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9:34: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对在线学习的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早在2002年,慕课最先诞生于麻省理工大学,在当时他们就把大量的课程放在网上供人们免费学习。到了2012年,资源共享又开始出现新一轮的,以在线课程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纷纷涌现并获得飞速发展,许多平台以免费、高质量的课程内容为亮点,对学习者提供广泛的在线支持,包括课程任务布置、学习评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甚至为顺利完成课程的学生提供学习证书。随着人们对教育资源的渴求,就涌现出了大量的开放教育资源,这些资源最先在高校和教育机构共享。
随着慕课技术将近两个1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看到了它给教育事业带来的大突破,我国高校在继国家精品课程、大学网络公开课、爱课程之后,也密切关注慕课的发展。其中某些高校也推出并实行了实验性的慕课课程。慕课将会是高校课程在未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深化对慕课的认识,本文在梳理和总结慕课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慕课主要特点,结合以后中医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
1慕课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1.1慕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慕课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戴夫·科米尔和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院的布赖恩·亚历山大根据网络课程的教学创新实践提出,在美国迅速流行起来。2011年,美国的斯坦福大学首次推出在线课程供学生免费获取,其中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吸引了不少人注册学习。之后包括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纷纷探索开发这种在线学习课程。2012年,是多家开发课程的公司与顶级的高校合作,推出了许多全球性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随后,中国多所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也加入到慕课的开发与推广的浪潮中。
1.2慕课的特征
慕课具有的一般性特征:首先,它的学习规模可塑性强,所有课程是为所有的学习参与者设计。是地道的大规模教学,规模无限大,大规模不仅是指参与课程的学生的规模较大,而且表示课程活动的覆盖面之广。其次,学习资源方便获取,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参与网络课程学习。再次,还具有虚拟性和经济性特征。借助于网络,虚拟课堂的出现意味着学习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可随时随地进行的活动。经济性是指由于豁免了學费以及单元教学时间的缩短使教育成本降到最低。可谓是经济适用,性价比高。
2慕课的优势
2.1慕课的优势是相较于传统教学和视频课程,慕课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它可使学生不再拘泥于既定的课程安排,而是以兴趣为驱动力去主动学习,而且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意的安排。相比之下,慕课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以世界级名校、名师为主,所提供的课程资源多是具有国际水准的优质课程。制作精良、结构完整,有效的克服了课程质量低下这一传统网络课程的问题,足不出户就可以使学生能够免费接触到世界顶尖大学的精品课程。
它的学习时间与内容与传统课堂时间相比缩短了一半时间,既符合学生注意力持续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学习,使学习更加高效快捷。它还具有高度互动的学习特点,这不仅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在线答疑;体现在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就某一问题的相互讨论、互相批改作业等。此等特点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加深对学科内容的理解。
慕课与传统教学相比,塑造了一个更加完整、规范、有弹性的学习教育系统。慕课不仅系统了教育资源,而且从整套学习系统出发,合成环节安排紧凑,节约了大量的宝贵时间。通过大数据还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容易出错的点等,方便动态调整教学计划。
2.2慕课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通过率低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的最大意义是将来自世界顶尖学府的知识送达给那些充满激情的学习者,但缺少传统课堂按时学习的束缚,学生的专注力和持久力是慕课教学效果的严重挑战。以斯坦福大学著名《人工智能》课程为例,在线注册学习人数近16万人,但完成课程的仅有7157人,通过率只有5%左右。
从国内的慕课平台建设的情况来看,医学教育方面的慕课非常缺乏,而中医学的慕课课程就更乏善可陈了。慕课的制度体系尚待进一步规范,也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的问题。目前,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3慕课学习平台的搭建对传统中医学教学的影响与挑战
3.1中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医临床教学更是言传身教,需要老师亲自的实践指导,学生要潜移默化的观察学习。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中医学生才能比较熟练的掌握相关医疗技术与处置方法,将中医学知识与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
教学变革的到来要求教师要跟上发展的步伐,慕课的教学视频体系需要既懂教育,又懂互联网的团队才能更好的开发和制作,同时还要实时进行维护和更新,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鉴于医学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依托开发公司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标准,这就给教师团队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要求。老师要对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等知识进行培训和普及,这些都对高等中医学院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对中医学专业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3.2深入推进教学理念的转变。慕课的发展使教育的根本转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观念,在学习模式上,进一步推进了“教师课堂主导”向“学生自学主导”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到“课前安排、课中引导、课后考核”的作用指导者和督促者。
4结语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1 当代建构主义概述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在教育研究领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而这一认知建构过程常常是通过参与共同的社会互动而完成的。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1 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2 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先天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教学时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3 学习观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方面。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信息建构者——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
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来完成。
建构主义还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留学生纷纷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关于对外汉语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对外汉语教学原则的制定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
3.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整个教学工作应立足学生、满足学生;全部教学活动应调动学生、依托学生。教学活动开始前,应明确教学对象的特点,包括国别、性格、学习目的、起点等。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只有充分分析教学对象,才能做到教学有针对性,才能因材施教。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式教学法的适用和学生平等参与的成分越来越突出,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教师则主要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激励和控制教学活动。
3.2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之二就是“以交际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的原则”。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应该将汉语当作工具来教,而不应作为一种知识系统来教。随着语言教学对象对课程要求的提高,在教学中倡导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以及互相合作与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成为语言教学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作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
3.3 结构——情境——功能相结合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对外汉语的教学原则之三就是“结构——情境——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图片、录音、电视、投影、实物以及其它教学用具把教学内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 通过词汇、句型语言表达,把枯燥乏味的知识, 变为生动的活的语言,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快捷, 更透彻。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分为两种:模拟情境和想象情境。模拟情境主要指在课堂上准备一些道具,布置一个模拟环境,要求学生分角色扮演的情景。想象情境主要指由教师规定情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参照条件进行单句练习或自己编对话的操练过程。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做了许多新的诠释,对当今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有广泛的影响。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强调学习与教学的中心是学习者而非指导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以及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些见解丰富和深化了学习理论的研究。同时,建构主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总的来看,建构主义理论对进一步推动学习与教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指导教育实践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徐子亮 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4]卢家楣.心理学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一、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内涵
(一)地方感
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概念来源于地理学,Steele(1981)认为,地方感是人与地方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由地方产生的并由人赋予的一种体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创造了地方,地方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1]唐跃文指出,地方感是关于人们对特定地理场所的信仰、情感和行为忠诚的多维概念,主要包括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意象和机构忠实等研究领域。[2]张中华等认为,地方感是一个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某种经历,如激发起的情感、兴奋、欢快或者愉悦的心情等所构成的对一个地方的感觉结构,包含地方精神和地方依附。[3]
从上述观点不难看出,地方感至少涵盖两个因素:一是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某个旅游景点,地理场所,抑或某种特定的环境,比如社区;二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人。地方感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可以是体验、信仰、情感或者某种经历。当这种地理意义上的地方或者环境指向在线学习环境时,学习者与该环境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Catherine McLoughlin&Ron Oliver(2000)在创造自我导向、所有权以及合作的任务中指出,为了固有的社区成员,地方感对于身份和归属感而言至关重要。[4]Marrett & Harvey(2001)认为,社区感来自共同身份感、]讲感或者价值感。[5]Fontaine(2002)强调关注学习而不是让技术影响课程结构与过程的同时,要考虑如何培养在线学习环境中的“远程存在感”。[6]Agger-Gupta(2002)给我们描述了学习者在没有合适的指导下,因缺乏地方性而出现迷惑,感情寄托错位,甚至是沮丧的问题。[7]Alfred P. Rovai(2002)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学习社区的概念应用于虚拟课堂需要考虑如何最好地设计和实施在线课程,从而培养地理分隔的学习者之间的社区[8]。Brook & Oliver(2003)认为,为了最优化学习质量,在线学习社区需要地方感。[9]Keough(2005)强调,作为在线学习环境的课程设计者和促进者,需要记住学习过程的关系价值,并建议一种更加“亲密的方式”操作。[10]Alfred P. Rovai &Hope M. Jordan(2004)利用因果实验设计,检测了传统学习、混合学习以及完全的在线高等教育学习环境中的社区感关系。[11]纽卡斯尔大学教与学中心的Maria Northcote(2008)指出,学生在在线学习环境中自我定位有时难以引航,难以知道且分辨出自己在所处社区成员中的位置。[12]她认为分析在线学习空间,以及探索在线学习,身份和归属感的概念是有必要的,并且为课程设计者和在线教师培养与刻画学生在线学习环境强大地方感提出了六点建议。
国内对地方感的研究颇为丰富,然而针对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研究还不多。
(三)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主要是指学习者处于在线学习环境的体验、信仰与情感,以及忠诚度。它主要包含两个维度:在线学习环境认同和在线学习环境依赖。在线学习环境认同就是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环境的依恋,认识到自己的身份,从而赢得归属感,它属于一种情感性依赖。而在线学习环境依赖是建立在认同的基础上,学习者与在线学习环境之间的一种功能性依赖。
二、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特征
(一)独特性
独特性主要是指,与其他学习环境(学校真实课堂)相比,在线学习环境拥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征。这些特征为在线学习环境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情感与个性。好比北京故宫、洛阳龙门石窟、湖北武当山等,这些风景名胜具有很强的独特精神,都具有强烈的地方感。这种地方感对许多没有直接网络学习经验的人而言,具有重大而独特的意义。
(二)人性化
为了培养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在线环境设计者需要考虑该环境的美观,同时,能够根据学习者个人的学习习惯、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与习惯,尽可能地方便学习者,既能满足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环境的功能性依赖,又能满足学习者的心理需求。然而,无论是技术设计,还是非技术设计,都必须意识到它们是围绕学习者的需求而展开的。
(三)归属感
归属感是指个体得到他人或者团队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情感体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层次需要理论”,其中,它指出人们只有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才能“自我实现”。为了在线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在线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他们一种归属感。然而,这种环境地方感,能够让学生消除自己所处学习环境的孤独和寂寞感,获得一种安全感与落实感,从而更加投入地学习。
(四)连续性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学习者对这种环境日积月累的积聚过程。当学习者对学习环境逐渐产生情感依赖,认识到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以及集体归属感,才能成为在线学习环境的“回头客”。在此基础上,学习者产生功能性依赖。当这种地方感建立以后,学习者才会持续地进行投入学习。
三、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六大要素
(一)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构成要素
