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道路工程灾害的防治
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是交通基础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必须重视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因此,在我国的交通基础工程建设中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工作。
针对现有道路工程的环境地质问题,重点查明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对重要线路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评价问题的危害性在此基础上再针对特定的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规模及危害性等,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态恢复措施。对道路工程进行充分的线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拟建道路的工程地质条件,论证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多方案对比研究,以投资省、问题少为前提条件,选择最优方案。根据现有道路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分析研究表明,道路工程应尽可能避免沿倾外型斜坡开辟,当道路工程须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应垂直或高角度穿过;道路经过软弱地层时,环境地质问题较多,应特别重视地质环境的保护[1]。库区重大崩滑体,特别是潜在不稳定滑坡的存在,虽然数量不多,但始终对交通工程产生威胁。
二、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
2.1进口道适当拓宽,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中,要根据车辆的通行需求来进行设计进出口的道数,使得进出口设计与道路的通行量相协调。拓宽交叉口的道宽是利用交叉口的有效空间节约通行时间,因此,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设计中,经常要考虑拓宽这种情况。
2.2停车视距、路缘石半径、车道宽度满足要求
城市道路交叉口转弯处,路缘石的设计要符合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车要求,如果路缘石的转弯半径过大容易使得车流速度过快,造成交通安全问题,如果路缘石转弯半径过小,则容易造成车辆通行速度过慢,导致交通堵塞,影响交通。此外,车道的宽窄也是影响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也会引起车辆的行使安全。
2.3利用渠化岛保持交通流顺畅,减少交通隐患
车辆的在交叉口行驶的是否顺畅,关系到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也关系到行车的安全性。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一些导流岛,设置一些标志线,用其来指引交通流,使得交通流的行使方向明确,进出口的线要互相对接。特别要注意的是明确转弯车流的渠化路径,根据情况可以适当的增设三角形渠化岛[5]。
2.4重视交叉口景观,合理设置交叉口绿化,功能与景观并重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人流车流最多的地方,很多城市为了创造美好的城市形象,往往把交叉口设计的非常美。城市道路交叉口除了进行有效的渠化设计,增强道路交通量,减少车流在交叉口的延误外,城市道路的绿化和景观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部分,因为,景观设计也能起到交通诱导和管制的作用。
三、城市道路工程管位优化
在道路下有限的空间里,如何科学合理地排布管位,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依照《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 50289—98) 》及其他专业管线的相关规范之外,笔者认为管位设计尚需注意以下事项:
( 1) 管线应优先布置在人行道、绿化带、机非分隔带、中央分隔带下,其次考虑非机动车道,不应布置在主车道、快车道下。
( 2) 对于各类管线中井盖尺寸最大的电力、通信管,尽量布置在人行道和绿化带下。这样不会因机动车荷载影响而导致路面沉降,道路板块整体性好、美观。
( 3) 建议所有的通信管( 含电信、联通、广电等)采用同沟敷设,既节约地下空间,又便于管理。
( 4) 维护保养、检修频繁的管线宜避开车行道,以免影响交通。一块板的道路管线尽量偏离道路中心线,在减少对交通影响的同时,让道路板块尽量完整,便于基层和沥青面层碾压,提高道路工程质量。
( 5) 管沟尺寸较大的电力管、通信管,宜不同侧布置。为了避免煤气管泄漏与电火花接触引起火灾,电力管与燃气管不应同侧布置。
( 6) 对于地质条件为砂性土( 流砂、粉砂) ,地下水位高、雨量充沛的地方,如管位布置在车行道下,需要辅助以相应的措施,防止管道周边的土壤受地下水、管道漏水、雨水的浸泡流失形成空洞,最终导致路面塌陷。具体措施包括: 采用高强度的管材; 采用安全可靠的接口方式,防止漏水; 对于塑料管,沟槽回填换土,然后沿沟槽的纵、横向及管顶土工布加固。
( 7) 对于路幅较小( 如 12 m、16 m) 的道路,由于地下空间有限,会有部分管道放置在车行道下。这时,应通过相应的工程措施,尽可能的减少不利影响。如能够在规划阶段就考虑在路幅较小的道路红线两侧预留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供管线通行,则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四、市政道路排水设计中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4.1市政道路排水设计跟防洪规划以及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难以协调运作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仅仅考虑到增加用地高程,而提升土方工程造价、没能协调好排水规划设计以及防洪规划设计、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三者之间的关系,导致出现排水不通畅的后果。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道路排水工程以及土方工程进行合理的投资性比较,对于该类型问题而言,为了使排水工程设计可以在限制条件中尽可能实现合理性,则需要在相应的雨水设计中,针对各个管段的水力实施有效的计算处理,也就是说,管段起点至最不利点按重力流设计,最不利点至出水口在设定相对合理的安全潮位下按短管压力流设计,并且在适宜的位置设置相应的排涝雨水站,保障排水顺利畅通[2]。
4.2污水管网规划中竖向高程以及污水提升泵设置欠缺一定的系统合理性
在设计规划中,由于道路坡度跟排水坡道是相反的,并且是用暗渠的形式进行排水,使其埋深较大,施工时间相对较长,导致日后的工程施工存在过多的不确定因素,再者说,埋深过大还会导致开挖回填土方量过大,使得泵站投资逐渐攀升,日后的维护工作也存在着很大困难。
通过研究相关原因不难发现,因为污水提升泵设置的不合理,使得污水管的实际埋深过深,技术系数偏低,导致污水管网竖向高程欠缺一定的合理性。针对这种状况,应该从造价、维护、施工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并根据设计提出调整规划污水提升泵站的建议,调整整个路线的设计,在得到有关规划部门的充分论证和协调后,得到合理调整污水提升泵站的具置,使原有问题得到解决。
五、城市道路照明工程设计与节能
为了给驾驶员和行人创造一个良好的视看环境,使人们舒适、迅速、安全地到达所要去的地方;并为了减少对人身及财产的犯罪行为发生,城市道路照明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城市道路的照明要照亮车行道路面和人行道,这样就能很快发现人或动物横穿道路等不安全因素。设计作为节能的源头,城市照明工程设计应由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进行,为确定最节能的光源、布灯间距、控制系统、供电路线等等,在设计时应严格遵循道路的性质、能耗密度标准和功能对照相应的照度。设计人员在进行道路照明设计时,在保证照明的效果达到城市道路照明的要求前提下,做到最大限度地节能和节省投资,并降低运行维护费用[4]。
六、总结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城市交通建设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城市道路就是一个城市的血管,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生命。所以我们必须对城市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起到足够的重视,要进行科学的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质量,使其能够更好的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服务,从而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随着城市交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行人和驾驶员对于交通道路以及相关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新要求。这种新要求不仅包含了道路使用功能,同时也包含着道路辅助功能的新要求,如道路的观赏、舒适功能、便捷功能和安全功能等。因此,在目前的道路工程设计中以人性化为主进行设计就显得愈加重要,这种设计方法的应用不仅从分的发挥了道路原有的作用,而且还有效的保证了道路使用安全、实用、舒适以及快捷的通俗易懂,使得其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统一的发展要求。
1 路线设计方面的问题
1.1 平曲线半径的取用
平曲线半径的取用,最重要的是考虑曲线附近的运行速度及其前后衔接的线性指标的均衡性及连续性,并非越大越好。
1.2 城市道路的纵断面设计不能仅考虑造价
暴雨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近期全国出现的强降雨使很多城市的道路积水严重,有些城市的排水系统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有些城市的道路在水位较高的季节会出现雨水倒灌现象。
1.3 老路改造中的平纵组合
条件受限时,尤其是在老路改造中对工程造价影响很大时,不能片面强调“平包纵”。
1.4 路线设计改进建议
平曲线半径超过8km,则与长直线类似,容易使驾驶员产生单调感和疲劳感,一般平曲线长度宜控制在1~3km。
同向圆曲线间直线段长度取值建议: ①可以将大于不设超高的缓和曲线长度归入直线段考虑。②降低6v 要求,最小可至3v。
城市道路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防洪、排水问题,不应过于考虑减少造价而降低纵断面设计的标准。
车辆在城市中行驶时,往往达不到道路的设计速度。因此,当道路条件受到限制必须设置超高时,横向力系数 的取值不超过0.15即可。
2 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主要按照交通量来确定,对于交通量的调查,要全面、准确,而且工程可行性报告审查部门必须严把技术关,详细的审查交通量的数据分析,其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对于互通式立交,还影响着其互通形式的确定,所以说准确的交通量调查是首要前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2.1 对通行车辆的车型严格定义;
2.2 对通行车辆的载重量准确度量,对满载率进行调查;
2.3 调查的时间不应该选择一个确定的时间段,应针对不同路段的通行特点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采用全年的通行量计算,才能真正的反映该路段的实际交通量。
路面类型的选择:现在的设计理念中,很多采用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类型,但从多年的运营效果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远未达到其设计基准期,大部分在使用10 年后就损坏严重,通行很困难了,(当然这可能是方方面面的原因)若处理损坏的路面往往小修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如此一来道路建设的投资就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反而增加了二次投资造成的资金浪费;相对来说沥青路面大部分都能达到使用年限,局部路段没有达到使用要求的,经过小修也可以达到比水泥混凝土路面小修后较好的通行效果,而且维修工艺简单费用相对较低,所以本人建议在客观条件类似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采用沥青路面结构类型。
设计参数取值时应该根据目前道路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重型车辆较多时要充分考虑重型车辆对道路的影响,按照重载交通设计时的公式进行交通量转换。近期设计道路的总宽度时应该兼顾远期的规划断面,按城市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科学地预测相应道路的机动车发展水平、以及非机动车的出行比例和方案。
3 如何做好路基的防护工作
路基的防护目前未能在设计中得到全面的实施,在大多数的设计中,植物防护设计时考虑不周,在秋冬季节或者是极端气候,部分的植物叶子凋谢,两边的植物不能调节驾驶员视觉作用,需要降低噪音污染的路段也并没有效果,建议设计过程中优先考虑可以调节驾驶员视觉的植物做为防护品种。很多路基设计都忽略了各种防护,常发生在旧路改建中,需要占用到老路的新建路基,是选用俯斜式的挡墙,还是用衡重式的挡墙呢,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的,等等,这就必须根据不同的地形结合工程情况来选用,下面通过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希望对以后的设计起到一点作用:
形式1:因为是老路改建,假定选用俯斜式挡墙,在施工中,开挖基坑的时候就会中断老路的交通而且挖基和圬工的数量均很大,假定选用衡重式挡墙,则对地基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圬工数量也比较大,那么相对而言比较适合使用的便是仰斜式的挡墙了,其工程量少而且挖基对旧路交通的影响不大,对地基要求不高,它仅适用于挡墙高度不是很高的情况。
形式2:这种形式是前1种形式的综合形式,假如选择的是仰斜式的挡墙,当此挡墙比较高的时候,墙身放坡就会占用更多的用地,特别是在过城镇路段可能会占用房屋,就当前来说,征地是个很复杂的问题,所以这点必须予以重视;假如选择了衡重式,外墙坡度较大,不会占用太多用地,而且大部分填土为原状土,土压力会相应的小很多,不用加固上墙与下墙的连接处就可以满足要求了,适用于挡墙高度比较高的情况。
4 路基路面设计
4.1 路基拼接
目前为保证新老路面拼接质量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挖台阶、提高新填土压实度标准、铺设土工格栅等。但是在河路段,特别是在软土地基路段不均匀沉降设计处理不到位的地方,经常出现纵向裂缝。
4.2 水泥稳定碎石层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开裂经常会反射到沥青路面面层,若这些裂缝不能及时处理就很容易导致路面破坏。
4.3 路基路面设计改善建议
4.3.1 根据理论计算和近几年道路实际使用情况分析,要控制道路拼接问题的出现需要控制新老路两侧的差异沉降,建议原有路基与拓宽路基的路拱横坡度的工后沉降增加值不应该大于0. 5%。
4.3.2 采用间接拼接方式,新老路基平面不分离,纵断面分离的路基拓宽设计,将拼宽路基沉降标准放宽,按照新建路基处理。既降低了填土高度,减少新征用地,又降低了软土地基处理费用。
5 其他方面的设计
5.1 车道宽度的设计
现在城市交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大车、客车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小车、私车为主。由于目前使用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20世纪80年代末制定的,当时城市道路上行驶的主要是大车,行车道宽度和转弯半径等指标的数值都偏大,这对中心城区,特别是繁华地段的土地利用很不合理。
5.2 人行道的设计
人行道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道路,但是目前有些道路过分追求景观效果,将人行道中的树池设置过大,占用了绝大部分人行道宽度。
6 结束语
城市道路是国家建设的基础,每年投入巨额资金用来路网建设, 这几年加大投资,着力建设以迅速增长的经济需求,主要对城市道路设计路线设计、路基的防护、路面结构、车道宽度和人行道等方面所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使城市道路设计更加科学、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长春.浅析幕燕滨江路设计[J].山西建筑,2010,(31).
