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8: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景观设计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网;校园景观;开放性;融合性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08602
1引言
“网”的概念很广泛,单从文字上来说泛指多孔而状如网的东西。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现代词语中出现的互联网、关系网多指周密的组织或系统。而把“网”的概念融入景观中,是通过设计使景观资源在网格的节点上分布,形成周密的网格状布局,使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优化和利用。
本文以中南大学体育中心景观概念设计为例,通过对校园户外生活作调查研究,探讨了“网状”设计下空间的开放性和景观的融合性。
2项目概况
体育中心位于长沙市河西土城头路以北,潇湘大道以西,城市二环线以东区域,北与中南大学校本部相连,东北部为中南大学升华学生公寓区,东临湘江风光带,南接大学城科技园,北临岳麓山及规划的后湖公园。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伴湖而建,依山伴水,为校区校园形象注入不可替代的地域环境和生态活力。体育中心总用地面积约30hm2,由体育馆、体育场、游泳与训练馆3部分组成。在3个主体建筑之间为大型广场,在中心的东边和北边有一条人造水景区。体育中心中部有一条14m宽的校区主路,主要为学生自行车和少量校外机动车车道。中心规划主要为学生活动所用,同时也承接重大赛事,所以在体育中心设有3个大型停车区。
项目场地给设计者提出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功能诉求
不仅要满足学生平时的各种活动,还要满足大型赛事时期的人流集散。让体育中心不仅是学生体育活动的场地,也能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与娱乐的场所。
2.2场地局限
设计力求场地的开放性,场地中有3个主体建筑、水景和大面积的室外运动场。但相互的连通性不够,特别是中部“S”型的一条主交通道路将场地完全划分为两个部分,阻碍了场地间的流通性。
2.3生态需求
场地北临岳麓山风景区,东与湘江风光带连成一片,要使其成为景观带上的一个新节点,并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成为一个特色性的体育休闲交流场所。
3网状下的整体规划布局
在网的概念下,应将场地本身理解为在长沙这个大网格中的一个景观节点,使其与周边环境交通融合。体育中心北靠岳麓山,东临湘江风光带,不仅作为体育场地而存在,更是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活动空间而存在。
在设计时笔者将场地放在一个10×10的网格之中,再去试着用简单的体块模型来安排场地的空间。
体育中心场地地形平坦,整体规划上强调绿色生态的功能布局,保留水体和原有树木。注意构筑物的高度,避免体育中心对场地周边景观的影响,也使周边岳麓山的景色能够融入到场地中来。
由于长沙处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冷夏热。设置场地的西北角为生态林区,种植小片的树林,以减轻冬季寒风的侵袭,同时也为北面的留学生宿舍区和体育中心之间建立一个噪音隔离带,动静分区明显。
场地北部离学生宿舍较近,规划为活动运动区域,开放式的球场。根据调研得出49%的人群喜爱篮球活动,26%喜爱羽毛球,也有喜爱滑板、轮滑运动的同学,通常选择运动的时间为下午和晚上,也有部分选择早上运动。所以在设计上除了专门的篮球场与羽毛球场外,应有大型的硬质场地供班级活动或轮滑俱乐部活动。并且对场地有地形的设计,增加场地的趣味性。
在运动场内学生们除了运动外,还会选择读书、散步、休闲、聚会等活动。在东部滨水区域保留场地原有草地,形成相对安静的休闲娱乐区域。
场地的南部有3大主体运动场馆,场馆之间有硬质铺装的大型广场,但由于场地内的两条主交通道路相交于此,使得此处的广场分散成为3个小型的广场。在设计中笔者对此处进行高架或下沉的处理,让3栋建筑之间的广场连成一体,使景观空间和建筑更有融合性。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步行者优先的原则,将人车立体分流。在3个主体建筑之间是人车不得不交汇而流量又较大的地方,采用人行路面抬高的方式解决其交通分流的问题。
场地有3大主要入口,北边为校区宿舍群,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出入的主要入口。东南部为新校区教学楼,东入口为学生上学放学路上必经的入口,主要为人行和自行车道。南面入口连接荆江路,主要为车行道。除此之外还设置一条横穿水体的次入口,从宿舍直通场地的休闲区域。通过中部的抬高使体育中心形成一个开放性的步行环境,而中心区为开放环路所围绕,可方便到达各主要建筑物。同时,沿环路布置周边停车场,其位置都在中心5min步行范围。
凯文・林奇在《城市的意象》中提出设计的五要素:道路(path)、边缘(edge)、地域(districts)、节点(nodes)、地标(landmark),而在大的规划中笔者解决了道路和地域这两个基本问题。在建立的10×10的网格的交叉点上去尝试性地建立边缘、节点和地标,以便观察三者间的关系和三者在场地中所起的作
