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税务系统财务管理规范范文

税务系统财务管理规范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5:0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税务系统财务管理规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税务系统财务管理规范

篇1

(一)会计核算尚不规范

1.会计科目混用。如合作社将流转的土地出租,租金作为生产成本直接冲减,未计收入;少数合作社的差旅费归属不清,记账时未根据出差人员的工作性质计入管理费用、生产成本、经营支出等;申请商标的费用未计入无形资产。有的合作社账目集中于几个会计科目的使用,业务内容没有正确记账。

2.会计分录不规范。对合作社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需要实现账户之间对应关系。如成员工资,做账时直接借方记生产成本,贷方记现金把工资付了,没有经过应付工资这个科目,不能反映是否存在拖欠,不能体现权责发生制,同时影响相关科目的余额。获得扶持资金或补助,记账时有的合作社直接从银行存款到专项基金,将中间过渡分录省掉了,这样虽省事却不合规。还有的把专项应付款与专项基金借贷方向记反了。

3.成员往来不详实。合作社成员往来账户没有任何记录,而按制度规定只要是成员的款项,一定要通过成员往来体现,非成员的计入应收应付款科目。有些合作社在年底进行盈余分配时,因为交易量记录不实或缺失,代购代销没有记录,只能按估计值进行分配。如合作社帮成员代购的生产资料,很少经过“受托代购商品”账户进行成员往来的核算。

4.财政补助的账务处理不得当。合作社零散收到的小额补助,一般都是直接计入收入与支出,没有通过专项应付款。也有合作社全部计入专项基金,按要求只需要将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记入专项基金并量化到成员账户。

5.会计操作规范不够。如在原始凭证上,相应的证明签字、审批签字与支付方式不完整,应该加盖如现金付讫或银行转账等常规印章。还有一些合作社,账本封面没有说明,看不明白具体业务与时间。有的合作社成员公积金总额表的次页没有表头,不利于查阅等。合作社库存现金过多,达数十万元,不符合库存现金管理条例,且部分大额交易未通过银行转账,直接用现金,安全隐患较大,也不利于银行流水记录的形成。

(二)财务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1.内部信用合作不规范。合作社向成员借款后付出利息,这种做法属于吸储,是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所不允许的。合作社个人借款处理不当。合作社将个人借款错记成短期借款,如果是成员借款,应计入成员往来,非成员借款应计入应收款。

2.成员身份不明确。有些合作社没有区别对待成员和非成员,比如与成员之间的委托代购代销关系需要明确体现,关于财政扶持和公积金的量化也要到位,否则体现不出来合作社服务成员、成员参与分配的特性。与成员的交易往来与税收相关,合作社仅销售成员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这亦是税务衡量是否免税的标准之一。

3.出资额与注册资本不符。现行的合作社注册资本没有验资的要求,自行填报,虚报注册资本的现象比较普遍。合作社财务入账时成员出资额与注册资本往往不匹配。

4.盈余分配数字关系不明晰。有的合作社把盈余分配方案做得很好,包括计提公积金,甚至包括两次分配,但财务报表中的数字对应不上,没有计提盈余公积,应付盈余返还与应付剩余盈余也对应不上。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一是成员账户登记管理制度。成员账户内容不全,出资额、盈余公积、交易额记录不完备,财政扶持形成的资产在财务处理、量化分配上不符合要求。有些合作社成员账户的登记与章程不一致,成员账户的登记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决算没能做到公开,决策制度不健全,部分合作社存在“一言堂”的情况,甚至有些合作社没有财务预决算制度。三是财务开支审批制度。有的合作社原始凭证上没有审批人员签字,应该建立不同额度不同级别的审批权限,确保财务开支的可控性和有效性。四是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如购进产品,需要有入库出库记录,材料或资产登记等,部分合作社没有出入库记录。五是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销售产品时做到分工明确,再编制相应的凭据,由销售人员开据发货单,由保管发出存货,将发货单交给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确定收款。现实中不少合作社忽视这一制度,存在较大漏洞。六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指现金、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有的合作社会计和出纳由同一人兼任,有的合作社会计人员为理事长直系亲属,这都是违反规定的。有的合作社现金做不到定期盘点、银行存款余额做不到定期核对。

