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范文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原则

篇1

1中医护理管理的意义分析

中医护理学具有绵延、悠久的历史传承,其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与完善,为我国各类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护理也属于祖国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协助中医治疗,对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自古开始,便是秉承中医、中医护理、中药三者不分离的理念,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完善和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对中医病房的规范,使中医、护、药有了更加全面的发展。虽然我国对于中医学的发展十分重视,但在大范围西医学的冲击下,给中医事业的发展也带来的严重的影响。而在西医护理中所遵循的技术操作、无菌观念,也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全面性发展。但是多年来大量的中医护理实践资料也证明,西医护理理念与方法并不能完成地满足中医病房的要求,由于西医护理缺乏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察,使其在护理过程中无法系统、全面地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与护理。在这种现象下,唯有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突出中医特色,将中医护理知识与先进的护理技术相结合,才能促进中医护理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加强祖国医学在医学史上的重要性。

2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突出中医特色的措施分析

2.1合理地转变中医护理模式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护理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有效中医护理服务的基础上,还需尽量满足患者的不同要求,在这种形式下,就应该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将传统护理模式朝着新型护理模式进行转变。中医护理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①遵循中医护理的“整体性”理念,在护理过程中重视对患者自身完整性、统一性的护理原则。②在针对患者患侧进行局部的护理时,还需考虑到四时气候会对患侧及病情造成的影响,并因季节、因地、因人进行护理,以保证护理的有效性。③在对患者进行辩证施护的同时,还需对患者性别、年龄、工作特点、身体差异、文化程度、生活条件、个人需求等资料进行全方面考虑,尽量使中医护理工作做到最好,在提高护理有效性的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

2.2重视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当代的中医病房护理工作难免会用到西医理念与技术,但西医护理也有不足之处,因此,护理人员在掌握西医护理技巧的同时,还需重视对中医护理基本特点的掌握。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有:①加强护理查房。规范、严格地进行护理查房,且查房记录必须要保证全面、完整,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②实时了解病情。充分地应用中医四诊方法,实时、动态地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与了解,以便于预测疾病的发展态势,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来护理;③重视情态与饮食。患者的精神情态对病情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此,在中医护理中应重视对患者情态的护理。此外,针对患者的病情程度,合理地进行饮食调养,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日恢复;④强化煎药与服药护理。煎药的火候和时间对药效有一定程度地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每种药不同的特征,熟悉并掌握煎药技巧。在患者服药时,也需规范服药时间和方法,并在服药后加强对病情的观察;⑤加强生活起居护理。在中医护理中,需根据患者的疾病性质、个体差异及恢复情况,合理地督导患者进行相应的锻炼,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恢复。

2.3加强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从我国目前的中医护理现状来看,很多的中医护理人员都出自于西医院校,这些护理人员普遍对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不熟悉,对中医辩证施护原则更是不能全面掌握,这给中医护理管理的有效性也带来的难点。针对中医护理人员不专业的现象,加强对其专业中医知识的掌握很有必要。

首先,需加强中医护理人员对中医基础理念知识的了解,例如,应该对临床上常用中药的品名、性味、功效、主治、归经、服用方法、服药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详细的了解,并熟知中医的治疗原则。其次,熟练掌握中医护理的各种护理技术,例如针灸、按摩、敷贴、穴位封闭、刮砂、拔火罐等。再次,学会中医辩证施护的原则,包括对同一疾病和不同疾病的不同证型,展开中药辩证,在辩证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2-3]。

3讨论

篇2

【关键词】循证护理;中医护理;辨证施护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78―01

1 循证护理的概念与中医辨证施护的概念的区别

1.1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并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措施。它包含了3个基本要素:①证据;② 护士的技能③病人的实际情况。 这三个要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2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施护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及其他病情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归纳、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即确定现阶段属于何证的思维过程,施护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措施,以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相结合。辨证施护注重三因护理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医的辨证施护讲究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的方法。

2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的关系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在基本观念和护理特点上都有着相通之处。循证护理以“证据”为原则,以“证据”为护理依据。提出问题,寻求证据、制定并实施措施,其核心思想就是寻求证据、应用证据。循证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证据,制定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医辨证施护则以“辨证”为原则,以患者的“证”为护理依据。辨证的结果即作为中医治疗和护理的理论依据,是临床确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的依据。中医护理注重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及正护与反护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护理方法就是辨证施护。中医的辨证施护注重病情观察和舌苔、脉象,循证护理重视整体观,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健康需求。而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辨证施护不可缺少的内容。

