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统计学特性范文

统计学特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0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统计学特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统计学特性

篇1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虫源

于2015年6月在湖南农业大学周边菜地采集筒小卷蛾幼虫置于圆形透明塑料养虫盒(直径×高=13cm×17cm)中,在室温下采集新鲜蕹菜叶饲养,每天更换1次叶片,饲养至成虫作为供试虫源。

1.2筒小卷蛾各虫态形态特征观察

①卵将刚羽化的雌雄成虫配对置于放有盆栽蕹菜的透明圆形塑料盒中自由和产卵。成虫在盆栽植株上产卵后,将带有卵粒的蕹菜叶片置于培养皿内,用实体显微镜(LeicaDFC425)观察卵的外部形态并测量卵的长度及宽度。②幼虫挑取刚孵化的幼虫转移至培养皿(直径×高=9cm×1.5cm)中单头饲养,置于QHX-400B5-Ⅲ型人工气候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内,温度为(27±1)℃、相对湿度为(70±10)%,光周期为L∶D=14∶10,并及时添加新鲜蕹菜叶片,每日用实体显微镜(LeicaDFC425)观察各龄期幼虫生长情况,并测量幼虫的体长、体宽、头壳宽等数据,饲育至幼虫化蛹。③蛹幼虫一旦化蛹,则置于实体显微镜(Le-icaDFC425)下观察其外部形态学特征并测量蛹的长度及宽度。④成虫从新羽化的成虫中挑选体型完整的个体做成标本置于实体显微镜(LeicaDFC425)下观察成虫的外部形态学特征并测量成虫的体长、体宽、前翅宽。

1.3筒小卷蛾生活习性的观察

将刚羽化的雌雄1∶1配10对,分别放入带有蕹菜盆栽的圆形透明塑料养虫盒(直径×高=13cm×17cm),将浸有10%蜂蜜水的脱脂棉置于盒中作为营养补充。每30min观察1次,发现则继续观察,直至结束,记录时间、时长。待其产卵,卵孵化后让幼虫继续为害蕹菜;同时观察成虫羽化时间、行为、产卵部位,幼虫为害部位、为害特征、活动习性、化蛹场所等生活习性。

2结果与分析

2.1形态学特征

①成虫体长(5.465±0.087)mm,翅展(10.833±0.154)mm。触角褐色、线状,头顶和下唇须棕黄色,第2节密被长的鳞毛,末节小,藏于第2节长鳞毛中。前翅银白色,有褐色、黄色斑。基斑占翅长的1/3,中带从前缘1/2斜向后缘,上窄下宽,前缘有一系列白、橘黄、褐色相间组成的钩状纹;肛上纹白色。后翅灰褐色;翅面基斑与中带之间区域形成一条浅黄白色横带,翅面中央的横带下缘呈褐色的条状齿突。成虫静伏时翅合拢,呈屋脊状;合翅时翅面尾部可见三角斑(图1A)。②卵卵粒椭圆形、扁平、中央略隆起(图1B)。长半轴(0.918±0.011)mm,短半轴(0.618±0.014)mm,相互堆叠成连续线状或不规则状,成堆或单产。表面附有胶质膜,表面光滑,初产时多呈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颜色加深,卵粒一端可见黑色虫体(图1C)。③幼虫幼虫圆筒形,共5个龄期,体表各节披有刚毛,环形分布。头壳黑色,具“Y”形蜕裂线。1龄浅黄绿色(图1D),头壳比体躯略宽;2龄黄绿色(图1E);3龄颜色同2龄(图1F);4龄初期深绿色(图1G);5龄初期为墨绿色(图1H),预蛹时亮绿色(图1I)。幼虫趾钩2序,趾钩环形,腹部共10节,腹足4对,分别着生在第3~6节腹节上,臀足1对,位于腹部第10节。前胸背板黑褐色,前缘较直,中部宽,后缘较窄,形成明显的颈部,后缘中部稍微内凹。上方有1排臀栉。各龄期幼虫的体长及头壳宽度见表1。④蛹被蛹,长(5.736±0.075)mm,宽(1.548±0.023)mm,纺锤形。初化蛹时,除头部和腹部末节为红色外,其余为墨绿色,带有金属光泽,复眼淡红色。第2~7腹节背面前缘及近后缘各有一横排钩状刺,近前缘端较粗大,近后缘端较细小。羽化前,颜色变为褐色。末端有8根臀棘(图1J)。

2.2生活习性观察①发育历期

筒小卷蛾的一个世代为(34.714±1.074)d,其中卵发育历期(4.250±0.125)d、幼虫发育历期(12.167±0.259)d、蛹历期(5.917±0.130)d、成虫历期(12.429±1.025)d,幼虫共5龄。②生活习性幼虫具吐丝习性,活泼好动,孵化后可迅速吐丝下坠向四方飘散。初孵幼虫取食叶脉周围的叶肉,留下白色膜状上表皮,或在叶片与叶脉间吐丝将自己包裹在其中取食,后沿叶缘将叶片卷曲,藏匿其中为害叶片。随着虫龄增大,取食量增加,高龄幼虫卷叶取食,喜好在老旧叶片中卷叶藏匿,常伴随咬断叶柄行为,卷叶掉落,受惊扰后,快速后退逃逸,被害叶片成缺刻或孔洞状(图1L)。幼虫老熟后,吐丝将虫体固定在卷叶内化蛹。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30~10:30。成虫羽化时,躯体扭动,腹部拉长,接着腹部节间收缩,依靠头部顶裂蛹壳,身体前半部分爬出蛹壳,停顿几秒,接着依靠前足快速从蛹壳中爬出;部分成虫在出蛹壳后,尾部会立即分泌浅绿色蛹便。前后翅缓慢上下摆动2~3min,待摆动完成,成虫将前后翅直立并在一起,静止5~6min,直到翅完全晾干才放下,呈屋脊状。羽化完成后,静伏(图1K),直至夜晚开始活动,补充营养。清晨,雄蛾活泼好动,四处飞舞,随后在雌蛾附近降落,雄蛾用抱器触碰雌蛾产卵器,一旦用抱器夹住雌蛾产卵器立即转身与雌蛾反向呈“一”字形。高峰为5:00~10:00,时长1h左右。成虫交尾结束后1~2d后即可产卵,每雌产卵58~133粒。卵多产于叶片表面褶皱处或叶背面。

3讨论与结论

篇2

1.注重感情投资,使学生“想”动

感情投资就是教师对学生倾注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堂课师生都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场”,即以教师的情感为核心,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成功的感情投资将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为此,教师要明确表达对学生的爱。通过交谈和信息反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关心其生活,了解其思想动态,洞察其细微变化,和其交朋友,让其真正亲近你,热爱你,尊敬你,支持你,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喜爱你所教的科目。尊重和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先导条件。

实践证明,上述各种激发培养兴趣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当然,要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浓厚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长期不懈地努力。

2.教给操作方法,使学生“会”动

小学计算机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们学会灵活、熟练、正确地操作键盘和鼠标来达到需要的目的。我们不能让小学生只会机械地使用键盘和鼠标,而要让他们明白键盘和鼠标的功能是指挥计算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怎样让小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呢?计算机游戏的操作就是最好的“导体”之一。

计算机游戏的操作成为学生们对键盘和鼠标绝好的“练兵场所”,例如在《扫雷》和《纸牌》游戏过程中,学生们必须熟练鼠标左键、右键、移动和单击等基本操作方法,才能顺利地完成游戏。在《金山打字通》这个软件的击键游戏中,只有在熟练掌握键盘中的各个键时,才能得到高分。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对游戏的使用技巧会自行琢磨,不用教师多说,他们也会根据计算机提示和自己的试验熟练掌握,为以后使用其他应用软件打下基础并且建立信心。计算机游戏对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

3.运用比喻,结合实际事物,让课堂形象生动

为了能形象地解释一些概念,可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举个例子,现代计算机已把运算器和控制器这两大功能模块制作在一个芯片上,被称作CPU(即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好比人的心脏对于人一样。因此当前计算机的档次也以CPU的速度来衡量。在教学当中把CPU比作人的大脑,它是计算机的指挥官,而输入设备,例如扫描仪,可以比作眼睛;输出设备,例如音箱,可以比作嘴巴;存储器可以比作记事本,等等。这样讲解,学生不但集中精力听讲,而且对所讲的知识印象深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通过采用打比喻的方法,力求把枯燥的概念讲解得通俗、易懂、形象而又生动。总之,打比喻是一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并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接收授课内容的灵活方法。

4.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驱使孩子们去“寻求新异”,去“打破沙锅问到底”。对于电脑这个新鲜而又神奇的东西,初学的小学生更是充满了幻想,问题肯定不少。在电脑课上,孩子提出问题,教师不应该责骂孩子们“异想天开”、“不切课题”,等等,这样,就会压制学生的创新,束缚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敢发言提问;相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孩子们产生更多的疑问,发挥想象。比如:小学一年级学“电脑画图”,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问:“美术课我们学了画图,现在如果要大家画个红苹果,大家肯定能画得出来吧?”生答:“我们都会画。”师问:“今天电脑老师要教同学们不用颜料、纸和笔等画图工具来画这个红苹果,好吗?”这一下子激起了许多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产生了许多疑问。生甲问:“电脑画图不要用颜料和画笔吗?”生乙问:“电脑画图不用纸,那画在什么地方呢?”生丙问:“画好的图可以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吗?”……面对孩子们的好奇和他们提出的问题,我说:“同学们对电脑绘画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如果想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现在大家就和老师一起来学画一画,不就知道了吗?”于是,同学们学着老师,拖动着鼠标,用椭圆工具画圆,用填充工具填上红色,用橡皮擦修正……不一会儿,一个个红苹果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同学们看着自己第一次用电脑画出的图,心里乐滋滋的,在学电脑画图的过程中,课前的疑问也一步步解开了。又如五年级电脑课学Internet中的“网上购物”,我就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师问:“同学们日常生活中都去商店买过东西吗?”学生们对答如流,把购物的过程说得清清楚楚。师又问:“如果要在网上买一本书,是不是也一样呢?”接着,有学生就提出了问题:“网上到哪里去买书呢?要办什么手续呢?”“网上书店有新华书店的书多吗?”“怎么付钱呢?”“网上的书能打开看吗?”“会不会上当受骗呢?”……然后带着同学们一起走进了网上书店,登录购书网站,和孩子们一起“逛书店”。孩子们就像平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购物一样,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如何在网上购物。在轻松学知识的同时,他们心里的疑问得到了解决,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