(四)财务人员学习不够

现行的合作社财务人员主要有两类:专职与兼职。普遍来看,专职会计的财务管理效果高于兼职会计。从调研的合作社财务管理情况来看,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规范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财务人员不仅要懂做账,还要跟踪了解合作社的整个种植养殖生产过程及销售过程,了解每项业务往来的来龙去脉,才能找到每项业务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财务管理中发挥财务人员的价值,为合作社的决策者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以供参考。而现有的合作社财务人员,不论专职还是兼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财务会计制度”)的了解与运用普遍存在问题。合作社财务人员基本上是财会专业毕业,或者从事多年的财务会计工作,虽有一定的会计基础,但是他们对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制度学习不够、运用有误,专业化水平不高。

二、原因分析

1.制度本身的欠缺。从2008年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开始,就始终只有这一部制度来作为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核算的依据。随着合作社的发展,财务会计制度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如科目设置上没有预收或预付货款,当合作社卖出小麦时,对方预付的定金,应该计入预收货款,但合作社财务制度中没有这一科目,合作社在记账时记入应收款,在理解上容易产生偏差和疑惑。此外,现行的合作社形式多样,如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旅游合作社等,加上合作社业务的拓展,农产品深加工、电商业务的大肆兴起,一二三产融合度越来越高,很多业务超出了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所规定的范围。合作社财务人员在进行核算时各自发挥,各自的理解难免出现与制度初衷相悖的现象,从而体现了财务会计制度的缺陷与配套制度的缺乏。

2.财务软件开发与服务滞后。由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监制的“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系统”,该软件是供农民专业合作社免费使用。这一财务软件普及度较高,但该软件的服务跟不上,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得不到服务人员的及时解答。地方上也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合作社财务软件,玲琅满目。如江苏省一企业开发的软件得到了一定范围的推广与使用,略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合作社财务会计电算化是必然的趋势,软件开发与应用的滞后,也是影响财务会计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3.与税务部门对接不畅。合作社财务人员有一大苦恼就是按照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做账后在报税时与税务系统对接不上。税务系统在报税时把农民合作社按小微企业对待,而合作社的会计科目如成员往来、盈余及盈余分配等与报税系统设置的科目不一致。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的税务部门检查合作社财务账簿时,不认可合作社的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合作社也按企业会计制度来记账核算。

4.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合作社发展的不规范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民主管理不执行、“三会”制度不落实、盈余返还不到位、成员账户成摆设。会计核算是对合作社经济业务的反映与监督,当合作社经济业务不规范时,财务会计规范从何谈起。

5.财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一是专业知识不足。大部分合作社会计的前身都是做企业会计的,直接用企业会计的一套做法来做合作社会计,在合作社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上略显不足。二是学习意识不强。有些合作社财务会计是以前的村委会计,或周边老厂的退休会计等,这一群体对于合作社这一新兴财务会计制度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意识不强。三是学习机会稀少。当今社会各界都重视新型职业农民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但针对于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方面的培训供给显著不足,合作社财务人员的学习机会稀缺。

三、对策建议

1.完善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根据合作社及其业务发展的需求,从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修订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以适应农民合作社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从与税法结合的角度来看,税收方面的科目在设置上要一致,要向企业会计靠拢,外加合作社一些特有科目。同时,建议出台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实施办法,或者对制度进行解读,能够让财务人员更加清楚合作社具体业务的财务会计核算办法。合作社内部资产管理制度有待于规范,向成员借款可以转为成员入股,参与年终盈余分配,或者作为内部信用合作,年终根据信用合作的盈余进行分配。

2.税务系统与合作社会计报表对接。建议在税务系统上增设与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相对应的报税端口,在税务人员中普及农民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相关知识,为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3.大力推广合作社财务软件的应用。通过一定的财政支持,开发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及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要求,且易被合作社应用的软件,由中央部署、地方落实,逐级推广财务软件的使用,以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率,提升合作社财务会计的规范化程度。

