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范文

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篇1

一、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算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农业强国。土地分散、生产效率低、技术落后,水利,机械等农业设施薄弱、竞争力低。在很多偏远的山区,都是靠人力经营土地,收成的好坏也是靠天说了算,防灾抗灾能力差。都说中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均占有水平很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二)农业效益偏低,农民收入渠道窄,收入少,城乡居民收入仍持续扩大;农业物质投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在如今的社会常年守着土地的农民很少了,大多在农闲的时候都去外面打工。所以有人说减少农民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相反,有可能引导农业走向误区。

(三)农业、农村、农民是“三农”问题,根本是农业问题,农民是我们国家粮食的制造者,从农业产业这个角度讲,有些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首先,我们不承认农业发展的比较劣势,试图通过发展农业来解决农民的福利问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的农业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在外国农产品的不断冲击下,我们的农产品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这是因为农业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好,组织机构不合理,后期积累的技术也不够,与国外规模化的农业结构相比不占优势。当前农民大多数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农产品卖出的价格还比较低,大多数农民是为了把粮食卖了来换取生活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农村人口减少了,也不能解决实际的根本问题。放弃农业也是不行的,从古至今农业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发达的国家。民以食为天,目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粮食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所以要保证农业的发展空间。只有给农业定好位,制定的农业政策和农业制度才会合理,利于农业的发展。

二、发展农业经济需要采取的措施

(一)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村不同的经济基础、农村资源、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农村的经济收入。要根据自身优势和潜力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突出地方特色不能一哄而起套用一个模式。一是调整城镇及郊区农村经济结构要突出发展二、三产业。城镇及郊区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信息、人才资源丰富兴办二、三产业的基础条件较好。要通过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服务实体等多种途径实现以場地生财、以区位聚财、以服务引财的目的有效地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二是调整边远贫困山村经济结构要突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就当前来说一方面是开发和利用好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发展新项目开拓新产业。利用集体自然资源如山地、水资源等。发展一些集体统一经营的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或者通过招标承包等形式达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管理和改造好现有村级集体的山林、果园、水域等使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针对农村经济“分得过多统的较少”的实际可采取返租倒包、合股经营等形式对村级集体资源和农户个人资源重新规划、整理和开发实施规模和品牌战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理财水平管好用活村级集体资产。农村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对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实现村级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做到聚财有术理财有方第一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积累机制。凡是集体项目都要落实责任制及时收缴承包金或租赁费按照“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自己的”分配原则把该收的钱收起来。第二要加强清产核资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构筑资产增值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好土地征用补偿费分配制度、非农用地有偿使用制度、集体房屋和集体公益设施使用制度等。合理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实行“以收促养、以收促建”增强农民积累集体资产的意识。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的管理制度。全市的村级财务管理大多比较规范相应制度比较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也实行了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但必须进一步强化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财务审计监管等工作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纳入法制轨道提高农民群众对集体经济的信任和支持促其健康发展。

三、结语

农业经济在我国也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变革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月的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农业产品的质量跟不上,农业生产的投入还不是很够,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力度,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瞿振元.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2010.

[2]钟甫宁.农业经济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篇2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一、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的提高,但在农业经济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1.农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其基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农业经济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这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就目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来看,相关的基础设施相对还不完善,有一部分地区的基础设备较为落后、传统,已经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压力。同时由于设备的时间相对较长,这也就导致设备自身老化,功能相对较差、并且存在年久失修的影响对季节的变化,以及其他外力因素的没有抵抗力,并且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这一系列的因素也就表明了传统的基础设备无法达到现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现在的农业进行生产的方式相对较为落后,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抑制的作用。虽然有一部分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但是还有很多的地区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技术的含量相对较低,没有达到机械化的标准,并且一部分的地区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还是用人工进行生产的方式,通过劳动力进行生产,这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标准化的水平。尤其是在农村进行初级工业制品,进行生产的效率相对较差,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为薄弱,这也就严重的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3.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差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准换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的人口相对较多,占有的比重也就相对较大,这也就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解决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是我国的市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过于求,也有的地区出现了用工短缺。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技能的水平也较差,这也就导致其工作的问题难以进行解决。

4.农村资源的状态不佳

农村资源的态势不佳也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我国在农业发展的方面通常都是以粗放经济增长的方式,这也就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同时,由于农业经济的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投入相对较大,但是获得的效果相对较差,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也为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技术进行创新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此外,应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5.农业的投入不足

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也就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一项因素,由于资金的不足,也就对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面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政府对农业投入的资金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也就造成资金的不足,导致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1.加强农业经济基础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应逐步的进行完善。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为了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就应该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入手,对现有的农业科技体制进行改革与优化。鼓励企业建立相应的研发中心,以此,来加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建设。同时,还应对农业经济进行创新,加强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投入,并加强相关的技术研究,促进农业经济的进步。

2.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进行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不适用与现在的农业发展,这就要求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目标应趋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以此来加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农业经济向着环保的方向发展,以此来加强农业产品的品质与质量。

3.改善农业资源紧缺的态势

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以此来对农业资源紧缺的现象进行改善。农也经济的发展应向着绿色农业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加大对绿色农业的宣传,加强相关人员以及农民对绿色农业的认识,使其对绿色农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内容进行了解,以此,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农业生产中的技术进行推广,增强农业人员的素质,从根本上加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加大农业的资金投入

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投入相对较少,有的甚至无法落实到农业生产上。这就要求对农业发展的环境进行完善,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政府也要将惠民的政策进行贯彻落实,从根本上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此外对农业经济方面,还应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救助制度,以此来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

5.建立合理的发展机制

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应当建立相对较为健全的农业经济发展机制,以此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制定一个高效的、可以对农业生产资料进行保护与调节的,还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由于近几年农业的生产有很多因素对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对环境进行保护,以此来加大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三、结语

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农业发展的相关制度不断的进行完善,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以此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优化措施

近些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在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经济发展的整体中的成为重点。加强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已然成为了国家和政府工作的着眼点之一。但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只有化解发展中的问题,才能促进农业发展走上新台阶。

一、农业经济发展概览

农业在所有产业中的作用是基础性的。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催生着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农业发展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也衍生了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对此给予应有的重视。当下的多项发展战略都与农业的发展存在连带关系,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脱贫计划等等。放眼世界,在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今世界,促进农业发展对于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和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此外,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业的发展亟待加强体制改革,深化创新实践,以先进的技术水平引领农业发展。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也催促着农业转型的步伐。以农业技术而论,机械化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升,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更多地投入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中;着眼于制度角度,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在实施土地承包制度的前提下得到极大提升,劳动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经济的增量有显著变化。但是,一些潜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例如,整体的机械化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小农意识在某些地区广泛存在,农民的素质不高,乱占耕地、缺乏长远目光等等。有鉴于此,急需升级农业技术,转变农民滞后的观念,促进农业的科学化转型。

二、乡镇农业经济弊端所在

由于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帮扶,乡镇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是发展的同时问题也不断暴露,主要表现如下:

