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化学反应风险评估范文

化学反应风险评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化学反应风险评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化学反应风险评估

篇1

【关键词】化工工艺;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X820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目前,风险性的评估被广泛的应用在化工工艺流程中。化工工艺的质量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加强化工工艺风险识别可以有效地判断出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消除这类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化工工艺风险性评估的探讨,对化工工艺流程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化工工艺

1、化工工艺的概念

化工工艺是指:把原材料经过化学反应,转变成产品的方法以及过程,它包括完成这一变化的全部措施。其生产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1)原材料的处理: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

(2)进行化学反应;这是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

(3)对产品进行精致。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

2、危险化工工艺

危险化工工艺是指:在化学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引起火灾、中毒、爆炸等事敌的工艺。根据我国安全监管总局编制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它包括:电解工艺、氯化工艺、合成氨工艺、加氢工艺、硝化工艺、裂解工艺、氧化工艺等15类工艺,并且每种工艺都有其典型的工艺。

三、化工工艺评估方法

目前国内化工生产工艺风险评估大多只是停留在定性阶段,只能针对关键的风险因素进行探究,缺乏全面的评估观念,评估结果很难令人满意。当前比较成熟的化工工艺风险评估体系如道尔化学评估标准与蒙德风险评估理论仍然有很大局限性,上述两种评估标准主要针对化工生产中的易燃易爆以及化学药品中毒风险进行评估,缺乏普遍性;而且只是针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实质进行评估,忽略安全生产监管与风险应急处理办法,因此与实际化工工艺风险评估要求有很大偏差。科学的化工工艺风险评估系统不仅需要针对实际化工生产过程进行定性分析,还要结合化工原料、化学反应设备、生产工艺技术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因此需要结合现代模糊概率的数学理念,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因素与评估结果之间建立合理的几何数学模型,再利用现代智能计算机的仿真模拟技术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得出具有科学指导意义的化工工艺风险评估结果。

四、我国化工工艺的安全评估

1、化工设备安全评估

(1)实验装置设备的安全性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对于物料各个工序的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构成物料的了化工设备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中的装备反映容器内不仅进行着化学反映,还有流体的流动、传热等过程,。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影响,所以反映设备是化工设备的核心,它的选择对化工设备的安全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必须要重视发生反应过程的装备,这样可以保障由于连续过程产生的反应拥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使得实验过程拥有更高的灵活性。但是不同的工艺有着不同的特点,与之相比,间歇工艺的工程更为简单、操作的弹性较大,进行设计时,可以使用精确度较低的数据,其通用也很强。

(2)化学材料选取的安全性

通常一种反映会具有几条工艺路线,我们要选择使用可以消除或者减少危险物质用量的那条路线。因此,在选择材料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利用专业知识,来挑选实验材料,尽可能的避免或者代替那些危险材料,从而将实验的安全系数降到最低。例如:使用催化剂来稀释危险物料,以此来缓解反应的剧烈程度;使用新科技、新技术减少危险介质的藏量;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生产废料,尽量做到过程用料、辅助剂的回收循环利用,减少其对于环境的污染。

(3)实验防护工具的安全性。

化工设备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可能会出现偏离正常运转状态的情况,从而引起超温、超压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认为所难以掌控的,因此对于这些类似排泄阀、防爆板、通风管、安全阀等装置一定要谨慎使用。因为她们的安全性会影响到整个化工生产的安全性。对于一些非常危险的操作,要使用全自动控制系统,或者程序控制装置,一旦有爆炸、火灾等事故的发生,能够起到防止事态扩大,减小事故损失的作用。这些在设置的时候要从人性化的设计角度出发,将人身安全作为第一步考虑,例如考虑设置安全救护设施,如设立洗眼区和安全淋雨区等。

2、研究方法选择

(1)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

风险评估是对于多学科内容练习结合的一种方法,它自身包含着多数理论模型的建立,但是拥有一定的假设条件。因此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是解决危险化工工艺评估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定性分析可以指明事物发展的方向,但是在深入材料实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通过对于定量分析法的假如,刚好使得两者相互所长,从而为研究事物建立一个合理的运作机理。因此,数学建模是风险评估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2)查阅文献与访问调查相合

对于危险化工工艺过程中整体风险评估,除了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描述外,还有少数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但是定量的评估只是对工艺本身的本质安全进行评估,几乎很少对工艺进行整体的危险性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3)模糊数学方法

由于危化品生产过程中运行环境的复杂多变,影响化工工艺安全的各因素又是相互联系的,且各因素间的关联关系随时间、地点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加之其中很多因素是模糊因素,因此各种风险影响因素不能被精确的定量。为了能准确地描述危险化工工艺安全运行的各个影响因素,应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进评估。

五、加强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相关措施

要将化工工艺中存在的若干风险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之内,就必须要加强其风险识别的工作,对爆炸、中毒、火灾等灾害做定量的分析,更加准确地判断出化工工艺中存在的若干事故隐患,并针对这类隐患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从化工工艺的生产设备角度进行风险识别加强措施分析的话,主要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化工生产设备的风险识别

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设备大多数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通常这类设备也是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重点检测对象。从化工原材料的运输、干燥到生产中的过滤、混合都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质量把关,将危险程度控制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之内。并且大多数化工工艺的生产过程中最好能够保持设备工作的连续性,因为连续性的生产流程通常具有生产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等特点,是降低化工工艺风险的良好措施。

2、加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风险识别

化工工艺最核心的生产环节就是化学原材料之间的反应过程,不仅关系着化工生产的质量以及效率,更关系着化工工艺的安全性能。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风险识别检测,尽量不选用反应效果剧烈,有剧毒,或者容易爆炸等材料,如果必须要使用到比较危险的材料,则要做好反应环境与外界的隔离,避免外界受到反应物的波及。在现代工艺中,一般是将反应物浓度稀释之后采用催化剂的方法来达到化工生产的目的,在保证了正常生产量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化工工艺的安全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3、加强安全防护系统的风险识别

在任何化工工艺生产流程中,都配有一定的安全防护系统,来防止可能发生的一些生产事故。而化工工艺风险识别的最终措施就是要从安全防护的角度入手,检测生产流程中的保护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并分析其保护性能,根据安全防护系统的保护能力来判断化工工艺生产的危险程度。通常纳入检测范围的有防爆板、通风管、安全阀等装置,加强这类装置的使用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整个化工工艺生产设备的安全性。

总之,针对化工工艺技术特征、生产危险性进行必要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估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明确化工生产安全状况,掌握危险管控点,方能提升管理效益,营造安全可靠的化工生产与工艺应用环境,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六、结束语

化工工艺的风险可以说关系到整个化工产品的生产,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要严肃对化工工艺风险性的评估,确保化工工艺流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瑞娟.浅析化工工艺的风险识别与安全评价[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244.

篇2

关键词:药品安全;药物警戒;药品风险管理

1999年我国颁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至02年底国内各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04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当年7月由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三方联合主办的《中国药物警戒》杂志问世,至此,"药物警戒"逐渐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常用词汇,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被社会认知。然而,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事件仍时现报端,因此分析药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风险可能性,加强各相关主体的有机合作,才能进一步减少药品风险的发生。

1相关概念分析

1.1药品不良反应 即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者意外的有害反应,主要体现为药品副作用、后遗作用、毒性作用、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用物依赖性、致突变、致畸形等方面。

1.2药物警戒 WHO对药物警戒作出以下定义: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1]。因此,药物警戒一方面指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关涉到与药物相关的其他问题,如假劣药品、药物治疗错误、药物滥用、药物与其他药物、食品的不良作用等。

1.3药品风险管理 药品风险管理是一系列药物警戒行动和干预,旨在识别、预防和减少药品相关风险;是对整个产品周期全面和持续降低风险的过程,旨在实现效益风险最优化[2]。

2临床用药风险源分析

临床用药作用并不是必然的,它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药物安全的相对性。药物从研发阶段、生产过程、打入市场到临床应用,中间影响因子众多,受到各种客观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加了药品风险产生的源头。从现代临床医药学看引起临床用药风险主要因素如下:

2.1药品的不良反应(ADR) 体现为药物的双重性作用,是流通药品的固有属性,包含已知药品不良反应和非预期的药品不良反应。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性质和程度存有差异,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发生的不良反应为已知反应,同时也存在非预期的、新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任何完成研发并上市流通的新药,都必须对这方面的天然风险给予足够的关注。

2.2药物治疗错误所致临床伤害 该类药品风险多由医疗机构的医师、药师、护理人员对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方面知识掌握不足,又或者操作过程失当引起,如医生忽视了孕妇、婴儿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药师照方开药忽略药品费无禁忌、护士操作不规范引起的药品污染以及静脉注射过快等。这类药品的误用及药品所致急性、慢性中毒事件,都属于药品管理中的认为风险范畴。

2.3药品与化学品、其他药品及食物的不良相互作用 药品在进入机体之前或之后可能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在服用前,其可能被氧化,或者与药衣如胶囊壳发生反应;在服用后,进入机体融化分解过程中也会与人体发生反应。以上两种反应可能是良性的,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有害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临床用药师应注意检查药品的保质期限,分析禁忌配伍,分析事物元素与药品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

2.4临床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指与正常医疗需要无关的临床用药,如患者长期过量服用则有可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药物滥用可能引起服药对象生理或心理上对某药品的依赖性,甚至会引起精神混乱、行为异常等恶劣情况,药品风险管理也许加强对该类特殊用药的防范

2.5假劣药品所致临床伤害 假劣药品是药品风险产生的另一大源头,一旦违法产品、缺陷产品流进医药市场,将有极大可能引发恶劣的临床伤害。从本质上看,该类药品风险与药品自身固有属性无关,主要原因在于人为的风险,因此,在药品风险管理中必须对该类隐患严加防范。