[2] 李业根.城市快速路交通组织设计思路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
[3] 刘奕兰.对城市道路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青春岁月,2012,(12).
关键词: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 关键技术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血脉,道路工程设计的好坏,关系着交通运输能否正常进行,也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水准,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道路修建工程也在有序进行。作为一种系统性较强的工作,道路工程的设计涉及到交通运输、公共设备敷设、城市绿化和城市景观建设等多方面问题。在勘探的基础上,要结合各城市的实际情况,拿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施工中,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保证工程质量。
一、 环形交叉路口的改造问题
(一)、环形交叉路口雨水口布设
城市道路的环形交叉路口雨水口布设多采用均匀布设,基于极坐标的环行交叉路口雨水口布设方法通过引入角度确定环行交叉路口雨水口的位置,以雨水流量计算为基础,积水深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较充分地利用各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布设结果相对合理。
环行交叉路口就是在几条道路相交的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面积较大的环岛(中心岛),使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均以同一方向绕岛环行。根据调查,现有环行交叉路口雨水口布设多采用均匀布设,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为使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更加合理,就需要优化现有城市道路设计中雨水口的布设方法。
(二)、交叉路通情况分析设计
我国城市道路一般交叉口的交通灯只分成两个时段,通行规则是:绿灯亮时,准许车辆通行(可直行和左转弯,但转弯车让直行车先行);红灯亮时,禁止车辆通行;在不防碍绿灯放行车辆行驶的情况下,准许向右转弯。
实际情况是:在车流量较小的情况下,这种交通能力较大:但在车流量较大的情况下,转弯车辆妨碍直行车辆通行,使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降低。
1、建立数学建模,描述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车流量的关系。选定一个城市车流量较大的交叉口,采集数据,检验你的模型。
2、设计交叉路口的分车道,并把交通灯只分成多个时段,让转弯车辆和直行车辆互不影响。建立数学建模,描述这类样的交叉路口通行能力与车流量的关系。
3、比较这两种交叉口设计的车辆通行能力。
道路交叉路口一般可以用交通灯控制或设置环岛,交通灯控制的交叉路口的通行规则是:绿灯亮时,准许车辆通行(可直行和左转弯。右转弯时,要转弯车辆让直行车先行):红灯亮时,禁止车辆通行:在不妨碍绿灯放行车辆行使的情况下,准许向右转弯。设置环岛的交叉口通行规则是:入环岛的车辆不妨碍已在环岛上行驶的车辆。
4、建立车辆通过交通控制交叉路口的时间与车流量的数学关系。
5、建立车辆通过环岛交叉路口的时间与车流量的数学关系
6、选定一交通灯控制交叉口与一环岛交叉路口,采集数据,检验你的模
7、比较车辆通过两种交叉路口时间,提出在何种情况下,道路的交叉口应设计为交通灯控制;在何种情况下,道路的交叉口应设置为环岛。
交通分析主要是对流量和流向、车速、车辆组成以及路网等的系统规划。是道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结合各道路具体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设计。
二、城市道路交叉的渠化设计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道路网就相当于城市骨架,在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在我国各城市大规模修建各种新道路的同时,也有许多旧道路已使用多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必须进行改造才能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交通中的瓶颈,而交叉口的渠化设计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方法。该文针对城市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特点,对城市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原则、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探讨。并结合重庆市北部新区示范路口建设,针对财富中心交叉口进行了案例分析。
财富中心交叉口渠化改造,有效地改善了该交叉通状况、交通安全和城市景观。城市道路系统多为网状结构,其主要特点是道路网密度高,路网节点――交叉路口数量多,交叉路口已成为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近年来各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混乱、交通阻塞、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等交通问题,很多是由于交叉路通干扰严重及交叉路口通行能力极度下降所造成。如何充分发挥现状道路系统的交通功能,提高道路交通效率,目前应是各城市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这项工作的重点是对道路实行科学有效地交通组织管理,而组织管理的重点又是对道路交通能力起控制作用的道路交叉结点的处理,尤其是城市干道系统的主要交叉路口。对这些主要路口规划设计实施科学的交通组织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主要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从而提高路网的整体容量,为此在交叉口渠化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并充分考虑交通网络的系统性,提出科学的交通组织管理手段及其实施方案。
(一)、渠化原则
1、应根据交通量、流向,增设交叉口进口道的车道数。
2、交叉通岛的设置应有效地引导车流顺畅行驶,避免误行。
3、进、出口道分隔带或交通标线应根据渠化要求布置,并应与路段上的分隔设施衔接。
(二)、交叉口的拓宽及渠化
1、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多于3或4pcu(小交叉口为3,大交叉口为4)时,应增设左转专用车道。高峰小时一个信号周期进入交叉口右转车多于4pcu时,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
2、根据交叉口形状、交通量、流向和用地条件设置交通岛。交通岛应以缘石围砌。人行横道处缘石高度可降为零。
3、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小型汽车车道可采用3m;混入普通汽车和铰接车的车道与左、右转专用车道可采用3.5m,最小3.25m。
4、交叉口的进口道设右转专用车道时,右侧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加速车道。右转专用车道长度应保证右转车不受相邻停候车队长度的影响,加速车道应保证加速所需长度。两者均应调查后计算确定。
三、城市道路工程排水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基础,发挥道路交通功能,首先要有一个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均较好的路基基础,正确处理好路基排水,对于道路整体的稳定性十分重要。可先疏赶潮湿路基,如地势较低处降低地下水位等。路面排水设计要根据车行道、人行道的不同来区别对待,还要注意道路结构内部的排水情况。作为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之一,绿化带排水设计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关键技术;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质量直接关系着交通运输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是对一个城市水平层次的直观反映。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化水平也在日益增加,同时道路工程建设相应得到长足的发展。涉及到城市景观、绿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道路工程设计,其在设计伊始,需要设计人员认真勘探施工地点,利用先进技术,并结合城市实际状况,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
一、目前我国城市道路工程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以新疆乌鲁木齐城市道路绿化工程为例,由于新疆地处气候恶劣的高原地带,且城市交通发展的时间较短,因而市内交通状况比较恶劣,令广大市民怨声载道。例如堵车严重、违章现象无处不见、公交大巴野蛮运行、出租黑色随处可见、交通标识混乱、专用道时断时续、加气车辆排队悠长等等。
1、设计思路不够合理。由于乌鲁木齐市未能对路网的合理规划引起足够的重视,没能考虑到城市路网的均衡发展,反而过于追求城市未来的发展,致使改城市出现许多同样形状的道路,虽然表面上看能够确保交通的通常,然而却同样导致却是优先级,导致不少中心区及商业区出现严重拥堵的状况。
2、没有重视交通分析。对车流量、车速以及车辆组成等进行系统规划分析的交通分析,本属于道路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成分。然而在乌鲁木齐市道路设计中,部分却缺乏规范及科学性,并且不少设计人员也没有一句业主的要求来作进行该项工作。又或者不少设计者在工程设计完成后才按照以往的数据作为参照来编写报告。道路交通安全对交通肇事案件频繁发生的分析产生影响,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给乌鲁木齐的和谐建发展带来不利。
3、道路设施及管理方面的不足。乌鲁木齐市在管理方面目前有两百余万人口,但由于交通有限,同时加上道路信号灯以及监控设施等缺陷,并且在事故多发路段及主干道等处的交通管理不够完善。一些市内关键道路的人行过路基础设施明显缺陷,无法达到交通规范标准。此外,每名交警平均每人要管辖多条道路,工作强度和压力巨大。
4、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不足。从乌鲁木齐整个城市的交通结果来看,南北分布不均,南边交通较为拥堵,道路工程较多,并没有跟上现代城市发展步伐。同时,乌鲁木齐的整体道路在设计上大多考虑行车的方便,而忽视了行人的安全。由于车辆较多,同时道路上更偏向于行车,以致于人行道被严重挤压,使得行人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改善建议
1、使得交通安全指示信息得到进一步完善。重新改造当今指路不清的指示牌,以便所有人能加以辨别;将被树木或广告牌遮挡的不明显指示牌,重新放置在明显的位置;对于太小而无法让驾驶员看清的指示牌,可以将其扩大从而保证所有人均可见。及时涂刷看不清的标线,并以不同的颜色涂刷专用道,从而提醒人们警惕专用道路。针对原有标线而今已经有新线代替的情况,需将原线完全擦干净,尤其是人行横道,以防人们行车或行路时对标线的错误判断,造成不必要的安全威胁。
2、对公共停车设施进行科学规划及合理设置。处在城市化发展的乌鲁木齐市交通发展比较迅速,但受交通所限,城市繁华地段行车比较困难,所以保障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加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与管理,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设施,对城市机动车增长规律加以详细研究,充分参考乌鲁木齐当地城市交通状况,建立科学的公共停车设施,并进一步明确建设的各个工序 。在此过程中,还应预留停车用地,合理规划停车基础设施,并对停车指标科学地加以确定。针对乌鲁木齐市现今“南定北扩,东沿西进”的发展规划,我们应当根据未来规划发展用地的不同,在城北、城东、城西适当的地方预设停车场地以满足未来的发展,而对于城南的老城区,已经没有多于土地的情况下,建议根据调研数据和可行性分析在合适的地段建造立体式停车场,以满足城南,尤其是繁华地段的停车问题。
