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语文教育机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论文关键词:亲情教育,高校,沟通,体验
亲情是亲人之间的情感。亲情是人类的一种基础性情感,它在一个人的成长、学习、工作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大学生对亲情的认识不足,更多地去关注友情和爱情,而忽略了亲情,而同时学校和社会对亲情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造成了现在高校中相当多的大学生存在亲情缺失现象。加强大学生亲情教育,增强大学生亲情观念和亲情意识是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一个函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的亲情困境
当今大学生的亲情现状不容乐观,其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了解父母艰辛,缺乏感恩之情。当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尽管他们从小享受父母的精心呵护、百般关爱,但是当中的许多人对父母抚养儿女的艰辛缺乏相应的体验,以为天经地义、理所应当,缺乏感恩、感激之情。有些人把父母当作银行,把家庭当作旅馆,动辄张口要钱要物,稍不满足就跟父母发火、怄气;有些人花父母的钱大手大脚,丝毫不体谅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父母挣钱之不易,甚至经常提出与父母实际能力不相符的要求;还有些人上了大学以后,嫌弃自己那在农村勤苦劳作的父母,认为他们土气,不仅不愿回家看望父母,而且反对父母来校探望,怕给自己丢面子。
第二,理论上知道“孝敬”,行动上缺乏关爱。由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大学生普遍具有孝敬父母的意识,但是他们中许多人对孝敬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赡养层面,认为将来多挣钱给父母用就是孝敬,既然现在还没有挣大钱给父母的能力,也就没有办法表达对父母的亲情关爱了。据一项对12000名大学生进行的有关亲情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6%的大学生母亲节问候过妈妈,7%的大学生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8%的大学生还保留了与父母通信的习惯,9%的大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21%的学生会在节假日经常给父母送礼物,28%的大学生把父母列为自己的倾诉对象,45%的学生很长时间才和父母联系一次[1]。另据调查显示,约有6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年龄,76%的学生从未给父母祝贺过生日沟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母给子女过生日却高达93%。[2]这一现状凸显了大学生尽管理论上知道孝敬父母,但是在现实的行动上对父母普遍缺乏关爱。其实,孝敬父母不仅仅指在物质生活上赡养父母,更多地涉及精神上的关爱,如体贴父母、过节问候父母、遇事与父母商量、多与父母进行感情交流、“常回家看看”等。
第三,沟通方式错位,亲情联系锐减。处于信息爆炸时期的一代大学生,拥有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大的资讯空间,加上年轻人思维活跃,感受力敏锐,容易接受和尝试新鲜事物,使他们的沟通方式种类日益繁多。手机短信、QQ、BBS、E-mail、博客等等充斥了了他们的生活,电话的拨打频率越来越低,通信这种更“原始”的沟通方式更是早早地退出了他们的交际舞台。而大学生家长所属的40岁以上中年群体,感知和掌握新资讯手段的能力有限,还是比较倾情于书信和电话这两种传统的交流方式。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90%以上的30岁以下年轻人已经摒弃了手书信函,只有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还习惯于手书信函[3]。两代人之间交流、沟通方式的错位,使得他们亲情联系的机会愈益减少,相互的不理解、不信任也在无形之中增多。
二、高校开展亲情教育的必要性
尽管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上取得了一系列今人称道的成绩,但是由于对亲情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该方面的教育在多数高校至今缺位。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尚存在薄弱环节,要改善这种状况必须明确亲情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亲情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成分。亲情是家庭成员间感情的总称,包括父母子女情、兄弟姊妹情等,其中父母子女情在亲情中占有主要位置。亲情是人世间最真切最朴素最珍贵的感情,孟子在其教育思想中明确指出:“任之实,事亲事也”又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强调了特殊性血缘亲情构成了个体性自主自强和普遍性仁爱理想的根本基础,并明确主张其在人的整体性存在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终极地位。[4]可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认为亲情是人类一切感情的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同样说明了这个道理。只有用爱心来爱父母的人,才会珍惜朋友、爱学校、祖国乃至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只有在爱父母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的教育是帮助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学会适应社会能力的关键阶段,如果不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其人生观、价值观等各方面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在大学中开展亲情教育,夯实亲情这一人类情绪发展的基础十分必要。