3加强药物警戒,开展风险评估

3.1上市前药品风险管理 新药上市流通前必须加强风险评估,这是药物警戒活动的结果评价,上在具体的新药上市前风险评估中应包药品上市前安全性数据的产生方式、获得方式、分析方式与结果,并对最终结果特别是Ⅲ期临床试验进行报告,对药品的预期收益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价。因此,新药研发企业、机构要达成新药获得批准的目标,申请方就必须充分阐述药品的安全性,并提供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据来佐证。在风险评估中,①兼顾数量;②保证质量。数量指的就是新药必须保证对足够的患者或其他研究对象进行了相关药品研究;质量指的是新药评估操作是否科学恰当,无大意和疏漏。新药的临床风险评估中临床药理学评价因子包括:明确预推广新药药物的代谢途径;发现可能与其发生作用的其他药物并明确作用性质;检验其对机体器官如肝、脾、肺、肾产生的不良反应或损伤。

3.2上市后药品风险管理 新药在经过风险评估后进入市场流通,但对该药的风险管理远未结束,而是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药品本身天然风险基础上,更增加了流通中的多元人为因素。因此,在新药上市后,需密切关注其动态,通过临床使用和上市后研究进一步分析药品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那些迟发的不良反应以及多种药品之间的不良作用等。该类隐患常常潜在时间久,不良作用缓慢积累,一旦发现该类问题:如果风险可以接受,则应及时做好相关药品调整及说明;如果风险巨大,则应立即退出市场,以免更大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4结论

加强药物警戒和药品风险管理意义重大,对临床用药安全以及新药品的研发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本文对临床用药风险源进行分析,并对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然笔者个人水平有限,望更多业内人员参与探讨,共同致力于我国的药品安全事业。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辨识方法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1 石化企业危险化工工艺概述

1.1 石油化工工艺的危险性

化工工艺是指通过原料处理、化学反应、产品精制等化学生产方法,将原材料转变为产品的过程,这些过程通常需要相应的操作条件要求,并需使用特定的仪器和设备,使材料发生物理学上或化学上的变化,而危险化工工艺就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中毒、火灾或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工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将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通过相应设备使其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其工艺普遍具有连续性强、操作复杂的特点,原料、产品中包含大量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腐蚀性的物质,且反应多是在高温、深冷、高压等特殊环境下进行的,因此反应装置的运行、检修、运输、安装等环节也普遍存在危险性。

1.2 石化工艺危险源的具体分析

(1)危险化学品。国务院颁发的危险货物品名表与危险化学品名录中,将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压缩与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及自燃固体、氧化物及过氧化物、以及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等几大类。可以说,这些化学品在石化生产中都有所涉及,其中一些还是重点石化工业的主要原料与产品。以其中的主要危险气体而言,最为常见的就包括液化石油气、氢气、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等,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从油气田或石油炼制中获得的碳氢化合物,可以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或燃料使用,但它同时也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并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且极易受热膨胀,在大量被吸入人体后,还会导致窒息中毒等问题;氢气作为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生产中需加入氢气通过去硫和氢化裂解来提炼原油,但气体具有无色无味、燃烧火焰透明等特性,因此发生泄漏时,通常很难被察觉,一旦液氢外泄至空气中,就有可能与空气混合引发燃烧爆炸事故;而其他常见的氨气、硫化氢气体等,也各具可燃性、腐蚀性等危险,必须妥善管理,加强预防控制。

(2)反应装置的危险性。石化生产设备的危险性主要来自其生产原料、产品、以及相关工艺条件,催化裂解、常减压蒸馏、延迟焦化以及汽油加氢等工艺中,设备的安装、运行,及维护都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以催化裂化装置为例,该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器和再生器、加热炉和辅助燃烧室、裂解余热锅炉、油气分离器、气分装置等。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原料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和产物分离3个主要工艺流程,以原油蒸馏所得的馏分油为原料,在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以获得轻质油品和液化气等产品,其原料与副产品、产品均易于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气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有毒,且易泄漏,具有中毒危害。故整个装置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危害特性。此外,工艺中的高温、高压等工艺条件和装置自身的缺陷等也构成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性因素。

2 重视风险评估加强安全管理

要全面控制石化企业化工工艺中的危险性因素,就必须建立安全生产数据库,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为支撑,通过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实现生产全过程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安全方案设计、费用计算等一系列高效管理工作。

2.1 危险源辨识

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对其工艺中各物质与装置的固有危险性、危险物质容量、温度、压力、操作方式、反应放热与腐蚀性等多个项目分等级赋值并进行累计计算,所得的危险程度再结合其风险指标、危害程度及后果、控制方案等建立完备的资料数据库。以危险物质容量为例,该指标是针对工艺装置中各种反应物的含量,参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或《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等标准进行分级,含量的计算应以反应物的反应形态为标准,有触媒的反应还应去掉触媒层所在的空间。在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和控制程序设计中,还应完善系统中的查询、保存、修改等功能。

2.2 安全评价

石化生产的安全评价具有多目标、多属性的特点,单一的评价方法并无法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危险程度,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评价对象,提供多种评价方法再进行优化。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预评价、中间评价和现状评价,工厂设计的安全性评价、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评价、人的行为安全可靠性评价、作业环境和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物质的物理化学危险性评价等,实践中应将多种方法相结合,并引入行为矫正技术,模糊数学理论、层次分析法、风险指数法等,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2.3 其他管理内容

其他管理内容包括方案设计与评估、数据管理、预算管理等。要确保安全辨识与评价的可靠、实用,必须对包括生态环境污染等内容在内的危险辨识及控制、工艺路线的科学性、作业的安全性、以及工程进度计划等方案进行综合评估;而针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数据库应具有运行稳定、更新快、可扩充的性能,预算管理则应根据实际风险特点,合理配置安防费用,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3 结语

能源需求量的增大带动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同时促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和自动化水平,但由于这些行业涉及的危险物品与危险装置种类多、范围广,并广泛分布在石化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因此也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风险。目前我国的危险化工工艺的安全保障系统在风险辨识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且未形成通用性的评价方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参考专家的咨询意见,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实现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赵来军, 吴萍, 许科. 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07).

[2] 付师兵. 石油化工工艺设备检修过程中火灾事故成因分析及安防措施[J]. 江西化工, 2011, (01).

篇4

宝宝摄入铝易超过安全量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6月的监测显示,我国部分地区食品铝含量令人担忧:市售烘烤面食(面包)中铝平均含量为126毫克/千克,市售蒸制面食为149毫克/千克,油条为495.6毫克/千克。而颇受儿童及青少年喜爱的膨化食品,含铝量可达300毫克/千克,来自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测定发现,膨化食品中的铝超标达1/3。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监测还显示,人群中30%多的个体每周铝的安全摄入量超过世卫组织制订的每周耐受量的参考值,其中4~6岁的儿童最高,为参考值的2.6倍。

新闻链接:新标准出台后,中国居民铝的平均摄入量下降85.6%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评估一部副研究员马宁16日在该中心举办的“控铝促健康”主题开放日上指出,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发文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调整。据初步估计,严格执行新标准后,中国居民铝的平均摄入量将比修订前下降85.6%。

危害

铝摄入超标影响神经及骨骼发育铝虽然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但并非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且由于铝具有聚集性,一经吸收后会进入体内大部分器官,主要大量积聚于骨骼,对大脑和肾脏也有损害。

此外,铝超标对儿童的影响更大,不仅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还会引起婴幼儿的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

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提示显示,尽管没有致癌性,但铝会影响生殖能力和抑制胎儿的生长发育;铝还可通过与钙、磷的相互作用造成骨骼系统的损伤和变形,出现软骨病、骨质疏松等。另外,摄入铝超标会导致宝宝大脑神经受损、免疫系统功能降低。

新闻链接:儿童经常消费含铝食品有一定健康风险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2年对食品中的铝进行的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吃摄入的铝按平均值算,低于JECFA提出的参考值。

然而14岁以下儿童以及一些经常食用含铝量较高食物的消费者,吃进去的铝较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行动

警惕这些食物和餐具天然食品中的铝含量并不高,而我们实际吃到嘴里的铝却常常超标。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种食物要小心

如果留心观察,父母就会发现咱们的食物中铝的含量可不少,其中就包括宝宝的食品呢。不信,你看看食品配料表,如果上面有“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的字样,这就是含铝膨松剂。还有添加了俗称“明矾”的食物,也属此类。还有一种复合型膨松剂(即泡打粉)的主要成分也是上述两种物质。也就是说,铝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到食物中的。

碳水化合物发起食物

包括:膨化食品、馒头、发糕、蛋糕、油条面制品。碳水化合物主来来自米面,它们的起发主要通过老面、酵母、小苏打和泡打粉4种方式。其中,泡打粉的主要成分就是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来达到起发作用,具有起发快、价格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特别是在馒头、油条及各种膨化食品制作过程中应用广泛,起着快速发泡和起酥的作用。如果需要发酵面食,父母可以选择干酵母发起的面食。另一方面,膨化食品是儿童消费量比较大的食品,儿童需要更好地保护,因此膨化食品中将不许再使用含铝添加剂。

不含铝的泡打粉,在添加时也要适量,一旦加多了,和出来的面味道就不好,“吃起来有股化肥味。”

海蜇和粉条

凉拌海蜇是很多喜欢做的家常菜,但新鲜海蜇体内含有毒素,食用后会发生中毒,必须用食盐、明矾腌制,浸渍掉毒素后方可食用。鲜海蜇的加工通常要明矾浸渍3次才适合直接加工食用,也就是俗称的“三矾二水”,这也决定了它是铝含量最高的加工食品。另外,粉条也是一种深受宝宝欢迎的食品,但其加工中一定要加含铝的添加剂才能将其做成条状。所以这两种食品宝宝平时应该少吃。如果实在想吃可以食用海蜇前用醋泡泡再吃,这样有利于降低铝含量。

均衡饮食,小心计算食物中的铝

育儿过程是要家长非常细心和用心的过程,学会看配料表选择食物,是健康育儿的必备技能!这样家长在安排宝宝的饮食时,就能做到尽量少给宝宝吃含铝的食物。当然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保持均衡饮食。这样,如果一旦进食含铝食物,也能尽量计算精确,避免因偏食而摄入过多的铝。比如,少吃一个泡打粉发酵的馒头(100克),铝摄入量能减少0.19毫克/千克体重;少吃一根添加明矾的油条(50克),铝摄入量能减少0.39毫克/千克体重;少吃一袋(60克)薯条薯片类膨化食品,铝摄入量能减少0.07毫克/千克体重。

