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患者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护理风险评估; 精神科; 安全管理
doi:10.14033/ki.cfmr.2016.35.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080-03
护理风险是指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害患者人身安全、影响治疗的不良事件[1]。精神科患者因不能自行有效控制自身思维及行为活动,造成多种不安全因素出现,如: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出走(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危及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安全。如何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成为了医院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重点。为了减少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笔者所在医院自2015年5月开展风险评估表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护理管理,取得了理想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1200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所有研究病例均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实施分组,将2014年8月-2015年4月的589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5-12月的611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89例(66.04%),女200例(33.96%),年龄13~75岁,平均(33.3±5.4)岁。疾病分布:精神分裂症170例(28.86%),持久的妄想(偏执性精神病)98例(16.64%),双相(情感)障碍128例(21.73%),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89例(15.11%),分裂情感88例(14.94%),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6例(2.72%)。观察组男411例(67.27%),女200例(32.73%),年龄11~78岁,平均(32.3±3.4)岁。疾病分布:精神分裂症168例(27.50%),持久的妄想(偏执性精神病)105例(17.18%),双相(情感)障碍135例(22.09%),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93例(15.22%),分裂情感96例(15.7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4例(2.29%)。两组病例资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常规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服药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及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成立以护理部的3名质控组长指导,各病区护士长为组长的风险管理小组。护理部对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管理预案、评分标准等进行修订,确定明确的风险级别。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意识及提高评估水平。
1.2.2 风险评估方法 病房采取三级风险评估,一级评估: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风险评估表的内容对新入院患者,在2 h内采取询问患者或家属及送治人员,以及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完成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出走(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有变化当班护士要完成风险评估。确立风险程度,对于高危风险履行风险告知,并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做好标识,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二级评估:按照一级评估结果对存在高危风险因素的病例实施全天动态评估,护士长及相关责任人还要保证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三级评估:护士长72 h内对高风险的患者再评估,审核后将结果上报护理部,督查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护理部对重点高危患者进行现场查看评分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给予指导。
1.2.3 风险警示标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高危风险患者(存在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的患者)作为重点护理管理对象,写在白板上提醒,在其床头卡上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跌倒高危患者还在其腕带上贴上警示标识。餐厅设“防噎食专座”,有噎食风险患者进食时集中管理,专人看护。
1.2.4 护理风险的防范 具有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需要作为临床重点监护对象,安置于重点病房,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宣教,认真执行工作制度,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护理措施,正确使用各种安全警示标识。若发现其存在新的危险因素,则应给予二次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防范风险。科室护士长定期检查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限期整改。对评出的高风险患者由各病区护士长审核并上报护理部备案。见表1、表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风险评估率、风险告知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研究病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风险评估开展前后相关因素的比较,见表3、表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护理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2]。护理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严重者还可导致患者死亡。精神科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或受其他刺激性因素影响,可导致其出现自杀自伤、暴力攻击、外走等危急事件。并且,精神科患者长时间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噎食、跌倒的危险性也较高。因此提升医院护理人员识别风险水平,增强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有研究显示,积极发现及识别潜在风险、现有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级,给予对症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4]。所以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这对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重大意义。要防止高风险事件的发生,就要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即如何将处置行为变为控制行为,消除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5]。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精神科护理工作属于高危风险工作,不仅具备医院护理工作要求的专业性,还具有精神科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外,还要熟知护理风险评估知识及常用的评估技能。患者入院后开展风险评估预见性评估,将高危风险病例进行重点监护,同时开展安全防范护理[6]。才能在工作中避免或减少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风险评估单是针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护理,它需要护理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能预见性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7]。通过对护士进行风险评估能力的培训,并定期开展精神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演练培训,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能力和处置能力。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士执行风险评估率及对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处置能力优于对照组。
护士应用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患者入院当天评估其现存的及其潜在危险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迅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及有针对做好安全指导。同时,护士通过对患者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患者存在及潜在的健康问题有了总体的了解,从而有条理、针对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提高了防范意识,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士的风险告知率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对照组。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便于抓住工作的侧重点,主次分明,掌握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8]。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掌握其心理动态,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并积极为患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拉近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韦丙茹.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131-132.
[2]谭宝玲.心血管病急诊患者心机标志物升高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6-37.
[3]李凤香,陈晓燕,曾伟娴,等.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52-54.
[4]梁严霞,龙小艳,杨春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08-1509.
[5]杨丽.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5-666.
[6]覃金荣,杨带兰.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6,24(5):75-76.
[7]李绿亚.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57-2559.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 风险评估; 管理对策
急诊科护理风险是指急诊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及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护理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职业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护理风险能造成对患者身心伤害、导致医院遭受经济损失或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声誉。造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有护士因素、患者因素、管理因素、医师因素等。如何尽早发现和有效处理各种护理风险隐患,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已成为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急诊科是风险系数极高的科室之一,为有效规避护理风险,降低医疗纠纷,保证患者安全,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采用自制的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强化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2月,本院急诊室共有护士10名,年龄20~45岁。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7名;大专学历6名,中专学历4名。
1.2 方法 根据笔者所在科室实际情况,自制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评估表评估项目共包括16项护理风险因素内容,包括:(1)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2)岗位责任心不强/脱岗、惰岗;(3)操作规程不完善/执行不严格;(4)知识缺乏/经验不足;(5)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不严格;(6)观察、处置不及时/延误救治;(7)查对不严格/输血、给药错误;(8)手术患者或部位识别错误;(9)告知不当/护患沟通不良;(10)一次性用品或药源性不安全;(11)仪器设备或服务设施不安全;(12)院内跌倒、烫伤、压疮等;(13)护理记录不当,医护记录不一致;(14)人力不足或配置不当;(15)带教不力;(16)其他。对上述每一项不安全因素内容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本项护理风险,可能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最后对评估效果进行评价。责任护士每天对患者评估1次,根据评分调整护理干预方法。统计2010年、2011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并与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前的2009年急诊科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意外、纠纷例数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后,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2009年比较,急诊科2010年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常见护理风险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而急诊科急救因其突发性,是医院救治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阶段[2],如护士技术不熟练或动作慢、操作失误或言语不当、出诊记录缺陷或漏记,在急救转运的途中没有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清楚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对急救器材操作不熟悉,护士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按操作常规和制度执行医嘱,皮试或注射前未询问患者是否有无过敏史,当医嘱不详时未明确医嘱等直接影响了抢救的质量和速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结果显示,本院急诊科在实施护理险评估后,与未实施护理风险评估的2009年比较,2010年与2011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情况分别下降至2009年的15.38%和7.69%,说明进行护理分险评估,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某项护理风险,可能发主护理风险的主要问题及后果、发生护理风险原因分析以及消除护理风险的整改措施及管理对策,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急诊科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3.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2.1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不断转变服务观念,加强急救业务培训,加强护理管理,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定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急诊专业思想、医德医风教育,规范抢救物品、药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增强急诊护士法律意识,加强护理记录单的管理,规范护理文件书写,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爱心和真诚,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护患告知制度,强化护患共同承担风险意识[3]。
3.2.2 建立预防急诊科护理风险干预流程 对急诊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每位护士都能熟练地根据急诊科护理风险隐患评估表准确评估患者护理风险。对新入院患者由专职的护士进行评估筛查,对筛查出的有护理风险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特殊护理干预,如对有褥疮高风险患者使用气垫床、气圈、局部易压部位使用褥疮贴等[4]。对有跌倒高风险患者在床头挂“小心跌倒”的安全警示牌。提醒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在患者活动时给予协助和警告,以防跌倒[5]。
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6,7]。通过实施急诊科护理的风险评估,使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与纠纷,切实为患者提供放心、安全、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参 考 文 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2] 李小平.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安全工作中的实施及效果[J].护理研究,2007,21(12):3367.