Maria Northcote在考虑以往在线学习设计的文献建议,考虑到不同教师和学生对在线学习情境的反应的基础上,为促进课程设计者和在线教师培养以及刻画学生更强烈的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而提出六点建议。这六点建议分别是:人性化、学生贡献、图像工具、指导结构、教师临场、社会化。它们构成了创建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六个要素,如图1所示。
图1 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的要素
(二)各大要素分析
1.人性化
总体而言,人性化强调如何确保在线学习环境包含归属感、社区感以及不拘礼节感,从而在学习环境中培养一个更加受欢迎的界面。[13]然而,许多这样的交互并没有很自然地发生。学习者在界面浏览过程中出现迷航现象。这时他们需要一些人性化的教学设计以帮助继续学习。例如:课程设计者可以提供给学生个人联系方式。而且这对在线学习的开始阶段尤其重要。Paxton(2003)建议,创建一个“有吸引力的”的学习空间需要在一门在线课程中包含如下一些因素:(1)尊重;(2)合作与协作的信念;(3)激情理解;(4)信任和真实性;(5)乐观;(6)意向性。所有这些都展示了人性的一面,并鼓励学生这样做。[14]
2.社会化
社会化指的是继承与传播规范、风俗以及思想意识的过程。它使个人具备必要的技能和习惯,从而参与自己所处的社会。[15]社会化包括社会教化和个人内化。教化是跟教育类似的,涉及到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整体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内化就是个人将这些整体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文化、道德、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进行内部建构与消化。
在线学习设计中,社会化应该是核心,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因素。从教化角度上讲,在线学习设计者需要考虑多维度的交互活动,比如: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以及教师、学生和在线学习环境之外的交互等等。从个人内化角度上讲,在线学习者需要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在参与当中,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地位,找到归属感,从而对在线学习环境产生认同和依赖。因此,在线学习环境的社会化促进学习者确定在线学习环境中的地方感。
3.学生贡献
在线学习环境的学生贡献,就是需要学生将自己创造的资源、心得体会,以及一些内隐的知识与其他学习者,甚至指导者进行分享。分享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贡献精神;二是尊重与评价其他人的共享。针对第一点,在线学习设计者需要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合作分享的活动,让学习者之间进行思想与语言的交流,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尊重与评价其他人的共享需要设计者精心设计评估活动与评估标准。评估应该是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估、专家评估以及同伴评估。前两者与传统课堂的评价类似,只是在线学习环境中,技术支持作用更大。然而同伴评估,就是学生之间的评估活动,需要他们之间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因此,在线学习环境通过给学生提供贡献自己创造的机会,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在线课程,当他们的努力得到其他在线参与者的理解与回应的时候,就能够培养一种在线环境的所有感并且得到肯定。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注意到在线课程的地方感,同时也能够在开发这种环境中起着一定的作用。[16]
4.教师临场
教师临场(或教学临场)不是空间的概念,而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关系。正如Tom Bennett(2010)所认为,教师临场描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或者教师对学生的反应。[17]实际上,教师临场的程度深浅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对话与交流的亲密程度。Edward Brady& Douglas Bedient(2003)认为,教师临场必须依赖作为交流过程中主要部分的有效反馈。[18]Dorit Sasson(2008)认为,激励学生学习,就是教师如何运用教师临场和学生进行“]说”。[19]与此同时,他认为,教师临场和教授学术内容同样重要,它真正关乎教师如何与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
在线学习环境因教师与学生真实见面的机会远远低于传统课堂环境,而更加需要建立教师临场,以便在线环境中的教师在学习者迷航,或者出现失落感与无助感时提供帮助与支持。因此,在线学习环境中教师临场建立尤其重要。Bender(2003)认为,教师与每位在线学生的接触被认为是一种培养在线环境中有目标的教师临场的有效方式。[20]Paula Jones等利用Garrison等人开发的“探究社区”模式检验网络课程的教学临场属性得出无论:引导视频能够促进建立指导者与学生的教学临场。[21]Tom Bennett(2010)给出培养教师临场的六点建议:[22]
(1)拥有重要地位。
(2)行动端庄。
(3)有条理地准备课程。
(4)尽可能淡定,行动自信。
(5)奖惩公平、一致以及严格。
(6)保持耐心。
5.图像工具
在线学习环境中,图像工具比文字更加吸引学习者的[球。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心理,设计的图像更加让学习者留恋。因此,有效的在线学习中,图像工具的设计至关重要。这些图像工具可以是图表、图片,也可以是虚拟现实、三维动画、视频以及幻灯片等等。McVay Lynch(2002)认为,图片无论是静止或者其他,能够提供指导,提供帮助导航,理解以及解释,能够创造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23]
在线环境设计者,需要考虑图像元素的位置、色彩以及使用这些图像元素。设计时,需要思考它们能不能促进在线学习环境的地方感。
6.指导结构
指导结构好比路标,指引学生者穿梭于在线学习环境当中,有助于培养地方感。Northcote(2008)认为,为学习者提供课程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能够培养地方感。这种指导包括简单的文字或者图形,学期计划、在线学习者建议清单等等。它们无需是线性的,但是必须站在整个课程设计的高度。
四、结束语
与传统课堂学习环境相比,在线学习环境因其地理意义的缺失而导致学习环境缺乏氛围,从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在线学习环境中引入地方感,能为学习者提供归属感与自我身份认同感,让他们能够积极地使用在线学习环境,投入学习活动。在线学习环境地方感框架模型为创建与培养该环境的地方感提供参考模型,同时也为在线课程与环境的设计者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 Steele.F.The sense of place[M].Boston:CBI Publising,1981.
[2] 唐跃文.地方感研究进展及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7,11(22): 70-77.
[3] 张中华,张沛,王兴中.地方理论应用社区研究的思考——以阳朔西街旅游社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9,01(29):141-146.
[4] Catherine McLoughlin&Ron Oliver.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cultural inclusivity:A case study of indigenous online learning attertiary level[J].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0,16(1):58-72.
[5] Marrett, C., & Harvey, C.(2001). Getting the systems right:Exper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the West Indies.In E.J.Burge &M.Haughey (Eds.), Using learning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 on practice (pp.38-74). London, New York:RoutledgeFalmer.
[6] Fontaine,G. (2002). Presence in ″Teleland″. In K. E. Rudestam& J. Schoenholtz-Read (Eds.), Handbook of online learning:Innov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corporate training (pp. 29-52).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7] Ager-Gupta, D. (2002). Uncertain frontiers: Exploring ethicaldimensions of online learning. In K.Rudestam & J.Schoenholtz-Read (Eds.), Handbook of online learning:Innov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corporate training (pp.125-148). Thousand Oaks, CA: Sage.
[8] Alfred P.Rovai(2002).Building Sense of Community at aDistance. Rovai, A. P. (2002). Building Sense of Community ata Distance.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Distance Learning, 3(1).
[9] Brook, C., & Oliver, R. (2003). Online learning communities:Investigating a design framework.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Technology,19(2),139-160. http://www.ascilite.org.au/ajet/ajet19/brook.html.assessed,2011-11-23.
[10] Keough,M.(2005).Relationships not technology are the keys toonline learning.Paper presented at the 17th Biennial Conferenceof the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Charles Sturt University,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11] Alfred P.Rovai &Hope M.Jordan. Blended Learning and Senseof Community:A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traditional and fullyonline graduate courses [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04,02(05):1-13.
[12][13][16] Northcote,M.(2008).Sense of place in online learningenvironments[DB/OL].In Hello?选Where are you in the landscape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Proceedings ascilite Melbourne 2008.http://www.ascilite.org.au/conferences/melbourne08/procs/northcote.pdf.Assessed,2011-11-23.
[14] Paxton, P. (2003, November 4-7). 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online learning through invitational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DUCAUSE 2003:Balancing opportunities, expectations,and resources, Anaheim, California.
[15] Wikipedia.Socialization[DB/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SocializationAssessed.2011-11-28.
[17][22] Tom Bennett. The myth of teacher presence[DB/Ol].
http://newteachers.tes.co.uk/news/myth-teacher-presence/45620.Assessed,2011-11-28.
[18] Edward Brady & Douglas Bedient(2003). The Effects of Teacher Presence on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Attitudes [DB/ OL].5th Annual WebCT User Conference.http://www.ega.edu/facweb/irp/Surveysandreports/WebCTConference2003/papersfromconference/Brady.pdf.Assessed,2011-11-29.
[19] Dorit Sasson(2008). Using Teacher Presence to Motivate Students[DB/OL].http://doritsasson.suite101.com/using-teacher-presence-to-motivate-students-a85350#ixzz1f0qXFSd4 Assessed,2011-11-19.
[20] Bender,T.(2003). Discussion-based online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 learning: Theory, practice, and assessment. Sterling, Va: Stylus Pub.
一、在线课程在美国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在美国,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在线课程发展迅速。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校区、北岭校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便开始发展在线学习,目前在线课程数量已达总课程的一半。在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的继续教育学院,从1999年开始发展在线课程,现已开发1465门在线课程,网上注册的学员达到18898人。在该学院,85%的学生顺利完成在线课程的学习,87%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和面对面学习一样好,甚至更好,89%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另外的在线课程。瑞航德社区学院,网上班级在2005年秋季是55个班,2009年春季班则达到165个。瑞航德学院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在线课程“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和研读对我们有用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自我测试,回头查找学习中的问题”;“在线学习使我更好地安排时间”;“在线学习可以省汽油、省钱”。
在线学致可分为学位教育、准学位教育、(资格)证书教育、短期培训等。不同类型的教育对在线学习的要求各不相同。对于证书教育、短期培训的在线学习而言,学员从注册到完成学习可以都在网上实现。学位教育和准学位教育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为严格,必须是在线教育和面授相结合。教育机构根据学科和课程特点决定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比如,加州州立大学、加州大学的艺术、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学科,较多采用在线教学且效果较好;而医学、护理等学科需要大量实践环节的课程,则较少采用在线教学。
有的学校采取同步学习模式1,明确要求学习时间和内容,学习者为学校注册的学生,学习地点不限,但教师在学校指定的在线教学室授课,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协助。例如,加州州立大学长滩校区的在线教学即采用此种模式。异步学习模式在各学校应用更为普遍,学习者灵活掌握学习时间与地点。对于学位教育的课程而言,学习进度、学习内容均有明确要求,定期举办同步在线辅导、讨论及测验,最终要定时定点考试。在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校区以异步学习模式为主,但从注册到考核完全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课程仅占5%。
二、在线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在加州州立大学、瑞航德社区学院,开设在线课程有严格的审批程序(要经过学院老师或者教学委员会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并且要经过两个学期的试讲才能正式上线教学。通过论证的课程由课程主讲教师与教学设计人员、多媒体开发人员,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共同开发。在线课程开发完成后,课程交付各学院使用,由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学生的在线学习。美国在线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学为主、技术为辅”,可归纳为六个环节。第一步是分析教学条件。主要任务是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教学的技术条件、教学管理和相关政策,为设计课程和开展教学做准备。第二步是制订教学目标。主要任务是制订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课程结构,并把课程目标细化为单元和每课时学生应达到的具体学习目标。第三步是选择策略方法。在这个阶段设计者应根据教学目标、学习类型和技能层次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考虑如何安排教学活动、呈现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师生间的互动。第四步是选择技术手段。选择媒体技术的标准是最合适的而并非最新式、最先进的。技术选择时应遵循明白易懂、合乎逻辑、针对性强、简便易用、兼容度高、容易获取的原则。第五步是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还要尽量使学习过程成为积极活跃的师生认知、相互交流情感的过程。第六步是评价反馈调整。评价包括对课程设计的评价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前者旨在改进教学设计,后者本身就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目的是促进教学效果。设计者在每个设计环节结束时都进行反思和调整,并在设计结束时对整个课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设计的各个环节,再作必要的调整。