用。“网”的概念不仅仅在于更好地把握场地的尺度关系,在设计中它更能体现设施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就讲究对景一说,在设计中使用网格能准确地表达出场地公共设施与休闲景观相对应的关系,使场地的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优化和利用。
4空间的开放性
空间的开放性体现在营造交往的场所,强调可参与性、边缘的削弱化等各个方面。在当今社会,因为考虑到“私人化”或安全性,封闭式的场地被大量地运用。然而大量地围墙和栅栏不仅使很多边缘的空间处于瘫痪状态,还使得内外的交流活动隔绝开来。围墙和栅栏区分了内外,自然是为了区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但也有了排他、孤立的形态产生。体育中心作为全校师生甚至是周边居民共有的户外景观空间,须以一种轻松而自然的方式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或运动,或交谈。让每个进入场地的人有机会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参与到场地的活动中来才是这个场地最诱人之处,它让每个进入场地的人成为这个场地真正的拥有者。所以在像体育中心这样公共空间的设计上要尽量做到淡化边缘,促进交流。笔者在网格的节点上设置滨水休闲座椅、读书角、表演场地、散步廊,这种有意识地给场地赋予活动的内容的设计为场地增加了交往的活力。边缘的处理摒弃传统的围墙围栏,当然在一些需要的地方,也会用景观的边缘例如树木和室外家具的围合进行第二次的空间划分,使大的场地中有一定相对私密的空间可供人们使用。
5景观的融合性
在景观的生态性的要求下笔者力求打造一个绿色校园景观,除了保留场地原有树木外,还对篮球场部分进行改造。大部分的篮球场设计成阵状排列,而人们偏爱在有树荫的地方活动,长沙地区炎热的天气和场地中央缺乏休闲座椅使得场地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在设计中笔者把球场错落地放在网格上,并在球场相错落的地方种植树木,在此设计中设计者力求做到建筑与景观的结合,从建筑立面上的斜线延伸到地面作为人行步道,并注意人行的便捷与直达性。
设计中笔者不是按照传统意义上既成的体育场地来设计,而是一个能满足未来场地发展变化,容纳多种生活事件、活动以及未来校园变化的可能性的校园景观。在总体为体育活动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场地的位置状况和未来可能承载的大型活动状况及校园活动需求对场地造成的影响来逐渐形成场地景观设置的内容,甚至是通过这样的设置去引导大家参与这项活动并促进交流。这样让景观可以随时间和空间的发展而发展,随功能要求的改变而改变。因为设计不仅要满足现在校园设施的需要,而且还必须适应未来校园活动发展的要求。
作为中心建筑外部空间,景观设计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开的、有大众参与,或批评或认同的公共性空间场所。这些场所通常是人流量大、视野开阔的开放性空间,它能为大家的生活提供一个开阔的共享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与人相互交流,在满足人的社会属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人自身存在的价值。硬质的活动广场在满足人流集散的同时也提供活动的场地,而绿地作为建筑物之间的联系纽带,在美化环境与软化建筑的坚硬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景观中场地的开放性和与场地周围环境的融合性都是必须的,无论是在整体规划上,还是在景观造型上,都应具有大家生活所需的艺术空间形态,并使这种形态折射出时代特征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郑曙.景观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曹瑞忻,汤重喜.景观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景观;建筑设计
景观建筑设计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出现在西方等发达国家,有几百年的历史,最早的如英国在1863年就有了景观建筑设计的理念,而在我国,建筑建筑设计的兴盛,只有在改革开放后的短短的一段历史,而在现在将其提上议事日程并引起重视的,是源自遍地开花的广场、市政道路、城市公园的建设以及开发商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提高其楼盘品味而推崇的景观建筑设计。