5.联想助记忆

在计算机教学中,抓住计算机本身的固有特征,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联想,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讲授“几个重要键的作用”一节时,有教师先提出:空格键、转换键键面上有什么特征?再通过和学生谈话,让学生抓住空格键键面上没有任何字符的特点,记住按下空格键,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产生一个空格,其作用主要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转换键键面上有向上的箭头,联系到转换键的作用主要是输入上标符号。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3

【摘要】 【目的】 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损部位角质形成细胞(KC),观察其细胞学特性。 【方法】 原代培养SLE皮损和正常皮肤的角质形成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点,免疫荧光法进行角蛋白检测并计算细胞纯度;两步消化法纯化细胞;CCK-8(cell counting Kit-8)评价细胞的增殖情况,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生长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 使用K-SFM(serum-free keratinocyte medium)无血清培养基能成功体外培养SLE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呈铺路石样。结合人工纯化,能达到 > 95%的纯度;与正常对照相比,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较迟(7 d vs. 4 d),但进入后增长迅速,S期比例为: (40.68 ± 1.81)% vs. (34.43 ± 1.24)%(P < 0.05);凋亡率高:(6.08 ± 0.72)% vs. (4.32 ± 0.44)%(P < 0.05)。【结论】 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培养难度大,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存在异常,可能为SLE发病的独立、始发因素,其致病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SLE; 角质形成细胞; CCK-8; 凋亡; 细胞周期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yt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keratinocytes (KC) from les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patients in vitro. 【Methods】 KC from lesions of SLE patients and healthy people (control group) were cultured in vitro and identified by detecting Pan cytokeratin with immunofluorescence. Features of the keratinocytes were analyzed with invert microscope. Two-step digestion when passaging was used to purify cell line. CCK-8 was used to assay growth kinetics of the keratinocytes and come up with a growing curve after continuous analysis for two weeks. Cell circle and apoptosis were observ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KC was cultured in vitro successfully. Concerning passage 2, over 95% of the cells from primary culture were positive for cytokeratin. Comparing with KC from healthy people, KC from SLE lesions needed more time (7 d vs. 4 d) to reach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EGP), but grew faster in EGP. Both cell count at S phase and apoptosis rate of KC from SLE lesions elevated, when comparing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Keratinocytes from lesions of SLE patients are abnormal cytologically. It might be a vital cause of skin lesion of SLE, and a priming of SLE.

皮肤损害具有特征性而常见。据统计,55% ~ 85% SLE患者出现皮肤损害[1],这种损害出现得早[2],往往在系统损害发生之前就出现,故为狼疮早期诊断的重要线索。SLE可出现多种皮损,主要为红斑,包括常见的碟形红斑、播散性红斑,肢端红斑等,发病机制尚未明朗,相关研究少。对狼疮皮损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助于进一步解析狼疮的发病机理,为狼疮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本课题组之前通过蛋白组研究发现[3]: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表达多种异常蛋白,推测与狼疮的发病相关。红斑狼疮皮肤损害究竟是继发症状还是始发、独立的致病因素,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本实验通过原代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观察其细胞学特性,发现SLE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存在异常,可能为狼疮皮疹发生的重要原因,也可能与狼疮的发病密切相关。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1.1.1 标 本

10例SLE皮损标本取自我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均为确诊SLE的女性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1982年诊断标准),且具有皮肤损害(红斑),平均年龄28.3(S = 5.1)岁,标本均取自背部,狼疮带试验(lupus band test,LBT)阳性;10例正常表皮标本取自我院门诊手术室,为接受手术治疗的脂肪瘤或粉瘤女性患者,平均年龄27.4(S = 5.5)岁,标本也均取自背部,表皮健康。患者知情并同意。

1.1.2 主要设备

美国Shellab CO2培养箱;日本Nikon 荧光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FACScan,BD Biosciences); Labsystems Dragon酶标仪(Wellscan MK 3)。

1.1.3 试 剂

Dispase(分散酶)、K-SFM(serum-free keratinocyte medium)购自美国GIBCO公司;鼠抗人角蛋白一抗(mouse anti-Pan cytokeratin)及荧光二抗购自武汉博士德公司;CCK-8(cell counting kit-8)购自日本同仁公司;凋亡检测试剂盒购自奥地利Bender Medsystems公司。

1.2 方 法

1.2.1 角质形成细胞的原代培养

标本去除皮下组织后剪成8 mm × 3 mm大小,稀释5倍的双抗PBS(含青霉素/链霉素,500 U/mL)浸泡1 h后,PBS清洗3次。加入1.6 U/mL dispase中4 ℃消化过夜。第2天剥离表皮置于2.5 g/L胰蛋白酶 + 0.2 g/L EDTA(1:1)中消化10 min,含100 mL/L FBS(fetal bovine serum,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终止消化,反复吹打后过筛,得角质形成细胞悬液,低速离心(1 000 × g, 5 min),K-SFM重悬后,按1 × 105/mL浓度接种6孔板,置于37 ℃、5% 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1.2.2 细胞传代及纯化

细胞培养至 > 70%融合时予传代,先用2.5 g/L胰蛋白酶预消化6 min,在成纤维细胞、老化的角质形成细胞(贴壁能力差)被消化而浮起,具活力的角质形成细胞(贴壁能力强)收缩、变圆,但尚未浮起时,吸走消化液,以去除成纤维细胞及老化的角质形成细胞;然后再用2.5 g/L胰蛋白酶 + 0.2 g/L EDTA(1 ∶ 1) 混合液消化3 min, > 90% 角质形成细胞浮起时,含血清(FBS 100 mL/L)完全DMEM培养基终止消化。经PBS洗涤后,K-SFM重悬,调整细胞悬液浓度,接种、传代。

1.2.3 角质形成细胞的鉴定及纯度计算

胰酶消化第一代原代细胞接种于48孔板,于指数生长期进行免疫荧光检测:40 g/L多聚甲醛溶液固定细胞后,10 mL/L的triton处理5 min,30 mL/L BSA(bovine serum albumin,牛血清白蛋白) 37 ℃封闭半小时后加抗人角蛋白一抗(mouse anti-Pan cytokeratin),4 ℃过夜,PBS洗3次,二抗孵育1 h,DAPI染色5 min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纯度评价:随机取5个互不重叠的高倍视野(200 ×),分别于绿色和蓝色荧光下,计算(胞浆)免疫荧光阳性细胞数和总的细胞数(细胞核数),并根据结果计算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比例。

1.2.4 生长曲线

第二代角质形成细胞以5 × 103/孔接种于96 孔板,每孔加CCK-8 10 μL,37 ℃孵育3 h后,酶标仪检测D (450 nm)。每48 h检测一次,连续14 d于同一时间点进行观察,每组设4个复孔。

1.2.5 细胞周期及凋亡

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第二代指数生长期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首先按2.5 × 104/cm2密度接种6孔板,培养至第7天时(70%融合)消化细胞,制备成浓度为1 × 106/mL单细胞悬液,70%冻乙醇 -20 ℃过夜,第2天PI(碘化丙啶)染色后,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含量测定,细胞周期分析。凋亡检测则用binding buffer制成2 × 105/mL浓度细胞悬液,采用FITC标记的AnnexinV(钙磷脂结合蛋白Ⅴ)和PI双染后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每组平衡实验3次。

1.2.6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以x ± s表示,使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角质形成细胞的原代培养

原代培养约第24小时可见圆形或椭圆形角质形成细胞贴壁,同时可见少量蜘蛛状或树根状细胞(图1)。48 h小集落形成。集落逐渐增大,向外扩增、延伸,并互相融合,最终可连接成片,呈典型的“铺路石”状(图2)。达70%融合时,进行传代培养。传代后,细胞生长加快。

2.2 角质形成细胞的鉴定和纯度计算

角质形成细胞胞浆显示亮绿色荧光(图 3)。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并进行纯度计算,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6.8 ± 1.9)% vs.(97.5 ± 1.27)%(t = -1.04,P > 0.05)。

2.3 生长曲线

对比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和正常对照组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曲线(图 4),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慢(7 d vs. 4 d),但进入指数增长期后,其增殖能力较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强,生长迅速(曲线斜率大)。

2.4 细胞周期及凋亡分析

与正常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相比,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 S 期细胞比例为:(40.68 ± 1.81)% vs. (34.43 ± 1.24)% (t = 9.005,P < 0.01)(图5A,B);同时,指数生长期凋亡率为:(6.08 ± 0.72)% vs.(4.32 ± 0.44)%(t = 6.606,P < 0.01)(图6A,B)。

3 讨 论

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损害之一,皮肤损害因出现早,且与病情密切相关[4],在狼疮的诊断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皮损的状况可以直接反映狼疮的活动情况,为判断病情,也为疗效的观察提供了重要的临床线索。在狼疮皮损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过去集中在免疫复合物的沉积[5-6],及其继发的血管病变。本科室先前研究发现:皮损内沉积的DNA抗原与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的抗原并不完全相同[7],提示皮肤组织的异常可能为引发红斑狼疮的独立因素,是狼疮引起皮肤损害,还是皮肤改变诱发了狼疮?值得深入研究。我们利用蛋白组技术对系统性狼疮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蛋白质进行全面分析发现[3]:与正常相比较,红斑狼疮患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存在多种异常蛋白,提示红斑狼疮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存在异常,可能为狼疮皮损乃至狼疮发病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情况,掌握其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系统性红斑狼疮皮损部位的角质形成细胞,观察其细胞学特性,并与正常皮肤来源的角质形成细胞进行比较。

因为标本量少(一般从病理取材的过程中取得),且本身处于病态(基底细胞液化),所以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原代培养难度大,适当增加标本量,取低年龄段患者( < 30岁)及尽量缩短胰酶的消化时间有助于提高成功率。使用dispase可以很好地分离真表皮(推荐4 ℃消化过夜),得到纯度较高的角质形成细胞,传代过程中,通过不含EDTA的胰酶预消化,去除树根状细胞和老化的角质形成细胞,实现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人工纯化,并且可以减少消化对细胞的损伤,提高传代后的贴壁率。实验通过对角蛋白的荧光染色、计数,证实第二代角质形成细胞纯度 > 95%,SLE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通过CCK-8观察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我们发现:相同条件下,SLE皮损的角质形成细胞较正常角质形成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慢(7 d vs. 4 d),但一旦进入指数生长期,其增殖速度较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快。细胞周期分析也支持这一结果,检测指数生长期中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现: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处于S期细胞比例高,提示增长、分裂较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快。凋亡分析发现,与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相比,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率高,这可能与快速增殖有关[8]。结合先前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假设: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进入指数生长期后,处于异常的高增长与高凋亡状态,其凋亡所产生的细胞碎片、成分(含有多种异常蛋白)成为自身抗原,经过抗原提呈系统的处理、提呈,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自身免疫的发生。进入指数生长期缓慢可能与继发的炎症攻击和损伤有关。因此,角质形成细胞的异常生物学行为可能是SLE发病(或SLE皮损发病)的原发、始动因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实验从细胞学的角度研究了S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体外培养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狼疮皮损乃至狼疮的发病提供一些基础的信息,为下一步研究作铺垫。

参考文献

曾凡钦,许德清. 红斑狼疮 [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53.