(一)观念滞后现象的普遍存在

首先,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趋势向好,乡镇农业大多数发展速度较快,但部分不发达地区沿袭着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还有的则完全依靠政府的支持。其次,部分地区的农民思想观念十分落后,仅仅把温饱作为目标,没有调动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再次,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迟滞处境。又次,乡镇地区的发展应当立足农业,当时对可开发的自然条件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发展旅游业、餐饮业,这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多元化发展,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最后,经济水平的落后导致了部分地区文化发展的滞后,因此农民对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技术革新接受能力较弱。

(二)乡镇农民素质不高

在对乡镇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民的技术水平不达标,文化素质偏低。农民的文化水平结构中,高中及以上的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很低,而小学和半文盲的人员比例很高。而经济发展带动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者多数是老年人和小孩,导致劳动力水平急剧下降。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根据目前的情况,少数地区乡镇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结构也十分落后,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水利设施建设等也发展缓慢。此外,某些乡镇企业的农产品销售仍然按照传统的直销模式,没有进行产品研发和深化加工,不仅竞争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也不能够实现利润的有效增长。

三、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

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全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因此,必须采取系统性的改革举措推动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改变乡镇农业经济的传统发展理念

一些乡镇农业经济地区的发展观念极为落后,因此首先应该促进该地区农民的观念转化。突破农民对于政府经济支持的过度依赖的旧习,鼓励农民探索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强化招商引资的实际行动,催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次,农业人员要积极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在保证农业发展稳步推进的前提下,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旅游业、餐饮业等相关的服务产业,实现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二)提升乡镇农民的自身素质

首先要把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放在工作的首位,在乡镇开展扫盲行动。并且在乡镇建立小型的图书室,供农民免费借阅。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农业知识讲座,为农民提供免费的咨询。在农业人员中筛选和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推进农民素质建设的实施。

(三)完善乡镇农业的配套设施建设

一些乡镇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已经严重阻碍了该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首先要强化水利设施的完善。并且加大投资力度配备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设施。为保障农产品深加工能够有序开展,要大力加强厂房等相关设施的建设,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必要的保障。以期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增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潜力。

四、结语

乡镇农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其给予相应的重视。本文通过对乡镇农业的简要概述,对乡镇农业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的提出阐明了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点建议。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首要一点是加强农民观念的转变;其次要加大力度投入加强农业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最后,要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相信在国家、政府和农业人员的协同努力之下,我国乡镇农业发展必然会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篇4

>> 大庆地区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巴州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思考 古交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天津市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丹东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晋城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左权县核桃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赤峰市设施马铃薯生产现状、问题及建议 华南地区蔬菜设施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西北高寒地区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必要性与建议 广州花卉设施栽培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城郊设施农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 红古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铜仁地区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马鞍山地区水生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伊犁地区鲜食葡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临潭县粮食生产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 新昌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 镇沅县振太镇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潘百涛,刘晓红,印东生,等.中国北方地区节能日光温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5(2):15-17.

[3] 红狐.大庆将建设全国最大农产品集散中心[EB/OL]. [2012-04-17]. .

[4] 大庆市专家委员会课题组.关于大庆市棚室经济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研究[J]. 大庆社会科学,2012(5):52-58.

[5] 张宏雨.大庆市2012年棚室经济发展情况[EB/OL]. [2013-03-10].http:///zwzx/View.aspx?id=106460.

[6] 程国谟.以棚室经济为牵动 打造龙江果蔬第一区――关于大同区加快棚室经济发展的调研[J].大庆社会科学,2011(4):60-62.

[7] 于立河.大庆市发展棚室经济市场预测[EB/OL]. [2011-08-04] .http:///news/News_View.asp?News

ID=101.

[8] 刘力,鲍安红,曹树星,等. 温室大棚内环境自动化控制方案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3 (1):90-93.

[9] 丁润锁,宁书臣,张景岐,等. 温室大棚清洁装置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4):66-67.

[10] 刘德福,李泽宇,王迪,等.大庆市棚室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151-153.

[11] 詹嘉放,宋治文,李凤菊,等.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97-101.

[12] 王葳.兴安盟农研所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规划[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5):107-108,114.

篇5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专业主义的探究

政务微博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批评报道的冷思考

风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种北斗定位定向仪的硬件设计

纺织企业余热回收系统设计

数字电视的技术应用及发展现状

石油地质勘探技术的创新研究

光纤通信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探讨

未来大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研究

电厂脱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

生物柴油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

智能交通发展中的大数据分析

河南有线双向多业务系统建设浅析

CDMA中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与发展

3D打印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智能家居的设计与应用性推广

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行业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发展状况分析

光电子技术发展态势及实践探究

废旧产品再制造工程设计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计算机网络发展方向探析

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及发展研究

对一款小型无人旋翼飞行器的研究

我国纯电动汽车的现状与发展初探

汽车车身的快速开发和制造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研究

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温控装置系统研究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

油田通信NGN改造后的业务融合

关于搅拌机液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德州市:科技平台“流出”亿万财富

一体化技术与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基于STEP的自动化制造前景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现状及对策探点

电力电子技术领域中若干的研究热点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航空电信网络技术及应用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信息农业发展探析

可生物降解聚膦腈的合成研究进展

嗜盐菌的嗜盐机制与应用前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静电纺纳米纤维支架结构的研究进展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

篇6

[关键词]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前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农村村民大规模进城打工而弃耕农田的现象。因此,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清楚认识农业生产不再是过去的传统生产模式,利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已成为一种潮流。

1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1.1我国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现状

随着家庭联产经营制度的提出,调动了农民的劳动动力。因此,农业机械吸引着广大农民的眼球,因为现代化农业机械有着高效、便利等特点。例如,南方的水稻种植,其地理位置优越,地势比较平缓,因此可以采用现代化机械操作,大大节省人力、财力;而在北方,比如陕北地区,其地势多为丘陵和山坡,无法大规模实施农业机械操作,这样就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

1.2我国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现状

随着农业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各地的农业机械经销商也如雨后春笋般日益增多。但是,许多农业机械经销商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安全保护措施不规范,没有规范的防护设备[1]。同时,经销商为了争夺市场,常常以次充好,制作工艺粗糙,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农业机械的质量差,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安全性可言。

1.3农业机械设备服务系统不完善

按照国家的农业机械设备三包规定,出售正规的农业机械时必须有退货、维修等售后服务,而现在市场中出售的农业机械大多没有售后服务点。同时,大多农业机械设备说明书中的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厂家地址等项目注释模糊,这样使农民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农业机械服务机构的不完善给农业机械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农业机械发展前景

2.1智能电子传感技术的应用

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遍地开花,智能电子传感技术应用就是一个典例,飞机打农药则利用了传感技术,自行感应出农作物所处的位置,对其作出感应,精确其位置,根据种植面积,喷撒适量农药,促进庄稼正常生长[2]。这一系列便利的措施在过去是无法普及到的,所以农业生产中采用现代化的传感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2.2农用机器人的普及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将会出现传感和机电一体化的农业机器人。智能化农用机器人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比如采用计算机技术中的编程,对于农作物常见的疾病及发病特征做出一套完整的程序植入机器人内部,机器人可以根据观察和感应到的农作物状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3]。虽然现阶段农用机器人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用机器人必然会成为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3先进的4C及仿真技术的应用

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但体现在大型种植设备上,现在已经全面渗透在精密的仿真等领域。例如培育新植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利用高端的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出植物所需要的生长环境,大大缩短培育时间,节约人力和财力。因此,现代化的仿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3结语

该文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机械仍然存在着服务系统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对此进行改正。而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已成为农业机械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只有在政府、农机生产部门、农民三方齐心协力下,农业机械才能够促进农业生产稳态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金衡模,高焕文,王晓燕.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与推进模式[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2):44-49.