可是现在,人们对于景观和景观建筑设计有许多误解,以为就是修一些宽阔的、有绿化的道路,或者在城市广场上立个雕塑、设个喷泉、搞一片绿化等等。产生这些的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真正理解景观建筑设计的概念,忽视了它同时也是一门科学。首先,如果我们要认识它,就需要科学的分析土地、认识土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进行规划、设计、保护和恢复,如此,才能设计出真正意义上的景观建筑。然而,我们现在来单独定义"景观"和“景观建筑设计”是很困难的,因为它与规划,园林,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而我们常常接触到的"景观建筑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这里的环境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并应该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从规划及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关注人的使用,即与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具体的景观建筑设计,它是关于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因此,这里景观建筑设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它们两者的有效统一体。因此,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他的工作是以景观设计为主体,他所要解决的是一切有关户外空间设计中的问题,比如户外空间中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植物、建筑与人、人与植物等关系问题,它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我们同周围的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生活生命的地球和谐共处,并且在其过程中要考虑历史和文化的继承性。而这明显的不同于建筑师设计时仅仅考虑建筑单体的设计。
我们在理解景观建筑设计时还应该区分好它和园林规划及设计概念的区别,如果我们将景观设计同“园林规划及设计”、或者“造园”混为一谈,这种理解会过于狭隘,景观不仅仅是大广场上的花园或开发出来的风景旅游区(当然也包括产生的园林及园林建筑等),景观是不同尺度的大的综合体,包括的建筑、道路系统、生态系统等,其实质是土地的概念。确实,"景观建筑设计"最早是从设计漂亮的园林和花园衍生而来的,但这个专业发展至今,早已跳出传统"园林设计"的小圈子,而逐步延伸到设计大众的公园、绿地系统、城市,现在甚至已发展到区域景观设计、沿高速公路沿江地带的景观设计、国土及地球景观设计。因此景观建筑设计
本质上应是在不同尺度的土地上,建立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比较园林设计,景观建筑设计的外延和内涵都要大的多,这也是这二者的主要区别。
前面提到了景观建筑设计的一些主要内容,但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理解它,还是要进行一些较为详细的介绍。景观建筑设计包括那些内容,这根据我们研究它的出发点不同而有很大不同。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镇总体规划大多是从地理,生态角度出发;中等规模的主题公园设计,街道景观设计常常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面积相对较小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但无疑这些项目都涉及景观因素,而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的景观建筑设计,通常分为硬景观和软景观。据我理解硬景观是指人工设施,通常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等等;软景观是指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如喷泉,水池,抗压草皮,修剪过的树木等等。国外将景观建筑设计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类,这也为将来这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评价景观建筑设计的标准。一般认为,景观评价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从规划设计角度来看,评价景观设计的好坏,不单单在于环境好看与否,更重要的的是其是否解决了功能,氛围等问题,是否形成了适宜的场所感,使用上是否方便舒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和谐,融洽等等。而从总的大局来看,要看设计解决作为自然和社会混合物的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的效果。
[1]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 园林景观;结构;概念设计