铝锅及铝制餐具使用有讲究

铝本身具有重量轻、传热性好和耐氧化不易生锈的特点,所以铝锅具有轻便、传热好、省燃料、省时的优点。但是铝的性质活泼,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它们最怕酸、碱、盐,可是炒菜做饭时又必须和这些佐料打交道。这样铝锅上的一部分铝就会因酸、碱、盐的作用混进菜中被人吃下,时间久了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长期过量摄入铝可导致早衰,甚至会引起老年性痴呆。

铝元素的摄入标准

铝虽然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但并非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国际上和中国都对铝元素的摄入制定了健康指导。

国际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对铝的最高摄入量做了一个健康指导,每人每周每千克体重不超过两毫克,这相当于一名60千克重的成年人每周吃进去120毫克铝不会导致铝的蓄积并引起健康损害。但实际上,我国居民摄入量普遍平均超标严重。

篇5

关键词:安全风险;数据采集;风险分析;城市燃气管道;安全风险评价管理;风险控制;风险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 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1-0153-0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与此同时,天然气作为城市中环保的新能源,无论是在工业应用,还是民用方面都逐渐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使用,大多数城市都已经安装了燃气管道,但是随着燃气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先前的燃气管道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和居民的需要,逐渐显现了老化、腐蚀的迹象,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社会各界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在此情况下,本文结合现行的有关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从城市管道网络的现场数据采集、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与管理这几个方面对我国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力争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城市燃气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从而解决我国部分城市出现的燃气管道老化、腐蚀等现象,降低燃气管道运行风险,实现城市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

风险评价管理体系包括风险指标的建立、数据采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与控制四个方面。要想对城市燃气管道安全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价,进而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首先要清楚风险指标及如何建立风险指标。

一、城市燃气管道安全风险指标建立

城市燃气安全风险指标指的是代表城市燃气安全风险领域变化情况并可定期监控的统计指标。如果要准确地建立城市燃气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就要合理的系统的对风险指标进行建立。要根据经常发生的城市燃气安全事故进行合理的评估指标选取工作但是并不是指标选取的越全面体系才越实用,所以建立一套简化易操作并且科学合理的城市燃气安全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是所有的指标都要保证科学、相对独立、反映主要问题、具有可塑性与针对性等原则。根据多年的城市燃气安全事故的数据统计以及分析报告可以表明,经常致使燃气管道出现泄漏状况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燃气长输管道的腐蚀、不按照规章制度施工、焊接处不牢固、材料运用不恰当和第三方破坏等。经过统计城市燃气管道破裂的主要原因有:第三方破坏、压应力超过管路的承压力、焊接处不牢固和燃气长输管道的腐蚀等。以上所述的各种因素都能够成为引起燃气管道的破坏原因。在一些情况下某一个因素就可能引起管道事故,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燃气管道事故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本文根据统计与分析,将腐蚀、焊接、承载压力、材料、施工质量五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城市燃气安全的风险指标因子。

二、城市燃气管道安全采集数据方法

由于城市管网十分的庞大,对所有的燃气管道进行定期评价与监督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各燃气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数据采集方法。本文建议在出现过较大管道问题或者在管道所处的地方出现较大的变化以及征兆的,首先考虑分段采集数据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在出现以下情况时会使用分段采集数据的方法:(1)人口密度的变化,包括当地居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总和;(2)土壤条件突变,由于地下水渗流等原因所造成的土质变化;(3)防腐层剥离。一般情况下,利用涂刷防腐层来减缓燃气管道的腐蚀速度,但是防腐层是有一定的期限的;(4)管道使用年龄过长,对于使用年龄较长的管道应当时刻进行维修与保护,必要时候应当进行更换。如果发现以上所述的任何情况都要进行分段数据采集法。

三、城市燃气管道安全风险分析

在采集完数据以后,应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就要运用到风险分析。分析出造成隐患或者事故的主要原因,并且逐渐完善事故风险分析结果,以便建立一套完整的资料库,更好地做出风险预测,为下一步风险评估工作做准备。

(一)第三方破坏因素分析

第三方破坏的主要因素包括燃气管道的最小埋深、地面荷载情况等。

1.管道的最小埋深。管道的埋深直接与管道所处的冲击地压有关,尤其是在城市中重型卡车等对路面挤压作用比较明显,所以如果出现埋深较浅或者土质较松的情况,就会对管道进行挤压。待到管道出现疲劳破坏、蠕变以至于出现裂缝等现象。就会导致燃气管道泄漏现象。

2.地面荷载情况。通过统计一般情况下常常出现安全隐患的区域是那些出现较多的建筑施工、公路铁路建设等。在施工中没有注意到燃气管道的铺设位置,所以导致了管道出现破坏现象。

(二)管道的内外部腐蚀因素分析

管道的内外部腐蚀现象在管道隐患中经常见到,它主要是通过长期的化学反应使管道出现穿孔、破裂导致燃气泄露等现象。对于内腐蚀来说通常是因为城市燃气中有H2S、CO2、H20等具有腐蚀作用的物质,这些物质能与管道壁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减弱管壁的强度。Fe3C+C02=3Fe+2CO、Fe3C+H20=3Fe+CO+H2。所以要在数据收集工作中及时的收集关于保护层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对内腐蚀进行预警。

(三)施工操作不规范

施工操作不规范就是指焊缝存在气孔、施工时涂层遭到损坏、防腐层未涂均匀没有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等。并且还有选材不符合要求、管网线路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选择不合理等因素。

四、城市燃气管道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本研究选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原理是根据W.Kent Muhlbauer提出的管道指数评价法。此方法完全依赖于数据收集及合理统计进行的风险评价。评价是依照腐蚀、焊接、承载压力、材料、施工质量五个风险指标因子对燃气管道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价的。主要是将这些因子按照发生的频率以及权重(即在管道安全评价中的重要程度,一般通过大量的统计经验得出)赋予不同的评分值。与此同时将已发生的不可改变事故与可避免的风险进行区分。在将五个因子的评分值与权重相乘进而可以获得指数值,将所有的指数值相加就可以对所收集数据的管段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价。与此同时根据管段所处的地理环境、土壤性质、施工质量设定从0~1之间的泄漏系数,再将指数值和泄漏系数相乘就可以得到最终的风险系数,从而就可以通过风险系数评价此管段安全风险程度。通过对城市燃气管道进行详细周密的风险评估后,应当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管道安全隐患,有目的的进行城市管道的维修更换以及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对没有发现问题的管道段进行标定,并且根据可能出现的隐患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及时填写风险评估报告,为今后城市燃气管网建立资料库工作做准备,从而加强城市燃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城市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目标。

参考文献

[1] 于京春,解东来,马冬莲,王秋阳.城镇燃气管网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及建议[J].煤气与热力,2009,(12).

篇6

在开展石油管道施工之前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风险评估,如果管架设计不合理,则会影响后期的施工以及使用。在进行管架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影响石油管道施工以及使用的各种因素,尤其是在管道铺设线路,铺设走向以及管道之间的距离方面,应该满足管道自身所需的质量要求。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并没有充分考察管道铺设的环境,并对各种影响因素作出综合评估,这样就会出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使得管道受力不均匀而造成变形或者破裂的情况出现。此外影响管道质量的也有其材料本身的原因,一些不符合要求的管道,投入使用之后,会造成整个施工质量的降低,所以在施工之前应该充分考虑设计结构以及原材料的使用情况,保证能够满足管道建设的要求。

2.3管道自身和自然风险因素

在石油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周边环境、管道的埋线路径等都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考虑周全就会对工程本身造成很大的影响。首先不能对周边环境作出正确的评估,在埋线的过程中也没有对管道的受益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管道就容易出现弯曲变形等一些变化影响其正常使用,或者对其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石油管道本身出现裂缝以及气孔等现象也会影响石油的输送,如果周边环境没有对其造成影响,那么就需要从石油管道的本身进行考虑。在对管道材料进行检验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则可能会出现一些劣质产品投入到工程中的现象。在石油管道工程建设的周边环境当中,如果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那么极有可能造成石油泄漏的现象,再加上石油本身所具有的易燃易爆特征,在石油发生泄漏时,更容易产生火灾或者爆炸等严重安全事故,这样不论是对周边的环境来说,还是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说都有很大的威胁。

3石油管道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

3.1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

人为因素对石油管道工程建设的质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自身责任,使其能够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减少失误现象所造成的安全风险。要加强石油企业相关员工的培训工作,在强化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巧,并提高全体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以极高的安全意识投入到工作当中。同时也要对企业内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创新改革,能够明确各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对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并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道维修管理方案,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将风险降到最低。

3.2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石油企业内部应该针对管道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不但要从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上进行相应提升,还要使每一个工作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大意义。责任的明确落实对于管道工程的建设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要比事后的处理更为重要。针对于一些在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为破坏的现象,应该及时与当地的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给予这部分人员严厉的惩罚。

3.3严格对原材料进行检查

石油管道工程建设对于管道本身的质量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承载力,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符合规格的管道。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对管道的材质、厚度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要从正规的渠道进行采购,保证管道的质量符合实际建设要求。

3.4做好腐蚀预防

石油管道所发生的腐蚀现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管道材质与内部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另外一种是管道内部的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无论是哪一种化学反应都会对管道造成一定的腐蚀,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针对于这种腐蚀现象,我们应该加强防腐蚀措施,这主要是通过改良管道材质来进行的。为了防止管道被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我们应该选择抗腐蚀性较强的材料,此外增加管道的厚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管道进行保护。

3.5加强石油管道的密封效果

在石油输送过程当中,有毒物质的泄漏会对周边居民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我们在选择管道的时候应该重视其密封性,避免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管道密封要求的现象发生,同时也要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严格要求,避免操作不当所发生的有毒物质泄漏现象。

