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人民币国际走势范文

人民币国际走势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人民币国际走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人民币国际走势

篇1

受经常账户顺差收窄、资本和金融账户持续逆差的影响,2016年中国国际收支逆差可能小幅扩大。预计2017年中货物贸易出口小幅增长,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经常账户顺差基本保持在合理区间。在人民币贬值预期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输出加快背景下,资本和金融账户仍将维持逆差,但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已近尾声,原来流入的短期资本流出压力减弱,非直接投资逆差有望收窄,并将带动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收窄。结汇趋于平稳,投机性购汇将继续被有效抑制,外汇市场供求趋于平衡,资本流动总体趋稳。尽管人民币汇率可能继续承压,但贬值幅度基本可控,汇率波动幅度将进一步加大。

货物贸易顺差基本稳定,经常账户顺差处于合理区间

1.货物贸易顺差基本稳定。受外需疲弱、高基数等因素影响,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顺差3669亿美元,同比下降10%。2017年中国出口或将小幅增长,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增长加快可能带动中国出口增长,但特朗普上任后可能带来贸易战,给中国出口增长带来较大不确定性。欧洲经济复苏基础依然脆弱,而且面临主要大国政权交替等不确定性。亚太新兴经济体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中国稳外贸相关政策措施将继续发挥作用,政策仍将大力支持出口增长以及出口结构升级。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也会有一定促进作用。中国经济运行平稳,工业生产回稳,进口需求有望保持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一定程度上也将带动进口金额增长。综合考虑,预计2017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口径货物贸易顺差5000亿美元左右。

2.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出国旅游仍是最大逆差来源。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服务贸易逆差1830亿美元,逆差规模同比增长28%,主要是旅游逆差增长较快。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对高质量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出境旅游,加之人民币贬值预期下,个人购汇需求强烈,也可能对旅游逆差产生影响。预计2017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口径服务贸易逆差将增至2600亿美元左右。

3.经常账户顺差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2017年经常账户顺差2400亿美元左右,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左右,基本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

资本外流压力趋缓,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小幅收窄

1.直接投资逆差扩大。2016年前三季度直接投资逆差757亿美元,预计2016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口径直接投资将首现逆差。商务部口径的直接投资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中国非金融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55.3%,实际利用外资1137.9亿美元,同比增长3.9%,直接投资净输出479亿美元。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的推进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加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继续快速增长。人民币贬值预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海外资产配置需求。而随着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外国来华直接投资有减少态势。综合考虑,预计2017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口径直接投资逆差将进一步扩大至1400亿美元左右。

2.非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及其他投资)逆差收窄。2016年以来,尽管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项仍为逆差,并继续主导资本外流,但逆差规模总体有所收窄。2016年前三季度证券投资逆差437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他投资逆差1807亿美元,同比下降45.3%。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负债方连续两个季度为正值,表明外资外撤压力趋缓。2017年,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及人民币贬值预期等影响,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项仍可能出现一定规模的逆差。但经过两年多的调整,人民币升值时期涌入中国的短期套利资金已难再起波澜,未来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逆差将逐步由内资外流主导。而且美联储加息频率可能低于预期,美元指数进一步大幅上涨空间有限,人民币贬值幅度可控,加之监管部门对资本流动的审慎管理将持续发挥作用,内资外流规模基本可控。预计非直接投资逆差有望逐步收窄。

3.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不含储备资产)小幅收窄,国际收支略有改善。2017年直接投资逆差可能进一步扩大,但非直接投资逆差规模有望缩小,并将带动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收窄。预计2017年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3800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逆差1400亿美元左右,略有改善。