三、在线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不同类型的教育,不同类型的在线课程,其教学组织与实施也有较大区别。在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迪诺、北岭等校区,学历教育的入学条件、教学内容、考试标准对在校学习的学生和在线学习的学生完全一样。来自世界各地通过入学考试的学生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注册交费后参加所有在线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线提问、讨论、完成作业,老师可在线批改作业与答疑,也可视情况不定期组织学习者召开网络视频会议,交流学习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学完课程的学习者,可申请考试,学校将根据学员分布情况,在不同地区设立考点。考试当天,考点周边的学生前往考点参加考试,学校派老师在考点监考。通过考试的学生,获得该门课程学分。修完所有在线课程的学习者,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可申请获得相应学位。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的学位证书与在校学习取得的学位证书完全一样。
瑞航德、曼哈顿社区学院开设有准学位教育、技能培训的在线课程。只有经过专门培训的老师才能从事在线教学。各院系在专门技术部门支持下组织在线学习。每位老师的资料,如视频的自我介绍等可在课程管理系统中查看。社区学院的学生一般来自一定区域范围,如曼哈顿社区学院的学生基本是在纽约市,距离学院不会太远。即使是在线课程,学生每学期也要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以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习者的情况。因为学院学生数量太多,组织在线学习可省去教室、校舍,降低学习成本。是否参加在线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在曼哈顿社区学院,学习者的注册、毕业证书是统一的,在线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学费、学分、考试也都一样。在有些院校,在线学习仅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即教学并不完全通过远程教育来完成,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分布情况确定什么课程什么环节采用在线教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继续教育学院主要提供各类职业培训,即证书教育。每门在线课程有两位教师,一位是授课教师,另一位是课程主管。在线课程学习对象基本为成人,课程内容强调实用性,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不以考试作为评价和衡量学习者的唯一指标。
美国的在线学习,重视师生的互动。远程教学互动包括学习内容、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个别辅导和作业批改是学习支持的核心,是师生教学交互的主要内容。美国大学利用互联网,有效地解决了教与学的交互性,如通过“公告板服务”、“讨论组”系统,建立高效、迅速的通信联系。学生通过E-mail将作业或疑难问题发送给教师,教师可以随时查询电子信箱,批改作业或回答学生疑难,进行“异步――非实时”的教学交互。学校还利用传统媒介,包括电话、电视会议及面谈、课堂面授等方式,满足师生信息交流的需求。实践表明,一些在传统课堂上不大愿意提问的学生,更容易通过网络与教师或同学联系,增强了教学互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许多在线课程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四、在线课程管理系统的选择与使用情况
美国远程教育院校基本上都采用支撑在线教学与管理的智能平台,如Blackboard公司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Blackboard”以及开源免费软件“Moodle”。Blackboard是一款商业软件,没有特殊的文件格式,任何文件都可以在里面张贴,即使没有计算机技术背景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它创建课程,在互联网上提供学习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和进行在线测验等。使用者只需掌握简单的上传、下载和数据导出即可。Blackboard允许教师为某门课程建立一个学习空间,控制访问群体、张贴讲义、课件、布置批改作业、评分写评语,掌握学生学习进度,答疑解惑。学生可以下载讲义,在线参加并提交测验,多重互动、完成作业、提问、查询教师反馈等。通过Blackboard可以统计课程的点击数、每个学员登录和学习情况,对学习者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Blackboard目前已有汉化版本,使用时需要购买,并按使用人数和年度付费。
Moodle是由澳大利亚马丁・多格玛斯博士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主持开发的开放源码的在线教育平台。Moodle的主要功能有创建课程页面、发送E-mail通知、组织课程资料和课程活动、和评判作业、成绩管理等。Moodle易于安装、实施和使用,并且完全免费,近年来发展迅速。Moodle与Blackborad功能类似,但在在线课程的制作上,不如Blackborad强大。一些教育机构也自主开发在线课程管理系统,如加州州立大学北岭校区自行研发了课件制作模板Polaris,具有导航、检索、跳转等功能,提供了各种学习工具,并且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类媒体资源。
启示与建议
在美国培训期间强烈感受到在线教学的蓬勃发展,也看到农广校体系在线学习的发展前景,结合学校学习现实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尽快制定在线教育发展规划与在线课程建设规范。为推进农广校体系在线教育的发展,鼓励体系内教师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并使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建议学校制定在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应包括在线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在线教学的具体措施、在线课程建设步骤等内容。为统一系统内在线课程开发标准,实现在线课程在系统内的最大化共享,建议尽快制定在线课程建设规范,对在线课程设计脚本的内容和在线课程制作技术进行严格规范。其中,在线课程脚本内容规范应对课程介绍、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多媒体教学课件或教学软件、课程测试、实践教学、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等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在线课程制作技术规范应对文本素材、图形(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视频类素材的规格和格式进行统一要求。
二是选择适合的在线课程管理系统。任何一所准备利用互联网开展在线教学的机构,首先需要拥有支持在线课程设计开发和在线教学的平台。这个平台就是“课程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的选择与论证需要根据教学对象、教育投入、课程类型、教学方式等因素进行。目前,“课程管理系统”的选择方案有自主开发、购买商业软件和使用开源软件等3种形式。对于农广校而言,不具备自主开发实力,只能从市面上众多的课程管理系统中选择一款适合于自己的。上海师范大学曾通过网络查询、对比分析、试用各种课程管理系统,最后发现,Moodle从课程内容安排、考试设计、教学评价、师生互动,到丰富的资源、教学活动的安排与组织等方面都是在线教学尝试的首选。2008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开始引入Moodle,作为教师培训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课程管理平台。考虑到学校在线课程建议学校首先采用免费的Moodle平台,逐步探索在线课程设计开发与在线教学组织管理。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可视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成熟的课程管理系统,如Blackboard。
三是准确定位,抓好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在线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也不适用于所有学习者和所有科目。在线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在线教学的组织实施需要考虑技术支撑力量和人力资源两方面。目前,学校专职教学设计人员数量有限,技术力量还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在线课程,需要统筹考虑,有所取舍。首先要抓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在线课程开发,课程学习对象广泛,课程的设计无需过于复杂。其次要准确定位,抓好在线课程的设计和在线教学的组织实施。由教学设计部门综合协调,聘请课程内容专家与教学设计人员共同做好在线课程的设计开发工作。在线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公司解决。在线教学过程中的答疑、反馈与技术支持可由课程的内容专家、指导老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完成。
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直接影响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研究基于国内外学习活动领域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目前在网络课程设计开发方面的案例分析,以建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模型为研究目标。研究中综合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首先明确了在线学习活动的交互本质和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活动案例,梳理了构成在线学习活动的若干因素,并就在线学习活动框架和设计策略进行了归纳,建构形成了在线学习活动框架和设计模型,以期对完善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指导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习活动;网络教学;设计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4―0031―04
一、研究设计
遵循网络学习者学习特征和规律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型,是提高网络学习成效的有效途径。已有相当数量的国际组织和研究项目关注学习活动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目前我国还缺乏对国际上相关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和对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模型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建构一个能指导网络教学实践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在多项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在线学习活动的交互本质和理论基础;然后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典型在线学习活动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梳理了在线学习活动的构成因素,包括:任务、场景、辅导支持和评价;归纳出了三个影响活动设计的因素:学习者特征、设计者所持有的学习理论、在线学习环境,并搭建了在线学习活动框架;最后通过综合已有的教学设计研究成果和对活动案例中典型策略的分析,归纳并阐述了若干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本研究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主要采取了个案分析、观察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
二、前期研究
为构建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模型,本研究在前期研究中,已经提出了在线学习活动的本质、理论基础及其构成要素。具体如下:
(一)在线学习活动的本质及理论基础
本研究中,我们将在线学习活动定义为“基于网络所开展的教学活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群体为了完成特定的学习结果,利用网络与外部学习环境进行的交互总和”。[2]另外,本研究将活动理论及学习活动框架等作为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理论基础。
(二)在线学习活动的构成因素
基于典型案例分析,本研究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对网络课程学习活动中实际存在的若干活动样本的归纳总结,提炼出网络课程中构成在线学习活动的若干要素。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对这些要素进行归类整理,提出构成在线学习活动的四个因素,如表1所示。[3]每一个构成因素,又包括特定的内容。
表 1 构成在线学习活动的四大因素
[因素\&内容\&描述\&实例\&任务\&任务目标\&指向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知识点、疑难点等\&任务类型\&完成任务的多种方法的归类\&同化任务、信息处理任务等\&任务序列\&多个任务间的逻辑关系\&渐进序列、选择序列\&场景\&场景序列\&指向同一目标的一系列场景\&比如LAMS中的场景设计\&角色\&既适用于学习者,也适用于教师\&比如独立的学习者、小组参与者、推荐者等\&资源\&简单或者复杂的学习物件\&比如一个网页、单一数据库、一个视频媒体流、交互式地图等\&工具\&促进应用\&比如搜索引擎、讨论板、电子表格软件、媒体播放器等\&辅导支持\&规则支持\&是基于学习活动系统层面所提出的学习者行为规范和针对性建议\&评价规则、交流规则、分组规则\&进度支持\&协助学习者进行时间管理\&学习路径记录\&人际交互\&实现远程学习者学习支持的重要手段\&异步讨论交流,同步视频会议\&评价\&评价类型\&选择哪种方式对预期成果进行判定的表现\&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评价步骤\&评价实施过程中的流程\&通常依据任务序列设定评价步骤\&]
三、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模型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在线学习活动典型案例的分析,并结合问卷调查、焦点访谈等方法,归纳构成在线学习活动的四大因素;然后搭建面向在线学习设计的基本框架,对设计模型提出简要的定性表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已归纳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策略,构建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模型。本研究构建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模型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背景分析、任务设计、场景设计、辅导支持设计和评价设计,每一部分又包含相应的具体内容。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图 1 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模型
(一)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是进行在线学习活动设计必要的准备阶段,包括课程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约束条件分析三个环节。课程内容分析是对计划开展的在线学习活动预期成果的分析,是明确任务目标、选择恰当任务类型等后续设计活动的依据;学习者分析和约束条件分析的成果,既是后续任务设计的基础,也是辅导支持设计和场景设计的必要依据。
1. 课程内容分析
课程内容分析是后续任务设计的基础,通过课程内容分析,将教学所需要实现的预期课程目标细化为各个活动目标,从而依靠活动目标的实现完成预期目标。学习活动设计者需要通过课程内容分析逐步明确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课程各个知识点的内在逻辑结构,并挖掘课程目标所体现出来的学习者在智力发展、技能发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内在逻辑结构。课程内容分析尤其要注重发现课程与学习者的生活环境、经验的联系结构,以及课程知识与学习者的自学、探究的联系结构。
2. 学习者分析
在线学习者的经验背景、知识技能、兴趣专长等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是进行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所不能忽视的。学习者分析的目的在于为后续任务设计和场景设计尤其是辅导支持设计奠定基础。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习者分析的结果,以任务类型的选取为着眼点,同时注重在场景中角色的设定以及辅导支持中人际交互的应用。
3. 约束条件分析
约束条件分析是对在线学习活动的客观限定条件进行分析,是对预定学习结果能否实现的可行性分析。在线学习活动的约束条件分析,主要关注任务、场景、辅导支持和评价四大构成因素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需要强调的是,约束条件分析不仅要关注学习者完成任务所处的场景(包括角色、资源和技术工具等),也要关注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进程中所需要的辅导支持。对辅导支持的约束性分析,是活动设计初始阶段必须要考虑的内容。在线学习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有效的辅导支持,尤其是以各种形式进行的人际交互活动。但需注意,辅导支持同时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比如学习者因素、教学平台因素以及辅导教师自身因素等。可以通过分析规则支持、进度支持和人际交互支持三个方面的可行性,进行辅导支持的约束性分析。
(二)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作为与背景分析关系最为密切的设计环节,其分析成果将对后续的活动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任务设计包括三个部分,任务目标分析、任务类型选取和任务序列设计。任务目标分析强调学习活动的最终成果及其表现形式。任务类型选取是对前一阶段任务目标分析成果的直接表现,即通过选择与学习目标相适应的任务类型来促进学习者达到预设的学习结果。任务序列设计是针对复杂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任务。如前所述,有两种类型的任务序列:依据任务难度而产生的难度渐进型和依据学习者特征而产生的特征选择型。在实际在线学习活动中,两种任务序列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个学习活动中。
1. 任务目标分析
在线学习活动中的任务目标分析,相较于传统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分析,更强调学习活动的最终成果及其表现形式。在分析过程中,先要明确目标属于哪个领域,对于知识技能领域的目标而言,还要明确属于哪个知识类型和操作类型,最后要阐明特定在线学习活动的预期学习结果。