3、设计专用道大公交战略规划。将专用的大公专用交道设置在市内道路交通中,从而有效发展该市的公交交通。当然,这个项目在实施时具有不小的难度,公交大巴不以规范行驶,非公交车辆出于自身需要又占用公交专用道,令公交专用道难以发挥其功效。因此,整治公交专用道也应该成为应当立即解决的问题。应当出台地方交通法规,如果非公交车占公交专用道,应做出罚款处罚;若公交车行驶在非公交专用道,公交车司机应停班、罚款、整改、检查。另外,由于时下各路段堵车现象严重,在紧急情况下,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如120急救车不能紧急运送伤病员、警车不能正常应对突发事件、119救火车不能尽快到达事发现场等等。虽然机动车应当对上述车辆在紧急情况下尽快避让,但是面对堵车,即使想让也没有空间,这就要求也应当设置紧急应急通道,而根据乌鲁木齐市的现有情况,已经没有空间设置应急通道,况且,紧急事故并不是经常发生,而大多数时间的紧急通道的闲置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建议公交专用道与紧急通道合并,若发生紧急情况,相应专用车都可以行驶在公交专用道上。
4、其他对策。城市道路线形设计就是设计三维空间曲线,由直线、圆形和暖和曲线组成一个平面,竖曲线和上下直坡组成一个纵面,再加上运动型的“时间”概念,就形成一个四维空间曲线。因而为路线确定空间曲线就必须实际空间地理相符,并充分考虑道路空间与时间的关系,通常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确保线性连贯、顺势而为、平顺平滑。还应确保道路线形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性,做好平面、横面、纵面的几何设计,从而避免出现空间线形的暗凹、扭曲、跳跃等弊端。此外,做好停车场的建设及管理。应明确现有的停车管理办法的法律地位,使执法单位能够有法可依;其次应通过法律规章的构建,要求全市的新建住宅、商业街区以及大中型公共建筑必须配建或增建设停车场;第三,可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到停车场建设领域。最后,提高全市停车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而对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解决乌鲁木齐城市道路拥堵问题。
三、结束语
作为新疆的政治文化中心,乌鲁木齐市同样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我国西部更起着桥头堡的作用。因此,通过牢牢把握乌鲁木齐交通安全问题,利用先进技术,并结合当地城市实际状况,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从而有效确保人民出行的便利,促使当地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光飞,何茂维.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关键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3):102-105.
[2] 黄驰,姜慧龙.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122-125.
[3] 陈谱.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方案探讨[J].科技信息,2012,(23):369-370.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路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述
F#路(环岛西路)为珠海横琴岛新区内部环线交通的主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岛西路南北贯通横琴新区西部片区,本次实施路段为北部片区路段,位于中心沟以北,横琴岛小横琴山以西,道路北起C#路(滨海次干路) CK6+334.259, 南至C#路(滨海次干路)设计终点CK14+512.399,路线全长3441.951m。道路等级为该城市道路次干路,道路的设计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最小纵坡 0.09%%,最大纵坡0%;最大坡长:741.95m;最小坡长:503.01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70000m;车道宽度为1.75m(单向)。本项目包括路基、路面、路线、交通标志标线工程、电力通讯管线工程以及雨水工程等。
二、道路横断面设计
设计城市道路横断面时,要分析道路功能,不同的交通功能是重要的依据条件,这样才能合理的布置道路横断面。道路类别不同其服务对象也相应的不同,交通的不同在道路的优先级上也有区别。不同服务对象的优先级是不同道路类别是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保证沿路管线的布设,避免人防工程、 管线以及各种构筑物之间的相互干扰。要考虑沿街建筑性质以保证与沿路的建筑取得和谐,提倡公交优先的同时要考虑到小汽车工业的发展,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置港湾式车站及公交专用道。绿化带的布置要合理,道路的绿化率要符合 《市政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要求。
公交停靠站的布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路段上,另一种是在交叉路口附近。在交叉路口附近,人流汇聚和分散最为频繁,交叉路口附近最时候布置公交站点,公交站点的布置因距离交叉口50m以外并且适宜布置在路口的上游。在路段上,上行和下行的线路对称公交站台在道路平面应该错开30~50m,以防止由于行人视线受阻造成的交通事故。
对于路边停车的安排也要合理安排,上行、 下行线路对称公交站台在遁路平面上错开布置,这种停车形式的停车位置侵占了非机动车道,对道路安全以及通行能力可能会造成影响。路边停车的设计要依据交通组织以及道路网布局来进行,同时,公共设施、路口特性、交通流量以及车道两侧土地的使用情况都要考虑。从原则上讲,影响交通安全和畅通的地点都要禁止路边停车。道路条件以及行车和库存需求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某处是否能路边停车。通行干道上要禁止停车,商业区、住宅区、学校、办公中心等有大量存车需求的地区要尽可能的提供路边存车空间,尤其在市中心区,存车的时间要加以严格的限制,从而提高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
三、道路交叉口设计
通过合理布设交通岛、交通标志、地面标线,以引导车流按一定方向或路径行驶,也可达到减少和控制冲突点的效果。限制交叉口某些行驶方向。当相交道路等级差别较大,或各向交通流量和重要程度差别较大时,在设计中限制次要道路的交通流向,既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不受干扰,又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
(1)在设有行人通道的交叉路口,渠化交通应与行人交通安全结合起来,尤其是设置位置恰当、形状合理的导流岛、中央隔离带,不仅能对渠化交通起到关键作用,而且能对行人的安全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2)人行道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行人安全岛。行人穿越时间过长,与机动车流发生冲突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虽然有时设置行人安全岛意味着占用一定空间,但是合理的设计可以给车辆和行人带来双重的便利。
(3)信号灯相位保证。如果有较多行人穿越,应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灯,提供安全的通道。对左右转交通较大的路口,应设行人过街专用相位,即单独的与车辆没有冲突的相位,以完全避免与机动车流冲突,确保行人过街安全。
(4)建设行人立体过街设施。立体过街没施的设置能彻底地实现人车分流,消除大部分的人车冲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行人的违规行为,从而问接地减少车辆的不必要延误,增加通行能力,确保行人过街安全。
四、路基及路面设计
4.1 路基设计
对于公路路基的设计要遵循 “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的利用新技术、 新工艺、 机械施工方法以及新的材料。路基排水、 弃土、 防护等综合设计要根据沿线地形地貌、气象、地震、地质等资料并且结合环境景观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成来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要得到重视。路基的设计要求本路段路堤采土质以及土石混合填料要按照《路基设计规范》上的要求来进行,以确保路基压实度和路基压实度标准满足设计要求,如表1、表2。路堤的分层填筑要采用机械分层压实。土石路堤的最大松铺厚度不超过40cm,土质路堤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
表1 路基填料强度(CBR)的最小值
表2路基压实度标准(%)
4.2 路面设计
路面的设计要根据公路的实际情况,使用要求以及沿线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施工条件以及材料来源等都要予以充分考虑,路面技术经济综合设计要密切的结合当地的实践经验来进行。路面方案的比较论证要本着技术先进、 合理选材、 经济合理、 利于养护、 方便施工等原则来进行。路面的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路面整体刚度要以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同时,对底基层和基层以及面层进行拉应力验算。对于路面的设计,应该采用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使用年限为15年。初步设计推荐的路面结构方案要在施工图设计的阶段进行优化,考虑交通量、交通增长率、交通组成、前后路面结构的协调一致等因素,在经过计算来确定路面结构以及厚度。本道路以路中线路面标高为设计标高,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设计轴载:BZZ-100,交通等级为中等交通。本工程的路面结构设计上面层采用4cm 厚的 SMA-13 沥青玛蹄脂,6cm厚的AC-20C 沥青混凝土以及7cm厚AC-25C 沥青混凝土。基层采用 30cm厚的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采用20cm厚4%水泥稳定石屑。底层和基层的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按规范应要求分别不小于3.5MPa和2.0MPa。 基层的材料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最大粒径按照要求应不大于31.5mm,其中,小于4.75mm的颗粒含量要不大于50%,小于0.075mm的细粒含量要小于5%,塑性指数不宜大于9%,细粒土的液限应小于28%。
4.3 路基、 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的设计
本道路路基的排水系统设计以经济实用为原则,若非必要均采用自然漫流,路基的排水系统不仅要满足自身排水要求又要与市政排水系统相协调并形成系统,同时,所采用的路基防护工程的防护类型针对水文、气候、 地质条件以及地形和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来确定,从而有效地保证路基的稳定以及保护生态的平衡,并做到尽量与周围的景观保持协调。
五、结束语
总之,市政道路设计对道路的平、纵横要求高,限制条件较多,各个设计要点应综合考虑。如道路平面不仅要进行线位的选择,还要考虑道路元素组成的合理配备;交叉口车道数较多,进行渠化设计较为重要等。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道路路基、路面以及道路防护工程设计方案,同时提出道路路基设计中应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从中保证道路的质量及安全使用,同时为以后该地区的市政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张艺霞.沈阳市市政道路结构研究[J].公路,2007(09).