[2]党革荣,耿端阳.农机发展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动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03(5):5-6.

篇7

关键词:秭归县;核桃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6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4006102

1 引言

山区经济要发展,潜力在山,希望在林,突破口在经济林[1]。核桃是秭归县在多年发展山区经济实践中筛选出来的主要特色经济林树种之一。核桃产业正逐步成为广大山区、半山区林农的经济发展林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接近1万hm2,核桃已成为全县继柑桔和烤烟之后的又一重要产业,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逐年增加,但是经济效益还未能完全显现。在当前国内核桃产业发展热情空前高涨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打造秭归核桃品牌,提升核桃产业发展水平,引导秭归核桃产业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需要业内人士理性思考,认真对待。

2 秭归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全县耕地面积2.39万hm2,其中山区半山区土地面积占90%。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5 723.6℃,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为6.5℃,年无霜期为306d,降雨量为1 000mm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2%,海拔大部分在600m以上,特别适宜核桃的栽培生长。三峡工程建成后,冬季平均增温0.3~1.3℃,夏季平均降温0.9~1.2℃,气候条件将更有利于核桃的发展。

全县目前共有核桃面积逾1万hm2。长期以来由于全县核桃均以品种实生播种,种间性状差异大,种源退化,投产晚(一般挂果周期在10~15年),大小年现象严重,病虫害也没有得到及时的预防。退耕还林新栽的实生幼苗,通过6~8年的培育生长,仍然是只长树少结果(6年树龄平均冠幅在1.5~2.0m)。因此,在保护当地优良单株的同时,引进优良品种尤为必要。

3 秭归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前景

近年来核桃干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稳定在30~40元/kg。与传统农作物相比,经济效益呈几何级数增长。同时,核桃生产成本低,投入与产出比是1:5,核桃果加工成仁能增值0.25倍,加工成油能增值2.5倍,加工成饲料能增值8倍,且收获期长达80年,产量稳定。所以,核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山区、半山区人民群众奔小康的骨干产业之一。

核桃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特别是核桃仁,由于仁白、味香、分级细致,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对核桃的需求将成倍增长,其发展前景广阔[2]。因此发展核桃应是秭归县继柑橘和烤烟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

4 秭归县核桃产业存在的问题

(1)核桃栽培地块相对分散,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低。由于栽培地块相对分散,管理难度大。加之缺乏资金,防治病虫害所需的农药、喷洒农药的先进设备配备不齐,大多数种植核桃户只能等待观望,而防治不及时,缺乏科学的保护手段,严重影响着核桃速成、优质、高效的发展。

(2)农户意识不够,品种适应性不强。农户重栽轻管问题突出,良种化和商品意识不强。秭归县核桃品种主要以云新和辽核为主,这些品种在本地发展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上没有充足的科学考证,导致目前收益尚不明显。

(3)科技推广人员整体水平不高,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由于没有发展核桃方面的专项机构及经费,没有配备辅导员,没有一支核桃发展专业队伍,技术服务方面的工作难以跟上,没有具体的宣传方面的音像材料。技术队伍力量薄弱,各项社会服务跟不上,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大部分农户尚未掌握科学规范种植和管理的技术,迫切需要科技的服务指导。

5 秭归县核桃产业发展对策

5.1 加大政府资金与科技投入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核桃低产低效林改造和科技支撑费用。以科技带动核桃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培训机制,从观念上引导群众,广泛开展以科技、市场经济、特色理论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同时坚持科技创新,培养新型技术人才,通过技术人员到乡镇、到村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把重点放在核桃标准化生产、新品种、新技术、生态农业等关键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上,切实提高群众科学技术知识,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有知识、有头脑、敢于创新的新型农民队伍,使广大农民掌握核桃种植技术,改变核桃种植中自生自灭、粗放管理的传统理念,按市场需求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3]。

5.2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客观要求[4]。充分利用秭归县现有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扩大核桃的栽植面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5.3 加强科技服务

整理总结秭归县多年种植管理核桃的经验。要形成一套系统的科学成文的适合秭归县特点的核桃品种、科学种植的指导意见。要在试验的基础上学习和引进外地的一些先进技术,用来替代传统技术,比如在核桃生长周期上,用先进技术可以缩短周期,提高产量、质量。加强种苗管理,保证发展质量。在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要切实加强种苗的管理,保证种苗质量,预防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出现。同时要建立核桃采穗和种子园,保护丰产、稳产的优质母树,为生产提供合格、优质的良种壮苗,使秭归的核桃产业向良种化和良性化发展。

5.4 加快科技创新

(1)对基层技术人员开展科技知识更新培训,建立一个从县、乡(镇)到村组、农户的技术推广网络,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技术队伍。

(2)加大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抓好常规栽培技术推广的同时,要结合秭归县生态、气候、土壤及种植习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开展技术攻关研讨活动,重点在于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等领域的科技创新[5],促进核桃产业可持续发展。

5.5 加快建立和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以秭归县旅游市场为依托,发展核桃产业,做好深加工,完善功能,提高档次,提高经济效益[3]。研究市场,把握商机,把握市场走向,了解市场行情,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拓宽秭归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培育品牌产品,在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设立专柜,全力打造“秭归”、“屈乡”农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 田习文,田习武.论平山县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09(5):101.

[2] 能竹兰.永胜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9(3):91~94.

[3] 王 力,潘 英.洛南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9(3):255~256.

[4] 张建珍,刘元福.谢小刚.九寨沟县早实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10(3):155~156.

[5] 韩华柏,朱益川,余凌帆,等.湖北核桃生产现状与产业化发展对策[J].经济林研究,2003,21(4):138~140.

Zigui County Development Ideas Walnut Industrial Discussed

Shi Yongxin1,Wang Sheng2

(1.Moping Forestry Station,ZiGui of Hubei Province YiChang 443615;2.ShuiTianBa

Forestry Station,ZiGui of Hubei Province YiChang 443605)

篇8

【关键词】生物能源;发展现状;优点;发展前景;可替代能源

在全球资源短缺与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可以部分替代地球石化资源且污染较小的能源,而生物能源作为一种兼具矿物能源和其他新能源特点、优势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迄今为止,以粮食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能源已经在很多国家的生产领域内应用,取得了客观的技术和经济效果,人们对生物能源替代石油能源有了普遍的认可和共识。但是,关于生物能源的争论一直不断,下面就探讨一下当前生物能源现状,以窥探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

一.生物能源的优点

生物能源,是指通过生物的活动,将生物质、水或其他无机物转化为沼气、氢气等可燃气体、乙醇、油脂类可燃液体为载体的可再生能源。其不同于矿物能源,又区别于其他的新型能源,同时兼具两者的特点和优势,是目前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解决能源危机问题,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日渐恶化的生活环境。这些优势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的。