2. 任务类型选取
任务类型的选取,需要考虑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以及约束条件,是对背景分析成果的综合应用。活动中的任务设计非常关键,其类型的选择决定着活动成效。一个良好的任务设计,既能建立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技能间的联系,也能在新知识与学习者生活经验、实践领域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实现学习者预期活动成果。
3. 任务序列设计
在线学习活动往往需要通过特定的任务序列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这是由于复杂活动常需通过多个任务渐进实现,因此任务序列是在线学习活动任务设计的重点。在具体活动中,任务序列往往表现为特定的流程。经过严密设计的任务序列有利于预期学习活动结果的实现。学习活动任务设计可以采用两种典型的序列方式:一是依据任务难度而产生的渐进型,二是依据学习者特征而产生的选择型。
(三)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是对学习活动所处环境的设计,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与任务类型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呈现场景序列、拟定角色分配、设计资源和技术工具三方面内容是此阶段的重点。场景序列是一系列场景的组合,是任务序列的具体表现,学习者正是在具体的场景序列中针对规划设计的任务来实现预定学习结果。场景中的角色依据不同任务类型而设定,这里的角色不仅指学习者所要扮演的角色,还包括教师在学习活动进程中扮演的角色。资源和技术工具同任务类型具有密切联系。
1. 呈现场景序列
场景序列是任务序列的延伸。场景序列的设计主要依据在任务设计阶段所生成的任务序列而进行。因此,合理的任务序列编排是场景序列设计的根本。对应两种类型的任务序列,场景序列也有两种表现:场景序列的顺序呈现和场景序列的选择呈现。两种方式的场景序列在在线学习活动设计实践中,通常结合使用,即为实现预期活动成果,某些任务应用顺序呈现方式,而另一些任务则应用选择呈现方式。具体安排主要依据任务类型、学习者特征以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等综合设定。
2. 拟定角色分配
拟定角色分配是为学习者和教师设定在学习活动中的职能、权限以及相适应的资源和工具的设计环节。这一环节是实现所设定任务类型的必要阶段,以任务类型为角色设定的根本依据,强调参考学习者特征分析结果,尽可能设定适合不同特征学习者的角色。
3. 设计资源和技术工具
资源和技术工具是完成学习活动预期成果的必备要素。技术工具是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支持工具,它与任务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即不同类型的任务需要配合应用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工具;同时随着任务难度的提高,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工具。在线学习活动中的资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活动开始时就由活动设计者提供的资源,比如阅读材料、多媒体课件、相关案例库,等等;另一类是随着活动的进行,由学习者自己或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辅导教师之间的交互所产生的资源,比如学习者作品集、学习者搜集的数据资料、讨论区中的交流等,这类资源既可以作为学习活动的评价依据,也可以作为开展后续学习活动的材料。
(四)辅导支持设计
辅导支持设计是在线学习得以有效实施的必要保障,是在线学习活动不同于传统环境下学习活动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的规则、进度和人际交互设计,是辅导支持设计阶段的具体内容。规则设计强调制定一系列规范和针对性建议,并要求学习者遵守完成;进度设计以帮助学习者进行时间管理为主要目的,是建立在场景序列设计和学习者实际学习进度的基础上;人际交互作为学习支持实现的普遍方式,是辅导支持设计的主要内容。
1. 规则设计
在线学习活动的规则支持,是基于学习活动层面所提出的学习者行为规范和针对性建议,包括学习者参与活动的频率、形式,激励学习者参与活动的方法,以及在线协作学习的分组规则、讨论交流规则,等等。传统教学设计关注整个教学的系统性,而学习活动设计则注重活动层面的系统性,因此面向活动的规则设计更多考虑这一微观层面的系统性。
2. 进度设计
进度设计是时间管理在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中的具体表现。进度支持不等同于任务序列和场景序列,但是与两者有着密切联系。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中,进度支持可以具体表现为明确的学习进度规划、依据学习记录管理进度等。
3. 人际交互设计
人际交互是实现远程学习者学习支持的重要手段。在远程教学中,无论学术性支持还是非学术性支持,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靠人际交互实现。具体到每一个在线学习活动中,人际交互表现为不同形式。
(五)评价设计
评价设计是对学习者是否达到预定学习结果的判定方法的设计。学习结果评价能够对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其他构成因素,如任务设计、场景设计以及辅导支持设计,进行适当的修订完善。在线学习活动的评价设计包括两方面内容:评价类型设计和评价步骤设计。
1. 评价类型设计
评价类型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一个常用的评价类型是依据评价主体区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评价设计与设计者所选择的任务类型之间有密切联系,不同任务类型所产生的活动结果不同,因此所应用的评价类型也不同。可以通过任务类型的划分,来确定在学习活动中可以应用的评价类型。
2. 评价步骤设计
在评价步骤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应步骤开展具体评价,通常和任务序列、场景序列的顺序相一致,以保证学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尤其是对活动成果的判定对分析是否实现学习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四、后续研究建议
对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伴随着人们对在线学习的涵义和规律特征的不断认识而发展。虽然本研究提出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已经从构成因素到设计模型再到模型中设计策略的应用,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给予了模型较强的可操作性,但这一活动设计模型仍然需要经过大量的远程教学实践不断完善。这一完善应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四个构成因素所包括的十二项具体内容在不同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二是具体内容之间的适应性关系。
本研究采用了基于教学论的活动设计分析视角,其与基于技术视角的活动设计研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因此,后续研究可以建立在本研究提出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基础上,遵循相应的学习设计规范进行在线学习活动教学平台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乔爱玲,王楠. 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及相关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5):41-47.
[2] 王楠,乔爱玲. 在线学习活动本质及理论基础探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09,(01):36-40.
[3] 乔爱玲. 基于成效教学理论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探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09,(09):60-63.
关键词:在线教育;产业链;盈利模式;建议
自2012年起,资本市场对在线教的关注度和投资力度逐步提升。BAT巨头加速了对在线教育行业布局,传统线下教育机构新东方、好未来也加快了在线教育业务的发展,同时,各种在线教育领域的新项目也层出不穷,使在线教育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更多的企业则面临着倒闭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网民和学龄人口巨大,教育消费比重大,教育培训市场规模超过万亿,2016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也达到了1000亿以上。根据《2015年互联网教育产业蓝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中国在线教育领域企业数量约有9500家,包括学前教育、K12教育、职业教育、出国留学教育、高等教育和语言培训类教育领域。但就整个在线教育领域而言,真正可行的盈利模式还没有被找到。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在线教育的产业链和现有盈利模式特点。
1 在线教育行业产业链分析
在线教育的涵盖面十分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如果按照产业链架构进行划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提供方
内容提供方的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企业包括传统教育机构和在线教育机构;个人是指从事在线教育的教师等。提供的内容包括四种:一是教学视频,主要是传统的教育机构或个人将线下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内容上没有太多的变化,因此一般缺少针对性。二是文档资料,一般提供给用户无偿或有偿使用,比如百度文库、知乎等。三是教育工具,主要是指以多种形式存在的辅助类学习工具,包括背单词型产品、题库型产品、笔记型产品、早教类产品、评测与资讯工具。
(二)平台提供方
平台提供方是为在线教育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提供的中介平台。在线教育的提供者主要包括机构和个人,所以根据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模式:一是B2C模式,指在线教育企业向用户提供服务;二是C2C模式,指个人向用户提供服务;三是C2C+O2O模式,指个人通过“线上+线下”向用户提供服务;四是B2C+020模式,指在线教育机构通过“线上+线下” 向用户提供服务[1]
(三)技术提供方
技术提供方的主要职能是为在线教育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华平股份为远程教育系统提供支持,立思辰、天喻息在政府或学校搭建教育云平台等。[2]技术提供方不提供教育内容,而是为在线教育机构提供全方位的在线教育技术解决方案。
(四)电信运营方
宽带是实施在线教育的技术基础,而这一切技术基础恰恰是电信运营方提供的。电信运营方掌握着大量的客户资源,在4G时代下推广移动端在线教育产品具有极大优势,信运营方也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在线教育类产品。
(五)渠道提供方
渠道提供方是指帮助在线教育机构或从事在线教育的个人将产品和服务推广、销售给最终用户。渠道提供方一般分为三种:一是以百度、腾讯等为代表的网络推广服务商;二是在线教育企业独立建立的推广和销售渠道[3];三是商和加盟商,专门为在线教育机构的产品做。
(六)最终用户
最终用户是指购买在线教育产品和服务的相关群体,包括企业、家长、学生和老师等。这里指的企业,主要是入驻在线教育平台的企业,这些企业会付给平台一定的佣金费,然后利用在线平台上的客户资源,销售自己的教育产品。家长和老师作为最终用户,主要是在学前教育和K12教育领域。家长是为子女选择最合适的在线教育产品,老师主要是利用在线教育产品来辅助自己的教学。
2 在线教育行业盈利模式分析
我国在线教育行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一方面,其存在着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寻找到一种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提升在线教育行业的变现能力,在线教育行业将无法持续发展。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现有的在线教育盈利模式。
(一)内容收费模式
是指针对用户购买的教学课程和资料收费。代表性的企业有梯子网、第九课堂等。采用内容收费模式的在线教育机构,往往在同行业和领域内有良好的口碑和大量的用户,收费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具有知识产权的高价值内容,一般具有原创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在线教育机构和企业通过建立网站,将这些内容通过网络渠道销售给有需求的用户。
内容收费是在线教育各细分领域的重要收益来源,内容主要以下几种来源:一是部分在线教育机构独自创作的内容,尤其是传统的线下教育机构转战线上后,将原有的具有知识产权的课程和资料上传,针对部分核心内容有偿提供给用户;二是一些在线教育机构购买线下教育资源,然后将这些资源加工、再造和整合,将其上传至网络进行销售;三是一些在线教育机构购买线上个人教育内容的版权,然后在在线教育平台上销售。
从目前来看,在线教育机构和企业要想采用内容收费模式,必须保证课程和资料的质量,因为用户只会对高质量的课程和资料买单。但从在线教育领域来看,盗版以成为影响该盈利模式的重要问题,盗版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内容创作者的积极性,影响了企业和机构的收益。
(二)增值服务模式
是指用户在享受免费学习资源后,产生了免费资源无法解决的进一步需求,在线教育机构针对用户的这些需求提供进一步的服务,但要收取一定费用。比如一些在线教育机构首先会提供给用户一些免费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用户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时一些机构会推出网络咨询服务,针对用户的问题进行在线答疑,并收取一定的费用。这种盈利模式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和互动性,能有效避免盗版问题,所以在在线教育的各细分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从事职业教育培训的中公教育推出的线上申论批改,就是针对参加申论笔试的考生希望有老师能够对其申论写作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和指导,而提出的一项增值服务。
(三)佣金费模式
佣金费模式是指一些具有大量用户资源或流量优势的在线教育机构通过开发软件或搭建平台,对入驻的教育机构或个人收取一定的费用。采用佣金费模式比较典型的代表是淘宝同学、沪江网和YY教育。淘宝同学和沪江网搭建在线平台,通过收取教育机构的入驻费来实现盈利。因为淘宝同学和沪江网等这类在线教育平台具有流量优势和大量的客户群,所以能够吸引众多教育机构入驻,保障收益。YY教育搭建平台后,主要是吸引教师入驻。入驻的教师只要能够保证授课的质量,并且平台有足够多的用户,就能实现比较可观的收益。这些收益只需少部分提供给平台做佣金费用,剩余的收入基本上归教师自己所有。
(四)会员收费模式
会员收费模式,是指用户通过缴纳会员费,能够学习平台内部分或所有的课程和资料。这种模式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华图网校,用户只要交固定额度的包月费,就能观看网校内的所有视频。但这种模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用户不可能需要网校内所有的课程,这样就会使用户感觉机构收取的会员费太贵以及内容的针对性不足。
(五)广告收费模式
广告收费模式,是指向在线教育平台上或教育工具上投放的广告进行收费。鉴于在线教育行业各细分领域用户的特点,学前教育和K12教育领域采用广告收费模式比较少,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语言培训类教育领域采用广告收费模式比较常见。从收费方式来看,广告收费模式主要包括定额收费、按业绩收费和按流量收费。比较受欢迎的是按流量(点击次数)收费,但这需要在线教育机构必须具备品牌优势、流量优势、用户数量优势和点击量优势。然而,具备这些优势的在线教育机构很少,因此,广告收入只能作为在线教育机构收入结构上的一个补充,而不能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六)软件收费模式
软件收费模式,是指向教育的移动终端或PC终端收费[4]。比如一些在线教育 APP 软件,当用户安装使用时,有一些必须先付费购买。
3 在线教育企业发展建议
在线教育企业应该选择价值链中的哪一环,选择何种盈利模式,取决于在线教育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开发能力、技g水平和资金状况。目前进入在线教育领域的企业大部分属于新创企业,资金有限,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能力不强,所以应结合自身最大的优势,做成小而优的企业,而非大而全的企业。比如一个企业要想进入在线教育领域,首先就要对在线教育的各个细分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评估,预测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透彻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最终选择在线教育产业链中的一环或几环,确定市场定位。
如果选择K12教育产业链中的内容提供方,接下来就要分析同类企业市场情况,确认目标人群和产品定位。K12教育可以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不同阶段的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家长的需求,因为学生家长是最终的买单者,详细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后,最终确定产品的定位,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同时,产品也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习惯,增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设计,吸引家长购买。最终通过不断完善产品的功能,形成较强的产品壁垒,增强用户粘性,进而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线教育已经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在线教育的产业链已经比较清晰和完整,但是在线教育的盈利模式还比较单一,而且每种盈利模式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从总体情况看,内容收费、佣金费和增值服务是主要盈利模式,其他模式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在线教育领域仍需探索和发展新的盈利模式。本人认为,在线教育可以多借鉴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因为在线教育与电子商务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在线教育企业在借鉴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一定可以找到更多适合的盈利模式,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叶玲莉. 在线教育重塑未来学习模式――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J].计算机世界,2015,(22)
[2]风凰教育.2013年中国在线教育盈利模式分析[R].北京:风凰网,2013.