篇7

关键词: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物运移

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估是健康风险评估在地下水环境保护治理领域的衍生概念。基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考虑,以地下水质量标准和风险评估的健康基准值为基础,客观、科学地量化评估地下水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地下水原有物质进入地下水后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治理和恢复都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应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一、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1、地下水暴露量的计算

该研究在进行场地地下水健康风险计算中主要考虑的暴露路径为人体直接饮用途径,运用地下水饮用途径暴露量计算公式对污染物在场地地下水中的暴露剂量进行计算,可得到地下水饮用途径污染物暴露剂量。

ADD=(1)

式中,ADD为经口暴露剂量;CW为水中污染物浓度;IR为人的饮水率;EF为暴露频率;ED为暴露持续时间;BW为人的体重;AT为平均暴露时间。

2、场地地下水健康风险计算

根据石油类污染物对人类的不同毒性特点,可将地下水健康风险分为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致癌风险即对人体造成致癌效应的风险,一般认为没有剂量阈值,只要有微量存在,即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根据美国国家环保局(EPA)推荐值可知,当致癌风险值大于10-6时,表示污染物致癌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非致癌风险则指对人体造成非致癌效应的风险,一般认为有剂量阈值,低于阈值则认为不会产生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当非致癌风险值大于1时,表示污染物非致癌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对于一种污染物质,可能既具有致癌风险,又具有非致癌风险,这时应分别对其计算致癌风险及非致癌风险。

地下水污染物的致癌风险模型计算:

R 1 =ADD×SF(2)

式中,R1为致癌风险(无量纲);SF为致癌斜率因子;ADD为致癌污染物地下水饮用暴露量。其中,当R1值大于10-6时,表示污染物致癌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需要进行修复。

地下水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模型计算:

R2=(3)

式中,R2为非致癌风险(无量纲);RfD为经口摄入污染物参考剂量;ADD为非致癌污染物地下水饮用暴露量。其中,当R2值大于1时,表示污染物非致癌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需要进行修复。

二、实例研究

评价区位于工业园区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8'―119°40',北纬45°26’―45°27'。地貌属山前冲洪积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冲洪积、风积细砂及沙砾石层,下部为凝灰质胶结的沙砾层。所在含水层为松散岩类孔隙与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组),含水层岩性为含砾粉细砂、砾石、凝灰岩等,厚度25―35m,水位埋深2―5m,导水系数(T)59.81―259.2m2/d,渗透系数(K)3.15―8.64m/d。通过上述分析,模拟评价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可以概划成非均质、各向同性、二维非稳定流地下水流系统。

1、数学模型的建立

评价范围内水流状态符合达西定律,利用有限差分法或有限单元法进行数值求解。本次模拟把包含模拟评价区的矩形区域在二维平面上剖分成125×125=15625个网格单元,其中模拟评价计算区6607个单元,共6个区。

2、模型的识别和验证

模型的识别与检验过程是整个模拟中极为重要的一步,通常要经过反复修改参数和调整某些源汇项的过程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拟合效果。模型的识别与检验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试估――校正法,属于反求参数法。通过反复调整参数和均衡量,识别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模型的结构、参数和均衡要素。最终确定了各个分区的水文地质参数如表1所示。

表 1 模拟评价区含水层参数

识别后的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分区编号 参数值 分区编号 参数值

渗透系数(m/d) 给水度 渗透系数(m/d) 给水度

1 6.8 0.25 4 4.5 0.15

2 4.5 0.15 5 3.5 0.18

3 6 0.2 6 7.5 0.2

3、溶质运移影响因素及模拟时间段的确定

根据污染源特点,本次污染物预测评价过程不考虑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吸附、挥发、生物化学反应,只考虑运移过程中的对流、弥散作用。模拟时段确定为自泄漏时间点起30年,共计10950天,设定渗漏时间起点为2011年1月。

4、污染物质的确定

大修渣成分复杂,并非只有一种污染物,而是存在一种主要污染物和多种次要污染物,根据大修渣取样进行的相关浸出试验结果,确定大修渣主要污染物为氟,浓度为300mg/L。

5、模拟结果分析

1)非正常工况无防渗措施情景预测

根据评价区污染物浓度大小,对氟污染物进行预测分析,特征污染物氟的污染羽在弥散、对流综合水动力作用下,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出污染场地并向下游运移,污染羽的面积逐渐增加,浓度由于水流的稀释在逐渐降低。100d后,影响范围为91721m2,超标范围64166m2,最大运移距离239.9m,最大超标倍数约93.4倍(对应的浓度为93.4mg/L);1000d后,影响范围为468101m2,超标范围243355m2,最大运移距离713.8m,最大超标倍数约17.1倍(对应的浓度为17.1mg/L);10000d后,污染羽的最大浓度为0.12mg/L,远远小于限值,所以不存在超标现象,但存在影响范围,面积为311649m2,预测结果详见表2。

表 2 地下水中氟污染预测结果

污染年限 影响范围(m2) 超标范围(m2) 最大运移距离(m) 最大超标倍数 最大浓度mg/L

100天 91721 64166 239.9 93.4 93.4

1000天 468101 243355 713.8 17.1 17.1

10000天 311649 - 829.4 - 0.12

2)非正常工况有防渗措施情景预测

有防渗措施,污染物仅通过防渗层破损点渗漏,进入地下水的污染物总量急剧减少,浓度将大大少于无防渗措施下的浓度。根据无防渗措施的预测结果来看,在非正常工况采取防渗措施时,下游厂区边界地下水污染物浓度变化差异显著,各污染物达到稳定浓度的值远小于检测下限。地下水污染程度明显减弱,均未超出检测下限。

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污染场地砂卵砾石层能对污染物起到一定的吸附和净化作用,但由于其渗透性很大,在污染物浓度超标很大的情况下不能有效地吸附,超标的污染物会随地下水向下游运移。在有防渗膜的前提下,污染物的扩散、迁移路径被有效地阻滞,当污染物扩散至砂卵砾石层及其下部地层时,浓度已明显减小,水平扩散范围及侵入深度也明显减小,因此不会对污染场地下游区域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克三。地下水污染及其监测治理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

篇8

铝制品因质量轻、不易生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十几年前开始,就有一些专家呼吁铝过量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对此事引起重视的人寥寥无几。“毒瓜子”事件让人们再次意识到铝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顾阿姨致电本刊询问:铝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危害?哪些食品中含铝?我们该如何防范?

铝对人体的危害

提到铝,范志红副教授说,它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金属元素,但不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对它的吸收能力也不强。因而,过量摄入铝会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增加患老年性痴呆的风险。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脑组织中,含铝量超过健康人的几倍或几十倍。儿童长期大剂量食用铝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造成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

此外,过多的铝作用于骨组织,会导致沉积在骨质中的钙流失,促进骨质疏松。铝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有一定毒性,还会妨碍钙、锌、铁、镁等多种元素的吸收。

哪些食品中含铝

食品中的铝究竟从哪里来的呢?范志红解释,纯天然食物中一般铝含量很低,人体从食物中所摄入的铝,主要来自含铝的食品添加剂——硫酸铝钾(又称“钾明矾”)、硫酸铝铵(又称“铵明矾”),也就是人们常使用的明矾,它是膨松剂的主要原料。另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铝制餐具、饭盒、水壶、锅具等,其他还包括水、食品原料等,过去没有自来水时,人们用明矾净水。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明矾添加在食品里能改善品质,因为明矾可以与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让面制品在受热之后体积变得膨大、松软。有研究发现,油条要想达到最佳的膨大效果,添加明矾的量会远远超过安全量。除了油条油饼之外,蛋糕、馒头、包子、发糕、玉米饼和许多松软多孔的糕点小吃,理论上也都可以让明矾来帮忙。明矾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它能让面制品更筋道,让粉丝、粉条、凉粉、凉皮、米皮、豆腐等凝冻类食品吃上去更具有弹性。盐渍海蛰皮和海蛰头也是最常添加明矾的食品。此外,经常吃制酸胃药(含氢氧化铝)也是铝的来源之一。

铝的安全摄入量

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GB2760-2011),明矾作为膨松剂和稳定剂,可以用于豆制品、小麦粉及其制品、虾味片、焙烤食品、水产品及其制品以及膨化食品。标准规定,每千克干样品中所含的铝不得超过100毫克。

然而,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监测,我国部分地区食品中,四成食品铝含量超过国家标准2~9倍:市售烘烤面包中铝平均含量为126 毫克/千克,市售蒸制面食为149毫克/千克,油条为495.6毫克/千克,而颇受孩子们喜爱的膨化食品,含铝量可达到300毫克/千克。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这些食物,积累几十年,体内铝的蓄积量恐怕高得惊人。

那么,究竟摄入多少铝属超量呢?世界各国对于含铝食品添加物的规定不一,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 (WHO/FAO)将铝的每周可容许摄取量暂修正为每人2毫克/千克体重;欧盟标准更低,为1毫克/千克体重/周。按照WHO/FAO的标准,对于一个6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每周摄入量为120毫克,即每天摄入量不超过17毫克。这个量真的很容易超过。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公布专项监测结果显示:人群中超过30%的个体每周铝的安全摄入量超过WHO/FAO制订的每周耐受量的参考值,其中4~6岁的儿童最高,为参考值的2.6倍。

如何防铝摄入过量

1.不吃或少吃油条、虾片等质地蓬松或脆爽的油炸食品,膨化食品也要严格限量;

2.选用自然发酵法(使用酵母或酵母粉)或无铝膨松剂制作的馒头和糕点;

篇9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风险管理

中药注射剂是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剂或浓溶液状态的无菌制剂。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在2010年国家药监局的不良药物反应报告中,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排前20名,其中中药注射剂就占了17个。2011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中药注射剂依然是中药制剂使用中产生风险的主要剂型。2012年6月25日国家药监局网站通报中药注射剂脉络宁会引发人体严重的不良反应。脉络宁仅在2011年就有不良反应1500例,其中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89例。因此为了更安全地使用中药注射剂,现对我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产生因素进行探讨,总结出管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2年3月在我科进行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的患者120例,其中风险管理前60例,风险管理后60例,男52例,女68例,年龄20~85岁,平均年龄39岁。