4.资本流动各项数据趋稳。受人民币贬值预期等影响, 2016年以来,市场主体结汇意愿持续低迷,购汇需求增强。2016年1-1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2764亿美元。2017年人民币仍面临贬值压力,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局面难以根本扭转,但外汇供求趋于改善。2016年前11个月银行代客结汇月均规模已萎缩至1000亿美元左右,企业正常运营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结汇进一步萎缩空间不大;监管部门仍将持续加强对投机性购汇需求的抑制。同期,银行远期净售汇721亿美元,同比收窄近六成,远期结售汇改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未来外汇供求趋向平衡。预计2017年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收窄至2300亿美元左右。考虑到央行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可能对外汇占款产生一定影响,预计2017年央行口径外汇占款降幅2.5万亿元左右。结售汇逆差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多边金融机构投资及央行外汇市场操作等都将对外汇储备构成影响,未来外汇储备或将继续减少。

人民币汇率贬中趋稳,波动幅度扩大

1.2017年人民币仍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从国际因素看,美国经济有望温和增长,市场对美联储2017年加息预期增强,这仍将是未来人民币贬值最主要的外部压力。从国内因素看,尽管近期经济运行多项指标企稳回升,但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经济增长可能继续放缓。2017年中国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中美利差总体仍处在低位,从而给人民币带来进一步贬值压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输入步伐加快。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相互促进、相互加强,容易形成“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贬值预期增强-资本外流压力加大-贬值预期再增强”的循环。

2.人民币贬值幅度基本可控。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元指数的走势表明,美元指数顶部呈下降趋势。最近一次美元指数接近120出F在2001年,彼时美国经济占全球的比重超过30%,但目前美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已今非昔比。加息预期可能提前透支,美联储加息对美元指数的推动作用趋于减弱。因此,尽管美元仍可能走强,但难以恒强。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监管部门针对外汇和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仍将继续发挥作用,资本流动趋于平衡。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风险已受到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针对外汇和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管理或将持续加强,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可控。

3.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强,汇率指数保持基本稳定。未来,在人民币汇率“参考收盘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双参考定价模式下,双向浮动特征将更加明显,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强。波动幅度加大也是分化市场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重要手段。随着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必将推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包括中国在内的非美货币仍将普遍面临贬值压力。但从各国经济基本面来看,相较于其他货币对美元的跌幅,人民币的下跌或将相对温和,这将有助于稳定人民币对一篮子汇率的贬值幅度,从而保持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基本稳定。

外汇储备应发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护汇率稳定的功能

截至2016年11月末,中国外汇储备3.05万亿美元,较2015年初下降7914亿美元。外汇储备持续缩减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有观点认为,消耗大量外汇储备来维护汇率稳定会造成财富损失,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我们不认同这一观点。外汇储备是由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可随时运用的对外资产。外汇储备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潜在的国际收支需要、维持汇率稳定和缓冲外部流动性。历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新兴经济体抵御外部冲击、防范危机和减少危机冲击最重要的安全垫。

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主要是被动积累起来的。前几年,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资本大量流入,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大举买入美元,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既然前几年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时,央行在外汇市场上投放人民币以避免人民币过度升值,从而形成巨额外汇储备“蓄水池”,那么当前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时的应对思路也是类似的,即在外汇市场上投放外汇以防止人民币过度贬值,因而消耗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也是正常的。而从减轻贬值预期及打击投机活动来看,外汇储备的消耗也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目前市场普遍担忧的外汇储备消耗过快问题,我们认为大可不必担心。中国外汇储备大幅下降是由多重因素导致的,包括央行在外汇市场的操作、非美元货币贬值、市场主体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及储备支持“走出去”的资金运用等,如果通过消耗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可以有效减弱贬值预期,稳定人民币汇率,为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及经济触底回升赢得时间,那么,消耗一定数量的外汇储备可谓正当其时。当然要警惕短期内外汇储备消耗过快可能会影响人民币的信心,但如果人民币出现持续大幅贬值,资本持续大规模外逃,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那持有再多的外汇储备也毫无意义。

篇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将对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主要是对人民币国际化策略的研究,尹亚红(2010)分析发现人民币――港元一体化可以很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王元龙(2009)和陈雨露(2012)指出了人民币国际化要走的三步路;苏治和李进(2013)指出人民币实现区域化是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步骤。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是当下研究的重点。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研究