[3] 何元风.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与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83-84.
[4] 杨春莉,杜金莲.骨科患者压疮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J],2011,32(6):1016.
[5] 李新辉,陈丽丽.老年病房跌倒危险因素及预防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08,6(11A):2829-2831.
[6] 申萍,孙琳,朱剑萍.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成效[J].护理学杂志,2006,2l(10):85-87.
【关键词】管理流程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 干预措施 老年患者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27-02
Fall into bed management process and risk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s in neurological medicine application
LEI Xue
(Sichuan Province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Guangyua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628017)
【Abstract】Objective We will discuss the management processes of fall bed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fall/fall b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vention sheet in Neurology. Method We chose the 706 patients who was admitted in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September in 2011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with conventional anti-fall care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ok the anti-fall care by using fall bed management process, risk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sheet to compare their incidence of falls. Result The result between two groups is P<0.01. This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n the fall incidence of pati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i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fall / fall bed management process ,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in tervention shee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fall incidence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protect the care safety of elderly hospitalized patients.
【Key words】management processes fall / fall bed risk assessment interventions elderly patients care safety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神经内科患者多高龄, 加之意识、感觉、运动障碍及用药等,使跌倒与坠床的危险性增大。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跌倒后的恐惧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为减少和避免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发生,降低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同时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跌倒管理流程[1],实施了“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有效地预防了跌倒事件的发生。
1 方法
1.1 跌倒坠床管理流程
1.1.1 高危跌倒坠床筛查 实验组在入院评估上增加了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使新入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常规化。制定了跌倒与坠床风险评估,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4岁、孕妇、意识障碍、疼痛、行动不便及危重患者必须进行筛查。评估内容包括:①最近一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1分);②意识障碍(1分);③视力障碍(1分);④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⑤年龄≥65岁或年龄14岁(1分);⑥体能虚弱(3分);⑦头晕、眩晕、性低血压(2分);⑧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1分),如散瞳剂,镇静安眠剂,降压利尿剂,镇挛抗癫剂,麻醉止痛剂;⑨住院中无家人或其他人陪伴(1分)。每个因素按不同等级评分, 分值越高说明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性越高,评估得分范围大于4分为高危险。
1.1.2 高危跌倒坠床预报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的使用 实验组患者于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评定,将分值≥4分的患者列为跌倒高危人群,填写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表上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上报护士长、护理部,并重点交班,形成一个以责任护士-科护士长-护理部为一体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并给予持续性评价[2]。根据评分调整对策:每周评估一次,家属签字确认,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一式两份, 护士、患者或家属签字,护士长审核后签字,一份交给患者,一份保存于护理意外事件档案中。
1.1.3 实施干预措施保障安全①环境安全:地面无潮湿、积水,病室光线充足,配有地灯,床头灯。走廊宽敞明亮,两旁安置扶手。厕所有蹲式及坐式装置且装有扶手,使用防滑垫。病房物品规范放置,通道无障碍物, 病床固定良好,按要求使用床挡护栏。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可及之处。②合理运用各种标识:在病人手腕上佩戴身份识别带, 防止病人离床活动时发生跌倒便于身份识别,病房卫生间粘贴 “小心地滑”的标识,高危患者床尾挂上红色“ 防止跌倒”的警示标识。高危患者用醒目的黄色三角形标识贴在责任护士分管患者一览表上,严格交班,加强巡视,语言提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保证护理设备齐全:呼叫器安装在患者能触及位置,教会患者使用呼叫铃。科室备有多功能担架推车,轮椅,并安装保护带,保障安全运送。④用药安全管理: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容易发生蓄积,严格遵医嘱服药,告知注意事项,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服降糖、降压、利尿药要床旁看服,避免药物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患者跌倒[3];服用镇静、安眠药叮嘱其完全清醒后再下床活动;应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加强巡视,指导缓慢活动,防止头晕。改变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 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
2 结果
表1 有无实施跌倒管理流程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 n,%)
注:p
3 讨论
3.1 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降低了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坠床率,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国内人口的老龄化及慢性病的增加,以及新医改政策的出台,神经内科的病人逐年增多,因此,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防跌倒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对老年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进行早期筛选,同时实施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改善病房环境,应用辅助保护器具,针对不同级别的老年患者应用个性化的防跌倒坠床流程,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3.2 增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有研究表明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不足,且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与学历、职称和工龄均无关,仅仅与护士是否接受过跌倒相关知识培训有关[4]。为了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士对患者防跌倒的安全意识,科室内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并开展预防跌倒的护理应急预案演练,以预防跌倒及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处理,不断强化护士护理工作安全意识。
3.3 加强了护患沟通。有研究表明, 陪护人员对于跌倒的原因及预防常识认知率低也是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5],因此,应用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和陪伴加强教育,能有效地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这不仅是对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维护, 而且是护士进行自我保护的需要。由于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 使患者更加理解和信任医院,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有利于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一旦发生不可避免的纠纷, 还可作为院方履行安全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
3.4 丰富了护理管理的内涵,提高了护理服务品质。通过实施跌倒管理流程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现代护理要求护士除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业务技术外,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2]杨君艳.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 (23 ): 4907-4908.
[3]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
【关键词】护理风险评估;预警干预;临床给药;用药安全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用药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造成了资源浪费。护理人员是药物治疗的执行者,也是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第一处理人,在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的给药错误或不合理状况将直接导致临床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1]。本次研究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临床给药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及预警干预,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满意的管理效果,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共有床位500张,病区19个,护理人员237名,2名为男性,235面为女性,其年龄为19―45岁;其职称类型包括:初级职称者92名,中级职称者10名,高级职称者2名。
1.2方法
首先在医院内部联合护理主任、护士长、药剂师、临床护理优秀人员组成临床给药风险管理小组,对每位成员进行专业的临床给药培训,并对风险管理的相关流程和知识进行培训;随后小组成员根据临床给药的相关实践经验确定临床给药的流程;护理人员统计2014年一年中患者临床给药的相关资料,并针对发生临床给药安全事件的资料依照临床给药护理的相关规范要求及确定的给药流程对临床给药中的存在和潜在风险失效模式进行识别,按照严重度、不易探测度、发生频率进行评分,每项1―10分,评定出风险指数;根据风险指数进行风险预警分级;根据预警分级进行预警干预;风险管理小组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护理风险预估,并对预警干预进行持续性改进[2]。
1.3风险评价指标
风险指数=严重度*不易探测度*发生频率,当失效模式的风险指数>125或严重度>9时表示需进行改进。风险指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对上述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百分表示,对比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当P
2结果
干预前的失效模式风险指数为173.47,干预后的失效模式风险指数为104.36,干预后的失效模式风险指数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给药中存在很多风险,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给药时,其方式、用量、滴速等均是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出现临床用药安全事件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次研究在临床给药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和预警干预,其中经过干预其失效模式风险指数明显低于干预前,P
临床给药风险管理小组确定的给药流程主要包括六项程序:首先护理人员在护士站核对医嘱后完成领药,并执行医嘱;药剂师在药方完成药品的核对和发药过程;相关人员将药品送至护士站,完成交接工作;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在治疗室完成配药过程;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对患者进行给药;用药后对患者进行监护,观测治疗效果,发现不良反应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4,5]。
参照上述程序对临床给药进行风险评估、预警分级之后就需完成风险预警干预,其干预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对护理人员对给药风险的认识,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给药的相关知识培训[6];建立相关的改进参照标准,根据风险指数按照先后顺序对相关实施过程进行改进,临床给药风险小组定期检查改进效果;加强对病房药品的分类管理,并加强对药品的标识[7];采取护理责任制,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工作责任心,加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观测;各科室中确定专业的给药风险管理人员,加强对临床药物研究人员的沟通,对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及时准确的临床实践数据和资料,并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用药安全监测,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8]。
综上所述,在临床给药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和预警干预能有效降低临床给药风险,减少临床给药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波,马志军,孙鑫,等.医疗安全风险预警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04(04):42-44.