3 循证护理对中医辨证施护的影响

3.1 循证护理使中医辨证施护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种指导临床实践的方法学,是一种科学评价临床护理文献的方法学,它强调的是有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医的“辨证施护”、个体化护理原则与循证护理“从证据人手”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决策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中医“症”与“症候”的复杂性,且中医诊断客观指标较少,主观经验居多,因此“辨证施护”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将循证实践的方法运用于中医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通过临床实践辨证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人员实施中医技能操作提供科学的理论证据,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随着现代护理学的深入研究,近年来询证护理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与现代护理的发展走过了相似的历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称为护理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循证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当前,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转变,提倡对病人诊治决策应结合当前可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医生经验及病人的意愿进行取舍,这是循证医学强调的临床决策思维(诊治方案的选择)及行为的原则和方式。因此,循证医学不同于以往的经验医学的医学实践,它更强调利用发表的文献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对证据进行严格分级,提供指导对医学文献评价分级的实践指南,并充分考虑病人的需求和意愿解决具体临床问题。循证护理也使传统的经验主义护理模式向依据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变。 6中医护理模式的核心是辨证施护,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辨证施护”作为方法沦欠全面,因为当今医疗护理要面对的是“人”而非“证”,如果直接用来进行中医护理实践,有收集资料不全、不到位的可能,因此需要对“辨证施护”进行创新性继承。这就要求临床护士应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解决需要鳃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将最适宜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服务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人。循证护理给传统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赋予现代内涵,并以临床实践为准绳不断修正、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辨证施护工作体系,形成新的中医护理实践模式,使新模式成为真正指导临床实践的实用模式。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1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51-02

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成为中医药综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护理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辨证施护、个性化强,技术方法灵活多样、易于接受,与现代护理互相补充,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护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出台,标志着中国护理学科迈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在中医护理发展中,如何面临挑战,抓住机遇,取得成效,是中医护理管理者思考的重要命题。

1 发展中医护理存在的问题

1.1 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缺乏 由于中医护理专业学生面临岗位选择的压力,而综合性医院就业机会高于中医医院的现实,使更多中医院校护理毕业生与专业不能对口,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甚至严重流失。目前各中医院的护理人员中,大部分是西医护士出生,其对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无论是理论还是技能上都明显低于中医护士。同时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导致了护理人员不能分层次使用,工资奖金待遇等方面不能体现其知识价值,不能体现其在护理队伍中的地位,使其对职业的忠诚度降低,学术带头人数甚少[1]。

1.2 在职护士的中医知识缺乏 在中医医院的护士中,西医院校毕业生比例大,医院面临着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再培训任务,影响中医临床护理实践中服务能力的提升及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的开展。

1.3 中医护理操作开展受制约 2006年,《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全面修订完成,这标志着中医护理工作向行业标准化管理迈出了新的一步。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也就是说医生不开医嘱,护士就无法开展中医护理操作。

1.4 西医护理对中医护理的冲击 西医护理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的中医护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施护,服务对象不仅针对有疾病的人和人群,还关注大众的健康,在治未病、老年病、慢性病、养生保健领域应用广泛。而西医护理理论体系严谨,相对独立,技术操作规范、流程合理,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有疾病的人群。与西医护理人员相比,中医护理人员除了要学习西医护理知识外,还要系统学习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所以在工作中承担的责任更多。

1.5 中医护理人才梯队不完善 中医护理人员就业后的学历教育以西医教育为主,护士没有机会投入中医护理学历培养体系,导致中医护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与其它医学专业相比,水平有一定差距,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2 发展中医护理的优势

2.1 发展中医护理的政策优势

2.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建立了中医护理行业的国家标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010年对中医护理工作了管理性文件《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2013年首次把“中医护理专科”设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为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2.1.2 在中医护理教育方面,目前也呈现多层次特点。在学历教育中,中医护理专业有中专、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在全国中医院校中,相继成立了护理学院,使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梯队更加合理。