关键词:道路工程设计 道路工程特色 道路设计 公路工程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engineering design work exists not only the design ideas is not reasonable, don't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ffic analysis, the design of the longitudinal imperfect some problems, if not as soon as possible of the solve it, will surely make use of the roads and landscape functions have been greatly affected.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improving, road engineering design requirement is high, and systematic stronger also, technical detail also is relatively complicated, and it cost of the project has a direct impact, so in roa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road engineering design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urban road engineering design points, but also in the design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road engineering design road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 road design highway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 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道路工程的建设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作为一项系统性比较强的工作,道路工程设计涉及到运输、公共设备敷设和城市景观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开始设计之前,设计人员除了会对施工地点进行详细勘探以外,同时还要注意与城市实际的情况相结合,为了便于选择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1 道路工程的设计要点
1. 1 要反映出道路的功能特色
在现代化的都市中,道路已然是一种交通运输的工具,但除了交通性以外,它还兼具着生活性与游览性,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更加注意反映出道路的功能特色,为了使道路在放入使用后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1. 2 突出所在城市的特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世界各国都陆陆续续地出现了城市特色危机,大部分的城市都正在逐渐的丧失自己的特色而趋于一致,这也带来了全球性的文化问题。生活水平不断的在提高却使人民群众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也包括了对于现代城市形象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设计人员在道路工程方面的设计中不仅要尊重城市的历史,同时也要尊重自然形成的地形条件,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这样既突出地方特色,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
2 现阶段道路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1 设计思路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对于路网的合理规划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味追求道路的建设要满足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从城市路网均衡的角度去考虑不同道路的等级、密度和宽度标准,在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上也主要是三块板和四块板,以至于很多城市出现了10 车道、150m 宽的道路。这样的设计从表面上看,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既确保了交通的顺畅也提高了安全性,但这也意味着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都不再具备优先级,我国许多大城市的中心区和商业区经常发生的拥堵现象就是这种设计带来的恶果。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在进行道路建设时都将资金集中在主干道和立交桥上,而贯通性支路却往往因资金短缺等原因无法形成完善的网络体系,这样一来,主干道所承受的压力就成倍的增长,不仅加重了交叉路口车辆间的相互干扰,也不利于确保交通安全。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注重路网的合理规划,以行车的安全性和城市的实际需求作为设计的首要条件,不可过于追求满足于城市的未来发展,使道路有主有次,最终形成科学、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
2. 2 不重视交通分析
交通分析主要包括对流量、流向、车速、车辆组成、路网等方面的系统性规划,是道路工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设计都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设计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按照业主单位的要求认真、详细的进行交通分析,或是在工程设计结束后才参照以往工程的调查数据编写调查报告,这种现象既发生在低等级道路的建设中,也存在于城市主干道的设计中。
2. 3 横断面设计不完善
首先就是对于机动车道宽度的选择过宽。机动车车道占据着道路横断面的绝大部分,其宽度的选择是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但是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中对于道路宽度的限定却远远高于应有的水平,有些地区甚至已经超过了高速公路的设计要求。其次是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共板问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共板意味着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将处于同一平面,由于这一设计体现了生态设计的理念,因此被广泛的用于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当中。这样既能降低工程成本,又能实现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也有利于交通安全。
2. 4 纵断面设计不完善
道路工程纵断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美观、行车舒适性和排水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许多城市地势平坦无法满足道路的排水要求,因此不少设计人员将纵坡设计成起伏状以确保道路能够顺利排水,这固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却严重违反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这部分设计时,可通过设置锯齿形街沟、加密雨水口和加大路拱横坡度的措施来解决道路的排水问题,进而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同时确保道路与周围建筑物的协调性。
2. 5 没有顾及到景观设计
在大多数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所关注的往往只是道路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如何满足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要求,却忽略了对于道路的景观性设计。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居住地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道路工程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道路工程的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尊重城市的历史; 其次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注重景观设计的整体性。
2. 6 没有做好管线的综合规划工作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部门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渐增加,城市道路路面下的各类管线日益增多,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道路的设计往往不能与市政管线的设计同步,进而导致了广泛的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不但浪费了国家资源,也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切实加强城市道路与管线的综合规划就成了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在城市道路设计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之间加强它们的沟通与联系,无论哪一方有了新的建设或设计任务,都要及时与对方联系,以便在日后的设计工作中能够尽量予以避免; 其次是通过业务培训等方式转变城市道路设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真正建立综合规划的理念,避免过去那种只知道埋头设计的做法; 最后就是要通过新方法、新方式来完成市政管线的布置,最大程度的减少新铺设管线可能对道路造成的破坏。
3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部分城市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城市的血管―――道路,在支撑城市正常运转、促进城市快速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大,不少城市在积极建设新道路的同时也在抓紧进行对现有道路的改造,这就对新旧道路、新旧路网的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人员要树立争先创优的观念,在工作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更好的完成道路设计工作,以便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熊广忠. 论道路美学[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8.
[2]苏志忠. 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4.
[3]张金水. 道路勘测与设计[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4.
关键词:城市道路 管线工程 设计配合
引言
在城市道路的修建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管线问题。各种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现有的是拆除还是保留,规划新建的如何布设,相互关系如何处理等,往往出现很多困难和问题,有时处理效果不太令人满意。有些道路机动车道上井盖较多,路缘石因检查井设置而形成缺口现象,使道路交通功能和景观受到影响。协调处理道路工程的管线问题,应该从道路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线工程综合以及设计、施工配合等三个方面统筹考虑,予以解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偏重于从后两个方面考虑处理管线问题。有些情况下,由于道路条件所限,处理问题困难,结果差强人意。如果在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中,对于管线问题给予更多的考虑,进行全面地分析和具体地研究,就会给管线的布设创造有利条件,有时还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管线改迁和加固工程,有利于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节省工程投资。
1 管线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在道路设计的初始阶段,应当根据道路设计与管线配合的需要,收集必要的管线资料,了解规划管线的种类、数量、规格或结构形式,弄清现有管线位置、规格或结构形式以及修建时间和运行状况。
管线资料的收集应立足于需要,有所侧重,规划管线资料要全,现有管线(亦称“现状管线”)资料要准。管线资料一般通过管线的管理使用单位和规划部门获得,重要的现有管线资料,应进行现场检核。对收集到的管线资料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现有管线资料,必要时应估计工程改迁费用和利用保护价值。
2 设计配合的主要问题
城市道路工程中,所遇到的管线问题形形,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研究,即规划管线的布设和现有管线的保护和利用。
对于新建的城市道路设计,由于不考虑现有管线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往往比较简单。一般情况下,道路横断面设计比较容易满足规划管线的布设条件。道路竖向设计只有在排水管线水力条件较差时,才考虑给予配合。规划管线的布设不应该影响道路的平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应当考虑地下管线的维护、维修和管理。桥涵构筑物只根据特殊需要考虑管线的搭载。
对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设计,不仅要考虑规划管线的布设,而且需要妥善解决现有管线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协调道路工程设施与现有管线的矛盾,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管线拆迁和加固,并为协调规划管线的布设和现有管线的关系创造条件。