4.继续规范农民合作社运营。合作社规范运营是核算规范的基础。合作社必须按《农民专业合作法》的要求建章立制,规范制定合作社章程并遵照执行,做好民主管理,落实“三会”制度,做实成员账户,实现盈余分配。

篇2

一、引言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作为企业质量管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最初由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区别于其他的质量体系,卓越绩效模式的管理理念更加关注对公司战略的策划、经营过程以及相关方的管理,对于当代企业的质量管理也从保证合格转变为对于卓越的追求。财务战略管理作为卓越绩效模式的第二个大项,能够立足于全局战略层面指导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是企业成功贯彻卓越绩效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核心保证。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电网提出了“两个一流”的企业愿景,并确定了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指导的发展方向。X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的下属单位,积极响应国家电网的号召,在其财务战略管理中引入了卓越绩效的管理方法,下面采用SWOT分析法对X电力公司财务战略进行分析。

二、SWOT战略分析

笔者立足于国家电网总公司的使命和愿景,采用SWOT分析法,对X电力公司财务管理的内部优劣势、外部的机遇及威胁进行分析,为X公司管理层制定战略、设计战略实施路径提供方向和支持。

(一)内部财务优势分析(S)

1.财务管理制度相对完善。X公司财务部实行财务集约化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已相对完善,在收入管理、成本性支出核算管理、资产管理与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各项业务中严格依据法律法规以及国网颁布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履行服务管理职能。

2.成本控制初见成效。X电力公司始终坚持“降本增效”原则,建立了成本全过程管控机制。对日常成本开展全过程管控,强化“谁花钱、谁负责”的管理意识,促使成本资金及时按预算计划入账,形成对成本横向及历史对比的常态机制,及时调整标准成本体系。对人工成本、三公经费、会议费等敏感费用实行单下指标、单独考核管理、日常监控等措施

(二)内部财务劣势分析(W)

1.业财协同融合有待提升。受制于条块分割的传统管理习惯,X电力公司一体化协同管理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司级一体化数据信息平台尚不完善,需进一步加强系统集成,提升信息共享和数据质量。财务对业务的过程控制规则尚未与前端业务完全衔接,管理压力和责任尚未有效传导至业务前端。

2.财务实时监管不严。从审计检查情况来看,一些“习惯性违章”并未杜绝,在 “三公”消费、财务管理、薪酬福利等方面还存在管控不严的情况。虽然问题主要出在业务前端,但也暴露出财务管控能力不足等问题。“十三五”期间,X电力公司财务工作要深入规范财务会计,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3.财会队伍建设不足。由于X电力公司属于国家电网的基层单位,部分财务管理职能上移,财务管理的决策支持、资源调控等核心职能出现弱化现象;财会岗位管理不尽完善,存在一人多岗、外聘顶岗等现象,增大了内控风险;财会人员的选拔任用、培训交流等机制需进一步健全,且部分人员履职能力尚不能适应管理要求。

(三)外部财务机会分析(O)

1.税收制度改革。国家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预计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国家持续推进“营改增”等重大税收体制改革,适时出台税收优惠和减税措施,对X公司财税管理工作有积极作用。

2.优化调整财政关系。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将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X公司财务部可在国网公司的指示下大力创新融资模式,使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相辅相成,增加融资渠道 。

(四)外部财务威胁分析(T)

1.国资国企改革加速。在国家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的宏观背景下,公司投资及成本将受到严格监管,财务资源统筹调配、成本费用安排等方面面临较大制约。

2.外部监管日益严格。中央巡视节奏加快,巡视内容、巡视方式、巡视工作发生改变,对公司健全机制、强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国资委更加重视公司的风险控制和投资控制,对公司业绩考核产生较大影响;审计部门将对X公司保持较强的审计力度,对其经营财务活动要求更加严格;税务系统对X公司的税收检查更加细致和全面,需要公司根据不同监管要求提供相应的财务信息,强化规范管理;财政部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促进公司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社会公众维权意识高涨,舆论载体日益多元化,舆论监督更加广泛而难以预测。