(一)从国内层面来看,1.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人民币国际化。因为虽然中国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但是中国绝大部分的国际贸易仍然是以其他货币尤其是美元结算的,这给中国参加国际贸易的厂商带来了汇率风险。2.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合理控制和化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风险的需要。中国作为一个非国际货币的发行国,事实上存在着国际收支的风险。

(二)从国际层面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也是全球经济再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际经济金融界已经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让国际经济和金融逐步多元化从而增加稳定性。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收益与风险

(一)潜在收益

1.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通过国内外两个融资渠道,一些国内机构将能够避开国内政策管制和体制束缚;另一方面,国内银行和企业也能利用海外投资机会、获得更高回报。2.减少汇率和流动性风险,提升企业定价能力。3.加快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会增加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推动国内金融市场加快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及其相伴的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也意味着加快推进利率和汇率改革势在必行。

(二)潜在成本

1.人民币持续升值可能伤及国内制造业部门。2.国内资金成本或上升。人们通常认为,进一步的资本账户开放会增加新兴经济体的海外融资,从而降低其资金成本、促进国内投资。3.经济和金融部门或受到冲击。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资本流动的波动可能会增大,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更容易受到全球市场波动的影响,汇率波动更加剧烈,并且由于离岸活动更加频繁、离岸和在岸联系更加紧密,流动性条件也因此变得更加复杂。这些因素可能会使人民银行对货币信贷条件的管理变得更复杂,影响国内金融系统和经济的稳定。

四、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一)促进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及直接投资中的使用

1.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009年4月,中国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允许国内5个城市符合要求的外贸企业与其香港贸易伙伴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2010年6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20个省市区(占中国贸易总额的95%)。2013年3月,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全国所有从事经常项目结算的企业。

2.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迅速,但人民币贸易计价进展缓慢。2013年,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达4.63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40%。2013年上半年,中国约11%的货物贸易以人民币结算。不过,大多数以人民币结算的贸易活动仍以其他主要货币计价,尤其是美元。

3.推进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从2011年1月开始,国内企业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当年10月该政策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外商直接投资,并且简化了人民币结算流程。2012年,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额达到5337亿元,比2012年增长8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规模大幅升至4481亿元。

(二)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放松证券投资管制

1.与其他央行签订人民币互换协议。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民银行已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管理局签订了人民币互换协议,总额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2.放松对证券投资的资本管制。提高在岸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可得性对促进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意义重大。近年来这个方面有不少进展,包括:扩大QFII额度,出台人民币QFII (RQFII)使离岸人民币能投资于中国大陆。截至2013年6月,QFII投资总资产达到约450亿美元,截至7月RQFII投资总额达到1220亿元人民币。

3.除了加快审批投资额度,外国投资者的投资选项也日益丰富,国内银行间债市逐步对外开放。2010年8月份,参与人民币清算及贸易结算的离岸银行以及一些外国央行获准可以投资于国内银行间市场。2013年3月,这一范围扩大至18家RQFII和部分QFII投资者(需获得人民银行批准)。2013年7月,人民银行将RQFII范围扩大至新加坡和伦敦。

4.发展人民币离岸中心及产品。中国政府一直鼓励并支持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新加坡、台湾及伦敦最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目前香港仍然是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流动性充足,占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的80%,人民币产品种类也最多。

(三)外国央行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

2006年12月,马来西亚正式宣布将人民币纳为主要储备货币,泰国、韩国及尼日利亚也先后跟进。2012年3月,日本也公布了购买中国国债的计划,日本成为首个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发达国家。2013年4月,澳大利亚宣布计划将不超过5%的外汇资产投资于中国国债。