从作者对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发文量来看,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北京大学的李武和武汉大学的宋琳琳,两人均著有5篇论文。其次是中山大学的朱伟丽和江南大学的彭奇志,均著有4篇论文。青岛农业大学的张格丽、东北大学的陈艳梅和天津师范大学的高洁分别著有3篇文章。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的李武和武汉大学的宋琳琳是研究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者,但从发文时间来看,李武的发文时间较宋琳琳早,并且研究内容较系统。从作者所在单位的分布来看,排在前10名的大学依次是武汉大学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共有9篇;排名第二的为中山大学,共6篇;之后依次是北京大学5篇,江南大学4篇,青岛大学、东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均为3篇。以上数据说明,武汉大学不仅有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还有一个该领域的研究团队,是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学术带头单位。其它高校仅为一个或少数人对在线信息数据教育进行研究,学术力量略显薄弱。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研究的阶段。
2我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式
从检索出的相关文献中,通过对文献主要内容的整理分析,得到研究者对在线信息素质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例分析研究、不同国家地区对比研究、网上和问卷调查研究、实践研究和相关技术研究等形式。
2.1国内外在线信息素质教育(OIL)I研究现状的对比研究
李武在对美国和香港地区开展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网站中的用户指南、课程设置等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他认为将美国和香港地区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先进经验与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后,即可弥补在此领域的不足,也可以促进相关事业的发展。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向海华在论文中,通过网上调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美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形式内容特点,以及服务指南、在线课程的开设进行了对比研究,找出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宋琳琳在文章中对20所美国大学图书馆调查后,总结出美国大学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特点,并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丰富形式、合作共享、增强对教研活动的支持和建立健全信息资源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的建议。
2.2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调查和实证研究
刘二稳调查了山东省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发现山东省50所高校图书馆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存在形式和手段单一、教学活动缺乏互动性、教学内容匮乏和缺乏统筹规划与管理等不足,并针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建议。王慧利用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方式,对“211工程”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形式、内容、媒体形式、开放程度、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前"211工程"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信息素质标准、进行统筹和规划、改进教育内容、结合专业教育、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互动和注重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开放性五点策略,用以改进高校信息素质教育。
2.3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操作研究
武汉大学的黄如花教授结合所在武汉大学利用Blackboard建立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的教学实践,分别从丰富平台内容、增强平台的交流功能、增强平台友好性、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和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五个方面,详细的论述了国内在引进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是应该注意和完善的内容。江波等在《基于开源软件Moodle构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平台》一文中,详细地分析了Moodle构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的可行性,指出了Moodle在构建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的优势,并对平台的课程管理、学生管理、考试管理、在线交互等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
2.4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的相关技术研究
陈淑珍在文中指出,将Web2.0技术引入到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中来,有效的对现有学习模式进行了有效转变,即Web2.0支持下的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中,在教学中的角色分工不再明确。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来,并能够由多人参与完成教学活动并进行知识分享。丁青等认为,Lib2.0技术的应用使在线素质教育形式多样化,包括:博客、RSS(站点摘要)、网摘、SNS(社会网络)、Wiki(百科全书)等。在Lib2.0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在线信息教育活动中,就为合作开发和共享在线信息资源实现了可能,并通过在线的方式用最快的速度将信息传递给读者。
3中国在线信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对未来的思考
关键词:过度自信;成因;投资;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059-01
过度自信是人们理解自身能力和知识局限性方面的一种心理偏误,人们往往高估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低估行为风险,并夸大对事件结果的控制能力。过度自信并不意味着无知或不称职,而是自我感觉比实际情况更好。人们通过观察行为结果来增强学习能力,并倾向于将成功归于自身因素,将失败推委于外部因素,夸大自身能力对成功贡献的实际权重。
导致过度自信的部分原因源于对知识和能力的幻觉。随着获得信息量的增加,人们自认为预测准确率也随之提高,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互联网使投资者轻易获得海量信息,如股票的历史价格、收益、企业近期绩效、实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等等,但是大多数个体投资者缺乏职业经验和训练,他们解读信息的能力较差。大多数个体投资者意识到在解读投资信息方面的局限,他们加入虚拟社群、网络聊天室或是网络论坛,通过网络获得相关信息、分析知识和投资建议,然而并非所有的网络建议都正确,很多建议并非他们主观想象那样有价值。投资者大量依据这些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时会表现出过度自信。
导致过度自信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结果的控制幻觉。人们常常自认为能影响那些实际不可控事情的结果,产生对事件结果的控制幻觉。产生控制幻觉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主观的行为选择导致对结果的控制幻觉。二是已发生事情的结果会影响控制幻觉。已发生事件的好结果比坏结果更加容易导致控制幻觉。三是任务熟悉程度影响控制幻觉。对任务越熟悉对结果的控幻觉制幻觉越强。如投资者对在线交易越熟悉,他们交易行为就越自信,并且更多地通过网络形式参与交易。四是可获得信息量影响控制幻觉。信息量越大,控制幻觉越严重。海量网络信息就显示出了这一特点。五是活动的参与程度影响控制幻觉。对一个任务参与得越多,对任务结果的控制幻觉就越严重。在线投资者高度参与投资过程,他们在线获得信息,在线进行评价和决策,对在线交易结果控制幻觉越明显,在实施在线交易时就显得更加过度自信。
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同时,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模式的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国家把实施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列为振兴我国教育的六大工程之一”,取消“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网校审批”等等,又从政策层面助推加力。以开放教育为例,截止到2012年底,开放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359万人,约占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的10.8%。远程教育规模迅速增长,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对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社会的形成,对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为社会和广大群众从理解到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问题集中在对远程教育质量的质疑和批评。表现为教与学时空分离导致的学生管理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技术支持的问题,教学质量控制的问题等等。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正在逐步弥补这些弊端,但是解决涉及教育本身的一系列问题,关键还在于在线教师,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在线辅导教师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
二、在线辅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分析
在线辅导教师的教学过程与传统面授教学不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教与学,还包括更多的情感交流、更多的技术支持、更多的教学资源的提供等方面,在线教学过程的相对复杂性决定了在线教师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和要求。
(一)在线辅导教师的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环境,同时也对教学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个完整的在线教学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在学习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学习中的辅导阶段以及最后的评价阶段。在学习开始之前的准备阶段。学习开始前教师应当从自己和学习者两个方面做好准备。自身主要是课程了解、专业知识的储备、教学工具使用技能掌握等方面。对于学习者,了解他们的教育背景等个人基本情况,帮助他们进行学习计划制定,获取必要的学习工具,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时间安排等等。学习过程中的辅导阶段。在线教师还要进行课程设计,协调学习目标、活动、资源与评价之间的关系,组织教学过程。辅导教师要引导学习,围绕学习内容,根据不同媒体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在网络海量资源中选择适宜的学习资源。对学习者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帮助解决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同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监控学习进度。在线辅导的最后一个阶段为评价阶段,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给出评语和分数。评价往往是和课程的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的,有助于学习者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学习者交互信息等进行分析。另外,评价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建设性,有助于激发学生未来的学习过程。
(二)在线辅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在远程教育在线辅导教师教学过程中,在线辅导教师由传统意义上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导为主”,由教学内容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监督者。角色的转变要求在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与之角色相应能力,不但要掌握教学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一定情感支持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1.教学能力
(1)专业能力。在线辅导教师首先是课程专家,熟悉教学内容,了解专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所任学科方面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了解学科前沿。
(2)教学设计能力。在线教育依托网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课程建构的一致性,教师要充分结合网络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学习环境、学习者需求、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习目标驱动着学习评价的设计,继而驱动着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目标、活动、学习资料与课程评价等各要素之间的一致性。
(3)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线课堂教学能力,在线教师通过课堂作业完成、交流讨论、学习效果反馈等学习行为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动态,利用评论、鼓励、质疑等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意见或建议,帮助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思路,引导和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二是开展个性化教学指导能力,根据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对学生的个人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的记录、储存,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帮助学生选择一种适合自己,又能够按时完成学业计划,提升自己能力的有效学习途径。
(4)教学评价能力。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不仅是判断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依据,还是引导学习者实现学习目标的基本手段。评价不仅要针对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衡量完成一个特定任务时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情感支持能力
(1)加强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情感交流。在线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师生分离这一基本特征,辅导教师在做好网上教学的同时,提升沟通交流技巧,通过论坛、电子邮件、微信、电话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学习者及时有效沟通交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之,营造一个积极的、相互帮助的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在自己的周围,使学生有归属感。
(2)注重策略设计。在与学习者交流沟通过程中应当注重策略设计,要基于教学目标,围绕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内容上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能够引起学习者的共鸣,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1)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在线辅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在线辅导教师应当成为一名熟悉网络环境,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服务的技术专家。突出表现在掌握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恰当的利用工具和技术传输不同的学习内容,诊断学生可能面临的技术问题并能够随时进行解答。
(2)帮助学生通过网络甄别获取信息的能力。面对海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在线教师应当具有很强的信息检索、信息鉴别、信息选择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需求,辨别出学习资源的优劣,甄选出所需要的资源,最后将所需的资源运用于教学。(3)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的资源建设规范标准》,按照学习资源建设的实用性、适配性和系统性原则,开发出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另外,目前移动教学资源建设渐成趋势,各种教学资源开发呈现出微型化、专题化、碎片化特征,在线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过程中,一方面体现网络资源的特点,实现资源在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切换,方便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仍然要注意资源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在线辅导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适应远程教育的发展,解决目前远程教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是对提升在线辅导教师技能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和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加强培训和研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是提升在线教师技能的重要途径。
(一)树立终身学习和以生为本的理念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很大的改变,教师要从思想上接受并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积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课程开发者、监督者、引导者、支持服务者、资源建设者等角色。同时,一定要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参与是进行有效教学过程的关键;做好教学支持服务是进行教学的核心;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是进行教学的根本目的。教育部在建设数字教师标准时关注的三个问题之一就是教师要具有以学生为本、面向学生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在线教师要意识到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和资讯,更新知识结构,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自觉性。
(二)注重在线辅导研究
一是了解和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变化的形势,特别是有关远程教育前沿的一些问题。二是要研究远程教育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深入对在线辅导教师能力的认识。三是针对在线辅导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加强在线教师培训
培训是有效快速提升教师技能的途径之一,培训前学校要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目前发展的现状,结合对远程教育教师应必备的技能,提出目标和要求。培训过程中,根据培训目标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每一阶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指导教师的课程,并制定出培训的考核制度。同时,制定出详细的管理方法,例如,采取有效激励措施,注意培训时间的合理性,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的交流互动等等。最后,要注意多样化的培训方法,例如案例教学、观摩教学、小组讨论等等,特别是要大力加强远程培训,在远程培训中体验、学习远程教育,有效促进培训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注重教学实践