第一,用于开发成为生源能源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而降低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降低大气环境污染;第二,生物燃料能够充分的燃烧,在环境中可以很好的分解,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对控制雾霾等空气状况有着良好的作用;第三,能源植物的种植,对农田、水土保持、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水质保护等都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由此可见,生物能源的优点是较多的,不仅能缓解能源危机,更能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受污染,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家园,保护人类身体健康。所以,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生物能源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现阶段,生物能源主要有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制氢、沼气等几种形式,下面从它们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

第一,生物柴油。当前,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为植物油,世界各国采用的植物油也各不相同。比如,美国以转基因大豆油为原料,加拿大以双低菜籽油为原料,巴西以蓖麻油为原料、马来西亚以棕榈油为原料。关于生物柴油的制法,目前有四种常用的技术方法,即微乳液法、高温裂解法、酯交换法、直接混合法。此外,我国清华大学的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工程微藻法,这一技术方法还没有成熟并推广使用,但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生物柴油在成品油市场上已经有了广泛应用,欧洲地区应用的较多,但是实际开发生产中一直存在低收入、高投入问题,这是阻碍生物柴油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二,燃料乙醇。燃料乙醇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生物能源。其生产中所采用的原料主要有四大类:纤维素原料(农作物秸秆、柴草、伐木剩余物等)、糖质原料(甘蔗、甜菜等)、淀粉质原料(玉米、大米、甘薯等)及其他原料(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就目前而言,生物制合成燃料乙醇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生物法、化学法等,每一种方法的工艺流程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最常用的是生物法中的发酵法,特别是糖类作物发酵乙醇的方法最为成熟。在实际情况中,燃料乙醇生产一直面临着原料不足、成本高等问题,所以从长远角度看,利用纤维植物转化成燃料乙醇的技术方法是一种很理想的方法,不仅成本低,又能解决原料不足问题。

第三,生物制氢。生物制氢的应用,既为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氢气,又开辟了一种废物回收利用的新途径,是一种绿色的生物能源生产工艺。生物制氢的原料是相当广泛的,有牛粪、淀粉废水、豆制品废水、玉米秸秆、酒糟、纤维素、污水等。制法具体有光合生物产氢、发酵细菌产氢、光合生物与发酵细菌的混合产氢等。鉴于生物制氢的主要原料很多,应用起来较方便,是未来能源制备技术的主要趋势之一。但是,生物制氢依然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创新与突破,如光合生物产氢方面,唯有实现创新才能促进这一种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沼气。沼气是一种抗爆性、燃烧值很高的绿色能源,其原材有禽兽粪便、食品加工废物、作物秸秆、酒精废料等。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生物能源,沼气不仅在发达国家应用广泛,在发展中国家也有着广泛运用,而我国沼气主要运用于农村地区,如供暖、做饭等,工业领域应用现状不如农村地区,且缺乏系统化的发展。

以上是最常见的四种生物能源形式,在发达国家的开发与利用比较广泛,但在发展过程中均遇到了不同问题。比如,生物柴油的低收入、高产出问题,生物制氢的技术创新问题,这是生物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生物能源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加快,生物能源发展有着极好的前景。我国应基于资源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坚持自主研发,推动国内生物能源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缓解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是科学技术的一次进步,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场重要变革,是人类智慧与崇明才智的展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解决能源问题和保护环境,必须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能源。一方面,加大生物能源研发力度,另一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同时对生物能源的产业化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建立一条科学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生物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J].化工文摘,2009,02:48-50.

[2]唐三元,席在星,谢旗.甜高粱在生物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前景[J].生物技术进展,2012,02:81-86.

[3]邱桂红.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0,09:265+267.

篇9

关键词 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156-02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木本花卉,因其色彩艳丽而深受人们喜爱。以前牡丹仅作观赏和药用,如今伴随着牡丹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牡丹产业已由过去的单一模式逐步转变为深层次、多领域的综合开发利用,牡丹企业和研究牡丹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已遍布全国各地。

1 牡丹的地域分布

国内牡丹品种按地域可分为4个品种群,即中原牡丹、西北牡丹、江南牡丹及西南牡丹。目前形成的主要栽培区域为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安徽亳州、四川彭州及甘肃兰州[1-2]。

1.1 中原牡丹

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省。栽培中心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其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牡丹的主要栽培中心。中原牡丹品种最为丰富,花型多样,植株高低不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栽培分布已遍布全国各地。

1.2 西北牡丹

分布在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地区,包括陕西、甘肃等省。栽培中心在甘肃兰州。植株高大、耐寒冷干旱气候是西北牡丹的特点。

1.3 江南牡丹

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安徽、江苏、浙江等省。栽培中心在安徽铜陵。开花早、根系浅、耐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是江南牡丹的特点。

1.4 西南牡丹

分布在秦岭以南中国南方地区西部的广大腹地,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栽培中心在四川彭州。植株较高大、根系浅、耐湿热多雨气候是西南牡丹的特点。

2 牡丹的栽培应用现状

2.1 药用牡丹

东汉早期在甘肃出土的医简中记载了牡丹能够治疗血瘀病,秦末汉初《神农本草经》对牡丹作药用也有所记载,可见牡丹最早为人们认识的是药用价值。目前,以安徽铜陵、毫州为药用种植中心。

2.2 观赏牡丹

牡丹早在隋朝时期就作观赏使用,唐代兴盛,洛阳西苑是史上最早有记载的牡丹园。目前,观赏牡丹以河南洛阳等地为观赏旅游中心,菏泽为牡丹种植繁育中心[3]。

2.3 油用牡丹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木本粮油的发展方向,油用牡丹是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受国家及社会的重视,能显著降低种植成本,就此科学研究者研发出油用牡丹。推广种植的油用牡丹主要为凤丹和紫斑牡丹两大品种,紫斑牡丹更适宜北方半干旱地区栽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凤丹。

2.4 综合利用

近年来,深加工产品在粮油、保健、美容、生物医药等各领域广泛应用,产品包括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胶囊、牡丹化妆品、牡丹营养食品等。通过标准化生产、市场拓展和拉长产业链等优化牡丹产业,从而提高牡丹的综合利用价值[4-5]。

3 牡丹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食用油需求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大力增加健康食用油供给、维护国家粮油安全,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了牡丹产业化进程。

3.1 全国部分省区油用牡丹发展规划

各地政府根据国务院发展木本油料68号文,陆续出台了有利政策。山东省:2015年牡丹种植面积力争达8万 hm2,油用牡丹种植面积不少于6.67万hm2;2020年牡丹种植面积达到26.67万hm2,油用牡丹种植面积24.67万hm2。河南省:5年内发展油用牡丹26.67万hm2,10年内发展到53.33万hm2。陕西省:5年内种植油用牡丹13.33万hm2。湖北省:10年内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到13.33万hm2。甘肃省:2020年种植基地面积达6.93万hm2。安徽省:2016―2020年营建油用牡丹良种繁种基地13个,面积53.33 hm2;油用牡丹培育基地面积达2.73万hm2;牡丹种质资源收集区2 hm2。