五、人民币国际化的走向

(一) 汇率制度改革:渐进可控的市场化道路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应当是浮动区间放开,而体现政府管理的汇市日常干预减少,但政府管理汇率的能力绝不会降低。中期来看,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越透明,人民币汇率离市场化浮动就越近。另外,汇率浮动区间扩大降低了货币当局干预汇市的压力,为外汇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中国外汇管理的原则已由“宽进严出”向“双向均衡管理”转变,其间伴以逐步减少行政管制,逐步取消内资与外资企业之间、国有与民营企业之间、机构与个人之间的差别待遇。

(二)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应当促进和鼓励银行间拆借市场、企业债市场以及国债市场的发展,建立完整的利率联动体系,实现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市场利率这一机制的良好运转。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应该依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顺序,循序渐进地放弃对商业存贷款利率的直接干预,控制短期信贷的增长速度,减少短期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三)资本账户开放:循序渐进的有限自由化

在汇制改革逐步推进的支撑下,中国的资本账户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而逐步自由化。但是,资本账户开放也是一把双刃剑。国外大量的危机经验表明,在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如不注重必要的管理和引导,容易出现短期资本逆转、过度借贷等种种问题,对本国金融体系稳定造成冲击,不少经济体因为各种冲击,经历了长期的资本账户自由化进程,中间不乏反复。

(四)在境内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金融中心

篇3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的广泛波及,未来美、欧、日经济走向,以及他们可能的货币政策,都会增加美元汇率走向的不确定性,并将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性的提高。

罕见的长时间盘整

自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一直到2008年7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维持单边升值的态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从8.11升值至6.8128。尤其是进入2008年,人民币展开了一轮凌厉的攻势,接连突破数个整数关口。如此升值速度令业内学者和专家始料不及,更令众多外贸企业遭受重创。

然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自7月16日创下纪录6.8128元之后,一直在6.81-6.87区间宽幅震荡,期间只有9月23日突破6.81,报价6.8009,基本回到了6月底时的水平。此轮人民币汇率的盘整时间,长达4个月左右。这是汇改以来最长时间的盘整。

人民币兑美元之所以出现这一盘整走势,与前期人民币升值太快和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有密切关系。在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的背景下,尽管近期美元方面的利空不断,但是长期来看,相对非美货币来说, 仍将相对坚挺,这是因为市场对于非美货币的预期已经发生变化。美国经济的衰退将不可避免地拖累其他经济体,一方面投资者担心欧洲金融公司的健康状况,另一方面欧洲经济基本面趋弱,因此欧元处于下降趋势中。

这从最近人民币兑非美元货币的走势可看出端倪,最明显的是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走势。与人民币兑美元相反,从今年7月开始,人民币兑欧元从此前的贬值走势调转方向,展开了一轮凌厉的升值攻势,从10.8升值到9.10一线。而人民币兑美元与非美元货币汇率的走势,一直以来恰恰相左。当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时候,往往对非美元货币如欧元、日元和英镑等货币贬值;当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时候,往往对非美元货币升值。

当然,由于受前期大幅升值的影响,出口快速下滑,加上国际经济形势弱化和国内经济增速放慢,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将进一步对我国出口产生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对出口增长的关注度将会提高,因此人民币汇率政策亦将有所调整,延续3年的人民币兑美元单向升值走势将告一段落。分析师表示,在年内余下时间,人民币或保持适度稳步升值的格局,预计近期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窄幅波动。

升值遭遇“天花板”?

不过,很显然的是,人民币汇率目前的情况和过去3年有了很大不同。

现在坊间流行着一种观点:随着中国出口放缓,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便会停止,甚至会在短期内贬值。渣打银行全球研究部指出,随着通胀担忧的减弱以及欧美经济放缓,中国内地的出口增长率将持续回调,到今年底实际增长率可能降为负值。基于此,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对强势美元温和贬值将成为市场共同的预期。

事实上,还在人民币今年上半年一路飙升的过程中,中国银行的一位高级分析师也指出:“目前人民币升值已超过可承受范围,不利中国经济的短期稳定及长远发展,因此,政策管理层可考虑,在合适时机采取一次性贬值对策,打消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以维护中国经济调整和企业利益需求。”