[2]许兰花.精神科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3,23(07):66-68.
[3]高远,屈波,毛智,等.应用风险评估表筛选并确立风险预警机制的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4(21):6768-6771.
[4]吴茜,龚美芳,孙晓,等.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构建与运作[J].护理学报,2015,01(07):16-20.
[5]程凤敏,陈海啸,郎云琴,等.降低病区护理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52-54.
[6]朱纯敏.临床给药护理不良事件归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92-94.
1.1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2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对照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对骨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风险评估,不仅需要对风险评估单进行合理设计,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判断,并做好风险防范护理。患者在入院24h内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主要采用的是ADL评分,通过评分结果,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这样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降低患者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在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以后,需要针对评估结果采取防范措施,若患者存在压疮风险,应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压疮的发生。针对已经发生风险的患者,可采取积极的应急措施,并按照事先设立的风险预案对患者进行检测,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在使用器械的过程中也容易导致风险的发生,因此,对器械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器械所存在的风险,消除安全隐患。护理人员还应加强风险评估单的管理,护理人员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评估单,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护理长应对其风险评估单进行核对,并监督护理措施的执行,从而将评估的准确性提高,使风险的防范发挥作用。风险评估护理不仅能够增强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而且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风险评估护理保证了骨科患者的安全,降低了风险的发生率。
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9月本科收治的住院患者7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防跌倒坠床护理,实验组应用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对患者实施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跌倒坠床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风险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管理流程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干预措施老年患者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15-02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列为首位。神经内科患者多高龄,加之意识、感觉、运动障碍及用药等,使跌倒与坠床的危险性增大。跌倒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跌倒后的恐惧可以降低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使其活动范围受限,生活质量下降。为减少和避免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发生,同时为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我们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跌倒管理流程[1],实施了“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有效地预防了跌倒事件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2012年1月-2011年6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病人共417例,其中男性259例,女性158例,年龄18~90岁,平均65.2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6例,脑梗死87例,脑出血44例,周期性面瘫25例,癫痫31例,中毒性脑病12例,帕金森33例,一氧化碳中毒16例,脑外伤综合征48例,重症肌无力2例,面神经炎13例。
1.2方法。将417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护理,实验组患者按跌倒坠床管理流程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
2结果
见表1。对照组208例,跌倒3例,跌倒损伤程度分级为1级,坠床1例,损伤程度为2级,实验组跌倒1例,损伤程度为1级。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结果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3护理
跌倒坠床管理流程。
3.1高危跌倒坠床筛查。实验组在入院评估上增加了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评分,使新入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常规化。制定了跌倒与坠床风险评估,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4岁、孕妇、意识障碍、疼痛、行动不便及危重患者必须进行筛查。评估内容包括:①最近1年曾有不明原因跌倒史(1分);②意识障碍(1分);③视力障碍(1分);④活动障碍、肢体偏瘫(3分);⑤年龄≥65岁或年龄
3.2高危跌倒坠床预报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的使用。实验组患者共209人,于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评定,将分值≥4分的患者列为跌倒∕坠床高危人群,其中高危病人134人,填写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表上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上报护士长、护理部,并重点交班,形成一个以责任护士-科护士长-护理部为一体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并给予持续性评价[2]。根据评分调整对策:每周评估一次,家属签字确认,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一式两份,护士、患者或家属签字,护士长审核后签字,一份交给患者,一份保存于护理意外事件档案中。
3.3实施干预措施保障安全。①环境安全:地面无潮湿、积水,病室光线充足,配有地灯,床头灯。走廊宽敞明亮,两旁安置扶手。厕所有蹲式及坐式装置且装有扶手,使用防滑垫。病房物品规范放置,通道无障碍物,病床固定良好,按要求使用床挡护栏。将常用物品放置患者可及之处。②合理运用各种标识:在病人手腕上佩戴身份识别带,防止病人离床活动时发生跌倒便于身份识别,病房卫生间粘贴“小心地滑”的标识,高危患者床尾挂上红色“防止跌倒”的警示标识。高危患者用醒目的黄色三角形标识贴在责任护士分管患者一览表上,严格交班,加强巡视,语言提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③保证护理设备齐全:呼叫器安装在患者能触及位置,教会患者使用呼叫铃。科室备有多功能担架推车,轮椅,并安装保护带,保障安全运送。④用药安全管理:药物在老年人体内代谢相对较慢,容易发生蓄积,严格遵医嘱服药,告知注意事项,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服降糖、降压、利尿药要床旁看服,避免药物影响患者的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患者跌倒[3];服用镇静、安眠药叮嘱其完全清醒后再下床活动;应用血管扩张剂的患者,加强巡视,指导缓慢活动,防止头晕。改变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s、坐起30s、站立30s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
4讨论
4.1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降低了神经内科患者跌倒坠床率。通过对209名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风险进行早期筛选,共筛查高危患者134人,针对不同级别的老年患者应用个性化的防跌倒坠床流程,同时实施防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改善病房环境,应用辅助保护器具,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病房内未发生跌倒坠床,发生的1例跌倒为患者外出检查发生的院内跌倒。所以通过实施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表,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减轻了家庭负担和经济压力,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2增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有研究表明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不足,且护士对住院老年跌倒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与学历、职称和工龄均无关,仅仅与护士是否接受过跌倒相关知识培训有关。
4.3加强了护患沟通。有研究表明,陪护人员对于跌倒的原因及预防常识认知率低也是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用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和陪伴加强教育,能有效地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这不仅是对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维护,而且是护士进行自我保护的需要。由于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使患者更加理解和信任医院,从而取得病人家庭整体协调支持,用最实际的护理获得患者和陪伴较高的满意度。