3.2 牡丹企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随着近几年牡丹在我国的全面发展,各地牡丹栽培面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国内牡丹公司已达230个以上,且因国家政策扶持保持上升趋势,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甘肃等地(图1、2)。目前,国内牡丹核心企业有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瑞璞牡丹(菏泽)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甘肃中川牡丹产业有限公司等。

据新华社报道,2013年11月走访菏泽市尧舜牡丹产业园,了解牡丹开况,得知牡丹除了具有观赏、药用价值外,还能用于生产食用油和开发深加工产品,总书记表示增长见识。由此可见,牡丹的开发利用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往后也将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扶持牡丹产业发展。

3.3 牡丹科研现状

2012―2016年,在国家和各省市政府扶持牡丹产业发展下,成立了众多牡丹科研机构,各省高校牡丹课题研究逐渐增长,全国近5年高校科研机构达到169个以上(图3),山东省占15%,在种质资源、品种选育与繁殖、高产栽培与生理生态等研究领域均有较大突破。

山东省作为牡丹的主栽培区之一,在栽培面积及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数量上都领先各省,应抓住有利契机,在推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应用的同时,大力发展牡丹产业。

研究牡丹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在山东省分布相对集中,全国其他省市科研单位较少,技术人员更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在大力扶持企业的同时,重视科技创新领域,以科研机构和院校为技术支撑,以“专家+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形式推动牡丹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6-10]。

4 发展对策

牡丹与企业结合是最快的产业化道路,核心企业带领中小型种植合作社整体推进、标准化生产,并提供成熟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案,以牡丹精深加工技术研发为突破口,引领加工企业技术进步[11-13]。国家加大科研投入和开发,综合利用牡丹资源,依托科技创新把牡丹运用到粮油、医药、保健、食品、旅游、农乐园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领域,建设全面的牡丹产业链,为今后牡丹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带动全国牡丹产业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周琳,王雁.我国油用牡丹开发利用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J].世界林业研究,2014,27(1):68-71.

[2] 卢惊鸿,金晓玲,张F桓,等.湖南牡丹种质资源多样性及适应性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3):123-128.

[3] 马军.新疆油用牡丹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新疆农业科技,2015(4):29-30.

[4] 刘德晶,焦晓旭.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西部林业科学,2015,44(2):170-173.

[5] 刘萍,薛寒.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2014(7):95-97.

[6] 徐永星,赖平峰,吴雪明,等.江南牡丹大田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6):92-93.

[7] 李平平.中国牡丹开品种命名解析[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8.

[8] 段续,任广跃.牡丹深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9] 韩晨静,孟庆华,陈雪梅,等.我国油用牡丹研究利用现状与产业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10):125-132.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5-01-13)[2017-03-20].http:///zhengce/content.

[11] 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2015-01-14)[2017-03-20].http:///art.

篇10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前景

一、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实践,至今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起步仍较晚,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技术也并不尖端,特别是随着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不断发展和电气自动化工程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更加突出了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技术的现状。可归纳总结为如下四方面内容:

1.信息集成化现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息集成化的发展大致有两个方向:一是管理层次的扩展。该系统需了解企业生产部门的动态,并合理调配各项资金和人力,不但能为管理者的高效管理提供依据,也能降低意外的发生和损害。二是技术的延伸。包括设施研发和机器改良,技术延伸使企业产品更接近市场,符合社会需求,特别是新型微电子处理技术在电气自动化设施中的应用,完成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技术与其所匹配软件的有机结合。

2.DCS系统现状。分散控制系统,即DCS系统,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CRT技术、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该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基础进行微机分散,对生产中的多个回路进行控制,并同时完成集中获取并采集数据,进而实现管理控制的过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分散控制系统也开始朝着多元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系统型号接入不再单一限制,即可完成数据的综合入网,使之与工程管理系统相连。由于DCS系统采用的是容错设计,当一台电脑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运行不受影响。要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稳定性更强,最好采用特定软件和专用计算机。

3.标准语言规范现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标准语言规范是Windows NT以及IE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的,最终目的是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来达成人机界面。由于PC系统控制的灵活性和集成电路板的易制作性,如在系统中运用标准的编写语言,则会使其维修和护理更便捷。

4.集中监控方式现状。集中监控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但这并不代表其没有缺点。因为集中监控的系统控制把全部的功能都集中在一个服务器中,因此信息处理速度难以提升,主机空间的限制使其无法完成对全部设备的集中监控,即便实现也会增加造价成本,还会存在可靠性不足、维护难度大等系列问题。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前景分析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关键平台,在市场条件下作用下与IT平台结合度越来越高,并引发了电气自动化发展中的多次革新,笔者在此简要概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

1.实现一致性。当控制系统实现一致性发展的时候,也就表明其经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深刻发展,它不但能推进自动化制造产品的周期性,而且能确保养护及维修等各个环节都会实现统一。而逐步实现控制系统的一致性,不但是社会环境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标志着控制系统的发展走向了独立化。

2.实现标准化。随着电力领域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电气工程也面临着技术革新。在技术环境不断走向开放化的当下,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接口方面的标准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标准化的到来,一方面有利于各企业间进行软硬件信息数据的传递共享,另一方面也解决通讯难问题,大大提升了企业间信息通讯交流的效率。

3.趋于专业化。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置和设计环节,业内加大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重视度,无论从培训力度还是培训规模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使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水涨船高,技术日益精湛和纯熟,这也就意味着控制系统将步入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自动化领域专业技能培训与日俱增的今天,控制好系统的操作者应将专业技能的培训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专业的培训将大大提高技术操作人员在实践中的 维修、养护技术,对故障的发现、查明和处理速度和质量也会大大提升。

4.趋于安全化。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工业经济也面临新的“转方式、调结构”的洗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成熟发展。近年来,电气自动化在国内工业进程中的优势地位越发明显,安全化也成为其主要特点之一,日后要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朝着规范性的安全趋势发展,就必须对电力市场的发展前景做科学的分析,力求市场风险的最低化。

5.须持续创新。当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进入高速创新的发展新阶段,随着市场技术环境的不断开放,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的创新力度史无前例。各大电气工程企业也紧抓发展机遇,提升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应用,特别重视该系统的自主研发和科研攻关,一些企业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然,机遇和挑战永远都是并存的,在电气工程企业迎来发展春天的同时,也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要想在市场中分的一杯羹,就必须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以此为保障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并为电气工程的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6.实现市场产业化。随着电气自动化工程企业持续在集成系统和技术的开发及公关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当分工外包协作方式日渐被推广和接受之时,零配件的配套生产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逐步转变成市场化,使各种大型号装备制造技术能有序展开,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装备自主研发的数量。随着市场产业化的不断推进,资源配置也将不断被优化,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渐深入发展的当下,电气自动化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越发突出。身为一名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我们都应该秉承以身作则、实事求是、务实创新的精神,时刻将提升专业素质放在第一位,力争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中发一分光,三一分热。

参考文献:

[1]刘慧彦.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8).

