可用来表示现在或将来的虚拟:若用动词的过去时表虚拟,则表示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会更小,或完全不可能、纯属想象。试比较:

IfIwinthisrace...如果我跑了第一名……(一位运动员这样说)

IfIwonfirstprize...如果我中了一等奖……(一个买了彩票的人说)

IfIbecomepresident,I''''II...假如我成为总统,我将……(竞选总统的候选人说)

IfIbecamepresident,I''''d...我要是当总统,我就……(一个小学生这样说)

第九,现代英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语法手段来表达虚拟语气,如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完成时、情态动词的过去式加动词原形或不定式完成时等。如:

Iwaswonderingifyouwouldletmeuseyourcar.

不知道我是否能用您的车呢?

第十,虚拟语气在现代英语中已不是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许多该用虚拟式的地方常为陈述语气所替代。如用was代替were就是一例。有时,甚至还可以根据语义意图干脆就用现在时形式。如:

IwishIwere/wasthere.我希望我在那里。

Helooksasifhewere/was/issick.

他看上去好像病了。

篇3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意识存在着分层现象。高级中学英语教师专业意识强于初级中学英语教师,初级中学的英语教师由于学历层次偏低,多数教师往往缺乏专业基础。甚至有部分教师存在着“半路出家”的现象,有的教师在中专或大学阶段学习的不是英语专业,后期由于岗位需要才从事英语教学,这就直接导致了部分中学英语教师专业意识较低。但是在另一方面,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意识还是相对比较高的。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学校对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部分重点高中甚至引进了研究生从事英语教学。由于高中英语教师学历层次的上升,多数教师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始终从事英语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教学技能方面其专业素质都比较高。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在对待继续教育培训的态度上多数中学英语教师认为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其中有接近80%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反映了广大教师能够认识到随着教育飞速发展,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教育的需要,自身素养已严重不足,必须通过继续教育补充新知识,发展新技能。在具体培训方面有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当前的继续教育存在问题,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方式陈旧难以引发兴趣,时间集中难以形成长效机制,考核流于形式缺乏激励机制。通过上述情况,可以看出聊城城区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滞缓,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在教师年龄分布上存在断层,性别比例失衡;总体教研水平偏低,职称和学历两级分化严重;中学英语教师专业意识存在分层现象,差异较大;同时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方式陈旧缺乏现实效用,培训出发点出现偏差,功利性过强。

二、措施与对策

1.思想引导,树立教师终身发展观

教师信念受到外部环境与内部因素的双重影响,所以加强教师信念教育至关重要。在社会层面上应该完善中学英语继续教育机制,并使其制度化、体系化,在社会上创造一种氛围,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崇尚继续教育的良好风气。同时广大中学英语教师也应树立“学无止境”的终身教育发展观,引导教师认识到任何专业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不断调整和提高。

2.革故鼎新,重构继续教育体系

当前对于继续教育形式和模式开发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具体的落实上却存在着问题。一方面要将研发成果真正的付诸于实践。另一方面更要做到腾笼换鸟,重构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双提高,知识更新与实际水平相协调,切实发展教师的思维与教育能力。同时,应发展多元化课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相结合,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是受训教师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真正的扩充英语学科知识,提高解决教学疑难的能力,发展教研的能力。

3.开拓创新,构成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篇4

关键词:哲学;中职教育;对策

当前,中职教育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发展迅猛。如何将哲学跟中职教育的发展需要融为一体,让哲学教学更好地为中职教育服务呢?笔者结合实际尝试给予探讨。

一、中职学校哲学教学的现状

1.教学主导思想跟不上中职教育的需要

我们知道,中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哲学的教学应该实现什么样的水平,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实施的过程中有的教师直接按照中学计划,而有的教师则运用大专的教学计划,没有科学性及针对性,无法与新形势下的要求相适应,变成了制约与影响教学水平以及学生发展高度的关键因素。

2.教学模式单一阻碍中职教育的发展

中职院校中的哲学课程的目标为让中职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哲学的基础性知识,增强中职生在生活与工作当中运用哲学的实际能力。然而,目前中职院校的哲学课程的教学一直都是沿用以往传统的单一性的教学形式。中职生只是依赖于课本及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丧失了该有的课程教学效率,制约了中职生的内在学习潜力的发挥,导致中职生唯有被动地去接受相关的知识。

3.教学手段落后影响中职教育的发展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对于哲学这一课程的教学都不大关注,尽管教师为能预防中职生出现厌学的情绪,慢慢地在兴趣方面使力气,选择的教学方法五花八门,可实际的教学成果并不是很理想。而大部分院校依然采用“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室一直让专业课所占用,几乎与哲学这种公共课无缘。