在改建和扩建的城市道路两侧,往往有些建筑按照规划要求已经建成,部分城市管线设施由于需要,先于道路工程实施,其容量可以满足规划要求,应当尽量保护利用。但由于条件所限和其他种种原因,这些管线未能按照规划给予的条件铺设,这就给道路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线布设带来很多麻烦,需要给予认真的考虑。
3 设计配合的思路与方法探讨
3.1 横断面设计 CJJ 37―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4.1.1条指出:道路“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 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
横断面设计应当考虑为规划管线的布设留出必要有利的位置,协调现有管线与道路设施的矛盾,并为将来的改造和发展预留管位。一般情况,机动车道下尽量不布设管线,因此,道路设计时,考虑地下管线布设,主要是在机动车道以外的部分做文章。
根据目前我国城市经济、交通发展状况,以及对未来交通发展的预测,机动车交通量快速增加,非机动车交通量增长趋缓,因此,非机动车道宽度设计可考虑管线布设因素,保留适当调整的余地。
路侧带、分隔带宽度等均可考虑管线布设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整。
非机动车道、路侧带、分隔带宽度调整有两个目的:
(1)道路设施,如照明杆线、路缘石、雨水篦、行道树等避让现有管线,以避免位置冲突。
(2)充分利用有效空间,避免位置浪费。
中间分隔带宽度除考虑满足自身功能需要外,可适当加大,留够布设一条管线及其检查井的宽度。一般情况,中间分隔带布设雨水管线。中间分隔带宽度过小不满足检查井的需要,过大会浪费 管位,在道路横断面布设管位紧张时,要慎重考虑。
(3)四幅路的两侧分隔带,一般布设照明杆线,如杆线基础或路缘石与地下现有管线位置冲突,有时通过调整分隔带宽度,可有效避开。如适当加宽两侧分隔带宽度,在杆线基础和路缘石之间留 出布设管线的必要宽度,可减轻路侧带、非机动车道管位的压力,减少非机动车道布设管线的数量,有利于自行车的通行和安全。照明杆线偏离两侧分隔带中心布设,也是避让现有管线或预留规划管位的有效方法。照明杆线虽然不在分隔带中心位置,但其并未破坏道路横断面的整体对称和平衡,对道路景观实际影响不大,必要时可予考虑。
规划道路中线与机动车道中线小量偏移,两侧路侧带宽度不等设置,可使道路设施避开现有管线位置,这种方法曾经在避让地面建筑时采用。从已建工程的情况看,由于路侧带树木的遮挡,对视觉景观影响不大。此种方法也可在道路两侧管线数量不等或管径大小不一时考虑采用,有利于管线的协调布设。
3.2 平面设计 建议在道路规划阶段就应考虑管线布设的条件。当规划红线宽度大于现状路宽度,且差别较大时,建议道路主要向一侧扩宽,规划路中线与现有道路中线偏离,使得现有道路一侧的地上杆线容易保留,现有地下管线可置于机动车道以外。
道路规划设计时,常常要对现有道路去弯取直,或加大弯道半径,改善线形。这时,会因现状路与规划路的不平行,造成规划铺设管线困难,或引出改迁工程。设计时应根据不同道路等级的线形指标,考虑管线布设的因素,尽量控制或减少因线形改变给管线布设带来的困难。
3.3 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与管线工程的配合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道路纵断面设计与雨、污水管线纵断面设计的关系。雨、污水管线因其无压自流的特性,以及下游接管高程的限制,纵断面可调整的余地较小。道路纵断面设计应考虑满足雨、污水管线最小覆土厚度的需要。
(2)道路纵断面设计挖深较大,会减少现有地上杆线基础埋深和现有地下管线的覆土厚度,因此,将带来拆迁或加固工程,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避免。
(3)道路纵断面设计填土高度较大,将增加现有地下管线的覆土厚度,会给管线维护管理带来不便,严重时也会引起改迁工程。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是在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的,设计时应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分析比较,确定设计方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改迁、加固工程。
以上关于设计配合的思路和方法的探讨,只是从城市道路设计与管线工程配合的角度提出来的,设计时应当综合考虑影响道路设计的各方面因素,经过必要的技术经济比较,决定是否采用。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与管线工程的配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给工程实施带来诸多不便。如何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考虑与管线工程的配合问题,难有确定的方法和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设计协调配合。本文所述仅为方案性的探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思考
因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大中城市,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此,很多的城市道路规划部门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注重工程设计方法的探讨,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此,笔者以工程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
一、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概述
城市道路建设不仅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更是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环节。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核心环节,通常来说,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工作中,由于城市道路本身就属于市政交通的一种,因此在设计中通常都是从公共设施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不仅仅只是关注到它的使用功能上的发挥,并且对于它的艺术效果、使用效果则都是要求应该加以总结以及完善的。
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思路
在目前的道路工程中,传统的道路交通设计早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都是以人性化为主要的设计模式和设计标准,其设计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拥堵不能只靠简单地拓宽道路来解决。通常当人们在面临交通拥堵时,都是使用加宽马路的方式,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对世界先进城市交通状况的研究显示,道路的宽度与拥堵程度并不是相辅相成的。在我国城市之中大量使用的立交桥以及环形交叉不仅仅不能解决塞车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问题更加严重,人们应该理解城市属于行人而不是汽车。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提倡公共交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
2、运用道路线形设计提高设计水平。道路线形设计对道路的使用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好的线形设计,不但可以给城市交通运输提供安全便利的通道,同时也应该跟沿线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使的乘客路途疲劳及时得到缓解。站在景观以及安全观点来说,使用比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比漫长的直线以及短线更为合适。抛去主干路以及交通性的干道不应该使用比较多的转折之外,通常的道路都会使用比较合适的转折,并且来设置偏大的曲线,使得沿线周围的建筑物以及自然景色产生一定的变化,这样的话就可以及时消除长直线的单调,缓解司机的驾车疲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
市政道路交通建设概括起来说有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都是工程设计考虑的重点,在这里,笔者就从这个环节来探讨工程师设计的技术方法。
1、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定位分析
这是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方法,都是为了能够实现道路交通的功能,所以说功能定位也是工程设计重要的步骤。这里所说的功能定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定位,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定位只是将道路分成主干道、次干道等,或者就是以机动车辆道理以及非机动车辆道理来作为道路功能的标准,而我国所说的功能定位其核心是整个城市交通参与者,然后再与城市道路周边的用地有效的结合起来。城市道路功能定位应该承载更多的功能,因此不能只是单纯的由交通工程师来决定,应该结合与城市交通相关的和方面的专业人员,来确定城市交通的功能定位。
2、交通组织优化
交通组织方案是开展一体化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核心和关键内容,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既能确保道路交通功能的实现,也能具体指导详细交通设计。
首先要以道路交通功能定位为基础明确整体交通组织策略,重点回答慢行交通、公共交通、机动交通、静态交通等各方式应按何种原则组织,各方式应如何衔接和协调才能体现道路交通功能。确定哪些交通应该优先,优先的权利如何保证;哪些交通应该疏解,被疏解的交通如何分流等。同一条道路在城市不同的区段,往往功能也会有所差别,相应的交通组织原则和组织策略也要有所不同。在整体交通策略确定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详细交通组织方案,包括地块出入口、交通管制措施等工作。
3、详细交通设计。
详细交通设计是设计内容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道路工程设计、交通渠化、公共交通、交通枢纽、交通管理设施设计等内容。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在详细交通设计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实施保障。
实施保障工作是规划理念最终落实的保证。目前国内很多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往往是把详细交通设计提交到市政设计单位,由市政设计单位进行落实和实施,而交通工程设计人员在实施保障阶段开展工作有限。这种工作模式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市政设计人员与交通工程师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因此,实施阶段的协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施工协调、相关规划协调等,以确保规划理念能够落实。
四、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法有效实施的措施
为保证实施效果,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必须与施工图设计及现场施工工作进行协调和沟通。这一阶段主要解决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落实问题,重点协调设计中明确的控制要素,这些要素不仅需要在施工图中全面落实,而且要在施工阶段进行现场协调,以保证设计内容的落实。尽管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在衔接规划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承上启下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其并不是一个法定规划,因此规划协调形式、机制尚在探索过程中,各地习惯和模式都有差异。
以某城市某路北延伸线为例,通过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协调了用地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及建设、地铁线网布局及建设、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建设、道路市政设计、交通管理等相关工作,实现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一体化的整体协调,在各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这种工作模式也得到了当地管理部门的共同认可,通过政府文件形式明确将此作为苏州市其他道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推进模式。
五、结语
城市道路在设计之时,其通畅会对这个城市的建设规划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理想的道路交通设计应当满通运输能力的需求。在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其具有十分复杂和综合性较强的特性,因为其复杂的程度,所以要求设计工作者应该将眼界放宽。
参考文献:
[1]黄伟明,林炳局.温州城市交通现状及对策研究[J].市政技术,2004(01)
[2]魏丹,赵立冬.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浅析[J].科技传播,2010(17)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方法
城市道路的施工设计在道路的施工环节中起到整体规划约束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在施工的同时对施工目的地的周遭环境进行分析和把控,从而总结出关于施工环节的理论依据。进行道路工程整体方向的规划、分析和设计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在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时,先要对道路整体施工工程进行详细分析,对施工目的地的地形环境进行把控,从而对道路的设计起到辅助作用。本文主要对道路交通设计技术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纳和解决。