对于该份报告抛出的“人民币应当一次性贬值”的观点,业内大多并不认同。他们只是强调人民币升值不宜过快。大多专家预计,“贬值不会那么快,短期内贬值不现实”,并进一步估计,到年底人民币兑美元价格可能会达到6.7元左右。分析师认为,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并没有改变,“只是步伐较以前有所不同,可能有更多反复”。根据贸易加权推算,许多观望者已认定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将十分有限。同时,虽然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且官方经济数据比较乐观,政府的反通胀斗争似乎进行得很顺利。未来12个月人民币不会有大幅升值,至2009年第3季度结束,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将在6.75的水平。

双向波动预期提高

眼下,美国正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关系到美国乃至全球的发展前景,在多重利空的打压下,各种货币之间难以保持单边升值或贬值的态势,上下波动会更加频繁,抑或更加剧烈。

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也不会例外。尽管许多学者认为人民币仍然会继续保持升值态势,但延续3年的人民币单向升值走势将告一段落,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预期进一步提高。

从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因素看,虽然我国宏观经济面临一定的困难,如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但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地发展,因此宏观经济面仍然支持人民币走强,同时国外投资者仍然对未来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有利于吸引国外投资;我国的贸易盈余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这决定了人民币仍然存在升值的趋势;公众预期的变化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会放大汇率变动的幅度,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市场参与者会尽量减少对外汇的需求,并减持外汇。根据央行统计数据,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存款基本保持在1500亿美元至1600亿美元左右,始终没有大的变化。这说明了在人民币有升值预期的情况下,居民更愿意结汇,而不是愿意存款。

然而,人民币持续的单边升值已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行业的出口企业,其利润遭到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不断挤压,已经无利润可言,许多企业面临破产或已经关门停业。面对这类企业的困境,中央银行在进行包括人民币汇率在内的货币政策调控时,必须权衡其间利弊。一旦汇率的变动超出央行汇率目标波动的幅度,央行就会在外汇市场干预。

篇4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美元汇率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2-0059-03

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就一直保持着稳步单边上扬的态势,而其升值速度也在2008年上半年达到3年多以来的顶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累计升值达6.1%,接近2007年全年6.9%的升值幅度,升值步伐明显加快。进入8月以后,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节奏打乱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速度开始放缓,其中第三季度仅升值0.6%。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在多数时间内均围绕6.82至6.85的汇率区间窄幅波动,升值趋缓的态势已较为明显。进入第四季度后,受到了美元持续强势、中美利差下降、出口数据疲弱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进一步走出了显著回调、小幅走贬的行情。

同时,由于政府及央行态度纷纷从上半年防止经济过热向下半年促进经济稳健较快增长转变,人民币对美元在这种大环境中突然停止稳步升值的走势,使得市场猜测央行可能让人民币贬值来支撑经济增长,人民币有了贬值压力吗?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发生改变的国内背景下,分析人民币汇率短、中、长期的走势,对国内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以及外汇投资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国际因素分析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过去四个多月里一直在6.83左右徘徊,这是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最长时间的稳定期,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和国际市场上美元的反弹有关。

1、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美元强势显然符合美国利益。强势美元有利于改善美国金融体系流动性匮乏的局面。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与次贷相关的亏损和资产减值对美国银行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尽管美联储采取各种手段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市场对流动性依然如饥似渴,美元汇率变化作为全球资本流动的风向标,美元的升值必将吸引大量资金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回流。从而极大缓解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和信贷紧缩的局面,为危机的解决和经济的企稳创造有利条件;各国央行持有大量美元资产,为避免他们抛售这些资产,美国货币当局必须保证美元稳定,以吸引海外机构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为美国的救市方案提供资金,并尽可能地降低美国政府的筹资成本。此外,美元升值有利于抑制通胀,为美国货币政策提供更大空间。作为全球商品主要计价方式和支付手段的美元,币值上升将有效压低原油、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其功效从美元指数和CRB指数走势的对应关系清晰可见,也为经济超预期疲弱时进一步降息打开了空间,这样能为美国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创造更大的空间。