1.2 方法 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药液配制过程和输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等。

120例病人中,有60例为提出风险评估前的统计的输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60例为全面分析、评估,完善风险管理后统计的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见下表。

其中有40例病人为呼吸道疾病,所用药物为抗感染、清热、化痰类药物,其中所用中药注射剂为痰热清,静脉滴注,用量2支(20ml)每天,疗程3天。30例为心血管疾病,所用中药注射剂为疏血通,静脉滴注,用量8~10ml每天,疗程5~7天。30例为所用中药注射剂为红花黄色素,用法静脉滴注,用量100mg每次,疗程5~7天。20例为心血管疾病,所用中药注射剂为生脉,静脉滴注,用量20~40ml每天,疗程5~7天。上述患者,医嘱中所使用的主要药品均为中药注射剂,所以可以归为中药注射剂类来比较,结果显然,在综合使用改进的新管理方案后,对于中药注射剂在静脉输液给药过程中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率大幅减少,对今后的中药注射剂使用风险管理有着较大的意义。

2 静脉输注中药注射剂的风险

2.1 药物成分复杂:中药注射剂由于原材料产地、采摘时间及提取工艺的限制,导致杂质成份较多,有效成份不能够有效分离提纯[1],有效成份和无效成份都种类繁多、复杂。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所含有效成份复杂,多为大分子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可能作为抗原进入机体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发生过敏反应,导致病理损伤。二是制备过程中无效成份和颗粒物质较多,这些不能分离提纯的成份作为半抗原物质,与血浆中免疫性蛋白结合,引发过敏反应。三是中药注射剂有机成份比例大,理化性质不稳定,容易变质。尤其是在运输存储过程中,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紫外线、氧气)可使其物理化学性状发生细微改变。

2.2  不溶性微粒多:中药注射剂中含有许多不溶性微粒,在人体内无法正常代谢,易引发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血栓、组织坏死、过敏反应、发热反应。中药注射剂不溶性微粒含量比例大的原因有:

一是中药注射剂在提取、精制过程中,一些成份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体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在配制、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二是中药注射剂在生产过程中因空气中的粉尘、灰尘等环境污染。三是中药注射剂加入溶媒配制后,因溶媒的pH值等条件改变[2],造成药物的溶解度降低,也可能有一些生物碱、皂苷在配制后由于pH值改变而析出,导致不溶性微粒数量大大增加。四是粉状针剂溶解不完全,导致不溶性微粒多。五是在药物配制的操作过程中因污染而产生微粒等。可能因配制操作时环境洁净状态差,注射器、针头等被污染,或穿刺橡皮塞的次数多导致橡皮塞碎屑脱落进入液体而产生微粒。六是药物在贮存过程中会产生缓慢物理化学变化。以上因素均会使液体的不溶性微粒增多,从而导致出现输液反应的机会增加。

2.3  稀释剂选择不当 中药提取制剂成份复杂,与生理盐水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能溶解的结晶,增力了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多数中药注射剂为复方制剂,有效成份复杂,多数含有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鞣质,多肽,多糖等,所以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可能发生的变化有微粒增加、产生沉淀、外观颜色的改变、有效成份含量的降低、产生不溶性微粒等。

因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及临床治疗的需要,不同药物应选择不同的适宜溶媒,如选择不当,则会使药物与溶媒混合后引起药液的pH 、色泽等发生变化及产生沉淀,影响疗效,甚至毒性增加,从而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3]。

2.4 配伍不当:与其他药物配伍易发生氧化、聚合反应,或由于pH值改变而生成生物碱、皂苷等不溶性微粒,可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呈现浑浊、沉淀、变色或产生气泡等现象,使其有效成份含量下降,疗效降低。输液过程中多组输液换药时,若输液管路内还留有上一组输液药物,则不同药液混合有可能产生不溶性微粒,使不溶性微粒数量增加。

2.5 配制后存放时间过长:由于溶剂、附加剂、酸碱度等影响,如果中药注射剂配制好后放置时间过长,注射剂的一些成份就会析出,各成份间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生成沉淀或变色,还会使药物变性,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

篇10

其实,从十几年前开始,就有一些专家呼吁铝过量可能对现代人造成危害,但对此事引起重视的人寥寥无几。如今,在确凿的数据面前,“铝摄人超标”问题终于有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了。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发文,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了重大调整。从2014年7月1日开始,3种含铝的食品添加剂(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不能再用于食品加工和生产,馒头、发糕等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而在膨化食品中也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

早上买两根油条、一个馒头,中午吃碗面条,下午茶有两根麻花、一个小面包,晚餐凉菜是海蜇。这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日三餐可能存在着巨大的铝超标风险。

铝存在于自然环境当中,但天然食物中一般铝含量很低。人体从食物中所摄入的铝,主要来自含铝食品添加剂,如钾明矾(硫酸铝钾)和铵明矾(硫酸铝铵)。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明矾放在食品里,能改善食品的感官品质。比如说,按传统工艺,炸油条、油饼、虾片之类的油炸食品,都要加入明矾。这是因为,明矾可以和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让面食品在受热之后体积变得膨大。有研究发现,油条要想达到最佳的膨大效果,添加明矾的量会远远超过安全量。

除了油条油饼之外,蛋糕、馒头、包子、发糕、玉米饼和许多松软多孔的糕点小吃类食品,理论上也都可以让明矾来帮忙。如蛋糕可以直接用鸡蛋打发,但加泡打粉之后可少用点鸡蛋,成本就能大大下降;馒头、包子可以用自然酵母发酵,但是怎么也比不上加了泡打粉之后的松软膨大程度;玉米饼不加泡打粉,口感会硬得完全不受欢迎,而加了泡打粉有了多孔质地之后,连小朋友都喜欢吃。

泡打粉是什么?这么说吧,泡打粉的经典配方,就是碳酸氢钠和明矾这两种物质做主力。

明矾的作用还远不止于此。它还能让面食品更劲道,比如面条、面片、饺子皮之类,都有明矾的用武之地.此外,它也能让凝冻类食品口感更有弹性,比如粉丝、粉条、凉粉、凉皮、米皮、豆腐之类。盐渍海蛰皮和海蛰头等水产品也是最常添加明矾的食品,因为用了它,口感就特别有弹性,甚至一些鱼贝类产品也有可能加入。总之,只要消费者热爱这种弹性口感,生产者就用它没商量。

2014年6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下称风险评估中心)了中国第一份大规模的膳食铝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将近三分之-( 32.5%)的居民铝摄入量超标,其中北方居民的铝超标率更为惊人,达到60%。

在6654份常见含铝添加剂的食品的铝残留量检测中,风险评估中心发现有40%超过了国家规定的IOO毫克/千克,其中油条的超标率高达72%,馒头则为28%。按照联合国的每周每公斤体重2毫克的安全摄入量( PTWI),如果一个体重为45公斤的人每周吃10个这样的“超标馒头”(每个按2两计算),他的铝摄入量就已经超标了。

除馒头、油条之外,常见的面制品如油饼、麻花、炸糕等都有铝超标风险。海蜇则在超标率和超标量上都位于第一,最严重的超标了346倍。风险评估中心在抽检中发现,海蜇无一例外,均存在铝超标的现象,“三矾二水”的工艺决定了它是铝含量最高的加工食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于2011年6月在第74次大会上将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人量”确定为每周每公斤体重2毫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吃120毫克的铝依然是安全的。然而,中国有不少人的铝摄人量已经超过这个数。

铝元素不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人体对它的吸收能力也不强。然而,如果长期超量摄人,它具有蓄积性,可以沉积在大脑、肺脏、肝脏、骨骼、等组织当中,累积到一定数量后产生慢性毒害作用。目前学术界较一致的看法是,铝主要会影响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健康。如铝的过量摄入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甚至可能增加老年性痴呆的风险;过多的铝作用于骨组织,会导致沉积在骨质中的钙流失,同时抑制骨的生成,可能促进骨质疏松。此外,铝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也有一定毒性,同时能妨碍钙、锌、铁、镁等多种元素的吸收。

按照年龄细分的话,儿童是遭受“铝害”的最主要人群。其中,4-6岁儿童铝超标比例最高,达42.6%。中国第一份大规模的膳食铝评估报告指出,70%的14岁以下儿童铝摄入量超标,北方儿童更为严重,80%以上的4-6岁的儿童铝摄人量超过安全剂量。膨化食品是儿童铝摄入量的“罪魁祸首”。 而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长期大剂量食用铝含量超标的食品,可对中枢神经造成损害,其中明确的伤害是会造成婴幼儿和儿童的神经发育受损,导致智力发育障碍。

“禁铝令”难治小作坊

据国家风险评估中心预测,如果新标准能被严格执行,我国居民铝的平均摄人量将比修订前下降85.6%;而北方的超标人口也将由60%降到20%。但这只是最理想的状况。

滥用才是铝摄人过多的关键,“禁铝令”可以算是无奈之举。即使标准收紧,如果标准执行和监管不到位,标准再严又有何用?标准的制定修订仅仅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手段之一,以此次含铝添加剂标准的调整为例,还是需要加强监管,保证标准的执行,另外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更多人知晓铝摄入过量的危害,不要再为了追求口感,用含铝泡打粉制作面点。

在一些专家看来,“禁铝令”并不会对食品行业和企业带来太大波动。目前的现状是,中国的大食品企业已经在铝添加剂使用方面非常克制了。很多大企业已开始用生物膨松剂来代替铝添加剂,或者根本不用膨松剂,而是通过机器的压力来实现自然膨大。因此,正规厂家的产品一般不会铝超标。