二、哲学教学适应中职教育需要的对策

1.中职学校要转变办学理念

转变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应该让学校从急功近利、只顾眼前的迷茫当中解放出来,注重哲学的教学,把单纯性的技术培训转变成技术与职业素养兼顾的教育,让中职生能够终身获益。

2.加强哲学教师的培训

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中职院校应该大力引入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育教学人才,以充实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此外,思政教师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了解中职生实习的各个环节,掌握最前沿的市场资讯,从而增强自身的素质水平,满足中职院校对哲学课程教学的需要。可以借助激励性机制,以及奖罚分明的制度,对优秀的思政教师实施奖励,而对平庸或者不称职的教师进行批评、缓聘、低聘,同时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

3.改革哲学教学模式

哲学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相关特点,更新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树立创新的理念;借助训练的方式来启发中职生;选择以生为本的课程教学方式,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中职生对哲学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还可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训进行结合。譬如游戏式、小组合作以及模拟对话等,将教和学搞得生动而有趣,给中职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中职院校还可适时地将中职生带到社会中去磨炼,促使达到事半功倍之成效。让中职生懂得认知,懂得做事,促使他们对所处的环境进行有益改造。

4.设法切合中职生的实际

大家一直将思想政治品质看作是为人的最关键的一种素质。哲学课的目的在于帮助中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善于用所学的知识去解析与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但是思政课一般很难受到中职生的青睐,其关键因素在于教师的要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比如,现行的课文中所列出的“要点”内容通常有一大堆,如果教师照搬照套,学生势必会反感。可是在学生面临复杂、极富变化的现实社会时,其又非常容易生出困惑之感,需要寻求精神上的资助与思想上的引导。所以,哲学课程的教师应避免太过依靠教学参考书,而应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改良思政课程的要求,以方便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霁,肖和平.哲学知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2]谭英俊.哲学基础知识[J].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11:89-92.

[3]唐君,王晓博,赵聪.国内外哲学教育现状与评述[D].湖北工业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文化;理解运用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知道和熟识使用该语种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更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因此,初中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有“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等等。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适合初中学生年龄认知的谚语也很多,如:“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Least said, sooner mended”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常见的典故,在第一套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英语第五册曾有过的故事,简单涉及了所罗门这们智慧之王的故事,但这类的典故并不多见。根据年龄与接受力的因素,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多几个常见于西方文化中的典故文章作为了解和阅读材料的,如The garden of Eden, Noah's ark, The tower of Babel, Achilles',heel等。另外,在英语中,颜色的运用,特别在语言中作比喻和联想的运用是较为广泛的。我们在教材中见得也不多,如the green house, the White House, in black and blue……,因而我们在对话中,尤其在情景会话中,可以补充更多这类的内容:如in black and white, give sb. green light, in blue mood等等。

受年龄和思维深度、心理因素的制约,委婉语、禁忌语和英语文体等在初中教材中极少出现是较正常的。在跨文化交往中,怎样才是有礼貌、怎样用适应的谦辞和敬辞同样很重要。虽然在教材中有出现,但仍要补充。尤其能结合现实中,中国人汉文化与欧美人英语文化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与冲突的材料,在教科书中应有充足的安排,这样的例子才有说服力和警示性。

在文化交际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人,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外国人,必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等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必须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和人民有大概的了解,在各种人物传记中,新旧版两套人教版教材所选的内容都非常好。人们都总想从下面的、有积极意义和成功的奋斗经历的人物身上吸取其人生精华,因而在所有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形象,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如: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其名言为“我唯一抱憾的是:我有,且仅仅只有一次生命贡献给我的祖国”),反映普通人一面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动人故事;反映有骨气的歌唱家;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著名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富兰克林;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现代护理制度创始人佛洛萨・南丁格尔;在丛林中因飞机失事而幸存,并顽强求生的德国女孩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反映了历史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应适当补充现代著名的体育运动员、艺术家、政治家或社会以至为全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轶事。所有这些材料,给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灵教育起着极大的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分析其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中吸收其精华。另外,体现欧美人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乐观主义和与他人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探索精神的人物传记与体裁,应考虑到教材的更新和补充中去。

语言中,包含着文化领域中的民族性格部分。如欧美人所崇尚的幽默感。这类题材文章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并不多见。作为更深入地了解和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应参照(第二册)等有关教材中的文章选取适当的扩充到初中的教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