2、除了日元近期大幅走高外,非美货币普遍下跌,特别是欧元对美元大幅下跌。据美国商务部10月30日公布的初步数据,由于消费开支紧缩等原因,美国2008年第三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0.3%,为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但好于预测的降0.5%:第三季度个人消费降3.1%,个人消费数据是自1991年来首次下滑,为1980年来最大跌幅。最近公布的数据,均显示出美国经济仍面临衰退阴影。但与美国相比,欧洲和日本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前景更为黯淡。早在2007年9月,美国开始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缓解危机,包括大幅减息和财政退税:而欧洲央行和政府无所作为,目前经济下滑风险更大,降息的预期加大;对其金融机构的援助将使欧洲政府债台高筑,许多国家的债务水平可能会超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GDP的60%的上限。欧洲的经济规模与美国旗鼓相当,但是欧洲国家宣布的金融援助计划规模远大于美国的7000亿美元。欧元区各成员国的财政状况参差不齐,而且由于欧洲央行仅可以为欧元区15国制定货币政策,而财政政策掌握在各国政府手中,这一非对称性不仅使得欧洲救市措施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政策行动难以协调一致,还使得欧洲经济衰退的持续时间和程度都可能超过美国。从金融系统的传导来看,欧洲受到的冲击并不比美国弱。欧洲公布的数据加剧了汇市的紧张气氛,10月30日的欧元区数据显示,10月份商业信心指数由9月的87.5降至80.4,为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10月商业景气指数由0.83降至-1.34,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服务业信心指数由0降至-6,为12年来最低水平,工业信心指数由12降至-18;消费者信息指数由-19降至-24,为15年来最低。这些数据显示,欧元区消费者信心、工业信心、商业信心等几乎所有部门信心都各自创下近年来低点。英镑和欧元的下跌,原因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因为美元反弹加上金融危机。英镑的下跌幅度更大是因为金融业在英国经济中的比重较大,而会融业的悲惨现状导致了英镑的更大幅度下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继续保持稳定,但在美元上扬、非美货币普遍下跌的形势下,人民币汇率继续持稳的难度不断增加,对其他非美货币也被动地升值。

3、美元的走势受石油走势的影响也较大,石油价格直接影响了美元的走势。2008年,石油价格在7月16日的147美元之上见顶,然后连续100多天持续下跌,最低跌到61美元附近,跌幅高达59%,这是历史上非常罕见的走势。而黄金价格也同时从1043美元,一度下跌到700美元以下。受此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也不能幸免,连续下挫,屡创新低。

4、美国利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从而使得非美货币高利率更显突出。2008年12月16日,因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美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联储将利率水平从1%下调到了0至0.25%的范围,这已降到历史最低点,美元的利率可能已经触底,而欧元、英镑等货币才刚刚开始其减息周期,欧元、英镑基准利率目前为止为2.5%、2%、2.75%,欧盟统计局2009年1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12月通胀率降幅超出预期,降至1.6%,低于11月的2.1%,亦远低于欧洲央行略低于2%的目标位,为欧洲央行更大幅降息应对恶化的经济敞开大门。非美货币未来利率下调的空间很大,导致市场不愿过多地持有非美货币。

(五)国际金融危机并未真正撼动美元体系的基础。尽管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信用体系备受诟病,但美元地位尚未出现根本性动摇。现在,美国仍控制着全球24%的战略储备,拥有11%的世界贸易份额,在短期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人们还无法找到美元的替代品。同时,目前全球风险交易资金的出逃对美元起到了支撑作用,由于金融

危机引发的大规模提前还贷必须用美元进行偿付,对美元的需求随之增加,从而带动美元升值。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国内因素分析