4.4提高了护理服务品质,丰富了优质服务内涵。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护士除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业务技术外,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跌倒管理流程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J].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1 评估方法
建立了整形外科护理风险评估表。评估出的重点对象每班必须书面和床旁交接班。护士长每日晨交班时检查每一个被评估患者的实施情况,并进行点评。
1.1第一阶段―入院至术前:患者入院时由主班和助主完成评估并签字,评估的重点对象是:①10岁以下的儿童、颌面部外伤后意识不清的患者、70岁以上行动不便老年患者。需要评估的风险是跌倒、坠床;②入院时就不能翻身,必须卧床的患者。需要评估的风险是压疮。
1.2第二阶段―手术当天:由负责护士完成评估并签字,护理组长检查并签字。评估的重点对象是:①手术后不能翻身的患者,手术后限制的患者。需要评估的风险是压疮;②冬季所有手术后的患者都要评估使热水袋、取暖器烫伤的风险。
1.3第三阶段―手术后:特别是术后1~3天是评估的重点。由负责护士完成评估并签字,护理组长检查并签字。评估的重点对象是:①术后突然有病情变化本来可以翻身,现在不能翻身的患者。需要评估的风险是压疮;②需要再次评估手术后不能翻身的患者,手术后限制的患者。需要评估的风险是压疮;③需要再次评估:10岁以下的儿童、术后出现意识不清的患者、70岁以上行动不便老年患者。需要评估的风险仍然是跌倒、坠床。患者新入院时的护理评估由主班和助主来完成,手术当天、手术后的护理评估由负责护士完成,并将每一个阶段的评估结果告之患者和家属。护理组长检查完成的情况,防止疏漏或评估不到位。评估完后护士和护理组长填写评估表并签字。患者或家属也要签字确认。
3 风险评估具体实施的护理措施
对重点患者分阶段进行风险评估,指导思想就是根据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防范为主,把风险控制在发生之前。
3.1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①告之家属患者的特殊情况,住院期间必须有家属24小时陪同。并请家属签字确认;②科室在患者的床边设立坠床标志牌;③科室在走道、卫生间设立防滑标识;④护士经常巡视病房,提醒患者和家属小心不要跌倒、坠床。
3.2压疮的护理措施:①给予垫气垫床或压疮垫;②左右两侧肩被尾骶部分别垫枕,由护士每两小时为患者垫枕一次;③对于需要绝对卧床不能翻身的患者,患者的尾骶部和足跟给予贴压疮贴;④护士早晚为患者按摩受压部位;⑤保持床单和患者衣服的平整、干净。定期为患者擦澡。
3.3冬季使用热水袋、取暖器烫伤的护理措施:昆明冬天室内都没有暖气,所以都有使用热水袋、取暖器取暖的习惯。但是手术后12h内,由于麻醉的关系,患者的感觉相对迟钝,这个时候使用热水袋、取暖器就容易引起烫伤。告之患者和家属术后12h内禁止使用热水袋、取暖器,并请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
4 护理风险评估的应用效果分析
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3]。我科从2009年以来分别从患者住院期间的三个时间段进行护理风险评估。通过评估,护士的风险意识被不断强化,各层次护士的临床护理思维模式得到系统化归纳,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护理管理,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从开展护理风险评估以来,无一例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烫伤。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但也存在新进护士由于工作经验不足,会出现评估不到位的情况,需要及时提醒。所以在开展护理风险评估时,还要加强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在临床上才能更好地开展护理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陈晓敏,刘云景.健康教育在整形外科的实施[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78-1079.
[2]郝玉玲,方秀新.整体护理查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为当前使用的最为广泛和普遍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其主要特点有:(1)技术含量较高。血液透析要求精确的仪器,如血液透析仪进行检测和透析,对血液中一些非常规的检测需较高的检测技术。(2)专科性较强。现在每家医院(三甲以上)基本上都设立了独立的血液透析中心,独立于其他科室,这说明血液透析专科性较强。(3)风险性较大。血液透析所使用的血液透析机存在着不确定的风险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的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包括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部分药物中毒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一共作了854次透析。具体患者资料为:男性患者532例,女性患者为322例,年龄范围为18―82岁。在各个年龄段,急性肾衰病例数、慢性肾衰病例数以及药物中毒病例数为:(1)18―30岁:82例;(2)30―50岁:184例;(3)50―70岁:233例;(4)70岁以上:355例。
1.2 方法
1.2.1 危险源的识别危险源的识别是在已确认危险源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个特定性过程,其实质是找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排斥反应、组织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血液透析机的不安全性、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危害及其在管理护理上的缺陷。危险源的识别是较为复杂的血液透析前期工作,它不仅需要收集各类可能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且还要查阅血液透析的相关标准,从中找出有不符合的危险源。总的来说,危险源识别主要包括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患者安全、环境安全以及机械设备安全等方面。
1.2.2 风险评估在对患者进行上述危险源识别后,就需以识别的危险源为基础资料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流程为:(1)风险评估方法确立:查阅相关专业书籍及法律法规,查找透析过程中常见护理安全事故原因,并组织科室护士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调查研究患者既往发生过的护理安全事件以及潜在的不安全因素。(2)风险因素分析:护理风险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护理、透析机操作、护理意外事件以及突发事件处理不当。风险评估最终目的就是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上述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方面,即人为因素及系统因素。人为因素包括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抗风险的能力,另外,患者不遵医行为也是构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如透析间期不注意控制水分摄入造成水潴留过多,透析当日注射胰岛素等;系统因素主要来源于透析机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管理机制上的不完善以及监控制度的不科学等方面。
2风险护理管理对策
2.1加强经常性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如组织透析室的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文件书写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深入学习和交流,定期地邀请资深专家来我院进行讲座以及一些定期的医学义务护理的社会活动。通过举行各种活动,不仅锻炼了护理人员的实践技能,又在意识或思想层面提高了她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2.2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血液透析中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经过对本院854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顾性分析,在实际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种异常现象,并提出相应措施:(1)恶心欲呕吐的策略:血液透析中务必要避免患者产生低血压,而且在血流量控制时要按照患者自身的情况,如血管粗细以及患者的适应能力等进行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2)断电、断水时的策略:断电时,透析室应进行双路供电,定期地对透析机进行维护与保养;断水时,立即将透析机改为旁路或者单超程序。(3)血液时的感染策略:定期进行空气细菌的培养,对透析液进行检测。
3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评估过程以及护理管理对策的实际应用,首先我院透析科室的全体护理人员有了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以及风险护理管理上的经验,并将这些管理策略应用于我院透析科的854名患者,患者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健康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地好转,而且护理缺陷完全减少(由往常的12例减少至1例),且护理满意度也由原来的89.9%上升至现在的99.5%。
4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门专科性、技术性以及风险性较强的医疗工作,护理人员的工作也起着举足轻重之作用,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管理尤其是风险护理管理,是需要专科性的知识、技能以及强烈的责任心的。因此,实施风险管理,必须抓住“以人为本”的理念。血液透析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我们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风险意识,继续探索出更好的防范对策,才能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周志红,周焕芝,肖威.透析机应用中的医疗风险管理[J].中国临床医学,2008(6).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安全风险;风险评估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73-01
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质、实践性质强的科学,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才能在这个风险极高的特殊科室工作下去。科学地从防范角度处理在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可以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地保证患者的安全。本文通过回顾性调查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做出系统性的评价,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以便有效的针对相应问题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孕产妇,对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患者年龄20到35周岁,心理健康且精神无异常。