目前我国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小作坊占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总数的60%。虽然市场占有率仅约9.3%,却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多发点。小作坊的特点决定其生产地点流动性大,遍布各个角落,监管人员很难经常性地巡查城乡结合部和广大农村地区,其生产时间往往选择晚上或半夜、凌晨,以避免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由于被查处的概率较小,违法成本远低于违法收益,一部分食品小作坊并不在乎违法。如新标准对油条、蛋糕、面糊、裹粉并没有“禁铝”,只是规定了上限100毫克/千克。这种禁止得不彻底的标准,给一些小作坊继续使用含铝添加剂留下了借口。从部分地区实地调查和餐饮从业人员反映的情况来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正是含铝添加剂禁用执行链条上的最薄弱一环。路边的馒头店、早餐摊,松软可口的馒头,香喷喷的油饼和油条,在提供方便和保持口感的同时,食品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消费者;少量低频规避风险

尽管相关部委已经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但由于存在海量的难以监管的小作坊、路边摊点甚至黑作坊,超量、超范围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尤其是明矾)的情况依然会存在。对于普通消费者,如果想避免摄人过多的铝,除了尽可能从可靠的商家购买食品,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食物多样,平衡膳食。日常饮食可以面食、大米、杂粮等换样吃,从而规避面食中可能出现的铝添加剂非法使用带来的风险。

2.少量低频食用。尽量减少油条、油饼、麻花、虾片等油炸制品的食用次数和单次食用量,膨化食品更要严格限量。这些食物营养价值本来就很低,除了铝之外,其他安全风险也很多,远离它们是最明智的选择。

3.不要购买过于蓬松的馒头、面包;不要过分追求米线、粉条一类食品的弹性口感,偶尔吃些可以,千万不要当饭吃。

4.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海蜇,因为“三矾二水”的工艺就决定了它是铝含量最高的加工食品。虽然不是天天吃,不至于影响健康,但建议用醋泡泡再吃,有利于降低铝含量。

5.看标签。购买包装食品时,一定要看食品标签,查看配料表中是否有含铝的食品添加剂。

篇11

关键词:石油化工 环境影响评价 未来发展 评价概念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184-02

1 石油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石油化工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基于在拟定规划石油化工产业的实施项目对于环境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科学的预测以及评价等,提出预防措施或者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石化行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定与实行,可以合理有效的对石化行业的发展与环境承载的压力做出科学健康的指导,从宏观的意义层面来说,石化产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对石化行业对环境的所引发的影响以及对于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价,从根本上减缓石化行业环境压力的增长态势,以及规划实施中的环境风险,使石化行业既可以实现资源集中利用上的合理配置,同时又可以优化环境配置方面的规划评价,另一方面,从微观的意义层面来说,可以使石化个体企业的发展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2 石油化工产业环境影响评价的误区

(1)认识上的错误。现在国内很多的小型的能源化工产业甚至很多大型国有化工企业,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认识只是单纯的停留在减产减排的基础层面上,认为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环境风险,却忽略了对于所在地的绿化防护措施、人口居住条件、以及对于紧急事件预防措施的考虑,形成了具有隐患的环境风险。

(2)态度的问题。很多企业认为环境影响评价就是一阵子的事情,简单的以为就是走走形式,摆摆过场,因此,只是做做表面的文章,对于以后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绿化缓冲带的建设,以及变更选址等问题上从来不考虑,一切从利出发,不顾环境发展的需求,视国家的法律如儿戏。

3 石油化工产业环境影响评价应该从那些方面入手

对于石油化工产业的环境评价,应该依据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来看待,随着近几年国内对于石油化工产业的环境影响的不断深入讨论与研究,对石油化工的工艺提升与设计改革作出优化,石油化工产业的项目建设应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的政策变更,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重新作出报批。随着经济的不断迅猛发展,国家对于各大能源产业部门的环境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对于原先基础上的环境影响评价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在原先的基础上对产业的项目建设进行变更,依照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以及国家对于石油化工产业的规划,技术政策支持等方面入手,以达到满足国家规定的污染物达标排放,生产总量上的控制,清洁生产与环境风险的防控要求,严格的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证石油化工产业的健康发展轨迹。

(1)排放标准的变更。石化行业对于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排放标准的制约,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排放标准的问题,就应该原先排放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实施的排放标准作出一定的变更,以达到国家政策法规规定的合理排放标准,并在原先排放标准的基础之上,对于变更后的环境影响评价,作出合理的分析,2015年,国家出台了关于石化行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新建的石油化工企业自建厂成立日起,开始实行,其中着重对于颗粒物以及SO2和氢氧化物(NO2、N2O)的工艺炉加热作了说明,说明在石油化工行业的排放来说,主要是这3种污染物影响环境评价的标准审定,所以,对于变更石油化工行业的排放物标准来说,应该从这几种污染物入手去解决。

(2)石油化工企业的建厂变更问题。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选厂建厂决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合理性,企业应该明确建厂的环境布局,避免敏感的环境问题,如:对于有重要河流枢纽、水源保护区流经的地方以及人聚集的高密度是否应该建厂,以及全周年的季风走向,以及是否会影响到居民区等等因素,如果要选择建厂,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以及保证原生态性的基础上怎样做出详尽的规划布局与解决措施,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环境风险的评估工作,分析其环境风险的范围与影响程度,在原先的基础上重新制定环境风险的评估措施,防患于未然,提前提出解决因环境风险带来问题方案以做预防(应急预案的方案制定应该有预见性,应该综合企业的效益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考虑)。

(3)石油化工工艺的技术变更。对于技艺的变更,应该按照国家法规规定的标准,重新对技术工艺制定新的工程编制,主要从主装置的改革上为主。主装置(主要是产生化学反应的装置)的改进。对于有重要化学反应的或者有连带反应易产生负化学反应式的装置设备进行改良或产率的缩减,当然,应该从产品的主次重新分配产率,运用国外治理的先进经验,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量和排放的浓度)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然后结合之前装置未改进前的数值做一个合理的对比,查明生产设施与排污装置工艺改进后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后制定出一个符合国家法规规定的排放标准,具体的计划实行,应该有一定的预见性,从设备工艺的工艺改进措施的可行性和使用可靠性入手,通过制定出的工艺设备改进计划措施,对是否影响到企业效益减产的后果做出合理的预算,从而使企业的投资有一个明确的方向,避免因过于注重排放问题所带来的企业效益减产。

4 石油化工产业变更以后的环境影响

(1)避开了因环境敏感带来的环境问题。企业厂址的选择避开了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和高密度人口集聚地以后,有效的规避了因排放的污染对居民与水源的严重危害,降低了环境风险评估,通过核定企业新厂的环境选址,界定划分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主要包括像居民区、医院、学校等等高密度的人口分布地带等等,有效的避开了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

(2)项目变更以后对于大气的污染减轻。对于企业排放项目变更以后的搬迁居民、排放烟囱布局以及污水排放做了实时的调整,环境评价装置调整以后,极大程度改善了高密度人口集聚区的大气环境影响。

(3)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利好影响。项目选址变更以后的土地规划,应该按照排放标准与企业效益规模来合理划分,对占地的性质占地数量制定详尽的表格记录详情,避免因变更建厂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结合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对于厂址周边的环境进行改造,建立居民区与企业厂址的生态绿化缓冲带,以及推进有利于民众的生态计划的实行,生态绿化计划应制定一个详尽的费用项目报表,将其纳入企业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费用支出。

5 能源产业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能源战略转型的不断实施,传统的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定也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新型能源的出现,如:太阳能、风能等等,对于环境风险的评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这些新型能源发展,也为环境问题的开支上剩下了一大笔费用,但是对于传统能源产业来说,这笔费用是省不下来的,也是不可以省下来的,在未来,随着新能源的不断普及,石油化工产业的未来应该朝以预防为主,生产为辅的方向发展,充分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加大传统产业的缓慢转型,由注重产能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环境为本位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深入改革石油化工等能源产业的技术与设备,提升设备对于排污的合理性,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政策法规,使其具有法律效应,让能源产业的发展能既保证了环境的前提下,还保证了效益,最终达到“鱼与熊掌兼得”。

参考文献

[1] 史方,唐智和,于景琦.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变更环境影响管理[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4):31-34,58.

[2] 梁林佐,董晓东.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浅论[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7(4):50-52,58.

[3] 阚玉梅,孙卓良.石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2003(4):5-7.

篇12

关键词:催化裂化;高含硫原油;腐蚀机理;防护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加工高含硫含酸原油的增多,催化裂化装置的设备腐蚀问题逐渐地暴露出来,正确认识和防止催化裂化装置的腐蚀问题直接关系到装置的安稳运行。近十年来在含硫介质环境中引起压力容器与管道开裂的事故显著增多,其中尤其以应力导向氢致开裂引起事故更为突出。一旦泄漏,不但影响装置正常运行及安全生产,还将造成硫化氢等气体外泄,酿成重大事故。

在催化裂化装置中,设备的腐蚀问题在一段时间里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设备的长周期运行。腐蚀造成设备失效或迫使装置停工的事例很多,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直接威胁了职工的人身安全。随着我国加工高硫原油日益增多,在以渣油和蜡油为原料的油品中,硫含量也越来越高,在反应器中生成的H2S含量也随之提高,这将会给设备带来更大的腐蚀,现有的某些设备将不能适应原料性质的变化,腐蚀速度将会加快,设备更新费用将会大大增加,所以研究催化设备腐蚀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研究腐蚀机理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设备维护与保养、腐蚀防护,以保障装置的长周期安全运行。

1 硫腐蚀的分类及机理

1.1 硫腐蚀的特点

在含硫的加工过程中,由于非活性硫不断向活性硫转变,使硫腐蚀不仅存在于一次加工装置,也存在于二次加工装置。再加上硫腐蚀与氧化物、氯化物、氮化物、氰化物等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腐蚀体系,对设备的防腐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1.2 湿硫化氢腐蚀

湿硫化氢环境广泛在于炼油厂的二次加工装置的轻油部位。如催化装置的吸收稳定部分、主分馏塔顶等部分。湿硫化氢对设备可以形成两方面的腐蚀:均匀和湿化氢应力腐蚀开裂。湿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的形式包括HB(氢鼓泡)、HIC(氢致开裂)、SSCC(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和SOHIC(应力导向氢致开裂)。