1、国家宏观调控重点的转移。中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10月30日公布了一系列最近重要的经济数据。中国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9%,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自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GDP增速已连续五个季度呈回落走势,9月CPI同比上升46%,中国2008年前三季度的GDP和CPI增速双双走低。通胀水平下降得较快,第四季度可能会到3.5%的水平。中国9月份宏观经济景气预警指数为105.3,比上月的108.0明显下降,达到自2007年7月以来的最低点。此外,财政收入指标在最近12个月首次出现偏冷的浅蓝色状态。由于宏观调控重点从防止通货膨胀转变为防止经济下滑,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的操作手法。可能让位于通过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来保障经济增长。

2、出口和贸易顺差实际增速下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国外需求的萎缩,中国贸易顺差增速回落明显。2009年1月4日海关总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08年前11个月的对外贸易数据。数据显示,我国进出口形势在11月时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自2001年10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月度进、出口增速则为1998年10月来首次同时呈现下降走势。2009年中国进出口可能出现持续下滑,增速可能在5%以下,国际收支失衡的改善减缓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3、资本管制力度的加强和国内楼市、股市进入下行周期遏制了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入。7月14日起,外管局、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开始对出口收汇结汇实施联网核查管理。同日起,外管局也加强了对出口预收货款与进口延期付款的管理与监测。7月18日起,发改委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严防外汇资金通过FDI渠道的异常流入。6月18日起,外管局出台了“报送非居民人民币账户数据”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对非居民八类人民币账户的统计与监测。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减少。2008年上半年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入同比下降51%。其中,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8亿美元,下降49%;QFII净汇出03亿美元,2007年同期为净流入15,2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2008年企业境外上市规模明显下降;二是国内资本市场价格和交易规模大幅回落,对境外投资者吸引力减弱;三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境外投资者资金紧张,对我国证券投资减少。

4、中美利差缩小是最近人民币升值乏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央行自2008年9月份以来连续五次降低利率、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我国宏观经济下行的趋势目前仍然比较明显,市场普遍预期接下来仍会进一步降息,而目前美联储已将利率水平下调到了O至0.25%的范围,这已降到历史最低点,美元的利率可能已经触底,中美利差已自2007年最高的200个基点以上水平降低至150个基点,在人民币目前已经进入降息通道的背景下,未来中美利差也会进一步缩小,这将直接对人民币的汇率水平带来较大压制。

篇5

在市场人士纷纷猜测究竟人民币是否该升?以何种方式升?对市场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的时候,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表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决定进一步推进汇率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同时表示人民币汇率不会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这也就意味着人民币升值的路径应是一种保守的路径:恢复执行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之间的浮动机制,让人民币对美元小幅渐进升值。

人民币缓慢升值对股市的影响

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续跌破1:8、1:7大关,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至今,人民币汇率开始走平,维持1:6.8的水平。而这段时期内,中国股市也经历了大起大落,经笔者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从2005年6月份开始,股市开始走进波澜壮阔的牛市行情。当然,正如市场所认为的一样,这边牛市行情要归功于2005年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我们不否认股改是推动本次行情的核心动力,但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人忽略了汇改的作用,人民币汇率先是跌破1:8关口,继而逼近7.6的水平,人民币大幅升值无疑对股市走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汇改和股改几乎出现在同一时点,也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如果细分,此轮人民币升值略早于股市启动,也反映出人民币升值对股市行情启动有一定前兆预示。

其次,一直到2007年10月份之前,人民币升值与股市走势都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两者互为影响的成分更多。但当股市疯狂到极致的时候,也就是在10月16日出现顶部之后,市场急转直下,一路狂泻。而这个时候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在股市见顶之后,出现了加速升值,直到次年的4月份。4月份之后,人民币升值的步伐才有所减弱,直至走平。那么,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股市走熊的过程中,股市的反应明显早于人民币汇率的反应,股市行情对人民币汇率有一定拐点指引。