1.2 研究方法 通过与患者座谈形式沟通,让患者对于此次就医期间护理工作做出评价,然后提出在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于相应的护理人员也进行沟通,对于提出做遇到问题,最后加以归纳总结,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与发生的频次做出风险评估。
2 结 果
2.1 调查结果 通过与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孕产妇以及相应护理人员的座谈调查,对于妇产科护理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加以总结归纳,其中最多的是①护患缺乏沟通,占总数的36%,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最多。在与患者交往中,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冷漠,出现问题不主动与患者交流就易于出现护理质量缺陷而产生纠纷。如术前未嘱其禁食而造成麻醉后误吸;为了执行“发药到口”制度,命令病人立即服药;各项费用未能及时耐心解释等等。②病人因素占发生次数的比例为28%,对于孕妇及家属来说,妊娠分娩是安全的,一些孕妇在待产期间,对医院规章制度不遵守,不配合,私自离院外出或者请假不能按时返回。如一待产妇擅自回家吃饭,回家后由于情绪激动,引发新生儿窒息,虽然产妇及新生儿抢救成功,但增加了产妇的痛苦及经济负担。③护理技术不过关也是造成安全风险的重要因素,占总数的17%,由于护理水平低下、经验不足、协作技能不高,给病人的安全造成危害;例如在高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监护过程中,若重症监护失误,值班护士对血压的监护不到位,对病人的病情判断不正确,可使产妇发生子痫。④配套设备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安全风险的因素之一,占总数的11%,因医疗设备种类不全、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造成的安全风险。例如抢救新生儿窒息用的喉镜,在紧急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灯不亮,延误抢救时间。⑤药物性因素占总数的5%,用药不当、药物配伍不当,都可能给病人造成不安全的因素。例如缩宫素有其严格的适应症,错误使用就会引发严重的不安全因素。⑥管理因素造成安全风险占总数的3%,由于职业道德安全教育薄弱,致使规章制度不能顺利落实,造成安全风险。
2.2 风险评估结果 通过对回顾数据的系统分析,得出妇产科护理中安全风险的等级评估,具体如下,①护患缺乏沟通为一级风险管理。②病人因素与护理技术因素列为二级风险管理。③配套设备和药物性因素列为三级风险管理。④管理因素列为四级风险管理。
3 讨 论
妇产科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这就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达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
通过评估结果显示,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因素最主要的是护患的沟通(风险等级为一级),次之为病人自身的因素、护理方式不当和护士的护理技术不过硬(风险等级为二级),再次之为配套设备的不完善和药物性因素导致安全风险的发生(风险等级为三级),最后导致安全风险发生的因素是管理因素(风险等级为四级)。因此护士工作者再以后的工作中应按以上顺序完善自己、完善工作。
作为妇产护理工作者,在实际平作中,为了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须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消除由于语言不当造成的误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全体医务人员应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将妇产科高风险的环节归类,人人掌握防范;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疏导,防患于未然,营造和谐的护理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入院评估单;设计;护理质量;安全
入院护理评估单是患者信息的载体,也是护理评估的工具,它为护士收集资料起到引导、规范和约束的作用。护士对患者情况掌握的越全面、越客观,其护理行为就越准确、越有针对性[1]。我院神经科原来使用的入院评估单,存在评估少、无风险因素评估等不足,造成患者信息掌握不全面、安全防范不到位等不足。为全面系统掌握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入院时的客观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患者安全,我院于2011年7月对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重新设计,经反复修改和实践应用,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的设计
1.11 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的设计理念 ①依据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中的护理文书质量要求,体现护理记录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②以整体护理为思维模式,运用护理程序,体现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这一过程的原始记载[2]。③评估风险因素,切实将每位神经科新入院患者做到安全管理,规避护理风险。
1.1.2 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内容 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采用A4纸张,正反两面使用,A面和B面。A面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及护理评估,基本资料包括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入院时间、住院号、诊断、入院性质、入院方式等。护理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睡眠形态、排泄形态、自理能力、皮肤情况、情绪状态、管道情况、护理级别、饮食类型、药物过敏史等。B面内容包括Morse跌倒风险评估、坠床风险评估、Braden压疮风险评估及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具体护理措施等。详见表1。
1.1.3 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应用方法 ①基本资料根据患者入院基本信息填写,入院性质和入院方式采用打“√”来选择填写。②护理评估部分采用打“√”选择填写,生命体征填写数字,入院护理填写患者入院时的(代)主诉、症状、体征及采取的特殊护理措施等。③Morse跌倒风险评估、坠床风险评估、Braden压疮风险评估根据评分标准选择相应分值,填写入“得分”栏内,并在“总计”对应栏内填写项目和分值。根据“注”提示,进行患者下一次风险评估。④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护理措施依据需采取的内容,采用打 “√”来选择填写,如需增加防护措施在相应的“
”处填写。⑤自2011年8月在我院4个神经内科病区、1个神经外科病区进行实施,并不断改进。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尽量避免重复记录,如:神志、饮食、护理级别、治疗原则等,着重体现护理文书的真实性、准确性。
1.2 评价方法 ①现场评价实施前后护士入院护理评估记录所需时间。②对神经科护士对入院评估单满意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实施前后护士记录所需时间、记录内容、记录工作量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76份,回收率为100%,问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将满意度的程度根据均数的高低描述,以4分为达标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神经科护士原书写每位新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时间为30~35 min,现书写每位新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时间为仅5~7 min,有效减轻了护士文书书写工作量,节约了护士时间。见表2。
3 讨论
3.1 应用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提高了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入院护理评估的内涵: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规范记录了新入院患者评估项目,护士依照评估单项目逐项完成,避免了护士依照临床经验、专业水平等不同而影响评估内容、制定安全护理措施等。客观、真实、准确评估内容,使其系统化、标准化、涵盖全面、集中,从客观上保证评估单的完整性[3]。
3.2 使用方便,有效节省护士时间: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以表格的形式,避免了主观文字描述,评估时步骤清晰、重点突出,护士不需要大量的时间思考语言组织、项目内涵,仅需逐项填写或选择,有效节省护士时间。我院原采用的神经科入院评估方式包括患者入院评估单、压疮风险评估上报单、跌倒及坠床风险评估上报单,共计3种,每种表单均需填写患者楣栏信息、护士及审核者签字。
3.3 记录可操作性强,安全系数增加[4]:我院所设计的入院评估单全面考虑病种的的护理特点,护士只需依据表格中的项目选择对应的内容即可,既不需要用大量文字书写,又能依据表格内容对患者进行全面观察、及时评估。同时安全风险评估项目,使护士依照统一标准对患者安全逐项评估记录,而“入院护理”及“防跌倒、防压疮、防坠床护理措施”栏,又留有余地,在具有很强个性化护理措施上,可随时补充记录,使用至今,无因采用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而在任何医疗纠纷中对护理记录有异议。相反,由于记录客观,突出重点,医生想了解的数据更能一目了然,为医疗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弥补了由于护士专业知识参差不齐而出现的法律上的漏洞,减少了护患纠纷。
3.4 节约护理成本,降低资源浪费: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减少了护理记录的种类,将原有的患者入院评估单、压疮风险评估上报单、跌倒及坠床风险评估上报单合并到一起,有效节约了护理纸张及病历存储空间。我院年收治住院患者3万人次,每位患者节约2张纸,年节约6万张纸,有效节约了能源,减少了资源浪费。
入院护理评估是实施护理程序的第一环节,是患者感受的首次护理服务,对能否全面系统地搜集资料,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水平的认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患者住院期间的整体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5]。我院采用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后,有效节约了护士书写的时间,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服务于患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接待新入院患者的积极性,使神经科护理人员既能省时省力又能比较全面地对患者做出及时客观的入院评估。
参 考 文 献
[1] 贾亚平入院护理评估单的改进与比较研究.吉林医学,2005,11:1139.