2.1.3 中医护理的学术氛围逐渐浓厚 中华护理学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均成立了中医护理专业委员会,定期举办全国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推动了中医护理学科建设,搭建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

2.2 发展中医护理的学科优势

2.2.1 中医护理的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历来在祖国医学整体观、辨证观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人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病情、个体状况、心理、社会环境等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病人的证型及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2.2.2 中医护理的方法优势 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辨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拔罐、刮痧、熏洗、敷药、推拿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中医护理在治未病、老年病和慢性病防治、康复工作中也具有显著的特色优势。

2.2.3 中医护理的操作优势 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医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它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为核心,通过刺激特定部位,以通经脉、调气血、调整阴阳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易行、直观安全的特点,以无创或微创为优势,已逐渐成为吸引病人入住中医院的良好举措[4]。《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明确了15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为护士提供了技术和法律保障。

2.2.4 中医护理的价格优势 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它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大的用武之地。随着中医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也得到明显关注。如治疗小儿厌食症常用的捏脊疗法;神经衰弱、长期头痛头晕患者应用的药枕治疗;风湿、类风湿性疾病使用的温泉浴、泥沙浴;佝偻病、缺钙用日光浴进行治疗等等,均疗效显著。此外还有火罐、热敷、熏洗、浴足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疗法操作简便、取材容易、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中医护理是一门有历史、有传承、有发展、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独立学科。中医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中医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中医的整体观念为指导,以病人为中心,坚持“辨证施护”的中医临床护理原则,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临床护理工作[1]。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护理工作的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42号.

[2] 马秋平.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2):69.

篇4

【关键词】中医护理;中医特色;中医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77

我国中医药学历史悠久,5000年的岁月流传和文化积累,铸就了中医的完备体系、积累了中医的博大内涵。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健康观念出现转变,在此环境下,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越来越被重视起来。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医护不分家”,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中医护理概述

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整体观、动态平衡观和对立统一观是中医护理理论的优势。中医护理应用“天人合一”理论指导基础护理,脏腑学说指导观察病情,经络学说指导护理技术。在认识逐步提高的基础上,确立了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攻补兼治的中医护理原则。这些重视调动机体平衡和康复能力的中医护理思路和方法,充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它融汇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中医一贯重视护理,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其在养生保健,情志,给药,饮食与临证护理上具有自已独特的优势。“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和特点,同时强调了“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观点;提倡“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原则,通过掌握疾病传变途经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与现代医学观中的“整体性”相吻合。

2中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意义

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人看作一个整体来进行考量,同时将人置身于宇宙中,将人看作成是自然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等治则以及用药性偏颇来纠正人体偏颇的基本治疗原则,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七情配伍,相使、相须、相恶、相杀,中医用极为简单的表现形式,通过望、闻、问、切查明病因,判断病情并进行治疗。中医医法取自于自然,至简的治疗方法却可以将药物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一直深受人们的重视。

中医护理是我国现代医学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通过利用中医护理的独特优点,结合现代护理方法,有利于促进医疗工作的开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结合中医护理的优势,创新护理方法,充分发挥中医护理内在的科学护理方式,将中医的独特优势充分挖掘出来,促使护理工作能真正发挥作用,确保患者病情的治疗效果。

3中医护理的特色及应用

3.1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基本指导思想

中医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整体,人体自身在生理上会相互协调,在病理上会相互影响。通过人体的五官、色脉和形体人体外在变化都可以反映内在脏腑的病变。中医将人体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看成一个整体,经局部的疾病放到整体的环境中来进行分析、判断、治疗。通过利用人体局部变化来推断整体反应状态,来观测患者的内脏病变。根据患者的经络变化,了解患者的体质。中医护理时对患者进行多方面观察和了解,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外部环境及疾病变化来妥善护理。将整体观念和现代护理结合起来,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来考虑现存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

3.2辩证施治是中医护理的科学方法

中医认为:“证”和“症”是不同的概念,证是疾病的原因性质,而症是疾病的现象,是可以通过望、闻、问、切来进行判断的。中医讲究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等治疗方法,通过固本扶正、调节免疫来治疗患者的疾病,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在护理工作中,中医护理着眼于病机,按照相同病机或证采用相同护理方法,而不同的病机或证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由于并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让护理工作更加有利于患者身体状况的改善。