其次,亲情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全发展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导致个体成功的因素中情商占80%,智商只占20%,即决定一个人社会生活质量和工作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情商而非智商杂志网。情绪心理学研究又进一步表明,亲情关系在大学生情绪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直接影响其友情和爱情的发展状况与水平,从而制约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而且会影响其认知与情绪的协调发展与身心的健康,从而直接制约其生活心态、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的发展。总之,以亲情教育促进大学生的情绪发展,进而促进大学生情绪与认知的协调发展和身心的健全发展,既关系到大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也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健康与幸福。
同时,亲情教育符合“优生优育”的社会要求。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精英分子”,承载着社会的“优生优育”期望,但是大学生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好父母,胜任“优育”下一代的社会要求,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他们以往的亲情关系。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心理学家哈洛就通过动物实验向人类提出了这样的警告:一个亲情经历淡漠的父亲或母亲,很难对自己的子女表现出应有的关怀和照料。在哈洛的实验中,那些早年缺乏亲情体验的母猴,在生下小猴子后根本不会照顾小孩,不仅缺乏母爱,有的甚至粗暴地对待小猴,致其死伤[5]。因此,加强大学生的亲情教育,为其抚养下一代做好必要的情感准备,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否则,“祖国的未来”命运堪忧。
三、高校开展亲情教育的方法探讨
亲情作为一种积极、正向的情感,虽然带有自然发生的一面,但更主要的需要靠积极的引导力量促使其得到养成且不断丰富提升。[6]
第一,加强体验教育,切实感悟亲情。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做人道理和道德知识的掌握,一个从情绪体验上的“认同”向行为观念上的“应当”过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应的情绪体验能使认知对象具有主观意义,使认知内容与个人心理产生“共鸣”,从而使人切实感悟认知对象的价值和认知内容的含义,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应当”的行为准则[7]。在重庆工商大学,每年的新生到校后,都要算一笔账。首先算出家长对自己四年大学生活的投资成本,然后计算自己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回报父母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投资;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封信告诉父母亲。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体验到了父母抚养自己的艰辛,懂得了珍惜亲情沟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连一些原本与父母有很深隔阂的学生也意识到自己的不成熟,改善了与父母的关系。这一教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激发了学生的亲情体验,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是多么的巨大而无私,这种恩情是自己一生的巨大精神财富。以此为借鉴,高校还可以组织开展亲情体验大讨论、亲情小品大赛、歌曲大赛、有奖征文、组织学生观看展现亲情的电影。以此为契机触发大学生的亲情体验和感恩意识,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关爱父母,珍惜亲情。
第二,针对父母精神需求,引导学生加强关爱。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当子女读大学离开家后,许多父母感受到“空巢”的落寞。少了朝夕相伴的活泼身影,多了对远方子女的牵挂。他们希望能时常听到孩子的声音,希望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希望孩子时常能惦记自己。针对父母的这些精神需求,学校应引导大学生加强对父母的关爱。例如,及时将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告诉父母,让父母分享成长的快乐;遇到生活、交往方面的问题多与父母商量,别以为父母观念已经“落伍”了,其实长辈的一些经验往往可以使孩子少走许多弯路;“常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聊聊天,别嫌父母“唠叨”,须知能对孩子“唠叨”常是父母的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
第三,改善交流方式,促进有效沟通。针对目前大学生与父母间亲子沟通方式错位的情况,高校开展亲情教育应注重引导学生改善与父母的交流方式,特别是让学生了解交流方式不同其效果也会有所差异。运用现代化的交流方式固然有快速和简便的优势,但容易让交流越来越平面化、简单化。而沟通不仅仅是交流信息,它还包含情感的需求。信函等传统的交流方式,比起现代交流方式更能表达亲情这种温婉、细腻的感情。因此应倡导学生在掌握高效的联络方式的同时不要忽视写信,抽点时间给的家人写封信,会带给父母更多的惊喜和心灵慰藉。与之相应,针对大学生交流方式的现代性、多样性,学校应鼓励家长跟上孩子的“前进步伐”,让大学生教父母学习运用电脑和手机,以便他们有可能用手机短信、E-mail或QQ与孩子进行交流。这样以来,交流的空间扩大了,频率提高了,两者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关爱也会越来越多。
另外,高校还应注重亲情教育的系统性,把亲情教育当成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始终,而不仅仅是一次主题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亲情观念和亲情表达能力,使他们成为智商、情商俱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跃年.论加强大学生亲情教育的必要性[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唐海珍,李国强.当代大学生亲情观调查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3]陈鹏.中国私人手书信函江河日下[EB/OL].凤凰网,phoenixtv.com/home/news/Inland/200312/08/168814.html.