Vilar MJ, Bezerra EL, Sato EI. Skin is the most frequently damaged system in recent-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n a tropical region [J]. Clin Rheumatol, 2005, 24(4): 377-380.

Fang S, Zeng F, Guo Q. Comparative proteomics analysis of cytokeratin and involucrin expression in lesions from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Shanghai), 2008, 40(12): 989-995.

Zecevic RD, Vojvodic D, Ristic B, et al. Skin lesions: an indicator of disease activity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 Lupus, 2001, 10(5): 364-367.

Nishimura H, Strominger JL. Involvement of a tissue-specific autoantibody in skin disorders of murine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autoinflammatory diseases [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6, 103(9): 3292-3297.

Alahlafi AM, Wordsworth P, Lakasing L, et al. The basement membrane zone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immunofluorescence studies in the skin, kidney and amniochorion [J]. Lupus, 2004, 13(8): 594-600.

篇4

关键词:传统法;交际法;教学模式

专科英语的教学目的是指在有限的教学时内,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同时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教学目的的实现需要借助一定教学方法的实施。近些年来,我国开始风行实际法教学,而忽视强调语法知识的传统教学法,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认为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搞好英语教学。

一、教学现状

近几年,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英语师资紧张,加之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足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等情况,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采用单一、固定的教学法是行不通的。为了研究适合专科英语学习的教学法,对32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多向选择),部分问卷内容如下:

1.你学习英语的近期目标是:a.通过各类英语考试;b.提高口语,听力水平;c.提高阅读水平;d.提高写作水平。

2.你学习英语的远期目标是:a.与外国人交流;b.出国;。.找好工作;d.熟练掌握英语。

3.你认为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是:a.个人有强烈的兴趣;b.学习方法得当;。.教师的教学质量;d.能持之以恒。

4.喜欢的教学方法:a.教师讲解为主;b.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加以辅导;c.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解答;d.师生共同讨论。

5.口头表达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a.词语贫乏;b.害怕拼错;c.平时缺乏训练;d.不够流利。

调查发现,在第一题中有68%的学生选择a,说明大部分学生目前仍有较大的考试压力;在第二题中有89%的学生选择了d,看来学生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英语学习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第三题中有85%的学生认为“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是兴趣和恒心;在第四题中,b选项占65%,而a选项只占21%,可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引导和辅助的教学模式已得到学生的认可;在第五题中,有70%的学生选择c项,它提醒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使用语言的机会。从此次问卷可知,学生已经普遍意识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努力尝试各种学习方法,希望通过学习英语,扩大知识面,增加交流与沟通的机会,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如何帮助学生改进英语学习,提高语言技能,还要从教学方法上人手。

二、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法有助于巩固英语基础知识,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语言技能的形成,容易出现“哑巴”英语。因此,近些年我国的外语教学风行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交际法教学,逐渐忽略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事实上,专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如果不顾实际地一味追求交际法教学,学生则很难准确理解并进行表达,所谓的交际活动也很难顺利进行下去。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英语教学法在《实用英语》教材中的应用。根据教材编制,把专科英语课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日常交际能力。学生刚人校时英语基础较差,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法来巩固基础知识。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过渡到交际法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如“语法翻译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法”等方法的综合应用,而不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

第二阶段为业务英语阶段。它是对第一阶段学习的提高,培养学生对科技、经贸、管理等方面的阅读和翻译能力,加强学生在涉外业务活动中的交际能力。训练方式以对话样例和套用练习为主,采用敢说一说得出~说得流利~说得准确一说得得体的步骤,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学对象决定着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英语教学没有灵丹妙药,根本不存在能适用于各种教学环境的固定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教学法和以交际法为代表的新教学法结合起来,才能搞好英语教学。

三、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研究,结合教育心理学,改进专科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实用英语》第一册第十单元“广告”(Advertising)一课为例。

1.预习检查:通过听写或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背诵单词的情况。

2.课文导人: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上。例如:

(1)Whatorledoesadvertisingplayinourlife,

(2)Whathaveyouboughtanythingadvetrised,

(3)Whatbusinessdoyouthinkadvertisingis,

然后教师介绍相关背景知识—广告的历史,功能及分类;最后介绍一些英文广告词,比如:

(1)ThingsgobetterwithCoca一Cola.

(2)Whenitrains,itpours.-MortonSalt.

(3)Wonderwheertheyelowwent.-Pepsode.

请学生给出相应的中文广告词。这些活动可以很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

3.阅读训练: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分文章段落,用英语概括段落大意,然后由老师总结。

4.课文讲解:在词汇方面,主要对efective,ex-pand,erspond等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在语法结构方面,重点复习虚拟语气和特殊的反意疑问句。在内容讲解上,抓住“anintorductiontoad”和“thehistoryofad”两条主线,再分别进行细分:

(1)a.Advetrisingispatrofourdailylives;

b.Advetrisingisabigbusiness;

c.Thepurposeanddeifnition.

(2)a.Advetrisingisveryold;

b.Thedevelopmentofadvertising.

5.角色扮演: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组员分别扮演客户和广告公司的职员。先由客户描述产品,然后公司职员为产品做出宣传计划并设计广告词。请1-3组进行表演。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6.小组讨论:将全班按每组5-8人分组。根据中国在“世界广告大赛”上选送的几十部广告作品竟无一获奖的现象,讨论他们的看法。

7.双向提问:教师关于课文内容和语言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总结中心思想或复述课文。然后由学生对教学中的不明之处向教师自由提问。

8.布置作业:布置口头和书面作业。

篇5

1二元冲击系统动力学建模

1.1二元冲击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多元冲击机械系统而言,无论其结构多么复杂,其动力学模型都可以看成是弹性杆、弹簧、刚体、活塞这些零部件组成的,只是其所包含的零部件数量及其位置不同而已。根据冲击机械系统力学模型中所包含的独立弹性杆件数可将常见的冲击机械系统分为一元、二元和三元冲击系统。本文中二元冲击系统由弹性杆一、弹性杆二组成,其简化力学模型如下:

1.2二元冲击系统数值模拟目前,冲击系统的波动方程定解求解方法主要有特征线法和透反射关系法[1]。特征线法的本质是将偏微分方程沿特征线转变为常微分方程,对于波动方程,由特征线理论可知。前者称之为特征线方程;后者为沿特征线上的特征相容关系。弹性杆上任一点在任一时刻的速度与合力称之为状态向量,其状态向量可用矩阵表示为。透反射关系法是根据透反射规律由初始状态的顺波和逆波得到所考察截面各时刻的顺、逆两波。将弹性杆离散成等长度的若干单元,在每个单元中都存在顺逆两波,用矩阵形式表示为。本文运用透反射关系法编制相应的Matlab程序,求解二元冲击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参数数值解。

2可视化系统框架

2.1总体框架系统二元冲击系统是以Matlab为基础,实现Delphi和Matlab混合编程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冲击系统二维模型设计和结果分析。整个系统总体框图如图2所示。

2.2可视化流程图3所示为整个系统可视化流程图。启动Delphi应用程序,输入冲击系统模型参数,这些参数具体是指弹性杆一、二的长度L和直径H,由这些长度和直径能完全确定两弹性杆的形状。运行指定可视化程序,调用Matlab数值模拟程序,将这些参数调入Matlab中并保存到M文件中,之后Mat-lab冲击程序开始计算,计算冲击的每一步过程。完成计算得出结果数据,这些结果数据包括冲击系统每个弹性杆在任意时刻的速度、加速度、位移、能量等动力学特性参数。结果数据保存成图形曲线形式再输入Delphi中,待用户选择将要显示的结果,由Delphi显示结果,整个过程结束。

3界面定制和流程控制

3.1Delphi对Matlab的调用方法Delphi是一种优秀的可视化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但它在算法和数值处理分析方面其效率远远低于Matlab。因此,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Delphi应用程序作为整个系统界面定制工具,Matlab作为后台数据处理支撑工具,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ActiveX技术是一种独立于编程语言的组件集成协议,本系统建立一个Delphi应用程序和Matlab之间的ActiveX的自动化连接,Delphi作为控制端,Matlab作为服务端,实现Delphi对Matlab调用,并可向Matlab传输或者从Matlab中接受数据。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建立ActiveX对象,在机器内安装并注册Matlab,注册方法即以命令行的形式执行“Matlab/Regserver”命令。之后在Delphi中使用下列语句即完成调用:Matlab=Createoleobject(‘Matlab.Application’);这就创建了Matlab的ActiveX实例。完成调用后,Del-phi可以通过五个函数来调用Matlab。这些函数为:Execute(执行Matlab命令),PutFullMatrix、GetFullMatrix(传递数据),MinimizeCommandWindows、MaxnimizeCommandWin-dows(窗口操作),这些函数极大地方便Delphi与Matlab之间功能开发。

3.2二元冲击机械可视化系统设计以某型号凿岩机的活塞-钎杆二元冲击系统为例,弹性杆一视之为活塞,弹性杆二视之为钎杆。活塞以一定初始速度撞击钎杆,钎杆固定。可视化系统主界面如图4所示,其界面包括参数设置、模型显示、程序载入、程序结果显示、特殊点结果显示和系统退出等控件。的对话框,从该对话框中可以自主设计二元冲击系统原始模型尺寸,以变截面为界将弹性杆分成若干段,每一段需要输入的尺寸是长度L和直径H,将所有段组合起来就可以确定整个冲击系统的具体尺寸。不同结构尺寸的弹性杆产生不同波形的应力波,不同波形的应力波作用于不同力学特性的工作介质时,冲击系统的力学参数如击入量、能量传递等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图6是显示二元冲击系统的Matlab中M程序的界面,在该界面中可以看到从参数设置中保存进来的模型数据,并且还可以使用户在该Delphi界面中直接输入或者修改Mat-lab命令,修改之后关闭自动保存。图7和图8是二元冲击系统计算结果显示的界面。图7是M文件计算结束之后二元冲击系统的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包括活塞和钎杆各自的受力图、能量图、速度图和位移图。红色曲线代表活塞的情况,黑色曲线代表钎杆的情况。部分程序如下。在二元冲击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中,往往需要对弹性杆的某些特殊位置点(如变截面处、接触面等)进行详细的运动、受力分析,特殊提取点位置是从二元冲击杆件的最左端起始,将特殊点与起始点之间的距离输入进去,点击需要得到结果图按钮就可以得出需要的结果图,这些结果图可以是应力图、合力图、速度图和位移图。

4结论

篇6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儿童英语

引言

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都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他们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也存在许多不利的客观因素。布鲁纳说:“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有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给任何特定年龄的儿童教某门学科,其任务就按照这个年龄儿童观察事物的方式去阐述那门学科的结构。”可见,在对儿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心理因素对其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的影响,才能帮助孩子在不利的外界条件下,又快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正所谓: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

儿童心理特征及其对儿童学习行为的影响

处于儿童时期的小学生,往往在心理上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但又存在很大依赖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消极地去适应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低估他们思维发展的内在潜力。那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怎么样的呢?