篇11

关键词 茶产业;现状;做法;问题;对策;安徽郎溪

中图分类号 F326.12;S5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300-02

1 郎溪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茶园基本情况

郎溪县境内现有茶园总面积4 600.00 hm2(含国营农垦宣郎广茶业总公司786.67 hm2、上海白茅岭农场243.07 hm2、江苏省社渚农场208.00 hm2),采摘面积4 133.33 hm2。其中无性系茶园933.33 hm2(2013年新增无性系良种茶园169.40 hm2),无性系良种比例16.4%;标准高效茶园348.00 hm2;低产茶园改造261.33 hm2。郎溪县茶园主要分布在南片十字、飞鲤、毕桥、姚村和北片涛城、凌笪等乡镇。

1.2 茶叶生产加工情况

郎溪县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工商注册企业41个,其中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1家、县级12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5家,其中市级以上4家。2013年干茶产量11 980 t,产值23 352万元,其中名优茶 52 t,产值4 060万元,大宗茶11 928 t,产值19 292万元;春茶4 060 t,产值13 032万元,夏秋茶8 470 t,产值10 420万元。一产产值6 294万元,二产产值16 075万元,三产产值1 083万元。全县从事茶叶生产的人员3.92万人,茶农人均茶叶收入5 880元。3家省级龙头企业,年产外销茶1.619万 t,出口创汇3 806万美元。

1.3 茶叶“三品”认证及商标注册情况

郎溪县已实现茶叶标识认证绿色食品绿茶1个(宣郎广茶叶公司),认证面积533.33 hm2,白茶1个,认证面积80 hm2;无公害绿茶1个,产地认证面积1 200 hm2,产品认证面积200 hm2。地理标志产品1个,认证面积2 000 hm2,QS认证企业、合作社17个。拥有如“瑞草魁”、“隽峰”、“红新”、“云岗白魁”、鑫云等 35 个注册商标,其中省著名商标2个。

2 郎溪县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

2.1 出台相关茶产业政策措施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茶产业发展,相继出台《农业“星火工程”实施办法》《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县财政还安排2 000万元茶产业发展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

2.2 推进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

建设茶叶“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通过建立茶园生产管理规程、规范加工工艺流程、健全茶制品质量监测体系、加大投入品管理和茶叶生产环境整治,狠抓茶叶安全用药监测,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安全[1]。

2.3 抓品牌培育,努力打造名优特色工程

瑞草魁是郎溪县历史名茶,为保护和开发这一历史名茶,郎溪县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并通过农业部认定,制定了瑞草魁茶省级地方标准。同时大力发展白茶,打造白茶品牌。

2.4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2-3]。

2.5 开展茶叶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

为了维护郎溪县“中国绿茶之乡”的品牌形象,切实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综合监管,全面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促进郎溪县茶业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2.6 加快茶叶龙头企业发展

扶持各类茶叶龙头企业,壮大省、市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安徽省出口绿茶加工集群。

2.7 壮大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茶叶家庭农场

鼓励茶农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茶叶家庭农场,辐射带动农户。

3 郎溪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三品一标”产品生产规模不大

目前,虽然郎溪县已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达2 613.33 hm2,但除宣郎广茶叶公司绿色食品533.33 hm2外,全县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较小,仅80.00 hm2;无公害认证面积1 200 hm2,但产品认证面积只有200 hm2且尚无加工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虽认证2 000 hm2,认证产量530 t,但严格按照地标产品规范建设和管护的茶叶基地面积及采摘、加工却不大,年产量只有2.8 t,占认证产量的5.3%。

3.2 名优茶生产能力不足,品牌经济未形成规模

郎溪县名优茶年产量只有52 t,产值为4 160万元,名优茶生产能力明显不足。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只有2个,虽然近年来郎溪县茶叶品牌在各类茶事活动取得了良好成绩,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有所提升,但精品名牌少,缺乏高知名度地方大品牌,导致郎溪县许多品质优良的茶叶产品没有自己的高端市场,只能以原料和中间产品销售。

3.3 龙头企业的拉动不力

茶叶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的拉动,郎溪县虽有3家省级龙头企业,但都是生产大宗出口茶为主,属低端产品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且虽自营出口权,自营出口量不大,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对整个产业辐射拉动效果受到影响。

3.4 种植分散,管理粗放,茶叶的产量、品质不高

全县土地流转、集中步伐缓慢。目前,郎溪县80%以上茶园仍集中在茶农手中,由于种植分散,管理粗放,种植管理技术水平不高,影响茶叶的产量、品质[4]。

4 发展对策

4.1 突出资源优势,围绕绿茶出口,打造一流示范基地建设

结合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抢抓省政府“671”计划等有关茶产业政策契机,以“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模式,增强叠加效应,创建休闲茶产业,打造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茶产业休闲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郎溪县出口茶叶产业加工集群打造成省内有影响的和国内知名的一流绿茶出口示范基地。

4.2 进一步抓好品牌和基地建设工作

加大政府运作力度,加强茶叶品牌建设的宏观策划指导,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作用,组织专家制定和完善现有名茶的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重点抓好“瑞草魁”、“云岗白魁”等精品名茶,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茶叶基地建设,完成茶园整治、茶树换植,增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

4.3 进一步推进茶业工艺创新

积极推进茶叶加工由“初制”向“精深”发展。鼓励茶叶龙头企业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茶叶企业创办境外茶叶贸易公司或销售窗口。加强茶业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体系[5]。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加速茶叶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

4.4 突出“文化兴茶”战略,促进茶业由“品质”向“品位”转变

一是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积极成立郎溪县茶文化研究会;二是积极打造茶文化的展示平台。强化茶园休闲观光旅游,大力发展茶文化的展示平台,开辟茶文化、茶观光、茶休闲等旅游线路;三是加大宣传,提升名气。积极举办、参与各种茶事活动,广泛宣传郎溪茶文化和“瑞草魁”系列品牌。

5 参考文献

[1] 朱俊成,钟儒刚,杨益明,等.咸宁市茶产业发展及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27):15331-15336.

[2] 侯彦双.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5):377-378,383.

[3] 杜立忠,陈相浩,刘军,等.长清区茶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722-7723,7738.

篇12

【关键词】绿色食品 蔬菜生产 涵义 意义 现状 对策 发展前景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田被大量农用的化学物质渗透,例如农药、化肥等,并通过土壤、水质等侵害到农作物及畜禽,致使食品受到污染,给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威胁。由于农业生产中对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被过度使用,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问题越来越关注,并开展了大量关于生态农业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安全性高、无污染的食品被开发出来,我国将这一类的产品命名为绿色食品。而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蔬菜在食品中的重要性位列第二,仅次于粮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饮食健康的认识不断提升,对蔬菜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因此,加大对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推动绿色食品蔬菜的更好、更快发展。

1 绿色食品蔬菜的涵义

1.1 绿色食品的概念

对于绿色食品的概念,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将其理解为具有绿色颜色的食品。绿色食品主要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根据绿色食品的标准来进行生产,并经过专门的机构进行认证,并批准其使用绿色食品标注的具有无污染、优质、安全的食品。在绿色食品中,其原料产地、生产操作的流程、包装储运、食品质量是检验的重点,只有这几个方面必须要符合绿色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的要求才能被称之为绿色食品。

在我国,根据产地环境、生产中化学合成物质的成分、生产加工的操作流程、产品的质量及其包装等标准,绿色食品主要分为A级、AA级两种,当前的绿色食品中A级所占的比重更多些,但将会逐渐向AA级过渡。