[4]何迎春,吴新颖,田道法.亲情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J].中医教育,2008,9.
[5][美]Roger R.Hock.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M].白学军,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6]李业才.情感教育问题及其化解[J].衡水学院学报,2009,10.
[7]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当今世界对人才的需求和竞争越加激烈,高中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学科,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积极的为培养人才而不断努力。但是,纵观当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相关教育机构或者教育工作者应该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注重高中语文教育的效果,客观的面对以及积极的探索,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为高中语文教育出谋划策。至此,高中语文教育就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1、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
1.1高中语文教育中不重视写、读以及说的练习,致使不会写、讲不明、说不准。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新课标,伴随着新课标在各地不断的深入实践,高中语文在教育过程中渐渐的暴露了诸多的问题。现阶段,高中语文教育对于学生的写、读以及说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练习,再加之网络科技对高中语文教育的影响,使得大多数学生不关注写、说以及读。最主要的是写的能力,普遍较低,读和说的能力同样较低;最近央视播出的《汉字英雄》,让我们深刻的了解了中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对写的关注程度,平时学习过程中,基于高科技,对汉字的书写都是在键盘上完成的,遇到一般的字都是通过高科技的手段进行认识。另外,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对于书写没有统一的要求,导致学生的书写能力也参差不齐。对于说话能力,多数高中学生存在哗众取宠、大惊小怪以及说话语无伦次、内容空洞等现象;有一部分说话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半天说不明白,让人费解;有一部分甚至是由于内向或者其他原因,闭口不说。相对于写和说,读的能力显得也尤为重要,当前高中语文教育中对读的能力较为重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没有专业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大多数学生仅仅凭借的是自己的感觉读,不在乎读音、节奏以及真情实感。虽然普通话在现阶段教育中使用,但是还不普遍,在部分农村存有方言进行教学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
1.2当前高中语文教育重视教书、忽略育人。在我国,学校都面临着升学率的问题,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只是一味的给学生施加压力,强迫学生进行死读书;家庭也不放过学生,部分节假日,给学生找各种补习班,使得学生的整天泡在书本里,对外界的事物根本引不起关注,普遍存有的心态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多其他人漠不关心、冷若冰霜。大多数高中生普遍的想法就是,读书是为了以后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使得高中语文教育中缺少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另外,当前高中语文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没有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致使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课中涉及做人的道理时,学生就会显得极不耐烦,认为与考试无关,一点也不重要,甚至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这种现象对于某些学习或者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尤为明显,他们只想努力的学习,并且更希望老师能够多讲考试题型,对于占用课堂时间讲做人道理非常不理解。
1.3应试教育对高中语文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高中语文教育,一方面要面临着高考,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如何进行教育。虽然高考仅仅是一种选择人才、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但是,当前绝大多数教师或者家长将这种方式进行了升华,慢慢的使高中语文教育去适应各种各样的测试。在某些地方,高中语文测验中,客观试题普遍过多,同时编制的题目难度过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文字游戏;相反,让高中生作答的主观性试题相对较少,再加之题目答案过于单一,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准确作答。鉴于此,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也采取了相应的办法,一味的给学生打错号或者是对号,殊不知,语文是一门相对开放的学科,言之有理即可;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高中语文教育,那么对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或者是进行开放式教育有一定的影响,更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高中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
2、提高高中语文教育水平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高中语文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应该及时有效的寻找出路,联系实际情况,尽可能的从根源解决问题,使得高中语文教育健康、稳定以及有序的发展。
2.1高中语文教育应加强理论构建以及实验改革。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如果不以先进的相关教育理论作为基础;那么,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会显现随意以及盲目,没有明确的目的,使得出现费时多、收效低的不良结果。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育相关理论的繁杂,某些高中语文教师也显得无从下手。相关教育机构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创建适应当下高中语文教育的理论指导书,根据指导书提升高中语文教育水平。另外,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理论指导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展高中语文教育实验改革,对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进行探讨、交流以及总结,慢慢的改正并且完善,最后各个学校再进行试行得以应用。根据理论构建以及实验改革,进一步提升高中语文教育水平。
2.2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要积极的转变观念,明确教育的目标。要使得高中语文教育水平有所发展,就务必从思想上有一定的认识,思想认识到位,才能更好的进行行动。所以,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的转变旧有的观念,强化教育的目标。为此,积极的分析、研究,要认识、发现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另外,要根据新环境下高中语文教育的特点,促进高中语文教育的信息化;明确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即为了培养高中生准确运用以及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不仅会说和写,还要会读和听,切实的改变应试教育,逐渐的向素质教育过渡。还有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更能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做人,以便学生有更好的发展。