1.可塑性强。

小学生大多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传统的语言和文化还未在他们身上形成根深蒂固的影响,外语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也还未完全养成。教师应抓住儿童这一特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适当地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文化,让孩子真正融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例如:在进行英语语音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可塑性,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英语语音语调,让学生在反复听和说的基础上习得或学得英语语音语调,为以后的学习奠定更好的基础。

思想负担轻,模仿能力强。

成年英语学习者,往往由于“面子思想”严重,胆怯、害羞,不敢或不愿积极参与一些学习活动。而儿童则不然。他们受到这些心理因素的影响远远小于成人。只要教师适当引导,他们大多都敢于开口,积极参与活动。

最近在网络上走红的一位叫Tan的广州6岁小男孩,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在高科技的互动课件的带领下,对英语产生了极大兴趣,进而模仿,练习,并最后获得成功的。

因此,教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营造良好、愉快的学习氛围,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思想单纯,记忆力强。

小学生情感因素简单,学习很大程度上依靠直觉和体验。在英语学习中,这样的心理特征也使他们在记忆能力方面非常地强。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系列有效的记忆游戏,往往会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尤其词汇记忆,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What’s missing、打保龄球、Bingo、炸弹等,都是很适合用来复习、记忆单词的游戏。

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

当然,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也有对英语学习不利的方面。其中一个就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研究发现,7-10岁的儿童,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在20分钟左右;10-12岁的儿童,注意力大约能集中25分钟;12岁以上,大约能集中注意力30分钟。然而小学课堂的时间,大多是40分钟。如何保证40分钟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让儿童保持注意力,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额关键所在。

教师在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这一特点,变换课堂节奏,抓住学生注意力。教学环节的设置,应在充分考虑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基础上进行。每个环节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并注意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善自我总结。

小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差,缺乏“反思能力”,因此很难将零散的知识总结成一系列的语言知识库。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应注意细节,还应定期进行知识整理,让儿童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

定期设计进行复习课,温故而知新,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之一。

结语

鉴于小学生所有的这些心理特征,包括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发挥有利的心理因素的作用,克服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满足儿童对英语学习的心理需要,从而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作者单位:成都师范学院学)

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立足四川学前教育现状,构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课题10SA160)研究成果。

四川教育学院教改项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研究,项目成果。



参考文献:

[1]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6

[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雪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7

[3] 彭聃龄.语言心理学[M].199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顾伟林.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周报,2003,(37).

[5] 林红.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6月

[6] 郭红莉.浅谈当前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新思路

篇7

关键词:古典大学;学院制;传统;历史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3)06-0079-04

收稿日期:2013-08-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学青年课题“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历史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CAA100113)。

作者简介:杜智萍(1977-),女,山西太原人,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

学院制贯穿了牛津、剑桥大学的数百年发展历程。它不仅是这两所英国古典大学一流教学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也被视为其傲立世界大学之林不可或缺的一张文化名片。学院制作为一种传统已深深扎根于牛津、剑桥之中。近年来,这种独特的学院制因其卓越的教育价值而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

一、本科学院的形成

学界一般认为欧洲最早的学院是大约出现于1257年的索邦学院,这所为学生提供食宿的学院成为后来英国古典大学学院的模板。牛津、剑桥大学最初的学院只向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授予院士称号,而本科生是不可能得到学院资助的。直到14世纪上半期,由国王爱德华二世建立的国王大厅学院才允许本科生进入学院[1](P139)。

默顿学院被视为牛津第一所标志性的住宿学院[2]。学院招收本科生的传统却要归功于1379年由威廉·威克姆创建的新学院[3]。威克姆还创建了一所新学院的预备学校,即温彻斯特公学。该学校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新学院学习并获得院士资格。

此后,英格兰的学院开始普遍招收本科生。原先作为本科生主要居住地的寄宿舍开始逐渐减少。1444年,牛津有大约69所寄宿舍,到1552年只剩下了8所,其中总共住有约200名学生,而此时在13所学院中却住有约450名学生。许多寄宿舍被学院收购而成为学院的附属机构[1](P141)。可以确定,16世纪,“随着寄宿舍的逐渐减少和完全消失,学院已经成为本科生的集合地”[4](P14)。

在英格兰早期本科学院的产生过程中,自费生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群体。剑桥大学的国王大厅学院早在14世纪前半期就开始招收自费生。其后,莫德林学院在1480年的规章中也规定,学院可以招收不超过20名的贵族子弟或富有人家的孩子作为自费生在学院接受导师指导。这种做法到16世纪时已被当时的英格兰学院所普遍采用。

在这一时期,学院大量招收本科生、特别是自费本科生的做法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经济方面的原因。牛津、剑桥的学院在建立之后,大多是依靠捐赠和地租收入来维持运转,但是伴随着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仅依靠这种方式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在这种情况之下,学院大量招收自费本科生,希望通过其缴纳的食宿费和听课费来缓解学院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学院希望通过招收更多的本科生来扩大学院的社会影响,为学院发展赢得更多的支持力量。此外,部分学院也希望通过招收本科生来丰富学院生活,扩大院士的社交圈,促进其在学业以及社交能力两方面的发展。可见,大量本科生能够进入学院是英国古典大学中学院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由此,学院也逐渐从研究者的学术圣地转变为本科生的学习园地。

二、古典大学学院制传统的确立

(一)学院教学制度的发展和导师制的确立

中世纪,牛津、剑桥大学的教学以讲授和辩论为中心,文科和高级系科的学生必须参加讲座。由于讲授方法、内容以及讲授者身份的不同,大学形成了普通讲座、特别讲座和临时讲座三种讲座形式。同时,大学中还有多种形式的辩论。担任普通讲座的教师要在固定的辩论日组织公开辩论。此外,大学中的师生在晚饭前后及就餐时也会公开地或个别地进行辩论。到中世纪后期,讲授和辩论成为古典大学中正规的教学形式,而由个别教师为了帮助自己的学生而临时进行的学术训练和教学则构成了学院中非正规的教学形式。

起初,大学的教学相对零散而随意。讲座的时间和地点均不固定。教师并不能通过提供讲座而得到薪酬。因此,很多人只是将教学视为“为了获得学位而不得不做的事”,或以筹措学习资金、等待大学以外的晋升机会为目的[4](P57)。在这种情况之下,学院的教学逐渐发展起来,被视为大学常任教师教学的补充。14、15世纪,学院教学经历了“先是同大学的公共讲演体系相抗衡,随后超过了它”的发展过程,不断得到扩充[1](P130)。

15世纪中后期,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学院开始聘请来自本学院或其他学院的院士为本科生开设讲座。由此,大学的教学重心开始从学部转向了各个学院。16世纪中期,牛津、剑桥大学的学院事实上控制了大学的整个教学,学院开始在大学生活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到16世纪晚期,以分权模式为基础、针对本科生的学院教学已在英国两所古老大学中建立起来”[5]。

伴随学院教学功能的日益凸显和完善,导师制也逐渐在牛津大学各学院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由14世纪创办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首创。16世纪,牛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布鲁齐诺斯学院、基督教堂学院等在新学院和默顿学院建立导师制之后也陆续制定了导师制的相关规定。同样,在此时的剑桥大学,导师制不仅成为大学教学制度的核心,“同时也是学院经济的一部分”[6]。学院导师对本科生的有效指导有赖于师生之间日复一日的密切联系,更取决于导师强烈的责任心。导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智力、身体健康和精神方面的指导以外,还要负责监督本科生的生活方式、道德行为和经济支出。简而言之,导师的职责就是要当好家长。导师制在各学院中的出现使学院教学职能的实现得到了最为切实的保障,也成为英国古典大学学院制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伊丽莎白章程》和《劳德规约》的颁布

学院制在英国古典大学的真正定型是在都铎王朝统治时期。1570年,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签署的新校规得以颁布,即《伊丽莎白章程》(The Elizabethan Statutes)。这份校规以“限制宗教纷争,维护王权至上”为基本宗旨。章程明确规定了大学副校长和各学院院长享有对大学日常事务的管理权以及对该规章的最终解释权。

在牛津大学,确立学院制的任务是由劳德大主教(William Laud)于1636年完成的。在其任职期间,他对大学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修订之后形成了著名的《劳德规约》(Laudian Code)。新的大学规章对牛津大学各项事务进行了详细规定,并与《伊丽莎白章程》一样得到了王室的认可。《劳德规约》明确了学院在本科生生活和学习中的核心地位。同时,规约还规定,所有的学生必须有导师。此时,导师制已不仅仅是学院的一项教学制度,而“成为牛津大学生活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7]。

《伊丽莎白章程》和《劳德规约》第一次以法令的形式正式确认了学院在大学中的地位,因而被视为学院制在两校最终得以确立的标志。学院制在确立之初的许多特点在今天的牛津、剑桥大学中依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古典大学学院制传统确立初期的特点

(一)联邦式结构

学院制的最终确立使牛津、剑桥大学形成了典型的联邦式结构。各学院独立享有其财政权和行政管理权。大学和学院共同承担教学工作,各司其职。大学负责规定和开设课程,组织讲座、考试和授予学位。学院负责招生,为每位学生提供导师指导。各学院均设有多个学科,而非按照学科进行划分。学院之间以及学院与大学之间会就某些学科教学进行合作。另一方面,大学根据学科划分为多个学部,由教授和讲师组成,负责开设课程和讲座。可见,学院和学部在牛津、剑桥大学呈现出一种矩阵式的结构,相互交织,互为补充。由于各学院都实行寄宿制,因而,学生入学后,主要由学院承担对其的教育责任。弗莱克斯纳(A.Flexner)指出:“这样分设的,自主的和独立的各院所不但不可思议地相互交织在一起,而且与由他们所构成的大学也相互交织在一起。当这一切合在一起时,它已超出了学院模式的意义”[8]。