我国的绿色食品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注重对产品产地的监测,从产品最原始的生态环境中去判定其是否符合绿色产品的条件;二是注重产品质量的全程监控,对产品从其在土地开始到最终端上餐桌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环节进行控制,从而有效保证绿色产品的质量;三是注重对绿色食品的标志管理,将商标的管理和质量的认证挂钩,从而对生产者进行有效的约束,更好地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障。

1.2 绿色食品蔬菜的概念

绿色食品蔬菜是绿色食品中的一种,其评定的标准在绿色食品的总体标准下制定,并根据蔬菜的特点会有具体的要求,对绿色食品蔬菜的评定主要是要求蔬菜里的残留农药要比国家或者国家上所规定的标准要低。由此可以看出,绿色食品的概念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被严重污染的蔬菜来说的。

2 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所具有的意义

2.1 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及身体健康的需求

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肉可以不吃,但是肯定会吃蔬菜,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注重均衡合理的饮食,对蔬菜的摄取量不断提高。而且由于各地农药蔬菜频现,使得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消费需求逐渐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相对安全、可靠的绿色食品蔬菜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及身体健康的需求。

2.2 有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对农业生产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蔬菜生产者为了促进蔬菜产量的提高,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这些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受到毒害,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再加上工业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生态环境逐渐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危害的还是人类自己。而绿色食品蔬菜对蔬菜生产中的农药使用、农药残留等都有严格的监测标准,因此,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有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2.3 可以进一步增强蔬菜行业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开放性不断加强,我国蔬菜的进出口业务不断增多,这对蔬菜行业来说既是竞争,同时也是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蔬菜行业如果仍是只注重数量,而不控制好蔬菜的质量及其安全性,那么将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绿色食品蔬菜注重蔬菜品质的提升,促进其生产可以进一步增强蔬菜行业的竞争力,为其更好地开拓市场。

2.4 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蔬菜在我国农产品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产业的发展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来说,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随着人民对绿色食品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为农村经济开拓了另一条发展路径,这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河套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好其地理与环境的优势,积极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

3 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3.1 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现状

当前,随着绿色食品的需求不断加大,我国绿色食品蔬菜的发展形势良好,生产面积、通过认证的品牌数量等都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产地达到标准,科技的推广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也在增强,绿色食品蔬菜的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很多农民对绿色食品蔬菜的认识还不够深,进行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意识还不够强。很多农民一听说绿色食品蔬菜的标准和要求,就放弃了。其次,虽然当前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蔬菜生产方面,土壤的肥力、病虫害的防治、环境污染等问题还没有根本、妥善的解决办法,因此,绿色食品蔬菜发展所需要的配套技术还不够完备,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再次,当前由于监督力度和检测的手段都还不够强,市面上绿色食品蔬菜的假冒伪劣产品不断出现,这对绿色食品蔬菜的销售来说造成了影响。第四,绿色食品蔬菜有其优势所在,但由于其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的资源较多,耗费的成本更大,因此,其价格一般都会比较高,这使其在蔬菜市场上的优势并不明显。

3.2 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发展对策

针对目前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当前,应该加大对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研究,寻找相应的发展对策。

(1)要加大对绿色食品蔬菜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绿色食品蔬菜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绿色的健康观念。同时,也要转变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让他们可以自觉进行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加快绿色食品蔬菜产业的发展。(2)要进一步加快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加大科研及资金的投入,促进其技术和产品可以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还要组织好宣传队伍,深入农村去宣传和推广绿色食品蔬菜产业的技术与服务,为更好地提高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水平提供保障。(3)要增强监督力度,从绿色食品蔬菜商标申请到生产销售都要进行严格把关,同时,也要提高检测的技术,加大检查的频率和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蔬菜,从而提高绿色食品蔬菜的质量及信誉。(4)针对绿色食品蔬菜价格的问题,应该加强市场的调控,根据市场需求及规律,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合理定价,促使绿色食品蔬菜可以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4 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发展前景

虽然绿色食品蔬菜存在这一些问题,但是由于其生产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当前发展形势良好,前景广阔,并且其发展逐渐呈现几种趋势:

(1)产业化的趋势,虽然我国的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时间不长,但是推进产业化发展,是我国蔬菜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最佳途径,对其发展来说是一大促进。(2)国际化的趋势,随着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绿色食品蔬菜走向国际成为必然,而且在市场竞争中,绿色食品蔬菜产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也必须不断提升其品质,增强竞争力,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3)科技化的生产趋势,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的研究将不断取得突破,不止在生产环节,其加工、运输、储藏等环节也将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4)销售日益专业化的趋势,随着绿色食品蔬菜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其销售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建立专业化的销售网,通过连锁店、专卖店、销售专柜等形式进行集中销售的方式也将逐渐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这对保证绿色食品蔬菜产品的质量及真实性,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度都具有很大帮助。

5 结语

总而言之,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可以为人们提供无污染、优质、安全、健康的蔬菜,有效保证人民的健康与安全,这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蔬菜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当前的绿色食品蔬菜也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在良好发展前景的带动下,河套地区应该借助自身的良好条件及发展优势,积极促进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加快绿色食品蔬菜产业的发展速度,使其可以为河套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运浩.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10-12.

[2]张萍.浅议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1(5S):25-26.

篇1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发展趋势

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过度,21世纪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世界经济文化水平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迅速发展起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也在计算机多媒体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并将这项新的技术熟练的应用到各行各业,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相关概念界定

多媒体技术的含义是:使用计算机交互式综合技术和数字通信网络技术处理多种表示媒体。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图画、视频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传播。现阶段,多媒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音频信息技术

可以通过此项技术合成音乐、对不同人物进行语音识别、语音和文字的相互转换等。像我们常用的微信交流平台,进行的实时聊天,就是音频信息技术的适时运用。

1.2 数据库及内容检索技术

该项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大方便了人类的信息存储及信息应用。庞大的信息,需要一个庞大的存储空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运用了自身大的容量解决了这一问题。

1.3 流媒技术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主要解决了数据不能实时传输的问题,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它可以使接受者一边接受信息,一边处理信息。

1.4 多媒体监控技术

将图像、声音、检索等多种技术综合在一起应用到报警系统中。使原有的报警系统更为完善,现在的工业生产、银行安全监控、交通安全保障和防火防盗装置中,都使用该种技术。并且,还可以将数据存储以备日后查询。

1.5 图像处理技术

主要为图像拼接和和融合所用。小一点的就是平常所用的简单拼图,如Photoshop。大一点的应用领域在刑事侦探中起到重大作用,如嫌疑人面向合成匹配等。

2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1 文化教育方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变化日新月异,想要接受新的信息,不被时代淘汰,就必须与时俱进。教育培训,将图像、声音、视频广泛结合,相互交互,提高学习主动性。而远程教育的发展,更是解决了人们时间和空间的不一致性。

2.2 商业服务方面

各大型商场的演示服务,计算机触屏,还有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的微信和支付宝快捷支付,各种网上平台的交易,包括淘宝、天猫的购物;携程、途牛等的旅游出行;美团、糯米网的订餐服务,无一不需要多媒体技术的支持。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方面:多媒体电子出版物主要以大容量存储为依托,为人们呈现图像、文字、声音和动画。我们常用的磁带、光盘和集成电路卡都是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产物。其存储量打、携带方便,解决了传统阅读工具的重大弊端。在旅游、教育、娱乐界得到充分运用,加大了知识的传播速度。