[2] 应秋平表格式系统化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浙江医学,2011,5:787.
[3] 李琳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入院评估单的设计.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8:954.
关键词:护理安全;跌倒;护理质量
跌倒是指患者突然或者非故意性停顿,倒于地面或者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的事件并不少见,跌倒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负担,特别是老年人因跌倒发生骨折的事件屡见不鲜。而且许多老年人因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此外,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还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做好护理安全管理,防止跌倒事件发生应该作为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有助于工作过程的漏洞填塞,流程优化,以及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对构建患者安全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是一种回顾性不良事件分析工具,主要针对事件以一套逻辑的程序找出造成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执行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重复发生的方法。下面就我院1年中发生的10例跌倒事件进行汇总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219例风险评估患者中,发生患者跌倒事件10例。2012年8月~2013年2月846例中发生跌倒8例,2013年3月~8月1373例中发生跌倒2例。10例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54~87岁。根据住院科室不同,外科患者6例,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例、各种手术后患者4例;内科患者4例,其中高血压3例,脑梗塞1例。
1.2方法 对我院11个病区2012年8月~2013年8月存在跌倒风险的2219例患者中发生跌倒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跌倒事件发生较多的原因及范围,确定相关人员组成RCA分析小组,人员包括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成员、各科室护士长、后勤保障部门等,负责对事件进行描述、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的拟定与执行。使用鱼骨图,从根本上找出存在的原因(如下图1)。根据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2 分析
2012年8月~2013年2月跌倒的8例患者中,1例因回家后在家中不慎跌倒,导致双上肢擦伤;1例为上消化道出血,护士对病情观察不认真(该患者血色素仅有6g),对患者出现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导致患者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晕倒在电梯门口;1例老年患者到食堂打饭时晕倒在食堂;其他的5例分别跌倒在病区的卫生间和病房门口、床旁;2013年3月~8月跌倒的2例为术后起床时无家属和护士在旁、起床速度过快产生晕厥所致。10例跌倒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外科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3 拟定和执行改进措施
主要工作是根据找出的根本原因,拟定改进措施和方向,包括相关部门,便于对未来事件防范的整合处理。使整改做到切实有效。
3.1加强对入院患者的全面评估,护理部制定入院患者评估单,对所有入院患者实行全面评估,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再次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评估标准重新进行修订,根据评估的风险程度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
3.2床头悬挂警示标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使患者明白自己容易发生跌倒的原因和采取防范措施的必要性。
3.3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程度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医从性,避免和杜绝患者外出。
3.4加强风险时段的人力资源配置,对危重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较多的科室实行双夜班制,保证患者的安全。
3.5后勤部门加强对住院环境的管理,对特殊区域采用防滑垫及警示标识、安全扶手等。如开水房、食堂、卫生间、电梯、楼梯走道等。食堂根据患者病情及需要送饭到病区。
3.6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对年老、行动不便和手术后的患者生活上给于细心全面的照顾。特别对服用降压药、手术后、体质虚弱者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经常巡视病房,满足和协助患者各种活动的需要。
4 结果分析
4.1应用RCA分析工具对患者跌倒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去除风险因素的整改措施,及时加以落实,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及时到位,2012年8月~2013年2月全院共计评估人数仅有846例,通过修订评估制度及风险评估表后,护理人员对患者风险评估的人数明显增加,2013年3月~8月共计评估1373例,较前6个月的846例增加了62.3%。
4.2后勤保障部门紧密配合,积极整改,支持保障措施到位,环境设施改进及时有效,使我院住院住院患者跌倒事件明显下降。对整改前后患者跌倒的统计数据见表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患有内科疾病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平均分为两组,各40例。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情况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对患者治疗期间,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均需要采取传统的护理措施,但试验组应该在实施传统护理措施的基础之上加以风险管理措施,在对两组患者护理一定时间之后,采取一定的标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风险管理的内容有很多,实验组必须做好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对实验组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部分的风险管理内容。
1.2.1对于护理和治疗过程中所需要的医疗器械以及相关药品必须定期检查,保证医疗设备随时处于能够工作的状态以及急救药物都能够被应用。
1.2.2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医患关系,医护人员要及时的和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尽可能的避免双方产生冲突。对于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用药状况应该及时和和其患者进行通报,把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不良情况及时的告知家属。另外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患者,尽量少做或者不做某些可能对患者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的事情,为患者积极的面对治疗创造条件。
1.2.3加强对内科护理制度的完善和规范,要想实现对内科护理的风险管理,相关部门就必须对内科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关的护理流程进行明确,并对其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内科护理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几率,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效果得以进一步提升。
1.2.4在实验组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风险评估制度的落实。所谓的风险评估制度就是对患者在护理过程所存在的风险系数进行评估,这个评估的进行要充分结合患者自身的条件,对于某些存在坠床或者跌伤风险的患者在护理时应该加以重点的关注。另外为了把相关风险降到最低,在患者入院后,相关的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的对所存在的风险向患者进行宣讲,尽可能的让患者能够从自身减少护理风险所产生的可能性。在对患者的风险评估完成之后,护理人员应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的对患者采取相关的风险预防措施,加强对重点风险对象的关注程度,护理小组应该根据患者病况的不同制定出相关的应急措施,加强应急方案的制定,最大程度的保证在风险出现之后,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降低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
1.3评价标准
对于患者的风险评估标准依据护理小组对于患者自身情况的考核情况为基础进行打分。不同级别的护理风险应该被打以不同的分数。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可以分为直接风险和间接风险两种,前者主要包括因为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当所导致患者产生的风险,像给药错误、输液反应等。后者主要包括由于患者以及家属的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风险,譬如摔伤、财务丢失等。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治疗一段时间之后,对照组发生风险事件总共有8例,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摔伤,有2例患者出现财务丢失的情况,有1例患者出现给药事故,总的风险发生率为20%。实验组发生风险事件2例,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输液反应,有1例患者出现了摔伤,总的风险发生率为5%。