这种联邦式的结构一方面赋予学院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保证学院成员能够享受到贵族式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而另一方面也导致各学院的教学资源常常得不到充分利用,无法实现共享,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浪费。

(二)以教学为中心

随着学院数量的不断增多,学院逐渐在大学中占据了垄断地位。学生不被某个学院录取是难以进入大学的。因此,学生在报考牛津或剑桥时,首先要选择一个学院。学院成为大学教学的中心,而大学只保留了颁发学位的权力。

由于牛津、剑桥大学的学院最初都是由王室和教会设立的,因此早期的学院并不是教学的场所,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清规戒律的地方。直至16世纪中叶以后,学院在大学中的地位才得以稳定确立。大学的教学职能逐渐转移到学院手中。学院开始在大学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要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整个教育活动的重心从大学转移到了学院。学院制的确立使牛津和剑桥大学逐渐形成了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学院成为大学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也成为院士最为首要的任务。对于院士而言,培养一个人,远比出版一本专著更为重要。

(三)导师制教学

导师的出现是“学院系统的自然发展”[9]。学院导师取代了大学教授的地位,而由学生完成的训练科目替代了老师所作的讲解。“在17世纪,弹性易变、不定形的导师组织终于让位于管理更为集中、以学院统一控制为特征的导师教学体系”[1](P144)。在各学院普遍建立起来的导师制逐渐成为学院中主要的教学制度。初期的学院导师制与19世纪后形成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学院导师制有本质的区别。彼时导师制的本质是宗教性的,而非贵族性的,其中所包含的真正的学术成分还很少,导师仍主要承担学生保护者的角色,导师的职能并没有明确分化。因此,它只能被称为是一种早期的,简单形态的导师制,与以教学为中心的现代导师制有本质的区别。导师制是英国古典大学在其学院中为本科生提供的一种精英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古典大学教养型教育模式得以运行的根本保证。

(四)学院生活模式

牛津、剑桥学院生活的巨大魅力不仅仅在于其卓越的教育理念,还在于其优美环境与浓厚文化氛围的完美结合。早在15世纪时,牛津、剑桥的学院就已形成了独特的“四方庭”的建筑风格,每个学院拥有一所或几所这样的方庭。它通常包括一组四方形的建筑,中间有一个庭院,一般包括餐厅、客厅、授课厅、图书馆、卧房、厨房、地窖以及一个小礼拜堂。学院内部各个房屋的分工十分明确:餐厅、会客厅和授课厅是公用的社交场所,师生在其中聊天或辩论;图书馆是公用的学习场所,卧室则是私人休息和学习的地方。此外,学院中也有专门用于学生学习的书房。学院生活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最具价值的文化熏陶和感染。

(五)宗教性

牛津、剑桥大学学院的建立过程使其在产生之初便具有了鲜明的宗教性特点,相当一部分学院建立者在创建学院时都有着纯粹的宗教目的。“中世纪的人可以为他的灵魂拯救做任何事,尽管所犯的罪不见得比今天的多,但他们总是要做很多的事来弥补罪过”[10]。人们普遍认为捐助学院可以使自己以及家人的灵魂都得到救赎。例如,贝利奥尔学院建立者的目的是“为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和他光荣的母亲玛利亚和所有的圣徒的荣誉”[11]。

(六)贵族性

贵族作为早期在牛津、剑桥大学兴建学院的核心力量,其子弟毫无疑问地成为学院的主要招生对象。学院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为那些绅士和贵族子弟提供了一种与其未来上层生活极为相似又极为贴近的学习环境,为其将来真正进入上流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虽然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这些目的都被完好地一直保存至19世纪,实际上是直到19世纪的后半期”[12]。

英国古典大学最为典型地保留了源自中世纪的学院制传统,历经数百年之后,这样一种大学传统仍然具有突出的教育价值和无尽的吸引力,反思其形成之初的追求和理想或许可以为今天的学院制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Cobban,A.B. The Medieval Universities: Their Development and Orgnization[M]. London: Methuen & Co.Ltd, 1975:139.

[2] B.W.Henderson. MertonCollege [M].London: Routledge/Thoemmes Press, 1899:9.

[3] Rashdall, H.and Rait. R.s.NewCollege[M].London: Routledge/Thoemmes Press,1901:40.

[4] Cobban,A.B.EnglishUniversity Life in the Middle Ages[M] London: UCL Press, 1999:14.

[5] Rosemary, O.D. Education and Society 1500-1800 the soci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in early modern Britain[M]. London New York: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 an Group Linited,1982:84-85.

[6] [德]彼得·扎格尔.剑桥历史和文化[M].朱刘华译.北京: 中信出版社,2005:12.

[7] Will G. Moore. The Tutorial System and its Future[M]. Oxford: Pergamon Press Ltd, 1968:2.

[8]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35.

[9] Mallet. Charles Edward.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M]. New York: Barnes & Noble, 1968:134.

[10] [德]汉斯-维尔纳·格茨.欧洲中世纪生活[M].王亚平译.北京: 东方出版社,2002:75.

篇8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ST段;梗死相关血管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认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预后要好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因为供应下壁的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冠状动脉(LCX)所支配的心肌比前降支支配的前壁心肌要少,但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如合并右室梗死和正后壁梗死,其病死率仍较高。现总结分析本院近年来住院的不同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3年1月至2006年11月连续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选标准:(1)胸痛>30 min;(2)心电图Ⅱ、Ⅲ、AVF导联至少2个导联ST弓背抬高≥0.1 mV;(3)心肌酶谱: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升高超过正常2倍以上。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2 h内入院,符合条件共100例,其中男82例,女18例,年龄在37~81(64.0±9.7)岁。 

 

1.2 方法 

 

入院后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常规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心电图ST段的测量:T-P段为等电位线,以J点后0.08 s为标准,胸前导联ST段压低以相邻两个导联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1 mV判断为缺血型压低。所有患者均采用Judkins法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罪犯血管的确定:100%闭塞或严重狭窄伴溃疡,或血栓形成;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2组。A组为RCA闭塞76例,B组为LCX闭塞24例。 

 

1.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成组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白细胞总数、CK-MB峰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51%±14%)显著低于B组(57%±10%),P<0.05;合并右室心梗A组占15例(19.7%),B组0,P<0.05;临床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住院死亡率A组有增加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心电图ST段变化。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STⅡ的患者中A组显著多于B组,P<0.05;心电图ST段抬高STⅢ

ST抬高>0.1 mV的患者A组显著高于B组,P<0.05;胸前导联ST压低>0.1 mV患者共47例,合并左前降支冠状动脉(LAD)狭窄>70%的有35例(74.5%),显著多于胸前导联sT无下移的患者53例合并LAD狭窄的患者12例(22.6%),P<0.05。

3 讨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要低于前壁心肌梗死。但如果为RCA近端闭塞,常合并右室心肌梗死及心源性休克,其预后要比LCX闭塞所致的下壁心肌梗死要差。闭塞血管不同临床上产生的预后也不同。临床上急性下壁心梗80%~90%为RCA闭塞所致,10%~20%为LCX闭塞所致,极少数为LAD闭塞所致。 

篇9

【关键词】协同学习;个性化学习;学习者特征;学习者行为;学习系统

【中图分类号】G4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9―0086―03

引言

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成了协同学习理论和技术的出现。文献[1]针对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CSCL) 与个体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性化协同学习环境(ICLE)的概念。个性化实际上是针对协同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为了满足协同目标的达成而牺牲个体目标的问题而提出的,个性化技术是目前信息检索和信息系统集成的研究热点。协同学习以系统协同思想和知识管理为基础,适应知识与技术的发展, 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了拓展。[2]

一 协同学习系统工作模式

协同学习技术是为了解决在异构分布式环境下存在大量重复开发的学习系统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差的问题而产生的集成化技术,协同学习技术以知识可视化技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技术、智能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为支撑。 从单个系统的功能来看,不能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更不能很好地体现协同学习的优势。显而易见,多个学习系统协同为学习者提供服务是解决目前系统健壮性和可移植性问题的首选方案。但是,多个系统协同工作带来的问题也很多,例如:来源于多个系统的学习者特征信息如何规约和抽取,并形成统一的学习者模型库;多个系统之间如何达成有效的通信机制;如何根据学习者行为的动态变化,维护和更新用户模式库并动态集成学习资源;如何建立统一的学习资源视图,使学习者通过学习资源门户轻松进入协同学习系统,并在系统智能导航下完成学习,以获得成就动机等等。面对诸多需要解决的理论和技术层面的问题,本文认为实现协同学习个性化的关键在于建立在学习者特征和行为的信息融合基础之上的学习者模型构建和重用。我们可以把协同学习系统理解为:在系统协同思想指导下的一种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系统。该系统并不开发学习资源和功能化模块,而是在底层异构分布式学习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一个统一资源视图为基础的学习门户,学习者或学习者群(群体学习者)进入学习门户后,通过统一资源视图调用分布式学习资源,其实质是多源学习系统协作工作为学习者学习提供服务,并在个性化技术支持下完成个体学习目标,下图表示独立学习者或群体学习者通过协同学习系统学习的过程。

1 协同学习门户:完成学习者注册、认知需求发送、学习资源表示和学习效果呈现等功能。

2 协同化中间件:包括分布式学习系统的集成、各系统学习资源调度和包装、学习资源统一视图等重要构件。其中,分布式系统的异构带来的通信障碍是解决学习系统集成的关键问题;如何将分布在各独立学习系统中的知识进行标识和重构则是学习资源调度层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统一资源视图层,学习者通过学习门户的交互式操作,即可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块,完成学习目标。

如图1所示的学习过程克服了CSCL中个体学习目标和协同学习目标冲突的问题,同时降低了系统开发成本、使多个独立学习系统的资源和功能可重用,大大降低了学习系统开发的成本,提高了系统协同工作的能力。

二 面向学习者特征――行为数据融合的协同学习系统个性化方法

1 数据融合(Data Fution)及其方法

(1) 数据融合及其层次

数据融合是一个多级、多层面的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完成对来自多个信息源的数据进行自动监测、关联、相关、估计及组合等处理。[3]数据融合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70年代声纳信息融合的研究,后来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在各发达国家的军事系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与应用的增加,其研究与应用早已扩展到各个领域之中,如交通管制、医疗诊断、机器人导航、安全控制等领域。[4]数据融合按信息抽象程度可分为3个从低到高的层次,主要有数据级融合、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