最后,让我们一起看看人民币汇率温和升值时股市的表现。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到目前,人民币汇率变动不大,基本维持在6.8的水平,处在温和升值的过程。与前期大起大落走势相比,这个时期的股市无疑呈现出温和上涨走势。从时间段上看,人民币汇率走平的拐点出现在2008年7月份,而股市企稳回升出现在2008年10月份,再次说明在牛市行情到来前,人民币汇率的表现对股市行情有一定的先行特征。

整体上看,股市的表现和人民币汇率的表现互为牵引。在牛市行情中,人民币汇率的反应要早于股市的反应;而在熊市行情中,恰好相反,股市的反应要早于人民币汇率的反应。另外,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短期内还是具有利好效应的,投机性资本的流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股市行情,但这里面有一个人民币兑美元临界值的问题,临界值究竟是1:5还是1:6,并不好确定,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将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势必会传导到资本市场上来,那个时候就会给股市带来负面影响。

缓慢小幅升值,将会强化国际市场对人民币长期将陆续稳步升值的预期,他们会通过外汇市场、股票市场等资本市场进入中国内地,推高中国内地的资产价格。而境外资金的流入再加上国内民间资本的共同作用,无疑对股价带来长期性的利多。从目前中国沪深300的走势来看,在形态上形成了一种收敛三角形,价格存在向上突破的迹象。从过往人民币升值后的证券走势来看,进一步加大了其向上突破的可能。

人民币缓慢升值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期货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重要的进出口品种上面。其中大豆、橡胶、铜以及钢铁影响最大。

人民币升值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短期会对国内期货市场价格形成压力。大豆、铜、橡胶等品种的进口依存度较高,人民币升值后对这些品种的利空影响较大。但根据历史数据统计,2005年7月21日,央行实行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第二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但对期货市场走势的影响并不明确,各品种涨跌不一,大豆下跌2.45%,铜上涨0.39%,橡胶上涨1.76%。

但是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期货市场外强内弱的局面,国内进口的增加,扩大了国际商品的需求,有利于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而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又会拉动国内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2005年7月人民币升值后,橡胶内外盘比价短期走势虽然不明显,但在之后两年的时间里,日本橡胶与上海橡胶比价是持续走低的,由95下跌到67,下跌幅度超过30%;大豆在之后两年半的时间里基本保持外强内弱格局,比价由2005年7月的3.8下滑到2008年2月份的2.41,下降幅度达到36%;金属铜也保持了近两年多的外强内弱走势。但人民币汇率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不是根本的,最终商品价格还是由供求关系决定。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钢铁行业的采购成本,进而降低国内的钢铁价格。目前钢铁行业中有4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而以铁矿石为主的原料占到钢材成本的40~50%。但是对于钢材的出口不利,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中国的钢铁出口价格增加,进口钢铁价格降低,由于中国目前主要出口的是低附加值的钢坯、长材、热卷等钢铁产品,而从国外输入的大都市高附加值的冷板、镀锌等产品。人民币升值后会使得国外钢铁产品价格偏低,市场竞争力更强,占有率也更高,对国内出口的钢铁会产生挤兑作用,由此会恶化国内钢铁的供大于求的状况,导致国内钢铁价格的下跌。

总结

从投资机会的角度来看,本国币种升值对股市具有利好效应。具体到板块,金融股无疑是币种升值最大的受益板块,币种升值将支撑金融股持续走强。在我国股票市场上,金融类股票是沪深300最大的权重板块,也即金融板块的表现成为沪深300走势的关键。从人民币升值和股市联动这个主线来看,人民币升值给股指期货带来的是机遇,投资者可以从人民币升值角度来把握股指期货的投资机会。而对大宗商品市场而言,人民币升值中长期来看都会形成商品市场外强内弱的格局。因此投资者可以择机尝试内外盘的套利机会,即买CBOT大豆抛国内大连大豆,买伦铜抛国内铜等的套利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