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是评价在线课程学习的重要标准,它与在线课程质量和学习者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学习者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即交互(包括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以及学习者与内容之间的交互)、网络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本研究为探究这三个方面与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模型。研究表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自我调节学习、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是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增加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在线学习的一线设计人员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在线学习满意度;学习交互;网络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 x(2017)05-0043-08
一、引言
2010年斯隆协会关于在线学习的研究表明,30%的大学生至少学习过一门在线课程。(Allen&Seaman,2010)也有研究发现,与课堂教学相比,在线学习的效果并不突出。在线学习要求学习者要有自主学习的自信并且能够主动评价自身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在线学习时,学习者自信心越高越能够自愿从事学习活动,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也更积极,故而能够增加他们的在线学习满意度。(Liang&Tsai,2008a)此外,在线学习意味着学习者有更多的自由,因此,个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控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学习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自身行为,将不能完全投入到在线课程W习中,最终导致学习者对在线学习满意度降低。所以,从交互、自我调节学习和互联网自我效能等方面研究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对提高我国在线学习的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出可能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很多学者认为,课程学习中的各类交互是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Ali&Ahmad,2011;Lee,2012;Yukselturk&Yildirim,2008a)本研究框架是基于Moore和Ke-arsley提出的影响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因素:三种类型的交互、互联网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学习。
(一)学习满意度及在线学习满意度
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是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对比自己预设的期望,对受教育过程的整体感知。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是衡量高等教育组织和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大学期间学生的受教育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文静,2015)在远程教育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与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密切相关。由于学习满意度能够直接反映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课程学习时的身心体验,能够直观表现出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因此,研究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学习在线网络课程的满意度对提高我国在线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大学生在线学习时的整体感知、交互感受以及在线学习是否帮助自身在专业学习和教育发展方面有所提高等维度进行测量,以此研究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
(二)国外研究现状
1.交互与在线学习满意度关系研究现状
交互可以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让学习者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并产生新的意义或框架。(Juwah,2006)在在线学习中,最著名的交互框架是由Moore提出的,包括三个要素: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Moore,1989a)
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类型有多种形式,如教师对学习者进行评价、鼓励、指点,学习者对教师的回答、反应,等等。YuKselturk和Yildirim的研究表明,在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在减少,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不变。(Yukselturk&Yildirim,2008b)更有研究提出,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是预测在线学习满意度的最重要指标。(Battalio,2007)这些研究结果都说明,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是影响学习者学习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对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要大于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Jung,Choi,Lim,&Leem,2002)在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各种交流渠道,与其他学习者发生对等交互,能够增强学习者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和情感,加深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促进新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如果在线学习能够提供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交互的平台,学习者对该网络课程的满意度会提高。然而,交互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在线学习要求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有过多的交流、合作,学习者对该在线学习的满意度就会呈下降趋势。
与上述两种交互类型不同,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是指发生在学习者与经过精心制作的反映课程主题或课程内容的材料之间的一种单向交流过程。(Moore,1989b)当学习者对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信息、知识或者观点进行自我反思并将之作为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时,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就发生了。在在线学习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者的多数时间都在与在线学习内容发生交互。例如:与学习相关的课前材料让学习者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建立初步连接,达到先行组织者的目的;系统的在线课程内容能够让学习者掌握所学知识;与该学习内容相关的扩展材料为学习者提供了扩展学习深度和广度的机会。因此,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体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对在线学习的满意度。
2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与在线学习满意度关系研究现状
前人的研究表明,互联网自我效能感能够调节学习者对互联网的使用和选择,会少量地调节学习者的感知学习和学习满意度。有研究发现,互联网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有一定影响。例如,Liang和Tasi指出,互联网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更喜欢在线学习环境,更愿意在学习活动中用互联网解决问题、演示各种问题的来源和详细描述所学知识。(Liang&Tsai,2008b)同时,在基于网页的学习中,越高的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会带来越积极的学习动机。然而,也有学者持怀疑态度,认为互联网自我效能感和满意度之间并没有决定性的联系,例如Rodriguez Robles测试了一个关于成人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预测模型,发现互联网自我效能感并不是学习满意度的主要预测因子。(Rodriguez Robles,2006)
纵观前人研究可以看到,在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与在线学习满意度关系方面,不同学者的观点不同,并且在现存文献中关于互联网自我效能感对在线学习重要性的研究不足。因此,本研究决定将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作为交互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因素。
3.自我调节学习与在线学习满意度关系研究现状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自我调节学习对在线学习有一定影响。与以往的课堂教学不同,在线学习将学习者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学习者有更多的自,同时也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线学习具有灵活性、随时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等特点,需要学习者使用更多的自我调节技能。学习者掌握越多的自我调节技能,在在线学习中取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因此,本研究认为自我调节学习也许会影响在线学习满意度。Puzzifer-ro发现,元认知自我调节、时间管理和学习环境与学习者学习满意度有明显的关联(Puzziferro,2008)。Peterson在2011年的调查中发现,自我调节的某个属性在将来可以用来预测学习者主动学习在线课程的意愿。因此,从这些研究来看,当前需要更多地研究自我调节学习和在线学习满意度之间的联系。根据Puzziferro的研究,本研究根据自我调节学习的维度,结合在线学习时间灵活、自主性强的特点,从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元认知自我调节、目标设置及计划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究自我调节学习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三)国内研究现状
有学者将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分为五个维度:个体特征、课程界面、教学资源、网络技术和使用效果。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和网络技术对网络课程学习满意的影响不大,课程界面和教学资源对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影响显著。此外,在使用效果中,教学交互对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影响显著。(王宁,等,2014)也有学者将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为三方面:人、媒介和环境,经过研究得出媒介中的学习资源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最大。(王耐寒,2011)这些研究表明了学习资源对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的重要性,但并未说明学习者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对网络课程学习满意度的影响程度。
还有学者从学生、教师、课程和技术四个维度研究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学生维度中的学习动机和交互行为是影响学习满意度的直接因素,自我效能感、成效期望是影响学习满意度的间接因素。技术维度中的平台设计和教师维度中的教学能力是影响学习满意的初级因素。(李宝,等,2016)该研究考虑到了学习者的交互行为以及自我效能感等对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是本研究的基础。但由于该研究调查的是传统课堂中的学习满意度情况,本研究根据在线学习的特点,结合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和共性以及国外现有的研究结论提出假设: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互联网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有影响。
三、研究问题
已有研究表明三种类型的交互、互联网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是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因素,然而目前并没有综合三种类型的交互、互联网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这五者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程度的相关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得出一个预测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回归模型,该模型包括交互、互联网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重点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1.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
2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预测因子。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共123人。年龄集中在18-25岁之间,研究对象的特征见表1。本研究采用的抽样方法为非概率立意抽样,研究者以所在学校东北师范大学为主要调查单位,并随机选择不同地域的高等学府。
数据显示,研究对象中男生22人,女生101人;年级以本科四年级为主,占全部调查人群的73%。研究对象以东北师范大学在校生为主体,包括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各个层次的高等院校在校生。研究对象来自不同专业,包括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韩语、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广播电视编导、教育技术学等数十个专业。
在这些研究对象中,有79%的学生参加过在线网络课程的学习,说明在线网络课程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此外,有21%没有参加过在线网络课程学习的被调查者,他们的数据反映了大学生对在线网络课程的需求,对在线网络课程的改进和建设同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获得的123个样本均为有效样本,能够参与下一步的数据分析。
(二)问卷设计
1.问卷结构
本研究数据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为了方便数据的统计与整理,本研究将编写好的问卷编辑到问卷星,并将该网址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放。问卷组成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对象的个人特征,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年龄以及是否参加过在线学习。这部分共有4道题,均为单选题。
第二、三部分的分布情况见表2。
第二部分是本文问卷的主体部分,包括了前文提出的影响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三个因素:交互(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调节学习。
第三部分是卷的重点,共5道题,调查了学习者对所学在线课程的整体满意度以及课程是否能够对自身发展和专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设计该模块的目的是为了在后期回归分析时,探究第二部分中各个模块与满意度的影响关系,找出影响学习者在线学习满意度的最大影响因素。
为了方便数据统计以及数据的回归分析,本研究采用了李克特量表五点选项计分法。第二、三部分的题目选项设置完全相同,均为: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确定、D.基本不符合、E.完全不符合,对应的分数分别为1、2、3、4、5。
2.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问卷根据本研究提出的理论假设而编制,包括五个预测变量和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每个变量的问题设置取自各个领域已有的信效度较高的测量量表,并根据本研究的特点进行改进。
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首先对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对问卷进行Cronbach oc系数检测,分析结果见表3。数据显示,本问卷的6个结构变量的α都超过0.7,表示问卷信度佳,并且问卷的总信度达到了0.935,说明问卷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对问卷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的因素负荷量均在0.600以上,表示本问卷的收敛效度好。而且,各观测变量在其他结构变量下的因素负荷系数均小于0.1,85%以上的观测变量因素负荷系数接近于零,因此本问卷的区别效度好。
以上分析说明,本问卷后续的回归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五、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
本研究将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Var1)、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Var2)、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Var3)、互联网自我效能感(Var4)和自我调节学习(Var5)作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将大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满意度作为多元线性回归的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分析这五个变量与满意度的相关性,本研究做了这五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矩阵研究,见表4。
数据表明这五个影响因素中,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与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相关性最大(r=.667),并且呈现显著正相关;自我调节学习与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相关性次之(r=.589),其相关性也是显著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互因素的三种类型中,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与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相关性是最低的(r=494,p
由表4我们可以推断出学习者在线学习时的一些行为表现。在线学习满意度高的学习者在进行在线学习时,与学习内容的交互比较自然,学习平台能够及时给予学习者反馈。此外,这样的学习者通常也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学习的技能,能够较好地规划、指导、监测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能够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回顾。
再者,在这五个因素中,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交互、学习者和内容之间的交互、互联网自我效能感以及自我调节学习与在线学习满意度的相关系数绝对值都在0.521以上,说明这四种因素与在线学习满意度呈现显著的中度以上的相关性。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与满意度呈现显著的较低程度的相关性。
因此,本研究根据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大,自我调节学习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次之,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最小,互联网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对大学生学习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程度居中。
(二)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预测因子
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之后,得到表5中的数据。