(2) 数据融合的方法

数据融合是一种数据综合和处理技术,是许多传统学科和新技术的继承和应用,如通信、模式识别、不确定性理论、信号处理、估计理论、最优化技术、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等。数据融合方法主要分为3大类。

直接对数据源操作。如加权平均、神经元网络等。

利用对像的统计特性和概率模型进行操作。如卡尔曼滤波、贝叶斯估计、多贝叶斯估计、统计决策理论等。

基于规则推理的方法。 如模糊推理、证据推理、产生式规则等。

2 面向学习者特征-行为数据融合的协同学习系统个性化方法

协同学习技术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和模型的互操作问题,其中web服务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异构系统的透明访问问题,模型互操作是目前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大多数研究采取的方法是利用本体技术,对已有系统学习者模型进行规约和融合,形成学习者模型库并重用学习者模型,从而实现协同学习的个性化。[2,5]本文采用数据融合技术来解决模型互操作的问题,相对而言,数据融合技术的仿生特性更符合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内化和顺应的过程。本文中将学习者特征规定为学习者风格,这类数据可有学习者在进入系统时注册信息中抽取;学习者行为则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跟踪和记录,在电子商务领域,已存在大量对用户行为的研究。[6-8]文献[9]采用C/S架构实现了课件学习过程的跟踪,用来实现对参加远程学习的用户进行过程性评价。其中客户端软件是一个能够播放光盘、网络课件, 能够对学员光盘、网络课件学习的过程进行记录跟踪并能将学习记录与服务器同步的IE内核浏览器,服务器端接收并存储客户端上传的有效的学习过程跟踪记录, 并将学习记录与客户端和LMS远程教育平台同步。服务器端采用了MIF(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框架)规范。本文在其基础上扩展了学习者特征信息的融合,并将其用来形成学习者模型库,从而实现多个学习系统用户模型的重用,学习行为与学习特征数据融合中间件框架如图2所示:

从现有分布式学习系统和个性化学习门户两个方向收集学习者特征数据和行为数据,通过学习者特征库和学习者行为库的数据融合形成用户模型库,用户模型库可更新和重用。

融合数据需同步到各分布式学习系统,用来向学习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 面向学习者特征-行为信息融合的协同学习系统框架

学习者特征和行为数据融合的目的是形成能被重用的学习者模型,从而使分布式学习系统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协同化的个性化服务。本文提出的协同化中间件和数据融合中间件中各单元的数据接口和通信机制由于篇幅所限,将另文详述。本文最后提出一个面向学习者特征-行为信息融合的协同学习系统框架,该框架将协同化中间件和数据融合中间件结合起来,将分布式系统系统工作技术与个性化技术结合起来,用以完成协同学习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框架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

第一,学习者可以从个性化协同学习门户或者分布式学习系统完成学习;个性化协同学习门户类似一个联邦体的Agent;

第二,学习者若通过个性化学习门户完成学习,则首先向统一资源视图提出服务请求,然后由统一资源视图向学习系统包装层发送资源需求信息,学习系统包装层则向分布式学习系统搜索相关学习资源,并将其标记、地址等信息一并发送至学习资源调度层,学习资源调度曾则发送相关信息到统一资源视图层,学习者则通过门户访问到这些来自分布式学习系统的学习资源,并完成与这些学习资源的交互及其他学习者的交互。这里的统一资源视图与SOA架构中的服务注册中心的功能相似;

第三,学习者在注册、学习过程的各种信息通过数据融合中间件的抽取、处理、同步,使该系统能够更好地体现个性化学习,学习者模型的重用及其更新,是该系统开发的关键和难点;

第四,该系统的特点是将协同学习技术及个性化技术结合起来,同是系统本身并不参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学习内容的建设,这些资源和功能均在底层的分布式系统之中。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等.协同学习-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技术系统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4):5-9.

[2] 刘均等.个性化协同学习环境本体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2):184-187.

[3] 熊凌,张凯.数据融合及其应用[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5,(6):145-147.

[4] 刘云生,彭建平.信息融合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5,(3):181-183.

[5] 王真星等.基于本体的协同知识交流模型[J].计算机工程, 2007,(1):1-3.

[6] 傅关友,朱征宇.个性化服务中基于行为分析的用户兴趣建模[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5,(12):76-78.

[7] 胡亚慧等.关于提取Web 用户浏览行为特征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9):3416-3418.

篇10

关键词 反思性教学 阶段特点 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5.070

1重视反思性教学的原因

1.1反思性教学符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的竞争,与其说是经济的竞争不如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又与教育息息相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因此怎样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成为关键。教师的培养离不开职前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培训,但大部分教师系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在入职后逐渐形成的,也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这里的经验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一种不系统的知识、技能。反思暗含思考的意思,而思考本身又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经验只有通过教师深刻的反思,才能内化为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反思,优化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实现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促进教师向专业方向发展。

1.2反思性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倡导“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重视以学定教”三大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内在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与学情相一致,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反思学生在课中能否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反思实然的教学效果和应然的教学效果是否一致等。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定教”,因此那种一成不变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根据学情反思备课方案,在课中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在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反思性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2不同阶段的反思性教学及其特点

美国学者D.A.Schon认为,反思有两种时间框架:(1)对行动反思。(2)在行动中反思。其中,对行动反思既包括课前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反思,也包括课后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回顾性思考;行动中反思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未曾考虑过的、出乎意料的情景进行反思性对话。反思性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要在n后进行反思,也要在课前和课中进行反思,但是不同阶段的任务、情景、目的各有不同,这就决定了反思性教学在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特点。

2.1课前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课前反思具有多次性、预测性的特点。在课前,教师需要拟定教学计划和备课方案,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备课方案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备课方案包括采取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理解重难点知识,解决教学过程临时性问题的预测性方案,能有效巩固内化知识的作业等。课前反思的主要目的就是使教学计划、备课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但科学性、合理性的教学计划和备课方案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产物,教师可能需要多次对教学计划和备课方案进行修改。每一次的修改都使教学计划和备课方案更趋近科学性、合理性,多次的修改需要多次的反思,因此,课前反思具有多次性的特点。课前需要对备课方案中的处理课中临时性问题的方案进行反思,但由于教学活动尚未真正开始,只能想象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影响教学计划的问题或者根据教学经验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对备课方案进行修改、调整,从这个角度来看,课前反思具有预测性的特点。

2.2课中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课中反思具有短暂性和挑战性的特点。课中教师的主要活动是授课,即将教学计划、备课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它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等为方法。课堂教学包括学生、教师两个主体,教师的教学活动必然受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学生是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正处于发展中的人,即使是课前备课,也不能完全使教师教学活动按其既定步骤完成,在授课期间,课堂经常出现临时性、出乎意料的“疑难杂症”也或许是教师按照既定的方法讲授教学内容并不能让学生理解,这时就需要教师课堂反思以寻求解决临时性问题的方法和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方法。因此课中反思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课中问题,使教学顺利进行,完成教学目标。课中反思具有短暂性和挑战性的特点,短暂性是指教师在课中的反思时间极短;挑战性是指课中临时出现的问题千变万化,需要教师在短暂的时间内想出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这对教师来说具有挑战性。

2.3课后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教学后反思是教师对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反思,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问题、教学改进策略等一系列内容进行经验化概括,逐步内化成自我教学理念的过程。课后反思发生在一节课后,因此总结性、评价性、内化性是其突出特点。总结性、评价性表现在,课后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后对整个教学活动流程的整体性反思,既内在的包括对课前准备的反思也包括对课中教学过程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教学活动是否完成预期教育目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判断。内化性表现在,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通过课后反思一堂课中做得好的方面和做得不好的方面,教师可以“去粗取精”,发扬好的方面并改进不好的方面,由此内化成更加合理科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

3反思性教学在不同阶段开展的方法探究

反思性教学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反思性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具体分析反思性教学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并提出相应阶段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3.1课前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课前的反思主要是为了课堂更好的教学,课前反思具有多次性和预测性。课前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方法主要有:(1)总结经验,预测当堂课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反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课后的反思,一节课前一个有经验的教师肯定有数次教学经历,就算是新老师也会有多次的模拟教学或观摩教学的经历,所以无论新老教师都可以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将做得好的方面写在备课方案里而抛弃不好的方面。(2)了解学情,制定科学备课方案。传统的课堂教学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导,这种“以教定学”的课堂教学理念不利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课前教师应与学生交流互动,通过评改作业,了解学生学情,制定出符合学生学情的备课方案。

3.2课中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课中反思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某些临时问题,使教学活动得以更好的开展,以达成教学目标。由于课中反思具有短暂性和挑战性,与其说课中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方法,不如说如何提升教师在课中反思性教学的能力的方法,主要有:(1)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升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课堂中如果出现超出计划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反思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简单地说,教师在教学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即为教学机智,它要求教师能迅速且嗜返嘏卸细丛拥慕萄情况。提升随机应变的能力就要求教师在经验上总结归纳。(2)对大脑中的信息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课中反思需要教师针对问题,迅速检索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如果大脑中有相关信息,就可以将它总结归纳解决该问题;如果大脑中没有相关信息,那教师就得做出临时的解决方案,既可以是和学生合作讨论解决也可以是保留问题下节课解决。总之对大脑中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有利于教师快速准确提取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11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媒体艺术的兴起,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新媒体艺术渗入了艺术的各个领域,新媒体舞蹈是最后被开发的田地,也是集成最多媒体元素的新媒体艺术。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支持下,新媒体舞蹈的作品和软件层出不穷,如“Life Forms”等,为新媒体舞蹈的演出和编创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舞蹈剧目课是一门艺术表现性课程,是通向舞台的艺术性训练课程,在舞蹈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舞蹈艺术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场地、课时、教师精力等局限性,浪费时间、精力,事倍功半。如今,我们看到了新媒体舞蹈对剧目课教学的影响作用以及新媒体技术在剧目课中应用的可能性。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计算机对舞蹈进行记录和编创,很少涉猎舞蹈的课堂基础教学,或者所采用的技术过于依赖硬件的配置,增加了应用的难度,不适用于舞蹈教师或演员的独立操作。本文立足于舞蹈剧目课教学,设计一套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理念的适用于剧目课教学的交互式系统。