催化原料油中的硫化物,在裂化反应的温度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H2S,原料油中的元素硫,在这种条件下,也能与烃类物质反应生成H2S。因此,在催化富气中,硫化氢的浓度很高。同时,原料油中的氮化物也发生分解,其中约10~15%转化成NH4,有1-2%则转化成HCN,而此系统的温度一般较低(约50℃左右),有水存在,从而构成了H2S-HCH-H2O类型的腐蚀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H2S和铁将发生下面几种电化学反应:

硫化氢在水中离解:

H2SH++HS-

HS-H++S2-

钢在H2S水溶液中发生电化学反应:

阳极反应:FeFe2++2e

二次反应过程:Fe2++S2-FeS

或Fe2++HS-FeS+H+

阴极反应:2H++2e2HH2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钢在这种环境中,不仅会由于阳极反应而出现一般腐蚀;而且,还由于新生成的原子氢具有很中强的活性,进入钢的内部,导致钢产生鼓泡或裂纹。

1.3 高温硫腐蚀

高温硫化物的腐蚀环境是指240℃温度以上的重油部位硫、硫化和硫醇形成的腐蚀环境。

腐蚀机理:原料油中存在着各种硫化物,但只有活性硫化物才能与金属进行化学反应。催化原料油在加工反应过程中,在高温条件下将非活性硫化物分解为活性硫、活性硫化氢、或活性硫醇等,造成高温硫化氢-硫醇(RSH)-单质硫(S)系统的腐蚀,即S+H2S+RSH型高温硫腐蚀。在高温条件下,活性硫与金属直接反应,它出现在与物流接触的各个部位,表现为均匀腐蚀,其中以硫化氢的腐蚀性最强。

影响因素:高温硫腐蚀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原料由中活性硫的多少,但是与硫问题他有关系。当温度升高时,一方面促进活性硫化物与金属的化学反应,同时又促进非活性硫的分解。温度高于240℃时随温度的升高,腐蚀逐渐加剧,特别是硫化氢在350~400℃时,能分解出S和H2,分解出来的元素S比H2S的腐蚀性更剧烈,到430℃时腐蚀达到最高值,当温度升高到550℃时分解接近完全,腐蚀开始下降。

高温硫腐蚀,开始时速度很快,一定时间后腐蚀速度会恒定下来,这是因为生成了硫化铁保护膜的缘故。而介质的流速越高,保护膜就越容易脱落,腐蚀将重新开始。

1.4 高温烟气露点腐蚀

烟气露点腐蚀是由于燃料油含硫元素在在燃烧过程中生成含有SO2和SO3的高温烟气,在换热面的低温部位,SO2和SO3与空气中的水分共同在露点部位冷凝,产生硫酸露点腐蚀。

1.5 连多硫酸腐蚀

当装置运行期间遭受硫的腐蚀,在设备表面生成硫化物,装置停工期间有氧(空气)和水进入时,与设备表面生成的硫化物反应生成连多硫酸(H2SxO6),在连多硫酸和这种拉伸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就有可能发生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SCC)。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最易发生在不锈钢或高合金材料制造的设备上,一般是高温高压含氢环境下的反应塔及其衬里和内构件、储罐、换热器、管线等用奥氏体钢制造的设备上。

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往往与奥氏体钢的晶间腐蚀有关,首先引起连多硫酸晶间腐蚀,接着引起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

2 高温硫腐蚀防护应对措施

2.1 优化调整设备材质

设备材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运转周期,高温硫腐蚀防护主要选用耐蚀防护。抵抗高温硫化氢腐蚀的能力主要随设备材质中铬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铬是具有钝化倾向的元素,由于铬的存在,促进了钢材表面的钝化,同时又抑制了有机硫化物的热分解,减少了钢材坟硫化氢的吸收量。所以选材上要注意合理选择铬的含量。

炼油装置塔体高温部位可选用碳钢+0Crl3或0Crl3AL之类的铁素体不锈钢复合板。塔内件可选用0Crl3、12AlMoV、碳钢渗铝等。塔体材料壳选用0Crl8Ni10Ti,其耐硫腐蚀和环烷酸腐蚀性要优于0Crl3或0CrlAL,且加工性好。但0Crl8Ni10Ti抗SCC能力不如0Crl3或0CrlAL,要控制连多硫酸腐蚀。

对于高温硫化物的均匀化学腐蚀,中国石化总公司采用腐蚀速度的4级标准,见下表1:

一般钢中含Cr5%-13%,就具有相当好的抗硫腐蚀性。但是目前原油中酸值含量增加,抗环烷酸腐蚀用材高。所以在设备选材时还要考虑环烷酸腐蚀的影响。

2.2 湿硫化氢腐蚀防护措施

湿硫化氢腐蚀广泛存在于催化裂化装置中,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的设备腐蚀主要集中于各塔器的塔壁、塔板、塔板支承圈、容器接管及其它内部构件、压缩富气冷却器、油气分离器和部分工艺管线弯头等部位。由于硫化氢和氰化物的低湿电化学作用,使钢板出现大量氢渗透、鼓泡、严重分层,有的腐蚀产物厚达6-7mm。腐蚀产物堆积,使浮阀卡死:有的器壁、塔盘薄,使阀孔扩大,甚至使相邻阀孔连通,降液管减薄、穿孔、下缘全部腐蚀掉,更有甚者,塔体纵缝出现裂纹等。

研究工作中发现钢中有些成分与组织对钢抗湿硫化氢开裂性能影响很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湿硫化氢环境用低合金高强度钢。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1)限制介质流,控制在10米/秒以下,延长硫化铁(或硫化亚铁)保护膜的寿命。

(2)采用水洗法或者注氨,脱硫化氢和氰化物。在气压机出口处,注入5~9吨/小时的软化水;或在催化分馏塔顶馏出线处注1.06~1.3吨/小时软化水。经水洗后可脱除氰化物3~49%,硫化氢2~5.8%。但此法会产生含氰污水,增加污水的处理难度。注氨可提高系统的PH值,但注氨会生成一定量的(NH4)2S,含水的(NH4)2S能造成很高的腐蚀速度,容易使设备穿孔。最好的办法是注氨及注水相结合。

(3)合理选用耐蚀材料,在一般情况下可选用镇静钢或高铬不锈钢,但不得选用单相奥氏体不锈钢。湿硫化氢环境上采用的钢都必须控制硫和磷含量以及硬度要求。

(4)国内有关方面应重视钢的冶金质量,控制钢的成分与组织,发展湿硫化氢环境用专用钢以防止湿硫化氢环境开裂得到更好的解决。

3.3 防治露点腐蚀

余热锅炉的省煤器及管道(包括放空管道)等部位存在着烟气露点腐蚀。烟气露点腐蚀防护措施:(1)在准确测定烟气露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提高排烟温度达到预防腐蚀的目的,但这种方法造成一定的热量浪费。(2)采用耐硫酸腐蚀的新钢种-ND钢。(3)烧结合金涂层,该方法性能可行且价格容易接受。

2.4 其他管理与技术措施

随着加工原油的硫含量不断升高,务必导致催化系统设备管线腐蚀不断加剧。为了实现着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应采取以下措施:

(1)生产调度应做好原料油调配工作,尽可能控制装置加工原料油总硫含量,避免硫含量大幅波动,对设备腐蚀冲击。

(2)加强原油原油脱盐工作,尽可能降低二次加工原料油中的金属元素的含量。

(3)针对该周期分馏塔顶循以及挥发系统设备管线腐蚀严重的情况,建议在分馏塔顶系统挥发线增设注缓蚀剂(检修期间在挥发线增加注入点),有效的缓解低温活性硫和HCL对系统设备管线的腐蚀,而且含缓蚀剂污水回注富气压缩出口,对该系统同时起到保护作用。

(4)开展分馏塔顶除盐剂技术的研究应用工作,上周期武汉分公司不仅催化裂化分馏塔顶系统结盐,而且焦化、加氢分馏塔顶以及空冷器多次出现结盐堵塞,影响正常生产,目前多采取间歇水洗盐办法,但这一定程度影响了装置正常的生产。在有条件情况下进行分馏塔顶除盐剂的开发与应用,避免分馏塔顶、空冷器的结盐和产生垢下腐蚀。

(5)加强对设备管线重点腐蚀部位定点监测工作。随着装置运行周期的延长,加工高含硫原油增加,设备管线的腐蚀将进一步加重,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应加强对重点设备管线的重点部位进行定期定点检测、必要时增加测厚的频率。如分馏塔底循油浆线、急冷油线、原料换热线、反应油汽线 、炉前原料线、蜡油回流线 、重蜡油线、原料泵线、分馏塔中段回流线等开展的定点测厚,以期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6)提高监测的效率。按设备管道的工况、介质等腐蚀状态,与国际先进的风险评估方法接轨,参照标准,配合风险评估项目,制订公司设备管道腐蚀管理标准,并依据腐蚀的严重程度,建立设备管道腐蚀分级管理档案,逐步实行腐蚀分级管理。脱硫系统腐蚀相对严重部位主要表现在乙醇胺贫富液系统,尤其对碳钢腐蚀减薄严重,建议在脱硫系统进行缓蚀剂研究开发和应用。

(8)优化清洗工艺,降低成本。对脱硫系统的进行了硫化亚铁钝化化学清洗,清洗对整个系统的和油污清除率较高,可减少蒸汽用量和吹扫时间,同时又能避免因吹扫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今后装置停工前扩大硫化亚铁钝化清洗范围,同时优化清洗工艺,降低成本。

3 结束语

催化裂化原料油中含硫化合物会增加设备腐蚀,使产品含硫量增高,同时污染环境,因此,在催化裂化生产过程中对砂粒及产品中硫和氮的含量应引起重视,含量过高,则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重油二次深加工装置 催化裂化装置,由于各种腐蚀介质,经过多次加工,其含量不断加大,腐蚀种类错综复杂,致使设备发生腐蚀、开裂等事故,严重影响了炼油厂的产品质量及其综合经济效益。由于不同的设备和操作条件将会产生不同的腐蚀。因此,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设备的腐蚀原因,进行合理腐蚀防护,不断完善防护措施,对设备长周期运行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永朴.从催化裂化技术及催化剂的发展水平探讨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石油炼制与化工》1999年第8期.