1影响道路工程设计技术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道路工程设计技术的影响因素有几点:首先,在道路工程设计的开始阶段,首要考虑到的就是施工目的地的路基,因为它对工程施工的整体稳定性和设计路线的水准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就要重点考虑到所选择的道路线路的地形环境和地势构造,严格掌控分析这些环境因素施工进程才能顺利进行,施工方案和施工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技术安全因素分析
(1)弯道、直道的交叉事故因素。道路交通要严格按照一定的安全规划程序来设计(图1),道路设计环节中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是弯道与直道的交叉地点。车辆如果长时间行驶在弯道曲线道路,对车辆本身的损耗就会越来越大,再加上道路弯道与直道交叉处较高的安全风险,会造成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危险系数的逐渐增大。因此,在道路工程的设计中,弯道曲线公路的设计要得到重视,尽量考虑到减小安全隐患的设计措施与方案。但是在更多情况下,交通事故的发生是由车辆驾驶者的自身因素所造成的。例如,在弯道曲线的公路路线中,车辆驾驶者依然保持着直线道路上的车辆行驶速度,这样事故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对于这种情况除非对公路现状线路进行改变,否则安全隐患是没有直接办法进行缓解和解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加要求施工路线设计者在施工前对使用地的周遭环境和车辆驾驶者可能存在的自身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尽量做到安全风险的最小化。(2)纵坡度的路线因素。为了保证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在进行道路的规划和设计时,往往会严格把控路线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加强对道路设计的掌握。很多施工目的地中会出现坡度的差异起伏以及坡度变化复杂的状况,所以就要求道路施工设计者对道路的总坡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让施工的整体性不被破坏,从而保持均衡的施工方案和进度。例如,道路施工目的地所处位置是高原山区等山体环境复杂的地方,就要尽量做到减小纵坡坡度来缓冲行驶车量的势能。当然,除了施工设计的科学规划外,在纵坡下坡的显眼位置要有警示性的标志,更好的提醒车辆驾驶者要注意坡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3)路基多线条的组合形式因素。路基线条的整体把控和科学的规范,能够遏制和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所以在道路交通设计中,一定要重视路基线条的整体性和规范性。对施工过程设计中的不良线路的及时掌控和修改,可以有效减少不同形式的安全隐患,更好的进行公路路线的整体性掌握和科学性的分析。为了确保断背曲线的设计的科学性,要对直线路段的凹形纵断面、凸形的竖曲线或者凹形的竖曲线进行科学严格的掌控和分析理解,再加上对纵坡面和坡度里程等统一的规划协调,车辆事故隐患就会得到良好改善。但是很多情况下路基线条繁琐复杂,在前期路线规划上不易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为了减少事故,方便行车,在多线条的事故隐患高的地点进行特别警示标注,让车辆驾驶者保持专注警惕,最大程度的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3道路交通设计中的具体对策分析
(1)控制直线长度,设置警示标志。道路直线里程过长,会存在交通事故隐患。为了降低甚至解决交通事故的频发状况,公路路线设计时不仅要严格把控道路偏角的整体性和严谨性,还要考虑到车辆驾驶者的自身情绪。因为在道路直线路段里程过长的情况下,车辆驾驶者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枯燥乏味的状况,这就需要在这段过长的公路直线路段中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保证车辆驾驶者时刻保持警觉,降低行车安全隐患。(2)安全性高的坡度设置。在道路设计中常会出现较长的坡道里程,所以在道路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确保对整个坡径进行严格掌控和把握,并且要对不科学和不规范的地方及时作出一定的调整。尽量做到行车在坡道的势能降低,减小其缓冲的速度,经常用到的措施就是设置缓冲带和隔离带,结合所处的地形条件合理的作出间断设置的距离和角度等。当然要控制掌握这些地形条件需要建立完备的资料数据库,对这里的总体格局先进行数据的掌握和分析,再进行实地的处理和改善。不仅可以减小行车的安全隐患,还能有效抵御当地地质灾害可能对公路线路存在的破坏隐忧,从而建立道路设计与当地地质构造和周遭环境的协调统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众多因素影响着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在进行道路工程施工进程前,要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掌握和分析,确保公路路线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且只有严格把控好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确保道路施工设计技术的完善,以及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道路投入使用时的质量,体现出道路与整体设计和环境因素的高度协调性。
参考文献:
[1]戴继锋,张国华,翟宁,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及实践[J].城市交通,2011,(1):40-46+5.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9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交通对行车舒适与出行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导致城市交通量激增。这些都给设计、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极大的挑战。目前,如何合理地设计路基路面,使其免除或减轻病害,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提升其使用品质和安全性,最终满足社会使用要求,已经成为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目标。
2、路基路面的病害顽疾
目前,困扰城市道路建设的顽疾有多种,最常见的有:暴雨对路基路面产生渗透和冲刷,使沥青路面发生麻面、松散、唧浆、坑洞等水损害,局部路段甚至出现沉陷,对行车安全不利;路面强度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路面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易发生疲劳开裂,产生壅包、推挤和车辙;软土地区,地基工后沉降大、沉降稳定历时长,桥头路面沉降不均匀引发桥头跳车;检查井的周围路面开裂或沉陷,井盖松动或破损,井室结构脆弱等等。形成这些病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为压实质量,水的作用以及地下环境的复杂等。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掌握全面的知识,结合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性地考虑,恰当地进行处理,建造出理想的路基路面工程结构。
3、路基路面的设计要点
3.1、路基设计要点
我国城市道路正在快速发展,为使道路能够长时间地保证城市交通的畅通、安全与舒适,增强路基稳定性和控制路基变形日益重要。通常,我们往往将路基工程当作一般土石方工程,但是诸多工程实践表明,大量路面结构的损坏多由过量路基变形或不均匀变形导致。因此,应将路基工程的重视程度等同于路面结构,路基工程设计应以控制路基变形为主,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路基设计要点:1、路基用材的选择是保证道路质量的关键;2、压实度是选好路基填料后控制路基性能的重要指标;3、改善水文状况,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4、软弱地基加固处理,增强道路防灾、抗灾能力等。路基工程的建设对环境都有一定的破坏,故还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尽量减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营造与环境和谐的氛围。
3.2、路面设计要点
行驶车速增加、车流量激增,这对路面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路面面层应满足平整、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等要求,并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抗疲劳、抗水损害等品质。由于影响路面工作状况的因素多、变化大,故路面设计要参考临近区域成功的道路设计经验并应积极使用节能降耗型路面设计。现在城市道路大多采用柔性路面,在沥青路面设计方面应侧重路面结构层防水、结构层合理厚度、增强层间连接,优化路面结构体系;在材料选择和使用方面,注意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提高集料质量,改善沥青与骨料的粘结性和使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在施工作业质量控制方面应重视平整度和压实度控制;还应注重路基路面组合设计,达到薄面强基稳土基的目的。
4、路基路面的优化设计
4.1、路基路面碾压质量控制
若路基强度不足或填挖路基强度不一致,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易遭破坏而引起沉陷;沥青路面压实度对面层的不透水性影响显著,水分通过面层孔隙下渗入路面结构内部,诱发路面水损害,因此应重视路基路面碾压质量控制。沥青路面应碾压密实均匀,并增加现场孔隙率指标。路基底应清表和压实,若顶面存在滞水和淤泥,不利于施工压实与质量控制,并将影响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和长期性能,因此需先进行处理。受施工操作面的限制,检查井周边、管线两侧等部位路基的压实质量一般难以得到保证,必须提出明确的压实要求,或者采用渗水性好、容易密实的填料。此外,路基与地下构筑物连接处的过渡段的压实度相比一般路段路基压实度要提高标准,并设置搭板。
4.2、特殊路段的路面加固处理
旧城区通常对一些路基条件较好但路面差的旧水泥混凝土道路进行“白加黑”改造,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以及裂缝病害处,易产生反射裂缝。为了减缓反射裂缝,应采取铺设土工合成材料,设置应力吸收层,提高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等防治措施。同时,还应重视市政道路新建路面与现状路面结构的衔接处理,为提高路面的整体性,实现新老不同道路结构的平顺连接,新建路面垫层分阶梯伸入原路基填筑压实,并在各层顶部铺设土工格栅以控制新老路基沉降差异。此外,因交叉口进口道以及公交车停靠站等位置车辆刹车、启动频繁集中,公交轴载重,经车辆荷载反复作用,该部位易产生局部沉陷和车辙,影响行车舒适性。因此,该类路段应加厚基层,提高基层的承载能力,保证路面的使用性能。
4.3、路基路面的排水
路表降水若得不到及时的排除,会通过沥青路面裂缝、松散等病害处或者面层孔隙下渗至路面结构内部,使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下降、土基强度变小,对路面的外观、路基稳定性、耐久性和使用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动荷载的存在更加速了这一过程。因此,排水畅通是确保路基路面耐久稳定的关键因素。在做好路面结构防水工作,提高路面自身的水稳定性的同时,更应加强路面排水设计,及时排除路表降水和路面结构内部积水,疏干路基与边坡,将路基范围内的土基湿度降低到一定限度以内,使其常年处于干燥状态。在南方,遇到汛期台风期,暴雨将导致多个城市出现内涝,城市路面硬化会导致排水管道压力过大。因此,很多城市采用下沉式路侧绿化带来达到蓄水的目的。为避免雨水渗入路基,绿化带内需设置盲沟排水系统和防渗土工布,及时把绿化带中的水排入雨水管道。
4.4、地下市政管线
市政道路路基范围内的管线一般有电力排管、给水管、照明电缆、雨水管、污水管、电信管道、燃气管道等。各种管线大多采用直埋式,横穿管相互穿插,管线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易导致管节脱开。当给水、雨污水管线出现裂缝或者渗漏,就会浸湿冲刷周围地基,降低路基强度,甚至掏空路基土,导致路基整体稳定性受损。因此,应保证管线基础的施工质量,避免造成安全隐患。尤其是车行道下部管线,易发生局部沉陷,影响行车舒适性,故井盖位置应避开车轮轨迹线,并对开挖检查井四周进行加固处理。若管线埋深较浅,进入道路结构层,该部位路表的控制压实度和弯沉指标检验往往达不到要求,为保证城市道路的路面性能,可采用水泥混凝土外包,提高管道受压能力并有效保护管线。此外,各类管线的设计单位、接收单位往往不同,这造成了地下环境的错综复杂,在编制管线综合设计方案前,应及时与各单位衔接,做好协调、优化工作,保证路基施工质量。
5、结束语
当前,城市建设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速度,甚至没有让我们留下思考和审视的时间,越是这样,对我们设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社会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不断的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吸收新技术、新成果,才能指导路基路面的设计;唯有按照人民的生活需求、健康需求、发展需求,从提高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实践出发,才能让路基路面的质量经得起时间考验。
参考文献:
[1]邱慎美.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1(14)
关键词:城市道路 旧路改造 路面病害 就地热再生
1概述
统一路作为一条东西向城市主干路,于2005年全线通车,且全线机动车道缺少4cm沥青混合料AC-16上面层。经过十余年运行,现状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较为严重的病害,道路服务水平较低。现状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较为严重的病害,主要有纵横向裂缝、网状裂缝、松散、坑槽、层间剥离、拥包、沉陷、车辙等不同程度的病害,网裂、坑槽病害在该路表现的尤为普遍。随着统一路两侧土地开发程度的逐步提高,道路两侧商业氛围逐渐浓厚,人流、车流逐渐增多,统一路大修改造已迫在眉睫。同时,该项目的实施也将促进整个片区的经济发展。