1 舞蹈剧目课与新媒体舞蹈简析

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图画),结合音乐、舞台艺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1]。舞蹈剧目课属于艺术表现性的训练课程,每个剧目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它是包含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鲜明的创意、具体的角色、丰富的情感意志以及舞美、灯光、服装、道具等众多姊妹艺术的结合体现,加强舞蹈剧目课教学,对当前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艺术水平和文化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舞蹈剧目课是舞蹈教学的本质与核心[2],传统的剧目课教学采用“口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口头讲解、亲自示范动作、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想象营造出一个原生态传承的特定环境,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具有现场感,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临场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当堂提问,但由于场地的面积、人员的数量、教师的精力、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舞蹈艺术的身体体验等原因,使得学生形成了单调和孤立的学习方式,而束缚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4]。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兴起,数字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艺术的各个门类当中,正如马晓翔在《新媒体艺术透视》一书中提到的:“新媒体艺术不仅是计算机合作与兼容数码技术创作作品的方式,也是用计算机的计算力量和技术来创作新符号、新定义、新的交流与形式的方式。”舞蹈艺术作为一门多种艺术共同融成的综合性艺术,其与新媒体技术更能擦出不可估量的火花,美国著名编舞家兼数字艺术家阿尼达?程如是说:“新媒体技术不仅是舞蹈记录和传播的物质媒介,更是激发灵感的技术型缪斯。”可见新媒体技术对舞蹈艺术数字化革命的真正含义[5]。如前所述,剧目课作为舞蹈学习通向舞台的表演性课程,可以从新媒体舞蹈的本体特性中找到新的教学理念,即在全新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立足于创意理念,并且融合了高新技术手段和互动设计理念。也就是说,更新传统剧目课的教学理念,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支持,搭建具有完整资料库、训练实时采录比对功能、远程/在线反馈功能、舞台模拟再现功能等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和远程/在线学习的剧目课教学平台,以期做到教学中的事半功倍,对舞蹈剧目课教学改革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该平台的搭建需要多学科的跨界合作,本文仅对平台中所需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与实现。

2 基于新媒体舞蹈理念的剧目课教学系统模型规划

本系统是一套适用于舞蹈剧目课教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数据库形式管理课程参考资料和用户个人资料,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手段对用户的个人练习进行原型比对,给出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可视化设计允许用户选拼动作进行新剧目的自由开发。

本系统吸纳了新媒体舞蹈的理念,将剧目课与虚拟的数字化舞台直接相连,并允许用户自由创作,激发创作的灵感和表演的热情,为实际的舞台演出提供全新的数字化剧目经验。

本系统模型的具体规划如下图所示:

其中,二维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对比是技术中的重点,接下来,本文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3 二维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对比

3.1 芭蕾舞的算法定义

芭蕾舞在动作上有着固定的手位、脚位和精准的评价标准,因此逐帧对视频进行二维特征点的.提取与对比,即可很准确地得出动作的分析结果,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和建议。当然,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作品特点给出视频中关键动作或重难点动作的时间,可以进一步减少计算时间和重复动作计算的冗余。

篇12

关键词:传统企业;学习型企业;管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168-02

1 传统企业管理特征

基于传统企业管理理念,企业将内部依据分工标准设立了决策、行政管理以及智能机构,各机构又细化分为若干子部门。该类组织体系结构下,管理层则通过权力控制实施对下级的管控监督,而低层管理人员则面向高层进行请示,服从相关管理指令。该类结构模式为科层制,是传统企业发展经营的基础核心。传统企业管理具体特征则表现为,组织之中的各个岗位工作细化分工,每个职位均由专项人员掌控负责。同时,各个组织均需创建配套管理体制,进而确保各项工作的一致协调。企业各组织部门均由下到上创建级次组织,进而构成指挥系统。管理人员实践工作中不应受感情左右影响,不加节制的任意妄为。人才聘用与晋升则应依据相关技术专家的评定,不应随意解聘组织机构人员。该类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总体优势为,可显著提升工作生产效率水平,企业由于注重体制建设以及组织完善,其核心宗旨为严明的管理制度约束,进而保证企业科学实现发展目标。该模式下组织结构更为周密严格,令员工应全面遵循企业指令,不会存在反对声音,进一步令政策方针的落实执行效益较强。再者,传统聘用管理制度令企业无法任意解雇员工,进一步确保其内部人才队伍的整体稳定性以及执行管理政策的连续可靠。然而传统企业管理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及令沟通成本显著提升,同时各方协调管理以及监督检查工作任务繁重,不能确保整体效益的全面优化,对于剧烈的市场变化则无法第一时间快速的反应。

2 学习型企业管理特征

传统企业管理发挥了显著效用,然而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令知识将渐渐代替传统的设备设施、生产原料以及大量体力劳动等要素,成为企业现代化、持续化发展的核心资源。该背景下,企业无法通过传统管理模式满足发展竞争需求,因此其逐步意识到创建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性,并令该模式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2.1 学习型企业管理内涵

学习型企业发展管理理念源自西方学习组织理论,发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其首要条件为,令传统垂直管理模式中的企业逐步发展为新型学习组织,并体现扁平化、资讯化以及开放性的组织特征。其成员应将学习作为一项义务,持续的优化完善组织体系结构。该类组织可良好的解决不良工具手段与理念方式无法科学应对的问题。学习型组织模式逐步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便可契合企业特征,令企业组织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发展氛围,进而构筑柔性、扁平,人性化的持续发展新型管理模式。

2.2 学习型企业管理总体特征

学习型企业实践管理精神在于,将企业创建成学习组织,在不断学结中发展能力,应用知识优化管理、提升水平。其特征体现为,在实践管理中关注成员基于共同目标学习发展,构建扁平且具备弹性的学习型组织,令知识不断的丰富与积累。由管理内容审视,学习型企业将提升学习能力做为重心,关注企业创造能力,并培养员工个人的创新意识以及应变洞察能力。由管理策略来讲,学习型企业将学习作为驱动发展力,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企业组织核心竞争水平的优化提升,并推行以快变获胜的管理战略。学习型企业实践管理阶段中,关注员工的尊重以及信任,特别注重工作信息的互动交流。而在管理技术层面,学习型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利用网络系统平台、现代化计算机手段,实现优化发展。其管理对象则为进行创造工作以及智力劳动的员工。该模式之中,企业边界将进行新一轮的界定,而企业员工则应实施自主管理、积极学习,令实践工作同学习完善结合。

3 传统企业管理同学习型企业管理比对分析

由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的内涵特征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存在本质的不同,而后者则显现出更为鲜明的优势。首先,学习型企业其结构体系更为扁平,更新了传统垂直结构体系,注重横向管理,进而促进企业的网络化发展。同时,利于企业不断学习、弥补不足,令群体更为协调,并激发其智慧优势。再者,扁平管理令实践距离有效缩短,进一步促进管理效率的优化提升。长久以来,对企业持续发展形成困扰的问题在于,组织结构的逐步衰退将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抑制作用。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则可良好地预防该类问题发生。

基于技术手段的不良限制,令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注重资金、生产材料、土地资源以及生产设施等有形生产要素,而学习型企业管理则存在本质不同。即树立人本理念,由人的需求出发,激发员工积极性以及创造力,将人力资源视为价值化无形资产。由于员工的无限潜能以及无可效仿特征,因此学习型企业管理更为重视对宝贵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与良好维护,进而令员工始终活跃向上,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核心力量。

传统企业经营管理较为注重体制创建以及完善,核心宗旨在于应用密集制度管控保证企业核心目,标实现。学习型企业则更加注重人本素质、人员协调、员工激励及其自我管控。旨在借助领导艺术、人力资源优质配置,构建企业的良好发展氛围以及自我约束机制,进而全面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学习型企业不依据直观、从上到下的线性模式理念,而是应用横向多维管控,确保各项工作的同步开展,进而有效降低时间成本。

4 促进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的完善、创新

新时期,企业要想获取全面持续的发展,应树立现代化理念,符合时代特征,创建优质的管理模式。当前,虽然一些企业应用学习型管理模式,然而,由于传统管理理念的根深蒂固,令其仍旧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价值作用。因此,企业应在传统模式之上,明确学习型管理的优势,促进两者的完善结合,进而逐步实现创新改革。

现代化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应创建完整体制,注重员工管理体制的健全、细化,进而真正的留住人才、管好人才、发展人才。同时,企业应强化员工培训,促进企业教育同员工学习的良好结合,扩充培训投入,注重软件建设。同时,企业应树立文化优先的发展理念,注重形象、文化建设。应积极应用媒体宣传,提升企业形象。应勇于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进而激励员工提升荣誉感、树立责任心。企业还应创建优质文化氛围,不应单纯的以盈利为目标,对社会责任意识强、业绩突出的员工应树立典型,给予必要奖励。

再者,企业应做到灵活、机动,更新单一管理模式。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应促进传统模式以及学习型管理模式的良好、灵活结合,进而实现各负其责管理发展、政令畅通,营建文明和谐发展氛围,促进干群队伍良好稳定的目标。新时期,谁赢得人才,谁就有了发展资本,因此企业应全面注重员工的生活以及实践工作状况、思想意识、认知发展动态。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应科学引入扁平组织结构体系。同时还应借鉴合理的传统管理模式精髓,不应忽略员工个人的思想变化。对于存在一定不良思想倾向、表现激进、情感波动显著的员工应做好针对性疏导,辅助员工排解忧虑,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令其回归健康、向上的心态,进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践工作中,发挥核心价值。另外,企业应扩充建设,强化对现代化机械设施、工艺技术、人员培养的经费投入,进而多措并举,在符合学习型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促进理念创新、手段更新,符合时代特色,形成人性化、和谐文明的管理组织体系。

篇13

【关键词】 学习障碍;记忆;才能;对比研究;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554-03

Working Memory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order/LIU Jian*, DUAN Hai-hong, WANG Yong-guang, et al. * Hangzhou No.7 People's Hospital, Hangzhou(31001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working memory and executive function i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order,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and training. Methods 33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order were recruited from 607 students of grade 3-5 by using PRS and PSMATs, then 30 healthy controls were matched according sex, age and grade. Both the LD children and the control were examined with Working Memory Test and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WCST). The results were then compared between LD and healthy control. Results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 the space reaction time was less than the LD children, but the correct percentage of speech memory test in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LD group(P