3讨论
目的探讨预防住院肿瘤患者跌倒的有效措施,提高肿瘤患者住院安全。方法对26例住院肿瘤患者发生跌倒的时间、场所、跌倒时状态、高危评估情况、当班护士层级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肺癌、食管癌及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及使用1种及以上的跌倒高危药物者为跌倒高危人群;跌倒的地点主要在床边及厕所;中夜班、低层级护士值班期间为跌倒高危时段;夜间跌倒主要与如厕有关,白天跌倒主要与患者散步、站立聊天或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有关,中午跌倒主要与患者突然改变有关。结论应用适合住院肿瘤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工具,重视高危患者动态评估,加强低层级护士培训与考核,重视高危时段、高危状态及康复锻炼时的管理,强化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进行全面评估、重点管理,可防范住院肿瘤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肿瘤;患者;跌倒;管理
跌倒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意外事件[1]。肿瘤患者因疾病本身具有侵袭性、转移性特点外,疾病预后由预期的痊愈转变为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其精神、心理压力增大,而增加了跌倒坠床的风险[2]。跌倒不仅会导致患者擦伤、软组织损伤,造成骨折、头部创伤,还会引起硬膜下血肿甚至长期残疾与死亡[3]。为了加强跌倒安全管理,降低肿瘤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通过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26例住院肿瘤患者发生跌倒的时间、场所、跌倒时情形、高危评估情况等多个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防范住院肿瘤患者跌倒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通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报告的26例住院肿瘤跌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4~90岁;跌倒后无损伤的5例,轻度擦痕或淤青15例,有伤口需要缝合者6例。
1.2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跌倒时间、场所、跌倒时情形、高危评估情况、当班护士层级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患者基线资料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肺癌、食管癌及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及使用1种及以上的跌倒高危药物者为跌倒高危人群,见表1。
2.2患者跌倒情况分析中夜班、低层级护士值班期间为跌倒高危时段;跌倒的地点主要在床边及厕所;夜间跌倒主要与如厕有关,白天跌倒主要与患者散步、站立聊天或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有关,中午跌倒主要与患者突然改变有关。见表2。
3讨论
3.1跌倒原因分析
3.1.1跌倒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类别、治疗方案和用药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生理机能发生变化,如感觉迟钝、反应变慢、感觉平衡失调及步态不稳,当环境突然改变时,不能正确判断周围障碍物,身体失去平衡,容易跌倒[4]。老年肿瘤患者常伴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及糖尿病等既往病史,身体基础素质减弱,肿瘤消耗性大,营养缺失,对身体破坏性严重,更增加了跌倒风险[5]。跌倒的肿瘤患者中,肺癌、食管癌、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其中肺癌占30.8%。分析原因,可能与肺癌患者常伴剧烈咳嗽、上腔静脉压迫、胸腔积液等,发生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不足引起患者眩晕、平衡能力下降,肺癌脑转移引起颅内压升高、头痛、视力视野受损、定向力改变等有关。食管癌由于肿瘤压迫引起吞咽困难发生营养不良、贫血等,盆腔恶性肿瘤因腹腔积液或肿瘤压迫,引起静脉回流受阻,下肢水肿,活动受限,增加了跌倒风险。放疗、化疗后体质虚弱、疲劳,容易发生跌倒[6]。而肿瘤患者常用药物如脱水利尿药、镇静催眠药、止痛药、止吐药等,可通过影响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等增加跌倒的可能性。本组资料显示,有14例患者在跌倒前1~2周内实施过化疗或放疗,有69.2%的跌倒患者使用了1种及以上的跌倒高危药物。
3.1.2跌倒与时间、场所、跌倒时状态有关患者在夜间起床如厕、晨晚间洗漱、白天外出散步、午间休息时段易跌倒,主要与患者不愿意麻烦他人或高估自身活动能力、如厕过程无人陪伴或未全程陪伴、家属自行放下床档、地面湿滑,以及该时段护理人力相对不足,巡视不到位,未及时提供生活帮助有关。
3.1.3跌倒与护士风险评估能力不足、健康教育缺乏效果评价、评估量表缺乏特异性有关在26例跌倒事件中,非跌倒高风险患者占69.2%,N0~N1级护士当班时段的占65.4%。提示低层级护士临床经验、护理意识、沟通能力、评估技巧等方面尚有欠缺[7],对肿瘤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潜在的跌倒风险预见性不够;护士未掌握高危药物的不良反应,导致尿频、便秘等跌倒高危因子漏评估;此外,本院统一使用修订的汉化托马斯跌倒评分量表,可能对肿瘤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缺乏特异性,影响了对跌倒高危患者的筛检率,从而忽略对非高危患者的管理。
3.2管理对策
3.2.1完善肿瘤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管理跌倒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累积效应,跌倒的可能性随高危因素的增加而增加[8],及时准确评估是预防跌倒/坠床的重要手段[9]。本院使用的托马斯跌倒评分量表,评分≥5分确定为高危跌倒患者,进入预警系统。通过实行责任护士-护士长-大科护士长-护理部层级跟踪管理模式,即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转科2h内完成首次评估,高危患者每日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时(包括意识、活动能力、高危药物等危险因子发生变化时)即时评估,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护理组长/护士长每日查房,大科护士长每周督查1~2次,护理部每周随机抽查,对评估的准确性及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指导,使高危患者得到有效的管理。但该量表未将放疗、化疗、持续剧烈咳嗽、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等肿瘤相关的因素纳入高危因子评估,影响了肿瘤患者跌倒高危的阳性评估率。因此研究适合肿瘤患者的跌倒高危评估量表,将肿瘤化疗放疗、肿瘤特殊症状、肿瘤并发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纳入跌倒风险因子评估,多重高危用药实行叠加评分,建立跌倒高危药物评估指引和路径,明确评估时机、频次及护理要求,实施动态、连续性评估,提高肿瘤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及识别率。
3.2.2加强对低层级护士关于护理安全的培训与考核N0~N1级护士工龄绝大多数小于3年,而他们对患者的护理时间相对较多,因此,加强低层级护士的培训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培训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方法、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的使用、跌倒预防及护理流程、不良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临床常用肿瘤化学治疗药物及辅助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利用全院护士大会、科室业务学习等,进行专题讲座、跌倒事件个案分析及安全警示教育,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开展品管圈活动,应用鱼骨图等管理工具,从人员、操作流程和方法、设备及环境因素等全面分析肿瘤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促进护士参与安全管理,充分了解患者潜在或现存的跌倒风险因素,提高预见风险的能力。
3.2.3重视高危时段护理人员资源的配备和管理医院建立护理机动库,实行护理部-大科护士长-科室护士长3级人力调配,及时替补因分娩、辞职、患者收治量突然增多、危重患者多导致的护理人员不足。科室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增加中午、夜间等薄弱时间段护理人力资源的配备与优化组合,实行组长/病区护士长值中夜班制,督促指导高危患者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的有效落实,确保高危时间段患者的安全与质量。
3.2.4强化肿瘤患者及家属防跌倒健康教育与效果评价有效沟通可纠正患者对跌倒危险认识的不足[10]。护士应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情况、自理能力及住院环境,针对性地进行宣教和沟通,对患者和家属均进行防跌倒知识培训。交代患者和陪护人员改变时动作应缓慢,避免久站、久蹲、突然改变等动作;针对使用易致跌倒的药物,护士应详细告知患者和陪护人员服药的注意事项,并指导服药。病情不允许下床的患者,应强化床上排便训练,及时提供床边便器;床边及如厕排便时要求家属全程陪伴直至安全卧床休息,避免中途离开。各班护士应加强巡视和评估防跌倒措施的宣教与落实效果,及时发现纠正偏差。
综上所述,肿瘤患者跌倒具有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也是1个多因素事件,它与疾病、药物、环境、患者心理及家庭支持等密切相关。探讨适合肿瘤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工具,重视高危患者动态评估,加强低层级护士培训与考核,重视高危时段及高危状态如夜间、排便如厕、散步及康复锻炼时的管理,强化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进行全面评估,重点管理,减少住院肿瘤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明慧,戴良红.47例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2):221-222.