2旧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剖析
结合统一路实际运行情况,对统一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成因机理进行,主要病害产生原因如下:
(1)松散、露骨破坏: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偏低、混合料压实不够、沥青使用多年老化等原因,使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粘结力比正常情况下的小,甚至是丧失粘结力,导致颗粒脱落,使沥青路面出现松散现象。
(2)横向裂缝:产生主要原因有a、该路行驶的重载车辆较多,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断裂。b、因温度变化时产生的温度疲劳裂缝。
(3)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在车辆荷载与大气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开裂;另外一种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陷引起。
(4)网状裂缝:主要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引起。其原因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路面材料配比不当或拌和不均匀等;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后未及时封填,致使水分渗入下层,加剧了路面破损。沥青在施工期间及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老化,也是导致沥青面层形成网裂的原因之一。
(5)水损坏: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生产的变异性大,摊铺过程中沥青混合料局部离析和路面压实不够等多种原因造成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使雨水极易浸入,滞留在路面面层中,尤其是连续雨天时路面面层将长时间处于饱水状态,路面造成严重损坏。降水对沥青路面的破坏可视雨水在沥青面层中滞留的位置不同而造成不同形式的破坏:表面层产生坑洞。当雨水进入并滞留在表层沥青混凝土的空隙时,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水压力(空隙水压力)使沥青从碎石表面剥落,局部沥青混凝土变得松散,碎石被车轮甩出,使路面产生坑洞;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洞及局部表面产生网裂和变形。当雨水渗入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间面层内,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沥青混凝土中部分沥青剥落,导致表面产生网裂、形变(下陷)和向外推挤,使路面产生坑洞局部破坏;唧浆、网裂、坑洞。如雨水透过沥青面层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巨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白色浆体,数量较多时产生坑洞;数量较少时,使路面产生网状裂纹或者变形,产生网状裂纹和形变后,雨水更易透入,最终导致路面破坏。
(6)车辙:该路段重车比例较大,车辆都按车道行驶,形成了渠化交通,由此,行车道上的轮迹带承受着大量重车的反复作用。在每年的高温季节,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劲度大幅度下降,在大量重车的反复作用下,轮迹带逐渐变形下凹,轮迹带的两侧逐渐鼓起,形成车辙。
3旧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法
3.1基层病害处理
路面存在龟裂、沉陷处,通过钻芯取样发现基层表面已松散,需要对路面进行翻挖。翻挖深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开挖后清除松散基层并压实,喷洒透层油,采用5%水泥稳定碎石回填,压实度98%。
3.2沥青面层病害预处理
(1)车辙维修处理。对于波峰与波谷之差小于1cm的轻微车辙,可不做处理。对于大于1cm的车辙,应将车辙波峰凸起部分铣平。
(2)拥包维修处理。对于小于1cm的轻微拥包,可不做处理。对于大于1cm的拥包,应将拥包凸起部分铣平。
(3)横向裂缝、坑槽维修处理:对于轻度横向裂缝、坑槽,就地热再生工艺可对其进行直接修复。对于重度横向裂缝、坑槽,热再生施工前需要进行预处理。经过现场考察,调研国内外类似工程处理方案,拟采用纤维抗裂贴并使用就地热再生设备治理横向裂缝。
4旧沥青路面补强设计
4.1旧沥青路面补强设计方案
通过以上路面病害分析及对现状统一路破损状况的调查,得出采用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对现状路面进行再生补强。就地热再生就是将原路面加热软化,耙松后,加入再生剂、新沥青、新骨料拌合而成的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摊铺,压实后形成再生后的路面结构层。先处理现状沥青面层的结构性病害,例如:基层沉陷,坑槽等;再采用热再生机械对全线进行加热整形3~4cm,最后一次性加铺4cm厚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6。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局部病害预处理阶段和整体热再生阶段。局部病害预处理阶段主要任务是对现状路面病害进行维修处治;整体热再生阶段是将全线沥青面层进行统一热再生,最后全线加铺4cm厚SBS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6。
4.2就地热再生补强方案优缺点分析
优点:就地热再生施工周期短,对车辆通行影响小,就地再生列车对旧路面再生后,经压路机压实后数小时后即可恢复交通,施工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此种施工工艺能充分利用原路旧料,利用率高达100%。将现状沥青面层就地整形热再生,该工艺可以完全处理现状机动车道面层非结构性病害;现场热再生避免了沥青摊铺中的冷缝,沥青路面整体性强,就本工程而减少铣刨料1225吨,对环境保护有利。缺点:就地热再生工艺专业机械化程度要求很高,工艺过程控制较为复杂。对施工企业专业化水平要求较高。
5总结
统一路道路改造工程设计目标力求做成精品工程,合理组织交通,充分体现了“节能减排”的设计理念。就地热再生以其成熟的工艺在路面非结构性病害较少的沥青路面改造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就地热再生改造工艺也为市政道路管理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杜军.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2008.09.
[2]《沥青路面维修与改造》.王松根,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09.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道路工程的快速发展,排水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在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的质量控制上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的设计方案,加强对道路工程排水质量的控制,保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确保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市政道路工程排水系统的组成
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中,为了全面保障道路的通行能力,以及进一步提高道路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年限,普遍需要进行排水工程设计和施工。目前,在国内的市政道路工程中,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雨水井、沉泥井、过街排水管等基本部分。
1、雨水井
雨水井是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常被称为“收水口”。在国内现阶段的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雨水井主要有八六式雨水井,带沉泥井的双箅、四箅、八箅式雨水井等类型,其主要目的进行道路上大量积水的排出,雨水井的施工作业一般在石灰碎石与黑色路面施工之间进行较为适宜。
2、沉泥井
在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中,沉泥井多与雨水井同时施工,也是装配式雨水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雨水井的功能有所不同,沉泥井的主要作用是对于路面因雨水冲刷而带来的大量淤泥和垃圾进行沉积或贮存,以便道路清洁人员可以及时进行清理,有效防治了道路排水系统堵塞的弊端和问题。沉泥井的施工作业一般要选择在边石安装完成及人行道土方基本整平后。
3、过街排水管
过街排水管是雨水井或沉泥井内部的重要连接管道,其主要作用是将道路积水导入排水检查井内。目前,在国内市政道路排水工程中,选用的过街排水管多为混凝土管,其一般规格为:外径400-450cm,壁厚3-3.5cm,单节长度为1-2m。过街排水管的施工作业一般选择在灰土施工与铺设石灰碎石之间进行较为适宜,有利于开挖和沟槽成型。
三、市政道路路面排水设计
1、行车道排水设计
随着城市交通量的加大,路面由于轴载导致水分产生泵吸作用,从而降低道路结构性能的现象逐渐增多。因此在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中应对水分通过路肩或裂缝渗入道路结构内部产生破坏的现象着重注意。
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行车道排水设计多数采用单坡排水和双坡排水两种排水形式。对于降雨量较小的道路或非机车道,可选择单坡排水进行设计,这样不仅能大量减少工程量与施工难度,还能确保路面排水系统的完整性。而对于行车道较宽的市政道路工程,通常会采用双坡排水设计,以加快路面的排水效率及雨水的径流速度。在行车道两侧每隔一定距离布设雨水口,并将其接入雨水管道,雨水可通过雨水口汇入埋于道路下方的雨水主管,并将其最终输送至附近水域。
2、人行道排水设计
若城市主干路两侧的人行道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不仅会对道路结构及路面平整度产生影响,还会对来往人群的行走安全产生威胁。因此设计人行道横向坡度时应将标高较低一侧设在行车道一侧,通过设置在行车道边上的雨水口,使得人行道上的积水顺着坡度进入地下雨水管道。雨水口可同时收集行车道和人行道路面雨水。通常情况下,在道路的挖方路段,应在人行道的外侧设置不同形式的挡墙,并在挡墙上方布设截水沟,用来拦截坡上流向人行道的雨水,而挡墙泄水孔中的流出的少量地表水和地下水可顺着人行道路面坡度排入行车道侧的雨水口。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路堑挡墙的路段,人行道上会有雨水流过的痕迹,对路面的清洁#美观产生影响。因此可在人行道靠近挡墙的一侧设置排水通道,拦截挡土墙上流下的水分,保证路面整洁的同时提高排水效率。
3、路面结构排水设计
对路路面结构的排水设计,可在道路路基的面层与基层之间增设一层乳化沥青下封层。这种沥青下封层可将渗入路基的水分沿表面及时排出,保证道路路基的基层一直保持干燥状态。对于降雨量较大或者地表水比较丰富的地区,可在进行道路排水系统设计时在道路结构内部、路基基层上方增设排水层,并在排水层的下方增设一层防水性能较好的土工布作为隔水层,从而在及时排出上方渗入水体的同时防止其渗入基层,保证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的纵断设计分析
道路工程纵断设计有许多原则,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各地区设计参数的取舍也存在很大的变异。以青岛地区为例,因位于海滨丘陵地区,地面标高起伏比较大,为了充分的结合自然地形,城市道路系统的结构形式采用自由式。道路纵坡的取值范围:考虑到路面排水的需要,最小纵坡取值一般不小于0.3%;考虑到汽车的爬坡能力及一定的行车速度要求,干道最大纵坡一般控制在6%左右,低等级道路及困难地段可酌情增加。
作为重力自流管道(泵送雨、污水除外),排水工程管道流水底纵坡一般根据道路的设计坡度,取相近数值。除非遇到特殊的情况,如因管道埋深的不同、管道的交叉、管道水力计算的要求等,才进行必须的调整。为满足一定的水力条件,管道最小纵坡取值一般不小于0.3%,最大纵坡则根据不同的水质(雨水或污水)、不同的管径及设计充满度、不同的管材等技术参数,由最大流速控制。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 87)第3.2.4条规定,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5m/s。
在工程实施阶段,排水工程的水力计算,根据排放的水量、水质(雨水或污水)等指标,确定合理的水流有效断面面积A及流速υ。其中水流有效断面面积A决定了排水管道管径的大小,同时也决定了工程的造价。而根据υ=1/n·R2/3·I1/2,在 n、R 一定的条件下,流速取决于管道的坡度I。
根据管渠流量公式:Q=Aυ。显然,当其中一个变量为常数时,流量Q将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
假设某工程,管材及管径均为定值,由 Q=Aυ=A·1/n·R2/3·I1/2,其中 A,n,R 均为常数,记3项乘积为C,则Q=C·I1/2,令 C=1,可得管道流量与坡度的关系 Q=I1/2。
图1可知,在管材、管径确定的前提下,管道流量Q与管道坡度I存在递增关系。当管道坡度I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管道流量Q增加达到排放要求。在不超过最大流速及工程环境等要求的前提下,是否可以通过提高道路设计坡度,使管道坡度提高,从而减小水流有效断面面积 A,即减小管径,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五、实例说明
某雨水排放工程,总汇水面积为6.27hm2,管道总长度约580m。本次实例选取管道长度为152m,位于该排水区域下游。末端井雨-5已经确定,上游管道假定不同的道路纵断设计坡度,分别记为方案A和方案B,计算结果详见表1和表2。可以看出,适当的增大道路纵断坡度,可以提高排水流速,从而减小管径,最终节省工程造价(方案B比方案A节省造价约28%)。
六、结束语
市政道路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把道路的排水质量问题摆在第一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出针对性的质量防治措施,杜绝随意性的道路排水工程设计,从而提高整个道路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排水质量。
参考文献
[1]孙今 浅析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优化探究 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