【Key words】 Learning disorders;Memory;Aptitude;Comparative study;Child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 LD)儿童是指智力正常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的基本心理过程存在1种或1种以上的特殊,推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某种功能障碍所致。目前有关LD发病率的报道差异很大,为3%~28%。国内静进等[1]的报道为6.6%,男女比例为4.3∶1。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WM)[2]是一种同时对信息进行储存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暂时记忆系统,是高级认知功能的基础,它包括短时储存(short-term storage)和执行加工(executive process)2个成分,与语言理解能力、注意及推理等联系紧密。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是一种重要的高级认知加工过程,是为了实现一项特殊目标而将不同的认知加工过程灵活地整合起来、协同操作的功能。许多研究显示,阅读困难(reading disabilities, RD)儿童与阅读正常儿童之间在阅读、写作以及其他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可以归因于WM的缺陷。数学困难则常表现出与执行加工、策略选择以及算法知识等高级技能有关的WM缺陷。本研究旨在探索学习障碍儿童的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训练,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 为改善他们的学业提供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杭州市西湖区2所普通小学,对三至五年级的在校学生,共计607名进行整群调查筛选,其中男生288名(47.4%),女生319名(52.6%);三年级学生188名(31%),四年级学生220名(36.2%),五年级学生199名(32.8%)。

1.2 工具

1.2.1 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3] 该量表原为美国Myklebust编制,由言语和非言语2个类型5个成分共24个题目组成。分为5个分测验(理解记忆、语言表达、时空知觉、运动能力和社会行为)和言语部分、非言语部分、全量表总分3个部分。以言语得分在20分以下、非言语得分在40分以下为筛查标准。

1.2.2 小学生多重成就测验(PSMATs)[4] 是由范晓玲和龚耀先教授编制的,适用于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评定小学生相对学业水平,分为语文分量表(注音、词汇、阅读、语法、文学常识)和数学分量表(数概念、数运算、数应用、几何、数推理),研究显示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3 再认测验 采用计算机呈现方式。(1)言语再认作业:预警信号500 ms后,依次呈现5张图片各500 ms,图片中有1个汉语数量词,从一至十随机选,间隔3 000 ms后呈现第6张图片500 ms,图中有1个汉语数量词,要求被试立即判断是否与前张图片中有相同的数量词,如相同,按右侧反应键;不相同,按左侧反应键。(2)空间再认作业:预警信号500 ms后,随机呈现5个9方格围棋盘图片,中间有1粒围棋子,位置不同。每个图片呈现500 ms,第5个图片后延迟间隔3 000 ms,又呈现第6张,要求被试判断是否与前5张相同。如相同按右键;不相同按左键。进行实验时按言语再认作业空间再认作业顺序进行。完成一个作业后休息5 min。

1.2.4 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5] 采用威斯康新卡片分类测验-简化版(Modified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M-WCST):共有52张卡片,包括4张指示卡片和48张分类卡片,被试者根据指示卡片对分类卡片进行分类,分类规则有颜色、形状、数量3种,测试者不能告诉被试者分类规则,但是会告诉其分类正确与否,被试可根据主试的反应来推测应按何种原则分类;连续6次某种分类正确则指示其转入另一种未知分类规则。记录分类正确数、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正确分类数和概括水平。持续错误数可以反映工作记忆、选择性注意、概念形成、转换和可塑性等方面的问题,与额叶抽象概念的转移、颜色、图形知觉、认知弹性有关。

1.3 方法 2007年5-12月对2所学校的三至五年级607名小学生整群进行小学生多重成就测验(PSMATs)的评定,同时由班主任老师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的评定,根据2个测验的评定成绩进行初步筛选,符合筛选标准的:PRS量表言语得分在20分以下、非言语得分在40分以下者或PSMATs测验成绩低于同年级2个标准差的作为可疑学习障碍儿童。可疑学习障碍的儿童由专业精神科医生,根据DSM-Ⅳ诊断标准:A、存在某种特定学校技能障碍的证据,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评分明显低于相应年龄和年级儿童的正常水平,或相应智力的期望水平,至少达2个标准差以上;B、特定学校技能障碍在学龄早期发生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学习成绩或日常生活;C、不是由于缺乏教育机会、神经系统疾病、视觉障碍、听觉障碍、广泛发育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等所致。排除标准:(1)学习经历正常,不是因为缺乏正常的教育机会所致;(2)排除精神发育迟滞,智力测验IQ≥70;(3)检查无明显的视觉、听觉障碍;(4)不是继发于情绪障碍,注意力多动障碍及器质性脑病。根据以上标准进行个别访谈,确定研究组样本。确定的研究组样本,在经过儿童家长和本人知情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在正常学生中随机选择年级、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学生入组作为正常对照组。最终确定研究组儿童33名,正常对照组儿童30名。采用盲法,针对以上入组小学生进行言语和空间再认测验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测验。

1.4 实施和质量控制 整个研究过程,采用标准化评定工具,施测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同时对班主任老师也进行课题评定量表的讲解和培训,每所学校有1名心理健康老师协助开展筛选和评定工作,这些可以较好地保证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

1.5 统计分析 全部资料均在SPSS 11.5统计软件包上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儿童在认知功能、工作记忆测验成绩差异。

2 结果

2.1 小学生PSMATs和PRS得分 不同年级小学生多重成就测验(PSMATs)和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的评定结果见表1。

2.2 学习障碍儿童的检出情况 根据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的筛查标准,言语得分在20分以下或非言语得分在40分以下的人数共有40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总检出率为6.59%。根据小学生多重成就测验(PSMATs)的语文、数学得分,低于2个标准差的人数共有29人,总检出率为4.8%。对以上筛选的学生进行访谈诊断,确定了33人作为研究样本,占总人数的比例为5.4%。

2.3 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成绩比较除随机错误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正确反应数、正确分类数、概括力水平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研究组与对照组工作记忆再认测验成绩比较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间的再认测验成绩比较显示:空间再认反应时对照组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言语再认正确率对照组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见表3。

3 讨论

3.1 学习障碍儿童诊断与筛选 学习障碍的诊断与评估,除了收集详尽的病史资料和进行临床检查以外,国际上一般都采用标准化、个体化学习技能或成就测验,结合智力测验来进行诊断。美国Mylebust 1981年编制的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已经翻译成多国版本,国内静进、周平教授分别以英文、日文修订版的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作中国化修订,显示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目前,国内还没有应用广泛的学业成就测验和学习技能诊断测验,范晓玲教授编制了三至六年级小学生多重成就测验(PSMATs)[4],进行了初步研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程灶火教授[6]编制了小学生学习技能诊断测验,初步研究显示了一定的信、效度指标,这些评定工具的修订和编制,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临床评估诊断,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

本研究采用PRS和PSMATs测验进行较大样本的筛选,在筛选基础上再进行访谈诊断,确定了33人作为学习障碍儿童,占总人数的比例5.4%,与有关LD发病率的报道相类似。

3.2 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功能研究 大量研究发现,儿童的WM能力与其学业成绩密切相关,多数研究认为RD儿童的言语WM能力显著低于视空间WM能力,这一差异被认为是RD儿童语音储存系统缺陷所致[7-8]。数学困难则常表现出与执行加工、策略选择以及算法知识等高级技能有关的WM缺陷。研究结果显示,再认测验中空间再认反应时成绩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言语再认反应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言语正确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而空间再认正确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由于本研究的空间再认测验难度要高于言语再认测验,在反应时方面研究组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进行再认加工,使得空间再认正确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容易的言语再认测验中2组反应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而造成正确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Grant和Berg编制了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9],测验可以发现儿童对刺激卡片和目标卡片的相似性抽取能力;目标卡片的维度改变后,儿童抑制先前规则以发现新规则的能力。因此一些研究中发现儿童不能灵活转换的持续性错误,通常被认为是维度改变前所形成的规则成为抑制新规则的优势规则,工作记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研究WCST测验成绩比较除随机错误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正确反应数、正确分类数、概括力水平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P值均

本研究入组的样本仍偏少,今后继续扩大样本,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亚型进行认知功能特征的研究。

4 参考文献

[1] 静进.学习障碍儿童认知障碍及其临床特征.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5,6(4):145-149.

[2] 张拉艳,周世杰.工作记忆及其评估.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360-362.

[3] 李君荣,周平,丁继良.学习障碍儿童筛检测试的应用研究.中国学校卫生,1999,20(6):414-415.

[4] 范晓玲,龚耀先.4~6年级多重成就测验的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253-257.

[5] 刘哲宁.Wisconsin卡片分类测试的临床运用.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26(1):6-9.

[6] 程灶火,陶金花,刘新民,等.学习技能诊断测验的初步编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447-469.

[7] ALLOWAY TP, SUSAN E, GATHERCOLE SE, et al. Astructural analysis of working memory and related cognitive skills in young children. J Experim Child Psychol, 2004,87(2):85-106.

[8] SIEGEL LS.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deficits as the basis of a reading disability. Dev Rev, 1993,13:246-257.

[9] 季春梅.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在执行功能障碍研究中的应用.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4):322-324.

[10]周世杰,张拉艳.学习困难儿童的工作记忆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313-317.

[11]TUNMER WE, HOOVER WA.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factors in learning to read//GOUGH PB, EHRI LC, TREIMAN R. Reading acquisition. Hillsdale, NJ: Erlbaum,1992:175-214.

[12]KEELER ML, SWANSON HL. Does strategy knowledge influence working memory in children with mathematical disabilities? J Learning Disab, 2001,34(5):418-434.

[13]SWANSON HL, SACHSE-LEE C.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and working memory in children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Both executive and phonological processes are important. J Exper Child Psychol, 2001,79(3):294-321.

篇14

一、中小学生交通违法行为的特点

一是占道行驶。上学、放学时,许多学生骑着自行车不是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帮,并排地在机动车道上行驶。有的学生还招手叫伙伴从后面追上来,勾肩搭背,边骑车子边谈笑。

二是不走斑马线。为了保障学生安全过马路,现在学校周边的道路上都施划了斑马线,但是由于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差,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学生都是一哄而上地抢着过马路,根本没有斑马线意识。

三是双手脱把。有的同学自持骑车子有“本事”,双手脱把,在公路上骑得直飞,还有的同学在公路骑自行车,你追我赶,这些危险的游戏,等于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四是突然跳车。有不少的中小学生是由大人接送的,有的坐的是自行车,有的坐的是三轮车。到了学校门口,有的同学不看道路上有无车辆通行,从车子上跳下来就奔学校大门,这也是相当危险的。

五是边骑车边吃东西。有的同学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拿着食品往嘴时送,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六是无证驾驶摩托车。有些同学为了赶时髦、赶速度,将家中的摩托车或电动车用来做为交通工具,在上学、放学的时侯骑行,由于速度较快,也容易出事。

二、预防对策

一是群防群治。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只能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各个职能部门和广大居民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要发挥教育、公安、交通、广电等部门和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大整治整改力度,才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