篇13

2011年9月,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等单位派员组成的代表团,赴美国考察了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CSB)总部以及美国塞拉尼斯公司(Celanese)化工厂。考察团重点考察了美国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经验以及事故调查机制,对美国危险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监管手段及其安全管理理念进行了深入了解。

完善的法规标准

根据联邦《1970年职业安全健康法案》授权,美国于1970年12月29日成立了职业安全健康局。该局隶属美国劳工部,总部设在华盛顿。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局长由负责职业安全与健康事务的劳工部助理部长兼任,负责向劳工部长报告《1970年职业安全健康法案》的执行情况。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的主要职能是保障美国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通过和推行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标准,预防或减少因工作造成的疾病、受伤和死亡事故,对“为雇员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负有引导和监督责任。

美国国会授予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的基本权力包括:制定和强制执行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监督、检查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监督各州职业安全与健康项目的执行情况;要求雇主保存与工作有关的事故、伤病记录;就雇员对工作场所、工作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投诉进行调查;对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监督检查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方面存在的危及人身安全与健康方面的问题;鼓励持续地改善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条件;编制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活动年度报告;起草与颁布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标准;组织与实施职业安全与健康技术培训、教育、宣传、推广活动等。

1992年2月,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了高危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PSM)。该法规主要通过14个要素对影响安全的重大危险源、环境破坏和业务损失进行管理,监管对象为存在危险性过程、大型易燃或有毒物质库及石油和天然气企业。高危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的主要目标是制定计划、系统和程序,防止在工厂或附近区域造成有毒释放、火灾或爆炸。其适用于化工厂的整个生命周期,以确保设施得到安全管理,并实现可接受的风险水平。

高危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所针对的企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过程中含有规定的137种高危化学品(HHCs)的1种或多种,并且质量超过临界量;过程在一个地点含有约4.5t或更多的易燃高危化学品(液体、气体或易燃气液混合物)。高危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法规规定的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计划修订现有的化学品危险性分类标准(HCS),以改进化学品危险性和相关安全措施信息的一致性,有效预防暴露于危险化学品的各种作业人员受到伤害,同时减少化学品相关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

为有效执行安全健康方面的标准,准确引导雇员,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并不强制各方采用这些标准,但各州制定标准、政策措施和程序时,在效果上应和联邦职业安全健康局制定的安全健康标准等效。州政府在强制执行其制定的高危化学品标准的程序上,应参照联邦职业安全健康局或其他州的程序,同时应对提供有缺陷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制造商实施处罚。

推行化工企业过程安全管理

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下属的一家非营利性的企业联合组织,在全球有140多个会员单位。该中心致力于化工、制药、石油等领域的过程安全研究与评估,研究工业企业在安全方面的需求,促进企业共同合作研究过程安全方案,并对政府在过程安全管理政策上提供研究支持,是研究化工过程安全的专业性机构。该中心及其会员企业致力于保护员工生命安全、良好的社区氛围和环境,积极改进工业工程管理实践,预防或减少化学品及其他有害物质造成的灾难性泄漏。其研究课题涉及很多化工过程安全领域,从人为因素到固有安全设计,从定性到定量风险分析等。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出版了《保护层分析》一书,简化了过程风险评估,但强调了风险评估的时效性。

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提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由“承诺重视过程安全、了解危害与风险、管理风险、从经验中学习”4大基石组成,并从这4个方面引伸出基于风险的化工过程20个要素。这20个要素包括:过程安全文化、符合标准要求、过程安全能力、员工参与、利益相关方、过程安全管理、危害辨识与风险管理、操作步骤、安全工作实践、机械完整性、承包商管理、培训、变更管理、开车前检查、操作行为、应急管理、事件管理、评定与评分、审核、管理检查与持续改进。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认为,如果把这20个要素认真做好,并持续完善,化工企业安全一定会达到一个新水平。

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提出,企业在过程安全管理上要做到以下4点:企业要对过程安全作出承诺;雇主和员工要深入理解过程安全内涵;企业要加强过程安全管理;要通过化学品易燃易爆等事故案例,分析企业的过程安全。该中心同时提出,企业要加强过程安全文化管理,提高员工过程安全方面的能力,全员参与过程安全管理,利益相关方要加大过程安全投入,严格工程管理和工程设计等。

科学的化工事故调查机制

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依据美国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CAAA)规定而建立,是一个独立的政府部门。委员会的5位核心委员由美国总统任命,并经美国参议院确认,每届委员任期5年,下设若干专业调查员。

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成立的背景是,美国国会认为由美国环保署或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等政府执法部门进行化学品事故调查时,往往会倾向于对事故企业违法情况进行调查,而无法全面系统地对化学品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调查涉及固定工业设施的化工事故和危害,向国会、政府部门、相关工业行业、从业人员和美国大众提出防止化学品事故的安全建议和安全信息。截至目前,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已经完成了66项事故调查。目前正在进行的事故调查有18个,其中包括2010年4月20日BP公司“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火灾爆炸事故。

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在调查化工事故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

事故调查的独立性。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的事故调查工作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并不受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美国环保署或其他政府部门所左右。事实上,美国国会将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独立出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化工事故调查程序与结果,能够同时评估现有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或美国环保署相关法规的适用性,以作为法规修订的参考依据。美国化工安全和危害调查委员会虽具有公权力,但并不具有执法权和监督权,其主要职责是调查事故原因,特别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而指出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缺失等深层次原因。

篇14

近年来,我国对于能源及化工产品投资越来越大,很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形成了大量能源开采矿区及化工行业。但随之而来的是重大工业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例如:发生在2003年的“12·23”重庆市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的“4·16”重庆天原化工厂液氯储罐爆炸事故、2006年“3·29”京沪高速氯气运输车储罐泄漏事故,均发生了大量人员伤亡事故。 “12·23”重庆市开县井喷事故后,该地气井被封住,当地大量的天然气需求得不到满足,拖后了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需求和国家对重化工业产品迫切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新时期的严峻形势,我国迫切需要大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提高应对毒气泄漏事故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够准确预判事故的严重程度,这样才能确定事故响应的级别、撤离的范围,以及应急采用的措施。在处理一起事故之前,我们需要预判:启动几级预案,是否需要政府参与,需要几个消防队伍,需要多少辆救护车,需要通知医院准备多少床位,是否需要通知周边居民疏散,是否可以采用毒气排空措施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是左右最终应急过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目前有毒气体的扩散应急模式,一般都使用“烟羽扩散”模式。这种模式采用数学的方法,对实验过的类似现象进行拟合,在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下,误差较大,可能会影响应急扩散模拟在应急体系中的发挥。例如:在风向突然改变的情况下,气体如何扩散;地面具有大量的高层建筑,风流场不稳定,如何确定气体扩散的范围等问题,以前的“烟羽扩散”模式均不能有效地解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公共安全研究所研发的快速三维模拟技术,采用计算流体力学、传质学与传热学的方法,对泄漏气体的扩散动力学演化过程及影响范围,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能够在1min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以往三维计算1个月的结果,完全适用于新形势下化工园区、厂矿企业对应急系统的要求。

快速模拟技术基本情况

公共安全研究所研究的“快速三维模拟技术”能够为应急系统提供准确的预测措施,加快反应时间、减少企业损失及人身伤害事故。该技术模型包括以下几部分。

数值平台

用于一般多物理场和结构应用。对流体分析使用有限体积方法,对热和结构分析使用有限元方法。采用高效和稳健的耦合方案,对耦合现象进行分析。通过这些优化的求解器,数值平台能够准确模拟三维流体流动和耦合物理现象。

数值平台还可以提供各种情况下的准确表达,从不可压到高度可压,从自由表面到离散颗粒流动,从稳态到高度非稳态流动(爆炸)。

爆炸及火灾仿真功能

包括完全和部分受限空间爆炸仿真。该功能能够分析固体、液体(燃料)或气体云团,以及固体—气体混合(粉尘)的事故爆炸。爆炸可以是单一或多个的,同时或非同时发生的。

意外气体扩散、应急规划仿真功能

本功能利用流体力学,对气体、颗粒/液滴在复杂地形上扩散的三维事故,进行扩散模拟,能够准确模拟稠密、热气体、相变、蒸发、凝结现象,以便将瞬态作用的演变进行可视化。内置的二方程湍流模型,能够计算障碍物周围的机械湍流,可以模拟复杂的化学反应。

本功能还能够准确描述高度复杂的地形和障碍物,例如建筑或场地应该保持的距离限制,与目前被广泛采用的“高斯方法”相比,这种三维确定性方法能够给出更真实准确的估计。

成果应用

毒气泄漏三维快速模拟技术可用于以下场景:工业过程(氯、氨、液化石油气)气体泄漏扩散、火灾烟气在复杂地形的扩散的三维数值模拟;有毒影响的临界区域;气体、液滴、放射性核素和颗粒扩散的可靠定量评估;环境敏感场所风险评估研究;压力容器储罐或管线的气体释放;可变速率的扩散;稠密气体分层扩散和与地面热交换;多种污染源的计算评估;建筑物和化学单元间流动的精确仿真;对管线和储存罐泄漏的计算;按吸入剂量的中毒风险分析;蒸气云团爆炸扩散分析等等。

本快速模拟技术,能够以界面及批处理的方式运行,功能强大,完全能够满足一般应急对气体扩散等的要求。该技术还可以以模块的形式,嵌入企业的应急管理平台,从而提供一个可靠的仿真工具,满足对意外扩散的应急评估要求。

目前,该技术已在四川达州普光气田地区成功应用。普光地区主体工程包括净化厂、站场和集输管线。项目组根据普光指定搬迁距离进行分析,一共对19个重点关注区域进行了计算,包括16个站场、1个净化厂、2个集输管线跨越点。项目组从离站场300m处开始进行疏散模拟,一直疏散到1000m外。通过模拟16个站场周边的人员疏散模拟,研究毒气泄漏过程中人体疏散所吸收的毒气负荷,最终判断在300m处进行疏散的风险值小于10-5,可以将搬迁距离设置为3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