三、公司总体战略制定

面对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的机会与威胁,X电力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要坚持国网财务集约化的“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十六字总要求,以强化“三个实时”(信息实时反映、过程实时控制、结果实时监督)为主线,持续提升“五个能力”(价值创造能力、运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资金融通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推动财务集约化进一步提质、增效、升级,实现与“四型五化”(增值型、精准型、智能型、互动型;服务卓越化、技术现代化、管理精益化、队伍专业化、环境和谐化)相匹配的卓越财务绩效,为国网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电力服务公司”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四、战略实施路径分析

笔者根据内部优势与劣势分析(SW)以及外部机会与威胁分析(OT),制定的具体战略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实时管控体系、完善财税管理体系以及加大财会队伍建设,实施路径见下表。

(一)实时管控体系

1.信息实时反映。X公司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打通财务与前端业务有效集成的通道。(1)主数据管理平台常态应用。主数据管理平台可以为X电力公司内部各信息系统提供高质量的主数据服务。为此,应规范信息标准和应用标准,制定统一的财务信息标准,消除各类信息内涵、口径、分类差异,为实现信息集成奠定坚实基础。(2)深化业财系统集成应用。深化财务业务系统集成应用,重点推进营销收费、物资采购、项目管理、职工薪酬等业务按照财务规则高效集成、规范处理、??化财务业务流程,强化业务融合与信息集成,增强各类前端业务信息向财务系统自动传递、自动生成的功能,推动财务与业务标准化、一体化运作。(3)定期核对数据确保数据一致性。财务部要通过ERP系统与财务管控模块账务核对功能开展科目余额核对工作,保障套装软件与财务管控账务数据一致,确保各月凭证双边集成数据的同步性与一致性,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保证系统间数据的一致性。

2.过程实时控制。以价值链为核心,横向加强对业务部门集成数据的分析,纵向加强财务过程数据的分析,实现全过程实时监控。(1)加强通用制度学习宣传贯彻,确保制度执行到位。为进一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X公司需建立岗位自学的常态机制,财务部需要通过“周例会”、系统内交流学习等方式真正做到制度学习人人参与,进一步明晰日常管理规范。同时,加强对业务部门的宣传贯彻,通过日常报销宣传贯彻与学习等方式,促使通用制度更好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2)规范前端数据集成,保障业务数据准确性。X公司需要通过项目储备管理,建立储备项目联合审查制度;统筹推进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确保预算与业务计划紧密衔接,促进价值链与业务链有机融合;细化项目储备重点管控要素,规范储备项目资金支出性质。(3)加强考核指标日常管控。财务部应高度重视考核指标的日常管控,加强实时监控及财务预警,有效控制过程数据质量,加强指标的学习、宣传贯彻,逐一分解落实,保障每项指标落实到岗,责任落实到人。还需要注重过程管控,梳理各岗位各项指标的管控关键点,并与相关部室进行对接分工,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

3.结果实时监督。结合在线稽核,加强自查自检及关键控制点的重点管控,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1)构建高效财务稽核平台,加强数据的实时监控。X电力公司需要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基础上,改变过去以现场稽核为主的财务稽核模式,实施常态化的在线稽核。全面梳理经营管理中的关键风险点和习惯性违章事项,明确稽核重点,对公司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在线分析,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稽核,提升稽核效率和效果。(2)建立常态检查机制,保障数据准确性。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公司财务部需要开展财务信息安全检查,对人员权限、支付流程等重点方面进行自查;以核心业务活动为重心,对照国网公司的要求开展X公司财务基础规范自查工作,形成会计基础工作常态检查机制,确保财务基础数据扎实可靠。(3)开展预算执行统计分析,强化成本管控。财务部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文件,围绕国网公司要求和X公司战略,全面强化预算考核,围绕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和X公司战略目标及重点工作,优化考核指标体系,促进各部门不断加强管理,紧紧围绕X公司进行公转。

(二)财税管理体系

1.持续推进财税筹划,服务国网改革发展。为服务于国家电网总公司改革发展的需要,X电力公司需要构建精益、高效的财税管理体系,完善“事前筹划、事中运作、事后反馈”工作机制,全方位参与公司各项重大决策,切实加强在财税政策制定、执行和管控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强与政府、税务部门、科研院所和咨询机构进行合作,提升财税筹划水平;推进与税收管理部门的汇报沟通,及时跟进政策变化,满足政策争取与落地的需求。