由表5可以发现:五个预测变量中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有显著预测力的变量共有四个,依次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Var1)”“自我调节学习(Var5)”“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Var2)”“互联网自我效能感(Var4)”。四个预测变量与“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因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789,决定系数(R2)为.623,最后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的F值为48.770(p=0.000
从每个变量的预测力来看,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最具预测力的自变量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Var3)”,其解释变异量为44.5%;其次是自变量“自我调节学习(Var5)”,其解释变异量为11.6%;其余两个自变量的预测力分别为3.3%和2.9%。
本研究对自我调节学习抽取4个维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学习动机、时间管理、元认知自我调节、目标设置和计划中,元认知自我调节是自我调节学习中对大学生学习满意度影响力最大的观测因子。但由于自我调节学习的观测因子所占比重较小,故而本研究从结构变量自我调节学习来进行分析。
(三)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标准化回归方程
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来看,回归模型中的四个预测变量的B值分别为0.375、0.242、0.215、0.211,均为正数。表示其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均为正值。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标准化回归方程如下:
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0.375×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0.242×自我调节学习+0.215×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0.211×互联网自我效能感。
此外,我们还得出了标准化残差散点图,如图1所示。由图1我们发现,残差在-2到+2之间,可以解释绝大部分的预测值,说明研究中得到的回w方程是有效的。
本研究得出结论,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程度最大的自变量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其显著性p值达到.000。
六、研究讨论
(一)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基于大量调研相关文献,总结出了可能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五种自变量。但是,与已有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Var1)并没有在本研究所得的回归方程中。从表6可以看出,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显著性(p>.05)很低,因此在回归方程中并没有体现。
同时说明,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并不是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预测因子。这是因为,在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学习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不需要在同一个教室内,甚至互相不认识。原本传统课堂的小组讨论、协作等交互活动,在互不相识的陌生人中进行,使得这种交互性大打折扣。因此,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对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由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是影响在线学习满意度的最重要预测因子。这是因为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都相对陌生并且是有延迟的。学习者不能及时从同伴和教师处得到反馈,而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却是实时的。学习者通过阅读课程相关材料可以把自己的旧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通过小练习可以及时知道自己在掌握知识方面有哪些不足,通过浏览扩展材料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升华。所以,加强在线学习的内容设计是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除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外,自我调节学习对在线学习满意度的预测力也很高。这是因为对学习者来说,在线学习是较自由的,学习进度、学习地点、学习时间由学习者自己控制。因此,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高的学习者能够有规划地进行在线学习,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测验,能够针对不懂的知识点自主学习;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低的学习者,很难按时完成在线学习任务,学习质量也不高,这也是导致这类学习者对在线学习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但是,自我调节能力是学习者自身具备的一种特性,很难控制,所以在设计在线学习课程时应该考虑这类学习者,帮助、提醒、鼓励他们按时完成在线学习任务,并及时给予跟踪练习,检查这类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互联网自我效能感是在线学习满意度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与自我调节学习类似,它也是学习者自身的一个特性,不同学习者对自身是否能够学好在线学习的预期、自信心是不同的。因此,在线学习给学习者的体验应是难度适中的,让学习者对在线学习充满信心。
(二)研究结果对在线学习的启示
从已有文献可以看出,交互是影响学习者在线学习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得到的数据也发现,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是影响在线学习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令我们没有预料到的是,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对满意度的预测力并不强。因此,在设计在线学习平台时,需要设计者多关注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课程相关材料的扩展。将课程材料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在课前,学习者可以通过课程材料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能够把它和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一个大致的联系,为之后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在课中,要着重设计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交互环节,增加反馈模块,以便学习者及时了解学习进程以及自己的掌握程度;在课后,需要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扩展材料,使学习者巩固所学内容,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虽然学习者与教师交互的预测力不如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的预测力,但是这类交互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满意度也有较大影响,这就要求在线学习平台设置教师的实时答疑时间,保证教师在固定时间内能够在平台上与学习者实时沟通,缩短学习者得到教师反馈的延迟时间。
此外,自我调节学习是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第二大自变量。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直接关系到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的进度和质量。对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弱的学习者来说,在线学习与传统学习的差异很大,在线学习缺少课堂教学的约束力,学习者不必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上课,虽然灵活性大大提高,但约束力大幅降低。这也是为什么MOOC中辍学现象如此常见的一个原因。但是,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很难由在线学习设计者传授,目前可以通过外部刺激的方式让在线学习对学习者的约束力加强。例如,将课程的开始时间以短信或者微信的形式推送给学习者,让学习者能及时地了解学习进程;对于及时完成每节课和全部课程的学习者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鼓励,如设置奖学金或者免费发放课程认证证书等。此外,高校承认在线学习的学分是提高学习者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动力。
七、结语
(一)研究结论
在我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网络教学,课程学习已经不再是学校传统课堂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甚至习惯在线学习。在线学习越来越流行,但其发展规模并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除了硬件条件的限制,在线学习体验成为决定在线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影响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五个因素,并对这五个因素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交互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其中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是影响程度最大的自变量,自我调节学习次之,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则被排除在影响因素之外。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和在线学习的设计者在设计课程时应该将设计重点放在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上,注意加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反馈。此外,自我调节学习的技能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增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体验。因此,增强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满意度。
总之,要提高大学生在线学习的满意度,需要设计者首先从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交互开始,设计出更好的在线学习课程。
关键词:云计算;大数据;在线交互平台;在线教育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工作以及交往方式的深入影响,在线教育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并通过信息科技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迅速的传播和共享。近年来,在线教育凭借多种多样的交互方式和独立自主的教学模式迅速跻身教育前线,在当今社会广受欢迎。在线交互平台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激励学习者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通过在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习者根据自身知识水平的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在线教育不仅具有高度的资源共享性,还具有快速性和广泛性,但随着交互程度的加深,一些非结构性数据的缺点暴露无遗,如果不能进行更深入层次的分析也就无法提高在线交互质量,因此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解决在线教育问题以提高在线交互的质量和水平。
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概念以及关系
互联网络具有庞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可以将待处理程序自动拆分成许多小的子程序,并利用服务器进行搜寻、计算和分析,这种将最后处理结果传给用户的计算方式就叫云计算。云计算的优点包含多个方面,不仅可以使网络应用更加广泛化,还具有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和高拓展性的优点。大数据是指利用前沿科技在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用信息,与此同时,还需要新的处理模式以提高决策力和洞察力,它的特征是体积大、种类多、价值密度高和速度快。
云计算强调动态计算能力而大数据注重的是计算对象,大数据是云计算的基础,而云计算为大数据的运算提供平台,二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把二者结合起来,从整体方面去考虑才可以更好的运用到各领域当中。
二、将云计算和大数据运用到在线教育交互平台中
学习者和教师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提高在线教育交互水平的关键,通过对在线教育交互平台的现状分析可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一)在线教育交互平台的现状分析
在服务应用方面,由于目前教育交互平台缺乏一致的身份认证体系,造成身份重复验证的后果,这为在线教育交互平台的用户造成了诸多不便,也不利于系统的安全性和统一性。另一方面,系统用户的信息分散也造成了服务功能的重复和浪费,不利于平台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在信息资源的类型和存储方面,由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和资源大量汇聚,教育平台的相关信息存在许多异构性数据,不利于数据的记录、存储和分析。教育交互平台的数据需要进行系统的统计,面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日益增大,如果不能通过在线教育交互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将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数据分析挖掘方面,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通过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服务提高自己的用户体验,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面对在线教育不断改变的服务需求,交互平台也需要进行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深度挖掘,通过快速高效的信息分析,将教育资源分享给在线学习者。
在固定服务器等硬件资源方面,高峰期的服务器经常面临资源不足和应用瘫痪的状况,固定服务器等硬件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有些应用使用的人数非常少,而有些应用的使用模式非常的规律,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利用,将无法维持应有系统的正常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维护的难度。
(二)在线教育交互平台应用模型分析
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在线教育交互平台模型包括用户应用服务层、数据资源处理层和基础设施硬件层。这种模型主要针对在线教育机构的资源保障和针对,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在线教育。
应用服务层的应用主要分为4类:在线教学内容、学习管理、交流互动和教学管理。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对资源进行构建和分类,使用户享受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而不同的用户也可以提供不同的展现内容,不仅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偏好进行设置,还可以构建四位一体的学习模式,通过信息的集散有效减轻网络负荷,使资源能够快速进行自动更新。
数据资源处理层面临的是复杂和大量的数据,包括文件、图像、视频等。为了保证信息的有效存储和及时更新,建立“云储存”是实现信息整合优化的最佳方法。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对离线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云计算不仅可以使占用内存减少,还可以提高运行速度,帮助用户通过不同索引进行访问。此外,采用云计算和大数据交互的模式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学习感知等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将用户所需的资源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
基础设施硬件层是整个云计算与大数据在线教育交互平台模型中的最下层。基础设施硬件层主要是由各种设备构成的,包括存储设备、备份设备等。在线教育交互平台在运行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硬件孤岛问题,云计算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使得在线教育交互平台的硬件设备满足共享性、集约性的要求。对在线教育交互平台的硬件设备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集中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将在线教育交互平台的各种设备整合在一起,如果某台设备出现问题,其它的备用设备可以立即代替它进行工作,从而保证整个交互平台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提高了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自动备份功能的存在不仅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同时也减少了设备维修的成本。
三、云计算和大数据在线交互平台应用的优势
相比于其它的平台来说,在线教育交互平台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下述两点:
第一,在线交互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以前的在线平台更加看重的是资源。而现在的在线交互平台更加看重的是用户。即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教育平台的核心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在线教育交互平台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出现为在线交互平台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在线交互平台的个性化服务质量变得越来越高。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在线交互平台可以更加准确地收集用户的相关信息,并从其中找到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利用这些数据信息建立用户模型,从而实现为用户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的目的。精准个性化服务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也可以收集相关领域的数据,确保在线教育交互平台内容的实时性;
第二,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提高了在线交互平台数据存储能力,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在线交互平台的不断发展,数据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大,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存储的难度不断增加。云计算具有海量存储的优点,不仅可以增大在线交互平台信息存储量,同时还可以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性,确保在线交互平台中的数据不会受到病毒的侵扰。此外,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在线交互平台中还可以提高在线交互平台的管理能力,提高在线交互平台的响应速度。
四、总结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交互信息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在线教育交互的形态也因此发生改变,在线学习和教学交流都通过大量的交互数据进行传递和分享,新的技术使交互行为通过在线形式走向碎片化和实时化,面对日益复杂的在线交互交流方式,新的技术也使行为数据由不可能变为可能。通过构建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在线教育交互平台模型,发挥了在线教育交互平台的资源优势和传播优势,将在线学习者和教育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在线交互的核心竞争力,弥补了技术方面的劣势,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邢丘丹,焦晶,杜占河等.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在线交互应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4,(1):48-51.D.