2011年,温州市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6.04平方米,绿地覆盖率为21.89%。按照《温州市国家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到2015年,人均公园绿地提高到13平方,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到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7.31%,绿地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为温州市民勾勒了一幅“出门见绿”的“享绿图”。
按照这个目标,温州市要规划建设15个城郊森林公园,主要利用城市周边现有的的大型山体和水体进行设置,主要包括五磊山森林公园、牛山公园、黄石山公园等等。还将规划建设10个市级综合公园,包括杨府山公园、白鹿洲公园、三湿地公园等等。另外,温州市还将规划建设35个区级综合公园、4个带状公园、13个专类公园和社区公园。
以上数据来看,景观设计越来越得到重视,它不仅能美化城市,更能放松心灵。因此,景观工程中,除细节的美观上需要用心外,结构安全的的概念把握更需重视。景观工程虽然单体较小但是造型复杂、形状各异,在结构计算和结构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计算软件往往难于应付,这就要求结构设计人员把握几个重要的结构设计基本规定要点,简化模型,通过结构的概念设计来指导景观工程结构设计。
概念设计的宗旨就是在特定的空间形式、功能和地理环境条件下,以结构工程师自身确定的理想承载力、刚度和延性为主导目标,用整体构思来设计各部分有机相连的结构总体系,并能有意识利用和发挥结构总体系和主要分体系、以及分体系与构件之间的最佳受力特征与协调关系。
以下就通过结构设计基本规定的几个要点,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结构概念设计在景观工程中的应用。
1、合理的结构体系调整
建筑结构是水平结构分体系---楼盖体系和竖向结构体系---墙、柱等组成总结构体系。结构的竖向和水平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刚度和承载力局部突变或者结构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水平结构体系一般由板、梁、网架组成,如板-梁结构体系和网架体系。水平结构体系也称为楼(屋)盖体系。其作用为:(1)在竖向方向,他通过构件的弯曲变形承受楼面或屋面的竖向荷载,并把它传递给竖向承重体系;(2)在水平方向,它起隔板作用,并保持竖向结构的稳定。
竖向结构体系一般由柱、墙、筒体组成,如框架体系、墙体系和井筒体系等。其作用为:(1)在竖直方向,承受水平基础体系;(2)在水平方向,抵抗水平作用力,如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并把它传给基础体系。
景观工程中经常见到些不完整的框架,结构体系过于简单,但是跨度却很大。
比如单跨景观桥,单跨亲水平台,单跨休息亭等等。按常规简支模型进行受力分析,跨中弯距和变形很大,需要通过增加构件尺寸来达到计算要求,这与景观工程中要求的美观轻薄相冲突。这时候就需要调整结构体系,把梁或者板往桥墩或者柱墩以外延伸一小段,使简支模型调整为伸臂模型,这样跨中的弯距和变形就会调整为最小。
2、不规则的结构模型调整
结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质量、刚度和承载力分布宜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2)平面长度不宜过长,L/B宜≤6(6、7度);
(3)建筑平面不宜采用角部重叠或细腰形平面布置。
景观工程中常见不规则的结构布置,L/B≥6,并且不对称。比如景观长廊,景观墙等,结构刚度不对称,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扭转,按常规的建模计算,周期比肯定过不去。这时候就需要设置防震缝将其划分为较简单的几个结构单位,并在防震缝处加强构造和连接,并且在基础设计中,通过加大基础Y方向尺寸来加强整体的刚度。
3、加强构造措施
景观工程相对建筑工程,在承载力和延长性方面会差些,这就需要结构设计人员在景观允许的情况下加强结构体系中的构造措施,加于安全保障。
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还有加强木制及其他材料的构件与混凝土构件的连接。?
下图这个景观构架不是一个合理的受力结构,其外挑的受力悬臂形成一个很大的倾覆弯距由柱子传到基础,如果没有处理好,很容易引起整体倾覆的可能。
通过受力分析,正确评判结构的不利因素,采取有利的加强措施。比如提高柱子的刚度(尺寸加大,箍筋加密),加深基础的埋深,或者在柱子上增加斜支撑等等构造措施。
4、结束语
景观结构工程师不仅要遵守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而且要将结构的概念设计应用到景观工程设计中来。通过结构整体概念设计和局部的构造措施来实现景观工程要求的即安全又美观的目标。相信,通过景观设计师的努力,不久的将来,温州的“享绿图”会更加生动美丽,温州人民会更加幸福安康!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 李国胜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与合理构造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将中国元素直接间接的融入到设计风格和理念中,使原有的中国元素通过园林景观中的某些建筑、雕塑、壁画等景观上映衬出具有特殊的中国文化气息。