2.完善财税管理机制,防范公司财税政策风险。财务部需要以税务管控平台为基础,量化风险事故标志,建立税收风险评估指标和预警机制,实时关注X公司各单位主要税种税负变动情况,健全完善税务风险防控体系;适时组织相关单位开展税收专项和重点问题检查,完善财税业务内控流程、落实各项政策规定。

3.不断夯实管理基础,推进财税信息化平台建设。财务部应依据财税政策变动和公司业务的发展,不断修订完善公司税收制度体系,夯实财税管理基础;加强财税信息化建设,打造财税管控实时监控平台,深化财务管控税务模块与电价模块、资金模块数据共享,推进各业务基础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提升税务基础数据准确性、同步性。

(三)财会队伍建设

1.加强人员入口管理,提升队伍持续发展能力。X公司应完善新入职财会人员跨专业锻炼体系,优化专业知识结构,着重提升对前端业务掌控水平和全局思维能力;完善财会队伍管理平台,优化财会队伍管控功能,及时更新财会人员信息,实现人才选拔、岗位评审、职业发展、人才招聘等动态跟踪。

2.推进职业发展规划,增强财会队伍发展潜力。X公司推进财会人员职业发展规划,设置远景展望目标和近期工作要求,统筹协调队伍发展和个人成才关系,尝试开展个人和集体双重激励措施;加强与人资ERP模块深度融合,实现财会人员信息实时联动,提升总部对公司系统财会队伍实时管控水平。

篇3

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将近20年,自1998到现在,对于加强各类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工作、服务收付实现制的预算管理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随着这么多年以来,很多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我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革各类事业单位体制,对事业单位的收付实现制的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核算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急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改革,适应目前新的情况和要求。

1.与公共财政预算相适应。2000年以来,不断建设公共财政体制,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政府采购实施条例的等各项财政改革全面深化,原来的制度应该做出必要的调整和修订,为了实现会计目标与相关财政改革的有机衔接,确保新的财政改革政策的实施到位,需要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配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以下简称《财务规则》)实施的需要。2012年2月,财政部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在规范各类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的预算管理进一步明确,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准确核算收入、支出或者成本费用、各类结转结余、资产、负债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亟需要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适应事业单位新的财务管理规范要求。

3.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监督、提供更加精细、科学的会计信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随着近年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实施,由此而带来事业单位各方面环境有了很大变化,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很多的方面出不适应和不协调,比如基建和大账不能很好的进行衔接、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造成固定资产虚列账表、资产列报不是太准确、各类事业单位核算财政补助不是很明晰,会计报表架构不能全面反映等,都直接和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因此亟需进行修订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另外,全国税务系统开展的打击“假发票”、治理各单位私设“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工作中,要求修订原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全面性。

二、修订原来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修订原来《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必须保持步调一致。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已经在2012年1 2月6日以财政部第72号令的形式正式颁布,明确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会计四大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础包括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种、会计6大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一般会计核算计量的主要原则,这是制定所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包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各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和依据,在全部的事业单位中起到统驭作用。新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各行业事业单位也要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规定。

2.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相协调的原则。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既保持了现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要求和财务管理框架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专门针对各类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实施条例、各类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现代财政改革对相应的内容作了修改。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思路和定位与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保持高度的一致,即在维持现行事业单位核算基础和基本会计模式不变的前提下,重点适应财政改革、着力对解决会计实务核算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修订。

3.适应现代财政制度改革科学化、精细化的原则。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区分财政补助和非财政补助,分别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或者成本、各类结转和结余,进一步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要求各项收支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在财务会计报告当中专门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这将提供更为精细、科学的会计信息,为财政预算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发挥更好的作用。

4.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这次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是解决各类事业单位会计实际核算中的新问题,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无形资产不摊销、基建账与大账不一致、财政补助资金核算不明晰、一些重要业务核算不规范、会计报告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做了相关改革,从而将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水平。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修订的主要变化

1.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更加明确。

2.规范了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强调对会计报告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