2.3高中语文教育中要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新世纪下高中语文教育要培养新型的人才,这就需要新型的教师资源,教师水平的高低对高中生的发展一定的作用。所以,要依据当前高中语文教师资源的实际情况,联系高中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师经过培训、进修等方式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的运用新知识进行高中语文教学。因此,高中语文教育要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 新形势 高中语文教育 实用 审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实用性。高中语文是高中阶段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从语言的工具性来说,搞好高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等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要重视其实用性,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审美性教育。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高中教育机构必须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同时抓住“实用”和“审美”两个教育重点,既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同时也不能弱化语文教育的审美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育的实用和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实用教学的意义
语文作为语言学,实用性正是其工具性的体现。注重高中语文实用性教学的主要意义有以下几点:(1)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语文学科作为语言工具充分发挥其作用。高中语文的实用性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仅仅停留在识字和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而未将教学高度上升到要求学生利用语文课程培训自身的表达交际能力上,实用性教学的目标正是突破这种模式的束缚。(2)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实用性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的内心发生重大变化,对锻炼学生的语感、反应能力、技能水平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的意义
语文不仅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工具学科,同时还具有极强的审美趣味。重视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健全学生的人格。在现今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多以物质享受为主,渐渐忘却了精神方面的追求,这种社会风气会严重影响到社会下一代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甚至是扭曲其性格。为了促进年轻一代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极其重要。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心智尚未健全的高中生积极、健康的成长,让其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通过所学知识完善自我的人格。(2)审美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审美能力有巨大作用。高中语文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比如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高中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扎实自身的汉语文学基础,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多角度的“美”,这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有重要作用。
二、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实用及审美教育
(一)对于实用教学而言
1.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汉语是一种极富魅力的语言,其字词的涵义、韵律和形体的美感是世界上独有的。“谈吐不俗”的人往往更容易让人亲近,人们更愿意亲近,这就是汉语的魅力。高中教学必须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好的本领都需要优秀的表达能力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2.语文教学不得脱离实际。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应该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同时又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带回课堂。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能够得到最好的发挥。
3.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实践是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手段,老师必须要重视对这类活动的利用。实践活动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演讲、辩论赛、诗歌朗诵等,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巨大作用。在实践活动中,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正,给出中肯、合理的建议,以此推动语文实用性教学的发展。
(二)对于审美教学而言
高中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知识,每一首唐诗宋词都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都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全其人格有着巨大作用。要落实好审美教学,需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趣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每篇文章,每首诗词的背后都潜藏着极其深厚的创作背景和逸闻趣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勾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完全可以将每篇文章中的美学价值用通俗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从中获益,不断印证自己的成长。
2.大胆创新,敢于突破。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不可再墨守成规,必须要打破沉疴,不断创新。很多古代文学过于枯燥,学生感到毫无兴趣,此时老师可以用现代社会现象对古文的意境进行解释,切忌照本宣科。汉字的深邃含义往往能够描绘出精彩绝伦的意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让学生通过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在脑海中勾勒文章所描绘的社会现象、自然风光、事件发展过程等。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每位作者有感而发,老师只有帮助学生理解到当时作者的心情,方能对文章理解透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育的实用及审美教学对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巨大作用。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事业必须要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向辉.华美是“末”,高效是“本”――关于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思考 [J] .课外阅读(中旬),2012,(12):345.