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创作好的作品,一不能纯粹的模仿,现代装饰景观必须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然而继承并不意味着拘泥,几千年的文明中国给我们留下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宝库,但单纯的奉行强抄,那么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将会导致民族艺术发展的停滞。传统和现代结合,在形式上它可以是纯粹传统的,但在功能上它可以是现代的。三意念要有所创新,在程式上它可以是现代的新型材料和现代的结构、现代的理念做出来的,但它又可以表达中国常见的习俗、元素符号。它还要满足现代人的功能需求,具有高的欣赏价值,要舒适、要经济环保,总之满足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统一,经济性和耐久的统一。
“中国元素”作为世界舞台上重要的一部分,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中国元素也可以在新中式风格,古典风格中表现得更好,也可以被用来设计出像中国馆那样的典范。
现代具有传统元素的作品: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无疑就是个典范,不管它的设计理念“天圆地方,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还是它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形式及刻篆,中国红的颜色,都将传统元素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一、中国元素为主调的设计原则
中国元素的主调指的是园林景观的整体特征。对于园林景观的整体特征,与西方元素进行比较更能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西方以神本思想为主导,而我国强调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在我国,传统元素所推从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我国善于运用一些具有实效性的设计手段,进而将园林景观设计在运用表达上展现出淋漓尽致的特征。中国元素根据所代表的不同精神和文化,其分类各种各样。包括重大的人文历史景观、传统习俗、特殊的民俗文化、不同名族的图腾、吉祥物以及标志性的建筑、特有的动植物等,如中国的长城、兵马俑、大熊猫。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将中国元素直接或间接的融入到设计的风格和理念中,使原有的中国元素通过园林景观中的某些建筑、雕塑、壁画等映射出具有特殊的中国文化气息,这样“中国元素”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通过不断地发展、传播、延伸,让更多的人通过日常生活常见的园林景观了解到了中国元素。
二、传统元素与现代园林景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我们日常所说的园林景观设计其实就是在规定的地域范围内,如景区、公园、广场、小区的公共区间,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手段,通过改造地形、营造建筑、布置园路和种植植物等途径,创造出特殊优美的环境和生活、休闲地域的过程。从而通过各种景观设计,使其具有艺术美学的欣赏纪念价值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功能,保证整个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很多设计师会根据园林的主题或者这个城市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典型的人文故事为整个园林确立一个大的思想表达方向。如陕西西安的大雁塔南北广场,主要以唐代的人文、建筑、文化等为基调进行设计,在墙壁、雕塑、路灯、路牌上均带有一定的唐代时期特有的某种文化指向性。使游客游览、休息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处在于唐代的历史意境中。而一般的园林景观设计会采用一些常见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图腾,像龙凤、牡丹、莲花、梅花的图案。还有一些带有一定祝福意义的刻字、标牌,如“龙腾虎跃”、“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等。这类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在园林景观相结合的现象,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和赞同,不断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