【关键词】汽轮发电机在线监测监测装置
【中图分类号】TP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001-01
前言
目前,由于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行,汽轮发电机的监测装置在发电厂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由于各式各样的在线监测设备的出现,也为汽轮发电进行的发展前景作出了良好的铺垫。目前,在我国对于发电装置的实施计划主要是以维修为主,在根本上没有解决发电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维修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引起设备的过度维修,从而导致发电装置的功能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这种缺乏针对性的维修方案,给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而且,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放弃个这维修模式,采用了一种“需修时修’的维修模式,并且有着良好的使用效果。由此可见,我国在对汽轮发电机的在线监控方面,还要向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其中的突破点,并且通过不停的实践应用,这样才能把我国的汽轮发电在线监测技术发展的更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汽轮发电机的概率和在线监测
汽轮发电机是与汽轮机配套的一种发电设备,而且它是以汽轮驱动作为发电设备发电的原理,并且主要是通过锅炉反应中产生的蒸汽气压进去多汽轮机的内部使其膨胀做功。从而导致汽轮发电机的叶片转动,而带来发电设备进行发电。目前,这种汽轮发电机已经广泛的应用在火力发电厂和核能发电厂中。
汽轮发电机的在线监测在汽轮发电机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但保证了发电机的正常运转,还对发电设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当前,在我国在汽轮发电机中在线监测主要是以预知维修和状态维修为主。预知维修,主要是针对在正常运转中的发电设备,对它们的各方面功能进行预知判断,当预测到这些发电设备在正常运转中有可能出现问题时,我们就对其进行维修养护,以保证发电设备的各方面的功能;而状态维修主要是针对检查仪器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进行实施的,在对发电设备的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态问题进行一定的程度的维修监测,例如当我们发现发电机的容量大小和运行时间,在正常使用下的情况有所不同时,我们就要对其进行在线监测,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合理的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对发电设备进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
二、国内外简况
由于目前电力资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对汽轮发电进行进行监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人们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汽轮发电机的在线监测的实际应用情况,国际上已经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当前各国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控制管理,并且在20世纪90年代末还提出了相应的调查大纲。而这些调查大纲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发电厂中存在的各方面元素在对各种形式的监测模式的认可程度,而且对各种监测模式的统计,也有利于人们确立监测模式的成熟程度,从而决定这种监测模式是否可以用于在社会当中。
这种调查大纲主要是对汽轮发电机进行统计,而且对于已使用的发电机以15年的期限进行区分,并且把发电机的容量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级。随着我国汽轮发电机在线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比较全部的调查,并且已经得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选择在线监测应遵循何种原则
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已经开始根据调查结构进行一定的研究讨论,而且对在线监测采用何种原则已经达成了共识:
(1)在线监测装置的作用是对渐变过程进行监视,以对发电机状态进行科学预知,它不能代替突发事故时的各种瞬时记录仪。
(2)发电机制造厂在新机开发与新机投运过程中要对在线监测数据进行跟踪和关注,对配置提出推荐意见。
(3)对需要专家解读或需要辅以离线分析的在线监测装置或数据,应由发电机制造厂、运行单位、在线监测装置供应商共同磋商,不能把做结论的责任推给运行单位。
四、对当前我国在线监测装置应用情况的初步分析
在目前,国内200 MW及以上汽轮发电机配置的在线监测装置中有直读与解读二大类型。
1 直读型在线监测装置
国内正在使用的有HPA、SCW、HLM、HDM、HLOM。这类装置在线监测获得的数据或趋势曲线可直接读到,无需专家解读,可从数值中得知某参数的状况。这与早已掌握的发电机电参数(有功、无功电压,电流……)、某些非电量(温度、压力、流量、轴振……)等在线监测十分相似,其中HPA、SCW、HDM还大量使用国外产品。这类直读型设备可信度较高,很少有漏报、误报现象。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装置的特点。[1]
2 解读型在线监测装置
国内正在使用的有SEVM、RSTD、STOM、GCM、RFM或PDM。这类在线监测装置由于装置比较复杂或预示面广且重要,其测试结果一般需要专家解读,特别是根据监测结果做决策时更需要专家会诊。下面分别介绍这些装置的特点。
RSTD(转子匝间短路监测器):可预示由转子匝间短路引起的转子振动、转子接地,由转子匝间短路造成的护环烧损等故障。国产RSTD的灵敏度较高,在300MW发电机上有2台在线运行经验及10多台离线运行的业绩,正准备在600MW发电机上安装,保持当前试用性质是合适的。
STOM(转轴扭振监测仪):该设备有扭振测量、扭振保护、扭振应力分析3种主要功能。它可预报的故障类型有轴疲劳积累、次同步振荡、大轴裂纹及转子不平衡负荷等故障。国产TVDS-B型轴系扭振监测仪在300、600MW上有6台运行业绩,已捕获过数次事故扭振记录。进口的2台尚未安装,STOM除核电外,国外很少用于火电,从性价来讲,国产STOM要优于进口产品。
五、建议
根据上述国内外简况和对当前汽轮发电机在线监测使用情况的初步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1)要明确在线监测的配置原则。希望从招标决定一切,过渡到由发电机制造厂推荐,并与运行单位磋商而定的原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直读型在线监测装置比较成熟,实际应用效果也较好,可继续推荐应用在水氢氢型发电机上。
(3)对解读型在线监测装置的使用要慎重,选择典型发电机安装以积累经验是必须的,切不能、也不需要在每台200 MW及以上的发电机上都装,要尽快走出这个误区。
结束语
由此可见,对于汽轮发电机的在线监测国内外都是十分的重视,而且我国已经在汽轮发电机的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目前我国在这份还是存在这些多的不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许多的差距,所以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努力,这样才能对我国的电力事业有着很好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采用多参数边缘组卷技术对考试系统进行设计,将教学管理、在线考试、在线答疑与讨论等功能综合提供给用户,实现了学习者高效率的学习,为考试系统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
考试;自动组卷;B/S;实践;项目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16102
1 引言
随着无线技术与3G、4G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教育领域,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了信息教育发展的巨大潜力。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使用传统考试模式,每次考试都要经过出卷、考试、披卷、录成绩和试卷分析这几个阶段。这种传统的考试模式要做大量的重复工作,尤其是对相同专业、相同教材、相同知识点的内容,势必会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的迅速发展,传统考试模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在线考试模式。在线考试系统采用无纸化方式,利用网络优势和计算机存储空间,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考试,系统自动对试卷进行评判,评判结束把成绩存入数据库中进行统计、排名、汇总,最后根据成绩进行试卷分析。此种考试模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个方面:一是考试阅卷、统计、试卷分析等工作都由计算机承担,大大的减轻了教师对考试管理的工作,提高了考试效率和教学水平;二是试卷根据题库中的题目自动组卷,因而避免了学生作弊和试卷泄露等问题的发生,从而真正的实现考试的公平与公正;总之,使用在线考试系统可以缩短考试周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考试成本,增强考试的客观性。
2 研究现状分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的在线考试方面起步比较早,目前己经投入使用的考试系统有很多,如美国TOFEL、GRE等考试,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参加考试,还有思科、微软等大公司的国际认证考试,这些考试系统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使用者。随着网络在线考试系统的迅速发展,对于试题库建设的理论研究和自动组卷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实用考试系统层出不穷。美国Novell公司在1991年应用了CAT进行认证考试,使考试的人数超过了百万人次。美国从1993年开始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采用自适应考试模式,逐步减少传统的以纸笔为基础的考试模式,同时面向全国推出了“高级就业计算机科学考试"、“计算机文化考试"和“专业领域考试"三类考试。在美国,各种认证资格考试都采用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考试系统。澳大利亚国家公共资源管理局已于1995年4月建立“澳大利亚教育网",该网络包括了全部高等院校,而且还覆盖全澳大利亚所有的中小学校。在英国,由英国计算机学会BCS和IDPM分别组织计算机考试,并普及到英联邦及其它国家。综上所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把计算机考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2.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在我国,考试系统起步比较晚,但发展也比较迅速。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教师在试题库建设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许多高校和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到课程的试题库研制工作中去,在试题库的模型建立、框架结构和选题算法上都获得了进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制的在线考试系统现已在全国大多数高校普及,很多教师都用该系统进行课堂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
目前网络考试模式主要有二类:C/S模式,B/S模式。(C/S)模式的考试系统,不便于更新、升级和维护,功能实现上也比较繁琐,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也比较差,难以满足复杂组卷条件的要求。组卷速度慢,组卷成功率低,很难适应目前考试形式。
B/S模式的在线考试系统,属于“瘦”终端类型,其扩展性好,便于后期维护。所以,B/S是开发该系统的最佳选择。本文采用技术实现基于B/S模式的在线考试系统开发。
3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研究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需求分析。从用户分析和具体需求分析两方面对程序设计在线考试系统进行需求分析。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程序设计在线考试系统的现状,获取用户的真实需求,并提出结论与建议,为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2)考试系统模块确定。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题目加入试题库,然后将这些内容进行选择和分类,并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成分分析。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题库管理模块;自动组卷模块;试卷评判分析模块。题库管理模块可以实现试题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自动组卷模块利用多参数边缘法将试题随机抽取生成试卷;试卷评判分析模块实现阅卷、录入成绩、对成绩汇总并生成试卷分析。
(3)系统呈现。依据学习内容分类框架,设计出程序设计在线考试系统。
3.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移动学习相关的文献,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重点考察在线考试系统设计的研究现状,总结现有考试系统设计的缺陷与不足。查阅文献主要有两类:一是在中国知网(CNKI),以“在线考试、程序设计”为检索关键词,对十多年来(2000-2013)国内优秀硕士论文、期刊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了解研究进展。二是通过网络资源、专著等,获取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为研究的深入作好准备。
(2)调查研究法。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在线考试系统需求情况,采用自编的“在线考试你准备好了吗”调查问卷对我校120名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从学习者对在线考试系统的态度和学习期望等方面进行分析整理获取相关信息。
(3)案例研究法。
研究中采用了案例研究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使用互联网检索在线考试应用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而采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总结,总结出当前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现状及缺陷;其二,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在线考试系统内容设计、一般过程模型的具体应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4 研究特色
4.1 创新
(1)创新点一:引进多参数边缘组卷技术,设计出程序设计在线考试系统,并对主要功能进行了实现。由于利用了多参数边缘组卷法,使得在试卷组织过程中,知识点分值分布合理,不会出现知识点扎堆的现象。解决了同时满足题型、知识点、难度系数三个因素进行抽题的组卷问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2)创新点二:原型系统采用B/S结构,并通过考试系统单点登录的方法,有效的防止了考生作弊现象。
(3)创新点三:采用Ajax技术对在线考试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在线答题功能模块,使考生答题更顺畅,交卷更方便。同时也缓解了服务器的巨大负担,提升了在线考试的成功率。
4.2 重点难点分析
(1)分析了解组卷技术理论基础,对多参数边缘组卷技术做了细致的研究;
(2)了解国内外关于在线考试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在线考试对学习的影响。掌握在线测评的关键技术,对考试平台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测试;
(3)对在线测评系统的环境与可行性进行分析,并针对系统的设计原则做了探讨和研究;
(4)对基于B/S的在线考试系统做了系统设计,给出了理论模型;
(5)完成了部分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并进行了性能测试。
5 结论
本系统应用了ASP开发模型和SQL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了B/S体系结构,完成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稳定可靠、自动组卷等特点。该系统可供多人同时考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提高了组卷阅卷的效率和考试的质量,体现了考试客观公正,降低了考试成本,获得了很多院校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总之,本研究中把多参数边缘组卷技术应用于考试系统的设计,来实现学习者在高效率的学习,也为考试系统的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一定的社会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童小念,季建安.基于的在线考试系统设计[J].计算机与网络,2005,(5):5153.
[2]何健雄.基于JZEE的网络考试系统设计与开发[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6.
[3]洪峰,吴云飞.Ajax技术优化在线考试流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5661.
[4]宋小波.基于Ajax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2007,(19):78.
[5]徐红勤.Ajax在网络考试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7,(S1):349350.
1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准备与
网络教学平台和课堂教学一样,是将教师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体载体则是电子课件、课程资料及自测试卷。针对不同专业的学时要求,分别设计的教学内容和自测题库,如表1所示。ActRes网络教学平台可支撑多门课程,单独一门课程的教学资源的准备与以教师为主。课程介绍资料及电子课件均以高清的flash格式给出,供教师查阅及学生自学。课件浏览器支持缩放、翻页、全屏等功能,为在线学习提供便利。教师将ppt、doc文件格式的课件上传后,网络教学平台在后台自动将课件转换为swf格式文件。教师用户登录后的软件界面及课程资料上传界面如图2所示。参考资料直接以师生上传的原始文件格式保存,如图2所示,默认显示“文件名”、“上传者”、“上传时间”、以及“大小”4项信息,“全部文件/我的文件”可以进行所有上传过该课程资料的用户与当前登录用户所上传资料的显示切换,单击某项资料列表最后一列的“下载”即可弹出对应资料的下载提示信息。自测题库目前需逐题手动输入,以避免用excel文件批量导入题库时个别存在公式、图片等非文本信息的题干或答案无法正确导入数据库的不足。题库管理界面如图3所示。
2课程教学实践分析
2.1实施方案
为探索本网络教学平台的助学效果,在我校2012级和2013级中德学院本科生中进行了试用,采用研究型教学内容,其教学过程为:为学生分配账号教学平台使用方法简介教学课件网络任务驱动下的网络自主学习网上讨论和意见建议的提出课堂交流共性问题及自测试卷组卷学习在线自测教师统计分析,这一研究式学习过程使学习不再受限于课堂和所谓的“正确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学生全程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自学有益结合。
2.2在线自测成绩分析
因本次教学实践仅要求学生在线时长大于10h即可,全班同学都超时完成在线时长要求,对学生的在线时间记录不再进行分析。多数同学均能对教学公告要求的自测试卷进行2次以上的在线自测,平均成绩均能及格。如图4所示学生的自测成绩统计:实践中发现,个别同学自测次数较多,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重复、随意自测,体现出对在线自测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有试题答案的嫌疑。虽然此类问题看似与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关联不大,但也提示我们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优化,并且利用网络平台学习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评估和研究。这提示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也是将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3结语