[2]廖春英.肿瘤住院患者防范跌倒的安全管理研究[J].当代护士,2014,3(3):5-7.
[3]SpeolstraSL,GivenBA,GivenCW.Fallpreventioninhospitals:Anintegrativereview[J].ClinNursRes,2012,22(21):92-112.
[4]谢锦嫦.老年住院患者的跌倒因素与护理干预[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3):351-352.
[5]周莲清,李卫平,胡小弟.高龄肿瘤住院患者跌倒危机的管理探讨[J].当代护士,2014,11(5):105-106.
[6]文朝阳,钟慧仪.癌症患者与疲劳[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68.
[7]尹曦,王敏,陈一玲.不同层级护士对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结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8):89-91.
[8]吴爱桂.老年人跌倒因素调查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2,23(3):152-153.
[9]余爱萍.跌倒/坠床高危住院患者的三级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73-74.
【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其实施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警惕性,加强医患沟通,有效防范因此引发的医疗纠纷事件。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防范
Experience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WANG Xiaorong,QIU Yonggui,ZHAO Jianmei,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15,22(1):32-34
AbstractVenous thromboembolism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non-expected hospital death. Through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the awareness of medical staff was improved, th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was strengthened, and the medical dispute caused by deaths of it was effectively prevented.
Key wordsVenous Thromboembolism; Risk Assessment; Preven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226001,China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在住院患者中并不少见,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易形成严重的医患纠纷,已成为医院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
1实施背景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有其易患因素,易患因素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患者相关性危险因子(持久存在);另一种是环境相关性危险因子(临时存在)。根据血栓形成机制,血栓形成3要素:血流停滞、血液高凝性、血管内皮损伤等。通过对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干预可减少静脉血栓形成。为此,我国多个临床专业针对VTE的防治,制订了《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中国专家建议》、《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国专家共识》等。2011年12月,原国家卫生部颁布了《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将DVT和PTE纳入手术并发症类指标中。并指出,院内VTE防治工作要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要求三级医院应有能力评估大型手术及高危手术VTE的发生风险,采取VTE预防常规措施,以降低PTE、DVT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同时,要将VTE预防与管理提高到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及患者安全管理高度[1]。这些均为医院实施VTE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在多起重大死亡医疗纠纷事件中,有些通过尸体解剖明确为VTE,有些尽管没有进行尸体解剖,但是临床症状高度怀疑为VTE,因此在医院非预期死亡而形成医疗纠纷[2-3]。为了尽可能避免医疗纠纷,必须提高医务人员对VTE的认识,努力减少患者因VTE死亡。
2主要做法
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涉及医疗管理与多个临床科室,需要统筹医院资源,各学科相互沟通,提高VTE防治综合实力。为此,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实施VTE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如下。
2.1将VTE防治与管理纳入综合考核工作
2013年初,医院将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作为专项工作,制定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规范与实施方案》,并组建了由多学科成员参加的医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专家组,将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科室考核体系。
2.2医院举办多种形式的VTE知识培训
2013年,医院邀请了3名专家进行VTE防治知识培训。同时,院内VTE防治专家、成员分别听取全院范围、科室范围的VTE防治知识讲座。
2.3将VTE风险评估作为住院患者的常态化工作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的住院病人均要求进行VTE风险评估,住院病人至少有1次VTE风险评估,尤其是骨科、普外科、妇产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等。结合科室特点,对具有VTE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动态评估VTE风险和出血风险,风险评估应贯穿医疗全过程。由医生在住院患者的VTE风险评估表中相应项目前打钩确认。如图1所示。
2.4制定住院患者VTE风险预防措施
住院患者的VTE风险评估表中明确了相应预防VTE措施,医生在对住院病人进行VTE风险评估时确认所采取的措施。如图2所示。
3体会
对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与防范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住院患者常由于其它疾病住院,而并发VTE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有相当部分住院患者在发生VTE之前的症状极少,极易被医务人员忽视。通过对患者存在的VTE危险因素收集和整理,督促医务人员对VTE危险因素评估,提醒医务人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能够起到预警后尽早干预的作用。
将VTE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作为医疗注意事项。在以往很多死亡医疗纠纷中,医务人员在出现VTE之后才意识到患者其实在之前就存在危险因素或者症状,只是当时没有意识到。因此,要让医生对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医务人员在住院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须时刻注意VTE的风险与防范,这种理念的转变具有里程碑意义。
VTE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应重视辅助科室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医院对辅助科室、护理人员进行VTE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培训,护理部还专门邀请外院护理专家进行VTE防治培训。针对辅助科室对住院患者进行检查,比如D二聚体等相关检查,试行通过在电子病历系统设定相应参数,提醒医生对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
医务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进行VTE风险及防范措施宣教的意识有所提高。VTE一旦发生即具有严重后果,同时VTE预防本身也可能带来一定风险,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与病情告知。如住院患者常存在发生DVT-PTE甚至死亡的风险,也可能由此引起血栓栓塞后综合征、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或复发性VTE而致残等。另外,VTE预防措施也存在一些不可预期的风险,如皮下出血和淤血,手术部位和切口出血,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甚至导致死亡等。即使在有效的药物和物理预防情况下,仍不能完全杜绝VTE的发生[4]。
医务人员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对VTE风险及防范措施的自主选择决定权。在未取得患方同意的情况下,不能自行决定对患者采取一些可能存在风险的VTE防范措施。患者意愿和倾向对于抗栓治疗和健康状态在个体间表现出显著差异[5]。同时,VTE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中的一些检查、防范措施所产生的费用需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尽可能避免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在当前医疗环境、医疗纠纷事件评价机制中,VTE发生后,评论为何不采取相应检查及预防措施的批评意见较多。因此,为了预防VTE而对住院患者进行相应预防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医务人员还要尽可能掌握并接受相应检查和预防措施的指证。
总之,VTE是需要医务人员积极预防的一种疾病,尽管不能完全杜绝其发生,但是在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将会在医院VTE防治中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构建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和管理体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1):28-31.
[2]方义湖,张可丽,于海胜,等.202例医疗纠纷的病理尸检的回顾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4):456-460.
[3]王杰,黄映康,汪元和,等.医疗纠纷死亡415例法医尸检与临床病理分析[J].贵州医药,2013,37(7):628-630.
[4]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 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92(40):2816-2819.
[5]翟振国,王辰,美国新版《抗栓治疗与血栓预防指南》评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5):336-338.
通信作者:
倪松石: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E-mail:1320188200@qq.com
收稿日期:2014-05-16
修回日期:2014-07-25
责任编辑:张盼盼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后,对于风险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包括: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各种风险;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推荐风险消减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