关键词: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设计;体会
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市政道路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宽敞舒适的道路不仅仅树立了城市良好的形象,同时也为城市交通运输提供了良好的保证,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但是,近些年来很多既有市政道路已经很难满通的需求。由于市政道路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枢纽,如果不能解决交通需求的问题,就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现有的城市道路进行改建或者扩建。在改扩建的过程中,要针对道路的现状进行分析,具体的落实到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的设计中,争取使改扩建工程能够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1市政道路存在的问题
1.1路面质量问题突出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市政道路都是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投入使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随着交通流量的日益增大,路面的承受能力大不如前,随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质量问题,大部分市政道路都出现了非常多的裂痕或者裂缝。1.2沿线设施老化现象严重纵观当前的市政道路现状,由于使用年限过长,与之相关的设备的检修工作不到位,导致本该发挥重要作用的沿线道路设施不能发挥其原有功效,甚至出现严重的老化现象。沿线设施变成了沿线风景,老化的设备在扩建的过程中经常无法正常运作,根本发挥不了实效,严重阻碍了市政道路交通运输的顺畅性。1.3不能满足现代交通需求之所以扩建市政道路,重要原因就在于当前的市政道路太过陈旧,路面过窄,在交通流量较大的时间段根本无法满足当下的交通需求,以至于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生活中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一种现象。陈旧的市政道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的需求,也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脱节。1.4商贩占道情况严重在城市街道附近,有许多商贩为了扩大经营面积,非法占用人行道路进行经营,出现了机动车为了通行方便占用人行通道,自行车占用机动车车道通行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会对市政道路的运行造成极大的压力,影响着市政道路的服务质量。
2扩建重点对象设计分析
2.1强化路基、横断面、纵断面(1)路基对道路来说非常的重要。在扩建路基之前,一定要对道路周边的地形地貌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尽量避免对周围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扩建过程中,需要依据市政道路所处的实际地形、地质条件,根据相应的地质选择出合适的地基扩建方式。(2)横断面的设计。横断面通常指的是与道路中心线垂直的断面,机动车道、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隔离带和路缘带等都是市政道路横断面的重要组成要素,对于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分配,是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关键。横断面的扩建属于市政道路扩建设计中的平面扩建,主要就是对市政道路的路面进行横向的扩展和建设,以此来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的目的。在对横断面进行扩建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其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防止破坏现有的地下管网、地上高压线等地下地上设施,必要时需做一定的迁移改造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改扩建道路工程顺利进行,并且在道路完工之后,还存在着后续的利用与开发空间。在对横断面进行扩建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道路的基本能作用与使用的对象,然后在有针对性的选择道路改扩建的设计方案。(3)针对纵断面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到与道路两侧既有的建筑、设施、相交路口的衔接,还要考虑排水需求、坡度要求、环境要求等情况,综合设计。2.2牢固结合新老路基新老路基结合是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地方之一,新老路基的结合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严格做好新老路基之间的衔接,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好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在道路扩建完工并正常运行之后,必须要做好对新老路基结合处的考察工作。2.3合理设计市政道路网结构市政道路网需要随着市政道路的扩建工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动。因此,市政道路网的规划也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想保证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的质量以及实现理想的运行效果,就必须要结合市政道路的基本结构以及改扩建设计方案,合理布局市政道路网结构。2.4结合城市整体环境进行设计市政道路是城市风景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市政道路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道路通行的情况,还要结合城市的地物、排水情况和城市的美观性设计,使市政道路的建设与城市的风景相结合。结合自然环境基本情况的设计,使市政道路能够与自然中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城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道路扩改建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地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进行道路的扩改建设计,调整原有的市政道路的交通线路。通过不断地调整以达到道路使用的效率最大化。虽然,在目前的市政道路改扩建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是,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分析、科学设计,就可以使市政道路扩改建工程顺利进行,促使道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最大的效益,推动城市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曲志鹏.市政道路改扩建工程设计的几点体会[J].林业科技情报,2012,(4):102-104.
[2]周敏.施工组织设计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也明显加大。但由于城市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道路交通设施供应远不能满通需求。由此引起的城市交通量的大幅度增长,据统计资料表明,大城市机动车年增长率在10%以上,个别年份增长率达20%以上,自行车平均年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车辆的增长,城市交通量亦迅速增长。我国大城市的交通问题表现为:普遍出现交通拥挤和堵塞,交通事故不断增多等。职工上下班乘车拥挤和出行时间延长,由于城市交通形势,严重地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必须通过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法,在城市规划阶段就引入合理的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来指导交通系统的建设,避免在规划设计阶段的缺失,从源头上尽可能环节城市交通压力。
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特点
(一) 塑造城市特色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需求更加多元化,这之中就包括了人们要求城市具有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所以相关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城市市政道路的时候,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并突出特色,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塑造城市形象应利用好城市的自然条件,尊重城市自然形成的地形条件,这样既经济又可创造地方特色。
(二) 注重功能分类
城市道路道路从功能上讲一般分为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景观性道路和商业性道路。
1、 交通性道路
主要满足城市交通的要求,这类道路上的车流量一般都很高,路面的宽度也比较大,通常用于城市区域之间的长距离交通转移。自行车在这类道路上的低温很低,行驶受到很大的限制,车流量很小。人行道的设置规格也比较低。交通性道路通常会布置两幅路,如果设置非机动车道,就会与人行路高度相同。
2、 生活性道路
交通量的主体是目的性和相关性的出行,道路上的行人比较多,通常以上下班交通为主,同时包括一些购物、娱乐性的生活出行,这种道路主要考虑的是人的需求,所以必须公交优 先,如果条件允许,应适当的规划一些公交专用车道。在这类道路中,人车同样重要,所以人行道要有较好的环境和较宽的路面。为了交通安全,必要的时候要实行人车分离,干道级别的道路可以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分离,分支道路则可以实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 而行人可以通过人行横道过街,生活性道路可以采取一幅路或者两幅路的方式进行布置。
3、景观性道路
景观性道路又叫做园林景观路,是城市一种非常重要的路段,强调道路沿线的绿化景观,充分体现城市的风貌。这种道路一般都是以行人的休憩、休闲和绿化布置为主,要有较宽的人行道,人性区域可以和开放式绿地进行结合式的布置,道路的两侧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对称或者不对称的布置,人车之间要有较宽的隔离带,保留自行车车道。景观性道路一般都采用两幅路的布置形式。
三、如何做好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技术方法的完善
(一) 科学设计交通主干道
交通主干道必须以服务车行交通为主,对路灯、护栏、人行天桥和候车廊等的设计一定要简洁、明快,充分突出它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交通标志和标线的时候,选位方面有留有一定的提前量,方便驾驶人员在驾驶过程中对相应的路况和管理做到心中有数。
(二)人性化设计生活性道路
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细致,谨慎,充分利用当前的路面设置一些交通标志线,由于交通街道有很高的停车需求,所以一定要合理设置各类车型的停车位置。引导及限制性的设施是道路设计的重要手段,通过在相应的路边、路中设置相应的设施有效控制车流、车速,从而加大市民的活动空间。
1、 控制车流量
把道路中的平面线形设计成锯齿或者蛇形形状,进而有效促使进入道路的车辆减速,如果外来的车辆由于路线曲折不愿意进入这种道路,那么就起到了控制车流的作用。另外,曲线形道路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景观性。
2、注重视觉设计
道路的交叉处可以将道路设计成凹凸形状,使路面进行部分的降低或者抬高。这样在车辆经过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震动感,从而警示驾驶员。保证车辆可以通过的条件下,可以间断性的缩小相应车行道的宽度,进而形成一种不容易通过的视觉效果。铺设道路的时候,可以采用不同材质和颜色的材料,从而形成一种驼峰、印象槽化岛的视觉效果,在提醒驾驶者减速的同时,增加了生活性道路的趣味性。在交叉口设置一些斜路障,在路端上设置相应的通行路障,这样可以有效限制车辆进行转弯和前行。
3、注重以人为本
居民区的入口或者道路的交叉口一定要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对车辆进行限速转弯等。在住宅地区的道路,人们更需要安全和舒适,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的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出一种比较灵活的道路网络,活泼的地面形式。
(三) 特色化景观设计
景观道路体现的是城市的整体面貌和文化特点,同时也体现了城市的绿化程度。在对景观道路进行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进行设计。例如如果某一道路沿线有公园绿地和一些其他的开放空间,如广场等。广场进口和相应的绿化用地的景致尽量做到相互 呼应,道路的交叉口要有宽阔的空间,结合两边地形和现有建物进行景观设计,主要利用绿化微地形手法,创虚实对比分明,高低错落有致的环境、绿化场,并对立交桥泵站的建筑造型, 以及立交本身的杆立面进行了立面景观改造设计, 使立交桥绿、建筑景观融为一体,空间氛围更加宜人,使人体会到一种舒适、幽雅为一体的花园式境界。使得驾驶人员一进路口就会觉得十分舒适,那么交叉口就既可以同广场的景色相融合,又可以有明确的交通分工。进行景观道路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运用各种树种进行搭配,采用各种造型,选用各种材料,从而使景观道路的风景丰富多 彩,提升城市的环境。
(四) 强化排水设计
1、人行道路面的排水
人行道横坡设置时坡度朝向车行道,并且在道路的两侧设置不同形式的挡土墙,还应在挡土墙上方设置截水沟,以拦截将要流到人行道上的雨水。对于透水人行道结构设计时应适应当地环境及地质要求。无组织排水结构要求透水速率为8mm/s;有组织排水结构需考虑当地暴雨强度、降雨历时等特点,有组织地铺设了一排碎石盲沟,从而加速了基层积水下渗,减轻路基的“负担”,使得透水效率大大提高,因此设计时一般推荐选用有组织排水结构。
2、 车行道排水设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