[2] 司金亮.母语教学与文学审美――对现行高中语文课程体系分析 [J] .现代语文(中旬),2012,(12):107-108.
关键词:白鹿洞书院;教育特点;高中语文
白鹿洞书院的教育特点与封建官学的教学模式截然不同,很多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即使放在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当今社会也是具有极大借鉴意义的。尤其是当今高中语文教学中汲取白鹿洞书院的教育特点,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下面将对高中语文教学借鉴白鹿洞书院的教学特点进行介绍。
一、教学目的方面
从教学目的的角度来看,白鹿洞书院的教学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而是将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来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借鉴白鹿洞书院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师生关系方面
白鹿洞书院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和谐的关系,学生在选择教师时通常都是仰慕而来,并且教师和学生都是品德高尚、互相尊重的。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值得当今高中语文教学借鉴的,语文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并且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豁达的胸襟来感染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进而促使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学方法方面,白鹿洞书院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精研、体察的思想和能力,而精研和体察正是对高中生语文能力的重点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对白鹿洞书院中的教学方法加以借鉴,以更好地提高高中生朗读、钻研、实践等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课堂氛围方面
白鹿洞书院的课堂氛围是相当自由宽松的,学生能够自由地发表见解,与教师进行交流,扩大思维的开放性。而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借鉴白鹿洞书院中的课堂氛围特点,使高中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宽松和活跃,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白鹿洞书院独特的教育特点对于当今社会的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对白鹿洞书院的教育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崇洋媚外
高中教学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加强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甚至将其与大学毕业相挂钩,一时间英语学习成风,连带的美剧和电影也开始大热。“崇洋媚外”之风甚嚣尘上,国学逐步衰微,以至于反向投射至高中语文课堂,学生普遍不重视,甚至将其看做是“不用学习也可以掌握的学科”。
2.轻文重理
相对于同属语言类学科,对英语的重视和对语文的忽略,同样投射在了综合类学科当中。因为社会就业倾向和压力的取舍,越来越多的学生重视理科而轻视文科,把数理化看做是立身之本,而不重视基础语言和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高中语文教学处于尴尬的教学境地。
3.语文的“前世今生”
语文,可以看做是国学的基础,是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但归功于义务教育的成果,在现在看来,是一科毫无障碍,也没有门槛的汲取知识,应付考试的课程。在汉晋,门阀豪族,相互举荐,累世公卿,连绵不绝。“只有贵族才有学习语文的资格,大凡汉晋名家,多为豪强之后,庶民走卒,不要说封侯拜相,就连写个名字都很成问题。及至唐后,科举取士,布衣卿相,文官为主导的政府体系登上了历史舞台。从此开启了一条平民知识分子的参政道路。自春秋以来,盛行不止的纵横捭阖之风,接近画上了句号”①。虽然科举制度具备种种令人发指的弊端及祸延至今的流毒,但从根本上说,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减少了社会闲杂人员,普及了基本教育,为社会扫盲作出了突出贡献。最紧要的一点,是没有任何比保证公平的考试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法(现在也没有)。抓教育,就是抓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瓶颈
1.受限于教育模式