3.3中医护理的应用

(1)护理观察。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望闻问切等基本治疗手段来收集护理对象的病因、病情及身体状况,为辨证施治做好准备。根据护理对象发病原因,在了解病因和病位的基础上,对症下药。

(2)饮食护理。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只有饮食得当,才能对身体起到补气养血和强身健骨的作用,有利于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能够促使患者今早痊愈。不同疾病的患者,需要不同方式的饮食护理来配合治疗。由于疾病存在航热表里不同,食物也存在辛甘酸苦咸等五味,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只有确保疾病性质和食物的性味吻合时,通过饮食护理才能真正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3)情志护理。情志护理主要是对护理的语言、表情、行为、姿势、气质及态度等能够影响情绪的方面,让患者除去烦恼和忧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让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达到早日治愈的目的。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护理对象的心理状况,及时调节患者的情绪,消除消极情绪和负面思想,同患者保持沟通,让患者间相互鼓励,提高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促进身体状况的积极改善。

(4)生活起居护理。生活起居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衣着、卫生及生活习惯和病房布置与管理等方面。确保安静、整洁、温度适宜、光线充足及布局合理的治疗环境,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中医护理和中医药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治疗和护理相辅相成。中医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将中医护理和现代护理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能够提供护理效果,有力于护理对象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康复。

参考文献

篇5

中医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护养病人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基本特点则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其基本理论同样是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1 中医护理观符合现代护理理念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发展阶段,并进一步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方向发展。中医护理以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与现代护理学“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不谋而合。

中医十分重视养生护理,强调对健康人的养生防病护理,中医护理具有养生保健上的优势――养护统一。在中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养生护理理论和独特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在康复护理中,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热熨、熏洗和气功等都有很好的疗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许多老年疾病更适合用中医方法治疗。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患,用中医一个处方往往有多种药效,可克服用西药增加用药数的弊端,老年人的慢性病多需要长期服药,中药相对不良反应小,可安心服用。老年人机体防御机能低下,易感染、易患癌,中药中具免疫激活作用的物质较多,老年人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而中医非常注重个体,根据患者的体质及病态用药及护理。

2 中医在护理理论及方法上有独特的优势

其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有着十分相似的内涵,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维持的一种动态的、相对平衡过程。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器质性和功能性的疾病。所以在治疗护理时,必须考虑影响平衡的相关因素,如体质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和环境因素等,中医护理的这种模式符合现代科学一体化的新趋势。

中医有丰富的治疗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护理方法。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疗法,运用内治和外治进行整体综合调节和治疗。中医的辨证施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体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常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护理方法。注重饮食护理、精神护理。护理中根据人体气血盛衰变化,阳药用于阴时、阴药用于阳时。升药用于降时而降药用于升时;根据八纲辨证确定服药的温度,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服药原则,以提高药力。非药物疗法有针灸、推拿按摩、气功、太极拳、拔罐、刮痧、热熨、熏洗等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使用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的特点。既适合在条件较好的大医院实施,也适合在家庭护理及社区护理中操作。

3 在中医护理临床护理实际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特别是现在临床上很多疾病是中西医配合治疗的,作为护理工作者没有一定的中医护理知识是很难做好护理工作的。内科疾病中不管是象感冒这样的常见病还是象肿瘤等疑难疾病中医治疗占有相当比例,同时有很多独到的护理方法,比如对风寒感冒的病人护理时可让病人睡在比较温暖、风寒侵袭不到的屋子里,同时让病人盖得暖和些,多吃点热粥、热开水之类,以帮助发汗祛邪。这样配合治疗,往往能事半功倍。对于肿瘤病人,采用扶正祛邪的护理方法,在病人接受放疗、化疗后指导病人合理进食益补类药品和食品,如果不知道药物食物的四气五味、寒凉温热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在小儿疾病护理中提倡“吃热吃软、吃少”。反对“吃冷、吃硬、吃多”。所渭“忍三分饥,吃七分饱”,是一句民间流传很广的小儿防病要诀。注重脾胃护理,认为发病与疾病的康复过程与小儿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是中医护理的宝贵经验。在妇科护理中更是注重妇女的经、带、胎、产特点有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法,这些方法很值得借鉴。

4 中医护理教育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