2.3 视频会议方面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各地的经济更加紧密,各大企业的办公地点遍布世界各地。视频会议就是他们联系的重要方式,通过远程技术与异地进行交流,是办公自动化中重要的技术支撑。

2.4 医疗诊断方面

医疗诊断经常采用实时动态视频扫描和声影处理技术等,简单来说在医学中常采用的彩超、B超和拍摄X光片。最常见的就是医院就诊预约挂号,体检报告单的网络查询。人类在恶劣环境中身体受到的伤害加重,各种疑难杂症应运而生,众多疾病的治疗都需要借助多媒体医疗诊断技术。

3 多媒体信息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发展前景可观,将是未来社会生产的主要产物,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结合现在的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主要会朝多元化、网络化和媒体终端的部件化、智能化和嵌入化方向发展。

3.1 多元化方向

这里的多元化不仅指应用领域的多方向发展,也是技术从单机到多机的的过度,从基于CD-ROM的单机系统向以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应用过渡,解决了传统技术遗留的相关问题。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培训、商业服务、医疗服务方面有众多应用;未来,多媒体在服务这些主体时,能给其带来衍生服务;例如在教育培训方面,除了单纯的培训和远程视频方面,我们还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专业服务,需求者还可以进行纠正,以便达到自己的要求。商业服务更不用说,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做了重大贡献,未来也只会朝着更好的发展。

3.2 网络化方向

由于技术进步,信息化速度加快,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化相互结合起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转变了教育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文件处理、录像带资料长期保存、图像视频的观看等问题。

3.3 智能化和嵌入化方向

S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更新,计算机的性能指标进一步提高,未来多媒体网络的环境要求增强,使多媒体网络的智能化发展更加完善,智能化机器人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地腹地的变化,更好的服务人类生活。

4 结论

尽管如此,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给社会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某些不成熟因素,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电信诈骗、视频文件资料造假、黑客入侵,都是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也将是阻碍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的一大障碍,未来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研究需要攻克这一难题。

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它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影响着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给计算机系统的视频、文件系统带来了重大变革。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涉及范围广,包括文化、经济、政治的方方面面,其影响范围也大,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将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李婷.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N].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5(12).

[2]顾君忠.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微型电脑应用,1999(03).

[3]王晓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技术开发,2012(02).

[4]王军,韩志强.多媒体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浅谈.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1(03).

[5]黄娟.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2002-2011年教育技术学两刊的载文分析[D].河南大学,2013.

篇14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建议;发展前景;河南灵宝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190-02

1 灵宝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1 林业资源

灵宝市国土总面积29.99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9.61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2.08万hm2,全市森林覆盖率43.6%。林业用地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为6.54万hm2,占全市林地面积的33.3%。

1.2 林下经济现状

自2008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实施以来,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步伐的推进,灵宝市不断探索林业发展新路子,林下经济生机盎然。目前,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已达4.71万hm2,年产值达21.43万元。全市各地利用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迅速增加的有林地面积,因地制宜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探索林菌、林禽、林畜、林菜、林药、林草、森林旅游等复合经营模式,形成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农牧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2 灵宝市林下经济的主要类型

2.1 林下种植

一是林药间作模式。目前,全市林下种植柴胡、血参、茱苓等中药材1 240 hm2,年产量6 300 t,年产值1 932.9万元。二是林草间作模式。目前,全市林下种植苜蓿3 466.67 hm2,年产值2 160万元。三是林菌间作模式。主要以发展林下夏季香菇为主,林农在已郁闭成林的杨树、桐树等树种的林下空地,充分利用林分良好的遮荫效果及充足的温度、湿度等有利条件发展香菇产业。至2011年全市林下香菇产业利用林地面积154.4 hm2,发展香菇1 600万袋,产值1.8亿元。

2.2 林下养殖

主要以林禽、林下野猪养殖为主。全市持有野猪、山鸡、孔雀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10家,其中林下养殖5家。共发展林下鸡、鹅6.8万只,林下野猪1 500头,年产值389.5万元。其中,某农户在川口乡南朝村养殖野猪1 500头,年出栏500头,收入50万元。

2.3 森林旅游

全市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湿地和森林自然保护区2处。其中,燕子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朱阳镇佛山省级森林公园、故县镇汉山省级森林公园、娘娘山地质公园、西阎鼎湖湾湿地公园游览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生态环境、旅游景观得到极大改善,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森林旅游贡献产值1 179.4万元。

3 灵宝市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林下经济模式和品种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二是资金不足。农户在发展林下种养等方面,需要资金投入,但是目前金融部门对农户在发展林业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限制条件较多。三是林下经济规模总量较小,缺乏龙头带动,难以形成集约化生产,市场竞争能力较弱。四是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管理技术水平低、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五是基础设施条件差,如水、电、路等配套不完善,制约了林下经济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1-2]。

4 灵宝市林下经济发展建议

4.1 政策保障

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林下经济发展意见,制订出台具体的当地林下经济发展意见,制订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便利条件,鼓励、引导农民积极投入于林下经济建设,林下经济发展才能健康有序。

4.2 资金保障

发展林下经济,对农户来说前期投资是关键。据调查,多数农户经济基础普遍较差,而发展林下经济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因此,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林业、农业、果品、菌办等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一批有效益、有规模、前景广阔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以示范基地的模范带动作用,促使林下经济蓬勃发展[3]。

4.3 科技支撑保障

林下经济是一项新型产业,农户技术薄弱,必须邀请、聘请农林院校的专家、教授,结合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特色,传授新技术、新方法。多方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科技协会,定期培训和业务指导,帮助林农进行集体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减少经营损失,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收入[4]。

5 发展林下经济的前景

5.1 发展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带动

近年来,灵宝市在发展林菌、林畜、林草、林药、林下养殖、旅游开发等林下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已涌现出了一批林业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全国新农村产业化养殖先进人物”席孝杰林下养殖野猪,创建了以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绿色有机食品野猪肉为主的“灵宝市宝杰绿野特养有限责任公司”。林下养殖面积133.33 hm2,年存栏野猪2 000头,年出栏商品野猪800头。朱阳镇经济能人王周海承包林地3 333.33 hm2,投资逾1 000万元,形成了森林旅游、林下药、林下菌、林下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基地。

5.2 发展林下经济,森林资源丰富

灵宝市有林地面积12.08万hm2,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为6.54万hm2,占全市林地面积的33.3%。目前,灵宝市已对林下经济发展做出了“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市林下经济面积将由现在的4.71万hm2会发展到5.21万hm2。

5.3 林下经济是一种良性循环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能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相互结合,大大增强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使林下大量闲置土地得以充分利用,同时收益期较短。它依托林地资源,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既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又可以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5]。

6 参考文献

[1] 李瑞盟,韦彦,刘朝霞.关于广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1):21-25.

[2] 郜晓蓉.山西省林下经济发展前景探讨[J].山西林业,2012(1):13-14.

[3] 闫忠奎,赖庆奎.荥经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南方农业,2012,6(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