在桥型方案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地形、地质、路线纵坡要求,满足水利、规划等主管部门对跨河、跨堤的净空要求,选择合理的主桥跨径布置。(2)以打造突出景观造型为目标,景观造型应有深刻寓意,能深刻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等地域文化,以及新时代兴宁人精神风貌,丰富城市文化内涵。(3)在满足承载能力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设计时要考虑桥型与周围景观设计统一。桥型要创新,主体结构要有独特的艺术造型,防止公式化,在统一中求变化。在线条、形体、色彩、质感的运用上应以简为主,加强对比,突出重点和个性[2]。(4)遵循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造型美观的原则,通过桥梁、造型、色彩、灯光等营造与周边环境和谐相融的意境[3]。(5)拓展桥梁功能,使之具有交通、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
2主桥方案设计
结合地形、地貌及本桥景观要求,适合的桥型有拱式桥、斜拉桥及梁式桥,考虑到景观需要,将常规的梁式桥排除,以下对拱式桥、斜拉桥2种结构体系的桥梁进行比选。
2.1方案一。蝴蝶拱桥(宁江蝶恋)本方案采用1孔跨越主河道的中乘式系杆拱桥,跨径组合为35m+75m+35m。见图1~图3。主梁采用钢箱梁,梁高为2.2m。主跨为单箱3室截面,边跨为单箱4室截面。主拱采用直径2m钢管截面,单幅桥2片拱肋均外倾24°,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拱肋跨径L为55.5m,平面内矢高f为14.8m,矢跨比为1/3.75。主墩基础采用8根直径200cm钻孔灌注基础,按摩擦桩设计。承台采用分离式,上设拱座,承台厚3m。迎水面做成弧形,以减小对水流的阻力。承台顶拱座高1.5m,拱座横桥向尺寸为7.3m,顺桥向尺寸为8.5m。承台间设系梁,系梁宽5m,高3m。本方案结合特有的地形特点,设计了蝴蝶双飞的造型,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延伸了城市内涵。另一方面,桥面以上拱圈整体呈“兴”字造型,使2幅桥形成有机整体,兴宁地名蕴含其中,寓意兴旺、安宁。桥梁造型具现代感,与周边规划现代建筑风格相适应,建成后将成为兴宁一景。
2.2方案二。独塔斜拉桥(起航)本方案为2孔跨越河道、规划路,将主墩落在南岸堤脚滩涂处。主桥采用独塔双索面斜拉桥,为塔、梁固结刚构体系,跨径组合为85m+50m+25m。见图4~图6。主梁采用鱼腹式箱梁,单箱4室断面构造。主梁梁高2m,顶板宽27.4m。主梁沿纵向对应拉索锚固点位置设置加劲横隔板。单幅两侧主塔均向外倾10°,高52m。主塔采用风帆造型,主塔主体顶部宽3m,横向塔宽2.5m;底部宽4m,横向塔宽4m。单个塔上共设11对拉索,主跨拉索索距为7m,边跨拉索间距为7m、5m。每根主塔横桥向外侧均设风帆造型,由竖向直径100cm的钢管和水平向直径80cm的钢管构成。单幅主塔基础采用2个承台,承台间采用系梁连接,单个承台下布置12根直径200m钻孔桩,承台厚3.5m。承台平面尺寸15.7m×8.9m,系梁宽4m,厚3.5m。斜拉桥是景观性较为显著的桥型,矗立于桥面系之上的索塔体系十分醒目,是最重要的景观元素和设计要点。本方案将主塔轮廓设计成风帆造型,主梁和墩身则抽象为船体。塔身倾斜使全桥整体宛如一艘迎风破浪的大船,寓意兴宁市借南部新城强势崛起之机,起航,驶向美好的明天。同时也寓意兴宁人民勇立潮头、锐意改革拼搏进取的精神。
2.3方案三。葵花拱桥(卧波掠影)本方案2主墩落于近岸处的水中,采用拱、梁组合体系的上承式葵花拱桥,跨径组合为40m+65m+40m。见图7~图9。主桥单幅桥宽25m。拱腿和跨中实腹段的底缘外轮廓线为圆弧线,矢跨比为1/5。单幅拱腿采用分离式,为矩形截面,单个横向宽6.7m,截面高由拱脚处的1.2m渐变为大节点处的2m。拱上小拱采用1m厚混凝土板,宽度同拱腿一致。弦杆和跨中实腹段采用箱型截面,截面形式为双箱单室。弦杆梁高1.8m,顶板宽25m,悬臂宽3m。跨中实腹段梁高渐变,由大节点处的4.3m渐变为跨中的2.0m。拱腿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弦杆和跨中实腹段按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主桥基础采用群桩基础,单个主墩设2个承台,承台间采用系梁相连,单个承台下设8根直径160桩基础,桩顶承台作为拱座使上下部结构连接成一体,拱座厚1m,承台厚度2.8m。本方案立意为“卧波掠影”,采用叠拱的外形,宛如飞雁掠影于宁江之上,又犹如葵花盛开,造型优美简洁。
2.4桥型方案景观比选3个方案均采用了新颖的结构形式,时代感强3个方案景观比选见表1。方案一采用了蝴蝶双飞的造型,使之整体形象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主桥的整体呈“兴”字造型,与兴宁市名称相呼应,寓意振兴、兴旺。桥名蝶恋更是多了一分宁静、浪漫之意,将城市内涵予以进一步扩展,建成后将成为兴宁又一地标性建筑物。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景观性因素,特别是景观性方面,方案一优势明显,因此设计将方案一作为推荐方案。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