在科举制度最完善、县学最普及的明代,要想进入县学(类似于中小学)都是要考试的。考进了县学,才能接受国家公办教育机构的培训。而县学有多少呢?一个市就一个,招多少人呢?“不过数十人”。像海瑞,张文明(张居正父),范进,都是人近中年才考进县学,中年才考上秀才,运气好主考官可怜你年纪大了给你个举人。举人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凭,明代的高中毕业生比现在有用,举人就可以做官,虽然级别低,但也能分配到县级单位做一二三四把手。而且明代的考试内容,是被后世奉献了千万斤唾液的八股文,所谓八股,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部分组成,段落有严格要求,从起股到束股的四个部分,其中都有两股的相互排比的文字,共为八股。至于评价,不外乎什么内容空泛,束缚思想,等等,不一而足”②。但是,在明代,出现了下列这些名人:解缙,于谦,王守仁,杨廷和,徐渭,杨慎,张居正,戚继光,袁崇焕,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2.缺乏趣味性引导
2014年的今天。国运昌隆,四海归心,内无贫弱,外无倭患。省市图书馆免费开放,书市盈城,报亭满巷,一个没有门第、没有贵贱、没有限制、没有障碍的时代到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能够满国学回归的时代出现了。
电影《蜘蛛侠》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同样的,选择越多,困惑也就越多。在封建社会,除了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就没得选择,而且,当时市面上流通的书本来就少,于是更没有选择,拿起来就读。但现在不一样,阅读的方式多元化,网络,电子产品,广播,影视,无一不可以达到阅读的效果。阅读的品种泛滥,从青春文学到欧美畅销书,从乡土作家到“80后”先锋。良莠不齐,眼花缭乱,众说纷纭,糟粕与精华共处一室,一时蔚为大观。
3.创新能力偏弱
考试的教育模式,必将为了考试而存在。面对考试需要的是反复记忆和大量重复练习,势必造成创新能力衰退,迷信权威,缺乏独立思考。在科学、人文领域的研究上,中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在运算、记忆方面优势巨大,但是在发明、创造和延伸性思维方面具有明显劣势。高中课堂的语文教育,阅读理解和作文要求,更加将学生推入了模式化的樊笼,创新能力势必受到更大影响。反而一些创新作家,在这个时代引发了巨大反响,可见创新能力的欠缺是这个时代的学生普遍面临的困难。
三、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1.延伸教学内容
其实语文涵盖的内容和深度绝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凤毛麟角,其中涵盖的故事和趣味性可以有比较丰富的扩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虽然要针对考试,但是不能只针对考试,是语文课堂的难点也是技巧所在。课堂学习语文的过程,就像一个黑色的洞窟,里面或许住着神秘的火龙和老掉的匹诺曹。但如果试图在里面点上火把,则也不过是手背寂寞的倒影。有人为什么喜欢半夜飙车,大概是现实太过无语。幻觉能令他们产生。忘记是不是奥斯托维奥所说,死亡,是危险的美感,幻觉是接近它的唯一途径。不是抵达,不是超越,而是接近。于是,许多不爱学习语文的人有了的来由。
2.重视联想能力
学习语文好比看电影。在尽兴处往往不能自已。叙述的空间被放大,真实和虚构模糊掉界限,就像一格胶卷带领你进入一个城市,而这个城市离你的现实距离在地球仪上能划出完美的弧。随处可见的物体都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那些孩子,小路,饭局,人群,房屋,书本,绘画,曾经也是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之中。在感觉上却像过了好多年,要通过精疲力竭的回忆,才能够重新捕获。很多一样的人,在生活、理想及漫无目的的旅途当中追寻意义,所谓的意义应当与生存价值相关,为什么活,为什么走,为什么停留,为什么死亡……越来越长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寻找答案。以为弗洛伊德,黑格尔,康德,甚至布尔什维克能解答层出不穷的疑问。语文书中早没了昔日的扭曲与不安,平添了诸多禅理感悟。生活使人相信宗教和命运,享受平淡及平淡的真实和美,到后来,大概成了一位隐士。
3.注重表达又勤于练笔
思维的疆界是无限的,语文的表现形式是固化的,比如思考一个平行空间的问题。时空呈放射性,在前一个时间点不同的选择就会延伸出不同的未来。用一个哲学的比喻来说就是,我们的原点是被困在洞穴里,然后留在洞穴和走出洞穴会产生不同的未来。犹如蝴蝶效应一般,选择越多,未来的发展枝节就越多,不会因为过去的改变而崩溃。所以回到过去是可能的,但是到未来就是做选择题,你会被随机分配到任意选择构造的枝蔓上。可以说,未来是不能够改变的,只是发展到了不同的平行空间而已。
由上所述,要把思维定格成语文,把文学思想转化为文学作品,把语文常识变成语文能力,那么必须注重表达的方式和勤奋练笔,只有通过写作才能真正打开语文课堂上传统与美好的大门。
四、结语
“要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要问题是必须对整个教育系统有一个整体认识。认识不明确,教学方向就把握不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和落实。只能是盲目的干,被动的教。只有认识上去了,整体把握住了,才能在具体教学工作中明确方向,做到纲举目张”③。本文探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论证了高中语文教学在新时展之下实用主义的延伸,通过例证法、推演法,表明探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对于应试与素质教育中界点的着力,对于语文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郑国民.当代语文教育论争.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